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中RECK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大肠癌中RECK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大肠癌中RECK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 方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 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内停 5.瘀毒内结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运动对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

运动对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 背景:结直肠癌在西方国家是最常见的肿瘤。发展成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基因因素,另一方面是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如体重系数、体力活动以及营养行为。定期运动是结直肠癌重要的一级预防,且已有证据证明运动能改善结直肠癌治疗后的预后。 方法:在PubMed数据库中搜索近10年相关的文献,并对所选的文献进行评估。结果:横断面研究表明,规律的体力活动(约7小时每周快走)可使结肠癌的风险降低40%。体力活动还提高了已经确诊为大肠癌患者的预后:例如,以确诊的晚期患者(UICC分期Ⅱ或Ⅲ),如果他们每周快走4小时,或进行同等程度的体力活动,可显著延长他们的存活时间。 结论:横断面研究显示,与不运动的人相比,体力活动的人较少可能得结直肠癌,而且他们就算得了结直肠癌,其预后亦比不运动的人好。该阳性结果对于二级预防仍然需要干预试验证实,但至少在一级预防中,体力活动应和其他有益的生活习惯和检查措施一样得到积极的重视。 关键词:结直肠癌体力活动癌症预防癌症治疗防治 大肠癌是在德国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为每年新发病例70000。每年约有29 000名患者死于该病;总体而言,男性患者更多。大肠癌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差别很大,在发展中国家,每10万居民中有1到5个被诊断,而在西方工业化国家,每10万居民中有20到60个被诊断。遗传因素是大肠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静态生活方式,超重,无节制的饮酒和吸烟被认为是大肠癌的可改变因素。关于低纤维,高脂肪饮食对大肠癌影响的研究尚没有明确的结论。一项Meta 分析显示,不管是高纤维饮食,还是抗氧化营养素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或维生素E ,都不能肯定说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体力活动在一级预防中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静态生活方式和肥胖强烈地影响各种肿瘤性疾病的发展。该影响对于结肠癌非常显著(发病率相对减少高达40%的风险;见上文),但不适用于直肠癌。超重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是由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抗

直肠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临床路径【2020版】

直肠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 临床路径 一、直肠恶性肿瘤(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ICD-10:C20),行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术(ICD-9-CM-3:48.6900x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下腹坠痛等。 2.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估、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 (3)直肠指检:明确肿瘤位于直肠壁的位置,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占肠壁周径的范围。肿瘤大体类型(隆起、溃

疡、浸润),基底部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向肠壁外浸润情况。观察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粪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 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肉瘤等);可使用肠镜确定直肠肿瘤位置(低位、中位、高位)。 (2)术前应当明确肿瘤分期。行盆腔MRI或CT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和盆壁的关系,或行直肠腔内超声内镜,诊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5.鉴别诊断:必要时需行经肛门直肠壁穿刺活检病理,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1)其他常见的结直肠疾病:胃肠道间质瘤(GIST)、炎性肠疾病、淋巴瘤、寄生虫感染、息肉等;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直肠: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男性前列腺癌累及直肠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

早期大肠癌的现代诊治

?专家笔谈?早期大肠癌的现代诊治 万远廉 陈国卫 根据日本大肠癌研究会的规定,早期大肠癌是指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癌(M癌和Sm癌),无论局部淋巴结有无转移[1]。综合国内报道,我国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还处于较低水平,约占全部大肠癌病例的12畅5%[2],而日本早期大肠癌的所占比例已达到17%~53%[3唱4]。早期大肠癌的预后要明显好于进展期大肠癌,其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如何提高早期癌的诊断率,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改善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一、早期大肠癌的诊断 1畅人群普查和高危人群随访: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限制,我国大肠癌普查率不高。普查资料表明:“无症状人群”中早期大肠癌比例明显高于“有症状患者”。因此,除了重视对门诊患者的检查,更应提高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大肠癌的发病高峰是70岁左右,40岁以下的患者占5%,普查的对象可针对40岁以上的人群。 高危人群大肠癌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2~6倍,因此有必要进行更早期、更频繁的随访和追踪。高危因素包括:(1)结直肠癌家族史:Fuchs等[5]的研究显示,阳性家族成员的发病危险是阴性家族成员的1畅72倍。如果家族中有两个一级亲属患病,则发病危险上升到2畅75倍。对于45岁以下并有一级亲属患病者,发病危险会明显增高,与正常人之比为5畅37∶1。(2)结肠炎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病程15年、20年和25年时,结肠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5%和13%[6]。炎性疾病确诊10年后,结肠癌的发病率将每年增长0畅5%~1%[7]。(3)检出有腺瘤者:腺瘤唱癌演变学说(Adenoma唱CarcinomaSequence)已经普遍为大家所接受。从正常黏膜发展到腺瘤和侵袭性癌大约需要5年和10年。腺瘤生长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1畅5mm以下、1畅5~2畅5mm和2畅5~3畅5mm腺瘤的恶变率分别为2%、19%和43%[8]。Gilbertsen[9]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对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进行每年一次结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切除后的大肠癌发生率将比预期下降85%。(4)遗 作者单位: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 通讯作者:万远廉,Email:Surgeoncgw@yahoo.com.cn

大肠癌患者KRAS基因检测的必要性

大肠癌患者KRAS基因检测的必要性 KRAS是一种重要原癌基因,在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以及血管生成等过程的信号传导通路中起着“开关”作用,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扩散。KRAS基因检测有助于选出针对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有效的大肠癌患者,从而帮助医生选择对肿瘤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KRAS基因分为正常状态(称为野生型)和异常状态(突变型)两种类型。正常的KRAS基因可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一旦发生突变,它就会持续刺激细胞生长,打乱生长规律,导致肿瘤的产生。 一项多国科学家参与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CRYSTAL①)研究表明,对于KRAS野生型转移性大肠 癌患者(一般中、晚期患者会出现转移),一线治疗接受cetuximab(西妥昔单抗),一种治疗转 移性大肠癌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可抑制大 肠癌细胞的生长,并增强大肠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提升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期。 专家组依不拉欣医生:“基于65%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都伴随这野生型KRAS肿瘤,因此,研究 结果在临床上对癌症和医生都有重大的意义。医生可以根据KRAS基因检测结果判断TKIs(EGFR抑 制剂)的药用价值,更完善地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专家组吴婉资医生:“试验结果显示KRAS野生型肿瘤患者在一线治疗方法中联合cetuximab (西妥昔单抗)的明显疗效。对接受cetuximab(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KRAS野生型患者来说,1年内肿瘤没有恶化而继续存活的几率,几乎是那些仅接受化疗患者的两倍。因此,我认为, 所有被诊断出转移性大肠癌的患者,都应该定期进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 简单来说,KRAS等基因检测是目前医生了解大肠癌患者癌症基因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KRAS 基因检测已经成为大肠癌患者内科治疗前的必做常规检查。 (编者注:目前临床上尚无研究完成的KRAS基因抑制剂,司美替尼?(AZD6244)与安卓健?(Antroquinonol)为在研KRAS基因抑制剂。) 【参考出处:大肠癌照护网】 (①CRYSTAL试验:2007年报道的CRYSTAL临床试验,观察一线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结直 肠癌中的作用,试验选择EGFR表达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初治患者1217例,随机分为FOLFIRI联合西 妥昔单抗组以及FOLFIRI对照组,结果显示mPFS两组之间有差异但并不令人满意。小样本的研究结 果初步显示KRAS密码子12、13有无突变与西妥昔单抗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但未有临床随机对照 大样本的研究结果证实。 2008 ASCO会议,Van Cutsen教授报告,在CRYSTAL试验中检测分析540 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KRAS突变状态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所选的54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 与整个ITT人群相似, 其中348例占64.4%是野生型,192例占35.6%是突变型,野生型患者接受西 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独FOLFIRI组:RR 59% vs 43%,mPFS 9.9m vs 8.7m,1 年无病生存率43%vs25%;而在突变型人群两治疗组结果无差异,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1.脾肾阳虚 2.肝肾阴虚 3.气血两亏 4.痰湿停 5.瘀毒结 (三)治疗案的选择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阳健脾 (2)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肝肾 (3)气血两亏证 治法:益气养血 (4)痰湿停证 治法:化痰利湿

结直肠癌预防(优选.)

结直肠癌 「疾病简介」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大肠癌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实际上大肠癌是最易自我筛查的病症,如能早期发现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症。虽然大肠癌可防可治,但是在我国实际上超过80%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仅10-15%。 「流行病学」 2015年癌症数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数为37.63万人,死亡数为19.1万人。其中男性发病数为21.57万人,死亡数为11.11万人;女性发病数为16.06万人,死亡数为8万人。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5倍,并有连年上升趋势。

在年龄上,发病率主要集中在60~74 岁的年龄范围,占总体发病人数的41.23%,而45 岁以上发病的患者占所有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93.28%。 在死亡率方面,45 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为95.18%,整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60~74 岁和75 岁以上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别为36.13% 和40.10%。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的相关因素;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二)遗传因素 大约5%到1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基因突变,这可能会导致家族癌症综合征,并导致他们患上疾病。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UTYH- 相关性息肉病(MAP)、P-J 综合征、幼年息肉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的阳性家族史结直肠癌。 (三)其他高危因素: 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一般认为绝大部分大肠癌均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样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2、炎症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

结直肠癌最新进展及诊断思路

结直肠癌最新进展及诊断思路 一、疾病概述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100万人,年死亡约50万人。结直肠癌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发病率为29/10万,死亡率居第五位,死亡率为14/10万。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按发生率降序排列,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横结肠和肠曲、升结肠和降结肠。结直肠的发病与饮食习惯相关。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能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在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患者的家族成员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结肠息肉、遗传性腺瘤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概率增高。结直肠癌的治疗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细胞类药物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二、临床线索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线索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高危因素等方面1、临床表现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包括:大便带血、大便变细或变形、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肠穿孔、肠传孔、消瘦、乏力、贫血,以及局部浸润、淋巴结和血行转移引起的表现其中右半结肠癌常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以及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而左半结直肠癌以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肠梗阻为多见。2、高危因素病史中应特别关注饮食习惯、

肠道疾病史和结直肠癌家族史。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结直肠癌的诊断需要结合详细病史、全面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方法。纤维结肠镜可以通过肉眼进行形态学诊断,并进行活检。钡剂灌肠是诊断结直肠癌诊断的传统方法,目前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内镜检查所取代,但仍是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其在病灶定位上具有优势,但易漏诊较小的肿瘤。CT仿真结肠镜检查无创伤性,相对简单安全,适用于无法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引起肠腔狭窄的患者,具有优势,但无法取得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腔内B超、CT、MRI 适用于明确肿瘤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可完善结直肠癌的分期。诊断结直肠癌的病理标本主要包括纤维结肠镜活检标本和手术患者的术后标本。细胞学检查适用于早期病变,或狭窄部位活检有困难时。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见后述。四、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结直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包括CEA和CA199等,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CEA。由于CEA在结直肠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并且结直肠癌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病率不高,因此目前不推荐采用肿瘤标志物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1)预后判断多项研究表明,手术前的CEA水平与预后相关,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是独立于分期的预后因素。包括14项研究的系

-肿瘤科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 不适合化疗的住院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 为: C20xx01)。 (二) 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参照2011年NCC 结肠癌、直肠癌TN 腕期。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 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 结肠恶性肿瘤疾病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的患 者。 2. 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 适合并接 受中医治疗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 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 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 》。

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 需的检查项目 (1) (2) (3) (4) (5)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 扫描、肠 镜、 SPEC 、T 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 (2) (3) (4) (5) 2. 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 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随诊计划 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 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十)出院标准 1. 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主症至少一项减轻。 2. 病情稳定。 3. 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有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心电 图; 肿瘤标志物; 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脾肾阳虚证: 肝肾阴虚证: 气血两亏证: 痰湿内停证: 瘀毒内阻证: 温阳健脾。 滋补肝肾。 益气养血。 化痰利湿。 活血化瘀。

直肠癌临床路径(表单)

直肠癌临床路径(表单)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直肠癌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14-16天。 一、进入路径标准。 1.可R0切除的直肠癌(Ⅰ期、Ⅱ和部分III期)。 2.年龄为18~70岁,无基础疾病患者。 基础疾病包括: 1、心脏疾病:半年内心梗病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EF<50%、使用抗凝药、严重心律失常(需装起搏器者)、室壁瘤等; 2、肺相关疾病:重度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肺部感染患者; 3、脑血管相关:脑梗后遗症、半年内新发脑血管意外者; 4、内分泌相关: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后遗症或并发症患者、甲亢、甲减 5、器官移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既往消化系统肿瘤病史者、既往胃肠盆腔脏器外科手术史者(单纯阑尾切除者除外); 6、血管系统:血管变异、静脉血栓、大血管动脉瘤 7、合并消化道梗阻、严重营养不良(NRS2002 >=3分、PGSGA……)、近期严重出血(Hb<80g) 8、其他:孕妇、精神疾病患者…… 3.有手术适应证,无绝对禁忌证。 二、术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2)凝血功能,生化全套,血清肿瘤标志物(消化道六项),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检查;(3)结肠镜;(4)胸部X线检查或胸部平扫CT,必要时强化;(5)全腹部增强CT、腹部MRI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高龄、危重患者应行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超声心动图检查;(2)疑似骨转移者应行全身ECT进行筛查;(3)合并其他疾病应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BNP等 3.肠道准备: (1)无肠梗阻病例:于术前12-24小时开始口服泻药,2-3小时内服完。(2)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例:于入院当日起每日口服两次小剂量泻药。(3)完全性肠梗阻病例:禁忌任何方式的肠道准备。 4.签署手术及其他相关同意书 三、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静脉给药,手术超过3小时可再给第二剂。 四、手术日为入院第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静脉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2.手术方式:直肠癌根治切除(Dixon、Miles、柱状切除)。 3.手术内固定物:部分患者可能使用肠道吻合器等。 4.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大肠癌筛查工作实施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人群大肠癌筛查 工作方案(2016-2017年)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居xx市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为提高居民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治疗率,降低大肠癌未来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xx区大肠癌防控工作方案》x卫字2015(29号)文件,结合2015年的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社区中心重点人群大肠癌筛查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对社区中心重点人群开展大肠癌筛查,提高市民大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治疗率,降低大肠癌未来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项目对象和时间、任务安排 (一)首轮筛查对象:中心辖区50~74岁常住人口(包括本中心户籍及本中心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非本中心户籍)。 (二)具体安排为: 2016~2017年度筛查重点为50~64岁常住人口,本年度共完成901人初筛。今后每2年开展一轮人群筛查工作,并将根据情况确定重点筛查对象年龄范围。 三、工作内容 (一)宣传发动 - 1 -- 1 -

通过健康宣传动员等方式,广泛宣传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内容,提高中心居民对大肠癌筛查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二)中心免费初筛 1、知情同意与名册登记 向居民发放《社中心居民大肠癌筛查知情同意书》,告知筛查的目的、意义以及参加筛查的获益和可能的风险,回答群众的问题。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同意筛查的居民进行名册登记,将居民信息录入大肠癌筛查数据库。 2、初筛 (1)人群问卷筛查。采用《大肠癌筛查危险因素评估问卷》对筛查目标居民进行大肠癌患病风险评估。 (2)粪便隐血试验(FOBT)。向完成筛查登记的居民发放采便器,每人2支,并告知采便器使用方式。居民将采集好样品的采便器尽快送回社中心卫生服务机构检测(采集与检测时间原则上要求不过夜,夏季则应在4小时内检测)。 (3)大肠癌危险因素评估为阳性或2次粪便隐血试验中任意1次结果为阳性者,即为初筛阳性;大肠癌危险因素评估为阴性且相隔7天的2次粪便隐血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者,即为初筛阴性。 3、初筛阳性者转介 向初筛阳性者发放《肠镜检查建议书》,告知其需及时前往- 2 -- 2 -

结直肠癌术后的随访

结直肠癌术后的随访 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以便再次应用某些可能成功的治疗手段,尽早发现并在内镜下切除新出现的结直肠腺瘤(癌)。 一、随访的程序 一般来讲,随访和普查都是联合进行的,常规的随访项目包括全面的血液化验(包括CEA等肿瘤标志物)、直肠指诊、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肝脏和直肠超声、肝脏和盆腔CT、胸片、MRI。最近有学者建议用PET作为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手段。由于各地、各医院的习惯不同(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的差异),随访的项目和程序各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依据多年来的经验,总结了结直肠癌的随诊模式。 1、随诊的时间 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随诊时间和时间间隔应考虑患者的病期、是否接受辅助治疗、经济状况、是否方便等因素,采用个性化的随诊方案。但对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一般掌握的原则是: 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1—2年:每3—6个月随诊一次;术后2—5年:每6—12个月随诊一次;术后5年以上:每1—2年随诊一次;对术后随时出现的各种可疑征兆,应随时就诊。2、随诊的方式 (1)医生的问诊和体检: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是随访的第一手资料,患者的主诉和体检虽然不能判断肿瘤复发和转移,但至少可以为医生提供必要的和(或)有价值的线索,减少弯路,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AFP、CA125等。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应作为每次复查的必检项目;而肝功和肾功的检查,在没有化放疗等辅助治疗、在前一次复查中无异常的情况下,可隔次检查一次;对机体免疫指标的测定,在没有化放疗等辅助治疗,在前一次复查中无异常的情况下,可6—12个月测定一次。 (3)影像学检查:胸片或胸部透视、钡剂灌肠、B-US、CT、MRI、PET、PET-CT、同位素扫描。胸片或胸部透视和B-US应作为每次复查的必检项目;而钡剂灌肠在前一次复查中无异常的情况下,可隔次检查一次;对胸片或胸透、B-US发现可疑复发或(和)转移而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可行CT、MRI、PET、PET-CT、同位素扫描检查等协助诊断。但是作为术后第一次复查的患者应建议行胸片、钡剂灌肠、局部CT、MRI等检查,作为以后复查对照的基线资料。(4)内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或内镜超声。内窥镜检查或内镜超声一般不作为常规的复查项目,但对于肿瘤标志物升高、尤其是术前升高,术后降为正常后转而又升高的患者,内窥镜检查或内镜超声作为非创伤检查的辅助手段,对发现钡剂灌肠未能发现或可疑的复发和转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的意义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的意义 了解您的基因,轻松掌控健康!!请 普通人群大约有5%的结直肠癌患癌风险,大约20%-30%有大肠癌家族史, 称为遗传相关大肠癌,此类结直肠癌经常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因此,此类患者的家属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也很高,属于高危人群。在导致遗传性结直肠癌 的因素中,临床上最多见的是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MUTYH相关性息肉病(MUTYH-associated polyposis,MAP)、PJS综合征、JPS 综合征等。在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达13-16万,已经成为五大癌症之一,而在这些患者中有20%有大肠癌家族史,因此,《NCCN指南》提出: 所有的大肠癌患者都应该询问家族史,疑似遗传性大肠癌患者应当进行相应遗传学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针对家族性结直肠癌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成为可能,对具有遗传高风险的家庭进行基因筛查,从而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大大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通过基因检测技术筛查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突变基因携带人群),从而预测患癌风险,做到及早干预和预防,节省治疗时间和成本;其次,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挖掘致病原因,从而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以及预测其他患癌风险。 涵盖结直肠癌NCCN指南推荐的所有关键基因。依据《NCCN指南》建议:满足如下条件之一的都应该进行LS的筛查检测:①符合Bethesda标准(修订)或Amsterdam标准;②年龄<50岁的子宫内膜癌;③有LS家族史。附:Bethesda标准1.结直肠癌发病年龄<50岁;2.结直肠癌合并其余林奇综合征相关癌种(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尿道和肾癌、胆道癌、脑癌、小肠癌、皮脂腺瘤、角化棘皮瘤),不论年龄;3.结直肠癌发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诊断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七)出院标准。 1.腹泻好转,无伴随不适,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2.血常规、便常规正常,电解质紊乱纠正。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干预处理; 2.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 3.腹泻使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需积极干预; 4.因腹泻致血容量不足,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肠道感染严重,并发出血等; 5.患者持续便常规提示血便,或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需行肠镜检查,诊断直肠癌等; 6.患者并发肠系膜血栓,致肠梗塞等,需转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等。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_(ICD-10:A04.903)或腹泻(ICD-10:K52.90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10天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或一级护理 □饮食:软食、流食、半流食 □消化道隔离 □监测血压 □记24小时液体出入量 □抗感染: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 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喜炎平 等 □止泻药物:蒙脱石散、黄连素、 必要时洛哌丁胺 □静脉补充电解质、静脉补液等 □其他症状的对症治疗,解热、止 吐、缓解恶心、抑酸、缓解腹痛(6 542)等治疗。 临时医嘱: □血、便常规,PCT、肝功能、肾 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象、D- 二聚体 □心电图 □必要时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 脂肪酶、淀粉酶、尿淀粉酶、血培养、 血气分析等 □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 霍乱弧菌培养、肝炎病毒学、炎性肠 病相关抗体、血脂、肿瘤标志物、 □腹彩、肺X线 □ ORS □必要时止吐、解热、抑酸、缓解 腹痛等 长期医嘱: □同前 □根据患者症状 增减医嘱 临时医嘱: □便常规1天1 次,直至正常 □必要时复查心 电图 □必要时复查空 腹血糖、电解质、淀 粉酶、脂肪酶等 □必要时止吐、解 热、抑酸、缓解腹痛 等 长期医嘱: □同前 □根据患者症状 增减医嘱 临时医嘱: □便常规1天1 次,直至正常 □必要时复查心 电图 □必要时复查空 腹血糖、电解质、淀 粉酶、脂肪酶等 □必要时止吐、解 热、抑酸、缓解腹痛 等 主要护理工作□ 协助办理入院手续 □ 入院宣教 □ 入院护理评估 □ 指导饮食及生活方式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理 □ 指导饮食及生活方 式 □ 督促患者用药 □基本生活和心理 护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 护理 □并发症观察 病情□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

大肠癌的防治

大肠癌的防治 大肠癌死亡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我国则是国人的第五大“杀手”。26日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科普大讲坛上,医学专家提醒国人多食粗粮、及早预防可以远离大肠癌。 专家表示,大肠癌死亡率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在我国排名第五位,在上海则排名第四位。全球一年要发生120万例新病人,其中我国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上升,在大城市发病上升率更加明显。在北美国家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为61%,在欧洲国家它是46%,我国只有美国的一半,只有北美的一半,五年生存率非常低。 远离大肠癌,必须从改善饮食环境着手。专家表示,从预防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吃一些粗一点的,纤维多一点食物,包括蔬菜等等。动物性的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要适当的降低,这样可能有一些好处。 肠癌并不是非常可怕的疾病,第一我们要早期发现,第二早期的预防,第三积极的治疗。这样就算晚期病人也可以活的很好。那么,大肠癌日常该如何预防? 1、饮食调整 虽然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散发性的大肠癌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相关,对饮食干预,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①能量摄入。 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大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②脂肪与红肉。 大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射入的妇女与低脂妇女相比大肠癌相比大肠癌风险增加32%。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大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大肠癌的发生。 ③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 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直肠癌(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路径

直肠癌(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 路径 一、直肠癌(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直肠癌(ICD-10:C20),行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ICD-9-CM-3:48.62或48.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下腹坠痛等。 2.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估、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 (3)直肠指检:明确肿瘤位于直肠壁的位置,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占肠壁周径的范围。肿瘤大体类型(隆起、溃疡、浸润),基底部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向肠壁外浸润情况。观察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粪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程度(高、中、低);排除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可使用乙状结肠镜确定直肠肿瘤位置(低位、中位、高位)。 (2)术前应当明确肿瘤分期。行盆腔MRI或CT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和盆壁的关系,或行直肠腔内超声内镜,诊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5.鉴别诊断:必要时需行经肛门直肠壁穿刺活检病理,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1)其他常见的结直肠疾病:胃肠道间质瘤(GIST)、炎性肠疾病、淋巴瘤、寄生虫感染、息肉等; (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直肠: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男性前列腺癌累及直肠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等。 1.经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2.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肠息肉切除术后(ICD-10: K63.582/287.121/K63.501/K63.5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临床表现: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可出现腹痛、排便性状改变、大便带血) 2电子结肠镜:已进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 (三)进入路径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内科治疗 结肠息肉切除后禁食水6小时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给予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必要时) 2.内镜治疗:如有术后出血,内镜下电凝、喷洒止血药物或APC止血,或夹止血。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凝血 肝功能、肾功能、离子、血糖、 心电图、腹部彩超、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肿瘤标记物筛查(CEA、AFP、CA199) 息肉切除病理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抗感染治疗(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必要时) 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整肠生、双歧杆菌)(必要时) 补液: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 (八)手术日。无 (十)出院标准。 可进食,无腹痛、腹胀、无发热 便常规+潜血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继发感染,退出本路径 息肉切除后出现穿孔,则退出本路径,联系外科必要时予以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结肠癌临床路径(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结肠癌临床路径 (2019年版) 一、结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D01.0) 行结肠癌根治术(或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或结肠曲段切除)、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ICD-9-CM-3:45.4,45.73-45.79,45.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区段切除手术:早期结肠癌。 2.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3.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4.姑息手术(结肠癌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条件不允许,但合并梗阻、出血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D01.0结肠癌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结肠癌临床路径

结肠癌临床路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结肠癌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结肠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癌(ICD-10:C18, ) 行结肠癌根治术(或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或结肠曲段切除)、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贫血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发现腹部肿物。 2.大便隐血试验多呈持续阳性。 3.影像学检查提示并了解有无器官和淋巴结转移。 4.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取活组织检查作出病理诊断。 5.术前应判断是早期结肠癌还是进展期结肠癌,并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NCCN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09年第一版) 1.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区段切除手术:早期结肠癌。 2.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术):进展期结肠癌,无远处转移,肿瘤条件允许或联合脏器切除可以根治的结肠癌患者。 3.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4.姑息手术(结肠癌姑息切除术、短路或造口术):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条件不允许,但合并梗阻、出血的结肠癌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18,结肠癌疾病编码。 2.术前评估肿瘤切除困难者可先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次评估,符合手术条件者可以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