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骨折的治疗原则

7-骨折的治疗原则
7-骨折的治疗原则

股骨骨折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数为关节囊内骨折,是5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尤以女性或骨质疏松者多见。致残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常可导致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女性,多有绊倒、扭伤或其他外伤病史,暴力有时不剧烈,可因疏忽而延误诊治。 【诊断】 1.症状 (1)外伤后引起髋部疼痛。 (2)髋关节主动活动受限。 (3)除少数外展嵌顿型骨折以外,多数患者伤后站立、行走功能明显受限。 2.体征 (1)患者髋部轻度屈曲、内收位。 (2)下肢450~600外旋、短缩畸形。 (3)髋关节被动活动感觉疼痛。 (4)腹股沟中点压痛。 (5)大转子上移并有叩痛。 (6)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注意有无骨质疏松。按骨折线移位程度(Garden分类)可分为: (1)不完全骨折,外展嵌顿型。 (2)无移位的完全骨折。 (3)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

(4)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症状明显,怀疑有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鞋制动,相隔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治疗原则】 1.无移位(Garden工、Ⅱ)或外展嵌顿型骨折对于老年人,如条件允许,可行简单内固定治疗,稳定性骨折端,减少再移位可能,亦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如无条件,可采用患肢外展位皮肤牵引或穿防旋鞋保持患肢于外展、旋转中立位。鼓励半卧位、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有移位( GardenⅢ、Ⅳ)骨折明确诊断后,检查和调节全身状况,除外手术禁忌,择期手术。手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质、骨骼密度、内科疾病、外伤持续时间、骨折移位程度和经济情况以及手术的医师经验与条件,选择下列手术: (1)闭合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可选用多钉固定,如3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 (2)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臵换术:多根据患者生理年龄、体质、活动度、骨折类型、髋臼有无病变等诸多因素选择。 3.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患者与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者,如骨折无移位,可做下肢皮肤或骨牵引。牵引时下肢外展、中立位,在抬高床脚的同时患者取半卧位,加强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骨折已有移位,则不可能通过牵引使骨折愈合,可放弃骨折治疗,早期坐起,有条件时即离床用双拐或轮椅活动。 4.儿童和青少年股骨颈骨折骨骼牵引、闭合复位、

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治疗原则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 3.功能锻炼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一)骨折的复位 1.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功能复位的标准是:1)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2)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l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 3)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地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4)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l/3左右,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左右。 2.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 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①解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 ②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 ③对准方向: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④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牵引,矫正骨折移位。 术者用两手触摸骨折部位,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捺正和分骨、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 (2)切开复位: 1)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和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 ③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 ④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 ⑤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 2)切开复位的优缺点:切开复位的优点是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或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缺点主要有; ①可能引起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②增加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易于发生感染; ③所用的内固定器材不当,术中可能发生困难或影响固定效果,可发生无菌性炎症,内固定器材的拔除,大多需再一次手术。 (二)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于骨折经手法复位后的患者,也有些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需加用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日趋上升,但在其处理上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通常是非常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其早期处理决定预后。 近年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进行经验总结,余斌教授受邀于2017CAOS 创伤大师讲堂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进行深度讲解。余斌教授首先从两个开放性骨折处理的病例讲起: 病例1:7 岁,女,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于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血管吻合及骨折内固定。三天后发现远端血运差,急诊切开减压后转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患者当地医院处理术前及术后X 线片患者转入南方医院时大体照片 转入南方医院后急诊探查发现:组织广泛坏死,血管栓塞,钢板外露。最终结局是左小腿截肢。转入南方医院后行急诊探查 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 对于这样的一个病例,我们是非常心痛的,余斌教授指出,假如患者在早期的处理上,能够在神经血管修复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而非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能结局就不是这个样子。

即使不进行内外固定,神经血管修复后单纯的石膏支具固定二期手术也可能会是个好的结局。所以说早期的正确、规范处理非常重要。 病例2:38 岁,男,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ⅢA 型),于外院急诊行清创及钢板内固定,5 天后左小腿缺血坏死。转南方医院院急诊手术探查,广泛的软组织坏死及动静脉栓塞与第一个病例的小女孩一样,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通过两个令人心痛的病例,余斌教授指出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一定要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国内现状是开放性骨折多在急诊处理,而急诊骨科医生多为低年资住院总、研究生、进修生甚至本科实习生进行早期的处理;而在欧美,这样的开放性损伤一定要有高年资医生进行。 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回顾大量文献及临床病例总结出开放性 损伤在早期处理的陷阱及教训: 1、全程关注骨筋膜室综合征,正确把握切开减压时机 2、充分考虑软组织损伤情况 3、重视分期治疗原则 4、早期治疗决定预后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既往的「5P 征」(疼痛、苍白、麻木、无脉、感觉异常)诊断原则,余斌教授指出其并不可靠,5P 征出现时缺血已经发生,不能用于早期判断。出现症状时未必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间隙综合征很少导致无脉,无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病情摘要 患者赵指义,男,59岁,因“车祸致左下 肢疼痛20分钟”向我院急诊科120呼救,于9:10 到达现场。查体:自述左下肢疼痛,可见畸形。测BP 153/90mmHg,P 82次/分,R 20次/分。处 理:监测生命体征,止血包扎,夹板固定,安全转运。于9:30返回医院,送入外科继续治疗。 相关知识 定义 凡骨折部位或其附近皮肤、粘膜破裂,造成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原因 一、间接暴力损伤: 强烈暴力扭曲肢体,先造成骨折,继而骨折断端移位,自内向外,刺破肌肉、软组织,最终突破皮肤造成骨断端外露。 二、直接暴力损伤: 是外界暴力,先伤及皮肤,次伤及软组织,再伤及骨骼。暴力自外界向内,外界污染进入内部,骨折与创口在同一平面。多合并有广泛而严重的组织损伤,软组织挫裂、缺损,残缺不全难以一期缝合,也不适宜一期缝合;骨折也多为粉碎骨折。 分类 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特点: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开放伤、细菌污染、异物存留,细菌在能局部迅速繁殖,导致骨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治疗关键: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先救命,后保肢 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情况 及时彻底清创 采取可靠的手段稳定骨折断端 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创口,消灭创面 及时应用TAT 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现场急救护理要点 现场急救护理措施 1.抢救生命 按急救原则处理,先检查后救治,查明开放性骨折的部位,是否还有其他部位受伤。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 2.紧急止血 有伤口出血,应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成年人出抓达800—1000ml,

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ㄍ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ZY/T001.1-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处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处理方法细节 1、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须密切注意患者状况。 专家指出现场骨折的处理比较多样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为轻度无伤口骨折,尚未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肿胀,冰冻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但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如有伤口则不宜冷敷,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如遇出血严重不便或不能压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开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的)应用止血带或者布条等环扎该部位近心脏的一侧,立即送往医院,且不断与伤者交流,注意其情况,防止其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方法。要记住的是一旦采用布带、绳子捆扎止血时,必须记录扎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时间过长导致肢体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股骨颈骨折在任何的年龄段都可能会出现,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中最常见,而且女性患者很多,股骨颈骨折的保守治疗原则是尽量不动手术,早期多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与锻炼。 ★一、保守治疗 第一,尽可能不采用手术,尽量减小创伤对已损伤部位的破坏。 第二,早期活动、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僵硬。

第三,通过药物扩张剩余毛细血管和修复破损毛细血管,促进血液供应,保证药物有效成分到达病变部位。 通过三个方面综合治疗,疗效显著,而且从长期临床观察,股骨颈骨折越早按照成林疗法治疗,效果越佳。 ★二、治疗要点 (1)非手术治疗:新鲜无移位稳定外展型骨折,采用皮牵引 或穿丁字鞋。 (2)切开复位内固定。 (3)药物治疗:口服接骨汤,每天一次,一次一瓶(50ml), 连服48―72瓶,或用跌打生骨颗粒,早晚各一次,一次一包(10g),

连服160―240包;如是颈下型,口服接骨汤,每天一次,一次一瓶(50ml),连服72―96瓶,或用跌打生骨颗粒,早晚各一次,一次一包(10g),连服240―320包。 (4)口服药物后,配合做足背伸运动,每天3000―5000次,并根据病情进行扶床――拄拐――弃拐行走锻炼,每天10分钟―2小时。 ★三、一般治疗方法 1.外固定:适用于外展型和中间型骨折,一般多采用患肢牵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内收,约需3~4个月愈合,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但骨折在早期有错位的可能,故有人主张以采用内固定为妥。至于石膏外固定已很少应用,仅限于较小的儿童。内固定适应证最广。对绝大部分内收型骨折均适用。一般约需4~6个月愈合,骨折愈合后仍应继续观察直至术后五年,便于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原则

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原则 成人股骨颈骨折 分型 方法包括Garden分型、Pauwel分型等 ※各型还要分移位和非移位 Garden 分型 使用最为广泛,简单、易掌握。 I、II型是非移位骨折 III、IV型是移位骨折 Pauwels 分类法:根据Pauwels角用于判断骨折的稳定性 内固定适应症 70岁以下的所有股骨颈骨折首选复位内固定术(除外粉碎性骨折) 1.年轻的移位骨折者,复位内固定术是首选 2.非移位骨折或嵌顿骨折者不行固定术,约10-30%会发生移位 3.老年股骨颈骨折:微创技术发展使减少创伤、保留关节的观念越发重要,愈合后的 股骨头优于任何关节手术 4.Manninger等认为通过早期的复位内固定可以把移位骨折(Garden III-IV型)的股 骨头坏死率从30%-40%降低到11%,相当于Garden I – II型 内固定的禁忌症 ?术前有明确的OA等关节本身病变 ?慢性肾功能不全、甲旁亢等代谢性骨病 ?严重的骨质疏松 ?转移性肿瘤 内固定要点 ?手术时机:六小时内对移位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能明显减少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复位:关键步骤,影响最终疗效。 ?手法复位应一次成功,避免多次复位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 ?一般首选闭合复位 优点:复位成功率高;避免进一步损伤血供 缺点:囊内血肿压迫可能引起缺血 ?切开复位:只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的年轻患者 优点:直视下明确复位;可清除囊内血肿 缺点:进一步损伤血供 ?是否要进行常规关节囊穿刺或切开尚无定论 内固定的选择 AO松质骨螺钉近年来最常使用 DHS(Dynamic Hip Screw):适用于极不稳定的股骨颈骨折伴有后方粉碎骨折的、股骨距粉碎骨折等 手术技巧 尤其是后方有粉碎骨块,更为重要。对于Garden I 、II型的主张原位固定 术后治疗 ?术后24小时内活动,部分或完全负重 ?第6、12周门诊摄片以确诊骨折的愈合。无症状的也要在1、3、5年体检,排除骨

骨折现场急救五原则

骨折现场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 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作者系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张力丹)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 【相关知识】 股骨颈骨折就是指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间线之间得一段骨发生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以 女性为多。常出现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可能发生在股骨头下、股骨 颈中部或股骨基底部。在股骨颈发生骨折时,骨折线以上得骨组织得血液供给就会大受影响, 甚至发生缺血性坏死,影响骨折得愈合连接。 【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复位可采用皮牵引、骨牵引、穿防旋鞋达到复位与固定作用。外展中立位牵引 6-8周 2.手法复位先作皮牵引或骨牵引,并尽早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 二、手术治疗 1.闭合复位内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3.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一、术前护理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与相关因素 (1)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 (2)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道疾病等) (3)受伤史;受伤时间、原因、地点等 (4)全身皮肤黏膜情况、活动能力 2.专科疾病症状体征: (1)畸形患肢外旋、短缩等畸形。 (2)髋部疼痛肿胀与纵向叩击痛。 (3)患肢得感觉、运动、温度、色泽、血液循环情况、 3.辅助检查:各项化验检查,X线、CT、MR检查结果 4.心理与社会支持状况 (二)术前护理措施 1.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戒烟、戒酒 3.患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制动,护理按相应护理常规 4.疼痛护理正确搬运病人,搬运病人必须将身体与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 5.指导功能锻炼指导上肢及健侧下肢全范围活动,患肢行股四头肌、小腿肌肉等长收 缩,髌骨被动活动与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最新版】

开放性骨折诊治指南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各类创伤因素导致的肢体开放性骨折日趋增多,开放性骨折患者伤情复杂多变,规范处理决定良好预后。目前我国缺乏开放性骨折相关的诊疗共识,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规范开放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流程,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参考国内外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创伤感染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共同起草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从10个方面阐述中国开放性骨折治疗:开放性骨折概述、开放性骨折分型、急诊处理、抗生素使用、清创原则、骨折稳定技术、软组织重建、筋膜间室综合征、一期截肢和损伤控制。 开放性骨折概述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肢体开放性骨折通常是高能量损伤,因此骨与软组织均可受到严重创伤,需要进行伤情评估,严重者进行损伤控制;开放性骨折的最大风险是组织损伤严重、创口污染,易导致骨与软组织坏死、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开放性骨折分型 开放性骨折常用的分型方法如下: 1、Gustilo-Anderson分型:Gustilo-Anderson分型系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开放性骨折的分型方式,该分型系统根据创面大小、软组织损伤程度、污染程度及骨折类型主要分为3型。 2、损伤肢体严重程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 Johansen等于1990年根据骨和软组织损伤程度、肢体缺血情况、血压和休克持续时间及年龄4个方面提出了MESS评分系统。该评分指出分数<7分者能够保肢,分数≥7分者则需截肢。在Gustilo ⅢB、ⅢC型严重下肢损伤中,可应用MESS评分系统指导截肢或保肢治疗。该评分系统简便可靠,是判断严重下肢损伤截肢或保肢治疗应用较为广泛的评分标准。但在MESS评分中,并未给予血管损伤明确的界定,这也使得MESS评分判断截肢或保肢的敏感度明显下降。此外,MESS 评分在预计远期患肢功能方面的能力有限,不能作为决定截肢或保肢的唯一标准。 急诊处理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1.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一、骨折的复位(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以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达到功能复位即可。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1)解除疼痛:即使用麻醉解除肌痉挛和消除疼痛。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后者多用于儿童。采用局部麻醉时,即将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人深处,当进入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2%普鲁卡因10ml(需先作皮试)或O.5%利多卡因10 ml注入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 (2)肌松弛位:麻醉后,将患肢各关节置于肌松弛位(图61—24),以减少肌肉对骨折段的牵拉力,有利于骨折复位。 (3)对准方向:骨折后,近侧骨折段的位置不易改变,而远侧骨折段因失去连续性,可使之移动。因此,骨折复位时,是将远侧骨折段对准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 (4)拔伸牵引: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绝大多数骨折都可施行手力牵引(图61-24),也可将骨牵引的牵引弓系于螺旋牵引架的螺旋杆上,转动螺旋进行牵引,称螺旋牵引(图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处理方法教学教材

骨折急救五原则以及 处理方法

骨折急救五原则 骨折通常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闭合性骨折指皮肤软组织相对完整,骨折端尚未和外界连通;开放性骨折则是指骨折处有伤口,骨折端已与外界连通。全身各个部位都可发生骨折,但最常见的还是四肢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应尽量减少患处的活动,转送时尽量用硬板床。下面是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 抢救生命 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开放性骨折伤员伤口处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严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记录开始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30分钟应放松1次(每次30至60秒钟),以防肢体缺血坏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险的骨折病人,应快速运往医院救治。 伤口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简单固定 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但急救时的固定是暂时的。因此,应力求简单而有效,不要求对骨折准确复位;开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复位,而应原位固定。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其长短以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为准。如找不到固

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带直接将伤肢绑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悬于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处理方法细节 1、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处,固定不应过紧;木板和肢体之间垫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木板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如果没有木板可用树枝、擀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2、有破口出血的开放性骨折,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环扎伤口的上方(近心端)止血。 3、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须密切注意患者状况。 专家指出现场骨折的处理比较多样性,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为轻度无伤口骨折,尚未肿胀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进行冷敷处理,使用冰水、冰块或者冷冻剂敷住骨折部位防止肿胀,冰冻的矿泉水和纯净水也可,但不建议使用自来水,固定后送医院处理。 如有伤口则不宜冷敷,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如遇出血严重不便或不能压迫止血的(一般指大腿开放性骨折或者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的)应用止血带或者布条等环扎该部位近心脏的一侧,立即送往医院,且不断与伤者交流,注意其情况,防止其失血过多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止血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一般情况处理 当患者出现昏迷,或合并内脏及颅脑损伤时,首先要抓紧时机判断伤员有无心脏骤停、窒息、大出血、休克及开放性气胸等紧急病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急救,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可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 1、力争早期复位 过长地拖延时间,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2、复位的标准 复位应争取以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临床应酌情,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⑴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⑵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⑶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⑷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3、复位方法 具体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 ⑴手法复位: 应用最广泛,较安全。在适当有效的复位后,必须认真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验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应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尤以老年女性较多。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全由间接暴力引起,主要为外旋暴力,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少数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则由强大的直接暴力致伤。 一、骨折类型及移位 (一)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外展,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两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 (二)按骨折部位分为:①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颈部,此型较少见。②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③经颈型,骨折面完全通过颈部,此型甚为少见,有人认为在老年病人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类型。④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转子间线。头下型、头颈型、经颈型均系囊内骨折;基氏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运好,愈合佳,与囊内骨折性质不同,故应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三)Pauwels分类法:依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分为:Ⅰ型,<30°;Ⅱ型,30°~50°,>50°。骨折线之倾斜度愈大,愈不稳定。小于30°,骨折面互相嵌压,位置稳定,易愈合;大于50°者,承受剪式应力较大,位置不稳,预后不佳。但此角度的测量应将骨折远端置于内旋位,消除前倾角之后,才能准确测量,故在复位前应用价值不大。 (四)Garden分类法:依错位程度分为:Ⅰ型,无错位;Ⅱ型,轻度错位;Ⅲ型,头外展,远端上移并轻度外旋;Ⅳ型,远端明显上移并外旋。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首先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二)体征方面有以下几种表现: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活动患肢时疼痛较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常有压痛。 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囊和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人,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无移全的稳定骨折变为移位的不稳定骨折。这样的例子在临床上还是不少的。 5.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段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三、其他检查方法 X线照片能明确诊断,特别是髋关节正、侧位片,可确定骨折类型、部位、移位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四、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法以前,首先要了解伤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全面检查,血压、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结合骨折全面考虑。 股骨颈骨折的几种治疗方法: 1.外固定:适用于外展型和中间型骨折,一般多采用患肢牵引(皮肤牵引和骨牵引)或抗足外旋鞋8~12周,防止患肢外旋和内收,约需3~4个月愈合,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

骨折的治疗原则

GAGGAGAGGAFFFFAFAF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1.复 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3.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一、骨折的复位 (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2.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功能复位。每一部位功能复位的要求均不一样,一般认为功能复位的标准是;①骨折部位 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矫正。②缩短移位在成人下 GAGGAGAGGAFFFFAFAF

肢骨折不超过1cm;儿童若无骨骺损伤,下肢缩短在2 cm以 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自行矫正。③成角移位:下肢骨折轻微的向前或向后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日后可在骨痂改造期内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侧负重不平衡,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上肢骨折要求也不一致,肱骨干稍有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大;前臂双骨折则要求对位、对线均好,否则影响前臂旋转功能。④长骨干横形骨折,骨折端对位至少达1/3,干骺端骨折至少应对位3/4。 (二)复位方法骨折复位方法有两类,即手法复位(又称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 1.手法复位:应用手法使骨折复位,称为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采用手法复位的方法矫正其移位,获得满意效果。进行手法复位时,其手法必须轻柔,并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粗暴的手法和反复多次的复位,均可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的复位,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如不易达到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反复进行多次复位, 达到功能复位即可。手法复位的步骤为: (1)解除疼痛: GAGGAGAGGAFFFFAFAF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精品课件)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 【相关知识】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间线之间的一段骨发生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可能发生在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或股骨基底部。在股骨颈发生骨折时,骨折线以上的骨组织的血液供给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发生缺血性坏死,影响骨折的愈合连接。...感谢阅览... 【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复位可采用皮牵引、骨牵引、穿防旋鞋达到复位和固定作用.外展中立位牵引6—8周 2.手法复位先作皮牵引或骨牵引,并尽早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 二、手术治疗 1.闭合复位内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3.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一、术前护理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 (2)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道疾病等)(3)受伤史;受伤时间、原因、地点等 (4)全身皮肤黏膜情况、活动能力 2。专科疾病症状体征: (1)畸形患肢外旋、短缩等畸形。 (2)髋部疼痛肿胀和纵向叩击痛。 (3)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血液循环情况、 3。辅助检查:各项化验检查,X线、CT、MR检查结果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二)术前护理措施 1。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 3.患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制动,护理按相应护理常规 4.疼痛护理正确搬运病人,搬运病人必须将身体

与髋关节和患肢整个托 5.指导功能锻炼指导上肢及健侧下肢全范围活动,患肢行股四头肌、小腿肌肉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 6.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7.协作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 8.加强安全防护 9.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 二、术后护理 (一)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 2.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疼痛、尿量,必要时心电监护 3.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4.心理状况:有无焦虑、失眠、情绪异常等 5.切口无出血、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量、颜色、性质情况 6.患肢肢端血供、感觉、活动及肢体肿胀情况,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 7.各留置导管的位置、固定是否合适及通畅情况 8.活动能力,对活动的注意事项了解程度及配合情

骨伤科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分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