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创建新东方的创业历程

加入蓝小雨冠军团队后的学习总结,未加入的伙伴可以先看看“我把一切告诉你”这本书,上午学,下午用。无论是营销还是择业,相信对你都有帮助

23272-0-杨登雄总结《2015-1-15》

【连续第15天总结】7组(张飞洋点评组)

一、今日学习情况:

1.背诵《提问思维模式》PPT5段内容2遍完成度100%

2..总共学习2小时以上. 完成度100%

3..抄默写《艾维做事法》《目标细分法的本质》概念2遍完成度100%

4.《俞洪敏案例》2小时以上完成度100%

5.俯卧撑40个仰卧起坐60个完成度100%

二、总结具体内容:

1.今日学习时间:晚上8.00-1

2.00,学习状态良好。

2.默写概念顺畅,理解还不够深入

3.《俞敏洪案例》反复听写,先试着来把它由薄读厚:

a).1988年俞敏洪参加了托福考了633分:首先他为什么要考托福?考托福的目的是为了留学美国。当然这也是他当时的一个目标!那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想留学美国是出于什么心里?为什么不留学其他国家?如果研究当时美国、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国力不难看出他这样的选择是出于正确的“利益驱动”。而考了633分,相当于现在的109分(满分120分)。可见他当时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相当强的;这是他的“自身优势”!而激发他的这一“自身优势”为他接下来的打工→→创业过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b)美国对中国紧缩了留学政策,留学人数大大减少,虽然也有大学给俞敏洪发了录取通知书;但是都不涉及奖学金的问题,俞敏洪急眼了,自己出国学习没那么多钱,如果有人给这个奖学金学什么都愿意,哪怕学宗教都可以:这一段在美国政策严格的情况下还有学校给俞敏洪发录取通知书,证明他的英语能力得到认可。这里又突出他的“自身优势”。但是他出国没有那么多钱是他的“自身劣势”也是他最终没能出国留学的根本原因。课程里强调如果有学校给奖学金,哪怕让他学宗教都可以!说明出国留学这个目标是他那一个阶段的最终目标。只要能出国,学什么都愿意!可以理解为他当时也并没有太大的理想和抱负,只是依然遵循一步一步扎实前行的性格所产生的选择!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他当初出国了,还能有现在的新东方吗?

c)出国不成,好好活下去,便成了俞敏洪第一选择:第一目标出国无法达成,当然也不是无法达成,如果他真一心想去留学,也不是没有办法,在这里就不讨论了。放弃出国的目标同样是他一贯的比较踏实的性格所导致的。在这里受没钱这一“自身劣势”所影响,他选择改变或隐藏,把“活下去”当成新的目标,由此可见俞敏洪和我们大多数一样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那么他的成功又是因为什么?

d)每天白天在北大教书,晚上出去授课谋取生活费:白天教书晚上还出去授课,北大教书比很多普通人的工资都应该要高一些,他为什么还要出去赚钱?典型的“苦干”,这又是俞敏洪的另外一个品质,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e)三年多联系出国的经历,使俞敏洪对出国考试有了很深的了解:三年,不短的时间,俞敏洪对出国考试有了很深的了解,这难道不是“数量级”的结果?同样也是他的又一“自身优势”行业经验。

f)90年代,大家为出国拼命,英语培训风起云涌,择业或者创业的天时已到:时代背景促使英语培训成为黄金行业,也让俞敏洪的”自身优势“有了用武之地。而北京又是出国的热门地,此为地利;如果俞敏洪在成都,说不定现在我们根本不认识他。人和呢?俞敏洪本身就是英语高手,此为人和。

g)线下英语培训谁做谁发财,大势所趋,水涨船高。北京的托福和JRE培训班遍地开花,北大里面很多这样的班,学校外面也有很多这样的班,北大里面的这些培训班都被老资格的人占了,俞敏洪只能去外面上课:发现机会的眼睛无处不在,俞敏洪的竞争对手遍地都是,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从事培训行业的人都有蛋糕吃,就如现在的房地产,老大为什么大力推荐?因为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做的再差也能吃肉。不是行业正处于黄金时期,俞敏洪也只能洗洗睡了。北大里面的培训班都被老资格的人占了,这也是俞敏洪的“自身劣势”,没办法只能出去找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地方。

h)俞敏洪先是打工,后来发现自己干能赚的更多的钱,他呢就承包了一所民办学校的外语培训中心搞托福培训,后来因为这个被北大给了他一个行政记过处分,出国没去成,教书没赚到钱,北大呆不下去了:俞敏洪开始打工积累行业经验,因为没做到足够的市调(咨询能否在外开培训班),以至于他承包民办学校搞培训的第一次创业失败,当然损失也很大。

i)91年辞职,学校收回宿舍,他和爱人租住农民房,爱人给房东孩子做家教,可以少给房租,俞敏洪当时目标很简单,那就是先日赚30元,每天教一次课有30元的收入;当达到30元后开始想更高目标,日赚60元,每天教2次课。再后来看到别人办培训班日赚600于是想创办自己的培训班:这一段重点来了,俞敏洪当时一朝回到解放前,一切从零开始;失业,没有经济收入,人生的低谷期。生活所迫迫使他不得不重新制定目标,养活自己。当时他的目标很简单,日赚30?30在现在来看少的可怜,但在当时来看92年上海普通工资400多,北京也应该差别不大。那么91年30元相当于现在200-300。他即使低谷期也比一般人的起点要高很多,究其原因,充分“激发自身优势”。如果他不是去上课而是去打工,能赚多少?(那么我们的“自身优势”是什么?)当他达成日赚30元的目标后开始制定新目标日赚60元?我不知道他的一课具体是多长时间,但如果他当时就是目标细分的高手,一天完全可以让效率提高很多倍。说明他也是个普通人。当然这里又暗示俞敏洪的个人性格“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再后来看到别人创办培训班日赚600元,于是有了自己办培训班的想法;这里从目标细分的纵向来说,他是不停的完成新目标,最后完成总目标,但是他并不知道总目标是什么,只是在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走向更高的层次。其实这样的方式我们很多人都会,但是为什么俞敏洪能成功,而我们大多数人不能?这就是目标细分的重要性。俞敏洪能成功是因为他坚持着制定新目标,一直有方向。我们大多数人是达到一定阶段就没有新目标,丢失了方向那就不知道该往哪儿走。结合前面所有分析,俞敏洪出国目标未达成,马上开始制定新目标“好好活着”→白天上课晚上外出授课→承包培训中心然后失败;马上又开始制定新目标,日赚30→日赚60→办培训班的想法。每一步都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在开始下一个小目标。

j)为别人打工,冷眼旁观,他就发现很多培训学校对学生的态度、管理、理念上有缺陷。如

果自己来做管理会对学生是什么态度,怎么让学生满意,怎么招生?随着观察和积累到了一定时候,1993年俞敏洪开始实践操作,为了家庭生计也为了自己朦胧的未来奋斗,梦想落地:为别人打工,冷眼旁观,这一点说明俞敏洪打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积累行业经验为自己创业这一目标做准备。他就发现很多培训学校对学生的态度、管理、理念上有缺陷这是“从对手劣势入手做分析”的运用。后面分析提问就不一一解释了。93年俞敏洪开始自己创业,其实换着我们大多数人在相同的环境下也一样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k)93年北京中关村一间陋室,俞敏洪创办培训学校,当时只有一个托福考试培训班,为了招生,俞敏洪骑着自行车,拧着浆糊桶,在零下10几度的冬夜里玩命的刷小广告:俞敏洪开始创业时起点很低,项目单一竞争力低,而且在当时遍地都是培训学校,竞争对手多如春笋,要名气没名气,要资源没资源,即使打工过程中有一定的积累恐怕能用的也有限。我想当时他一定没有考虑过外界的这些竞争因素,只把目光盯紧开始创业纵向目标的第一个目标:招生!这是专注到极致的单爆,又暗示他一步一步踏实向前的性格。当时网络不发达,即使发达他也没有钱做推广,打广告更加不可能,没钱是他的“自身劣势”。那么贴小广告可能是当时最适合他招生的一种方式。零下10几度的冬夜里玩命的刷小广告,这是他“自身优势”苦干的表现。当然效果好不好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一年时间他才开始加入第二个培训项目,并且开始招的人并不多。

l)俞敏洪后来回忆说:“他一边刷广告一边就念叨每个月多赚点钱养活老婆,养活好老婆她总会对自己好一点吧: 从目标细分来说,俞敏洪创业是为了赚钱和朦胧的梦想落地,我们先把他分解为赚钱→梦想。这是完成若干新目标,则能完成总目标的纵向细分。招生是为了赚钱,当时那一阶段赚钱是为了养活老婆。目标思路;招生→赚钱→养活老婆。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他自我鼓励,刺激痛点以产生力量完成目标。

m)1年后学校又开办了JRE培训班,招来几十个学生才发现没有老师能够教JRE的词汇,俞敏洪被逼无奈,只能自己日夜备课,拼命的翻英汉大词典,每天备课10个小时,但上课的单词还是捉襟见肘,常常被学生难倒,弄的张口结舌,为了维护尊严,俞敏洪更加拼命的背英语词汇,家里贴满了英语单词,翻烂了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英汉词典,那真是男子汉不发奋则以,一但发奋几万单词尽入彀中:一年时间加入第二个项目JRE,招到几十个学生,这里可以看出俞敏洪初期发展比较慢,学生不多的原因有可能是场地限制,有可能是不容易招生,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创业初期是没有太高明的手段,不过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然后课程中说明JRE没有老师能教,从这里可以看出俞敏洪当时制定这一目标时并不成功,还可以说是很大的失败。后面每天备课10小时又突出他苦干这一“自身优势”。当然开始效果还是不理想,后来为了不被学生难倒,更是为了维护尊严更加拼命苦干,翻烂了2本英汉词典。这里维护尊严即是他的痛点也是他的又一目标,可以看出俞敏洪也需要痛点刺激自己,他能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与其说是苦干,不如说是目标感很强烈。我们大多数人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有可能不是玩命的背诵单词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是找各种借口否定自己从而放弃。理由太多妨碍进步,老大强调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

n)俞敏洪提出5个观点:①如果一开始就想创办现在规模的新东方学校,那会被吓死的;②任何一个高目标都可以分成许多小目标来完成,即使不能一下子达到最高目标,只要一步一步走向前,最终都能实现;③没完成一个小目标,享受一次成就感!④一个创业者开始就想做比尔盖茨,学哲学的学生上来就想超过黑格尔,这种人将一事无成;⑤人要有宏大的理想,但更要知道实现理想的步骤,也就是每一步应该怎么做。分析俞敏洪提出这5个观点,我

认为①如果一开始就想创办现在规模的新东方学校,那会被吓死的;这只是在强调目标颤栗。因为大多数人格局和心里承受能力都不强,天才毕竟只是少数!相信俞敏洪当时也不知道他能创办出现在规模的新东方,他一步一步走下去,一个小目标完成制定下一个小目标,方向是他所擅长的“自身优势”培训,分析竞品,研究消费者。最终一路制定新目标,在完成过程中修正错误,最后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成就了现在的他。②任何一个高目标都可以分成许多小目标来完成,即使不能一下子达到最高目标,只要一步一步走向前,最终都能实现;这是重点了,也是我们学习俞敏洪案例最主要的目的: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在当前目标,完成后在考虑下一目标。就如我们现在学习《目标细分课程》时间只有几天就要开始下一个课程的学习,那么我们把这几天学习完《目标细分课程》设为一个大目标,然后细分各个知识点为小目标,然后几个小知识点设定为一天的学习任务,先完成第一天,在完成第二天......自然而然就完成总目标了(学习完目标细分课程)。看了很多同学的总结,这一个目标的细分做的真的很好,有很多启发。③没完成一个小目标,享受一次成就感!这一点我没有什么感触,完成了目标也没有喜悦感,总觉得是自己该做的。④一个创业者开始就想做比尔盖茨,学哲学的学生上来就想超过黑格尔,这种人将一事无成;这一点我不太认同,以比尔盖茨作为最高目标,一样可以细分出第一步要去执行的小目标,也一样可以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后达到他的高度,过程虽然很艰辛,但为什么就不会有希望?所以但凡有大成就者都有大毅力!

⑤人要有宏大的理想,但更要知道实现理想的步骤,也就是每一步应该怎么做。这一点和①④是矛盾的,不过他加上②的解释又变成了可能,和我上面对④的解释算是做了一个总结。如此说来目标细分学习到出神入化,一切皆有可能。

4.俞敏洪的成功本质到底是什么?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俞敏洪抓住了培训行业黄金时期激发自身优势(英语能力+苦干精神+踏实性格)一点一点的积累并坚持,最终走向了成功。反观当时有很多比他厉害的行业高手最终泯灭于众,其中也有可能有和俞敏洪一样有苦干精神+踏实性格的高手,但为什么就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窥斑见豹,俞敏洪一定还有很多过人之处,留待以后挖掘。如果没学过三大,只是看看故事而已!

5.分析俞敏洪案例是从文字入手没有否定他的意思,是自己的一次锻炼。是养成冠军级习惯的一次数量级填充。俞敏洪案例我们只要明白一点即可;把目光聚焦在当前目标,完成当前目标后在制定下一目标。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三、今日学到了什么?写写画画了吗?有结合自身工作生活运用所学知识吗?

1.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不用想太多

2.有写写画画,抄默写《艾维做事法》《目标细分法的本质》和一些俞敏洪案例灵感

3.有把粗浅的《艾维做事法》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

四:明日目标;

1.背诵默念《提问思维模式》PPT5个概念2遍保持不生疏。

2.抄默写《艾维做事法》2遍《目标细分法》概念2遍

3.总共学习2小时以上.

4.《曾国藩案例》2小时以上

5.俯卧撑40个仰卧起坐60个

致自己:欲带皇冠,先承其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