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法则与班级管理

管理法则与班级管理

2011-06理论创新

进行的参观、访问、观察、写生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5.重视语言表达创设情境

以上所述的几种途径,都是运用了直观手段。情境教学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一些幽默风趣的口语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思维活跃,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效果。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参考文献:

[1]喻宝善.孔子的情感教育和个性教育思想[M].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6(2).

[2]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管理法则与班级管理

文/董国荣

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就“管理”而言,它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行没有尽头的耕耘者的足迹。一个班集体的好坏和一种良好班风的形成,都直接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有关。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管理法则,练好一手过硬的“管理功夫”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管理学》中的两个管理法则谈谈在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的体会。

领导的有效性是组织成败的关键,同样班主任的有效领导直接关系到班级建设的成败。管理学中“南风法则”对提高班主任的领导效能深有启示。“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吹得人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温暖如春,随之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柔性胜于刚性。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更是人类中感情敏感而脆弱、思想偏激而幼稚的青少年。他们如美丽的花朵,如晶莹的瓷瓶,稍有不慎,极易受损,需要班主任时时温暖的关注,用汗水心血去灌溉、去培养。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认为:“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有一手化人服心的本领,以心换心,用爱心去洗涤学生心灵上的污垢:用爱抚去梳理学生的逆反情绪,用温暖去矫正他们的言行,用规劝去转变他们的作风。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爱是最好的教育:喜欢他,奖励他,赞赏他,这便成了把万能的金钥匙,它可以打开通向任何学生心灵的大门。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爱护。特别对落后学生,班主任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关怀和信任。爱学生,蕴涵着对学生的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知识大门”。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给学生一个微笑,学生便会信心百倍,甚至对你无话不谈。当你以“徐徐南风”吹向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对“班头”的敬佩和爱戴之情时,对学生的引导和号召就自然会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使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达到一种只需“抚琴动操,而令众山皆响”的领导艺术效能。一旦达到这种程度,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涌现出一股强大的班集体力量。

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体效应),需要的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些木板,这就是管理上有名的“木桶”法则。这一法则,对于班主任组织协调班级,很有启迪作用。班级管理也是如此,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正如一只木桶是由若干块木板组成的一样,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组成班级的学生也有“长”有“短”,因此,要组织协调好班级的整体状况,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必须分清学生群体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狠抓薄弱环节,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变成“长板”,从而使班级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最大值,否则班级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班主任一开始就要分清“长短”。从道德思想、学习成绩等方面对班上每个学生仔细观察,周密调查,认真研究。注意不同方面有“长短”不同的学生,也要注意同一学生在不同方面“长短”不一,只有分清“长短”,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时要善于“长中见短”“短中见长”。班主任应注意从细节入手,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长中见短”,即在众多优点中发现、揭示缺点,使好学生正视自己的短处并努力改之。“短中见长”,即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对有“短”处的学生,特别是差生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他们就会由“短板”逐渐变成“长板”,从而增大班级“木桶”的存水量。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低要求,小步子,个别辅导,循序渐进;对性格不良的学生,要增加心理疏导,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对有进取欲望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指导。最后,班主任更要善于“取长补短”。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先进的学生往往看不起后进的学生,后进的学生对先进的学生抱有戒备和嫉妒心理,彼此之间容易存在心理隔阂,班主任要善于在他们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针对双方的心理,抓住契机,消除他们之间的误解和隔阂,要劝说组织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要引导后进的学生学习先进学生的优秀之处,从而以此学生之“长”补那学生之“短”,大家共同进步,形成群体合力,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管理是一门艺术,那么对于艺术的追求就是永无止境的。教育是一门艺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方法。班级管理是两门艺术的组合,更需要班主任的精心研究,只有把管理学中的原理方法融于教育中,不断实践,灵活运用,才会有艺术之花绚丽绽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12 --

浅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导读:本文浅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甘肃省灵台县新开中学焦清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而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学生的基本单位,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展开。班级管理质量对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初中生很多还处于叛逆期,行为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加上自控力较差,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管理、正确引导,会导致学生性格缺陷,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校意识到班级管理重要性,且在相关方面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是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导致管理效果不显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管理中不够重视学生自主性与主体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将初中生看作是未成年人,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其自主性与主体性。加上初中生处于成长关键阶段,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遵纪守法、认真学习,

初中班主任往往注重树立自身在学生中的权威,力图通过制定严格的班规、明确奖惩制度等来对学生进行严厉管教,且在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征求学生意见、想法,这样的做法无疑会造成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不服从老师的管理,导致管理效率较低。 2.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大部分初中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还比较传统,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展开的,比较注重学生纪律、安全、卫生、学习等方面问题,像是督促学生认真学习、遵守校规、爱护校园卫生等等。希望通过班级管理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以提高办学水平、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升学率为最终目标的。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顺应当下社会对全面发展初中生的需求,所以,班主任应该及时作出管理调整。 3.在管理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身心状况与发展结合。班级管理方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由于初中学校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班级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初中班主任采用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就是以教育、批评惩罚为主,很多班主任认为这样的管理方式最为简单易行、有效。尽管这个方式可以有效管理学生,但是不符合初中生发展规律,由于忽略初中生心理需求,会伤害到学生自尊,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学生与班主任关系冷漠对立的现象。惩罚性的管理方式还会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产生自暴自弃消极思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对学生评价不够客观。评价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学生

最新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_conv

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王成升 2007年7月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一、管理 一、管理 一、管理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目标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目标 优秀 班集体 班主任——学生(人) 师————生心中装着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做到:无我有他 真诚 了解 倾听 接纳 理解 尊重 分享 一、管理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需要施教生理 安全 归属(社交) 自我实现 尊重

(二)、了解学生的动机,针对动机施教 1 种类:兴趣、爱好、抱负水平、意图、意向、意会、价值观、理想、信念、世界观 2 动机——挫折 3 不良动机 4 挫折的消除:宣泄、惩罚、自我抑制、置换、升华——好好学习。 5 优良的社会动机:成就动机、赞许动机、管理动机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1 物质自我 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 2 社会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1 物质自我 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 2 社会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 3 精神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知觉,即个体能够知觉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精神自我是个体自我的核心。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自我的 认知方式 怎样改变学生的自我呢? 常用方法: 称赞——成功 附会——正确 情绪的自我知觉

自我暴露 自我蒙骗 自我评价 自我期望 自我防卫 自我观察 自我反省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1、态度 是主体对对象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况,它对人的反应具有批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形成人们一定的行为倾向。 ①主体对客体反应的一种心理活动 ②具有复杂、稳定的内在结构 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构成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2.态度的特性: 3.态度的功能: 社会性 协调性 ①影响对外界的判断和选择 ②预定着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 ③影响人的效率(学习效率)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4.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形成阶段: ①模仿与服从;②同化;③内化。 态度的改变: 认知协调——不协调理论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5.改变态度的方法: (2)有效传递信息——思想教育 专业性(权威性) 可靠性 ①利用恐惧唤性 ②使用传递信息的方法:●宣传说服;●规范;●鼓励、赞赏、表扬、奖励; ●参与活动 (1)提高教师的威信 (五)、了解社会认知心理 社会认识

培智四年级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培智三年级2013---2014年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宗旨,以学生常规落实为前提,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为全面提高班级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锻炼学生的顽强毅力。平时借助班会、晨会形式,向学生全面介绍学校的管理制度,增强学生的遵纪意识。加强全班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树立公德意识,爱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树立我为班级体服务光荣的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一种“人人爱班,人人管理”的现象,人人争做班级小主人。 二、各项具体的常规教育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要常抓不懈。这学期以“学习行为规范标兵”为依托,扎扎实实的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实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规范。 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照规范去做,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从培养学生“不随地扔垃圾”、“公共场所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校内不吃零食”三个好习惯为抓手,抓好学生们的养成教育。我将在班级里设立一个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到了学期末再进行一次 “规范少年”的评选活动,力求取得好的效果。 2、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这个学期将要举行多次户外适应性活动。我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班级成员,以班级荣誉为荣,时刻想着为班级争光,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3、做好基本的班级卫生工作。全班分成两个卫生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教室卫生,一个小组负责卫生区卫生。对于所有的卫生区域我都具体分工到了每一个人。每天,两位卫生委员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直接找负责人重新打扫。对于主动,积极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一周班会时进行奖励。 4、加强后进生管理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关心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三、主题活动内容及安排 三月份:1、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2、学习雷锋活动(各小队共同完成)3、与家长见面(开家长会)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四月份:1、开展人人做环保小使者的活动。2、进行班级作业评比。3、开展我爱家乡”(护林活动)4、继续抓好课堂常规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五月份:1、班队会评优准备活动。(巩固出旗仪式、唱队歌、行队礼)2、为庆六一排练节目。3、继续抓好纪律和学习目的教育。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六月份:1、和爸爸、妈妈同庆六一(才艺展示)2、六月五日“世界环境日”召开演讲会。(保护环境作贡献)3、继续抓好常规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七月份:做好各项工作总结。篇二:培智一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培智一班 班主任工作计划 张勇

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 (一)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师德修养实质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慎独。“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极的重要方法。“慎独”出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顺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教师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没有听到。因此,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仍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慎独”与以前的以封建道德为标准的“慎独”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慎独是以科学的道德为标准,它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一条原则和方法。 “慎独”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

浅析班级管理的理论支持

浅析班级管理的理论支持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如何对班级就行管理和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不仅与学生的素质水平有关联,更与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有直接联系。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管理学知识被广泛应用在班级管理中。 《管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激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都喜欢用激励的方法。的确,激励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班级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是管理者提高员工积极工作的动机水平的过程,动机是驱使人们完成其工作的内在动力。就班级而言,动机水平高的学生会努力完成学业和工作,效率也比较高,而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学习工作的态度比较差,效率也比较低。因此,对于班主任而言,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是很重要的管理目标。 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关心的是在不同的激励条件下,行为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一个人是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其目标的,因此它并不关注员工行为发生的原因,而是强调对员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它主要包括强化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等人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如果能很好地设定环境,就能通过环境来调整和改变人的行为。在行为主义看来,动机是一个不可测量和不可捉摸的东西,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外部可测量行为,而不是那些不可观测的内部动机。当然,我认为教育不同于管理,它不仅需要关注可测量行为,更需要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不过,我们在此只是讨论外部环境和条件对学生的影响,因为这是比较好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操作的。事实上,我们一直强调班风建设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也有此意。

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

第1卷 第3期 今 日 湖 北 理 论 版 Vol.1 No.3 2007年 3月 Today HU bei Theory Edition March 2007 收稿日期:2007-2-18 作者简介:陶朝阳 女(1967—) 六安市金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237009) 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 陶朝阳 摘 要:从心理环境和个体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班级心理环境对班级管理的意义,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意义。针对青春期的学生特点将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青春期 班级 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07(2007)03-0147-02 中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刚进入初中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学习环境的改变带来心理冲突的加剧。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懂,老师也发现中学生的问题比以前多了。老师面对种种问题时常常变得力不从心。本文试探提出将青春期的心理教育和班级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思路。班主任老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班级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要针对青春期的特点来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又称青少年期或“生发期”指个体从儿童迈向成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个体身体、生理和性发育、发展的高峰期,又是个体理想、人格、价值观、能力等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还是迈向成年的预备期。一般以跨入初高中作为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尤以初中阶段最具代表性。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其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青春期儿童在心理上的主要特点表现: 第一、智力获得了巨大进步。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复杂事物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二、自我意识高涨,性意识萌动,自我意识的发展面临着第二次飞跃期,少年将心智集中指向自我、用于内省,关注自己的变化和感受,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 第三、情绪体验日趋丰富、细腻,稳定性降低,矛盾与变化强烈突出。 第四、在人际关系上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对教师的信赖与批评共存。 第五、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任务,亦使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此时关于青春期的形象问题、性别角色问题、对异性的兴趣问题、两性交往以及女性自我保护问题成了少年也是学校和家庭极为关注的话题。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又有人称之“急风骤雨期”。可见此期心理的特殊性及教育的重要性。 二、中学生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生存环境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宏观上,市场经济导致新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格的形成,导致如独立意识、公平竞争观念、法律法制观念以及文化开放视野等新文化精神的张扬,导致对主体精神、多元、差异、 平等和宽容等的强调,从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道义观、公平观、生活观、交往观等。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选择又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利益带来独特的观察视角与选择依据,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并重, 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并存导致文化价值冲突。微观上,学校文化集中表现为社会文化、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与制度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冲突,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获得生活直接经验的冲突,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冲突,强调国际化与强调本土化的冲突等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让当今的中学生产生更多的成长困惑和问题。比如,学习目的问题;价值观问题;审美取向问题、生活方式问题等等。 如何营造和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应该自觉地承担起时代的责任,成为整合三方教育资源的主体或第一责任人,并提高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来实现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环境的子环境。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可以从班级这个基本单位做起,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班级心理环境与学生个体心理的关系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应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作风与传统。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考夫卡和勒温等人从“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的基本观点出发,“把环境或个人看作是一种整体的存在,任何具体的心理和行为事件都在这个整体的制约下发展和变化”群体心理环境里影响个体、群体心理行为的心力,主要由群体中的个体心力和群体心力组成。置身于群体中的个体,受群体心理环境的心理因素制约,会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这一心理类化,便把群体中的某些心理体验、感受传给个体成员,使之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该群体,产生了与群体其他成员相同的心理情感,即归属感。与此同时,成员个体通过认识上的比较机制,产生了一致的认识评价,在心理上“视为等同”而把自己和群体融为一体。正是这种归属、认同的

四年级班级管理细则

我们的班级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自己最大的收获! 我们的班风:团结拼搏,求实进取。 我们的班训:今日事,今日毕。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播种一种命运,收获美好明天。 ——送给每一位同学 一、纪律方面 1、每天必须带齐当天的课本及学习用具;预备铃响之后,必须马上在座位上端正坐好,等待老师上课;不许大声喧哗,更不许在座位间跑动。 2、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对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不嬉笑、不嘲讽。 3、下课铃响之后,不允许在教室内嬉笑打闹,不允许大声喧哗,提倡去室外活动;课间活动不做危险游戏,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中午进教室后在自己座位上看书学习、写作业,不得下座位说话,不得打扰其他同学学习。 4、在楼道内要按右侧通行,脚步放轻,不停留、不喧哗、不追逐;见到老师要问好并让老师先行;绝不允许在楼道内进行体育活动。 5、做眼保健操要认真、规范,坐姿端正,不说话,不下座位;做课间操要规范、用力、不敷衍、不应付、不说话。 6、课间及放学时站队整齐迅速,在队伍里不说话、不打闹、不插队,服从班委管理。 违反纪律的相应惩罚措施: 1、上课有说话、传条、做小动作现象,影响了教室安静和教学秩序的,有以下措施: 第一次:给班内做清洁工作一次或写一千字说明书的机会。 第二次:给为班级服务一周或为班级环境美化做贡献的机会。 第三次:给其家长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一次。 2. 迟到(含上课、升旗、课间操及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或早退者,给早晨单独值日的机会三天;迟到多次的给其家长与老师交流一次的机会。(特殊情况除外) 3. 严重扰乱课堂秩序,顶撞老师,损害其他同学利益的,给在全班做公开检查的机会并要求为班级做更大的贡献,以及家长为班级做贡献一次(含卫生、环境等)。 4.打架斗殴及其它严重损害班级声誉者,给为班级服务一月的机会,以及家长与老师交流的机会。 5. 凡不服从班干部或组长管理者,视情况当选黑板、教室前面及后面卫生的负责人一周。 6. 每月评选学习最刻苦、劳动最积极、管理最负责、守纪最突出、作业最优秀的同学各一名,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相应评出最差者。 7、每小组必须有自己的组内目标和座右铭,各小组长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8、每位同学必须每天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仪容仪表须整洁干净。 二、作业方面 1、作业整洁、一笔一划书写工整,规范自己的字体,做到横平竖直,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重视语文大练习册的书写及保护,不得弄脏,不得掉页,不得有空题;老师规定不能错误的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 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 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 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师德就是榜样,当 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 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师德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呢?笔者认为不外“知”与“行”两步,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步,要“勤知”。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 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 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和有组织的教师 道德学习两种方式,内容主要有学理论和学楷模之别。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 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针对性强,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 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可以解决一些共性 的问题。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认真向革命前辈、 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对照自己的理论认知,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只有在道 德修养中时刻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 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 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步,要“善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 道德修养,反思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 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 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 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学理论,去修养,那么提高师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知识掌握的多么丰富出色,如果经不起实践的 检验,其理论的说服力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 与感悟,势必会多走弯路。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师德修养。

浅议班级管理

浅议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又是联系各科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班主任,营造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呢?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如下体会: 一、爱岗敬业,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要治班,首先要治身,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做到。中学生观察力较强,班主任要发挥表率作用,既是榜样又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因此,班主任爱岗敬业、言传身教非常重要,要全身心投入教育中,勤恳扎实地做好工作。 二、关爱学生,抓好群体 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的过程中,要避免自己唱独角戏,否则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牛事未了马事又来,整天忙碌,班上还是乱哄哄的。因此,必须抓好两个教育群体。第一个是教师群体,多与本班各科任教师协调,了解学生上课时的情况,及时掌握全班学生动态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讲透尊师的道理,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形成班主任与本班所有科任教师共同抓教育的第

一群体。第二是学生群体,要使班级有凝聚力,人人关心、个个关爱这个班集体,使全班学生都感受到这个群体给自己带来乐趣,带来温暖,是可靠的群体。班主任要用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关爱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多过问,常嘱咐,使全班学生都感受到这个群体的可爱、班主任的可亲,自己离不开这个可爱的群体。 三、思想教育,德育熏陶 要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必须做到德育为先,思想教育为本。班主任要有机地、适时地抓好三个教育:一是爱国教育,以史育人。根据学生实际,利用班会课或节假日,采用多种形式,如清明节扫墓,请当地的革命前辈讲先贤风范的爱国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报国情怀,弘扬时代精神,使学生成为为国为民的“四有人才”。二是理想前途教育,针对现实,帮助学生克服模糊认识,懂得知识竞争、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可结合报纸杂志的消息,陶冶他们的情操,树立理想,坚定报国的决心。三是情境意境教育,结合形势和实际,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教育,让学生感到祖国之美、可爱,树立振兴中华的信心与决心,日后实践自己的历史责任。由于学生思想得到教育,领悟了人品,学会了做人,也就达到了教书育人之目的。 四、诱导感化,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

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班级管理方案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8705 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班级管理方 案标准范本 In the specific resourc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cord, the formation of experienc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grams. (执行方案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班级管理方案标准 范本 使用指南:本执行方案文件适合在为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条件下,依据规范完成,并把完成时所达到的有形或无形的效果记录,形成经验或者总结,使用数据记录并为以后的方案提供参考。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班级管理方案 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1人。在行为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按照一日常规来要求自己,但自觉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男孩子在这方面的养成习惯还不行,下课会有奔跑,打闹现象出现,经常要老师同学提醒。我班大部分学生较活泼,思维活跃,大部分同学作业能认真完成,但完成的质量却不高。大部分学生爱班级,爱劳动,爱师长,爱同

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班级的学风、班风有待提高,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学生心理分析 1、学生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 2、学生的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3、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4、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

(精选)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讲:王永利时间:4月13日、4月27日、5月11日 专题一: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解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特征1、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 (1)涵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 ;“广” ;“深”。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稳”;“俗”。 (3)功能: 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情感慰藉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价值升华功能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 第二,同其他职业行为规范一样,教师的行为规范也可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两种; 第三,从教师的行为方式看,教师行为活动的职业意义与道德意义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说,教师的“做事”与“做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看,师德具有导向性。

(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 业道德的示范性 “红烛精神” /“为人师表” /园丁 /灵魂工程师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1.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3.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 其一,适应全球化、本土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促使教师从道德的层面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 其二,帮助教师确立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感,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楷模; 其三,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强化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4.促进功能 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四、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两种教师职业道德观 1.理想主义的师德蓝图(1)起点高。(2)精神价值凸显。2.现实主义的师德构想(1)社会现实。(2)人性现实。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在除了职业角色之后,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人之本性驱使他愿意选择遵从己多他少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 其一,道德底线定位。 其二,互助功利主义的嵌入。 (二)理想与现实的统合:可信而可爱的师德观、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 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关系与层次

浅谈班级管理的几点看法

浅谈班级管理的几点看法 从走上这个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思考着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怎样才能当一个让学校认可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我是怀着这样一颗严肃负责的心来对待我的工作的。 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我曾有过许多困惑,但是,在那份责任的驱动下,我解决了许多矛盾,也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我必须对学生负责,必须对学生家长负责,必须对学校负责,也必须对自己负责——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工作,虽然我年龄尚浅、经验不足,但工作中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愿意诉诸笔端. 一、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他人经验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工作方法,并且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主任工作上,我的经验不是很丰富,又初来乍到,对这里的情况不够了解,所以遇到自己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时,我会虚心地求教其他的班主任请教,我的那些淳朴善良的同事给了我很多可以借鉴的宝贵做法;让我在向学生说明某个问题时,有理有据,令学生信服;此外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和教学相关的书籍,例如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每一次阅读后都令我茅塞顿开,这些老师给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就说李镇西老师吧!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亲切随和,总是面带微笑又不失威严,他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也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而爱得有法,而决不能溺爱。我们班有一个叫梁玉的同学,体质很弱,经常去医院看病,有一些同学拿他开玩笑说:“梁玉,走路的时候小心点啊!别让一阵大风把你给吹跑了。”梁玉哭哭啼啼的来找我诉说她的痛苦。我一看可怜啊!就找来那个嘲笑她的学生。学生就和我说:“老师我们并没有恶意,只不过觉得她太娇气了,很少劳动,也多病不怎么跑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心里有了底。我和她商量说以后班级的劳动要尽量参加,能干的力活尽量自己干,跑步时候能跑多远尽量跑多远。我就这样开始“爱”这个孩子。没想到的是别人跑步的时候她也能坚持下来,别人劳动的时候她也跟着劳动,过了几天我问她还有人和你开那样的玩笑了吗?她说没有了。我知道同学们已经不再认为梁玉不如他们,自然不再嘲笑她了。 二、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 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体会,就是班级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刚刚开展工作时,我基本上是什么事情都自己来管,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惟恐学生出现问题或差错,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不仅自己累,而且学生养成了依赖性,大事小事都要找老师。对老师过分依赖,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在上课和班级活动中,在其他任课老师的推荐后,我注意发现哪些同学比较大胆,比较有能力,在此后平时的很多活动或事情都让学生自己主持。比如每周班会先由学生干部自己总结班级的情况,在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上由干部来提醒,在需要讨论的问题上由班干部来点评同学发言,然后由他们自己总结。开班会切实的解决我们班级的一些具体问题,同学们也通过班会提高了自觉性,每次开班会是学生最期待的一节课,因为他们知道这节课是为他们而开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答: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3.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答: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4.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答: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5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6.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答: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8.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0.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1. 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12.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答: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四年级班级管理4篇(一)

四年级班级管理第1篇(一) 一、学生课堂常规 1、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 2、听见上课的预备铃后,尽快安静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静候教师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宣布上课后,班长发出 3、上课时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努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言、提问,要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在教师指名后才能发言,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语句完整,发言完毕即自动坐下,别人说话不插嘴。 4、阅读、写字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预防近视做到“三个一”:看书写字眼离书本一尺,写字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桌子一拳。 二、作业常规 1、做作业要自觉,作业中有困难要问老师或同学,不抄袭他人作业,不依赖父母,不拖拉作业时间,做好作业再玩。 2、认真作业,字体清楚整齐,合乎书写要求。写错了的不要乱涂,可用改正贴,但不用涂改液。不随意在本子上涂改、乱画。 3、上交作业时要及时、主动,不用催交。对做错的作业,必须及时更正。 4、爱护作业本,保持四角平整。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要丢失。 5、完成作业或试卷以后,要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 6、课内收发作业本,要依次传递,动作快,保持安静 三、课间常规 1、下课时在规定的活动地区游戏和休息,做正当的游戏。不在班级里追逐奔跑,不大声叫喊不停留在上课班级的教室前观望。 2、放学时,在教室前排队,整队出校门。 3、在校用餐要遵守用餐制度,讲卫生,守纪律,注意安全。 4、整队、集合要做到快、静、齐;做操时要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做操和眼保健操要按口令做,动作到位,态度认真。 5、早晨、课间、中午空余的时间充分阅读图书角的课外书。 6、爱护校园绿化,不摇树,不采摘花朵,不穿越绿化场地。

师德修养提升计划

师德修养计划 教师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为了切实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特制定如下学习计划: 一、充分认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师德建设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教师既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随着我国文化服务性行业逐步开放,西方文化、价值观随西方的影视、音像、书刊进入我国,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也必然会使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有可能使教师在理想、信念和追求上产生动摇、困惑、彷徨,引起思想与行为上的失衡,造成思想观念的剧烈冲突。 2、师德建设是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如:职业理想和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工作利益的关系”,“精力投入”与“利益回报”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出现了所谓“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的倾向。 3、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题库10-1-8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题库10-1-8

问题: [单选]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认知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题干中董老师注重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这是关注学生的表现,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

问题: [单选]初二(5)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A.人际纪律阶段 B.自我服务阶段 C.自我约束阶段 D.相互协同阶段 人际纪律阶段,大多数学生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

问题: [单选]丁老师在工作中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哪种效应?()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效应 D.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丁老师把自己想法和思维方式投射到学生身上,是投射效应的体现。 (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dc9914506.html,)

问题: [单选]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