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拯救主题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回归,也是其一贯拯救思想的延续。作品中主人公为了实现自我主体性,往往通过出走的方式,昭示对自我主体性的认同与追寻,并希望通过这一方式探寻和谐两性关系的存在方式,以此来拯救被理性阉割的西方社会。因此,《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血性”哲学理想最完善、最系统的体现,也是人的自然本能创造美和生命力的最好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美学意义。

一、“出走”现象的文本表现

追寻完整性自我,以此为基础探寻和谐两性关系,以恢复失缺的自然本能和鲜活生命力,从而实现自我的新生和社会性拯救,这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主旨。作品以人物出走为表征,在主人公追寻完整“自我的基础上,逃离婚姻,背离家庭,以此表示对理性社会的决绝反抗。其中对完善性自我的追寻是主人公出走的内在动力渊源。正如劳伦斯所说:“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感到我所真正关心的是人自身的变革,要活着,要做活人,要做完整的活人,这才是最关键的”作品的主人公康妮和梅勒斯正是在追寻自我的基础上,一步步走向婚姻的对立面,从家出走,逃到象征新生之所—猎园中的橡树林。一开始的康妮充满生机与活力,她有着美丽的外表,结实的身体,同时也具有超人的精力,旺盛的生命力。殷实的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天生鲜活的生命力在她身上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然而,嫁给有着爵位的查特

莱后不久,查特莱便在战争中受了伤,下肢瘫痪,丧失了性能力。战争不仅损害了他的健康,更是阉割了他的生命力,使他成为一个精神空虚的人,一个怀着将有激情、生命力的个体的活力不断束缚、扼杀的想法人。受伤后的查特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机械性动物,缺乏真实性,他怀着利己主义感情,认为共通的习惯以及由此相互间发出的默契共鸣,才是婚姻的真谛,“肉体是个多余的累赘,不过我看,女人是无法享受精神生活的最高乐趣的”于是他牢固地束缚住康妮,将她编织进自己毫无生命力的生活中。充满生机与活力地康妮就这样与虚无的查特莱生活在死气沉沉的拉格比庄园。拉格比庄园更像一堵坚实的墙把康妮紧紧地禁锢在死一般的世界里。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将会制造出一个…与现实相似的模拟物?,一种抽象关系的复杂模式,用来代替在他与他人之间早先存在着的联系,而凭着这种模式或网络他会生活在幻觉中并感觉到乐趣,但是这人总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活力。”鲜活的康妮慢慢被榨干了生命力,生活在一片空虚与死寂之中。外在的环境无法逃避而可怕的内心的虚无则更是让人抓狂,在空虚与死寂中康妮一步步迷失,丧失了生命活力。与生活在残损现实中没有生命力的米凯利斯短暂的交往并没有使康妮重获生命力。于是空虚的她,时时出走,逃出家庭,来到猎园中的橡树林,期待在自然中找回自我。当在猎园中遇到梅勒斯后,仿徨、沉沦、迷惘中的康妮,才开始走向新生。与康妮相似,梅勒斯是一个有修养,有知识的人,充满生机与活力。梅勒斯在军队中做过中尉,然而不幸的爱情经历和婚姻生活使他逐渐失去了活力与生机。梅勒斯的两个前女友都是唯灵主义者,拒绝肉体接触。而其妻子则完全相反,是一个典型的肉欲型、占有型女人。梅勒斯以前和女性的接触没有给其带来灵与肉的和谐,反而带来不体止的争吵,以及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生活也成了虚无。身心俱疲的梅勒斯,像一个伤痕累累的战士,不得不逃离了家庭,远走印度从军,做了中尉。而伯莎也离开家庭,去了斯塔里斯门做了别人的情人。复员后的梅勒斯不想重蹈爱情的覆辙,也不想在社会中丧失自我,失去真我,但其又找不到反抗的形式,只有选择逃避,甘心做个猎场看守人。因而,梅勒斯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像康妮一样,他也要从家出走,只有两个逃避、出走的人在橡树林的相遇才真正实现二者生命力的复活,实现新生。二、“追寻”现象的拯救内蕴劳伦斯笔下人物的出走内蕴着追寻意识,是作者“拉娜尼姆”拯救思想的体现。其笔下的出走式人物,不仅是一种出走,更是一种追寻,二者密不可分,出走是追寻的开始,追寻是

出走的目的,其共同构成了劳伦斯作品中的拯救内涵。《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梅勒斯和康妮的出走,都内蕴着特定的追寻意识。作品中的梅勒斯是一个身心都受过伤害的人,战争让他身体受到伤害,而不幸的婚姻生活让其心理备受创伤,身心俱疲的他对生活和社会万分绝望,但其并不想迷失于浑浑噩噩的社会,于是他来到这片曾经是罗宾汉出没的地方,并在这片残存的树林中垒起鸡窝,养育那些小生命,过着逃避社会的生活。梅勒斯选择出走的方式,只是其对机械文明社会的绝望性反抗,是其对本真性自我的坚守,其希望在自然的猎园中消极性地保持自我完整性,甚至其认为只有与外界脱离了联系,才能独自保留自我完整性。因而与其说梅勒斯逃离到小树林不如说小树林是其追寻自我的开始。同样,康妮对拉格比庄园以及自己丈夫营造的生存环境和外在的理性世界都有着莫名地恐惧感和空虚感,使其莫名地感到压抑。正如劳伦斯在小说中所说:“她逃出自己的房间中,或出门到树林里去。有的时候她心里充满了一种恐惧,一种对于整个文明人类的隐隐显出的疯狂所产生的恐怖。”于是残存着生命本能的康妮,经常漫无目的地游走于猎园中的小树林,树林就成了她的…避难所,和爱的生发地。当两个迷失而又想保持自我完整性和独立性的人在富有象征意义的猎园中的小树林相遇后,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共通的社会心理,使两人很快地走到了一起。康妮与梅勒斯的结合过程是通过七次性爱体验来实现的。这样两人都找到了自我,恢复了原来的生机与活力。正如康妮自己所说:“过去我以为自己一切就此结束了。可现在我又重新开始了。”如果从传统伦理角度来看,康妮的行动不具有道德性,更不值得赞颂。但在劳伦斯看来,其价值在于二者结合中体现出的追寻与拯救意识。梅勒斯和康妮分别代表了工业文明中残缺的男女,他们之间的“灵”与“肉”的结合拯救了彼此,也是整个社会新生的途径。从劳伦斯的“血性”理论来看,男女之间的“血性接触”是其取得平衡,“建立起男女之间活力和恢复生机的联系”。因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主人公的出走有着明显地追寻意蕴,而这正是劳伦斯拯救思想的体现。

三、拯救主题的现实意义和美学意义

劳伦斯是一个富有生命激情的作家,他漂泊流离的一生都在追寻理想中的乌托邦—“拉娜尼姆”,在漂泊的生存逆境中其保持着对现代文明中人类困境的思索,并对过度理性化的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控诉。因而,其漂泊的一生正是其拯救思想最好的注脚。“如果《儿子与情人》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那么《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则洋溢着浓郁的寓言气氛。其中的人物有时候与其说是活人,不如说是象征,宣传目的也时有流露。”「6」(”89)因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小说拯救主题的象征性表述,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美学意义。劳伦斯的拯救思想贯穿于其小说创作的始终。无论是早期的《儿子与情人》还是中期的《虹》、《恋爱中的女人》,以及晚期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可以说无论其早期作品对独立完整性自我的追求的强调,中期作品对和谐两性关系的探寻,以及晚期作品对社会重生的构建,这都是劳伦斯从个人、家园、社会三个层面拯救思想的体现,是其对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与探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正是劳伦斯拯救思想的延续,其突出地表现为在对完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通过健康、和谐、积极的爱情,把被社会异化而失去活力和生机的自我恢复,从而探寻社会新生的途径。劳伦斯的创作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以男女之间的性爱关系调整为切入点,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反映出人们在机械文明压抑下的种种病态,从而进一步揭示在工业文明的压抑下人们肉体与精神上的分裂这一现代工业社会的精神危机。劳伦斯相信通过人之原始本能的复归,可以恢复遭到扭曲的自然人性和受挫的本能,从而实现自我活力的复活,激起人们的自我拯救意识,通过唤起人们的自然本能来对抗工业社会对人的压制。因而劳伦斯的作品关注的是灵与肉的统一、爱与法的统一、欲望、激情与精神的统一。其特别强调男女间的肉体交流,强调这种血性接触所创造的生命活力,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英国和西方社会获得再生,最终,人与世界万物才有新生的希望。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劳伦斯的救赎哲学并没有可操作性,甚

至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足为取,带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只是其一厢情愿的乌托邦。但不可否认这是艺术家所特有的理想憧憬,其用心理学、神话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所构筑的丰富的救赎理论,足以启发研究者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劳伦斯。其作品中呈现出的人的异化,给我们当下日益张扬的理性化、物质化的社会建设如何避免人被异化提供了借鉴,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可见,劳伦斯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过度理性化的西方社会开出的具有艺术气息的救赎方式,其对生命力和生命价值的追求,正是对生命美学价值的追求。因而从文艺的角度来看其拯救思想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因而劳伦斯的价值就在与其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美学价值.并且为了这一主题他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或许其构筑的人间理想之虹,永远悬挂在天边,遥不可及,但谁又能否定这个叛经离道者的一腔热情呢?因而劳伦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英国国家命运,对西方社会的在思考,都令人钦佩,或许这才是劳伦斯作品的美学价值所在。正如劳伦斯的传记作家基思·萨加所言“他对世事的洞察,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都已巨细无遗地熔铸在他无数浩瀚的作品中,昭示世人。他给他们的生活的光彩,以及愈来愈多的对生活的执着和希望,只是一份珍贵而值得保存和无法估量的赠与。或许这正是劳伦斯作品拯救主题的价值所在。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大都面向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英格兰中部诺丁汉一带的农村和矿区,描述了现代科技对人们思想、道德、精神的摧残和社会自然环境的破坏。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和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使英国从安逸的田园诗般的农业生产向工业化社会飞速转变。然而,机械的迅速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肆意破坏、利用和攫取之上,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加上一战后人们遭受心灵和肉体毁灭性的双重创伤,人们生活在伪善、愚昧和极度的精神空虚中,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和未来的出路,造成了社会无爱的精神荒原。劳伦斯对工业文明发展导致的生态危机和人性的异化表现出了强烈的担忧和不满,他清醒地意识到,工业化的英格兰并没有让人们觉得适合生存,反而是生活在一种机械化的无尽的破坏中,因此,他呼吁人类应该摆脱束缚,追求精神自由。《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以下简称《查》)是劳伦斯的最后一部作品,其生态思想的最后落笔。本文尝试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出发,分析《查》中主人公性意向的跌宕起伏来实现精神升华,走出无爱的荒原,体现劳伦斯渴求回归自然,实现灵与肉统一的和谐的两性关系的生态伦理观。

一、《查》无爱的荒原的根源

《查》是一部具有丰富生态思想的作品,探讨了工业革命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摧残及自然生态的破坏,劳伦斯主张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两性的和谐统一,才能构建自然、社会、精神生态的整体协调。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械文明飞速发展的英格兰,一幅极其肮脏、死气沉沉、令人讨厌的社会画面。文章很多字墨描写了这种工业化对社会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扭曲。第二章,康妮和克里福德回到拉格比,康妮深刻地感受了英国中部煤矿地区毫无生气的彻底丑陋。闻到了“空气里总是有一股地下的什么味儿:硫。磺、铁、煤、或者是酸”[1]。劳伦斯通过猎场守护人对环境的感受,“僻静的树林只不过是个幻觉,工业的嘈杂打破了这里的寂静。贪婪的机械……时刻准备着毁灭一切不能跟它们同流合污的事物。很快这片树林就会被摧毁,风信子也不再生长。所有脆弱的事物,都将消失在那咆哮着、翻涌着铁水中”[2],展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无视自然规律,盲目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严峻后果。以至于劳伦斯在其作品中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就是历史:一个英格兰抹去了另一个。工业的英格兰抹去了农业的英格兰。一种意义抹去了另一种意义,新英格兰抹去了旧英格兰。历史的延续不是有机的,而是机械的”[3]。工业革命的发展也造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异化和人类

野心的急剧膨胀,人们肆意开采和砍伐树木,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极度贫乏,同时造成了人性的泯灭。康妮在英格兰深刻感受到了人性之间的冷漠,人们就像行尸走肉的卑微生物,被煤与铁隔离,毫无情感,一切令人寒心,“现在这里繁衍的是另一种新的人类……这些人都是行尸走肉,有点像阴曹地府。钢铁工人,这是一群古怪的、被扭曲的、像人模样的卑微生物”[4]。劳伦斯认为人类完全成为了工业化的奴隶,失去了人性之爱。在飞速发展的机械文明面前,煤矿工人只是一群纯粹为了生存的奴隶,生活在地狱中没有情感的怪异生物。小说中克里福德就是这样一个虚伪、贪婪、有着宽阔的肩膀,体面的社会地位,却没有腿、毫无激情、灵魂游荡的怪异的“生物”。克里福德的瘫痪具有深刻的寓意,象征着统治阶层激情和灵魂的颓废。面对人类无爱的荒原,劳伦斯深感担忧,“要是我们照着这条路走下去,全都疯狂灭绝最后一丝人类情感,最后一丝直觉,那就只剩下一种虚无感”[5]。机械文明的发展是以社会环境的破坏和人性的毁灭为代价的。与此同时,人类却遭到了自然无情的报复,作家深刻地指出,欧洲技术革命后科技文明的发展造成对自然无情的掠夺和破坏,以及人类无爱的精神荒原。

二、劳伦斯生态思想在《查》中的整体体现劳伦斯的作品具有超时代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思想。他深刻地意识到,大自然已不再是人类掠取和无限剥夺的对象,人类已不再是万物的主宰,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需与自然和谐共处。与此同时,属于自然界的人类,即使被工业化生活所困扰,身心破碎,只有认识到自然的主体性,回到自然生态之美的怀抱中,才能实现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全面康复。在他的生态思想中,劳伦斯关注两性,人与自然的整体协调性及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理想平衡。在《查》中,劳伦斯以女主人公不同的性意向为主线,辐射出男性与女性,及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的关系,这种理想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思想在其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劳伦斯理想的生态伦理思想是通过康妮对自然态度的转变及后来达到与亲近的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的两性关系来实现的。康妮一开始因为拉格比大宅的忧郁和冷漠的人际关系,使她觉得“一种日益增强的不安,她要冲过园林,抛开克里福德,俯卧在羊齿草丛中”[6]。康妮想逃出毫无情感的世界,在一个清冷的早晨,她走出“地府”,来到树林,内心感到莫名其妙的兴奋。她的两颊泛起了红晕,完全陶醉在报春花和紫罗兰发出的甜美而清冷的气息中。她希望生命中新的力量的涌动,“春天来了,林中的风信子正在开花,榛树也发芽了,一丛丛樱草花在榛树下灿烂地盛开着……。生命!这是生命!那么无所恐惧的新生命,而与此同时,她女性的孤独感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剧烈和痛苦。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到林中的那块空地去”[7]。劳伦斯极力渲染了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原始自然环境小树林,使康妮感受到了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精神得到一丝慰藉,“康妮径直去了树林,早开的蒲公英像一个个小太阳,新开的雏菊白得耀眼。……处处都是蓓蕾,处处都是生命的跳跃”[8],具有活力的大自然唤醒了人的本性。

劳伦斯渲染的小树林,是未被破坏,生机勃勃的自然界的缩影。通过康妮与小树林关系的变化,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协调,阐述了劳伦斯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更好地烘托了小说表现生态主题,衬托了主人公人性解放的美好。康妮本来是一个富有自由思想和精神追求的人,嫁给克利福德之后,精神上的压抑与空虚使她渐渐丧失了那种纯真与美丽,她变得瘦骨嶙峋,精神空虚。内心的不安,使她常常跑到树林,那里成了她唯一的藏身处和避难所。大自然带给康妮快乐、轻松和无限的自由。劳伦斯极力渲染了优美康妮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内心感受。“康妮背靠着一颗小松树坐了下来,小松树在她身后摇曳着,有着一种奇异的生命力,昂扬向上,充满着生命……她曾经一直被绳索系着,像一条泊在岸边的小船,颠簸摇摆着,现在她脱开绳索飘移了”[9]。最后,康妮也正是被梅勒斯散发的天性自然并与大自然契合的生态气息深深吸引,实现了灵与肉的和谐统一,也使劳伦斯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得到了升华,实现了精神生态的最高境界。

三、生态伦理观与劳伦斯生态思想的契合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了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增加了人类生

存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生态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各种批判和探讨,生态伦理学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态伦理学是20世纪初期萌芽的一种新型的伦理学,它是一门研究生态的伦理价值和人类对待生态的行为规范的学科,它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传统伦理关系扩大到人与自然环境的道德关系之上。1923年,德国学者史怀泽在人类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创立生态伦理学的主张[10]。生态伦理学强调生态的整体观下的共生,即生态中心论。1949年,生态环境伦理学家利奥波德进一步完善了生态伦理评价的依据与标准:“一件事物,当它倾向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就是正当的;反之,就是错误的”[11]。因此,生态伦理学把生物共同的完整、稳定和美丽视为最高的善,把共同体本身的价值视为确定其构成部分的相对价值的标准。生态整体主义认为,一种恰当的生态伦理学必须从道德上关心无生命的生态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它自然存在物,承认存在于自然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英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劳伦斯以其独特的方式谴责了资本主义机械文明的飞速发展不仅破坏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且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扭曲。《查》中的批判思想,使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必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才是人类长存的唯一出路。人类无情地掠夺和夺取自然界一切东西,或许能获一时之利,但由于丧失了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将长期遭受精神痛苦和折磨。正如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提出:“自然平衡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再也不能对它漠然不顾了,它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12]。梭罗相信,“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一旦脱离荒野,便会变得微弱而愚钝”[13]。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整体主义观的作家,他的小说除了描绘机械文明日益成为主宰一切社会力量的同时,人们在精神上及思想道德上的本能变化,揭露了工业化和战争掠夺对充满活力和纯真人性的扭曲,并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价值与权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生态伦理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四、《查》中和谐生态的实现

劳伦斯认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把人类异化为机器的奴隶,导致了人类精神的破坏和两性关系的严重失衡,他主张只有通过唤醒人类自我意识,重新调整扭曲的两性关系,人类才能走出荒芜的精神荒原,实现他的生态伦理价值,这在他的著作《查》中表现尤为突出。《查》中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异性间的关系,一种是婚后的康妮和残疾后丧失性功能的丈夫克利福德男爵之间扭曲的情感关系,一种是康妮与情人梅勒斯之间理想的美好的两性关系。女主人公康妮是一位追求自由,热爱艺术,具有新思想的女性。然而,这样美丽的少女却嫁给一个被社会腐朽、被战争摧残的病人,尽管他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和显赫的战功,身体的残疾使这位男爵身心扭曲。他精神空虚、伪善,将自己和他人都看成是一样样物品,全然不顾康妮的精神追求和内心感受,他宣扬“偶尔的激情和兴奋不能与长久的共同生活相提并论,生命的整个问题,是多年的慢慢建构。……假如没有儿子使你不完整不协调,那么只要有可能,就要个孩子,同时把这种适应和我们稳定的生活融为一体”[15]。实际上,克利福德是劳伦斯特意安排讽刺当时人性扭曲社会麻木的一个道具。在混沌的世俗生活中,康妮感到了她与克利福德精神生活的虚无。她内心深处对爱情如火的渴望,和对世俗压抑的强烈抗拒,使她感觉到了极度的恐惧。她只有在自然中才得到暂时的放松,在达到与自然的交融之后,她觉得树林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藏身处和避难所,因为她和它没有真正的接触,而那些周围可以说话的“人”却更令她感觉抑郁,她想摆脱这种压抑,“她想忘却,忘却这个世界,忘却那些可怕的行尸走肉的人们”[16]。她要找到能够触及她精神实质的东西,而那就是真正的爱情。通过康妮的思想转变,从一个想追求生活实质的贵妇逐渐上升为想要追求率性纯真爱情的小女人,这个人物形象才得到了真正升华,是劳伦斯认为的精神升华的过程。当然,康妮性意向的择取是曲折的,婚前康妮与德国情人的短暂相聚是她性意向的开始。在战争中死去的德国情人,她痛哭了一场后,在内心深处彻底把他忘记了,因为她觉得没有达到精神的契合。锋芒毕露注重物质追求

的米凯利斯,是年轻的爱尔兰剧作家,曾深深地吸引了她,但由于只是单纯的性爱,没有真正的情感和精神的触及,以分手而告终。直到与猎场看守人梅勒斯的相遇,她才被他身上散发的对工业革命的叛逆和自然的生态气息和野性所陶醉。在熟悉亲近的树林中,康妮终于找到了她心灵的寄托和一生的真爱。梅勒斯也渐渐被孤单而美丽的男爵夫人的率性和真爱所吸引,他们之间找到了和谐,实现了精神与肉体的完美结合。

五、结语

《查》表明,工业文明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而且使人的精神扭曲,劳伦斯提出通过身心一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性爱关系来走出无爱的荒原。我们无法断定劳伦斯在宣扬性爱至上,但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暗含了深刻的生态内涵,呼吁只有两性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使人类走出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困境,走出精神荒原的桎梏。在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生态危机已对人类构成越来越大威胁的21世纪,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审视这部具有丰富生态思想的小说,对我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唤自然生态意识的觉醒,消解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之路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回顾20世纪,劳伦斯作为一个具有超前生态意识的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幻想以和谐的两性关系拯救人性的方式的生态伦理观,具有一定合理性,也给我们诸多的启示,体现了一种自然界各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观。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一、理论基础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备受研究界关注,其中关于该书体现的是男权主义还是作者声称的“男女和谐共处的新关系”的争论则更为激烈。

( 一)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韩礼德将语言的纯理功能归纳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如何促使人类构建关于现实世界的心理图景,如何理解周围环境以及内心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换言之,就是反映通过运用米尔斯提出的女性文体学及物性模式对《查》中九个性爱场景的分析,笔者发现女主角康妮在整个过程中角色有着很大的变化,即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到最后与男主角相处和谐。伴随这一地位变化的是其不断变化的心理思想,主要有三个阶段: ( 1) 对性和爱的无意识状态,主要表现在对性的冷漠和陌生的态度; ( 2)对性和爱的复杂情感,主要表现在对男性生殖器官既欣赏又害怕的心态; ( 3) 对性和爱的坦然与享受,主要表现在双方的和谐关系。这一系列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主角行为和思想的解放,以及小说所蕴含的女性主义意识。

最后,笔者谈谈自己的两点见解。( 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为女性文体学充实了框架,给研究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文本,探索文本蕴含的思想。此次由于篇幅所限,未能结合其他文本分析手段,如果可以有其他手段加以综合运用,相信对于文本的解读能够形成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2) 女性文体学作为一种文学赏析工具,有其明确的政治立场,但却没有绝对的政治倾向。换句话说,应用女性文体学进行分析,并不一定是要得出“男女不平等”的结论去提醒人们注意文本中的性别歧视,而是通过客观的解读,探索文本对实现男女平等的启示和意义。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2000字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2000字: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九十年代英国著名作家D.H.劳伦斯的最后一部作品。作品通过女主人公康妮与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来展示康妮的追求和反叛,刻画了现代工业文明和残酷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破坏的一面,并将康妮从单纯地追求肉欲的满足提升为现代人精神追求的重要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康妮与克里福德·查泰莱结了婚。六个月后,克里福德从前线回来,下半身残疾、失去了生育能力,并且一生只能与轮椅相伴。后来,克里福德继承了爵位,成为了克里福德男爵,康妮也成为了所谓的查泰莱夫人。克里福德利己、虚伪、傲慢,残疾的躯体里包藏的是一颗以牺牲他人幸福健康为代价换取自己幸福生活的心。他是一个传统的英国贵族,注重阶级和门第,把其他人当作机器。康妮是一架生育机器,而为他的煤矿工厂工作的工人只是一部部的挣钱机器,他为了家族的香火延续,不惜牺牲康妮一生的感情生活,他对康妮说:“假如没有儿子使你不完整不协调,那么就出去风流一把,就要个孩子。但这些事只是为了让你有完整的生活,为得到长久的和谐。” 但是,康妮逐渐对这种没有情爱的生活,对死气沉沉的拉格比庄

园,对克里福德自私冷漠的高谈阔论,对那个被机器和煤矿掌控的社会厌恶了。一天,克里福德为了成名,请来了一名剧作家迈克利斯。一向压抑自己,几乎有点冷漠、麻木了的康妮,被迈克利斯激起了对生活的热情,以致于爱上了他。但,当康妮发现迈克利斯也是一个只为自己着想,不愿为他人做出牺牲与贡献的自私家伙的时候,便决然与之断交,继续重复在拉格比过着空虚的生活。康妮不讨厌精神生活,但同时她也渴望情欲的满足。自私顽固的克里福德希望延续英格兰的传统让康妮与别的血统比较高贵的男子生子来继承爵位。他要康妮不仅成为陪伴、伺候自己终身,维持男爵尊严而没有个人自由的奴婢,而且还要做一个生儿育女的工具。然而康妮在长期的压抑中,消瘦焦虑,痛苦挣扎,她想要反抗,她不想充当一个漂亮地身处局外、任由他人掌握生命的木偶。 她在树林里遇见了克里福德雇佣的狩猎人麦勒斯。这是矿工的儿子,当过兵,瘦削而又精悍的男人,对生活和生命有着独特见解和感受的仆人。经过几次接触后,康妮爱上了那个拥有一种冷静探究,独来独往,看起来古怪但内心充满温情和勇气的狩猎人。终于,康妮和麦勒斯幽会了。他说:“这是生活。”康妮说:“这是爱情。”麦勒斯回答说:“反正都一样。”从此,康妮觉得自己的生活布满了阳光和甘露,充满了力量与生机。 直到那个与麦勒斯分居好几年又突然归来与麦勒斯纠缠的凶悍女子的出现,贝塔以女人敏锐的直觉发现了康妮的存在,并以合法妻子的身份用最肮脏歹毒的言语谩骂麦勒斯和他的情人。此时在外游玩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Chapter 1. Ours is essentially a tragic age, so we refuse to take it tragically. The cataclysm has happened, we are among the ruins, we start to build up new little habitats, to have new little hopes. It is rather hard work: there is now no smooth road into the future: but we go round, or scramble over the obstacles. We've got to live, no matter how many skies have fallen. This was more or less Constance Chatterley's position. The war had brought the roof down over her head. And she had realized that one must live and learn. She married Clifford Chatterley in 1917, when he was home for a month on leave. They had a month's honeymoon. Then he went back to Flanders: to be shipped over to England again six months later, more or less in bits. Constance, his wife, was then twenty three years old, and he was twenty nine. His hold on life was marvellous. He didn't die, and the bits seemed to grow together again. For two years he remained in the doctor's hands. Then he was pronounced a cure, and could return to life again, with the lower half of his body, from the hips down, paralysed for ever. This was in 1920. They returned, Clifford and Constance, to his home, Wragby Hall, the family `seat'. His father had died, Clifford was now a baronet, Sir Clifford, and Constance was Lady Chatterley. They came to start housekeeping and married life in the rather forlorn home of the Chatterleys on a rather inadequate income. Clifford had a sister, but she had departed. Otherwise there were no near relatives. The elder brother was dead in the war. Crippled for ever, knowing he could never have any children, Clifford came home to the smoky Midlands to keep the Chatterley name alive while he could. He was not really downcast. He could wheel himself about in a wheeled chair, and he had a bath chair with a small motor attachment, so he could drive himself slowly round the garden and into the line melancholy park, of which he was really so proud, though he pretended to be flippant about it. Having suffered so much, the capacity for suffering had to some extent left him. He remained strange and bright and cheerful, almost, one might say, chirpy, with his ruddy, healthy looking face, arid his pale blue, challenging bright eyes. His shoulders were broad and strong, his hands were very strong. He was expensively dressed, and wore handsome neckties from Bond Street. Yet still in his face one saw the watchful look, the slight vacancy of a cripple. He had so very nearly lost his life, that what remained was wonderfully precious to him. It was obvious in the anxious brightness of his eyes, how proud he was, after the great shock, of being alive. But he had been so much hurt that something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有感 一直听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不错但比较色情,所以没敢看,近来终于看了一遍,确实其中的性行为描写有好多次,这也是劳伦斯为许多人所诟病的主要原因,他们甚至称这部小说为“查泰莱夫人的性交”,但是小说闪烁的人文光芒是遮挡不住、抹黑不了的。看到结尾梅乐士给康妮写的信深深地感动了,虽然劳伦斯没有写明他们最后怎么样了,我想一定会在一起的。 女主人公康妮(即查泰莱夫人)是一个脸色红润,有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着一头褐色卷发的年轻少妇,是那种温柔并富有风情的女性。她23岁嫁给克利夫,只过了一个月的蜜月生活,丈夫便去前线参加战争,结果负伤导致下身瘫痪,从此她每天除了帮助丈夫写小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就是陪他无穷无尽地聊天或者听他和他的作家朋友们谈论,久而久之,她厌倦了这种空虚的生活,渴望过一种正常的、和谐的家庭生活。在这种自然人性的驱使下她和两个男人私通了,先是蔑克里斯,看到这时我想男主公肯定还没有出现,出现的这些男人都不是康妮想要的,他们卑劣的灵魂都配不上康妮。终于梅乐士出现了,她与梅乐士达到了灵与肉的契合,数次偷情后决定各自离婚然后在一起。 康妮“红杏出墙”的根本原因在于性得不到满足,从社会道德出发,她的行为是不道德的,然而劳伦斯却以极其赞美的态度来描述她的偷情,特别是以唯美的文字去描述他们的性行为。劳伦斯判断人物的优劣美丑不是根据金钱、地位、穿着等外在条件,而是以自然人性为标准,那些心灵自由、崇尚自然的才是美的,克利夫虽然有钱有地位却是一味地追名逐利,没有丝毫人情人性的气息,所以劳伦斯毫不客气地贬低他。相反,梅乐士虽然一无所有,但他有着强健的体魄,有着纯洁的灵魂,对被工业机械文明污染异化的社会强烈不满,有着自由的意志,劳伦斯对他的赞美溢于字里行间。 劳伦斯赞美性,把性与美看作是统一的、不可分的:“其实,性与美是统一的,就如同火焰与火一样……性与美是不可分的,正如生命与意识。”然而,在当时的社会,性竟成了一个丑恶的字眼,“一个小小的丑恶的字眼,甚至教人无法理解。”在劳伦斯创作的世界里,灵与肉的和谐与否成了划分美丑对立的唯一标准,当然他写康妮偷情绝不是怂恿人们发生婚外情,他所反对的是廉价、荒淫的性,痛惜的是没有感情的性或者有感情却没有性,他认为“性应该是一种真情的流动,绝不是一时冲动”。因此,康妮不是一个淫荡的女人,她为了寻找一个

英文读书报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The Book Report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Lady Chatterley’s Lover is a famous novel written by D.H. Lawrence. D.H. Lawrence is UK’s modern novelist and he wa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of all time. He died at the age of 44. During his tw enty years’ creation, he had written a lot of wonderful works. Lady Chatt erley’s lover is one of them. This book aroused somany debates when it was published first. Because it contains the details of description for the sex. Before Lawrence passed away, he complained that his works would not be understood in 300 years. But ever since the 1960s of the last century, his books had become popular among the readers. In this book, Chatterley and Connie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They a re husband and wife, but actually, they represent two different classes. C hatterley is cold and not enthusiastic, and he symbolizes a class that is lacking of vitality and near to death. However, Connie’s true lover in this book is very different in personality compared with Chatterley. He enjoys the nature and has a pleasant life. Connie is a healthy woman and she falls in love with Mellors. Her personality is very complicated. On one hand, she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she also enjoys the nature. The rules of the modern society restrain her love for the nature. She looked after her husband and discussed her husband’s writing. She had a very dull life, and th at is her whole life. The best way to get rid of this is to go back to nature. Nature is pure and the

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

解读《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主要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 【摘要】D.H.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主要围绕克利福德、康妮、梅勒斯这三个人物形象来展开。从表面上看,这三个人物的关系是男女情感纠葛中的“三角关系”;但从实质上看,这三个人物各蕴含着深层次的象征寓意。本文主要对这三个主要人物背后的象征寓意进行解读。 【关键词】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人物形象象征寓意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无疑是D.H.劳伦斯最有争议、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小说主要围绕克利福德、康妮、梅勒斯这三个人物来展开。从表面上看,这三个人物的关系是男女情感纠葛中的“三角关系”,即康妮与克利福德是合法夫妻,梅勒斯是作为“情夫”的角色出现的。但从实质上看,这三个人物各蕴含着深层次的象征寓意。本文试对这三个主要人物背后的象征寓意进行解读。 一、克利福德――工业文明的狂热捍卫者,人性异化的产物 一战中,克利福德的哥哥赫伯特?查泰莱战死,他自己则瘫痪着回家。从这一点看,克利福德是令人同情的。但是,劳伦斯笔下的克利福德却让人反生厌恶。因为克利福德的所作所为,无视人的正常欲求,不仅耽误了自己,更荼毒了他人。 (一)信奉理性与克制,蔑视人欲

战争让克利福德丧失了性能力。面对这样的境况,按理夫妻二人都该感到非常痛苦。但事实是克利福德不仅不为自己丧失性能力而痛苦,还无视妻子的感受,试图用严肃的说教来“充实”妻子的精神生活,极力淡化“性”在他们婚姻中的地位。他告诫康妮,“与长期共同的生活相比,偶然的性事毫无价值。”性于婚姻关系,只是简单的官能作用。他相信,他的妻子不会沉迷在这种低俗的快乐中。 当听到自己的看守梅勒斯与其他女人有私情,这事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时,他立即决定辞退梅勒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雇员发生这样的事,实在有失他的体面。而当康妮坦陈自己已怀上梅勒斯的孩子时,他当即觉得颜面扫地。他用尽最难听的字眼(如渣滓、下流胚子等)来辱骂,并以拒绝离婚来为二人结合设置障碍。 其实,克利福德之所以反应如此过激,主要在于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竟会为满足卑下的情欲,不顾身份、地位的差别,跟自己的下人长期幽会,现在还准备离他而去。康妮提出离婚,不仅是宣告他们婚姻的失败,更重要的是对他价值观的严重挑衅。 (二)迷恋“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试图让人“物化” 克利福德的心头始终充满着身为统治阶级的优越感。尽管已沦为残废,但是他始终抖擞着精神,衣着考究,竭力彰显自己的尊贵身份。而与这种优越感相伴随的,是他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一切成果的迷恋。

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工业文明下迷失的人性------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摘要]诗人西蒙尼德曾经写道:“人的生活如果没有性爱带来的快乐,那还有什么光彩?”由此观之,性爱在人的生活当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如理性与爱,性与婚姻的关系,一直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问题。劳伦斯通过男性灵与肉的缺失对女性造成的肉体与精神的压抑,来揭示了工业文明下男性对女性正常情欲的压制的罪恶,控诉了那个无情的社会里冷酷、空虚的男人们。劳伦斯是从西方工业社会这一实际的社会现实出发,谴责了工业文明下机械物质主义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 [关键词] 劳伦斯性爱西方工业社会文明机械物质主义 一工业文明下的受害者 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观念的传播以及人文思潮的发展,使科学、自由和追求现世的幸福成了催生启蒙运动的主要因素。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理性的思维方式慢慢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当人类为这高贵的理性欢呼时,却全然没有想到要对它加以节制,这就造成了理性的僭越,它把自已装扮成一个全知全能、无所不能的上帝。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这种理性成为价值之源和评判一切存在物合法与否的标准。人类在工业文明中丧失了真正的肉体,甚至连肉欲都要靠理性和意识去唤起,人已“进化”为一种纯粹精神和理性的载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中,麦里克斯和法列克福就是为了获取竞争,而沦为纯粹的机械物质主义者的典型代表。麦里克斯不仅在内心里认为物质便是他生命的一切,而且大胆的向世界传播他的这种金钱物质至上思想,他把追逐金钱,渴望成功作为他生命的终极目标,甚至他在谈到与女性的爱情时,也满嘴都是对物质的满足感。他向康妮大声的承诺自己能给她所要的一切幸福。他口中的幸福,不是肉体与精神的和谐带来的快乐,而是漂亮的衣服,时髦的东西,高档的生活,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所带来满足。他极力祈求康妮离开法列克福来到他的身边,只是为了希望获得她的称赞而获得创作上的灵感,以最后达到他成功的巅峰。他已经沦为一个纯粹的物质主义者,他骨子里、肉体里都被获得成功、获得金钱的欲望所包围。 机械物质主义的另一个典型代表,则是法列克福。他既是工业文明的受害者,工业文明下的战争使他丧失了性能力,又是一个工业文明的维护者。他在肉体上的丧失,使得他对成功和物质的渴望比一般人表现的更为狂热,在他的身上理性与物质对人的支配表现的更为彻底。在作品中,劳伦斯将他塑造为一个极度崇尚

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工业文明下迷失的人性------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摘要]诗人西蒙尼德曾经写道:“人的生活如果没有性爱带来的快乐,那还有什么光彩”由此观之,性爱在人的生活当中占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如理性与爱,性与婚姻的关系,一直是人们长期探索的问题。劳伦斯通过男性灵与肉的缺失对女性造成的肉体与精神的压抑,来揭示了工业文明下男性对女性正常情欲的压制的罪恶,控诉了那个无情的社会里冷酷、空虚的男人们。劳伦斯是从西方工业社会这一实际的社会现实出发,谴责了工业文明下机械物质主义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 [关键词] 劳伦斯性爱西方工业社会文明机械物质主义 一工业文明下的受害者 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观念的传播以及人文思潮的发展,使科学、自由和追求现世的幸福成了催生启蒙运动的主要因素。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理性的思维方式慢慢占据了人们的头脑,当人类为这高贵的理性欢呼时,却全然没有想到要对它加以节制,这就造成了理性的僭越,它把自已装扮成一个全知全能、无所不能的上帝。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这种理性成为价值之源和评判一切存在物合法与否的标准。人类在工业文明中丧失了真正的肉体,甚至连肉欲都要靠理性和意识去唤起,人已“进化”为一种纯粹精神和理性的载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作品中,麦里克斯和法列克福就是为了获取竞争,而沦为纯粹的机械物质主义者的典型代表。麦里克斯不仅在内心里认为物质便是他生命的一切,而且大胆的向世界传播他的这种金钱物质至上思想,他把追逐金钱,渴望成功作为他生命的终极目标,甚至他在谈到与女性的爱情时,也满嘴都是对物质的满足感。他向康妮大声的承诺自己能给她所要的一切幸福。他口中的幸福,不是肉体与精神的和谐带来的快乐,而是漂亮的衣服,时髦的东西,高档的生活,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所带来满足。他极力祈求康妮离开法列克福来到他的身边,只是为了希望获得她的称赞而获得创作上的灵感,以最后达到他成功的巅峰。他已经沦为一个纯粹的物质主义者,他骨子里、肉体里都被获得成功、获得金钱的欲望所包围。 机械物质主义的另一个典型代表,则是法列克福。他既是工业文明的受害者,工业文明下的战争使他丧失了性能力,又是一个工业文明的维护者。他在肉体上的丧失,使得他对成功和物质的渴望比一般人表现的更为狂热,在他的身上理性与物质对人的支配表现的更为彻底。在作品中,劳伦斯将他塑造为一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观后感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观后感 劳伦斯的这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人将他告上了法庭,无非说他描写大胆有伤风化云云。我有一本书专门讲述了这场官司的细枝末节,还有控辩双方的发言等等。最后劳伦斯胜诉,书照常出版,并且还有一些国外的盗版,可见此书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 电影是93年由英国人拍摄的,其时我正在伊春。电影中的林区景色:春天的百花盛开、百鸟啁啾、生长中的蕨菜、跳跃的小松鼠等等,勾起了我的乡愁。在电影中,我回到了伊春的莽莽林海中,那里有我的蝴蝶谷,有我采野菜和蘑菇的小径。有一年秋天在南山上采五味子,红红的蔓生植物,它们爬到了树上,我够不着还越要跳着脚去够,差点儿掉下悬崖。当时山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我掉下去&& 还有拜师傅(女)采核桃,也挺有意思。因为上北山,要经过一条河(我经常在河里边儿洗衣服,用我的槐木擀面杖捶打,花纹儿好看,不幸搬家时丢了),我师傅家有一条小船儿。师傅带我上山,走了好远,终于看到了核桃树(乔木)和树下的核桃。原来它们长得就象橘子。捡到一堆,就用脚来踏,使它们脱皮,然后背上湿漉漉的核桃,再找下一棵树。我捡了一会儿,把我的收获倒给师傅一半儿,说师傅谢谢你。 师傅和丈夫有一块地,种了些蔬菜。有一天当我独自一个人在山上采核桃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声音(似鸟非鸟似人非人)把我吓了一跳,可能就在此时,我把家里的一串儿钥匙丢了还浑然不觉。 在伊春十年,呼吸着那里的空气,尤其当身体好的时候,到山上去享受负氧离子,是我最孤独也是最惬意的时候。 扯远了。电影的改编基本遵循了原著,也没有裸露的镜头。中文字幕。丈夫因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负伤,而失去了性功能。作为一个轮椅上的矿场主,他希望妻子借种儿给他生一个继承人。妻子劝他对工人好一点儿,他说NO, 是我养活了他们。妻子与丈夫的仆人猎场看守人好上了,丈夫不能容忍;如果妻子找一个上等人,那又另当别论。与其说妻子偷情,不如说夫妻两人的世界观根本就不一样这是他们的最大分歧。查泰莱的妻子与一个下等人之间产生了爱情,怀了孕,最后的结局也是幸福的。 心灵的契合才是婚姻的基础。祝福他们!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观后感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观后 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观后感 劳伦斯的这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人将他告上了法庭,无非说他描写大胆有伤风化云云。我有一本书专门讲述了这场官司的细枝末节,还有控辩双方的发言等等。最后劳伦斯胜诉,书照常出版,并且还有一些国外的盗版,可见此书在全球的受欢迎程度。 电影是93年由英国人拍摄的,其时我正在伊春。电影中的林区景色:春天的百花盛开、百鸟啁啾、生长中的蕨菜、跳跃的小松鼠等等,勾起了我的乡愁。在电影中,我回到了伊春的莽莽林海中,那里有我的蝴蝶谷,有我采野菜和蘑菇的小径。有一年秋天在南山上采五味子,红红的蔓生植物,它们爬到了树上,我够不着还越要跳着脚去够,差点儿掉下悬崖。当时山里面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我掉下去&& 还有拜师傅(女)采核桃,也挺有意思。因为上北山,要经过一条河(我经常在河里边儿洗衣服,用我的槐木擀面杖捶打,花纹儿好看,不幸搬家时丢了),我师傅家有一条小船儿。师傅带我上山,走了好远,终于看到了核桃树(乔木)和树下的核桃。原来它们长得就象橘子。捡到一堆,就用脚来踏,使它们脱皮,然后背上湿漉漉的核桃,再找下一棵树。我捡了一会儿,把我的收获倒给师傅一半儿,说师傅谢谢你。 师傅和丈夫有一块地,种了些蔬菜。有一天当我独自一个人在山上采核桃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声音(似鸟非鸟似人非人)把我吓了一跳,可能就在此时,我把家里的一串儿钥匙丢了还浑然不觉。 在伊春十年,呼吸着那里的空气,尤其当身体好的时候,到山上去享受负氧离子,是我最孤独也是最惬意的时候。 扯远了。电影的改编基本遵循了原着,也没有裸露的镜头。中文字幕。丈夫因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负伤,而失去了性功能。作为一个轮椅上的矿场主,他希望妻子借种儿给他生一个继承人。妻子劝他对工人好一点儿,他说NO, 是我养活了他们。妻子与丈夫的仆人猎场看守人好上了,丈夫不能容忍;如果妻子找一个上等人,那又另当别论。与其说妻子偷情,不如说夫妻两人的世界观根本就不一样这是他们的最大分歧。查泰莱的妻子与一个下等人之间产生了爱情,怀了孕,最后的结局也是幸福的。 心灵的契合才是婚姻的基础。祝福他们!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读后感 《查泰莱妇人的恋人》读后感 文/黄江媸 《查泰莱妇人的恋人》是九十年月英国出名做野D.H.逸伦斯的最初一部做品。做品经由过程父客人私康妮取二个汉子之间的闭系去展现康妮的逃供战叛变,描写了古代工业文化战严酷和平对兽性的摧残战毁坏的一壁,并将康妮从纯真天逃供肉欲的谦足晋升为古代人精力逃供的重要局部。 第一次世界年夜和外,康妮取克面祸德·查泰莱结了婚。六个月后,克面祸德畴前线归去,高半身残疾、落空了熟育才能,而且平生只能取轮椅相陪。厥后,克面祸德继承了爵位,成了克面祸德男爵,康妮同样成为了所谓的查泰莱妇人。克面祸德利己、虚假、高傲,残疾的躯体面包匿的是一颗以就义别人幸祸安康为价钱换与本人幸祸糊口的口。他是一个传统的英国贱族,注重阶层战家世,把其余人看成机械。康妮是一架熟育机械,而为他的煤矿工场事情的工人只是一部部的挣人民币机械,他为了野族的香水持续,不吝就义康妮平生的情感糊口,他对

康妮说:“假设出有儿子使您没有完好没有协调,这么便进来风骚一把,便要个孩子。但那些事只是为了让您有完好的糊口,为失到恒久的谐和。” 然而,康妮逐步对那种出无情爱的糊口,对少气无力的推格比庄园,对克面祸德无私冷酷的放言高论,对这个被机械战煤矿掌控的社会讨厌了。一地,克面祸德为了成名,请去了一位剧做野迈克利斯。一贯压制本人,简直有点冷酷、麻痹了的康妮,被迈克利斯激起了对糊口的殷勤,以至于爱上了他。但,当康妮领现迈克利斯也是一个只为本人着念,不肯为别人作没就义取奉献的无私野伙的时分,就毅然取之绝交,接续反复正在推格比过着空虚的糊口。康妮没有厌恶精力糊口,但异时她也渴想情欲的谦足。无私顽固的克面祸德愿望持续英格兰的传统让康妮取另外血缘比力崇高的女子熟子去继承爵位。他要康妮不只成为陪同、服侍本人末身,维持男爵尊宽而出有小我私家自在的仆众,并且借要作一个熟儿育父的东西。但是康妮正在持久的压制外,消肥发急,疾苦挣扎,她念要对抗,她没有念充任一个标致天身处局中、任由别人把握熟命的木奇。 她正在树林面逢睹了克面祸德雇佣的打猎人麦勒斯。那是矿工的儿子,当过兵,肥胖而又粗悍的汉子,对糊口战熟命有着共同睹解战感想的佣人。颠末频

论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性描写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从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谈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性描写 黎淑娟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弗洛姆的新精神文论对文学作品的思维与创作过程做了极富启发性的诠释。而本文将运用弗洛姆该理论,分别从创作原因、艺术象征、语言表达三方面分析劳伦斯的经典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描写,以突出其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弗洛姆; 新精神分析文论 ;劳伦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性 作者简介:黎淑娟,1991年12月生,籍贯:广东肇庆,华南师范大学在校学生,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82-02 劳伦斯最后一部经典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前所未有地冲破社会道德与法律的限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自身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及崇尚自然之趣、人性之美,同时对性的直白描述使他陷入了备受争议的漩涡。而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对文学的独特见解恰恰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的性描写做出了很好的辨证阐释,凸显其文学价值。所以,笔者将分别从作者注重性描写的原因、艺术象征、语言表达进行探讨,并从中分析其意义所在。 一、 性描写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及自身本能的情感体验 弗洛姆以“生产性的爱”为核心的人学理论,深刻认识到生与死的本能及其要求与实现是不可能全部实现的。而人的存在则是“人的社会性与情欲性、本能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结合个性条件,便会渐生“爱”。其中,“爱”又会对人加以影响,尤其是“成熟的爱”。他认为这种爱是一种“给予”的爱,能给人一种快乐体验,进而“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这一观点为文学找到了作为主体的人,体现了作家的自我与社会的相互融合与影响,让文学作品更能展示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劳伦斯所生活的那个工业时代,大部分人都被冷漠的机器所控制,存在严格的阶级观念思想,一心追求金钱名利,却忽视了人最基本的本能需求,包括性与真情,使人性渐遭扭曲。而其中劳伦斯对性本能的情感向往更是长期的社会压抑下变得虚无缥缈。就如劳伦斯的父母因文化水平与阶级差别造成的有性无爱的婚姻生活给劳伦斯造成了极大的童年阴影。尔后母亲对劳伦斯的过分宠爱变慢慢编织了他的恋母情结。所以,劳伦斯希望从爱人中得到母亲似的安慰,而这对他一生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恋人爱丽丝和比他的恩师妻子弗利达让他在畸恋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实现了他对性本能的情感追求。可这些都是与社会道德习俗相违背的,因此成了那个时代作家的写作禁区。但劳伦斯一直坚持 自身对精神与性相统一的观点,要求人与人,人肉体与情欲达到完整统一。而劳伦斯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对性进行描写,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梅乐士与康妮在小木屋的温情性场面、村社共度良宵、雨中裸体奔跑做爱所流露出来的对彼此的爱慕与信赖恰好正是他在当时背景下对性爱情欲观的反映与期待。 二、 性描写对象的艺术象征 弗洛姆的艺术象征论是指用具体的事物作为艺术象征,表现人类内心的普遍性经验。至于梦中,人类摆脱了社会文化与自身的理性枷锁,更能象征人们的普遍经验。而他的“社会无意识论”更指出,文学创作过程是作者通过社会无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冲突与调和,并最终突破社会意识的压抑,利用普遍的文学艺术象征表现自身的无意识。从中分析,劳伦斯的性描写恰恰是人们无意识与社会意识相互协调所应运而生的,表现了人们对犹如在梦中的无意识的对性的本能追求经验。 在小说中,男主角梅乐士生活在自然、生机勃勃的森林里,“红润的脸孔,红的髭须,和冷淡的眼楮”,“中等的身材”,“细长的自哲的背部”,“瘦长的白晰的两臂”,“枪挂在肩上”,从容,淡定,健康……他不同于半身瘫痪、只能靠着钢铁轮椅走动的克利福,也不同于那些经常到勒格贝大厅做客的绅士,他是极具生命活力的,是劳伦斯笔下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必备的生命活力的象征。他不愿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追求灵肉合一的快乐,所以,他不能接受与前两个恋人的帕拉图式的爱情,他需要一个爱他且需要他展现男性魅力的女人。也正因为如此,他在遇上康妮后进行一系列疯狂似的性行为都体现了一个自然男人所需要的本能精神需求,可他同时也害怕社会舆论,他与康妮的性行为是在巨大的舆论压迫下偷偷地进行的,所以说,其对 “真性欲”与“真情感情”的追求是经过社会影响后最终沉淀的产物。由此可见,梅乐士是那个时代对“两真”追求的人的具体化形象。 而女主角康妮的肉体在与克利福过着无性生活的那段时间,从原来富有风韵变成“平板”且“有点粗糙”,“仿佛欠缺着阳光和热力”……总之,她的身体因缺乏性生活而“日见失掉意义,成为沉闷而赠晦”的“无意义的物质 ”。苍白无力的康妮一方面向往肉体快乐,另一方面又愤恨克利福所追求精神恋爱。在作者笔下,她是矛盾的,也正体现了当时工业文明压迫英国人的普遍矛盾心理——一念名利,一念自由。而劳伦斯最终也让康妮在极致的性爱中回归本性,也意味着他希望人们能回归自由的本性,这也正是当时众多处于矛盾挣扎中的人的心理期待。 三、 性描写的文学语言表达 在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论”中,“被社会所压抑的心 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