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堂学案

高一历史主备教师:王晓华2012年2月8日

【学习目标】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的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预习导航】

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

原始

农业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1)时间_________;

(2)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长的条件及艰难因素

(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艰难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 起源:

2. 状态:

3. 与世界农业关系:

4.

5. 模式:

【合作探究】

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推动整个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有利因素:

⑵耕作技术的进步: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

垄作法,又叫畎亩法,由畎和亩两部分组成。畎是

沟,亩是垄,畎亩法也就是一种垄作法。这种耕作

法对于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两

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在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

而不种在垄上,这不叫做“上田弃亩”。在低田里,

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这就叫“下田弃

畎”。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低田种垄

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

⑶灌溉技术的提高

阅读课本第6页,归纳出不同时期水利工程或水利灌溉工具。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探究三: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

【整合提升】

1、如何理解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解析】(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隋唐时期,随着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3)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4)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2.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

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3.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D.铁器的产生

4.中国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以下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是

①推行代田法②实行稻麦轮作或一年三熟制③实行土地公有④实行集体耕作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5.“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6.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铁犁牛耕B.自然经济C.集体经济D.刀耕火种

7.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8.中国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有①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③先进的灌溉工具的出现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9.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火耕B.耒耜C.铁犁牛耕D.中耕

10、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1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映了小农经济①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③以农业与手]: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④.

【走进生活】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回归,民俗活动重新找到了了舞台,例如春节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春联,立春日“鞭春牛”的活动等。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民俗活动,分析这些民俗活动对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反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