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作者:兰丽辉, 鞠时光, 金华, 刘善成, LAN Li-hui, JU Shi-guang, JIN Hua, LIU Shan-cheng

作者单位:兰丽辉,LAN Li-hui(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鞠时光,金华,刘善成,JU Shi-guang,JIN Hua,LIU

Shan-cheng(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刊名:

计算机应用研究

英文刊名: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年,卷(期):2010,27(8)

参考文献(39条)

1.WONG R C W;LI J Y;FU A W C(α,k)-anonymity:an enhanced k-anonymity model for privacy 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 2006

2.LI Ning-hui;LI Tian-cheng;VENKATASUBRAMANIAN S t-closeness:privacy beyond k-anonymity and l-diversity 2007

3.XIAO Xiao-kui;TAO Yu-fei Personalized privacy preservation 2006

4.BU Ying-yi;FU A W C;WONG R C W Privacy preserving serial data publishing by role composition

2008(01)

5.FUNG B C M;WANG Ke;FU A W C Anonymity for conti-nuous data publishing 2008

6.XIAO Xiao-kui;TAO Yu-fei m-invariance:towards privacy preserving re-publication of dynamic datasets 2007

7.SWEENEY L Achieving k-anonymity privacy protection using genera-lization and suppression[外文期刊] 2002(05)

8.SWEENEY L k-anonymity:a model for protecting privacy 2002(05)

9.NERGIZ M E;ATZORI M;CLIFTON C W Hiding the presence of individuals from shared databases 2007

10.MACHANAVAJJHALA A;GEHRKE J;KIFER D l-diversity:privacy beyond k-anonymity 2006

11.NERGIZ M E;CLIFTON C;NERGIZ A E Multirelational k-anony-mity 2009(08)

12.WANG Ke;FUNG B C M Anonymizing sequential releases 2006

13.韩建民;岑婷婷;虞慧群数据表k-匿名化的微聚集算法研究[期刊论文]-电子学报 2008(11)

14.杨晓春;刘向宇;王斌支持多约束的k-匿名化方法[期刊论文]-软件学报 2006(05)

15.FUNG B C M;WANG Ke;CHEN Rui 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a survey on recent developments[外文期刊] 2010(04)

16.周水庚;李丰;陶宇飞面向数据库应用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期刊论文]-计算机学报 2009(05)

17.TAO Yu-fei;CHEN He-kang;XIAO Xiao-kui ANGEL:enhancing the utility of generalization for privacy preserving publication[外文期刊] 2009(07)

18.XIAO Xiao-kui;TAO Yu-fei Anatomy:simple and effective privacy preservation 2006

19.FUNG B C M;WANG Ke;YU P S Top-down specialization for information and privacy preservation 2005

20.魏琼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 2008

21.JIANG Wei;CLIFTON C Privacy-preserving distributed k-anonymity 2005

22.MOHAMMED N;FUNG B C M;WANG Ke Privacy-preserving data mashup 2009

23.WONG R C W;FU A W C;LIU Jia Preserving individual privacy in serial data publishing 2009

24.BYUN J W;SOHN Y;BERTINO E Secure anonymization for incremental datasets 2006

25.BARAK B;CHAUDHURI K;DWORK C Privacy,accuracy,and consistency too:a holistic solution to contingency table release 2007

26.KIFER D;GEHRKE J Injecting utility into anonymized datasets 2006

27.YAO Chao;WANG X S;JAJODIA S Checking for k-anonymity violation by views 2005

28.IYENGAR V S Transforming data to satisfy privacy constraints 2002

29.SWEENEY L Datafly:a system for providing anonymity in medical data 1998

30.WANG Ke;YU P S;CHAKRABORTY S Bottom-up generalization:a data mining solution to privacy protection 2004

31.FUNG B C M;WANG K;WANG Ling-yu Privacy-preserving data publishing for cluster analysis[外文期刊] 2009(06)

32.WANG Ke;FUNG B C M;DONG Guo-zhu Integrating private databases for data analysis 2005

33.XU Jian;WANG Wei;PEI Jian Utility based anonymization using local recoding 2006

34.LEFEVRE K;DEWITT D J;RAMAKRISHNAN R Mondrian multi-dimensional k-anonymity 2006

35.LEFEVRE K;DEWITT D J;RAMAKRISHNAN R Incognito:efficient full-domain k-anonymity 2005

36.SAMARATI P Protecting respondents'identities in microdata release 2001(06)

37.RASTOGI V;SUCIU D;HONG S The boundary between privacy and utility in data publishing 2007

38.DWORK C Differential privacy 2006

39.BLUM A;LIGETT K;ROTH A A learning theory approach to non-interactive database privacy 2008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d8638785.html,/Periodical_jsjyyyj201008004.aspx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4)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 (5)入侵检测是网络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

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社交网络数据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孙悦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近年来,社交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层出不穷的社交应用给用户带来了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泄露的风险。因此社交网络的数据隐私保护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文章对社交网络隐私保护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类概括。 关键词:社交网络;隐私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9)01-0180-02 0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移动通讯应用和社交网络也日趋流行,社交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交友为目的的行为了,游戏社交,购物社交等社交形式的多样化也使社交数据爆发性增长,但是数据泄露的事故也比比皆是。国外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曾多次被曝信息泄露,今年十月,谷歌也因信息泄露事件宣布将收紧数据分析政策。如何对用户的社交信息中的敏感信息有效的保护起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的隐私保护技术发展来进行分类总结。 社交网络数据的隐私保护是针对原始的网络数据进行一些人为操作,如增删或修改一部分,使攻击者无法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避免信息泄露。只有进行处理后的数据才能对外公布,当然在保护用户的敏感信息的同时使处理后的信息仍具有一定的可用性也是衡量数据匿名的一个重要因素。1关系型数据 目前针对关系型数据的隐私保护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2002年Sweeney L[1]等人首次提出k-匿名模型。k-匿名的主要思想是使集合中每一个元素都有至少其他k-1个元素与之相似,这样精准地确定某一个元素的概率都小于1/k。但是k-匿名存在对敏感信息没有进行限制的缺陷,无法抵御同质攻击以及背景知识攻击。因此Machanavajjhala[2]等人提出l-多样性模型,针对敏感信息进行隐私保护,该模型使数据集匿名组中的元素每一个敏感属性值都有其他至少l-1个与之相似。从而使敏感信息泄露的概率小于1/l。随后Ninghui Li[3]等人针对相似性攻击提出了t-Closeness模型。 此外,针对关系型数据的隐私保护也常采用聚类的方法,将聚类和其他的匿名手段结合起来,使数据能够抵御不同类型的攻击。如基于聚类的k-匿名技术[4],基于聚类的l-多样性技术[5]。 2图结构数据 相比较关系型数据,图结构数据的隐私保护研究更有难度。因为关系型数据中的记录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而对于图结构数据,不仅要考虑数据本身的语义信息,还要考虑用户之间的相关性和结构信息,其次很难对攻击者已知的辅助信息进行建模。因此,关系数据的匿名化技术不能直接套用在图数据的隐私保护方案中,研究人员针对此图结构设计了有效地保护手段。 2.1基于k-匿名的保护方案 k-匿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匿名化关系数据中,在图数据的隐私保护中很多研究者仍然引用k-匿名的技术思想将其拓展应用于图数据中。Zhou和Pei[6]提出k-近邻匿名,该方法将所有结点具有相似邻居结点(一跳邻居结点)提取出来编码并且分在同一组内,直到每个组至少有k个结点组成。然后将每个组匿名化使得同一组内的任何结点都有至少k-1个同构邻居结点,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抵御邻域攻击。Liu和Terzi[7]针对度攻击提出了k-度匿名算法,使图中每个结点都有其他至少k-1个结点与其度数相同。该方法首先构造一个k-度匿名序列,根据该序列构建匿名图,然后将匿名图与原图进行匹配调整边,使图结构的数据可用性最大化。Zou[8]等人同时考虑到领域攻击、度攻击、子图攻击等多种攻击方式,为了能够同时抵御这些攻击,他们提出k-自同构,使得图中每个结点都有其他k-1个对称的结点,此外他们提出了图分割,块对齐和边缘复制三种技术手段用于实现k-自同构。随后Cheng[9]等人提出与之有些相似的k-同构,用于抵御结构攻击,k-同构是将一个图划分并匿名成k个不相交的子图,使得所有的子图都是同构的。Yuan[10]等人从语义和结构信息的角度分析研究,针对语义和结构上设计了不同的技术来实现图结构的k-匿名。 2.2差分隐私保护方案 为了解决大多数以匿名为基础的隐私保护模型由于均需特定的知识背景而不能对隐私保护的强度进行量化分析的局限性,Dwork[11]等人提出差分隐私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对数据添加随机噪声使数据失真,从而隐藏用户的敏感信息,使攻击者无法精准识别某一条记录。随后提高发布统计数据的可用 号质量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模块经过测试验证后表明该种设计能够满足信号质量要求,满足系统对于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单元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erial ATA Re- vision2.0[S].USA,2005.08.[2]Krishma S K,Bhat M S.Minimization of via-induced signal reflection in on-chip high speed interconnect lines.Circuits, Sys-tems,and Signal Processing,2012,31(2):689. [3]Bockelman D E,Eisenstadt W https://www.360docs.net/doc/dd8638785.html,bined Differential and Common-Mode Scattering Parameters:Theory and Simulation[J].IEEE Trans.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1995,43: 1530-1539. 180

P3P网络隐私保护技术概述

P3P网络隐私保护技术概述 1.1网络隐私权 1.1.1 隐私权 自1890年美国两位法学家路易斯·布兰蒂斯和萨莫尔·华轮提出隐私权这个概念以后,隐私权已被国际社会和各国宪法、法律广泛承认,并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予以保护。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利。 1.1.2 网络隐私权 是隐私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广义上讲应该是保护网络隐私不受侵害、不被公开、不被利用的权利。其内涵包括:第一是网络隐私有不被他人了解的权利;第二是自己的信息由自己控制;第三是个人数据如有错误,拥有修改的权利。简单的说:网络隐私权,是指网络上未明确声明允许公开的所有的有关个人的信息和数据,不被非法收集、公开、侵犯和利用的权利。 1.2P3P技术概述 P3P (Platform for Privacy Preference Project)即隐私偏好设定平台,由万维网联盟在2002年4月开发完成。P3P为隐私策略提

供了一个标准的可机读格式,以及一个能使Web浏览器自动读取和处理隐私策略的协议[1]。也就是说,P3P使Web站点能够以一种标准的、机器可读的XML格式来描述它们的隐私政策,包括描述隐私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的词汇的语法和语义。这样,互联网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APPEL (A P3P Preference Exchange Language )来对经常访问的Web站点设置隐私偏好参数,而不必耗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又长又难以理解的Web站点隐私策略,也不必领会如何请求Web 站点以有限的方式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基于用户设置的隐私偏好参数,用户代理可以自动或半自动的决定是否接受Web站点的隐私政策。 P3P的制定者——万维网联盟把P3P作为Web站点与它们的隐私策略相联系的标准方法。P3P可以启用可机读的隐私策略,而该隐私策略可以由Web浏览器和那些能显示符号、提示用户或采取其他适当行动的用户代理工具来自动获取[2]。其中的一些工具也可以将各个隐私策略与用户设置的隐私偏好相比较,并帮助用户决定何时与Web 站点交换个人数据。可见,P3P方案可使互联网用户更好的理解Web 站点的隐私声明,使用户在访问站点时能够知悉Web站点是如何收集和利用个人信息的。 1.3P3P指导准则 设立P3P指导准则(P3P Guiding Principles)的目的在于:表达P3F工作组设计该项技术的意图,建议人们如何更有效的使用P3P来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y信息疼术2017年第5期文章编号:1〇〇9 -2552(2017)05 -0060-04D O I:10. 13274/j. cnki. hdzj. 2017. 05. 014 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宋立新\王新量2,梁红2,3,薛帅3,祝若鑫3 (1.西安测绘总站,西安710054; 2. 68029部队,兰州730000; 3.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郑州450052) 摘要:位置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泄漏用户位置信息的危险,这为 他人实施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隐私问题已经成为位置服务以及研究人员的一个严峻的挑 战。解决隐私问题的关键是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要保证服务质量,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 衡。文中综述了基于轨迹的隐私保护技术和基于位置的隐私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阐述 了基于位置和轨迹的隐私保护方法、类型、目标和挑战,分析了隐私保护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位置隐私保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L B S;轨迹;隐私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echnology of lo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SONG Li-xin1,WANG Xin-liang2,LIANG Hong2,3,XUE Shuai3,ZHU Ruo-xin3 (1. S tation of Surveying an d M a p p in g,X i’an 710054,C h in a; 2. 68029 T roop of P L A,L anzho u 730000,C h in a; 3. School of G eograph y Space In fo rm a tio n,In fo rm atio n E ngineering U n iv ersity,Z hengzhou 450052,C h in a) Abstract :Location service to our life brings a lo t o f convenience at the same tim e,user lo catio n in fo rm a tio n is also facin g the ris k o f le a ka g e,w h ich outlaw s im p lem e ntatio n o f w ro ng fu l act provides an o p p o rtu n ity.P riva cy issues have become a c ritic a l challenge fo r lo catio n - based services as w e ll as researchers.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o f p riva cy is to protect personal in fo rm a tio n and to ensure the q u a lity o f s e rv ic e,and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 o.th is paper review ed the present situa 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 based on traje cto ry p riva cy pro te ction and based on lo catio n p riva cy p ro te c tio n,the paper expounds the based on the p o sitio n and traje cto ry o f the p riva cy p ro te ction m e th o d s,ty p e s,objectives and ch a lle n g e s,and probes in to the developm ent d ire c tio n o f lo catio n p riva cy p ro te c tio n,and the m ain problem s o f p riva cy p ro te ction are a n a lyze d,w h ich provides reference to the fu rth e r research o f lo catio n p riva cy p ro te c tio n. Key words:L B S;tra je c to ry;p riva cy prote ction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 普及,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取得了飞 速发展。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 e rvice s,简称 L B S)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今,手机已 具备检测用户位置的功能,推动了基于位置的服务。不能否认L B S的优点,但人们在享受位置服务便利 的同时其隐私也面临着被侵犯的危险,严重限制了 位置服务技术的使用和发展。 用户在使用位置服务时,不希望自己的位置和个人信息遭到泄漏和滥用。例如,当用户的位置或 者轨迹信息泄漏时,攻击者会重新认证这个位置或 者轨迹属于哪个用户,然后,再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泄 漏给其他人。恶意攻击者可以利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来攻击用户。位置隐私安全问题是L B S必须面对 的,这也是为什么要保证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或者 收稿日期:2016 -04 -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392,41401462);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12PPTGY225) 作者简介:宋立新(1966 -),男,本科,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服务。 一60 —

PINQ下K―means的差分隐私保护研究

PINQ下K―means的差分隐私保护研究 摘要:差分隐私保护是Dwork提出的基于数据失真技术的一种新的隐私保护模型,由于其克服了传统隐私保护需要背景知识假设和无法定量分析隐私保护水平的缺点,近年来迅速成为隐私保护领域研究热点。PINQ是最早实现差分隐私保护的交互型原型系统。介绍了差分隐私保护相关理论基础,分析了PINQ框架的实现机制。以PINQ中差分隐私保护下K-means聚类实现为例,研究了差分隐私在聚类中的应用。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的隐私预算下,实现的隐私保护级别也不同。 关键词:K-means;数据失真;差分隐私;PINQ DOIDOI:10.11907/rjdk.161175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6-0204-05 参考文献: [1]周水庚,李丰,陶宇飞,等.面向数据库应用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J]. 计算机学报,2009,32(5):847-861. [2]李杨,温雯,谢光强. 差分隐私保护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9):3201-3205. [3]MCSHERRY F. Privacy integrated queries[C].In Proc.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2009. [4]MOHAN P,THAKURTA A,SHI E,et al. GUPT:privacy preserving data analysis made easy[C].Proceedings of the 2012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ACM,2012:349-360. [5]ROY I,SETTY S T V,KILZER A,et al. Airavat:security and privacy for mapreduce[J]. Usenix Org,2010:297-312. [6]DWORK C. A firm foundation for private data analysi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1,54(1):86-95. [7]DWORK C,MCSHERRY F,NISSIM K,et al. Calibrating noise to sensitivity in private data analysis[M]. Theory of Cryptography,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6:265-284. [8]FRIEDMAN A,SCHUSTER A. Data mining with differential privacy[C].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 Data Mining,2010:493-502. [9]MCSHERRY F D. Privacy integrated queries:an extensible platform for privacy-preserving data analysis[J]. Proc,2011(1):26-30. [10]BLUM A,DWORK C,MCSHERRY F,et al. Practical privacy:the sulq framework[J]. In PODS ’05: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fourth ACM SIGMOD-SIGACT-SIGART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2005(6):128-138.

轨迹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第7卷第1期智能计算机与应用Vol.7 No.1 2017年2月Intelligent Computer and Applications Feb.2017 轨迹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许志凯,张宏莉,余翔湛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已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服务在给人们的日常 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隐私泄漏的风险。针对轨迹数据的推理攻击不仅可分析出目标用户的家庭住址、工作地点等敏感位 置信息,甚至可推测出用户的生活习惯、健康状态、宗教信仰等隐私信息。轨迹隐私能否得到妥善保护已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 的瓶颈问题。本文对已有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进行了分类描述,并分析已有工作的优缺点,最后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轨迹隐私;隐私保护;位置隐私;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7)01-0125-03 Survey on trajectory privacy protection techniques X U Z h ik a i,Z H A N G H o n g li,Y U X iangzh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 China) A 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PS-enabled mobile devic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have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daily life.However,with trajectory information,an adversary can easily infer several facets of users’lifestyles,such as living habit,health conditions,exercise hobbies,and religious belief,beyond just the locations.The potential abuse of trajectory information by unauthorized entities is evolving into a serious concern in mobile internet.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trajectory privacy protection techniques,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works. Keywords:trajectory privacy;privacy protection;location privacy;network security o引言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 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已渗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然而,许多基于位置的服务,如电子地图、运动 计步、移动广告,需用户实时提交自己的位置信息。这些服 务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以电子地图服务提供 商Google地图、百度地图为例,这些应用不仅可为用户提供 实时交通导航,还可为用户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并规划最优 线路。然而,这些服务也带来隐私泄漏的风险,在使用这类 服务时,LBS用户需实时地将自己的位置信息提交给LBS服 务器,但这些轨迹数据往往含有丰富的时空信息。针对轨 迹数据的推理攻击不仅可得出用户在什么时间去过什么位 置,还可分析出目标用户的家庭住址、工作地点等敏感位置 信息,甚至可推测出用户的生活习惯、健康状态、宗教信仰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302605, 2013CB3296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2457 , 61402149)。作者简介:许志凯(19SS-),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隐私保护; 张宏莉(1973-),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 向:网络安全、网络测量、网络计算等;余翔湛( 1973-),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安全、网络测量、 并行计算等。 收稿日期:2016-05-26等隐私信息。因此,轨迹隐私保护受到用户及研究者的广 泛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介绍基于位置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分 别综述位置隐私保护技术的主要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目前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基于位置的服务 图1表示了基于位置服务的一般架构,该架构包含3个 实体: 1) 为LBS用户提供定位服务的导航定位基础设施,主包括GPS卫星、无线网络基站、W IF I等。 2) 持有移动智能终端的LBS用户(本文的研究中将L 用户与移动智能终端可视为同一主体)。移动智能终端可通 过硬件(如GPS芯片)和软件(如基站信号定位、W IF I指纹定 位)技术确定该LBS用户所在地理位置,并通过无线信号与 LBS服务器进行通信。 3) 为LBS用户指定基于位置服务的服务提供商,如百地图、Google地图、大众点评等。 连续型LBS服务指的是用户需实时提交的自己的位置 信息才能获取到相应服务的LBS服务,这类服务主要包括智 能导航服务、无人驾驶汽车、基于位置的新闻(广告)推送、运 动计步及某些社交类APP(如定位附近与我兴趣相同的人)等。以智能导航服务为例,一次典型的连续型LBS服务如图 1所示。具体可做如下阐释:

位置隐私保护系统及实现

位置隐私保护系统及实现 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2) 第二章相关技术概述 (4) 2.1 Android平台系统架构 (4) 2.1.1 Android平台层次架构 (5) 2.2.1 定位服务架构概述 (6) 2.2.2定位服务源码分析 (7) 2.2.3定位服务运行流程 (8) 第三章 Android平台位置隐私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 3.1系统开发平台和环境配置 (10) 3.1.1 Eclipse开发平台简介 (10) 3.1.2开发环境配置 (10) 3.2 Android模拟位置实现 (13) 3.2.1总体过程流图和介绍 (13) 3.2.2 android.location 包中的类和接口 (14) 3.2.3 系统服务的启动与注册 (16) 3.2.4 LocationManagerService (18) 3.2.5 LocationProviderInterface (19) 3.2.6 GpsLocationProvider 的实现 (21) 3.2.7 JNI层与 HAL层 (26) 3.2.8 总结 (29) 第四章系统测试与评估 (32) 4.1 测试工具和测试目的 (32) 4.2 测试过程 (32) 4.3成果截图 (32) 4.4结果分析 (35) 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36) 5.1 总结 (36)

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摘要】随着基于位置服务(LBS)技术的广泛使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基于位置服务中的研究热点。如何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不被服务商和攻击者恶意使用、泄露,是LBS系统设计和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关于位置服务中隐私信息保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更深入地开展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本文总结讨论了当前隐私保护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位置服务;隐私保护 0.引言 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和移动网络的配合,确定移动用户的实际地理位置,提供位置数据给移动应用程序,实现各种与用户位置相关的服务。如查询离自己最近的银行,周边的饭店有哪些,路线导航等。尽管LBS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用户隐私信息在LBS 中存在着严重的威胁。首先,服务器必须提前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才能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而此服务系统并不能保证服务器的可靠性,一旦服务器被攻击,用户的位置信息将被非法泄露和使用。其次,攻击者可能通过连续监测用户的查询信息挖掘出用户的其他隐私信息,包括用户身份、生活习惯等。因此,如何保证用户隐私的安全性成为基于位置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不少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相关的方案和算法,本文将简单介绍目前较为成熟的隐私保护技术。 1.隐私保护技术 现有的隐私信息保护技术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避免将请求服务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提供给服务器;另一类是保护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即服务器获取到的只是用户所在位置的模糊区域或者错误信息。主要技术包括虚拟位置技术、K-匿名技术、空间模糊技术、混合区域技术、位置共享技术、位置坐标变换技术等。 当用户请求位置服务时,虚拟位置技术为了隐藏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将用户的真实位置信息同多个伪造的虚假、错误地址信息一起同时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返回所有位置信息的查询结果后,用户自行判断确定正确的查询结果。此技术不需要借助第三方服务器,可在用户端自动完成虚假地址的生成,但多位置信息的伪造和发送对地址生成伪造算法、服务器的请求处理速度和空间大小提出了较高要求。 K-匿名技术通过引入第三方的匿名服务器防止用户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暴露,当用户请求LBS服务时,先把位置信息发送给匿名服务器,匿名器将用户的位置坐标扩大为一个具有K-匿名性质的区域,即区域面积上不小于一定值,

网络安全认证技术概述

网络安全认证技术概述 网络安全认证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认证指的是证实被认证对象是否属实和是否有效的一个过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验证被认证对象的属性来达到确认被认证对象是否真实有效的目的。被认证对象的属性可以是口令、数字签名或者像指纹、声音、视网膜这样的生理特征。认证常常被用于通信双方相互确认身份,以保证通信的安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 (1)身份认证:用于鉴别用户身份。 (2)消息认证:用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在很多情况下,用户要确认网上信息是不是假的,信息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这就需要消息认证。 1.身份认证技术 认证(Authentication)是证实实体身份的过程,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当服务器提供服务时,需要确认来访者的身份,访问者有时也需要确认服务提供者的身份。 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在这个数字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而现实世界是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物理身份。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身份认证技术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用户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呢?在真实世界中,验证一个人的身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判定:一是根据你所知道的信息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know),假设某些信息只有某个人知道,比如暗号等,通过询问这个信息就可以确认这个人的身份;二是根据你所拥有的东西来证明你的身份(what you have),假设某一个东西只有某个人有,比如印章等,通过出示这个东西也可以确认个人的身份;三是直接根据你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来证明你的身份(who you are),比如指纹、面貌等。在信息系统中,一般来说,有三个要素可以用于认证过程,即:用户的知识(Knowledge),如口令等;用户的物品(Possession),如IC卡等;用户的特征(Characteristic),如指纹等。 现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如下: 身份认证技术从是否使用硬件来看,可以分为软件认证和硬件认证;从认证需要验证的条件来看,可以分为单因子认证和双因子认证;从认证信息来看,可以分为静态认证和动态认证。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软件认证到硬件认证,从单因子认证到双因子认证,从静态认证到动态认证的过程。下面介绍常用的身份认证方法。 (1)基于口令的认证方法

精编【安全生产】关于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安全生产】关于网络安全技 术概述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关于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1. 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怀有恶意的攻击者窃取、修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通过网络非法进入远程主机,获取储存在主机上的机密信息,或占用网络资源,阻止其他用户使用等。然而,网络作为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建设者的关注。 一般来说,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设施的脆弱性再加上网际协议的漏洞共同构成了网络的潜在威胁。随着无线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应用,互联网的安全性又很难在无线网上实施,因此,特别在构建内部网时,若忽略了无线设备的安全性则是一种重大失误。 2. 网络攻击及其防护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泄露,能确保网络连续可靠的运行。网络安全其实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存储和传输安全。 网络的安全主要来自黑客和病毒攻击,各类攻击给网络造成的损失已越来越大了,有的损失对一些企业已是致命的,侥幸心里已经被提高防御取代,下面就攻击和防御作简要介绍。 2.1常见的攻击有以下几类: 2.1.1 入侵系统攻击

此类攻击如果成功,将使你的系统上的资源被对方一览无遗,对方可以直接控制你的机器。 2.1.2 缓冲区溢出攻击 程序员在编程时会用到一些不进行有效位检查的函数,可能导致黑客利用自编写程序来进一步打开安全豁口然后将该代码缀在缓冲区有效载荷末尾,这样当发生缓冲区溢出时,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的指令,如果这些指令是放在有root权限的内存中,那么一旦这些指令得到了运行,黑客就以root权限控制了系统,这样系统的控制权就会被夺取,此类攻击在LINUX系统常发生。在Windows系统下用户权限本身设定不严谨,因此应比在LINUX系统下更易实现。 2.1.3 欺骗类攻击 网络协议本身的一些缺陷可以被利用,使黑客可以对网络进行攻击,主要方式有:IP 欺骗;ARP欺骗;DNS欺骗;Web欺骗;电子邮件欺骗;源路由欺骗;地址欺骗等。 2.1.4 拒绝服务攻击 通过网络,也可使正在使用的计算机出现无响应、死机的现象,这就是拒绝服务攻击,简称DoS(Denial of Service)。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采用了一种比较特别的体系结构,从许多分布的主机同时攻击一个目标,从而导致目标瘫痪,简称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2.1.5 对防火墙的攻击

信息加密与网络安全综述文献(附有大量参考文献)

信息加密与网络安全综述 摘要 本文从信息加密问题开始,论述了密码学及其发展、现状和应用,分析了一些加密技术。之后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探讨,分析了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最后探讨了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 关键词:密码学;公钥密码体制;主动攻击

目录 1.信息加密技术 0 1.1前言 0 1.2密码学的发展 0 1.2密码编码与密码分析 (1) 1.2.1密码学分类 (1) 1.2.2密码体制分类 (1) 1.2.2.1对称密码体制 (1) 1.2.2.2公钥密码体制 (1) 1.2.3 密码分析学 (2) 1.2.3.1强力攻击 (2) 1.2.3.2线性密码分析 (3) 1.2.3.3差分密码分析 (3) 1.3密码协议 (3) 1.3.1认证协议 (3) 1.3.1.1数据源认证 (3) 1.3.1.2实体认证 (3) 1.3.1.3密钥建立认证协议 (4) 1.3.2 协议面临的典型攻击 (4) 1.4密码学的发展 (4) 1.4.1标准化趋势 (4) 1.4.2公理化趋势 (4) 1.4.3面向社会的实用化趋 (4) 2. 网络安全问题 (5) 2.1计算机网络 (5)

2.2计算机网络安全 (5) 2.3 面临的威胁 (6) 2.3.1 计算机软件设计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6) 2.3.2外部攻击 (6) 2.4 网络安全技术 (7) 2.4.1操作系统安全 (7) 2.4.2 防火墙 (7) 2.4.3 反病毒技术 (7) 2.4.4 入侵检测技术 (7) 2.4.5 数据加密技术 (7) 2.4.6 容灾技术 (7) 2.5网络安全对策 (8) 2.5.1 漏洞和缺陷方面 (8) 2.5.2 外部攻击方面 (8) 2.6总结 (8) 参考文献 (9)

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网络安全技术概述 1.引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怀有恶意的攻击者窃取、修改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通过网络非法进入远程主机,获取储存在主机上的机密信息,或占用网络资源,阻止其他用户使用等。然而,网络作为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建设者的关注。 一般来说,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设施的脆弱性再加上网际协议的漏洞共同构成了网络的潜在威胁。随着无线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应用,互联网的安全性又很难在无线网上实施,因此,特别在构建内部网时,若忽略了无线设备的安全性则是一种重大失误。 2.网络攻击及其防护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泄露,能确保网络连续可靠的运行。网络安全其实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存储和传输安全。 网络的安全主要来自黑客和病毒攻击,各类攻击给网络造成的损失已越来越大了,有的损失对一些企业已是致命的,侥幸心里已经被提高防御取代,下面就攻击和防御作简要介绍。 2.1常见的攻击有以下几类: 2.1.1入侵系统攻击

此类攻击如果成功,将使你的系统上的资源被对方一览无遗,对方可以直接控制你的机器。 2.1.2缓冲区溢出攻击 程序员在编程时会用到一些不进行有效位检查的函数,可能导致黑客利用自编写程序来进一步打开安全豁口然后将该代码缀在缓冲区有效载荷末尾,这样当发生缓冲区溢出时,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的指令,如果这些指令是放在有root权限的内存中,那么一旦这些指令得到了运行,黑客就以root权限控制了系统,这样系统的控制权就会被夺取,此类攻击在LINUX系统常发生。在WINOOWs 系统下用户权限本身设定不严谨,因此应比在LINUX系统下更易实现。 2.1.3欺骗类攻击 网络协议本身的一些缺陷可以被利用,使黑客可以对网络进行攻击,主要方式有:IP欺骗;ARP欺骗;DNS欺骗;Web欺骗;电子邮件欺骗;源路由欺骗;地址欺骗等。 2.1.4拒绝服务攻击 通过网络,也可使正在使用的计算机出现无响应、死机的现象,这就是拒绝服务攻击,简称DoS(DenialofService)。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采用了一种比较特别的体系结构,从许多分布的主机同时攻击一个目标,从而导致目标瘫痪,简称DDoS (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 2.1.5对防火墙的攻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