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成人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1例成人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

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粘膜上发生的斑丘疹、疱疹、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或粪便传播,以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少数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做好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儿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主要做好以下几点护理工作: 1、一般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的体全身临床症状,定时测量体温、呼吸、心率等。 2、静脉输液及静脉用药的护理: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保证药物的准确、及时给予,注意输液速度。 3、发热的护理: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患儿有皮疹不能进行酒精擦浴,必要时使用退热药。 4、做好口腔护理: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漱口,可用金喉键直接喷于口腔糜烂部位,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5、饮食护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

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喂养过程中注意卫生,以防发生感染性腹泻。 6、皮疹的护理:手足部皮疹可涂炉甘洗剂。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破皮疹。防止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做好消毒隔离:每位患儿一支体温计,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或在日光下曝晒。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8、并发症的观察:警惕并发心肌炎、观察患儿心率、心律、有无胸闷、气促、面色苍白,观察患儿精神反应、食欲、有无高热及呕吐、有无烦躁哭闹或睡眠不安、观察有无肢体抖动、出冷汗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其它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强,易在婴幼儿中发生流行[1],多发生于3~7岁儿童,以柯莎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为常见[2],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少数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抽搐、腹痛、腹泻等,一部分病例合并脑炎、心肌炎,重者甚至引起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010年3~8月收治手足病患儿582

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曹菊花

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曹菊花 发表时间:2016-09-08T10:45:50.9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曹菊花[导读] 综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升了患儿的治疗疗效。曹菊花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烟台 2614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手足口病患儿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组患儿其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 极的治疗作用,缩短了患儿康复的时间。 【关键词】手足口病;综合性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28-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1],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2]。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而在对于本病的治疗当中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疗效,本人现针对我科手足口病患儿探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本病治疗中起到的疗效。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手足口病患儿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10版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 将14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法。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早期诊断与观察 (1)病情观察做好对于患儿病情的检测。手足口病病程上分为4期:疱疹性咽峡炎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和生命体征稳定期。这4个病程阶段间无明显分界,如果不能够在及时判断患儿的病程分期,不能采取及时的护理方法干预很容易导致患儿病情的加重。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做好对于住院患儿的巡视工作,详细记录巡视的时间,以及巡视中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循环系统的改变等。 (2)神经系统的观察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有以下表现:精神状态差,好发头痛、呕吐,有肢体的抖动,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留意患儿的以上变现,做到对患儿病情做出及时的判断。 (3)呼吸系统的观察手足口患儿可有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护理工作人员要通过呼吸系统的监护对患儿病情做出及时掌握。 (4)消化系统的观察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儿的呕吐物进行监测,注意患儿呕吐物量,颜色,性状,气味的改变。通过呕吐物的量及时掌握补液量,保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5)循环系统的观察手足口重症患儿可有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护理工作人员要对以上指征详细掌握方便控制病情。 1.2.2用药的护理干预 (1)严格遵医嘱用药,做好对于患儿的感染预防工作,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儿及时给予甘露醇降压治疗。(2)静脉穿刺护理: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于患儿静脉的损伤。此外有需要留针的患儿,要防止污染针口,引发感染。 1.2.3治疗中的护理: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5)对于刚开始起疹的手足口病患儿可以于起疹处涂抹炉甘石,疱疹破溃后用0.5%碘伏消毒即可。(6)对于起疹位于臀部的患儿,要保持患儿臀部的干燥卫生,及时清理患儿大小便,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1.2.4发生合并症后的护理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通过对患儿的血压,血气,血糖的动态监测来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防止重要脏器的损伤加重。(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3)患儿发生血氧降低以及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1.2.4手足口的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6)家长做好对于患儿日常接触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的消毒工作(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尤其在手足口的好发季节,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就诊,降低患儿的病情进展程度。(8)发生手足口的患儿数量较多时要根据国家传染病上报规定及时上报上级单位以便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

浅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浅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06T11:32:07.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艾莲 [导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李艾莲(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湖北沙洋 448200)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全球性传染病,可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见。此病好发于春秋两季,认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病情进展快,重者可致死亡。故早鉴别、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各项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由于EV71肠病毒可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如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对小儿手足口病有重症征象的患儿及早识别,采取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与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指导同HFMD一般护理。 1高热的观察与护理 高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表现的症状之一。每2~4h测体温1次,体温在37.5~38.5qC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时动作要轻柔(有皮疹者不宜使用乙醇擦浴)。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增加测体温次数,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应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降低室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出现畏寒症状,要给予适当保暖。应用退热剂后要注意观察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 2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婴幼儿有无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对有上述表现的患儿,应迅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立即给予20%甘露醇应用,另一条静脉通道立即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泼尼龙。应用甘露醇时要在30min内输入,严密观察局部有无液体渗出,观察眼窝凹陷程度,防止脱水过度。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注意事项:一旦开启应立即使用,未用完的部分应废弃,不能再用;若溶液浑浊或被冷冻后请勿使用;应单独输注,不宜与其他药物或液体混合。在应用甲泼尼龙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出现。对频繁惊厥、抽搐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牙关紧闭者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入上下牙齿之间,以防舌咬伤。保持患儿中立位,头肩抬高15~30度。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记录24h出入量。液体输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 3循环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若患儿有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等,心率增快时及时遵医嘱静脉泵入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升高时遵医嘱予以硝普钠应用,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随时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温暖,四肢发凉时可给予热水袋保暖(水温50℃左右),注意防止皮肤烫伤。让患床休息,保持安静,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4呼吸系统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危重患儿口吐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x线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而多数患儿不能描述胸闷、憋气等自觉症状,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口周皮肤黏膜颜色,监听肺部呼吸音、心音,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咳嗽、喘憋,肺部听诊有无湿罗音,咳痰时观察痰液的色质等。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应立即通知医生,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医嘱静脉注射东莨菪碱,观察用药后阿托品化反应,反应明显者,减少东莨菪碱的剂量或延长静脉注射时间。若患儿呼吸频率与节律明显变化或呼吸衰竭;短期内出现迅速增多的肺部罗音;气道分泌物突然增多或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应立即使用呼吸机。 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性强,重症者可致死亡,人们对此高度关注,而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治疗,精心的护理,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能够提高患儿治愈率。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对症治疗尤为重要。同时要配合药物治疗,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并发症,使患儿能够早日康复出院。由此可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各项护理措施,对治愈小儿手足口病、防止病情蔓延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 [3] 芦映红.莪术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J].医药导报,2000,19(5):430. [4] 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3-12-25T10:40:19.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陆霞陈虹 [导读] 我院发热门诊20 13年1-8月共接诊手足口病患者106例,其中男童59例,女童47例。 陆霞陈虹(宁夏医科大总院感染疾病科 750004)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251-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 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所以,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临床资料 我院发热门诊20 13年1-8月共接诊手足口病患者106例,其中男童59例,女童47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二观察及护理 1 病情观察 注意体温的变化,手、足、臀部皮疹的消退的情况,有无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患儿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2 休息及饮食营养 患儿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饭后漱口。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3 口腔护理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4 皮疹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2.5 降低体温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2.6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处于陌生被隔离的环境中,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所以患儿容易产生恐惧、烦躁、哭闹不止,家长也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尽量提供优质的服务,多关心和体谅他们,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并鼓励患儿多休息,争取早日康复。 2.7 出院健康指导 出院时将带来的衣服、用品等拿到消毒间用紫外线消毒后方可带出院。刚出院的患儿仍要适当隔离,其衣裤要经常拿到太阳光下暴晒,家庭食具要定期消毒。与患儿有过密切接触的儿童,其传染率可高达84%,因此要密切观察接触者,给服用板兰根冲剂,每日2次至1周观察期结束。因为肠道病毒无终生免疫性,所以出院患儿也要做好防护,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指导家长和患儿要养成做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勤洗手的习惯。洗手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流行期间尽量少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的机会。鼓励人人做“疫情报告人”。以便及时发现患儿,早期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文章目录*一、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二、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三、小儿手足口病预防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1、注意休息及饮食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会令胃口较差,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定时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3、皮疹护理 患儿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其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的患儿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6、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 患儿多饮水,如其体温超过38.5℃,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给其服用退热剂。如其高烧38.5℃持续4小时,则必须将其留院观察,反复发烧的患儿则必须让其住院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1、方一: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以上均为3至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用量。 功效说明: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2、方二:灯芯草5扎 ,蝉蜕3g ,木棉花1朵 ,鸡骨草10g ,瘦猪肉50g, 煲汤饮用。 功效说明: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 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3、方三:荷叶粥:鲜荷叶2张 ,白米50克 ,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说明: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小儿手足口病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

手足口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基A-16病毒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及口腔粘膜的疱疹疾患。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儿童多见。其临床特征为前驱症状有低热、困倦、淋巴结肿大,随后在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性的水疱、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口腔损害表现为唇、颊、舌、腭等处起很多小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 【诊断】 1.流行病学注意当地流行情况,病前1周内有无接触史。 2.病史注意发热、有无拒食、流涎、口腔疼痛、呕吐、腹泻,注意皮疹出现部位和演变,有无脑膜炎、脑炎及心肌炎症状。 3.体检注意手、足、臀及其他体表部位有无斑丘疹及疱疹,形状及大小,周围有无红晕及化脓感染。注意唇、口腔粘膜有无红斑、疱疹及溃疡。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 4.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咽拭子培养。疱疹如有继发感染,必要时取其内容物送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咽拭子病毒分离;疱疹液以标记抗体染色检测病毒特异抗原,或PCR 技术检测病毒RNA。如有神经系症状应作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毒RNA。必要时取血清检测病毒抗体。 5.特殊检查疑有心肌炎者检查心电图。 【治疗】 1.一般治疗服用维生素B1、B2、C。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口腔溃疡以溃疡散或锡类散涂布患处,疼痛甚者局部涂以2%利多卡因或3%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呕吐或难以进食者适当静脉补液。 2.伴发症的治疗伴发脑膜脑炎者,早期可试用病毒唑治疗;有心肌炎者按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参见第十二篇第二章)。 3.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可用复方板蓝根合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木通、竹叶)。 附:接触者处理:医学观察1周,每日测体温,检查口腔及皮肤,疑有发病及时隔离治疗。 【护理】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隔离。 3.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继发感染。 4.给予温流食,减轻口腔刺激。 【治愈出院标准】 自发病日起隔离1周,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疱疹结痂,口腔溃疡痊愈,并发症基本治愈。 护理体会 1、消毒隔离消毒期1周,手足口病以皮肤、粘膜特别是口腔粘膜损害为重,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应尽量穿软底鞋,少活动,减轻皮疹破损,凡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应用消毒液擦手,听诊器经初步消毒后放入熏箱。 2、皮肤护理以外用药为主,擦药前清洗局部,然后用呋芦水擦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五天,擦药期间嘱患者勿洗澡,第6天用温水擦澡,慎防损伤皮肤及水疱。勤剪指甲,嘱患者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以免引起疼痛和继发感染。 3、口腔护理病人因口腔溃疡、疼痛、张口困难,可用吸管给予朵贝氏液漱口,每两小时一次,然后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拭去坏死组织,再涂以锡类散,以促进溃疡愈合。口腔涂药后,嘱病人闭口十分钟,不可马上漱口及饮水、进食,以保证疗效,避免用刺激性、腐蚀性溶液漱口。口唇溃疡用红霉素软膏涂布,以防止感染并软化结痂,减轻疼痛。

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4T08:32:43.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赵蕊[导读] 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 赵蕊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6780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191-02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由人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hievirus A16,CoxA16)、埃柯病毒和EV71型(EV71)等,其中EV71和CoxA16引起的HFMD最常见。EV71感染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 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1]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88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89例,男580例,女309例。其中4-11个月婴儿113例,1-2岁患儿484例,3-4岁患儿170例,5-8岁患儿有86人,9-13岁患儿32例,13岁以上4例。889例中并发肺炎43例,并发心肌炎183例,并发扁桃体37例,治疗结果:治愈881例,5例发生心衰后本院经过抢救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自行出院、有3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使学龄前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为患儿创造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少年儿童),促进其病情早日康复。 2.2 高热的护理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保持室温于18-22℃,湿度50%-60%;衣被穿盖要适宜,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被,避免患者直接吹风、受凉。定时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随时了解病情变化。对高热患者,可用小量退热剂,但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等。 2.3 皮肤黏膜的护理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的变化,及时评估皮疹情况。保持床单整洁和皮肤清洁,做好皮肤你黏膜护理。可对皮疹部位使用手足口病抗体喷剂、喷涂,该喷剂主要成分为抗手足口复合鸡卵黄免疫球蛋白(抗体),可有助皮疹处清洁卫生,促使皮疹消退,用法:直接喷于口腔及有皮疹处,早、中、晚各喷一次,皮疹多处可多喷。在保温情况下,可每日用温水擦浴和更衣1次(忌用肥皂);对腹泻患者更应注意臀部清洁,保持干燥;勤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造成继发感染。 2.4 加强五官的护理避免不良刺激,室内光线宜柔和,环境宜安静,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滴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可用喉友口腔抗菌液喷涂,其主要成分为抗菌复合鸡卵黄免疫球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特异性抑灭作用,多喝水,可用盐水含漱,以防口腔感染。 2.5 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蒸蛋,无需忌口,多喝开水和各种热汤,做到少量多餐,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2.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足口病并发症多而且较严重,严密观察防止发展为重症及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发现,及时处理。持续高热,咳嗽加剧,鼻煽喘憋,发绀,肺部啰音增多,多为并发肺炎的表现,而重症肺炎可导致心力衰竭;若患者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等症状,多为并发症喉炎的表现;患者如出现嗜睡、惊厥、昏迷等症状多为并发症脑膜炎的表现。如心率过快、心肌酶升高,应防止心肌炎可能。出现并发症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并随时向医师报告病情,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治疗、抢救。 2.7 预防感染的传播手足口病患者抵抗力低,均易受到其他细菌感染,要加强隔离。 3 体会1、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认识由于手足口病发生于儿童,他们对本病的认识能力有限,而防治的关键在家长。不少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们和非本专业的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够,导致诊断延误,病情形恶化,甚至发生死亡的严重后果,有些还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分析原因可能是:(1)由于手足口病初期无特殊症状,往往被误诊为小儿感冒,家长也没有引起总够的重视而延误了治疗时期。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多为从其他综合医院以感冒或其他疾病未愈后转入的,已发生了轻重不一的并发症,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2)患者刚刚退烧,病情稍有好转,急于回家,没有全程系统治疗,引起肺炎、心肌炎等较严重的并发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对家长的健康宣教更重要。临床工作中,我们通过护士、护士长、经管医师、科主任等多层次的健康宣教,以达到宣教目的。因为单纯由一个护士进行宣讲,往往不能使家长引起总够的重视。 2、加强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之一手足口病属于病毒性感染,目前还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对于已发病者,应提高认识,认真做好治疗及护理。病情轻者,要及时降温、清洁口腔,只要护理得当,患者多能很快康复。参考文献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

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因此,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重点要注意下列预防方式:(一)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要点与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要点与护理 【摘要】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共收治的11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其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给予精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116例患儿中,7例抢救无效死亡(均因送我科就治时间晚所致),109例对症处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对其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予精心护理,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观察;护理 手足口病在儿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有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发热等、呕吐、精神萎靡等,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因此,对患儿病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对本次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了严密观察,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行实验室肠道病毒确诊。116例患儿中,男性70例,女性46例;年龄范围0.6~5岁,平均年龄2.8±0.2岁,发病时间2~4.5d,平均3.2±0.3d。 1.2观察及护理措施 1.2.1病情观察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特别是重症者,应注意观察其病症,做到早期识别。一般来说,3岁以下患儿会出现以下症状:①高热持续不退;②呼吸、心率加快;③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无力;④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⑤出冷汗或末梢循环不良等[2]。这类型患儿极可能在短期内转变为重症病例,故必须24小时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便开展救治工作。若重症患儿存在年龄小、食欲差、持续发热、肢体抖动等情况,提示可能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必须及时进行恰当处理[3]。 1.2.2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对其进行持续性的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并注意结合患儿年龄与病情设定相应的报警参数。另外,还应定期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等检测。 1.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 答案

台州市立医院手足口病培训试题及答案 姓名:科室: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项均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B )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 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 D、温度在56℃以上可降低其活性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B )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 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D )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5. 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 B ) A、08年5月1日 B、08年5月2日 C、08年5月3日 D、09年5月2日 6. 手足口病病例仅见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发热(体温在3 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 A ) A、普通病例 B、疑似病例 C、重症病例 D、危重病例 7. 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A、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 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痕

C、出诊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类似 8. 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 ) 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 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C、隐性感染多,轻症病例多 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 9. 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 D )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D、手、足、口出现皮疹 10.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 C )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热药,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 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11.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并要求医疗机构在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D ) A、乙类,12小时 B、丙类,12小时 C、乙类,24小时 D、丙类,24小时 12.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C ) A、心源性肺水肿 B、肾源性肺水肿 C、神经源性肺水肿 D、高原性肺水肿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