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的笔记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

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c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人口占统治地位.

d就非经济目的,特别是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帝王,官僚,封建贵族,地主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

中外封建时期再旅行发展的不同-----中国以经商为目的的旅行活动领先于西方.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1重大影响: (问答,选择)

第一,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并且是许多人的生活地点从农村转移到工业城市.

第二,产业革命改变可人们的工作性质.

第三,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再交通运输中的运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二, 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铁路时代.

优点: (选择)

1比乘公共马车旅行费用低廉.

2使旅行速度大大加快.

3运载能力大大高于公共马车.

4人们外出活动的半径得以增加.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于旅游业的诞生(填空,选择)

1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2一八四一年七月五日, 托马斯.库克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团体旅游.

这次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

3这次活动标志这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原因是?(或活动的特点)

a这次活动有广泛的公众性.

b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发起,筹备和组织,且始终陪团照顾.

C参加者规模直达再当时是空前的.

D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提供应验.

3一八四五年, 托马斯.库克首次组织团体消遣旅游.

特点:第一出于纯商业性的目的.

第二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第三之前,托马斯.库克做了大量的限期考察.

第四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第五托马斯.库克不仅本人陪团和作导游,还在沿途雇佣了地方导游

4一八六五年” 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立

5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问世标志了近代旅游也的诞生.

第四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填空,选择)

1世界上第一驾飞机于1914年在美国开始飞行.

2伦敦至巴黎的定期客运航班首次于1919年8月25日开航.

3新航线的失败原因;

第一当时的飞机制造技术落后

第二人们对航空飞行有恐惧

第三机票的价格缺乏竞争力

4内燃机的出现预示者近代旅游开始向现代旅游的过渡,喷气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了现代旅游的产生.

第五节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名词解释)

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问答,选择)

原因:

第一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第二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第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途的时间间距.

第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第五战后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第六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想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人们求知欲的增加)

总之要从需求和供给来解释.从供给来看其一是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其二是许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的旅游也,采取了支持和鼓励的措施.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性定义,另一类是技术性定义,

二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之定义(名词解释)

1 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制任何赚钱的活动.(此定义为重点,其他定义了解一下)

2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异地性,暂时性,非就业性

3 旅游的定义概括为: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的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第一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选择题)

1按地理范围2按旅行距离3按外出旅游的目的归属4按组织形式

5按计划方式6按费用来源7按旅行方式8按活动内容

(此内容易出选择题,要在给出的旅游活动中对号入坐)

二国际旅游(填空, 名词解释)

1国际旅游:一个国家的具名跨越国界刀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2 国际旅游分两类:一是入境旅游,二是出境旅游.

3 港澳台同胞来大陆旅游是入境旅游.

4按在旅游目的国停留时间的长短,分为过夜的国际旅游和不过夜的国际一日游.

三国内旅游(填空, 名词解释)

1国内旅游: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旅行的旅游活动.

2 不属于居民的常住外国人在境内的旅游活动也属于国内旅游.(判断题)

3也可以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分为过夜和不过夜的一日游.

四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差别(问答题)

1最根本差别:是否跨越国界

2 具体差别:

第一,国内旅游消费低,国际旅游消费较高.

第二,逗留时间上,国内旅游这较短,国际旅游比前者长.

第三,便利程度上,国内旅游很少游语言障碍,不需手续,而国际旅游游语言障碍,还要办手续. 第四,经济作用上看,国内旅游是国内财富的重新分配,总量不变.国际旅游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总合体现

总之旅游体现在社会现象,文化,经济和政治等面.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1闲暇活动,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暂时或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 2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设计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三节旅游活动的特点(选择)

一普及性

1 wto在1980年发表的{马尼拉宣言}提出---旅游也是人类社会基本需要之一.

2了解大众旅游,奖励旅游,和社会旅游的含义

3奖励旅游始自60年代的美国(和带薪假期要区别开)

看----奖励旅游为何会迅速扩大

二持续性(增长趋势的持续性)

三地理集中性

全世界的国际旅游活动总人次中,欧洲最多,其次是美洲.

四季节性

1旺季---一年中旅游者来访人数明显较多的时期

淡季----明显较少的时期

2 季节性形成的原因(问答题)

从目的地和客源地找原因,包括气候,旅游目的,带薪假期.真正对旅游季节性形成游重大影响的是消遣旅游.

3战后各国情况(问答题选择)

第一,来自社会上层的旅游者占绝对统治比例,该国旅游的季节性很小

第二,事务旅游者占绝大多数比例,季节性分布也不集中.

第三,消遣旅游占绝大比例,季节性很强.

第四,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搞的阶段,居民收入高,季节性减弱.

第四节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选择和填空)

一旅游人数

分为来访人数和出访人数.实际上,通常以(人次)为单位衡量来访或出访数量.

二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1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的定义(了解)

2 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的定义(了解)

3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支出的定义(了解)

4方法---银行报告法,估测法,混合法或综合法

三,人均停留天数

1人均停留天数指来访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平均停留天数,也可用人均过夜次数表示.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以国际联盟的解释

外国旅游者------离开自己第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要会区分旅游者的范围.(判断,选择)

二罗马会议(1963)定义(名词解释)

1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成为”游客”

2”游客”分两类:一是在目的地停留过夜的为旅游者.二是不过夜,当日返回的游客,为一日游游客.(问答---标准是如何界定的,特点如何?)

三我国的统计口径(如何界定的?)

1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通称为(来华)海外游客

2知道海外游客的类型,会区分游客是否为海外游客(判断,选择)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

四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界定问题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大体看一下各国的标准

五 .我国国内旅游统计中的界定(判断,选择)

1对纳入国内了旅游统计范围对人员统称为国内游客.

2国内游客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3国内游客分两类,-------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4不列入国内游客统计的人员类型和属于国内游客来出判断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一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名词解释)

1可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的纳税后的收入部门.

可随意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中扣除全部的纳税和社会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后余下的收入部分.

2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决定者一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因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重要经济因素.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名词解释)

1闲暇时间也称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时间

2闲暇时间----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必须时间外,可用以自由支配,从事消遣娱乐或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区事情的时间.

3闲暇时间分为---每日闲暇,每周闲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

4带薪假期是法国第一个立法形式规定的

三其他客观因素

有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

例如身体和家庭拖累状况

第三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一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

1旅游动机指促发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名词解释) 2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选择,问答)

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问答---简述旅游动机的类型?)

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类型(知道怎样对号入坐)

第一身体方面的动机

第二文化方面的动机

第三人际方面的动机

第四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起着首要作用.

2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罗格提出的心理类型模式(分为五种类型)

分别为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喜欢安逸,轻松,活动两小的活动,思想谨慎,多忧多虑,不爱冒险.

多中心型思想开阔,兴趣广泛多变,行为上喜欢奇新,好冒险,活动量大,不随大流.

3多中心型旅游者是新旅游地的开发者和开拓者.是旅游大军的先头部队.(选择,判断)

4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中还有个人的文化与修养以及年龄和性别.

此外还要注意有些客观外界因素入社会历史条件,家庭及个人经济条件.

四认识意义

1客观因素是保证条件,主观因素是根本内因.

2旅游经营者可采取主动行动,利用各种宣传和促销手段,激发人们对本目的地过企业产品的兴趣.

(客观和主观因素加起来可出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第四节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分析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一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社对的分类

1 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者分为纳入旅游统计者和不纳入旅游统计者两类.

(要会区分两类旅游者,此处出选择判断)

2 纳入旅游统计者统称为游客

游客分二类.

一类是旅游者----在访问目的地至少过夜一次的游客.

另一类是短程旅游者-----在访问目的地不过夜的游客

二旅游者的类型(问答,选择)

(一) 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一,在全部旅游者人数中占比例最大

第二,季节性很强

第三,对目的地和旅行方式的选择及出发时间选择方面游较大的选择自由

第四,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较长

(二) 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第一,人数相对少,但出行次数频繁.

第二,不受或没有季节性

第三,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或没有选择余地

第四,强调舒适和方便,消费较高.

第五,价格方面不大敏感

(三)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季节性较差和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类似,对价格敏感方面和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类似,对目的地选择又和差旅型旅游者相同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资源定义(名词解释)

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凡是能造就定义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选择和问答,判断)----根据表现内容的基本属性划分

(一)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指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名词解释)

1气候条件

2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

3动植物资源

4天然疗养条件

(二)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指以社会文化事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名词解释)

1历史文物古迹

2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

3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

(四) 其他旅游资源----除上面两个之外的

1经济建设成就

2科技发展成就

3社会发展成就

4目的地居民对来访者的友善和好客态度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

从五个方面解释说明

1多样性---表现形式上多样

2吸引力的定向性----只能吸引某些市场部分

3垄断性-----地理上的不可移动

4易损性----保护不当容易受损

5可创新性----认为创造新的旅游资源

四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1旅游资源带来纯经济剩余,--- 旅游资源带来的旅游业收入扣除开发和经营所需费用后剩余的纯收益.

2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本身固有的质量和其坐落地点的结合情况

3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根本取决于它拥有的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于坐落的

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程度,在于客源地居民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必要了解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名词解释)

1现实旅游资源-----不仅本生有魅力而且几经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2潜在旅游资源-----指那些本身可能具有某诱人的特色,但由受该低的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大为人所知或暂时无法使很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

二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1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或完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2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3应当采取措施延长市场寿命,不断来发,更新,和再生其吸引力.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

1评价的目的----分析其开发的价值,以便确定其开发后的吸引力方向和开发的规模.

2评价标准-----例如.美学标准,社会标准或历史标准,以市场为标准.

四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 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 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3 分析项目开发和经营的微观条件

4 分析当地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首要内容(名词解释)

1 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旅游目的地统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运输的畅通和便利程度.

2 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名词解释)

-------------凡属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像旅游者提供或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包括------(1) 一般公用事业设施

(2) 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3) 建设旅游上层设施---------即虽然也可提供当地居使用但主要供旅游者使用的设施(名词解释)

(4)旅游景点的建设与管理

(5)培训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

六开发工作的原则(选择和问答)

1 突出独特型的原则

(1) 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

(2) 尽量选择利用带有”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

(3) 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

2力求经济的原则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益预测.尽量利用本国或当地的原材料. 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

4综合开发的原则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但不能为了保护而反对开发它们,要对它们加以利用,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因而两者之间没有也不应有根本的冲突本

二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

基本上可以分为自然作用和认为作用两大类。

三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保护可以分为积极的保护和消极的保护。

具体原则应该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注意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第五章旅游业

第一节旅游业的概念

一旅游业的定义(名词解释)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偏离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二旅游业的构成

主要有5部分―――旅行社,交通运输部门,住宿业部门,旅游场所经营部门,各级旅游管理组织,前三种是旅游业的3大支柱。

第二节旅游业在推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体现在它是旅游供给的重要提供者。

其次是它的组织作用。

第三是它对旅游活动的便利作用。

第三节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旅游业的性质(选择)

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性产业

二旅游业的基本特点

1 综合性产业

2 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产业

判定是否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看其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中和费用中所占的比例高低。

3 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行业

第四节旅行社

一定义

1996年『旅行社管理条例』

旅行社―――有营业目的,从事旅游业服务的企业。(名词解释)

二旅行社的分类

(一)外国的旅行社分类

1旅游批发经营商(旅游批发商和旅游经营商)

2旅游零售商――以旅游代理商为代表

(二)我国旅行社的分类

『条例』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

四旅行社的作用(问答)

1旅游活动的组织者

2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

3旅游业的先锋

五旅行社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式

1 报价旅游(选择)

首次1922年5月劳动者旅行协会英国

英国地平线假日旅游公司1950年航空包价旅游服务

包价的优点————第一是方便易行,免除一切后顾之忧。

第二是在价格上有优惠折扣。

3 散客旅游

费用比包价昂贵

但选择余地大,比较自由。

第五节饭店与住宿业

一饭店星级标准要点(填空)

按星级划分饭店等级的一般标准是:

一星:设备简单,提供食、宿两项最基本的饭店产品,能满足客人基本的旅行需要。设施和服务符合国际流行的基本水平。

二星:设备一般,除食宿基本设施外,还设有简单的小卖部、邮电、理发等便利设施。服务质量较好。

三星:设备齐全,有多种综合服务设施。服务质量较高。

四星:设备豪华,服务设施完善,服务项目健全。服务质量优秀。.

五星:这是饭店的最高等级,其设备、设施、服务项目设置和服务质量均为世界饭店业的最高水平。

二评星工作原则(4条)

(1)参加等级评定的饭店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营业历史;

(2)一个饭店的等级应通过多次调查后才能评定;

(3)饭店等级的高低通常不受规模大小的限制;

(4)评定后的等级并非永久不变,根据对其执行标准的检查结果,可予更改。

三饭店在目的地社会经济中的作用(问答)

1饭店为洽谈业务,举行会议,文化娱乐等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服务方面起重要作用。

2饭店是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

3饭店是地区发展和创造就业的重要促进者

4饭店是旅游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四饭店业中的集团化经营

(一)饭店连锁集团

优势:

1资本优势

2技术经济优势

3市场营销优势

4物资采购优势

5管理方面的优势

6风险扩散优势

(二)连锁集团成员饭店的类型

1连锁公司有自己的产权并经营自己的饭店

2连锁公司租来经营的饭店

3由连锁公司代理经营的饭店

4成员饭店是饭店根据同连锁公司签订的特许协议

(三)饭店合作集团

1市场营销合作集团

2物资采购合作集团

3人员培训合作集团

4预定系统合作组织

第六节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

旅游交通指旅游者利用某种手段和途径,实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空间转移过程。作用――1 从需求方面,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

2从供给看,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

二主要的旅行方式(选择)―――大体看一下就可

此部分要注意许多的第一次和例子

三我国旅游交通的发展与问题

1运力不足的问题

2各种机动车俩和非机动车辆混杂行驶

3交通运输部门的服务质量落后于其他旅游服务部门

四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选择)

1旅游目的

2运输价格

3旅行距离

4旅行偏好和经验

第七节旅游景点

一旅游景点的定义

定义――由某一旅游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的旅游景点。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

二旅游景点的类型(非重点)

三旅游景点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记住它是旅游精华的场所且居于中心的地位

四景点经营中应注重的问题

1竞争状况

2顾客需求层次的提高

3新技术的发展

第八节旅游业的产品

一概念

旅游产品分为总体和单项旅游产品

二特点(选择)

1无形性

2不可转移性

3不可储存性

4生产与消费同步性

5综合性

最后两个问题大体看一下书

第六章旅游组织

这一张主要是记住各个组织的简写,年份,和地址

第一节政府对旅游发展的干预(看一下书即可)

一国家政府支持发展旅游和旅游业的动机

(一)政治动机

(二)社会发展动机

(三)经济动机

二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三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手段

1 需求管理手段

(1)目的地的宣传与促销

(2)提供信息服务

(3)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

(4)控制游客进入量

2 供给管理手段

(1)控制土地用途

(2)对建筑物管制

(3)市场管制

(4)特别征税

(5)投资鼓励政策

第二节国家旅游组织

一国家旅游组织及其设立形式

(WTO)国家旅游组织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府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事务的组织。设立形式分为:

1是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

2 半官方组织

3民间组织

二各国国家旅游组织的差异原因

1 国家政治经济制度

2旅游业发达水平

3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组织

一旅游行政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

我国的构架旅游局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记住)

二旅游行业组织

资源平等基础上组成的行业协会,非营利性。

三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

高等旅游院校协作会和中国旅游未来学会。

第四节国际旅游组织

一现状

1967年为国际旅游年

各个旅游组织的英文简称要会区分(选择)

二与我国有关的国际旅游组织

1世界旅游组织(WTO)

总部在马德里,我国于1983年加入,为第106个成员。

2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

成立于1951年,总部在美国的旧金山,我国1993年加入。

3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成立于1945年,

4国际民航组织(ICAO)

成立于1947年,总部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我国于1974年加入。

5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

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赛尔。我国于1995年加入

6国际旅馆协会(IHA)

成立于1947年,总部在巴黎。我国于1994年3月加入。

第七章旅游市场

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指的是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

第二节旅游市场的划分

一划分的概念和意义

也称为旅游市场细分化,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意义:1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

2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

3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促销

二划分方法

1 以地理因素为标准

2以旅游消费者的某些特点为标准进行划分

第三节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状况

重点记住欧洲是世界上接待国际旅游的中心地区

国际旅游客流规律:

1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据绝大比重。

2远程国际旅游而言,其主要客流发生于欧洲,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3随着亚太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流

一现状

有三部分组成

1外国人

2海外华侨

3港奥台同胞

二有组织接待的来华旅游者人数――指来华旅游入境者中由我国的旅行社以及中央部委。群众团体和其他单位接待的人数。

三重点客源市场的选择(看一下书)

四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海外客源市场

(一)近程市场

1港奥台地区市场

2日本市场

3韩国市场

4俄罗斯市场

5东盟市场

6澳大利亚市场

7中东市场

(二)远程市场

1北美市场

2西欧市场

第五节我国旅游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的地理位置距离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客源产生地较远

2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

3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尚存在问题

4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问答题)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有助于货币回笼。

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7增加就业机会。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

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第二节旅游促进接待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旅游乘数是用来测定单位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旅游乘数的类型:

1营业额或营业收入乘数

2产出乘数

3收入乘数

4就业乘数

影响旅游乘数效应的因素

1漏损量的大小

2接待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

第三节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二消极方面的影响

1不良的示范效应

2 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

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牌化

三正确认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8世纪,亚当。斯密观查了当时欧洲学生的修学“大旅游”(选择)

第四节;旅游的环境影响

一积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

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重视和维持。

4使旅游接待地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二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

1使当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并使噪声增加。

2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阻塞,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

3使当地的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寿命受到威胁。

4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坏及破坏。

5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第五节可持续旅游发展

一含义

1987年,布仑特兰报告指出,。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二内容(问答)

1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于经济影响的理解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三实现客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

核心问题是――改地的旅游承载力即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和来访游客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预防和控制措施

1端正认识

2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

3健全法制,加强管理

4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建设

《法学概论》读书笔记

《法学概论》读书笔记 法学,是一切涉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学,在中国先秦时期称为“刑名法术之学”,自汉代开始各代又有“律学”的名称。 我国法学的划分: 1.从法律部门划分的角度,一个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或迟或早要有新的法学部门与之对 应。 2.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国内和国际法的基本结构和内容,以及它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一、西方法学的历史 西方法学起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哲学非常发达,发达的哲学开发了自由民(尤其是自由民中的知识分子)认识和评价社会的能力,促进政治学、伦理学、文学、美学等专门知识体系的形成,并提出了一系列法理学问题:法与权力、理性的关系、法与人、神、自然的关系,法与利益、正义(在人们互相冲突或重叠的主张之间,什么是正当的或正义的),人治和法治(人治优于法治或是相反),守法的道德基础和政治基础(人们为什么要服从法律和国家)等等,用西方法学家的话说,这些问题是法学的“永恒主题”。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罗马法学家不仅提出了许多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而且引入希腊人自然法概念来论证罗马法的神圣性和广泛适用性。 中世纪是西方社会最灰暗的时期。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中世纪的世界观本质上是神学的世界观”、“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学、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3、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方法学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和变革。把人性而不是神性看做国家和法律的基础,使法律和法学从天国回到人间。注释法学家和人文主义法学家把古代法学传达到近代的使者,他们的研究是连接古代法学和近代法学的纽带。 17世纪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和在革命中普及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时代要求既需要法学,也解放了法学。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出现意味着一种与中世纪神权世界观相对立的法权世界观的出现。这一世界观的核心是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其典型表达形式是自然法学派的“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论”(自然权力论)。 从18世纪末开始,分析法学派的出现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法学出现。 在19世纪前期,法学基本上是哲学家或政治学家的法学。19世纪中后期,法学开始由哲学家和政治学家的副产品成为职业法学家的法学。 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法学派”异军突起。 二、中国法学的历史 中国法学的历史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西汉至清代中期,清末至中华民国。 《商书》中就记载“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思想和政策,“明德慎刑”的思想显然是后来儒家“德主刑辅”思想的文化渊源,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封建法学和法律制度的主导思想。 春秋战国的几百年是中国法学兴起和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各种学说、学派层出不穷,形成了百花竞放的繁荣景象。儒、法、墨、道四家都对法学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法家贡献尤为突出。儒家从人性善的哲学立场出发,强调圣人、贤人、圣君、贤相个人的统治

杨忠《语言学概论》笔记

Chapter 1 Introduction Ⅰ.What is language? 1.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language (1) Language is a system whose parts can and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ir synchronic solidarity. (de Saussure, 1916) (2) [Language is] a set (finite or infinite) of sentences, each finite in length and constructed out of a finite set of elements. (Chomsky, 1957) (3) Language is a purely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deas, emotion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voluntarily produced symbols. 2. Each of the definitions above has pointed out some aspects of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but all of them have left out something. We must se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language. 3. As is agreed by linguists in broad terms, language can be defined a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Ⅱ.Features of human language 1. Creativity (1) Language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ending messages that have never been sent before and for understanding brand new messages. (2) The grammar rules and the words are finite, but the sentences are infinite. Every speaker uses language creatively. 2. Duality (1) Language contains two subsystems, one of sounds and the other of meanings. (2) Certain sounds or sequences of sounds stand for certain meanings. (3) Certain meanings are conveyed by certain speech sounds or sequences of speech sounds. 3. Arbitrariness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systems of language is arbitrary. (2)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sound and meaning. 4. Displacement (1) There is no limit in time or space for language. (2)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things real or imagined, past, present or future. 5. Cultural transmission (1) Culture cannot be genetically transmitted. Instead, it must be learned. (2) Language is a way of transmitting culture. 6. Interchangeability All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can send and receive messages. 7. Reflexivity (1) Human language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mselves. (2) The language used to talk about language is called meta-language. Ⅲ.Functions of language – three meta-functions 1. The ideational function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早期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古代都对数学有所研究。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以下对李文林著《数学史概论》作一个读后的总结。 一、《数学史概论》简介及其特点 《数学史概论(第2版)》以重大数学思想的发展为主线,阐述了从远古到现代数学的历史。书中对古代希腊和东方数学有精炼的介绍和恰当的分析;同时充分论述了文艺复兴以来近现代数学的演进与变革,尤其是20世纪数学的概观,内容新颖。《数学史概论(第2版)》中西合炉,将中国数学放在世界数学的背景中述说,更具客观性与启发性。《数学史概论(第2版)》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并注意引用生动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 本书共分十五章,其中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介绍了人类在蒙昧时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数与形的概念,从最早的手指计数到石头计数,再到结绳计数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出现了书写计数以及相应的计数系统。在灿烂的“河谷文明”中,重点介绍了埃及数学和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第二章“古代希腊数学”,介绍了雅典时期和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其中重点对数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阿波罗尼奥斯及其成就作了详尽的介绍。第三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从古代著作《世本》中提到的黄帝使“隶首作算数”,殷商甲骨文中使用的完整的十进制计数,到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介绍的著作主要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和他在面积、体积公式推证的成就,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在推导几何图形体积公式时提出了“出入相补”及“祖氏原理”;第四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第五章“近代数学的兴起”,讲述了中世纪的欧洲,从代数学、三角学、透视学、射影几何等方面的发展向近代数学的过渡,以至解析几何的诞生;第六章“微积分的创立”,分别介绍了牛顿和莱布尼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微积分原理;第七章“分析时代”;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以代数、几何、分析这三大领域的变革为主要线索,介绍了19世纪数学的发展;第十一章至十三章是“20世纪数学概观”,分别介绍了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现代数学成果十例;第十四章“数学与社会”,第十五章“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与同类书相比,有着最大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到中世纪的欧洲,以至20世纪的近代数学、当代数学,遍及世界各地对于数学的贡献地位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论。2、本书不仅对史实有详尽而忠实的介绍,而且兼有史评史论的作用,更有精辟的历史观。例如作者认为古希腊的数学是一种论证数学,而说中国的古代数学,在南北朝三国时期,也进入到论证数学,刘徽即为其杰出代表之一。至于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崛起,微积分的创立以及近代数学的诞生史,对于它们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作者都有敏锐的评论。作者对整个数学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数学史观。3、本书不仅对数学家和他们的学术成就作了概括的介绍,而且对于一些重要成就,不惜花费篇幅,作了较详细的忠实于原始创造的说明。例如阿基米德对于球体积与抛物线弓形面积的计算,刘徽对于 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发现过程,以至较近代如康托关于非可数集合的发现等等,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这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而且还能深入体会数学大师们原始创造的艰苦历程与来龙去脉。4、本书除了数学家们的传统故事外,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奇闻轶事。 二、对数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旅游书籍读书笔记

旅游书籍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旅游文化》】 读书笔记 《旅游文化》 9)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8月 摘抄 一.历史文物古迹的概念与形成 古迹与文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 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文物则是指遇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 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但二者又非常类似,都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 保留下的东西,它们都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历史、艺术的特点和水平,是当时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文 物占迹足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迹、遗址、 遗构及通风。它形成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人类活动的产 物.是一个民族、—个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建筑、艺术、风俗等待点和水平的真实的客观体现, 凝聚者人类的智慧,昭示者特定的历史特征。为了了解历史,继承 文明,人类需要去考证、去分析,人门对历史文物古迹越来越关注;为了追溯历史,回首往事.人们对祖先遗留下来的历史话功遗址、 古陵墓、古建筑、历史文物古迹也越来越感兴趣。欣赏历史文物古 迹越来越成为人们出游的选择目标。那些能吸引旅游者前往游览, 并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历史文物真 迹标为历史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它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创造的、把 动态的历史用静的实物体现山来的、能激发人们旅游功机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历史古迹的特点分析 历史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的写照,是人类历史的再现。每一处景观 都反映了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情况,其内容、形式、结构、 格调无不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如我国不同时期的古 代建筑就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朝代的帝王陵墓都占不同的陵寝 形制;不同时期的陶瓷器艺术和雕刻艺术都有不同的特点 二、历史古迹的旅游价值: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 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读书笔记这个月读了《传播学概论》这本书中关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了解了大众传播的发展,什么是大众传播及其特点,以及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对传播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大众传播的世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活动不仅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上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大众传播的影响之普遍、作用之强大,使得它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的信息系统。 大众传播的定义 大众传播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具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具有的性质和特点。理解这些性质和特点是我们把我大众传播的本质出发点。 那么什么是大众传播呢?简单的理解就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是大众传播,我们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就是在接触大众传播。不过这种简单的理解不能帮助我们把握大众传播的实质,要把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科学考察的对象,就必须为它下一个较为严谨的定义。 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定义是“大众传播是即现代印刷和广播、电视等影像和声音媒介组织运用法人资金,借助高科技和产业化手段,在国家调控的范围内向未知的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产品的实践活动。”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澳大利亚学者苏利文提出的这个定义将大众传播的主体表述为“媒介组织”更为确切。 实际上,由于大众传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任何一个简短的定义都不可能概括出它的全部特征,结合传播学的宗旨,对这一概念作出的界定是: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 从以上定义出发,与其他类型的传播活动相比,大众传播具有的特点可以从以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邝云梅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语、书面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在有了文字之后才产生的。口语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只记录词语,没有记录这些成分。书面语有可能比口语积累的语汇丰富,语法结构也更精密,表达方式也更多样化。 3.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即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却又使用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1.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2.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3.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4.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5.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6.聚合关系是在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强制性与可变性。人们最初创制单个的语言符号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语音与什么样的内容——语义相结合,并没有什么必然性,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意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语言学 1.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海南专升本 旅游学概论自己整理笔记 第三章

第三章旅游者 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联盟】 1937年提出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 ●应纳入来访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了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会议或公务) 3.为了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登岸访问的人员,即使上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入境旅游者(凡停留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必要时可不论其惯常居住地为何处) ●不在“国际旅游者”统计之列的人员: 1.来访目的为打工、任职(不论是否定有合同)或在该国从事营业活动者 2.前来该国定居者 3.前来该国入学就读、膳宿在校的学生 4.跨境来上班工作的邻国边境居民 5.途经该国而不作停留的过境旅游者,而不论其置身该国的时间长短 ↓ 1950年重新提出和修订 1.将前来修学旅行的外国学生也纳入“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2.在“国际旅游者”中增设了一个新的类别“国际游览者”,将其定义为因消遣性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 3.对“过境旅游者”作了新的界定,即“过境旅游者”包括那些马不停蹄地途径某国而不作任何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径某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人 ↓ 1953年 联合国制定了《关于便利旅游者入出境的海关常规》,规定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会议原因大众旅游在国际间的兴起 会议时间1963年 会议地点意大利罗马 与会人员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即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积极推动,联合 国全体成员国参加 会议内容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对入境来访的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作了 新的规范 会议成果罗马会议定义 会议后续发展1.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与会人员包括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代表、东加勒比共同市场的代表以及加勒比共同体的代表,正式批准了基于1963年罗马会议对旅游统计术语的定义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传播学概论课本,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传播学要研究的内容及其传播的意义.课本的理论知识有很大的难度,但只要抓住个章节课本知识的重点话语,加一自己的理解及一些资料的辅助,就能大略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比较感兴趣的章节是第5章_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它主要介绍的内容就是大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信息的社会作用,功能,以及传播理论所涉及的一些特殊功能性.比如: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环境检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 这个章节也是我认为的,对我的传播学学习以及新闻专业知识学 习具有启发性的内容之一.新闻传播的学习以及专业新闻报道.采访 的学习,首先的前提就是要弄清楚传播的社会功能及它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让我们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意识到春播信息对社会 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造成的影响和作用.才能要求我们抱着严谨的 态度来学习新闻学以及传播学的知识,严格要求自己今后在传播信息,创作新闻作品时,考虑到的更多是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作用,以次 来严格要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成为合格的新闻人才. 我认为最难学习及理解的章节多是一些理论性知识占主要内容的章节,比如.第12章-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以及个章中理论知识的部分,它们大多涉及传播学研究的一些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派别的理论成果,语言比较专业拗口,读起来比较生涩难懂.

我认为应该重点讲解的内容有第5章-传播学的社会功能,第7章-内容分析和信息交流.第9章受传者研究及第10章-传播效果的研究.这些章节的知识内容较为难懂,而且与我们所学的新闻专业有很大联系,对我们新闻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写作新闻,采访技能等有只管重要的作用,只有弄清信息传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弄清信息传播的效果-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弄清信息受众学要什么样的信息,才能个好的为我们的信息传播,新闻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让我们在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几实践中,更家得心应手.既然如此,当然,这些章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完全可以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的,为我们的学习及工作提供充分的"知识武装". 2. 传播学作为一门多科学的边缘学科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传播现象,它的诞生是有条件的,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类科学不断延伸并相互联系,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就为传播学的产生作好了铺垫,同时,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世界的各个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成为传播学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传播学在美国问世了.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广泛的,广义上讲它包括人类社会所有的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而从狭义上讲它又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在内的传统学派,另一派是和美国对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面对如此庞大的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研究的

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问题设计笔记

旅游学概论各章复习重点及问题设计-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秦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 读书笔记】语言学概论(崔希亮)

引言 语言学的“体”和“用” 【语言学的“体”主要是指关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信号传输-解码),语言的习得机制,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等等,同时如何研究语言(演绎法:不能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就用合理的推论来证明某些假设,归纳法:能够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用观测数据来证明某些假设) 语言学的“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文政策,语言学习(先天论和白板论,成人和儿童二语习得的不同),词典编纂等等】 一、儿童如何习得母语的两种假说: 1.先天论:心灵学派,认为有LAD和普遍语法的存在 2.白板论: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块,通过后天的模仿和练习才学会了语言。 二、成人二语习得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 1.学习动机不同。(儿童为了交际,成人的动机不同) 2.学习时间不同。 3.学习环境不同。 4.学习方式不同。(儿童是自然获得,成人是学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此章节主要探讨了语言和语言学的本质问题,语言的本质问题较为复杂,,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在探讨语言观上,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对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的探讨,社会属性探讨了语言的交际效应,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心理属性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内核是语义,物质外壳是语音。语义和语音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组合是线性的,符号具有生成性,将非线性的思维通过符号线性表达出来。 具有以下特点: 1.任意性。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的。符号的所指和能指 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符号的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声音形象。 2.线条性。符号在组合是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构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3.系统性。语言符号是一个结构分明的层级装置,语言符号的运转在一个系统内进行。这些符 号的工作原理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每一个符号既能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被别的符号替换。 语言符号的这个特点使得有限的规则和有限的单位可以生成无线的表达单位。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 没有语言,人类的理性思维很难进行下去。同理,如果离开理性思维,人类的语言就无所依靠,没有了逻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思维层次一定都有语言的参与。“欲辨已忘言” 三、“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索绪尔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表明了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和言语要区分开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他把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这就把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下来了。语言是一种心理印象,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注释)

旅游学概论的笔记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 一 1.旅游是从早期旅行发展而来的. 2.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和发展,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为止,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二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问答) 答: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的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第二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1社会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促使手工业成为专门性的行业,并从家庭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填空) 2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开始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这便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3.罗马帝国时期旅店的产生,是在政府所社驿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人类有意识的外出旅游活动适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社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5.”易经”上”观国之光”一词,为”观光”的由来(选择,填空 6人类最初的旅行是如何产生的? (问答) 答:旅行最初实际上不是消遣和度假,而是由于人们的现实主义以及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活动.因而在最初的年代里,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第三节社会的旅行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水陆交通是中国封建时期重要的交通方式. 2.朝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和”新道”. 3这一时期旅行者是商人的商务旅行居多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看一下) 三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问答,选择) 1特点:a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直接联系. b非经济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新的发展和夸大,但这一时期商务旅行仍居主导地位.

语言学概论(笔记整理)

. What is language? “Language is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It is a system, since linguistic elements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rather than randomly. Arbitrary,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usually no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a work (like “book”) and the object it refers to. This explains and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books”: “book” in English, “livre” in French, in Japanese, in Chinese, “check” in Korean. It is symbolic, because words are associated with objects, actions, ideas etc. by nothing but convention. Namely, people use the sounds or vocal forms to symbolize what they wish to refer to. It is vocal, because sound or speech is the primary medium for all human lan guages, developed or “new”. Writing systems came much later than the spoken forms. The fact that small children learn and can only learn to speak (and listen) before they write (and read) also indicates that language is primarily vocal, rather than written. The term “human” in the definition is meant to specify that language is human specific. . What ar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Design features” here refer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什么事言语行为

什么是言语行为 ——《语言与哲学》读书笔记 从本科语言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们对语用学有一定的了解,他主要是从语义学中产生而来,是一门对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意义的研究。借用Yule对语用学定义:语用学所关心的是说话人(或写作者)所传递的和听话人(或读者)所理解的意义。语用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与多种学科相互交错,首先它和哲学结缘,英国哲学家J. 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成为语用研究中心的核心理论,并将其分为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 塞尔基本上同意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的这种分类,不过他主张取消“以言指事行为”这个概念,认为它不过是以言行事行为的一个类,他认为以言指事行为和以言行事行为这两个概念确实不同,但是概念的不同不足以确定各类行为之间的差别,每个以言指事的行为都是以言行事的行为, 后来在《言语行为》一书中塞尔区分了三种言语行为:说话行为(即说出词、短语或句子),命题行为(即指称某人某物或预示某事),以言行事行为(诸如陈述、发问、许诺等行为。他认为在任何语言交际的模式中都必须包含一个语言行为,完成以言行事的行为就是去从事一种由规则支配的行为方式,因为语言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社会行为,那就必然有其应该遵守的条件和规则。为了引出这些规则和条件,我们就必须讨论三个初始概念:规则,命题和意义。 近年来,对于规则也有许多的争论,一些哲学家认为,知道词语的意义仅仅是一个知道他的使用规则的问题,但另一些哲学家对这种观点则予以否认,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规则,Searle更倾向于第一种想法,所以,他区分了两类规则,第一种,一些规则用于调节先前存在的行为形式,例如,礼仪规则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通规则也是如此,而这些关系是独立于礼仪规则而存在的。所以,塞尔称其为调节规则。第二种,一些规则不仅调节而且创造或规定新的行为形式。例如,足球,橄榄球等一些竞技类活动,比赛规则对这种运动加以规定,而离开这些规则,这些运动也将不复存在。这些行为或活动在逻辑上是依赖于规则而存在的,所以塞尔把这种规则称为构成规则。塞尔将调节规则简化为“按X做”或“如果Y按X做”的形式,将构成规则简化为“将X定为Y”,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