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600MW 汽轮机的特点和发展

超临界600MW 汽轮机的特点和发展
超临界600MW 汽轮机的特点和发展

?综述?

超临界600MW汽轮机的特点和发展

胡尊立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5)

摘 要:总结了我国引进技术生产的超临界600MW汽轮机在经济性和技术、结构、用材等方面的特点,并对轴系稳定性和防固粒冲蚀、防汽隙振荡等的措施作了介绍和分析,概述了600MW机的发展历程和方向

关键词:汽轮机;超临界;轴系;固粒冲蚀;汽隙振荡

中图分类号:T K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9171(2006)0820042204

Character istics and D evelop m en t

of600MW Supercr itica l Steam Turb i nes

H u Zun2li

(N o rth Ch ina E lectric Pow er R esearch Institute Co.L td.,Beijing100045,Ch ina)

Abstract:To sum up characteristics in aspects of econom y,technique,structure and m aterials fo r600MW supercritical turbine units m anufactured w ith introduced techno logy.A t the sam e ti m e to offer p resentati on and analysis fo r shafting stability and m easures against the SPE and vibrati on excited by steam gap.To summ arize the p rogress course and directi on of600MW turbine units.

Key words:steam turbine;supercritical;shafting;so lid particle ero si on;vibrati on excited by steam gap

0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的装机容量大幅增长,前些年安装了大量的300MW和600MW机组,且主要是亚临界机组。但是,电力的迅速发展不但造成煤炭供需矛盾的升级,同时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性也是发电公司的题中之义。因此,降低煤耗,提高发电效率成为新的追求目标。而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进汽参数。目前我国亚临界600MW机组采用的进汽参数为16. 7M Pa 538℃ 538℃,而超临界600MW机组的进汽参数为24.2M Pa 566℃ 566℃,后者效率约提高2.5%~3%,煤耗约降低8~10g k W h,其经济价值十分巨大。于是近二年,新订购的机组转向超临界600MW机组,甚至有的已订未装的亚临界600MW机组也改成超临界机组。

1 600MW汽轮机的演进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技术的亚临界300MW汽轮发电机组逐步在电网中取代200MW机组,成为主力机组。300MW机组无论在安全可靠性,还是经济性上均远胜于200MW 机组。在普遍认可和掌握亚临界300MW机组技术的基础上,进入21世纪以后,兴起了一波争上亚临界600MW机组的热潮,这是因为亚临界600 MW与亚临界300MW汽轮机的差别主要是增加了一个低压缸,别的方面变化很少。

上汽厂和哈汽厂从西屋引进的亚临界600MW汽轮机,原先均是4缸4排汽。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改成3缸4排汽,即高中压缸由分缸改合缸,减少了一个汽缸。而东汽厂一开始从日立引进的亚临界600MW机组就是3缸4排汽。超临界600MW汽轮机则是在原3缸4排汽亚临界600MW汽轮机基础上的升华,主要反映在进汽阀门和高、中压缸高温部分材料的改进,以及在防固粒磨损和汽隙振荡等方面采取了改进措施。

上汽厂的超临界600MW沿用西屋的技术,并在西门子的支持下有所改进;哈汽厂是在原亚临界基础上采用三菱的高压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主开发的内容;东汽厂则仍依靠日立公司的技术,在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升级。

2 主要技术规范

汽轮机型式为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四排汽、单轴、凝汽式;

进汽参数为24.2M Pa 566℃ 566℃;

额定功率(铭牌功率TRL)600MW;

阀门全开(VW O)功率约660MW;

加热器级数8级;

给水温度(TRL工况)约280℃;

工作转速3000r m in。

机组能安全连续运行的频率为48.5~51H z。3 结构特点

机组高中压合缸,低压为2缸4排汽。东汽为冲动式机型,高压1+7级,中压6级,低压4×7级;上汽、哈汽为反动式机型,全机除调节级为冲动级外,其余均为反动级。上汽为高压1+11级,中压8级,低压4×7级。哈汽为高压1+9级,中压6级,低压4×7级。汽缸仍采用传统的双层缸结构。

主汽门、调节汽阀、中压联合汽门选择较好的阀腔室及合适的通道型线,以减少冲击波和涡流损失以及降低汽流激振力和振动噪音。阀座、阀芯的阀口处镶焊硬质合金,运行中全开的阀门设置门杆与门杆套的密封(镶焊硬质合金),以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门杆不漏汽。各门杆漏汽疏放合理,不对外漏汽。

汽轮机转子采用整锻无中心孔转子。汽轮机设计允许不揭缸进行转子的动平衡。

全三元气动技术在整个高中低压通流部分全面推广应用。弯扭叶片设计广泛用于通流部分各叶片级。

新一代整体自带围带动叶片被各家采用。与铆接围带相比整体围带结构彻底解决了动叶片的高温蠕变问题,应力集中下降三分之二。

末级叶片各家均采用自己有使用业绩的较成熟的叶片。上汽末叶长905mm,环形面积4×7.25m2;哈汽末叶长1000mm,环形面积4×8.5m2;东汽末叶长1016mm,环形面积4×8.76 m2。业主可根据自己的气象水温条件选用。

4 轴系稳定性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由高中压转子、低压转子 、低压转子 、发电机转子组成,支承在9个轴承上。其中,汽轮机部分转子均为双支点结构,而发电机转子和接长轴转子则组成为三支点结构。

轴系的各阶临界转速均满足避开+15%~-10%额定转速的要求,扭振频率满足避开工频±10%和二倍工频+8%~-7%的准则,这说明机组的轴系特性是非常良好的。

3个制造厂轴承型式均以可倾瓦为主,但配置和尺寸略有不同,轴承比压均在适当范围内,失稳转速计算值均大于4500r m in,轴瓦金属温度设计值控制在90℃以下。因此,轴系的稳定性是值得信赖的。从已投产的几台超临界600MW汽轮机的运行实绩看,效果是好的。

5 汽轮机选材

由于参数提高,超临界机组的选材较亚临界也相应提高。

上汽和哈汽高中压外缸等采用适用温度高达565℃的2.25C r21M o铸钢,牌号为ZG15C r2M o1 (10315BR);东汽则采用ZG15C rl M o1V。

上汽高压内缸、高压持环、蒸汽室、中压1号持环和高 中压平衡活塞采用10315A P铸钢材料。这种材料机械性能比亚临界机组上使用的ZG15C r2M o1好得多,而且具有良好的高温蠕变和持久性能。

上汽中压内缸等温度低于500℃,且压差与亚临界机组相当的部件,原则上使用ZG15C r1M o。哈汽高中压内缸均采用M JC12(12%C r钢)。东汽高中压内缸均采用改良型ZG15C r1M o1V。

3个制造厂高中压转子的材料采用和亚临界机组基本相同的C r M oV锻钢材料,牌号为30C r1M o1V(东汽为改良型),与欧美和日本的大部分汽轮机制造厂相同。对566℃ 566℃的超临界机组来说,C r M oV转子钢的持久强度和持久塑性已完全能满足汽轮机的使用要求,加上高中压转子的进汽部位采用先进成熟的转子冷却技术,因此完全可以安全可靠运行。

低压转子因进入低压缸的温度提高,亚临界机组使用的普通30C r2N i4M oV已不能适应,为降低材料的长期时效脆性敏感度,三家均采用超纯30C r2N i4M oV。但降低进入低压缸的设计温度后,也有不采用超纯钢的。

上汽高中压部分中分面螺栓原则上高温部分(即高压内缸、高压持环、高 中压平衡活塞、蒸汽室、中压1号持环)采用含N b和N的马氏体耐热不锈钢2C r11N i M oN bVN(10705Z2或GH4145)。中压2号持环、高排平衡活塞采用与亚临界高压内缸螺栓相同的20C r1M o1VN bT i B,高中压外缸中分面螺栓采用2C r12N i M o1W1V(相当于C422)。哈汽与上汽类似。东汽采用的是日立牌号KT5301,KT5008等,属于C r2M o2W2V钢和C r2

M o2V钢。

上汽、哈汽、东汽主调门阀壳分别采用10315A P、火SFV F28(9%C r钢)和改良型ZG15C r1M o1V。再热主调门阀壳上汽、哈汽均与亚临界相同为ZG15C r2M o1。

上汽主调门、再热主调门螺栓采用持久强度更高、抗松弛能力更高、使用温度高达677℃的镍基高温合金(牌号为:GH4145)。哈汽为M28B(R226)。

汽轮机静叶,上汽高、中压前几级采用9C r钢,高中压后几级及低压其余级采用1C r12M o (10705BA)。哈汽高、中压前几级则采用火SFV F28。东汽也是类似材料,但采用的是日立牌号。

上汽调节级动叶及高中压前几级动叶用2C r11N i M oN bVN(10705Z2),高中压后几级动叶用2C r12N i M o1W1V(C422)。另二家类同。

低压缸和低压叶片材料与亚临界基本相同。低压1~5级及末二级分别采用1C r12M o及1724PH。

6 防固粒冲蚀措施

由于超临界机组采用直流式锅炉,给水携带的各种杂质和炉管腐蚀沉积物的脱离,构成对汽轮机进汽端的冲蚀。因此,超临界汽轮机必须有防固粒冲蚀措施。

611 上汽和哈汽的防固粒冲蚀措施

(1)由于反动级的进汽冲角远大于冲动式,而进汽速度低于冲动式,因此反动式叶片级的冲蚀明显小于冲动式。因除高压调节级外均采用反动级,显然在防止冲蚀方面远比采用冲动式的机型更为有利。

(2)强化静叶片型线,减少静叶出汽边的破裂。

(3)进汽喷嘴或叶片采用表面镀层技术。经多种工艺优选,采用扩散法涂硼化物的方法。612 东汽的除固粒冲蚀措施

(1)由于是冲动式机组,固粒冲蚀从机理上看相对较重。

(2)调节级的固粒冲蚀主要产生在喷咀出汽边内弧上,为此不仅采用合理的喷嘴型线减轻冲击,而且采用涂层保护。

(3)再热第1级固粒冲蚀主要表现在导叶出口背弧上,是静动叶片间粒子复杂的多重反射冲击所致。因此,合理加大动静叶轴向间隙,使从动叶反射的粒子被主流吹回动叶流道而不能打在静叶出口背弧上,切断粒子多重反射的途径,同时对静叶采用等离子淬火层保护技术。7 防末叶水蚀技术

(1)减小末叶片设计动应力。

(2)在末级进口处设置去湿装置和疏水口。

(3)设置合理的动静叶间隙。

(4)对于防末叶进汽边水蚀,上汽、哈汽采用传统的镶焊司太立合金技术,而东汽则采用自行开发的高频淬火技术。

(5)而防末叶根部出汽边水蚀,则采用提高根部反动度的办法,以减少低负荷负反动度引起的回流。

8 防汽隙振荡措施

对超临界汽轮机,由于蒸汽密度增加,必须考虑蒸汽激振力的影响。为防止蒸汽激振引起的低频振动,在机组设计时首先考虑了调速汽门开启顺序的关联影响,即由于调节级喷嘴进汽的不对称性,对轴承负荷和动特性的影响。同时考虑汽封动静间隙漏汽汽流力的影响,包括轴向流动和周向流动两部分的汽流力。它们与轴封的几何尺寸,轴封蒸汽流量、温度、压力、轴封齿的平均间隙以及转子角速度等因素有关。因此,高压部分汽封需选择合适的汽封间隙及结构型式,汽缸端部汽封及隔板汽封留有适当的弹性和退让间隙,避免和减少磨擦振动的发生。高中压缸采用可倾瓦轴承,以给转子提供足够的阻尼。有时对于冲动调节级还要适当限制出力,以降低调节级激振力造成强迫振动的可能性。同时转子要精确动平衡,避免转子偏心,并采用引进计算程序及设计规范,用于超临界600MW机组的轴系稳定性计算。

9 热应力计算和控制功能

机组具有热应力计算和控制功能。它能计算高压转子和中压转子的热应力,自动设定升速率,实现转速自动控制,并将实时热应力值同极限值比较。当任一热应力超过极限值时,发出保持转速或保持负荷的信号。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系统还根据汽机转子热应力对汽机周期性寿命消耗进行计算并累计,计算结果将在CR T显示及打印。

10 运行和启动方式

从汽机专业来说超临界机组的运行和启动方式与亚临界差别不大,只是由于锅炉是直流炉,要

求机炉配合更紧密。

3家引进技术生产的600MW机组,均可采用定压运行、滑压运行及定—滑—定等多种运行模式。滑压运行的范围为30%~90%,上汽可达18%~100%。一般来说,滑压起始点由锅炉最低不投油稳燃压力确定,终止点则可根据机组经济性来决定。

西屋技术机组原本不配置汽机旁路,一般采用高压缸启动。但在我国通常配置30%~40%旁路,故上汽、哈汽机组既可采用高压缸启动,也可采用高、中压缸同时控制的启动方式。但后者使用较广泛,它采用双回路系统:即高压缸-高压排汽通风阀-凝汽器回路,以及中低压缸-凝汽器回路。东汽引进日立技术的机组,结合冲动式机组的特点,为减小汽缸和转子的热应力,缩短启动时间,以中压缸启动为主,在旁路失效时也可采用高压缸启动。东汽机组冷态启动(汽轮机金属温度低于150℃)时需通过再热冷段管道对高压缸进行预暖。

为避免汽轮机在高负荷脱扣或甩负荷后高压缸叶片出现过热,在脱扣或失去负荷时迅速打开通风阀,避免高排温度超限。在高中压缸或中压缸启动过程中以及切换到高压调速汽门控制时,要注意再热压力的控制以及高排逆止门和通风阀的开启状况,以避免闷缸造成高压缸超温。

反动式机型轴向间隙大,运行一般不受差胀的限制。冲动式机型结构紧凑,对轴向和径向间隙的控制相对较严。

11 超临界600MW机组的最新发展最新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出于对经济性的追求和随着高温材料的开发,机组蒸汽参数进一步提高,即所谓的超超临界参数。目前在我国,主汽压力可以做到25~27M Pa;主汽和再热汽温度可达600℃;机组效率在原有基础上还可提高3%左右,现已有订货业绩。另一个是结构上的改进,要求600MW机由3缸4排汽进而简化为2缸2排汽,从而节约制造和投资费用,也使运行和检修工作更趋方便。基于末级长叶片的开发,上汽、哈汽和东汽均已设计出2缸2排汽的新机型,有一家已有订货,有意向的用户不少。第三个方向是将超临界600MW机组用于空冷或抽汽供热,在这方面应该说难度不大,有多台机组在实施中。纵观发展历程,对于600MW机组我国已由引进消化吸收,逐步变成有一定自主开发能力, 600MW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大幅度提高,并在我国电网逐步成为主力机组。

12 结论

目前,我国引进技术的超临界600MW汽轮机有反动式和冲动式二种,型式上均为3缸4排汽。它与亚临界600MW汽轮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高温材料的选用,防固粒冲蚀和汽流激振的对策,以及轴系稳定性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超临界600MW汽轮机是我国发电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也是向容量更大、效率更高的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等级机组发展的新的起点。

收稿日期:2006206201

作者简介:胡尊立(1944-),男,退休汽轮机专家。曾从事电力施工机械设计研制、汽轮机制造、汽轮机组主辅设备调试和试验研究,以及大型电站设备选型和空冷机组的配置研究。

?消息?

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5月20日,长达2309m的三峡大坝全线达到185m设计高程。至此,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提前10个月建成,提前两年发挥防洪效益。

截至目前,三峡工程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也标志着右岸大坝的12台发电机组进入安装施工阶段。根据计划,2007年将投产6台,2008年将投产6台,预计到2008年底,三峡电站26台机组将全面投产发电,比原计划提前一年。目前,三峡电站供电区域为湖北、河南、湖南、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八省一市,三峡电力外送形成中、东、南三大送电通道。到2008年,上述三个通道全部建成后,一个纵横9000km、贯穿八省一市的三峡输变电系统将纵横交错。随着未来三峡电站机组陆续安装投产,其所能覆盖的八省一市以前面临的缺电局面将得到改变。

目前三峡总电量的50%输送到华东电网,华中和广东接收的输电份额各占三峡总电量的25%。截至2005年底,三峡输变电工程已累计向华中送电300亿k W h,向华东送电433亿k W h,向华南送电232亿k W h。

目前,三峡库区地震次(级)均在设计范围内,干流水质总体情况良好,水库排沙比在40%左右,好于预计值。大坝安全性态正常。随着汛后水库蓄水到156m,三峡工程将会发挥更大的航运和发电效益。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信息所

660MW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真空系统节能运行分析

660MW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真空系统 节能运行分析 摘要:针对某厂660MW#7机组汽轮机真空系统设计布置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机组凝汽器真空,进一步降低机组煤耗,提出新的建议及改造方案,不断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关键词:抽真空系统;真空泵;节能改造。 1抽真空系统布置方式节能分析 1.1概述 我厂四期#7机组为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汽、单轴、凝汽式汽轮机,型号为N660-27/600/600,机组凝汽器为双背压汽轮机,给水泵汽轮机排汽入单独的凝汽器。每台主汽轮机设置3台50%机械水环式真空泵组,2台运行1台备用。在机组启动建立真空期间,3台泵同时投入运行。型号:2BW5353-0EL4平面泵。循环水系统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再循环扩大单元制供水系统。机组配循环水泵两台(每台机组配置一台定速电机和一台双速电机)。冷却塔一座,循环水供水和排水管各一根,回水沟一条。 1.1.1凝汽器介绍 本机组所采用凝汽器是表面式的热交换器,冷却水在管内流动过程中与管外的排汽进行热交换,使排汽凝结成水,同时使凝汽器形成真空。凝汽器采用双背压设计,即两个凝汽器在运行中处于两个不同的压力下工作。当循环水进入第一个凝汽器后吸收热量,水温升高,然后再进入第二个凝汽器(第一个凝汽器出口水温即为第二个凝汽器的入口水温)。由于凝汽器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冷却水的温度,不同的水温对应不同的背压,于是在两个凝汽器中形成了不同压力,即低压凝汽器和高压凝汽器。双背压凝汽器的优点: ①根据传热学原理,双背压凝汽器的平均背压低于同等条件下单背压凝汽器的背压,因此汽机低压缸的焓降就增大了,从而提高了汽轮机的经济性。 图(1)凝汽器结构 ②双背压凝汽器的另一个优点 就是低背压凝汽器中的低温凝结水 可以进入高背压凝汽器中去进行加 热,既提高了凝结水温度,又减少了 高背压凝汽器被冷却水带走的的冷 源损失。低背压凝汽器中的低温凝结 水通过管道利用高度差进入高背压 凝汽器管束下部的淋水盘,在淋水盘 内,低温凝结水与高温凝结水混合在 一起,再经盘上的小孔流下,凝结水 从淋水盘孔中下落的过程中,凝结水 被高背压低压缸的排汽加热到相应 的饱和温度。在相同条件下,双背压 凝汽器的平均压力低于循环水并联 的单压凝汽器的压力,可提高循环效 率。凝汽器结构见图(1)。凝汽器两个壳体底部为连通的热井,上部布置有低压加热器、小汽机排汽管、减温减压器和低压侧抽气管等。凝汽器抽空气管布置在其管束区中心以抽吸其内的不凝结气体。高、低压凝汽器中的抽空气管采用串联结构,不凝结气体由高压侧流向低压侧,最后由低压凝汽器冷端引向真空泵。这种结构可减轻真空泵的负担,减少其备用台数,使系统简化。 1.1.2主机凝汽器规范 表(1):本机组凝汽器规范

西门子超超临界电厂的现代汽轮机技术.pdf

October 2006 The Seco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Ultra-Supercritical KS12-1: 超超临界电厂的现代汽轮机技术 Dipl.-Ing. Werner Heine 西门子发电部汽轮机生产线管理部部长,德国 摘要 现代的超超临界级燃煤电厂需要高效的汽轮机,以承受高达300 bars 的蒸汽压力和高达600°C 及以上的蒸汽温度。除了经济原因,还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问题,使得不仅需要在大型的1000 MW 电厂上采用最新的超超临界技术,也要在相对较小的机组,如600 MW 机组上使用该技术。除了边界条件外,电网波动的稳定能力也是一个关键要求。在这方面西门子公司非常重视,并通过使用额外的阀门,即补汽调节阀,提高进入高压汽机的最大主蒸汽质量流量。利用该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功率提高达20%。十多年来,西门子发电部已经积累了很多良好的运行经验,因此在该领域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从经济角度看,通过补汽调节阀来扩展功率的方法,比在标准运行工况下对整个汽机节流,或使用控制级要好。除概括地介绍西门子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外,还重点介绍了高压汽机的新特点,即所谓的内部旁路冷却。配汽方案及同其他方案,如控制级的比较。最后,介绍了一些改善600MW 机汽机热耗率研究的最终结果。 超超临界蒸汽发电厂用西门子汽轮机技术 图 1: 为超超临界开发的SST 6000的3D 视图

几十年来,西门子公司对于汽轮机的配置,一直倾向于单独的高压和中压模块与灵活的低压模块系统相结合,从而对不同的现场工况都能适应和优化。根据设备最高效率的要求,及随之而来的增高的蒸汽参数,西门子公司不断对模块进行地改良,从而确保西门子 汽轮机设备具有较高的可用率和可靠性。 图 2是超临界电厂用西门子高压汽机的典型设计的横向和纵向断面图。 外缸的蒸汽入口区域为铬含量10%的铸钢,其壁厚明显降低。而外缸的高压排汽部位为铬含量1%的铸钢。两个蒸汽入口通道都与汽机的下半部分相连。进汽室分别位于3点钟和9点钟位置。外缸没有水平中分线,汽机为圆筒形设计。 图 2: 典型的超临界电厂用西门子高压汽机断面图 针对最高蒸汽温度高达600 °C,西门子公司开发了高压汽机的内部冷却系统。如上述介绍,该技术可以提高运行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降低材料使用,并改善汽机内部的温度分布。 高压汽机内部旁路冷却 内部冷却概念的示意图如图 3所示。该冷却方式的基本原理是用来自膨胀管路的温度相对较低的蒸汽替代热的节流蒸汽,以冷却推力平衡活塞的第二部分。 October 2006 The Seco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Ultra-Supercritical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发展情况概述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发展情况概述(一) 目前,在整个电网中,燃煤火力发电占70%左右,电力工业以燃煤发电为主的格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改变。但是,燃煤发电在创造优质清洁电力的同时,又产生大量的排放污染。为实现2008年G8(八国首脑高峰会议)确定的2050年CO2排放降低50%的目标,提高效率和降低排放的发电技术成为欧盟、日本和美国重点关注的领域。洁净燃煤发电技有几种方法,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及超超临界技术(USC)。目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比较容易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先进、成熟达到商业化规模应用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在不少国家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效果。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投入运行的超临界及以上参数的发电机组大约有600余台,其中美国约有170台,日本和欧洲各约60台,俄罗斯及原东欧国家280余台。目前发展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领先的国家主要是欧盟、日本和美国等。700℃超超临界机组作为超超临界机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其发展情况进行概述,供参考。 一、概念 燃煤发电机组是将煤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电厂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及其辅助装置等)转换成电能。燃煤发电机组主要由燃烧系统(以锅炉为核心)、汽水系统(主要由各类泵、给水加热器、凝汽器、管道、水冷壁等组成)、发电系统(汽轮机、汽轮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燃烧系统和汽水系统产生高温高压蒸汽,发电系统实现由热能、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变,控制系统保证各系统安全、合理、经济运行。 燃煤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锅炉内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点压力为22.12MPa,温度374.15℃;在这个压力和温度时,水和蒸汽的密度是相同的,就叫水的临界点。超临界机组是指主蒸汽压力大于水的临界压力22.12 MPa的机组,而亚临界机组是指主蒸汽压力低于这个临界压力的机组,通常出口压力在15.7~19.6 MPa。习惯上,又将超临界机组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常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其主蒸汽压力一般为24兆帕左右,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66~593℃;二是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其主蒸汽压力为25~35 MPa及以上,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一般600℃以上,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是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发展前沿。在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状态,水由液态直接成为汽态,即由湿蒸汽直接成

350MW超临界汽轮机技术介绍

350MW超临界汽轮机 技术介绍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12月

目录 1、前言 (1) 2、机型系列 (2) 3、机组介绍 (3) 3.1、总体方案 (3) 3.2、本体结构 (4) 3.2.1、汽缸 (7) 3.2.2、转子及动叶片 (7) 3.2.3、喷嘴组、静叶及隔板 (9) 3.2.4、高中压阀门 (10) 3.2.5、轴承及轴承箱 (11) 3.2.6、滑销系统 (12) 3.3、主要部件材质 (13) 3.4、汽轮机附属系统 (14) 3.4.1、汽封、本体疏水系统 (14) 3.4.2、润滑、顶轴及盘车系统 (14) 3.4.3、控制及保护系统 (14) 3.5、汽轮机辅助设备 (15) 3.5.1、凝汽器 (15) 3.5.2、低压加热器 (15) 4、关于超临界机组的主要问题 (15) 4.1、高温材料的使用 (15) 4.2、防颗粒侵蚀措施 (15) 4.3、中压第一级冷却措施 (15) 5、机组特点 (16) 5.1、机型定型合理 (16) 5.2、采用成熟可靠的设计 (16) 5.3、功率高 (17) 5.4、良好的结构设计 (17) 5.5、材料等级高 (17) 5.6、灵活快捷的中压缸启动 (17) 6、300MW-360MW汽轮机业绩表 (18)

350MW超临界汽轮机技术介绍 1、前言 超临界350MW汽轮机是我公司在引进ALSTOM公司亚临界330MW凝汽式汽轮机的基础上,通过近几年与ALSTOM在600MW超临界机组方面的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流,结合目前国内对超临界汽轮机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机型。机组设计采用先进的通流技术,保证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在结构设计上充分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快速启、停及变负荷的能力。 我公司从1986年开始引进ALSTOM亚临界330MW湿冷机组,在引进纯凝湿冷机组的基础上,完成了亚临界330MW汽轮机的系列化工作,机组系列在功率方面涵盖了300MW~360MW(其中空冷300MW~330MW、湿冷330MW~360MW),在冷却方式方面涵盖了湿冷、直接空冷、间接空冷,在功能方面涵盖了纯凝、单级抽汽(0.3~0.6Mpa.a、0.98~1.27Mpa.a、3.92~5.88Mpa.a)、两级抽汽(三种单抽的组合)、三级抽汽(三种单抽的组合),目前各种机型的机组已经生产80多台。机组系列如下: ——纯凝系列: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发展状况

国外超超临界机组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超超临界的定义 水的临界状态点:压力 22.115MPa,温度374.15℃;蒸汽参数超过临界点压力和温度称为超临界。锅炉、汽轮机系列(通常以汽轮机进口蒸汽初压力划分等级):次中压2.5 MPa,中压3.5 MPa,次高压6.5 MPa,高压9.0MPa,超高压13.5 MPa ,亚临界16.7 MPa,超临界24.1 MPa。 超超临界(Ultra Super-critical)(也有称高效超临界High Efficiency Supercritical))的定义:丹麦人认为:蒸汽压力27.5MPa是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的分界线;日本人认为:压力>24.2MPa,或温度达到593℃(或超过 566℃)以上定义为超超临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观点:从材料的等级来区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我国电力百科全书:通常把蒸汽压力高于27MPa称为超超临界。 结论:其实没有统一的定义,本质上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无区别。 二、国外超超临界技术发展趋势 (一)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历史 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至今有50年的历史,最早的超超临界机组于1957年投产,建在美国俄亥俄州(Philo 电厂6#机组),容量为125MW,蒸汽进汽压力31MPa,进汽温度621 / 566 / 566 C(二次再热)。汽轮机制造商为美国GE公司,锅炉制造商为美国B&W公司。 世界上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50-70年代)

以美国为核心,追求高压/双再的超超临界参数。1959年Eddystone 电厂1#机组,容量为325MW,蒸汽压力为34.5MPa,蒸汽温度为 649 / 566 / 566 C(二次再热),热耗为8630kJ/kWh,汽轮机制造商美国WH 公司,锅炉制造商美国CE公司。其打破了最大出力、最高压力、最高温度和最高效率的4项记录。1968 年降参数(32.2MPa/610/560/560 C)运行直至今,但至今仍是世界上蒸汽压力和温度较高的机组。 结果,早期的超超临界机组,更注重提高初压(30MPa或以上),迫使采用二次再热。使结构与系统趋于复杂,运行控制难度更难,并忽视了当时技术水平和材料水平,使机组可用率不高。 第二阶段(上世纪80年代) 以材料技术发展为中心,超超临界机组处于调整期。锅炉和汽轮机材料性能大幅度提高,电厂水化学方面的认识更趋深入,美国对已投运的超临界机组进行大规模的优化和改造,形成了新的结构和新的设计方法,使可靠性和可用率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应的亚临界机组。其后,美国将超临界技术转让给日本,GE公司转让给东芝和日立公司,西屋公司转让给三菱公司。 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开始) 迎来了超超临界机组新一轮的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国际上环保要求日趋严格,新材料的开发成功,常规超临界技术的成熟。大规模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国家以日本、欧洲(德国、丹麦)为主要代表。日本以川越电厂31 MPa /654℃/566℃/566℃超超临界为代表,开拓了一条从引进到自主开发,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之路,成为当今超超临界技术领先国家。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三、各国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情况

上汽600MW超临界汽轮机DEH说明书概览

600MW超临界机组DEH系统说明书 1汽轮机概述 超临界600/66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主要技术规范 注意: 上表中的数据为一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项目的热平衡图为准。 由于锅炉采用直流炉,再热器布置在炉膛较高温区,不允许干烧,必须保证最低冷却流量。这就要求在锅炉启动时,必须打开高低压旁路,蒸汽通过高旁进入再热器,再经过低旁进入凝汽器。而引进型汽轮机中压缸在冷态启动时不参与控制,仅全开全关,所以在汽轮机冷态启动时,要求高低旁路关闭,再热调节阀全开,主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做功,经高排逆止门进入再热器,经再热后送入中低压缸,再进入凝汽器。由于汽轮机在启动阶段流量较小,在3000 r/min 时只有3-5%的流量,远远不能满足锅炉再热器最低的冷却流量。因此,在汽轮机启动时,再热调节阀必须参加控制,以便开启高低压旁路,以满足锅炉的要求。所以600MW 超临界汽轮机一般要求采用高中压联合启动(即bypass on)的启动方式。 2高中压联合启动 高中压缸联合启动,即由高压调节汽阀及再热调节阀分别控制高压缸及中

压缸的蒸汽流量,从而控制机组的转速。高中压联合启动的要点在于高压缸及中低压缸的流量分配。启动过程如下: 2.1 盘车(启动前的要求) 2.1.1主蒸汽和再热蒸汽要有56℃以上的过热度。 2.1.2 高压内缸下半第一级金属温度和中压缸第一级持环下半金属温度,大于204 ℃时,汽轮机采用热态启动模式,小于204℃时,汽轮机采用冷态启动模式,启动参数见图“主汽门前启动蒸汽参数”,及“热态起启动的建议”中规定。 冷再热蒸汽压力最高不得超过0.828MPa(a)。 高中压转子金属温度大于204℃,则汽机的启动采用热态启动方式,主蒸汽汽温和热再热汽温至少有56℃的过热度,并且分别比高压缸蒸汽室金属温度、中压缸进口持环金属温度高56℃以上,主蒸汽压力为对应主蒸汽进口温度下的压力。第一级蒸汽温度与高压转子金属温度之差应控制在 56℃之内,热再热汽温与中压缸第一级持环金属温差也应控制在这同样的水平范围。在从主汽阀控制切换到调节阀控制之前,主汽阀进汽温度应大于“TV/GV切换前最小主汽温”曲线的限值(参见“主汽门前启动蒸汽参数”曲线)。 2.1.3 汽轮机的凝汽器压力,应低于汽机制造厂推荐的与再热汽温有关的低压排汽压力限制值,在线运行的允许背压不高于0.0247MPa(a)。 2.1.4 DEH在自动方式。 2.2 启动冲转前(汽机已挂闸) 各汽阀状态: 主汽阀TV 关 高调阀GV 开 再热主汽阀RSV 开 再热调阀IV 关 进汽回路通风阀VVV开(600r/min至3050r/min关) 高排通风阀HEV 开(发电机并网,延迟一分钟关) 高排逆止阀NRV 关(OPC油压建立,靠高排汽流顶开) 高中压疏水阀开(分别在负荷大于10%、20%关高、中压疏水阀) 低排喷水阀关(2600r/min至15%负荷之间,开) 高旁HBP 控制主汽压力在设定值,并控制热再热温度在设定值

660MW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轮机组轴系安装工艺控制研究

图1汽轮机轴承座布置图 低压缸的支撑系统 低压外缸与低压内缸无刚性连接,只在低压内缸猫爪支撑和中心导向销的位置采用波纹管进行补偿和密封。低压外缸直接支撑在凝汽凝汽器支撑在刚性基础上。低压内缸猫爪穿过低压外缸上面的四个孔支撑在落地式轴承座上。由于低压内缸和低压转子都支撑在轴运行时转子与内缸的径向间隙不会像传统机组那样受到支撑点温度高低膨胀不均的影响。 滑销系统设计点 整个轴系的死点在2号轴承,高压转子向车头方向膨胀 子连带着两根低压转子向发电机方向膨胀,本台机组中低压转子整体

图2轴系找中示意图 联轴器联接 本机组的所有联轴器现场都不需要绞孔,联轴器螺栓的安装在整个轴系的找中心完成后进行,此时联轴器已经被临时螺栓联接 径较正式螺栓小1mm左右),为保证联接前联轴器的同心度 。 图3盘车找中示意图 。 图4晃度测量百分表架设位置及托环使用示意图6)缓慢盘动发电机转子带动励磁机转子转动,测取水平位移表计的晃动值,为保证准确性至少有二遍重复数据出现后,以每次增加100~200Nm的力矩,对角地均匀地紧固联轴器螺栓一遍。紧固时先从需借正晃度的一组螺栓开始,如此反复紧固和测量后直至螺栓紧固力矩达到1250Nm左右,盘动转子多次测量晃度达到稳定状态后,可视晃度情况,以不同的力矩分别紧固螺栓,目的在于校准晃度。校准结束后,要求最小力矩值大于1660Nm,最大力矩不超过1930Nm即可,且最终测得晃度应小于0.05mm。 7)需要严格注意的是:螺栓紧固时,应逐步增大力矩,不可采用松 验收,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 其意义最根本的是我从这个实验中体会到科学实验要有严谨的治。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师德建设也必须与时俱。 型圈设计完成后。 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为重点举措。

世界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世界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论证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将是新世纪初火力发电厂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而说明我厂三期建成一台超临界机组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火力发电机组;超临界 1 前言 对我厂三期工程建设一台亚临界机组还是超监界机组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最终得出结论。 2 超临界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 超临界火电机组是常规蒸汽动力火电机组的自然发展和延伸。提高蒸汽初参数一直是提高这类火电厂效率的主要措施。当蒸汽压力提到高于22.1MPa时就称为超临界机组,如果蒸汽初压力超过27MPa,则称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中,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巳是火电结构中的主导机组或是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比例,也就是说火电结构巳经"超临界化"了。以超临界化为特点的对火电结构的更新换代早在20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超临界化可以说是火电发展的一种模式,一条道路,是被多国实践证明的成功模式。 美国于1957年投运的第一台125MW超临界机组的参数为31MPa/621℃/566℃/560℃,1958年投运的325MW机组的参数为34.4MPa/649℃/566℃/566℃,实质上它们已是迄今最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机组。到60年代中期,新增机组中有一半采用超临界参数,但到70年代订货台数急剧下降。根据EPRI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这一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美国缺乏超临界机组调峰运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核电站担负起了基本负荷,因而对带基荷的超临界机组的需求量出现了下降,在采用超临界参数方面出现了反复。在日本和欧洲则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从宏观上看美国在1967年-1976年的10年期间,共安装118台超临界机组,单机最大容量为1300MW,到80年代初,超临界机组仍增至170余台,占燃煤机组的70%以上,占总装机容量的25.22%,其中单机容量介于500-800MW者占60%-70%,至1994年共安装和投运了9台1300MW的超临界机组。 日本在1967年第一台超临界的600MW机组系从美国引进,在长崎电厂投运。此后日本的超临界压力火力发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1989年3月,日本各大电力公司的48个主要火电厂的总装机容量75870 MW中,超临界压力的为49350MW,占总装机量的65%,比重很大,致使火电机组全国供电煤耗由1963年的366g/kWh 降低到1987年335g/kWh 。1989和1990年在川越电厂投运的两台700MW机组的参数是两次再过热的31MPa /566/566/ 566℃℃℃,在满负荷下的热效率达41.9%,投运以来情况很好。目前在日本,45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从1993年以后已把蒸汽温度提高到566/593℃℃和593/593℃℃,一次再过热,说明这种等级的超超临界参数已达到成熟阶段。 原苏联也是世界上拥有超临界机级最多的国家,共有224台,总容量达79300MW,凝汽式汽轮机中,超临界机组的容量占48.7%。1963年,苏联投入第一台300MW超临界机组,其热耗率比超高压的200MW机组降低了5.2%。这一成功促使苏联决定,30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300MW 机组在70年代中期的可用率已达86.4%,1984年雷夫提恩电厂的300MW机组的利用小时达7043小时。德国早在60年代开始发展超临界机组,是研究和制造超临界机组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初期容量较小。1972年投运了一台430MW的超临界机组,1979年投入了一台475MW二次再过热的机组。德国VEAG电力公司在1999和2000年于Lippendorf电厂投产的两台900MW褐煤机组,蒸汽参数为26.8MPa/ 554/ 583℃℃,净效率为42%;计划于2002年在Niederaussen 发电厂投产的985MW褐煤机组,使用的蒸汽参数为26MPa/580/600℃℃,由于采用了以超超临界参数为主的多项提高效率的措施,净效率高达45.2%,机组滑压运行,可超负荷5 %。最低负荷为50%,电厂大修期最少为4年。 丹麦是热能动力方面很先进的国家,在火电机组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在1998年在Skaebaek发电厂投产的

汽轮机(超临界···)

汽轮机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汽轮机 英文名称:steam turbine 定义: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叶轮式旋转原动机。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汽轮机、燃气轮机(二级学科) 百科名片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又称蒸汽透平。主要用作发电用的原动机,也可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还可以利用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 工作原理 汽轮机是能将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功的外燃回转式机械,来自锅炉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依次经过一系列环形配置的喷嘴和动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汽轮机转子旋转的机械能。蒸汽在汽轮机中,以不同方式进行能量转换,便构成了不同工作原理的汽轮机。 配套设施 汽轮机通常在高温高压及高转速的条件下工作,是一种较为精密的重型机械,一般须与锅炉(或其他蒸汽发生器)、发电机(或其他被驱动机械)以及凝汽器、加热器、泵等组成成套设备,一起协调配合工作。 结构部件

由转动部分和静止部分两个方面组成。转子包括主轴、叶轮 、动叶片和联轴器等。静 子包括进汽部分、汽缸、隔板和静叶栅、汽封及轴承等。 汽轮机 按蒸汽初压可分为低压蒸汽轮机(蒸汽初压力小于1.47MPa)、中压蒸汽轮机(蒸汽初压为1.96~3.92MPa)、高压蒸汽轮机(蒸汽初压为5.88~9.8MPa)、超高压蒸汽轮机(蒸汽初压为11.77~13.73MPa)、亚临界蒸汽轮机(蒸汽初压为 15.69~17.65MPa)、超临界蒸汽轮机(蒸汽初压大于22.16MPa)等,并对分类里面的每种类型的蒸汽轮机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具体分类详见下表1——1。 分 类 型式说明 按热力特性凝汽式蒸汽轮机排汽在低于大气压力的真空状态下 进入凝汽器凝结成水 抽汽凝汽式蒸汽轮机排汽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从蒸汽轮 机中间级中抽出一定压力 的蒸汽作为它用 背压式蒸汽轮机排汽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背压抽汽式蒸汽轮机排汽压力大于大气压力,中间抽出 部分汽体供给其它部门 多压式蒸汽轮机充分利用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副产 蒸汽,热能综合利用好 按工作原理冲动式蒸汽轮机蒸汽主要在喷嘴叶栅内膨胀 反动式蒸汽轮机蒸汽在静叶栅和动叶栅内膨胀 冲动和反动组合式蒸汽轮机转子各级动叶片既有冲动级又有反 动级 按结构单级蒸汽轮机通流部分只有一级,一般为背压式 蒸汽轮机 多级单级蒸汽轮机通流部分具有两个以上的级,可为 凝汽式、背压式、抽汽冷凝式、多

火力发电机组超临界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海南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11 火力发电机组超临界化的发展趋势 李波 (通辽发电总厂) 摘要:从世界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论证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参数将是新世纪初火力发电厂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而说明我厂三期建成一台超临界机组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火力发电机组;超临界 1 前言 对我厂三期工程建设一台亚临界机组还是超监界机组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最终得出结论。 2 超临界化发展模式的成功实践 超临界火电机组是常规蒸汽动力火电机组的自然发展和延伸。提高蒸汽初参数一直是提高这类火电厂效率的主要措施。当蒸汽压力提到高于22.1MPa时就称为超临界机组,如果蒸汽初压力超过27MPa,则称为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中,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巳是火电结构中的主导机组或是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比例,也就是说火电结构巳经"超临界化"了。以超临界化为特点的对火电结构的更新换代早在20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超临界化可以说是火电发展的一种模式,一条道路,是被多国实践证明的成功模式。 美国于1957年投运的第一台125MW超临界机组的参数为31MPa/621℃/566℃/560℃,1958年投运的325MW机组的参数为34.4MPa/649℃/566℃/566℃,实质上它们已是迄今最高参数的超超临界机组。到60年代中期,新增机组中有一半采用超临界参数,但到70年代订货台数急剧下降。根据EPRI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这一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美国缺乏超临界机组调峰运行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核电站担负起了基本负荷,因而对带基荷的超临界机组的需求量出现了下降,在采用超临界参数方面出现了反复。在日本和欧洲则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从宏观上看美国在1967年-1976年的10年期间,共安装118台超临界机组,单机最大容量为1300MW,到80年代初,超临界机组仍增至170余台,占燃煤机组的70%以上,占总装机容量的25.22%,其中单机容量介于500-800MW者占60%-70%,至1994年共安装和投运了9台1300MW的超临界机组。 日本在1967年第一台超临界的600MW机组系从美国引进,在长崎电厂投运。此后日本的超临界压力火力发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1989年3月,日本各大电力公司的48个主要火电厂的总装机容量75870 MW中,超临界压力的为49350MW,占总装机量的65%,比重很大,致使火电机组全国供电煤耗由1963年的366g/kWh降低到1987年335g/kWh 。1989和1990年在川越电厂投运的两台700MW机组的参数是两次再过热的31MPa /566/566/ 566 ℃℃℃,在满负荷下的热效率达41.9%,投运以来情况很好。目前在日本,45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从1993年以后已把蒸汽温度提高到566/593 ℃℃和593/593 ℃℃,一次再过热,说明这种等级的超超临界参数已达到成熟阶段。 原苏联也是世界上拥有超临界机级最多的国家,共有224台,总容量达79300MW,凝汽式汽轮机中,超临界机组的容量占48.7%。1963年,苏联投入第一台300MW超临界机组,其热耗率比超高压的200MW机组降低了5.2%。这一成功促使苏联决定,30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300MW 机组在70年代中期的可用率已达86.4%,1984年雷夫提恩电厂的300MW机组的利用小时达7043小时。 德国早在60年代开始发展超临界机组,是研究和制造超临界机组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初期容量较小。 1972年投运了一台430MW的超临界机组,1979年投入了一台475MW二次再过热的机组。德国VEAG电力公司在1999和2000年于Lippendorf电厂投产的两台900MW褐煤机组,蒸汽参数为26.8MPa/ 554/ 583 ℃℃,净效率为42%;计划于2002年在Niederaussen 发电厂投产

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发展

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发展 42091022 赵树男1.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参数特征 超临界汽轮机(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由工程热力学中水蒸汽性质图表知道: 水的临界点参数为: 临界压力p c=22.129MPa, 临界温度t c =374.15℃ , 临界焓h c=2095.2kJ/ kg, 临界熵s c=4.4237kJ/(kg·K),临界比容v c= 0.003147m3/kg。工程上, 把主蒸汽压力p0

p c的汽轮机称为超临界汽轮机。 在国际上, 超超临界汽轮机(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与超临界汽轮机的蒸汽参数划分尚未有统一看法。有些学者把蒸汽参数为超临界压力与蒸汽温度大于或等于593℃称为超超临界汽轮机, 蒸汽温度593℃可以是主蒸汽温度,也可以是再热蒸汽温度; 有些学者把主蒸汽压力大于27. 5MPa 且蒸汽温度大于580℃称为超超临界汽轮机。1979 年日本电源开发公司(EPDC) 提出超超临界蒸汽参数( 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Condition)的概念, 简写为USC, 也称为高效超临界或超级超临界。目前, 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提法已被工程界广泛接受和认可, 在传统的超临界蒸汽参数24. 2MPa/ 538℃/ 538℃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或主蒸汽压力改善热效率。国外提高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有两种途径: 一种途径是日本企业的做法, 通过把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温度提高到593℃或600℃, 实现了供电热效率的提高, 生产出超超临界汽轮机; 另一种途径是欧洲一些企业的做法, 把蒸汽参数提高到28MPa 和580℃, 也实现了供电热效率的提高, 生产出超超临界汽轮机。 国外投运大功率超超临界汽轮机比较多的国家有日本和丹麦, 生产大功率超超临界汽 轮机台数比较多的企业有东芝、三菱、日立、阿尔斯通(德国MAN)和西门子。我国研制超超临界汽轮机, 建议主蒸汽压力取为25MPa ~ 28MPa, 主蒸汽温度为580℃~600℃, 再热蒸 汽温度为600℃, 机组功率为700MW~1000MW。 2.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 2. 1 日本超超临界技术开发 日本超超临界技术开发分为2 个阶段实施完成。第一阶段超超临界技术开发从1981 年开始, 1994 年结束。第一阶段的技术研究工作分为2步同时进行: 第一步的蒸汽温度为593℃/ 593℃,第二步的蒸汽温度为649℃/ 593℃。第一阶段技术开发的目标是在传统超临界蒸汽参数( 24.2MPa/ 538℃/ 538℃) 的基础上, 热效率再提高2. 2% 。主要技术研究工作有5项:○1初步试验( 1981年);○2锅炉元件试验(1982~1989年);○3汽轮机转动试验( 1983~1989年);○4超高温汽轮机示范电厂试验(1983~1993年);○5总体评价与分析( 1994年)。1994年完成了第一阶段技术开发的总体评价与分析工作。 第二阶段超超临界技术开发从1995年开始,2001年结束。第二阶段蒸汽温度为630℃/ 630℃, 第二阶段技术开发工作的重点是对9%Cr ~12%Cr 新型铁素体钢进行开发和验证。第二阶段技术开发的目标是在常规超临界蒸汽参数(24. 2MPa/ 538℃/ 538℃)的基础上, 热效率再提高4.8 个百分点。第二阶段技术研究工作有4 项:○1初步试验( 1995 年);○2锅炉元

快冷装置在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应用

快冷装置在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21T09:33:03.4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3期作者:唐春飞胡小波 [导读] 摘要:介绍并分析了某电厂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快冷装置投用操作及冷却效果,与自然冷却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快冷系统投入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可为同类型机组快冷装置投入提供参考。 (重庆三峰百果园环保发电有限公司重庆 404100) 摘要:介绍并分析了某电厂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快冷装置投用操作及冷却效果,与自然冷却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快冷系统投入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可为同类型机组快冷装置投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超临界;汽轮机;快冷装置;控制措施 1概述 某发电公司2×660MW机组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型号:N660-25/600/600)。汽轮机的高排蒸汽从高压缸排出后,经由带有逆止阀的冷再热管道到达再热器,再进入中压缸,中压缸排汽不经任何阀门直接进入低压缸。高压缸设有通向凝汽器的高排通风系统;如果高排通风系统开启,则高排逆止阀关闭,这就意味着高、中压缸的快冷系统可单独带真空泵运行。 为了能尽早对汽轮机进行检查,必须减少冷却过程的时间以提高汽轮机的可用性,所以很有必要投用快冷系统使冷却过程的时间尽量缩短。整个冷却过程必须考虑到机 组的轴向与径向间隙,还必须要考虑到机组各部件之间的最大允许温差,避免对汽轮机造成任何损伤。 2快冷系统介绍 2.1快冷装置 “汽轮机快速冷却”简称快冷,是指通过强迫方式快速冷却汽轮机内部部件,其作用是尽可能快地使汽轮机冷却以便尽早停用盘车,缩短汽轮机冷却时间。快冷的投用有效地提高了机组的可用性。我厂快冷装置如图一。 图一快冷装置 为了保证冷却的效果,很有必要投用真空泵使外界空气通过高压主汽门后、调节汽门前的快冷接口和中压主汽门后、调节汽门前的快冷接口按顺流方式进入通流部分进行快速冷却、为了避免环境中的颗粒进入汽轮机必须在快冷接口处安装滤网装置。整个快冷系统的设计和过程必须保证可以同时冷却所有的高温部件,例如调节汽门、转子、内缸、外缸等。 图二高压缸快冷空气流向 高压缸的结构设计决定了高压内、外缸夹层之间为高压第五级后的蒸汽(根据各个项目的差异,夹层蒸汽参数可能略有差别),因此在稳态的情况下高压内、外缸的整体的平均温度会比高压转子的平均温度高、因此在冷却过程中,高压转子会比高压内、外缸冷却得快,这就意味着。在快冷过程末期,模拟的转子温度要比外缸(进汽部分)上下半测量的温度低、这种情况对TSE(汽轮机应力分析)在高压缸进汽区域的测点同样适用。由于高压内、外缸之间的辐射,因此高压外缸对冷却速率的影响是很显著的。

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现状和发展趋势

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简述了上海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战略意义、国内 外现状、关键技术和经济效益。 1. 超超临界的概念 火力发电厂的工质是水,在常规条件下水经加热温度达到给定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将产生相变,水开始从液态变成汽态,出现一个饱和水和饱和蒸汽两相共存的区域。当蒸汽压力达到22.129MPa时,汽化潜热等于零,汽水比重差也等于零,该压力称为临界压力。水在该压力下加热至374.15℃时即被全部汽化,该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水在临界压力及超过临界压力时没有蒸发现象,即变成蒸汽,并且由水变成蒸汽是连续的,以单相形式进行。蒸汽压力大于临界压力的范围称超临界区,小于临界压力的范围称亚临界区。从水的物性来讲,只有超临界和亚临界之分,超超临界是人为的一种区分,也称为优化的或高效的超临界参数。目前超超临界与超临界的划分界限尚无国际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蒸汽温度高于580℃称为超超临界。 2. 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战略意义 2003年7月中国机械联合会根据对我国能源结构、国家能源政策和未来发电用能源供应状况的分析,在充分考虑水电、天然气、核电和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基础上,再考虑煤电的开发,经过分析、测算,推荐的全国发电能源需求预测方案见表1。 表1 全国电能源构成 项目单位2000实际2020预测 全国总装机容量万千瓦31932.09 90000 比重% 100 100 1、水电万千瓦7935.22 22000 比重% 24.9 24.4 2、火电万千瓦23746.96 63500 比重% 74.4 70.6 其中:煤电万千瓦23223.96 58000 比重% 72.7 64.4 气电万千瓦511.8 5500

660MW超临界汽轮机设计说明

660MW超临界汽轮机设计说明 1 概述 哈汽公司660MW超临界汽轮机为单轴、三缸、四排汽、一次中间再热、凝汽式机组。高中压汽轮机采用合缸结构,低压积木块采用哈汽成熟的600MW超临界机组积木块。应用哈汽公司引进三菱技术制造的1029mm末级叶片。机组的通流及排汽部分采用三维设计优化,具有高的运行效率。机组的组成模块经历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有成熟的运行经验,机组运行高度可靠。 机组设计有两个主汽调节联合阀,分别布置在机组的两侧。阀门通过挠性导汽管与高中压缸连接,这种结构使高温部件与高中压缸隔离,大大的降低了汽缸内的温度梯度,可有效防止启动过程缸体产生裂纹。主汽阀、调节阀为联合阀结构,每个阀门由一个水平布置的主汽阀和两个垂直布置的调节阀组成。这种布置减小了所需的整体空间,将所有的运行部件布置在汽轮机运行层以上,便于维修。调节阀为柱塞阀,出口为扩散式。来自调节阀的蒸汽通过四个导汽管(两个在上半,两个在下半)进入高中压缸中部,然后通入四个喷嘴室。导汽管通过挠性进汽套筒与喷嘴室连接。 进入喷嘴室的蒸汽流过冲动式调节级,做功后温度明显下降,然后流过反动式高压压力级,做功后通过外缸下半上的排汽口排入再热器。 再热后的蒸汽通过布置在汽缸前端两侧的两个再热主汽阀和四个中压调节阀返回中压部分,中压调节阀通过挠性导汽管与中压缸连接,因此降低了各部分的热应力。 蒸汽流过反动式中压压力级,做功后通过高中压外缸上半的出口离开中压缸。出口通过连通管与低压缸连接。 高压缸与中压缸的推力是单独平衡的,因此中压调节阀或再热主汽阀的动作对推力轴承负荷的影响很小。 汽轮机留有停机后强迫冷却系统的接口。位于高中压导汽管的疏水管道上的接头可永久使用,高中压缸上的现场平衡孔可临时使用。 汽轮机的外形图及纵剖面图见图1。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区别、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终稿

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 术区别、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书本上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火电厂的工作流程和原理,在整个流程中机组选择的不同使得火电厂对发电用的蒸汽的各项参数、工件的选择、材料的要求等提出不同的标准。本小组通过对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区别、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找出了他们的一些不同与相同之处,陈列如下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二、调查方法 1.从书籍中查找有关资料 2.在英特网中查阅有关资料 三、正文 我国自1882年在上海建立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开始, 火力发电已走过100多年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火力发电事业取得了煌的成就。全国电力装机到1987年跨上100GW的台阶后, 经过7年的努力, 在1995年3月份突破200GW至1995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容达到217.224GW,其中水电52.184GW,火电162.94GW,核电2.1GW.199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三位、发电量居世界第二位。 火力发电在电力结构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从全球范围看, 火电在电力工业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中国而言, 火电在电力工业中所占比重更大, 其中煤电所占比例要比全世界平均水平更高。国内外一些机构曾对我国能源结构进行过预测分析, 虽然数字有些差异, 但结论大致相同,火力发电特别是燃煤发电在未来几年及21世纪上半叶, 甚至更长时间内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将起主导作用。 我国火电机组的研制从50年代中期6MW中压机组起步, 到70年代已具备设计制造200MW超高压机组和300MW亚临界压力机组的能力, 但我国最大单机容量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30-40年, 我国机组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以当时的亚临界300MW汽轮机为例, 其热耗值比国外同类机组高出约209KJ/(KW·h), 按每台机组每年运行7000h 计算, 仅此一项每台机组每年就需多消耗近2000t标准煤。为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采取引进→消化吸收→攻关创新→推广应用的技术路线, 自主研制开发火电机组, 促进了电力工业在装备、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方面跃上新水平。现已发展到设计制造600MW亚临界压力机组。电站锅炉、汽轮机的燕汽参数从中压、高压发展到超高压, 亚临界压力。汽轮发电机电压从6.3kV发展到20kV冷却方式已掌握了空冷、氢冷、双水内冷、水氢氢冷等技术, 近10年来, 我国新建火电机组容量也从以100-200MW为主发展到以300-600MW为主。之后我国引进并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提高我国火电机组研制水平,优化引进型机组, 推广应用新技术, 改进提高国产机组水平,推广优化技术, 提高国产火电机组水平。在“九五”期间及以后又致力于积极开发大容量超临界压力机组,开发大型空冷和热电联供机组,研制能燃用劣质煤的大

我国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是煤炭生产与消费大国,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电力需求在不断增大,作为耗煤量高、能源利用率低的典型航呀,发电行业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煤炭的燃烧,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积极提升燃煤发电机组的能源利用率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对我国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发电行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火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能量消耗,这不仅会加剧我国的能源危机,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积极提升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非常的重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1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简单介绍 首先对超超临界的参数概念进行简单分析,通常会将水蒸气参数值超过临界状态点的参数值称作超临界参数,并且当水蒸气参数值超出水蒸气参数值,并且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达到了超超临界参数范围中,我国的相关标准中,超超临界状态主要是指,蒸汽压力值大于27兆帕的状态,国内外的大多数发电企业及动力设备制造企业,认为机组的主蒸汽参数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以将其称之为超超临界机组: (1)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大于等于27兆帕; (2)机组的主蒸汽压力大于等于24兆帕,并且蒸汽的温度值≥580e。 超超临界机组与普通的燃煤机组相比,其水蒸气的温度、压力等明显提升,这对于机组的热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亚临界机组的效率相比,超临界机组能够提升2%~3%,而超超临界机组的效率能够在超临界机组的基础上,再提升2%~4%,但是在机组使用寿命、运行灵活性、可靠性、可用率等方面与亚临界机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源利用率等方面,超超临界机组是明显优于普通的超临界机组及亚临界机组的。 将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与其他相关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其具有这样的优势: (1)超超临界机组的单机容量能够达到1000MW及以上,这与电力工业的大容量机组需求相符; (2)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具有很高的发电效率,并且其应用高效的除尘技术、低二氧化氮技术及烟气脱硫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与其他发电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