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综合题常见四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

环境保护 题型一:表现类

常用的行为动词一般有:判断、说出、指出、写出等,一般没有关键词。

表现类试题,解答的关键一是熟练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二是根据材料先寻找依据,再判断。 常考知识点:

1、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化。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3、主要的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益减少、矿产频临耗竭。

4、主要的生态问题: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典例1】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7分)

【典例2】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 为水库,是B 城市的唯一水源,C 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某企业拟在C 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典例3】表2是我国某区域 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 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9 分)

【典例4】图11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6分)

【典例5】图15为某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4分)

【典例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典例2】破坏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典例3】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典例4】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典例5】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水污染:调节小气候。

题型二:原因类

常用的关键词一般有:原因、成因等。

常考知识点: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见课本】;

2、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

(1)水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

②风向、风速;

③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低);

④水温: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

(2)大气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形:盆地(谷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风向、风速;

③降水;

④气温:逆温天气;

⑤植被覆盖率。

人为原因:污染物或污染源

(3)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干燥;

②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③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

④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

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随意堆放。

(4)形成酸雨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

②地形;

③土壤;

人为原因(污染物、污染源):④有色冶金工业发达⑤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

(5)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

人为原因:汽车数量多,排放大量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尾气。

自然原因: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

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高,云量少,湿度低,太阳紫外线强,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6)水俣病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工业生产中任意排放含汞的废水

(7)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

自然原因:略

人为原因: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增多,许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与堆积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②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垃圾的品种多、变化大,垃圾的处理技术难度大。

4、水、耕地、矿产资源短缺的原因;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②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人为原因: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管理措施,导致水浪费严重;

②水体污染严重;

③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2)耕地日益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形: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②气候:气候干旱(高寒)区域大;

③耕地地区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区差别很大。

人为原因: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人均耕地的减少(如城市建设,交通、水利、工矿业等建设用地);

③土地利用强度大,土地退化严重;

④不合理的灌溉和施用农药,耕地污染严重;

⑤生态退耕,耕地减少(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3)矿产(化石燃料)频临耗竭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矿产资源非可再生性;

②地区分布不平衡;

③矿产资源总量有限。

人为原因:①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消耗增加;

②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③矿产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④富矿少,贫矿多,采富弃贫,使矿产品位下降;

⑤有些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5、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产生的原因。

(1)森林破坏的原因:

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

②过度开垦和毁林开荒(过度的迁移农业);

③乱砍滥伐(商业性伐木);

④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⑤过度放牧(开辟大型农牧场)。

(2)草地退化的原因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

②过度开垦

③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

自然原因:①鼠害和虫害严重;

②气候异常--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发等

(3)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人为:①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大增;

②环境污染,生活、农用、工业污水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围湖、围海造田。

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使入流水量减少

(4)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

自然: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

人为:①滥捕滥杀

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③外来物种入侵

【典例1】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989 2000 2006 年份0 2 4 6 8

土地利用类型比例(%)

数图16

(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7分)

【典例2】图13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分)

【典例3】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典例4】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9分)【典例5】图21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000

2000

1000

4000

20-60 60-100沉降深度(cm)

>100

地面沉降面积(km)

l)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9分)

【典例6】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分)

2020年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整理 第 一版块 基础概 览: 自然地理部 分 【描 述 类】 ☆ 描述气温 1、最高温与最低温 2、平均温度 3、日较差与年较差 ☆描述降水特征 1、最多月份、最少月份 2、降水总量 3、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怎样描述地形特征……: 1、地势高低及起伏 2、地形类型及分布 3、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沼泽、海岸线曲折)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流速大小(取决于地形、落差)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取决于气候、纬度)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及航运 水能:落差大、流量大→水能丰富 航运:流量大、季节变化小、落差小→航运条件好 ☆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流向:内外流河,自××方向流向××方向(决定因素:地形) 2、流域面积大小(决定因素:地形:平原>山地、国土面积、气候) 3、流程长短(决定因素:同上) 4、河网密度 5、水系形状:树枝状、放射状、向心状(决定因素:地形) 6、支流多少 7、河床状况:河道、落差、宽窄、曲直、深浅、地上河) 8、有无湖泊分布 ☆ 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 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拔高低、海陆分布、相对位置 2、地形地貌 3、气候:气温、降水、特殊性(海洋性强、大陆性强) 4、水文、水系: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 5、生物: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 6、土壤:深厚、肥力 7、自然带 ☆描述等温线分布特点 1、数值变化趋势 2、走向:与纬线平行、海岸线平行,与洋流流向、等高线一致 3、形状:平直、曲折、闭合 1、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20.6.176.17.202019:3119:31:57Jun-2019:31 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定功。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七日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9:316.17.202019:316.17.202019:3119:31:576.17.202019:316.17.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6.17.20206.17.202019:3119:3119:31:5719:31:57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Wednesday, June 17, 2020June 20Wednesday, June 17, 20206/17/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7时31分7时31分17-Jun-206.17.2020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20.6.1720.6.1720.6.17。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二〇二〇年六月十七日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19:3119:31:576.17.2020Wednesday, June 17, 2020 亲爱的用户: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选修地理环境保护答题模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1.工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水平,增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2.世界人口呈高速增长趋势,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3.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 (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 (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 (静水环境)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 (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2mm, (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 污染源(物、化、生): 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3农业化肥农药粪便○4石油泄漏○5旅游活动 水污染的危害:①破坏景观②破坏生态系统平衡③水质下降④危害人体健康⑤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灌溉用水)⑥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8年高三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选修⑥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 (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2)原因: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 (1)概念: 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 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 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2.1环境污染概述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完整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题精品教育.doc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测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10页,第Ⅱ卷11~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同: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6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姓名栏和答题卷密封线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答第Ⅱ卷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 1.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早在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就同意将“世界环境日”定在每年的()

A.5月31日 B.6月5日 C.6月6日 D.6月25日 材料: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3~4题: 3.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4.“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求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材料:2019年11月,澳大利亚的新威尔士州和韩国的中部地区爆发沙尘暴,南北半球同时发生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据此材料,回答5~9题: 5.下列天气系统,易造成沙尘暴的是()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 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 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 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 极值(地势最高、低值); 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 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 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6.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 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7.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高考地理必背答题模板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 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 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 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2979734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及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及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及协调。 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及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

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及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海底栖息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选修VI《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按照是否潮汐能 再生或恢复: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A.表现:水资源短缺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用水量加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B.形成原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重 2.土地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用地减小、耕地资源缺乏、土地浪费 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B.形成原因土壤次生盐碱化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 城市、公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3.矿产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生产能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 B.形成原因总量不足 浪费严重 开采时间过长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缺乏阻碍经济增长

(完整版)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特别好哦)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怎样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 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 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 量的大小)有关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高三复习考试地理原因类大题答题模板

大题模板之地理原因题 1.地理原因(地理判断与比较及原因分析)、地理区位分析、地理条件分析 原因问题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地理重在自然)(因素) 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 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01)大气方面 ◆影响气温的因素: 例1: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 ①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 ②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 ③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④城市人口密集,汽车尾气等排放加剧温度提高。 例2: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②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③白昼长,日照时间长;④沙漠广布,增温快 ⑤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分析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原因: 例3: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

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升温快,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故日较差大。 ◆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类型及原因分析) 例4: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 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 ②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例5: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封闭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水汽不易进入,并且位于天山背风坡,空气干燥。 ◆气候成因分析: 例6:“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昆明气候的形象写照,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①冬季由于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夏季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全年温差小。 ②由于地处高原,地势高,一旦降水太阳辐射被削弱,则气温明显下降。 例7: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多大风沙尘天气。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实用模板及例题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怎样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 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 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 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五、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1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2、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重点:本讲难点: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3.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1.概念(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2.分类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2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经典例题)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1)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2(. )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农业社会,工业社会。1【答案】()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2((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4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概念1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表现2(主要是植被的破坏)3)生态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Lewis57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刘易斯地理工作室策划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 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 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 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 1 -

湘教版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必备答题

湘教版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必备答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环境保护 规范就是分数! 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 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按必修2教材:理论+具体实际)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人口压力; 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按选修6教材)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 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 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 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 【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注意:物质而非能量!) 【内涵】①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②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③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原则;②资源再利用原则;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原则。 【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 7.发展清洁生产的好处有哪些(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削减污染以及对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一、分布类问题 1、点状地理事物 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疏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映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④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异。 2、线状地理事物 ①延伸方向②变化趋势③极值④疏密⑤弯曲 二、特征描述类问题 1、地理位置特征 (1)绝对位置: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或热量带)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临近的海洋,位于…大陆…部) ②临近地区(邻国,临近地理分区,地形区) 2、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及分布 ②地势(高低、起伏、变化) ④特殊地形区(喀斯特地貌、火山、地震、沼泽、黄土高原、海岸线等) 9、盐度影响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降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增温,蒸发较强,经过盐度偏高;寒流,降温,蒸发较弱,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氺江水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节融冰量的大少(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⑤海区的封闭度, ⑥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 必修一 一、地球与地图 5、水库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水流峡谷出口最窄处,避开地壳断裂,并考虑移民,生态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地区,或“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 6、气象站 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7、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8、宿营地 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突降暴雨的带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最新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 识点

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一、环境的定义是什么? 二、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自然资源的定义?其包含哪两种属性? 四、判别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煤炭、小麦;钢材;雷电。 五、区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包含与被包含 六、分析右图,说明①②③④的含义? 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③人类作用于环境;如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毁林开荒、过渡放牧等。 ④环境反作用于人类;如洪灾 第二节 一、环境问题的定义?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分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六、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八大全球性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3)土壤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全球气候变暖 ★主要温室气体有CO2、CH4、N2O、氯氟烃化合物等。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成因:1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被的破坏。 ★危害: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 中纬度地区——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 高纬地区——降水增多。 ★对策: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2.植树造林;3.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4.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5.加强国际合作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 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