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黄莺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颜面、前胸、后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皮肤科常见、多发损容性皮肤病范畴。西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青少年曾经患过痤疮。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但青春期后的痤疮患者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一)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

1 痤疮的治疗现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作为作为门诊多发的损容性皮肤病,其诊治日益受到国内外中医、西医领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中医的痤疮治疗现状

1.1.1 病因病机、辩证分型的理解多种多样

赵炳南认为本病因肺胃湿热,外感毒邪而发,故治疗以清肺胃湿热为主,佐以解毒,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徐宜厚将其诊治痤疮的经验归纳为“四辨”、“十法”。

1.1.2 内服外用效验方药报道琳琅满目

刘得喜等以自制痘痘消(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郁金、川楝子、紫花地丁、蒲公英、杏仁、菊花、土茯苓、桑叶、浙贝母、连翘、银花、大黄、甘草制成瓶装水丸)治疗痤疮60例,疗效明显优于当归苦参丸。李林峰【20】用自制中药面膜(银花、黄芩、丹皮、当归、凌霄花、连翘、白茯苓各10g,白花蛇舌草20g,珍珠粉适量)治疗61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炎性皮损总有效率达96.7%。

1.1.3 治疗手段多种多样

除了传统的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治疗痤疮也有一定的探索进展。无论是用毫针、三棱针、火针、火罐、耳穴贴压等方法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任幼红等对58例痤疮患者采用局部(痤疮部位)火针配合背俞穴(大椎、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刺络拔罐治疗5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

1.1.4 结合科研方法在传统中医领域研究得到普遍应用

科研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很多中医学者经过对科研方法的学习,指导自己的研究,采取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如冯永芳以痤疮膏(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组成)外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明显优于硫磺霜对照组。

1.2 西医的痤疮治疗现状

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寻常性痤疮。其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作用在痤疮发病的尽可能多的环节,即减少皮脂分泌、溶解毛囊角栓、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数目和减轻炎症。

1.2.1内服外用药物整体类别不变,仅为换代产品产生

口服药包括抗生素、维甲酸、抗雄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氨苯砜、非甾体类抗炎药、锌制剂、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等。

外用药包括抗生素、过氧化苯甲酰(BP0)、维甲酸、硫磺制剂、壬二酸、水杨酸、含梭链孢酸的过氧化氢霜、外用抗瘢痕药物等。

1.2.2 外治方法仍未有重大改变,光疗领域更新发展迅速

瘢痕内药物注射及粉刺挤压术结合面膜倒膜等治疗仍继续使用,但在光学治疗领域有了较大的更新发展,如已从传统的蓝光治疗仪,发展到蓝红光照射、吲哚菁绿(ICG)+近红外光(NIR)等。

1.3 西药治疗痤疮治疗存在的问题

1.3.1 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易于复发

如仅采用抗生素、安替舒通等药物治疗痤疮,效果不明显。使用雌激素虽能在短时间起到较好的效果,

但停药即反弹。

1.3.2 西药治疗副作用明显

无论是安替舒通、螺内脂、免疫抑制剂、雌激素、维甲酸类药物,在患者使用后均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女性本身因为特殊的经孕胎产、更年期等生理过程,内分泌水平波动较大。如雌激素在治疗痤疮的同时,则会对HPA轴,对整个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有服用达英-35之后,几个月闭经者。

1.3.3 光疗价格较昂贵,许多患者无力支撑

1.4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1.4.1 选取临床疗效佳的中医治疗方法

1.4.2 筛选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组方

1.4.3 对名老中医经验进行传承研究,开发名老中医效验方

1.4.4 制定系统、价廉、效佳的特色诊疗方案

(三)我院研究及防治的切入点和优势特色

钟以泽教授/主任医师为四川省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带徒之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治疗痤疮的“两方四法”,具体如下:

1 名中医效验方,即“两方”

内服方:三皮消痤汤(桑白皮、地骨皮、丹皮、连翘、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桔梗、皂角刺)

外治倒膜用方:二黄平痤散(大黄、胡黄连、煅石膏、白芷、芒硝、白花蛇舌草、虎杖、野菊花)

2 名中医痤疮辨治经验,即“四法”

2.1 清泻肺热法治疗寻常痤疮

肺经风热是寻常痤疮发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肺合皮毛,面鼻属肺。肺经风热蕴阻腠理,导致腠理毛窍堵塞,皆可使粉刺和毛囊炎性丘疹发生。伴有口干,尿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肺泻热,凉血消风。方选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5g,地骨皮15g,丹皮15g,连翘2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桔梗10g,皂角刺10g,白茅根15g,黄芩10g,浙贝母10g,赤芍10g。

2.2 清热解毒法治疗寻常痤疮

寻常痤疮患者多有素体肺经阳热偏盛,嗜食肥甘辛辣,胃肠积热是其病因之一。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壅热,薰蒸于上,凝滞于颜面、胸背而发面部潮红,丘疹红肿,伴有脓疱,伴口苦口臭,便秘溲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泻肺通腑。方选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5g,地骨皮15g,丹皮15g,黄芩10g,连翘20g,白花蛇舌草30g,苡仁15g,桔梗10g,熟大黄5g皂角刺10g,车前草15g,茯苓15g,夏枯草20g。

2.3健脾化痰法治疗寻常痤疮

脾虚痰凝是寻常痤疮反复发作,病程日久的主要病机之一。久病必虚,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日久成痰,湿郁化热,湿热夹痰,凝滞肌肤而发结节,囊肿,疤痕,或伴有口淡无味,大便或干燥或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沉细。治宜健脾化痰,清热利湿。方选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2g,地骨皮12g,白术12g,桔梗10g,皂角刺12g,白芥子10g,橘络10g,连翘15g,牡蛎15g,郁金12g,夏枯草15g,丹参15g,瓜蒌仁20g。

2.4 益气养阴托毒法治疗寻常痤疮

病程日久,邪热痰湿瘀血互结,气血不足,易成正虚邪实,气阴不足之势,可致本病旷日不愈。临久不愈,皮损以结节为主,颜面遗留有大量凹陷性萎缩性疤痕,口干气短,舌质红,苔薄白腻,脉沉细。

养阴托毒治宜益气。方选三皮消痤汤加减:黄芪30g,炒白术10g,茯苓15g,菟丝子20g,丹皮12g,女

贞子20g,枸杞15g,连翘15g,蛇舌草30g,淅贝15g,桔梗10g,刺蒺藜10g,皂角刺10g

床症见反复发作,日

(三)我院治疗痤疮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及其应用效果

1 系统的周期循环疗法诊疗方案

1.1 无论男女皆有自身的生理周期——理论创新

我们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与人的生理周期密切相关。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通于秋气。肾者,封藏之本……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通于春气。脾者,仓廪之本……通于土气”,论述了五脏为“本”及其与四时气候的关系,体现了祖国医学人的生理功能“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折射出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自然界有潮起潮落,人亦会有生理周期。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的描述与内分泌有关。女性每月一次的月经来潮是其一个生理周期,男性虽然没有象女性那样的典型生理标志,但同样有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生理周期。女性寻常性痤疮多数有月经期前后皮损新发或加重的现象;男性亦会有规律可寻。现代医学证实了无论男女,每月的性激素水平均呈现规律性升降,这就是我们提出寻常性痤疮周期循环疗法(以患者初次就诊开始计算,连续治疗四周为一个循环周期,大约一个月,恰好是男女患者一个生理周期)的医学理论基础。

1.2 结合钟以泽名老中医经验及其验方设定具体诊疗方案——治疗创新

钟老认为寻常性痤疮病因主要是热、湿、瘀,病位涉及肺、脾、胃、大肠等脏腑,用药多以清泻肺热,凉血消风;清热解毒,泻肺通腑;健脾化痰,解毒散结和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首选。对久病正虚邪实之人勿忘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托毒。临床应用需灵活掌握,不可千篇一律。辨证论治是首遵之道,治病求本方可获效。所以我们将一个周期分为四周:

第一周:平复皮疹,控制新发。灵活运用钟老“两方四法”,辩证论治,每周4~6剂,水煎服,每次150ml,每日三次。必要时加用金黄散外敷,或西药克林霉素外用制剂涂擦患处。

第二周:平衡阴阳,调节内分泌。除遵循“一方四法”进行中医辨证,遣方用药外,根据中医认为雄性激素属阳之观念,加用中医认为属阴的人体胎盘制剂,如市售的胎宝胶囊,每次0.6g,每日三次。目的在于大补肾阴,以阴制阳,达到阴阳平衡,使雄性激素水平相对降低药到病除。

第三周:清解余毒,淡化色素。寻常性痤性疮患者颜面、前胸、后背皮损消退后,常有炎症后色素沉着。中医视皮肤表面的颜色改变为气血郁滞,给予活血通络,化瘀散结法治疗,选用三皮消痤汤加减:桑白皮15g,地骨皮15g,丹皮15g,生地15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桔梗10g,皂角刺10g,鸡血藤15g,丹参10g,浙贝母10g,赤芍10g,橘络10g。同时加用龙血竭胶囊,每次1.2g,每日三次,以助活血化瘀祛斑作用。因血竭特有的血色可导致中医汤药变色患者难以接受,故改用中成药为妥。

第四周:减少皮脂,修复皮肤。此时患者皮损逐渐消退,常常伴有面部皮脂分泌增多,毛孔粗大,治疗需考虑减少皮脂分泌和修复皮肤。中医治疗因较长时间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易耗气伤阴,辨证分型多属气阴不足,正虚邪恋,治疗当选益气托毒,养阴润肤法,给予消瘰丸加减:玄参20g,知母10g,浙贝母15g,牡蛎20g,白花蛇舌草30g,桔梗10g,刺蒺藜10g,皂角刺10g,丹皮10g,丹参20g,女贞子12g,旱莲草24g。从而达到使皮肤新陈代谢加快,皮脂分泌减少,毛孔细腻,肌肤平滑的效果。

要点:若一个周期循环疗法座疮未愈,可依据此法再次循环使用。

2 古方新用,应用名中医经验方,内外兼治——院内制剂金黄散,钟老名方二黄平痤散配合中药面膜

2.1 金黄散的创新化裁

金黄散原方出自《医宗金鉴》,可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用于一切疮疡阳证。著名医家吴师机言“外治之里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我院在使用中,结合临床疾病特点、用药特点,加入白芨,取其敛毒消肿又增粘稠之功,多汁而粘之性,不仅在外敷之时效果更明显,且敷之不易脱落。

2.2 古方新用,配合中药面膜

适用于寻常型痤疮、皮损红肿不甚,无硬结,以丘疹粉刺为主的皮损。

2.2.1 洁面:用适合肌肤的洁面乳清洁面部,炎症、脓疱较严重者改用0.01%新洁尔灭或2%

的碘伏清洁。

2.2.2 清理粉刺:用粉刺针清除粉刺(白头或黑头)、炎性丘疹和脓疱。

2.2.3 敷面:应用钟老“二黄平痤散”5g ,与春娟牌黄芪霜(成都日化用品厂生产)10g ,

将两者调为糊状,均匀敷于面部。

2.2.4 热喷、按摩:使用离子喷雾机热喷面部,同时双手在面部按摩,约15分钟

3 我院痤疮特色疗法的应用效果

3.1 疗效表达

我院米雄飞、王玉梅等曾灵活运用钟老“两方四法”,以“三皮消痤汤”配合中药“二黄平痤散”倒膜治疗寻常性痤疮69例,倒膜1周1次的4周为1个疗程。结果: 痊愈52例,显效8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治愈率为75.4%,总有效率为95.7%。足见“两方四法”,内服外治寻常性痤疮疗效明显,发表论文“钟以泽三皮消痤汤配合中药倒膜治疗寻常痤疮”发表于《四川中医》2006年3期。我院黄莺副主任医师曾发表论文“周期循环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于《四川中医》2006年12期,对本特色疗法的具体应用及原理有深刻的剖析。

3.2 解决现阶段痤疮治疗的问题

3.2.1 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复发率

3.2.2 避免了雌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西药的使用,从而避免了较大的毒副作用

3.2.3 中药效佳、价廉,给患者节约了经济开支

(四)诊疗技术规范的制定及临床应用:

寻常痤疮属于中医学“粉刺”范畴,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采取内外合治的方法,既可以促使疾病早愈,又可以改善皮肤的质地,对控制和减少本病的复发有较佳的疗效。本病多因素体肺经阳热偏盛,嗜食肥甘辛辣,胃肠积热,熏蒸于上,凝滞颜面、胸背而发。病程日久,邪热痰湿瘀血互结,气血不足,易成正虚邪实之势,可致本病旷日不愈。 我科对痤疮中医药治疗特色明显,疗效突出,除中医药内服外,结合病情采用中药面膜治疗,大大缩短了疗程。我们认为:痤疮病因主要是热、湿、瘀,病位涉及肺、脾、胃、大肠等脏腑,用药多以清泻肺热,凉血消风;清热解毒,泻肺通腑;健脾化痰,解毒散结和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首选。对久病正虚邪实之人勿忘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托毒。采用四川省名老中医钟以泽主任医师“两方四法”及“周期循环疗法”,及多种治疗手段,如痤疮挑治、热喷、药物面膜等。在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从而使本学科在痤疮的研究方面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体系。该方向的研究争取在痤疮治疗的中医药研究、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2.5 倒膜:外用煅石膏适量,调制成糊状,敷于面部,倒硬膜,待冷取下即可。

痤疮患者平均治疗费:100元/周,400元/疗程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地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地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地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地部位,临床上以面部地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地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肾阴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肺胃血热 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痰瘀互结 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冲任失调 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地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地主要因素.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内分泌失调 目前已经公认内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地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地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地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地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地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地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地发生有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皮脂分泌旺盛 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水平地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地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内;另一方面在雄激素地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地丘疹和粉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毛囊内微生物感染 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内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皮肤中地皮脂分泌过多给这组微生物地生长提供了良好地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地炎症反应和细菌本身引起地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地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它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痤疮的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的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的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和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热而脸生粉刺。 2.肺胃血热 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和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和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痰瘀互结 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瘢痕。 4.冲任失调 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和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 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1.分泌失调 目前已经公认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和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的细胞周转和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的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的发生有关。 2. 皮脂分泌旺盛 毛囊和皮脂腺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水平的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的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另一方面在雄激素的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的丘疹和粉刺。 3. 毛囊微生物感染 已知表皮和毛囊皮肤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3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皮肤中的皮脂分泌过多给这 3组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的炎症反应和细菌本身引起的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的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其它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近代中医名家治疗各具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特点,试总结如下: 1.主方加减 陆德铭教授认为阴虚火旺为发病之本,肺胃积热、血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痰,其基本方:生地、玄参、麦冬、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生首乌、蛇舌草、虎杖、丹参、茶树根、生山楂(原文无剂量)。多依皮疹形态加减:皮疹色红加赤芍、丹皮、连翘,脓疱加银花、半枝莲、蒲公英、野菊花,结节囊肿加三棱、莪术、桃仁、石见穿、皂角针、海藻、夏枯草、浙贝、全瓜蒌,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剧加当归、红花、益母草、仙灵脾、肉苁蓉、锁阳,皮脂溢出多加侧柏叶、薏苡仁,发于鼻部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1]。 许连霈教授以清火解毒,佐以消肿散瘀治疗痤疮,其基本方为黄芩、金银花、地丁、桑白皮各15克、黄连、连翘、丹参各10克、甘草6克。结节囊肿明显者加当归、制大黄,聚合性痤疮加黄柏[2]。 范瑞强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治宜滋肾泻火,清肺解毒,以自拟消痤方治疗:丹参

25克、女贞子、旱莲草、鱼腥草各20克、生地、蒲公英、连翘各15克、知母12克、甘草5克。加减:阴虚内热者表现为粉刺丘疹,以消痤汤为主;瘀热痰结者症见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疤痕为主,以桃红四物汤合消痤汤;冲任不调者发病多与月经不调有关,以柴胡疏肝散合消痤汤[3]。 唐汉钧教授对肺脾肾症状兼有、证型交叉者,以自拟经验方治疗: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鹿含草、丹参各15克、枇杷叶、仙灵脾、桑白皮各12克、黄芩、菊花、陈皮、半夏、女贞子、生山楂各9克。加减:肺热偏重加银花、蒲公英、侧柏叶、地骨皮等,胃火盛加黄连、山栀、生石膏、寒水石等,冲任失调加黄精、肉苁蓉、枸杞子、旱莲草等[4]。 2.辩证分型 唐汉钧教授将本病分为:(1)肺经风热者,丘疹色红细小,鼻翼发红、油腻、脱屑,炎症较明显,以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侧柏叶、桑白皮、金银花各12克、黄芩、菊花、桑叶各9克、甘草6克。丘疹质硬难消加天冬、浙贝、玄参,面部痒甚加白藓皮、白蒺藜。(2)胃肠湿热者,多见于30岁左右者,丘疹色红较大,或结节、脓疱,伴胃肠功能紊乱,以黄连解毒汤加减:全瓜蒌18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鹿含草各15g、大黄、黄芩、苦参、栀子各9克、黄连、甘草各6克。脓疱较多加蒲公英、银花、野菊花。(3)肝肾阴虚、冲

中医辨证治痤疮.pdf

中医辨证治痤疮疾病名称(英 文) acne 拚音CUOCHUANG 别名 青年痤疮,中医:肺风粉刺,粉疵,面疱,酒刺, 西医疾病分类 代码 皮肤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 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皮脂腺 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有黑头、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和疤痕等多种损害,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常见的有寻常痤疮和聚合性痤疮。本病又称青年痤疮,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痊愈或减轻。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痤疮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

于青春期雄性激素增多,特别是双氢睾丸酮的增加,使皮脂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导致皮脂淤积于毛囊内而形成脂栓,即所谓粉刺黑头或白头。毛囊内的痤疮杆菌,在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并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酸酯使其成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和透明质酸酶能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应。此外,毛囊内寄生痤疮丙酸菌;体内微量元素特别是锌的缺乏或 相对不足。遗传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中医病因 本病的病因为肺气不清,外受风热;或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胃热上蒸;亦可为月经不调,瘀滞化热等。

季节地区 人群 本病多见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 强度与传播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痤疮是内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但有肺热、血热、肝热、阴虚内热之分。脓疱等皮损属于风热、毒热所致。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等炎性症状不明显,慢性过程,为寒疮寒疡之症。又如瘢痕性痤疮可因气滞血瘀所致。 病理 1.皮脂腺肥大,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角化过度,毛囊扩大,于毛囊口处形成黑头,黑头由角质细胞和皮脂组成。 2.毛囊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形成炎性丘疹。黑头阻塞引起的毛囊内外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黑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发表者:闫景东?6138人已访问 痤疮,中医学称之为“粉刺”,俗称“青春痘”,是皮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依据皮疹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寻常型和囊肿性、结节性和聚合性痤疮,依据年龄阶段又分青春期痤疮和青春期后痤疮。痤疮临床表现较为单一,常有粉刺、炎性丘疹、囊肿、结节等症状,但痤疮的证候候较复杂,不能以局部有炎症表现就妄投寒凉药物,治疗上应遵从辨证论治原则,抓住病机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根据临床经验,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同时参考患者的年龄、症状、发病部位等,效果显着。 一、病因病机及治疗 1.肺胃热盛 中医学认为,面鼻为肺胃二经所主,若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又复受风邪(风易袭上位),则发“肺风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腑气不通,湿热上攻于面部,则亦发痤疮。 此型最常见于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上有脓头,痒痛相兼,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略细,大便干结。采用“以泻代清”的治法,通腑实,泻肺经风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白花蛇舌草30g、重楼20g、生山楂30g、泽泻20g、枇杷叶15g、蜜桑白皮15g、黄芩10g、丹参20g、生大黄10g(同煎)、生甘草10g。如伴有手足心热,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凉血兼调节激素水平;如药后便溏,去生大黄,加炒枳实15g,减缓药性,如额部皮疹较多,加服导赤散,如两颊部皮疹较多,加广郁金20g,疏肝行气。 2.湿邪蕴结

从临床症状上看,面部油腻是痤疮最常见的皮损表现,源于青春期素体生机旺盛,用西医来解释就是青春期激素水平失衡,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过多,而皮脂的堆积就是粉刺形成的原因,因此,减少油脂的分泌是治疗的重点。中医学认为油脂与“湿”有关,而湿邪的来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第二,肾阳虚衰,无以温运脾阳,导致水湿停聚。湿邪蕴积日久则成痰,形成结节、囊肿;湿郁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形成脓头。因此,临床治疗应分别以健脾利湿、温阳化湿、清热除湿、消积导滞立法。 此型患者典型症状为面部出油较多,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皮损以红色丘疹、粉刺为主,平素面部较油腻,以“T”字区为重,痒痛相兼,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二便调;如皮疹发病部位以口周为主,患者常伴有大便溏薄。 方用保和丸合二陈汤化裁:生山楂30g、焦神曲15g、炒麦芽30g、炒薏苡仁30g、茯苓20g、泽泻20g、陈皮15g、虎杖15g、生白术15g(如大便溏改为炒白术)、生甘草10g。如部位以口周为主,可加栀子15g、藿香15g(泻黄散化裁),泻脾经伏火;如大便溏薄,加防风15g、羌活15g,干姜10g,升阳除湿,如粉刺较多,加清半夏15g、浙贝母30g、牡蛎30g,化痰软坚。 3.冲任失调 本型常见于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冲任隶属于肝肾,月事来潮前,经血充盈,易为肝气所激惹,气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炼津为痰,形成痤疮,故患者皮损常经前加重。肾主封藏,肝肾藏泄失调,可致月事紊乱,内分泌失调而发痤疮。肾有阴虚、阳虚之分,如患者伴有手足心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多由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以滋阴降火;如患者伴有手足凉,行经腹痛,月事有血块,多属肾阳虚,虚阳浮越,治以清上温下,引火归原。又因肝肾同源,故在治疗上应兼顾彼此,滋肾阴不忘清肝火,温肾阳同时暖肝阳。

治疗痘痘中药配方

治疗痘痘的中药配方 [方一]浙贝母、白附子、菊花叶、防风、白芷、滑石各15克,皂角10克。将6味为细末,用皂角蒸熟去筋膜,同药捣为丸,早晚擦面。本方祛风清热,适用于痤疮、雀斑。 [方二]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四]白果适量。将药洗净,切开,绞汁,取汁频涂患部,干后再涂,直至汁尽,每日再2—3粒。本方解毒排脓,平痤除皮,适用于痤疮患者。 [方五]硫黄、川军各等分。将2味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敷患处。主治痤疮。[方六]蝮蛇胆汁0.5毫克,雪花膏500克。将2者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洗脸,待干后涂擦皮损处。本方消炎抑菌,溶解皮脂,脱色止痒,适用于痤疮。 [方七]士瓜根60克。捣细为散,以浆水和研成膏,瓷盆中盛贮,临卧洗面后涂之。本方泻热消瘀,适用于痤疮。 [方八]白菊花3克、甘草2克混合茶叶面膜能消除粉刺,去除油脂。面粉1匙加蛋黄1个,拌匀后加绿茶粉1匙。洗净脸后,均匀地抹在脸上,20分钟后洗去。也可用红茶与红糖泡茶,将糖茶水1匙与面粉1匙调匀,做面膜15~20分钟后洗去。 [方九]连翘3克、芦荟适量、橘梗2克和草莓本身有消毒和收敛的作用,能让爱长痘痘的症状缓和下来,对皮脂分泌旺盛的皮肤也非常有效。使用草莓4粒,面粉1小匙、酸奶少许,用清水将草莓冲洗干净,榨出汁;将面粉和酸奶混合后放入草莓汁和蜂蜜搅拌均匀,涂抹于脸上,干后洗净。

中医治疗痤疮

中医药对痤疮的认识探讨 摘要 痤疮是青春期男女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的精神、心理、情绪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无情的折磨。痤疮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心理障碍越重。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的受到了影响,最后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性格暴躁、情绪无常,甚至精神分裂。而中国传统医学在很早以前便对痤疮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治病着重于全局,重视内因,强调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学作用,以调整气血,调整内分泌为治则。 本文从痤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治疗等多个方面对痤疮进行了探讨,把目前中医药对于痤疮的认识进行了简单概括,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该课题还存在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 关键词:中医药,痤疮,中医治疗

痤疮,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类型的皮疹为特征。多发于青春期,除儿童外,人群中约有80%~90%的人患本病或曾经患过本病(包括轻症在内)。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常伴有皮脂溢出。中医学称本病为“粉刺”。痤疮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由于毛囊口被阻塞,毛囊管腔狭窄,形成缺氧状态,使毛囊内的厌氧菌大量增生,导致微生物失衡,从而就形成了粉刺。 2中医病因病机 2.1古代医家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论述 如《素问·生气通气论》载“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皶,赤疱币币然也”,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载“或绞面感风,致生粉刺,盖受湿热也”。不难看出,古代部分医家从外邪郁表,即由于风邪、湿邪、热邪郁于肌表,久蕴不解而成痤,提出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另有《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载“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亦有《外科大成肺风酒刺》载“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可以看出血热久郁,即由于素体血热,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生里热,累及血分,血热蕴结而成痤,亦认为是本病的病因病机。 2.2 近代学者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李艳萍等[1]认为湿热毒瘀是痤疮的主要病机,比较常见的是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辛辣最易化热,肥甘厚味易生湿化热,湿热聚之则化毒生瘀;其次是环境因素,如生活、居住、工作环境潮湿或湿热,刺激皮肤的灰尘或气味,阳光的长期久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痤疮的药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痤疮的药方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 痤疮,中医学称之为“粉刺”,俗称“青春痘”,是皮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依据皮疹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寻常型和囊肿性、结节性和聚合性痤疮,依据年龄阶段又分青春期痤疮和青春期后痤疮。痤疮临床表现较为单一,常有粉刺、炎性丘疹、囊肿、结节等症状,但痤疮的证候候较复杂,不能以局部有炎症表现就妄投寒凉药物,治疗上应遵从辨证论治原则,抓住病机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根据临床经验,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同时参考患者的年龄、症状、发病部位等。 痤疮的八个症状: 1.丘疹,痤疮最基本的损害。在毛囊皮脂腺口堵塞的情况下,形成毛囊 皮脂腺内缺氧的环境,厌氧性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分解皮脂,产生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聚集而发生炎症性丘疹,所以这类丘疹属于炎性损害。 2.结节,脓疱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大量的角质物,皮脂,脓细胞存 贮,使毛囊皮脂腺结构破坏而形成高出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结节。基底有明显的浸润,潮红触之有压痛。

3.黑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内被角化物和皮脂堵塞,而开口处与外界相通, 形成开放性粉刺,表面看起来是或大或小的黑点。 4.白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质细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 与外界不相通,形成闭合性粉刺,看起来为稍稍突起的白头。 5.囊肿,结节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结构内大量脓细胞的聚集。既有脓 液、细菌残体、皮脂和角化物,又有炎症浸润。把毛囊皮脂腺结构完全破坏,触摸起来有囊肿样感觉,挤压之可有脓、血溢出。 6.粉瘤,在囊肿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的所有内容物逐渐干燥炎症减 轻,形成油腻性豆渣样物质。当囊内压力过大时会在表面形成小孔,从该处可挤出豆渣样或干酪样物质。触摸之为囊样肿瘤。 7.脓疱,是炎性丘疹的进一步发展、加重。毛囊皮脂腺内大量中性粒细 胞聚集,吞噬痤疮丙酸杆菌发生炎症反应,大量脓细胞堆积形成脓疱。 这种情况愈后易形成疤痕,主要为凹陷性疤痕。 8.疤痕,疤痕是痤疮(青春痘)的最严重的损害。在炎性丘疹以上的严重 损害,因真皮组织遭到破坏,愈后结缔组织修补从而形成疤痕。疤痕是机体对于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修复反应,当皮肤的损伤深及真皮,使大面积的表皮缺损,该部位的表皮不能再生,将由真皮的纤维细胞、胶原以及增生的血管所取代,这样就出现了疤痕。疤痕一旦形成,不易自行消退。

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

. 治疗痘痘的中医处方 该五个处方可以任选一种,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参照下面说明添加不同的药物!五个处方可以换着吃,每个处方一周为一疗程! 【方一】适用于痘痘不严重者! 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7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浮萍10克,丹皮10克,皂刺10克,苦参10克,土茯苓20克,牛膝15克。 【方二】:适用于脸颊和鼻子周围痘痘较多者 枇杷叶、黄芩、桑白皮、生山栀、黄柏、知母各9克,生甘草3 克、生地、连翘、白花蛇舌草各15克 【方三】适用于额头痘痘较多者! 黄芩、生山栀、生地各9克、黄连、生大黄(后下)、生甘草、什麻各3克、茵陈、生意苡仁、生山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 【方四】适用于痘痘比较严重,数量多,红肿者~ 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白花蛇舌草各10克、黄连、黄芩各3克、知母、连翘、白芷、赤芍、牛蒡子、生甘草各6克 【方五】适用于嘴周,下巴或者脖子长痘痘者! 桃仁、当归、炙半夏、淅贝母各9克、红花、川芎、陈皮各6克、丹参、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舌草各15克、牡蛎30 克,生甘草3克 上述各方根椐病情按以下各方法加减: 1、伴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3-6克。 2、咽干口渴唇燥者,加玄参、天冬、麦冬、天花粉各9克。 3、结节、囊肿难消者,加莪术9克、夏枯草、牡蛎30克 4、伴月经不调者,加当归、赤芍各9克、益母草15克 5、有慢性肝病者,加平地木、虎杖各9克、茶树根15克 【方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7日为一疗程 青春痘常用中成药(1)丹参酮适应脓疱症状(2)当归苦参丸适应湿热上蒸型(3)清热暗疮片面性适应囊肿性及感染性青春痘(4)金花消痤丸适应湿热上蒸型(5)复方珍珠暗疮片适应湿热上蒸型(6)连翘败毒丸适应热毒型(7)逸豆消痤丸综合性痤疮(根据个人情况按照以上药方进行搭配,治愈率很高,现在淘宝上有人拿此药方赚钱) 精品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发表者:闫景东6138人已访问 痤疮,中医学称之为“粉刺”,俗称“青春痘”,是皮肤科临床中的常见病,依据皮疹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寻常型和囊肿性、结节性和聚合性痤疮,依据年龄阶段又分青春期痤疮和青春期后痤疮。痤疮临床表现较为单一,常有粉刺、炎性丘疹、囊肿、结节等症状,但痤疮的证候候较复杂,不能以局部有炎症表现就妄投寒凉药物,治疗上应遵从辨证论治原则,抓住病机的基本特点,分清疾病的寒、热、虚、实,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根据临床经验,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同时参考患者的年龄、症状、发病部位等,效果显著。 一、病因病机及治疗 1.肺胃热盛 中医学认为,面鼻为肺胃二经所主,若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又复受风邪(风易袭上位),则发“肺风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腑气不通,湿热上攻于面部,则亦发痤疮。 此型最常见于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上有脓头,痒痛相兼,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略细,大便干结。采用“以泻代清”的治法,通腑实,泻肺经风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白花蛇舌草30g、重楼20g、生山楂30g、泽泻20g、枇杷叶15g、蜜桑白皮15g、黄芩10g、丹参20g、生大黄10g(同煎)、生甘草10g。如伴有手足心热,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凉血兼调节激素水平;如药后便溏,去生大黄,加炒枳实15g,减缓药性,如额部皮疹较多,加服导赤散,如两颊部皮疹较多,加广郁金20g,疏肝行气。 2.湿邪蕴结

从临床症状上看,面部油腻是痤疮最常见的皮损表现,源于青春期素体生机旺盛,用西医来解释就是青春期激素水平失衡,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过多,而皮脂的堆积就是粉刺形成的原因,因此,减少油脂的分泌是治疗的重点。中医学认为油脂与“湿”有关,而湿邪的来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第二,肾阳虚衰,无以温运脾阳,导致水湿停聚。湿邪蕴积日久则成痰,形成结节、囊肿;湿郁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形成脓头。因此,临床治疗应分别以健脾利湿、温阳化湿、清热除湿、消积导滞立法。 此型患者典型症状为面部出油较多,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皮损以红色丘疹、粉刺为主,平素面部较油腻,以“T”字区为重,痒痛相兼,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二便调;如皮疹发病部位以口周为主,患者常伴有大便溏薄。 方用保和丸合二陈汤化裁:生山楂30g、焦神曲15g、炒麦芽30g、炒薏苡仁30g、茯苓20g、泽泻20g、陈皮15g、虎杖15g、生白术15g(如大便溏改为炒白术)、生甘草10g。如部位以口周为主,可加栀子15g、藿香15g(泻黄散化裁),泻脾经伏火;如大便溏薄,加防风15g、羌活15g,干姜10g,升阳除湿,如粉刺较多,加清半夏15g、浙贝母30g、牡蛎30g,化痰软坚。 3.冲任失调 本型常见于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冲任隶属于肝肾,月事来潮前,经血充盈,易为肝气所激惹,气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炼津为痰,形成痤疮,故患者皮损常经前加重。肾主封藏,肝肾藏泄失调,可致月事紊乱,内分泌失调而发痤疮。肾有阴虚、阳虚之分,如患者伴有手足心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多由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以滋阴降火;如患者伴有手足凉,

中医治疗痤疮的外用方

中医治疗痤疮的外用方 中医根据四诊将痤疮主要分为以下三型: 1.肺经蕴热怔: 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杷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2.脾胃湿热证: 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证: 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 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方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西医以其形态不同而分为寻常

型痤、脓疱型痤疮、结节型痤疮等。本病在中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为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治疗服药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辨证论治,用一些外用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京珠堂人参玉面膏等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制成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他外用方还有: 蛇胆霜 蛇胆霜是由蝮蛇的胆汁0.5毫升加冷霜或普通雪花膏500克混合调匀即成,每日早晚用温热水冼脸后,均匀涂搽于皮肤处。蝮蛇胆汁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它含有多种氨基酸,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及参与皮脂代谢,有溶解皮脂作用,治疗痤疮有效。 四黄洗剂 大黄、黄芩、黄柏各50克,硫黄15克,上药研细末,硫黄先用75%酒精溶解,然后将上药加入500毫升蒸馏水中摇匀,密封1周后备用。用法:用棉签蘸药外搽,每日4-6次,适用于寻常型痤疮和脓疱型痤疮,有消炎祛脂作用。 消痤膏 夏枯草、羌活、海藻、白芷、僵蚕各6克,黄连1.5克,冰片少许,白蜂蜜60克,痤疮严惩者加旋覆花、晚蚕砂、苦参各6克,如有囊肿或疤痕疙瘩者加密陀僧、滑石各9克,将上药共研细末,人蜂蜜调膏备用,外搽患处,治疗期间宜忌食醇酒厚味及辛燥之物。硫黄搽剂 由硫黄、赤石脂、密陀僧、樟脑、天仙子、白果各10克,冰

中医治疗青春痘的方法

中医治疗青春痘的方法 青春痘是比较常见的影响个人容貌的皮肤问题,针对青春痘的治法众说纷云,截止目前却并没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原因在于青春痘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加之个体的差异大,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青春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就犹为重要。 青春期出现的青春痘有自愈性,因此,学者建议轻度的青春痘,也不影响美容的,只要在平时的饮食作息方面注意就足够了。并不需要治疗。 但对于中度或者重度的青春痘,一个是影响个人的形象,另一个会对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感的压力,严重者还具有一定的毁容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取得好的疗效,还原肌肤的本真面貌。 中药疗法 祖国医学把青春痘称之为痤疮,并且对于痤疮的论述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提出。中医对青春痘的治疗方法也是根据个体差异,皮损的严重程度来具体辨证论治,所以效果要比西医好,也是被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方法。 中医根据四诊将痤疮主要分为以下三型: 1.肺经蕴热怔: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洁美保健露,主要成分有:野菊花,千里光,桑白皮,知母,黄芩,金银花,紫花地丁,薰衣草,

赤勺,生地,生甘草等。 2.脾胃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拌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3.血瘀痰凝证: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型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 疮患者。 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一般都是将药物煎煮后的药液,或将新鲜植物中草药捣计,或以酒、醋等作溶剂制成溶剂。溶液有清洁、止痒、退肿、收敛、清热解毒等作用。外洗的主要目的是清洁病损部位,消炎、退肿、收敛的作用。

治疗痘痘的中药药方

治疗痘痘的中药药方 桑白皮10g 枙子10g 黄莲10g 生地15g 生大黄10g 黄芩10g 生山楂30g 连翘15g 茵陈15 牡丹皮10g 生薏苡仁30g 生甘草6g [功效] 宣肺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症] 寻常型痤疮。 [方二]赤小豆20克,细辛6克,麻黄3克,银花10克,泽泻8克,茯苓15克,车前子8克,神曲15克,红花3克,甘草6克。煎汤代茶,1日1剂,并用药液清洗患部,早、晚各1次。本方功能消疮,适用于痤疮。 [方三]土茯苓30克,生地榆15克,赤芍10克,黄柏15克,蒲公英、茜草各10克,地肤子、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痤疮患者。 1治疗逗逗的中药配方:金银花20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g,白芷、连翘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头煎、复煎药液均作口服。用上方第3煎药液洗脸。七天一个疗程。3~4个疗程。到中药房配药!这张药方对湿热体质引起豆豆超有效,体质肾虚者不可用. 银花30克,连翘、黄芩、川芎、当归各12克,桔梗、牛膝各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日1剂。主治:青春痘、痤疮。 枇杷叶12克,桑白皮、黄芩、生山栀、赤芍、丹皮、连翘各9克,生甘草3克,每天各服一剂,水煎服。连服10-15剂即除。 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克、牛膝9克、野菊花15克,脓疱红肿疼痛加黄芩9克、黄柏9克、紫花地丁30克;结节囊肿多,加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白芥子9克、丹参30克;头晕目痛加龙胆草12克;便秘加大黄30克;胸胁痛,加柴胡9克;尿黄加白茅根30克;气虚加党参30克;结节、囊肿迁延难消,加三棱9克、莪术9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浙贝母9克;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克、当归9克、丹参12克。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外用方: 1 先清洗面部,去除污垢。将苦瓜洗净捣烂,涂敷面部,20分钟后洗净。每周2-3次。 2 鲜菟丝子适量。捣烂绞汁,外涂患处。 3 芦荟叶50克。洗净后用纱布拧取汁液7-10毫升,加入90℅的护肤霜,混匀,涂搽患处,每日1-3次。 4 大黄、硫磺各等份。将上药研为细末,加饱和石灰水至1000毫升,外搽患处。有哪些单验方? 1 紫背天葵50克或干品15克,生米仁30克用淘米水500毫升煎煮半小时,内服及外搽。 2 大黄、紫草等量研细末,加入菜油浸泡3-6天后外用。 3 蝮蛇胆汁0.5毫升加雪花膏500克调匀外用。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痤疮得中医辨证论治 一、痤疮得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就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得慢性炎症。好发于男女青春期得颜面及胸背皮脂腺丰富得部位,临床上以面部得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易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病得范畴。 中医认为痤疮主要就是由于先天素体肾之阴阳平衡失调,肾阴不足,相火天癸过旺,加之后天饮食生活失调,肺胃火热上蒸头面,血热淤滞而成。 1、肾阴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人之生长发育与生殖。<<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与,故能有子”。若素体肾阴不足,会导致女子二七与男子二八时相火亢盛,天癸过旺,阴虚内热而脸生粉刺。 2、肺胃血热 面部皮肤主要有肺经与胃经所司。<<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与皮也,其荣毛也”。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肾属水,若素体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另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若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 上蒸于肺胃。合而导致肺胃血热, 脸生粉刺、丘疹、脓疱。 3、痰瘀互结 肾阴不足,肺胃血热,日久煎熬津液为痰;阴虚血行不畅为瘀。痰瘀互结于面部而出现结节、囊肿与瘢痕。 4、冲任失调 肾阴不足,肝失疏泻,可使女子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不调,则血海不能按时满盈,以至女子月事紊乱与月经前后脸部粉刺增多加重。 西医认为痤疮就是一种多因素得皮肤附属器疾病,其详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就是痤疮发病得主要因素。 1.内分泌失调 目前已经公认内分泌雄性激素在痤疮得发生、发展与持续状态中起着非常重要得作用。雄性激素主要由性腺与肾上腺分泌,其中以血清睾酮作用最强。睾酮在皮肤中经与5α还原酶作用转变为组织活性更强得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得细胞周转与脂类合成。血清或皮肤组织中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或毛囊皮脂腺单位得雄性激素受体过多,或雄激素与雌激素受体之间得比例失衡,或雄激素受体对正常血清雄激素得敏感性增加均认为与痤疮得发生有关。 2、皮脂分泌旺盛 毛囊与皮脂腺就是雄性激素靶器官。在不正常水平得雄激素作用下引起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过多过浓得皮脂郁积在皮脂腺导管内;另一方面在雄激素得刺激下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管腔变窄,更进一步加重了皮脂排泄不畅,形成了临床上所见到得丘疹与粉刺。 3、毛囊内微生物感染 已知表皮与毛囊皮肤内存在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与白色葡萄球菌3组微生物,其中以痤疮棒状杆菌跟痤疮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皮肤中得皮脂分泌过多给这 3组微生物得生长提供了良好得环境,它们分解脂肪,促使皮脂转化为游离脂肪酸,后者使毛囊及周围组织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游离脂肪酸产生得炎症反应与细菌本身引起得炎症共同形成临床上所见得红色炎性丘疹、脓疱、结节与脓肿。 其它 除了上述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与微生物感染因素外,其她因素如免疫、遗传、血

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及个人认识

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及个人认识 宁应锋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写了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个人的一些认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中医治疗痤疮方法灵活,并且疗效很好。以及中西医治疗痤疮的比较,中医治标更治本。 关键词:痤疮耳穴割治法经方加减治标更治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韩流的影响,现代的中国人对皮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痤疮的高发却严重的影响许多人的细嫩皮肤,困扰着无数的爱美人士。首先。什么是痤疮呢?【1】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面、背、胸等含皮脂腺较多的部位。主要以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囊肿及瘢痕多种皮损为特征。 那么有痤疮该怎么办?中医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痤疮,让我们看看中医关于痤疮的认识的进展。【2】 《黄帝内经》认为痤疮的起因有以下3种。 1、调摄不当——内外合邪郁于肌肤 《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中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中对本句的注释为:“若夏月汗出,而见水湿之气,则皮肤湿热,生疖如痤,生疹如痱,??若劳碌汗出当风,寒薄于皮肤而上行,则为粉刺。” 2、肺合皮毛一邪气郁久化热内传于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说:“肺生皮毛,??肺主鼻” 《素问·金匮真言论》又说:“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3、阳明主面一腑气不通则邪热内郁加重病情 灵枢·本藏第四十七》中说:“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肺应皮” 《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一指火热,二指心主血脉的功能,三指心主神。 4、心藏神主血脉一血脉不通则病久难愈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看看96年耳穴割治法治疗座疮1 02 例。笔者通过4 年的临床实践, 用耳穴割治法治疗各型痊疮,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10 2 例病人, 男27 例, 女75例; 年龄最大者28 岁, 最小者17 岁; 痊疮多发于面部, 只有1 例除发生在面部外, 还发生在胸、背部; 病程最长者8 年, 最短者 3 个月 1 . 2 辨证分型 1 . 2 . 1 肺胃郁热型(6 4 例) : 颜面部散在毛囊性丘疹, 间或有黑头粉刺, 皮疹以鼻及口周较多, 伴有口鼻干燥、口臭、便秘, 舌红、苔薄白或黄, 脉沉滑有力。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 苏丹 (四川省珙县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中医科)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愈,故俗称“青春痘”。痤疮好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加,使皮脂腺合成和排泄皮脂增多,造成毛孔堵塞,致使皮脂淤积形成脂栓,产生炎症,引起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痤疮在中医学中称为“粉刺”。中医认为年轻人血气方剐,气血充盈,乃生此病。青年人紊体阳热偏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窒,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因而发病,故有“年少气充,而生寇疮”之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嗜食辛辣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伤及脾胃,使中焦运化失司,生湿生热,结于肠内,肺胃积热上塞,阻于肌肤,而诱发此病。肺主气,调节全身的气机和血液的运行.又与皮毛相表里,不洁尘埃或粉脂附着于皮肤腠理,使玄府不通,气血凝塞;或冷水洗面,气血遇寒凉而郁塞。以致粟疹累累。肝主疏泄和藏血。若思虑太过,情志失调.使肝气琉泄不及,气血郁滞,而发病。若病情旷日持久不愈,使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聚湿生痰,痰血互凝,可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使病情加重。 中医药治疗痤疮,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之。①肺经风热:症见颜面潮红,皮疹隐臆,淡红或鲜红色,顶有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兼见I=1干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清肺散热。方用枇把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菊花、黄连、赤芍、白茅根、苦参。②肺胃积热:症见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I/I臭,伴有便秘,尿黄、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腑。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黄芩、益母草、大青叶、白鲜皮、大黄、甘草。③脾失健运:症见皮疹色红不鲜,反复发作,或结成囊肿,伴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濡滑。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扁豆、桔梗、淮山药、陈皮、莲肉、枣仁、砂仁、薏苡仁。④痰湿凝结:症见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消,日久融合,凹凸不平,皮肤粗糙,舌淡胖.苔白,脉滑。治宜消痰软坚,活血化瘀。方用化瘀散结丸加减: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昆布、海薰、夏枯草、陈皮、炙半夏、金银花。⑤肾阴不足:症见皮疹肿痛,皮肤油腻,口千,便秘,舌绛红,有裂纹,苔薄黄,脉细数。治宜澈弱揭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山楂、玄参。不论何证型,口干者加石膏、麦冬:囊肿难以消退者加夏枯草、牡蛎:月经不调者加当归、白芍;有慢性肝病者,加平地木、虎杖;皮肤油腻明显者。加赤茯苓、茵陈。 据研究发现。丹参、黄柏、黄连、茵陈对痤疮短棒菌苗高度敏感。大黄、土茯苓抑制炎症。生山楂、生薏苡仁抑制皮脂腺过多分泌。白花蛇舌草有调节性激素水平作用。白藓皮可使皮肤变得有光泽。 饮食上宜少食肥甘、辛辣、油腻之品,还要戒烟限酒,多食蔬菜、水果等含有长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总之要“清淡富有营养,温热而不寒凉”。此外,忌用油脂类、粉类护肤美容化妆品及含有激素成分的软膏及霜剂;每日宜用温热水洗脸,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还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可用2个鸡蛋清和5匙蜂蜜搅匀后搽于脸上自然风干,可使皮肤变得光滑有弹性。 典型病历:刘某,女,20岁,学生,2003年9月23B一诊:患者皮疹红肿痛痒,皮肤油腻,口干.便秘,尿黄,舌红,有裂纹,苔薄黄,脉细弱。乃阴虚火旺,湿热塞滞所为。治宜滋阴泻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59,黄柏129,熟地黄209,淮山药159。山茱萸129,泽泻129,茯苓159,丹皮159,枇杷叶109,栀子129,麦冬159,当归129t玄参129。夏枯草309,甘草69,丹参159,水煎4剂。--诊:诉药后诸症减轻,上方去泽泻、枇杷叶、夏枯草、麦冬,加白花蛇舌草159,大黄69,慧苡仁159,沙参309.法半夏129,水煎4剂。三诊:诉药后皮疹基本消失,治宜以调理脾胃为主,方用归脾汤加减:白术129,茯神159,黄芪209,龙眼肉159,酸枣仁309,党参309,甘草69,当归159.远志159,薏苡仁159,山楂309,建曲158,白鲜皮159,水煎5剂,调理半月,并嘱忌食辛甘后昧之品,多食蔬菜、水果。半月后随访:皮疹消失,皮肤光滑。有弹性。 参考文献 1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4—47 2颓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50一15l 3黄菲莉.中医美容学.第2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43—251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权威性报告)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权威性报告) 痤疮在皮肤科临床上虽不属重症,但由于其与人的“面子”有关,故患者对治疗的要求较高。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论治主要依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用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 传统上依据患者病程长短、皮损形态、兼夹症状等因素,将痤疮分为三型论治,即肺经风热型、胃肠湿热型、痰湿血瘀型。不同医家由于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理解,在治疗上又有不同的偏重,或在辩证的同时加用一些与其观点相符的药物。如有的医家强调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进而痰火郁结,湿毒内蕴引起较严重的囊肿性痤疮,故治疗上多加用疏肝散结药物;有的医家强调本病的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治疗上多用滋阴降火药物;有的医家认为湿盛为痤疮发病的根本原因,热邪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注重清利湿热。 临床上没有一种方法或一种药物是所有痤疮的克星,所以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地使用药物,而不是片面学习某位专家经验,或某些偏方、专方。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临床疗效的基础,中西医结合是吸取各家长处,不是简单地中药和西药同时使用;是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的

深层次的联合,是中医配伍中的相需、相使,而不是相畏、相杀,或毫无关系。 痤疮的辩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病程辨证:病程短,发病急骤者多为热证;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多夹瘀、夹痰、夹湿,或为虚证。 ②性别辨证:男性多热证,女性多阴虚内热证。 ③皮损辨证:丘疹色白者多夹湿,或热象不重,色红者多为热证,脓疱疹较多者多为热毒证。丘疹细碎而小者,分布于面部者,多为肺经郁热;丘疹色红而大,自觉疼痛,遍布颜面、胸、背者,多为胃肠湿热证;丘疹色暗,或为结节、囊肿者,多为痰瘀互结证。 ④经络辨证:皮损主要位于鼻部及周围,多为肺经风热证;皮损遍布颜面,多为胃肠湿热证;皮损位于面部两侧,多为肝经郁热证。 在临床上,根据治疗需要,一般将痤疮分为以下几型:(一)肺经风热型:常因青春期生机旺盛,血气充沛,阳热偏旺,热盛伤肺,肺热熏蒸,蕴阻肌肤而致。主要表现颜面细小红色丘疹,以额头多见,有的伴有痒感,鼻翼两旁皮肤发红、油腻、脱屑,病程较短,单纯痤疮或伴有脂溢性皮炎,炎症较明显,口干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脉浮数。治法:泻肺清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