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_资本_创新_双驱动城市全球科创中心_上海还缺什么_黄微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一个以软件、药物和生物为主产业的高科技园区。

作口头禅的一句,“政府管得太多”。

对此,韩正直白表述说:“我们统得太死、管得太死,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我们一讲新的东西,还没研究透的,就习惯性地先管起来,一讲到创新项目,就习惯分钱分物。”他更坦言:“有很多市场主体反映,政府的普惠还不够,发‘点球’太多。”而上述种种,都是“对创新规律的破坏”。

这些判断,均来自其和“一号课题”调研组的实地调研分析。据微信公众号“起点创业营”透露,韩正在调研中颇为关注创业者在创业、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痛点、难点”,详细询问了起点合伙人查立“对上海创新创业环境、创业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看法”。后者直言,目前在公司注册和股权变更方面的门槛,“非常不利于早期创业公司的商业方向调整及后续的投融资进程”。

政府要搭建平台、营造环境

可以预见,在今年5月即将出台的“科创中心”建设方案中,类似问题均可能获得回应。而就打造科创中心目标而言,“创新创

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联想公司。

业环境”已经逐渐成为“硬指标”。韩正的走访亦旨在说明,“环境好不好,不是管理部门自己说了算,该由各类企业、人才等创新创业主体来评价。”

“要充分听取不同市场主体的意见,而不是关起门来找我们认为的问题。”韩正告诫上海相关职能部门官员,“这方面我们还做得不够好。”

“我们建设科创中心,并不仅限于我们自己要做什么、打算怎么做,而是欢迎大家一起参与。”在调研完上海创客中心后,韩正对上海静安区官员说:“我们要为各方共同参与搭建平台、营造环境。”

在韩正看来,所谓的环境,需“使创新、创意之苗在自然阳光下茁壮成长”。这一直是上海的软肋,也是他期望借科创中心建设

之机突破的环节。至于理念和路径,韩正说的还是那句老话,只是加重了语气:“开放!开放!再开放!”

与此同时,要从文化培育、环境营造、关键举措、服务机制等各方面着手深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要围绕增强创新主体的活力,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特别是普惠政策,使各类创新主体真正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

韩正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三个层面的内涵需要深刻认识。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这就要求上海站在全球视野思考问题、参与国际竞争,既要在尊重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规律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也要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上海实情的路子,不断提升国

际竞争力。二是科技创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向世界的中心舞台迈进,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支持未来发展的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这就需要科技创新。上海应当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三是中心城市。这就要求上海必须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角度谋划各项工作,始终立足国家战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建设科创中心的基础和机遇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与国际大都市,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改革发展,在创

新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和自身的优势条件。

在一些学者看来,上海创新的独特条件和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创新资源的全面性、具有城市群的产业依托、具有与国际创新

资源的融合基础等。

与国际、国内创新中心或创新城市相比,上海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特点在于,城市拥有较为全面的创新要素,尽管水平上参差不齐,但上海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应用、全球要素配置能力等创新链上的几乎所有功能。这种创新资源的综合性特征及要素的配套能力,为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基础。

上海与周边长三角城市群长期积淀形成

的服务于全球的制造能力,使得上海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的建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区域内具备发达的高端服务业、商贸流通业,较为完善的科技市场和服务环境,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以后制度优势的确立、示范效应以及外溢,都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机遇。

上海本地的研发机构、跨国企业的研发部门,与国际资本、人才、市场的互动能力较强。截至去年底,上海9,700家企业中,1,500家设立了研发机构,

研发人员约10万人。在沪外资研发中心有379家,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20多家,分别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已有70多家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包

Special Report

特别报道

括GE、飞利浦、陶氏化学、微软、英特尔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将上海作为其全球研发引擎之一。这是在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有助于上海形成基于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基地的全球研发网络节点功能。

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空间转移和网络布局,往往预示着世界科创中心的兴衰趋势,而上海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说,一些跨国公司在沪研发机构已从早期的“服务中国”,发展到“服务亚太”或“服务全球”,这一反向创新模式成重要趋势。例如GE上海研发中心是其全球七大研发中心之一;罗氏制药上海研发中心是其全球五大研发中心之一;AMD落户上海的研发中心,是其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研发机构。

软硬创新领域皆存短板

人们印象中的“外资企业重研发,国内企业轻创新”现象,正在渐渐改变。内外资企业研发机构的上海排行榜中,无论是研发机构数量、研发人员、研发投入、技术改造支出,还是有效发明专利数、创新成果的发表论文数、注册商标等创新成果指标,国内企业已略胜一筹。

华为、商飞、中兴、联想、阿里巴巴、海尔等一大批国内新兴的“重量级”企业,纷纷在上海设立创新中心或研发总部,网罗的研发人才数量众多,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巨大。上汽、宝钢、上海电气等上海本土大企业,也纷纷成立企业研究院或创新中心。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积极与本土企业合作,联合成立技术研发平台或创新中心。不过,细看企业在沪研发排行榜,国内企业还有两个指标明显落后:创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销售额,仅为外企研发产值和产品销售额的一半。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一般都是其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有成为全球创新中心的区位优势。杜德斌指出,硅谷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标杆,之所以创新活力四射,因为有层出不穷的本土创新型企业。上海还需不断借力和借鉴外来创新研发活力,营造更宽松与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培育本

土的创新“引擎”企业。

尽管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与资本驱动能

力相比,上海的创新驱动能力仍显薄弱。

在侧重资本控制功能的多项国际城市排名

中,上海已稳居全球城市第一集团,其在英

国“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排名”中位

列第九,“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

数”第六,日本“全球实力城市GPCI指数”

第12。而在强调创新驱动能力的全球城市

评价中,上海尚未进入第一集团。其在英国

《经济学家》杂志“全球最具竞争力城市”

排名仅居第43位,澳大利亚“2thinknow

创新城市排名”第24位。同时,上海在创新

领域的短板不仅反映在知识创新、科技创

新等硬创新领域,在文化创意等软创新领

域也同样存在短板。

综合自身优势条件以及“资本——创新”

双驱动的全球城市发展趋势,上海在建设

全球城市的过程中,应依托长三角城市群

的整体崛起,重点建设全球领先的、政府

引导与需求导向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中心,

努力使自身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

集聚区,世界前沿技术研发和先进标准创

制的引领区,国际性领军企业的发展区,全

球领先高技术产业的辐射区,以及体制改

革与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

全方位创新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创新的活力和动

力不是靠管出来的,不是靠政府的计划排

出来的,不是靠财政资金扶持出来的。如

果我们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上,改革就

不可能成功。”韩正说,创新的活力在于改

革,动力在于市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3月25日下午,上海市政协举行十二届十八次常委会议,聚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协商议政。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课题组在会上作主旨建言。课题组提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是立足于国际化和市场化两个战略基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就目前上海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突破解放思想、市场作用、人力资源、创新治理、创新主体等五大瓶颈制约。

自去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政协确定由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牵头,与上海市科协、上海交大、上海社科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课题组。几个月来,课题组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先后到有关单位进行16次调研、召开18次研讨会,在反复调研、深入思考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据课题组介绍,2013年财富500强中,总部位于北京有48家,东京46家,巴黎、伦敦和纽约均超过20家,而上海只有8家,即便上海已经集聚379家外资研发中心,但这些研发中心“尚未在全球技术创新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课题组认为,要注重解放思想,破解开放力度和开放有效度不足的瓶颈,根植于上海运营全球的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集聚度不高,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建设滞后,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自主创新平台,是阻碍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一大瓶颈。

课题组说,上海还须突破的瓶颈包括:注重市场作用,破解政府和市场定位不清的瓶颈,政府习惯于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政审批相对繁琐,多头管理不利于创新资源自由流动;注重英才汇聚,破解高端人才不足和作用发挥不够的瓶颈,严重紧缺真正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师级人物,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注重创新治理,破解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不力的瓶颈,重数量不重质量,专利潜在价值开发不足;注重创新主体,破解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不强的瓶颈等。

尚待突破的五大瓶颈

靠的是开放。改革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政府自身改革,要更有利于深化改革、更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这样才会有持久的动力、长远的活力。“比如,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是管出来的吗?是计划出来的吗?是财政资金扶持出来的吗?它们的出现,是对政府传统管理模式的一种颠覆性挑战,将倒逼政府加快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韩正说,我们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当前政府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尚有诸多不适应,特别是不适应正在蓬勃发展的“四新”经济,不能很好地服务“四新”企业。管理要向服务转变,打造完备的政府服务体系,搭建更好的政府服务平台,建立科学的市场发现机制、投入和退出机制,大力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应用。突破口和主战场是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各类企业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一座能够集聚各类人才的城市,一定有良好的创新土

壤。”要围绕人才的价值体现和社会认同,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我们的城市精神,这样的城市精神,有利于我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他强调:“科技创新不只是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应该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方位的系统创新。”

3月31日和4月2日,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先后赴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和紫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研。杨雄强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传统的科研管理制度和产学研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甚至成为阻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对照科创中心建设的要求,包括传统科研管理制度在内的很多体制、机制都必须

作出变革。”杨雄与相关部门、

单位负责人座谈时说,上海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都要反思,审视自身现有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是不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能再重复沿用老套路,

必须针对主要瓶

Special Report

特别报道

颈和矛盾,在科研管理和产学研的组织机

制、运作机制、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

创新。

创新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

确定性等特点,特别需要宽松、平等、自由、

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上海市科委主任寿

子琪称,海纳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不能

仅仅体现为追求“高大上”,更不能盲目排

斥,而是要学会彼此欣赏。美国学者做过一

项研究,发现一个地区的人口混杂度、波希

米亚指数等与该地区的科技创新活力呈正

相关关系。上海应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

轨的人才制度,探索实施更加开放、灵活和

柔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幅度提升国际化

人才比例。还要深化创新人才的评价机制

改革,避免行政化“参公式”管理约束科研

人员,打破科研人才“双轨制”,促进科研

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

互联网正逐步影响着产业和经济格局的变

化。上海政协委员徐达认为,“互联网+”

的产业及商业模式即将出现爆发性增长,

建议上海抓住互联网高速发展机遇,借势

助推下一步的万物联网,同时结合上海优

势资源,聚焦城市信息化发展特点来建设

创新中心。

上海政协委员吴建中认为,“一说起科技

创新,我们的目光往往聚焦大产业,其实能

让上海成为全球有影响的科创中心的,不

一定是大产业。相反,数据将成为下一轮发

展的动力之源。”

新技术正推动一些领域发生颠覆性的变

革。“以往,大家认为看病必须医生亲自问

诊,也常常嘲笑马云‘三十年后让医生找不

到工作’的论断。”上海政协委员朱同玉说,

现在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医生可以不与患

者面对面接触,就能对患者进行基本生命

体征的准确检测。

在上海政协委员郑龙看来,“只有夕阳技

术,没有夕阳产业。”他说,传统产业如果赋

予创新活力、增添技术内涵、引领需求发

展,同样会成为朝阳产业,而新出现的产业

如果不持续创新发展,也会被淘汰,所以创

新是生命线,唯有创新才不会被颠覆。

上海政协委员李昕欣建议,创新不必死磕

在以新替旧。他认为,科技创新过程中,原

有学科内部已很难再产生新成果,大多数

成果都出现在多个学科的交叉处。当今世

界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和商业

载体,打破原有行业界限,在行业交叉边

际产生新的高科技经济模式,已成为经济

转型提升的主要方式。

“互联网+”的实现有赖于网络安全,这

也是国家战略需求。上海政协委员曹珍富

在书面建言中提到,网络安全和云计算、

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密切相关,上海在网

络安全以及其他很多科技创新问题上都

应为国家分忧。一味等待,上海建设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将难以

实现。

上海还需要建立前瞻性的发现机制。曹珍

富以信息领域为例,上海可提取云计算、大

数据、智慧城市等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开

发,做出国际一流的产品。他表示,“由于

这方面共性问题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所以,解决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

模式下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成为该领域

的抓手。”

“上海的创新创业环境究竟怎么样?我们

不能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要走出办公室,去

充分听取创新主体的意见。”韩正强调,要

以开放的理念,以“互联网+”的思维研究

和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如果政府职能

不转变,市场机制就起不来,这一点,对于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

必须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决转变职能、

创新管理。

美国硅谷的苹果公司总部。

加拿大安大略省创新研究厅是一个和国内地方科委功能定位相类似的政府机构。安大略省创新厅科技成果产业化主任乔治?卡迪特介绍说,他们的主要职能涉及三大领域: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的项目人才、支持高新技术成果通过企业实现产业化、支持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支持的方式也非常类似:有面向企业、研究机构的直接支持,也有通过搭建一些公共的技术研究平台,提高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5.62亿加元。

对于刚刚萌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大略省创新厅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由几名多伦多大学毕业生创办的OTI公司,是一家从事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开发的初创型企业。自从报名参加一次展会后,就被政府部门相中,后者不仅提供了项目支持,考虑到主创团队中有两名中国籍学生,还介绍他们参加“安大略省经贸访华团”,走访了中国各大城市。

再来看美国波士顿。以波士顿为首府的马

美国曼哈顿下城大型数据处理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