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术在犬病上的应用

针灸技术在犬病上的应用
针灸技术在犬病上的应用

中兽医针灸在犬病治疗上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随着宠物行业的快速发展,宠物疾病的临床诊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中兽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兽医学,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针灸术作为中兽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宠物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犬病治疗上,针灸术主要用于一些老年病和慢性病,并且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关键字:针灸用具; 针灸疗法; 犬病治疗

近年来我国宠物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大中城市,宠物的饲养量逐年递增,与宠物健康密切相关的宠物医疗行业也随之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中兽医针灸技术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中兽医是我国的传统兽医学,几千来经过劳动人民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兽医学有它独特的优势,有些是现代兽医技术所不可代替的。动物针灸技术作为中兽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源远流长,在某些疾病的预防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80 年代宠物针灸疗法被提出,针灸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不仅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宠物诊疗技术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我市主要宠物医院的情况,谈谈针灸术目前在犬病治疗上的主要应用。

1 犬病临床常用针灸用具及疗法

1.1针灸用具

犬病临床常用的针灸用具包括针具(一般为毫针)、电针仪、激光器。每种用具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使用针具比较传统,但是比较费时费力;电针刺激强度可调,对组织无损伤,省时省力;激光穿透性较强,穴位作用也较强。我们可以根据病情来选择合适的针灸用具。

1.2 犬病临床常用的针灸疗法

中兽医针灸技法有多种,我们可以根据病情进行选择,也可以多种技法同时使用。犬病治疗常用的有白针疗法、水针疗法、电针疗法、激光疗法、按摩疗法。其中白针疗法、电针疗法、水针疗法应用范围较广,例如老年犬的颈腰椎疾病、关节扭伤、犬的慢性腹泻、神经麻痹等。

2 针灸术在犬病临床的应用

2.1 犬老年性颈腰椎疾病

大多数犬在老年后会瘫痪, 多数为后肢不能站立或四肢都无法站立,排粪、排尿困难或失禁。经过临床诊断,这些病犬大多患有腰椎增生、骨刺或腰椎间盘突出。治疗颈腰椎性疾病可使用水针疗法,治疗时选择中枢、悬枢、百会等穴位, 注射当归注射液或者维生素B注射液。如果动物发病不久,可用氨节西林、2%普鲁卡因、地塞米松混合液进行穴位注射,还可以注射甲钻胺等神经营养因子。

2.2 犬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是指在外力作用下, 关节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治疗主要使用白针疗法、激光疗法和水针疗法。水针疗法可以注射抗生素、痛立定、2%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等有利于关节和周围组织恢复的药物。

3.3 犬慢性泄泻

慢性泄泻多因脾肾阳虚,体内运化失常所致。其中脾虚泄泻症状为长期腹泻,粪便中常见不消化食物,舌苔薄白,脉细无力。肾虚泄泻,多在黎明之前或夜间发生,症状表现为,肠鸣泄泻, 腹部及后肢畏寒, 舌苔淡白, 脉沉无力。治疗主要使用白针疗法,以大肠俞、后海、后三里为配穴,脾虚泄泻则以脾俞、胃俞、中脱等穴为主穴,肾虚泄泻, 则以命门、太溪、百会等为主穴。

3.4神经麻痹

神经麻痹有多种类型, 临床上常见的是面神经麻痹和舌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多由外感风邪所致, 单侧性面神经麻痹患犬表现为口唇、鼻、眼、耳向一侧歪斜,双侧性面神经麻痹患犬可见面部肌肉松弛,口唇、耳、鼻、眼睑下垂,并有流涎,采食、饮水困难等症状。本病的针灸治疗可选用锁口、开关、豁风、天门、上关、下关等穴,隔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

舌神经麻痹多由卧于门后感受风邪所引起,患犬表现为舌伸出于口腔外,偏向一侧,不能缩回口腔。本病可采用白针疗法, 穴位选用锁口、开关、上关、下关、醋风、喉俞、廉泉、天门等。隔日针刺1次, 每次留针30分钟。

3.5膈肌痉挛

膈肌痉挛多由感受寒邪刺激所致,患犬表现为不时打隔,腹部肌肉跳动。本病可采用白针治疗, 穴位选用双侧脾俞和三焦俞穴,留针20-30分钟,一般一次针灸即可治愈。

3.6犬瘟热后遗症

犬瘟热后遗症主要见于神经型犬瘟热,症状表现为身体的某个部分出现不自主的抽搐。治疗时根据症状表现部位的不同,选择局部穴位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轻、出现抽搐症状时间较短的患犬可减轻抽搐甚至完全治愈。

3总结

中兽医针灸术在犬病的治疗上主要用于犬脊椎病、扭伤、慢性腹泻等慢性病以及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除了使用白针疗法和水针疗法,有些病例会使用激光仪或电针仪进行治疗。目前针灸术在犬病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动物主人对针灸了解不多, 以及见效慢等原因使针灸在宠物临床应用有所限制。但针灸技术在某些疾病治疗过程中,显著的疗效,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兽医人员的重视,希望针灸技术在宠物临床的应用能够越来越多,将我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林德贵. 我国宠物业现状.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20(11),15-18

[2] 宋大鲁,宋劲松. 犬猫针灸疗法.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6

[3] 李锦宇,汪晓斌,李长嵛. 浅谈动物针灸方法的发展趋势. 中兽医杂志. 2012,22(6),25-27.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艾灸)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艾灸 2018年01月

前言 1 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3 作用和适应范围 3.1作用 3.2适应范围 4 注意事项 5操作方法 5.1基本操作顺序 5.2常见操作方法 6禁忌症 6.1禁灸部位 6.2禁忌病证 6.3禁忌体质 7 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7.1不良反应

7.2处理措施 前言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 艾灸是主要在人体相应部位施行相应灸法的一种治疗和养生方法,它是中医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并借助于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艾灸同时也适合健康人群的保健。艾灸主要通过温热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节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的治疗作用。艾灸具有如下特点:1以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体现了脏腑经络理论在临证治疗中的应用。②艾灸疗法多样,疗效显著。③适应症广泛,但是也有相对严格的禁忌症。④辨病施法,辨证调治,有的放矢。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艾灸的术语和定义、作用和适应范围、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艾灸moxibustion

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炷 moxa-cone 是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艾条 moxa-stick 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艾绒内是否有添加其他药物一般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 直接灸 direct moxibustion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根据刺激量的不同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间接灸 indirect moxibustion 是相对于直接灸而言,即艾炷不直接接触穴位,在艾炷与穴位之间隔上某种药物施灸的方法,故又称之为隔物灸。 晕灸 fainting during moxibustion 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每日背记 针灸歌诀完整版

井荥输原经合歌-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 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 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十二原穴歌 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 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 膀胱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 原穴是脏腑元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为“十二原”。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则位于五输穴中的输穴之后。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郄穴:经脉气血深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大部分在四肢肘膝以下的本经上(只有梁丘在膝上)。郄穴多用来治疗本经循行部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用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用治疗急性痛证。

浅谈针灸调理亚健康

浅谈针灸调理亚健康 “亚健康”[1]状态(subhealth status)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是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标准和程度,也叫作灰色状态、亚临床状态、浅病状态、病前状态等。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赋予健康以新的内涵,即“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强壮”。根据这一定义,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第一状态)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有病的人(第二状态)占20%,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TheThirdStatus),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如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医学界已将“亚健康状态”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挑战报告书》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环境恶化等造成的心理压力导致慢性疲劳和心情压抑、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出现一系列偏离健康的症状,即亚健康状态。针灸在调治亚健康状态方面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理上主要表现为疲劳、困倦、乏力、多梦、失眠、头晕、目眩、心悸、易感冒、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②心理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妒忌、恐惧、冷漠、孤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③社会适应能力上主要表现为工作吃力、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祖国医学中虽无亚健康一词,但在疾病的预防及保健上早有其独到的见解。其理论渊源于《黄帝内经》“治未病” [2]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它有可能发展为疾病,当然也可通过积极的治疗使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这种认识恰好与祖国医学“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就是要切断病邪侵入人体和疾病不良转化的途径,使人体恢复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针灸“治未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未病先防上,孙思邈灸治防病颇具特色。《备急千金要方》云:“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古代医学文献和医疗实践表明针灸未病先防不仅是中医治疗学重要内容,而且有独到之处。 针灸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疗法分支,继承了中医疗法的整体观念,如“形神合一”、“形神兼治”。它尤其强调治疗中的内外环境及情绪影响作用,强调治神的重要性。《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治神,一是要求医者在治疗过程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灵枢·终始》:“专意一神,精气不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强调了医生的心理素养与职业修养:“手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76584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分享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 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胸腹 部病症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腰背 四肢部病症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 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其

精品文库他病症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中医考研必背针灸歌诀

中医考研必背针灸歌诀 2015-11-29 中国中医考研 编辑/中国中医考研 十二经脉流注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 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真。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栖。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膀胱齐。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作。关冲液门中渚焦,三焦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记,中封曲泉属于肝。 原穴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原太白胃冲阳。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膀京骨。包原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络穴 肺络列缺大偏历,脾络公孙胃丰隆。心络通里小支正,肾络大钟膀飞扬。包络内关焦外关,肝络蠡沟胆光明。 募穴 肺募中府太天枢,脾募章门胃中脘。心募巨阙小关元,肾募京门膀中极。包募膻中焦石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郄穴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肾郄水泉膀金门。阴郄郄门焦会宗,肝郄中都胆外丘。阴维筑宾阳阳交,阴窍交信阳跗阳。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窍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 筋会大杼髓绝骨,筋会陵泉脉太渊。 下合穴 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三焦委中阳。 胆经阳陵胃三里,下合六穴腑可详。 经络主治诗 任督脏腑神志清,任泌殖壮身回阳。 督中昏热及头面,包心神志手阴胸。 肺经肺病及喉咙,包经心胃心心病。 手三阳经咽喉热,小肠焦经眼耳病。 大肠前头鼻口齿。三焦侧头胸胁病。 小肠后头肩胛神,足三阴前阴妇科。 脾经脾胃肝肝病,肾经肾肺咽喉病。 足三阳热眼神志,胃前口齿鼻咽肠。 胆侧头耳胸胁胆,膀后头背腰脏腑。 骨度分寸诗 前后发际十二寸,印堂前发际三寸。 大椎后发际三寸,印堂大椎十八寸。 两额发角为九寸,耳后两突亦九寸。 天突岐骨隔九寸,脐中岐骨是八寸。 脐中曲骨离五寸,两乳头间是八寸。 腋窝章门十二寸,胛骨后中隔三寸。 肩峰后正中八寸,肘纹肘尖是九寸。 肘尖腕纹十二寸,耻骨股骨十八寸。 胫髁内踝十三寸,股转腘横十九寸 腘横外踝十六寸,骨度分寸需牢记。 五输穴应用 五输阳木阴井金,脏井色荥输间甚。 音经满血胃取合。井心下满荥身热。 输重节痛经喘咳,合穴主逆气而泄。 现代井穴治神昏,荥热合穴六腑病。 本文由中国中医考研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版权说明。 中国中医考研 学习中医与备战考研,欢迎加入中国中医考研这个大家庭。长按下面二维码3秒选择识别即

针灸治未病与针灸良性预应激假说

! !!!!!!!!!!!!!!!!!!!!!!!!!!!!!!!!!!!!!!!!!!!!!!!!!!!!!!!!!!!!!!?针灸? 针灸“治未病”与“针灸良性预应激假说” 李晓泓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北京100029) ! 关键词:针灸;治未病;应激 中图分类号:R245 “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内经》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应用针灸“治未病”古来有之。既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御各种致病因子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和保健延年的目的。它是一种更加注重机体自身潜能激发与利用的方法。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称此为“逆针灸”。“逆针灸”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防病保健方法,至今还以其独特的疗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中老年保健针灸、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预防哮喘、节气灸预防中风、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虽然利用针灸“治未病”疗效肯定,但确切的作用机制尚在探询中。笔者通过古今文献的学习与思考,认为针灸“治未病”的防病保健作用的机理可能与现代应激学说密切相关,并提出“针灸良性预应激假说”。随着当代科学的进步,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技术诠释“治未病”的重要手段———“逆针灸”产生防病保健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必将对进一步开发针灸“治未病”的潜力及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就假说的产生及与针灸防病保健“治未病”的关系进行论述,谨与同行商榷。 !“治未病”思想的起源和意义 “治未病”一词首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是中医防病保健的理论精髓之一。它应包含未病先防、早期治疗、已病防变等涵义。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一般认为,机体具有自身调节阴阳失衡的能力,如果通过自身调节无法恢复平衡状态,则会进入阴阳失调的病理阶段,并产生各种病证。这种自身调节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素问?评热病论》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刺法论》也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篇》则更明确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邪不 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上述描述均在强调正气是决定疾病是否发生发展的关键。通常机体形成某种病理的征象,是缓慢而潜移默化的,只有内在的生理失调或病理变化蓄积到某种量时,方可显现病证的表现,更多的时候它是:“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存若亡,有形无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并没有明显而固定的病证表现,但实际上,此时的机体正气已潜有衰弱之势。如:当机体处在亚健康状态、更年前期或更年早期、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以及机体受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影响处在阴阳急剧变化的动荡时期等,虽然机体内部已有一定的潜隐性的生理失调或病理变化,但病人往往并无症状,或只是感到稍稍不适和仅有轻微的征兆,没出现典型的临床病证表现。而潜在的病理信息仅靠蛛丝马迹难于提取,需要特别的洞察。假若医生能依据经验、一定的理论或一定的手段推测并洞悉机体的状态,及这种状态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潜在倾向性的关系,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扶助正气,提高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改变、反转或打断这种内在的趋势,将可达到防病治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防治意义。“治未病”即是上述思想的一个高度概括。“治未病”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脏腑的生克制化规律所制定的既病防变的措施。 总之,正气是生命活动能力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机体的应变与抵抗能力。中医“治未病”的目的就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的这种能力。通过各种手段刺激活跃五脏气机、提高免疫力、协调物质的代谢,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未病先防、早期防治、已病防变。正若《金匮要略》所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针灸“治未病”溯源 关于针灸“治未病”,可见大量的古今文献记载。 !李晓泓,女,42岁,医学硕士,副教授,医学硕士生导师

(完整word版)针灸八十穴位主治速记法

针灸八十穴位主治速记法 一、手太阴肺经 1、尺泽:肺系肘急证 2、孔最:肺肘 3、列缺:肺系头项病 4、鱼际:肺疳积 5、少商:肺昏狂 二、手阳明大肠经 6、商阳:热迷五官 7、合谷:外感妇科,头面五官 8、手三里:手上腹齿 9、曲池:手上高热,肠胃五官,癫狂皮外 10、肩遇:肩上瘾疹 11、迎香:口鼻胆道蛔虫 三、足阳明胃经 12、地仓:三口流 13、下关:耳疾面口病 14、头维:头目病 15、天枢:肠胃妇科 16、梁丘:胃膝下乳

17、犊鼻:膝屈下 18、足三里:胃下神志外科虚 19、条口:下转肩脘 20、丰隆:头晕,狂饮下腹 21、内庭:五官热,肠胃足 四、足太阴脾经 22、公孙:脾胃冲神志 23、三阴交:脾胃妇科泌尿系,心悸失眠下阴虚 24、地机:脾胃妇科水湿病 25、阴陵泉:脾不运化水膝医`学教`育网整理 26、血海:妇科、血热性皮肤病 五、手小阴心经 27、通里:心舌暴腕 28、神门:心神高胸 六、手太阳小肠经 29、后溪:头腰手肘,耳目狂疟 30、天宗:肩胛背气喘 31、听宫:耳疾齿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 32、攒竹:头眉眼呃逆 33、天柱:后头鼻狂热 34、肺俞:肺疾,骨盗汗 35、膈俞:膈上瘾,盗血 36、胃俞:胃疾,痛呕胀 37、肾俞:肾虚妇科加泌尿 38、大肠俞:腰、胃肠胀泻秘 39、次了:腰下妇科,小精疝 40、委中:腰下腹痛医`学教`育网整理急吐泻,小便不利遗丹毒 41、秩边:腰下小便痔阴痛 42、承山:腰腿痔便秘 43、申脉:头痛眩晕腰神志 44、至阴:胎滞,头目鼻 45、昆仑:后头项腰癫滞产 八、足小阴肾经 46、涌泉:大奔足咯头、急证神志病 47、太溪:腰下冷肾虚,五官肺消月 48、照海:神志五官妇小便 九、手厥阴心包经 49、内关:心疾胃腑中神志,眩肘

针灸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应用

针灸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应用 【摘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最先提出于丹麦哥本哈根的Kehlet,是损伤控制理念的深化,是将麻醉和外科等最新研究融合的新概念,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采用优化的措施,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针灸在快速外科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镇痛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对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针刺兴奋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抑制束旁核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来减轻机体因伤害性刺激产生的应激作用。针灸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应用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和应激,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的痛苦,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外科;理念;应用 DOI:10.14163/https://www.360docs.net/doc/db9567208.html,ki.11-5547/r.2017.18.112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强调的是外科、麻醉科、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将麻醉、外科手术及疼痛控制等方面的新技术与传统围手术期的处理相结合,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从而全面促进术后患者的良性转归。为使患者在围手术期中维持平稳的状态,临床中常应用各种药物治疗来减少手术的应激反应、疼痛及其

他不适。但因药物的副作用,用药时机及用药量等方面的制约,使非药物治疗在外科快速康复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针灸具有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调理气机、预防保健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代表,有着其他方法难以企及的疗效,在康复医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针灸又因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被不断的推广和发扬。作者在临床中与外科协同合作,将针灸应用于外科的快速康复中,收效明显。现从三个方面阐述针灸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应用及原理。 1 针灸在麻醉期的应用 麻醉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现代针灸在麻醉期的应用主要是针灸与药物复合麻醉。实验研究显示针刺复合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的用量,理想状态下可达到50%[1]。也能通过术前、术中的用药增强针麻镇痛效果。还能在同等药量作用下减轻应激反应时交感中枢的兴奋水平,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临床中老年人是全身麻醉(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而认知功能障碍是术后老年患者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精神并发症。电针百会、内关可以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改善脑循环,增强记忆力及治疗抑郁[2]。微创手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手术过程短,术后恢复快,而在外科领域发展迅速。但腹腔镜手术中易形成人工二氧化碳(CO2)气腹,会对全身血氧供应产生不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 一、简介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 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

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七、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反应。 2、处理措施 ①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②晕灸现象处理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针灸穴位歌诀49904

一、手太阴肺经 *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01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二、手明大肠经 *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02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 *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03、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

针灸在康复及以后医学中的作用知识分享

针灸在康复及以后医学中的作用

论针灸在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在以后医学中的作用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将针刺入人体不同经络的穴位中,以刺激身体不同的部位,通过控制刺激的强度、时间,利用不同的刺法,行针手法,补泻手法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灸法是在穴位上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两者结合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康复是指使患者残存的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和训练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康复对象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最终融入社会。而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中医和现代医学这两种医学共同在对疾病的认识和掌握方面所持的观点,以及该观点在延伸上所揭示和指出的目标,通过“人的整个个体的再建”这一医学理念而得以体现,从而显示了其合而为一的相似性。尤其针灸治疗和康复医学的物理疗法之间,在治疗的方法论上有着相似性:刺激四肢躯干的躯体本体感受器。 针灸可用于很多疾患的康复,但是却面临两个主要的问题。即一,中医康复学的治疗方法虽然独具特色, 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针灸、按摩、熏洗等, 主要以医者为中心,即被动康复方法;而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性康复方法,在中医康复治疗中尚未广泛采用。二,中医技术(以针灸为代表)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未成体系,并且仅仅用中医的观点来决定治疗的时机等并不科学。而恰恰现代康复治疗可以弥补这两大缺陷。例如,康复治疗中有运动处方,强调的是患者自己的主动性。康复治疗技术有康复评定学,有利于形成系统科学并且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这样便可以将二者的优势互补,使针灸在康复中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因此针灸便可以很好地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用于许多顽疾的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针灸可以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截瘫患者的康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程松木坪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

目录 1、针刺技术操作规程…… 2、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3、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艾灸技术操作规程…… 5、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6、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7、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8、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9、红外线治疗仪操作规程…… 10、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11、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12、牵引治疗操作规程…… 13、中频电疗技术操作规程…

. 一、针刺技术操作规程毫 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图1-1指切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图1-1)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

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图10-69)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针灸穴位歌诀

十二经脉起止穴 肺起中府止少商,大肠商阳止迎香,胃起承泣终厉兑,脾起隐白大包乡,心起极泉少冲止,小肠少泽止听宫,膀胱睛明止至阴,肾起涌泉俞府终,包络天池中冲止,三焦关冲止竹空,胆瞳子止窍阴,肝起大敦止期门、 特定穴10类,属十四经穴,有特殊性能与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 1.五输穴(共60 为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分别为井荥输经合) 《井荥俞原经合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瞧,中封曲泉属于肝。 2.原穴(共12,为脏腑原气输注,经过与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穴”) 《原穴穴名》 大肠合谷肺太渊,胃原冲阳太白脾,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 心包大陵焦阳池,肝经太冲胆丘墟。 (注:阴经的原穴就就是五输穴中的输穴,即阴经“以输为原”。) 穴有十二原,都在四肢中,胆原丘墟穴,肝原号太冲,小肠原腕骨,脾经太白容,心原神门过,胃经冲阳通,膀胱原京骨,肺经太渊逢,大肠原合谷,肾原太溪从,三焦阳池伴,心包大龄同。 3、络穴(又称“十五络”,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穴。十二经脉络穴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五络穴歌》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肾络膀飞扬;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鸠尾。 4郗穴(16个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除胃经的梁丘,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十六郄穴歌》(郗为孔隙气血居)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心郄阴郄小养老,胆郄外丘肝中都, 心包郄门焦会宗,膀胱金门肾水泉,阳维阳交阴筑宾,阳跷附阳阴交信。 孔最温溜肺大肠,水泉金门肾膀胱,中都外丘肝与胆,阴郗养老心小肠, 郗门会宗心包焦,地机梁丘脾胃藏,交信跗阳阴阳蹻,筑宾阳交维阴阳。 5背俞穴(六脏六腑各一,共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十二经背俞穴歌》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胸三四五九十椎,肺厥心肝胆俞随;)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6、、募穴(六脏六腑各一共12 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 《十二募穴歌》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针灸治未病》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从()说明“未病先防”。 A. 内因 B. 内因和外因 C. 外因 D. 不内外因 2 【单选题】(10分)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从()说明“未病先防”。 A. 外因 B. 不内外因 C. 内因和外因 D. 内因

3 【多选题】(10分) 外感病传变规律是()。 A. 三焦传变 B. 卫气营血传变 C. 浅深传变 D. 六经传变 4 【多选题】(10分) 中医学所谓之康复是指()。 A. 治疗疾病 B. 养生强身 C. 恢复健康 D. 延年益寿

5 【单选题】(10分) 下面能阐述清楚“未病”状态的有()。 A. 病情轻浅 B. 疾病初期 C. 欲病 D. 小病 E. 阴平阳秘 6 【单选题】(10分) “治未病”是重治还是重防。() A. 防重于治 B. 治防兼见 C. 独重于防 D. 独重于治

E. 治重于防 7 【单选题】(10分) 艾不具有一下哪项功效。() A. 凉血 B. 止血安胎 C. 理血气 D. 回阳 E. 逐湿寒 8 【判断题】(10分)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古代医典,是中医学奠基性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后期。 A. 错 B.

对 9 【判断题】(10分) 治未病遵循的法则是“治病求本”,本于先天后天,本于阴阳和谐。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10分) “治”是中医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实践活动目的和手段辩证统一的高度概括。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看,()是生命的根本。 A. 先天与后天 B. 阴阳平衡 C. 气血调和 D. 正气存内 2 【单选题】(10分) 以下哪项不是针灸治未病需要把握的“三性”。() A. 辩证性 B. 整体性 C. 前瞻性 D. 全程性 3 【单选题】(10分)

(完整版)针灸学速记歌诀

(四)八脉交会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外关阳维目锐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跷膈喉咙。(五)八会穴歌: 脏会章门腑中脘,筋会阳陵髓绝骨,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第四部分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歌诀】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咳血发热咽喉痛。 (1)中府(2)云门(3)天府(4)侠白(5)尺泽(6)孔最(7)列缺(8)经渠(9)太渊(10)鱼际(11)少商 手太阴肺经(LU)【歌诀】 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二、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身热与胃肠。 1、商阳 2、二间 3、三间 4、合谷 5、阳溪 6、偏历 7、温溜 8、下廉 9、上廉10、手三里11、曲池12、肘髎13、手五里14、臂臑15、肩髃16、巨骨17、天鼎18、扶突19、口和髎20、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LI)【歌诀】 商阳食指外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良,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起,巨骨肩尖骨陷当,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ST)【歌诀】 ST四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胃肠血病与神志,头面热病皮肤病。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10、水突11、气舍12、缺盆13、气户14、库房15、屋翳16、膺窗17、乳中18、乳根19、不容20、承满21、梁门22、关门23、太乙24、滑肉门25、天枢(大肠募)26、外陵27、大巨28、水道29、归来30、气冲31、髀关32、伏兔33、阴市34、梁丘35、犊鼻36、足三里(合)37、上巨虚(大肠下合)38、条口39、下巨虚(小肠下合)40、丰隆(络)41、解溪(经)42、冲阳(原)43、陷谷(输)44、内庭(荥)45、历兑(井)承泣下眶边缘上,四白穴在眶下孔,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阳白羽四白,面痛治亦同;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注:阿是穴哪里疼痛哪里是 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癫痫长强穴,百会大椎延;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 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环跳

针灸在康复及以后医学中的作用

论针灸在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在以后医学中的作用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将针刺入人体不同经络的穴位中,以刺激身体不同的部位,通过控制刺激的强度、时间,利用不同的刺法,行针手法,补泻手法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灸法是在穴位上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两者结合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现代康复是指使患者残存的功能和潜在能力在治疗和训练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康复对象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最终融入社会。而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中医和现代医学这两种医学共同在对疾病的认识和掌握方面所持的观点,以及该观点在延伸上所揭示和指出的目标,通过“人的整个个体的再建”这一医学理念而得以体现,从而显示了其合而为一的相似性。尤其针灸治疗和康复医学的物理疗法之间,在治疗的方法论上有着相似性:刺激四肢躯干的躯体本体感受器。 针灸可用于很多疾患的康复,但是却面临两个主要的问题。即一,中医康复学的治疗方法虽然独具特色, 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针灸、按摩、熏洗等, 主要以医者为中心,即被动康复方法;而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性康复方法,在中医康复治疗中尚未广泛采用。二,中医技术(以针灸为代表)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未成体系,并且仅仅用中医的观点来决定治疗的时机等并不科学。而恰恰现代康复治疗可以弥补这两大缺陷。例如,康复治疗中有运动处方,强调的是患者自己的主动性。康复治疗技术有康复评定学,有利于形成系统科学并且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这样便可以将二者的优势互补,使针灸在康复中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因此针灸便可以很好地与康复治疗相结合,用于许多顽疾的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针灸可以用于偏瘫患者的康复,截瘫患者的康复,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关节炎患者的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等。 以针灸和康复方法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为例。康复医学中的Brunnstrom评定法将脑卒中分为六期。弛缓(无反射) ,轻度痉挛、出现联合反应, 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协同动作, 痉挛减弱、出现分离性运动, 自主性运动建立, 运动接近正常的 6个阶段。而在这不同的6个恢复阶段内,针灸都能发挥它的作用。 首先在急性期时,这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本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此时即可以选用火针、电针等多种刺激手段促进肌张力的产生。取穴根据中医理论, “治痿独取阳明” , 可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头针和指( 趾) 端放血疗法效果更好。康复训练上,可以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此期针灸是通过深浅感觉的刺激来促进局部肌肉的收缩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的改善。 在恢复早期时,这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2-3期。此时患者从偏瘫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患者能主动活动偏瘫肢体,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本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偏瘫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同时注意减轻偏瘫肢体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在针灸治疗上应抑制痉挛,针刺取穴应避免加重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状态。取上肢阳经腧穴、下肢阴经腧穴以促发非优势肌群产生运动, 抑制痉挛。 在恢复中期,这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3-4期。此期患者的偏瘫侧肢体肌肉痉挛明显,能主动活动偏瘫侧肢体,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到肌肉痉挛减轻,开始出现选择性肌肉活动。本期的主要治疗目标是以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抑制异常的肌张力。此期的针灸治疗应以促进下肢的屈肌功能恢复为主(如胫前肌)。 在恢复后期,这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的5-6期。此期患者大多数肌肉活动为选择性的,能自主活动,肌肉活动为选择性的,分离运动平稳,协调性良好,但速度较慢。本期的主要康复目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