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汪博兴,汪明群)

发布时间: 2008-09-04 浏览次数: 1009

汪博兴,汪明群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樊 441021)

摘要:高职教材建设由于起步晚,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处于研究阶段,导致高职教材建设滞后,不能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现状描述、教材定位出发,分析了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高职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材建设;发展现状;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9290(2008)0013一0030—02

一、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

对于高职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都有过相关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大部分教材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但偏重于本科特点的教材,存在着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等问题。

二是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教材的作者在编写教材时主要依据的是本科教育已经出版的教材,编写人员没有直接接触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活动,不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应用、管理理念和服务规范,从而导致教材内容的滞后和脱离实际。

三是实践(实验、实训)教材严重不足,这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与理论教材开发相比。开发实践类教材需要更大的创新、更多的投入和更具针对性的内容,这对教师和高职院校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四是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这个问题的存在,反映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这一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是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不够。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cAI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媒介已经成为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从而成为教材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些手段虽然在计算机类教材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在其专业的教材中的应用还相对薄弱,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有待不断加强。

六是教材建设的国际化程度不够。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尝试通过直接引用国外的原版教材,实现与国际教育在教材选用方面的直接接轨,但由于语言、文化、体制、机制和师资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职教育的教材在编写、出版和发行方面要融入国际教育大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现状,要提高高职教材的建设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材建设不仅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累积,而且更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反映。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仓促上马,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研究还需要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思路。找出更加有效的对策。

二、高职教材的定位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

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姜大源在《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中对职业教育课程有过专门的论述。他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定向性与能力观、应用性与基础观、整体性与过程观。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应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应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高职课程建设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要求:

第一,在形式和文字等方面要符合高职教育教和学的需要。要针对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突出表现形式上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做到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的阐述要限于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不要囵于理论上的推导,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易于为学生认识和掌握。对于实践性内容,要突出操作步骤,要满足学生自学和参考的需要。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第三,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要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高职教材不是一门专业发展史的综述,但要反映专业的进展情况,使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变化情况有着基本的了解。

第五,要研究职业能力的获得过程,使编写的教材体现能力形成的过程。要认真研究“做中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要充分认识实践过程对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

第六,在不同教材之间要统筹兼顾,避免内容的重复和交叉。这就要求不同教材编写人员之间要加强协作,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三、影响高职教材建设的因素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和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目前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起点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观点和看法主要还是来自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目前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和认识还有待从实践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认证。因此,不管是当前还是今后,高职教育的研究都需要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不断加强。

二是观念落后。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许多偏见,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是机制不健全。在行业、企业和高校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合作机制。出现了教育投入上的重复、滞后,不仅加重了教育投入的负担,而且在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离。这既需要国家在法律政策方面进行规范,也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在双方之间建立有效的机制。

四是师资队伍素质不高。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材建设向纵深的发展。因此,吸引行业专家参与教材

建设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五是教材建设的理念不够成熟。由于“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教材的编写很难一下子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导致教材的编写体系不能有比较彻底的突破,难以跨出原来的条条框框。因此,如何借助行业、企业的力量,编写出高质量的、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对高职院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四、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1.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教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材建设管理体制,是提高教材建设整体水平的领导保证。各高职院校要成立由主管院长负责的教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如教材建设委员会),教学管理部门要全面履行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职能,要与行业专家一道开展教材建设的决策、咨询和评审工作,要把教材建设的立项工作当作教材管理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教材建设初期,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发挥引导和把关作用,教材建设的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2.将教材建设作为课题立项,强化教材建设的研究

将高职教材建设作为一种研究课题,需要教师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需要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在教师、工程师、技师、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下,认真研究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差异,研究在教材建设中如何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研究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高职教材建设经验,研究采取何种形式或载体编写教材,研究如何将产业的先进经验引入教材,才能在高职教材的建设和开发方面做出成效,才能开发出真正具有高职特点、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教材。

3.设立教材建设专项经费,为教材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要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需要参与立项的教师、行业专家开展调研、论证工作。如果没有充分的经费保证,不仅会影响项目研究的正常开展,而且会使教材的编写质量大打折扣。

教材建设的研究要分级进行,在配合国家级和省级教材建设的同时,各高职院校要围绕学院的办学实际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院级教材建设的研究,使院级教材建设成为国家级和省级教材建设的重要补充。

高职院校每年要设立专门的教材建设基金,确保教材建设的正常开展。对于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教材建设项目,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立项的过程管理,确保经费的到位和正常使用。同时,对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的项目,院校要有必要的奖励措施,保证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对院级教材建设项目,要从项目的立项、人员的组成和编写计划的制定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一旦立项,一定要保证经费的正常使用。

4.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教材质量

(1)严把编写内容质量关。对于已经立项的项目,要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教学改革成果等及时纳入编写的教材之中,力争使出版的教材内容新、数据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

(2)严把出版工作质量关。要重视教材的出版质量,以扩大出版教材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

(3)严把编写队伍质量关。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要在全院范围内遴选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流教材编写队伍,并尽可能与兄弟院校合作,由高水平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主编。

(4)严把过程管理关。根据立项建设进度安排,各院校要对立项教材的建设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同时要加强对教材试用情况的评估。

5.加强教材建设规划,努力构建系列教材

要结合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目标和规划,制定符合学院专业特色的教材建设规划,努力打造精品教材,逐步形成以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为导向的教材建设体系。

在制定教材规划前,一定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和国家有关高职教育的方针政策,围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展开讨论,使参与教材建设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特色有深刻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高职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高职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教材建设规划。

6.加强教材编写过程中的产学结合,提高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加强教材建设方面的校企合作,是产学结合的重要内容。利用高职院校教师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使其有机结合,对于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材建设的立体化水平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途径。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编写立体化教材,这一任务既显得十分重要,又显得十分艰巨。通过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不同的参考资料,如CD—ROM、网站、题库、课件等,使教学双方能接触到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韩广琳.目前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天津教育,2004,(4).

[2]涂明,李卫芬,董大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0,(6).

[3]蒋大平.高职教材建设的几点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4]陈家颐.高职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卟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5]张海燕,史贵全,王江.高职教材与普通高校教材的比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3).

[6]袁清波扁职教材建设探讨[J]冲国成人教育,2003,(7).

[7]黄峰.当前高职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原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3期

教材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首都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我系、我校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专业基本情况 (一)专业名称与属性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属性:归属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 ?专业方向: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 ?与专业对应的相关产业(职业领域):旅游业 (二)专业发展历程回顾 我系旅游管理专业下设酒店管理和旅游综合管理两个方向。学科专业已毕业学生达200余人。目前有在校7个班级,学生总数约为270人。 经历了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过程后,我系旅游管理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1、组织研讨、制定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2012年以来,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是巩固现有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规范各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探索新的专业方向。 2、组织新的专业与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 学校30余名教师进行社会急需专业方向的调研与论证,2013年完成了“民族旅游方向”、“旅游经济方向”、两个个专业方向的积极论证及申报工作。 3、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布局 从专业布局方面看,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2012年始,我系逐步调整专业方向,增设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并开始招生。 4、积极开展申报重点学科专业、特色专业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我校组织专业团队,积极申报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的重点建设,目前由于受到学科级别要求未予通过。2012年,我系参与国家特色专业申报。此外,在上级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当前情况看,要办出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纵观近代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关键环节,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种长远、积极的就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调整,促进劳动者再就业,化解社会矛盾,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20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又有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37万人,占整个高校招生总量的53%,高职高专招生总量已经超过了本科。在这种形势下,截止到2005年,全国具备颁发学历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到1078所。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却不容乐观,自1999年以后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拉动了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1998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数为359.6万人,2004年增长到821.5万人,增幅达128.4%;而同期承担技艺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由519.5万人增加到548.1万人,增幅仅有5.5%,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占高中阶段的59.1%下降到40.0%。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全国农村高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材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材建设 摘要: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中的基本建设项目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共建教材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教材建设校企合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开发适合高职教学的特色教材,重点建设好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 1 高职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①目前我国高职教材使用比较混乱。教材编写内容重复严重,课程选用教材非常繁杂,而具有高职特色的优秀教材所占的比重相当小。②教材建设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大部分院校选用本科教材。而实践证明,高职与本科教学存在巨大的差别,本科教育培养的是“专业理论知识能力”而高职培养的是“技

术应用动手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直接决定教材的使用必然不尽相同。且本科教材偏理论性,知识层面较深,致使部门高职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影响了教学质量。③情景教学模式的教材缺乏。高职教育教学讲究学生“教、学、做”一体化。 2 高职教材建设的原则 ①重点原则。主要体现以学生为重点,“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形式掌握各实践教学中的知识技术。且根据各系(部)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建设的目标,扶植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的配套教材出版,促使它们成为学院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龙头。②创新原则。教材建设要鼓励创新,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编排形式,用项目化教学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专业内容按照实际应用关系组织编写教材,与现有教材相比,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出版。 ③效益原则。教材建设应注重效益,关注学生受益面较宽的公共课、基础课教材的出版。④择优原则。教材建设应注重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的优秀教材和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学科(专业)所需的教材的出版。 3 高职教材建设的实施方法 3.1 建立校企双方教材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

(2020年编辑)教材建设方案

汽车专业教材建设方案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措施。教材建设是学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反映教学改革成果、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的好坏不仅反映一所学校教学与科研的水平,也关系到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其中校本教材是我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积极推进我校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我专业教材建设工作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我校汽车专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教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我校的办学定位,牢固确立人才质量观,遵循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教材创新。校本教材的建设要依托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批体现我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科水平、反映最新科学技术发展、能得到国内职业教育同行认可的教材。教材建设必须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充分体现优秀教学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优化结构,突出特色。通过精品教材建设,抓好重点教材,全面提高质量,突出我专业特色,力争系列配套,逐步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 二、汽车专业教材建设原则 (一)非自编教材与自编教材均应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具有较高水平。教材的建设要反映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能够充分体现本学科的最新学术理论研究成果。 (二)教材的建设要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要充分体现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特别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既传授知识,又引导能力的提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国内外教育培训机构教材建设现状研究-教育文档

国内外教育培训机构教材建设现状研究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教学经验的累积和教学内容的总结。教材建设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育培训机构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学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做好教材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既需要行业自身不断探索和积累,也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我国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满足气象教育培训发展需求的教材体系基本框架提出建议和对策。 、国外气象培训机构教材建设特色鲜明一)根教学模块编写模块化 教材 澳大利亚XX局培训中心(BMTC在教材体系建设理念先进,根据课程的模块化内容编写教材。以气象观测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地面观测综述、气象学基础、机场地面气象观测、气候分析、雷达和高空观测、气象服务、操作训练、模拟实习等等,每门课程对应着不同的教学内容、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就是本门课程教材,其中主要包括一些规范性手册、手册使用说明、基础知识读本,以及教师编写的BMTC培训讲义。 美国国家天气局培训中心(NWST C的教材根据其培训计划的要求而编写,在未成为正式出版教材前称作试用讲义,每门课程都配有对应的讲义。 英国气象学院(MOC培训教材根据课程涉及的教学模块编 写讲义,并配有课前学习资料,包括课前练习及答案。 美国COME是气象行业最大的继续教育资源网站。COME教材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COME课程总共有19个主题,519 个模块,总课时数为1119 个小时。几乎涵盖了气象主要学科和部分相关领域。COME课件模块和课时数分布如图所1示。 二)根据培训适用对象编写分层次的教材 发达国家有严格的上岗培训制度,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气象机构在预报、观测、服务等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覆盖率均达到100%,与之相配套有完善的上岗类培训教材。 COMETBMTC十对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气象管理,开发了一批有针对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我国高职教材建设现状与思考

我国高职教材建设现状与思考 摘要:通过对高职教材建设基本现状调研,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就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依据高职教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在对策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具针对性的具体建议。同时,对“高职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提供了建设性的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教材;现状调查;对策探索;指标体系制订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以来,其教材建设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解决“有无”矛盾和进入21世纪后的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如何强化高职教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深化高职教材的改革、建设和创新是当前高职教材建设的重点。 2006年下半年,我们结合课题研究,面向全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近百所高职院校的1500余名教师和教材管理人员、2536名在校学生以及近年来在高职教材建设、出版领域较具代表性的11个中央部(委)、行业出版社的高职教材编辑及出版管理人员进行了建设现状调查工作。被

调查者对我国目前高职教材建设现状,持“非常满意”的占27.3%;“比较满意”的占54.5%;6.5%的人表态为“一般”;还有1.7%的被调查者表态为“不满意”。结果表明:我国高职教材建设目前总体状况较好,也有诸多具体问题急需我们去研究、探索和解决。 一、高职教材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次高职教材建设现状调查采用问卷法、专题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其中,以结构化问题为主的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调查主要侧重在高职教材的建设机制、教学适用性、科学水平、职业能力培养水平、教材选题来源、教材形式和出版社关注及出版高职教材状况等方面。调查结果经相关科学计算方法检验,总体是客观、公正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1.建设机制及总体现状 高职院校对教材建设较为重视,学校基本上均制定了一个时期及学年(年度)教材建设规划并积极组织立项建设,使本校教材建设有计划、可持续发展。学校务实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引导,通过设立教材建设基金等途径确保对教材建设的经费投入。同时,对教师承担编写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激励政策到位、经费支持充足,鼓励教师编写特色

教材建设研究

高校教材建设管理研究论文 一.研究背景 1.教材管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当然在管理方面涉及的范围很广,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伟大的改革实践强烈地呼唤着科学理论的创新,并用于指导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而教育科学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又依赖于管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支撑,教材管理也概莫能外。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课标教材在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要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课标精神,因此对于教材管理方面必须要有很大的提高。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改新编的几套课标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广大教师贯彻新理念、落实课标要求、变革教学方式等提供支撑,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了一些极端,认为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可以随心所欲,随意修改,不深入钻研教材,不了解教材的重要作用,进行教学设计时和教材采购,经常犯的毛病,就是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别出心裁,创新,弄点与众不同,于是把超越教材放在第一位,结果教学后得到的评价是:重点不突出、难点为突破,无效教学。所以就造成了教材不能切实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所以教材管理至关重要。 研究课程变革,重新审视了教材在课程变革中和重要作用。要

达到大规模的变革,关键是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材料、教材对教师来说,教材管理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它与各个方面都有联系,要将这项工作做好,并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它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它。 教材管理研究方法的滞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开展,导致教育与教学脱节乃至相互冲突,造成论点武断、缺乏严密精巧理论论证的严重后果”。 为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教材管理的现状进行评估与反思。因此对教材管理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教材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教材管理方法的路径选择,以求推动教材管理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培养教材管理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管理学知识去解决。教材方面的管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新的研究管理方式,促进教材管理新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教材的过程和遇到的问题。从教材的方面也可探究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以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 对于高职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都有过相关的论述,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购书的局限,造成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大部分教材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存在着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等问题。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探析 摘要:本文就尝试从高校教材的规划、出版、征订、选用、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能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高校教材建设供应体系和管理体系。 关键词:教育教材改革 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满足学科自身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已成为各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教材的供应流程和方式来看,传统教材供应方式和流程存在弊端,难以适应教材出版趋势和教育发展现状。 ①学分制的实施和教学计划的调整,以及培养人才规格层次的教学计划变更,使得合适的教材出版和供应明显滞后。 ②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其它教学管理制度的一并实施,使教学计划不再成为预定教材科目、数量的可靠依据。 ③高校招生办法的改革使教材供应内容、数量不确定性增加。出现了部分教材积压,部分教材供应不足,加剧了教材供应的不确定性。 ④学生自由购买教材的意愿和要求使教材供应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导致教材征订难度增加,出版社教材出版无所适从。 (2)从教材出版的方向来看,基础类课程教材重复出版现象严重、管理混乱,而特色教材(小学科)发展缓慢、举步维艰。

①出版单位经营模式影响特色教材的出版,转企改制后的出版单位削弱了对特色教材的支持力度。发行量、定价、利润总额等因素,无疑是一个特色教材难以逾越的障碍。 ②目前特色(小学科)教材的出版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资助出版。一方面由学校出面组织设立出版基金以全额或部分额度给予资助;另一种方式是作者自费出版。其中,部分教师自筹资金兼顾评职称等自费出版的特色教材,由于受出版经费的制约,及作者水平、经验等不同,同时也缺乏学科专家必要的把关,故此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特色(小学科)教材的出版形象。 (3)从教材编写流程来看,部分高校片面追求自编率,一味低端重复建设,难以保证教材质量。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专业的进一步调整,各高校自编专业教材的数量迅速增加。一些高校为了评比和评定,片面追求本校教材自编率,一味追求数量,轻视质量,导致内容大同小异。其结果是各院校之间互相排斥,形成单位或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相互抄袭的不良风气,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屡有发生,精品教材缺乏,教材的生命力短暂。 同时,由于人力和财力有限,部分教材一旦写完不再修订或修订的幅度、程度都很有限,教材内容与教学发展不同步。高校的自我封闭、内部循环现象,也加剧了高校教材片面追求自编率现象的发生。

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问题、现状与趋势研究

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问题、现状与趋势研究 [摘要]文章对工学结合内涵和理论基础做出了分析,认为工学结合是一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工学结合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模式,指出政府的有效推动及模式化与精细化发展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发展趋势 一、工学结合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工学结合的概念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鲜有直接界定工学结合概念的,相关词典也没明确区分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产教结合等概念,这对如何确定工学结合的内涵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要区分工学结合与相关概念的内涵,需进一步厘清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的概念。从概念本身来说,如果产学研合作侧重于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形成的合作关系,那么工学结合强调的是通过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途径来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办学模式,而工学结合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说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或更为直观地说,产学研结合搭建了一个实现工学结合的平台,学生依托该平台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式学习。基于此,我们可以说,产学研结合是前提,工学结合是产学研结合在教育教学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办学模式和发展途径。另外,对这一问题再次探索也会涉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工学结合的区别与联系,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将其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的结合上。如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描述为:“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的、有计划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work experiment)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世界去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并确定职业方向。”而相当部分学者也认为工学结合教育具有大致相当的一些特征,如肖化移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具有较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教育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界定工学结合的内涵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工学结合的主体是学生,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其二,工学结合主要指向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因而,我们认为工学结合主要是指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真实企业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把学习与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职能主要是组织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选用与教材评价、教材征订计划制定、自印教材管理、教材供应、协助教材费用的结算、教材样书库管理等。 教材管理一贯坚持服务理念,为师生员工做好服务。2011年、2012年经过多次修改,制定了文件《湖南农业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湘农大[2012]68号)文件,教材管理严格按制度执行,按程序办事。 每年春秋两次集中征订教材,教材选用坚持审批制度,由开课单位组织教师选择合适教材,通过系、院把关,最后形成教材选用计划,交由供应公司采购,开学前把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上课有教材。教材费结算由学校计财处按招标折扣与中标单位结算学生领取的教材费用。为了掌握、统计每学期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通过复印每学期使用的教材重要版面,整理、统计教材的相关数据,建立使用教材“样书库”,方便对教材使用的评价与数据分析。 教材建设以编写“高质量、高级别、高档次”教材为导向,明确教材建设思路,将编写教材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年度目标考核的指标。每年划拔教材专项基金,资助教师编写教材与出版。对于获得的优秀教材给予一定的奖励。“十二五”期间主编教材81本,其中主编部级规划教材22本,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16本。 为实现教材供应的透明化与市场化,积极探索学校与供应商合作建设大学书店的教材供应新模式,努力推动学校教材供应模式的创新。2007年10月,学校与教材供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使学校教材供应由传统的学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科供应模式转变为由大学书店市场化供应模式。双方合作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供应公司投资,在校园内建立大学书店,学校委托大学书店独家供应、发放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全部教材,结算学生教材费用。通过双方合作,推动了教材供应服务体制的转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适用性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适用性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9-05-21T10:00:10.5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作者:韩明玉张超 [导读]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哈尔滨剑桥学院哈尔滨 150000 摘要: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企业需求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多个角度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适用性”规范,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适用性教材建设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并且受西方先进高等教育思潮的启发,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新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新型本科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新问题,其中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应用型”的特色就难免流于形式,最终必将陷入发展困境。 2.我国大学“金字塔”式的分类模式 (1)研究型、学术型大学 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处于“金字塔”的塔尖。主要指一本院校(985、211),占我国高等院校的3%~5%。其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承担国家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培养理论型、学术型和创新型的研究型人才。 “研究”二字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高层次。研究性大学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研究性人才,拥有卓越的师资队伍,产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担负起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杰出人才。 (2)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金字塔”的塔身。主要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指二本和三本院校。 “应用”二字,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高职、高专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处于金字塔的塔基。主要指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培养面向具体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教学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学术型人才培养,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的误区。地方型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大力学习和模仿985高校及211大学的“成熟”办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在教材选择上易与这些研究型和学术型大学的所选用的“经典”教材一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国内教材中存在部分教材的内容陈旧滞后于科技进步,缺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性和地方适用性,缺乏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评价标准。学校政策导向及教师晋升渠道的限制导致教材建设不受重视,教材数量急剧增长,教材内容千篇一律,质量普遍下降;学校教材管理不完善导致教材选择无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匹配。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这类“经典”权威教材吃力,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理论精髓,使学生的厌听、厌学情绪加重。同时,由于缺乏与应用型培养相一致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导致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学术性欠缺、技能性不强的局面,无法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 4.专业教材适用性建设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是制约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通过第三部分的剖析,专业课教材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的选用两个方面。因此,需从这两个方向入手,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材适用性评价规范。 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经典”教材大多由985或211高校的知名教授或学者编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模仿编写,且编写原则仍沿用这些研究性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层次,未能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导致教材无法更好地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因此,应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材编写团队建设,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特色编写应用型教材。 建立专业教材选用和监控制度。在教材选用过程中,教材管理部门应对教材的质量和选用严格把关。每门专业教材的选用,需二级学院教材使用团队或教师进行调研、申请,由二级学院审核把关监控,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信息反馈,不断跟踪和优化教材的适用性,使其切合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 市场导向,优化教材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课教材要适合区域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市场调节和优化教材建设,使其与地方经济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5.结语 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其“应用型”的特色就难免流于形式。应确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分类层次,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从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企业需求及学生认知能力等多个角度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适用性”规范。 参考文献: [1]郑殷钰.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问题研究――教学管理的视角:以TZ学院材料物理专业为个案[D].2012:1-99.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 [摘要]高职教材建设是以高职课程改革为基础的,而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必定物化到教材建设上。文章从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联系,并对目前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材建设课程改革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方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其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也必须以社会职业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保障学生就业为价值取向。 一、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社会职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尽管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还是没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职教课程理论体系。 1.学科本位的思想在课程中的表现根深蒂固。调查发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力并不大,尽管他们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本科教育的差异已经有所认识,但对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还缺乏了解,也就导致了其对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视不够,部分教师甚至担心课程改革对已习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产生冲击。因此,课程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往学科系统化的模式,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结构偏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知识与工作实际的联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行业技术进步有着一定的距离。 2.课程改革理论研究热,实践推广难。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推广。目前围绕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论,还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即使形成了一些成果,也未能在教学一线中得以推广应用,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专业教材建设综述材料

专业教材建设综述材料 教材是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是衡量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专业历来重视教材管理和教材建设。按照省教育厅和学校的相关文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本专业制定了相应的教材选用及评价制度。现综述如下: 一、以专业建设为目标,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教材使用与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教材使用情况,确保专业教学质量,以《***学院教材选用评价制度》为指引,***系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实行了严格的审核制度,规范教材征订、使用、评价各环节,坚持任课老师推荐、教研室主任初审、主管教学副主任审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终审、学院教务处统购、用后评价与分析等科学制度。 经过这层层把关,本专业确保了使用教材的质量。 二、仔细、严格的教材评价制度 以《***学院教材选用评价制度》的意见建议基础上,系部建立了合理的教材选用评估体系。 (一)明确了在教材的选用上要严格遵守六大原则: 适合原则、优选原则、更新原则、统一原则、组织选用原则、减轻学生负担原则。 (二)科学的教材选用评价论证制度。 各学期各教研室应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对统一课程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广泛调查、评价和论证,提出课程教材的初选目录和备选书目,同时做好书面选用记载。 (三)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对试用进行质量评议。 根据学科的研究进展,进一步研讨现用教材的内容体系,分析教材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以便对今后的教与学起到指导作用。课程结束后,各教研室应组织教师对新选用的教材进行认证分析,并组织学生对使用教材进行评议,了解教材使用的教学效果,分析其

质量状况。 三、立足大纲要求,优选教材 我专业教材的选用以培养方向为出发点,在严格的教材选用及评价制度的基础上,选用的教材均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坚持优选原则,选用把握本学科、本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材,传授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一)选用教材质量高 而在同级别的教材甄选中,本专业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重点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 (二)选用教材出版社档次高 本专业选用、征订由国家级出版社、重点高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作为专业课程教材,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等。 四、图书资料逐年增多,能满足师生教学、科研要求 (一)学院现有本学科拥有的专业图书总量为24970种,共50091册,供学生阅读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纸质国内期刊216种。(参见3.4.3英语专业图书目录一览表) (二)学校统一购买知网、超星读秀知识库等网络资源,并购买了53个电子期刊数据库,为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成员馆,共享全省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参见3.4.1英语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综述)(三)专业图书资料、资源购置投入经费逐年增加,累计投入投入近180万元,不仅新建了大量的英语专业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而且增添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与数字资源。(参见3.3.2英语专业图书资料经费投入情况一览表) (四)目前图书资料覆盖英语语言学、文学、教学论、翻译及相关学科专业领域。

教育培训行业特点及现状分析

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中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正处在改革阶段,一方面提出减负的要求,禁止公立学校开办各种补习班;另一方面,十七大报告又再次强调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上对公立学校开办课外补习班的禁令为第三方课外辅导机构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目前,对课外辅导机构的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对资本、啊不能学门槛等方面均没有严格的限制,导致了市场上此类辅导机构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散、竞争自由,为有实力的领先企业整合提供了市场、引领行业发展的机会。 2、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的城市家庭,孩子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29%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其中绝大部分用户是用于课外辅导的教育培训中。可见,中国家庭对教育方面的重视度非常高。这位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3、社会环境分析 (1)升学压力日益严重。由于升学制度的影响和重点教育资源的稀缺,由高考自上而下的升学压力带来了学生间的激烈竞争。 (2)中国传统对教育的重视。“学而优则仕”,教育被认为是改变个人乃至家庭命运的重要出路。家长愿意投入更多资金,使孩子获得更多好的学习机会。 (3)学历对就业的影响。学历影响就业的机会,也决定了收入高低。家长为保证孩子有更好的就业机会,首先要保证孩子能收到更好的教育。 4、技术环境分析 教育培训互联网化进程的加速,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业特点分析 1、高层次的培训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中国培训市场上,中、低层次的培训仍然是主流 中国每年有将近1亿人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其中近80%的人参加的仍是工作技能等方面的中、低层次培训。 2、自新东方上市后,中国教育培训机构海外挂牌上市在2010年出现高潮 至2011年7月15日已有11家教育机构上市。具体机构名称见下表: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doc

浅谈高职教材建设与课程改革 作者:姚敏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5期 [摘要]高职教材建设是以高职课程改革为基础的,而课程改革的成果最终必定物化到教材建设上。文章从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联系,并对目前高职教材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材建设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姚敏(1957- ),女,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机械制造工艺。(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a/2006、01、037)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8-0129-02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方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其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也必须以社会职业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保障学生就业为价值取向。 一、高职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显现,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社会职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尽管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还是没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的职教课程理论体系。 1.学科本位的思想在课程中的表现根深蒂固。调查发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动力并不大,尽管他们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本科教育的差异已经有所认识,但对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还缺乏了解,也就导致了其对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视不够,部分教师甚至担心课程改革对已习惯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产生冲击。因此,课程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往学科系统化的模式,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课程结构偏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忽视知识与工作实际的联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行业技术进步有着一定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