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规定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规定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规定

绝热设计

1.说明

绝热设计规定了保温和保冷的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绝热材料的选择、绝热层厚度的计算、绝热计算主要数据选取原则及绝热结构。

2.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绝热thermal insulation, insulation

保温与保冷的统称。

2.1.2保温heat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向周围环境散热,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措施。

2.1.3保冷cold insulation

为减少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传入低温设备和管道内部,防止低温设备和管道外壁表面凝露,在其外表面采取的包覆措施。

2.1.4绝热层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对维护介质温度稳定起主要作用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

2.1.5绝热结构thermal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由绝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等组成的结构综合体。

2.1.6经济厚度economic thickness

绝热后,年散热损失所花费的费用和绝热工程投资的年摊销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的计算厚度。

2.1.7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service years

在计算经济厚度时所选取的计算年数(n),或绝热工程正常使用年数。

2.1.8绝热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allow service temperatrue for insulation

materials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在长期运行时,材料没有变形、熔化、焦化、疏脆、松散、失强等现象的温度。

2.1.9冷桥cold bridge

埋在保冷层中,导热系数很大,以致引起冷量大量流失的部件。

2.1.10绝热材料的平均温度mean temperatrue of insulation materials

绝热材料在使用环境下,其绝热层内表面温度与绝热层外表面温度的平均值。

2.2符号

3.基本原则

3.1管道与设备绝热应用定义如下:

3.1.1管道:

A.公称直径24″及以下之管道;

B.各种尺寸的管配件,如弯头、法兰、阀类、膨胀接头等;

C.24″及以下直径的圆形塔柱、桶槽及换热器。

3.1.2设备

A.大于24″圆形塔柱、桶槽及换热器;

B.大于24″公称直径的管道;

C.转动机械,如泵、汽轮机及鼓风机等;

D.锥顶及圆顶储槽。

3.2具有下面情况之一的设备和管道(包括管子、管件、阀门等)应采用绝热措施:3.2.1外表面温度大于50℃以及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其外表面小于或等于50℃的设备

和管道。

3.2.2流体凝固点高于环境温度的设备和管道。

3.2.3需阻止或减少冷流体及载冷流体在生产与输送过程中的冷损失或温度升高。

3.2.4需阻止低温设备及管道外表面凝露。因外界温度影响而产生冷凝液,从而腐

蚀设备管道或影响工艺过程。

3.2.5改善操作环境。

3.3不保温的设备和管道的表面温度超过60℃,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绝热措

施:

3.3.1高出地面或工作平台2.1m内者;

3.3.2离开操作平台0.75m以内者,

3.3.3两相邻防烫伤绝热间隔在3.0m以内,应予连续设置。

3.4下列设备和管道不应保温:

3.4.1必须裸露的设备和管道;

3.4.2需要散热的设备和管道;

3.4.3直接通大气的排凝放空管道;

3.4.4恒温型疏水阀前的管道;

3.4.5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阀门、法兰等处。

3.5绝热系统分类代号

H ---- 热保温

P ---- 人员保温

T ---- 蒸汽伴热保温

C ---- 保冷

4.绝热材料的选择

4.1绝热层材料性能要求:

4.1.1绝热层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具有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的产品。

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绝热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在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的产品。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进行绝热计算时可采用本规范附录A中常用绝热材料性能规定的数据。

4.1.2在运行中,保温材料的平均温度低于350℃时,其导热系数不得大于

0.12W/(m·℃),保冷材料的平均温度低于(27℃)时,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

0.064W/(m·℃)

4.1.3保温的硬质材料密度不得大于300kg/m3;软质材料及半硬质制品密度不得大

于200kg/m3;保冷材料的密度不得大于200kg/m3。

4.1.4用于保温的硬质材料抗压强度不得小于0.4Mpa;用于保冷的硬质材料抗压强

度不得小于0.15Mpa。

4.1.5保温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7.5%(重量比,下同);保冷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

于1%。

4.1.6绝热层材料应选择能提供具有允许使用温度和不然性、难燃性、可燃性性能

检测证明的产品;对保冷材料,尚需提供吸水性、吸湿性、增水性检测证明。

对硬质绝热材料尚需提供材料的线膨胀或收缩率数据。

4.1.7用于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接触的绝热材料应符合<<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

施工验收规范>>(GBJ126)有关氯离子含量的规定,或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25ppm。

4.1.8绝热层材料按被绝热的工艺设备和管道外表面温度不同,其燃烧性能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GB8624)标准规定的燃烧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8.1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

大于100℃时,绝热层材料应符合不燃类

A级材料性能要求。

4.1.8.2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

小于或等于100℃时,绝热层材料不得低

级材料的性能要求。

于难燃类B

1

小于或等于50℃时,有保护层的泡沫塑4.1.8.3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

料类绝热层材料不得低于一般可燃性B

级材料的性能要求。

2

4.1.8.4阻燃性保冷材料制品的氧指数不应小于30。

4.1.9绝热材料制品的PH值不小于7。

4.1.10绝热材料的防水率应大于或等于95%,软质绝热材料制品的回弹率应大于或

等于90%。

4.1.11绝热材料制品应具有抗大气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渣球含量、纤

维直径等测试报告。

4.2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选用原则:

4.2.1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结构应由非燃烧材料组成;保冷结构可由阻燃材料组成。

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层除必须采用填充式结构外,宜选用隔热材料制品;

4.2.2保温材料制品的最高安全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保冷材料

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低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

4.2.3当有多种可供选择的隔热材料时,应首先选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强度相

对高、无腐蚀性、损耗少、价格低、产地近、施工条件好的制品。如不能同时满足,应优先选用导热系数小、价格低、密度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或制品;

4.2.4设备和管道表面温度高于或等于450℃时,宜选用复合隔热材料制品;宜选用

复合隔热材料制品;

4.2.5保冷应选用闭口气孔的材料的制品,不宜选用纤维质材料制品;

4.2.6当选用纤维材料制品时,除管壳外,毡类制品应由玻璃布或铁丝网缝制;4.2.7使用或生产溶剂的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当保冷材料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或聚氨

酯泡沫等制品时,注意有否溶剂的渗漏或外溢。如有这种情况时,不宜选用塑料制品材料;

4.2.8不宜选用石棉材料及其制品;

4.2.9所选用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各项技术性能应由指定的检测机构按国家规定

的标准方法测定,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2.9的要求。

4.3防潮层材料性能要求:

4.3.1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具有抗蒸汽渗透性能、防水性能和防潮性能,且其吸水率

不大于1%的材料。

4.3.2防潮层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1.8条的规定。

4.3.3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化学性能稳定、无毒且耐腐蚀的材料,并不得对绝热层和

保护层材料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

4.3.4防潮层材料应选择在夏季不软化、不起泡的不流淌的材料,且在低温使用时

不脆化、不开裂、不脱落的材料。

4.3.5涂抹型防潮层材料,其软化温度不应低于65℃,粘接强度不应小于0.15Mpa;

挥发物不得大于30%。

4.4保护层材料性能要求:

4.4.1保护层材料应选择强度高,在使用的环境下不得软化、不得脆裂、且应抗老

化,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国家重点工程的保温保护层材料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大于10年。保冷时应达到12~18年。

4.4.2保护层材料应具有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并不得

对防潮层或绝热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

4.4.3保护层材料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或难燃性材料。但贮存或输送易燃、易爆物料

的设备及管道,以及与其邻近的管道,其保护层必须采用不燃性材料。

常用绝热材料性能 4.2.9

续表

②设计采用的各种绝热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数据应符合各自的产品标准规定。

③导热系数参考方程中(T m-70), (T m-400)等表示该方程的常数项:如λ0,λL等应对应代入

T m为70℃,400℃时的数值。

4.5粘接剂、密封剂和耐磨剂的主要性能要求:

4.5.1保冷采用的粘接剂应在使用的低温范围内保持粘接性能,粘接强度在常温时

应大于0.15Mpa, 软化温度应大于65℃。泡沫玻璃采用的粘接剂在-196℃时的粘接强度应大于0.05Mpa。

4.5.2采用的粘接剂、密封剂和耐磨剂不应对金属壁产生腐蚀及引起保冷材料溶解。

在伸缩、振动情况下,耐磨剂应能防止泡沫玻璃因自身或与金属相互摩擦而受损。

4.5.3粘接剂、密封剂应选择固化时间短、具有密封性能,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得

开裂的产品。

5.绝热结构设计

5.1绝热结构组成

5.1.1设备和管道的隔热结构可以分为保温结构和保冷结构两种型式。保温结构由

“保温层+保护层”构成;保冷结构由“保冷层+防潮层+保护层”构成。

5.1.2保温层或保冷层对维护介质温度稳定起主要作用。

5.1.3保护层包复在隔热层(保温层或保冷层)的外面,起保护和防止大气、风、雨、

雪致使隔热层破坏的作用,延长隔热层的使用寿命,并使隔热结构外形美观。

5.1.4防潮层是保冷结构用于防水、防潮,维护保冷层保冷效果的关键。

5.2绝热层设计要求

5.2.1设备及管道的外表面温度在50~850℃时,除工艺有散热要求外,均应设置绝

热层。

5.2.2工艺要求不设保温的设备和管道,当其表面温度超过60℃,需要经常操作维

护,又无其他措施防止人身被烫伤的部位,仍应设置保温。防止人身被烫伤部位是指地面和工作台面以上,2.1m高度以下及工作台面边缘与热表面间的距离不满0.75m的区域内。

5.2.3工艺上无特殊要求的放空和排液管道不应设置绝热层。处理或通过易燃、易

爆、有毒等危险物料,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阀门、法兰处不应设置绝热层。

5.2.4设备及管道(包括附件)外表面温度在环境温度以下至-196℃之间时,应根据

工艺、防结露和经济性的要求设置保冷层。

5.2.5绝热结构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因受自重或偶然外力作用而破坏。对有振

动的设备与管道的绝热结构,应进行加固。

5.2.6绝热结构一般不考虑可拆卸性,但需要经常维修的部位宜采用可拆卸绝热结

构。

5.2.7绝热层厚度以10mm为单位进行分档。硬质绝热材料制品最小厚度为30mm,但

厚度小于30mm厚的硬质泡沫塑料允许选用25mm,其最小厚度为20mm。

5.2.8除浇注型和填充型外,在无其他说明的情况下,绝热层应按下列规定分层:5.2.8.1绝热层总厚度δ≥80mm时应分层敷设。

5.2.8.2当内外层采用同种绝热材料时,内外层厚度宜近似相等。

5.2.8.3当内外层为不同绝热材料时,内外层厚度的比例应保证内外层界面处温度

绝对值不超过外层材料安全使用温度绝对值的0.9倍(以摄氏度计算)。

5.2.8.4高低温度交替的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其材料应在高温区及低温区内均能

安全使用。在不能承受高温介质温度时,应在内层增设保温层。增设的保

温层与保冷层的厚度比例,在冷态与热态,均应符合本规范第5.2.8.3款

的规定,对硬质材料增设层的厚度δ≥30mm。

5.2.8.5在经济合理前提下,超高温和深冷介质管道和设备的绝热,可选用异材复

合结构或异材复合制品,异材复合绝热层应同时符合本规范5.2.8.3款的

规定。

5.2.8.6采用同层错缝,内外层压缝方式敷设。内外层接缝应错开100~150mm。

水平安装的管道和设备最外层的纵缝拼缝位置应尽量远离垂直中心线上

方。纵向单缝的缝口朝下。

5.2.8.7保冷管道和设备的支座等凸出部位应按上述分层规定进行保冷,其保冷层

长度为保冷层厚度的4倍或至垫座底部,并先于管道和设备主体部位施工。

5.2.9对立式设备,管道和平壁面以及立卧式设备的底面,其上的某些绝热结构,

应设支承件。其支承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2.9.1支承件的承面宽度应小于绝热层厚度10~20mm。

5.2.9.2支承件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式设备和管道,包括水平夹角大于45°的管道,支承件的间距:保

温时,平壁为1.5~2m;保温圆筒,在高温介质时为2~3m,在中低温

介质时为3~5m;保冷时,均不得大于5m。

(2)卧式设备应在水平中心线处设支承架,承受背部及兜挂腹部绝热层。

5.2.9.3立式圆筒绝热层可用环形钢板,管卡顶焊半环钢板,角铁顶面焊钢筋等做

成的支承件支承。

5.2.9.4设备底部封头可用封头与圆柱体相切处附近设置的固定环或设备裙座周边

线处焊上的螺母来支承绝热层。对有振动或大直径底部封头,可用在封头

底部点阵式布置螺母或带环销钉来兜贴绝热层。

5.2.9.5保冷层支承件应选冷桥断面小的结构形式。若管卡式支承环的螺孔端头伸

出绝热层外,应把外露处的保冷层加厚,封住外露端头。

5.2.9.6支承件的位置应避开法兰、配件或阀门,对立管及设备,支承件应设在阀

门、法兰等的上方,其位置不应影响螺栓的拆卸。

5.2.9.7不锈钢与合金钢设备管道上的支承件,宜采用抱箍型结构。

5.2.9.8凡施焊后必须热处理的设备上的焊接型支承件应在设备制造厂预焊。

5.2.10钩钉和销钉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0.1保温层用钩钉、销钉,宜用φ3~φ6mm的低碳圆钢制作,对软质绝热材料

时应采用下限。

(1)硬质材料保温钉之间距300~600mm,且钉宜根据制品几何尺寸设在缝

中作攀系绝热层的柱桩之用。

(2)软质材料保温钉之间距不宜大于350mm。每平方米面积上钉的个数为:

侧面不宜少于6个,底部不宜少于8个。

5.2.10.2保冷层不宜使用钩钉结构。

5.2.10.3对有振动的情况,钩钉应适当加密。

5.2.10.4第5.2.9条支承件已满足承重及固定绝热层要求时,可不再设钩钉。

5.2.10.5钩、钉预焊应符合第5.2.9.8款规定。

5.2.11捆扎件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1.1保温层捆扎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温结构中一般采用镀锌铁丝、镀锌钢带作保温结构的捆扎材料。

≤100mm的管道,宜用?0.8mm双股镀锌铁丝捆扎;

D

N

100 < D

≤600mm的管道,宜用?1~?1.2mm双股镀锌铁丝捆扎;

N

≤1000mm的管道,宜用W×δ,mm:12×0.5镀锌钢带或?1.6~600 < D

N

?2.5mm镀锌铁丝捆扎。

> 1000mm的管道和设备,宜用W×δ,mm:20×0.5镀锌钢带捆扎。

D

N

(2)捆扎间距:200~400mm(软质材料宜靠下限)。每块绝热材料至少要捆扎两

道。

(3)管道双层、多层保温时应逐层捆扎,内层可采用镀锌钢带或镀锌铁丝捆扎。

大管道外层宜用镀锌钢带捆扎。设备双层保温时,内外均宜采用镀锌钢带

捆扎。

5.2.11.2保冷层捆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冷层捆扎应以不损伤保冷层为原则,最外层捆扎材料不宜采用铁丝,宜

采用带状材料。

(2)双层保冷时的内层也应逐层捆扎,捆扎材料宜采用不锈钢带。

5.2.11.3设备封头的各层捆扎,可利用活动环和固定环呈辐射型固定。

5.2.11.4严禁用螺旋缠绕法捆扎。

5.2.11.5对有振动的情况,应适当加强捆扎。

5.2.12绝对层的伸缩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2.1绝热层为硬质制品时,应留设伸缩缝。伸缩缝的扩展或压缩量宜按

5.2.12.5款规定计算,但伸缩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并采用软质绝热材

料将缝隙填平,填充材料的性能满足介质温度要求。

5.2.12.2伸缩缝间距:直管或设备直段长每隔3.5~5m即应设一伸缩缝(中低温宜靠

上限,高温和深冷宜靠下限)。

5.2.12.3伸缩缝应设置在支吊架处及下列部位:

(1)立管、立式设备的支承件(环)下或法兰下;

(2)水平管道、卧式设备的法兰、支吊架、加强筋板和固定环处或距封头100~

150mm处;

(3)管束分支部位。

5.2.12.4多层绝热层伸缩缝的留设,应符合下列规定:保冷层或高温保温层各层伸

缩缝必须错开,错缝间距不宜大于100mm,且在外层伸缩缝外进行再保冷

或再保温。

5.2.12.5绝热层伸缩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

(1)管道或设备的伸长或收缩量应采用下式计算:

ΔL0=1000·αL0·L·(T0-T a) (5.2.12-1)

式中ΔL

---- 管道或设备的伸长或收缩(为负值时)量,(mm);

αL0---- 管道或设备的线胀系数,(1/℃);

L---- 伸缩缝间距,(m)。

(2)绝热材料的伸长或收缩量应采用下式计算。

单层:

ΔL

1=1000·α

L1

·L·?

?

?

?

?

a

-T

+T

T S

2

0(5.2.12-2)

双层:

ΔL

2=1000·α

L2

·L·?

?

?

?

?

a

-T

+T

T

2

2

1(5.2.12-3)

式中ΔL

1

---- 绝热材料的伸长或收缩量,(mm);

ΔL2---- 外层绝热材料的伸长或收缩量,(mm);

αL0---- 绝热材料的线胀系数,(1/℃);

αL1---- 内层绝热材料的线胀系数,(1/℃);

αL2---- 外层绝热材料的线胀系数,(1/℃)。

(3)绝热层在使用中伸缩缝的扩展或压缩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绝热层相对于管道:

ΔL=ΔL0-ΔL1 (5.2.12-4)

外绝热层相对于内绝热层:

ΔL=ΔL1-ΔL2 (5.2.12-5)

式中ΔL----绝热层伸缩缝的扩展或压缩量(当ΔL为负值时),(mm). 5.3防潮层设计要求:

5.3.1设备与管道的保冷层外表面、埋地或地沟内敷设管道的保温层外表面,应设置

防潮层。

5.3.2在环境变化与振动情况下,防潮层应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5.3.3沥青胶、防水冷胶料玻璃布防潮层的组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

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26-89)的规定。

5.3.4防潮层外不得设置铁丝、钢带等硬质捆扎件。

5.4保护层设计要求:

5.4.1绝热结构外层,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结构应严密和牢固,在环境变化与振动

情况下,不渗水,不裂纹,不散缝,不坠落。

5.4.2保护层宜选用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层。腐蚀性环境下宜采用耐腐蚀材料作保护

层。

5.4.3金属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常用保护层厚度(mm) 表5.4.3

5.4.4金属保护层接缝型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搭接、插接或咬接型式,并符合下

列规定:

5.4.4.1硬质绝热制品金属保护层纵缝,在不损坏里面制品及防潮层前提下可进行咬

接。半硬质和软质绝热制品的金属保护层的纵缝可用插接或搭接。插接缝

可用自攻螺钉或抽芯铆钉连接,而搭接缝宜用抽芯铆钉连接。钉与钉的间

距为200mm。

5.4.4.2金属保护层的环缝,可采用搭接或插接,重叠宽度为30~50mm。除有防坠

落要求的垂直安装的保护层外,在保护层搭接或插接的环缝上,水平管道

不宜使用自攻螺钉或抽芯铆钉固定。

5.4.4.3保冷结构的金属保护层接缝宜用咬合或钢带捆扎结构,不得使用螺钉或铆钉

连接。

5.4.4.4金属保护层应有整体防(雨)水功能。对水易渗进绝热层的部位应用玛王帝脂

或胶泥严缝。

6.绝热计算

6.1保温计算

6.1.1保温计算应根据工艺要求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保温计算公式,并应按本规范规

定确定计算参数。当无特殊工艺要求时,保温的厚度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但若经济厚度偏小以致散热损失量超过最大允许散热损失量标准时,应采用最大允许热损失量下的厚度。

6.1.2防止人身遭受烫伤的部位,其保温层厚度应按表面温度法计算,且保温层外表

面的温度不得大于60℃。

6.1.3当需要延迟冻结、凝固和结晶的时间及控制物料温降时,其保温厚度,应按热

平衡方法计算。

6.2保冷计算

6.2.1保冷计算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保冷计算参数。当无特殊工艺要求时,保冷厚度

应采用本规范第6.3.3.1(双层时为第6.3.4.1)款的规定进行计算。并用经济厚度调整。

6.2.2 保冷的经济厚度必须用防结露厚度校核。 6.3绝热层厚度计算:

6.3.1圆筒型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δ=()0121

D D - (保温,单层时厚度) (6.3.1-1) δ=()0221

D D - (保温,双层时总厚度)

(6.3.1-2) δ1=()0121

D D - (保温,双层中的内层厚度) (6.3.1-3) δ2

=()1221

D D - (保温,双层中的外层厚度) (6.3.1-4) δ=()012D D K

- (保冷,单层时厚度)

(6.3.1-5) δ=()022D D K

- (保冷,双层时总厚度)

(6.3.1-6) δ1

=()012D D K

- (保冷,双层中的内层厚度) (6.3.1-7) δ

2=()022

D D K

(保冷,双层中的外层厚度)

(6.3.1-8)

式中D 0 ---- 管道或设备外径,(m);

D 1 ---- 内层绝热层外径,当为单层时,D 1即绝热层外径,(m); D 2 ---- 外层绝热层外径(m);

δ---- 绝热层厚度,当绝热层为两种不同绝热材料组合的双层绝热结构

时,δ为双层总厚度,(m);

δ1---- 内层绝热层厚度,(m); δ2---- 外层绝热层厚度,(m);

K ---- 保冷厚度修正系数,除经济厚度计算中K 值为1以外,其他计算中,

K 应按本规范第6.9.8条规定取值。

6.3.2绝热层的经济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3.2.1圆筒型绝热层经济厚度计算中,应使绝热层外径D 1满足下列衡等式要求:

D 1ln

1

D D =3.795×10-3s T

E S P T T t P αλ2λ0-?-???a

(6.3.2-1)

式中 P E ---- 能量价格,(元/106kJ)。P E 的取值应符合本规范第6.7.1和第6.7.2

条的规定;

P T ---- 绝热结构单位造价,(元/m 3)。P T 的取值应按实际价格或按本规范

第6.7.3条的规定计算确定;

λ---- 绝热材料在平均温度下的导热系数,[W/(m ·℃)]。 λ的取值应符合本规范第6.8.5条的规定;

αs ---- 绝热层外表面向周围环境的放热系数,[W/(m 2·℃)。αs 的取值

应符合本规范第6.8.4及6.9.4条的规定;

t ---- 年运行时间,(h)。t 的取值应符合本规范第6.8.8及6.9.7条的

规定;

T 0 ---- 管道或设备外表面温度,(℃)。T 0的取值应符合本规范第6.8.1

条及6.9.1.1款的规定;

T a ---- 环境温度,(℃)。运行期间平均气温。T a 的取值应符合本规范第

6.8.2条及6.9.1.2款的规定;

|T 0-T a |---- (T 0-T a )的绝对值;

S ---- 绝热工程投资年摊销率,(%)。宜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按复利率计算。

6.3.2.2平面型绝热层经济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δ=1.8975×10

-3

s

T E S

P T T t P αλ

λ0-

?-???a

(6.3.2-2)

6.3.3圆筒型单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3.3.1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应按本规范附录A 取值,最大允许冷损失量应按本规范第

4.4.2条的规定取值,此时,绝热层厚度计算中,应使其外径D 1满足下列衡等式要求: D 1ln

01D D =()[]s

Q T α1

T λ20-??????a - (6.3.3-1)

式中 [Q] ---- 以每平方米绝热层外表面积为单位的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

(W/m 2)。保温时,[Q]应按附录A 取值;保冷时,[Q]为负值。应按6.4.2-1和6.4.2-2公式计算。

6.3.3.2当工艺要求允许热、冷损失量以每米管道长度的热、冷损失量为准计算时,

绝热层厚度计算中,应使其外径D 1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ln

01D D =()[]s

D q T T αλ2 πλ210--a (6.3.3-2)

式中 [q] ---- 以每米管道长度为计算单位的最大允许散热损失量,(W/m)。其

值以工艺计算为准。保温时,[q]为正值;保冷时,[q]为负值。

6.3.4圆筒型双层热、冷损失下的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3.4.1当最大允许热损失量按本规范附录A 取值,或最大允许冷损失量按本规范第

6.4.2条规定取值时:

(1) 双层绝热层总厚度δ计算中,应使外层绝热层外径D 2满足下列衡等式的要

求: D 2ln

02

D D =2()()[]?????

?--+-s Q T T T T αλλλ2212101 (6.3.4-1)

(2) 内层厚度δ1计算中,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 1满足下列衡等式的要求:

ln

01D D =]

[21021Q T T D -?λ (6.3.4-2)

式中T 1 ---- 内层绝热层外表面温度,(℃)。式中T 1的绝对值应小于以℃计的

外层绝热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T 2]的0.9倍。其正负号与[T 2]的符号一致;

T 2 ---- 外层绝热层外表面温度,(℃);

λ1 ---- 内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W/(m ·℃)]; λ2 ---- 外层绝热材料导热系数,[W/(m ·℃)]; (3) 外层厚度δ2应按本规范公式6.3.1-4或6.3.1-8计算。

6.3.4.2当工艺要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按照每米管道长度的热、冷损失量为基准

计算时:

(1) 双层总厚δ计算中,应使外层绝热层外径D 2满足如下衡等式的要求:

ln

02D D =

()()[][]s

D q T T T T αλ2λλπ222

12101--+-a (6.3.4-3)

式中[q]的取值应符合本规范第6.3.3.2款的规定。

(2) 内层厚度δ1计算中,应使内层绝热层的外径D 1满足下列衡等式的要求:

ln

01D D =2[]

q T T 1

01-πλ (6.3.4-4)

(3) 外层厚度δ2应按本规范公式6.3.1-4或公式6.3.1-8计算。 6.3.5平面型单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

??????-s Q T T α1λδ0a -=

(6.3.5)

6.3.6 平面型异材双层最大允许热、冷损失下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内层厚度δ1应按下式计算:

()

[]

Q T T 1011-=

λδ (6.3.6-1)

(2) 外层厚度δ2应按下式计算:

()[]???

??

?-s Q T T α1λδ122a -=

(6.3.6-2)

6.3.7圆筒型单层防止绝热层外表面结露的绝热层厚度计算中,应使绝热层外径D 1

满足下列衡等式的要求:

D 1ln

01D D =d

d s T T T T --?a 0

αλ2

(6.3.7)

6.3.8

(1) 双绝热层总厚度δ的计算中,应使外层绝热层外径D2满足下列衡等式的要

求:

D 2ln

02D D =()()()d d s T T T T T T --+-?a 12011λλα2 (6.3.8-1)

(2) 内层厚度δ1的计算中,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 1满足下列衡等式的要求:

ln

1D D =d s T T T T D -?a 0

121αλ2- (6.3.8-2)

(3) 外层厚度δ2的计算中,应使内层绝热层外径D 1满足下列衡等式的要求:

ln

1

2D D =d d s T T T T D -?a 1

22αλ2-

(6.3.8-3)

式中T d ---- 当地气象条件下最热月的露点(℃)。T d 的取值可按附录C 提供的

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查有关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对照表(T a 、 、T d 表)而得到。

6.3.9平面型单层防结露保冷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d

d s T T T T K --?a 0

αλδ=

(6.3.9)

6.3.10 平面型异材双层防结露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1) 内层厚度δ1应按下式计算:

d s T T T T K --?a 0

111αλδ=

(6.3.10-1)

(2) 外层厚度δ2应按下式计算:

d

d s T T T T K --?a 1

22αλδ=

(6.3.10-2)

6.3.11圆筒型防止人身烫伤的绝热层厚度计算中,绝热层外径D 1应满足下列衡等式

要求:

D 1ln

01D D =a

T T T T s S

s --?0αλ2

(6.3.11)

式中Ts ---- 绝热层外表面温度,(℃)。Ts 取为60℃。

6.3.12平面型防烫伤绝热层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a

T T T T s s

s --?0αλδ=

(6.3.12)

式中Ts 取为60℃。

6.3.13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的保温厚度计算。延迟管道内介质冻结、凝固、结晶的

保温厚度计算中,应使绝热层外径D 1满足如下衡等式要求:

ln 01D D =()()s

P P P f f fr r D C V C V r T T r t T T T K αλ2ρρ2λπ7200100-??+??-????

??-+????a (6.3.13)

式中K r ---- 管件及管道支吊架附加热损失系数,Kr =1.1~1.2(大管取值

应靠下限,反之应靠上限);

T fr ---- 介质凝固点,(℃)

T a ---- 环境温度,(℃),室外管道应取冬季极端平均最低温度(向气

象局索取或按本规范附录B 规定取值);

t fr ---- 介质在管道内不出现冻结的停留时间,(h);

αs ---- 冬季最多风向平均风速下的放热系数,按公式6.8.4-1计算; V ,V P ---- 分别为介质体积和管壁体积,(m 3); ρ,ρP ---- 分别为介质密度和管壁密度,(kg/m 3);

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内部城市热力管网设计,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热力网设计。本次规定暂以蒸汽作为主要供热介质编制,今后将补充热水热力网设计的有关规定。 3 职责 由设计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4 工程设计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应为项目所在地资料,以下为镇海炼化所在地资料。 自然条件 气温 年平均气温:℃ 极限最高气温:℃(1988年7月20日) 极端最低气温:-℃(1977年1月31日) 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 最冷月平均气温:℃ 防冻温度:℃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9% 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9% (84年6月) 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60% (73年12月,80年12月,88年11月) 气压 年平均气压:百帕 年极端最高气压:百帕(81年12月2日) 年极端最低气压:百帕(81年9月1日) 夏季(7、8、9月)平均气压:百帕 夏季(7、8、9月)平均最低气压:百帕(72年7月)

冬季(12、1、2月)平均气压:百帕 冬季(12、1、2月)平均最高气压:百帕(83年1月)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年最大降雨量:mm(83年)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6时44分开始) 十分钟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7时22分开始) 一次最大暴雨量及持续时间:mm (出现在81年9月22日14时16分至23日18时16分) 雪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4 cm(77年1月30日) 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西北;频率10% 夏季主导风向:以东南偏东为主 冬季主导风向:以西北为主 附风玫瑰图 风速、风压 风速 夏季风速(7、8、9月平均):m/s 冬季平均风速(12、1、2月平均):m/s 历年瞬间最大风速:>40m/s(1980年8月28日NNW、1988年8月7日N) 最大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m/s(1988年8月8日E) 30年1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m/s(十米高,省气象局) 基本风压 ~(按离海较远取小值,靠近海岸取大值) 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温 冻土层深度: 最大冻土层深度:50mm 地温: m最低月平均地温(2月):℃

氢气管道设计规定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范围 XXXXX项目之4500Nm3/h输配送项目管道施工图设计。 三、项目统一规定 (1)生产装置主项编号为:XX,分项编号为XX,工艺编号XXX。 (2)本次设计中,管道规格选用HG20553-93标准中的Ⅱ系列管道,法兰选用PN系列(HG20592~20635-2009)。 (3)装置的标高均为相对标高。 四、设计采用标准 (1)《化工装置工艺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57~20559-93 (2)《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T20519-92 (3)《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6)《化工配管用无缝及焊接钢管尺寸选用系列》HG20553-93 Ⅱ系列 (7)《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 (8)《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9948-2006

(9)《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12459-2005 (10)《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635-2009 (11)《管架标准图》(1~5册)HG/T21629-1999 (12)《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G/T 20549-1998 (13)《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T20546-92 (14)《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SH3059-2001 (15)《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1990 (16)《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1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1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98 (19)《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25-95 (20)《氢气站设计规范》GB 50177-2005 (21)《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2008 (22)《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03 注:本设计中所采用公开发行的标准规范由施工单位自备。 五、设备安装 1.本工程设备安装需执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规定,特殊设备的安装需执行有关设备供应商的施工及检验验收标准。

设备与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本标准根据GB 4272的原则并遵照其第四章“保温设计”的规定编制的。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厚度的计算和确定、保温计算主要数据选取原则及保温结构。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热设备和管道。不适用于船舶、核能以及工业炉窑和锅炉的内衬等有特殊要求的装置设施。 施工中的临时设施、各种热工仪表系统的管道及伴热管道不受本标准的约束。 2 引用标准 GB 4132 绝热材料名词术语 GB 427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 8174 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3 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 保温设计应符合减少散热损失、节约能源、满足工艺要求、保持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工作环境、防止烫伤等基本原则。 3.1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理、管件、阀门等(以下对管道、管件、阀门等统称为管道)必需保温。 3.1.1外表面温度大于323K(50℃)1]以及根据需要要求外表面温度小于或等于323K(50℃)的设备和管道。 注:1)指环境温度为298K(25℃)时的表面温度。

3.1.2介质凝固点高于环境温度的设备和管道。 3.2除防烫伤要求保温的部位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和管道可不保温; 3.2.1要求散热或必需裸露的设备和管道; 3.2.2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设备和管道上的连接法兰; 3.2.3要求经常监测,防止发生损坏的部位; 3.2.4工艺生产中排气、放空等布需要保温的设备和管道。 3.3表面温度超过333K(60℃)的不保温设备和管道,需要经常维护又无法采用其他措施防止烫伤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保温; 3.3.1距离地面或工作平台的高度小于2.1m; 3.3.2靠近操作平台距离小于0.75m。 4 保温材料选择 4.1保温材料制品应具有的主要技术性能; 4.1.1平均温度等于或小于623K(350℃)时,导热系数值不得大于0.12W(m·k)〔kcal/(m·h·℃)〕。并有明确的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 对于松散或可压缩的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应提供在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 4.1.2密度不大于400kg/m2; 4.1.3除软质、半硬质1]及散状材料外,硬质成型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94Mpa)3kg/cm2)。

CJJ标准热力管道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city heating pipelines CJJ28-2004/J372-2004 发布日期:2004年12月02日 实施日期:2005年02月01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前言 ???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工程测量;3 土建工程用地下穿越工程;4 焊接及检验;5 管道安装及检验;6 热力站、中继泵站及通用组装件安装;7 防腐和保温工程;8试验、清洗、试运行;9 工程验收。 ???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 将原规范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二级管网工程; 2 增加了浅埋暗挖法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 3 补充了直埋保温管道的制作、施工、验收要求; 4 修改了钢管、管路附件及设备等供热管网工程专用设施的质量及安装要求; 5 对近十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纳入了本规范,同时修改了不相适应的内容; 6 将《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90中的质量标准和允许偏差,纳入本规范相关章节,工程质量验收的方法编入本规范第九章。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要内容的解释。

1 总则 1.0.1 为提高城镇供热管网工程的施工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符合下列参数的城镇供热管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 工作压力P≤1.6MPa,介质温度T≤350℃的蒸汽管网; 2 工作压力P≤2.5MPa,介质温度T≤200℃的热水管网; 1.0.3 施工单位开工前应熟悉图纸和现场,并应按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和工程所需的材料及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有产品合格证;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工程变更、材料及设备需代用或更换时,必须得到设计部门的同意。产品进入现场,应办理验收手续。 1.0.4 在湿陷性黄土区、流砂层、腐蚀性土等地区和地震区、巷道区建设供热管网工程,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工程测量 2.1 一般规定 2.1.1 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城市平面控制网点的城市水准网点 的位置、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座标和高程资料,确定管网设计线位和高程。 2.1.2 工程测量所用控制点的精度等级,不应低于图根级。 2.1.3 设计测量所用控制点的精度等级符合工程测量要求时,工程测量应与设计测量使用同一测量标志。 2.1.4 供热管线的中线桩的控制点宜采用平移法或方向交会、距离交会、座标放样等方法定位,并应设置于线路施工操作范围之外,便于观察和使用的稳固部位。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SH/P20-2005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1-2005 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2-2005 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SH/P20-2005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总则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 概述 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设计条件和准则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管道尺寸确定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的设置不能按机器最大能力计算。 (2)循环燃油系统,应按设备设计要求的125%流量考虑,以使其有25%的循环量。 (3)间断操作的管道(如开车和旁路管道)的尺寸,应按可利用的压力降来设计。 一般不采用特殊尺寸的管道如:DN32(1″)、DN125(5″)、DN175(7″)等。对于这种尺寸的设备接管口,应由一个适合的管件把标准管和设备接管口连起来。 管道的布置 管道的布置要有一定的绕性,以降低管道的应力和推力。 一般管道均沿管架水平敷设,有坡度要求的管道,根据坡度要求单独支承。 输送无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一般配置在有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上面;有保温的管道一般配置在无保温的管道的上面。 安全阀(驰放阀)和放空管的配置应符合下述要求: (1)安全阀(驰放阀)和放空阀应选择在管道的最高位置处。 (2 )排放有毒性气体或可燃气体的放空管的排出高度,应符合相应的设计规定。 管道的方向改变、相交及变径 管道的方向改变、相交及变径应优先采用对焊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带法兰的管件用于需要经常检修、拆卸的地方。 管道方向的改变通常采用弯头、弯管、焊制管弯头(虾米腰)。 (1)对焊弯头的弯曲半径一般采用倍公称直径。 (2)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通常按~4倍公称直径计。

设备及管道保温施工合同协议书

设备及管道保温施工合 同协议书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施工合同 甲方:河北序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乙方:陈明 为明确甲、乙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就甲方中试防腐保温工程施工达成如下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一、工程名称: 新建中试车间设备及管道保温工程 二、工程地点: 序能化工厂内 三、工程项目: 车间内装置、设备及管道保温 四、施工形式: 包工包料 五、施工工期: 2015年3月11日-2015年5月10日,工期60天。 六、施工要求: 按甲方提供的保温施工要求及技术交底执行,同现场技术人员及时沟通施工做法。 七、工程单价:(单位:元/m2、元/m综合单价) (见附表)

八、工程总价: 依据报价单结合现场实收工程量计算该工程总价为464216元(附工程量结算表一份),按双方施工前协商下浮5%的工程款:23210元。乙方在施工过程中,用了甲方保温材料合款1000元在工程款中扣除。扣除后工程款为440000元【肆拾肆万元整】。

九、工程付款 该项工程完工后甲方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按工程结算单总额开具税票给予付清全部工程款。 十、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 1、提供施工场地。 2、甲方协调乙方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 3、甲方协助乙方做好现场协调工作,保证正常施工秩序。 乙方责任: 1、严格按照甲方要求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若出现质量事故其责任及经济损失一切由乙方负责。 2、乙方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 3、乙方在施工期间,做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尊重甲方技术人员并处理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关系。 4、乙方须按甲方要求签订安全施工合同。 5、甲方拨付工程款之前,及时提供工程款税务发票。 十一、质量验收: 1、乙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和甲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如未达到标准,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返工,直至符合标准,返工发生的费用及由此延误工期由乙方自行承担。 2、乙方在施工过程中,无条件服从甲方的质量检查,凡具备条件的工序和部位,均按质检规定书面报请甲方进行中间验收,甲方在24小时内到现场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和城市热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文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热力管网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管网;也适用于城市热力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管道设计;也适用于热水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 CJJ 34 城市供热管网质量检验、评定 CJJ/T 81 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 3供热介质选择 3.1 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应采用水作 供热介质。 3.2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供 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 a)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b)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c)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 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4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

管道材料选用及等级规定(精)

项目名称: 装置名称: : 证书编号 : 文件号第 1页共 47页管道材料选用及等级规定日期 管道专业第 2页 47页 目录 1.0 概述 1. 1 目的 1. 2 使用范围 1. 3 标准和规范 1. 4 单位 2.0 材料 2. 1 标准材料 2. 2 材料规定 2. 3 热处理 3.0 尺寸及偏差 3. 1 概述 3. 2 管子 3. 3 阀门

3. 4 法兰 3. 5 管件 3. 6 垫片 3. 7 用于法兰的螺栓和螺母3. 8 焊接端加工 3. 9 螺纹 4.0 标记 5.0 检验和试压 日期 管道专业第 3页 47页 附件: 附件 1 缩写词 附件 2 管道材料等级索引附件 3 管道材料等级 附件 4 管道壁厚表 附件 5 分支表 附件 6 阀门规格表 日期 管道专业第 4页 47页

1.0 概述 1.1 目的 此工程规定包括 -----------工程中的有关材料选用特殊要求 . 1.2 范围 1.2.1 本项目中的材料由买方按 GB 标准及 ASME 标准在国内采购,除非在材料表中有特殊说明。 1.2.2 此项规定用于在 P&I流程图和公用工程流程图上所标注的管道材料。设备自身的管道系统则根据设备制造商的标准设计。 1.2.3 当管道与设备相连时,此规定适用于以下几项: (1 设备管口处的配对法兰、垫片、螺栓和螺母。 (2 仪表管线上的第一个法兰式切断阀 *,垫片、螺栓和螺母。 (3 安全阀的配对法兰、垫片、螺栓和螺母。 (4 设备制造商的设备本身的管子同甲方供货的管子接点处的配对法兰、垫片、螺栓和螺母。 注 * 第 1切断阀是指在设备接管上最靠近仪表的阀门。 1.3 标准和规范 管道材料的设计 , 制造 , 试压和检查必须依照以下被认可的最新版本的标准和规范执行 . 1.3.1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 ASME B1.1----------------------------英制螺纹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版

1总则 1. 0. 1为在输油管道工程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保证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以使工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及运行、管理、维护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输送原油、成品油、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 1. 0. 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应在管道建设、营运经验和吸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设计参数,优化设计。 1. 0. 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 0. 1输油管道工程oil pipeline project 用管道输送原油、成品油及液态液化石油气的建设工程。一 般包括输油管线、输油站及辅助设施等。 2.0.2管道系统pipeline system 各类型输油站、管线及输送烃类液体有关设施的统称。 2.0.3输油站oil transport station 输油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统称。 2.0. 4首站initial station 输油管道的起点站。 2. 0. 5末站terminal 输油管道的终点站。 2. 4. 6中间站intermediate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各类站场的统称。 2. 0. 7中间热泵站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设有加热、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 0. 8中间泵站intermediate pump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压设施的输油站。

2.0.9中间加热站intermediate heating station 在输油首站、末站之间只设有加热设施的输油站。 2. 0. 10输人站input station 向管道输入油品的站。 2. 0. 11分输站off-take station 在输油管道沿线,为分输油品至用户而设置的站。 2. 0. 12减压站pressure reducing station 由于位差形成的管内压力大于管道设计压力或由于动压过大,超过下一站的允许进口压力而设置减压装置的站。 2. 0.13弹性弯曲elastic bending 管道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弹性限度范围内的弯曲变形。 顺序输送hatch transportation 多种油品用同一管道依次输送的方式。 2. 0.15翻越点turnatrer point 输油管道线路上可能导致后面管段内不满流(slack f low)的某高点。 一站控制系统,ration control system 对全站工艺设备及辅助设施实行自动控制的系统。 2. 0. 17管件pipe fittings 弯头、弯管、三通、异径接头和管封头等管道上各种异形连接件的统称。 2. 0. 18管道附件pipe accessories 管件、法兰、阀门及其组合件,绝缘法兰、绝缘接头、清管器收发筒等管道专用部件的统称。 2. 0. 19最大许用操作压力maximum allowable operating pressure(MADP) 管道内的油品处于稳态(非瞬态)时的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其值应等于站间的位差、摩阻损失以及所需进站剩余压力之和。 2. 0. 20 U管道设计内压力pipeline internal design pressure 在相应的设计温度下,管道或管段的设计内压力不应小于管道在操作过程中管内流体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压力。 2. 0. 21线路截断阀line block valve 为防止管道事故扩大、减少环境污染与管内油品损失及维修方便在管道沿线安装

压力管道设计规范标准

压力管道设计规范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目录 1.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 2.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1-2005 3.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2-2005 4.管道材料设计技术规定SH/P23-2005 5.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SH/P24-2005 6.管道应力分析设计技术规定SH/P25-2005 7.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SH/P26-2005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SH/P20-2005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2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 2.1 概述 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2.2 设计条件和准则 2.2.1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2.2.2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2.2.3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2.2.4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2.2.5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2.2.6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2.3 管道尺寸确定 2.3.1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的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O.1为统一我国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促进直埋管道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制定本规程。1.O.2本规程适用于供热介质温度小于或等于150℃、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DN500mm的钢制内管、保温层、保护外壳结合为一体的预制保温直埋热水管道。 1.O.3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应遵守《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膨胀土地区建筑地基技术规范》(GBJ112)的规定。 1.O.4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 J J28)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屈服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yielding 管道在伸缩完全受阻的工作状态下,钢管管壁开始屈服时的工作温度与安装温度之差。 2.1.2固定点fixpoint 管道上采用强制固定措施不能发生位移的点。2.1.3活动端free end 管道上安装套筒、波纹管、弯管等能补偿热位移的部位。2.1.4锚固点natural fixpoint 管道温度变化时,直埋直线管道产生热位移管段和不产生热位移管段的自然分界点。 2.1.5 驻点 stagnation point 两侧为活动端的直埋直线管段,当管道温度变化且全线管道产生朝向两端或背向两端的热位移,管段中位移为零的点。2.1.6锚固段fully restrained section 在管道温度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热位移的直埋管段。2.1.7过渡段partly restrained section 一端固定(指固定点或驻点或锚固点),另一端为活动端,当管道温度变化时,能产生热位移的直埋管段。2.1.8单长摩擦力friction of unit lengthwise pipeline 沿管道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保温外壳与土壤的摩擦力。2.1.9过渡段最小长度m i n i m u m f r i c t i o n l e n g t h 直埋管道第一次升温到工作循环最高温度时受最大单长摩擦力作用形成的由锚固点至活动端的管段长度。2.1.10过渡段最大长度maxi mum fr icti on lengt h

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油漆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 管道保温油漆设计技术规定 SDGJ 59—84 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院 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油漆 设计技术规定SDGJ 59—84》的通知 (84)水电电规设字第3号 为适应电力工业的发展和满足设计工作的需要,我院委托西南、华北电力设计院编制了《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油漆设计技术规定SDGJ 59—84》,现颁发试行。 本规定正文及附件二由西南电力设计院负责编制;附件一由华北电力设计院负责编制,该院已有为TQ-16机和MZ-80B微型机编制的专用计算程序。 各单位在使用本规定过程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不妥之处,请随时函告我院和西南、华北电力设计院,以便修订时考虑。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五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热力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油漆设计。 本规定不适用于汽轮机、锅炉本体的保温、油漆设计,也不适用于电气、土建部分的有关设计。 第1.0.2条对下列情况,应按不同要求予以保温: 一、为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外表面温度高于50℃,需要经常操作、维修的设备和管道一般均应保温。环境温度为27℃时,保护层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 ℃。对于个别不宜保温的设备和管道,其外表面温度低于60℃(防止烫伤运行维护人员的温度界限)时可以不保温。 二、当散热损失导致年运行费用增加时,必须从节能和经济的角度进行保温设计,保温厚度按年最小费用法确定。 三、当需要限制介质在输送过程中的温度降,以满足防堵、防冻、防结露及其他工艺要求时,必须从控制介质温度的角度进行保温设计。 第1.0.3条对于不保温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包括支吊架),为了防腐和便于识别,应进行外部油漆。管道保温结构的外表面,为便于识别起见,应涂刷介质名称、表示介质性质的色环和表示介质流向的箭头。设备保温结构的外表面,只涂刷设备的名称,不必大面积涂刷油漆。 第1.0.4条保温设计应按照《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和《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第九章的规定,对保温材料的制造和施工提出要求。 第二章保温厚度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目录 1.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 2.装置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1-2005 3.管道布置设计技术规定SH/P22-2005 4.管道材料设计技术规定SH/P23-2005 5.保温、防腐及涂色设计技术规定SH/P24-2005 6.管道应力分析设计技术规定SH/P25-2005 7.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SH/P26-2005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SH/P20-2005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总则 1.1 本规定包括:管道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验和试验的要求。 1.2 本规定为管道布置、管件材料和管道机械的设计原则,各项目的管道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2 设计 2.1 概述 为经济地、合理地选择材料,管道应按其使用要求各自分类,任何一类管道使用的范围应考虑:腐蚀性、介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2.2 设计条件和准则 2.2.1 在设计中应考虑正常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的最严重情况,并在管道一览表或流程图上加以说明。 2.2.2 操作介质温度<38℃不保温的金属管道的设计温度同介质温度,内部或外部保温的管道应依据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2.2.3 在调节阀前的管道(包括调节阀)压力应按最小流量下(关闭或节流时)来设计。而在调节阀后的管道,应按阀后终了的压力加上摩擦和压头损失来设计。 2.2.4 对于按照正常操作条件下,不同的温度和压力(短时的)进行设计时,不应包括风载和地震载荷。 2.2.5 非受压部件包括管架及其配件或管道支撑构件的基本许用应力应与受压部件相同。 2.2.6 管道的腐蚀度,应按具体介质来确定。通常对碳钢和铁素体合金钢的工艺管道应至少有1mm的腐蚀度,对于奥氏体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材料一般不加腐蚀余量。 2.3 管道尺寸确定 2.3.1 管子的尺寸依据操作条件而确定。必要时,考虑按正常控制条件下计算的管道和设备的摩擦和25%流量的余量,但下列情况除外: (1)泵、压缩机、风机的管道尺寸,按其相应的能力确定(在设计转速下能适应流量的变化要求)同时要估计到流量到0的情况。当机器的最大能力超过工艺要求的最大能力时,管道

设备及管道绝热标准

设备及管道绝热说明 1 工艺设备、管道保温施工、验收执行如下标准规范: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 50126-200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5-2010) 2 设备、管道保温及其表示方法 2.1基于保证稳定生产、保障安全、降低能耗等方面的考虑,表面温度较高或较 低的设备必须进行保温,本说明给出了须要保温设备的位号、保温种类及保温厚度。凡须保温、保冷及防冻保温的设备和管道,在安装完毕后,须经清洗、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保温、保冷施工操作。 2.2凡须保温的设备,在工艺流程图的设备上均有保温符号表示。 2.3凡须保温的管道,在工艺流程图的管道标注中均有保温代号表示。 2.4保温材料的选用 1)热保温材料 设备和管道热保温、防护保温及防冻保温采用硅酸铝保温材料,设备采用硅酸铝板。 硅酸铝保温绝热材料规格如下: 密度80kg/m3 导热系数0.042W / m ℃(常温) 用于不锈钢钢管保温材料的氯离子含量≤25ppm。 2)冷保温材料 设备冷保温采用自熄型发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管道冷保温采用自熄型发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管壳型材。自熄型发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规格如下:容重:30~50kg/m3 导热系数:0.041W/m.℃(20℃时) 耐燃性:B1级 本工程冷保温材料采用50mm一种规格。 2.5保温施工程序 1)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内保护层和外保护层三部分组成。 2)保温操作时应对设备表面进行除尘除污处理后进行保温、保冷施工操作。

3)使用成形板材时,应根据设备需要落料施工,保温材料用镀锌铁丝或镀锌铁条紧固。内保护层采用玻璃布,外保护层采用0.6mm中硬铝皮。2.6保温标准(包括伴热) 本工程防烫保温厚度为30mm。 绝热设计标准为减少散热损失、节约能源、满足工艺要求、保持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工作环境、防止烫伤等基本原则,保温标准如下: 1、外表面操作温度(正常)T≥50℃,需减少热损失的设备和管道。 2、外表面操作温度(正常)T<50℃,因工艺原因需要保温的设备和管道。 3、外表面操作温度T≥60℃而又不要求保温时,对以下范围内的设备和管道应进行防烫保温,(1)距地面或操作平台的高度<2.1m;(2)与通道和操作平台的距离<0.75m。 管道保温厚度表

低温管道配管设计规定

低温管道配管设计规定

低温管道配管设计规定 设计标准 SEPD 0507-2001 实施 日期 2001年10 月25日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第 2 页 共 6 页 目次 1 总则 2 配管设计 3 管架的安装 4 阀门的安装 1 总则 1.1 本规定适用于低温(0℃~-196℃)管道的配管设计。 1.2 引用标准 使用本规定时,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 11790 《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GB/T 15586 《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 5026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J 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 3010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SEPM 0201 《设备及管道隔热设计规定》 2 配管设计 2.1 低温设备布置应紧凑,方便配管,冷系统配管要求尽量短。

2.2 根据管道材料的冷收缩量配管 2.2.1 通常用于低温管道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线性膨胀系数比碳钢大,则奥氏体不锈钢的位移量也大,且多数不锈钢管的壁厚小、强度低,配管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设置合理的管道支架。 2.2.2 低温管道冷收缩使管道许用应力降低,配管时应考虑管系要有足够的柔性,要充分利用管系的自身膨胀。当无法自然补偿时,应设置补偿器,提供膨胀环或采用膨胀节。 2.2.3 管道的每个支撑点要计算和推测管道的位移量,以防止管托从导轨或静止梁上脱落。 2.3 保冷管道的法兰、阀门和测量仪表不应暴露在环境中,必须用保冷材料进行保冷。 2.4 保冷管道的配管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2.4 .1 考虑管道的移动,管道与相邻管道、设备及与梁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隙; 2.4.2 法兰和阀门处的保冷厚度大,配管时应留有足够的间隙; 2.4.3 放空和放净的最小安装尺寸应根据保冷厚度确定。见图2.4.3; 2.4.4 当保冷管道贯穿楼板时,应加大预留孔,配管时应避开梁,注意管道与梁之间的距离; 2.4.5 立式设备有稠密上升管道处,注意应给出支架与支架的安装间距; 2.4.6 应该给出适当的保冷管道间距; 2.4.7 布置低温管道时,应避免管道振动,尤其泵、压缩机、排气管等管道,必须防止管系的振动。若有机械振源,应采取消振措施,接近振源处的管道应设置如波型补偿器等弹性元件以隔断振源; 2.4.8 低温管道上靠近弯头或三通处,不应直接焊接法兰,为拆卸法兰不破坏管道上的保冷层,需加一段管子后再焊接法兰; 2.4.9 低温管道上仪表管嘴的保冷长度至少为管道保冷厚度的4倍。低温管道中热电偶套管不应安装在垂直位置上,要考虑到保冷层被破坏时底座上会结冰。见图2.4.9。

管道跨距设计技术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允许跨距和导向间距的确定原则和方法,并给出了十六种典型管段的管架配置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石油化装置内外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400℃的液体的气体管道。 本标准主要根据管系静态一次应力条件制定,对需考虑热应力和振动间题的管道,应按设计标准另作相应的热应力和动态分析核算,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管架位置。 2 管道跨距和支吊架的设置 2.1 配管设计中,可先根据管道的设计条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或图表,求出基本跨距,然后按各管段的配置形式和载荷条件确定其相应的允许跨导向间距,以虎作为配置管架的基本条件。 2.2 配置管架除应满足本标准允许距距和导向间距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2.2.1 管架应尽量设置在直管段部分,避免在小半径弯头、支管连接点等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设置支承点,以防管系中局部应力过载; 2.2.2 刚性支吊架应设在沿支承方向上管道位移为零的位置上; 2.2.3 支吊架应尽可靠近阀门、法兰及重管件,但不应以它们作直接支承,以免因局部荷载作用引起连接面泄漏,或阀体因受力变形导致阀瓣卡住、关闭不严等不良后果; 2.2.4 导向架不宜过份靠近弯头和支管连接部位,否则可能额外地增加管系应力和支承统的荷载; 2.2.5 对因清理、维修等要求而需经常拆卸的管段,不宜设置永久性管架。 3 管道基本跨距的确定 基本跨距是用以确定管段允许跨距的基准数据。本规定根据三跨简支梁承受均布荷载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别以计算法和图表法规定如下: 3.1 计算法 3.1.1 刚度条件 根据管段不应在轻微外界扰力作用下发生明显振动的要求,规定装置内管段的自振频率不低

L 01=0.2124 qo I E t (1-a) L 01*=0.2654 qo I E t (1-b) 式中: L 01一装置内管道由刚度条件决定的跨距,m; L 01*一装置外管道由刚度要件决定的跨距, m; I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惯性矩(见表1), cm 4 ; E 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模量(见40B201-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二),MPa ;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 、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3.1.2 强度条件 根据不降低管道承受内压能力的原则,规定装置内外的管道一律取由管道质量荷载(包括其他垂直持续荷载)在管壁中引起的一次轴向应力不起过额定许用应力的二分之一。 L 02=(L 02*)=0.626 []qo t W σ (2) 式中:L 02 L 02*一由强度条件决定的装置内及装置外的管道跨距,m; W 一管子扣除腐蚀裕量后的断面模量(见表1),cm 3; [σ]t 一管材在设计温度下的的许用应力(按40B201一1997《工艺管道应力分析技术规定》附录六取值),MPa ; qo 一每米管道的质量(包括管子、隔热层、物料质量及其他垂直均布持续荷载),kg/m 。 3.1.3 在刚度和强度条件计算的跨距值中,取较小者为该管道之基本跨距(Lo 或LO*)。 3.2 图表法 根据本标准基本跨距所需要满足的最低刚度条件和强度条件,对计算公式作必要的工程简化处理,绘制成用于各种隔热和不隔热管道的基本跨距曲线。这些曲线对常用管道规格(t/D ≤0.1)的基本跨距值,误差不超过±10%。

管道及设备保温工艺规范

管道及保温施工标准于范围 范围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供采暖、生活用热水或蒸汽管道及设备的保温和给水排水管道 的防结露保温。 施工准备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保温材料的性能、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合格证。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 2.1.1.1 预制瓦块:有泡沫混凝土、珍珠岩、蛭石、石棉瓦块等。 2.1.1.2 管壳制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硬聚氨脂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

塑料管壳等。 2.1.1.3 卷材: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岩棉等。 2.1.1.4 其它材料:有铅丝网、石棉灰,或用以上预制板块砌筑或粘接等。 2.1.2 保护壳材料有麻刀、白灰或石棉、水泥、麻刀;玻璃丝布、塑料布、浸沥青油的麻袋布、油毡、工业棉布、铝箔纸、铁皮等。 2.2 主要机具: 2.2.1 机具:砂轮锯、电焊机。 2.2.2 工具:钢筋、布剪、手锤、剁子、弯钩、铁锹、灰桶、平抹子、圆弧抹子。 2.2.3 其它:钢卷尺、钢针、靠尺、楔形塞尺等。 2.3 作业条件: 2.3.1 管道及设备的保温应在防腐及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如需先做保温层,应将管道的接口及焊缝处留出,待水压试验合格后再将接口处保温。 2.3.2 建筑物的吊顶及管井内需要做保温的管道,必须在防腐试压合格,保温完

成隐检合格后,土建才能最后封闭,严禁颠倒工序施工。 2.3.3 保温前必须将地沟管井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施工过程遗留的杂物,应随时清理,确保地沟畅通。 2.3.4 湿作业的灰泥保护壳,冬施时要有防冻措施。 施工工艺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1.1 预制瓦块: 散瓦→断镀锌钢丝→和灰→ 抹填充料→合瓦→钢丝绑扎→ 填缝→抹保护壳 3.1.2 管壳制品:

管道设计规定

适用范围 二、图面字体规定 1、角图章内用4 mm仿宋体填写;文表内用4号仿宋体填写。 2、角图章外平面图内的设备,建(构)筑物名称及编号文字高度为4mm加粗。 3、其余部分:例如尺寸,说明,管道号文字高度为3.5mm。 三、装置(单元)布置设计规定 1、设计原则 (1)本工程改造部分以尽量利旧原有设施为原则。 (2)满足工艺要求 装置(单元)布置应充分考虑工艺系统要求的设备标高差和泵净吸入头(NPSH)的需要以及过程控制对设备布置的要求,此外为防止结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尽量靠近布置。 (3)安全生产 装置(单元)布置应充分考虑设备以及机泵间防火、防爆安全间距的要求,建筑物间的安全距离以及与界区外相邻装置(单元)有安全间距要求的设备或建筑物间的安全距离;装置(单元)布置应设置贯通通道与界区外四周环形通道相连,以保证消防作业的可抵达性和可操作性。 (4)方便设备安装与检修 大型设备如反应器、常、减压塔及分馏塔等均应靠道路一侧布置,既有利设备的现场组对,也方便其吊装;贯通式通道要为每台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创造条件。此外,设置若干个检修通道口,为某些设备(如压缩机)的检修创造条件。装置布置还应充分考虑设备检修(如管壳式换热器)所需空间以及固体物料装卸所需作业面。 (5)节约 装置(单元)布置应按照“流程顺畅,紧凑布置”的原则,减少装置占地;优化各设备间距,减少管道的往返;对大管径管道,造价高(如高材质)管道,应尽可能最短,以节约投资。 2、设备布置的定位原则 (1)卧式容器基础中心线 (2)塔和立式容器中心线 (3)换热器基础中心线(框架上层) 管程嘴子中心线(地面层) (4)卧式泵泵端基础 (5)立式泵泵中心线 3、装置内通道宽度 (1)车行消防道路最小4000mm (2)检修、维修道路最小4000mm (3)操作通道最小800mm (4)联通通道最小800mm (5)检修消防通道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宜小于9m. 4、装置内通道净高 (1)卡车通道净空要求最小4500mm (2)工厂主干道净空要求最小5000mm (3)铁路净空要求最小55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