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课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a9128359.html,

《答谢中书书》课后反思

作者:李雪飞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10期

由于东阳吴宁二中语文教研组的同仁来校考察学习,受学校的安排要上一节语文课,并要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八年级的语文教材上只剩《答谢中书书》一课还没上,这是我唯一的选择。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纠结了很久,是模仿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还是另辟蹊径?杜郎口教学模式太机械、太程序化,我不喜欢!想想还是选择后者吧。

于是,我就让学生去读这篇文言文,虽说这是一篇精美的山水小品文,可要让学生体会其间的味道却有点难,那就必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就要教学生会思考问题,因此,我就让学生提出疑问。课前收集了学生的疑问,并进行汇总分类。学生的问题如下:

1.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是什么?

2.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景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是一封应答谢中书的信,为什么写的全是景物?

我用PPT的形式在上课前进行呈现,并且指出前三个问题是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那是老师对学生的提问,而第四个才是自己看了文章后的疑问,因此就确定第四个问题为本节课的主问题。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整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还偷偷地观察了一下,发现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那表情是多么的愉悦,其他学生是多么的羡慕。此时,我确信了我的策略是对的。

首先,我从文言文的角度确定其教学内容。文言,是以先秦汉语为基础形成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而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上,因此,学习文言文,前提是学习文言。于是,我就设计了两个教学步骤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一.读。要求学生读出节奏,重点解决“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朗读节奏。我预测到前部分都是四字句,两字一停顿,学生是很容易掌握的,而后两句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很难把握,在课堂上我就反复要求学生朗读这两句,在朗读中学生就较快地掌握了这两句的朗读节奏,同时,也很快地明白了这两句话的意思。所以,我认为“生本”语文课堂就必须从学情出发,这样的课堂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译。先让学生自由翻译,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及句子的翻译。不懂的举手提问,老师帮助解决。过了几分钟,学生的声音渐渐停了下来。我就采用开小火车的方式让学生来翻译句子,并要求指出重点字词的意思。这个环节很快就结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