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施秉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中班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 磨桂桃

浅谈如何将施秉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中班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施秉苗族文化中的歌舞、节日活动、民俗习惯等进行调查研究,整合成适合幼儿接受的主题活动、体能训练、游戏等,将其融入到幼儿园中班的课程来进行教学教法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苗族文化;融入;幼儿;中班课程

1施秉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中班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幼儿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也强调:要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因此,我们进行了施秉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中班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旨在充分利用本县的资源优势,挖掘其中蕴含的艺术、语言和体能方面的教育价值,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传承施秉本土苗族文化。

通过实践和研究,可挖掘和完善更多施秉的苗族文化,为主题教学活动和环境创设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继承和发扬本地优秀的苗族文化。为幼儿园提供有实践价值的课程资源,改善幼儿园课程的适应性,提高幼儿园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

2施秉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中班的实践与研究的过程

我园的中班苗族文化的教育活动应该是以“苗族文化教育活动”为基点,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并挖掘其中蕴含的艺术、语言和体能方面的教育价值,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因此,为科学地、有效地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我们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保证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运用:

2.1组建教研组,收集和精选适合幼儿的课程。

在确立了苗族文化进入中班课程后,进行教研组组建工作,教师们在课程实施中更喜欢运用一些成品教材内容,对于与他们生活贴近,丰富的苗族文化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敏感性,总是觉得自己无法走进苗族文化的世界,因此,我们组织教研组对施秉苗族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通过资料收集和走进村寨老师们了解到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此丰富的课程资源使老师们对苗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教研组多次精选和讨论确立了我们的苗族文化融入中班课程的重点在艺术、语言和体能方面,如:(1)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有吃年、吃小年、二月祭桥节、二月芦笙会、立夏节、五月粽粑节、巴么、六月粽粑节、吃新节、高塘娄卯、九月九、革家的哈绒节等等,且多为规模性的,全族性的节日,可见其丰富多彩。(2)独特的服饰文化。服饰以刺绣为主,兼以玲珑奇异的银饰相配,其色彩斑斓艳丽。按款式多达30余种之多。(3)生产生活习俗文化,它包括苗族的生产中的如起活路、生产禁忌,生活禁忌、生育习俗、走亲访友习俗、饮食习俗、婚姻习俗(十三天结亲习俗)、丧葬习俗、生活礼仪等等。(4)厚重的民族民间文化。包括反映古代苗族社会的苗族《古歌》十二部,大长《大歌》十二路。其中施秉县杨柳塘镇的《刻道》还上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类诗歌长达几十万行之多,这在其他地方所难能比拟的。此外还有反映原始宗教的《巫词》、《神词》有120多路。还有说道讲理的《理词》180多条,四季歌、情歌、苦歌、丧葬歌等等。声乐方面有酒歌曲、大歌曲、飞歌曲、情歌曲、丧歌曲、祭祀曲、木叶曲等。器乐方面有芦笙、木鼓、铜鼓等。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送神舞等。在传统工艺方面有银饰制作、篾竹制作、挑花刺绣、织布织锦等等。(5)民族民间游戏。赛马、赛龙舟、玩龙灯、滚铁环、摔跤、斗牛、斗鸡、斗鸟、拔河、搫扁担、丢包舞、高跷舞。

如此众多的资源我们并没有全都抛向老师和孩子,而是经过筛和选积累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的活动策略是以主题内容为基础,根据本园老师和幼儿的能力及兴趣点把施秉苗族文化内容融入到该主题的活动中,这样,既丰富了主题教育的内涵,又保证了苗族文化的学习质量。

2.2以“研”促“教”,以“教”促“研”。

通过苗族文化融入中班课程的实践研究,我园教研活动进入深层次的教研过程,根据中班幼儿发展需要和老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研活动确定每月教学主题,然后通过集体备课,对这些内容点进行精选,根据幼儿兴趣点讨论出周主题内容。如:中班课程《神秘的卯节》、《长桌宴》、《斗鸡》、《苗族姊妹饭》、《芦笙舞》、《板凳舞》、《刻道》、《说苗语》等,都成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收集各种主题活动的内容,运用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教师在主题活动后再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后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后再进行实践。我们经过讨论——实践——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再实践的方法进行主题教学的研究。每月必须有1—2位老师进行园本课程的磨课活动,每次活动教师根据观察,记录幼儿对游戏化教学的兴趣和发展情况进行记录从而确保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2.3苗族文化资源的运用

(1)将苗文运用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把苗文分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让中

班孩子能讲简单的苗语并且熟悉,为苗族语言走进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打下基础。如:苗族童谣、儿歌、苗族板凳舞、苗族编织、苗族数数等等。

(2)利用本体苗族资源开发课程内容

课程是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它包含了老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老师怎样教?孩子怎样学?老师教得如何?孩子学得如何?等一系列问题,是幼儿园把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是幼儿园帮助幼儿实现发展的桥梁。我们不仅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内容的直观性,同时强调教学内容与贴近幼儿生活相联系。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利用施秉苗族节日开展活动,如,《卯节祭祀》、《二月二吃红蛋》活动,让幼儿感受对祖先的崇拜。整合幼儿教育的内容,在组织教育内容上,加强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在利用过程中,我们更多通过幼儿体验活动来实现民俗文化的自然地传承。

3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成效

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利用施秉本土苗族文化的资源,集聚了部分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主题,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体验

2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