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白蛋白溴甲酚绿复合物

)白蛋白+溴甲酚绿(????→?-35,2.4Brij pH BCG 临 床 意 义

α-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

检验原理:

CNP-α-L-Fucoside :2-氯-对硝基苯-α-L-岩藻吡喃糖苷(CNPF)

AFU :α-L-岩藻糖苷酶

以2-氯-对硝基苯-α-L -岩藻吡喃糖苷(CNPF )为底物

用AFU 连续监测,反应产物2-氯-对硝基酚(CNP ),在AFU 反应最适pH 时呈现显著黄色。 临床意义:

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 ,AFU )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基本生理功能是催化含岩藻糖基的低聚糖、糖肽、糖蛋白和糖苷的分解代谢,广泛分布于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及体液中。如肝、脑、肾、胰、胎盘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以及血清、尿液、唾液、泪液和垂体液中均含此酶。遗传性AFU 缺乏可使含岩藻糖基的低聚糖、糖肽、糖蛋白和糖苷这些物质从初生儿起就在组织中堆积,引起岩藻糖苷贮积病。组织细胞、尿液和血清中AFU 测定可协助该病的诊断,并借以与其他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病鉴别,这也是早期对AFU 检测的主要目的。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标本采用不溶血的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常温下保存8小时,2~8℃可稳定7天。

白蛋白(ALB)测定

检验原理:

白蛋白溴甲酚绿复合物的生成,引起在波长630nm 处吸光度的上升,吸光度的变化与样品中白蛋白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血清(血浆)白蛋白是分子量为66.3KD 的单链分子,生理功能广泛,包括营养价值;有效胶体渗透压的保持;血清Ca 2、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脂肪酸、药物、菑类激素以及甲状腺素的运输。白蛋白的多种生理功能使其成为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不溶血的血清或血浆。样品中ALB 在2~8℃可稳定7天。及时分离血清;黄疸血,溶血,脂血标本应作样本空白管。

碱性磷酸酶(ALP/AKP)测定

检验原理:

磷酸+对硝基苯酚磷酸对硝基苯+-??→?AMP AMP ALP

AMP :2-氨基-2-甲基-1,3-丙醇

4-NPP :磷酸对硝基苯酚

磷酸对硝基苯酚(4-NPP )在碱性磷酸酶(ALP )的作用下,将磷酸基转移到2-氨基-2-甲基-1,3-丙醇(AMP)受体分子上,释放出的对硝基苯酚(4-NPP)在碱性溶液中分子重排形成黄色醌,可在405nm 下检测,黄色醌形成速率与ALP 活力成正比。

岩藻糖--+??

→?+---L CNP O H ide Fu L CNP AFU αα2cos

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ALP )水平活力升高大多与肝脏和骨疾病有关。中等程度的升高有时见于霍奇金病、充血性心脏衰竭、范可尼综合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肠道疾病以及腹内细菌感染。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标本采用不溶血的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常温下保存8小时,2~8℃可稳定7天。标本活性太高应稀释重测,不能用EDTA 做抗凝剂。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

检验原理:

上述偶联反应中,还原性辅酶Ⅰ(NADH)的氧化速度与标本ALT 活性成正比。NADH 在340nm 处有特异性吸收峰,因而可通过监测NADH 吸光度的下降来计算出ALT 的活力。

临床意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又称谷丙转氨酶(GPT ),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正常时,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中,故血清中该酶活性很低。各种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等疾病时,肝细胞酶大量释放入血液中,使血清ALT 活性显著升高,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肝病的重要指标。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14天。不推荐冰冻保存ALT 测定标本。及时分离血清,避免溶血。高脂或黄疸标本在340nm 处有较高吸收值,在这些标本测定中,高水平ALT 虽然将底物耗尽,但在340nm 处仍有较高吸收值,此时样品应稀释后在测试。

α-淀粉酶(α-AMY)测定

检验原理:

CNPG 3:2-氯-4-硝基苯酚-α-麦芽三糖 CNP :2-氯-4-硝基苯酚 CNPG 2:2-氯-4-硝基苯酚-α-麦芽二糖

α-淀粉酶水解CNPG 3生成2-氯-4-硝基苯酚,在405nm 处吸光度的增加速率与样品中的α-淀粉酶的活力成正比。

临床意义:

α-淀粉酶是一种不均一性的钙依赖金属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胰液中。血清α-淀粉酶测定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此酶常在腹痛后2-12小时升高,20-30小时达到高峰。个别急腹症时也会少量增高。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使用不溶血的血清或血浆,标本中淀粉酶在2~8℃可稳定14天。如果淀粉酶活性大于2000IU/L ,应作稀释测定。 只能使用肝素抗凝的血浆。柠檬酸盐和EDTA 等抗凝剂对反应产生干扰,应避免使用。

O H NAD L H NADH L L LDH ALT 2+-??

→?+-??

→?--++乳酸+丙酮酸+谷氨酸丙酮酸+酮戊二酸丙氨酸+αG G CNPG CNP CNPG AMY +++???→?-3239910α

载脂蛋白A 1 (Apo A 1)测定

检验原理:

血清中的载脂蛋白A 1与试剂中的特异性羊抗人载脂蛋白A 1抗体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浑浊,浊度高低反映血清中载脂蛋白A 1的含量。因此,可在波长600nm 处,通过多点定标法来测得标本中载脂蛋白A 1的浓度。 临床意义:

血清载脂蛋白A1可能在限制动脉壁胆固醇的积贮速度和促进其清除上起一定的作用。血清载脂蛋白A1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空腹采血并尽快分离血清,样品在2~8℃可稳定3天,-20℃保存可稳定90天控制交叉污染,同一批号试剂只需做一次标准曲线。

载脂蛋白B (Apo B)测定

检验原理:

血清中的载脂蛋白B 与试剂中的特异性羊抗人载脂蛋白B 抗体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浑浊,浊度的高低在一定量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B 可能在提高动脉壁胆固醇的积贮速度和延缓其清除上起一定的作用。血清载脂蛋白B 升高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空腹采血并尽快分离血清,样品在2~8℃可稳定3天,-20℃保存可稳定90天,控制交叉污染,同一批号试剂只需做一次标准曲线。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

检验原理:

NADH 的氧化速率与血清中AST 的活力成正比,测定340nm 处NADH 下降速度,即可计算AST 的活力。

临床意义:

血清中酶活性测定主要用于心肌梗死,传染性肝炎的诊断。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14天。不推荐冰冻保存AST 测定标本。标本应避免溶血,及时分离。 尿素氮(BUN)测定

检验原理:

O H NAD H NADH KG NH CO NH O H GLDH 232

322+??→?+-++??→?++谷氨酸++尿素+尿素酶α

在波长340nm 处吸光度下降值与样品中的尿素浓度成正比。

GLDH :谷氨酸脱氢酶 α-KG :α-酮戊二酸

临床意义:

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中氮代谢的最终主要产物。尿素氮增高的原因,可分肾前、肾脏和肾后三个方面:肾前因素,主要是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水分的减少以及+

+-??→?+-??→?--NAD L H NADH L L MDH AST 苹果酸+草酰乙酸+谷氨酸

草酰乙酸+酮戊二酸天门冬氨酸+α

循环障碍,此类情况下血浆中各种成分均同时增加,如严重失血和休克,呕吐或腹泻、大面积灼伤等。肾脏因素,是由于各种肾脏疾病所引起的,特别是广泛性两侧肾脏疾患和肾变性等。肾后因素,一般是泌尿道的梗塞受阻,如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结肠癌、子宫癌等。尿素的降低,临床上少见,主要发生在营养不良,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硬化等重症肝病。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样品为新鲜无溶血的血清、血浆;样品中BUN 在2~8℃保存可稳定7天。尿液标本应用生理盐水稀释20倍后进行测定。 及时分离血清。

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测定

检验原理:

G-6-PDH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HK :己糖激酶

临床意义:

由于心肌基本上是含有MB 同功酶的唯一组织,所以CK-MB 值的升高是判断心肌梗塞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5天 应避免溶血,避免试剂污染,如果肌酸激酶总活性超过 1000IU/L,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测。

肌酸激酶(CK)测定

检验原理:

NADPH 的生成速率与样品中肌酸激酶含量成正比。在340nm 处测定NADPH 吸光度上升的速率,可计算出样品中肌酸激酶的活力。

G-6-PDH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HK :己糖激酶

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CK)活力升高与心肌梗塞有关,疼痛4-6小时后,CK 酶活力开始上升,18-30小时后达到高峰。此外在各种肌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减退、肺梗塞,以及急性脑血管疾病时CK 活力均高于正常上限。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10天。及时分离血清,避免溶血.活性过高样品应稀释重做。

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

检验原理:

胆绿素胆红素氧化剂?????→?=)0.3(pH

在pH=3.0附近,将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作用于样本,样本中的直接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此时直接胆红素的黄色减少,通过测定此反应所引起的吸光度的变化可求得样品中的直接胆红素的含量。

+--++-???→?+??→?-?→?H NADPH NADP ADP ATP D ATP

ADP PDH G HK CK 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磷酸

葡萄糖-葡萄糖+肌酸+磷酸肌酸+6666+--++-???→?--+?→?-?→?H NADPH NADP ADP ATP D ATP ADP PDH G HK CK 磷酸葡萄糖酸+磷酸+葡萄糖-磷酸

葡萄糖-葡萄糖+肌酸+磷酸肌酸+6666

临床意义:

直接胆红素在临床上多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性质鉴别。鉴于胆红素代谢与肝脏功能的密切关系,它一直作为一项简单而重要的常规肝功能指标。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样本为血清,在2~8℃下避光保存可稳定3天。

空腹血及时分离血清,避免溶血,尽快测定。溶血及脂血要做"样本空白管"。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测定

检验原理:

血清中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在甘氨酰甘氨酸存在的条件下,与基质L-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作用生成L-γ-谷氨酰甘氨酰甘氨酸和5-氨基-2-硝基苯甲酸,通过测定5-氨基-2-硝基苯甲酸在405nm 处吸光度增加的速度可求得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的活力。

临床意义: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 )分布于肾、胰、肝、肠等多种组织中,血清中的γ-GT 主要来自于肝脏、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肝外胆道阻塞、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血清γ-GT 活性有不同程度升高。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血浆(EDTA 抗凝),2~8℃可稳定14天。黄疸和脂血不干扰本法。取病人空腹血清或血浆均不应溶血。活性太高应稀释重测。

葡萄糖(GLU)测定

检验原理:

NADH 在340nm 有特异吸收峰,其吸光度的升高与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 G-6-P :葡萄糖-6-磷酸 G-6-PDH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临床意义:

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髓质肿瘤、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胰岛a-细胞瘤等均可使血糖升高,此外颅内病灶,如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等以及某些急性传染病、酸中毒、高烧、呕吐、腹泻所致脱水、窒息、惊厥、休克或麻醉后亦可引起血糖升高。饭后及精神紧张时,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而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某些内分泌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和脑垂体机能减退等以及严重肝病,糖原累积病,长期营养不良或不能进行进食则可使血糖降低。饥饿或剧烈运动可出现暂时性血糖降低。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标本可以是血清、血浆(氟化钠加草酸钾抗凝)。血清(血浆)内的葡萄糖30℃稳定4小时。2~8℃稳定24小时,冰冻保存更长时间。必须及时分离血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

检验原理:

本试剂盒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Hb 中HbA1c 的百分含量。样品中总-硝基苯甲酸

-氨基-谷氨酰甘氨酰甘氨酸+氨酸

-硝基苯胺+甘氨酰甘-羧基-谷氨酸-2543--??→?---γγγL L GT +

--++--???→?----?→?H NADH NAD P G ADP

ATP PDH G HK 葡萄糖酸+磷酸++葡萄糖+66P 6G 6

Hb 和HbA1c 与胶乳有相同的非特异性吸附而固相化,当加入HbA1c 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后形成胶乳-HbA1c-鼠抗人HbA1c 单克隆抗体的复合物,此复合物由于羊抗鼠IgG 抗体而形成凝集,凝集量因胶乳表面固相化的HbA1c 量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测定吸光度并与HbA1c 百分浓度的标准曲线比较后,可求出样品中HbA1c 占总Hb 的百分含量。

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出测定前1-2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现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至正常2倍以上。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采用EDTA 抗凝全血标本,取样20μl 加入到1ml 溶血剂中,等待5min 或至细胞充分溶解制成溶血样本。溶血后样本在低温避光(4℃)可保存10天。抽血后及时离心,吸取20ul 红细胞检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检验原理:

经化学修饰的CHER 和CHOD 具有对不同脂蛋白中胆固醇的反应选择性,能使血清中LDL 、VLDL 、CM 与酶的反应性低下并延迟,可达到直接测试HDL-C 的目的。

临床意义: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在限制动脉壁胆固醇的积贮速度和促进其清除上起一定作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先兆,并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血清或血浆,2~8℃可稳定14天。 控制交叉污染,高脂血应稀释重做。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检验原理:

+++丙酮酸+乳酸+H NADH NAD -L LDH ??→?

乳酸脱氢酶(LDH )催化乳酸形成丙酮酸,同时使氧化型辅酶I(NAD +)受氢形成还原型辅酶I(NADH),通过测定NADH 在340nm 波长下吸光度增加的速度可求得LDH 的活力。

临床意义:

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在心肌梗塞后8-12小时明显升高,4至5天以后达到最高峰。中等程度的升高也见于肝脏疾病、未治愈的恶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肾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的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14天。标本不可溶血,活力太高可用生理盐水稀释重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

O H DSBmT AAP O H O H O H C HDL POD CHOD

CHER 22222)(2)(254O 醌类色素++胆淄烯酮胆固醇+胆固醇+游离脂肪酸

+化学修饰化学修饰??

→?+-+?????→??????→?-

检验原理:

利用不同脂蛋白表面活性剂亲和力的差异,选择性的抑制HDL ,VLDL 及CM 颗粒,使它们以脂蛋白的形式留在反应液中。而LDL 脂蛋白进行分解,其中的胆固醇与酶反应,达到直接测定LDL-C 的目的。

临床意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去常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大致反应LDL -C 水平,但也受HDL -C 水平的影响,因此在动脉粥样硬化之类危险因素判断中,在总胆固醇偏高时,最好能测定LDL-C 。近年来LDL -C 直接法问世,使常规直接测定LDL -C 成为趋势。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14天。控制交叉污染,高脂血应稀释重做。

脂蛋白(a)[Lp(a)]测定

检验原理:

血清中的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在液体中相遇,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一定浊度。该浊度在一定量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Lp (a )是血清中一种脂蛋白,Lp (a )水平与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猝死等动脉粥状硬化疾病有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p (a )检测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Lp (a )异常可见于肾脏疾病、肝病、糖尿病等。Lp (a )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家族性高Lp (a )与冠心病发病倾向相关。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不溶血的血清或血浆,2~8℃可稳定14天。 控制交叉污染,同一批号试剂中需做一次标准曲线。

二氧化碳(CO 2)测定

检验原理:

HCO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 PEP 草酰乙酸+磷酸 草酰乙酸+ NADH+H + ??→?MDH 苹果酸 + NAD +

采用磷酸烯醇式丙酮羧化酶(PEP-C )催化样本中的碳酸氢盐,生成草酰乙酸和磷酸,草酰乙酸在苹果酸脱氢酶(MDH )的催化下还原成苹果酸,同时NADH 被氧化成NAD +。通过在40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的下降值,即可计算出样本中碳酸氢盐的含量。

临床意义:

TCO 2增加提示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时,TCO 2明显增加。

[]

[]

呈色反应+微粒化胆固醇第二反应无色

微粒化胆固醇、、第一反应、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

→?????→???→?-+???→?????→?POD CO CE POD CO CE DSBmT AAP O H O H LDL LDL

LDL AAP O H O H CM VLDL HDL 44222221222

21

TCO 2减少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时,TCO 2明显增加。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不溶血的血清或血浆。最好用真空抽血管采血。及时分离血清;黄疸血,溶血,脂血标本应作样本空白管。

前白蛋白(PA)测定

检验原理:

血清中前白蛋白与其相应抗体(羊抗人前白蛋白抗体)在液相中相遇,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一定浊度。该浊度的高低在一定量抗体存在时与样品中前白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前白蛋白是结合甲状腺和甲状腺素的运转蛋白。是一个急性时相反应物。在炎症,恶性肿瘤和肝硬化时血清值降低。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空腹采血并尽快分离血清,样品在2~8℃可稳定3天,-20℃保存可稳定90天。同一批号试剂中需做一次标准曲线。样品浓度超过检测范围,应稀释后重测。

总胆汁酸(TBA)测定

检验原理:

Thio-NAD 3α-HSD Thio-NADH

NAD NADH

胆汁酸被3a-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Thio-NAD 特异性氧化,生成3-酮类固醇及Thio-NADH 。此外,生成的3-酮类固醇在3a-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NADH 存在下,生成胆汁酸和NAD 。如上述,循环往复,从而放大微量的胆汁酸量,在405nm 处测定生成的Thio-NADH 的吸光度变化,以求得胆汁酸值。

临床意义:

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血清胆汁酸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清总胆汁酸(TBA )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以空腹血清为宜,或血清、肝素、EDTA 处理的血浆。应使用新鲜标本。餐后胆汁酸会升高,应注意采血时间,血清2~8℃可稳定7天。 避免试剂交叉污染。

总胆红素(TBIL)测定

检验原理:

胆绿素胆红素氧化剂????→?)0.7(pH

本试剂盒是一种不受共存物质影响的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在pH =7.0附近,将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作用于样品,样品中的总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此时总胆红素的黄色减少,通过测定此反应所引起的吸光度的变化可求得样品中的总胆红素的含量。

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在临床上多用于黄疸的诊断。鉴于胆红素代谢与肝脏功能的密切关系,它一直作为一项简单而重要的常规肝功能指标。此外,总胆红素还可以作为暴发性肝衰竭和自体免疫性肝炎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血清在2~8℃下避光保存可稳定3天,尽快测定。 空腹并及时分离血清,避免溶血,脂血或溶血标本应作空白对照。

总胆固醇(TCH)测定

检验原理:

O H DHBS AAP O H O O O H 2222

222442H 4红色醌亚胺+胆淄烯酮+胆固醇+胆固醇+脂肪酸

胆固醇酯过氧化物酶胆固醇氧化酶胆固醇酯酶???→?+-+-?????→????→?+

生成的醌类化合物在505nm 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标本中胆固醇的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胆固醇是体内主要类脂之一,是体内某些激素、维生速素和胆酸等的合成原料。总胆固醇浓度虽然与年龄、性别和饮食等因素有关,但病理性总胆固醇增高常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总胆管阻塞、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一部分高血压、老年白内障患者。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胰腺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空腹,不溶血的血清或用肝素、EDTA 抗凝的血浆,不能用草酸盐或氟化物作抗凝剂。标本在2~8℃可稳定7天,-20℃保存至少稳定6个月。

甘油三酯(TG)测定

检验原理:

生成的醌类化合物在505nm 处吸光度值的增长率和样品中甘油三酯浓度成正比。 DHBS :2-羟基-3,5-二氯苯磺酸 LPL :脂蛋白酯酶

GK :甘油激酶 G-3-P :甘油-3-磷酸

GPO :甘油-3-磷酸氧化酶 DAP :磷酸二羟丙酮

临床意义:

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体重超过标准的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偏高,进食脂肪后血清中甘油三酯上升,并可出现浑浊,显示乳糜微粒增多。正常成人空腹是按1g/Kg 体重进食脂肪,一般2-4小时甘油三酯血清达高峰,8小时恢复平常,脂肪消除作用差的人清除时间延长。

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以及肾病综合症等可使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机能不全以及消化吸收不良等,血清甘油三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定量测定,是临床血脂分析的重要指标。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采血前两天不要进食含大量脂肪食物,早晨空腹(12小时)取血。不溶血的血清、血浆(用肝素或EDTA 抗凝的),标本在2~8℃可稳定7天。避免使用甘油包被的真空采血管。高脂血应稀释后做。

O H DHBS O H O H DAP O P G ADP

P G ATP POD GPO GK 2222

22LPL 233醌亚胺染料+甘油+甘油+脂肪酸

甘油三酯??

→?++??→?+--+--?→???→?

?????????

总蛋白(TP)测定

检验原理:

紫红色络合物蛋白质中的肽键+碱性条件???→?+2Cu

紫红色络合物的生成,引起在波长540~560nm 范围内吸光度的上升,吸光度的变化与样品中总蛋白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血清(血浆)总蛋白是血浆中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一类大分子化合物。血清总蛋白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二部分。血浆蛋白质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及PH 值、运输作用、营养作用、凝血和抗凝血作用以及免疫作用。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样品为新鲜无溶血的血清、血浆,样品中TP 在2~8℃可稳定7天。溶血,黄疸血,脂血标本影响结果,应作"样本空白管"。

尿酸(UA)测定

检验原理:

生成的醌类化合物在50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标本中尿酸的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嘌呤代谢紊乱、能量代谢异常及肾脏对尿酸的排泄障碍均可引起血清尿酸浓度升高(高尿酸血症)或降低(低尿酸血症)。目前认为,尿酸测定是诊断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痛风的最佳生化标志。尿酸测定还有助于肾脏病变的早期诊断。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空腹抽血,样品以新鲜无溶血的血清标本为宜,2~8℃可稳定7天。及时分离血清。血浆不能用EDTA 和NaF 作抗凝剂,尿液标本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

肌酐(CREA)测定

检验原理:

O H ESPMT AAP O H O H HCHO O O H O O H O H POD 2222

222222442醌亚胺+甘氨酸+肌氨酸+肌氨酸+尿素

肌酸+肌酸

肌酐+肌氨酸氧化酶肌酸脒基水解酶肌酐氨基水解酶??→?+-++????→?+????→?+????→?

ESPMT :N-乙基-N-硫基-m-甲苯胺 POD :过氧化物酶

醌亚胺的生成,引起在波长546nm 处吸光度的上升,吸光度的变化与肌酐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肌酐是一种低分子量含氮化合物,主要由肌肉产生,同一个体其产生量较为恒定。血液中肌酐主要由肾脏从尿液中排泄。在肾脏疾病初期,血清肌酐通常不升高,直至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值才升高。在正常肾血流条件下,肌酐值升高至2---4mg/ml ,提示为中度至严重肾损害,所以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疾病临床意义O H DHBS AAP O H O H CO O H O POD URO

222222224醌亚胺+尿囊素+尿酸+??→?+-++??

→?+

较大。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样品为新鲜无溶血的血清、血浆或尿液。样品中Crea 在2~8℃保存可稳定4天。试剂与样品量可按生化分析仪要求等比例调整。尿液请10倍稀释后再测定。

β2 -微球蛋白(β2-MG)

检验原理:

样本中的β2-MG 和试剂中的抗β2-MG 抗体在液相中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浊度变化。浊度的高低与样本中β2-MG 的含量成正比。在546nm 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与β2-MG 标准曲线比较,即可计算出样本中β2-MG 含量。 临床意义:

β2-MG 广泛分布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的体内所有细胞中,是组织兼容性抗原(HLA )的轻链部分,分子量为11800。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原尿中的β2-MG 99.9%被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仅0.1%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主要用于肾功能评价和用作非特异性肿瘤的标记物。尿液β2-MG 浓度增高,血清β2-MG 水平正常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减少,见于肾小管疾病及慢性肾盂肾炎,而膀胱炎正常;血清β2-MG 增高,尿液β2-MG 正常则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见于急慢性肾炎;血清β2-MG 和尿液β2-MG 水平均升高,则说明生成增多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空腹采血并尽快分离血清,样品在2~8℃可稳定3天,-20℃保存可稳定90天控制交叉污染,同一批号试剂只需做一次标准曲线。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测定

检验原理:

α-HBDH 催化α-酮丁酸转化成α-羟丁酸,同时使NADH 氧化成NAD +。NADH 的氧化速率与α-HBDH 的活力成正比,测定340nm 处NADH 下降速率,即可计算α-HBDH 的活力。

临床意义: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是乳酸脱氢酶的一种同工酶,主要来源于心肌,肾和红细胞。目前认为α-HBDH 实际上和LDH 同工酶是一样的。但对诊断心肌梗死比LDH 或AST 更有特异性,且α-HBDH 升高持续时间比AST 更长。为区别肝脏和心脏病,α-HBDH/LDH 比率有助于肝病和心脏病的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0.8,肝病患者<0.6。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10天。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 C ) 测定

检验原理:

血清中的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在液体中相遇,立即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一定浊度,并通过在抗体上连接胶乳进行效果放大。该浊度在一定量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

临床意义:

GFR (肾小球滤过速度)用于评估肾脏功能。通常用肌肝水平来测量GFR ,但+

--???→?-NAD NADH HBDH 羟基丁酸+酮丁酸+ααα

肌肉消耗和管状分泌物能导致GFR 的过高估计。β2微球用于GFR 减少的测定,但其含量受感染、自身免疫等疾病的影响。

Cystatin C 属于cystatin 超家族2的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非糖基化、低分子量(13kDa )的 碱性蛋白质(pI=9.2),并被肾小球自由过滤,几乎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解代谢。Cystatin C 基因被认为是持家基因,因此有核细胞能稳定的产生Cystatin C ,不受非肾脏因素的影响。各种研究表明Cystatin C 比起肌肝,β2微球能更好的代表GFR ,尤其是那些GFR 减少很小或适中的个体。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不溶血的血清或血浆,2~8℃可稳定14天 同型半胱氨酸(HCY ) 测定

检验原理:

基于小分子捕获技术S M T 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HCY 被转化为游离型后,通过与共价底物反应,循环放大,同时产生腺苷。腺苷立即水解成氨和次黄嘌呤,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使NADH 转化为NAD +,样本中的HCY 浓度与NADH 转化速率成正比。

HCY :同型半胱氨酸 SAM :S-腺苷甲硫氨酸 SAH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意义:

HCY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血液中增高的HCY 因为刺激血管壁引起动脉血管的损伤,导致炎症和管壁的斑块形成,最终引起心脏血流受阻。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由于严重遗传缺陷影响HCY 代谢,造成高HCY 血症。轻微的遗传缺陷或B 族维生素营养缺乏会伴随中度或轻度的HCY 升高,也会增加心脏病的危险。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需空腹,不溶血的血清或血浆,2~8℃可稳定14天。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检验原理:

样本中的RBP 和试剂中的抗RBP 抗体在液相中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浊度变化。浊度的高低与样本中RBP 的含量成正比。在340 nm 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与RBP 标准曲线比较,即可计算出样本中RBP 含量。

临床意义:

血液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并担负维生素A 运载系统功能。RBP 最终由尿排出。肾脏疾病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和肾小管功能失调可导致尿中RBP 显著升高。此外,肝胆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吸收不良综合症均可引起血中RBP 降低,慢性肾脏疾病时则升高。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病人空腹,不溶血的血清或用肝素、EDTA 抗凝的血浆,不能用草酸盐或氟化物作抗凝剂。标本在2~8℃可稳定7天,-20℃保存至少稳定6个月。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检验原理:

本试剂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人血清中的RF 。RF 与其相对应人变性O

H NAD a NADH NH NH Ado HCY SAH MET

SAH SAM HCY ADA SAH HCY 233+????→?-++??→?+???→?????→?+谷氨酸盐+酮戊二酸+次黄嘌呤++谷氨酸脱氢酶水解酶甲基转移酶

IgG在液相中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浊度。连接的胶乳颗粒可特异地放大该浊度变化,增强了试剂的灵敏度。浊度的高低与样本中RF的含量成正比。在600 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与RF标准曲线比较,即可计算出样本中RF 含量

临床意义:

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和关节液内,正常人体内基本不含或含量很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某些免疫性疾病如SLE,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等可见RF阳性。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高效价的RF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在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RF的阳性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部分健康老年人可成轻度阳性。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10天。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

检验原理:

样本中的ASO和试剂中的ASO抗原在液相中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浊度变化。连接的胶乳颗粒可特异的放大该浊度变化,增强了试剂的灵敏度。浊度的高低与样本中ASO的含量成正比。在600 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与ASO 标准曲线比较,即可计算出样本中ASO含量。

临床意义:

链球菌溶血素“O”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A族溶血性链球菌在人体中作为正常菌群存在,正常人体内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具有一定基础值。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ASO升高,因此ASO成为判断链球菌感染的重要指标。测量ASO 的水平还能跟踪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扁桃腺炎等病人的恢复情况,了解药物治疗的疗效。高胆固醇血症,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也可能出现ASO升高。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标本采用不溶血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2~8℃可稳定10天。

α1- 微球蛋白(α1- MG)测定

检验原理:

样本中的α1 -MG和试剂中的抗α1 -MG抗体在液相中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浊度变化。连接的胶乳颗粒可特异的放大该浊度变化,增强了试剂的灵敏度。浊度的高低与样本中α1 -MG的含量成正比。在600 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与α1 -MG标准曲线比较,即可计算出样本中α1 -MG含量。

临床意义:

α1 -MG浓度进行体外定量测定。作辅助诊断用。

α1-MG是由肝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的糖蛋白,产生较恒定,分子量约26000-33000。α1 -MG以游离状态和与高分子蛋白(IgA和白蛋白)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游离的α1-MG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和代谢,故正常情况下尿液含量甚微,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中α1 -MG蛋白含量增加。因α1 -MG的尿浓度显著高于尿β2 -MG和RBP。且测定不受恶性肿瘤和尿中PH影响。故准确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是临

床上用于诊断近曲小管损害较为理想的指标。

血清α1 -MG 升高可见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性肾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降低可见于肝炎或肝病变等肝实质性病变。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样本为新鲜血清。2~8℃保存1天。如当天 不能测定请保存于-20℃,临用前37℃快速解冻,不可反复冻融。本品为比浊法试剂,不建议采用副波长。样品浓度超过检测范围100mg/L 上限时,请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测。血清中含有大量IgM (IgM>10g/L,如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可能在R1中产生沉淀而影响测定。

腺苷脱氨酶(ADA)测定

检验原理:

ADA 催化腺苷脱氨生成次黄苷;次黄苷经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后者经黄嘌呤氧化酶(XOD)催化生成尿酸和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过氧化氢与EHSPT 、4-AAP 反应生成有色醌,动态监测有色醌的生成速率即检测出ADA 活性。

临床意义:

ADA 是一种催化腺苷脱氨生成次黄苷的酶。该酶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尤其T 淋巴细胞含量较丰。血清中ADA 活性较高见于急性肝炎、肝硬化,也见于结核和伤寒病。ADA 与ALT 、GGT 联合测定,对肝病诊断独具价值。ADA 检测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也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样本为新鲜血清,溶血可使ADA 活性显著升高,故标本应避免溶血。血清样本2~8℃可稳定一周。

胆碱酯酶(CHE)测定

检验原理:

丁酰硫代胆碱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生成丁酸和硫代胆碱,进而硫代胆碱将三价的铁酸盐六聚环还原为二价的铁酸盐六聚环,同时引起三价铁酸盐六聚环在405nm 处的特异性吸收的同步减少,故此通过测定三价铁酸盐六聚环在405nm 处吸光度下降的速率,即可计算出标本中的(丁酰)胆碱酯酶的活力。

临床意义:

胆碱酯酶是一类能快速分解胆碱酯和硫代胆碱酯的酶。血清和血浆中的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可用于临床诊断肝脏疾病,肾病综合症和蛋白质丧失性肠道疾病。一些药物特别是农药可以引起CHE 的不可逆抑制。在外科手术中由于胆碱酯酶对肌肉松弛要有灭活作用,因此胆碱酯酶活性检测常被作为手术前诊断的一部分。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样本为新鲜血清和血浆样本(肝素或EDTA 抗凝),避免溶血及尽速分离,溶血导致血清CHE 假性增加。2~8℃保存7天。如当天不能测定请保存于-20℃,临用前37℃快速解冻,不可反复冻融。

C-反应蛋白(CRP)测定

检验原理:

样本中的CRP 和试剂中的相应抗体在液相中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浊度硫代胆碱+丁酸盐

丁酰基硫代胆碱+??→?CHE H2O

变化。连接的胶乳颗粒可特异的放大该浊度变化,增强了试剂的灵敏度。浊度的高低与样本中CRP的含量成正比。在600 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与CRP 标准曲线比较,即可计算出样本中CRP含量。

临床意义:

CRP为急性期蛋白的一种,其具体的病理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但在各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时,CRP在数小时内升高,病变消退时又迅速降到正常水平。与其它已知的急性期蛋白相比,CRP含量最高,在发病时变化最明显,并且其血清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急性期反应吻合得最好。因此CRP的检测已经发展成为判断炎症等疾病情况,以及检测急性期反应的重要指标。

病人准备与样品要求:样本一般采用早晨空腹血清、EDTA或肝素抗凝血浆。采血后尽快分离,2~8℃保存1天。如当天不能测定请保存于-20℃,临用前37℃快速解冻,不可反复冻融。

CRP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CRP) CRP是典型的急性相蛋白,且是在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相蛋白之一。其血清或血浆浓度的增加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IL-6释放所致,它几乎恒定不变地显示有炎症存在,但一些恶性肿瘤如霍奇金病和肾癌也可产生这些细胞因子,从而导致APR,其中包括发热和血浆CRP浓度的上升。 一、指征 可用于对炎症过程的筛选,特别是在初级保健医疗场所: -明确急性器质性疾病的存在,如:心肌梗死、深静脉栓塞和感染,或慢性状况,如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和炎性肠道疾病。 可用于诊断和监测感染,当微生物试验较慢或不可能进行试验时: -明确术后的感染并发症。 -在重症医疗监护,新生儿监护的方案制定中;在相关细胞毒素的治疗过程中引起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在骨髓移植中可快速辨别感染。 -鉴别诊断病毒性或细菌性发热疾病,如脑膜炎和肺炎。 -监测抗生素治疗一段时间后的反应,支持使用较简单,便宜的抗生素和协助及早停用昂贵形式的抗生素疗法。 -提示胎膜过早破裂后所引起感染的存在。 -提示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并发感染的存在 可用于风湿病的处理: -早期检测滑膜炎。 -快速明确一个合适的抗炎治疗(类固醇或非类固醇)和确立最小的有效用药剂量。 -帮助鉴别诊断关节痛、肌痛和不典型背痛。 可用于帮助鉴别诊断胃肠道症状: -区别激惹性肠道综合征和器质性疾病。 -帮助区分溃疡性肠炎和局限性回肠炎(克罗恩)病。 二、检测方法 半定量:胶乳凝集试验(已弃用)。 定量:散射免疫比浊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限度应该至少5 mg/L,用于新生儿的检测必须更低。 三、样本 血清,血浆 四、参考范围 成人和儿童:0.068~8.2 mg/L,中值0.58 mg/L 新生儿,脐血:≤0.6 mg/L 出生后第4天至1个月的婴儿:≤1.6 mg/L 分娩母亲:≤47 mg/L 五、临床意义 器质性疾病的筛选

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规体检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常规检查项目 1.一般检查:血压、身高、体重、 2.内科:心率、心律、心音、肺部听诊、肝、脾、肾、腹部触诊、肠鸣音、神经系统检查 3.外科:脊柱、皮肤、淋巴结、四肢关节、乳腺、甲状腺、肛门指检、前列腺、泌尿生殖器、腹股沟 4.妇科:红外乳腺、外阴、阴道、宫体、附件、宫颈涂片、病理检查 5.眼科:一般检查:视力、辨色力、眼底、裂隙灯;特殊检查:非接触性眼压、显然验光(散瞳验光) 6.耳鼻喉科:听力、外耳道、鼓膜、外鼻、鼻腔、咽、扁桃体、喉 7.口腔科:唇、腭、牙齿、牙周、口腔粘膜、舌、颌下淋巴结、颞颌关节 8 .心电图 9.彩色B超:(1)肝、胆、胰、脾、双肾(2)子宫、附件、前列腺 10.胸部透视 11.化验 (1)血常规18项 (2)尿常规11项 (3)谷丙转氨酶(ALT) (4)乙肝两对半 (5)丙肝抗体 (6)血糖(GLU) (7)血脂:胆固醇(CH)、甘油三脂(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8)肾功:肌酐(Cr)、尿素氮(BUN) (9)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前列腺抗原(PSA)、尿酸(UA) 二、特殊检查项目 1. 影像学检查 (1)各部位数字化X线摄片及断层 (2) CT (3)核磁共振 (4)各部位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2. 超声波检查 彩超:心脏、脑、颈动脉、浅表器官:甲状腺、乳腺、睾丸等部位 3. 同位素检查 (1)心、脑、甲状腺、肝、胆、肾、肺血流灌注显像 (2)肿瘤显像:头部、肺、肝、乳腺、黑色素瘤、淋巴显像、全身骨显像 4. 远红外乳腺透视 5. 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肌电图 6. 循环系统检查:甲皱微循环、24小时血压观测、24小时心电观测 7. 骨密度测定 8. 各种内窥镜检查:纤维喉、气管支气管、膀胱镜,电子胃、肠镜(普通型、组合项无痛型)等 9. PET:全身各部位 10. 化验 (1)血液流变学检查(第1、2、3、4秒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 (2)生化全项(31项:肝功+肾功+血脂+电解质+心肌酶等) (3)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测定、甲功五项、激素全项、降钙素、血清骨钙素 (4)其它检查:CA系列:CA125、CA242、CA19-9、CA15-3;自身抗体谱:ANA、ENA、抗dsDNA;病毒全项:EB-IgM、CMV-IgM、HSV-IgM、TOX-IgM、RUV-IgM、甲肝抗体-IgM、丁肝抗体-IgM、戊肝抗体-IgM;药物浓度:FK506、HBIg、环孢A浓度;乙肝病毒S1抗原、HBV-DNA、HCV-RNA、爱滋病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CMVpp65 怎样看懂尿液常规十项检查的化验单? 1、尿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4、尿比重(SG) 正常参考值:1-5岁,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1.002-1.030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 5、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分析灵敏度与功能灵敏度的临床意义区别

分析灵敏度与功能灵敏度的临床意义区别 分析灵敏度( )与功能灵敏度( )均可作为测定方法检测某物质的灵敏度,但两者所适用的范围与表达的临床意义有差异:分析灵敏度又称检测限量( ),是基于零浓度基础上,用于区分从无到有的分析能力.该值的确定是通过多点定标,并附加3个不同水平的质控品,经10次以上重复测定S0定标液,得到2s为该测定方法的分析灵敏度.功能灵敏度又称临床灵敏度( ),是基于低浓度的基础上,用于区分从有到无的分析能力[1,2].该值的确定是通过标准品(如S1)作梯度稀释,采用同一台仪器,同一批号试剂,同一标准曲线,每天1次,每次3遍进行测定,共测3周以上时间的数据,根据批间变异系数()≤20%时的最大稀释管浓度作为功能灵敏度.最通俗的比喻为:飞机从遥远的地方向你飞来,从看不见到看见这一点,是区分从无到有的分界点为"分析灵敏度";而你站在飞机场,看着飞机由近到远飞去,从看得见到看不见,即从有到无的分界点为"功能灵敏度".一般分析灵敏度比功能灵敏度高10倍左右. 分析灵敏度与功能灵敏度,

分析灵敏度与功能灵敏度 什么是分析灵敏度和功能灵敏度? 最低检测浓度/极限( , )是反映最低可区别于零值的浓度,又称分析灵敏度( )。功能灵敏度( )为 分析灵敏度(检测限) 一、分析灵敏度(检测限) 1.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为检测系统的分析灵敏度或称检测限。这个浓度限值对毒检验在法庭上特别重要,希看通过检测知道样品中究竟有无药物,这是很关键的。另外,肿瘤标志物及很多特定蛋白应该有一个可检测的最低浓度或某个量;如:前列腺特异蛋白(),这是病人治疗后监视复发的重要信息;长期以来,临床对报告的前列腺特异蛋白有意义的最小量要求予以明确。核酸检测报告的阴、阳性也要求说明,能检出的最小拷贝的核酸量相当于多少病毒。因此,确定检测系统的可报告低限是重要的分

生化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查项目得临床意义 ----检验科 丙氨酸转移酶(ALT) 增高:肝胆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中毒型肝炎、胆管炎、胆囊炎等)、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脑出血等)、骨骼肌组织受损、药物性肝损害(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抗癌药、四氯化碳、酒精、铅、汞等)。 碱性磷酸酶(ALP)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骨骼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得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就是黄疸得鉴别。r-谷氨酰转移酶(GGT)又称为r-谷氨酰转肽酶(r-GT) 增高:胰腺癌与泛特氏壶腹癌、胆道梗阻、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避孕药等。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变活动期、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胆道阻塞、肝癌等。 乳酸脱氢酶(LDH) 增高:心肌梗塞、肝胆疾病(如:肝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肺梗塞、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结肠癌、胃癌及肺癌等。(由于各组织中LDH含量较血清高上千倍,微量损伤也足以引起血清LDH升高,故该项检查敏感性较高,正因为如此,其特异性就相对较差, 但这一特点可以用于分析无明显原因升高得LDH及其同工酶,可以为早期 发现无症状肿瘤病人提供线索)。(同工酶有:LD1—LD5) 胆碱脂酶(CHE) CHE就是判断肝脏合成功能得指标,就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得 重要手段。胆碱酯酶在肝脏中合成,然后分泌到血液中。 增高:甲亢、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脂肪肝等。 减低:有机磷与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中毒时,其活性明显降低;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阿米巴肝炎),肝脓肿与肝硬化病人中,约有50%患者ChE活性降低,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其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 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都会引起ALT、r-GT升高,往往难以进行鉴别,如果增加ChE测定,可以发现ChE活性降低者均为肝脏疾病,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病;营养不良时亦可减低。 AST/ALT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体检报告胰岛素正常值 篇一: 体检报告异常解读——胰岛素偏高 健康生活,从看懂你的体检报告开始 1.血浆葡萄糖浓度血浆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胰岛素释放呈两相反应。早期快速相,门静脉血浆中胰岛素在2分钟内即达到最高值,随即迅速下降;延迟缓慢相,10分钟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又逐渐上升,一直延续1小时以上。早期快速相显示葡萄糖促使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延迟缓慢相显示胰岛素的合成和胰岛素原转变的胰岛素。 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进食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后,血液中氨基酸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均有较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3.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进餐后胃肠道激素增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如胃泌素、胰泌素、胃抑肽、肠血管活性肽都刺激胰岛素分泌。 4.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迷走神经兴奋时促进胰岛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 需要更详细的体检报告查询可以通过以下渠道: .ndonload 篇二: 胰岛素过高的问题及治疗 胰岛素的过高会出现的问题

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尤其在运动时,另外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 Ⅱ型糖尿病、肥胖、脑卒中等共同的发病基础。 治疗如下:加强体育锻练: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 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改善饮食结构: 如果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 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该病若要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边服药,边监测,以调节激素水平到健 康指数范围内。 一、案例: 我每次月经都会迟一二个月,今天查出来了,说我胰岛素过高,需要降低。这是什么 原因导致胰岛素过高的,是不是胰岛素过高,才会使月经推迟几个月才来的重要原因呢???怎么降低胰岛素 主要原因: 1、是胰脏功能失调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胰腺功能亢进,有可能是胰腺癌)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病,所以心脏科的医生参与药物治疗,增强心功能是必要的。充血性心脏病需监测排血量。如果近期出现进展期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瓣膜严重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2 呼吸系统 尽可能采取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测定有利于控制输液量,避免心衰患者出现容量过剩或不足。3.3 术前活动能力的评判 手术操作者必须评估患者的康复能力和活动能力。无法下床或丧失活动力的患者,如脑卒中或痴呆者,由于无法行走,如果行膝下截肢可能导致膝关节挛缩和残端伤口破坏,最终不得不采取更高平面的截肢。 3.4 关节畸形 术前就存在的关节畸形,如膝关节或髋关节屈曲挛缩,本身恢复行走的能力就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行经股骨截肢。严重的关节炎是膝下截肢的相对禁忌证。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后,建议行膝上截肢。 3.5 骨髓炎 骨骼感染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外科治疗失败时,必须截肢,截肢的平面要高于感染的范围。如果指(趾)感染,行放射状截肢;如果是胫骨或腓骨的骨髓炎,则行膝关节离断;如果膝关节或股骨感染时,经股骨截肢。如果截肢的部位十分接近感染灶,最好把骨切缘送培养和药敏检查。3.6 软组织感染 糖尿病足往往造成足前部的感染和溃疡。处理这类病人时,必须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测量局部的患肢的供血状况。如果出现败血症,应采用斩断截肢术,开放创口,缓解淋巴管炎,待到局部的感染控制后,行膝下截肢。3.7 神经病变性溃疡 除了血管疾患,周围神经病变也能导致足部溃疡。如果尽早治疗,采用足部调整,改变足部的压力分布并且给予患者教育,多能治愈。截肢平面最好在有感觉的地方,否则仅仅足趾或足前部截肢,术后常复发溃疡。 3.8 糖尿病或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伴有肾功能衰竭,伤口的愈合常不良。如果糖尿病足部坏疽伴有肾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者最好首选截肢。4 截肢术后并发症 4.1 血肿形成 术中仔细止血,残端放置引流物可防止、减少残端血肿的形成。要警惕主要血管术后出血,这种情况要在应用止血带下送手术室止血。由于残端血肿可以影响伤口愈合并增加细菌感染机会,所以发现后需穿刺抽出积血并加压包扎。4.2 感染 糖尿病截肢术后病人感染发生率较其 他非糖尿病人高。发现脓肿应积极引流并做细菌培养,选用适合的抗生素。严重感染时需要行再次截肢术。 4.3 坏死 皮缘的小范围坏死可经保守治疗延期愈合。皮肤和深层组织的大范围严重坏死预示残端血供不佳,需即行边缘切除甚至再截肢术。4.4 关节挛缩 多为屈曲挛缩,与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应鼓励病人术后进行伸髋伸膝的肌力及关节锻炼,必要时行石膏外固定或手术松解。 4.5 神经瘤 神经瘤常在神经残端形成,当神经瘤受瘢痕压迫及牵拉后会引起疼痛。术中仔细柔和操作使神经断端回缩到正常软组织中可防止痛性神经瘤的发生。术后改变假肢的负重面可避免神经瘤受压至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切除神经瘤。 4.6 幻肢痛 几乎每个截肢后病人都有幻肢感存在。但不影响假肢的佩戴,大多会自行消退。少数较重的幻肢痛可行理疗、神经封闭及精神治疗等综合治疗。 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曲志成,吴婧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实验室检查包括有关糖尿病的检查、糖尿病并 发症、血液黏稠度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多项检查指标,不仅提示临床用药的指征,也提示疾病的发展与预后。1 血糖检查 1.1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快速血糖取的是指尖血,包含毛细血管全血与组织液,而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而静脉血糖取的是不含组织液的单纯血液。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约12%。由于采取指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 24 专题笔谈 (总184)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3期

TS OT的临床意义

T-s p o t的临床意义结核病目前仍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γ干扰素释放试验通过结核分枝杆 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的γ干扰素,明确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会与卡介苗接种和其他环境分枝杆菌感染产生交叉反应,特异度优于结核菌素皮试。 目前有两种商业化的试剂盒用于体外检测γ干扰素,一种是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全血γ干扰素浓度;另一种是基于酶联免疫斑点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 菌特异性效应栽细胞斑点数,如结核感染栽细胞斑点实验(T-SPOT ),其敏感度优于ILISA方法。 病原学检查是目前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儿童痰标本不易获得,且常合并肺 外结核,因此儿童痰细菌学检查阳性的肺结核患病率仅为12.3/10万。目前PPD试 验作为潜伏结核感染诊断的主要工具,在成人结核病患者的检出率仅为0.39%。BCG 接种后PPD常呈阳性反应,目前尚无可靠标准区别出自然结核杆菌感染与卡介苗接种后的结素反应;同时机体对PPD的反应程度受机体免疫系统状态的影响。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SAT-6和CFP一10抗原为基础的ELlS—POT试验方法敏感性高、特异 性强。国外的大量研究数据表明,ELISPOT试验检测结核感染的特异性达95%以上,敏感性达75%~97%,尤其适用于免疫抑制人群、潜伏结核感染者的诊断。 北京儿童医院孙琳、赵顺英报道: 活动性结核病组中,21例患儿存在活动性结核病症状,其PPD试验阳性,随后行ELISPOT试验阳性19例,临床可以确诊结核病;另6例患儿PPD试验阴性,而ELISPOT

试验阳性5例,其中4例患儿临床诊断血行播散性重症结核病,CD4水平低于正常,推测4例患儿PPD试验阴性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迟发型免疫应答减弱所致;这一实验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ELISPOT方法受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影响小,尤其是年幼儿在免疫功能低下或重症患儿使用免疫抑制剂时仍具有较 理想的敏感性。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尤其是可以为免疫力降低的PPD 阴性结核病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国外研究指出,ELISPOT试验受机体免疫状态影响较小,只有当外周血CIM数小于100细胞/L时,其敏感性才会降低。但同时,在我们研究结果中也发现,在27例活动性结核病患儿中有3例为ELISPOT试验阴性,考虑为ELISPOT假阴性结果(取血量少造成细胞数量少、实验操作误差等),此时应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临床诊断。 需要指出的是,病原学检测均阴性的27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88.9%ELISPOT 阳性,提示该实验对于肺外结核或者难以获取痰标本的儿童结核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非结核性肺疾病组中,8例患儿PPD阳性临床考虑结核感染,进一步应用ELISPOT 方法检测后,仅有1例患儿为阳性,ELISPOT阴性的7例患儿均有卡介苗接种史,且为中等强度反应。因此7例PPD阳性患儿临床应首先考虑为卡介苗接种后的交叉反应,并定期随访排除潜伏结核感染。1例ELISPOT阳性患儿应结合临床考虑结核感染的诊断。该试验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ELISPOT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当前健康人群筛查潜伏结核的较有潜力的新方法。但由于ELIS—POT试验存在操作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的应用。

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临床意义

第二节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临床意义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ClinicalSignificance of the Haemorrhage Disease 出血、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 Haemorrhage and Thrombosis Diseases 一、血管壁检测 毛细血管抵抗试验( CRT,90-100mmHg M<5 F<10) 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单纯性/其它血管性紫癜 血小板量和/质异常: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血管性血友病(v WD) vWF:Ag测定(94.1%±32.5%)减低:vWD 增高:血栓性疾病心梗心绞痛脑血管病糖尿病妊高征肾小球病 6-keto-PGF1a 减低:同上肿瘤转移周围血管血栓形成 TTPThrombomoduline antigen TM:Ag Endothelin-1, ET-1 二、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1、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CT) 2、血小板粘附功能(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 PAdT) 3、血小板聚集功能(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 4、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5、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6、血小板第三因子测定 1.Platelet count 参考值:100~300x10^9/L 临床意义:减少< 100x10^9/L 生成障碍: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AL;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 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TTP SLE 恶性淋巴瘤风疹 DIC 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稀释 增多>400x10^9/L 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 2. Platelet adhesion test PAdT (黏附率%) 原理 增高: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心梗心绞痛糖尿病脑血管病妊高征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孕药 减低:vWD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 AL 肝硬化 MDS 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蛋白血症 3.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方法:利用切变力或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检测自发性血小板聚集和循环血小板聚集。 常用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ADP:引起血小板外形改变,GPIIb/IIIa上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结合纤维蛋白原聚集。 血小板表面有三种ADP受体。 Col:引起血小板活化、粘附、颗粒释放、聚集。 低剂量聚集由释放引起。对ASA敏感。受体有GPIa/IIa、GPVI。胶原粘附需vWF和GPIb。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一、常规项目 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4-5.7 ×1012/L 女(3.8-5.1 ×1012/L 新生儿(6-7 ×1012/L 儿童(4.0-5.2 ×1012/L RBC ↑ ,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RBC ↓ ,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 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血红蛋白 Hb 、 Hgb 男 120-165g/L 女 110-150g/L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红细胞压积 PCV 或 HCT 男性 0.39-0.51 女性 0.33-0.46 PCV ↑ 脱水浓缩, 大面积烧伤, 严重呕吐腹泻, 尿崩症等。PCV ↓ 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80-100fL MCV 、 MCH 、 MCHC 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2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 ·c 成人 0.5%-1.5% Ret ·c ↑ 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Ret ·c ↓ 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 ×109/L ↑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 内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 ×109/L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4-10 ×109/L 儿童(5-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以脾切除后为甚等。 WBC 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 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病、抗甲状腺药、抗疟药、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物等。 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 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 DC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 1%-5% 分叶核 50%-70% 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 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0.5%-5.0%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 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TM临床意义

CA242 ELISA 96t 腺癌的发病率已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2%左右,成了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较困难,一旦发现多为晚期,切除率低,预后差,故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以获得早期诊断,是目前临床关注焦点。 CA242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粘蛋白糖类抗原,1985年由Lindholm等人发现,它是人结-直肠癌细胞株Colo205经杂交瘤技术免疫小鼠获得的单克隆抗体C242所能识别的一种抗原,其抗原决定簇是一种新的唾液酸化的糖。免疫化学研究证明,CA242不同于现有的肿瘤相关粘蛋白抗原,如CA19-9,CA50等。CA242抗原决定簇的表达如同唾液酸化路易思A抗原(例如CA19-9)Sialy Lewis (SLea)一样,是在粘蛋白上,然而在良性和恶性肿瘤中,CA242和SLea的表达相对的有些区别。在恶性肿瘤中与SLea相比较,CA242抗原决定簇的表达更具有特异性;在良性的肝胆胰疾病中,它的高特异性尤为引人注目。因此CA242抗原决定簇的测定与含有粘蛋白抗原的SLea相比就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诊断意义。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CA242检测具有比其他肿瘤标志物更高的灵敏度:对胰腺癌的诊断,CA242优于CA199,敏感性可达66%~100%,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也达60%~72%;其检测的特异性也高于其他常用的

肿瘤标志物;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更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及特异性。 瑞典康乃格诊断公司生产的SCC EIA酶免试剂盒拥有多项单克隆抗体专利,是全球唯一能提供检测CA242试剂的公司。 本公司还供应上述产品的同类产品:CA199,CA153,SCC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性疾病,研究表明,平均每四个死亡病例中就有一个是肿瘤,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办法。自1978年Herberman提出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s,TM)的概念后,许多与肿瘤相关的生化、免疫指标不断被发现,提供了实现肿瘤早期检测的可能途径。目前,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这个领域已成为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TM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发生反应而异常产生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TM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监测复发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 试验和GM 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 3 -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 3 -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 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 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 (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 20pg/ml 。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I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 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 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 果综合分析诊断。

pcwp与pawp临床意义(最新)

肺动脉楔压能反映左室充盈压,可用作判断左心室功能。 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降低,则提示应补充血容量。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如果PCWP升高,提示左心衰竭或肺水肿。 肺动脉楔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是反映左心功能及其前负荷的可靠指标。 正常值为1.60~2.40kPa (12~18mmHg)。 当其值>2.67kPa(20mmHg)时,说明左室功能轻度减退,但应限液治疗; >3.33~4.0kPa(25~30mmHg)时,提示左心功能严重不全,有肺水肿发生的可能; 其值<1.07kPa(8mmHg)时,伴心输出量的降低,周围循环障碍,说明血容量不足。 临床多维持在1.60~2.40kPa (12~18mmHg)范围内。 肺动脉楔压(PAWP)——也称肺毛细血管楔压,是临床上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时,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监测指标。 肺动脉楔压能反映左房充盈压,可用作判断左心房功能。 中心静脉压(CVP)——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观察血液动力学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环血容量及体循环静脉系统血管紧张度3个因素影响。 肺动脉压(PAP)——PAP反映右心室阻力即右室后负荷情况,若PAP增高,易致右心衰。 输出量(CO)——每搏心输出量(心脏收缩一次一侧心室的的射血量) 每搏量受心肌纤维缩短程度的影响,是测定心功能的指标之一。 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平均值为6~12mmHg,大于12mmHg为升高。PCWP 小于15mmHg,一般无肺充血;PCWP在15~25mmHg,肺充血明显;PCWP在25~35mmHg 为间质性肺水肿,X线胸片可见Kerley B线;PCWP大于35mmHg会呈现出急性肺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由于肺组织的严重损伤,肺毛细血管和肺组织间隙变大,血管中的液体渗入到肺组织中,引起肺水肿。

体检中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

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 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ALT) 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以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1) 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有时可降至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 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肌肉炎、心功能不全导致肝瘀血可使ALT明显升高。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饮酒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如异烟肼、鲁米那、四氯化碳等造成肝功能不同程度肝损害,脂肪肝,败血症,剧烈运动后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3) 有时也会出现因检验技术误差造成的GPT增高 化验介绍: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所以血清中

此酶活力很低。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种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所以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 正常参考值最小值最大值 速率法:0IU/L 30IU/L 血清总蛋白(TP)英文全称:Serum Total Protein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 (1) 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0~150g/L。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0g/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种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2)营养不良,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3)肝脏疾病,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其中白蛋白下降最为显著。(4)烧伤时,血浆渗出;大出血时,血液丢失;肾病综合征时,尿中长期丢失蛋白;溃疡性结肠炎时,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这些都可使血浆总蛋白浓度降低。 化验介绍:

检验项目临床意义(1)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器官,当肝细胞损伤时,可因肝细胞坏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有些酶释放出来,使血清酶活性增高。有些酶在肝脏病变时合成减少或病理性生成亢进或排泄障碍,致血清中活性降低或升高。因此,测定血清酶的变化可诊断肝脏病变、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 谷丙转氨酶(ALT):轻微的肝细胞受损,活性可增高一倍,是肝损害最灵敏的试验之一。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及酒精、药物和化学毒物等各种因素致肝损害均可升高;ALT虽非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也是不可缺少的诊断指标之一;原发性肝癌若ALT持续增高可能并有肝坏死存在;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梗阻,ALT可有轻中度升高。 谷草转氨酶(AST):与ALT基本相同,ALT在肝细胞轻微损伤即可逸出,而AST须在肝细胞严重损伤破坏时逸出。在肝炎损伤时ALT灵敏度及特异性均大于AST,当AST明显增高(AST>ALT)提示重症肝炎、严重肝损伤。另外,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丰富,故当心肌梗死时AST活性增高。 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G)

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的蛋白质就会发生质和量的改变。临床意义:1、肝病时总蛋白通常无显著变化,虽然白蛋白合成减少,但球蛋白合成增加,因此总蛋白量不变,不能单纯根据TP判断肝损害程度。2、白蛋白在急性肝病时一般不具有预后的作用。 3、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A/G )大于1.5以上为正常,<1为倒置,提示肝脏损害严重,持续时间长,则预后较差。 4、总蛋白低于60g/L 称为低蛋白血症,病因基本同白蛋白。白蛋白降低常见于①肝细胞病变;②蛋白质丢失过多如烧伤、肾病综合征;③蛋白质摄入不足,慢性营养障碍、吸收不良;④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 5、球蛋白增高见于①慢性肝脏疾病;②胶原性疾病;③慢性感染性疾病;④恶性疾病。 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 当红细胞破坏增加或肝细胞损害或胆道梗阻胆汁排泄障碍,临床出现黄疸。胆红素代谢试验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各类黄疸以及了解肝脏损害程度。 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称为总胆红素。总胆红素能准确反映血清中黄疸的程度。各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如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均可使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升高的值反映黄疸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