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4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性成形性能研究

TC4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性成形性能研究
TC4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性成形性能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TC4钛合金U 形带筋板件超塑性成形性能研究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毕业

任务书

一、题目

TC4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性成形性能研究

二、研究主要内容

在对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成形机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典型零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零件成形的特点和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得出了优选的工艺方案。

三、主要技术指标

1、建立典型TC4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成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零件成形的特点和应力应变分布规律;

2、得出摩擦系数、应变速率、变形温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超塑成形过程的影响规律;

3、给出改进和优选的TC4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成形工艺方案。

四、进度和要求

1—2周查阅资料,熟悉课题,了解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3—4周初步研究并总结,撰写开题报告;

5—6周学习软件;

6—8周建立零件模型,并模拟变形过程;

9—10周学习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11—12周模拟不同工艺参数的成形效果,总结超塑成形规律;

13—14周系统总结,制定优化工艺方案;

15—17周撰写论文,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 施晓琦.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工艺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3-14.

[2] 文九巴,杨蕴林,杨永顺,等.超塑性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5.

[3] 吴诗惇.金属超塑性变形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4] 林兆荣.金属超塑性成形原理及应用[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0.

[5] 陈浦泉.组织超塑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6] 丁新玲,安孟长.超塑成形技术研究及其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J].航天制造

技术,2009,(2):1-4.

[7] 张凌云.改善超塑性气压胀形零件壁厚分布的工艺方法[J].金属成形工

艺.2002,(20l):4.

[8] 郑海荣.镁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空洞演化规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

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7-15.

[9] 张家顺.美国宇航工业超塑成形近况[J].航空工艺技术,1989,(6):29-33.

[10] 宋飞灵.英国超塑成形技术的应用现状[J].航空工艺技术,1994,

(3):20-23.

[11] 曹大明.英国宇航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进展[J].国外航空工

艺,1986,(3):23-24.

[12] 李志强,郭和平.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应用与发展技术[J].航空制造技

术,2004,(11):50-52.

[13] 陈火红,杨建,薛小香,等.新编Marc有限元实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7.

学生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系主任___________

摘要

超塑性通常是指材料在特定组织结构和变形温度、变形速度条件下,可以呈现异常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而不产生颈缩与断裂的现象。超塑性成形工艺能够加工出形状复杂的零件,在减轻飞行器结构重量、降低成本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是飞机上重要的部件之一,对其超塑性成形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工艺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本文以U形带筋板件为研究对象,对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规律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典型U形带筋板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零件成形的特点和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得出了优选的工艺方案。

主要工作和成果有:

1、在对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成形机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典型零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了其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研究发现: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容易产生的主要缺陷是在加强筋端部顶点区域壁厚减薄最为严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2、分析得出了摩擦系数、应变速率、变形温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超塑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除四个加强筋端部顶点区域以外,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成形后零件壁厚分布的均匀性越来越差;不同的温度对应的最佳应变速率也不全相同,应变速率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成形效果;

3、获得优选的TC4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成形工艺方案:成形温度为927℃,应变速率为2×10-4 s-1,且在对该零件进行超塑性成形时,应尽量增大四个加强筋端部顶点区域板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尽量减小其他区域板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

4、利用MARC2007软件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得到最佳应变速率下时间-压力曲线。

关键词:TC4钛合金,超塑成形,U形带筋板件,有限元模拟

ABSTRACT

Superplasticity usually means that the materials can show exceptional ductility and smaller stress without necking down and crack when deformed under conditions of specific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eformed temperature,and strain rate. Superplastic forming (SPF) can process the complex shape parts, with a great advantage in reducing aircraft structural weight and reducing costs,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and other industrial sectors. The U-shaped titanium alloy panel with ribs is one important part on the airplane. The research of its superplastic forming rules is helpful to the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enhancement.

In this thesis, using U-shaped titanium alloy panel with ribs for study, the SPF deformation rule and process of titanium alloy panel is studied. Build up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ypical U-shaped titanium alloy panel with ribs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parts. Study the primary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deduce the optimal process plan.

Primary work and results as follows:

1. On the basis of the deep research of U-shaped panel with ribs deforming mechanism, Build up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ypical U-shaped titanium alloy panel with ribs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 and stra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defects of U-shaped panel with ribs are excessive thinning in stiffener nose apex region, this is the key aspect affecting the product quality;

2. Analyze and obtain the influence rule of between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the strain speed, the distortion temperature and so on main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and the SPF deformation proper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gger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the worse thickness profile of deformed part is, except the four stiffener nose apex regions; the best strain rat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not all the same and strain rate is high or low will affect the forming effect.

3. Obtain the optimal U-shaped TC4 titanium alloy panel with ribs superplastic forming process plan: the deformed temperature is 927 ℃; the strain rate is 2×10-4 s-1; when the part forming,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four stiffener nose apex regions

should be bigger,while the other should be smaller.

4.Obtain the time-aerodynamic pressure curve under the best strain speed using the MARC2007 software's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KEY WORDS: TC4 titanium alloy, Superplastic forming, U-shaped panel with ribs, finite element model simulate,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 第一章绪论 (1)

1.1引言 (1)

1.2 超塑性和超塑成形技术概况 (2)

1.2.1 超塑性的分类 (2)

1.2.2 超塑性的特点 (3)

1.2.3 超塑成形技术概况 (4)

1.2.4 常用的超塑成形工艺 (6)

1.3超塑成形工艺研究进展 (9)

1.3.1 国内外SPF工艺的研究概况 (9)

1.3.2 数值模拟方法在超塑成形研究中的应用 (11)

1.3.3 SPF工艺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2)

1.4主要研究内容 (13)

第二章超塑成形理论基础和相关力学理论 (14)

2.1引言 (14)

2.2弹塑性基本理论 (14)

2.2.1 屈服准则 (14)

2.2.2 流动准则 (15)

2.2.3 强化规律 (15)

2.3超塑成形的基本原理 (16)

2.3.1 超塑成形中的组织变化 (16)

2.3.2 超塑性变形机理 (18)

2.3.3 影响超塑性的因素 (24)

2.3.4 超塑性板料基本假设 (26)

2.4有限元法基本概念和原理 (26)

2.5本章小结 (27)

第三章典型U形带筋板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8)

3.1引言 (28)

3.2MARC有限元软件介绍 (28)

3.3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建立 (29)

3.3.1 超塑性材料本构关系 (29)

3.3.2 几何模型的建立 (30)

3.3.3 单元类型的选择 (31)

3.4零件材料的选定 (32)

3.5数值模拟结果和分析 (32)

3.6本章小结 (35)

第四章主要工艺参数对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 (36)

4.1 摩擦系数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36)

4.2 应变速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38)

4.3 温度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41)

4.4 零件外形优化对成形性能的影响及改进 (42)

4.5时间-压力(P-T)曲线的优化 (45)

4.6工艺方案的设计 (45)

4.7本章小结 (46)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7)

5.1总结 (47)

5.2展望 (48)

参考文献 (49)

致谢 (52)

毕业设计小结 (53)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钛是周期表中第ⅣB类元素,外观似钢,熔点达1672℃,属难熔金属。钛在地壳中含量较丰富,远高于Cu、Zn、Sn、Pb等常见金属。我国钛的资源极为丰富,仅四川攀枝花地区发现的特大型钒钛磁铁矿中,伴生钛金属储量约达4.2亿吨,接近国外探明钛储量的总和。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发展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70年代开发出一批耐蚀钛合金和形状记忆合金,80年代以来,耐蚀钛合金和高强钛合金得到进一步发展[1]。

钛合金在-250℃~600℃的温度范围内,比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合金。钛合金在低温下基本上不变脆,α型钛合金在液氢温度下的强度为室温条件下的2倍,同时还有较好的塑性,并且比强度和绝对强度都优于不锈钢。在400℃~500℃温度范围内,钛合金的比持久强度、比蠕变强度和比疲劳强度都明显优于耐热不锈钢。用钛合金制造高压压气机盘和叶片,可以显著的提高制件质量。钛合金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潮湿的大气和海水介质中工作,其抗蚀性远优于不锈钢。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优点,钛合金在航空、航天、舰船、核能、国防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钛合金屈强比(σs/σb)较高,对其进行压力加工难度较大。因此,提高相应的成形技术和制造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自1970年代中期成功地利用钛合金超塑成形大型航空结构件以来,钛合金的应用开始了一个新纪元。相继出现了超塑挤压、超塑胀形以及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相结合的工艺新技术,使航空宇航大型结构件的加工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利用这项新技术来成形航空结构件,可使其重量普遍减轻约40%~50%,成本降低30%~40%,使钛合金在航空宇航结构中有了很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人们借助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钛合金板材的加工工艺优化、成形缺陷的预测、成形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金属材料超塑成形的过程进行模拟,其核心目的在于简化设计、提高质量、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希望通过对钛合金U形带筋板件超塑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其成形特点和

规律,有利于钛合金板材零件的制造和应用。

1.2 超塑性和超塑成形技术概况

超塑性通常是指材料在特定组织结构和变形温度、变形速度条件下,可以呈现异常高的塑性和较小的变形抗力而不产生颈缩与断裂的现象。

对一般所说的组织超塑性而言,要具备这种超塑性的特定条件是晶粒细小、等轴、变形温度为(0.5~0.7)Tm (Tm:材料熔点温度)以及较低的应变速率等。超塑性技术的应用,不仅为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而且也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提高,超塑性一定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应用。

1.2.1 超塑性的分类

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和变形特点一般将超塑性分为以下几种[2]:

(1)组织超塑性,又称恒温超塑性或微细晶粒超塑性或结构超塑性。它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一种。其特点是材料具有均匀的、细小的等轴晶粒组织,晶粒尺寸通常小于10um ,并且在超塑性温度下晶粒不易长大。在一定的温度区间(Ts ≥0.5Tm ,Ts 和Tm 分别为超塑变形和材料熔点温度的绝对温度)和一定

的变形速度条件下(应变速率在41110~10s --之间)呈现超塑性。一般来说,晶

粒越细越有利于塑性的发展,但对有些材料来说(例如Ti 合金)晶粒尺寸达几十微米时仍有很好的超塑性能。另外,组织超塑性除了对材料的组织有一定要求外,对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也很敏感。

(2)相变超塑性,又称变温超塑性或动态超塑性。这类超塑性不要求材料有超细晶粒,但要求材料具有固态相变,在一定的温度和负荷条件下,经过多次的循环相变或同素异形转变获得大延伸。例如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加以一定的负荷,同时于某一温度上下施以反复的一定范围的加热和冷却,每一次循环发生(α-γ)两次转变,可以得到二次跳跃式的均匀延伸。这样变形的特点是,初期时每一次循环的变形量比较小,而在一定次数之后,每一次循环可以得到逐步加大的变形,到断裂时,可以累积为大延伸。缺陷:要求变形温度频繁变化,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故实用上受到限制。

(3)其它超塑性。某些不具有固态相变但晶体结构各向异性明显的材料,经过反复加热、冷循环也能获得大的伸长率。Al-5%Si 及Al-4%Cu 合金在溶解度曲线上下施以循环加热可以得到超塑性。根据Johnson 试验,在具有异向性热膨胀的材料如U ,Zr 等,加热时可有超塑性,称为异向超塑性。某些材料在相变过

程中伴随着相变可以产生较大塑性,这种现象称为相变诱发超塑性。材料在高的应变速率条件下变形时呈现出的超塑性现象称为高应变速率超塑性。此外还有电致超塑性,是指材料在电场或电流作用下所表现出的超塑性现象。

根据坯料形式的不同,超塑成形又可分为体积超塑成形和板料超塑成形两大类,其中板料超塑成形的技术较成熟,应用也较广。

1.2.2 超塑性的特点

金属材料在超塑性状态下的宏观变形特征,可以用大变形、小应力、无颈缩、易成形等来描述[2]。

(1)大变形。超塑性材料在单向拉伸时δ极高(按目前国外报道,有的δ值可达5000%),表明超塑性材料在变形稳定性方面要比普通材料好的多。这样使材料成形性能大大改善,可以使许多形状复杂,一般难以成形的材料(如某些钛合金)变形成为可能。对人造卫星上使用的钛合金球形燃料箱,其壁厚为0.71~1.5 mm,如采用普通的方法几乎无法成形,只有采用超塑成形才有可能。

(2)小应力。超塑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变形抗力可以很小,它往往具有粘性或半粘性流动的特点。通常用流动应力来表示变形抗力的大小。在最佳变形条件下,流动应力要比常规变形的小到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这样加工的设备的吨位可以大大减小。

(3)无缩颈。一般金属材料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当出现早期缩颈后,由于应力集中效应使缩颈继续发展,导致提前断裂。拉断后的样品具有明显的宏观缩颈。超塑性材料的变形类似于粘性流动,没有(或很小的)应变硬化效应,但对变形速度敏感,有所谓“应变速率硬化效应”,即当变形速度增加时,材料的变形抗力增大(强化)。因此,超塑材料变形时虽有初期缩颈形成,但由于缩颈部位变形速度增加而发生局部强化,而其余未强化部分继续变形,这样使缩颈传播出去,结果获得巨大的宏观均匀的变形。超塑性的无颈缩是指宏观的变形结果,最终断裂时裂口部位的截面尺寸与均匀变形部位相差很小。

(4)易成形。由于超塑性具有以上特点,而且变形过程基本没有或只有很小的应变硬化显现,所以超塑性易于压力加工,流动性和填充性极好,可进行诸如体积成形、气胀成形等多种方式的塑性成形加工,而且产品质量可大大提高,超塑成形为金属压力加工技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除了金属材料(通常是合金)外,超塑成形工艺还可用于加工非金属(如Y-TZP陶瓷)和复合材料等。与传统的塑性成形方法相比,超塑成形还具有如下特点[3]:

(1)成形件质量好,精度高:超塑成形通常在高温下进行,零件相当于经过高温退火的热处理组织,表面无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成形后尺寸稳定、无回

弹。此外,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充填性和流动性好,贴模精度高,可获得形状精确、轮廓清晰的制件。

(2)模具费用低:由于超塑成形过程成形力小,速度慢,模具受冲击小,使用寿命长。对模具材料要求也较低,可用强度要求低、价格低廉的材料制造模具,节省模具制造费用。此外,超塑成形可对复杂构件一次成形,减少模具套数,如超塑气压成形时可采用单面凹模成形,这些都可有效地节省模具制造费用。

(3)可制造特殊结构:结构设计概念的创新与超塑成形、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相结合,可研制出许多先进的高效结构,包括形状复杂、空心整体、夹层以及多层的构件,以达到节约材料消耗、减轻重量、提高构件质量之目的,同时也增大了结构设计自由度。此外,SPF技术还可用于模具制造。

(4)成形速率低、成形时间长:由于材料发生超塑性变形的应变速率约为0.01-0.0001s-1,与常规塑性成形相比,超塑成形的应变速率低、加工时间长,一般只适合生产小批量的制件。

另一方面,在金属的组织结构上,超塑性变形与一般塑性变形的外观特征、金相组织以及变形机制等都有很大区别[4]。

(1)从现象上观察,典型超塑合金如Zn-22%Al的超塑性变形表现为宏观均匀变形。变形后的样品表面平滑,没有起皱、凹陷、微裂及滑移痕迹等现象。

(2)从金相组织方面观察,当原始材料为等轴晶粒组织时,在变形后几乎仍是等轴晶粒,看不到晶粒被拉长,但有一定程度的长大,带棱角的晶界变成弯曲或圆弧化。在Zn-22%Al合金中有些层状组织的富A1相由于变形而球化。一般地说,晶粒内部没有发生应变,带状组织可能被消除或减轻。

(3)从变形机制上看,超塑性变形不同于一般金属的塑性变形。后者的变形主要发生在晶粒内部,如滑移、孪晶等,其原子的相对移动量不易超过两个原子的间距,因而延伸率不大。对于超塑变形来说,晶界行为起了主要作用,如晶粒转动、晶界滑动、晶粒换位等。有的超塑合金晶界滑动的应变量与总应变量之比可高达50-70%。

1.2.3 超塑成形技术概况

超塑性胀形就是在超塑性条件下,将毛坯周边压紧,然后通过流体压力使毛坯变薄而成形的一种成形工艺。它是最能体现超塑成形全部特点的一种工艺,也是超塑成形工艺中应用最广、最有发展前途的工艺[5]。该方法主要用于加工制造复杂形状的空心零件,其成形原理及基本设备如图1-1。

(a)起始变形(b)底部变形(c)角部变形

图 1-1 超塑成形原理[5]

超塑成形作为一种新的材料成形技术,具有成形压力小,模具寿命高,可一次精密成形等优点。成形件质量好,不存在由于硬化引起的回弹导致的零件成形后的变形问题,故零件尺寸稳定,对钛合金等零件更能显示其优点。利用材料的超塑性可以加工普通方法难以加工的零件,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制造等方面的应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图1-2是一些超塑成形的典型零件[6]。

a) HITEN泪状形N

2H

4

贮箱 b) 骨骼矫形件 c) D形鼻锥

图 1-2 超塑成形的一些典型零件[6]

在金属材料超塑成形过程中,由于周边材料被模具压紧而不参与变形,零件面积增加完全由材料的变薄来实现,同时应力和应变场分布不均匀造成了最终零

件壁厚的明显差异,即使是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值接近于1.0的高硬化材料也难免会出现厚度分布明显不均的问题。为了改善超塑成形工艺的成形性能,人们开发和应用了很多有效的胀形方法,包括正反胀形、覆盖成形、阳模成形、动凸模反向成形、不均匀加热成形以及过渡型面成形法等等[7]。在二级超塑性成形方法中,通过合理地设计预成形模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变形分散、缓解下模圆角处变薄过于集中、零件壁厚不均匀等问题。该方法由于工艺简单,切实可行,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超塑成形工艺还可与其他加工方法组合。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组合工艺能在零件超塑成形的同时完成零件某些部位的扩散连接,从而成形出形状十分复杂的高性能整体构件。该技术的实现改变了传统飞行器结构件所使用的铆接、螺接、胶接等形式,降低了零件整体重量,使复杂薄壁零件整体化,缩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零件整体性能,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图1-3是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典型结构。

a) 单层结构 b) 双层结构 c) 三层结构 d) 四层结构

图1-3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典型结构

1.2.4 常用的超塑成形工艺

(1)简单凹模成形(The Simple Female Forming)

又叫气胀成形,如图,板料周围被压紧,向凹模型腔内吹胀板材。第一阶段为自由吹胀,这导致板材厚度在顶点处最薄,在周边最后,且随着胀形深度的增加,壁厚差越来越大。板材一旦与模具接触,就被模具所粘滞而不再继续变薄。后继变形主要集中在板材尚未与模壁接触的部分。这样板材变薄最严重的地方一般就在模具底部的圆角处,且圆角半径越小,变薄越严重。故成形零件的局部最

小厚度取决于零件的平面尺寸、深度及圆角半径。因此,简单凹模成形仅用于相对较浅、圆角较大的零件成形。

图1-4 气胀成形示意图[5]

(2)覆盖成形(Drape Forming)

覆盖成形时能给出比简单凹模成形更均匀的壁厚分布。在这种成形方法中,板材被吹到安置在凹模腔内的一个或几个凸模上。这种方法之所以能改善材料厚度的均匀性是由于凸模周围的环形部分相对于坯料的平面尺寸来说是较浅的,并且如果是多个凸模,这种方法就同时成形多个零件。

图1-5 覆盖成形示意图[5]

(3)阳模成形(Male Forming)

对于较深和形状复杂的零件,为了更好地利用材料,通常用阳模成形,阳模相对板材移动。

图1-6 阳模成形示意图[5]

(4)背压成形(Backpressure Forming ,BPF )

背压成形就是在成形板材的两面都加一定的气体压力而利用内外气体压力差来成形零件。超塑变形取得大延伸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个因素就是材料的m 值,他控制材料的颈缩,另一个因素就是材料中孔洞的发展。一个超塑性材料即使具有很高的m 值,如若存在较多的孔洞并且没有抑制孔洞长大的机制,他也难以取得很大的延伸率。有研究表明空洞的长大速度与静水压力成正比,即m

d σ∝ 。背压成形工艺可以通过提高静水压力来抑制孔洞的长大从而提高成形性能,并改进零件的质量。

图1-7 背压成形示意图[5]

(5)隔板成形(Diaphragm Forming )

隔板成形是把待成形的板坯置于超塑合金隔板与模具中间,此板坯可以是非

超塑性合金,这样非超塑性合金就可以通过超塑性成形来获得制件。该法在成形复杂形状零件时可以显著减少制件的壁厚差。其示意如图:

图1-8 隔板成形示意图[5]

1.3 超塑成形工艺研究进展

1.3.1 国内外SPF工艺的研究概况

金属超塑性是当今世界材料学五大前沿研究课题之一,发展速度较快,成就大。早在1920年德国的W.Rosenhain等人在研究Zn-4%Cu-7%Al三元共析合金板材时,发现快速弯曲冷轧板才会很快折断,在慢速弯曲时,即使弯成180°也未出现裂纹[8]。1934年,英国C.E.Pearson就对Sn-37%Pb和Bi-44%Sn共晶合金进行缓慢拉伸时,得到了延伸率为1950%的试样,而这种材料在落地实验中呈脆性断裂[9]。

1962年美国人E.E.Underwood发表了一篇评论性文章,全面介绍了各国超塑性的研究成果,并从冶金学的角度分析了实现超塑性的可能性,产生条件及基本原理。人们评价这篇文章是超塑性研究的总结。从而引起了人们对超塑性愈来愈多的重视[10]。

196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A.Backofen等人对超塑性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引入了与应变应力有关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 值,提出了应力σ与应变速率 的关系式。他把m值与超塑性对应起来,并提出了测定m值的方法[11]。

1970年美国T.H.Thomsen等使用外经为20.3mm,壁厚为1.02mm的Zn22%Al

共析合金管在265℃及2MPa的气压下,吹制成具有凸肚及精细花纹的花瓶,说明超塑性还可适用于制作形状复杂的精密零件[12]。到1975年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发表的超塑性文献达500余篇,标志着超塑性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研究课题。

在国外,自1970年洛克威尔公司(ROCKWELL)发明钛合金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以来,此项新技术就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航空宇航工业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美、英、法、俄罗斯等国相继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开展相关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SPF和SPF/DB工艺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装机使用的SPF和SPF/DB构件日益增多。

洛克威尔公司生产的B-1B轰炸机,其两个风挡热气喷口为钛合金SPF/DB 件,它取代了原来B-1轰炸机上的三个组合件(由32个机械加工零件组成)焊接的钢质喷口,结构重量减轻50%,成本降低40%。麦道公司生产的F-15战斗机,其发动机喷口整流片为0.58×1.422m的双曲率板,原来是铝基钎焊的钛合金蜂窝壁板,后来改用两块钛合金板经过SPF/DB工艺,制成内部带有波纹加强的壁板,重量减轻10%,成本降低40%。休斯公司为美国陆军生产的YAH-64武装直升机,其0.738×1.93m的钛合金防火板原来是使用43个零件、700个紧固件和一些安装接头的机械连接件,改为SPF/DB件后重量减轻10%,成本降低28%。格鲁曼公司生产的F-14舰载战斗机,其0.9×0.9×0.76m的前置翼原来是由61个铝合金钣金件和1700个紧固件铆接而成,改用SPF/DB钛合金夹层结构后重量减轻10%,成本降低25%[13]。

英国、德国、意大利共同制造的“狂风”战斗机,其后机身下整流片、机身框架、发动机止推座、发动机隔热罩及热交换器导管等都是钛合金SPF/DB结构件,使重量减轻10~20%,零件减少70%,成本降低30~70%[14]。

达索公司生产的“幻影2000”战斗机,其机翼前缘延伸边条是由四块Ti-6Al-4V板材经SPF/DB制成的夹层结构件,与传统铝合金结构相比,重量减轻了12.5%,零件由10个减至4个,紧固件由155个减至6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A310客机,其前缘缝翼收放机构外罩为SPF/DB成形的带内筋条的钛合金筒体结构,比A300客机冷成形后焊接钛外罩的重量减轻了30%[15]。

在国内,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目前开展超塑成形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单位主要有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12厂、703所、529厂等单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SPF/DB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年来,我国新机研制及改进过程中,飞机设计部门已提出对某些大尺寸构件的研制采用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如前缘襟翼、鸭翼、整体壁板和腹鳍等[16]。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开发的发动机整流叶片和飞机气动面、口盖等飞机钛合金零部件生产制造已形成体系,达

到了小批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钛合金宽弦空心风扇叶片、防火墙、大型壁板等超塑整体结构件的研制,将钛合金超塑成形整体结构的应用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成飞集团用TC4钛合金0.8mm和1.2mm板材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生产某型飞机后机身大口盖零件,比传统工艺减重近1/4,并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装配工作量。

南航陈明和等对TC4板材超塑成形后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材料的塑性随变形量大小成正比下降,成形后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在变形量小于50%时有所增加,变形量较大时(>100%)下降,在实际成形过程中,宜采用小变形量和超塑性范围内的温度下限和较高的变形速率对提高成形后零件的力学性能有利[17]。

尽管我国在科研水平上基本与国外同步,但是在工艺水平上与国外差距较大,如国外SPF/DB夹层结构的工艺水平已经趋于成熟,且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而国内正处于试验阶段。目前,我国SPF/DB工艺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工艺装备较为落后,辅助手段不相配套,成形后处理和检测手段不够完善等。因此,开展SPF/DB工艺的研究对于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单层板加强结构和双层板结构的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工艺实用性强,应用广泛,可以作为研究重点。

1.3.2 数值模拟方法在超塑成形研究中的应用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基于有限元法的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自出现起,就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这种数值模拟方法根据试验和理论方法所确定的材料本构关系、摩擦定律、有关力学原理和简化假设,建立起利用计算机求解成形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国外,韩国的Yong H.Kim等人分别采用三角形单元和线单元,假设材料各向同性并采用修正的库仑摩擦定律,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分析研究了超塑性直壁筒、锥形件和方盒件充模胀形的过程[18]。

美国的Reza Sadeghi等人利用MARC软件对盆槽形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分析。J.Bonet等人基于本构方程流动形式的几何假设提出了增量流动法,并将其应用于厚板复杂的零件超塑成形数值模拟中[19]。

N.Chandra采用流动坐标系下的常应力常力矩三维薄壳单元,伪平衡概念的接触算法以及显式时间积分,对三维超塑成形进行了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20]。

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Y.Chen,K.Kibble,R.Hall等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Ti-6Al-4V薄板材料的超塑性气胀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用连续单元、壳单元、膜单元三种单元分别进行了模拟。在进行网格划分时,分别将板料划分为4

层和2层。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发现,膜单元所用的运算时间最短,但连续单元模拟结果最精确。选择4层和2层网格划分方式则对结果影响不大[21]。

在国内,吉林工业大学的谭红、连建设等人将变形损伤效应引入到基于超塑成形微观机理推导出的超塑性本构方程中,并将本构方程应用于刚塑性有限元模拟程序,分析了板料超塑胀形过程,研究了应变速率敏感性、孔洞长大以及叠加静水压力对孔洞敏感材料超塑胀形极限的影响[22]。

哈工大张凯峰、吴为采用Mindlm壳单元,对SPF/DB工艺进行了模拟,采用罚函数法,通过控制接触体之间的速度矢量,求出了接触体之间的接触力,并提出了新的接触搜索判断方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23]。

李靖谊、王卫英、陈明和等运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对控制超塑性充模胀形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了研究[24]。

向毅斌、吴诗惇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技术对超塑性胀形成形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以圆筒形零件的恒压和恒应变速率充模胀形为例,给出了不同因素对超塑性成形时间的影响规律,为超塑性胀形实际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25]。

西工大赵毅、陶华利用Ansys软件对多层板SPF/DB工艺进行分析,并提取夹层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了恒定载荷和优化载荷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优化多步载荷下的塑性应变均匀,成形效果好的结论[26]。

可见,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是分析超塑成形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在许多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应用。目前常用的超塑成形模拟软件主要有:MARC公司的MARC/MENTAT,哈尔滨工业大学的ARVIP-3D,佛罗里达大学的SPASM3D,俄罗斯的SPLEN。

1.3.3 SPF工艺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SPF工艺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制造技术,在实际的生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壁厚变薄不均

零件壁厚变薄不均,是成形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使零件在超塑成形后获得最均匀的厚度,就必须保证材料始终在最佳应变速率下变形,采用有限元软件MARC模拟超塑成形过程,可以获得最佳应变速率下的压力-时间曲线,为试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提高成形零件的厚度均应性。

(2)贴模时间难以判断

超塑成形工艺中,由于成形过程的不可见性,不能很好的判断超塑成形的完全贴模时间。在有限元软件MARC模拟超塑成形的后处理结果中,可以查看不同时间段的板料贴模率,为压力加载的起始时间提供了判断依据。

(3)零件脱模困难

国内及国外钛及钛合金标准

国内及国外钛及钛合金标准

国内及国外钛及钛合金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代替标号 1 海绵钛ASTM B299-2008 2 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ASTM F67:2006 3 钛及钛合金网篮YS/T 577-2006 4 工业流体用钛及钛合金管YS/T 576-2006 5 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用无缝和焊接钛及钛合金管ASTM B338:2010 ASTM B338:1999 7 无缝和焊接钛及钛合金管ASTM B337:1995a 8 钛及钛合金线材ASTMB863:1999 9 钛及钛合金标准焊接管ASTMB862:2009 ASTMB862:1999 10 钛及钛合金标准无缝管ASTMB861:2010 ASTMB861:1999 11 钛及钛合金锻件ASTMB381:2010 ASTMB381:2009 12 钛及钛合金铸件ASTMB367:1993 13 无缝和焊接纯钛及钛合金焊接配件ASTMB363:2006a ASTMB363:1999 14 钛及钛合金棒和坯锭ASTMB348:2010 ASTMB348:1995 15 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用无缝和焊接钛及钛合金管ASTMB338:1999 1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GB/T 3620.1-2007 GB/T 3620.1-1994 2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3620.2-2007 GB/T 3620.2-1994 3 钛及钛合金饼和环GB/T 16598-1996 4 外科植入物用钛及钛合金加工材GB/T 13810-2007 GB/T 13810-1997 5 钛及钛合金铸锭GB/T 26060-2010 6 钛及钛合金铸件GB/T 6614-1994 GB/T 6614-1986 7 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GB/T 3625-2007 GB/T 3625-1995 8 钛及钛合金无缝管GB/T 3624-2010 GB 3624-1995 9 钛及钛合金焊接管GB/T 26057-2010 10 钛及钛合金挤压管GB/T 26058-2010 11 钛及钛合金丝GB/T 3623-2007 GB/T 3623-1998 12 钛及钛合金带、箔材GB/T 3622-1999 GB 3622-1983 13 钛及钛合金板材GB/T 3621-2007 GB/T 3621-1994 14 板式换热器用钛板GB/T 14845-2007 GB/T 14845-1993 15 钛及钛合金网板GB/T 26059-2010 16 钛及钛合金棒材GB/T 2965-2007 GB/T 2965-1996 17 钛铜复合棒GB/T 12769-2003 GB/T 12769-1991

板料成形CAE技术与其应用

板料成形CAE技术及应用 长期以来,困扰广大模具设计人员的主要问题就是较长的模具开发设计周期,特别是对于某些特殊复杂的板料成形零件,甚至制约了整个产品的开发进度,而板料成形CAE技术及分析软件的出现,有效地缩短模具设计周期,大大减少试模时间,帮助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前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影响和改变着工业的各个方面,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使传统的产品技术、工程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周期,实现了设计的自动化。 板料成形是利用模具对金属板料的冲压加工,获得质量轻、表面光滑、造型美观的冲压件,具有节省材料、效率高和低成本等优点,在汽车、航空、模具等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板料成形是利用板材的变形得到所需的形状的,长期以来,困扰广大模具设计人员的主要问题就是较长的模具开发设计周期,特别是对于复杂的板料成形零件无法准确预测成形的结果,难以预防缺陷的产生,只能通过经验或类似零件的现有工艺资料,通过不断的试模、修模,才能成功。某些特殊复杂的板料成形零件甚至制约了整个产品的开发进度。 板料成形CAE技术及分析软件,可以在产品原型设计阶段进行工件坯料形状预示、产品可成形性分析以及工艺技术方案优化,从而有效地缩短模具设计周期,大大减少试模时间,帮助企业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板料成形CAE技术对传统开发模式的改进作用可以通过图1 和图2进行对比。

图1 传统板料成形模具开发模式 图2 CAE 技术模具开发方式 通过比较,就可发现板料成形CAE技术的主要优点。 (1)通过对工件的可成形工艺性分析,做出工件是否可制造的早期判断;通过对模具技术方案和冲压技术方案的模拟分析,及时调整修改模具结构,减少实际试模次数,缩短开发周期。 (2)通过缺陷预测来制定缺陷预防措施,改进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增强模具结构设计以及冲压技术方案的可靠性,从而减少生产成本。 (3)通过CAE分析可以择优选择材料,可制造复杂的零件,并对各种成形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产品质量。 (4)通过CAE分析应用不仅可以弥补工艺人员在经验和应用工艺资料方面的不足,还可通过虚拟的冲压模拟,提高提高工艺人员的经验。 二、板料成形需要解决的问题 板料成形通过模具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永久性的塑性变形,以获得预期的产品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影响板材变形的因素非常多,要控制好变形的形状也非常困难。首先,金属受外力作用会发生变形,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是可逆的,外力去除后变形体就会恢复成原来的形状;第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变形影响极大;第三,塑性变形有多种方式,再结晶温度下的塑性变形有晶内滑移和孪动、位错(位错分多种形式),再结晶温度上的塑性变形有晶间滑移、多晶体扩散和相变变形等;第四,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的影响;第五,变形体内部应力状态的影响;第六,摩擦与润滑的影响;第七,材料塑性变形后,当变形体内部各部分变形不一致时,

钛及钛合金简介

钛(Ti) 一、简介 钛化学符号Ti,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其特征为重量轻、强度高、具金属光泽。钛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包括海水、王水及氯气,而且钛放入海底20~50年均不会被腐蚀),亦有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秀特性。 二、相关参数 1.钛的强度大,纯钛抗拉强度最高可达180kg/mm2,钛合金有好的耐热强度、低温韧性和断裂韧性, 其“比强度”位于金属之首。 2.钛的密度为,熔点1668±4℃,熔化潜热千卡/克原子,沸点3260±20℃,汽化潜热千卡/克原子, 临界温度4350℃,临界压力1130大气压。 3.钛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能较差,近似或略低于不锈钢,钛具有超导性,纯钛的超导临界温度为。在 25℃时,钛的热容为卡/克[5] 原子·度,热焓1149卡/克原子,熵为卡/克原子·度。 4.金属钛是顺磁性物质,导磁率为。 5.钛具有可塑性,高纯钛的延伸率可达50-60%,断面收缩率可达70-80%。 三、钛的十大特性 1.密度小,比强度高,金属钛的密度为立方厘米,高于铝而低于钢、铜、镍,但比强度位于金属之 首。 2.耐腐蚀性能,不受大气和海水的影响。在常温下,不会被7%以下盐酸、5%以下硫酸、硝酸、王水 或稀碱溶液所腐蚀。 3.耐热性能好,新型钛合金可在600℃或更高的温度下长期使用。 4.耐低温性能好,在-196-253℃低温下保持较好的延性及韧性,避免了金属冷脆性。 5.抗阻尼性能强,钛受到机械振动、电振动后,与钢、铜金属相比,其自身振动衰减时间最长。 6.无磁性、无毒,钛是无磁性金属,在很大的磁场中也不会被磁化,且无毒。 7.抗拉强度与其屈服强度接近,钛的这一性能说明了其屈强比(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高,表示了金 属钛材料在成形时塑性变形差。由于钛的屈服极限与弹性模量的比值大,使钛成型时的回弹能力 大。 8.换热性能好,金属钛的导热系数虽然比碳钢和铜低,但由于钛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所以壁厚可以 大大减薄,而且表面与蒸汽的换热方式为滴状冷凝,减少了热组,钛表面不结垢也可减少热阻, 使钛的换热性能显著提高。 9.弹性模量低,钛的弹性模量在常温时为,为钢的57%。 10.吸气性能,钛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在高温下可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反应。钛吸 气主要指高温下与碳、氢、氮、氧发生反应。 四、应用领域

第三章 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3、1钛合金相图类型及合金元素分类 1.钛合金得二元相图 (1)第一种类型与α与β均形成连续互溶得相图。只有2个即Ti-Zr与Ti-Hf 系。钛、锆、铪就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原子半径相近。这两元素在α钛与β钛中溶解能力相同,对α相与β相得稳定性能影响不大。温度高时,锆得强化作用较强,因此锆常作为热强钛合金得组元。 (2)第二种类型β就是连续固溶体,α就是有限固溶体。有4个:Ti-V Ti-Nb Ti-Ta Ti-Mo系。V、Nb、Ta、Mo四种金属只有一种一种体心立方,所以它们与具有相同晶型得β-Ti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排六方点阵得α-Ti形成有限固溶体。 V属于稳定β相得元素,并且随着浓度得提高,它急剧降低钛得同素异晶转变温度。V含量大于1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对于工业钛合金来说,V 在α钛中有较大得浓度(>3%),这样可以得到将单相α合金得优点(良好得焊接性)与两相合金得有点(能热处理强化,比α合金得工艺塑性好)结合在一起得合金。Ti-V系中无共析反应与金属化合物。 Nb在α钛中溶解度大致与V相同(约4%),但作为β稳定剂得效应低很多。Nb含量大于37%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 Mo在α钛中得溶解度不超过1%,而β稳定化效应最大。Mo含量大于1%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Mo得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室温与高温得强度。Mo室温一个缺点就是熔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得合金。加入Mo时,一般就是以Mo-Al中间合金形式(通过钼氧化物得铝热还原过程制得)加入。 (3)第三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得相图。Ti-Al、Ti-Sn、Ti-Ca、Ti-B、Ti-C、Ti-N、Ti-O等。5%~25% Al浓度范围内得相区范围内存在有序化得α2(Ti3X)相,它会使合金得性能下降。铝当量Al*=Al% +1/3Sn%+ 1/6Zr% + 1/2Ga% + 10[O]% ≤ 8%~9% 。只要铝当量低于8%~9%,就不会出现α2相。Sn 就是相当弱得强化剂,但能显著提高热强性,以锡合金化时,其室温塑性不降低而热强性增加。微量得B可细化钛及其合金得大晶粒,Ga可以与钛良好溶合,并显著提高钛合金得热强性。氧就是较“软”得强化剂,在含量允许得范围内时,不仅可保证所需得强度水平,而且可以保证足够高得塑性。 (4)第四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共析分解得相图,有Ti-Cr、Ti-Mn、Ti-Fe、Ti-Co、Ti-Ni、Ti-Cu、Ti-Si、Ti-Bi、Ti-W、Ti-H。 Ti-Cr系中,形成得Ti2Cr化合物有两种同素异晶形式,其固溶体以δ与γ表示。Cr属于β稳定元素,在α钛中得溶解度不超过0、5%。Cr含量大于9%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Cr可以使钛合金有好得室温塑性并有高得强度,同时可保证有高得热处理强化效应。 Ti-W系中,会产生偏析转变:β′?α + β′′。偏析反应温度较高,Ti-W系得热稳定性比Ti-Cr合金高得多。W在α钛中得溶解度不高。W含量大于2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 氢降低钛得同素异晶转变温度,形成共析反应,从而使β固溶体分解而形成α相与钛得氢化物,在共析温度下氢在α钛中得溶解度为0、18%。氢组成间隙型固溶体,属于有害杂质,会引起钛合金得氢脆。在非合金化钛与以α组织为基得单相钛合金中,氢脆得主要原因就是脆性氢化物相得析出,急剧降低断裂强度。在两相合金中,不形成氢化物,但形成氢得过饱与固溶体区,在低速变形时引起脆性断裂。在β相含量小得合金中,这两种产生联合作用。纯钛与近α组织得钛合金对氢脆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汇总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2009/11/30 15:05) (引用地址:未提供) 目录:行业知识 浏览字体:大中小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目前,金属钛生产的工业方法是可劳尔法,产品为海绵钛。制取钛材传统的工艺是将海绵钛经熔铸成锭,再加工而成钛材。按此,从采矿到制成钛材的工艺过程的主要步骤为: 钛矿->采矿->选矿->太精矿->富集->富钛料->氯化->粗 TiCl4->精制->纯TiCl4->镁还原->海绵钛->熔铸->钛锭->加工->钛材或钛部件上述步骤中如果采矿得到的是金红石,则不必经过富集,可以直接进行氯化制取粗TiCI4。另外,熔铸作业应属冶金工艺,但有时也归入加工工艺。 上述工艺过程中的加工过程是指塑性加工和铸造而言。塑性加工方法又包括锻造、挤压、轧制、拉伸等。它可将钛锭加工成各种尺寸的饼材、环材、板材、管材、棒材、型材等制品,也可用铸造方法制成各种形状的零件、部件。

钛和钛合金塑性加工具有变形抗力大;常温塑性差、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比值高、回弹大、对缺口敏感、变形过程易与模具粘结、加热时又易吸咐有害气体等特点,塑性加工较钢、铜困难。 故钛和钛合金的加工工艺必须考虑它们的这些特点。 钛采用塑性加工,加土尺寸不受限制,又能够大批量生产,但成材率低,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屑残料。钛材生产的原则流程如图1—1。 针对钛塑性加工的上述缺点,近年来发展了钛的粉末冶金工艺。钛的粉末冶金流程与普通粉末冶金相同,只是烧结必须要在真空下进行。它适用乎生产大批量、小尺寸的零件,特别适用于生产复杂的零部件。这种方法几乎无须再经过加工处理,成材率高,既可充分利用钛废料作原料,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不能生产大尺寸的钛件。钛的粉末冶金工艺流程为:钛粉(或钛合金粉)->筛分->混合->压制成形->烧结->辅助加工->钛制品。

钛及钛合金论文

钛及钛合金 摘要:先进材料钛及钛合金的应用与前沿技术的发展一直是当前材料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钛、钛合金及钛化合物的优良性能促使人类迫切需要它们。然而,生产成本之高,使应用受到限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钛的冶炼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钛、钛合金及钛的化合物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钛合金的发展现状、特性、铸造工艺性能及其热处理,阐述了钛合金的生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发展趋势。 关键字:金属钛,钛合金; 发展状况;分布,性质; 铸造加工性能; 热处理;生产技术,应用; 研究前景 钛和钛合金的发展过程:钛是英国化学家格雷戈尔(Gregor R W ,1762—1817。)在1791年研究钛铁矿和金红石时发现的。四年后,1795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Klaproth M H ,1743—1817。)在分析匈牙利产的红色金红石时也发现了这种元素。他主张采取为铀(1789年由克拉普罗特发现的)命名的方法,引用希腊神话中泰坦神族“Titanic”的名字给这种新元素起名叫“Titanium”。中文按其译音定名为钛。 格雷戈尔和克拉普罗特当时所发现的钛是粉末状的二氧化钛,而不是金属钛。因为钛的氧化物极其稳定,而且金属钛能与氧、氮、氢、碳等直接激烈地化合,所以单质钛很难制取。直到1910年才被美国化学家亨特(Hunter M A)第一次制得纯度达99.9%的金属钛。 由于钛在液化状态时化学活性非常高, 钛与气体和所有制模成形用的难熔材料都有很高的活性, 因此, 钛合金铸造成形工业化的生产晚于变形钛合金和变形工艺。自海绵钛工业化以来, 钛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钛工业的迅速发展, 钛的生产能力正在逐年提升, 并将陆续超过铅、锌、铜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金属。目前, 由于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和军备缩减, 使军用飞机的钛需求量减少, 但民用客机今后可望继续增长。要使钛业得以生存, 普遍认为还是要扩大飞机以外的一般用途。近十几年来, 随着钛工业的发展,钛及钛合金已由军用逐渐转向民用, 由航空工业逐渐转向一般工业。 金属钛的地理分布:世界钛矿资源总体状况:截至1995年底,世界金红石(包括锐钛矿)储量和储量基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3.1钛合金相图类型及合金元素分类 1.钛合金的二元相图 (1)第一种类型与α和β均形成连续互溶的相图。只有2个即Ti-Zr和Ti-Hf 系。钛、锆、铪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原子半径相近。这两元素在α钛和β钛中溶解能力相同,对α相和β相的稳定性能影响不大。温度高时,锆的强化作用较强,因此锆常作为热强钛合金的组元。(2)第二种类型β是连续固溶体,α是有限固溶体。有4个:Ti-V Ti-Nb Ti-Ta Ti-Mo系。V、Nb、Ta、Mo四种金属只有一种一种体心立方,所以它们与具有相同晶型的β-Ti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排六方点阵的α-Ti形成有限固溶体。 V属于稳定β相的元素,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它急剧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V含量大于1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对于工业钛合金来说,V在α钛中有较大的浓度(>3%),这样可以得到将单相α合金的优点(良好的焊接性)和两相合金的有点(能热处理强化,比α合金的工艺塑性好)结合在一起的合金。Ti-V系中无共析反应和金属化合物。 Nb在α钛中溶解度大致和V相同(约4%),但作为β稳定剂的效应低很多。Nb含量大于37%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 Mo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1%,而β稳定化效应最大。Mo含量大于1%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Mo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室温和高温的强度。Mo室温一个缺点是熔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的合金。加入Mo时,一般是以Mo-Al中间合金形式(通过钼氧化物的铝热还原过程制得)加入。 (3)第三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的相图。Ti-Al、Ti-Sn、Ti-Ca、Ti-B、Ti-C、Ti-N、Ti-O等。5%~25% Al浓度范围内的相区范围内存在有序化的α2(Ti3X)相,它会使合金的性能下降。铝当量Al*=Al% +1/3Sn%+ 1/6Zr% + 1/2Ga% + 10[O]% ≤ 8%~9% 。只要铝当量低于8%~9%,就不会出现α2相。Sn是相当弱的强化剂,但能显著提高热强性,以锡合金化时,其室温塑性不降低而热强性增加。微量的B可细化钛及其合金的大晶粒,Ga可以与钛良好溶合,并显著提高钛合金的热强性。氧是较“软”的强化剂,在含量允许的范围内时,不仅可保证所需的强度水平,而且可以保证足够高的塑性。 (4)第四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共析分解的相图,有Ti-Cr、Ti-Mn、Ti-Fe、Ti-Co、Ti-Ni、Ti-Cu、Ti-Si、Ti-Bi、Ti-W、Ti-H。 Ti-Cr系中,形成的Ti2Cr化合物有两种同素异晶形式,其固溶体以δ和γ表示。Cr属于β稳定元素,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0.5%。Cr含量大于9%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Cr可以使钛合金有好的室温塑性并有高的强度,同时可保证有高的热处理强化效应。 Ti-W系中,会产生偏析转变:β′ ? α + β′′。偏析反应温度较高,Ti-W系的热稳定性比Ti-Cr合金高的多。W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高。W含量大于2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 氢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形成共析反应,从而使β固溶体分解而形成α相和钛的氢化物,在共析温度下氢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为0.18%。氢组成间隙型固溶体,属于有害杂质,会引起钛合金的氢脆。在非合金化钛和以α组织为基的单相钛合金中,氢脆的主要原因是脆性氢化物相的析出,急剧降低断裂强度。在两相合金中,不形成氢化物,但形成氢的过饱和固溶体区,在低速变形时引起脆性断裂。在β相含量小的合金中,这两种产生联合作用。纯钛和近α

我国钛及钛合金板材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钛及钛合金板材未来发展趋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等行业对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加之国内需求拉动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双重动力”带动下,我国钛材制造业从中长期市场上看,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钛板带材作为钛材的重要支柱,产量将会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要紧抓这一机遇,并逐渐向新产品新业务转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钛行业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近年来,我国钛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继美国和欧洲之后的第三大钛产品消费国。另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目前整个钛及钛合金板带材市场应用情况,最大用户是石油化工领域,约占钛板带材消耗总量的60%,其他依次为航空航天领域,约占15%,体育用品行业占6%,海水淡化、核电领域占5%,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占5%,其它领域约占9%。 2007 年我国钛加工材产量为23 640 t,其中钛板材产量为10 552 t,占44. 6%;2008 年我国钛加工材产量为27 737 t,其中钛板材产量为14 707 t,占53%,比上年产量上升了39. 4%;2009 年我国钛加工材产量为24 965 t,其中板材产量为12 067 t; 保守估计2010 年我国钛加工材生产量将达到30 000 t,其中板材产量为16 000 t,板材产量的增长率远高于整个钛加工材的产量增长率。今后,国内各应用领域对钛材需求仍将持续快速增加,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我国的大飞机计划、嫦娥登月计划、太空站计划、核电发展计划以及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新型能源开发、高端装备制造业扶持与鼓励,这些为钛板带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历史契机,同时又对钛板带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 ①在品种方面,对钛带及焊管用薄钛板带需求增大; ②在规格方面,对于宽幅厚钛板( 宽2 000 ~2 500 mm,厚4 ~10 mm) 、宽幅薄钛板( 宽 1 000 ~1 500 mm,厚0. 4 ~3. 5 mm) 及10 ~70 mm 厚的宽幅( 2 400 mm 以上) 厚钛板材的需求日趋增长,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钛板生产企业,其装备能力无法满足这些超大、超厚规格的要求,因此未来的两年内,宽幅、超厚钛板材的市场前景良好; ③在化学成分方面,要求均匀化,且铁、氧等杂质含量控制范围窄幅化; ④表面光洁,组织细小均匀,力学性能优异,可满足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和核电等行业的苛刻要求。

钛及钛合金的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钛及钛合金的表面处理 摘要:本文对钛及钛合金的表面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综述,随着钛合金在航天航空、舰船、石油、化工以及其他行业的不断应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工作者为克服钛合金的缺点正做着各种尝试和努力,钛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关键词:钛及钛合金表面处理研究方法 1 引言 钛及钛合金具有低密度、良好的耐腐蚀能力、高比强度以及令人满意的生物相容性,在航空航天、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钛及钛合金表面硬度低,在滑动摩擦条件下摩擦力学性能差,特别是抗摩擦和磨损性能较差的钛合金,严重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有效地利用钛合金的优良性能,对其进行表面处理,是一种改善钛合金缺陷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的重要措施之一。 2 表面处理方法 2.1 电镀 在钛合金表面主要有镀镍、镀硬铬、镀银等,镀银目的是提高钛合金的导电性和钎焊性。电镀前必须对钛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差是钛及钛合金表面进行电化学处理的主要问题,要想在钛及钛合金上得到满意和合格的表面膜层,镀覆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而预处理的关键是“活化成膜”处理,若选择适宜的预处理方法,既能简化工艺,又能保证和提高镀覆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1]。 2.2 交流微弧氧化 微弧氧化(MAO)是一项在金属表面生长氧化物陶瓷膜的新技术。它从阳极氧化发展而来.但它施加了几百伏的高压,突破了阳极氧化对电压的限制。该技术通过微弧放电区瞬间高温高压烧结直接把基体金属变成氧化物陶瓷,并获得较厚的氧化物膜。对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获得膜的硬度高并与金属基体结合良好。改善了钛合金表面的抗磨损、抗腐蚀、耐热冲击及绝缘等性能,在许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 2.3 表面氧化处理 一般钛和钛合金较之常用的生物体用合金Co、Cr合金和316L不锈钢的耐磨性都较差,而且所产生的磨损粉在生物体内都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新开发的一些生物体用钛合金在生物体内使用之前往往都要采取适当的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抗磨性。为此,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大同特殊钢公司研究了一种新开发的生物体用B型钛合金(简称TNTZ合金),采取表面氧化处理提高其表面耐磨性[3]。 2.4 离子注入 离子注入与其它表面处理技术相比显示了诸多优点,与物理或化学气相沉积相比,主要优点在:①膜与基体结合好,抗机械、化学作用不剥落能力强;②注入过程不要求升高基体温度,从而可保持工件几何精度;③工艺重复性好等。许多研究者报道了氨离子注入对合金表面成分、组织结构、硬度及摩擦学性能有良好改善效果。TiC也是超硬相,故钛合金经离子注入碳也同样可以强化钛合金表面。但是由于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并非连续过程,施加每一负脉冲电位时,随着脉冲电位由零下降至谷值,再回升至零,发生着溅射和注入两个过程。如果等离子体中含有金属或碳离子时,在脉冲电位为零时,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在表面形成

钛及钛合金力学性能

钛及钛合金力学性能 ,物理性能,以及相关介绍等 一。以下是个人对外六角螺栓和内六角螺栓使用情况的一点小总结,请参考俺的个人观点: 1。内六角的螺栓,适用于结构空间小,或者要求上平面是平面的情况下。 结构空间小,活动扳手占空间大,所以不能用,只能使用内六角螺栓,方便装卸。 产品要求安装后上平面是平面的情况下,主要适用于精密仪器/设备,一些设备要求安装后平面度的,或者要求整体产品外观良好,或者要求产品安装后上平面必须平,以此来避免挡碍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内六角螺栓。 2。其他情况下,均建议用外六角螺栓。 3。从成本上考虑,用外六角螺栓,从外观效果上考虑,用内六角螺栓。 4。我们单位一般情况下,将内六角螺栓翻译为内六角螺钉,呵呵,请大家参考,也就是说一般意义上的内六角螺栓=内六角螺钉。当然,德标DIN和ISO 的标准正规些。 现在市场上的该类紧固件都在努力向DIN和ISO标准上靠拢。 二。钛及钛合金 钛及钛合金是导弹上重要结构材料之一。钛的密度为.507g/cm3,介于铝、铁之间。钛的熔点为1668℃比铁的熔点还高,能在高温下工作,耐热性能远超过铝。钛在含氧环境中易形成一层薄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膜和基体结合牢固致密,破坏后还能自愈合,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a.型钛合金

这类合金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一般在退火状态下应用。它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组织稳定性,低温性能优于其它类型钛合金。缺点是对变形抗力大,常温下强度不够高。 这类合金的牌号有TA1,…,TA7,TA8,其中TA1~TA3为工业纯钛; TA4,TA5,TA6属Ti-Al二元合金;TA4用作焊丝;TA5、TA6可用于一般结构件或耐蚀结构件;TA7是常用的典型型合金。 b.型钛合金 这类合金可通过淬火和时效得到强化,其优点是固溶处理状态下塑性很好,易加工成形,在时效状态下强度高。缺点是弹性模量低,耐热性差,焊接性能差,低温塑性不如型合金。 常用牌号为TB2,它可用于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 c.(+)型钛合金 这类合金的中国产品的牌号有TC1,…,TC4,…,TC10等品种,其中TC1和TC2为低强钛合金,TC3、TC4为中强钛合金,TC10属高强钛合金,TC6,TC9和TC11则属高强耐热钛合金。这类合金兼备钛合金和钛合金的优点。导弹上使用最多的是TC4(Ti-6Al-4V)钛合金,导弹上广泛的采用TC4钛合金制作高压气瓶,受力较大的杆式焊接支架,舵轴以及在较高热环境下工作的结构件,也可用作固体发动机壳体,压气机盘,叶片等。 (3)结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性状不同的材料经选择、设计、成型而得到的一种宏观多相新材料。其组分可包括金属、非金属等各种材料,按作用又可分为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两部分。 三。钛及钛合金力学性能 牌号室温力学性能,不小于高温力学性能,不小于 抗拉强度σbMPa屈服强度σ0.2

先进板料成形技术与性能

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的发展综述 摘要:在参阅和分析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有限元法的产生和弹塑性有限元的发展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当前应用广泛的板料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剖析,为深入了解板料成形有限元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有限元法;有限元分析;弹塑性 引言 有限单元法是工程计算领域的一种主要的数值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将连续区域上的物理力学关系近似地转化为离散规则区域上的物理力学方程。它是一种将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计算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此方法由于其灵活、快捷和有效,已迅速发展成为板料冲压成形中求解数理方程的一种通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有限元法源于40年代提出的结构力学的矩阵算法。“有限元法”这一术语是R.W.Clough于1960年在论文“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plane stress analysis”中首次提出来的,他用这种方法首次求解了弹性力学的二维平面应力问题。1963年,Besseling证明了有限元法是基于变分原理的Ritz法的另一种形式,从而使Ritz分析的所有理论基础都适用于有限元法,确认了有限元法是处理连续介质问题的一种普遍方法。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涉及到连续介质力学中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边界条件非线性等三非线性问题的计算,难度很大。随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有限元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高精度的数值计算来模拟板料成形过程已成为可能。从70年代后期开始,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板料成形数值模拟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在汽车、飞机等工业领域得到实际的应用。 1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发展概况 有限元法建立之初,只能处理弹性力学问题,无法应用于金属塑性成形分析。1965年Marcal提出了弹塑性小变形的有限元列式求解弹塑性变形问题,揭开了有限元在塑性加工领域应用的序幕。1968年日本东京大学的Yamada推导了弹塑性小变形本构的显式表达式,为小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奠定了基础。但小变形理论不适于板料冲压成形这样的大变形弹塑性成形问题,因此人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1970年美国学者Hibbitt等首次利用有限变形理论建立了基于Lagrange格式(T.L格式)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列式。1973年Lee 和Kabayashi提出了刚塑性有限元法。1973年Oden等建立了热-弹粘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列式。1975年Mcmeeking建立了更新Lagrange格式(U.L格式)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列式。1978年Zienkiewicz等提出了热耦合的刚塑性有限元法。1980年Owen出版了第一本塑性力学有限元的专著,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问题。至此,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2 板料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钛合金的十大性能

的十大性能来源: 作者:中国钛业联盟时间:2007-05-04 点击: 26 Tag:性能十大金属强度腐蚀合金氧化振动介 质 一、密度小,比强度高 金属钛的密度为4.51g/cm3,高于铝而低于钢、铜、镍,但比强度位于金属之首。 二、耐腐蚀性能 钛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其平衡电位很低,在介质中的热力学腐蚀倾向大。但实际上钛在许多介质中很稳定,如钛在氧化性、中性和弱还原性等介质中是耐腐蚀的。这是因为钛和氧有很大的亲和力,在空气中或含氧的介质中,钛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附着力强、惰性大的氧化膜,保护了钛基体不被腐蚀。即使由于机械磨损也会很快自愈或重新再生。这表明了钛是具有强烈钝化倾向的金属。介质温度在315℃以下钛的氧化膜始终保持这一特性。 为了提高钛的耐蚀性,研究出氧化、电镀、等离子喷涂、离子氮化、离子注入和激光处理等表面处理技术,对钛的氧化膜起到了增强保护性作用,获得了所希望的耐腐蚀效果。针对在硫酸、盐酸、甲胺溶液、高温湿氯气和高温氯化物等生产中对金属材料的需要,开发出钛-钼、钛-钯、钛-钼-镍等一系列耐蚀钛合金。钛铸件使用了钛-32钼合金,对常发生缝隙腐蚀或点蚀的环境使用了钛-0.3钼-0.8镍合金或钛设备的局部使用了钛-0.2钯合金,均获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三、耐热性能好 新型钛合金可在600℃或更高的温度下长期使用。 四、耐低温性能好 钛合金TA7(Ti-5Al-2.5Sn),TC4(Ti-6Al-4V)和Ti-2.5Zr-1.5Mo等为代表的低温钛合金,其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但塑性变化却不大。在-196-253℃低温下保持较好的延性及韧性,避免了金属冷脆性,是低温容器,贮箱等设备的理想材料。 五、抗阻尼性能强 金属钛受到机械振动、电振动后,与钢、铜金属相比,其自身振动衰减时间最长。利用钛的这一性能可作音叉、医学上的超声粉碎机振动元件和高级音响扬声器的振动薄膜等。 六、无磁性、无毒 钛是无磁性金属,在很大的磁场中也不会被磁化,无毒且与人体组织及血液有好的相溶性,所以被医疗界采用。

钛及钛合金标准与钛十大性能

钛 作者:商占法介绍 钛是一种金属元素,灰色,原子序数22,相对原子质量47.87。能在氮气中燃烧,熔点高。钛的密度为4.54g/cm3,比钢轻43% ,比久负盛名的轻金属镁稍重一些。机械强度却与钢相差不多,比铝大两倍,比镁大五倍。钛耐高温,比黄金和钢都高的多。钝钛和以钛为主的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工作和航海工业,在石油化工行业也有较多的应用。 钛的硬度与钢铁差不多,而它的重量几乎只有同体积的钢铁的一半,钛虽然稍稍比铝重一点,它的硬度却比铝大2倍。现在,在宇宙火箭和导弹中,就大量用钛代替钢铁。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年用于宇宙航行的钛,已达一千吨以上。极细的钛粉,还是火箭的好燃料,所以钛被誉为宇宙金属,空间金属。 钛的耐热性很好,熔点高达1660℃℃。在常温下,钛可以安然无恙地躺在各种强酸强碱的溶液中。就连最凶猛的酸——王水,也不能腐蚀它。钛不怕海水,有人曾把一块钛沉到海底,五年以后取上来一看,上面粘了许多小动物与海底植物,却一点也没有生锈,依旧亮闪闪的。现在,人们开始用钛来制造潜艇——钛潜艇。由于钛非常结实,能承受很高的压力,这种潜艇可以在深达4500米的深海中航行 在常温下,钛不会被稀盐酸、稀硫酸、硝酸或稀碱溶液所腐蚀;只有氢氟酸、热的浓盐酸、浓硫酸等才可对它作用。钛合金有好的耐热强度、低温韧性和断裂韧性,故多用作飞机发动机零件和火箭、导弹结构件。钛合金还可作燃料和氧化剂的储箱以及高压容器。现在已有用钛合金制造自动步枪,迫击炮座板及无后座力炮的发射管。在石油工业上主要作各种容器、反应器、热交换器、蒸馏塔、管道、泵和阀等。钛可用作电极和发电站的冷凝器以及环境污染控制装置。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在仪器仪表上已广泛应用。在医疗中,钛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作人造骨头和各种器具。钛还是炼钢的脱氧剂和不锈钢以及合金钢的组元。钛白粉是颜料和油漆的良好原料。碳化钛,碳(氢)化钛是新型硬质合金材料。氮化钛颜色近于黄金,在装饰方面应用广泛。纯钛是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许多优良性能。 钛具有可塑性,高纯钛的延伸率可达50-60%,断面收缩率可达70-80%,但强度低,不宜作结构材料。钛中杂质的存在,对其机械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间隙杂质(氧、氮、碳)可大大提高钛的强度,显著降低其塑性。钛作为结构材料所具有的良好机械性能,就是通过严格控制其中适当的杂质含量和添加合金元素而达到的。 工业纯钛的杂质含量较化学纯钛要多,因此其强度、硬度也稍高,其力学性能及化学性能与不锈钢相近,比起钛合金纯钛强度较好,在抗氧化性方面优于奥氏体不锈钢,但耐热性较差,TA1、TA2、TA3依次杂质含量增高,机械强度、硬度依次增强,但塑性韧性依次下降。 钛的十大性能 密度小,比强度高金属钛的密度为4.54g/cm3,高于铝而低于钢、铜、镍,但比强度位于金属之首。 耐腐蚀性能钛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其平衡电位很低,在介质中的热力学腐蚀倾向大。但实际上钛在许多介质中很稳定,如钛在氧化性、中性和弱还原性等介质中是耐腐蚀的。这是因为钛和氧有很大的亲和力,在空气中或含氧的介质中,钛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附着力强、惰性大的氧化膜,保护了钛基体不被腐蚀。即使由于机械磨损也会很快自愈或重新再生。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钛合金相图类型及合金元素分类 1.钛合金的二元相图 (1)第一种类型与α和β均形成连续互溶的相图。只有2个即Ti-Zr和Ti-Hf 系。钛、锆、铪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原子半径相近。这两元素在α钛和β钛中溶解能力相同,对α相和β相的稳定性能影响不大。温度高时,锆的强化作用较强,因此锆常作为热强钛合金的组元。(2)第二种类型β是连续固溶体,α是有限固溶体。有4个:Ti-V Ti-Nb Ti-Ta Ti-Mo系。V、Nb、Ta、Mo四种金属只有一种一种体心立方,所以它们与具有相同晶型的β-Ti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排六方点阵的α-Ti形成有限固溶体。 V属于稳定β相的元素,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它急剧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V含量大于1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对于工业钛合金来说,V在α钛中有较大的浓度(>3%),这样可以得到将单相α合金的优点(良好的焊接性)和两相合金的有点(能热处理强化,比α合金的工艺塑性好)结合在一起的合金。Ti-V系中无共析反应和金属化合物。 Nb在α钛中溶解度大致和V相同(约4%),但作为β稳定剂的效应低很多。Nb含量大于37%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 Mo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1%,而β稳定化效应最大。Mo含量大于1%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Mo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室温和高温的强度。Mo室温一个缺点是熔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的合金。加入Mo时,一般是以Mo-Al中间合金形式(通过钼氧化物的铝热还原过程制得)加入。 (3)第三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的相图。Ti-Al、Ti-Sn、Ti-Ca、Ti-B、Ti-C、Ti-N、Ti-O等。5%~25% Al浓度范围内的相区范围内存在有序化的α2(Ti3X)相,它会使合金的性能下降。铝当量Al*=Al% +1/3Sn%+ 1/6Zr% + 1/2Ga% + 10[O]% ≤8%~9% 。只要铝当量低于8%~9%,就不会出现α2相。Sn 是相当弱的强化剂,但能显著提高热强性,以锡合金化时,其室温塑性不降低而热强性增加。微量的B可细化钛及其合金的大晶粒,Ga可以与钛良好溶合,并显著提高钛合金的热强性。氧是较“软”的强化剂,在含量允许的范围内时,不仅可保证所需的强度水平,而且可以保证足够高的塑性。 (4)第四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共析分解的相图,有Ti-Cr、Ti-Mn、Ti-Fe、Ti-Co、Ti-Ni、Ti-Cu、Ti-Si、Ti-Bi、Ti-W、Ti-H。 Ti-Cr系中,形成的Ti2Cr化合物有两种同素异晶形式,其固溶体以δ和γ表示。Cr属于β稳定元素,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Cr含量大于9%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Cr可以使钛合金有好的室温塑性并有高的强度,同时可保证有高的热处理强化效应。 Ti-W系中,会产生偏析转变:β′?α + β′′。偏析反应温度较高,Ti-W系的热稳定性比Ti-Cr合金高的多。W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高。W含量大于2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 氢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形成共析反应,从而使β固溶体分解而形成α相和钛的氢化物,在共析温度下氢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为%。氢组成间隙型固溶体,属于有害杂质,会引起钛合金的氢脆。在非合金化钛和以α组织为基的单相钛合金中,氢脆的主要原因是脆性氢化物相的析出,急剧降低断裂强度。在两相合金中,不形成氢化物,但形成氢的过饱和固溶体区,在低速变形时引起脆性断裂。在β相含量小的合金中,这两种产生联合作用。纯钛和近α组织的钛合金

钛及钛合金基础资料

钛合金TA7(Ti-5Al-2.5Sn),TC4(Ti-6Al-4V)和Ti-2.5Zr-1.5Mo等为代表的低温钛合金,其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但塑性变化却不大。在-196-253℃低温下保持较好的延性及韧性,避免了金属冷脆性,是低温容器,贮箱等设备的理想材料。 产品名称:钛丝 材质:Gr1,Gr2,Gr3,Gr5,Gr5 ELI,TA1,TA2,TC4,BT-14 执行标准:GB/T3623-98,AWSA5.16 AMS,ASTMF 136-84,ASTM F67 产品名称:钛棒 材质:Gr1,Gr2,Gr3,Gr4,Gr5,Gr7,Gr11,Gr12 TA0 TA1 TA2 TA3 TA4 TA5 TA6 TA7 TA9 TA10 TC1 TC2 TC3 TC4 Ti6AL-4V ELT 执行标准:GB/T2965-98,ASTM B 348-83,ASTM F136-95,AMS4928,ASTM F67 产品规格:直径3---200mm 产品名称:钛板 材质: Gr1 Gr2 Gr3 Gr4 Gr5 Gr7 Gr11 Gr12 TA0 TA1 TA2 TA3 TA4 TA5 TA6 TA7 TA9 TA10 TC1 TC2 TC3 TC4 TB2 产品规格:厚度0.3---60mm 宽度:600---1400mm 长度:大于2000mm 执行标准:GB/T3621-94 ASTM B265-ASME GB/T4845-93 AMS 供货形式:热轧退火 钛标准件 材质:纯钛(Gr1,Gr2),合金(6Al-4V) 种类:钛螺丝,钛标准件,钛垫片 钛螺丝标准类型:多款选择,样品或现货 钛螺丝类别有:平头十字机丝、平头内六角机丝、平头机丝半牙、半圆头内六角机丝、半圆头十字机丝、大扁头内六角机丝 钛螺丝规格有:M3、M4、M5、M6、M8、M10、M12、M14、M16、M8、M20、M22、M24、M26、M28、M30

板料成形回弹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板料成形回弹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1 前言 回弹是板材冲压成形过程的主要缺陷之一.严重影响着威形件的威形质量和尺寸精度,是实际工艺中很难有效克服的成形缺陷之一,它不仅降低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制约了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的实施,是我 国汽车制造工业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从理论上说,板材冲压成形过程可以被看作是板材经过塑性变形变为想要获得的形状的过程。然而实际上.板料尺寸.材料特性和环境条件使冲压成形过程的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变得困难。以韧性金属板材为主的冲压成形件从模具上取出后,必然产生一定量的回弹。回弹是板材冲压成形的3种主要缺陷(起皱.破裂和回弹)中最难控制的一种,因为它涉及到对回弹量的准确预示.不同的材料和尺寸的零件其回弹规律大不相同,单凭经验和工艺过程类比是很难进行准确的回弹补偿的.这就使得一个模具设计的周期变长.因此在板材冲压成形中回弹变形是使模具设计明显变复杂的一个基本参数。在大多数板材冲压成形中.强烈的非线性变形过程致使板料产生很大的弹性应变能.在模具与板料动态接触过程中存在于板料中的这种弹性应变能会随着接触压力的消除而自动释放掉,回弹的驱动力一般是朝着板料原始形状变形。因此,冲压成形中的最终产品形状不但依赖于凹模形状.而且依赖于成形后存储在板料中的弹性应变能。弹性应变能与许多诸如材料特性.接触载荷等参数有关,因此在成形过程中预测回弹变得很复杂.这也就给那些必须精 确评估回弹量的设计者提出了很重要的问题。 近40年来,有许多研究人员一直在对回弹行为进行着研究.并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和计算机仿真算法.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就有限元仿真方法而言.在众多仿真算法模拟应用中,采用显式算法模拟成形过程.用隐式算法模拟回弹过程的方法最多;其次是冲压成形和卸载回弹过程都采用隐式算法。而G.Y-L.等学者提出一种新算法,冲压成形和回弹过程全部采用显式算法。U.Abdelsalam等学者还提出了采用一步成形算法模拟冲压成形过程,再用隐式算法计算卸载回弹过程.并应用该算法模拟了3个复杂冲压件的卸载回弹过程.这种算法的模拟精度虽然不高.但计算速度很快.可以为模具在设计阶段提供一个定性的参考方案。T-C.Hsu等学者采用隐式TL(Total Lagrangian)算法,引入Hill--次方屈服函数模拟了轴对称问题的冲压成形和回弹过程。M.Kawka等学者采用静态显式有限元(实际上也是隐式算法)算法软件ITAS3D模拟了轿车顶盖和轮毂的多阶段成形过程,以及卸载回弹和切边回弹过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以上这些对于回弹的研究只限于理论方面.其与实际试验的对比验证还鲜有涉及。对于如何补偿所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