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条件反射

工具性条件反射
工具性条件反射

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产生和运用

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某种反应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高。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该反射需要强化,而且强化效果主要取决于强化时间和次数的分配。

最早研究工具性条件反射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他利用白鼠和鸽子等动物,做了经典的迷笼实验:把小白鼠放到一个特制的迷笼里,此时它就会想方设法逃出去,到处冲撞试图找到出口。最后它可能因某一个偶然性动作踩踏了某块木板而触动机关打开了门,逃出箱外获得了自由。如果把逃出的小白鼠再关入迷笼,使这一过程不断重复,小白鼠就能越来越快地从问题箱中逃出来,最后学会把踩板和开门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此时它就会为了开门而直接去踩板。操作条件反射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大多数个体的学习是在一个被控制的环境中发生的,在这个环境中,个体因为选择了一个适当的行为而受到了“奖赏”。在消费行为中,工具性条件反射指消费者是通过尝试性的过程来学习的,一次有利的经历在教个体重复某种行为方面是很有帮助的,正向强化会加强壮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受到正面强化的行为更容易重复出现。

三、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1、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区别首先体现在有无意识参与

从神经系统的操作水平来看,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被试的动作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进行的,是不随意的。被试的行为动作大多是自发做出的,是一种较低级的行为反射,不需太多的学习与练习,往往是与生俱来的,意识的参与程度较低。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躯体性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往往有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活动中,是一种随意的行为,是一个需要意识参与的过程。

一个牙膏品牌,聘用一个人气很高的明星做代言人,消费者因为喜欢这个明星而喜欢、购买这种牌子的牙膏,这是经典条件反射,不需要太多的心理过程和注意;在使用过该产品以后,发现这种牙膏很适合自己,以后经常购买,包含评判和反应等过程,这就属于工具性条件反射了。所以,如果从首次购买与多次购买的角度来讲,首次购买中,经典条件反射运用比较多,在多次购买中,利用工具性条件反射比较有效。当然,优秀的商家会将二者结合起来,顺利的掏空消费者的荷包。

2、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区别表现为刺激和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

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在行为之前已经呈现,刺激是作为引发行为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特定的刺激引发特定的行为。而在操作性的条件反射的实验中,刺激物在行为之后呈现,它是用做强化的,即强化实验者所期望被试做出的行为。当被试做出实验者期望的行为,那么刺激就会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更有利于被试学会所预期的行为。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刺激仅仅是用做引发商家所期望做出的行为。

由此可以推知,经典条件反射多用在产品、品牌、包装、广告策略等方面,比如仿制品制造,品牌的延伸等;它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建立产品与购买行为之间的联结;而条件反射多应用于消费者学习选择商品、选择服务、选择商店的过程中,因为这样会增加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和整个购买经历的满意的强化,从而学会商家所预期的行为。

3、从卷入的程度上来看,工具性条件反射多是高卷入,经典条件反射多是一种低卷入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被试所做的反应是应答性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家把有机体看做被动接受的实体通过重复获得某些行为,卷入程度低。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的中,被试的反应可以说是操作性

的,主动性较强,大多数个体的学习是在一个被控制的环境中发生的,在这个环境中,个体因为选择了一个适当的行为而受到了“奖赏”,卷入程度高。

北京大学心理系办学特色

https://www.360docs.net/doc/d27324105.html, 2009年04月16日 18:46 北京大学招生网

培养目标

心理学系充分发挥师资雄厚和生源优秀的优势,主动适应社会和不同学生的需求,旨在培养具有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可持续性人才;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与国际先进教学管理模式接轨,以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工作结构和职业环境下需要的心理学应用通才为目标。目前,心理学系设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2002年,基础心理学被教育部确立为重点学科),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授予理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招收40余名本科生,70余名硕士生和10余名博士生。我系对学生培养的基本理念是:加强基础:加强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认识,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加强数理化及生命科学方面基础课程。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实验教学内容。教师要加强科研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淡化专业:加强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学的要求。关注相关学科,如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的发展,培养多学科交叉型人才。增强实习、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和接触社会的机会;因材施教:明确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专业知识需求;分流培养:根据各教研室的特点,逐步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各教研室将开设相关的选修课,高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题目,为他们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充分和完善的训练。心理学系目前拥有四个教研室:

1、认知神经科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初建于1988年,主要研究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社会认知、以及意识等大脑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设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心理学教学实验室、脑成像实验室、生理心理学教学实验室,视知觉研究实验室和灵长类动物电生理实验室等;拥有多导脑电记录系统、剑桥视觉研究系统,高速双眼眼动仪,多导神经细胞活动记录系统和穿颅磁刺激系统等设备。

本教研室主要成员有:韩世辉教授,李量教授,周晓林教授,苏彦捷教授,吴艳红教授,方方研究员,包燕副教授,耿海燕副教授,杨炯炯副教授,张亚旭副教授,邵枫副教授,毛利华副教授,何淑嫦讲师,李同归讲师。

2、工业与经济心理学教研室

该教研室师资队伍整齐,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教学、实践经验。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心理学、人事评价与甄选、绩效评估、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力开发、群体决策、风险认知、文化与认知、消费行为、广告心理学、投资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设有多媒体计算

机辅助行为研究中心、人力资源评价中心。以本教研室为主体举办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已成为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层

次教育的主要品牌。教研室主要成员有:王垒教授,谢晓非教授,张智勇副教授,候玉波副教授,陆昌勤副教授,施俊琦讲师,张立青讲师,张燕讲师。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研室

该研究室在科研方面的宗旨是:立足本土,融入世界,创建有特色的世界一流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机构。该研究室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多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课题等。特别是在儿童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研究上,在国内独树一帜,处于领先地位。研究方向包括:儿童早期语言的获得和发展、儿童阅读正常与异常发展、儿童社会性正常与异常发展、儿童执行控制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发展、儿童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及预防和干预措施等。该研究室主要成员有:周晓林教授,苏彦捷教授,孟祥芝副教授,王莉副教授,陈萍讲师。

4、临床心理学教研室

研究方向包括中国人人格特征、羞耻和社交焦虑、应激和压力管理、强迫症病人认知功能等。设置了系统的临床心理学教学课程,包括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概论、会谈与诊断、临床心理学专题、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动力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伦理规范等,并有精神科见习、心理治疗实习,以及系统的督导训练,具有与国际接轨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培训方案。主要成员:钱铭怡教授,王登峰教授,甘怡群副教授,钟杰讲师、姚萍讲师、易春丽讲师。

除却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心理学系还十分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同学综合素质,加速促进个人的成长成才。从唇枪舌剑的辩论场到剑拔弩张的运动场,从心理学文化节到学生自办心理健康报纸《心声》,从支持西部落后地区基础教育到如火如荼的奥运志愿活动,心理学系的同学凭借其厚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个人素养,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挥洒青春的风采,展现心理学的魅力。

国际交流

为了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学术前沿内容,我系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心理学系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美国密西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伯明翰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台湾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并与世界上其他学术机构开展了多项合作项目。每年,大约都有40-50位国外学者来我系讲学,如德国慕尼黑大学Ernst Poeppel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Glyn W. Humphreys

教授等,使我系的教学科研逐步国际化,总体水平居国内前列,并已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为落实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我系近两年来积极支持在校学生出境访学。除了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会议外,我系还有计划的派遣学生代表团到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欧美国家访问。作为我系与香港中文大学及台湾大学心理学习联合资助的三地学生互访活动,每年我系都有10多名学生可以前往香港进行学术访问。

毕业生情况

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望,其毕业生也得到了较好的就业、深造机会。近3年来,我系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其中2006届为96.77%,2007届为100%,2008届为100%。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本科院校的前列。以2006届本科毕业班为例,31名毕业生中,实际参加就业的同学占15%,其去向依次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国企和外企;免试推荐研究生的比例占45%,申请出国留学的同学占40%。2007届本科毕业班又有多名同学被美国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近年来,我系更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彭凯平、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蒋雨红、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2位副所长付小兰教授、张建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嘉教授、教育部语言应用司司长王登峰、恒基伟业常务副总裁马庆、知名导演英达等等,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不辍耕耘,为北大心理系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画卷。作为最早将心理学引入中国的学界先驱,作为我国第一个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见证了中国心理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并以其“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为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已基本形成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置齐全、硬件设施完善、专业人才辈出的教学、科研体系。新世纪,北大心理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征程上,扬帆远航!

附录:

今天,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我国,心理学这一朝阳学科逐渐成为热门,前程似锦。社会对心理学高层次人才的旺盛需求提升了心理学专业的考研报考热度。

在我国的学科门类划分中,心理学属于一级学科,一般分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三大专业下又派生出众多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在性质、培养方案、就业前景等方面是千差万别。因此,心理学专业的学子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该选择什么专业?又该选择什么研究方向?其报考难度又如何?

应用心理学:百花争艳

应用心理学致力于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在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已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分为多个研究方向,如心理测量与咨询、医学与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卫生)、管理(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经济(包括广告、消费)心理学等,在市场化的今天,各研究方向竞相发展,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

1. 心理测量与咨询方向

报考热度分析:

2007年中德心理治疗大会上公布了一组来自我国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患有各类精神疾病的总人口已超过1600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则更多,估计达到1.9亿人,也就是说,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辅导。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人,约3000万人深受心理障碍困扰。而处于高压状态的白领等人群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而我国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非常匮乏,每百万人只有2.4个心理咨询工作者,而在美国是550个。如果依据联合国颁布的标准:每1000人配备1名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那么,仅以5亿的城镇人口基数来计算,中国的心理咨询师尚有47.6万的缺口。目前全国各类大学纷纷招收心理测量与咨询方向的研究生。在2007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应用心理学专业排名前15名的院校中就有8所招收该方向的学生。

培养目标:

培养熟练掌握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职业指导等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胜任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该专业就业渠道广阔,能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社区管理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大众传播媒体等部门从事心理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可以在心理咨询门诊和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等领域创业。

薪金前景: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有较好的薪金报酬。现在国家规定的心理咨询收费标准为每小时60元,而实际的咨询费用一般为每小时50~150元,甚至更高。根据民众健康网的调查数据,在北京的一些CBD商务区内,咨询收费高达每小时100美元,在南京,平均收费100~200元/小时。重庆、武汉、长沙等地,一次心理咨询收费一般是50~150元,而在苏州等地起价为200元,最高500元。

就业热门城市:

北京、上海、苏州、广州、重庆、武汉、长沙等大城市,吉林、广东、江西、浙江等地方就业机会也很多。

推荐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名校,拥有“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有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张厚璨等一大批心理学界权威。北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郑日昌教授领衔心理测量与咨询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有专攻临床心理学及心理咨询与诊断技术的徐光兴教授坐镇,徐光兴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儿童自闭症诊断、治疗和教育专家,并致力于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视点对强迫症、抑郁症进行干预和诊治,该方向一直是学子们报考的热门。

此外,西南大学、中南大学、苏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心理测量和咨询专业方向都各具优势。

2。医学与临床心理学

报考热度分析:

现在一些有患病症状但经各种检查查不出病灶的所谓功能性疾患的病人,大多为心理疾患或行为疾患患者,这些病患需要医师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来减轻他们的痛苦。除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一些医学院外,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研究方向的学校比较少,如能及早进入该研究领域,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会很大。

培养目标:

临床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较强研究能力及临床心理学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临床心理学高级专业人才。医学心理学研究生要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于临床解决医学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能够运用医学心理学的方法、技术,诊断、治疗心理及心身疾病。

就业方向:

尽管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知识普及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依照心理医生逐步职业化和普及化的趋势,心理医生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当前各级各类医院注重人性化管理,高素质的医学心理学毕业生十分紧俏。

薪金前景:

据《精品健康导刊》报道,从见习医生到住院医师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住院医师的月薪大约3000~3500元。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至少需要5年时间,主治医师的月薪大概在4000元左右。效益好的医院,薪水会更高。从主治医师晋升到副主任医师最少也要5年时间。一般医院副主任医师的月薪在5000元左右。从副主任医师晋升到主任医师,一般需

要5年,依据医院规模的大小以及效益的好坏,主任医师的薪水多少不一,有的人月薪为6000元,而有的月薪则可能过万元。

就业热门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杭州、广州等各大城市。

推荐院校:

浙江大学:2003年创建“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卫生和行为干预中心”,作为本科和硕士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全国8年制、7年制、5年制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的主编单位。师资力量强大,拥有医学心理学的积极开拓者和著名学者姜乾金,以及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中青年学者。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心理学的学府,在中国心理学界声名赫赫,临床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则是国内最早建立并最具特色的。目前钱铭怡教授、王登峰教授和甘怡群副教授都招收临床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具有医学院系的资源优势,较为偏向医学方向,在心理健康方面较有成就,培养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也具备比较好的研究素养。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老牌名校实力雄厚,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也不容小觑。

3。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报考热度分析: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近400万人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大多数人的从业经验只有3~5年,其整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近几年国内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采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原理来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以达到提升组织能力、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具有一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只要注重扩充自身的背景知识,该专业值得看好。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组织心理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基础理论,掌握行为科学与人事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技能技巧与应用实务的专业人才。着重培养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实务管理与拓展技能。

就业前景:

可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的人事部门已转化为人力资源部门,据了解全国HR人才的缺口达50万人以上,仅上海保守估计缺口就在4万人左右,大连已达到3万人左右。

薪金前景:

《中国企业培训网》披露的一项薪酬调查显示,人力资源部门的月薪,总监一般为1万~1.5万元;人力资源管理师一般在800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5万元;薪酬经理、招聘经理为4000~8000元;人事专员为2000~4000元。高薪,使HR成为许多人眼中极具吸引力的热门职

业。

就业热门城市分布:

上海、大连、温州、厦门、广东等沿海城市。

推荐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在做好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人才选拔与测评技术、人力资源战略企业培训、绩效管理与激励、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职业心理健康和员工帮助计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教学、科研、运用三结合是其最大优势,拥有一批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实力派教授。该专业与许多大企业有项目往来,学生可获得大量实地学习的机会。

北京大学:拥有国际视野和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其整体势力在国内地位突出。著名心理学家张智勇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此外,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也具备一定实力。

4. 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

报考热度分析:

工作环境是否适合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并保证生产的高效率,是工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管理已经从科学管理范式向人本管理、文化管理范式转变,我国管理实践水平的提升必定给管理心理学加温。管理心理学内部发生裂变,从最开始的工业心理学逐渐分化为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等许多方向,国内院校纷纷申请或改革该硕士点。

培养目标:

熟悉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管理情境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特征,并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干技术,为今后从事具体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

一般大中型企业都需要这类人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也不断引进这类人才,有志于此的人才从基层做起,随着资历提升,前景广阔。

薪金前景:

进入政府机关纯工资收入大概在3000~5000元,额外收入另计。企业管理咨询、私营企业大概在3000~5000元。如果到企业讲课,讲课费一般是1000~3000元一天,最高可以达到2万元一天,但是这样的情况极为少见。

就业热门城市分布: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长沙等大城市。

推荐院校:

浙江大学:拥有我国心理学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要研究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人机系统设计、智能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等。工业与工程心理学属于新兴学科,但浙大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悠久的研究传统,其人机界面的开发和航空工程心理学都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

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心理系在中国心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雄霸川渝,毕业生在区域内竞争力很强,在管理心理学方面有众多的科研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该学科带头人俞文钊教授长期从事管理心理学有关领域的研究,著述颇丰。

此外,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也实力不俗。

5。经济(包括广告、消费)心理学

报考热度分析:

市场营销和广告经营是当今炙手可热的行业。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面对不同的人群投放不同的广告,实施不同的营销方案,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此类人才是市场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该学科有很大的灵活性,与经济学有很强的内在联系,融汇两大学科门类的复合性人才竞争力强劲。

培养目标:

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识消费心理研究在市场营销及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职业工作能力,为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和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就业方向:

进入广告公司、新闻传媒、市场调查、营销策划、信息咨询以及企业单位从事广告、销售等相关工作。国内商学院不断扩招,相关背景的硕士生可从事教学工作。

薪金前景:

据《市场报》报道,这类工作一般与工作业绩挂钩,自身实力起很大作用。毕业生的工资底薪约2000元/月,但发展空间很大,高级广告从业人员月薪可达2万。

就业热门城市分布: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等大城

市。

推荐院校:

目前我国开设该类研究方向的院校并不多,心理学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高校中仅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该专业,但不久许多高校会增设该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经济心理学的学校,有较好的学术底蕴和广阔的实习环境。著名心理学家王垒老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学者施俊琦主攻消费行为学、消费心理学方向,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品牌个性、品牌忠诚度、品牌延伸、冲动性购买、互联网广告效果的研究以及消费者对价格公正的知觉等。

华东师范大学:师资配置全国一流,刘永芳研究管理与经济决策心理学,孟慧博士研究消费行为和职业心理学。

此外,南京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的广告心理学专业也相当不错。

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在

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在 消费者研究中的应用及区别 美合日古丽 1012410021 在消费活动中,我们在不自觉中运用营销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消费,或者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进行营销。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作用是激活消费者的目标导向,使他们采取某些行为或回避某些行为。消费者学习是一个消费者获得购买和消费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这些知识经验可应用于将来的相关行为中,它的范围包括从简单的几乎是反射式的反应到抽象概念与复杂的问题解决的学习。消费者学习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作为最近获得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果,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是,学习不都是一个有计划的探索过程。一些偶然的经历或没有任何意志努力也能获得经验而产生学习。 与市场营销联系密切的两种行为主义理论是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的两个重要理论,有时也称刺激—反应理论,它们都基于这样的假定:如果存在对特定外部刺激的可观察的反应,则意味学习已经发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太关注学习的过程,它关心的是学习的输入和输出,即关注消费者从环境中选择的刺激与产生的可观察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即:当一个中性刺激与另一个会引起某种反应刺激成对出现时,在经过多次重复之后,那么该中性刺激单独出现时,也会引起相同的反应,这时候就产生了条件反射学习。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活动时,发现当狗把食物送入口中时,就会分泌唾液,这是无条件反射。如果在给食之前摇铃,那么一段时间之后,狗在听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也会流唾液,这样就出现了条件反射。 按照巴甫洛夫的理论,消费者可被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搜寻者,他们利用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或知觉联系,连同自己的预期,形成一个有关世界的复杂描绘。现代条件作用理论把经典条件作用看作是在事件之间建立联系的学习,它不是一个反射性的行为,而被视作是认知关联学习;不是获得了新的反射,而是获得了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 【篇一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简介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他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此理论的核心是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篇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条件反射不是与生具来的,是个体经后天学习获得的。 例如向动物同时提供两种刺激,一种是非条件刺激如食物,一种是无关刺激如灯光或铃声,二者多次结合后,单独给灯光或铃声也可引起动物分泌唾液,灯光或铃声便成为一种信号刺激或曰条件刺激。 实验动物形成了对无关动因(条件刺激)的条件反射(分泌唾液),这种形成条件反射的方式是经典的,它是使个体更好适

应环境,与环境取得平衡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我们这里要介绍的则是与之不同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它与人类性活动的关系密切。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另一种学习过程,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来强化某种反应方式。 这种学习往往是学会一种操作过程,故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它指的是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变行为发生的频率给予奖赏(强化剂)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增高,给予惩罚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减少。 所以当一个人在实施某种特定的行为(操作)后获得奖励的话,他以后还愿意再做,如果受到惩罚,这个人就不愿意再干下去了。 如果某一行为反复得到奖励,它就会频繁重复;反之若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就不会频繁发生,以致逐渐消失。 奖励就是一种原始的强化剂,也就是说有的事情本来就有好处。 食物是这样的一种强化剂,性行为则是另一种强化剂。 例如当迷宫出口处有一只动情的性伴侣时,老鼠可以更快地学会穿过迷宫。 所以,性行为对学习理论来说有两方面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种奖励,它也可以是一种受奖励或受惩罚的行为。 另一种奖励则是条件强化剂。

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

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 请看“长工揖驴”的故事: 古时有一个地主,对长工们凶狠无情。长工们都气愤不已,皆在想办法要捉弄一下他。有一位为地主照料牲口的长工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每天向地主经常骑的一头驴作揖,然后狠狠地抽这头驴一鞭,连续数日。后来有一天,地主要骑驴出门,这位长工送地主,向其作揖,驴惊跳起来,地主被狠狠地摔了下来。 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一个例子。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建立起来的。巴甫洛夫是用狗做的实验。但这个例子和巴甫洛夫的如出一辙。那么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实质在哪里?先来做一下分析,在这个例子中,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 A:作揖驴漠然 (中性刺激) 鞭打惊跳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 B:作揖+鞭打惊跳 C:作揖惊跳 (条件刺激)(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结合数次,原来的中性刺激也能引起无条件刺激的效果,这时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二、条件情绪反应 华生和雷纳(Rayner)1920年对一个约1岁大的小男孩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个原本十分喜爱小白兔的男孩后来见了小白兔就大哭,并扩展到看见任何白色的玩具动物都害怕。他们的做法是:在小白兔出现的时候,发出一个足以令小男孩恐惧的巨大声响。 这个例子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告诉了我们通常情况下人的焦虑情绪是如何形成的。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几点说明 1.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结合时的时间顺序 为了让中性刺激最后变成为条件刺激,最理想的结合方式是中性刺激在前,无条件刺激紧接着呈现。当然,两者同时出现也可以。这样做是为了让中性刺激具备信号预示的作用。不可让中性刺激在无条件刺激结束后再呈现。 2.高级条件反射的形成 另一中性刺激与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相结合,又可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即高级条件反射。如,对前面故事中的对作揖产生惊跳的驴,又可以这样做: 作揖惊跳 吹口哨 + 作揖惊跳 吹口哨惊跳 3.条件反射的消失(消退) 当条件刺激反复出现,而无条件刺激不出现的情况下,原来形成的条件反射就

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巴甫洛夫的这个实验可以简化表示为三部分: A:非条件刺激(食物)→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B:非条件刺激(食物)+中性刺激(铃声)→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C:条件刺激(=中性刺激)(食物)→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S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 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 何为学习?就是指将行为与操作者的需求建立相倚性联系。换句话说,使行为者感觉到“行为”与“奖励”是有联系的。 只要通过将行为与奖励不断重复、建立联系,就可以培养起操作者的行为模式。 奖励可以培养行为习惯,很棒吧?那么看实验2。 2. 行为与惩罚 实验2: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但遗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迅速消失。 “惩罚”,作为奖励的邪恶双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从长远来看,惩罚对于行为的制止并不会起到显著作用。现实生活中,因为惩罚带来的凡勃伦效应,有时甚至会使惩罚起反作用。 凡勃伦效应:美国学者凡勃伦认为,与产品越降价、需求越增多的一般规律不同,特定的产品越涨价,需求越增多。部分上流阶层的消费目的在于,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成功,满足虚荣心,所以价格越高,需求则增加。相反,如果降价,体现上流阶层的界限变得模糊,所以需求减少。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 B.F. 斯金纳(Skinner,Burrbus Frederick ,1904 — 1990 )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成为行为主义的领 袖。.\&m2T"~-G'p6M-H;} 斯金纳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当地的律师,他从小就爱制作各种小玩艺,斯金纳在机械制造方面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他有制作复杂小玩艺的嗜好。斯金纳在一份简历中回忆到:“我总是在做东西。我做了旱冰鞋,可驾驶的运货马车,雪橇和在浅池子里用篙撑来撑去的木筏子;我做了跷跷板,旋转木马和滑梯;我做了弹弓,弓和箭,气枪,用竹筒做的喷水枪;用废锅炉做成了蒸汽炮,这个蒸汽炮可以把土豆和胡萝卜射到邻居的房顶上;我做了陀螺、空竹,使用橡皮筋推动的模型飞机,盒式风筝,用轴和弦转动送上天的竹蜻蜓。我一再试着做一架能把我载上天的滑翔机...... 我曾经摘熟浆果挨户去卖,所以就做了个分选生熟浆果的浮选系统。我用了好几年时间来设计一台永动机(可惜没有成功)。”平易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后,又发明并改造了很多动物实验的装置。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他曾立志当一名作家,并曾获得希腊文特别奖,他曾经试图进行文学创作,但很快,他就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其他作家对人的行为的理解都少得可怜,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人的行为,他转向了心理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d27324105.html,:|3j!}:X6w/H#E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成为了一名彻头彻尾的行为主义者,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心理学家生涯。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在哈佛大学研究老鼠时,他对所用的装置做了一些重要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

1)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2) 3)提到经典的条件作用,必然会首先提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实验。他用狗做实验:狗吃食时会引起唾液的分泌,这是先天的反射,称无条件反射。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前出现铃声,这样反复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事物结合,铃声就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这时,铃声已经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条件反射,也称为应答性条件作用。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可能消退。 4)华生很早就利用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知识进行实验,他曾使一个11个月大、本来喜欢动物的男孩对白鼠产生了恐惧的反映。其做法是:每当这个男孩伸手要去玩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棒,经过几次之后,每当白鼠出现,这个男孩就会哭闹,出现恐惧的表现。此后,进一步发现这个男孩的这种反应又泛化到了其他白色的动物身上,本来他并不害怕兔子、狗等有毛的玩具,现在看到后也会发生恐惧或消极的反应。这就是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5)2、操作的条件反射原理 6) 7)正当巴甫洛夫进行经典的条件反射研究时,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他把猫关在迷箱之中,猫可以借助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旋钮而逃出来。关在迷箱之中的猫开始时挤栅门,抓、咬放在迷箱里的东西,并把爪子伸出来,进行多种尝试企图逃出迷箱。后来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开关,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最终,猫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即学会了“开门”的动作。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就是强调该行为的操作会促使某种结果的产生。 8)斯金纳本人也做过许多实验研究,他研制出一种现在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仪器。从这个一起的实验中,他得出了许多用于行为治疗的原理,如强化原理、强化的时间与方式等。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分别了解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与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并且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的做题有很大帮助“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赵忠莉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形成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1954年斯金钠Skinner提出,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有机体“知道”行为与后效的关系,并依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强化。 强化(reinforcement):一个具体行为发生后,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 正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增加→具体行为增强 (给予行为者想要的东西) 负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移除→具体行为增强 (去除行为者不想要的东西) 惩罚(punishment):若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伴随着一个有害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此行为发生的频率将随之降低。 以上就是关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内容。那么,对比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者之间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一)相同点: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都有消退的现象: 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 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 (二)不同点: 1、就条件反射长生的实质(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在后。 2、从个体反应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但操作条件反射中却截然相反。 3、从条件反射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是诱发性行为,是被动的,是反应性行为;二操作条件反射中条件则属于自发性行为,是主动的,是操作性行为。 4、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

[教学研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教学研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基本部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一、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他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摇铃。当狗见到食物时,自然会分泌唾液。但巴甫洛夫发现,狗在听到铃声时即使不给食物,也会分泌唾液。这种现象称之为经典条件反射。其过程如下: (一)食物可以使狗流唾液,流唾液是自然的、无法控制的反应。食物是一 种无条件刺激。 (二)铃声不会使狗流唾液。铃声是一种条件刺激。 (三)巴甫洛夫把食物和铃声配合起来,使狗学会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四)最后,即使没有食物,铃声也可以引起狗流唾液。 (引导学生写出) 无条件刺激反应=见到食物流唾液 条件刺激反应=听到声音流唾液 (设计意图)四个过程用投影仪给学生呈现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二、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行为—联想主义认为学习就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 结。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在这个实验当中,有什么样的刺激,发生了哪些反应, (一)刺激无条件刺激:在这个实验中,狗看见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是 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 条件刺激:本来单独的铃声是不可能引起狗分泌唾液。对狗来 说,铃声属于一个中性刺激,当这个中性刺激(铃

声)与无条件刺激(肉)联结就变成了条件刺激。 (二)反应无条件反应: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条件反应: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三)列表 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形成前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中性刺激无反应 (阶段1) (肉) (唾液分泌) (铃声) 中性刺激(铃声) 形成中 + (阶段2) 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 (肉) (唾液分泌) 形成后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阶段3) (铃声) (唾液分泌) (设计意图)回想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填充此表。 (四)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对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例一)其实在人的生理过程中也有非常类似的情况。哺乳期的妈妈,当婴儿吮吸的时候,乳汁开始分泌。后来,当孩子一哭的时候,母亲会认为孩子饿了,就抱起孩子喂奶,如果持续几天以后,这位母亲一听到孩子的哭声,乳汁就开始分泌。 (提问)在这个例子中,什么是无条件刺激,(孩子的吮吸)什么是条件刺激,(哭声)什么是无条件反应,什么是条件反应, (例二)大家都见过警车。警车开过的时候有闪烁的红蓝灯,还有刺耳的警报声。我们一般人走在大街上看到警车经过有没有反应,应该没有反应。警车的光和声音对我们来说属于中性刺激。可当一个人因为某次开车超速,而被警车拦截受到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第三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了解斯金纳箱的特点和操作 掌握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及其程序教学理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斯金纳的实验和理论进行评论  斯金纳是当今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坚持行为主义立场,设计了独特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和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程序教学 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斯金纳的生平及著作

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 1904年3月20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萨斯奎汉纳镇上。像许多心理学先驱者一样,斯金纳在1922年进汉密尔顿学院读书时,并未打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而是专修英文,打算成为一名作家。在毕业后的两年内,从事于写作,结果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于是攻读生物学。在这个过程中,他读了华生和巴甫洛夫的著作,从而开始对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感兴趣,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1930年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接着留校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年退休。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斯金纳的实验和学说最早是在1938年出版的《有机体的行为:一种实验分析(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An Experimental Analysis)》一书中发表的,该书主要是通过对白鼠和鸽子的观察,经验性地描述学习的法则,从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奠定了基础。他的另一本代表著作《科学与人类行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1953)着重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方面,如思维、自我和社会化等。1968年出版的《教学技术学(The Technology of Teaching)》则探讨了他的基本原理在人类学习中的运用。另外,他在1948年出版的小说《沃登第二(Walden Two)》和1971年出版的《超越自由与尊严(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前者是根据人类行为的科学原理,试图形成一种以积极控制的方法加以管理的理想社会;后者则是对他自己观点的总结,并驳斥了他人的种种批评。除此之外,他的主要代表著作还有:《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1957)、《强化的相倚关系:一种理论分析(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A Theoretical Analysis)》(1969)和《关于行为主义(About Behaviorism)》(1974)。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从20世纪20年代末,在哈佛大学就读研究生时起,便开始了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他采用的被试多为大白鼠、鸽子和猫等动物。他自制实验装置,早期的实验装置构造比较简单,适于用大白鼠做实验,在一个矩形通道中间穿一根横轴,使其呈天平状平衡安置在一块固定的木板上。当大白鼠从矩形通道的一端跑向另-端时,矩形通道就发生倾斜。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1)

管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归纳起来,不外是如何调控人的行为。然而,人的行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行为的机制是什么?弄清这些,对于管理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恰恰在这些问题上,学者们争论得一塌糊涂。针对这些问题,斯金纳从科学立场出发,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由人的内在心理活动来决定的,而是源于外部环境,行为是在环境中各种刺激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引起的反应。他指出,从导致人的行为发生的影响变量上来讲,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人的行为就是环境的产物。行为与环境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倚联系。环境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改变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在不断改变着环境。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现代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源于俄国著名学者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在20世纪初,通过对狗的实验,发现“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衔接会产生出反应的相关性。狗看见肉就会分泌唾液,这是无条件刺激产生的反应。而当肉的出现同另一个新的刺激(如摇铃)同时发生时,会引起条件反应。经过多次重复,即使没有肉,一摇铃也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就是条件反射。这说明,有机体的行为是外部各种刺激相互作用引起的反应,与心理活动无关。由此,巴甫洛夫奠定了学习机制和强化机制的科学基础。 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学界通常认为,这篇文章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华生推广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原理,提出人的学习行为具有两条主要的规律:频因律与近因律。在华生眼里,心理学必须是严格的自然科学式的,不能关注那些不可测量、不可验证的“内心”,而只能研究可测量、可验证的行为。 斯金纳继承和发展了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研究成果,而且走得更远。他坚信,人类行为同其他动物的行为没有本质区别,基于动物的行为研究,所发现的可实验、可重复的规律同样可以用到人身上。经过对有机体行为的研究,斯金纳认为华生所坚守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信条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进而提出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两个概念。如果是因为某种刺激的出现才发生的行为,就是“引发反应”;如果没有明显的外在刺激而自主发生的行为,就是“自发反应”。引发反应是先有刺激后有行为,而自发反应是先有行为后有刺激。之所以要区分这两种行为反应模式,是因为引发反应不具有可操作性,而自发反应具有可操作性。在这里,“可操作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其准确含义是自控而不是他控。 依据对行为的两种反应的区别,斯金纳提出了人的两种行为模式: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巴甫洛夫的狗。操作性行为是指在没有可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发生的行为,它是自发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和鸽子(见后)。 应答性行为实际上属于被动行为。它由刺激所控制,刺激的强弱和频率直接制约着行为的发生概率及其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行为受制于环境,做出行为是为了获得刺激,这就是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实际上属于主动行为,它能对环境做出主动适应,是由行为的后果反过来控制下一步行为的。如果行为的后果能产生积极效应,使行为者获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一、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经典条件反射:将原本不具备引发无条件反应的刺激(即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匹配相伴呈现,多次后,有机体就会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联系起来,从而在中性刺激呈现但没有出现无条件刺激的情况下就做出反应。中性刺激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后,它就成为条件刺激,由条件刺激单独引起的反应,就是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即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 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并且都会有消退和自发恢复。 不同点: (1)从反应的性质看:经典条件作用是早先就有的反应,操作条件作用是新的有效行为(2)从反应的主动性看:经典条件作用是放射性,操作条件作用自主性的 (3)从强化的顺序看:经典条件作用是建立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之间的联系,操作条件作用是奖励有效的行为。 (4)从学习的内容看:经典条件作用是刺激物间的信号关系,操作条件作用特定的反应(5)经典条件作用适合于解释信号学习,操作条件作用适合于解释动作技能学习 二、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应用 经典条件反射:1、广告商在利用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广告,让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产生条件性的正面情绪。例如在介绍产品时伴以美好画面,或者以美女帅哥代言,将之兴奋与激动联系在一起。2在行为疗法中进行的运用,如运用对抗性条件作用来帮助病人克服对事物的恐惧。还有灌输法和系统脱敏法。 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即可以通过微笑赞扬等等予以正强化,对学生进行鼓励等等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

1)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提到经典的条件作用,必然会首先提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实验。他用狗做实验:狗吃食时会引起唾液的分泌,这是先天的反射,称无条件反射。给狗听铃声,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如果每次给狗吃食前出现铃声,这样反复多次之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事物结合,铃声就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这时,铃声已经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条件反射,也称为应答性条件作用。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可能消退。 华生很早就利用应答性条件作用的知识进行实验,他曾使一个11个月大、本来喜欢动物的男孩对白鼠产生了恐惧的反映。其做法是:每当这个男孩伸手要去玩弄白鼠时,实验者就在他背后猛击铁棒,经过几次之后,每当白鼠出现,这个男孩就会哭闹,出现恐惧的表现。此后,进一步发现这个男孩的这种反应又泛化到了其他白色的动物身上,本来他并不害怕兔子、狗等有毛的玩具,现在看到后也会发生恐惧或消极的反应。这就是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2、操作的条件反射原理 正当巴甫洛夫进行经典的条件反射研究时,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他把猫关在迷箱之中,猫可以借助拉绳圈、推动杠杆、转动旋钮而逃出来。关在迷箱之中的猫开始时挤栅门,抓、咬放在迷箱里的东西,并把爪子伸出来,进行多种尝试企图逃出迷箱。后来偶然发现了打开迷箱的开关,猫的错误行为渐渐减少,只有成功的反应保存了下来。最终,猫学会了如何逃出迷箱,即学会了“开门”的动作。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为操作条件反射,就是强调该行为的操作会促使某种结果的产生。 斯金纳本人也做过许多实验研究,他研制出一种现在被称为“斯金纳箱”的实验仪器。从这个一起的实验中,他得出了许多用于行为治疗的原理,如强化原理、强化的时间与方式等。他认为,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就是要以改变对来访者起作用的强化物的方式来改变其行为。 2)相同点: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 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3、有关条件反射的一些基本规律(消退、恢复等)对两者都起作用。 不同点:1、就条件反射长生的实质(刺激与反映之间的关系),经典条件反射的顺序是“无条件刺激”在“反映”之前;而操作条件反射相反,“反应”在前,“无条件刺激”在后。 2、从个体反应性质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 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分别了解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与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并且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的做题有很大帮助“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赵忠莉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形成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1954年斯金钠Skinner提出,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有机体“知道”行为与后效的关系,并依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强化。强化(reinforcement):一个具体行为发生后,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 正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增加→具体行为增强

经典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在营销中的应用及其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在营销中的应用 及其区别 摘要:消费者学习是打开消费过程黑箱的重要工具,是理解和实践市 场营销顾客导向理念的逻辑起点。由于消费者会运用学习这一手段参 与市场竞争,进而对营销策略效用发挥产生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越来 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了体现消费者学习在营销研究的价值,尤其 是经典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在营销中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 利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两种理论在营销过程中的应用及其一些区别。 关键词:消费者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区别 消费者学习理论是理解和实践市场营销顾客导向理念的逻辑起点。正如德尔等人所说的那样,“学习是消费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事实上,消费者的行为很大程度是后天习得的”,“消费者存储在记忆中的关于商品和服务的大部分信息来自学习过程(关于品牌他们了解什么,想些什么,感觉到什么)。这些信息构成了其行为基础”。事实上,消费者会运用学习这一手段参与市场竞争,进而对营销组合(4Ps)内各种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对学习过程和内在结构进行深入地剖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打开消费过程的“黑箱”,而且也有助于提升营销策略的效用。 而目前在营销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下将主要介绍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及其它们在营销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区别。 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介绍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之前,有必要简单介绍下消费者学习的概念。 1.1.消费者学习理论的简单回顾 消费者学习是一个消费者获得购买和消费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这些知识经验可应用于将来的相关行为中。 这个定义中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 (1)消费者学习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作为最近获得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果,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获得的知识和个体的经验反馈给个体,并成为在将来类似情境中行为的基本依据。 (2)经验作为一个要素也就意味着学习并不都是一个有计划的探索过程。一些偶然的经历或没有任何意志努力也能获得经验从而产生学习。

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 射的区别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巴甫洛夫的这个实验可以简化表示为三部分: A:非条件刺激(食物)→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B:非条件刺激(食物)+中性刺激(铃声)→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C:条件刺激(=中性刺激)(食物)→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经典条件反射涉及了四个比较重要的基本规律:获得、消退、泛化及分化。具体来说:(1)获得是指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在本实验中,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这个过程就是获得。? (2)消退是指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在本实验中,已经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此过程即为消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