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吸附实验

土壤吸附实验
土壤吸附实验

综合实验: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质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污泥和大气降尘等。过量的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降解,因此可在土壤中不断地积累,并为植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

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造成植物中毒。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于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进入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所吸附,这种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着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对于正确评价土壤中铜的环境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2.学会建立吸附等温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种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两种因素是土壤的组成和pH值。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调节待吸附铜溶液的pH值,分别测定上述两种因素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即:

n

Q/1

KC

式中:Q—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C—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

K,n—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将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C n

K Q lg 1lg lg += 以Q lg 对C lg 作图可求得常数K 和n ,将K ,n 代入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 和平衡浓度C 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恒温振荡器。

(3)离心机。

(4)酸度计。

(5)复合pH 玻璃电极。

(6)容量瓶:50mL ,250mL ,500mL 。

(7)聚乙烯塑料瓶:50mL 。

2.试剂

(1)二氯化钙溶液:0.01mol/L 称取1.5gCaCl 2·2H 2O 溶于1L 水中。

(3)铜标准溶液:1000mg/L 将0.5000g 金属铜(99.9%)溶解于30mL1:1HNO 3中,用水定容至500mL 。

(3)50mg/L 铜标准溶液:吸取25mL1000mg/L 铜标准溶液于50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

(4)硫酸溶液:0.5mol/L 。

(5)氢氧化钠溶液:1mol/L 。

(6)铜标准系列溶液(pH=2.5):分别吸取10.00、15.00、20.00、25.00、30.00mL 的1000mg/L 铜标准溶液于250mL 烧杯中,加0.01mol/L CaCl 2溶液,稀释至大约240mL ,先用0.5mol/L H 2SO 4调节pH=2,再以1mol/L NaOH 溶液调

节pH=2.5,将此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0.01mol/L CaCl2溶液定容,溶液系列浓度为40.00、60.00、80.00、100.00、120.00mg/L。

按同样方法,配制pH=5.5的铜标准系列溶液。

(7)腐殖酸(生化试剂)。

(8)1号土壤样品:将新采集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磨碎,过0.15mm(100目)筛后装瓶备用。

(9)2号土壤样品:取1号土壤样品300g,加入腐殖酸30g,磨碎,过0.15mm (100目)筛后装瓶备用。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50mg/L的铜标准溶液0.00、0.50、1.00、2.00、4.00、6.00、8.00、10.00mL 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2滴0.5mol/L的H2SO4,用水定容,其浓度分别为0、0.50、1.00、2.00、4.00、6.00、8.00、10.00mg/L。然后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原子吸收测定条件:波长:325.0nm;灯电流:1mA;光谱通带:20;增益粗调:0;燃气:乙炔;助燃气:空气;火焰类型:氧化型。

2.土壤对铜的吸附平衡时间的测定

(1)分别称取1、2号土壤样品1.0g各10份于50mL塑料离心管中。

(2)向每份样品中各加入50mg/L铜标准溶液20mL。

(3)将上述样品在室温下进行振荡,分别振荡1、2、5、10、15、30、60、90、120、240min后,离心分离,迅速吸取上层清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2滴0.5mol/L的H2SO4溶液,用水定容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以上内容分别用pH值为2.5和5.5的100mg/L的铜标准溶液平行操作。根据实验数据以吸附时间为横坐标、不同吸附时间对应的吸附量为纵坐标绘图,以确定吸附平衡所需时间。

3.土壤对铜的吸附量的测定

(1)分别称取1、2号土壤样品1.0g 各8份于50mL 塑料离心管中。

(2)依次加入50mL pH 值为2.5和5.5、浓度为1、5、10、20、50、100、150、200mg/L 铜标准溶液20.0ml ,盖上瓶塞后置于恒温振荡器上。

(3)振荡达平衡后,离心5min ,吸取上层清液10mL 于50mL 容量瓶中,加2滴0.5mol/L 的H 2SO 4溶液,用水定容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4)剩余土壤上清液用酸度计测定pH 值。

五、数据处理

1.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W V

C C Q 1000)(0-= 式中:Q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

C O —溶液中铜的起始浓度(mg/L )

C —溶液中铜的平衡浓度(mg/L );

V —溶液的体积(mL );

W —烘干土样质量(g )。

由此方程可计算出不同平衡浓度下土壤对铜的吸附量。

2. 建立土壤对铜的吸附等温线

以吸附量Q 对浓度C 作图即可制得室温下两个不同pH 条件下土壤对铜的吸附等温线。

3. 建立Freundlich 方程

以Q lg 对C lg 作图,根据所得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两个常数K 和n ,由此可确定室温时不同pH 值条件下不同土壤样品对铜吸附的Freundlich 方程。

六、思考题

1.土壤的组成和溶液的pH 值对铜的吸附量有何影响?为什么?

2. 探讨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机理。

浅述土壤吸附金属铜离子

2012年第15期广东化工 第39卷总第239期https://www.360docs.net/doc/da7251922.html, · 137 · 浅述土壤吸附金属铜离子 赵娜1,吕瑞滨2 (1.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上海 201815;2.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上海 200942) [摘要]综述了土壤吸附铜离子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涉及吸附速率,吸附等温线,表面络合模式和影响吸附量的环境因子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铜离子;吸附;土壤;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5-0137-03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tal Copper Ions Adsorbed by Soil Zhao Na1, Lv Ruibin2 (1. Shanghai Solid Waste Disposal Center, Shanghai 201815;2. Shanghai Chengtou Wastewater Treatment Co., Ltd., Shanghai 200942,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d kinetics of copper ions by soil adsorption, involved in the adsorption rate, adsorption isotherms, surface complexation mode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affected the adsorption amount. Keywords: copper ions;adsorption;soils;dynamics 铜(Cu)是一种生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是土壤Cu含量高于某一临界值就会对生物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土壤中Cu污染主要来源于含Cu废水的农田灌溉、含Cu农药和肥料的施用、污泥的土地利用和大气颗粒物的沉降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引起了对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行为的广泛研究,关注的焦点是重金属在食物链中传递和重金属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风险,这些关注主要取决于重金属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的浓度受到土壤对重金属吸附的控制。土壤对Cu的吸附-解吸是影响土壤系统中Cu 的移动性和归宿的主要过程,影响着植物养分和污染物的控制,影响着Cu的植物有效性和在食物链中传递的程度等。文章就土壤对铜离子吸附的速率、吸附等温线、表面络合模式和影响吸附量的因子等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研究展望。 1 研究方法和机理 1.1 吸附速率 土壤对Cu吸附速率的大小,直接反映Cu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迁移性能。了解土壤颗粒吸附Cu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及吸附量(或水相浓度)随时间增长(或减少)的特性,有助于深化认识Cu在土壤中物质转化动态规律。Cavallaro等[1]指出,土壤对Cu的吸附平衡在24 h内达到。Zhou等[2]通过实验得出,所选的酸性砂壤土和石灰性粘壤土样品对Cu吸附的平衡时间是1.5 h。根据砖红壤对Cu吸附动力学,溶液中Cu的浓度在30 min内达到平衡[3]。一般情况下,选择的平衡时间是24 h[4]。谢忠雷等[5]在研究Cu、Ni、Pb、As在草甸黑土中的吸附动力学时发现,吸附动力学可用双常数速率方程和Elovich方程很好地拟合,Elovich方程拟合的效果更好,吸附速率为Pb>As>Cu>Ni。Yu等[6]通过研究土壤吸附Cu动力学指出土壤对Cu的吸附先经历一个快速的反应阶段,然后是一个慢的反应阶段;没有加入农药的情况下,两种土壤对Cu的吸附在1 min内大于98 %的Cu被吸附;通过经验性的动力学方程(一级方程、双常数方程、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一级方程都能够很好地描述土壤对Cu 的吸附,但是双常数方程是最好的。目前对土壤吸附Cu的速率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所绘制的曲线斜率来研究吸附动力学过程。二是选择经验性的化学动力学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依据较高的相关系数和较低的标准误差选择最优方程,根据吸附速率系数来进行定量的研究。影响吸附速率的因数有很多,比如Cu的初始浓度、土壤的组成、温度、其他重金属的竞争吸附和土壤固液比等等。土壤对Cu的吸附平衡时间目前没有定论,因为平衡时间受到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共存重金属对Cu的吸附速率的影响以及几种条件耦合作用下对Cu吸附速率的影响研究较少。 1.2 吸附等温线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土壤对重金属吸附量与溶液中重金属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线来表达,等温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附剂与吸附质的特性;吸附等温线是用来描述土壤中Cu吸附的常用方法。Yu等[7]研究红壤对Cu的吸附-解吸时,得出两种红壤对Cu的吸附行为可以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来描述,Freundlich比Langmuir更好,两种土壤从Langmuir方程得出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Cu2+25.90 mmol/kg土和20.17 mmol/kg土。Mesquita[8]用平衡等温线阐述了Cu、Zn的土壤吸附;平衡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 等温式;用于Cu和Zn值预测的竞争性Langmuir和扩散性Freundlich方程与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Harter和Baker[9]认为Langmuir方程中参数的大小不能用于解释反应的机理和结合键的强度;Elprince[10]等指出传统的Langmuir方程不能用来描述离子交换过程。尽管有一些学者对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用于解释金属阳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有异议,但是模型中的一些参数如最大吸附量和分配系数等在描述土壤中Cu 的吸附时还是有用的。用来描述土壤吸附Cu的吸附等温式有Langmuir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Temkin方程和Henry 吸附等温式,也不断有人改进这些吸附等温式,比如双表面吸附等温式和Langmuir竞争吸附等温式等等。但是应用最广泛的是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有时候土壤对Cu 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也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但通常Langmuir方程被优先使用,因为它可以计算出潜在的吸附量和吸附系数,可以对土壤吸附Cu进行预测。一些研究者把从方程得出的吸附参数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拟合,对土壤吸附Cu进行评价和预测。在土壤吸附Cu的研究中应用吸附等温线对重金属吸附数据进行分析已经相当普遍;尽管Cu的吸附机制是否符合吸附模式的假设是值得考虑的,但是由于许多实验结果与经验吸附等温线相符,所以作为土壤对Cu吸附的定量描述,经验性的吸附等温式仍不失为一个十分有用的方法。考虑到土壤性质和环境因子对吸附的影响,模型中应该加入这些参数使其更能反映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过程,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1.3 表面络合模式 对金属离子的吸附,已经有许多学者提出各种模型来说明氧化物表面上的吸附机理,例如离子交换、水解吸附、表面沉淀、氧化物胶体内层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及同晶置换作用等。其中表面络合模式是Stumn等[11]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基于水合氧化物分散体系中金属的专属吸附作用提出来的,用于描述固-液界面的表面特征和吸附研究。该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主要的理论模式之一。魏俊峰等[12]对Cu(II )在常见的重要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实验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自由水合离子Cu2+和羟基金属离子CuOH+与高岭石表面络合的情况下,单一表面基团、无静电表面络合模式能很好地描述Cu (II) 的吸附行为,拟合得到的CuOH+的络合常数比Cu2+的大得多。Weirich 等[13]利用表面络合模式研究了简单有机酸存在条件下针铁矿对Cu、Ni和Cd的吸附行为。Ravat等[14]利用表面络合模式研究了有机物表面对Cu吸附。文湘华等[15]应用表面络合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乐安江沉积物的表面特征及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表面络合模式即恒定容量模式、扩散层模式和三层模式均能较好地描述天然沉积物的吸附过程。杨亚提等[16]采用表面络合模式研究了不同陪伴离子对陕西4种典型土壤胶体(黄褐土、塿土、黑垆土和黄绵土)吸附Cu和Pb的影响。Wang等[17]证实了表面络合模式能应用于模拟重金属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应用表面络 [收稿日期] 2012-10-09 [作者简介] 赵娜(1982-),女,上海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方面的工程与研究。

浅谈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

浅谈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摘要:针对中国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加剧的趋势,为提高人们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认 识,和人们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视,特简要介绍相关情况。本文从土壤重金属 污染现状概况、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影响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因素三个 方面介绍。并对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理论提出展望。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植物;吸收 Introduction to Plant for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bstract:With the soil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knowledge on th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and the importanc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so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heany metal pollution.This studies about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the ab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soil、the factors affecting plant ab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The prospect of the theory of phyt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is also proposed. Key words:soil;heavy metal;plant;absorption 引言 土壤是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且还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自然环境的中心位置,承担着环境中大约90%的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然而,局部地球化学作用或者人为活动的强烈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农业灌溉水污染、肥料和农药的施用,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及大气污染的沉降,污染已从城市向周围蔓延。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并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土壤中的一些重金属元素在低浓度时,对植物而言是必须元素,但有些重金属元素在过量时就会对植物物产生毒害作用,如锌、铜、铬、镍、镉、汞、砷、铅等。 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采矿、冶炼、电镀、化工、电子、制革、染料等工业生产的三废以及污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对土壤一植物系统产生毒害,并可能通过接触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土壤实验测定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测试项目 1、有机质 2、速效磷 3、速效钾 4、碱解氮 5、缓效钾 6、全氮 7、电导与pH 8、植物氮磷钾 9、植物微量元素得测定(Fe、Mn、Cu、Zn、Ca、Mg) 10、土壤中得微量元素(Fe、Mn、Cu、Zn) 11、水中铵态氮得测定(靛酚蓝比色法) 12、土壤有效S得测定 13、硝态氮得测定 一、有机质得测定(重铬酸钾外加热法) 试剂: 1、0、2mol/L得FeSO4溶液:56、0gFeSO4(化学纯)溶于1L水,再加5ml浓硫酸。 2、重铬酸钾-浓硫酸混合液:称39、23g(通常可直接称40g),加1L水溶解,在加1L 浓硫酸.(为防止结晶,经验就是400ml水溶解重铬酸钾,用600ml水稀释浓硫酸,在混合)。 3、邻啡啰啉指示剂:1、485g邻啡啰啉+0、695g FeSO4溶于100ml水里,储存在棕 色瓶中。 4、Ag2SO4:防止氧化物(Cl—)得干扰,约加0、1g左右。(石灰土壤一般不用) 5、重铬酸钾标准液得配制:39、2245g重铬酸钾(分析纯)加400ml水,加热溶解,定 容1L。 设备: 消煮炉、消煮管、万分之一天平、2L大烧杯、大储存瓶、瓶口分液器(10ml)、酸式滴定管、三角瓶、洗瓶 实验步骤: 1、称0、1000-0、5000g(0、25mm)土样至消煮管,加入10ml重铬酸钾-浓硫酸混

合液,摇匀。 2、放入消煮炉(190℃)沸5min。 3、完全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滴定。(橙黄→蓝绿→转红) 注意:滴至快终点时用洗瓶洗壁,减少误差。 每批样3空白。 每天对FeSO4标定一次。(标定方法2:0、2000g重铬酸钾溶于50-70ml 水+5ml浓硫酸+邻啡啰啉指示剂) 计算公式:方法1:C FeSO4=(标准重铬酸钾质量/M重铬酸钾)*6*5/消耗FeSO4体积 5表示每次吸重铬酸钾标准液5ml 方法2:CFeSO4=0、2000/(消耗FeSO4体积*0、04904)ppm 有机质(g/Kg)={CFeSO4*(V0-V)*10-3*3*1、1*1、724*1000}/样重 加Ag2SO4时,校正系数变为1、04.(1、1为氧化校正系数) 有机质(g/Kg)={CFeSO4*(V0-V)*10—3*3*1、1*1、724*1000}/ 样重 2重铬酸钾+3C→ 重铬酸钾+ 6FeSO4→ 滴定平行误差0、5g/kg 二、速效磷(碳酸氢钠浸提—硫酸钼锑抗比色法) 试剂: 1、4mol/L NaOH:4gNaOH+25ml水 2、0、5mol/L NaHCO3浸提剂:42gNaHCO3+1L水,用4mol/L NaOH调p H≈8、 5 3、稀硫酸溶液:153ml浓硫酸+400ml水,待其冷却 4、5g/L酒石酸锑钾溶液:0、5g酒石酸锑钾+100ml水 5、6、5mol/L钼锑抗存储液:10g钼酸铵+300ml水,水浴加热到60℃使其溶解, 冷却后将配好得稀硫酸溶液缓缓到入钼酸铵溶液,在冷却后,加入100ml 5g/L得酒石酸锑钾溶液,总体积定容1L,存储于棕色瓶中,可以长期保存. 6、钼锑抗显色剂:称1、5g抗坏血酸+100ml钼锑抗存储液.(现配现用,24h以内) 7、二硝基酚指示剂:0、2g 2,6—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8、无磷活性炭:用1:1得盐酸(1L水+1L浓盐酸)浸泡活性炭24h,用NaHCO3淋 洗5次,再用水淋洗5次,检查至无磷为止.(AgNO3检查) 9、1000ppm P标准储存液:取105℃烘干4h得纯磷酸二氢钾(优级纯)0、4390g+水 200ml+5ml浓硫酸,定容1L 10、P标准液:取磷标准储存液准确稀释20倍,其浓度为5mg/L,不易长期保存。 设备: 液枪(1ml、5ml、10ml)、小试管、分光光度计、混匀器、瓶口分液器(50ml)、细口瓶、振荡器、万分之一、百分之一天平、滤纸、烘箱 实验步骤: 1、称 2、50g(1mm)土样至细口瓶(必要时小半勺无磷活性炭)+50ml NaHCO3, 振荡30min 2、过滤,吸2ml待测液至小试管+1ml显色剂,摇匀(除CO2)+7ml水,摇匀,30mi n后在660nm下比色(预热30min左右)。722分光光度计就是880nm,72 1就是700nm。

实验三 基于GIS的土壤侵蚀因子分析与信息提取

实验三基于GIS的土壤侵蚀因子分析与信息提取 一、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使用该软件进行土壤侵蚀因子的分析和信息提取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是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工具。它主要包括距离制图、计算密度、统计分析、邻域分析、数据的重分类、表面生成、等高线生成、坡度提取、坡向提取、光照模型的生成、流域的划分等功能。利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解决空间问题,首先要把问题空间化、模型化,然后利用Arc/View 提供的各种功能的组合来完成。 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主要是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Arc/View的空间分析模块不仅支持矢量数据模型,还支持栅格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是用点、线、面来描述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它主要用于精确地描述地理特征,在Arc/View中,点、线、面数据分别是存放于不同的主题中来管理的。栅格数据是通过将地表分隔成不同的单元来表示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对栅格数据的存储只是通过存储栅格的原点、栅格单元的尺寸、距离原点的单元数和每个栅格单元的值。对栅格数据影响最大的是栅格单元的尺寸。单元尺寸越大,则对地理特征的描述越粗糟,越不精确,但产生的数据量会越小,处理速度会越快。相反,单元尺寸越小,则描述越精确,但数据量会越大,运算速度越慢。 三、操作步骤 地形指标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自然要素。地形特征制约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影响着土壤与植被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影响着土地利用的方式和水土流失的强度。地形指标的提取对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坡向Aspect

实验三土壤对铜的吸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影响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有关因素。 2.学会建立吸附等温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同一种土壤在不同条件下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两种因素是土壤的组成和pH 。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调节带吸附铜溶液的pH ,分别测定上述两种因素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来描述。即: 式中:Q —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 ρ—吸附达到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 ; K ,n —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1) 掩蔽剂柠檬酸铵溶液,200g/L 。 (2) 缓冲溶液氯化铵-氨水溶液,50g/L 。称量5.0g 的氯化铵(分析纯),移取20mL 的浓氨水(分析纯),搅拌溶解,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去离子水定容,溶液pH 值在左右。 (3) 显色剂BCO 溶液,2g/L 。称量0.20g 的BCO(分析纯),移取20mL 无水n K Q /1ρ=

乙醇(分析纯),乙醇为助溶剂,溶解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去离子水定容。 (4) 铜标准储备液,1000mg/L;准确称量0.9766g五水硫酸铜(分析纯),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加2mL浓硫酸防止铜离子水解沉淀。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去离子水定容。试验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NaOH溶液:10 mol/L,0. 5mol/L。 1号土壤样品:土壤样品风干、磨碎,过(100目)筛后装瓶备用。 2号土壤样品:取1号土壤样品,按10:1的比例加入腐殖酸,磨碎,过100目筛后装瓶备用。 四、实验步骤 1.铜溶液配制 铜标准系列溶液从1g/L铜标准浓度中分别取5、10、15、20、25ml,置于250ml 的容量瓶中,去离子水定容;调节pH=。该标准系列溶液浓度为、、、、L。 pH=的铜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同上。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 mg/L的铜标准溶液0mL、、1mL、2mL、3mL 、4mL、5mL分别置于25mL 的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00g/L的柠檬酸铵溶液,50g/L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2g/L的BCO乙醇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后都需摇匀,最后去离子水定容,摇匀。溶液显色5min,用1cm玻璃比色皿在波长为600nm处测吸光度。以扣除试剂空白后的吸光度为纵坐标、铜离子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土壤对铜的吸附量的测定 (1)分别称取1、2号土壤样品各5份,每份,分别置于100mL聚乙烯塑料瓶中。 (2)依次加入50 ml pH=或pH=浓度为、、、、L铜标准溶液。 将上述样品在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在25℃下进行恒温振荡150次/分,振荡90min后。用过滤膜过滤,取上清液1ml于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200g/L的柠檬酸铵溶液,50g/L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2g/L的BCO乙醇溶液,每加入一种试剂后都需摇匀,最后去离子水定容,摇匀。溶液显色5min,用1cm比色皿在波长为600nm处测吸光度。绘制溶液中铜浓度和土壤对铜的吸附量的关系曲线。

土壤学实验--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教学文稿

实验一土壤剖面的野外观察(3课时)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选择土壤剖面点 选择原则: 1、要有比较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即具备有利于该土壤主要特征发育的环境,通常要求小地形平坦和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剖面具有代表性。 2、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附近、粪坑附近等受人为扰动很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 二、土壤剖面的挖掘

土壤剖面一般是在野外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剖面大小自然土壤要求长2米、宽1米、深2米(或达到地下水层),土层薄的土壤要求挖到基岩,一般耕种土壤长1.5米,宽0.8米,深1米。 挖掘剖面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剖面的观察面要垂直并向阳,便于观察。 (2)挖掘的表土和底土应分别堆在土坑的两侧,不允许混乱,以便看完土壤以后分层填回,不致打乱土层影响肥力,特别是农田更要注意。 (3)观察面的上方不应堆土或走动,以免破坏表层结构,影响剖面的研究。 (4)在垄作田要使剖面垂直垄作方向,使剖面能同时看到垄背和垄沟部位表层的变化。 (5)春耕季节在稻田挖填土坑一定要把土坑下层土踏实,以免拖拉机下陷和折断牛脚。 三、土壤剖面发生学层次划分: 土壤剖面由不同的发生学土层组成,称土体构型,土体构型的排列入其厚度是鉴别土壤类型的重要依据,划分土层时首先用剖面刀挑出自然结构面,然后根据土壤颜色、湿度、质地、结构、松紧度、新生体、侵入体、植物根系等形态特征划分层次,并用尺量出每个土层的厚度,分别连续记载各层的形态特征。一般土壤类型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A、B、C三个基本发生学层次,有时还可见母岩层(D),当剖面挖好以后,首先根据形态特征,分出A、B、C层,然后在各层中分别进一步细分和描述。 土层细分时,要根据土层的过渡情况确定和命名过渡层: (1)根据土层过渡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明显过度和逐渐过度。 (2)过渡层的命名,A层B层的逐渐过程可根据主次划分为A B或B A层。 (3)土层颜色不匀,呈舌状过渡,看不出主次,可用AB表示。 (4)反映淀积物质,如腐殖质淀积B h,粘粒淀积B t,铁质淀积B ir等。 四、土壤剖面描述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或录象、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一、引入 1、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雨水会不会对土地产生影响?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讨论交流。 3、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二、雨如何影响土地 1、我们先来看两幅图。(出示雨水侵蚀土地的图片)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景象吗?

你平时看到过类似的景象吗? 你认为出现这样的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模拟实验:下雨。 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明白实验器材所代表的含义。 教师课件出示介绍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学习。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前仔细观察斜坡上的土地的形态;实验时注意观察“降雨”过程中的土地,以及“雨水”和“径流”的情况,并做记录;实验后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交流、汇报。 3、小结、拓展。 雨水会不会影响土地?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斜坡上的这许多小细沟是怎样来的,这许多小细沟中汇集的水流又会怎样改变地形。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

1 试样制备 1.1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 0.01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细筛:孔径0.5mm、2mm。 2洗筛:孔径0.075mm。 3台秤和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 5击样器。 6压样器。 7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原状上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

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上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主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据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 4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可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C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C温度下烘干。 3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对不含砂和砾的土样,可用碎土器碾散(碎土器不得将土粒破碎)。 4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要求过筛。对含细粒土的砾质土,

土壤学实验土壤质地的测定步骤

实验二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时间: 二、实验地点: 三、小组成员: 四、实验目的: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五、试验方法:比重计速测法 1.方法原理: 将经化学物理处理而充分分散成单粒状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经过不同时间, 用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液的比重变化,比重计上的读数直接指示出悬浮在比重计所处深度的悬液中土粒含量(从比重计刻度上直接读出每升悬液中所含土粒的重量)。而这部分土粒的半径(或直径)可以根据司笃克斯定律计算,从已知的读数时间(即 沉降时间t)与比重计浮在悬液中所处的有效沉降深度(L)值(土粒实际沉降距离)计算出来,然后绘制颗粒分配曲线,确定土壤质地,而比重计速测法,可按不同温度下土粒沉降时间直接测出所需粒径的土粒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对于一般地了解质地来说,结果还是可靠的。 六、试剂与仪器 试剂: l. 0.5N氧氧化钠(化学纯)溶液,0.5N草酸钠(化学纯)溶液,0.5N六偏磷酸钠(化学纯)溶液,这三种溶液因土壤pH值不同而选一种。 2.2%碳酸钠(化学纯)溶液。 3. 软水,其制备是将200毫升碳酸钠钠加入1500毫升自来水中,待静置一夜,沉清后,上部清液即为软水,2%碳酸钠的用量随自来水硬化度的加大而增加。 仪器: l.甲种比重计(即鲍氏比重计);刻度范围0-60,最小刻度单位1.0克/升,使用前应进行校正。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的研究概况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的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主要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一解吸的反应机理,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综述了土壤对重金属吸附模式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吸附,解吸 The study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on soil YAO xiao-fei (Department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 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on soil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it Describe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about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and the impact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have an overview of heavy metal adsorption model 。 Keywords: soil,heavy metal,absorption,desorption 长期以来,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到土壤中,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可以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也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下迁移污染地下水,威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人类健康[1]。吸附是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的一个主要过程,是一个溶质由液相转移到固相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决定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生物有效性和毒性[2]。因此,国外学者在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一解吸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主要对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条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1 研究方法与条件 研究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与解吸特征通常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序批实验,柱状淋滤实验,单一化学提取方法和连续提取方法。序批实验也叫静态实验,是将一定比例的土壤与溶液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在震荡器中震荡平衡或搅拌器中搅拌,溶液经过离心、过滤后进行测定。柱状淋滤实验也叫动态实验,是将一定土壤按一定空隙率和含水率装填在柱中,流动溶液由上而下,定时收集接收液测定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测定[3]。由于不同土壤具有不同性质、不同方法的研究结果不适宜直接比较,同时动态实验需要使用均一体系来保证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具有一定难度。而静态研究的结果相对稳定,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因此,目前采用较多。其操作步骤一般都是加入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于土壤中,再加入支持电解质,恒温振荡若干时间后恒温平衡若干时间,再离心,过滤,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重金属的含量。这些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因研究目的而异,通常下列几个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较大。 1.1 土样粉碎度 吸附解吸实验中所用的土样一般为20目或60目,土壤的不同粉碎度对土壤吸附性能的影响没有专门报道。然而,样品研磨太细,容易破坏土壤矿物晶体。矿物晶粒遭破坏后,暴露出新的表面使土壤颗粒的总表面积增大,因而就会改变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故选用通过20 目筛的土样相对更合理。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上传

目录 1.总则--------------------------------------------------------- 3 2.术语、符号-------------------------------------------------3 3. 试样制备----------------------------------------------------5 4. 含水率试验-------------------------------------------------7 5. 密度试验----------------------------------------------------8 6. 颗粒分析试验----------------------------------------------8 6.2 粘粒分析移液管法试验----------------------------------10 7. 液塑限含水率试验----------------------------------------12 8 固结/黄土湿陷试验---------------------------------------13 9. 直接剪切试验---------------------------------------------17

土工试验方法 1.总则 1.0.1 为了测定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统一试验方法,为本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参数,特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交通等各类工程的地基与填筑土料的基本工程性质试验。 1.0.3 土工试验资料的整理,应通过对样本(试验测得的数据)的研究来估计土体单元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使土工试验的成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土性指标,试验结果的分析整理应附录A进行。 1.0.4 土工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6采用,并定期按现行有关规程进行检定和校准。 1.0.5土工试验方法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商应符合有关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 2.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和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有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2.1.2 测力计 强度试验时所用的钢环或负荷传感器。 2.1.3 平行测定 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两个以上的试样同时进行试验。 2.1.4 抗剪强度参数 表征土体抗剪切性能的指标,包括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2.1.5 土试样 用于试验的具有代表性的土样。 2.2 符号 2.2.1 尺寸和时间

土壤对铜的吸附

土壤对铜的吸附 实验八土壤对铜的吸附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污泥和大气降尘等。过量的载金属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土壤中的微主物所降解,因此可在土壤中不断地积累,也可为植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气体健康。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 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使植物中毒。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于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进人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所吸附,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影响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有关因素。 2. 学会建立吸附等温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同一种土壤在不同条件下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两种因素是土壤的组成和pH.。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调节待吸附铜溶液的pH,分别测定上述两种因素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即: 1/n Q,Kρ 式中:Q——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 ρ——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

K,n——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将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1 1g Q = lgK + lgρ n 以1gQ对1gρ作图可求得常数K和n,将K、n代人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和平衡浓度(ρ)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仪器和试剂 1. 仪器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恒温振荡器。 (3) 离心机。 (4) 酸度计。 (5) 复合电极。 (6) 容量瓶:50 mL,250 mL,500 mL。 (7) 聚乙烯塑料瓶:50 mL。 2. 试剂 (1) 二氯化钙溶液(0.01 mol/L):称取1.5 g CaC1 ? 2HO溶于1L水中。 22 (2) 铜标准溶液(1000 mg/L):将0.5000 g金属铜(99.9%)溶解于30 mL l:1HNO中,用水定容至500 mL。 3 (3) 50 mg/L铜标准溶液:吸取25 mL 1000 mg/L铜标准溶液于5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至刻度。 (4) 硫酸溶液:0.5 mol/L。 (5) 氢氧化钠溶液:1 mol/L。 (6) 铜标准系列溶液(pH=2.5):分别吸取10.00、15.00、20.00、25.00、30.00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目的意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 (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 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 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 (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 1.采样点确定 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

土壤中重金属

土壤中重金属 镉的迁移转化 由于土壤的强吸附作用,镉很少发生向下的再迁移而累积于土壤表层,在降水的影响下,土壤表层的镉的可溶态部分随水流动就可能发生水平迁移,进入界面土壤和附近的河流或湖泊而造成次生污染土壤中水溶性镉和非水溶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的酸碱度氧化- 还原条件和碳酸盐的含量。与铅铜锌砷及铬等相比较,土壤中镉的环境容量要小得多,这是土壤镉污染的一个重要特点。 铅的迁移转化 铅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土壤中铅的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污染中的铅沉降和铅应用工业的三废排放土壤中铅的污染主要是通过空气水等介质形成的二次污染铅在土壤中主要以二价态的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极少数为四价态多以 2)(PbOH、3PbCO或243)(POPb等难溶态形式存在,故铅的移动性和被作物吸收的作用都大大降低在酸性土壤中可溶性铅含量一般较高,因为酸性土壤中的 H+ 可将铅从不溶的铅化合物中溶解出来植物吸收的铅是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铅绝大多数积累于植物根部,转移到茎叶种子中的很少。植物除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铅以外,还可以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收污染空气中的铅。 铬的迁移转化 铬是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元素,但其浓度较高时对生物有害土壤中铬的污染主要来源于铁铬电镀金属酸洗皮革鞣制耐火材料铬酸盐和三氧化铬工业的三废排放及燃煤污水灌溉或污泥施用等土壤中铬通常以四种化合形态存在,两种三价铬离子3Cr 2CrO,两种六价铬阴离子Cr2O7和Cr2O4其中3)(OHCr的溶解性较小,是铬最稳定的存在形式,而水溶性六价铬的含量一般较低,但六价铬的毒性远大于三价铬的毒性土壤中的有机质如腐殖质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很快地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一般当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 2 时,六价铬就几乎全部被还原为三价铬[7-9] 由于土壤中的铬多为难溶性化合物,其迁移能力一般较弱,而含铬废水中的铬进人土壤后,也多转变为难溶性铬,故通过污染进入土壤中的铬主要残留积累于土壤表层铬在土壤中多以难溶性且不能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形式存在,因而铬的生物移作用较小,故铬对植物的危害不像 Cd、Hg等重属那么严重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从土壤溶液吸收的铬,绝大多数保留在根部,而转移到种子果实中的铬则很少。 砷的迁移转化 砷是类金属元素,不是重金属但从它的环境污染效应来看,常把它作为重金属来研究土壤中砷的污染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炼焦火力发电造纸玻璃皮革及电子等工业排放的三废冶金与化学工业含砷农药的使用砷主要以正三价和正五价存在于土壤环境中 ,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水溶性砷,吸附态砷和难溶性砷三者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土壤中含硫量较高且在还原性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难溶性32AsS。在土壤嫌气条件下,砷与汞相似,可经微生物的甲基化过程转化为二甲基砷 [sHACH23)(]之类的化合物由于土壤中砷主要以非水溶性形式存在,因而土壤中的砷,特别是排污进入土壤的砷,主 要累积于土壤表层,难于向下移动.一般认为,砷不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必需元素但植物对砷有强烈的吸收积累作用,其吸收作用与土壤中砷的含量植物品种等有关砷在植物中主要分布在根部在浸水土壤中生长的作物,砷含量较高.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优秀教案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能设计模板实验方案,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活动重点: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活动难点:设计模拟实验方案。 活动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草,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不知同学们留意了没有,下雨时,我们周围的土地及落地的雨水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目标 三.探究雨水如何影响土地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4分钟时间自学课本55~56页内容,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②实验所需的器材有哪些? ③实验中需要认真观察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汇报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提问: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6.拓展 自然界中土地被雨水侵蚀的真实情况。 四.探究影响侵蚀的因素 1.学生用两分钟时间自学课本57页的内容,并思考: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哪些? 2.指导实验计划 3.学生制定计划并汇报,教师查漏补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六、课堂练一练 选择: 1、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A、石块 B、泥沙 C、小鱼 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造成的。 A、动物 B、风吹 C、雨水的流动 3、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热带雨林 4、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A、沙砾 B、沙 C、黏土 5、能够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被 C、闪电 判断 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4、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思考 1、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什么原因导致土地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呢? 3、雨水风化了我们的岩石,那么,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会对土地产生怎样的影响?其中:1、土地会发生什么变化?2、雨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七.课外拓展活动 师:做个简单的模拟实验,然后进一步推广到大自然当中去,他们的这种观察,详细地设计方案,我们可能还要考虑到实验方法、实验的步骤,还需要考虑到实验中的哪些量是需要改变的,哪些量是不需改变的。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有效地改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一定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八、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学过程思路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