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暗能量、暗物质、引力波-左旋中微子与自然力的统一

再论暗能量、暗物质、引力波-左旋中微子与自然力的统一
再论暗能量、暗物质、引力波-左旋中微子与自然力的统一

再论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中微子及力的统一问题

——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模偏振之发现的物理学意义谈起

张海鹏1,张力2,孟庆义3,4,罗延安3,张丹参2,李玉清1,华凌5

(1.河北省涿鹿县医院放射医学与应用物理研究所,075600河北涿鹿;

2.河北北方学院,075000河北张家口;

3.南开大学,300071天津;

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00853北京;

5.科技日报社,100038北京)

张海鹏,信箱:heapprenzcomhard@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heapprenzchu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

提要:通过对国内外文献重新分析与综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暗物质、暗能量、引力波-中微子及力的统一问题,结果认为:(1)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也因此,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 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信号,无论作为“宇宙暴涨的确凿证据”,还是作为引力波的宇宙原初证据,均不一定成立的;其可能是宇宙暴涨与上述的类似局部暴涨的引力波叠加作用的结果。(2)英国《自然》杂志不久前发表的76个“黑洞”探测所发现的强大的磁场,客观上较强有力地支持中国本文作者提出的“黑洞”(暗星)的夸克星模型(2013年1月发表):由1/3基本电荷的正负夸克以类似于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空间点阵”组成。质能守恒定律提示1/3基本电荷的夸克可能是空心结构。(3)进一步支持“黑洞”(暗星-夸克星)作为暗物质的候选者的可行性(中国本文作者已提出比例足够)。

关键词: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夸克星;引力波/子;中微子,左旋;BICEP2 望远镜;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费米国家实验室碰撞探测器(CDF),Tevation加速器;微波背景辐射;圈量子力学;宇宙加速膨胀

中图分类号:P1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8-3715(2014)-05-0111-05

DOI:10.13783./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41-1275/g.4.2014.05.027

Re-analysis on dark matter, dark energy,gravitational waves,neutrino, and the unity of the forces——From the physics significances of the B-mode polarization of☆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Zhang Hai-peng 1, Zhang Li 2, Meng Qing-yi 3,4, Luo Yan-an 3, Zhang Dan-shen 2, Li Yu-qing 1, Hua Ling 5(1 Institute of Medical Radiology and Applied Physics , Zhuolu-county Hospital,Zhangjiakou City, Hebei Prov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075600;2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city, Hebei-prov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075000 3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it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300071;4.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 Beijing Cit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00853; 5 Sci-T ech Daily, Beijing Cit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00038)

Responsible author : Zhang Hai-peng; e-mail:heapprenzcomhard@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

▲The one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o.1999051804) of P.R.China and by the Sci-Edu Foundation of Hebei Province (20020221).

Abstract (1) The sudden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dark energy inside the total cosmic mass-energy,the generally-accepted drive of the university’s accelerating expansion, should be

explained basing on that Most galaxies merged into a large gravitational vacuum star with their collisions, and these material led by dark matter change into the dark energy via a mechanism like the local inflationary unverse; whereat, the B-mode polarization of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found by the scientists of Harvard - Smithso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according to BICEP2 telescope, seems rather to be the result of co-action of both the cosmic original gravitational wave and that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transversion similar to soaring when it was the unverse’s 60 million years, than to be the evidence of a single cosmic original gravitational or than to be the solid evidence of cosmic soaring at birth. Of a negativegravitation action ,dark energy should be suitable for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a concrete in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2) In the journal, Nature ,it has been recently proposed that the 76 “black holes” had been found to have the magnetic field being very strong. That strongly support that the quark star model explaining “black hole”(dark star) by us ,which published in Jan,2013. The quark star was composed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quarks with the electronic charge equal to one third of a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n, these quarks were combined by the form similar to that in the diamond with space lattice like tetrahedron, where there were strong interaction, electromagnetism and gravity. That the basical quark may be have hollow structure, had been suggested in our previous essay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mechanics significance of law of conservation between mass and energy .(3) The temporary exclusion of 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 to act as one of particles consisting of dark matter, as an international advance in studies on dark matter after our works in Jau,2013,further support that the "black hole" (dark star or quark star, which lies the center of galaxies et al) had been thought to have so enough proportion of universe matter as to be ablity of explaining well dark matter in our essay published in Jau,2013.The new particle detected in the celerator(Tevation) detector of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CDF) in 2008,which had been regarded a suspected particle of dark matter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 may only be the known Omega(Ω) particle. (4) The aforementioned discovery from BICEP2 telescope strongly supports the single chirality of graviton, which gives further evidence on the unity between a graviton and the left-handed neutrino (the unity was mentioned in 2011 by us ),and provides new possibilities of the generalized unity of the 4 “basical” force s. An experimental confirmation or falsification of the unity between the

left-handed neutrino(the phenomenon of neutrinos oscillation may not be sufficient to prove them having non-zero mass) and a graviton, should have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 words : dark matter; dark energy; black hole, quark star; gravitational wave; graviton; left-handed neutrino; material carrier of consciousness information;CDF,Tevation accelerator, Fermi Laboratory;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loop quantum mechanics;BICEP2 telescop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利用架在南极的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ICEP2 望远镜,发现了“比预想中强烈得多”的B模式偏振信号[1,2];并于2014 年3 月18 日(北京时间)宣布发现了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称其为宇宙暴涨理论的第一个最有力验证。

此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结合该发现,兹在我们前期工作[3,4]基础上,进一步浅探暗物质、可能的暗能量、引力波/子、中微子、宇宙起源和力的统一等问题。

1.关于暴涨与暗能量、暗物质的问题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 模偏振无疑支持宇宙暴涨学说!

但正如理论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詹姆斯·登特、劳伦斯·克劳斯和哈什·马瑟所说“尚未排除观察到的B 型偏振模式的所有可能的非暴涨源的可能性,和以标量密度扰动张量模式的动力比率”[5],“尽管在统一大尺度规模的暴涨毫无疑问是这种原始波的最佳动力源,但在声称确定暴涨已被证明之前,重要的是当前BICEP2 数据对其他可能的来源尚无法解释”[5]。也就是说,暴涨很可能是原因,然而也有一种可能性,在遥远的地方,其他一些后来的宇宙事件至少没有被BICEP2 全部测量到[5]。

任何质量巨大且加速移动的天体都应该能够产生引力波;我们唯一能够直接探测到的引力波来自宇宙间的一些灾难性事件,如两个黑洞碰撞后融合为一个黑洞;世界各地的一些天文台也正在努力探测来自遥远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动静[6]。

诚然,BICEP2探测到引力波,尚不一定是宇宙原始引力波。然而局部的天体事件产生这么强大的引力波的可能性很小!什么宇宙性(宇观级)事件才能产生这么强大的引力波?是下面要结合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问题探讨的。

1.1 大部分星系合并继而真空相变——转化为暗能量

据美宇航局公布的数据,宇宙早期(约38万年)暗能量仅占约15%[7]。宇宙是在约50亿年时才由减速膨胀转为加速膨胀的。

尽管我们尚不知道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可能是真空一定能标的虚粒子被引力激发[3,4]),但宇宙原85%的物质(主要是暗物质)[7]与15%的暗能量在50亿年时发生了转换,却是简捷的宏观解释。如按Plank卫星2013-03-21公布的最新数据,暗能量占68.3%;物质(暗物质占26.8%;强子等物质占4.9%)占31.7%,不难计算出:50亿年时物质(主要是暗物质)中占宇宙总质能53%的那部分物质,当时转化为暗能量了。

如此则出现一个问题,二者是如何转化的?结合暴涨宇宙论的真空相变[8,9,3],我们个人认为,可能是以暗星(“黑洞”)为中心的星系之间碰撞最后合并成一个巨大的、宇宙级的重力真空星(法国、荷兰两位科学家提出了与我们的文献[3]有一定类似的普朗克星模型,均不支持宇宙起源的“奇点”论[10])。这种星体在超巨质量、超高温(1028~1032 K)、超高能标(10-31~10-35m)下,由于发生真空相变而转变为高速膨胀的暗能量(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宇宙暴涨期)[3.4]。而宇宙学最难解释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斜轴现象[11,12,4]——有可能就是上述过程中最后的两个暗物质星体碰撞合并后暗能量向原对撞方向“反弹”的迹象。

暗能量用于解释宇宙加速膨胀已较普遍地被学界接受。而太阳每年的质量损失与经典理论计算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13],是否与忽视宇宙加速膨胀对太阳系的影响有关?或者说是加速膨胀更加直接的反应?史例已有广义相对论对水星近日点进动率异常的全新解释。顺便提一下,我国科学家通过固体潮观测数据计算,获得了引力场以光速传播的第一个可靠证_____________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999051804);河北省科教基金项目(20020221)

收稿日期:2014-06-21

作者简介:张海鹏(1970.04—),男,汉族,河北涿鹿人,涿鹿县医院主治医师。1996年毕业于张家口医学院(现河北北方学院医学科学部),大专学历,2002年获张家口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系200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地/市层)者,迄今已发表科技著述约50篇,其中2012.03—2014.01发表长篇(1万2千—2万字)国内外文献专题述评性论著:5篇。主要研究领域:综合理论物理学,免疫、肿瘤生物学、认知神经学、危重病学与脑系科疾病学。

据[14,15]。

暗能量的负性引力性,还有可能作为意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1.2 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暗星-夸克星——其所占星系质量的高比例足以解释暗物质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16],根据万有引力公式等,星系中心的巨大“黑洞”-暗星——其所占星系质量的高比例足以解释暗物质占宇宙物质的比例[26.8/(26.8+4.9)] [4]。

那么暗(物质)星(“黑洞”)是如何组成的?个人认为,可能是1/3的分数电荷——最基本电荷的夸克:下夸克(d)、1/2的上夸克(u/2)之间的凝聚而成的类似于金刚石“空间点阵”的高度致密的星体[4]:由强相互作用、电磁力、引力凝聚。我国物理学家鲁润宝教授早在1994年即已在“电子-离子束缚态及其引发核过程”模型中提出可能存在少量的下夸克(d)聚变[17]。最近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学者的探测研究结果:首次发现了“黑洞”的磁场;所观测的76个黑洞(暗星)的磁场之强,已和其自身强大的万有引力相当的[18]。此不仅促进重新看待以往的黑洞模型[18],而且,客观上,有力地支持我们(2013)在文献[4]提出的暗星-“黑洞”的上述夸克星模型!

在文献[4]中,我们已经以脉冲星中心的夸克星核结构对脉冲星的强大磁场进行了解释。

在宇宙极早期,还可能存在1/3 电子电荷的“夸克”与1/2上夸克聚合成的原始夸克星——这种暗星-“黑洞”。此系在暴涨的极端温标下包括电子夸克(1/3分数电荷的最基本的夸克之一[4])在内的夸克禁闭均可打破。重子物质组成的恒星等有可能仅仅是原始夸克星对撞产生的“碎片”[4],2013年4月18日英国《自然》报道发现了宇宙早期的极端星爆形成了星系的恒星等((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newsf/2013-5/201357150536318.htm)也佐证了这一点。

此不仅与宇宙微波背景、可见物质的元素丰度——热大爆炸模型的证据——毫不矛盾,而且可避免“琼斯假说”的宇宙早期神秘的“消电离作用”[19]问题的困难及暗物质晕假说存在的矛盾[4]。

1/2上夸克和1/3电子电荷的“电子夸克”,均源于我国古代老子、庄子道家的阴阳哲学观与现代物理学的对称原理,结合令人震惊的γ暴能量的来源之思索。电荷守恒(对称)是极严格的!电子可能是3个或5个单电荷夸克聚变的产物,电子质量之轻,恰说明其“合成”时释放的聚变能量之大[4]。事实上,著名理论物理学界韦斯科夫(1970)曾提出,“电子结构本身的内部结构也是一个人们尚未正视的问题[20]”;更早时(1949)还提出,电子和能量非常高的光量子相互作用还没有搞清楚;质子和介子(注:应该指π介子)的电荷等于电子的电荷,电子的经典半径几乎等于核力的力程,这些都不可能是纯粹的巧合。在量子电动力学与未来的介子与核力理论间必然有一定联系[20]”(尽管在《后记》中怀疑了自己的观点)。此可以作为上述假说的佐证。同时,π介子(由u夸克与反d夸克组成[21])属强子,其10-2%衰变为[(e+,νe)][21],此也有助于提示e+蕴含着潜在的强力。近年,在以电子探针探测质子形状及其他特征时发现了质子自旋危机等很多令人困惑的现象[22],此是否可能与作为探针的电子的微观结构有关呢?

上述作为文献[4]所述夸克星-暗星微观结构的依据的补充。

1.3不支持暗物质的冷暗粒子模型的部分证据:关于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等发现

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粒子加速器(Tevation)2008年以高速正负质子对撞检测到了底夸克及其反夸克,令人惊奇的是发现对撞产生的μ子数比预期的要多得多,而且其中的一些μ子好像是在束管(1.5cm宽)外产生的(其在探测器最里层未留下任何痕迹),CDF小组推测,束管外的μ子系寿命为2×10-11秒的未知粒子(CDF粒子)行进了约1m而穿出束管壁后发生衰变而产生的,CDF粒子质量接近109eV,从而推测是暗物质相关反粒子的可能性[23]。虑及Ω的质量约1.67×109eV且寿命8.2×10-11s、主要蜕变方式多可产生π-或π0介子[24],我们个人认为宜优先考虑Ω粒子!而π±介子近乎100%蜕变为μ子[21],进一步佐证之(Ω粒子在

其甚高能情况下,是否可能直接蜕变为μ子?)。Ω粒子正是盖尔曼[费(因)曼甚推崇之[25]] 1962年按照幺正对称十重态预测的粒子[注:该十重态(及八重态)仅系杨(杨振宁)-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1954)的一种近似形式[26]]。

2011年5月意大利Gran Sasso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探测到的“暗物质粒子”很可能是普通粒子的假阳性,因此推测其他声称发现暗物质粒子的观测结果可能也是站不住脚的[PRL(物理评论快报)][4]。2012年对的全太阳系(注:不存在“黑洞”)附近的探测也没能发现暗物质[27];2013 年10 月30 日,世界上最先进的暗物质搜寻器——美大型地下氙探测器(LUX)科学家宣布,LUX 实验无果而终,暂时排除了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作为暗物质候选者的可能[28]。文献[4](2013.1)提及已知的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均是极短寿命的粒子[4]。

最近有课题组发现银河系中心的暗物质迹象[29],也有发现认为太阳中心有暗物质迹象[30],后两个研究均不支持“暗物质晕”观。

BICEP2 望远镜新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膜偏振,基本上排除了作为非强子的暗物质粒子的第二候选者的“轴子”[31]。

诚然,暗物质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4 本文对BICEP2 望远镜新发现的B膜偏振之引力源的解释

引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膜偏振的强大引力波,既可能是宇宙暴涨期间释放的,也可能前述的50亿年左右时导致宇宙开始加速膨胀的宇宙级事件中释放的。

更大可能性的则是这两次引力波对微波背景辐射作用的叠加!

2关于引力波-中微子、力的统一问题

2.1关于引力子/波-左旋中微子

由上可见,BICEP2 望远镜新发现的B膜偏振的最明确意义是世界上首次直接地探测到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引力波——继1974 年拉赛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通过对脉冲双星的观察间接验证了引力波的存在(后获诺氏物理学奖)之后。

同时,有力地提示引力与量子力学的融合[32,33]。

伦敦皇家学院Joao Magueijo 和Dionigi Benincasa曾建议注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在极早期暴涨阶段,强大的引力波会在时空中传播,将CMB的光子偏振到足以说明问题的形态;其计算表明:若引力只是有赖于左旋或右旋的引力子, 则会以明显的方式歪斜CMB光子的偏振态(B模式), 而易于被观测到[34,3]。

因此,而且,BICEP2 望远镜所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偏振信号的显著性(“比预想中强烈得多[1,2]”),支持引力有赖于左旋(或右旋)的引力子[34,3]!也为我们提出的中微子通过其与光子相互作用证实左旋中微子是否为引力子[3]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如获证实则可能是继光与电磁波的同一性之后物理学的又一次简约化。

左旋中微子与引力子的一致性(“一元化[4]”一直是医科临床诊断的思维原则),在文献[3]中已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较系统地阐述。日本学者最早发现的中微子震荡现象无疑是重要发现,其支持中微子具有非零静止质量,但我们个人认为尚不足以证实后者(部分中微子的消失,可能分解为低频的引力波[3])。正象电磁场辐射电磁波-光子一样,引力场下星体坍缩所辐射的超量中微子是提示中微子之引力子性质的非常有力的线索[3]:II型超新星形成中子星(及其他)所须星核释放的中微子在数量上是通过电子俘获而形成的中微子的好几倍[35,36]——自不是由逆β衰变可解释的[3]。如果左旋的虚中微子属于零质量的引力子,则可以很好地解释超新星(SN)1987A中微子到达地球早于光子仅3小时(光子在星体内的反射迟滞时间)的现象[3];而鲁比亚等在前年的“中微子超光速”事件后重新测量得出的中微子等光速(“a neutrino propagation velocity in agreement with the speed of ligh[37]”)结果,也支持中微子的零质量。

宇宙暴涨期间可能首先放出引力子/波[3],而据美宇航局公布的数据,宇宙早期(约38万年)中微子在宇宙总质能的比例高达10%[7]。此支持左旋的虚中微子可能属于零质量的引力子的假说[3]。而标准模型(近年希格斯粒子在加速器上的成功发现进一步支持标准模型)本来要求中微子零质量。

2.2关于“基本”力的统一问题

试图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结合的理论———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am gravity)表明:一个不对称性已深藏在宇宙的定律之内并使引力成为左手性[34]。如果左旋的虚中微子属于零质量的引力子,则费米最先提出的弱相互作用可能不是基本力(甚至有可能主要是10-17m尺度内的圈量子引力[3]);除弱力的玻色子重外(万有引力最弱而理论上预测的引力子却无静止质量),作用过程的错综复杂性可能也是弱作用的原因[3](而费曼亦曾提出电磁力玻色子的光子与3种弱力玻色子的关联应予进一步推敲[25] )。

诚如此,则我国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李政道教授1957年获得诺奖时均尚未加入美国藉)发现的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在吴健雄教授实验证实之前,德国物理学家泡利、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等均难以接受之),也可得到进一步解释(引力子为左旋的[34,3])。四种“基本”力之间如果没有任何关联,并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

爱因斯坦质能守恒定律(E=mc2)中,物质转化的能量的经典物理学意义是物质以光速运动的动能的2倍,后者只能兼源于以光速自旋的动能,此有力地提示组成物质的前述的最基本的1/3分数电荷的夸克应该是空心的[4],因而宜加强对圈量子力学的研究[38]。

3 结语

(1)以宇宙大部分星系合并成的重力真空星的类似局部暴涨解释了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暗能量的高比例之源;也因此,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BICEP2 望远镜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B模式偏振信号,无论作为“宇宙暴涨的确凿证据”,还是作为引力波的宇宙原初证据,均不一定成立的;其可能是宇宙暴涨与上述的类似局部暴涨的引力波叠加作用的结果。(2)英国《自然》杂志不久前发表的76个“黑洞”探测所发现的强大的磁场,客观上较强有力地支持我们提出的“黑洞”(暗星)的夸克星模型(2013年1月发表):由1/3基本电荷的正负夸克以类似于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空间点阵”组成。质能守恒定律提示1/3基本电荷的夸克可能是空心结构。(3)进一步总结了我们2013年1月暗物质著述发表后的相关国际进展(暂时排除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后者进一步支持“黑洞”(暗星-夸克星)作为暗物质的候选者的可行性(比例足够)。论述了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CDF2008年发现的疑似暗物质的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粒子,可能是已有的Ω粒子。(4)BICEP2 望远镜的前述发现有力地支持引力子的单手性,为我们2011年提出的左旋中微子(中微子震荡不足以证明其非零质量)与引力子可能的一致性提供进一步的佐证,为4种力的广义统一提供新的可能性;以相关实验证实或证伪左旋中微子与引力子一致性,可能有一定意义。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韩经纬与河北省涿鹿中学贺春峰参与讨论并提出部分见解,特此致谢!

承蒙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胡扬洋老师、邢红军老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物理学教研室陈清梅老师卓力支持,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杨书卷. 万众瞩目“原初引力波”[J].科技导报,2014,32(9):7.

[2] 思柯. 引力波揭秘宇宙新图景[J].世界科学,2014,(4):卷首语.

[3] 张海鹏。试论左旋中微子与引力子的关联及其应用[J].科技视界,2012,(31):32-35.

[4] 张海鹏。暗星-夸克星可能是暗物质的主要形态——兼及宇宙学对粒子物理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1-45.

[5] 华凌. 理论物理学家质疑宇宙暴涨直接证据[N]. 科技日报,2014-03 -27 :2.

[6] 方陵生. 关于“引力波”问答[J].世界科学,2014,(4):12.

[7] 赵卓熙.科学的世界很精彩[J].自然杂志,2008,30(2):117-118.

[8] 赵君亮.天体尺度上的重大灾变事件——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J].自然杂志,2011,33(4):190.

[9] 朴云松,张元仲.暴涨宇宙学的研究与进展[J].物理,2005,34(7):493.

[10] 昕山子.诞生在黑洞内部的星体[J].大科技〃科学之迷,2014,(6):16-17.

[11]许梅.宇宙微波背景中的“斜轴”问题[J].科学,2007,59(6):32.

[12]李淼.宇宙学几乎完美——除了邪恶轴心[J].今日科苑,2013,(23):22-27.

[13]须重明.相对论天体测量的进展[J].自然杂志,2010,32(5):292-293.

[14] 汤克云,华昌才,文武,等. 由固体潮发现引力以光速传播的观测证据[J].科技通报,2013,(10).

[15] 操秀英. 我国科学家发现引力场以光速传播的首个证据[N].科技日报,2012-12-28:1.

[16] 晓泓.银河系天体的空间运动特征[J].科学,2010,62(3):58.

[17]鲁润宝.SN1987A的X-ray辐射[J].前沿科学,2009,3(2):73-77.

[18]常丽君.研究表明黑洞磁场强度相当于自身万有引力[J].科技日报,2014-06-09.

[19] 卞毓麟.不同凡响的世界线——写在乔治〃伽莫夫逝世40周年前夕[J].科学,2008,60(5):53-54.

[20] V.F.Weisskopf,著(1972);杨福家,汤家镛,施士元,等译. 二十世纪物理学[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79: 18;93-96.

[21] 陆埮,罗辽复.从电子到夸克——粒子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5;46.

[22]宁平治.从“有核原子”到“核内夸克”——纪念卢瑟福发现原子核100周年[J].科学,2011,63

(3):5-9.

[23]许槑,编译. 神秘的CDF粒子[J]. 自然杂志,2009,31(4):238、244.

[24]陆埮,罗辽复.从电子到夸克——粒子物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2;46.

[25]理〃费曼.QED:光和物质的奇异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47;158.

[26]阿〃热,著;荀坤,劳玉军,译.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M].长沙:湖南科技出

版社.1992:211.

[27]刘霞.太阳系附近未能搜寻到暗物质[N].科技日报,2012-04-24.

[28]刘霞. 寻找暗物质:我们应该另辟蹊径?[N].科技日报,2014-05-20:8.

[29] 银河系中心探测到疑似暗物质信号[W]//http: tech.s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d/2014-04-09

/09409307424.shtml. 2014-04-09.

[30]科学家称太阳核心或“潜伏暗物质[W]//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article/201404

/38211.html.2014-04-28.

[31] 邓雪梅. 引力波发现或重新“洗牌”物理学[J].世界科学,2014,(4):10.

[32] 方陵生. 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涟漪[J].世界科学,2014,(4):9.

[33] 徐玢.听到了,那是宇宙的第一声啼哭——解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B 模偏振[N].科技日报,2014

-03 -19:1.

[34] 许槑.引力是左旋性的吗?[J].自然杂志,2011,33(2):124.

[35] Gribbin, John R, Gribbin, Mary. Stardust: Supernovae and Life - The Cosmic Connec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73. (ISBN:9780300090970)

[36] Mann, Alfred K. Shadow of a star: The neutrino story of Supernova 1987A. New York: W.

H. Freeman. 1997: 122. (ISBN:0716730979).

[37] Antonelloa M, Aprilia P, Baiboussinovb B, et al(the ICARUS collaboration).

Measurement of the neutrino velocity with the ICARUS detector at the CNGS beam.

http://arxiv:1203.3433v3.[hep-ex] 29 Mar 2012:1-12.

[38] 沈致远.弦圈之争:基本粒子研究进入战国时代[J].科学,2007,59(5):42-45.

分别对待暗能量、分别对待暗物质的报告之三

分别对待暗能量、分别对待暗物质的报告之三:介绍刘辰楼“荦谧加速能”科学的重大五规律,与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 【一】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之一:将有条件的场客加速远离,当成了无条件的场客加速 远离。换言之,将有条件的场客加速远离,当成了所 谓“宇宙速胀”。 【二】刘辰楼“荦谧加速能”科学的重大五规律之一:爱因斯坦们所谓“宇宙速胀”,是没有的事;而“有条件 的场客加速远离”,是确有的事。

【三】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之二:试图自所谓“爱因斯坦方程”,求解“暗能量”。【四】事实上,所谓“爱因斯坦方程”,原本不能成立。【五】“爱因斯坦方程”不能成立的原因,是;等号前方的微分张量,不能等于等号后方的非张量。 【六】刘辰楼“荦谧加速能”科学的重大五规律之二:克服了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之二, 才能解出“荦谧加速能”(荦能额与谧能额)。【七】刘辰楼“荦谧加速能”科学的重大五规律之三:无客速的场客,不会加速远离;客速不够大的场客,也不 会加速远离。 【八】爱因斯坦们“恶煞暗能量”推想的严重五错误之三:不问场客“加速远离所需的初速值”。 【九】场客盘速{(Rcosθ)φ速}为零、场客局纬速(Rθ速)也为零时,刘辰楼的场客局速算式,表明:R加速度 〒-(荦能额对R的偏导数)c平方exp(4荦能额+2 谧能额)+(3荦能额对R的偏导数+谧能额对R的偏 导数)R速平方。 【十】加速远离,就是:R加速度>0。 【十一】所以,“加速远离所需的初速值”,其平方,R 速平方>{(荦能额对R的偏导数)/(3荦能额对R 的偏导数+谧能额对R的偏导数)} c平方exp(4荦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性研究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0T14:58:52.43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作者:张天成[导读]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暗物质和暗能量在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在21世纪中两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暗物质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暗能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阐述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理论模型,最后利用该理论完善了宇宙大爆炸模型。 (马来亚大学) 摘要: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暗物质和暗能量在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在21世纪中两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暗物质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暗能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阐述了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的理论模型,最后利用该理论完善了宇宙大爆炸模型。 关键词:暗物质;暗能量;统一性;研究 一、暗物质的基本定义与特点 暗物质(Dark matter)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物质。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疑似违反可以在假设暗物质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释。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动、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由于暗物质的神秘,现在世界上产生了不同的物理理论说法。一种是说暗物质就是一种具有质量的可以相互作用但是作用力非常微弱的粒子。这种说法目前被物理学家们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其质量与相互作用强度在电弱标度附近,在宇宙膨胀过程中通过热退耦合过程获得目前观测到的剩余丰度。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说暗物质是由轴子,惰性中微子等这些类型的粒子组成。 暗物质的存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然而目前对暗物质属性了解很少。目前已知的暗物质属性仅仅包括有限的几个方面:目前大部分物理学家对暗物质的存在都有一定的认同,但是暗物质的特点都有哪些,这些物理学家知道的还不太多。目前所了解的暗物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暗物质是一种有质量的粒子,暗物质之间可以相互产生引力,但是暗物质的质量大学目前还是个未知数。第二,暗物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为通过研究发现,暗物质几乎存在于宇宙形成各个阶段,在宇宙结构形成的各个过程都有暗物质的存在,所以暗物质应该是在能宇宙上稳定的存在的。第三,暗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暗物质和光,电等之间产生的作用特别小,几乎看不出。我们从原初核合成可以看出。如果相互作用力大的话,这个过程就会受到刺激和扰动。将导致暗物质的元素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会使得观测结果不一致。第四,我们通过电脑模拟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发现,暗物质的运动速度远远低于光速,即“冷暗物质”,不然我们的宇宙无法在引力作用下形成目前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因此,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暗物质粒子还不一定是准确的,也是不属于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基本粒子。这对当前极为成功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构成挑战。 二、暗能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 暗能量存在于宇宙运动中,它通过自身的引力作用推动宇宙运动,由于暗能量目前还不能吸收光,也不可以反射或者说辐射光,因此,截止到目前,人们还不能利用现在的技术对暗能量进行监测。但是暗能量可以与光产生一种中和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影响到同级暗能量的分布范围。当暗能量与光反应时,会对作用域的时间产生影响,绝对速度v0>c,此时作用域的能量E产生跃迁,根据E=mc2,作用域内的物质质量会有减少。由于宇宙空间不断发生的中和反应,作用域内的物质质量不断减小致使物质的引力减小,出现宇宙膨胀。随着宇宙膨胀可以伴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宇宙膨胀的高精度测量对我们来研究宇宙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在广义相对论中,我们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主要由宇宙状态的方程式决定,如何确定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状态方程式是宇宙学比较关注的问题。 三、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之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通过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定义和特点阐述来看,我们发现暗能量的产生与暗物质不可分割。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可以从宇宙大爆炸模型来说。最初的宇宙起源于密度特别大的奇点,这个奇点会在某个时刻存在不平衡的状态,这时候就产生了第一次大爆炸。但是这次大爆炸一直都没有被发现,因为没有任何明显的现状,奇点并没有破碎,但是奇点在力的粒子和周伪散落,慢慢地奇点失去合力产生了第二次大爆炸,这次的爆炸导致整个奇点破碎了,暗物质与重子物质也随之散开,冷却后形成了现在的宇宙。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这时候宇宙中的各种天体在暗物质的引力下迅速膨胀,宇宙中的重子物质和暗物质圈几乎重叠在一起,宇宙就开始不断收缩,最后塌陷到奇点,时间再次回到原点。 结论 “宇宙并非永恒存在,而是从虚无创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虽然希腊哲学家曾经考虑过永恒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坚持认为宇宙是上帝在过去某个特定时刻创造的。虽然我们看到暗物质的作用力方向和暗能量的方向完全相反,但是这种现象有很大可能是由同一种物质导致的,很大可能就是本文所讲述的暗物质。这种物质在内部主要呈现出引力的作用,在外部主要呈现出反引力。通过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性分析,也发现这个理论对宇宙大爆炸现象有很强的说服力。参考文献 [1]周烨.浅谈暗物质与暗能量要求及新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6). [2]孙彩虹.暗物质与暗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应用解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0). [3]张晓丽.暗物质与暗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28). [4]刘振宗,陈智远.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性研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8,25(12). [5]李思明,王宇翔.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J].科技风,2018(31). [6]李苏.试论暗物质与暗能量统一性模型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18).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何形成的解读

暗物质和暗能量揭秘开始想写这篇文章,源于多年对宇宙物理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宇宙如何诞生,演化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特编写出来和广大宇宙物理爱好者共研。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朋友谅解,不胜感激。 1.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万物及我们人类存在于广阔无艮的宇宙之中,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会去思考的一些问题—宇宙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会有宇宙?其实中外古今有许多人是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如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轻清上浮为天,重浊下沉为地,天地间隔随时间不断加大,女娲抟土而造人的理论。西方的上帝创造宇宙,再创造了一个男人亚当,用亚当一根肋骨创造出第一个女人夏娃的理论。当然还有其他创世神创世等各种学说。这些学说我们先不要妄言其一定是谬的,可是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解之处,那就是创世神是存在于哪里,创世神所在那个世界又是怎么来的?如果不能解释这个问题,那这些理论就不是成熟的理论了。现在有一个理论认为宇宙是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宇宙是从一个几乎无限小的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论。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观测遥远星系的红移提出星系的红移量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理,并推导出星系都在远离的宇宙膨胀学说。大爆炸宇宙论是一种观测证据最多,最获公认的现代宇宙理论。大爆炸宇宙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宇宙,但还有一个问题不能解释,那就是宇宙为什么能存在?宇宙万物得以存在如果没有任何依据,难道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吗?因此我认为一定会存在一种与构成宇宙的要素属性相反,能相互抵销的要素。我们把构成宇宙一切物质和能量的要素称为原力,把我们所在的宇宙定义为正宇宙,那么与原力相反属性的反原力构成的宇宙就是反宇宙。原力是构成物质和能量的最基本单位,所以不管物质粒子结构多么复杂,原力却是最简单、最单纯的,它没有内部结构,因为如果有内部结构就不能算是基本单位了。因此既使最多量的原力都能集合于无限小的空间之内,是构成宇宙一切的唯一素材。值得一提的是,原力不是力,但宇宙一切运动因它而起,故称之原力。因此,我认为宇宙的本质是虚无的,可以用0=(+X+(-X表示,+X表示宇宙正原力总量,-X表示反宇宙反原力总量。正反原力在理论上可以抵销湮灭,正原力和反原力绝对一样多。其实古人们对于宇宙虚无本质早有论述,周易中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就是说虚无诞生无限多,无限多有

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预研

项目名称: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预研首席科学家:吴岳良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 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

一、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本项目围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开展理论研究和实验探测的可行性分析, 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基础,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 1、暗物质的理论研究及相关新物理唯象 研究各种新物理模型,包括最小超对称模型及其变种和推广模型,额外维度模型,Little Higgs模型,各种类型的Hidden Sector模型,标准模型的最小推广(多个Higgs模型)中WIMP暗物质的湮灭及衰变过程的性质。在满足暗物质剩余丰度的条件下研究其湮灭或衰变产物,如正电子,反质子,高能中微子,光子的信号特点,为空间间接探测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重点关注未来实验可能观测到的高能中微子及光子信号。在对现有实验结果的研究中,由于PAMELA 没有观测到反质子的超出,这表明暗物质的主要湮灭道为带电轻子而非规范粒子或夸克,这就给一些暗物质模型如最小超对称模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需要对模型的参数空间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同时,也需进一步研究构造以轻子为主要湮灭道的理论模型。另一方面,为了解释PAMELA和ATIC上观测到的正负电子超出,暗物质在地球附近的密度分布要比通常由热力学残余丰度给出的大出2-3个数量级。如何构造模型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将首先研究已知的可能解释实验现象的一些机制,如量子索末菲效应和共振态增强效应等。 寻找和发展更有效探测暗物质的方法。通过对自旋相关与自旋无关的散射截面确定暗物质的基本属性。研究DAMA实验的正结果和其它实验如CDMS和Xenon 给出的零结果是否一致及其它们的物理原因。鉴于DAMA的实验结果,探寻可能存在的统一解释目前所有直接探测实验结果的暗物质-核子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非弹性散射和测量仪器靶物质的相关性等。 综合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的Z产生和衰变,希格斯粒子质量限制,额外规范粒子的研究,及低能实验如μ子反常磁矩,b→sγ,B →μ+μ-和味道改变中 s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之由来和困惑_图文(精)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之由来和困惑武向平?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北京 100012 2015-05-19收到 ?email :wxp@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 DOI :10.7693/wl20150610 1宇宙起源

今天的宇宙学研究早已经冲破了“九重天” 的空间尺度和“七天创世纪”的宗教信仰,21世纪的宇宙学已经是最精密的自然科学之一。 为现代宇宙学研究带来革命性进展的天文学家无疑是哈勃,他在1929年发现了银河系周围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其相距银河系之距离成正比。此观测事实给了后来的物理学家伽莫夫以启示:既然所有的星系都彼此相互远离,那么若沿着时间的长河逆向追溯,它们就必将在有限的时间里汇聚在一起;反之,若沿着时间发展的箭头,宇宙则就像发生过一次爆炸一样,从致密高温的状态膨胀散开。1948年,伽莫夫成功地预言了宇宙大爆炸的“火球”膨胀至今遗留下的温度应为50K (1956年修正为6K,并锁定在微波波段。而在1965年,两位Bell 实验室的工程师Penzias 和 Wilson 无意间得到了震惊世界的发现,尽管他们当时并未意识到所获得的与方向无关的天空噪声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遗迹。虽然星系的退行和大爆炸火球的发现及其高度的各向同性,的确给宇宙大爆炸学说奠定了最坚实的观测基础,但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高度各向同性的大爆炸火球并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今天,浩瀚的宇宙中充满了以星系为基本单元的成员,它们并非均匀地分布于宇宙空间中,而是形成了有规则的结构:既有成千上万星系组成的“长城”,也有空空如也的“空洞”。一个过于均匀的大爆炸火球作为“种子”是无法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结构之宇宙。所以,大爆炸的遗迹(今天称之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发现后,人们就一直致力于寻找它上面是否存在不均匀的成分。终于,1992年由George Smoot 领导的一个小组借助于COBE 卫星发现了大爆炸火球上的十万分之一的温度起伏,且这些起伏正是人们期望看到的造就今天宇宙万物的“种子”!随后,诸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卫星如WMAP 和PLANCK 以及南极的大量天文 实 科学家沙龙

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课程论文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 题目: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姓名:xxxxxxx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系:化学 专业:化学 年级:大一 学号: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摘要文章对暗物质粒子的候选者和宇宙中暗能量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暗物质,暗能量,粒子宇宙学 正文2003 年,W ilkinson 微波背景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 、Sloan数字巡天( SDSS)和最近的超新星( SN)等天文观测以其对宇宙学参数的精确测量,进一步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模型. 这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成就. WMAP的结果告诉我们,宇宙中普通物质只占4% , 23%的物质为非重子暗物质, 73%是暗能量, SDSS也给出类似的结果. 从物质基本结构的观点出发,普通的物质,如树木、桌子以及我们人类本身,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然而分子、原子不是最基本的,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是由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描述的夸克和轻子以及传递相互作用的规范玻色子. 什么是暗物质呢? 暗物质是不发光的,但是它有显著的引力效应. 比如,对于一个星系考虑距其中心远处的旋转速度,如果物质存在的区域和光存在的区域是一样的话,由牛顿引力定律可知,距离中心越远,速度应该越小. 可是天文观测事实不是这样的,这就说明当中有看不见的暗物质. 目前各种天文观测和结构形成理论强有力地表明宇宙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暗物质. 中微子是一种暗物质粒子, 但WMAP和SDSS的结果说明,它的质量应当非常小,在暗物质中只能占微小的比例,绝大部分应是所谓的冷暗物质. 它们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理论物理学家猜测,至少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轴子( ax2ion) ,另一个是中性伴随子( neutralino). 另外还有额外维空间理论中最轻的KK ( Kaluza - Klein)粒子.近年来,为了解决冷暗物质在小尺度上可能的疑难而提出了相互作用暗物质[ 1 ] 、温暗物质等. 轴子是由罗伯特·派切(Roberto Peccei) 和海伦·奎因(Helen Quinn)为解决强相互作用中的电荷共轭-宇称(CP)破坏问题而引进的. 中性伴随子是超对称理论中的最轻的超对称伴随子,它是稳定的,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像微波背景光子一样被遗留下来. 另外,这种暗物质粒子也可由一些超重粒子或宇宙相变过程产生的一些拓扑缺陷(如宇宙弦)衰变而产生[ 2 ] .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例如中国和意大利科学

暗物质与暗能量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暗物质与暗能量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自然杂志》19卷4期的‘探索物理学难题的科学意义'的97个悬而未决的难题:2 8.宇宙中的暗物质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美籍华人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把“一些物理现象理论上对称,但实验结果不对称”、“暗物质问题、暗能量问题”、"类星体的发能远远超过核能,每个类星体的能量竟然是太阳能量的1015倍"、“夸克禁闭”称为是21世纪科技界所面临的四大难题.“暗物质是笼罩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最大乌云,它将预示着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 现代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但是它们的起源仍然是个谜.我们能找到的普通物质仅占整个宇宙的4%,各种测算方法都证实宇宙的大部分是不可见的.要说宇宙中仅仅就是暗色尘云和死星体是很容易的,但已发现的有力证据说明,事实并非如此.正是对宇宙中未知物质的寻找,使宇宙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开始合作,最有可能的暗物质成分是中微子或其它两种粒子:neutralino和axions(轴子),但这仅是物理学的理论推测,并未探测到,据认为这三种粒子都不带电,因此无法吸收或反射光,但其性质稳定,所以能从创世大爆炸后的最初阶段幸存下来. 杨振宁讲:“所谓暗物质、暗能量就是非常稀奇的事物,这里面我想是可能引出基本物理学中革命性的发展来的…… 假如一个年轻人,他觉得自己一生的目的就是要做革命性的发展的话,他应该去学习天文物理学.” 在新世纪之初,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列出了在新世纪需要解答的11个与宇宙有关的难题,并同时建议美国政府的研究机构加强协调,集中资源为这些难题寻找答案.这份题为《建立夸克与宇宙的联系:新世纪11大科学问题》的报告,是由19位权威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联合执笔.科学家们在报告中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应该是未来几十年天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是什么”,在报告所列出的11个大问题中分列为第一位和第二位. 李政道教授曾多次指出:“暗物质是笼罩20世纪和21世纪初现代物理学的最大乌云,它将预示着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 李政道指出:“20世纪初的大问题是太阳能的来源;21世纪初的大问题是暗能量的来源”,“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人类在21世纪科学的大

暗物质和暗能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暗物质和暗能量 (此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一、暗物质和暗能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不是学天体的,常常不太分得清楚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这两个概念其实不宜并举…… 如此的并举,不禁想起了高中时被人问过的这样一个问题:“点电荷和正电荷有什么区别?”——我当时就哽咽了,全然没有意识到,在当时,“自己白学了”的,其实并不是物理,而是语文和逻辑学…… 所以,还不如说说它们各自是什么;至于“有什么区别”,只好请看官自行判断。 简单地说,它们都是某种“存在”,却根本不是一种东西;最大的相同之处,大概就是这个“暗”字了。 这个“暗”,基本上意味着,它们几乎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电磁波(从射电、毫米/亚毫米,到红外、可见、紫外,再到X-射线和Gamma 射线)是我们探测宇宙的最重要窗口,而且在目前远远比中微子和引力波重要得多。“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意味着它们无法直接参与发射电磁波的过程,也意味着它们不散射(在微观上看,“反射”也不过是散射而已)、不吸收电磁波。

想直接探测暗物质,用任何形式的电磁波(比如,“用肉眼看”,便是使用了可见光频段的电磁波),都是不行的。 怎么办?人们设想,暗物质很有可能会参与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很多核物理过程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当核子的性质发生变化时。所以,人们就设法囤积大量的某类物质(这类物质通常都在每个原子核内有许多数量的核子——这样才能更容易发生弱相互作用,而又相对不太昂贵、容易找到,也要能够相对容易地把可能影响探测的杂质剔除),放在地下以屏蔽宇宙射线(来自太空的无时无刻不在轰炸我们的高能带电粒子流)的干扰,以期看到与暗物质有关的实验。 国际上,从事这个实验的研究组有许多——在国内,清华和上海交大就打算在二滩水电站的施工涵洞里,摆上一堆闪烁体(此处的闪烁体不是碘化钠,感谢评论中@吕松林指正——果然通宵写东西的事情不能干,当年还和岳骞、陶嘉琳两位老师讨教过闪烁体的选择标准来着,这就自己打自己脸了……),用于探测暗物质的信号。 2002 年,当其他的暗物质探测研究组都没发出什么声音时,有个叫做DAMA 的研究组声称,通过使用某种“秘制”的碘化钠晶体(采用碘化钠的原因是,碘的原子核里头的核子数量相对较多),他们探测到了稳定且强烈的暗物质存在的信号。可是,这个研究组做了件颇有点儿“伤天害理”的事儿:他们以“商业机密”(为他们制造碘化钠的是一家商业公司)为由,拒绝公布原始数据、晶体制造过程,以及实验的具体方案。特别地,他们与为他们制作碘化钠晶体的公司达成协议,

物质–暗物质–暗能量三位一体

Modern Physics 现代物理, 2018, 8(5), 239-252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journal/m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37459555.html,/10.12677/mp.2018.85026 Matter-Dark Matter-Dark Energy Are a Whole Binggong Chang Laborator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CNS Biomarker Discovery, Departments of Neurology and Physiology/Pharmacology, 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 New York, USA Received: Aug. 4th, 2018; accepted: Aug. 20th, 2018; published: Aug. 27th, 2018 Abstract Space-time ladder theory reveals that the space-time of Qi is 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The pola-rization Qi space-time produces physical space-time and metaphysical space-time. Physical space-time is matter, metaphysical space-time is dark energy, and Qi space-time is dark matter. So matter,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are a whole. The polarization Qi space-time generates an energy Qi field, and the energy Qi field contains an energy field and a Qi field. Based on the energy field, we calculate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the rotation curves of the three galaxies. These theo-retical value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observations. Based on the Qi field theory, we use the Hubble constant as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of the Qi field strength, and calculate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anomalous acceleration of the pioneer,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actual calculation. The key here is that the calculation of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comes from the same theory, that is, the theory of energy Qi field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both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observations, which proves that the theory of energy Qi field is correct. Keywords Matter, Dark Matter, Dark Energy, Energy Qi Field, Galaxies Rotation Curve, Hubble Constant, Accelerated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物质–暗物质–暗能量三位一体 常炳功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州南部医学中心,神经病学和神经生理药理学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生物标记实验室,美国纽约 收稿日期:2018年8月4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20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27日

灵魂与暗物质暗物质与人类灵魂

灵魂与暗物质暗物质与人类灵魂 最近,世界科学家发现了宇宙空间确实存在暗物质,所谓的暗物质,是与可见物质相对的。可见物质与正物质以及阳物质都是相同的物质结构,只是名词叫法不同,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以及阴物质也是相同的物质结构。在我国的辞典解释中,阴阳和正负以及明暗的词义解释是同一类型的词语。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90%左右的物质结构,没有被发现。根据航天工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占据宇宙空间90%的其它物质,会不断地被人类有所发现。 此次,由美国科学家发起的暗物质探测计划,主要是通过航天飞行器在运行中,产生了来自于月球与地球之间存在其它引力场的微阻力运行参数影响,导致航天物体出现运行速度的微加速率变化量。这种奇异现象的发生,很有可能在月球与地球之间存在大量的暗物质能量。 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发现了来自于地下铁矿石岩层下面的暗物质,并采取了“低温暗物质搜寻计划”用于地下暗物质的搜寻。本文所涉及到的暗物质与人类的灵魂物质,是否也可以将人类的灵魂归纳到宇宙空间的暗物质行列,如果说,人类的灵魂是一种暗物质,那么它所存在的空间,就非常的广阔而遥远。地球中的人间地狱,太空的人间天堂,是世界宗教的专有名词,太空中的暗物质圈层,地球岩石下面的暗物质圈层,也是物质科学与宗教学说存在的一种很巧合的理论观点。 宇宙间,如果确实存在大量的暗物质,绝对会让因斯坦感觉到迷茫难解。星系中的光环,有可能是光线在穿越暗物质空间时造成的引力扭曲。暗物质的能量,占有宇宙空间的70%能量,磁场力作用,引力作用,会对宇宙空间的光线产生强大的引力场,光线扭曲,导致宇宙空间出现诸多的奇异问题。 宇宙空间的暗物质,包括人类灵魂的反生物磁场,同时,也是暗物质的其中之一。人间奇异现象的发生,人体虚拟魂体的出现,不也是改变了光线的路径吗。科学社会中的分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也包括:唯物主义论点,唯心主义论点。哲学的观点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来自于哲学论点。现代科学再不断的发展,不被现代科学所认同的唯心主义观点也在不断的改进。一旦发现宇宙空间的暗物质体系,那么人类的物质理论就要发生彻底的改变,阴阳合一,唯心与唯物,将是大同的宇宙空间。世界统一论,宇宙阴阳统一学派将成为人类和宇宙空间的统一理论体系。 人类灵魂的强子力场,具有很大的作用力,它可能是宇宙暗物质中的一种物质。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 发现人类灵魂的物质属性,有可能属于亚原子范畴,也是属于宇宙空间的冷暗物质层。上述问题很有可能或者巧合的将宇宙空间的物质论点推上科学的顶峰,社

暗物质和暗能量简介

暗物质和暗能量简介 摘要:自现代宇宙科学研究提出了宇宙中可能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推测后,找寻暗物质和暗能量存在的证据就成为当今天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暗物质暗能量 自现代宇宙科学研究提出了宇宙中可能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推测后,找寻暗物质和暗能量存在的证据就成为当今天文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依据对暗物质和暗能量不同特征的认识,科学家提出了许多的看法,观点各异,表述各异。现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暗物质。 简而言之暗物质就是看不见的物质。物理学上给出的系统性的定义如下:“由天文观测推断存在于宇宙中的不发光物质。由不发光天体、晕物质、以及非重子中性粒子组成。” 在宇宙学中,暗物质是指那些自身不发射电磁辐射,也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一种物质。 暗物质是不发光的,但是它有显著的引力效应。人们目前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得知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质的存在。暗物质存在的最早证据来源于对球状星系旋转速度的观测。比如,对于一个星系考虑距其中心远处的天体的旋转速度,如果物质存在的区域和光存在的区域是一样的话,由牛顿引力定律可知,距离中心越远,速度应该越小。可是天文观测事实不是这样的,这就说明当中有看不见的暗物质。目前各种天文观测和结构形成理论强有力地表明宇宙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暗物质。中微子是一种暗物质粒子,但WMAP和SDSS的结果说明,它的质量应当非常小,在暗物质中只能占微小的比例,绝大部分应是所谓的中性的弱作用重粒子。它们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理论物理学家猜测,它们可能是超对称理论中的最轻的超对称粒子,是稳定的,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像微波背景光子一样被遗留下来。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例如中意科学家合作组DAMA实验,丁肇中先生领导的AMS实验,正在进行着各种加速器和非加速器实验,试图找到这种暗物质粒子。 同时2009年12月21日,科学家在Souden煤矿中发现暗物质,这是迄今为

暗物质和暗能量

宇宙的起源和进化是物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原理(即在宇宙大尺度上,物质的分布是高度均匀各向同性的)之上的大爆炸宇宙模型告诉我们大约137亿年前,大爆炸发生的那一刻,宇宙处于一个极致密、极高温的状态,形成了空间和时间,宇宙随之诞生,并经过膨胀、冷却演化至今。在这个过程中,宇宙经历了原初轻元素合成、光子退耦和中性原子形成、第一代恒星形成等几个重要的时期,星系、地球、空气、水和生命便在这个不断膨胀的时空里逐渐形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从星系光谱的红移的观测中发现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彼此远离退行,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大,二者成正比,这个比例系数被称为哈勃常数,这个规律叫哈勃定律。在此基础上,产生"膨胀宇宙"的概念和"大爆炸宇宙模型"。二十世纪大量的天文观测和天体物理研究结果都证实这个模型。 2003年威尔金森微波背景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和斯隆数字巡天(SDSS)天文观测以其对宇宙学参数的精确测量,进一步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模型。这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成就。WMAP的结果告诉我们,宇宙中普通物质只占4%,23%的物质为暗物质,73%是暗能量, SDSS 也给出类似的结果。从物质基本结构的观点出发,普通的物质,如树木、桌子以及我们人类本身,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然而分子、原子不是最基本的,目前已知的最基本的粒子是由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描述的夸克和轻子以及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胶子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就是系统地研究其中的粲(charm)夸克和陶(tau)轻子。 什么是暗物质呢?暗物质是不发光的,但是它有显著的引力效应。比如,对于一个星系考虑距其中心远处的天体的旋转速度,如果物质存在的区域和光存在的区域是一样的话,由牛顿引力定律可知,距离中心越远,速度应该越小。可是天文观测事实不是这样的,这就说明当中有看不见的暗物质。目前各种天文观测和结构形成理论强有力地表明宇宙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是暗物质。中微子是一种暗物质粒子,但WMAP和SDSS的结果说明,它的质量应当非常小,在暗物质中只能占微小的比例,绝大部分应是所谓的中性的弱作用重粒子。它们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理论物理学家猜测,它们可能是超对称理论中的最轻的超对称粒子,是稳定的,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像微波背景光子一样被遗留下来。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例如中意科学家合作组DAMA实验,丁肇中先生领导的AMS实验,正在进行着各种加速器和非加速器实验,试图找到这种暗物质粒子。 暗能量是近年宇宙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性的重大成果。支持暗能量的主要证据有两个。一是对遥远的超新星所进行的大量观测表明,宇宙在加速膨胀,星系膨胀的速度不象哈勃定律描述的那样,是恒定的,而是在不断加速。按照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加速膨胀的现象推论出宇宙中存在着压强为负的"暗能量"。另一个证据来自于近年对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精确地测量出宇宙中物质的总密度。但是,我们知道所有的普通物质与暗物质加起来大约只占其1/3左右,所以仍有约2/3的短缺。这一短缺的物质称为暗能量,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负压,在宇宙空间中几乎均匀分布或完全不结团。最近WMAP数据显示,暗能量在宇宙中占总物质的73%。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通常的能量(辐射)、重子和冷暗物质,压强都是非负的,所以必定存在着一种未知的负压物质主导今天的宇宙。

碰撞与暗能量

碰撞与暗能量 我认为,宇宙一切运动的本质就是原子碰撞与暗能量释放。 在宇宙宏观层面,物质空间与反物质空间碰撞使各自的能量重新释放出来,通过冷聚变,开始新一轮演化,经过漫长的过程(对人的意识来说漫长,对宇宙而言只有演化,没有长短),物质空间与反物质空间都将变成冰冷的世界,直到下一次碰撞被重新激活。 在人类意识感知层面,所有物质(各种原子)都是两种空间碰撞后冷聚变的产物,他们遵循原子碰撞与暗能量释放这个基本规律。 众所周知,太阳到地球的这段距离,都是被低温所笼罩着,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太阳光到地球上之后却能够变热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太阳发射的阳光(光量子)到达地球,与各种原子发生碰撞,光量子本身变成热量。与此同时,原子被碰撞后获得动能相互碰撞,也释放出少量的暗能量(能量子),使夜间温度不会急速下降,于是就有了适合人的温度。这也说明,为什么地球与太阳之间温度接近绝对零度(在零下270度左右),就是因为原子稀少,释放的暗能量极少的原故(光量子变成的热量也少)。同时也说明,阳光是不带热量的高速粒子束,只有与其他物质发生碰撞才能产生热量。 一般物质与物质碰撞也是一样,释放出的暗能量(能量子),一部分表现为热量,一部分反推对方,这应该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来源。 原子碰撞后释放的高浓度暗能量,最后都会沉浸于广阔无垠低浓度暗能量空间中(否则,地球会是高温环境),物质空间总是朝着冰

冷世界演化。 注:冷聚变 物质空间与反物质空间相撞产生湮灭形成黑洞,并喷射出能量到真空中(原始能量)。 首先,原始能量遇冷收缩,形成高浓度能量。然后,新的原始能量冲击高浓度能量产生出无数旋涡(很像冷热空气相互作用形成的风眼,推动物质做旋转运动),同时产生出暗物质(能量与物质的过渡形态,似物非物时隐时现)、基本粒子、原子,这个过程称为冷聚变。残存的没有物化的能量就是暗能量,他包裹着所有物质。

暗物质暗能量和反物质猜想(十三

暗物质暗能量和反物质猜想(十三 北京笔记,暗物质、暗能量和反物质及其粒子的猜想(十三) 我的暗物质、暗能量和反物质及其粒子的一些猜想(第十三部分)如下: 暗能量、暗物质可能是一种比微生物、粒子、原子、中子及量子等所有微粒子更小的一种细微物质,它们一是可能起到控制宇宙形态作用、二是可能起到促进所有物质和生命变异和进化作用。另一种可能是,暗能量、暗物质就是宇宙所有微物质和微粒子的总和、所有的宇宙微物质和微粒子加在一起构成了暗能量、暗物质、至少是它们结合在一起、相互产生化学和物理作用后的产物。 太阳系当中的暗能量、暗物质及其反物质的数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少,尤其是大气层之内、我们的地球环境则更少,还不到大气层之外的三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三十左右。暗能量、暗物质及其反物质在大气层之外、太阳系之内所占的比例为百分之八十,只有个别地方、比如一些黑洞附近就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这同整个宇宙的布局差不多。我们这些普通物质在大气层、也就是地球环境之内之内占百分之五左右,而在大气层之外到太阳系之内占百分之四左右,个别地方只占百分之三左右,比如一些黑洞附近就是,这同整个宇宙的布局差不多。

由于暗能量、暗物质本身就是宇宙的神经系统,故它们也是生命与人类的神经系统,至少是重要的构成成分,比如,我们每一个人大脑神经系统就是由暗能量、暗物质来控制和起决定作用的,因为,它们已经占有了我们大脑与神经系统三分之一以上的分量,但是,一旦超过一半以上,就是这个人正在变坏或已经变坏的时候,因为,任何一个坏人本身就是超过半数以上的,比如,一个正常人正在发生变质、变坏、变态时候,他身体里暗能量、暗物质的数量是呈现急剧增加明显趋势的,倘若这时候控制不住,一旦超过半数以上,那么,这个人就一定是已经实施了犯罪、或已经成为了犯罪分子,这是肯定的。 别认为宇宙是死的,什么都不知道,宇宙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而暗能量、暗物质就是宇宙的神经系统,控制着整个宇宙一切的行为(行动)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宇宙能够控制好所有宇宙物质与生命的秩序,自然和整个宇宙才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者和最高统帅,才是我们真正的主。 那些少数的邪恶、凶恶、险恶、狠毒、冷血、残酷、冷酷、无情、丑陋、罪恶和好色之徒的人身体里面邪恶的暗能量、暗物质及其反物质的数量肯定多,肯定要比好人、正常人要多得多,这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凡是品质恶劣的人身体里面邪恶的暗能量、暗物质及其反物质

关于暗物质,暗能量,以及与我们的关系

关于暗物质,暗能量,以及与我们的关系——简明形象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理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我尽力而为。 关于此文: 1、不要笑话我做些与读书考试挣钱谋生升职无关的事情!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我不会去做。 2、文中相关科学事宜真实可靠,可自行查找相关资料(百度、google、cnki...) ———————————— 3、多一丝耐心,越往后越有意义,但不要挑着、跳着看。实在来不及就下次接着看。 4、看完此文者,必有收获!绝未食言。—————————————— 暗物质暗能量是相对于明物质而言。 ▲明物质,也称普通物质,一般来说就是能看得到、触摸到、或借助工具能测量或看到的所有事物,自身能发光,或者反射 光。简单说来,“即使普通物质不发光地藏身于最黑暗的角落,只要人们拿上手电筒照一照,总能发现它们”。 明物质小到光子质子原子分子、人体各组织,大到宇宙星体;近到人身体内外,远到宇宙无限深处的星系星云天体。 然而,即使明物质(普通物质)组成的各种物体如此庞大,全部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整个宇宙组成的4%(李政道等认为不足1%)。

—————————————— ▲暗物质,与明物质正相反,不为人眼所看到,也不被目前的仪器所观测,所以称之为“暗物质”——这不是说这种物质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很暗以至于我们看不清或看不到!如果那样的话,那只是进入人眼的光子数量太少甚至没有,以至于我们无法看到,但它还是明物质。 暗物质,根本就不发光、不反射或折射光,不与光和各种辐射发生任何作用! —————————————— ▲暗能量,比暗物质更加奇特而重要,是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存在。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皆是由暗能量来推动的!而且如今暗能量正推动着宇宙加速膨胀。

宇宙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

宇宙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朗朗上口,这些是我们中学时期所学的元素周期表,这些是组成天地间所有物质的基本元素,可是,我们所学的这些元素放到浩瀚的宇宙中,却跌份缩水,成了4%。那么,宇宙中余下的96%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经过科学家们对近几年来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并得出初步结论:这剩余的96%的物质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的,其中73%的成份是暗能量,23%是暗物质。可见,这96%的暗能量和暗物质相互作用将主宰着宇宙的命运!决定着宇宙的未来。那么暗能量是什么?暗物质又是什么?它们的组成成份是什么?又是如何决定着宇宙命运的?这已成为当前宇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下面,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主宰宇宙命运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1.宇宙中的暗物质 由2类自由流阻尼标度导出的天体、粒子质量和半径的计算式为]1[: N i pL i i N i i r A r A A r m A m 111, ===- (1) 其中:N m 表核子质量,取Gev m N 1=;核子半径cm r N 1410-=。Planek 大数 1910≈A 。天体取i-1,粒子取i+1.此处只给出要用到的结果,对于中微子0e v ,i 取2 1-,则: .10,32.024210210 cm r A r eV m A m N v N v e e ---≈=≈= (2) 在第2类自由流阻尼标度理论中,已把现时中微子归入暗物质.而中性微子0eB U 是0e v 的超对称伴子,因此0 eB U 是宇宙早期的暗物质.而低温相到高温相将使 粒子变重]7[,例如现时质子质量约为1GeV ,已有实验迹象 表明宇宙早期质子GeV m P 122110eV 10==早,因此宇宙早期的GeV m eB U 3200≈.这一结果与粒子的自然性法则一致,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