【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1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新人教版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1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新人教版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1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新人教版

第31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2)鲍森·詹森实验

①实验过程与现象

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

①实验过程与现象

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②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实验

①实验过程与现象

②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 极性运输????? 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 )

(2)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 √ )

(3)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

(4)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 × )

(5)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 )

(6)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 √ )

2.下图表示胚芽鞘、芽和根等处的生长素的运输,请思考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 、b 、c 分别表示哪种方式的运输?

提示a表示的是横向运输,b表示的是极性运输,c表示的是非极性运输。

(2)乙图中哪些箭头表示的是横向运输?哪些表示的是极性运输?

提示A→A′和B→B′的运输方式是横向运输,A→C、A′→C′、B→D、B′→D′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3)甲图和乙图中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提示甲图中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是单侧光照,乙图中的环境因素是重力。

题组一植物生长方向的判断

1.如图所示,A、B、C为对某一植物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组,D为同一种被纸盒罩住的固定植株,纸盒的一侧开口并匀速旋转,有单侧光照。则A、B、C、D中表现为直立生长的是( )

答案 A

解析A中虽然有单侧光照,但由于玻璃片阻挡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胚芽鞘直立生长。B向左生长,C向右生长,D向光源方向生长。

2.甲——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外面,从右侧进行单侧照光,乙——除去芽尖,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面右侧,再从右侧单侧照光,则甲、乙分别将( )

A.向上直立生长,不弯曲生长

B.向上直立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

D.停止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

答案 C

解析由于甲中有锡箔小帽的作用,所以生长素的分布不受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直立生长;乙中虽然有单侧光照,但由于胚芽鞘无尖端,也不受单侧光照的影响,胚芽鞘向琼脂块相对的一侧(左)生长。

题组二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实验验证

3.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②

B.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放射性的只是②

C.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

答案 D

解析由于②中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只能是从A到B,所以B上方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无法运输至②处,A、B错误;如果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了ABA既可以从A运输至B,也可以从B运输至A,即ABA在茎尖的运输方式不是极性运输,C错误;同理可判断D项中IAA的运输方式不是极性运输,D正确。

4.已知单侧光与重力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为探究某强度的单侧光及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处理,燕麦弯曲生长情况用图乙表示。

由图乙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降低单侧光的强度,图甲②可能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三组实验处于失重状态下,那么三组芽的弯曲状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该强度的单侧光与重力(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作用效果相同开始向上弯曲生长向上生长、向下生长、水平生长

解析由图乙可以看出,①在重力和该强度的单侧光共同影响下,燕麦向上弯曲的程度是③的二倍;同时,在下侧照射该强度的单侧光时,燕麦水平生长。这些可以充分说明该强度的

单侧光与重力(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作用效果相同。假如降低单侧光的强度,图甲②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就会多一些,可能出现的变化是燕麦开始向上弯曲生长。失重状态下,去除重力的影响,只考虑单侧光照的问题,根据植物向光生长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1.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

(1)判断“长不长”: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

①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

②不能获得生长素,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判断“弯不弯”: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

①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

②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

2.植物激素的几个拓展实验

(1)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①实验操作

②实验现象:A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3)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①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

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相关实验探究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作用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实例剖析

①顶端优势

a.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b.原因:

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侧芽????

??顶芽—少—促进生长侧芽—多—抑制生长――→表现顶端优势 c.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d.应用:可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

②根的向地性

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侧生长慢,背地侧生长快)→根向地生长。

③除草剂

从图中可以看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

2.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①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 ②用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 ③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实验过程

(3)实验分析

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 点对应的生长素

浓度,在A 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不需要做预实验( ×)

(2)选择插条时需带有一定的芽或叶( √)

(3)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

2.甲图表示的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乙图表示的是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作用。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甲图中的曲线分析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的高低。

提示根>芽>茎。

(2)生长素的两重性可简单地理解成“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指的是甲图中哪几个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提示对根、芽和茎而言,“高浓度”和“低浓度”的界限分别是A′、B′和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3)A →A′的含义是不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提示不是,A →A′的含义是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4)根据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曲线表示植物的幼苗,其出现向光性时,且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多少?

提示大于m小于M。

②若曲线表示植物的茎,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多少?

提示大于0小于m。

③若曲线表示植物的根,在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且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近地侧浓度范围是多少?

提示大于i。

(5)根据丙图中曲线思考:在顶端优势中,且测得顶芽生长素浓度为m,则侧芽的浓度范围是多少?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和侧芽的浓度大小与丙图中点①②③④⑤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提示大于i;A—①、E—②、D—③、C—④、B—⑤。

题组一生长素的两重性曲线分析

1.下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为最适浓度

B.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

C.乙图中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答案 D

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有可能相同,P点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效果最明显,所以为最适浓度。乙图中茎的背地性与胚芽鞘的向光性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相似。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下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

B.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

C.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表示

答案 C

解析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侧芽②处生长旺盛,生长素浓度接近芽的最适浓度,A 项错误;甲图①处是顶芽,生长素接近最适浓度,B项错误;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体现两重性,C项正确;若给予甲图中植物右侧光照,左侧③生长素浓度应高于右侧④,D项错误。

题组二生长素对插条生根或促进根生长的实验分析

3.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C.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D.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以利于更好地生根

答案 A

解析预实验中也需要设置蒸馏水组作为对照,A错误;正式实验中的分组是根据生长素类似物的不同浓度,不同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B正确;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或沾蘸法,且需要处理插条的基部,C正确;插条上带有一定数量的幼芽更有利于生根,D正确。

4.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折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应高于D点对应的浓度

B.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2 ppm之间

C.图1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

D.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叶作物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

答案 C

解析茎弯曲生长时背光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促进生长的浓度,应小于D点对应的浓度,A 错误;从图2信息可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6 ppm之间,B 错误;图1可说明生长素对茎有促进和抑制作用,图2可说明生长素对根有促进和抑制作用,图1和图2分别说明生长素对茎和根的生长都具有两重性,C正确;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因此农业生产上可利用高浓度的2,4-D作为双子叶植物除草剂,D 错误。

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方法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多涉及坐标曲线图形式的试题。一定要区分清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要误把最适生长素浓度看成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分水岭”。

(3)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①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

②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

③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

2.“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的4个注意点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不同浓度下的生根数量,两者之间会出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关系,而其他因素如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温度等都是无关变量,实验中的处理都采用等量性原则。

(2)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严谨性,还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和一定的对照实验,预实验时需要设置清水的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另外,在配制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

(3)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例如沾蘸法是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即可,千万不能将整个枝条泡入其中;浸泡法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由于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4)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的比较与应用

1.列举下列相互作用的植物激素

(1)相互促进方面

①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③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④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乙烯。

⑤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2)相互拮抗方面 ①顶端优势: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进侧芽生长。 ②防止器官脱落: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③种子发芽: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 ④叶子衰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脱落酸促进。

2.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 )

(2)“新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与植物激素有关(据《格物粗谈》)( √ )

(3)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

(4)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其主要原因是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 √ )

(5)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雌花获得无子番茄( × )

2.下面是五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阶段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植物激素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植物激素间相互作用,有的是拮抗关系,有的是协同关系。

题组一其他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的辨析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

答案 C

解析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A正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芹菜产量与茎秆有关,B 正确;脱落酸抑制种子的萌发,C错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D正确。

2.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10-6 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同步的

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浓度高于10-6mol/L一定范围内也可促进生长,只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弱,A项错误;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项正确;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生长素含量降低,即其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C、D两项错误。

题组二图析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3.实验人员用脱落酸(ABA)和脱落酸抑制剂(ABAI)处理“百丽”桃,分析其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结果。

据图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由图可推测ABA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降低

B.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ABA处理,短距离运输可用ABAI处理

C.ABA能够促进呼吸速率的原因是ABA在促进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

D.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且ABA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

答案 D

解析由图甲可知,脱落酸能使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硬度降低,说明ABA处理能够使果实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升高,A错误;由图可知,长距离运输水果可用ABAI处理,以减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而短距离运输可用ABA处理,B错误;ABA能够促进呼吸速率的原因是ABA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细胞分裂时需要更多能量,C错误;乙烯释放量和细胞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对照组在储藏4天左右出现峰值,使用了ABA,则在第3天就出现峰值,说明ABA 可使两者峰值提前出现,D正确。

4.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后绘出了如图所示曲线。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生长素,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

B.高浓度的生长素对侧芽的萌动起抑制作用

C.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促进作用

D.激素甲和激素乙在植物侧芽生长中起拮抗作用

答案 D

解析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所以激素甲为生长素,则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A正确;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较高时会抑制侧芽的萌动,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对侧芽的萌动具有促进作用,C正确;由于生长素对侧芽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不能判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的生长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题组三赤霉素新情景信息规范审答案例

5.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用CaCl2溶液处理的时间在10~15 min之间

B.CaCl2可能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

C.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是35 min后

D.赤霉素可能增加了细胞壁中的Ca2+

问题导练——启迪思维优化审答

规范答案 D

同点异构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某兴趣小组用一定浓度的CaCl 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 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B.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B 点

C.该实验中缺少对照组,无法得出Ca 2+

和赤霉素对胚轴生长的影响

D.实验的结论是赤霉素降低了细胞壁上Ca 2+的浓度,从而促进了胚轴的生长

答案 C

解析 当加入 CaCl 2溶液后胚轴生长速率迅速减慢,所以对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抑制作用;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B 点;在A 点胚轴自身产生的激素促进胚轴细胞壁的伸展。

1.几种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原理

(1)生长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原理是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也能促进细胞伸长。

(2)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在这方面与细胞分裂素具有拮抗关系。

(3)乙烯仅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促进果实发育。

2.归纳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1)协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脱落

②种子萌发

知识网络答题语句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仅发生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生长素浓度、植物细胞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5.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则可促进果实成熟。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1.(2015·全国Ⅰ,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比较迟钝,C错误;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正确。

2.(2015·安徽,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答案 A

解析在同一植株中,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的顺序是根>芽>茎,A错误;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极性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B正确;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生长素相似,具有两重性,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IBA为吲哚丁酸,其作用与生长素相似,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以诱导生根,D正确。

3.(2015·山东,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答案 C

解析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A错误;赤霉素可解除种子和块茎的休眠,B 错误;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果实的成熟,C正确;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未授粉的雌蕊发育为无子果实,但不能得到多倍体,D错误。

4.(2015·全国Ⅱ,29)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 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

就越大),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____________组,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________组。

答案(1)X基因和Y基因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A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 B

解析(1)B组果实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乙烯释放量比对照组在相应天数要少,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C组乙烯释放量为零,说明反义X或反义Y基因抑制X基因或Y基因表达后,就影响了乙烯的合成,因此,对照组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Y;B组除X、Y基因以外还有反义X基因与乙烯含量有关。(2)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组在相同天数释放的乙烯最多,因此三组果实中A组成熟最早;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该是成熟程度较轻的B组,因为A组35天后释放较多的乙烯,B组释放乙烯量少。

练出高分

1.下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表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到琼脂块中

B.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弯曲生长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C.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D.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自身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通过①②组可知,空白琼脂块与放置尖端的琼脂块结果不同,说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并发挥作用,A正确;④⑥对照可知,植物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B正确;单侧光不会使生长素分解,且感光部位在尖端,所以光照对实验没有影响,C 错误;⑤⑥用空白琼脂块,可排除琼脂块自身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D正确。

2.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答案 D

解析①中由于匀速旋转,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直立生长;②中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③中没有感受到单侧光刺激,直立生长;④中阻断了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途径,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⑤中生长素能向左侧运输,而右侧无法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向右侧弯曲生长;⑥中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不生长;⑦中旋转植物,受光均匀,直立生长;⑧中整体旋转,受单侧光照弯向小孔生长。所以D选项正确。

3.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上,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

B.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

C.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

D.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

答案 A

解析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下端属于无关变量,各组应该相同且适宜,即都是形态学上端朝上,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生长调节物质CFM,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B正确;受体中是否含有IAA,可作为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的测试指标,故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C正确;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D正确。

4.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甲图中的a、b、c、d点所对应的乙图中生长状况,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③

D.d—④

答案 C

解析图中无生长素处理的作为空白对照,a、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促进生长,但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作用最强,对应于①;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对应于③;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对应于②。

5.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受重力影响,体现了茎的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体现了茎的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体现了茎的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体现了茎的向光性

答案 B

解析植物茎在地面上生长的方向性,是由地球的重力引起的。地球的引力使得生长素在植物茎的近地侧分布相对多一些,在背地侧分布相对少一些。由于茎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较高,近地侧多一些促进了近地侧细胞的伸长,使近地侧细胞伸长得快一些,从而使茎背地生长。

6.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017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2017年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 2017高考一轮复习已经开始,高考生物是理综复习的重点,为了使同学们更多的了解地理一轮复习技巧,小编整理了高考各科复习方法与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高三第一轮复习复习时间是9月至明年3月初,复习时间长,且复习工作量大,又是第二轮复习与第三轮复习的基础及先行者,所以一轮复习尤为重要。小编整理了生物的一轮复习策略,快来看看吧。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 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 一、充分发挥《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的强大导向作用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刚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就要认真研读上一年的《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使自己的复习目标与老师要求合拍,

与高考接轨。通过认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用的高考试题,体会考试大纲在试题中的体现方式,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程度。 二、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 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 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5.生物进化的观点; 6.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从历年来理综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

(完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安排: 从高三开课开始,进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2017年1月22日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高三复习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高考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较高,当然仅是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二)兼顾复习中的点和面:学科内的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同时也要有效避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系统的复习,才能使学生面对考题内容、形式变化而泰然处之。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如课本上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等),由于平时疏于复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出得并不难,因此有必要给以关注。 (三)加强能力训练

生物高考的解题能力主要包括: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信息的呈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图表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月考、周练、限时练习中学会分析:试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怎么考的?从什么角度考的?为什么这样考?还可能怎样考?我的解法错在哪里?我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何差距?应如何消除这种差距?如何破题……通过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训练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四)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揭示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以限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顺应2010年试题难度的要求,题目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五)注重学法、解法指导(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指导并督促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教材;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 2、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从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应试心理等方面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2020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下列关于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链是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基础 B.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C.细胞利用种类较少的小分子脱水合成种类繁多的生物大分子 D.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需要酶来催化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B.癌变细胞内发生变异的基因都不再表达 C.正常组织细胞在体外长时间培养,一般会走向衰老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走向坏死 5.下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6.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 B.研磨时加入CaCO3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C.研磨时添加石英砂有助于色素提取 D.画滤液细线时应尽量减少样液扩散 7.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1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

限时规范训练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pH的大小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析: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A错误;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等物质,B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不会大幅度改变内环境的pH,C错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2.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解析:选B。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补充、加速血糖消耗来实现,随着曲线a的下降,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A项错误;曲线b上升是因为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或肌肉合成糖原等,B 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消耗速率等于血糖补充速率,此时血糖浓度相对稳定,但较长时间后可能出现因糖储备量过低而使血糖补充速率降低,进而影响血糖浓度稳定的现象,C项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浓度会急剧下降,下丘脑相关中枢会通过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浓度,D项错误。 3.“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 ①胰岛B细胞受损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胰岛素抵抗”是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不是胰岛素含量少,故①不能引起胰岛素抵抗;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和胰岛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发生障碍,都可以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与靶细胞识别,不能引起靶细胞正常的变化,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不会出现胰岛素抵抗。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大二轮总复习 增分策略 专题九24“保护自我”的免疫调节试题

必考点24 “保护自我”的免疫调节 依纲排查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1)人体免疫系统可分为哪三道防线?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在过程上有哪些异同点? (3)B细胞和T细胞在起源、分化及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人体免疫失调症有哪些?其致病原理分别是什么? 1.理清常考的两大免疫过程 2.牢记“5”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1)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抗原结合体。 (2)B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________________,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浆细胞:分泌________。 (5)效应T细胞:识别____________,使之裂解。 (6)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 3.关注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敏感,能__________记住入侵的抗原。 (2)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反应________,能在抗原侵入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 4.把握两种效应细胞各自产生的三大途径

(1)浆细胞的产生 ①吞噬细胞处理传递抗原→T细胞(产生____________)→B细胞→浆细胞。 ②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浆细胞。 ③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 (2)效应T细胞的产生 ①吞噬细胞处理→T细胞→效应T细胞 ②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效应T细胞。 ③抗原→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 题组一免疫调节的相关判断 1.判断下列叙述 (1)人体内的巨噬(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2014·江苏,21D)( ) (2)B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2014·海南,13D)( ) (3)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大纲全国,3D)( ) (4)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2013·江苏,19C)( ) (5)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2012·广东,5C)( ) (6)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2014·江苏,21A)( ) (7)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2011·大纲全国,5改编)( ) (8)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2011·重庆,3C)( ) (9)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2010·江苏,5A)( ) (1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2010·浙江,1C)( ) 题组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与过程 2.(2015·张掖二模)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有明显差异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新步步高【加练半小时】2017年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71练:第16练

1.(2015·江西临川一中二次月考)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滤纸片上需附有过氧化氢酶 B.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从烧杯底部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2)来表示 C.可通过设置不同pH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每个烧杯中需放多个滤纸片 2.(2016·连云港模拟)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注:“+ 化。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淀粉酶活性在40℃时比在60℃时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3.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4.(2015·绵阳一诊)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代替酸分解淀粉,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淀粉酶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 5.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 注:“+”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6.如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 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 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7.(2015·盐城高三调研)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 的影响,结果如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 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8.如图表示酶、激素、蛋白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1是激素,不一定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B.能产生物质2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3 C.物质3是酶,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D.物质2是蛋白质,其合成部位是细胞中的核糖体 9.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新鲜猪肝研磨液、唾液,一段时间后测得底物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曲线C表示猪肝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曲线A与曲线C对照反映了酶具有专一性C.曲线C与曲线B对照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2018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考点全覆盖)

2018届《步步高》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考点全覆盖)

1.(2017·佳木斯一模)关于蓝藻和酵母菌的比较,错误的是() A.二者的标志性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B.这两种细胞都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C.蓝藻中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酵母菌没有 D.在细胞分裂时酵母菌有染色体的复制 2.下面关于硝化细菌和蓝藻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原核生物②都是自养生物③都是单细胞生物 ④都是需氧型生物 A.只有①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3.(2017·银川一模)关于颤藻和黑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颤藻和黑藻细胞内的DNA都呈环状 B.颤藻细胞和黑藻细胞所含有的色素种类相同 C.颤藻和黑藻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真正的细胞核 D.颤藻和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相同 4.(2017·蚌埠二中等四校联考)关于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存在差异 B.b中生物只有蓝藻含有叶绿素,且都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b中生物只有烟草花叶病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a中生物都含有2种核酸,且遗传物质相同 5.(2017·郸城一模)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③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④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 A.②④B.②③ C.①②D.①②③ 6.(2017·定州一模)下列哪一组可解释细胞的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 A.相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分化 B.相同的生理功能;细胞增殖 C.相同的化合物组成;细胞分化 D.相同的元素组成;细胞增殖 7.下列关于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 B.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C.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 D.都在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 8.关于下图所示生物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均由DNA储存遗传信息 B.a、b、c、d均能进行有氧呼吸 C.b、d均可在叶绿体中合成有机物 D.b、c、d均具有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 9.(2017·北大附中一模)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属于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型

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 意。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 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 2 条或2 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 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 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踿踿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 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0.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配套课件讲义专题16

模块六专题十六 1.(2019·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期末)基因工程已经成为生物科学的核心技术,在农牧业、医药卫生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E.coli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具有互补黏性末端的DNA分子_(基本)骨架__的缺口,即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磷酸二酯键__。 (2)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抗虫棉的过程:目的基因→受体细胞→转基因抗虫棉,为使抗虫基因在抗虫棉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_启动子、终止子__之间。抗虫基因的遗传特性能在抗虫棉株体内维持和表达的关键是_目的基因插入到了棉株细胞的染色体DNA上__。通过此过程产生的抗虫棉还需要在_个体__水平上检验抗虫效果。为了防止抗虫棉的抗虫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中,科学家设法将抗虫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_叶绿体基因组(DNA)__中,其原因是_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__。 (3)干扰素是抗病毒的特效药,由于干扰素在体外保存困难,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干扰素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_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__→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试题解析】(1)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黏性末端之间的碱基可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但具有互补黏性末端的DNA分子骨架的缺口需要用E.coliDNA连接酶连接,即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2)启动子和终止子可调控基因的转录,为使抗虫基因在抗虫棉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将目的基因插入到了棉株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是使抗虫基因的遗传特性在抗虫棉株体内维持和表达的关键。通过此过程产生的抗虫棉还需要在个体水平上检验抗虫效果,即将棉铃虫接种于抗虫棉上,看是否具有抗虫效果。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故为了防止抗虫棉的抗虫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中,科学家常将抗虫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DNA)中。(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2.(2019·福建省莆田市生物二模试卷)草莓原产南美,被我国各地广为栽培,其营养价值高,且有多种保健功效,却易受病毒感染。科学家常采用两种方法培育草莓新品种:其一,将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SMYELV-CP)导入草莓基因组中培育转基因抗病毒草莓;其二,培育草莓脱毒苗。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基因抗病毒草莓过程中,为保证SMYELV-CP的正常表达,基因表达载体上SMYELV-CP的首端应含有_启动子__,能被受体细胞的_RNA聚合酶__所识别,以便催化转录过程。

2017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练习单元基础知识排查doc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七) 第一关:测基础判正误 1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X ) 2.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X ) 3. —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V ) 4. 细胞分裂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X ) 5. 一般来说,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 V ) 6. 基因突变不仅是可逆的,而且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的( V ) 7.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 复制过程中( V ) 8. 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控制直毛的基因可以突变为控制长毛的基因( X ) 9. 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X ) 10.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X ) 11. 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V ) 12. 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X ) 13.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V ) 1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V ) 15. 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X ) 16. 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V ) 17. 作物育种中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X )

18. 采用克隆的方法培育作物品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V ) 19.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都是经花药离体培养得来的( X ) 20.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V ) 21.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 X ) 22. 基因型为aaaBBBCcc 的植株一定不是单倍体( X ) 23. 基因型为Abcd 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V ) 24. 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X ) 25. 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 X ) 26.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X ) 27. 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V ) 28.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V ) 29.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X ) 30. 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 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X ) 3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X ) 32. 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V ) 33.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X ) 34. 由二倍体加倍后产生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是同一个物种( X ) 35.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X ) 36. 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 X )

2017年江苏生物高考真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生物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琢鄄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 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 条或2 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丹芋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冶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 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踿踿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概述试题汇总

专题二细胞概述 【考纲要求】1.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必考⑻、加试(a )]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加试(C )]。 3.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必考⑻、加试(a )] 。 4.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必考 (b )、 加试(b )] 。 5.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必考(b )、加试(b )] O 考点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加试) 九所冇的植物邯是由细胞组成的, 拙胞精物各种功能的^^础 [思考诊断] 1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提示病毒无细胞结构。 2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X ) 提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 ?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V ) 提示 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从生物体结构方面揭示了生物界 的统一性。 4 ?细胞学说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说明细胞的多样性 5.所有细胞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V ) 题型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加试) 解骑必冷?细胞学说中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 (1) 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CD 英国的划克 h 用口制的泌微誥观翩木塞樟 片绘现井帝名细胞 ③徳国人施万 认所有的动物也是由细胞如成的 匕所疝的湘胞那 ei ,定来自已 仔隹 的活细胞

(1)3 个“未涉及” ①未涉及原核细胞; ②未涉及病毒; ③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2)2 个“统一了” ①统一了“动植物” ( 均“由细胞构成” ); ②统一了“细胞” ( 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已存在的 活细胞) 。 1 . (2015 ?宿迁高三调研)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万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只认识到细胞程度,对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还没有认识,故 C 错误。 2. (原创题)细胞学说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及孟德尔的遗传学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B.施莱登和施万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D. “所有的细胞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题型二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3. (2016 ?浙江校级三模)施莱登和施万等科学家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有关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是统一的 C. 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没有指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 区别,A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错误;细胞学说指出,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 正确;

河北邢台市2017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胚胎工程(一)(选修3)

胚胎工程(一) 1.某课题组为解决本地奶牛产奶量低的问题,引进了具高产奶基因但对本地适应性差的纯种公牛。 (1)拟进行如下杂交: ♂A(具高产奶基因的纯种)×♀B(具适宜本地生长基因的纯种)→C 选择B作为母本,原因之一是胚胎能在母体内正常。若C中的母牛表现为适宜本地生长,但产奶量并不提高,说明高产奶是性状。为获得产奶量高且适宜本地生长的母牛,根据现有类型,最佳杂交组合是,后代中出现这种母牛的概率是(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 (2)用以上最佳组合,按以下流程可加速获得优良个体。 精子要具有受精能力,需对其进行处理;卵子的成熟在过程中完成。在过程○4的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其作用是。为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母牛,过程○5前应鉴定胚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代母牛的优良性状与过程的基因重组有关。 (3)为了提高已有胚胎的利用率,可采取技术。 2.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流程如下: (1)过程①采用的是细胞工程的技术,过程②采用的是胚胎工程中 的技术。 (2)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基)的。

(3)如果克隆过程中需进行基因改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时必须使 用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种工具酶。基因表达载体上除目的基因外,还需有基因,以便选出成功导入基因表达载体的细胞。 (4)胚胎干细胞可以来自于囊胚的。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移植给个体(填“A”或“B”),则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基因Rag2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Rag2基因的____________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 III和Pst 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4.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201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2017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2.(2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3.(2分)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4.(2分)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6.(2分)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8.(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湖南省十三校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2017届高三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三校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知识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在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来鉴定组织中的脂肪 B.需氧型生物细胞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前者完成有氧呼吸的Ⅰ阶段,后者完成Ⅱ和Ⅲ阶段 C.当肌肉组织吸收的O2与放出的CO2量相等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调查白化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在人群中调查多个患者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 2.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其在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细胞自噬是指在细胞核自噬基因的控制下细胞吞噬并分解自身细胞内蛋白质或受损的细胞器的过程。研究发现,细胞自噬还能消灭入侵细胞的病毒及细菌,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癌症和神经类疾病的发生也与细胞的异常自噬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自噬过程不会消耗的ATP但是伴随着生物膜的更新 B.吞噬细胞中的细胞自噬发生频率高,主要依赖的细胞器为核糖体 C.细胞自噬只能发生在衰老和凋亡的细胞之中 D.自噬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3.Goldsmith 曾经提出这样的假说解释生长素的极性运输,H+的跨膜运输通过细胞膜使得细胞质基质的pH 为7,细胞壁的pH为5;生长素在细胞内以离子形态IAA存在(图中A形态),并且在细胞内浓度较高,跨膜运输需要借助膜蛋白N才能进行,生长素在细胞壁中以分子状态的IAA存在(图中B形态),这种状态的IAA 亲脂性很强。下列说法符合假说的是

A.H+穿过图中2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B.N只位于图中的1、4侧 C.A形态物质运出细胞为自由扩散 D.B形态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4.将由H7N9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毒蛋白的抗体 B.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 C.B细胞受刺激分化成记忆细胞 D.吞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 5.某遗传病是由控制氯离子通道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研究表明这些基因突变有的是显性突变,有的是隐形突变,此遗传病按照遗传方式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其中Ⅰ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型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下图为其中一种类型的患病家族遗传系谱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据图判断,该家族所患遗传病最可能是Ⅰ型 B.此遗传病的Ⅰ型和Ⅱ型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C.一父母表现均正常的女性患者与Ⅲ-5婚配,后代可能不患病 D.突触后膜氯离子内流使得其所在的神经元更容易产生动作电位

2020年2月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中生物步步高高考考前三个月配套冲刺课件学案保分1五

五、个体稳态与调节 1. 神经元的突起大大增加细胞膜面积的意义 神经元的突起增加细胞膜面积, 有利于其同时接受多个刺激并远距离传导兴奋。 2. 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必修三19页)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 可抽取血样检测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原因(必修三28页)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 随血液流到全身, 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可根据血液中激素成分的含量, 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4.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的根本原因 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对应的受体蛋白的基因, 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5. 饭后,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 很快就恢复正常的主要原因 胰岛素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注意:胰岛素促进三个去路并抑制两个来源, 胰高血糖素一般只促进两个来源)。 6. 从热量来源和去路分析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必修三32页)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总是能保持动态平衡。 7. 剧烈运动后或炎热时增加散热的两个主要机制(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增加。 8. 寒冷时能使散热减少的反应(必修三32页上图)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注意:从减少散热的角度看, 增加产热的骨骼肌战栗和立毛肌收缩不属于此类反应)。 9. 渴感形成的具体过程(必修三32页)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感。 10. 突然转移至低温环境中的动物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 低温刺激下, 下丘脑的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使血糖浓度升高。 11. 原尿中葡萄糖未被完全重吸收, 引起尿量增加的原因 未被重吸收的葡萄糖增大了原尿的渗透压, 减小了血浆与原尿的浓度差, 阻碍了水的重吸收, 因而带走了大量水分, 引起尿量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