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主义的演变_海明威式英雄与水泊梁山好汉的比较研究

英雄主义的演变_海明威式英雄与水泊梁山好汉的比较研究
英雄主义的演变_海明威式英雄与水泊梁山好汉的比较研究

收稿日期:2004-12-26

作者简介:张雨晗(197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编辑,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及编辑学研究。

英雄主义的演变

———海明威式英雄与水泊梁山好汉的比较研究

张雨晗

(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在世界文学史上,英雄形象代代辈出。这些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衍化自文学原型中的

原型英雄。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原型英雄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身负重任、力挽狂澜、无所畏惧、豪气冲天……其中,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与海明威笔下的平民英雄分别是中西方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光辉形象。虽然隔着时空的差距,这两位作家笔下的英雄可以说是惺惺相惜,颇有许多神似之处。他们既继承了原型英雄的气质特征,如勇敢、正直、有本领,又有原型基础上的进一步演变,即不分贫富贵贱,无论成败得失,只要战胜自我,服务百姓,就是英雄。总之,两位作家笔下的英雄都有平民化趋势,英雄本色依旧,而外在的非本质的东西则被扬弃。在这个意义上,两位作家都更注重“英雄”这一概念的内涵,因而扩大了其外延。两种英雄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研究文学、领悟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原型;集体无意识;英雄主义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320(2005)03-0077-04

文学表现人类的思想、愿望和情感,某些共同

的东西会超越时空的界限,从而使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家可能产生可比性。那些共同的东西在世世代代来自各民族的人的经历中反复出现,其根源就是容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海明威和施耐庵笔下的英雄,无论性格如何不同,都是在集体无意识作用下某个时代某个民族的产物。他们身上共同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他们身上不同的东西则是应该互相学习借鉴的。正确解读两位作家所创造的英雄人物的思想、人格和所作所为,对于理解作家的思想体系,进一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总的规律和方向,有极大的帮助;对两种英雄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领悟生命内涵、生存价值、生活意义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英雄形象的来源

自人类社会的萌生,英雄精神始终贯穿在世界历史进程之中,英雄形象也反复出现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中,这些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人物形象都是从英雄原型中衍化出来的。根据容格

和弗莱的原型和原型批评理论,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因而是作为潜在的无意识进入创作过程的,但它又必须得到外化,最初呈现为一种原始意象,在远古时代表现为神话形象,然后在不同时代通过艺术在无意识中被激活转变为艺术形象,在文学中即为文学原型。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它生生不息,亘古长存,为人类文明演变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基础;而文学原型则成为各民族文学发展深厚丰富的渊源。

原型英雄,作为重要的文学形象,有其鲜明的特征:出身高贵、智勇双全,胸怀凌云壮志、腹隐宇宙之机、肩负天下大任,力挽狂澜。总之,英雄的基本模式是有非凡的本领,能为普通人所不能为;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豪气冲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在现实生活中英雄人物也是代代辈出,历史因他们而更有声有色,人类文明因他们而更绚烂多彩。以原型为基础,以现实为参照,无数英雄形象已出现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伏羲、后羿、成吉思汗、岳飞、普罗米修斯、奥德修斯、贝奥武甫、熙德……他们的存在

第25卷第3期 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V ol.25N o 13

2005年5月 Academic F orum of Nandu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May ,2005

不仅揭示了人类奋发向上的本能,同时也为天下大众树立了美德的楷模,行为的榜样,激励人类的崇高感和成就感,鼓舞人们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综观文学与历史,不难发现,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受人景仰,是因为他们都符合原型英雄的基本特征:智勇双全、造福人类。懦弱无能的平庸之辈自与“英雄”称号无缘,权倾一时、仗势欺人的王侯将相也只恶名昭著而不会流芳后世。英雄不仅要具有英雄的素质,还要有英雄的业绩来证明其英雄本色,英雄必然是人民的英雄,要由人民来评判,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然而,在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总是要天下“英雄”皆为自己所用,也只有为他们的利益建功立业的人才被称作“英雄”。这样的“英雄”逐渐蜕化为统治阶级的鹰犬,他们丧失了自主意识,远离了人民,也丢掉了自身的价值。

中国文学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如《三国演义》、

《隋唐演义》、

《七侠五义》等作品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他们身上虽然有着一些英雄的品质,但他们终归是为统治者效力的,百姓在他们眼中成了无足轻重的草民,这些“英雄”所追求的已经是“封妻荫子”、

“光宗耀族”、“青史留名”,为民变成了为君。西方的基督教文学、骑士文学中也有许多光辉角色,但他们身上的贵族气息太浓,脱离了人民大众。

被逐渐扭曲的英雄价值观终究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人民不接受的“英雄”必然被历史所抛弃。然而,真正的“英雄”永远都是社会的栋梁和楷模。每个民族整体素质的完善和提高都离不开英雄意识的激励和指引;个人也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英雄之梦,生命就会黯淡无色,生活也会失去意义。

二、两位作者笔下英雄的相同之处

20世纪美国作家海明威和14世纪初中国小说家施耐庵按照各自对生活的理解塑造了各自的英雄形象。海明威笔下的“海明威式英雄”与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虽然来自不同的时空背景,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第一,逆境出英雄。在海明威的战争作品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参战国人民造成了无以弥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伤害。在美国,战后“迷惘的一代”经历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即信仰与价值观的丧失。这种失落与痛苦深深折磨着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们。而在他的非战争作品中,主人公也毫无例外地面临着痛苦、危险,甚至死亡。《老人与海》中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正是逆境的最典型象征。而在《水浒》中“官逼民反”则是小说的主题所在。几乎所有的梁山好汉背后都有一个充满血和泪的悲惨故事。贫穷、欺诈、不公正的社会最终把他们逼上梁山。

第二,都无视传统的道德观念,自有一套价值准则。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常常面临着“道德真空”,传统的道德观念被证明是虚伪的,而新的道德准则尚未形成。他们想要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他们皈依内心中真善美的标准,从而逐渐走向自己的英雄之梦。北宋末年的中国官场腐败,民不聊生,当时的封建社会正统英雄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逐渐显露出其虚伪性。对于梁山好汉们来说,虽然他们尚未完全摒弃对封建皇朝的顶礼膜拜,可是对于象征着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仕途已经感到怀疑。贪污腐败的高官贵族(如高逑)粉碎了他们心中曾经的英雄之梦。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正反映出了他们内心中所崇尚的善恶标准,以及对此的不懈追求。

第三,都具有反叛精神,邪恶面前不屈服。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巴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心俱损。一度的沉沦之后,他终于意识到所谓的“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洞的字眼所代表的传统道德是荒谬可笑的,并最终迈开摆脱精神枷锁的第一步。在《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信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给予了海明威式英雄永远的力量。在封建中国,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平民百姓的痛苦根源。在梁山好汉们从个人的反抗欺压、劫富济贫逐渐发展到群体的揭竿而起、占山为王这一过程中,反叛精神始终如熊熊烈火,燃烧不息。

第四,大多来自民间,出身低微,且彼此平等,惺惺相惜。海明威笔下的英雄既有猎人、渔夫,又有斗牛士、拳击手、军人,他们多是悲剧性的英雄;梁山好汉既有农夫、贫民,又有流浪汉、流放的犯人、贬谪的官员,他们终归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容于统治者。海明威的平民思想强调各行各业人人皆可成为英雄,而梁山好汉皆以兄弟相称,大家人人平等。对他们而言,不分贫富贵贱,无论成败得失,只要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只要有超人的本领,只要做了一般人做不了或不敢做的事,他就是英雄。在这个意义上,海明威和施耐庵都更注重英雄的内涵,因而扩大了英雄的外延。

第五,都具备原型英雄最本质的特征:本领高强、勇敢无畏、正直无私。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乔顿自愿投身于反抗法西斯的西班牙内战,为世界的和平奉献自己的热血。老人桑提亚哥,一个平凡的渔夫,可是从他身上人们却看到了人定胜天的大气与沉稳。在惊涛骇浪中赤手空拳与自然搏斗或许并不是一件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但这个老人却把英雄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伦比。《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几乎个个都有过人的本领。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的宋江;“文武

?

8

7

? 南都学坛 2005年第3期

足备、智谋并优”的吴用;路遇不平,拔刀相助的武松、李逵、鲁智深;飞毛腿戴宗;浪里白条张顺……

第六,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幸福,享受此生。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不会放弃任何实实在在的快乐。爱情、美食、美酒、拳击、斗牛……像是鲜活跳跃的音符在阴暗的日子里依然演绎着快乐的歌。翻开《水浒》,从第1回到第120回,几乎回回都写到了吃。其中有饕餮式的狼吞虎咽,有文人雅士的低吟浅酌,有穷困潦倒的借酒浇愁……但是,写得最多的,满怀深情的是梁山好汉相识相聚开怀畅饮的痛快,是梁山好汉有了战功以酒致贺的喜庆,是梁山好汉对“成瓮吃酒,大块吃肉”生活的向往。这种生活方式既抒发了绿林好汉的豪情、气概,也在客观上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他们对幸福的追求。

第七,都是悲剧结局,更看重精神胜利。海明威式英雄在作品最后面对的大多是失败或死亡。而《水浒》结尾的招安更是给绿林好汉一生的英勇抹上了悲伤凄凉的最后一笔。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读者在掩卷长思时,会质疑他们的“英雄”称谓。老人桑提亚哥从海上归来,可是有谁在那副空空的鱼骨架之前不肃然起敬?拼其所能,战胜自我足已是英雄!

两位作家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他们对人生、成功及崇高的理解已经跨越了形式,直达本质。在这种思想境界下,他们所创造的文学形象是丰满而真实的,他们关于英雄的价值观则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他们的成就不仅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三、两位作者笔下英雄的不同之处

在这些共同点中,也有不同之处:

第一,海明威式英雄主动向命运挑战,探索人生价值。例如,《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乔顿原本是一名出色的美国籍西班牙语教师,出于对法西斯邪恶势力的憎恶,他自愿参军。而水浒英雄多是被逼上梁山,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受了奸人诬陷、走投无路的林冲。前者由自发被动走向自觉主动,主人公在小说中都经历了思想境界的提升。后者依然停留在原始动力阶段,有些人物仅仅满足于单纯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状态。

第二,海明威在塑造自己的英雄形象时也强调人道主义和民主平等,而施耐庵是宣扬英雄崇拜,平等只是英雄之间的事,平庸的人则被视为草芥,随意杀戮。朱贵、李立、张青和孙二娘夫妇都曾开过黑店,滥杀不少无辜百姓。

第三,海明威式的英雄反传统、追求自我实现是比较彻底的,而梁山好汉在“义”之下丧失自我,并最终因未能彻底摆脱封建忠君思想而招安。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时代的差别,14世纪初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的平等意识是有局限性的,他的民主意识是朦胧浅显的,因此也提不出新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来改变现实。而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击者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对民主平等的理解自然更深刻,对精神枷锁的抛弃更坚定,对自由幸福的追求也就更执著。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集体、稳定、和谐,在伦理领域内,则变为顾全大局,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而西方文化则注重独立的人格,注重实现自我。在西方文学史上以个人反对专制,以人的发现反对神的统治,以个人冒险反对平庸的例子举不胜举。正是这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得这两类英雄有了可比性,也使这种比较研究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四、英雄主义的演变

古往今来,无论中西,文学家们一直在用饱蘸着激情的笔塑造着一个个英雄形象,英雄的业绩强烈地吸引着读者,鼓舞着人民去创造自己有声有色的生活。

海明威笔下的英雄来自军人、斗牛士、拳击手、渔民;施耐庵笔下的好汉多是小吏、渔民、下级军官等等,他们都具备原型英雄身上所具备的最本质的特征———有能力,有本领,服务于百姓。但他们又都被传统所忽略或不齿,《水浒》中的好汉甚至是被当时的正统观念骂做“贼”的。这些英雄或文或武,各有自己出色的本领,有顶天立地的豪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拒绝被愚弄,不做受制于人的奴才(奴才也会被捧为“英雄”),不做统治者的工具(一招安就又重新变成了工具),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他们带有现代的气息,而他们的“替天行道”则是对正统的反叛,也是向原型的回归。这些崭新的英雄形象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他们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已经成为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英雄形象。

比较研究建立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基础之上。海明威和施耐庵之所以有比较研究的价值,就在于他们有诸多相同可资比较的东西。首先,他们作品中有着共同的母题———英雄主义,人物则以塑造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为主,这些英雄人物都是不受传统约束并在某种程度上回归原型的。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击者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揭露了战争的残酷与虚伪,战后的失落与痛苦,他笔下的英雄也随之永别了武器。然而西班牙内战的烽火却又促使热情正义的海明威重返战场。为民主和平而献身的战争英雄形象又重新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在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繁华与宁静之后,海明威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老人与海》。此时的海明威式英雄桑提亚哥乐观好

?

9

7

?

 2005年第3期 张雨晗:英雄主义的演变

强,勇敢地向大自然进军,体现了人的真正价值,将英雄精神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对封建思想的束缚深有体会。他借北宋末年梁山好汉的英雄传奇抒发了在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百姓渴盼真正的救国救民的英雄好汉的共同心声。在他笔下,出身贫寒却身怀绝技的梁山好汉揭竿而起、劫富济贫、替天行道被天下百姓视作英雄。他们威名远扬,令当时的贪官污吏,甚至腐朽不堪的朝廷都闻风丧胆。海明威和施耐庵所代表的时代都是呼唤英雄的时代。而海明威和施耐庵两位作家都是以批判社会现实、重塑英雄形象为己任,为世界文学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其次,海明威和施耐庵的伟大并不在于他们创造出了许多英雄好汉的形象,而在于他们打破了人神一体的英雄模式,摈弃了原型英雄的一些非本质的特征,如出身高贵、永胜不败、创世或救世等。尽管有着历史、民族、文化、个人经历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摆脱了传统的价值观,塑造出了完全令人耳目一新的英雄好汉,这些英雄不是要人仰视的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是来自人民,甚至是起于草莽的豪杰。在海明威和施耐庵看来,英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英雄,他们不再被奉若神明、供在寺庙殿宇之中,英雄也可来自寻常巷陌、百姓人家,英雄也是血肉之躯、饮食男女,也有七情六欲、爱恨悲欢。英雄自然要成就一番事业,但未必要“匡扶社稷,拯救黎民”,英雄必须奋斗拼搏,但也未必长胜不败,不可以成败论英雄。两位作家在原型的基础上把英雄平民化现实化了,他们塑造出来的英雄也因而更加贴近人民、更富有活力、更易于为人民所接受,在民间流传更广。

总之,两位作家笔下的英雄都有平民化趋势,英雄本色依旧,而外在的非本质的东西则被扬弃。与原型英雄相对比,海明威式英雄既具有原型英雄的本质特征,又在其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演变。而海明威的艺术成就在于一反传统的英雄模式而塑造出了一系列平凡却了不起的平民化的当代英雄形象。与原型英雄作对比,水泊梁山好汉不仅体现了原型英雄为人类造福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在其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更新。施耐庵的艺术成就在于一反以往英雄传奇中的半神半人或帝王将相的模式而塑造出了一系列有爱有恨、质朴真实的民间英雄形象。 五、结论

海明威笔下的英雄在混乱无序的社会里艰苦跋涉,与危险搏斗,向命运挑战,寻觅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树立为人处世的原则标准。施耐庵笔下的好汉惩恶扬善、劫富济贫,怀忠义之心、举正义之旗,轰轰烈烈、敢作敢为。看老人在惊涛骇浪中与鲨鱼搏斗的坚忍不屈,罗伯特?乔丹在死亡来临时的镇静自若,罗梅罗在斗牛场上的风采与勇猛,再细读梁山好汉的义薄云天、替天行道,不禁豪气冲天,感慨万千:做人就该有本领、有准则、有追求、有抱负,即使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也要在人生的扉页上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英雄”有的如流星闪烁而过;有的却被代代传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为人民服务,被人民欣赏,是评判英雄的永恒标准。新的世纪已拉开帷幕,新的一代已登上历史的舞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参 考 文 献]

[1]陈桂声1水浒评话[M]1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2]卡莱尔1英雄和英雄崇拜[M]1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1

[3]李希凡1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M]1上海:上海文

艺出版社,19801

[4]刘仁圣1水浒文化大观[M]1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1

[5]欧阳健,萧相恺1水浒新议[M]1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31

[6]汪榕培,王晓娜1中外比较文化[M]1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71

[7]叶舒宪1英雄与太阳———中国上古史诗的原形重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1

[8]张法1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责任编辑:李法惠]

Development of H eroism

———A Comp arative Study of H emingw ay Code H eroes and Liangsh an H eroes

ZH ANG Y u 2han

(Henan People ’s Publishing H ouse ,Zhengzhou Henan 450002,China )

Abstract :In w orld literary history ,heroism is an im portant theme 1As part of human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hero archetype has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1A hero must be brave ,right ,and full of tactics 1Am ong the heroes created by Chinese and Western writers ,Heming way code heroes and heroes in Shi Nai ’an ’s Outlaws of the Marsh share s ome heroic features 1They are reformed heroes ,for they came from comm on people and they are faced with failure or death 1C om parative study of the tw o writers ’understanding of herois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literary and ideological research 1

K ey w ords :archetype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heroism

?

08? 南都学坛 2005年第3期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精练:海明威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练:海明威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士兵之家① 海明威 克莱勃斯在堪萨斯州一所卫理会学院(教会学院)读书时上了前线。有一张照片照的就是他和团骑的弟兄们,大家都戴着一模一样的高领。他在1917年入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直到1919年夏天第二师从莱茵河撤回来才回到美国。 有一张照片是他和另一名军士同两个德国姑娘在莱茵河畔照的。克莱勃斯和那个军士穿的军服都绷在身上显得太紧。德国姑娘长得也不漂亮。莱茵河在照片上根本就看不出来。 克莱勃斯回到俄克拉何马家乡小镇的时候,向凯旋英雄致敬的热潮已经过去了。他回得实在太晚,他的家乡对于有关战争暴行的故事听到得太多了,真实的情况反而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克莱勃斯发现,要人家肯听,他就得撒谎,因为撒了谎,战争中他亲身经历过的每一件事,现在都使他感到厌烦。他明白自己一直处于病态的十分恐惧的心情中。这样,他就丧失了一切。 这时正当晚夏,他每天起得很晚,起床后步行到市区去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吃中饭,在前廊看书直到他感到腻烦为止,然后步行穿过市区,到阴凉的弹子房去,消磨一天中最热的几小时。他喜欢打弹子。 晚上,他练练单簧管,去市区散散步,看看书,然后上床睡觉。他在他的两个妹妹心目中仍然是个英雄。他妈妈甚至会把早饭端到床上给他吃,要是他想这样的话。他在床上时妈妈常到他房里来,要他把打仗的情况讲给她听。不过她的注意力总不集中。他父亲则什么意见都不表示。 镇上什么都没有变,只是姑娘们都长大了。不过她们生活的天地挺复杂,既有已经确定的各种联合,又存在着变化不定的敌意,这使克莱勃斯觉得他缺乏精力和勇气闯进她们的天地里去。不过他喜欢看她们。漂亮的姑娘真不少。大多数都剪短头发。他离开家的时候,只有小姑娘或者赶时髦的姑娘才留那样的短发。她们都穿着毛衣和荷兰式圆领衬衫。这是种流行式样。他喜欢站在前廊看着她们在街对面走过。他喜欢看她们在树荫下走路的身影。他喜欢她们露在毛衣外的荷兰式圆领。他喜欢她们穿的丝袜和平底皮鞋。他喜欢她们蓬松的短发和她们走路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李世强 提 要 几乎所有的作家在创作中都离不开从自身的生活经历中挖掘题材,而这一点在当代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尤显突出。本文对此作了重点论述。同时,简析了海明威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独具一格的文体风格。 关键词 海明威 生活经历 作品题材 艺术特点 文体风格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一生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海明威是我们时代的伟大作家之一,他忠实地、不屈地再现了这个严酷时代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充满暴力和死亡的世界中,看到了勇气和同情。同时,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在当代风格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这就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海明威的作品作出了权威性的评价。 海明威无论写什么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他说:“只有你占有过的东西你才了解它。”因此,海明威的素材都来自他的亲身经历。他的成名之作《太阳照样升起》,写一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居巴黎的美国海外游子。这些人参加过大战,目睹战争中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只求在眼前的吃喝玩乐中寻求解脱,表面上虽然欢乐,内心却十分悲痛。其实,这正是海明威本人的经历。我们知道,海明威在1918年高中毕业之后,抱着为祖国的神圣和尊严而战,为拯救世界民主而战的崇高理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为救护队开车,在意大利前线受了重伤,两条腿几乎都要截去,幸亏精湛的外科手术和良好的护理救了他,使他得以保住双腿。在六个月的住院治疗当中,他与一美国女护士恋爱了(这女护士就是《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角凯萨琳的原型)。痊愈之后,他以记者身份被派驻巴黎,开始了写作生涯,并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太阳照样升起》,诚如其家人所说,是海明威从欧洲负伤回来以后“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成了一个没有目标的人”的生活的写照。书中主人公巴纳斯因受伤而丧失了性机能,在爱情上受到挫折而心灰意懒的同时,没有丧失勇气,而是光明磊落地对待一切。这正是他在巴黎开始写作生涯的经历在书中主人公身上的曲折反映。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写的也是他从小就十分熟悉的捕鱼生活。《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是描写战争的。前者贯穿着反战的主题,男女主角被战争所摧毁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作者自己的经历;后者则与作者亲自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有关。他众多的短篇小说,题材更加丰富,人物多种多样,有士兵、拳击师、杀手、作家、记者、餐馆侍者、暴徒、流氓等等,都是他当记者所接触到的。总之,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就给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背景,对其创作艺术有重要的影响。 文学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塑造的好坏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海明威非常重视人物塑造,他说:“写一部小说的时候,作者应该创造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必须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ou rnal of Yunnan N o r m al U n iversity V o l .30N o.2A p r .1998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

中西方文化差异文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wenzhang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二、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异同 ①科学观 在科学方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四大发明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但是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时, 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 ②法制观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在对欲望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宋代朱熹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即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这种结果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也是封建统治盛行的根由。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欲望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③民主观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权利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④人际交往

海明威小说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

海明威小说的内容特色和艺术特色 一内容特色: 海明威无论写什么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他说:“只有你占有过的东西你才了解它。”因此,海明威的素材都来自他的亲身经历。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就给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背景,对其创作艺术有重要的影响。 文学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塑造的好坏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海明威非常重视人物塑造,他说:“写一部小说的时候,作者应该创造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必须从其丰富的经验中,从其全部知识中,从其整个身心中产生出来 二艺术特色: 海明威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人们通常称之为“冰山风格”。主要表现在: (一)电报式文体,亦即那种简洁、清新、明晰、干净的散文文体。海明威总是避免使用描写手法和堆砌华丽辞藻与花花绿绿的形容词,而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准确、精练、鲜明、生动的短小语句。由此其冰山风格又被称作“电报式风格”。 (二)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既然倡导以八分之一部分来表现八之之七部分,亦即“以少胜多”,努力要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趣外之旨。而为了获得这种艺术效果,作家又主要依赖了象征、简洁和零式结局的手法。 1、明威相当广泛地使用象征手法,表现在其作品中,无论是情节、

主题、意象乃至通篇诸方面,均富有突出的象征性。如《永别了,武器》中“武器”一词又可作“怀抱”解,暗示战争与爱情的双重主题。 2、运用简洁手法来安排人物对话,作者退避一旁,完全由人物自己说话,以此让读者去体味丰富的潜台词,去捕捉人物隐秘的情感活动,以补充和再现作家故意省略的八分之七部分。试以《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为例。 3、海明威小说的结尾,一反传统的大团圆模式——不是那种精心安排的有头有尾的收场,而是戛然而止,给人中途刹车、故事似乎并没有讲完的感觉。

西方式的英雄主义

西方式的英雄主义 对于我来说《勇敢的心》是一部烂片,内容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几乎充满了好莱坞英雄主义影片的所有糟粕。叙事起伏,故事的完整度,甚至是主人公的表演都远远达不到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该有的水准。但他又有电影最重要的一点——动人!它成功地触发了观众某种思考,以及让人在感动中汲取到摄人心魄的力量。 电影《勇敢的心》最无法忽视的必须提及的两个要素就是“性”和“暴力”。正是因为这两点被英雄大片滥用的二要素让不少牙尖嘴利的影片人把这部片戏作“一滴精液撑起的世界”。但“性”与“暴力”恰恰是美国文化甚至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人们经常诟病的好莱坞电影的色情和暴力。即使严厉冷酷的基督教也未能完全驯服骨子里狂暴热烈的西方人,他们总是在试图挣脱这条精神上的锁链,恢复作为一个蛮族人那种酷烈粗放的个性,那种对于荣誉与胜利的崇拜,那种试图与天公试比高的狂妄,那种不可抑制的对于肉体的欲望。《勇敢的心》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美国式或者该说是西方式的英雄主义电影。 电影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战争,无论是单枪匹马还是集团作战。这些血腥暴力的画面都让人热血沸腾。电影中男人的神经和肌肉都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无论是罗马雕塑中张力十足的筋肉,还是典型的西方艺术作品中那种几乎崩断神经的对于灵魂与头脑的拷打,这种文化总是在追求一种极致的目标,无论肉体,精神,他们都要诉求最彻底的答案,甚至不惜毁灭。这是一种像斗兽场一样的精神,竟然我们相遇在此,不打架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杀了他,获得胜利自由,你就是英雄!这种恢弘与荣誉,血腥与杀戮,自由与奴役的结合,还有那种戏剧性的狂欢就是西方人的个性所在。人生当作一个悲剧,这是东西方都具有的观念,但是正如哈姆雷特所说的,究竟是挺身反抗还是默然忍受,两种文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这是两种文化的分水岭。西方人自由的天性和思辩逻辑不允许他们逃避到一种冥想与半死亡的生存状态中去,而是力图以一种西西弗斯的精神去不断的抗争,去责问天意,他们个性中具有黑格尔说的坚硬的理智,不许逃避,不许自欺,要勇敢的直面惨淡的人生。用生命换取自由手段在西方人看来,生命就是注定的悲剧,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何必要畏惧死亡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挺身反抗,反正都是死,所以要光荣的死去。这是一个战斗的民族具有的价值观。他们蔑视那种明哲保身和龟缩式的老人的智慧,因为他们是战士,是强盗,不是隐逸山林的智者和守着老婆孩子三十亩地的农夫。就像电影里华莱士的那一段台词“战斗,你可能会死;逃跑,至少能苟且偷生,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仅有的一个机会!那就是回到战场,告诉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这部影片体现了西方文化中性与暴力,人性的复杂与阴暗,乱伦的暗示这是他们欲望几乎不可抑制的集中体现。而作为英雄式电影的典型,这部电影正是反映了西方人心中对英雄的要求。在他们心中英雄追求的正是生命的悲剧意识所显示的美和酷烈,胜利固然值得称颂,但是失败的战士永远是他们永恒的英雄。

[海明威,文学作品,人物]论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风格

论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风格 论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风格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凭借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1943年被改编成电影。 一、《丧钟为谁而鸣》中相关概述 (一)人物语言风格概述 《丧钟为谁而鸣》描绘了典型的海明威式人物。如同在他的其他许多作品中一样,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也广泛地运用了所谓的海明威准则。各种各样的人和他的个人生活事件对他的写作也产生了影响。 许多人持这样的观点:没有一个美国作家能和海明威相媲美。作为一战后“迷惘的一代”的成员,海明威在很多方面是他自己作品中最好的人物,并成为他自己一生的传奇。虽然他的生活剧和浪漫史有时似乎掩盖了他的作品质量,但是,海明威首先是一个文学家、作家和读者,在谈到所有关于他狩猎、探险、斗牛、捕鱼和战争的时候,这通常会被忽略。海明威很享受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后的感觉。然而,海明威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他并不想因为所有不当的原因而出名。 (二)评论家心中的语言风格 几乎是从他的写作生涯的开始,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就引起了许多评论家的关注并发表评论。海明威不肯让步于冗长的地理和心理的描述。有人说他的风格缺乏实质内容,因为他避免情感的直接陈述和描写。从基本上说,他的风格简单、直接,有点朴素。他形成了一种有力的散文风格,特点是句子简单,很少有副词或形容词。他写的对话简洁、生动,对地点和事物的描述准确。评论家哈里·李文指出了海明威写作中语法和用词的弱点,但很快就赞美他传达动作的能力。 二、海明威与《丧钟为谁而鸣》?语言风格形成分析 (一)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背景概述 海明威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做过记者。1937年,他为北美报业联盟到西班牙去采访西班牙内战。在西班牙数个月后,海明威宣布,他计划写一本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书,这就是《丧钟为谁而鸣》。 他大部分的早期小说都以第一人称叙述,并以单一的观点结束,但是,当海明威写《丧钟为谁而鸣》时,他使用了几种不同的叙事技巧。他使用了内心独白、客观描述、迅速变化的观点和总体上比他以前的作品松散的结构。海明威认为,“一个作家的风格应该是直接的和个人的,他的意象丰富而朴实,他的话语简单而有力。”

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异同 以功夫熊猫为例

辅修学位毕业论文( 2013届)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 中西方英雄主义 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 12010240802 2011级 刘玉琢 题目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文莉 2013年5月

Analyze Chinese and western heroism from the film Kong fu Panda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heroism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y Ningxia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Second bachelor of English by Liuyuzh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ingxia University May, 2013

Acknowledgements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all those who helped me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I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help of my supervisor, Ms. WenLi, who has offered me valuable suggestions in the academic studies. Without her patient instruction, insightful criticism and expert guidance,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I also owe a special debt of gratitude to all the teachers 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from whose devoted teaching and enlightening lectures I have benefited a lot and academically prepared for the thesis. I should finally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my parents who have always been helping me out of difficulties and supporting without a word of complaint.

浅谈中西方英雄形象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浅谈中西方英雄形象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引言 英雄原来指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是我们从小到大被要求学习的对象,只不过东西方对英雄的定义和理解不同,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在我脑海中被定义为英雄的大都是黄继光、邱少云、龙梅、玉荣、古代的诸葛亮、项羽、等等,而对于西方公认的神话中的阿喀琉斯、普罗米修斯、还有银幕里的蜘蛛侠、蝙蝠侠却是知之甚少,这即是东西方英雄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从中能够看出东西方文化对于“英雄”这个名词理解上的差异,为了说明存在可比性,本文大都选用神话、历史、及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来横向比对。 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中国,英雄形象有很多,但个人英雄从未盛行。中国人崇尚谦虚,谨慎,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四处宣扬,直接地体现了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在中国,想要成为英雄,最重要的一条是成为烈士,只有死了,别人才会承认你是真正的英雄。在近代,我们有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更夸张的还有救火英雄赖宁。也许你会说毛泽东,朱德有着丰功伟绩,可是你从未见过别人称他们为英雄。

再谈谈远的,如岳飞,如关羽,都是死后人们才将他们英雄人物,这其中在文化,心理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盖棺定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除了这一点,要想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中国英雄的含金量比较高,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英雄的标准是很难达到的,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英雄自然是儒家认为的“达人”,那么兼济天下,为了苍生,为了黎民百姓做事的人,才是英雄,这就从出发点上为中国式英雄打下了抛却个人荣辱得失,一心为国为民的烙印。因此中国的英雄人物总是非常无私,非常壮烈,其结局一般是死了了事。以致于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命运没有了悬念,产生了英雄人物结局必然悲惨的看法。这让人觉得做英雄很难。因为照这样的结局,大概没有多少人肯出来做英雄,也没有几个英雄的亲属支持自己的亲人做英雄。虽然这样,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英雄人物辈出,因为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的民族精神里,有这么一种无畏的精神支撑着英雄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以我血荐轩辕”都是这种精神的写照,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二个人英雄享乐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始终在西方盛行,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英雄主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_齐瑾

收稿日期:2008-09-08 作者简介:齐瑾,女,勃海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公共英语教学。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 齐 瑾 (渤海大学外语教研部,辽宁 锦州121000) 摘 要:电影是现代文明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莱坞电影的种种银幕形象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电影中所强烈透露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方面这种价值观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另外一方面这种追求里面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反映。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使命感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09)01-0022-02 个人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他们崇尚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以及自由空间。而英雄主义来说其实是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绝对好的品质,过人的能力,于是总是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和保护。只是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完美重合的人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就需要虚构一个完美的形象给予自己心灵的抚慰,而美国人正是把这种模式根深蒂固地反映在他们缔造的电影王国好莱坞上。下面我们就谈谈好莱坞式的美国电影塑造的各种英雄形象。 一、追求自由是英雄的理想 在美国电影中银幕上英雄都是孤独的:他们傲立独行,伸张正义,化解一场又一场的危机,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蜘蛛侠》的出现抓住了全球人们内心中最深层的渴望———渴望一旦有灾难时,英雄就会出现在自己的身边。这是美国人心中的英雄,也是世界上多数人心中的英雄渴望。《空军一号》是一部意义重大的影片,比总统更像总统的麦克·马歇尔将个人英雄主义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再一次将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作了一次应证,而这个思想的基础就是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身为总统,麦克·马歇尔在面临属下及家人性命受到胁迫,国际和平受到威胁,美国的大国形象受到极大考验的三重困境时,只身在一架飞机上成功地解决掉了一帮恐怖主义军人,挽救了国家和自己的幸福。这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作品少有的十全十美的形象,作为一国之主和一家之主,他拥有了国家和个人的双重幸福,完美得让人无法企盼。从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在政治上 与现实中将这种自由的梦想和谐统一起来。 二、领导更需要英雄 基辛格曾经这样说过:“美国人特别欣赏那种一马当先带领车队的牛仔,那种单枪匹马进入村庄或城镇的牛仔。他可能甚至连一把手枪都没有,因为他进去不是为了交火的”。基辛格博士的话将美国文化中对个人主义的推崇表达得淋漓尽致,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发挥。好莱坞电影不光见证了美国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又延续了美国人心中的“英雄”梦想史,所有的影片无不看到“拯救”的主题。也正是这样一个具备了世界终极关怀和人文教化的英雄,让美国电影经久不衰。《飞越疯人院》塑造的是一个反常规的银幕英雄,没有激烈的火药与生死搏斗,更多的是贴近现实的生活英雄。导演把作为正常人的墨菲放入医院这个特殊地,即一个病态的环境中去。墨菲在这个环境中陪大家打篮球、看电视,最后鼓励病人参与民主投票,这是墨菲在引导病人为自己的民主和自由斗争,而不是单纯的尔虞我诈。墨菲得到了病人的支持和厚爱,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威胁了代表病态势力的护士长的权威。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代表黑白两个世界的领导争斗。墨菲在最后被护士长陷害致白痴,跟随墨菲的酋长不忍心让病人看到他们心中的英雄被毁灭,为了维护英雄的尊严和形象帮他结束了生命。这是美国文化追求民主、自由和个人空间的表现。影片的英雄价值在于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一个真正的深入民心的领导式人物的言传身教影响、唤醒周边的人,引导他们为自由民主而战的独立意识和信念。 三、英雄需要勇气 英雄的勇气来自恢弘的厮杀场面,而是以良知去做崇 · 22·  第11卷第1期2009年2月 安顺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SHUN UNIVERSIT Y Vol .11 No .1Feb .2009

论海明威的文学创作风格

论海明威的文学创作风格 目录 引言 (1) 一、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来源及社会背景 (1) (一)西方现实主义哲学思想.................................... 2(二)自身经历...................................................3(三)生活的环境和时代.........................................4二、海明威文学创作风格分析....................................5 (一)电报式语言..................................................5 (二)硬汉特征..................................................8三、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对世界文学创作的影响 (10) 结论 (13) 主要参考文献.....................................................14

摘要 海明威的艺术作品可以说都非常的经典,本文透过海明威的作品从三方面来分析:首先从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来源及社会背景来分析,分析他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等。其次从海明威文学创作风格分析:一、电报式语言二、硬汉特征。最后分析了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对世界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思想来源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影响

论海明威的文学创作风格 引言 最初接触他的作品是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小说中老人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当时的我正因为英语考试没有及格而苦恼,看到这句话我心里豁然开朗,从此我迷恋上海明威的作品,在《太阳照样升起》这部书中,海明威引用了《旧约》中的一段话: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江河在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向何处。看到这段话我深刻感受到跟大地的长存和江河的不断运行比起来,人是多么的渺小,人生是多么的短暂,那么我要抓住这有效的时间去做些什么呢?看到书中描述的一战后生活在巴黎的一群年轻人的生活,我震撼了,他们表面上丰富多彩,内心却极度精神空虚,他们搞三角恋爱,酗酒,乱交,在骨子里却显得无奈,他们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即使有也是虚伪和自私的。那么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是否也迷惘过? 有多少年轻人崇尚金钱至上、崇尚及时行乐和感官刺激,在面对道德的抉择中,我们的取向是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去研究、去探索、去学习、去深入的思考研究海明威先生的作品以及创作风格。看从中是否可以找到我们自身的影子。 第一章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来源及社会背景 海明威的小说是西方现实主义思想的体现。海明威现实主义思想的形成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字:价值观,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差异,差异形成,差异体现 正文: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无所不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 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9931476.html, 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 作者:陈志明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在于简约的语言富含深刻的情感深邃,精炼的口语化语言赋予事物情节的生动与逼真,增强读者的情感体验,象征手法和简约含蓄的语言赋予普通事物深刻的思想内涵,内心独白的语言艺术手法突出了小说的主体思想,可视化语言艺术,增强读者的感悟和思考。笔者对海明威的小说作品的风格进行剖析,分析其简约风格的表现形式,通过小说作品的风格,感受小说家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特色和艺术主体思想 引言 海明威是美国历史上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作家,其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很多部作品影响十分广泛,对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读者在阅读其作品时均有这样的感慨,海明威小说的语言是简单、凝练和含蓄的,其中没有冗繁的语言,人们称海明威作品是“冰山风格”。与当时流行的繁冗文风相比,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则是清新简约,这种独特的风格艺术形式后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赞扬,并有一批学者对其语言风格进行了研究,但是笔者纵观文献发展,后期针对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进行研究的理论文献均没有分析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而风格特色概括也不全面。 二、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 (一)简约的语言富含深刻的情感 海明威小说的语言是简约的,这种独特的“冰山风格”语言形式实际上是集众多优秀小说家语言特长而形成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具有自我语言特色的艺术风格。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很多事物和场景都是现实生活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十分简单的,很多画面是最为普通不过的画面,可贵的是小说家正是对这些画面和情节进行真实的体现和展示,并在描述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语言简练但不简单。小说家的情感往往又采用了隐藏式的处理手法,将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发挥自我想象力,体验作品中凝聚的故事核心思想以及丰富的思想精髓,从而使读者形成一种文字简单但情感深邃的艺术宣传效果。同样海明威在事物勾画和描述中,也主要是通过事物的简单的外在描述,但赋予事物更多的思想情感,形成事物与情感的统一,这有利于与读者产生共鸣,艺术感染力得到有效增强。 (二)精炼的口语化语言赋予事物情节的生动与逼真,增强读者情感体验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其语言形式是十分口语化的,即使对于深厚思想情感的表达,海明威也是运用了十分精简的语言,而不是采用华丽、细腻的文字进行修饰。这种口语化的语言给读

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

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 作者:朱孝远 来源:《视野》2003年第11期 当我们大家想起希腊的时候会想起什么?想起雅典娜。还想起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想起什么?古代有很多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还有什么?还有那么多伟大的雕刻。所以我们一下子就觉得和希腊非常近。为什么要讲希腊呢?因为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当我们讲到一个源和流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源头是非常清澈的。而西方人他们一追溯古代的文明就追溯到希腊那里去了。 我先要来谈一个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叫“言必称希腊”。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首先,希腊文明一定是比较优秀的。天下的东西,只要做到极端的优秀,就能完成三个超越。比方说齐白石画的虾、梅兰芳的京剧、古希腊的雕塑、贝多芬的音乐,这样一些东西能完成什么超越呢?首先是时间上的超越,过去的人喜欢,现在的人也喜欢;其次是空间上的超越,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然后,还有一个大题材和小题材的超越。你看荷兰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虾,你说这到底是小题材,还是大题材?还有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是大题材还是小题材?什么东西达到了极端优秀,实际上就完成了这种超越。古代的希腊文化就是因为优秀,出了那么多哲学家,那么多艺术家,那么多科学家,所以它达到了一种超凡入圣的境界。 “言必称希腊”的另一个理由是,古代跟现代构成一种反差。现代人很喜欢看古代的东西,而不喜欢看现代的东西,古和今、古代和现代构成一种反差。古代很遥远,它体现出人类的一种真性情、真血性,没有修饰成分。为什么人类学家都要去研究原始社会?他认为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修饰,现代的人比较喜欢修饰。 这样它又带来了第三个“言必称希腊”的理由:希腊的文化刺激。希腊的文化非常刺激,刺激就是把事情做绝,不做绝不刺激。有一个哲学家一辈子住在木桶里,刺激不刺激?刺激。还有一个人叫苏格拉底,为真理而死,刺激吧?刺激。古代希腊的那些人不回避什么,他们称自己处于“英雄时代”。哪有一个民族说自己是“英雄时代”的?他们就不回避,英雄就是英雄。这个说法比较刺激。所以古代那些人,他们就是不做假谦虚,好就好,坏就坏,这就和现在构成了一种不同。希腊人对西方人带来一种影响,他们喜欢把什么事情放在高峰和刀锋上体验,就是放在生与死的境界上去加以体验。比如战争吧,古代希腊的三部史书,都是描写战争的,一部是有“历史之父”之称的希罗多德写的《历史》,讲希腊和波斯人的战争;第二部是《荷马史诗》,讲的是特洛伊战争;还有一部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写的,也是谈战争。为什么都谈战争?因为战争把一切浓缩了,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这就是刀锋体验。 希腊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很纯洁、很纯情,他们是自然主义者。你到希腊看,希腊靠海,有一个海叫爱琴海,多好听。爱琴海边的人白天喜欢体育锻炼,喜欢游泳,晚上睡觉是很晚的。那里的人感情是很热烈的,他们待人非常好,很重感情。这种自然主义还使得希腊人很

比较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特点

Comparison of Heroism Features in American and Chinese Movies ——In cases of Iron Man and Hero Introduction Hero worship exists in almost every culture. Corresponding to the hero worship, heroism represents the pursuit of particular social culture ,and to a certain extent,i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Different cultural definitions of heroism, definitely, vary from one another.About American hero films, audiences are very familiar with Iron Man,Spider Man ,Bat Man and so on. Chinese films also has a lot of films, such as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Hero. These shaped heros all hol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of great spirit, courage and keen insight. However, virtually, different heroic images of the film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embody the views on the diversified definitions of hero and two kinds of culture. Comparison of Heroism Features in American and Chinese Movies Heroism Features in American American movies show a unique attractive personality in all characters of hero. Owing to desire of freedom, which origins from western sense of liberal values,Ameracan stress individuals and personal values. For example, in Iron Man , Tony Stark in front of all the members of congress with a victory gesture says “Because I’m your nuclear deterrent. It’s woking. We’re safe. Ameracan is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