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物质论

基础物质论
基础物质论

信息论基础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参考答案 2.1. (1)4.17比特 ;(2)5.17比特 ; (3)1.17比特 ;(4)3.17比特 2.2. 1.42比特 2.3. (1)225.6比特 ;(2)13.2比特 2.4. (1)24.07比特; (2)31.02比特 2.5. (1)根据熵的可加性,一个复合事件的平均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多次实验逐步解除。如果我们使每次实验所获得的信息量最大。那么所需要的总实验次数就最少。用无砝码天平的一次称重实验结果所得到的信息量为log3,k 次称重所得的信息量为klog3。从12个硬币中鉴别其中的一个重量不同(不知是否轻或重)所需信息量为log24。因为3log3=log27>log24。所以在理论上用3次称重能够鉴别硬币并判断其轻或重。每次实验应使结果具有最大的熵。其中的一个方法如下:第一次称重:将天平左右两盘各放4枚硬币,观察其结果:①平衡 ②左倾 ③右倾。ⅰ)若结果为①,则假币在未放入的4枚币,第二次称重:将未放入的4枚中的3枚和已称过的3枚分别放到左右两盘,根据结果可判断出盘中没有假币;若有,还能判断出轻和重,第三次称重:将判断出含有假币的三枚硬币中的两枚放到左右两盘中,便可判断出假币。ⅱ)若结果为②或③即将左盘中的3枚取下,将右盘中的3枚放到左盘中,未称的3枚放到右盘中,观察称重砝码,若平衡,说明取下的3枚中含假币,只能判出轻重,若倾斜方向不变,说明在左、右盘中未动的两枚中其中有一枚为假币,若倾斜方向变反,说明从右盘取过的3枚中有假币,便可判出轻重。 (2)第三次称重 类似ⅰ)的情况,但当两个硬币知其中一个为假,不知为哪个时, 第三步用一个真币与其中一个称重比较即可。 对13个外形相同的硬币情况.第一次按4,4,5分别称重,如果假币在五个硬币的组里,则鉴 别所需信息量为log10>log9=2log3,所以剩下的2次称重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 2.6. (1)215 log =15比特; (2) 1比特;(3)15个问题 2. 7. 证明: (略) 2.8. 证明: (略) 2.9. 31)(11= b a p ,121 )(21=b a p , 121 )(31= b a p , 61)()(1312= =b a b a p p , 241)()()()(33233222= ===b a b a b a b a p p p p 。 2.10. 证明: (略) 2.11. 证明: (略)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书笔记

关于第一章(《导言:语文科课程论》) 说实话,翻开书,要先把可读性最差的第一章通读下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我偏于感性,爱把文字要感性才好看这句话挂在嘴边,但这些年一直从事相关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还是深知理性的不易的。读完第一章,感受最深的就是王荣生先生的理性。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深刻的思辨力简直令我折服。 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的建构需要理性。理性的建构——用韩雪屏先生的话形容,是基于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清理和整饬工作的基础上的高屋建瓴的构架。以往,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感知是连成一片的,教材问题、教法问题、研究课题几者似乎都是同一个平面上的若干点,有些具体问题甚至纠缠在一起,无法择清楚。王荣生先生对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的建构思路异常清晰,他区分出语文教育研究的五种性质(类型)和七个层面(范围)(P35),并对每一种性质、每一个层面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和状态的描述。 王荣生先生归属参照系的建构,使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坐标轴。眼下,我似乎很可以借此给自己所做的相关语文教学的各种工作先做个定位——实际的语文教学、教研组长、景山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我这几年从事的以景山写作学院为基地,开展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系统的建构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我所开设的探究式语文活动课(关注北京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这些工作,究竟属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哪种类型(性质)、隶属于哪个层面(范围)。我需要对这些工作的性质和范围做清楚准确的界定。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使我未来的工作得以按照它隶属的类型与层面所应有的工作方法而展开。如何给自己的工作准确定位则是后话,这需要我继续深入研读《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对这个归属参照系精确地理解并掌握。 关于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分析框架的破与立》) 这一章读起来不算吃力。关于这一点,我要感谢首师大的饶杰腾先生。近几年,屡次听饶先生的讲座。04年在首师大读研究生课程,那是第三次听饶先生谈论对课标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个目标的看法吧。我的笔记记录了饶先生当时所言,他说:翻开新课标,看第一部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只是两个角度。把工具与人文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是不恰当的。何谓‘工具’?它是根据人的需要产生的。一根粗一些的树枝掉在地上,这还不是工具。但被原始人拿起来够树上的果子,这根粗一些的树枝就变成工具,成为人的手臂的延伸了。工具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供人使用的,否则树枝还是树枝。这根树枝本身,深深打上人的烙印,它的产生和使用就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工具是不能与人割裂开来的,它本身就有人文性,这是‘工具的人文性’。饶先生的这一番话在当时带给我不小的震动。一方面引发了我对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关系的思考,另一方面,使我开始学着用审视的目光去解读课程标准,在实践课标标准的过程中不那么盲从。 饶先生此番评价与王荣生先生在第二章第2节《袭用分析框架的批判》开始部分中的分析观点相同,都是反对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置于对峙的两极。王荣生先生对袭用分析框架做出了质疑(破),除此,还建构了层叠蕴涵分析的新框架(立)。我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中,对这新框架以及后面的取样(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比较暂不做评价,单是这种边一破即立、破边立的研究方法,我就非常欣赏。 我认为,破是批判,某种意义上说,是破坏甚至摧毁。事实上,这些年语文教育界的改革,破的事做得相当多了。(而且还有个怪现象,对语文学科,谁似乎都有资格也有能力破它一破。)但立呢?实在是少之又少。在我看来,破是否定秩序,而立是建设,是建立新秩序,至少能为建立新秩序提供可能。这才是推动事物(不论是教育还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所在。在语文教育界不能让只破不立的风气与势力占上风。否则,危害甚大。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问

第三章 集合论基础

第三章集合论基础 1.如何表示集合?请各举一例。 2.一般地用谓词公式描述法定义集合A:A={x|P(x)}, 请问什么样的元素属于A,什么样的元素不属于A? 3.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并说明原因。 集合{a}与集合{{a}}是相同的集合。 4.A、B是集合。试用谓词公式,表达A?B、A=B以及A?B。 5.证明空集是唯一的。 6.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对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 1.如果A∈B,B?C ,则A∈C。 2.如果A∈B,B?C,则A?C 。 7.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对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 1.如果A?B,B∈C,则A∈C。 2.如果A?B,B∈C,则A?C。 8.设A={a,{a},{a,b},{{a,b},c}},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 ⑴{a}∈A ⑵?({a}? A) ⑶c∈A ⑷{{a,b}}?A ⑸{{{a}}}?A 9.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 ⑴{a,b}∈{{a,b},c} ⑵{a}?{{a,b},c} ⑶{a,b}?{{a,b},c} ⑷{c}?{{a,b},c} ⑸({c}?{{a,b,c}})→(Φ?{a})

10.集合A的幂集是如何定义的?令A={1,{1}},求A的幂集P(A). 11.设A={Φ},B=P(P(A))。判断下面命题的真值。 1.Φ∈B 2.Φ?B 3.{Φ}∈B 4.{Φ} ? B 5.{{Φ}}∈B 6.{{Φ}}?B 12.填空:设E是全集,A、B、C是任意集合,则 ⑴A⊕ ~E=( ) ⑵A⊕A=( ) ⑶~A-A =() ⑷A-B( )A ⑸A-B=A( )~B ⑹A( )~A=E 13.给定全集E={1,2,3,4,5} A={1,2,3} B={2,3,4} 1.求A的幂集P(A) 2.求B⊕ ~A 14.给定全集N={1,2,3,4,…...} A={1,2,7,8} B={ i | i2<50 } C={i | i可被3整除,0≤i≤30 } D={ i |i=2k, k∈i+, 1≤k≤6 } 分别求(1) B-(A∪C) (2) (~A∩B)∪D 15.证明A?B ? A∩B=A。 16.证明吸收律:对任何集合A、B,有A∪(A∩B)=A 。 17.证明(A-B)-C=(A-C)-(B-C) 18.证明(A-(B∪C)=(A-B)∩(A-C) 19.下面两个等式都成立不?对于你的回答给予证明或者举反例说明之。

信息论基础论文

信息论基础发展史 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是专门研究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可靠传输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信息论将信息的传递作为一种统计现象来考虑,给出了估算通信信道容量的方法。信息传输和信息压缩是信息论研究中的两大领域。这两个方面又由信息传输定理、信源-信道隔离定理相互联系。 信息论从诞生到今天,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从长期通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科学,回顾它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知道理论是如何从实践中经过抽象、概括、提高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通信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信系统是人类社会的神经系统,即使在原始社会也存在着最简单的通信工具和通信系统,这方面的社会实践是悠久漫长的。电的通信系统(电信系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一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很有意义的历史事实是:当物理学中的电磁理论以及后来的电子学理论一旦有某些进展,很快就会促进电信系统的创造发明或改进。 当法拉第(M.Faraday)于1820年--1830年期间发现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后,不久莫尔斯(F.B.Morse)就建立起电报系统(1832—1835)。1876年,贝尔(A.G.BELL)又发明了电话系统。1864年麦克斯韦(Maxell)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H.Hertz)用实验证明了这一预言。接着1895年英国的马可尼(G.Marconi)和俄国的波波夫(A.C.ΠoΠoB)就发明了无线电通信。本世纪初(1907年),根据电子运动的规律,福雷斯特(1,Forest)发明了能把电磁波

20191217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书摘抄

2019.12.17《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摘抄: 第一章导言:语文科课程论 第一节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 1.3语文教育研究的七个层面 (一)人-语文活动层面的研究 这个层面里所说的“语文”,基本上是个俗概念,泛指或偏指语言、言语活动、言语作品。语言、言语、作品,本质上等同于“人的生命活动”,因此“语文活动”的含义与人生、社会、民族紧紧地连在一起,指向大的方面,比如民族文化、人的精神等。(p11)第一个主题属于事实性质的研究,涉及语言学、文章学、文学等各门类的学问。如叶圣陶的《范文选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曹明海的《文学解读学导论》。 第二个主题是对一些带有根本性的认识问题的讨论。 第三个主题是规范性质的研究,属于教育政策研究的范畴。(p11-12) (二)人-语文学习层面的研究 这个层面是从人-语文活动层面中勉强分出来的,它的范围与人-语文活动的范围同样大。语文学习是伴随着语文活动而可能发生的,“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听说读写”。另一方面,学习与活动又有本质的区别。关于“学习”,加涅定义为“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作者引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7.)鉴于语文教育研究者对“语文”、“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等有诸多的解释,我们姑且采用一种粗糙的描述来界定“语文学习”: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听说读写变得比以前“更好些”。(p12-13) (三)语文科层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层面) “语文科”,指的是中小学课程表里所列明的科目以及相应的课外活动。……存在着的,是一种种具体形态的语文课程,是一种一种具体形态的语文教材,是一种一种具体形态的语文教学。这是这些具体形态的东西汇拢来,构成了语文科。(p13) 换句话说,从研究的角度,语文科不仅是一个教学的科目,而且主要是从诸种具体形态中抽象而生成的一种研究范围,一种研究的高度。(p13) 第一种,学派立场的夯实或驳斥。……学派理论对语文课程或教学“应当是什么”、“应当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应当是什么或是怎么样的”提出自己的主张。 从线路上讲,可是是从下而上……也可以中间开花……也可以从上而下……(p14)第二种,多元视野的观照。它形成语文科课程与教学理论,或者对已形成的语文科课程与教学理论进行学理的辩驳。(p15) 图1-4语文科课程论“是怎么回事” 对概念、分析框架的反思 “是怎么回事”的认定

精选大学教学论—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判断题资料

大学教学论—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判断题 1 直线式教学内容的排列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内容的前后重复。Y 2 课程广义指教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合,或指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 Y 总合;狭义指一门学科。 3 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Y 4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N 5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应围绕学生展开。Y 6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我们说课程是经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N 在学校或教室内所遭遇的一切经验。 7 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N 8 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N 9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Y 10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Y 11 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内容Y 12 课程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Y 13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N 14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Y 15 较早、影响较深远的关于课程的界定是把课程当作学科。Y 16 广义的课程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Y 17 从学校类型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课程因素相同。N 18 从体系上说,课程既包括国家课程,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Y 19 从内容上看,课程既包括课程表中列出的课程,也包括没有列出的情境 Y 性因素。 20 隐性课程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附带学习”。N 21 美国杰克逊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到“隐性课程”一词。Y 22 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不起任何作用。N 23 在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分科课程的是孔子。Y 24 学科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Y 25 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者生活课程。Y 26 必修课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Y 27 教学计划现在多称为课程标准。N 28 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Y 29 大学的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是由教育部和相关部委统一制定的。Y 30 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有逻辑式和心理式两种类型。Y 31 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有直线式和并列式两种。N 32 通才教育是一种博雅教育。Y 33 专业基础课是体现专业特点并根据专业特殊需要设置的课程。N 34 教师拟定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Y 35 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Y 36 学科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Y 37 经验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兴趣和需要。Y

公理集合论

1 公理集合论 公理集合论把一些符号组成的表达式称为集合,是一种纯粹形式化的理论,彻底摆脱了集合直观语义的束缚。公理集合论建立在若干公理组成的公理系统之上。最著名的集合论公理系统是由德国逻辑学家Zermelo 和Frankel 等人提出的ZFC 公理系统。它包含10组公理,一部分公理规定集合应当具有的几个简明性质,另外一部分公理定义了可称为集合的表达式。本讲我们先了解公理集合论的渊源,然后重点学习ZFC 公理系统。 1. 康托的朴素集合论和罗素悖论 在思考和表达时,我们会把一些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并称之为 某某类(class )或者某某集合(set )。例如,所有的实数构成一个 类,实数类又可划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等两个类。这些概念的出现 显然是我们对于思考对象进行分类的自然结果,并非人为定义的。 因此,古代数学中就出现了这个概念(古希腊?)。18世纪的数学 家欧拉和19世纪的数学家布尔都分别用这个概念论证亚里士多德 逻辑学中的推理模式的正确性。而对于集合的研究始于19世纪德 国数学家康托(Cantor )。 当戴德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实数时, 康托把实数集合作为研究对象。他证明了实数集合的无穷大比自然 数集合的无穷大更大。这个有趣的发现促使他研究更多更大的无穷 集合,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新颖的关于无穷集合的性质。这些结果发 表在1874年的一篇论文中,开创了集合论这门新的数学分支。康 托在这篇文章中对集合的定义如下(翻译为英文): A set is a gathering together into a whole of definite, distinct objects of our perception or of 显然,这是关于集合的直觉概念,并不是严格的定义(formal definition ),我们称之为集合概念的朴素定义(na?ve definition )。事实上,并非任何对象的全体都可以称为集合。例如,所有集合的全体,若称为集合则导致矛盾。康托本人在18世纪末就发现了这个矛盾,但是没有声张。后来英国数学家罗素在1902年发现了另外一个矛盾,表述如下:令T 是所有不是自己的成员的集合全体,即 {|}x T x x =? 若T 是集合,则T 是自己的成员当且仅当T 不是自己的成员。这个矛盾在 数学史上称为罗素悖论(Russell ’s Paradox )。罗素 自己解决不了这个悖论,就写信告诉了德国的弗 雷格 (Frege) 。弗雷格是一阶逻辑的创始人,他致 力于用其所创的一阶逻辑语言表达和分析人类的

信息论基础及答案

《信息论基础》试卷第1页 《信息论基础》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连续信源的绝对熵为 无穷大。(或()()lg lim lg p x p x dx +∞-∞ ?→∞ --?? ) 2、离散无记忆信源在进行无失真变长信源编码时,编码效率最大可以达到 1 。 3、无记忆信源是指 信源先后发生的符号彼此统计独立 。 4、离散无记忆信源在进行无失真变长编码时,码字长度是变化的。根据信源符号的统计特性,对概率大的符号用 短 码,对概率小的符号用 长 码,这样平均码长就可以降低,从而提高 有效性(传输速率或编码效率) 。 5、为了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可以采用 信源编码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 信道编码 。 6、八进制信源的最小熵为 0 ,最大熵为 3bit/符号 。 7、若连续信源输出信号的平均功率为1瓦特,则输出信号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高斯分布(或()0,1x N 2 2 x - )时,信源具有最大熵,其值为 0.6155hart(或 1.625bit 或 1lg 22 e π)。 8、即时码是指 任一码字都不是其它码字的前缀 。 9、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指出平均码长的理论极限值为 信源熵(或H r (S)或()lg H s r ),此 时编码效率为 1 ,编码后的信息传输率为 lg r bit/码元 。 10、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125,则自信息量为 3bit/符号 。 11、信源的剩余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信源符号间的相关性 ,二是 信源符号概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 12、m 阶马尔可夫信源的记忆长度为 m+1 ,信源可以有 q m 个不同的状态。 13、同时扔出一对均匀的骰子,当得知“两骰子面朝上点数之和为2”所获得的信息量为 lg36=5.17 比特,当得知“面朝上点数之和为8”所获得的信息量为 lg36/5=2.85 比特。 14.在下面空格中选择填入的数学符号“=,≥,≤,>”或“<” H(XY) = H(Y)+H(X ∣Y) ≤ H(Y)+H(X)

课程的哲学基础——《课程论》

2020.05.18 《课程论》施良方著学习笔记 第三章课程与哲学 每种学校课程都隐含着课程设计者的某些哲学思想与观念。无论怎样看待课程,总是与知识的性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组织与传递方式有关。 第一节哲学与课程的历史考察 人物1:柏拉图 柏拉图被称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第一人。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将知识分为由低到高四个阶段:相信、想象、知性、理性; ?柏拉图特别重视数学,因为数学上的命题都是确定不变的;而数学科学属于知性;辩证法属于理性。 人物2:亚里士多德 提出了与柏拉图不同的观点,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不能说说明事物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形式(物体的普遍属性)和质料(物体的特殊内容)的统一体。柏拉图的理念论错误在于将理念看作是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 ?将知识分为四类:逻辑学、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制作科学。形式比质料更加实在,理论性知识高于技术性知识。 ?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事物,感觉是认识的起源,但只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而理性是关于一般概念的知识,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因此理性知识比感性知识高贵。

【总结】二者开了课程研究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先河。 人物3:奥古斯丁 ?接受柏拉图的理念现实二分法,并用来指天城与地城。认为人不可能创造知识,知识是上帝创造的。 ?学习课程要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灵魂内寻找业已存在的真正的知识。为经院哲学打下理论基础。 人物4:托马斯·阿奎那 ?将经院哲学发展到顶峰。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作为基督教哲学的基础。?托马斯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包括感觉和理智两部分。感性以单个事物为对象,理智以共相为对象。真正的知识是认识一般的东西,凭借理智才能获得。 ?不赞同奥古斯丁给光照观点,认为只有通过感觉才能获得,通过质料的研究进入形式的研究。 人物5:培根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生产率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反对经院哲学的观点,提出人的认识只能来自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觉。 ?主张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人一旦掌握科学知识就能发现从未被发现过的从未想到的东西。点燃科学教育的火把。 ?在总结以往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分类。力图使知识摆脱神学和经院哲学的羁绊。

大学教学论基础-模拟练习题库-part1

大学教学论基础-模拟练习题库-part1 01 单选题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体现了当今()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 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 教育平等 02 单选题 大学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它是由大学教师的教与大学生的学所构成的()。 接受知识 ◎意义建构活动 社会交往 情感交流 03 单选题 ()的主要功能是要促进不同学识领域的专家或不同职业的人士具有相互沟通与了解的心态。 军事教育 民主教育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04 单选题 ()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牛顿 ◎爱因斯坦

布鲁纳 维果茨基 05 单选题 教学过程的实践离不开三个要素,不包括下列中的()。 ◎教具 课程 教师 学生 06 单选题 1912年到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通过的“壬子?癸丑学制”及随后的修订,吸取了的()高等教育制度的特点。 日本 英国 美国 ◎德国 07 单选题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由他主导的北大改革具有()大学的烙印。 ◎德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08 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 杏坛

太学 ◎稷下学宫 09 单选题 第一批庚款赴美国留学的()于1928年任清华大学代校长,提出了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等思想,并在办学中付之实施。 蒋梦麟 傅斯年 ◎梅贻琦 蔡元培 10 单选题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五经 十三经 九经 七经 11 单选题 建国之后,()大学传统在我国得到全面推行。 德国 日本 ◎(前)苏联 美国 12 单选题 研究和发展知识,这是()大学教学的传统。

离散数学4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80 分。得分0 1.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的名称是 A. 数理逻辑 B. 集合论 C. 图论 D. 谓词逻辑 正确答案 A 满分10 分 2.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知识点将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环节进行了有机组合 其中第 2 章关系与函数中的第 3 个知识点的名称是 A. 函数 B. 关系的概念及其运算 C. 关系的性质与闭包运算 D. 几个重要关系 正确答案 D 满分10 分 3. 本课程所有教学内容的电视视频讲解集中在 VOD 点播版块中VOD 点播 版块中共有讲 A. 18 B. 20 C. 19

D. 17 正确答案 B 满分10 分 4. 本课程安排了 7 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第 3 次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名称是 A. 集合恒等式与等价关系的判定 B. 图论部分书面作业 C. 集合论部分书面作业 D. 网上学习问答 正确答案 C 满分10 分 5. 课程学习平台左侧第 1 个版块名称是 A. 课程导学 B. 课程公告 C. 课程信息 D. 使用帮助 正确答案 C 满分10 分 6. 课程学习平台右侧第 5 个版块名称是 A. 典型例题 B. 视频课堂 C. VOD 点播 D. 常见问题 正确答案 D 满分10 分

7. “教学活动资料”版块是课程学习平台右侧的第个版块 A. 6 B. 7 C. 8 D. 9 正确答案 A 满分10 分 8. 课程学习平台中“课程复习”版块下放有本课程历年考试试卷的栏目名 称是 A. 复习指导 B. 视频 C. 课件 D. 自测 正确答案 D 满分10 分 二、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10 1. 请您按照课程导学与章节导学中安排学习进度、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设计自 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应该包括课程性质和目标参考教学大纲、学习内 容、考核方式以及自己的学习安排字数要求在 100—500 字完成后在下列 文本框中提交

课程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课程论》

2020.5.17 20:32 《课程论》施良方著学习笔记 第一编课程的基础 课程的基础:影响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基本领域-课程的基础学科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提法: ?泰勒:课程目标的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坦纳夫妇、塞勒——有效课程的基础是社会、学生、知识 ?劳顿、史密斯、洛瓦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 ?泰勒与理查兹——学科内容、学生、环境、教师以及组合的关系——心理学、社会学、哲学 ?黄炳煌——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知识之结构 了解课程的基础学科有助于对课程进行更系统深入的思考,在实践工作中少走弯路。 只有在对课程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课程关系有较为全面了解基础上,才可能做出明智的课程决策。 因此,对课程的三个基础学科从历史的考察、现代理论流派的分析以及他们对学校课程的影响几个维度,为读者提供全面的理论框架。 1.课程与心理学 (教育要促进个体发展,需要了解个体的发展及其学习过程的本质) 1.心理学与课程关系的历史考察 ?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最早把心理学引入对教育的讨论——按儿童年龄阶段划分教育的阶段并设置相应课程 灵魂是生命之源、能动的本源;灵魂的组成部分:植物的——体育、动物 的——德育、理性的——智育。主张和谐发展,但提出教育最终目的在于 发展理性官能。 ?形式训练说(形成于17C,盛行于18C和19C)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代表人物:洛克 人天生具有诸多能力,但只有经过锻炼才能获得能力和技巧。人的官能像 身体一样能通过锻炼得到改进。设置课程不是为了学科本身的价值,而是 在于这些学科对心智的训练价值。 ?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最早真正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人。 否定心灵的与生俱来的官能,认为心灵的发展是以与环境接触而获得的观 念构成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观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统觉——把分散 的观念联合成一个整体,用已有的观念去解释和融化新观念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不是训练官能,而是提供适当观念充实心智;官能心理学只重 视课程的训练作用,而观念联合论重视课程的选择和内容的扩充(根据儿 童多方面兴趣选择教学内容,重视知识的整体,兴趣能使新旧观念联合起 来);注重教材的排列和教学的步骤 ?【评论】官能心理学与观念联合论及建立在这两种心理学基础上的形式训练说与实质教育论,曾经产生重大影响;但处于前科学阶段,缺乏科学依据。

大学教学论 基础知识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由高等教育学与教普通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大学教学论从学科归属,它是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渊源上,是教学论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3.大教论交叉学科性质:(1)立足高教自身特点,探索大学教学特殊规律。高教与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差别:a大学要培养学生学术创新和科研能力;b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学术性和开放性;c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d大学师生关系民主性与交往学术性。(2)借鉴教学论理论框架,建构大学教学论理论体系 4.√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一个重要学科。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他确立了“自然教学法”即由易到难的方法。 5.△夸美纽斯的《大学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主义的教学主张。 6.赫尔巴特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7.√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含义是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人从出生起就在心中不断形成着各种观念,并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这一过程为统觉。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观念间的统觉得形成。他提出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8.凯洛夫教学思想深影响我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至今影响仍未完全消除 9.凯洛夫的思想表现在1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3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10.√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将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称为传统的教学理论。杜威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的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11. 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就是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4他必须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 12.赞科夫与其他教育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实验。赞可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他提出教学教学要走在发展前头,并提出教学四原则: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3.△布鲁纳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14.学科基本结构指每门学科中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定义.原理.法则的体系。 15.√布鲁纳认为,使用“发现法”可提高智慧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16.大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任务1大学教学论要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包括大学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特点教与学的条件和教与学的实施过程等。最根本关系是教与学关系,其他是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与环境中的具体投射,为教师教.学生学服务2大学教学论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要培养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必须理解问题的一般性质和表现形式。问题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情景性和表现多样性等特征。 大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大学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特点.教与学的条件和教与学的实施过程。 17.最根本关系是教与学关系,其他是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与环境中的具体投射,为教师教.学生学服务 18.大学教学特点:既是逻辑范畴,也是历史范畴。 19.√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既要有研究对象,更要有研究问题 20.从大学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并科学准确的界定问题,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21.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问题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情景性.表现多样性。问题又具有主观性,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些特殊后果及表现,能否被研究者发现,并被界定为特定问题,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17. √高教的时代发展急切的呼唤着大学教 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教 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 18.大学教学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1)我国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大学教学研究提出 了专门化要求。首先在办学规模方面实现 了从“精英教育”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历史性跨越。其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 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改善。最后,高等学 校的专业设置得到了不断更新,加大了学科 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开设了一批诸如能 源、资源、环境、安全、物流等新兴热门专 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急需人才。(2)不 断深化大学教学改革、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 政策导向推动了大学教学工作的积极发展。 (3)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制度需要 科学的大学教学理论的指导。大学教学评估 是国际上监督和评价大学教学质量的通用 做法,也是确保大学组织健康成长的有效机 制之一。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 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 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 重要领域。 19大学教学的含义: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意义建构 活动。大学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一、 一般教学的含义。首先,教学是教育活动发 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高级形态表现,是人类 传承自身文明成果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 活动。其次,教学是一种人类重要的公益性 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 量。再次,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以传递和 发展人类经验为己任的专门性社会交往活 动,生成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过程。 再其次,教学从一个侧面说是一种认识活 动,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则是一种实践活动。 最后,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 活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二、大学 教学的含义首先,大学教学是基于通识教 育的专业教学。其次,大学教学不仅传递知 识与技能,而且还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创 新性的特点。再其次,大学过程实际上是一 个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最后,大学教 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20√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 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美国学者阿历克斯 英格尔斯针对认得现代化提出12个现代人 的特征 23.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 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 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 领域。 24.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 一种人类特有的意义建构活动。大学教学工 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大学生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定专业 知识和技能,参与一定科研和学术活动,养成 一定专业素养和文化品格,形成一定思想品 德与价值观 25.√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 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22. 大学教学的意义一、大学教学的发展价 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教学积极引 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较短的时间 内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 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与文化成果,同时使其 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一定的学 术研究兴趣和志向。2大学教学通过对社会 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与交流,培养学 术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建构成联 系知识与社会、学术与思想、学习与生活的 桥梁。3大学教学通过对班级温和、校园文 化、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辐射、指导 和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二、 大学教学的社会价值1大学教学具有文化传 播、文化创新价值2大学教学具有经济增长 价值3大学教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 西方大学教学传统的演变及其影响:文 艺复兴后西方大学发展经历了英国.德国.美 国和苏联大学传统,其教学传统也经历了与 此相对应的递变过程。 中世纪大学教学传统:自治与国际性。 英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心灵训练。 纽曼认为,大学是一切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 护力量,目的培养具有“自由公平沉着稳健智 能”生活习惯的绅士。 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 △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的形 成和提出自己的大学观。 19世纪德国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中国现代大学初始模板:德国大学制度 美国大学教学传统:象牙塔到服务站 1825美国杰弗逊创办弗吉尼亚大学。 苏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原大学制度基础上,以 解放区高等教学管理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 建立高教体系,苏联大学传统在中国全面推 行。 24. △春秋战国齐国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 鸣”思想重镇。△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 大儒董仲舒的奏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 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宋代书院,意味着中 国民间高校诞生.√官学类型中,太学和国子 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书院是中 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 25. 1912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 育部大学校令》,使“学”“术”分离,形成 教授治校 26. X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 教育家,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代表人物,其 教育理论具有持续的世界性影响。所著《民 主主义与教育》阐述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 教育著述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 《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并列 2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提出“存在即被经 验”命题,认为经验包含两部分:发出动作和承 受结果 28. △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 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 规律的科学说成“人造的工具”。 29. √杜威认为“哲学最深刻定义是哲学是教 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哲学是教育普通原 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原 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则须根据教育实施的 结果来考核” 30. 杜威的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 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的改组和改造。√杜 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 系起来。 32. 杜威的思维五步:疑难的情境;确定疑 难的所在;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对假 设进行推断;验证或修改假设 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 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大学教学应当 培育民主观念)。 37.杜威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 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 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 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 起来。 38.杜威认为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不是 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而是因为它 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做出了 贡献。 39.杜威实用主义对中国大学教改启示:正确 处理大学教学与服务的关系;实现职业教育 与自由教育的融合。 33.实用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1) 大学教学应当培育民主观念,杜威把建设一 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 精神联系起来(2)大学教学要坚持学习科 学知识与进行人文陶冶的结合(3)大学教 学应重视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联系(4)正确 处理大学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关系(5)实现 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的融合 34. △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 国产生并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它以实在 论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 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 教育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 流派。该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罗伯 特·M·赫钦斯.莫体蒙勒·艾德勒 35.永恒主义教育的明确哲学基础—古典实 在论。36. 美教育家赫钦斯代表作《美国高 等教育》 37. △永恒主义者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论 基础,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古希 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 38. √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根本目的是发展 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 恒不变的。 39. √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文学科应永远居于 课程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 40. 永恒主义教学观的基本主张1阅读经典 著作培植永恒理念2重视理智训练,强调教 师指导。√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 评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因为它过分夸大 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3通过对话 和辩论,学会质疑和推理 41. √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 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 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 共同的教育,这就是他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 张。 42. 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 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 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 理特质:能有效地思考;能清晰地沟通思想; 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识别普通性的价值。 43.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 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 教学改革计划。 44. √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 性”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研究,其精 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 典著作中。 45.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初在美国兴起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 理学流派,代表人物:马斯洛.卡尔·罗杰斯.乔 治·凯利等。 46. 与传统教育观片面重视人的理智不同,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强调人类心理世界另一 面,即人的情感勇气自尊自信。 47.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 基础之上。√马斯洛认为教育主要目的是发 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 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48.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关键不在于教 师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材料. 演示讲解.丰富书籍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间 特定心理气氛因素。 49. √人本主义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 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 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56.△当代美国三个“结合”教育贯穿一条红 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 选择.自我负责”。 50.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1 大学教学要提倡“学生中心”2要重视自我 概念的发展3应主张有意义的学习4应探索 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方法 51.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让·皮亚杰.维果斯基。√和传统教学思想不同,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 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 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 中重要作用 52. 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 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 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 影响源。 53.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 养规格重要文件,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 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54. 课程概念:1课程即学科,表现为课程计 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2课程即 经验,特点为: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 设计的,课程是和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 相结合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3课程即活 动,特点为: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学习 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 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强调 活动完整性,突出课程综合性和整体性。 55. 隐性课程研究萌芽,可追溯到美国教育 家杜威“附带学习”,即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 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56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 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57.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 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 也便于设计和管理。 58. 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培 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主体性活 动经验为核心组织的课程 59. 大学教育三层次:通识.专业.选修教育。 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教育基础,促 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 发展,使其成为良好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 人。 60.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同:通识课程面 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面向某一学院 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 61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课 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 部分。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62.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 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 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资料等。其中,教科书 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简称为教材。 教材内容组织方法:逻辑式、心理式 教材内容编排方式:直线式、螺旋式 √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 则。 68.教学观念:师生观、教学观、知识观(书本 理论是知识一种描述形式,不代表知识本来 面目;活动和体验.经历和反思.经验和理解. 交流和建构都有知识意义) 63. .教学方法设计是围绕一定教学目标,依 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手段条 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 合。 64.教学方法设计观包括:整体观、科学观、 学习观 65. 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自身素养和经验、 教学资源和装备条件 6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 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 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雅典剧院的兴 起和柏拉图的学园。至今仍是大学课堂教学 主要方法,优势为可控性强,成本低,效率高, 信息量大。 67.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就教学内容重 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形 式,围绕教材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 辩论,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68. △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目的分 两类:一知识性讨论,以理解和应用教材有关 知识为目的,应用性较广;二学术性讨论,以 超越教材内容为目的探讨相关问题,一般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