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循环水中总磷结果偏低的探讨

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循环水中总磷结果偏低的探讨

李自强

前言:在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 有机磷酸盐是缓蚀阻垢剂配方中最常用的一种药剂, 在该类水系统中,水稳剂的投加通常以总磷为控制指标。总磷异常会严重影响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给冷换设备的缓蚀阻垢带来危害。因此, 及时、准确地测定循环冷却水中总磷的含量, 对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用磷钼兰比色法测定循环水中总磷时,分析结果出现偏低的问题,经过长期工作经验总结找出了测定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关键词:总磷比色蒸干消解偏低

1. 实验方法

1.1 测定原理

本法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磷酸根含量的测定,其测定的范围是PO43- 含量为0.02~50mg/L。分析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磷酸盐、亚磷酸与过硫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转变成正磷酸盐,利用钼酸铵和磷酸反应生成磷钼酸配合物,以抗坏血酸还原成“磷钼兰”用吸光光度测定PO4-3的含量。

1.2 仪器和试剂

1.2.2 分光光度计

1.2.3 电炉

1.2.4 钼酸铵溶液:称取6.0g钼酸铵溶于约500mL水中,加入0.2g酒石酸锑钾和83mL浓硫酸,冷却后稀释至1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1.2.5 抗坏血酸溶液:称量17.6g抗坏血酸溶于适量水中,加入0.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8mL甲酸,用水稀释至1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1.2.6 硫酸标准溶液:c(H2SO4)=0.5mo1/L。

1.2.7 过硫酸钾(40g/L)

1.2.8 磷酸根标准溶液:

磷酸根贮备液(1mL含0.5mg PO4-3):称取0.7165g(精确至0.0002g)在100℃~105℃干燥至恒重的磷酸二氢钾,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移入1000L常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2.9 磷酸根工作液(1mL含0.020mg PO4-3):吸取1mL含0.500mg PO4-3贮备液20.mL于5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3 试样测定

1.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一组5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PO4-3工作液(1mL含0.020mg PO4-3)0.00m 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稀释约20mL,然后加入5mL钼酸铵溶液和3mL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

匀,于25℃~30℃下放置10min,在710nm处,用1cm比色皿,以空白为参比,测定其吸光度。计算磷酸盐含量与吸光度的线性回归方程C=KA+B(mg),或计算以平均点斜率表示的标准曲线C=KA(mg)。相关系数r≥0.999。

1.3.2总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吸取20mL以过滤后的水样于100mL锥形瓶,加入1mL硫酸溶液和5mL过硫酸钾溶液,稀释到约30mL,在可调电炉上缓慢加热至溶液近蒸干为止。取下,冷却至室温,移入50mL比色管内,加入5mL钼酸铵溶液和3mL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25℃~30℃下放置10min,在710nm处,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其吸光度。

1.4 结果计算

以毫克每升(mg/L)表示的总磷酸盐、正磷酸盐含量(以PO4-3计),按式计算:

PO4-3 (mg/L)=(KA+B)/V*1000

式中:

K---PO4-3标准曲线的斜率值,单位为mg/A;

A---实际测得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值;

B---PO4-3标准曲线截距值,单位为mg;

V---水样的体积值,单位为mL。

1.5 注意事项

1.5.1循环冷却水中有机磷酸盐,无机磷酸盐和正磷酸盐(均以PO4-3计)三者关系如下:无机聚磷酸盐=总无机磷酸盐-正磷酸盐;有机磷酸盐=总磷酸盐-总无机磷酸盐

1.5.2用于显色过程的玻璃器皿应经常用2mo1/L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以除去有色沉淀物,这些有色沉淀物能在玻璃壁表面上形成粘膜,从而影响测定准确度。

1.5.3浊度不高,可不用过滤直接取样测定总磷和正磷含量。

1.5.4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样品过滤时间不超过10min,且尽快分析测定。

2. 总磷测定偏低原因分析

2.1 总磷分析一般都有两个步骤:a、预处理(消解过程),将水样中不同形式的磷转化为正磷酸盐;b、测定正磷酸盐。

2.1.1 消解过程:吸取20mL以过滤后的水样于100mL锥形瓶,加入1mL0.5mo1/L硫酸溶液和5mL40g/L过硫酸钾溶液,稀释到约30mL,在可调电炉上缓慢加热煮沸至溶液近蒸干为止,取下,冷却至室温。

2.1.2 显色过程:用少量水多次洗涤锥形瓶,移入50mL比色管内,加入5mL钼酸铵溶液和3mL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后比色。

2.2 由于水样在测定过程中多次转移,加热煮沸至蒸干不好控制,就存在以下问题:

2.2.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蒸干点很难掌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加热不到位,过硫酸钾分解不完全,过硫酸钾加热会分解,分解温度大约100度,有三氧化硫和氧气放出:2K2S2O8 = 2K2SO4 + 2SO3(气) + O2(气),过硫酸钾是强氧化剂,没有分解的过硫酸钾会与还原性溶液抗坏血酸反应,降低了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使磷钼杂多酸不能完全被还原为磷钼兰,会导致分析结果偏低。

b.加热过了,磷酸会分解,磷酸加热会脱水变成焦磷2H2PO4=H4P2O7+H2O(气),降低了磷酸盐的含量,会导致分析结果偏低。

综上所述,我们进行了在量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加热时间点与吸光度的关系

经过一系列实验发现,当加热至近干出现气泡到刚出现白烟之间最好。

2.2.2 在定量转移阶段,由于蒸干后产生的白色晶体有时不能完全溶解,会导致分析结果偏低。

2.2.3 在煮沸蒸干的过程中,由于受热不均匀,有时会有样品溅出,会导致分析结果偏低。

参考文献

1《泸天化股份公司合成氨操作规程》

2《泸天化股份公司分析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