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对理论心理学学科建设的意义_霍涌泉

试论马克思主义对理论心理学学科建设的意义_霍涌泉
试论马克思主义对理论心理学学科建设的意义_霍涌泉

2013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13第42卷第4期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42No.4■心理学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对理论心理学

学科建设的意义

霍涌泉,袁书卷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20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研究悄然升温,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流派。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这就是人和人的心理。但长期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心理学能否取得成果持有怀疑态度,甚至否定马克思对心理学的贡献。随着当今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日益高涨,从理论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反思与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积极资源,是国内心理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理论心理学的学科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建构自己的元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有助于加强顶层设计思想的宏观建构和微观实体理论的融合,回答现代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能在引领人的发展方向领域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西方心理学;理论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A01;B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13)04-0012-07

收稿日期:2013-03-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YJAXLX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3XKS023)

作者简介:霍涌泉,男,陕西吴堡人,心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魂。从多学科视域探讨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当代发展,是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一条有效学术途径。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热潮,在哲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水平。但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当代发展问题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滞后及缺位状态。

我国素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心理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而如何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新发展,是我们亟须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兴盛,“蔚成了当代国外理论心理学研究运动中的一支重要代表性力量”[1]。积极开展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发展成就的反思研究,具有相当迫切的理论需要与现实针对性。

一、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学

是否具有贡献

近20年来,国内心理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进入了低迷时期。老一辈学者开创的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心理学研究的优良学术传统逐渐成为历史;年轻一代人大多回避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以致造成有不少人感到探讨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的反常现象。相形之下,西方心理学有关马克思主义取向的研究不仅没有中断,而且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新发展。

20世纪末以来,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国家的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取向研究悄然升温,除以往的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人本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心理学等思潮之外,还涌现出了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心理学和生态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等新取向。这些新的取向不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诠释和论证,而且展现出了不少新的时代精神、文化特征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转换轨迹。虽然在西方心理学中马克思主义者也常常是被攻击的对象,但是正像英国心理学家帕克所讲,“在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中,马克思的思想和学说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马克思、福柯、德里达、拉康、詹姆逊可以作为激励人心的典范,因为这些学者可以对类似心理学知识这样强有力的思想形式达到一个批判的高度”[2]。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外有不少心理学者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心理学能否取得成果持有怀疑态度,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对心理学的贡献。这些怀疑和否定的态度集中表现出这样几种倾向:一种是直接否认的观点。个别西方学者径直否定马克思对心理学的贡献,认为“尽管马克思的学识渊博,但是对他提出的目标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欠缺,一方面是心理学,一方面是数学。马克思不能利用任何严肃的心理学书刊。因为这个学科在当时几乎不存在,至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则更不够用,因为根本没有这种东西。因而虽然他的洞察力惊人,特别是在社会心理学方面(这方面的潜力只是在本世纪中期才被艾里希·弗洛姆发掘出来),马克思基本上依旧是他那个时代的理性主义的产物。这种理性主义应用于分析中的社会时,就堵塞了他的心理学洞察力。……甚至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有同样的毛病”[3]。也有人提出,“任何与心理学相关的马克思著作都存在一个问题,马克思本人是否赞成对于个体本性的一般理论。对于研究马克思的历史学家来说,这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4]72另一种是过时论的观点。由于苏联和我国曾经出现过以马克思主义取代心理学的倾向,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过时。因此,有不少人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心理学能否取得科学成果表示出了怀疑态度。人所共知,苏联是世界心理学研究的强国之一,涌现出像维果斯基、鲁宾斯坦、鲁利亚、列昂节夫等世界级的心理学大家,但随着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已经走上了“精神祭坛”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也随之终结。在我国,老一辈学者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研究由于受教条主义和极“左”思潮的干扰,以致有些人为了克服“有马克思主义就不需要心理学”这种错误的取代论倾向,便主张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需要“继续强化实证研究”,并出现回避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倾向。

还有一种是有限论的说法。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心理学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属于不同的两套话语系统。因为“心理学是作为一门科学被建立的,近代中国接受心理学也是把它作为自然科学理科看待的。这样的做法和看法自然没错,但问题是心理学领域发展出了排他的科学实证主义观念。于是,非实验、非实证、非定量的研究均被主流心理学所拒斥。科学实证主义在中国心理学中同样有明显表现,并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又渲染上本土社会文化的色彩。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国心理学唯恐被人批评不科学。此外,是不是还有这样的含义,在意识形态的制约下,理科相对安全一些。但是,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心理学本是一门综合性、横跨文理的学科,却因此被局限在相对狭窄的领域中。”[5]这种倾向有着追求国际化的学术道路之名,而实际上走向了脱离我国实际需要、脱离综合研究取向的象牙之塔。

我们认为,上述这几种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霍耐特认为,一种理论思想能否得到承认取决于需要、平等正义和贡献这三个原则。而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思想无疑集中体现了这三项原则。“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现实,只要世界上还有人对公平、平等价值进行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马克思也永远不会被人遗忘。”[6]美国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士詹姆逊指出,虽然有人宣称1989年后随着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仍是惟一有能力描述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体系,因为它拥有比其他任何分析方法都好的认识矛盾的能力。我们不应把马克思主义看做一种哲学、意识形态或世界观,而应看做一种思维方式,其效率取决于解决问题的技巧。“加强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研究,是理解现实社会心理问题和探讨当代西方主流心理学发展的需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新取向乃是西方学者试图从更广阔的视野以新的视角来解读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努力,是一种现实感非常强烈的社会思潮,其核心是寻求心理学的理解方式和科学发展道路问题。这种理解方式不仅可以

为我们认识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线索,而且也可以为国内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新发展提供理论资源。”[7]

二、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取向及其新发展

当前西方心理学界盛行着众多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向。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存在着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心理学等思潮。进入90年代以来,又兴起了不少新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流派,像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等取向,形成了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向出现很早。早在1911年,阿德勒便在维也纳心理分析研究会上宣读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论文。赖希也曾对他的老师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攻击性本能论提出了异议,认为攻击性的本能在社会结构中存在的现实根源,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来认识。弗洛姆更是长期致力于把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起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为心理学这门有关人和社会的新兴科学奠定了基础。在这些新精神分析学者看来,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主义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第一,他们都属于唯物主义哲学的领域,因为二者均把人类的需要和经验、爱欲和饥饿这样的具体物质事实作为理论出发点;第二,两者都具有辩证思想的成分;第三,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均属于批判的、革命性的理论主张,他们都看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8]78尽管弗洛伊德没有使用“异化”这一概念,但他描述了与“异化”相类似的心理活动现象。

人本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在西方居有重要地位。马斯洛等学者普遍把人、人的本质、异化、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议论中心,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重视对马克思早期著作和哲学本体论、方法论问题的发掘;他们反对极端的、唯科学主义的倾向,主张把“理解”作为研究人的基本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关注如何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他们发现,心理治疗学面对的不是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生理疾病,而是各种关于价值选择的道德问题,关于幸福与人性善恶的定义等问题。罗洛·梅曾说:“如果心理学不能研究人类的全部经验和困境,那么,作为一种科学的心理学的概念或许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9]3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这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主体性及主观能动性努力不谋而合。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之一。心理学中的辩证法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一武器,特别是里格尔模仿《共产党宣言》的论文写道:“一个幽灵,科学的辩证法的幽灵,在西方心理学中徘徊。科学世界的支架正在动摇;改造它的时刻临近了……辩证法心理学家们联合起来!你们失去的只是对庸俗唯物论者和虚夸的心灵论者的顶礼膜拜……”[10]标志着辩证心理学试图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融合努力,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和学科发展意义。

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继承了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统。这一分支流派的学者站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解构主义和科学主义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进行重新解读,进而形成一种突出经验内容和科学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他们积极推进一种经验性的科学研究和发展计划,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其解释经验特性的一般概念,建立一种旨在“综合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科学”,并声称马克思本人就是一个经验的社会科学家的运动。

女权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女性主义学者在解读心理学科发展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以及消灭压迫、消灭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武器,对传统心理学发起了冲击。这一流派为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消除男女之间的就业不平等现状等社会问题,做出了突出的、难以替代的贡献。

批判心理学是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向的主要代表。批判心理学者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分析自然发展史的起点,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社会分析依据,对长期以来就心理学所秉持的“实证主义”研究模式进行反思,并试图重构基本的心理学范畴,如对需求、认知、情绪和动机等概念提出了与主流心理学不同的界定和看法,并创建了以“行为能力”为基点的一系列具有批判心理学自身特点的新观念,以便建立新的个体发展观、学习观和治疗观。批判心理学研究者普遍强调理论心理学建设的反思和批判功能,认为理论心理学类似于科学哲学,其主要功能是经验工作之后的反身思考,探求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生态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基本特点是力图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探寻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提出要以有机论、互助论代替机械论和竞争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观,建立一种生态与环境和谐的新科学观、社会观、文化观和心理形态。生态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者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做是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消费主义文化和价值观的批判、技术理性批判,描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政治理想。这些理论探索对于中国当代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幸福观和科学观,建设生态化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英国批判心理学家帕克发起成立了国际“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组织”(Marxism and PsychologyResearch Group,简称MPRG)。该组织是为了提升跨学科研究,寻找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学之间的交汇点即人的全面发展。号召全世界心理学者们一起关注、研究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实验室里走出来,注重对现实世界的热切关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学术准则中重要而且被认可的组成部分,更需要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新发展的中心内容。2010年8月,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召开了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大会。2012年8月又在墨西哥的墨雷利亚召开了第二届国际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大会。近20年来,国际权威的《理论与心理学》杂志发表了11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性论文。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已经得到了一些国外心理学家的认同。

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有: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批判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女权主义和心理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与解放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等,其宗旨是为消除及改变目前大众对心理学所持的悲观态度,重建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其中马克思主义批判心理学家的观点尤为令人注目。

在国际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组织中,有几位十分活跃和影响力较大的学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学者帕克,他是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组织的最早发起者之一。帕克曾说:“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意识形态方法论为我们研究社会、人和心理打开了视野,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指南。”[11]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精神分析、心理学和社会理论、批判心理学、精神卫生和政治实践,代表性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激进理论与实践》和《心理学的革命:异化到解放》等。帕克提出,现行的心理学虽然关注“个人幸福”,但却忽视个体幸福所依赖的事实基础,而这些基础乃是社会和政治环境。心理学需要一个新的研究途径,马克思主义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对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思索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另一位有影响的学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兹曼。她既是一位女权主义者,又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在大学与社区问题上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特别是在马克思、维果斯基、维特根斯坦等研究领域有独到的洞察和发现,同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精神治疗、青少年发展教育和组织发展、社区发展等领域中。她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拉特纳也是一位成果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者。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文化理论研究,在文化及心理文化相关的领域里形成了独特的观点,尤其是在心理学理论的政治运用领域和方法论方面建树良多,出版有《文化心理学》《宏观文化心理学》以及《心灵的政治哲学》等著作。

加拿大理论心理学与历史学家梯欧,也是当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更是一位批判心理学的代表性人物。梯欧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而如何使马克思的辩证法更具创新性、革命性,是当今理论心理学发展的主要任务。

当然,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取向研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思想性多于科学性、批判性多于建设性,操作性的内容也尚未定型。

三、马克思主义与理论心理学

的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新取向是当前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带来了新的思想资源。正如法国心理学家赛弗所言:“如果说不存在,或者说实际上不可能有一门马克思主义心理学,那么,肯定存在着的、而且必须进一步加以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的观念和实

践”。[12]帕克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新形态和新阶段,其主要是从非经验的角度,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类比、假设、抽象、演绎或推理等多种理论思维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索,对心理学学科本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理论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就像理论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在物理学和经济学中一样,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一门全球性学科的心理学迫切要求进一步讨论“究竟有哪些问题会促进当代科学的发展”。按照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家格根的观点,要探索一种具有新的途径和视野的理论计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超越实证主义;二是确定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三是讨论与文化实践有关的理论;四是发掘理论智慧的社会文化资源。[13]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再次兴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扩展了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领域,为繁荣人类的心理文化增添了新的思想光彩。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对理论心理学学科理论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论心理学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建构自己的元理论基石。

近20年来,西方理论心理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艰巨任务来看,当前理论心理学具有未定型的特征,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考验,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没有建构形成比较统一的元理论基础;二是回应社会需要的重大理论成果还不多。要克服这两个薄弱环节,必须积极借鉴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立场,建构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理论心理学范式。理论心理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从现有理论中推导出新的实证结果,然而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完全不同于理论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也不同于理论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在物理学领域,可以通过对第一性的物质及其运动方式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科学家的价值在于把理论建构和从现有理论中推导出实证结果变成专业领域的灵魂。在经济学中,可以通过实体性的经济指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结果。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属于第二性的虚体存在,心理学的理论无法数学化和公式化,难以建立普遍性的统一模型。因此,理论心理学的元理论基础十分薄弱。我们认为,理论心理学的元理论基石需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遵循的第一基本原则。无论是多么复杂的、不可思议的心理活动,最终都会在物质世界中找到原初形态,而绝不存在超自然的心理活动。人类的生命活动、心理活动以及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生活实践,永远是心理活动的第一源泉,这应当成为我们研究一切心理现象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摆脱现代心理学的困境“需要建立适合于心理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即心理学的当代学科发展都以“回到物质”、“回归自然”为总体目标。理论心理学只有把物质的决定性和心理的能动性统一起来,才能科学地解决物质和心理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心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第二,理论心理学需要坚持反思与批判精神,加强心理学理论研究顶层设计思想的宏观建构与微观实体理论的融合。

对实证心理学的反思、纠正与批判,是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视角。人的心灵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心理科学进步和发展的基石是多样性与多元化的。为了进一步加强理论心理学的反思与批判功能,克服主流心理学的狭窄模式,需要遵循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尺度启发模式”与自然科学的“小尺度启发模式”原则建构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支柱。马克思主义原理无疑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大尺度启发模式”之方法论意义。理论心理学的发展需要以“自然科学为体,人文社会科学为魂”,从顶层内容上为心理学注入灵魂。人的心理活动既具有自然的稳定性,又具有社会的可变性。心理学的科学理论必须充分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心理学理论。因之,心理学理论建设不应该排斥人文科学的心理学理论探索。心理学要成为真正的带头学科,必须走科学化和人文化的道路。在自然科学精神与人文科学精神的统一区域寻求理论基础结构的内在逻辑生长点,这是心理科学理论得以确立的先决前提。也就是说,必须着眼于21世纪以来的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心理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它们为心理的统一性以及心智和生命的连续性问题提供了具有实证基础的系统立场,即物理科学立场、生物科学立场、心理科学立场和社会科学文化立场:1.物理科学立场:就是心身问题在物理上是物质作用的结果,具有因果作用封闭性,不存在超自然的心理活动。2.生物科学立场:就是人是有生命的动物,心理是生命活动、脑物质活动的高级产物,具有不可还原性。3.心理科学

立场:就是人具有心理精神品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社会科学立场:人是社会的文化的动物。人的心理系统内部以及与社会文化系统外界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变化,是心理系统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文化是实在的,

而社会生活性或文化性是心理活动的根本源泉。目前心理学需要“物质—生命—心理—文化”

这样的知识谱系学维度,“促进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这些解释性兄弟科学的联系”

。[14

图1心理学科学知识建构基础谱系图

基于上述四个立场,我们认为,需要重视解决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统一性以及心智和生命的连续性这

两个观念。这两个观念可用于解决新世纪心理科学面临的两个根本性挑战:1.如何在普遍性的基础上

辨析清楚心理诸现象,

理解心理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基础,以及如何把描述人类心理的各种水平现象的概念系统应用于揭示心理连续性上的多种不同水

平;2.关于心理意识经验的解释的鸿沟,即一个物理活动的身体系统如何使该系统出现了附加的感受或主观体验。更进一步讲,在生物的社会文化层面,心理作为一种实在的形态而自觉存在。这样,我们

不仅要在物理学、

生物学维度上研究心理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还要在社会、文化维度上研究心理如何从

个体的生活层面而生成和表现的。

第三,理论心理学需要重视回答现代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当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现实社会的热切关怀和强烈的参与社会变革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只有研究与现代社会进程有着紧密关系的

心理问题,才能体现出新生命活力的科学创新精神。现代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了现代社会生

成、发展的总体过程和特征。马克思不仅是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关注心理学发展的思想家。马克思曾经指出,如果不从社会工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考察人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那么心理学就很难成为一门真正内容丰富而又实际的科学。正像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讲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主要意义在于,作为一

种工业社会的或

“生产主义的”(productivist )哲学话语,“它提供了分析工业生产力的语言、概念和导

向”,并认为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内在地具有一种创造性的活力,

即工业是一种掌握自然与改变现实物质和社会世界的能力,

是持久革命的力量。[15]

关注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就是回答社会和人

们实践中的利益及需要问题。马克思强调人性本质的共同基础是利益和需要,这应当是理解自然世界、人类生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原理。思想一离开利益,就会出丑。因此,从需要、利益出发建构理论心

理学的立论基础

,“以需要为先,以人为本”应该是理论心理学的重要尺度。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指

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规律,人是世界的中心和尺度,

把人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或最高问题。高度肯定、张扬人的价值和自由,并以此为理论研究的最终目标,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创造去实现个人的发展。马克思晚年的思想发展导致了他放弃“纯粹”的哲学,而试图寻找实践性的途径,这类似于当今的主流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实证性基本探索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不是死板的教条和既定的公式,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这就决定了心理学的发展并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单纯理论建构过程,而是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回答现实生活的问题的途径实现的。“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对它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批判时应该铭记:马克思是为了社会科学而离开哲学的,而且他这样

做有很充分的理由。

”[16]第四,理论心理学需要重视对人的理想心理发

展的规划与建构,在引领人的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取向对人类未来健康心理的积极憧憬,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前景的人道主义忧虑和关怀,对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导致异化问题的揭露,都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具有相当的暗合之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思发展思想是针对现实对人的奴役和压迫的彻底解放和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异化造成人的畸形发展而提出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根据西方批判心理学者的观点,批判理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解释—诊断方面,利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当前潜在的危机进行富有成效的分析;第二是展望—理想(乌托邦)方面,即以更好的未来和更人道的社会名义指出当前社会的机能障碍,从社会基本结构的激进变革的观点来看待当前社会,解释实际存在的生活危机。他们批评主流心理学抛弃了先哲们所创立的伟大传统,提出心理学理所当然应该去探讨先哲们所讨论的问题,也就是人性、人生的幸福与价值等问题。在引领人的心理发展方面,理想主义已经成为更普遍的影响社会科学危机的最重要紧张状态,这其中就特别包含心理学内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目标,必将引领整个人类为之不断奋斗,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资源的发掘,可以提供许多积极的理论生长线索。离开马克思主义科学向度的心理学研究就难以为这门学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深度和高度。

[参考文献]

[1]PARKER.Critical Psychology andRevolutionary Marxism [J].Theory&Psychology,2009(1).

[2]PARKER.Introduction:Marxism,Ideology,and Psychology [J].Theory&Psychology,1999(2).[3]霍尔瓦特.关于马克思思想的思考[J].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6(2).

[4]WOLFENSTEIN.Psychoanalytic-Marxism[M].New York:Groundwork,1993.

[5]钟年.中国话语中的心理和心理学[J].心理学报,2008(6).

[6]赵国友.审视马克思主义永不褪色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2).

[7]霍涌泉,等.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特点及成就[J].心理学报,2011(12).

[8]张之沧,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MAY.Existence:A new Dimension in 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M].NewYork:Basic Books,1959.

[10]REIGEL.The Dialectics of Huma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6(3).

[11]PARKER.Revolution in Psychology:Alienation to Eman-cipation[M].London:pluto,2007.

[12]SAVE.Marxism and the Theory of Human Personality [M].London,1975.

[13]GERGEN.FeministReconstructions in Psychology[M].London:Sage Publication,2001.

[14]ANCHIN.The Critical of Dialectic in Viable Metatheory [J].Theory&Psychology,2008(4).

[15]JOST.Why Marx Left Philosophy for Social Science[J].Theory&Psychology,2007(2).

[16]MARECEK.Politics and Psychology’s Ways of Knowing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5(1).

[责任编辑何菊玲]

On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sm to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

HUO Yong-quan,YUAN Shu-juan

(College of Psychology,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

College of Education,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Hanzhong723000,Shaanxi)

Abstract:Since the late20th century,as Marxism-oriente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has risen silently in west-ern countries,there have appeared many new schools of Marxist psychology.In fact,Marxism and psychology share the object of research,that is,men and their psychology.However,for a long period,many scholars at home have taken a skeptical attitude to the result to apply Marxism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and some of them have even gone so far as to deny Marxist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y.With the rapid surge of the worldwide movement of Marxist research,it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problem to the domestic psychological circle to further explore to re-consider and recognize the active Marxist resources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Theoret-ical psychology needs Marxism to construct the cornerstone of its meta-theory,for the scientific view of Marxism helps integrate the macro-construction of top theoretical design with the micro-matter theory and answer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questions concerning modernity.Meanwhile,Marxism will play an active and constructive role in leading men i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Marxism;western psychology;theoretic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共12页文档

第三讲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讲目录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设计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㈠观察法 ⒈定义 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规律,这种方法就称为观察法。 ⒉分类 观察可以在自然情境中进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作直接的观察与记录,从而获得有关行为变化的规律,属于自然观察法;如果观察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则为控制观察法。 ⒊注意事项 ⑴在“单盲”情况下,观察的效果才较为客观可靠。 ⑵避免观察者的偏见,即观察要客观、真实,观察者不应受儿童其它心理特征的影响。 ⑶准备观察单(checklist),并及时做好记录。 ⒋评价 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同时,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心理行为的发生,而不能主动地控制其发生。 观察法常常被用来作为发现问题的一种前期研究方法。 ⒌发展心理学研究动态——观察法重新受到重视 随着实验室实验和测量法的兴起,观察法曾长时间受到冷落。但是,近年来由于实验室实验固有的缺陷日益明显,加之习性学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观察法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大量运用。 观察法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五: ⑴由于观察法可以提供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况,所以它回击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性不强的批评。 ⑵观察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⑶避免了实验室实验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 ⑷现代化电子技术为观察法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录像带可以重播、慢放,可以对被观察的行为事件进行仔细、准确的编码分析等。 ⑸新的统计方法使研究者能够对观察所获的数据做出因果推断。 ㈡调查法 ⒈定义 调查法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一定的样本,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而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研究来推论总体情况。 ⒉分类 调查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心理学研究方法》考试答题参考 答卷首页务必注明你的姓名和班级 (注:以下为四类考试题型的答题参考例题,不可将例题照抄到自己的答卷里)名词解释举例 ?负近因效应 负近因效应是指对所有系列呈现的项目进行最后的自由回忆时,所有各系列的最后几个单字的回忆成绩都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对各个系列分别进行即时自由回忆时,这些同样的单字的回忆成绩却最好,即表现为近因效应。前者与之相反,所以称之为负近因效应。 简答题举例 ?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实验设计? 1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更好的控制各类研究变量。研究者通过系统控制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2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重复,可以进行校验。 3 )由于实验具有目的性,充分性,可重复性及控制性,使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其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石。 图表题举例 图表题的答题要点是先分清自变量(有几类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和因变量,再看研究设计的类型(实验设计:组内、组间、混合设计、准实验设计、现场实验设计,问卷调查,访谈,等等),最后看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了因变量的变化,如果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多变量实验安排下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效应);总结以上情况,看是否支持某种心理学理论,得出结论。 举例: ?下面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中用的材料是 16 个中英文单词,其中,中、英文单词各半,代表有生命的东西与无生命的东西的单词各半,单词的颜色红、蓝各半。被试分为三组,第一组要求他们对书写单词的颜色尽快做口头报告:红或蓝;第二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词的语种尽快做口头报告:中或英;第三组要求他们对出现的中英文单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讲名目 一、进展心理学的要紧研究方法 二、进展心理学的要紧研究设计 一、进展心理学的要紧研究方法 ㈠观看法 ⒈定义 在个体的成长进展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感受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有打算地对被观看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进展的规律,这种方法就称为观看法。 ⒉分类 观看能够在自然情境中进行,通过对儿童青青年的行为作直截了当的观看与记录,从而获得有关行为变化的规律,属于自然观看法;如果观看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则为操纵观看法。 ⒊注意事项 ⑴在“单盲”情形下,观看的成效才较为客观可靠。 ⑵幸免观看者的偏见,即观看要客观、真实,观看者不应受儿童其它心理特点的阻碍。 ⑶预备观看单(checklist),并及时做好记录。 ⒋评判

要紧优点是被观看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要紧缺点是观看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看者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阻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讲明其缘故是什么。同时,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心理行为的发生,而不能主动地操纵其发生。 观看法常常被用来作为发觉咨询题的一种前期研究方法。 ⒌进展心理学研究动态——观看法重新受到重视 随着实验室实验和测量法的兴起,观看法曾长时刻受到冷落。然而,近年来由于实验室实验固有的缺陷日益明显,加之习性学理论阻碍的持续扩大,观看法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大量运用。 观看法重新受到重视的缘故有五: ⑴由于观看法能够提供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形,因此它回击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性不强的批判。 ⑵观看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⑶幸免了实验室实验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咨询题。 ⑷现代化电子技术为观看法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录像带能够重播、慢放,能够对被观看的行为事件进行认真、准确的编码分析等。 ⑸新的统计方法使研究者能够对观看所获的数据做出因果推断。 ㈡调查法 ⒈定义 调查法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一定的样本,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而通过对样本的分析研究来推论总体情形。 ⒉分类 调查可采纳两种不同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咨询卷调查,也称咨询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由研究人员事先拟好咨询卷,被调查者在咨询卷上回答咨询题。另一种方式是访谈调查,也称访谈法(interview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感谢:孟玉怡、徐无凡、郭志欣、张艺耀的整理

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背景:()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 ()信息社会需要用设计化的艺术来衡量人与环境; ()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理解人的心理; 意义:()增强设计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障消费者的满意; ()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点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而侧重于心理学在设计艺术及相关领域中的运用;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领域,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两个原则 ()定性和定量结合 定性研究:倾向于阐释主义,用于发现问题,提出新观点。 定量研究:倾向于实证研究,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推广到更大人群中。()人—机—环境 .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九种 观察法、心理测量法、问卷法、焦点小组法、深度访谈法、投射法、口语分析法、仪器测量法、实验法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比较。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

发展心理学 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张贵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3、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 (2)成功智力理论:由斯皮尔博格提出。包括1、分析性智力—用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分析智力解决那些界定清晰、答案与方法唯一的问题;2、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创造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的问题;3、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且与日常经验密切相联的问题。 (3)真智力理论:由大卫.帕金斯提出。三个主要成分: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及反省智力. (4)生物生态学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发展阶段 研究方法与原则(5原则7方法)教官理发系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作用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初创时期(1920以前) 发展时期(1920~1960) 成熟时期(1960~1980) 完善时期(1980以后)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 化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注意个体差异 学习准备状态 抓住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概述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 特征 结构 生物遗传、社会(家庭、学校教 育、同辈群体)、个人主观因素 认知 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群体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具体型-抽象型 辐合型-发散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 内涵 学生学习 的分类 巴经典 桑试误 斯操作 班社会 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可恶)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布)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哦)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假信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概念 分类 加涅 奥苏贝尔 其他 学习水平分类(8) 学习结果分类(5) 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强化VS 惩罚 程序教学(小贩定错饭) 普雷马克效应(祖母效应)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4、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5、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掌握访谈的基本技巧; 6、了解和掌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 7、了解和掌握测验法的特点、类型以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8、了解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 难点: 1、掌握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2、掌握心理学科研中选题的方法; 3、问卷法的设计; 4、研究论文的撰写。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三、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一、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6学时,讲授6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第一节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查阅文献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文献的来源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取样 一、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二、取样的类型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何查阅文献,写出自己的思路。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范型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心理动力的本能论: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本能来自身体的内部刺激,它驱使人通过活动来满足由于内部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宣泄和消除由于刺激所引起的紧张、痛苦和焦虑。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弗洛伊德多次提出和修改他的本能理论,如前期提出的自我保存与种族繁衍的本能,后期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等。但是他所反复强调、深入研究的则是性本能。他认为性本能是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 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1)根据这一心理动力论,弗洛伊德系统地揭示了人格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各种精神病的起因,解释了人类创造性行为的心理动机,性本能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解人类活动的一把钥匙。正是这两个基本的理论发现,支起了一个巨大的拱门,精神分析的潮流就从这一拱门源源流出,并显示了独特的思想个性。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分支主要包括 5 个方面:一、梦心理学。弗洛伊德用无意识来解释梦,认为" 梦都是本能欲望的满足。" (2)同时他还提出 了梦的工作机制,探讨了自由联想等释梦的方法和技术,将梦的

分析看着是理解和接近人的无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二、过失心理学。根据决定论思想,弗洛伊德深信任何偶然性的后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因而人的各种失误,如口误、笔误、遗失、遗忘、误听、误读、误行等,都是无意识动机与意识的控制相互冲突的体现,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暴露。三、变态心理学。传统的变态心理学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弗洛伊德则将病因转向了对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的分析,他指出,变态心理可以说是性的本能因受到外部和内部挫折和剥夺后所引起的非常规的寻求满足的心理,是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是力比多的变态用法,是力比多满足的代替物。而这些变态心理大多是对早期婴儿的性满足方式的倒退,如受虐与施虐、自恋、同性恋、恋物淫、窥淫癖等。四、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 )、"自我" ( ego)、" 超我" ( super-ego )。" 本我" 的构成是被称为" 力比多" (libido )的原始的生命本能,它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消除。而"自我"则使本能现实化理性化了,它已从非理性的本我中分化出来,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识的部分,其行为准则是"现实原则",它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调整本我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在不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代表了儿童时期所认同的双亲或社会的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的消费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 ,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部分。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与整个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一致的 , 心理学本身的发展 , 为心理学应用分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但人类的消费活动是一种特殊领域。在运用心理学的某些研究方法了解消费行为规律时 , 必然有一些新的容和新的问题。因此探索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 , 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 也丰富了心理学主干研究方法的积累。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法、实验法、态度总加量表法、语义分析量表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描述法、抽样调查法、创新思维法 1 1 种方法。 2.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一般的实践方法 , 同时也是最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所谓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 , 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 ( 消费者 ) 的言行表现 , 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设计心理学借助观察法 , 用以研究广告、商标、包装、橱窗以及柜台设计等方面的效果。例如 , 为了评估商店橱窗设计的效果 , 可以在重新布置橱窗的前后 , 观察行人注意橱窗或停下来观看橱窗的人数 , 以及观看橱窗的人数在过路行人中所占的比例。通过重新布置前后观看橱窗的人数变化来说明橱窗设计的效果。 观察法的核心 , 是按观察的目的 , 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消费者面对广告宣传、产品造型、包装设计以及柜台设计等方面所表现的行为举止 , 包括语言的评价、目光注视度、面部表情、走路姿态 , 等等。 观察记录的容应包括 : 观察的目的、对象 , 观察时间 , 被观察对象的有关言行、表情、动作等的数量与质量等。另外 , 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合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花费低廉。在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时 , 要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取样误差。例如 , 在了解商店消费者的构成时 , 要区分休息日和非休息日 , 也要区别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有时商店消费者的构成也受周围居民成分的影响 , 要观察少数民族消费者的特点 , 就应该选择少数民族特需品的供应商店。在分析观察结果时 , 要注意区分偶然的事件和有规律性的事实 , 使结论具有科学性。 观察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在进行观察时 , 观察者要被动地等待所要观察的事件出现。而且 , 当事件出现时 , 也只能观察到消费者是怎样从事活动的 , 并不能得到消费者为什么会这样活动 , 他的心是怎样想的资料。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 , 使观察法能借用先进的观察设备诸如录像、录音、闭路电视的方式进行观察 , 使观察效果更准确更及时 , 并节省观察人员。但观察法只能记录消费者流露出来的言行、表情 , 而对流露出这种言行、表情的原因 , 是无法通过观察法直接获取 , 因而必须结合其他的有关方法 , 才能进一步了解消费行为规律。当研究的心理现象不能直接观察时 , 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 , 间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 这种研究方法叫调查法。调查法分为两种 : 一种是口头调查法 , 亦称谈话法、访谈法 ; 另一种是书面调查法 , 亦称问卷法、调查表法。 2.1.2 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 , 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两种。结构式访谈又叫控制式访谈。它是通过访谈者主动询问受访者 , 逐一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进行这种形式的访谈 , 访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在此,他对发展心理学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con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ciousness)两个部分。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弗洛伊德把本我比拟为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pit)。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动机的里比多(libido)被围困在本我中,并且是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诸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都使紧张状态消除而使个体产生快乐。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个体是要和现实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即使是进攻、侵略,也是和本我的减少紧张状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是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由于他们可担忧的事情不多,除了身体的舒适以外,尽量解除一切的紧张状态。但是,由于生活需要,可能产生饥饿、干渴,于是就产生了紧张,他们等待吃奶、喝水,此时,本我可能会产生幻觉,出现希望目标的想象而且在幻想中获得满足;本我也可能闯入梦境,儿童在梦中吸吮乳头或拿起了水杯。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过程思维(primaryprocessthinking)。儿童随着年龄的递增,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以满足自身增加的需要和欲望,并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在本我需要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接通有效而适当的联络时,自我就从儿童的本我中逐渐地发展出来。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

《设计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设计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10.ABCBD,ABCDD 二、填空题 1.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情绪、情感等。 2.视觉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和明度视觉等。 3.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4.感觉等级、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5.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6.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 7.优越欲、同步欲和换购欲是三种主要的现代购买动机。 8.态度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 9.消费者满意度(CSI)的英文全写是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 10.所谓移情是指将自身置于他人的情绪空间之中,感受别人正感受着的情绪。 11.气质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方面的内容。 12.社会文化广义地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13.根据设计的心理学原则,控制器与显示器应协调一致。 14.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代表这种差异性的新 款产品。 15.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消费者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 16.增强消费者的广告记忆,一般的心理策略有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 突出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形象记忆的优势、设计鲜明特征、合理地重复广告和注意广告重点材料的系列位置。 17.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是指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并且不断在消费者总体中展开的 过程。 18.视错觉是一切平面造型艺术存在的基础。 19.认知心理学的感知觉过程、注意、记忆和学习理论、知识表征、模式识别、语言与语 言理解、推理与决策等内容被广泛地运用于设计心理学中。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导图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采用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绪论行为主义:华生,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心理学发展简史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主张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当代心理学研究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原则:客观性的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组成:细胞体、树突(灰色)、轴突(白色髓鞘) 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从解剖上,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从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脊髓:脊髓灰质外面是脊髓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延髓)、桥脑、中脑,脑干上灰色渔网状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神经系统的脑间脑:脑干之上,包括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构造及功能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端脑 胼胝体:端脑中间的纵裂上的横行纤维束 大脑灰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大脑蛋白,基底核 大脑结构与功能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 心理活动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中央前回、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后回、顶叶以躯体感觉功 能为主;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生理基础 大脑两半球功布洛卡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 能不对称性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动反射学说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条件反射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2第二章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的消费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部分。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与整个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一致的, 心理学本身的发展, 为心理学应用分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但人类的消费活动是一种特殊领域。在运用心理学的某些研究方法了解消费行为规律时, 必然有一些新的内容和新的问题。因此探索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 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也丰富了心理学主干研究方法的积累。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法、实验法、态度总加量表法、语义分析量表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描述法、抽样调查法、创新思维法1 1 种方法。 2.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一般的实践方法, 同时也是最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所谓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 消费者) 的言行表现, 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设计心理学借助观察法, 用以研究广告、商标、包装、橱窗以及柜台设计等方面的效果。例如, 为了评估商店橱窗设计的效果, 可以在重新布置橱窗的前后, 观察行人注意橱窗或停下来观看橱窗的人数, 以及观看橱窗的人数在过路行人中所占的比例。通过重新布置前后观看橱窗的人数变化来说明橱窗设计的效果。 观察法的核心, 是按观察的目的, 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消费者面对广告宣传、产品造型、包装设计以及柜台设计等方面所表现的行为举止, 包括语言的评价、目光注视度、面部表情、走路姿态, 等等。 观察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观察的目的、对象, 观察时间, 被观察对象的有关言行、表情、动作等的数量与质量等。另外, 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合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花费低廉。在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时, 要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取样误差。例如, 在了解商店消费者的构成时, 要区分休息日和非休息日, 也要区别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有时商店消费者的构成也受周围居民成分的影响, 要观察少数民族消费者的特点, 就应该选择少数民族特需品的供应商店。在分析观察结果时, 要注意区分偶然的事件和有规律性的事实, 使结论具有科学性。 观察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在进行观察时, 观察者要被动地等待所要观察的事件出现。而且, 当事件出现时, 也只能观察到消费者是怎样从事活动的, 并不能得到消费者为什么会这样活动, 他的内心是怎样想的资料。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 使观察法能借用先进的观察设备诸如录像、录音、闭路电视的方式进行观察, 使观察效果更准确更及时, 并节省观察人员。但观察法只能记录消费者流露出来的言行、表情, 而对流露出这种言行、表情的原因, 是无法通过观察法直接获取, 因而必须结合其他的有关方法, 才能进一步了解消费行为规律。当研究的心理现象不能直接观察时, 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 间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这种研究方法叫调查法。调查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口头调查法, 亦称谈话法、访谈法; 另一种是书面调查法, 亦称问卷法、调查表法。 2.1.2 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 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

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

评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摘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从一种探讨精神病病因和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演变为一种心理学理论,又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它“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产生了彻底变革”。弗洛伊德一生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一切现象,包括人性。精神分析学说是弗洛伊德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的创造性选择的结果。本文将结合影片《爱德华大夫》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略作分析。 关键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释梦;移情 一、影片简介 《爱德华大夫》由著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执导,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的的经典影片之一,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片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来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康斯坦斯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康斯坦丝坚信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她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终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本片多处运用了经典的心理分析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如精神分析等),使观众无不跟随主人公的心理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故事情节离奇、悬念徒生。 二、影片涉及的精神分析理论 1. 释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在影片中,一个留胡子的人象征爱德华大夫,梦中戴面具的赌场老板是默奇森大夫,小轮子象征手枪,等等。通过对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被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过去事件。梦是睡眠中的一种精神活动,是睡眠期间一系列图像或事件的映现。精神分析学认为,梦是有心理上的含义,通过对梦的解释,可以了解人的动机。 弗洛伊德把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显的梦,这就是做梦者在梦中梦见的图像;第二个层次是浅隐的梦,也就是隐意在显梦后面,或者混在其中的

2019设计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2019设计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 心灵)的,所以1.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艺术是关于 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 题 4.(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 5.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容的,但是 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6.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独特是 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 10.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力的发挥, 它是分析。 11.(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起进行的。 13.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是将(经验)的大体轮廓呈现出来。

15.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 16.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意象形态---(形象) 17.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身体姿势变 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26.阿恩海姆不仅仅是纯粹使用实验科学方法,或行为的研究,而是大量采用(意识)体验的研究。 27.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一个内部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 直接观察和测量。 28.“人生是一场梦”这个课题,无法用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证其真伪,只有通过 (艺术)的表现方法来实现。

心理学研究方法整理!

1、准实验设计:由库克和坎贝尔提出。伴随现场实验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特点:介于真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之间。从研究中对额外变量的控制程度出发,准实验设计差于真实验,但比非实验设计控制严格,一般准实验设计不容易随机挑选、分配被试,可能产生额外变量与自变量的混淆。另外,其外部效度不一定好。 →类型:①单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②多组设计: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不相等组前后测时间序 列设计 2、实验研究: 定义:是在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的条件下研究心理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感兴趣。 特点:系统操纵或改变一个变量,观察这种操纵或改变对另一变量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3、决定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不同于宗教的先决论) 4、被试变量:又称被试特性,一般作为自变量处理。 一是被试固有的。(如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等) 二是暂时的。(如遭遇灾害否、吸毒否) 三是被试行为分类。(如喜欢早上锻炼还是喜欢晚上锻炼) 5、检查点:自变量的不同取值。 6、额外变量: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但是又不是研究者能够控制的变量。 7、混淆变量:无关变量的一种,该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系统性关联,并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这个影响的结果叫虚假效应。(PS.无关变量: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8、因果关系研究:一个变量为操作变量,另一个为随自变量变化的因变量,可以揭示因果关系。 9、相关研究:两个变量都没有任何操作,只是调查、测量、观察的结果。如两个变量均为被试变量。(eg.与父母共处的时间与儿童的抑郁水平) 注:相关研究对个体差异感兴趣,而因果研究关心某类人的普遍心理规律;相关研究只研究机体间的方差,因果研究关心处理间的方差。 10、交互作用:反映的是两个或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或者说是因素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另一个因素的影响时,我们就认为存在二重交互作用。同理,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另两个因素的影响时,我们就认为存在三重交互作用。) 11、简单效应:指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某个水平的变异。(如,噪音大小与竞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只考虑在竞争组噪音大小的简单效应) 12、简单简单效应:指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外两个因素的水平结合上的效应。(如,只考虑噪音强度在高难度和无竞争结合上的简单简单效应) 13、被试间设计:在不同被试之间比较。研究变量为被试变量时只能进行这种设计。 14、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全部的水平或者水平结合的处理,自己和自己比较。 条件1 条件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