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SQR04.028-2005 整车金属零部件涂层技术规范(试行)

Q SQR04.028-2005 整车金属零部件涂层技术规范(试行)
Q SQR04.028-2005 整车金属零部件涂层技术规范(试行)

整车装配通用技术规范

整车装配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规范生产过程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确保所生产的整车出厂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制造让顾客满意的产品 2范围 2.1 规定了本公司生产的各类型整车装配通用技术要求 2.2 本检验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整车生产过程的检验 3依据 3.1 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3.2 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规程 4整车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4.1 整车装配前的准备 4.1.1仔细阅读本工序的图纸技术要求或装配工艺规程。 4.1.2了解本工序所要装配的零部件质量要求和装配顺序。 4.1.3检查本工序所要装配的零部件质量情况。 4.1.3.1电镀件电镀层应色泽均匀、光亮,不应有锈蚀、起皮、鼓泡、麻点、毛刺和划痕等缺陷。 4.1.3.2喷漆件喷漆件应色泽均匀、光亮、无色差,漆层表面不允许有流痕、麻坑、锈蚀、漏喷、桔皮等缺陷。 4.1.3.3焊接件焊接件表面应平整光滑, 不能有漏焊 , 裂纹等缺陷。 4.1.3.4外观件均不得有明显刮伤、碰花、生锈、变形等影响外观质量的缺陷。 4.1.4按工艺所要装配的零部件根据工艺技术文件选用适当的工具工装和设备 , 并准备必要的辅料如润滑油脂类。 4.2 通用装配要求 4.2.1按图纸和工艺技术文件规定顺序安装本工序( 工位 ) 所要装的零部件。 4.2.2装配中对零部件要轻拿轻放 , 不允许严重的碰撞 , 损坏或划伤零部件 , 不允许非正常情况下的零部件变形。 4.2.3所有安装螺栓、螺帽、螺钉、垫圈、六方头、起子头和平面均不得有明显的打花、缺边、缺角、脱漆、脱铬 等缺陷。 4.2.4所有零部件、标准件均不得错装、漏装、多装和少装。 4.2.5所有零部件安装螺栓均应装配到位, 安装螺栓应露出螺母端面2-5 牙。 4.2.6安装螺栓松紧度应符合工艺技术文件所要求的力矩值, 没有力矩值要求的螺栓螺钉按常规手感装紧, 有弹簧 垫圈的紧固件应使弹簧垫圈压平, 但不能使弹簧垫圈失效。 4.2.7本工序所装配的零部件均应按工艺技术要求装配到位, 不应出现松脱现象 , 装配到位的零部件应牢固可靠。 4.2.8旋转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装配前必须涂一层钙基润滑脂。 4.2.9不准野蛮装配 , 不准用不适当的板手或工具装配零部件。 4.2.10整车所有螺栓、螺钉安装方向原则上都应从左向右和从上到下, 特殊情况按工艺文件要求可以有所变动。 4.2.11关重工位按工艺对螺栓端头或螺母用色标笔进行漆封。 4.3车架装配 : 4.4动力系统装配 4.8操纵系统安装 1

常见金属表面处理的种类

金属表面处理的种类 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 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 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抛丸的原理是用电动机带动叶轮体旋转(直接带动或用V型皮带传动),靠 离心力的作用,将直径约在0.2~3.0的弹丸(有铸钢丸、钢丝切丸、不锈钢丸 等不同类型)抛向工件的表面,使工件的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使工件变得 美观,或者改变工件的焊接拉应力为压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通过提高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也提高了工件后续喷漆的漆膜附着力。其寓意即为抛丸处理可以为喷漆工艺的前道工序。 喷砂 喷砂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 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参照引用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了本公司的检验规程。 一、门窗原材料的分类: 根据原辅材料在产品中对质量的影响,将材料分为三类: A类:对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材料。 B类: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材料。 C类:对产品质量起辅助作用的材料。 项目 类别 A类B类C类 材料名称铝合金型材 塑钢型材 中空玻璃 浮法玻璃 密封胶 增强型钢 执手铰链插销 撑挡滑撑拉手 窗锁滑轮密封胶条 密封毛条粘结剂组 角胶 自攻螺丝 拉铆钉固定片 射钉射弹 膨胀螺栓 包装带发泡剂 清洗剂 二、关键材料检验规程: 型材、辅助材料以及五金配件的抽样检验,按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按GB/T2828.1-2003标准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Ⅰ,正常检验,可接受质量水平AQL6.5。特殊注明的除外。 表1 表中Ac、Re以不合格品件数计。单位:件 批量范围N 样本大小n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2~8 2 0 1 9~15 2 0 1 16~25 3 0 1 26~50 5 0 1 51~90 5 0 1 91~150 8 1 2 151~280 13 2 3 281~500 20 3 4 501~1200 32 5 6 1201~3200 50 7 8 3201~10000 80 10 11 10001~35000 125 14 15 1、铝合金建筑型材检验规程: 铝合金型材进厂后,必须对购进型材进行检验,首先检查型材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包括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其次是依据GB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和GB801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检查型材的性能指标,包括合金成分、力学性能、壁厚、尺寸偏差、外观质量、膜厚和封孔质量。 ①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是国家对具备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的型材生产厂家发放的准许生产铝合金型材的凭证,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是型材生产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承诺,也是日后解决质量问题纠纷的依据。 ⑴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应标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有效期。 ⑵质量保证书应标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合金牌号、状态和合金成分、型号、重量或件数、批号、力学

金属表面处理方式详解

电镀/电泳/锌镀/发黑/金属表面着色/抛丸/喷砂/喷丸/磷化/钝化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之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5工艺代号0000 作者 第 1 页共19 页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 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 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 面及背面等)。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 内部零件表面)。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 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 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 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 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3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 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4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2.15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层中形成不同色的 斑点。 2.16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 起现象。 2.17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 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整车技术规范文件VTS

经济型电动车项目 整车技术规范文件VTS报告 整车技术规范文件VTS报告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目录 整车性能目标分管明细 1产品定位 1.1车型类型 1.2销售区域 1.3竞争车型 1.4用户群体 1.5使用环境3 2产品图谱 3动力系统参数

3.1动力总成参数 3.2动力电源 3.3润滑油定义 4要求 4.1标准法规符合性 4.2产品特性 4.2.1总布置参数 421.1 整车外廓尺寸 421.2整车通过性 421.3行李箱容积 4.2.2重量 4.2.2.1 整备质量 4.2.2.2 空载质量10 4.2.2.3 专业重量10 4.2.2.4满载质量11 4.2.2.5质心位置12 4.2.3人机工程12

426车辆动力学 13 15 16 17 18 18 21 22 426.1 操稳客观测试22 4.262希y动24 4.2.7碰撞安全28 4.2.8振动噪声NVH 29 4.2.8.1 通过噪声29 4.2.8.2定置车内噪声30 4.2.8.3 定置车内振动30 4.2.8.4 D挡加速车内噪声31 4.2.8.5 光滑路面匀速行使车内噪声32

4.2.12.1 降温 43 428.6粗糙和坏路面匀速行使车内噪声 33 428.7整车气密性 34 4.2.9热流管理CFD. 35 4.2.9.1热平衡 35 36 37 39 37 38 39 40 41 4211.4气味性 42 4212电子电器性能 43 4.2.12.2 采暖 44 4.2.12.3 除霜 46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2016_01

表面处理检验规程 1、目的 规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量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围 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3、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变形铝及铝合金以保护和装饰为主要目的,在阳极氧化膜表面涂装有机聚合物膜得到的阳极氧化复合膜。 3.1 A面:指表面处理要求的正面(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表面处理要求的四侧边(需将表面处理件偏转45~90 °才能看 到的四周边)。 3.3 膜厚:必须符合图纸规定。 4、职责 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生产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术语和定义 5.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5.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5.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部零件表面)。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5.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5.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

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 块状花纹外观。 5.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 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5.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 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 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 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5.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 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 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5.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 下的小坑状痕迹。 5.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 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5.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 的烧蚀痕迹。 5.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 斑纹、印迹。 5.13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 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5.14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5.15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 层中形成不同色的斑点。 5.16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 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5.17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 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 的现象。

新工艺制备金属表面涂层

金属表面微弧氧化陶瓷涂层制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微弧氧化制备陶瓷涂层的设备结构、涂层形成原理和基本操作 2.明确微弧氧化时间与脉冲工艺参数调控对涂层生长的影响 3.了解陶瓷涂层基本性能的表征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概述 1.微弧氧化技术简介与工艺优点 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 MAO)又称微等离子体氧化,又称阳极火花沉积(Anodic spark deposition, ASD),火花放电阳极氧化(Anodic oxidation by spark deposition in German, ANOF),等离子体电解阳极化处理(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EO)。它是靠电解液与电参数的匹配调节,在弧光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高压作用下,于金属表面生长出以基底氧化物为主辅以电解液组分掺杂的陶瓷化涂层。微弧氧化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处理后表面获得陶瓷化涂层,表面除具有良好的韧性、耐腐蚀、耐磨特性外,还具有功能陶瓷的一些特性,如磁电屏蔽能力、生物医学性能及良好的绝缘性等;采用脉冲电流,对基底材料热输入小,基本上不会破坏材料原有的力学性能;涂层与基底结合强度高,涂层组织结构在较宽的范围内可调;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经济高效,生产过程中无需气氛保护或真空条件,且无三废排放,迎合了绿色环保型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要求。 微弧氧化涂层根据特性可分为防腐涂层、耐磨涂层、电保护涂层、光学涂层和功能性涂层等,其应用领域示于表1。可见,不同组织结构的微弧氧化涂层因其特殊的物理与化学特性,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 表1 微弧氧化陶瓷层应用领域

2.微弧氧化设备结构 采用65kW双极脉冲微弧氧化装置对金属及合金(铝、镁或钛)进行表面陶瓷化处理。装置图示于图1,主要由高压脉冲电源、电解槽、搅拌系统和水冷系统等组成。通过调整脉冲电源输出,可以对电参数(电压或电流、频率、占空比等)进行单独调节,从而拓展了微弧氧化涂层结构的控制范围。样品为待氧化的金属试样,与电解槽的不锈钢内衬形成对等电极。试样经砂纸打磨后,在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干净(除油处理),烘干后放入电解槽中进行微弧氧化。使用去离子水配制溶液,溶液温度控制在o 1 电解槽; 2热电偶; 3 搅拌器; 4 脉冲电源; 5 工件试样; 6冷却系统; 7绝缘板 3. 操作方法 步骤1、确保各部分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成; 步骤2、先闭合控制柜中的控制空气开关,再闭合控制柜中的动力空气开关;断开时先断开控制柜中的动力空气开关,再断开控制柜中的控制空气开关;若在控 制柜外安装有总开关,只需断开控制柜外的开关即可。 步骤3、然后操作控制柜前面板上的转换开关,使水泵、冷却风机和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步骤4、使1#转换开关处于手动位置;使电压调节旋钮调至最小的0位; 步骤5、按实验要求分别调节频率、占空比等旋钮固定设定数值; 步骤6、按2#启动按钮,系统开始工作;然后逐渐平稳地增大电压调节旋钮至某一合适值; 步骤7、一次处理完成后需手动停机,停止时按2#停止按钮; (注意:工作时间不由设备自动控制,但设备的工作时间仍可显示。) 4. 微弧氧化机理 金属表面微放电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三步:首先,随施加电压升高,当超过金属表面绝缘膜的临界介电强度时,由于微区域的介质失稳而导致在氧化层内形成大量分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 来源:技术处时间:2013-01-07 前言 为规范在用汽车维护、检测、诊断作业,使汽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减少汽车故障,保证行车安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有效地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行业标准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经验的基础上,扩大了适用范围,使标准更加完善。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天津市交通局、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云南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厅公路运输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桂芹、韩国庆、谢素华、孟秋、蔡团结、徐通法、刘亚平、刘林、金诚仁。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用汽车。?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日常维护?routine maintenance 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由驾驶员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3.2?一级维护?elementary maintenance 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作业中心内容。并检查有关制度、操纵等安全部件,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3.3?二级维护?complete maintenance 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4?汽车维护分级和周期 4.1?汽车维护的分级: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 4.2?汽车维护的周期 4.2.1?日常维护的周期 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 4.2.2?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

表面处理及涂装生产作业及检验规程

甘肃天和力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表面处理及涂装生产作业及检验规程 QB/THC-01-2013 2013年8月28日发布2013年9月1日实施甘肃天和力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表面处理及涂装生产作业及检验规程 防腐施工中防腐前的金属表面处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的处理好与否直接影响防腐涂料与基体表的附着力度及防腐性能的发挥,所以本规定的表面处理必须严格操作达到设计sa2.5 级标准。本规定中的表面处理采用喷砂除锈结合砂轮机除锈作业。防腐蚀质量检验符合SL105的规定。 一、喷砂除锈 1、技术要求 (1)施工环境温度宜10℃-30℃,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5%,同时要求基体金属表面温度应大于露点温度3℃以上。 (2)喷射处理工艺参数: 压缩空气工作压力:6-8kg/cm2;喷射角:磨料喷射方向与工作表面法线之间夹角以15°~30°为宜;喷射距离:喷嘴离工件距离要求100 mm -300mm;磨料粒径:14-65目。 (3)压缩空气质量: 喷射处理所用的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保证压缩空气清洁、干燥、无油,压缩空气应经下述方法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将喷嘴对着白纸吹半分钟,不见油和水的痕迹,则可认为基本符合要求。 (4)喷砂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将非喷砂工作面遮蔽保护。 (5)喷砂除锈后,应用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吹扫表面浮尘和碎屑。清理后的表面不得用手触摸。涂装前如发现基体表面污染或返锈,应重新处理到原除锈等级。 (6)磨料保证粗糙度达到Rmax50 um 以上,择磨料粒径50μm

-100μm35μm。 2、喷砂作业的安全与防护 (1)操作人员必须带空气分配器的头盔面罩和防护服手套和耳塞。 (2)头盔上的面罩玻璃要经常更换,保证良好的能见度。 (3)划清工作区与安全区,施工现场要安全标志线禁止无防护的人员进入磨料直接或间接射及的区域。 (4)清理曾贮存易燃有害物品的器,事先应清除干净并经分析合格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容器,作业时应配置通风装置。 (5)作业前操作工应先检查软管、接头、空压机、喷丸机等,在没有破损和故障后方可使用。 (6)在需要登高的场合,配备脚和人梯,喷砂软管要固定在垂直面上,以减轻喷丸工的劳动强度,当现场需要防止磨料飞散时,就搭建临时棚。 (7)喷砂软管能导走静电,例如采用含碳黑量较高的橡胶管、普通空气软管可考虑用细金属线缠上并接地把静电导入地下,这在登高喷砂,作业时尤要重要,因为当作业人员受到静电冲击时,会造成坠落事故。 (8)喷砂作业的辅助操作人员,可选用阻尘效率高,呼吸阻力少,重量轻的过滤式防尘口罩。 (9)施工现场须合理配置雨棚和挡水板,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容器。 ①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涂料涂层和异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事故汽车修复的作业流程、工艺要求、配件修换原则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事故损伤的修复。 的是进一步保证事故汽车的修复质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GB/T 5336 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 GB/T 5624 汽车维修术语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656 汽车安全玻璃…… 使标准内容更全面 的时效性。 3 术语和定义 GB/T5624 和GB725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原设计 汽车制造厂或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设计、改造、改装及维修的技术文件。 3.2事故汽车 因意外事故而损伤的汽车。 3.3事故汽车修复 3.4受损件 因事故导致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不能达到相关技术标准或原设计要求需要更换或修理的零部件。3.5弯曲变形 永久性变形的损伤形式。 3.6折曲变形 弯曲变形剧烈曲率半径很小,通常在很短的长度上弯曲90o以上,通过拉拔矫正仍有明显的裂纹和开裂,或者出现永久变形带,需经高温热处理才能恢复到事故前状态的损伤形式。 4.1,进厂检验 4.1.1损伤诊断 4.1.1.1 4.1.1.2 4.1.1.3A并归入维修档案。 损伤诊断是事故汽车修复的基础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只有损伤诊断正确,才能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应重点注意三方面的内容: 1有助于准确判定损伤范围,力的

2 3C的技术要求。 4.1.2损伤等级评定 4.1.2.1以车身(含驾驶室) 4.1.2.2整车损伤等级划分为一级损伤、二级损伤和三级损伤,损伤等级评定方法按照附录B的规定 B评定对象,整车 1。 2(对可修复性车辆而言主要以车身(含驾驶室)总成、发动机总成、变速器总成、 8 3级损伤、二级损伤和三级损伤。 1 统及转向系统中有三个含以上总成或系统损坏;非承载式车身、车架和发动机总成之一损坏,或非承载式车身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中有三个含以上总成或系统。 2 非承载式车身总成、变速器总成、驱动桥总成、非驱动桥总成、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中有一个 以上总成或系统 3 4.1.3确定修复作业项目 4.1.3.1 4.1.3.2 200016 4.2过程检验 4.2.1 4.2.2修复过程中应按照附录C录检验结果。事故汽车特别 C 修和装配、关键工艺过程作了详细规定。对车架/车身、安全带、气囊、转向机构、制动机构以及 4.3 竣工检验 主要 1D 2 3 检验。

金属表面处理

金属表面喷漆 发生在我们周围的腐蚀现象是指各类材料在环境作用下(有化学、电化学和若干物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发生损坏,性能下降或状态的劣化。而在金属表面喷漆涂装则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防腐蚀保持手段。良好的喷漆涂装保护层保持连续完整无损,结合良好,能够成为抑制腐蚀介质侵入的屏障。但是由于腐蚀是不可逆转的自发过程,即使是优质的喷漆涂装保持层,也难于保护金属不发生腐蚀,尤其是当金属表面喷漆涂装层结合不良,受到损坏,或有针孔,鼓泡、龟裂、脱落等缺陷,喷漆涂层的保护作用将大大下降,甚至造成金属腐蚀加剧的恶果。所以对喷漆涂装金属腐蚀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预防是十分必要的。 2、喷漆涂装金属腐蚀机理 一般讲,金属的腐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某种因素在腐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表面喷漆形成涂装保护层,其金属发生腐蚀的区域是在涂装漆膜与金属表面的界面区域,并不断向金属基体深处侵蚀扩张。 若金属表面喷漆涂装层能够有效地隔离水,氧以及电子、杂散离子等的渗透,就可以大大减缓或避免发生涂装金属的腐蚀,若隔离效果不佳,则涂装保持层对金属的防腐抗蚀保护作用就不好。生产实践表明,喷漆涂装保护层对水的渗透率严重影响金属喷漆涂装表层的附着力,而氧的渗透率则很大程度上影响金属的腐蚀性能。喷漆涂装金属的腐

蚀形式多种多样,但根本原因,腐蚀的发生都与化学和电化学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3、喷漆涂装金属腐蚀因素分析和预防对策 3.1 金属材质等因素的影响 喷漆涂装金属的腐蚀与金属材质本身耐蚀性有很大关系。用于以喷漆涂装的金属有钢铁材料,铝合金,铜合金或镁合金等,无疑金属材质的不同,金属喷漆涂装的抗蚀防腐性能也不尽相同。金属材料表面状态的差异,经喷漆涂装,其涂层的防腐抗蚀保护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如将经喷砂净化处理的钢板材零件和自然锈蚀的同牌号钢板零件进行同类喷漆涂装保护,由于锈蚀的不利影响,天然锈蚀钢板零件较经喷砂的钢板零件其腐蚀速率高出数十倍,其抗蚀防护效果明显低于后者。金属表面所存在的缺陷如夹杂、微裂、应力等和大气中水分及活性离子(Cl-、Br-等)的吸附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加速喷漆涂装金属的腐蚀。 金属表面喷漆涂装前的净化脱脂,活化除锈等前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的应用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喷漆涂装金属的防腐抗蚀性能。生产实践证明喷漆涂装金属防腐性的优劣与其涂装前基体前处理质量的好坏影响极大,金属(尤其是铸件)表面涂装前所进行的有效除油脱脂,除锈或采用喷砂喷丸等可以引起净化活化表面,保证涂装漆膜与基体金属良好的结合力,对提高喷漆涂装金属的耐腐蚀性能是十分有益的。钢铁材料涂装前处理工序的磷化处理是广泛地做为喷漆涂装的底层,对提高涂装层附着力和提高涂装金属的防腐抗蚀性能是无可非议的。

金属表面喷涂检验规范标准(涂装规范标准详细介绍)

1.0目的 规定了金属零部件喷涂标准的朮语﹑技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其最终目的在于满足最终客户对视觉﹑触觉的要求 2.0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喷粉生产质量检验。 3.0定义 3.1 A级表面: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和全部需丝印的表面; 3.2 B级表面:不明显的外部表面和开启门后能看见的内部表面; 3.3 C级表面:不易察看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3.4 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 3.5 针孔:涂层表面上可看见类似针刺成的微小孔; 3.6 桔皮:喷涂涂料产生的凸凹,象桔皮一样的斑点; 3.7 异物:空气中灰尘,喷涂机污物等杂物; 3.8 凹痕:喷涂前基材上的伤痕使涂装后该处出现凹陷; 3.9 浅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但看不见底层表面; 3.10 深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且伤及底层表面; 3.11 厚边:喷涂时在产品边缘或内折弯角处的涂料堆积现象,包括因局部保护不良而产生的毛边; 3.12 流挂:喷涂时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 3.13 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等现象,常见于内折弯角处/孔的边缘截面,基材切口边缘截面 等部位; 3.14 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上涂层,或涂层完全脱离基材的现象; 3.15 缩孔:涂层干燥后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图形小坑现象; 3.16 开裂:涂层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开裂变化,通常由于涂层老化而引起的; 3.17 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 4.0 输入 4.1 金属零(组)件的粉末喷涂技朮规范 4.2 金属零(组)件的喷漆技术规范 5.0 输出 喷涂检验日报表 6.0 工作程序

整车技术规范文件V

整车技术规范文件VTS模板

经济型电动车项目 整车技术规范文件VTS报告

整车技术规范文件VTS报告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整车性能目标分管明细 (1) 1产品定位 (3) 1.1车型类型 (3) 1.2销售区域 (3) 1.3竞争车型 (3) 1.4用户群体 (3) 1.5使用环境 (3) 2产品图谱 (4) 3动力系统参数 (4) 3.1动力总成参数 (4) 3.2动力电源 (6) 3.3润滑油定义 (6) 4要求 (7) 4.1标准法规符合性 (7) 4.2产品特性 (7) 4.2.1总布置参数 (7) 4.2.1.1整车外廓尺寸 (7) 4.2.1.2整车通过性 (8) 4.2.1.3行李箱容积 (9) 4.2.2重量 (9) 4.2.2.1 整备质量 (9) 4.2.2.2 空载质量 (10) 4.2.2.3专业重量 (11) 4.2.2.4满载质量 (11) 4.2.2.5质心位置 (12) 4.2.3人机工程 (12) 4.2.3.1人机布置 (13) 4.2.3.2 乘降方便性 (14) 4.2.3.3 操作便利性 (15) 4.2.4驾驶性 (16) 4.2.5动力经济性 (17) 4.2.5.1动力性 (17) 4.2.5.2经济性 (19) 4.2.6车辆动力学 (20) 4.2.6.1操稳客观测试 (21) 4.2.6.2制动 (22) 4.2.7碰撞安全 (26) 4.2.8振动噪声NVH (27) 4.2.8.1通过噪声 (27) 4.2.8.2定置车内噪声 (28) 第 2 页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近年来,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在表面处理技术及工程中,前处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不仅作为表面处理前的一种"预处理工序"不可或缺,而且与后续表面处理的成败密切相关。 除油、除锈、磷化、防锈等基体前处理是为金属涂层技术、金属防护技术做准备的,基体前处理质量对此后涂层制备和金属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对有磷化和无磷化处理的同一涂层进行盐雾试验,其结果是防腐蚀能力相差大约一倍。可见除油、除锈、防锈、磷化等前处理对涂层的防锈能力和金属的防护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体前处理的目的:一是增加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既加大附着力,二是增加涂层的功能如防腐蚀、防磨损及润滑等特殊功能。 随着金属加工业、铁路制造业、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生产各种金属制品及铁路、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一些简单、简易的前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金属加工及涂装的基本要求。只有采用标准的前处理生产工艺,才能使钢铁表面形成一层标准的磷酸盐膜和防护膜,以满足金属加工和涂装处理的质量要求。因此,选用低成本、低能耗、高品质的金属前处理产品,是企业保证涂装质量和防护质量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 钢铁表面前处理工艺的必然: 钢铁表面在轧制或应用过程中,其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油脂、氧化皮或铁锈等杂质的存在,在进行加工和涂装处理前,需对其进行清除处理,然后才能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严重地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失去产品的竞争能力。如果钢铁表面未经处理就进行涂装,其涂层内的氧化皮、铁锈或油脂被涂层所掩盖,不久就会出现涂层脱落等现象,使所销售的产品呈现出锈迹斑斑的外观,失去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钢铁表面进行前处理的必然性已引起广大企业的极大重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第一章概述 1、汽车检测(vechicle inspection):1、汽车不解体 2、利用汽车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技术 3、对 汽车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4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5、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护或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汽车检测的目的:1、预防故障。2、建立科学的汽车维修体系。 3、汽车检测的分类:1、汽车安全环保检测(年检,安全性、环保性)。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 4、检测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制动力)2、伴随过程参数(振动、噪声、异响) 3、几何尺寸参数(气门间隙、自由行程)。 5、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检测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快慢。2、单值性: 单调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初始值uf终了值ue的范围内,检测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值(即dP/du≠0)3、稳定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的统一检测参事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6、检测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T-交通,/T-推荐性)、3、地方标准 (DB)、企业标准(Q/…) 7、检测参数标准的组成: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 8、测量:利用测量仪表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取检测参数的量值。 9、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试验条件模拟装置、取样装置、附加装置、测量系统。 10、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把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量信号的一种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 测量仪表。 11、信号调理电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各种形式的信号处理(如电量转换、阻抗转换、离 屏蔽、小信号放大、温度补偿、滤波和调制等)将其调整为适合后续处理电路(A/D卡)应用的规范信号(0~5V、0~10mA及4~20mA等电信号)。(热电偶) 12、智能仪表与虚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处理器与电子仪器相结合的产物)、虚拟仪表(计算 机和电子仪器结合的产物)。区别? 13、汽车检测线的检车单元布置的4个原则:1、对现场的环境污染最小。2、对检测精度影响 小。3、应考虑每个检车单元的检测等时行。4、空间布置上要合理,不能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占地面积少。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 1、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组成:信号拾取系统、信号与处理系统、采控显示系统。 2、起动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起动电流拾取器。 3、充电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充电电流拾取器、充电电压探针。 4、无外载测功:无外部负荷时,猛踩加速踏板,发动机突然加速所发出的动力除克服各种阻力 外,有效转矩全部用于加速自身各运动部件的运转,即发动机以自身运动部件为负载加速运转。 5、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的原理:在节气门全开时,测量在给定转速范围(n2-n1)内的加速时间 Δt。点火系的点火脉冲一缸信号拾取器夹在一缸高压线上获取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当驾驶员迅速踩下油门,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计算机自动判断转速并且分别记下转速从n1到n2时的时间t1和t2。计算功率。 6、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用哪些拾取器?一缸信号拾取器。

汽车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技术规范

整车EMS系统标定验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EMS系统标定评价条件、验收项目、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和验收评价结果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除混合动力、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外其他装有发动机控制单元的所有福田汽车的标定数据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352.3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GB 14762 重型汽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 17691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 GB 1828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及简易工况法) HJ 437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EMS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发动机管理系统,或称发动机电控系统。 3.2 冷机起动 经过一定时间静置后,冷却液温度与环境温度、机油温度温差小于2 ℃状态下的起动试验。 3.3 热机起动 经过一段时间油门操作或驾驶运转后,冷却液温度高于70 ℃或达到热平衡的状态下的起动试验。 3.4 起动时间 压燃式发动机和点燃式发动机的EMS对于起动时间分别规定如下: ——对于压燃式发动机:起动机接通后,发动机能自行运转期间,转速从0到目标怠速的时间; ——对于点燃式发动机:从蓄电池电压开始下降发动机转速达到500 rpm的时间。 3.5 怠速超调 怠速时发动机转速无规律的随机变化超过目标转速±30 rpm或具有发散性的偏离目标怠速。 3.6 怠速波动 怠速转速反复偏离目标转速。 3.7 车载诊断(OBD)系统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