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以色列国土和人民

最新版以色列国土和人民
最新版以色列国土和人民

以色列的国土和人民

1948年5月14日,英国第七任高级专员艾伦·坎宁翰爵士带领英军离开了巴勒斯坦,宣告英国委任统治的结束。当天下午4时,犹太复国主义全国委员会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举行犹太民族会议。午夜,本·古里安代表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宣布了以色列国的成立,同时向全世界发布了《以色列独立宣言》,以本·古里安为首的行政委员会行使临时政府的职权。

1948年5月14日,是犹太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天,犹太民族正是在这一天结束了在世界上没有自己独立国家的历史。

就在特拉维夫宣布以色列国建立后仅10几分钟,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国。第二天,危地马拉宣布承认以色列。第三天,苏联政府宣布正式承认以色列。以色列宣布建立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就与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发生了战争,国际上一般称之为“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之为“独立战争”。后来有人称为“第一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的北部与黎巴嫩接壤,东北部和叙利亚、东部与约旦、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边界线和停火线以内的面积为27000平方公里,呈狭长型,长约450公里,东西最宽处仅135公里。山脉与平原、沃土与沙漠常常只是几步之遥。从西部地中海沿岸到东部地海沿岸,乘车只需约一个半小时;从濒海的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乘

车不到一小时。从最北到最南端乘车也不过需要9小时。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是三大洲的会合点。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埃及人、叙利亚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土耳其人和英国人相继侵占世界上这块地方,这证明它作为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以及非洲和欧洲大陆之间的桥梁或缓冲地而具有的重要性。同时,它又是西连地中海和大西洋以及在亚哈巴湾东连红海并通向印度洋的枢纽。埃及和肥沃新月地带各国之间唯一的陆路通道也在以色列境内,因此以色列又是它南方和西南方的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桥梁,更确切的说,是他们之间的缓冲地。所有阿拉伯国家都为此大声叫苦,他们所以冷酷地仇视以色列,这也是一个关键性的原因,但实际上,以色列作为开罗称霸阿拉伯各国的障碍,对某些阿拉伯国家来说是有好处的。以色列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那种位置,现在刚开始被利用石油运输和转运贸易,将来会成为对本国和国际都有极大重要性的因素。

以色列的形状既不雅观又不利于防守。从地图上看,他像是一个倒立的不正规的三角形,连接着一个有长有窄的弯弯扭扭的长方形,再接一个很不整齐的小正方形。这样,在以色列八千平方英里的领土上就有六百里的陆地边界,加上一百五十英里长的临海边地。三角形的尖端只有八英里宽;他的底边只有六十九英里宽,而这是以色列最宽的地方了。那个长方形的宽度小则九英里半,大则十六英里;北边的正方形最宽的地方不超过四十一英里。这样,旅客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远离边界;而在耶路撒冷那样的地方,他在街上走着走着就到了

边界,因为这个城市分属以色列和约旦。疆界的离奇,又与四个阿拉伯国家—黎巴嫩、叙利亚、约旦河埃及接壤,这跟作为以色列历史特征的频繁边界纠纷以及以色列领导人之所以念念不忘国家安全问题都大有关系。

以色列可以划分成四个地理区域:地中海沿岸平原,山脉,内盖夫沙漠,约旦河谷和阿拉瓦谷地。地中海沿岸平原居住着500万以色列人口的50﹪,国家大部分的工业、农业以及旅游业集中于此。山脉由若干山体组成,其中加利利山和撒玛利亚山之间的杰茨雷埃勒谷地是以色列最富饶的地区,由基布兹和莫沙夫进行经营和耕作。内盖夫气候干燥,虽然其面积大约占以色列领土的50﹪,但居住在这里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7%。

就在这样一块狭小的贫瘠的土地上,以色列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今天,以色列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000美元,挤身于世界20个最发达国家之列。在农业上,以色列达到了自给有余,他们使用喷灌和滴灌技术和设备,征服了沙漠,使干旱的土地变成了绿洲。以色列以顽强的意志创造出了棉花年产量世界第一的奇迹。从建国至今,以色列人口增长3倍,而农业产量却增加16倍。

以色列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在不同的高度则有相当大的变化。夏季炎热干燥,气温在华氏九十度至一百度之间;冬季很短暂,气候温和多雨。在耶路撒冷和有英寸厚的雪,加利利则有几英尺厚;那些洼地很少下雪,而太巴列湖附近的太巴列市以及内格夫则从来不下雪。低于海面的那些河谷,尤其是埃梅克谷,以及约旦河上游的邻

近地区,有时酷热又十分潮湿。各地的降水量也是悬殊很大,加利利平均每年四十二英寸,某些地方甚至更多;耶路撒冷大约二十六英寸,加沙平原难得超过十英寸,而埃拉特连一英寸都不到。

以色列人在容貌和文化上的差异是很大的,主要是由不同地区的人民造成的,他们对于犹太人共同身份和命运的意识,在程度上悬殊极大,在理解上也很不一致,并且这种意识埋藏在几千年来不同文化的熏陶之中,以色列人民不仅从人口数量上说,而且从比较难描述的民族性格上说,都正经历着变化,以色列大约一半的人口都是迁移过来的。这些移民所带来的文化对以色列人民的性格起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由于受到新环境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色列人民是80年代来一个接一个的移民浪潮所形成的,每一次进入圣地的人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对原有的居民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从1882年开始到1903年这一段时间有两万五千多犹太人从沙皇俄国进入巴勒斯坦,使原有的犹太人增加了一倍。原有居民主要是赛法拉德人和东方犹太人,他们除了宗教信仰外都已土耳其化或阿拉伯化了,其余是阿什肯纳兹人,他们大体上是许多年来由于宗教虔诚而点点滴滴地进入巴勒斯坦的。最初的居民集中在耶路撒冷、希布伦、撒费德和太巴列这些神圣城市中,过着一种完全是非政治的、代代相袭的生活,主要关心的是严守戒律,探讨教理。他们靠手艺或当小商贩糊口,或靠世界各地的犹太社团的捐款聊以为生。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这个社团的稳定生活初次遭到一些移民易俗的风浪而打乱了。

新移民几乎在各个方面都和老居民迥然不同。他们年轻,又受过现代化的教育和现代概念的熏陶。怀着明显的意图,要在巴勒斯坦为恢复犹太民族的生存铺平道路。

从1904年至1914年的十年期间移入了近四万名犹太人,他们绝大多数是来自俄国的犹太人,1903年俄国多犹太人的大国,大规模屠杀造成了这次移民浪潮,但这些新移民的动机远远不限于逃避恐怖和迫害的希望或需要。

从1918年开始主要从俄国移入两万五千名犹太人,此后俄国就禁止犹太人离境了。由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进入圣地突然停止,他们进入圣地和前辈有着同样的思想和理想。

1923年延续到1926年,移入了六万人,主要来自波兰。大多数人是想在新国土内重操旧业的中产阶级。产生这以原因是波兰政府采取了一些了特别的有害于犹太人的商业政策,后来由于波兰发生了经济的危机,巴勒斯坦也陷入了经济危机,这次移民也就终止了,当巴勒斯坦的经济萧条逐渐消除后,移民的规模不断增大。1932年一下猛增到一万二千人,从1932到1939年,将近有二十二万五千人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大约三分之一来自东欧。

以色列建国后进入圣地的移民在规模和成分上都有了根本的变化。1948年以来就有两次大的移民高潮。建国后最初的四年中大约接受了七十万移民,这个数字等于原来的犹太人人口。1952年至1954年上半年,由于经济困难,由于国家暂时采取了有选择地容纳移民的政策,并由于东欧国家对犹太人的移出所加的限制,移入出现了低潮,

在那个时期移入的不到四万人。从1955年开始,巨流又倾注而入,一直延续至今,每年移入少则三万,多则八万。于是,在1961年的某个时候,建国以来踏上以色列国土的移民终于突破了百万。

移民来自五十多个国家,这些移入浪潮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与原来人口相比规模非常之大,二是从各大洲都有人来,建国以前,88%的移民来自于欧洲,只有10%人来自于亚洲和非洲,但在1948年以后,来自亚非两洲的移民占总人数的一半,这样就冲淡了以色列的欧洲性质,不经如此,来自非洲和亚洲的大量犹太人从历史背景、传统职业、文化、精神状态和容貌来说,同欧洲犹太人,不论是新来的还是已经定居下来的,都有极大的差异。一个社会要吸收相当于原有人数一半以上的人民,必然有巨大的实际困难,还产生了社会和文化上的严重问题。今天的以色列人民面临着怎样的状况。

那一百万的移民具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背景,当这股洪流倾入一个原有七十一万七千的犹太人国家后,不能不对以色列的人民产生深远的影响。每四个成年的以色列人中就有三个是生在外地的,而这四分之三的人口中中又有五分之三是1948年以后来的,因此,在开始估量今天的以色列人民之前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出了纯粹表面上的意义外,我们究竟能不能把以色列称作“一个民族”?

今天来到这个国家的访问者一定很快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可以从若干实质性的意义上把以色列人看成是是一个民族。任何人访问一个新建的国家,首先会注意他的语言。因此,访问以色列的人也就会注意到在所有的招牌和报纸上都有希伯来文,也会听到每个人都说希

伯来语;他甚至可能没有觉察,他看到的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三个是从小在出生国说的并不是希伯来语,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最近十几年内才开始学习并说希伯来语的。普遍用希伯来语,这是民族意志和民族统一的仅仅一个方面的表现,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很可能给访问者留下深刻是印象。他可能会注意到以色列人似乎热情的关怀着自己和国家之间的共同命运,对国家生活中最琐细的事情都兴致勃勃。他会看到以色列人在大多数的事端上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喜欢一而再地纠缠于细微末节;但是在某些问题上,他们的意见几乎是完全一致的,看不出来模棱两可的态度。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巴勒斯坦争端的是非曲直,以色列与邻国之间争议的来龙去脉,全世界犹太人民的统一性以及犹太人民和以色列之间的相互责任感,国防高于一切以及政府在这方面措施的无可非议,移入的必要性以及门户开放原则的神圣不可侵犯。此外,即使在牢骚最盛的以色列人中,访问者也会看到对国家全部成就的自豪感和愿意为之奋战的决心,这些将使历史较长,基础已稳固的国家领导人,对比起本国的情况,感到不胜羡慕。

访问者看到了以色列人民及其生活的许多表面上的一致,自然就更加坚信他们是一个民族。那些阿拉伯少数民族大多数仍生活在东方色彩的城镇,街区和农村,访问者看到他们一定会感到这是在文化上与以色列人相距甚远的另一群人。对照着看犹太人,虽然28%的人来自东方,受过东方文化熏陶,其中大多数来到这里不足十几个年头,但总的来说他们表面上相当一致的,他们都穿西服,只是相当少数来自也门和伊朗的那些不大在屋外露面的老年妇女除外。建筑全是地中

海式的,在这里或那里掺杂一些波兰中部,或德国农村的建筑风格,作为人们思念故土的标志。戏剧、音乐会、绘画以及咖啡馆、夜总会、酒吧、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和西方想雷同、食品和民间音乐带有一些东方色彩,但作为整个成品来说,一般认为是以色列的,事实上也的确和纯粹的东方食品和民间音乐不同。

以色列人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他们在政策和原则的某些要点上意见又完全一致,因此,从功能的意义上来说,他们无疑是一个民族,因为他们在面对别的民族是能同心同德;他们表面上的一致也的确让人感到文化上归于一统的那种味。即使如此,如果断言以色列人民从任何方面都近乎时一个完整的民族,或者在不久的将来他要成为这样一个民族,那是轻率的。因为在这些使人有一致之感的表面现象背后,在犹太人本身之间,即以欧洲人为一方、非洲和亚洲人为另一方,存在着文化、经济和社会上的深刻裂痕,把他们区分为两种以色列人当局用了全部精力把他们结合起来,迄今仍归无效。

以色列的人口从出生地来说分为三大部分,根据1961年的统计,欧洲出生的人民占了35%;亚非出生的人占了28%,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占了37%。土生土长者虽然占了这样大的比重,但其重要性远远没有那么多。首先,他们中间的70%在1961年史是十五岁一下的儿童,这意味着,虽然他们在人数上很可观,但由于他们年龄不大,注意又是来到此地年头不长的那些一移民的子女,因此,他们作为“土著”而对一般的以色列社会所起的影响当然就不会很大,跟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是东方人的后代,他们在最本质的方面模仿他们父母的

榜样,而不去模仿那些父母是来自欧洲的土生孩子们。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犹太人的纱布拉,即一个土生的以色列人,他的大的浪漫主义化的形象是这样的:风流倜傥、金发碧眼、体魄健壮、性格直爽、光明磊落、没有任何犹太变态心理、心地善良而慷慨,总之,最终因成为一个对现实环境都能应付自如的人。本地东方人的土生子女子啊任何情况下也不会成为这样的人。因此,作为欧洲犹太人的后代的纱布拉,虽然和他们的父母在性格和文化上实际都不相同,他无论如何对于父母过去那种文化历史背景抱有很大的反感,因此父母在欧洲的怯身体验对他仍起到激励作用;而土生的东方人,如果他终究也对父母的过去的背景抱有反感,对他起推动作用的父母过去那种体验与欧洲犹太人的体验又不一样,最后,这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从接受正式教育和以后的谋生方式来说,土生的东方人实际上离不开父母的榜样,而将永远处于受歧视的地位。

虽然非洲人、亚洲人以及欧洲人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本身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区别,但犹太社团中那两个集团是可以辨别的、在若干方面都不一样的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的基本区别可追溯到他们之间不同的历史背景,这在前文中已经提到了。他们之间一个主要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这关系到他们原先所处社会的一般情况。欧洲犹太人原先所居的国家彼此之间虽然也很不一致,但如果与几乎所有的阿拉伯社会相比,都还是比较进步的。阿拉伯社会中最好的情况是那些正处在从传统类型脱颖而出的过程之中的社会,最坏的情况则是那些商沉没在黑暗时代朦胧之中的社会。另一个同样重要但不是明显的

差别是这两个集团对“犹太人问题”有不同的体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以色列所抱有的观点。欧洲人通过一些直接的和实际的方式体验了犹太人问题。他们感到这是现代思潮和现代准则同传统的犹太信仰和实践之间的理智上的抵触;或者说,这是犹太人一方面希望成为能与周围的社会和文化平起平坐的伙伴、另一方面有生怕丧失他们的犹太身份这样一种内部的冲突;或者说,这是他们愿意被同化但遭到非犹太社会的拒绝这样一种外部矛盾。他们最后体验到的是对他们剧烈的迫害,其顶峰就是纳粹的灭绝营。至于东方人面临的犹太人问题,主要是一个宗教和哲理上的问题,而加路特和苟拉的观念已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他们未曾遭受过他们欧洲弟兄们的灾难,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主要是在地区性和自治政体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使那个社会的传统结构在民族主义和现代化主义的冲击下开始崩裂了,但这些犹太人未曾被强制要求进行任何剧烈的变革来适应新社会,只是少数犹太人曾受到怂恿或敦促自动的进行这种调节。

东方人和欧洲人对于犹太人问题有不同的历史体验,因此他们对以色列的观念也就截然不同,东方人把这个国家当作圣地来尊崇;他们把移居以色列理解为神曾经许诺的“放逐者的召聚”,因此他们很爱国;但是他们并不是把犹太国家看作是解决任何个人的或民族的犹太身份问题或宗教理智冲突的手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那些具有无神论和不可知论思想的欧洲犹太复国主义着=者移居于以色列,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被原先的所在国驱逐了出来;任何其解释是无法理解

的。他们认为自己来到以色列则是实现了对圣地的渴念,也实现了他们想要成为犹太集体一份子的向往。从到此地的时刻开始,他们只顾及他们自己和家庭,对于国家事务除了国防以外没有什么责任感。在犹太复国主义的创始人以及伊休夫奠基人的梦想中,则把建立犹太国家看作是创建一个模范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完善而自由的民主制度的方法和机会,使“犹太伦理天赋”得以发挥并成为普照人类的阳光,使摆脱一切丑恶和卑贱特性的新型犹太人得以形成,他们断言这些特性来自歌都那种环境,这一些和诸如此类的许多观念是犹太人在各个欧洲国家所处的条件和环境造成的,他们成了推动巴勒斯坦-以色列前进的动力。但是大多数东方犹太人不具备这种思想。东方犹太人没有那种历史体验来迫使他们改变自己、改变别人、改造任何东西,或想证实任何信念;他们主要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接受,试图继续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至多根据实用主义的讲究需要、效用或方便的原则作某些的调节。他们倾向于对国家的政府、法律、制度和政策都采取客观的观点,把他们看成是既成的事物,这些虽然能影响他们过得好些或差些,但是一般说他们对这些事无能为力的。

欧洲人和东方人原来所居社会的不同条件反映在他们社会状况和家庭人口的重大差异上面。一个欧洲家庭的平均收入起码要比东方家庭高出50%,而后者的人口平均是前者的三倍,这样就造成了生活水平的悬殊。八成以上的家庭在东方家庭中占六分之一,而在欧洲家庭中只占1%,三分之一以上的东方家庭超过六口,而同样大的欧洲家庭只占二十五分之一。

东方家庭人口众多是父母们传统观念和以色列的卫生条件带来的结果。调查表明,子女都是在原居国出生的东方父母,较之大多数子女在以色列出生的东方父母曾今有过更多的孩子,然而在以色列出生的孩子几乎都长大了,而在原居国生的孩子有很大一个比例都夭折了。东方父母的传统观念还反映在识字率上,在以色列,十四岁以上的东方移来的女性中只有44%的识字,东方男子的识字率要高度多,达到77%,但与欧洲男性和女性犹太人的95-99%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人口多以及收入不足,这些意味着孩子们得不到充分的教育,一代接一代不会改变这种情况。因为虽然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在以色列是免费的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则完全取决于每个家庭的收入,社会观念和人口的多少,一部分家庭认为花费不大,其他家庭则认为太花钱了。若干年以来东方儿童一直占幼儿园儿童的60%,但是中学生毕业生中只占5%,而到大学各种学位中只占2%,大多数孩子或者至少是许多孩子,经过了小学教育的法定年限之后,在学术上长进并不大,在观念上也没有得到重大的熏染。这是因为他们家里缺乏利于读书和增长知识的条件,并且每天在学校上几小时课前后,不得不从事劳动来弥补家庭收入之不足。

举出任何一项指标都可以进一步显示东方人和欧洲人之间的鸿沟,例如东方人较之欧洲人,住的拥挤的多,住在贫民窟的人多的多,少年犯罪率高得多,刑事案件频繁得多;他们在政府中的发言权很小,在高级官员,军界官员以及各种专业的或经营管理的职位中占的比重

也很小。但是,问题最严重的方面恐怕在于这种鸿沟不仅仅是客观存在,而且两个集团都常常带有偏见自觉的意识到并公开议论着他们之间的鸿沟。某些东方人不断抱怨说他们受到欧洲人蓄意的压抑和歧视,而不少欧洲人则认为东方人天赋就比欧洲人差。即使双方对于差异的原因看法一致,他们对于应采取什么性质的补救办法,以及已实行的措施是否有效,总还有激烈的争论。欧洲人倾向于强调在这方面已取得的进展,认为东方人的境遇以实际上得到了改善,而东方人的眼睛主要还是盯在尚未弥合的鸿沟上面。事实上许多东方人、也许大多数的东方人,在以色列的生活水准比他们原居国是已有很大的提高,但几乎所有东方家庭的社会地位都大大下降了。在他们原先居住的社会里,他们的生活水平即便低,却在大体上比那里的绝大数家庭仍要富裕的多;而在以色列,他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却处在社会的最下层。也许最能说明以色列整个社会问题的一个事实是,在欧洲人和东方人之间,甚至在这两大集团内部的各个社团之间,互婚率是很低的。

对以色列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国内集团间的分歧至今未曾带有种族间和部落间冲突的性质。地方性的暴力行动时有发生,但没有发生过由联合组织或全国性领导集团所指导的持续暴乱。这主要归功于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他坚持了联合的政策并为实施这一政策做了不少事,尽管还做得不够充分。对于有能力、有雄心的东方人来说,尚有很大的余地使他们能爬上高峰,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然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以色列人潜意识的感到,当敌人站在大门口时自己却纠缠

与内部集团间的冲突,这是他们经受不起的。

当以色列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着手他的事业时,他很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平均主义的社会,最接近与以个无产阶级社会,从那时以来,大量的移入,尤其大量东方人的移入,加上迅速的经济发展,冲淡了最初定居者意识形态上的严密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对的同一性,同时,也使这个平均主义的结够松弛了。以色列刚建立时,他的经济是新生的,规模也很小,不可能为较多的人提供积累大量资本的机会;但那以后,非常迅速的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产生了一个力量强大、财运亨通的企业家和暴发户阶级。在以色列建国前的十五年间,移民中受过高等教育或学有专长的人多的过剩,因此他们的薪金和从事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差额很小;建国以来,由于经济上的需要,在大量的东方移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重又很小,情况就颠倒了过来,薪金和工资之间的差距扩大了。当建国之初,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着城乡之间在生活水平、社会特征和思想意识上的传统差别,这在以色列并不存在,因为农业收入不低,农民们本身是城里人,他们是出于理想主义而去耕田的;后来,农业收入与城市收入相比来说就下降了,又有大量缺乏经验和教育、家庭负担沉重的东方人改行从事农业,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收入有限、眼界不广的新的农民阶级。在早期,进入圣地的人们的那种创业和合作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平均主义的传统仍占上风;但独立后,人们对主权国家的依赖性,经济的发展,以及缺乏开创精神和犹太复国主义背景的大量移民的流入,已把这个传统冲淡了不少。

今天,以色列的收入分派情况显示了很大程度的不平等。最近的一次研究表明,1957-1958年度城市中收入最低的十分之一的人只得到总收入的1.6%,而收入最高的十分之一的人得到24.2%。收入较低的一半人只得到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而收入较高的另一半人得到四分之三。话句话说,一半城市家庭的平均收入相当于另一半家庭的三倍,而最高层的10%家庭的收入相当于最底层的10%家庭收入的十六倍以上。从最高层到最底层之间,收入逐渐降落。未能得到1948年左右的可靠统计数字以资比较,但一切现存的迹象表明,建国以来不平等的倾向已有极大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家的自然资源,包括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公有的,政府和犹太工总又占有和经营了几乎一半的工业,并控制了所有其他经济领域很大的一部分企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却仍然发生了。

根据上述事实,现在就有必要简短地研究一下他们的意义。首先,必须看到上述哪种新的收入分配仍然使以色列被认为世界上最平均主义的国家之一;那样的分配至少和同年的瑞典一样平均,比1952年级工党执政六年之后的英国更平均一些。其次,正如在英国和瑞典所做的那样,由于采用了累进税,使富者承担重税,又实行了广泛的国家福利措施,使穷人得到利益,这样是不平等现象有相当大的减轻。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若干因素使财富对社会地位的决定作用咋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例如:富有阶级刚出现不久;人们十分重视一个国民过去对国家有什么贡献,今天,特别是在国防方面,他有时怎样为国家服务的。因此,作为第二次或第三次进入圣地的一员,或者有

光荣战功的人,仍在某种程度上比有财富更被人尊重,而财富在人们的心目中总还带有不正当卖买的铜臭。但在另一方面也必须主义到,以色列违立了平均主义的趋向是与发达国家中的一般倾向背道而驰的,而财富也正开始与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当这个国家的年龄增长了、财富的来源也被人们忘却的时候,这种趋势很可能越来越严重。最重要的是,我们绝不能忽视国内分成集团这一问题,他已经使人民中的某些部分整个地降到了劣等地位并倾向于让他们永远处于那个地位。

从职业上说,以色列有工作的人口中,约17%从事农业,32%从事工业和建筑业,7%从事交通运输,42%从事商业,银行业、自由职业或政府部门的职务。这样的职业分配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了犹太人传统职业职业的色彩,但毫无疑问,伊休夫的创始人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实现了犹太复国主义者这样的梦想;在由农民和工人组成的广阔的新基础上,以色列的犹太社会创建一个“正常”的结构。这一真正的革命,不是通过强制和暴力,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自我牺牲精神取得了成功,这使以色列的成就格外令人感动。

以色列的人口大多集中在城市。1961年总人口的77%住在大约六十城市或城镇里,25%住在大约八百个农村居留地里。犹太人城市化的程度更高,达到84%左右,而阿拉伯人却只是13%居住在城市。今天,如同1948年一样,大多数的犹太人集中在全国六个居民区中的三个区内,即特拉维夫、海法、耶路撒冷及其各自的郊区。但在以往十三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重新分布,这是政府做了周密的、花费很大的努力的结果。于是,在特拉维夫区,1948年有犹太人口的43%,

现在只是35%;而南方区,包括内格夫,1948年只有犹太人口的1%,现在占犹太人口的8%,而目前全国犹太人口已增加到差不多三倍。海法区和耶路撒冷区的人口在比例上也减少了,而中央区,包括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山丘走廊,相应地从15%增至20%。北方区,包括加利利,保持着11%的比例,当然绝对数字是增加了。

根据1961年5月进行的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那时以色列总人口的大略数字达到二百十七万。其中一百九十三万三千即89%是犹太人,其余的11%,即二十三万七千人,是阿拉伯人,其中穆斯林占四分之三,基督徒占四分之一。而在1948年,在以色列占有的相同面积的领土上,只有七十一万七千名犹太人和十五万六千名阿拉伯人;这样,十三年以来犹太人口增长了170%,而阿拉伯人口增加52%。阿拉伯人口的增加,大部分是自然增长,近年来的增长率非常高,在千分之四十以上;而在犹太人口的增长中只有五分之一是由于自然增长,近年来的增长率是千分之二十,其余则是由于移民而增加的。

很明显,今后以色列人口的规模和组成,将于以往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民;而以往的移民史包含了那么多出其不意的情况,因此我们对未来只能作些臆测。一般地说,大规模的移民来自这样一些国家:那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动乱激发了发对犹太人的感情并危害了犹太人的地位;同时,那里的政府当局又允许他们出走。过去动乱的爆发只有少数是突如其来的,象1956年匈牙利和波兰那种情况,这些少数情况无法预料;至于当局是否允许出走,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士变化莫测的。例如埃及和伊拉克出乎意料地允许犹太人出走,

而突尼斯和摩洛哥则是紧是松。保加利亚允许犹太人统统出走,波兰和罗马尼亚则屡屡改变政策,而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自从1950-1951年以来坚持禁止出走的政策。苏俄从二十年代早期开始就不允许犹太人离开,然而,1948年以来每年有少得可怜的几百人点点滴滴地流入以色列。根据上述两个那不很稳的因素展望今后十年或十五年移入的前景,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的预计:

拿1959年的情况来说,以色列以外的世界犹太人口约有一千零三十万,其中大约五百七十万在美国和加拿大,一百万在西欧,二百三十万在苏俄,四十万在其他苏联集团国家,七十年在拉丁美洲国家,十一万在南非,大约四十五万载穆斯林国家,主要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如果过去的情况可说明未来,那么北美和欧洲的六百五十万必须排除在今后移民的来源之外,因为在过去几年里,每年虽从这些地区移入几千人,但从以色列移入那里的人更多。在上面的人数分析表中的另一端,即穆斯林国家的四十五万犹太人,虽然那些政府的政策动摇不定,预计约有一半人可能会移入以色列。对于苏联卫星国的四十万犹太人也可以作这样的估计;虽然把握要小一些。整个拉丁美洲每年移出一千左右,但从以色列移往那里的还要多些。然而,鉴于拉丁美洲地区正越来越不稳定,这个情况将来可能会改变,特别是阿根廷,如果目前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以及相伴随的反犹太人骚乱继续下去,那里的四十几万犹太人可能是移民的重要来源,至于有多少人会到以色列去,主要取决于这些阿根廷犹太人是否能进入拉丁美洲的其他地方或进入美国。从南非移出的很少量的犹太人,以往若干

年逐年有所增加,这可能反映犹太人在哪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他们怕在这个国家的种族纠纷中遭殃。俄国的犹太人是一个最大又最有决定性的未知数。以色列当局断言,只要俄国政府允许,将有大量也许是大多数的犹太人会移入以色列。这一断言是否可信,作者无从知道,也不能评定本·古里安屡次表示的那种信念,说是苏联政府最终必将允许犹太人出走。

假定以色列不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我们对于1971年为止的移入规模可能三种猜测。在整个这十年,最少的估计很可能在三十万至四十万之间,加上自然增长,以色列犹太人口在1971年将达到二百七十五万左右。如果撇开苏联,最大的移入数可以合理地估计为六十万至七十万之间,这样整个犹太人口将接近三百二十五万。最后,假如我们相信以色列关于苏联犹太人的断言,那么应在上述两个移入的估计数字上和总人口的估计上各加一百万。不论哪一种估计,在以色列总人口上还得加上大约七万到十万的阿拉伯人。最低和最高的推测,一是二百七十五万,一是四百四十万,这中间差距那么大,人们有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相当荒唐的猜谜游戏。但是我们以后将会看到,以色列人口的多少对它未来的生存关系极为重大。

房屋征收补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文

政府: 于目前,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工作即将结束,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社会稳定风险,广义上是指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是一类基础性、深层次、结构性的潜在危害因素,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会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社会风险就会转变成公共危机。广义的社会风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涵盖了生态环境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风险因素。在狭义上,社会风险是指由于所得分配不均、发生天灾、政府施政对抗、结社群斗、失业人口增加造成社会不安、宗教纠纷、社会各阶级对立、社会发生内争等社会因素引起的风险,仅指社会领域的风险。 该项目房屋征收补偿工作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所以必须对其潜在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基于上述情况,房屋征收补偿办公室作为该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及时组建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入户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同时向有关法律单位和个人咨询,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太平文化街区房屋征收补偿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房屋征收范围:整个范围居民约户,涉及单位约个,征收面积约平米。 二、房屋征收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内涵及其成因 房屋征收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政府在执行房屋征收决策、实施房屋征收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财产等与其切实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 房屋征收对征收范围的人群影响是多方面的:失去收益性物业、失去宅基地及住宅、原有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改变、产生失落感、剥夺感等。另外,不同时间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征收性质之间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导致群众对比甚至盲目攀比,造成误解,产生不公平感等。因城市房屋征收需要而迁出原居住地的被征收人,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他们不得不离开家园,失去原有的生存空间,去适应一个新的未知环境。引发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分析如下:

(完整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析

(完整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析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析集团发展中心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析 一、我国土地管理法历次修正 (4) 第一次:1988年第一次修正 (4) 第二次:1998年8月全面修订 (5) 第三次:2004年8月第三次修正 (7) 第四次:2012年12月第四次修正正在进行 (8) 二、土地管理法关键条款—第四十七条(修正前) (8) 三、本次修正案的基本原则 (9) 四、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关键条款 (10) 1、明确了“公平补偿”的基本原则 (10) 2、删除按土地原有用途补偿和30倍补偿 上限规定,至少提高10倍 (10) 3、增加社会保障补偿内容 (11) 4、补偿资金不落实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 (13) 5、授权国务院制定征地补偿安置具体办法 (14) 五、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对宏观面的影响 (15) 1、与新型城镇化理论遥相呼应,使城镇化 进程更稳健、有序 (15) 2、低成本、快速城镇化过程宣告结束.. 16 六、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8)

1、该草案可能会促使更多城市房产税政策 的出台 (18) 2、城区补偿相对到位,影响较小;对小城 镇及远郊农村征地价格影响较大 (19) 3、该草案有利于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有效供 给,促进需求 (20) 4、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将更加稳健、需 求更加旺盛 (21) 七、结论及建议 (21)

一、我国土地管理法历次修正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开始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开创了我国土地管理的新局面。 时代在发展,法律制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管理法》先后进行过三次修改,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修改。 第一次:1988年第一次修正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深圳、上海等地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国各地也相继仿效。土地有偿使用已成为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 适应这一要求,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根据该修 同年12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启示

近年来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城市危机事件,促使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联合国国际减灾活动的推进,世界各国都加紧了对在非战争条件下应急管理的机构建设和理论研究,其中美国的经验尤为值得借鉴与思考。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美国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由三个层次组成:联邦政府层(国土安全部及派出机构);州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机构。 美国最高应急管理机构是国土安全部,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该部由负责统筹协调的办公室和各职能部门组成,其机构设置如图1-1所示: 美国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及其启示 高 磊1 徐 迎2 李青狮2 1、2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3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摘要近一百多年来美国经历了多次重大的自然或人为灾害,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总结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法制和机制。本文介绍了美国应急管理概念原理的发展简史和机构设置及其功能,总结了美国应急管理的特点。学习美国的应急管理,可以为我国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美国 应急管理 特点 图1-1 美国国土安全部机构设置图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2003年并入国土安全部,是其中负责应急管理的主要部门,也是最大的部门之一。FEMA的工作主要是改善国家的防备及加强各种类型应急反应的能力,全面负责国家的减灾规划与实施。其职责包括:在国家遭受攻击时协调应急工作;在国家安全遭受危险的紧急时期保障政府功能的连续性和协调资源的动员工作;在灾害规划、预防、减轻、反应和恢复行动的各阶段全面支持州和地方政府;在总统宣布的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协调联邦政府的援助;促进有关灾害破坏效应的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平时期出现放射性污染事件时的应急民防协调工作;提供培训、教育与实习机会,加强联邦、州与地方应急官员的职业训练;减轻国家遭受火灾的损失;实施国家火灾保险计划中的保险,减轻火灾损失及其危险评估工作;负责执行地震灾害减轻计划;领导国家应急食品和防洪委员会;实施有关灾害天气应急和家庭安全的社会公众教育计划等。 FEMA根据政府管理部门分担的紧急突发事件反应的职责,把美国划分成十个应急管理区。应急事务管理区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派出机构,其职能与联邦政府规定FEMA的职责相同。这些管理区内的州政府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经管洪水、飓风、火山喷发、地质滑波等自然灾害及人为技术灾害的协调、管理、应急反应与救援、教育培训、现场工作的全面管理。每个办公室也都有内定的灾种和界定重点防灾区,根据其任务划分为灾种和灾害统计,社会管理特点、生态或古迹保护、基础设施和人口、财产的分布等。在区域紧急事务管理办公室协调下,各州都有紧急事务管理部门,称为州长紧急事务办公室(OES),主任由州长来任命。在OES之下,还有更低层次的管理区和互助区,如地区级的应急管理机构和社区应急反应小组。美国应急管理的层次如下图示。 在美国应急管理机构中都有负责运行调度的机构。国土安全部、各州及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机构中都设有应急运行调度中心。应急运行调度中心的日常工作是:监控潜在各类灾害和恐怖袭击等信息、保持与各个方面的联系畅通、汇总及分析各类信息、下达紧急事务处置指令并及时反馈应对过程中的各类情况等。各个运行调度中心都辟有固定场所,为应急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常设固定的代表席位,配备相应的办公、通讯设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进入紧急状态,各有关方面代表迅速集中到应急运行调度中心,进入各自的代表席位,进入工作状态。运行调度中心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办公,确保应急工作反应敏捷、运转高效。 美国应急管理的特点 美国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时间经历了很多灾难,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2001年“911”事件,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等,都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损 失。每次灾难过后,都会引起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上的变革。美国在危机管理方面遵循的基本理念是:出现一种危机,出台一部法案政策,同时由一个主要的联邦机构负责管理。发展过程中,美国应急管理呈现以下的特点:由单项应急向综合应急管理转变;由单纯应急向危机全过程管理转变;由应急处置向加强预防转变。 1.最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 当前,公民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和财产,更涉及到维护政府的执政能力、运行功能和公信力等。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等突发事件中,由于政府处理乏力,引起公民强烈不满,导致发生“政府威信危机”。因此,应急管理成为美国的重要政治议题之一,应急管理成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危机管理体制形成了总统为核心,以国土安全部为决策中枢,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 图1-2 美国应急管理结构图

农村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讨

《农村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农民心灵和情感的寄托和归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出现征地热潮,被征地的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征地单位、地方政府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性的收归国有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在于:(1)土地征收是强制剥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是物权变动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形。征收主体一方是政府,且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从农民集体手中取得土地所有权,集体必须服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2)土地征收属于一种附有严格法定条件的行为。在各国立法中,征收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其目的只能是为了发展公共利益,绝对禁止任何商业目的的征收,且必须对被征收人以公平合理的补偿。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暴露出某些缺陷,越来越不适应变化了的事实。 一、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现状 (一)征收目的扩大化 我国《宪法》第1O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第43条中只是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种规定,没有区分建设用地是属于公共利益还是非公共利益,只要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用地,都可以申请国家动用国家征地权,这远远超过了公共利益的范围,实际上将“公共利益”从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狭义的概念扩大到了所有的经济建设。

(二)征收主体角色错位 市、县政府被赋予“绝对的权力”缺乏公正的矫正机构。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市、县政府在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身兼数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土地补偿安置争议的第三方裁决机制,所以土地征收补偿争议均交给政府裁决。他们既是土地征收方案的拟订者,又是土地征收申请者;既负责拟订补偿安置方案,又由其具体支付土地补偿、安置费用。此外,市、县政府还充当了土地交易者的角色,其中典型的就是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先征收、后拍卖”活动,这是完全的“运动员”和“裁判员”集于一身的模式。 (三)征收客体有缺漏 未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列入客体范围。以土地使用权作为独立的征收客体,在世界各国较为少见。在国外,土地使用权都是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征收而被一并征收的,并不存在独立的土地使用权征收问题。但是,我国的土地制度有其特殊性,已不再是大陆法系传统意义上的使用权,已是一种独立的类似于所有权的新型物权。因而,在土地征收制度中必须有相应的规定。目前,我国《土地管理法》有关征收的规定基本上都只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只做了一条原则性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弊端。 (四)征收程序不公正 1.缺乏公共利益认定程序 虽然我国在征收农村土地程序中,也有国务院或者省政府批准征收方案的环节,但事实上在报批征收时,绝大多数同等尚未确定具体的用地单位,使用目的更无从说起。 2.缺乏被征收人参与程序 我国征地项目审批是政府行为。从征地方案书的提出到项目征地认证,被征地人完全没有机会参与,法律并没有赋予他们提出征地行为是否合法的质疑权。而对于拟订补偿安置方

(完整版)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析讲课稿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解析一、我国土地管理法历次修正2第一次:1988年第一次修正 (2) 第二次:1998年8月全面修订 (3) 第三次:2004年8月第三次修正 (3) 第四次:2012年12月第四次修正正在进行 (4) 二、土地管理法关键条款—第四十七条(修正前) (4) 三、本次修正案的基本原则 (5) 四、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关键条款 (5) 1、明确了“公平补偿”的基本原则 (5) 2、删除按土地原有用途补偿和30倍补偿上限规定,至少提高10倍 (5) 3、增加社会保障补偿内容 (6) 4、补偿资金不落实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 (7) 5、授权国务院制定征地补偿安置具体办法 (7) 五、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对宏观面的影响 (8) 1、与新型城镇化理论遥相呼应,使城镇化进程更稳健、有序 (8) 2、低成本、快速城镇化过程宣告结束 (8) 六、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9) 1、该草案可能会促使更多城市房产税政策的出台 (9) 2、城区补偿相对到位,影响较小;对小城镇及远郊农村征地价格影响较大 (10) 3、该草案有利于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有效供给,促进需求 (10) 4、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将更加稳健、需求更加旺盛 (10) 七、结论及建议 (11)

一、我国土地管理法历次修正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开始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开创了我国土地管理的新局面。 时代在发展,法律制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土地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管理法》先后进行过三次修改,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修改。 第一次:1988年第一次修正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深圳、上海等地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全国各地也相继仿效。土地有偿使用已成为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 适应这一要求,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根据该 同年12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修正案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 同时,为适应新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审批、非法转让土地和破坏耕地的违法行为处罚、处罚程序等内容也进行了修改。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修改规定,奠定了这一时期土地立法的基调,那就是一切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服务。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1990年发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管理城市土地的一部重要法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也于1994年7月正式出台,该法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海陆位置比较,分析我国海陆兼备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中国的领土范围,体会中国“疆域辽阔”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找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的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四大海及两大岛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的神圣责任感。 2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了解中国的大致国情 3重点难点 重点是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难点是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间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叫做“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什么,请看题板:“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师:第一猜,一只雄鸡指什么? 生:中国 师:第二猜,这段话描述的是关于中国的什么内容? 生:关于中国的地理位置 师:第三猜,根据这段话你得到了哪些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信息? 生:中国在世界的北半球,东半球,面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 师:第四猜,我在猜想大家能否根据这些信息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能不能啊?能,那就把中国找出来吧!(展示空白世界地图,学生在图上指出中国) (通过猜谜活动,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思考这些信息背后反映的中国地理位置并最终落实到地图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活动2【讲授】主要过程

(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师:那大家能不能再找两个国家,他们叫蒙古和英国。(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蒙古和英国的所在 师:思考比较一下在海陆位置方面,中,英,蒙有什么不同呢? 生:中国一面临海,一面靠着大陆,有海有陆,英国是个岛国,四面临水,蒙古是个内陆国家,四面都是陆地。 师:三者比较之下,你认为中国海陆兼备的位置如何? 师:中蒙相比,中具体好在哪里呢? 生:水分充足,水产丰富,海底矿产丰富。 生:除了陆路,还可以走海路,海上交通方便。 师:大家讲的非常好。我们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让我们在物产丰富,既有山珍,又有海味,蒙古人要想吃海鲜,可就真是困难了。漫长的海岸线使我们在海上交通更是便利。(展示山珍海味图等 那中英相比呢? 生:在交通方面英国没有中国好,因为它是岛国,只能通过水路与空中才能与外面联系,而中国还有陆上交通可行。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非常好!早在很早很早以前,中国的古人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的交通便利,开创了一条著名的与欧洲相通的丝绸之路,和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展示丝绸之路地图)(通过中英蒙三国对比,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比较分析能力,同时展示丝绸之路地图,用古今资料让学生深刻体验中国海陆位置优越性) (过渡)优越的位置给中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再加上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条件的共同作用,我们的国力真的是蒸蒸日上,现在啊,老师找到两份很好的资料,一份是课本P2-4《辽阔的疆域》,一份是图册P1-2页的地图。老师主要想突出一个字“大”,体现中国疆域之大的大。看上去好像不多,但实际上内容很丰富,那现在老师就要邀请各位同学当老师的智囊团,睁开你们的火眼金睛,在这两份资料中找寻能体现中国之大的有效信息来,看谁最能与老师英雄所见略同啊!要求:组成四人小组开展活动,一人负责纪录,限时5分钟。温馨提示:地图会给大家提供重要信息哦! (由于学生的读图能力有限,所以设置合作环节,希望通过合作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地图获取知识)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回答: 学生组:1、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相当于欧洲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参考文本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 述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节英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政府参与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在英国发生公共安全危机后,一般由所在的地方政府 负责处置,直接参与处置的是警察、消防、医疗救护等管 理部门,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予以协助和支 持。中央政府负责应对恐怖袭击和全国性的紧急事件。 二、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机制 英国政府建立了“金、银、铜”危机处置机制,实现 公共安全危机处置的统一高效。 金层级主要由危机处置相关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军 方)的代表组成,无常设机构,但明确专人负责,并定期 更换,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运作。

银层级的目标,是要确保铜层级所采取的行动能够协调、连贯和整合,以达到最大的效益和效率。 铜层级是由在现场指挥处置的人员组成,直接管理应急资源的运用。 三、关于对受害人的护理与处置 护理与处置危机中的受害人被认为是公共安全危机处置工作的核心,其对象不仅包括直接受害者,而且也包括他们的亲属朋友,以及可能受到危机不同程度影响与参与危机处置的人员。 四、危机管理过程对信息与媒体的管理 现场危机处置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工作通常由警察负责。主要工作:控制现场的出入口;保证可能的犯罪现场证据不被破坏;设立新闻联络点;推荐新闻发言人。 五、关于危机处置的培训、联合训练与演习 英国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培训体系已基本形成,十分重

我国目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土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着当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相关权益的保护成为当下的热点。本文对我国当前土地征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征收公共利益补偿程序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土地征收问题引起的各类**不断发生,农民上访也很大程度集中在土地征收问题上,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土地征收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土地征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治缺失而造成。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不规范现象,这些现象虽然纷繁多样,但主要反映了我国土地征收中的三个深层次问题: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性问题;对农民的补偿问题;征收要履行的程序问题。 一、制度设计缺陷导致征收的公益目的性被严重滥用 1.土地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该法第43条第1款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外。”该条第2款又规定:“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依据《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的规定,土地征收的理由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目的,私人或商业用地建设是不能通过征收集体土地进行的。但是“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于是,在同一部土地管理法律中出现了不协调的两处规定。也就是说法律并未限定死“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如商业用地,不得使用土地征收手段。” 这就导致为了非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征地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基于现实情况,飞速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建设材料,而农村集体土地又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这种土地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必然会导致实践中为了经济建设、为了非公共利益而征收集体所有土地。 2.公共利益条款被地方政府滥用 在土地征收的实践中,是否征收、如何征收、征收何处均由地方政府主导,法律对公共利益的范围又未作任何界定,地方政府往往随意找个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或改善城市环境的借口以实现征收。而基于政绩考量或不正当的权力寻租,地方官员们就将征收的土地用于商业目的了。譬如搞房地产开发,譬如设立经济开发区。更为吸引他们热衷征收土地的原因还在于大量的土地出让金极为增加财政收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在一些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因此,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条款几乎形同虚设,被地方政府严重滥用。 日本在1951年颁布了《土地征收法》,该法第3条列举了35种可以征收土地的情形或理由,这些情形基本限定在关系国家和公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内。这些基本情形包括:依据道路法进行的道路建设;以治水和发展水利为目的在江河上设置的防堤、护岸、拦河坝、水渠、蓄水池及其他设施;国家和地方团体进行的农地改造与综合开发所建的道路、水渠等设施;铁路、港口、机场、气象观测、电信、电力、广播、煤气、博物馆、医院、墓地、公园等设施。相比于日本,我们在这一方面落后了近六十年,我国的土地征收法律对于公共利益条款的规定是如此的模糊,这就导致这一条款在法律适用上的不具有可操作性,沦为地方政府滥用

2020年-2021年新《土地管理法》解读考试试题(含答案)

新《土地管理法》解读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 1. (单选题)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时间为()。 A.2019年8月26日 B.2020年1月1日(正确答案) C.2019年8月27日 D.其他 2. (单选题)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法相应延长。 A.十年 B.三十年(正确答案) C.五十年 D.七十年 3. (单选题)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并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载明土地界址、面积、动 工期限、使用期限、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和双方其他权利义务。上述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等,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________以上成员或者________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A.五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三分之二(正确答案) 4. (单选题)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永 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批准。 A.国务院(正确答案) B.省级政府 C.全人大 D.省级人大 5. (单选题)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以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A.永久基本农田 B.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 C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D.征收前款规定以外的土地的(正确答案) 6. (单选题)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农用地 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确定。

美国国土安全部 (DHS)

美國國土安全部(DHS) 雇員暫時未證實通知(TNC 通知) 給雇主的指示 重要 雇員必須在本TNC通知的第2頁上簽名並加上日期。 1. 儘快(私下)和雇員一起檢閱本TNC通知。 2. 確保顯示在本通知上方的姓名、社會安全號碼、美國護照號碼、A-號碼和/或I – 94號碼是正確的。如果此資料不 正確,您必須在電子查證系統中結束這個案件,並用正確的資料開立新的案件。 重要:如果雇員不識字,您必須將本TNC通知讀給雇員聽。如果雇員不完全了解英語而且講西班牙語、中文、海地克里奧耳語、日語、韓語、俄語、塔加路語或越南語,您必須提供雇員其中一種外語版本的TNC通知,這些版本可在「查閱必要資源」中找到。 3. 請雇員在國土安全部TNC通知第2頁上表明是否他或她會提出異議。 4. 請雇員在本TNC通知第2頁簽名並加上日期,然後在下方提供的空格簽名並加上日期。 5. 把一份簽好名的英文TNC通知影本交給您的雇員,並把一份影本和雇員的I-9 表格附在一起。 6. 在電子查證系統中註明您已告訴雇員其TNC通知並按下「繼續」。 7. 依該雇員的決定,按照電子查證的指示來轉介或結束本案件。 注意:如果該雇員決定不對「暫時未證實」提出異議,您可以終止對他或她的雇用並在電子查證系統中結束本案件。

我證明這名雇員已收到一份國土安全部的「暫時未證實」通知,而且如第2頁所示,本雇員已對此TNC通知作了決定。我證明該雇員已讀過並簽署了這一文件。我證明,盡我能力範圍內所知,該雇員決定要不要對國土安全部的「暫時未證實」提出異議,是出於自願的選擇,而且該雇員並沒有在被雇主強迫或施加壓力下決定他或她是否要對國土安全部的「暫時未證實」提出異議。我證明名列在本TNC通知上方的雇員和在本文件第2頁上簽名的是同一人。 雇主名稱雇主代表姓名 日期雇主代表簽名

房屋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房屋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广义上是指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是一类基础性、深层次、结构性的潜在危害因素,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会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社会风险就会转变成公共危机。广义的社会风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涵盖了生态环境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风险因素。在狭义上,社会风险是指由于所得分配不均、发生天灾、政府施政对抗、结社群斗、失业人口增加造成社会不安、宗教纠纷、社会各阶级对立、社会发生内争等社会因素引起的风险,仅指社会领域的风险。该项目房屋征收补偿工作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因此必须对其潜在风险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先期化解,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基础之上,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于上述情况,***建设局作为该项目房屋征收部门,及时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工作组,入户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同时向有关法律单位和个人咨询,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工程建设房屋征收补偿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如下。

一、评估背景 依照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其**省贯彻实施意见,会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办事处、辖区各派出所及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信访局、***发展和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对*****工程的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省人民政府对《**市人民政府关于***相关工程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请示》的批示精神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相关工程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办〔〕179号)等文件规定,**相关工程征收涉及******8个行政村,征地面积约2100余亩,拆迁住户5700余户,其中城镇居民3900余户、村民1800余户、企事业单位26家、商业铺面400余家,红线范围内房屋拆迁面积约193.78万平方米。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省贯彻实施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召开**相关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会。 二、评估事项 ***相关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三、评估目的 经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广泛听取意见,推动项目顺利进行。预防纠纷及信访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 四、评估原则

《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b7979642.html, 《土地管理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作者: 来源:《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19年第09期 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 决定。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意义重大。 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被认为是此次《土地管理法》修订的最大突破。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依法登记,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同意的条件下,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直接使用。同时,使用者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后还可以转让、互换或者抵押。从而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排除了法律障碍,结束了多年来集体建设用地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的二元体制,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被认为是此次《土地管理法》修订的一大亮点。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缩小了农村土地的征地范围,规范了征地程序,提高了补偿标准。明确界定了征地“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6种情形,将原来的征地“批后公告”改为征地“批前公告”,明确提出“保证被征地人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证”,按照更为市场化的“区片综合地价”而非以往的土地产值一定倍数限制作为补偿标准。特别是提出“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不再将农民居住的住宅作为地上附着物进行补偿,从法律上为被征地农民构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对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此次《土地管理法》修订的另一亮点。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坚持实行一户一宅的基本管理制度,增加了户有所居的规定,下放了宅基地的审批权,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这是对一户一宅制度的重大补充和完善,充分体现了对农民土地利益的保护。 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国土空间有序开发利用、落实最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等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這也将对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和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对未来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简介(20200807171609)

美国应急指挥体系简介 美国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先进和成熟 的应急管理机制。美国于1979年成了国家应急管理署(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y),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9·11”之后,2003年美国在FEMA的基础上成了国土安全部(DHS,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重点加强了防恐反恐的职能,形成涵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美国应急管理体制总体情况 (一)联邦层面。2004年美国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和国家应急预案NRP(National Response Plan)。NIMS是一个应急管理 方法的模板性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NRP则是描述应急机制、指导如何应 急的文件。2008年1月,为更符合和体现其指导性目的,鼓励促进其他具体应急预案的完 善,又将国家应急预案改进为国家应急框架。NRF(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同年 12月,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NIMS也进行了相应修订完善。根据事件复杂性如影响范围和 严重程度等,NIMS将突发事件分为五级,第五级为最轻微的事件,第一级为最严重的事件, 如图1所示。第五级和第四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市县,由当地政府(县和市等)负责;第三级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大城市,由州政府指挥协调处置;第二级和第一级突发事 件影响范围为州一级或者国家层面,由州和/或联邦政府协同处置。美国发布第五号总统令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NIMS规定的原则和标准,促进各州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一致性。由于 美国实行联邦制,NIMS的执行并不能强制,但是在美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产生的费用主 要由联邦政府承担(一般可达75%以上甚至全部),州一级政府只需承担少量费用,而州政府 要想从联邦政府拿到应急经费,就必须执行NIMS系统规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3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习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习

农村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探讨

《农村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探讨》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农民心灵和情感的寄托和归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出现征地热潮,被征地的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征地单位、地方政府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性的收归国有的行为。其法律特征在于:(1)土地征收是强制剥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是物权变动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形。征收主体一方是政府,且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从农民集体手中取得土地所有权,集体必须服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2)土地征收属于一种附有严格法定条件的行为。在各国立法中,征收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其目的只能是为了发展公共利益,绝对禁止任何商业目的的征收,且必须对被征收人以公平合理的补偿。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暴露出某些缺陷,越来越不适应变化了的事实。 一、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现状 (一)征收目的扩大化 我国《宪法》第1O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第43条中只是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这种规定,没有区分建设用地是属于公共利益还是非公共利益,只要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用地,都可以申请国家动用国家征地权,这远远超过了公共利益的范围,实际上将“公共利益”从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狭义的概念扩大到了所有的经济建设。 (二)征收主体角色错位

市、县政府被赋予“绝对的权力”缺乏公正的矫正机构。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市、县政府在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身兼数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土地补偿安置争议的第三方裁决机制,所以土地征收补偿争议均交给政府裁决。他们既是土地征收方案的拟订者,又是土地征收申请者;既负责拟订补偿安置方案,又由其具体支付土地补偿、安置费用。此外,市、县政府还充当了土地交易者的角色,其中典型的就是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先征收、后拍卖”活动,这是完全的“运动员”和“裁判员”集于一身的模式。 (三)征收客体有缺漏 未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列入客体范围。以土地使用权作为独立的征收客体,在世界各国较为少见。在国外,土地使用权都是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征收而被一并征收的,并不存在独立的土地使用权征收问题。但是,我国的土地制度有其特殊性,已不再是大陆法系传统意义上的使用权,已是一种独立的类似于所有权的新型物权。因而,在土地征收制度中必须有相应的规定。目前,我国《土地管理法》有关征收的规定基本上都只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只做了一条原则性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弊端。?(四)征收程序不公正 1.缺乏公共利益认定程序 虽然我国在征收农村土地程序中,也有国务院或者省政府批准征收方案的环节,但事实上在报批征收时,绝大多数同等尚未确定具体的用地单位,使用目的更无从说起。 2.缺乏被征收人参与程序 我国征地项目审批是政府行为。从征地方案书的提出到项目征地认证,被征地人完全没有机会参与,法律并没有赋予他们提出征地行为是否合法的质疑权。而对于拟订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由于补偿安置标准早在批准征收方案时已经确定,即使规定要听取意见,也并无任何实际意义。

美国国防部简介

美国国防部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 DoD) ("the Pentagon") 美国国防部是关于美国军队的部门。它的中心是五角大楼。国防部的领导是美国国防部长。按照美国法,这个部长不准是军人。 在1947年,美国把美军管理中央化,把陆军和海军部组合成国防部。同时美国把空军和陆军分开,建立一个新空军部在国防部地下. 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重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地区将军。美国参谋不联席会议责任准管美国武器和军人准备也当总统的军事顾问,但是他们没有命令权。 国防部各下属机构 国防部由六个实体部门组成: ★国防部部长办公室 (Defense Policy Board Advisory Committee) 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Office of Net Assessment) 总监察长办公室(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 防御犯罪调查服务处(Defense Criminal Investigative Service) ★军事部门 陆军部包括美国陆军 海军部包括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对 空军部包括美国空军 ★参谋长联席会议 美国海军天文台 ★统一作战指挥 中央司令部(CENTCOM) 欧洲司令部(EUCOM) 联合部队司令部(JFCOM) 北方司令部(NORTHCOM) 太平洋司令部(PACOM) 南方司令部(SOUTHCOM) 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 战略司令部(STRATCOM) 运输司令部(TRANSCOM) ★国防机构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