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透传理解

无线透传理解
无线透传理解

协议栈相关实验之SerialApp实验详解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0967504.html,/DcLGZDKwrSFwytXTLlADsw==/2777313595220902997.pn g

组网流程图如下:

https://www.360docs.net/doc/db10967504.html,/M1U1uuJqavXdlSGsBBPUJg==/1559934320947334338.pn g

第一个功能:协调器的组网,终端设备和路由设备发现网络以及加入网络

//第一步:Z-Stack 由main()函数开始执行,main()函数共做了2 件事:一是系统初始化,另外一件是开始执行轮转查询式操作系统

int main( void ) {

.......

// Initialize the operating system

osal_init_system(); //第二步,操作系统初始化

......

osal_start_system(); //初始化完系统任务事件后,正式开始执行操作系统

......

}

//第二步,进入osal_init_system()函数,执行操作系统初始化

uint8 osal_init_system( void ) //初始化操作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初始化操作系统的任务

{

// Initialize the Memory Allocation System

osal_mem_init();

// Initialize the message queue

osal_qHead = NULL;

// Initialize the timers

osalTimerInit();

// Initialize the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osal_pwrmgr_init();

// Initialize the system tasks.

osalInitTasks(); //第三步,执行操作系统任务初始化函数

// Setup efficient search for the first free block of heap.

osal_mem_kick();

return ( SUCCESS );

}

//第三步,进入osalInitTasks()函数,执行操作系统任务初始化

void osalInitTasks( void ) //第三步,初始化操作系统任务

{

uint8 taskID = 0;

tasksEvents = (uint16 *)osal_mem_alloc( sizeof( uint16 ) * tasksCnt);

osal_memset( tasksEvents, 0, (sizeof( uint16 ) * tasksCnt));

//任务优先级由高向低依次排列,高优先级对应taskID 的值反而小

macTaskInit( taskID++ ); //不需要用户考虑

nwk_init( taskID++ ); //不需要用户考虑

Hal_Init( taskID++ ); //硬件抽象层初始化,需要我们考虑

#if defined( MT_TASK )

MT_TaskInit( taskID++ );

#endif

APS_Init( taskID++ ); //不需要用户考虑

#if defined ( ZIGBEE_FRAGMENTATION )

APSF_Init( taskID++ );

#endif

ZDApp_Init( taskID++ ); //第四步,ZDApp层,初始化,执行ZDApp_init函数后,如果是协调器将建立网络,如果是终端设备将加入网络。

#if defined ( ZIGBEE_FREQ_AGILITY ) || defined ( ZIGBEE_PANID_CONFLICT ) ZDNwkMgr_Init( taskID++ );

#endif

SerialApp_Init( taskID ); //应用层SerialApp层初始化,需要用户考虑在此处设置了一个按键触发事件,

//当有按键按下的时候,产生一个系统消息

}

//第四步,进入ZDApp_init()函数,执行ZDApp层初始化

//The first step

void ZDApp_Init( uint8 task_id ) //The first step,ZDApp层初始化。

{

// Save the task ID

ZDAppTaskID = task_id;

// Initialize the ZDO global device short address storage

ZDAppNwkAddr.addrMode = Addr16Bit;

ZDAppNwkAddr.addr.shortAddr = INVALID_NODE_ADDR;

(void)NLME_GetExtAddr(); // Load the saveExtAddr pointer.

// Check for manual "Hold Auto Start"

ZDAppCheckForHoldKey();

// Initialize ZDO items and setup the device - type of device to create.

ZDO_Init();

// Register the endpoint description with the AF

// This task doesn't have a Simple description, but we still need

// to register the endpoint.

afRegister( (endPointDesc_t *)&ZDApp_epDesc );

#if defined( ZDO_USERDESC_RESPONSE )

ZDApp_InitUserDesc();

#endif // ZDO_USERDESC_RESPONSE

// Start the device?

if ( devState != DEV_HOLD ) //devState 初值为DEV_INIT ,所以在初始化ZDA层时,就执行该条件语句

{

ZDOInitDevice( 0 ); //The second step, 接着转到ZDOInitDevice()函数,执行The third step;

}

else

{

// Blink LED to indicate HOLD_START

HalLedBlink ( HAL_LED_4, 0, 50, 500 );

}

ZDApp_RegisterCBs();

} /* ZDApp_Init() */

//The third step,执行ZDOInitDevice()函数,执行设备初始化

uint8 ZDOInitDevice( uint16 startDelay ) //The third step,ZDO层初始化设备,{

.......

// Trigger the network start

ZDApp_NetworkInit( extendedDelay ); //网络初始化,跳到相应的函数里头,执行The fourth step

.......

}

//The fouth step,执行ZDApp_NetWorkInit()函数

void ZDApp_NetworkInit( uint16 delay ) //The fourth step,网络初始化

{

if ( delay )

{

// Wait awhile before starting the device

osal_start_timerEx( ZDAppTaskID, ZDO_NETWORK_INIT, delay ); //发送ZDO_NETWORK_INIT(网络初始化)消息到ZDApp层,转

//ZDApp层,执行The fifth step ,ZDApp_event_loop() 函数

}

else

{

osal_set_event( ZDAppTaskID, ZDO_NETWORK_INIT );

}

}

//The fifth step,转到ZDApp_event_loop()函数

UINT16 ZDApp_event_loop( uint8 task_id, UINT16 events )

{

if ( events & ZDO_NETWORK_INIT ) //The fivth step,网络初始化事件处理

{

// Initialize apps and start the network

devState = DEV_INIT;

//设备逻辑类型,启动模式,信标时间,超帧长度,接着转到The sixth step,去启动设备,接着执行The sixth step,转到ZDO_StartDevice()

ZDO_StartDevice( (uint8)ZDO_Config_Node_Descriptor.LogicalType, devStartMode,

DEFAULT_BEACON_ORDER, DEFAULT_SUPERFRAME_ORDER );

// Return unprocessed events

return (events ^ ZDO_NETWORK_INIT);

}

}

//The sixth step,执行ZDO_StartDevice()函数,启动设备

void ZDO_StartDevice( byte logicalType, devStartModes_t startMode, byte beaconOrder, byte superframeOrder ) //The sixth step

{

......

if ( ZG_BUILD_COORDINATOR_TYPE && logicalType ==

NODETYPE_COORDINATOR ) //当设备作为协调器时,执行这个条件语句。

{

if ( startMode == MODE_HARD )

{

devState = DEV_COORD_STARTING;

//向网络层发送网络形成请求。当网络层执行NLME_NetworkFormationRequest()建立网络后,将给予ZDO层反馈信息。

// 接着转到The seventh step,去执行ZDApp层

的 ZDO_NetworkFormationConfirmCB()函数

ret = NLME_NetworkFormationRequest( zgConfigPANID, zgApsUseExtendedPANID, zgDefaultChannelList,

zgDefaultStartingScanDuration, beaconOrder,

superframeOrder, false );

}

if ( ZG_BUILD_JOINING_TYPE && (logicalType == NODETYPE_ROUTER ||

logicalType == NODETYPE_DEVICE) ) //当为终端设备或路由时

{

if ( (startMode == MODE_JOIN) || (startMode == MODE_REJOIN) )

{

devState = DEV_NWK_DISC;

// zgDefaultChannelList与协调器形成网络的通道号匹配。网络发现请求。

// 继而转到ZDO_NetworkDiscoveryConfirmCB()函数

ret = NLME_NetworkDiscoveryRequest( zgDefaultChannelList, zgDefaultStartingScanDuration );

}

}

......

}

//The seventh step,分两种情况,1.协调器 2.路由器或终端设备

1)协调器

void ZDO_NetworkFormationConfirmCB( ZStatus_t Status ) //The seventh step,给予ZDO层网络形成反馈信息(协调器)

{

osal_set_event( ZDAppTaskID, ZDO_NETWORK_START ); //发送网络启动事件到ZDApp层,接着转到ZDApp_event_loop()函数

......

}

UINT16 ZDApp_event_loop( uint8 task_id, UINT16 events )

{

......

if ( events & ZDO_NETWORK_START ) // 网络启动事件

{

ZDApp_NetworkStartEvt(); //网络启动事件,接着跳转到The ninth step, 执行ZDApp_NetworkStartEvt()函数

......

}

}

void ZDApp_NetworkStartEvt( void ) //处理网络启动事件

{

......

osal_pwrmgr_device( PWRMGR_ALWAYS_ON ); //电源总是上电

osal_set_event( ZDAppTaskID, ZDO_STATE_CHANGE_EVT ); //设置网络状态改变事件,发送到ZDApp层,转到The tenth step,去

......

// ZDApp_event_loop()函数,找到相对应的网络改变事件。

2)路由器或终端设备

//The seventh step(终端设备),当发现有网络存在时,网络层将给予ZDO 层发现网络反馈信息

ZStatus_t ZDO_NetworkDiscoveryConfirmCB( uint8 ResultCount, networkDesc_t

*NetworkList )

{

.......

//把网络发现这个反馈消息,发送到ZDA层,转到ZDApp_ProcessOSALMsg(),执

行 ZDApp_SendMsg( ZDAppTaskID, ZDO_NWK_DISC_CNF,

sizeof(ZDO_NetworkDiscoveryCfm_t), (uint8 *)&msg );

}

void ZDApp_ProcessOSALMsg( osal_event_hdr_t *msgPtr )

{

......

case ZDO_NWK_DISC_CNF: // (终端设备),网络发现响应。 ......

//当发现有网络存在时,网络层将给予ZDO 层发现网络反馈信息。然后由网络层发起加入网络请求,

//如加入网络成功,则网络层将给予ZDO 层加入网络反馈,执行

NLME_JoinRequest()函数。然后转到

//The ninth step,执行ZDO_JoinConfirmCB()函数

if ( NLME_JoinRequest( ((ZDO_NetworkDiscoveryCfm_t

*)msgPtr)->extendedPANID,

BUILD_UINT16( ((ZDO_NetworkDiscoveryCfm_t

*)msgPtr)->panIdLSB, ((ZDO_NetworkDiscoveryCfm_t *)msgPtr)->panIdMSB ), ((ZDO_NetworkDiscoveryCfm_t *)msgPtr)->logicalChannel,

ZDO_Config_Node_Descriptor.CapabilityFlags ) != ZSuccess )

{

ZDApp_NetworkInit( (uint16)(NWK_START_DELAY

+ ((uint16)(osal_rand()& EXTENDED_JOINING_RANDOM_MASK))) );

}

......

}

void ZDO_JoinConfirmCB( uint16 PanId, ZStatus_t Status ) //The ninth step(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加入网络响应。

{

......

//将ZDO_NWK_JOIN_IND事件发送到ZDA层,执行ZDApp_ProcessOSALMsg()函数。 ZDApp_SendMsg( ZDAppTaskID, ZDO_NWK_JOIN_IND,

sizeof(osal_event_hdr_t), (byte*)NULL );

}

void ZDApp_ProcessOSALMsg( osal_event_hdr_t *msgPtr )

{

......

case ZDO_NWK_JOIN_IND: //终端设备,加入网络反馈信息事件。

if ( ZG_BUILD_JOINING_TYPE && ZG_DEVICE_JOINING_TYPE )

{

ZDApp_ProcessNetworkJoin(); //转到ZDApp_ProcessNetworkJoin(),执行ZDApp_ProcessNetworkJoin()函数。

}

break;

......

}

在执行ZDApp_ProcessNetworkJoin()函数的时候,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终端设备,一种是路由器:

3)终端设备:

void ZDApp_ProcessNetworkJoin( void ) //处理网络加入事件。

{

......

if ( nwkStatus == ZSuccess )

{

//设置ZDO_STATE_CHANGE_EVT ,发送到ZDA层,执行ZDApp_event_loop()函数。

osal_set_event( ZDAppTaskID, ZDO_STATE_CHANGE_EVT );

}

......

}

4)路由器:

void ZDApp_ProcessNetworkJoin( void )

{

......

if ( ZSTACK_ROUTER_BUILD )

{

// NOTE: first two parameters are not used, see NLMEDE.h for details

if ( ZDO_Config_Node_Descriptor.LogicalType != NODETYPE_DEVICE )

{

NLME_StartRouterRequest( 0, 0, false ); //路由启动请求

}

}

......

}

void ZDO_StartRouterConfirmCB( ZStatus_t Status )

{

nwkStatus = (byte)Status;

......

osal_set_event( ZDAppTaskID, ZDO_ROUTER_START );

}

UINT16 ZDApp_event_loop( uint8 task_id, UINT16 events )

{

if ( events & ZDO_ROUTER_START )

{

if ( nwkStatus == ZSuccess )

{

if ( devState == DEV_END_DEVICE )

devState = DEV_ROUTER; //设备状态变成路由器

osal_pwrmgr_device( PWRMGR_ALWAYS_ON );

}

else

{

// remain as end device!!

}

osal_set_event( ZDAppTaskID, ZDO_STATE_CHANGE_EVT ); //设置ZDO状态改变事件

// Return unprocessed events

return (events ^ ZDO_ROUTER_START);

}

}

//The eighth step,执行ZDO状态改变事件

UINT16 ZDApp_event_loop( uint8 task_id, UINT16 events )

{

.......

if ( events & ZDO_STATE_CHANGE_EVT ) //The eighth step,网络改变事件,这个事件就是在设备加入网络成功后,

//并在网络中的身份确定后产生的一个事件

{

ZDO_UpdateNwkStatus( devState ); //更新网络状态,转到The eleventh step,执行ZDO_UpdateNwkStatus()函数。

......

}

}

//The ninth step,执行ZDO_UpdateNwkStatus()函数,完成网络状态更新

void ZDO_UpdateNwkStatus(devStates_t state) //The ninth step, 更新网络状态{

......

zdoSendStateChangeMsg(state, *(pItem->epDesc->task_id)); //发送状态改变消息到zdo层,这是The tenth step,转到

//zdoSendStateChangeMsg()函数

.......

ZDAppNwkAddr.addr.shortAddr = NLME_GetShortAddr(); //调用

NLME_GetShortAddr()函数,获得16位短地址。

(void)NLME_GetExtAddr(); // Load the saveExtAddr pointer. //获得64位的IEEE 地址。

}

//The tenth step,执行zdoSendStateChangeMsg()函数

static void zdoSendStateChangeMsg(uint8 state, uint8 taskId) //The tenth step, {

osal_event_hdr_t *pMsg = (osal_event_hdr_t *)osal_msg_find(taskId,

ZDO_STATE_CHANGE);

if (NULL == pMsg)

{

if (NULL == (pMsg = (osal_event_hdr_t

*)osal_msg_allocate(sizeof(osal_event_hdr_t))))

{

// Upon failure to notify any EndPoint of the state change, re-set the ZDO event to

// try again later when more Heap may be available.

osal_set_event(ZDAppTaskID, ZDO_STATE_CHANGE_EVT); //如果ZDO状态没有任何改变,再一次,跳到

//ZDO_STATE_CHANGE_EVT事件处理函数。

}

else

{

pMsg->event = ZDO_STATE_CHANGE; //如果ZDO状态改变了了,把

ZDO_STATE_CHANGE这个消息保存到pMsg

pMsg->status = state;

(void)osal_msg_send(taskId, (uint8 *)pMsg); //转到MT_TASK.C,去执行The eleven step, MT_ProcessIncomingCommand()函数

}

}

......

}

//The eleventh step,去执行MT_ProcessIncomingCommand()函数

void MT_ProcessIncomingCommand( mtOSALSerialData_t *msg )

{

......

case ZDO_STATE_CHANGE: //The thirteenth step, 接着跳到

MT_ZdoStateChangeCB()函数。

//自此,协调器组网形成(终端设备成功加入网络)

MT_ZdoStateChangeCB((osal_event_hdr_t *)msg);

break;

......

}

//第五步,//初始化玩系统任务事件后,正是开始执行操作系统,此时操作系统不断的检测有没有任务事件发生,一旦检测到有事件发生,就转//到相应的处理函数,进行处理。

void osal_start_system( void ) //第五步,正式执行操作系统

{

#if !defined ( ZBIT ) && !defined ( UBIT )

for(;;) // Forever Loop //死循环

#endif

{

uint8 idx = 0;

osalTimeUpdate();

Hal_ProcessPoll(); // This replaces MT_SerialPoll() and osal_check_timer().

do {

if (tasksEvents) // Task is highest priority that is ready.

{

break; // 得到待处理的最高优先级任务索引号idx

}

} while (++idx < tasksCnt);

if (idx < tasksCnt)

{

uint16 events;

halIntState_t intState;

HAL_ENTER_CRITICAL_SECTION(intState); //进入临界区

events = tasksEvents; //提取需要处理的任务中的事件

tasksEvents = 0; // Clear the Events for this task. // 清除本次任务的事件 HAL_EXIT_CRITICAL_SECTION(intState); //退出临界区

events = (tasksArr)( idx, events ); //通过指针调用任务处理函数,紧接着跳到相应的函数去处理,此为第五步

HAL_ENTER_CRITICAL_SECTION(intState); //进入临界区

tasksEvents |= events; // Add back unprocessed events to the current task. // 保存未处理的事件

HAL_EXIT_CRITICAL_SECTION(intState); //退出临界区

}

#if defined( POWER_SAVING )

else // Complete pass through all task events with no activity?

{

osal_pwrmgr_powerconserve(); // Put the processor/system into sleep

}

#endif

}

}

第二个功能:设备间的绑定

-----------引用自蓝天白云

/*当我们按下sw2,即JoyStick控杆的右键时,节点发出终端设备绑定请求,因为我们在SerialApp层,注册过了键盘响应事件,所以,当我们按下右键时,我们会在

SerialApp_ProcessEvent()函数里找到对应的键盘相应事件*/

UINT16 SerialApp_ProcessEvent( uint8 task_id, UINT16 events ) //当有事件传递到应用层的时候,执行此处

{

if ( events & SYS_EVENT_MSG ) // 有事件传递过来,故通过这个条件语句 { ......

case KEY_CHANGE: //键盘触发事件

SerialApp_HandleKeys( ((keyChange_t *)MSGpkt)->state, ((keyChange_t *)MSGpkt)->keys ); //接着跳到相应的按键处理函数去执行

break;

.......

}

}

ZDO终端设备绑定请求:设备能告诉协调器他们想建立绑定表格报告。该协调器将使协调并在这两个设备上创建绑定表格条目。在这里是以SerialApp例子为例。

void SerialApp_HandleKeys( uint8 shift, uint8 keys )

{

.......

if ( keys & HAL_KEY_SW_2 ) // Joystick right

{

HalLedSet ( HAL_LED_4, HAL_LED_MODE_OFF ); //终端设备绑定请求 // Initiate an End Device Bind Request for the mandatory

endpoint dstAddr.addrMode = Addr16Bit;

dstAddr.addr.shortAddr = 0x0000; // Coordinator 地

址 ZDP_EndDeviceBindReq( &dstAddr, NLME_GetShortAddr(), //终端设备绑定请

求SerialApp_epDesc.endPoint, SERIAL APP_PROFID,

SERIALAPP_MAX_CLUSTERS,

(cId_t *)SerialApp_ClusterList,

SERIALAPP_MAX_CLUSTERS,

(cId_t *)SerialApp_ClusterList,

FALSE );

}

......

if ( keys & HAL_KEY_SW_4 )

{

HalLedSet ( HAL_LED_4, HAL_LED_MODE_OFF ); // Initiate a Match Description Request (Service Discovery) dstAddr.addrMode = AddrBroadcast; //广播地址

dstAddr.addr.shortAddr =

NWK_BROADCAST_SHORTADDR; ZDP_MatchDescReq( &dstAddr,

NWK_BROADCAST_SHORTADDR, //描述符匹配请求这也是两不同匹配方式,使用的按键不同 SERIALAPP_PROFID,

SERIALAPP_MAX_CLUSTERS,

(cId_t *)SerialApp_ClusterList,

SERIALAPP_MAX_CLUSTERS,

(cId_t *)SerialApp_ClusterList,

FALSE );

}

}

}

说明:从上面可以看到,SW2是发送终端设备绑定请求方式,SW4是发送描述符匹配请求方式。如果按下SW2的话,使用终端设备绑定请求方式,这里是要通过终端告诉协调器他们想要建立绑定表格,协调器将协调这两个请求的设备,在两个设备上建立绑定表格条目。

(1)终端设备向协调器发送终端设备绑定请求

调用ZDP_EndDeviceBindReq()函数发送绑定请求。

ZDP_EndDeviceBindReq( &dstAddr, //目的地址设为

0x0000; NLME_GetShortAddr(),

SerialApp_epDesc.endPoint, //EP号

SERIALAPP_PROFID,//Profile

ID SERIALAPP_MAX_CLUSTERS, //输入簇的数目

(cId_t *)SerialApp_ClusterList, //输入簇列

表 SERIALAPP_MAX_CLUSTERS, //输出簇数目

(cId_t *)SerialApp_ClusterList,//输出簇列

表FALSE );

该函数实际调用无线发送函数将绑定请求发送给协调器节点:默认clusterID为

End_Device_Bind_req,最后通过AF_DataRequest()发送出去.

fillAndSend( &ZDP_TransID, dstAddr, End_Device_Bind_req, len );最后通过

AF_DataRequest()发送出去,这里的&afAddr,是目的地址; &ZDApp_epDesc ,是端口号;clusterID,是簇号;len+1,是数据的长度;

//ZDP_TmpBuf-1,是数据的内容;transSeq,是数据的顺序号;ZDP_TxOptions,是发射的一个选项;AF_DEFAULT_RADIUS,是一个默认的半径(跳数)。

AF_DataRequest( &afAddr, &ZDApp_epDesc, clusterID,

(uint16)(len+1), (uint8*)(ZDP_TmpBuf-1), transSeq,

ZDP_TxOptions, AF_DEFAULT_RADIUS );(2) 协调器收到终端设备绑定请求

End_Device_Bind_req

这个信息会传送到ZDO层,在ZDO层的事件处理函数中,调用

ZDApp_ProcessOSALMsg( (osal_event_hdr_t *)msg_ptr );UINT16

ZDApp_event_loop( byte task_id, UINT16 events ){

uint8 *msg_ptr; if ( events & SYS_EVENT_MSG ) {

while ( (msg_ptr = osal_msg_receive( ZDAppTaskID )) ) {

ZDApp_ProcessOSALMsg( (osal_event_hdr_t *)msg_ptr ); // Release the memory osal_msg_deallocate( msg_ptr ); }

// Return unprocessed eventsreturn (events ^ SYS_EVENT_MSG); .....................

}

void ZDApp_ProcessOSALMsg( osal_event_hdr_t *msgPtr ){

// Data Confirmation message fields byte sentEP; // This should always be 0 byte sentStatus; afDataConfirm_t *afDataConfirm; switch

( msgPtr->event ) {

// Incoming ZDO Message

case

AF_INCOMING_MSG_CMD: ZDP_IncomingData( (afIncomingMSGPacket_t *)msgPtr ); break; ................................

}

在ZDP_IncomingData( (afIncomingMSGPacket_t *)msgPtr );函数中void

ZDP_IncomingData( afIncomingMSGPacket_t *pData ){

uint8 x = 0;

uint8 handled; zdoIncomingMsg_t inMsg;

//解析clusterID这个消息 inMsg.srcAddr.addrMode =

Addr16Bit; inMsg.srcAddr.addr.shortAddr =

pData->srcAddr.addr.shortAddr; inMsg.wasBroadcast =

pData->wasBroadcast; inMsg.clusterID = pData->clusterId; //这个clusterID,在这里指的是,终端设备发送过来的End_Device_Bind_req这个消

息 inMsg.SecurityUse = pData->SecurityUse;

inMsg.asduLen = pData->cmd.DataLength-1; inMsg.asdu =

pData->cmd.Data+1; inMsg.TransSeq = pData->cmd.Data; handled =

ZDO_SendMsgCBs( &inMsg );

#if defined( MT_ZDO_FUNC )

MT_ZdoRsp( &inMsg );#endif

while ( zdpMsgProcs.clusterID != 0xFFFF ) {

if ( zdpMsgProcs.clusterID == inMsg.clusterID ) //在zdpMsgProcs[]中,查找,看看有没有跟End_Device_Bind_req相匹配的描述符。{

zdpMsgProcs.pFn( &inMsg ); return;

}

x++;

}

// Handle unhandled messages if ( !handled ) ZDApp_InMsgCB( &inMsg );} 因为ZDO信息处理表zdpMsgProcs[ ]没有对应的End_Device_Bind_req簇,因此没有调用ZDO信息处理表中的处理函数,但是前面的ZDO_SendMsgCBs()会把这个终端设备绑定请求发送到登记过这个ZDO信息的任务中去。那这个登记注册的程序在哪里呢?

对于协调器来说,由于在void ZDApp_Init( byte task_id )函数中调用了

ZDApp_RegisterCBs();面的函数。进行注册了终端绑定请求信息。void

ZDApp_RegisterCBs( void )

{

#if defined ( ZDO_IEEEADDR_REQUEST ) || defined

( REFLECTOR ) ZDO_RegisterForZDOMsg( ZDAppTaskID, IEEE_addr_rsp );#endif #if defined ( ZDO_NWKADDR_REQUEST ) || defined

( REFLECTOR ) ZDO_RegisterForZDOMsg( ZDAppTaskID, NWK_addr_rsp );#endif #if defined ( ZDO_COORDINATOR )

ZDO_RegisterForZDOMsg( ZDAppTaskID,

Bind_rsp ); ZDO_RegisterForZDOMsg( ZDAppTaskID,

Unbind_rsp ); ZDO_RegisterForZDOMsg( ZDAppTaskID,

End_Device_Bind_req );#endif

#if defined ( REFLECTOR )

ZDO_RegisterForZDOMsg( ZDAppTaskID,

Bind_req ); ZDO_RegisterForZDOMsg( ZDAppTaskID, Unbind_req );#endif

}

因此,协调器节点的ZDApp 接收到外界输入的数据后,由于注册了ZDO 反馈消息,即ZDO_CB_MSG,ZDApp 层任务事件处理函数将进行处理:也就是调用下面的程序。

UINT16 ZDApp_event_loop( byte task_id, UINT16 events ){

uint8 *msg_ptr; if ( events & SYS_EVENT_MSG ) {

while ( (msg_ptr = osal_msg_receive( ZDAppTaskID )) ) {

ZDApp_ProcessOSALMsg( (osal_event_hdr_t *)msg_ptr ); // Release the

memory osal_msg_deallocate( msg_ptr ); }

// Return unprocessed eventsreturn (events ^ SYS_EVENT_MSG); ..............................

}

在这里调用函数ZDApp_ProcessOSALMsg( (osal_event_hdr_t *)msg_ptr );在这个函数中我们可以看到对ZDO_CB_MSG事件的处理void

ZDApp_ProcessOSALMsg( osal_event_hdr_t *msgPtr ){

// Data Confirmation message fields byte sentEP; // This should always be 0 byte sentStatus; afDataConfirm_t *afDataConfirm; switch

( msgPtr->event ) {

// Incoming ZDO Message case

AF_INCOMING_MSG_CMD: ZDP_IncomingData( (afIncomingMSGPacket_t *)msgPtr ); break;

case ZDO_CB_MSG: ZDApp_ProcessMsgCBs( (zdoIncomingMsg_t

*)msgPtr ); break; ....................................

}

调用ZDApp_ProcessMsgCBs()函数。在这个函数中根据ClusterID(这里是

End_Device_Bind_req)选择相对应的匹配描述符处理函数,void

ZDApp_ProcessMsgCBs( zdoIncomingMsg_t *inMsg )

{

.......

case End_Device_Bind_req:

{

ZDEndDeviceBind_t bindReq; ZDO_ParseEndDeviceBindReq( inMsg, &bindReq ); //解析绑定请求信

息 ZDO_MatchEndDeviceBind( &bindReq ); //然后向发送绑定请求的节点发送绑定响应消息: // Freeing the cluster lists - if allocated. if ( bindReq.numInClusters ) osal_mem_free( bindReq.inClusters ); if ( bindReq.numOutClusters ) osal_mem_free( bindReq.outClusters ); } break;

#endif

}

}

下面是ZDO_MatchEndDeviceBind()函数的源代码

void ZDO_MatchEndDeviceBind( ZDEndDeviceBind_t *bindReq ){

zAddrType_t dstAddr; uint8 sendRsp = FALSE; uint8 status; // Is this the first request? 接收到的是第一个绑定请求 if ( matchED == NULL ) {

// Create match info structure 创建匹配信息结构体matchED = (ZDMatchEndDeviceBind_t *)osal_mem_alloc( sizeof

( ZDMatchEndDeviceBind_t ) ); //分配空间if ( matchED ) {

// Clear the structure 先进行清除操作 osal_memset( (uint8 *)matchED, 0,

sizeof ( ZDMatchEndDeviceBind_t ) ); // Copy the first request's information 复制第一个请求信息if ( !ZDO_CopyMatchInfo( &(matchED->ed1), bindReq ) ) //复制不成功后 {

status = ZDP_NO_ENTRY; sendRsp = TRUE; }

}

else //分配空间不成功

{

status = ZDP_NO_ENTRY; sendRsp = TRUE; }

if ( !sendRsp ) //分配空间成功,复制数据结构成功{

// Set into the correct state 设置正确的设备状态 matchED->state = ZDMATCH_WAIT_REQ; // Setup the timeout 设置计时时间

APS_SetEndDeviceBindTimeout(AIB_MaxBindingTime, ZDO_En dDeviceBindMatchTimeoutCB ); }

}

else //接收到的不是第一个绑定请求

{

matchED->state = ZDMATCH_SENDING_BINDS; //状态为绑定中 // Copy the 2nd request's information 拷贝第2个请求信息结构 if

( !ZDO_CopyMatchInfo( &(matchED->ed2), bindReq ) ) //拷贝不成功 { status = ZDP_NO_ENTRY; sendRsp = TRUE; }

// Make a source match for ed1 //对ed1的输出簇ID与ed2的输入簇ID进行比较,如果有符合的则会返回,相匹配的簇的数目

matchED->ed1numMatched =

ZDO_CompareClusterLists( matchED->ed1.numOutClusters, matchED->ed1.outClusters, matchED->ed2.numInClusters, matchED->ed2.inClusters, ZDOBuildBuf ); if

( matchED->ed1numMatched ) //如果有返回ed1相匹配的簇 { // Save the match list 申请空间保存相匹配的簇列

表 matchED->ed1Matched=

osal_mem_alloc( (short)(matchED->ed1numMatched * sizeof ( uint16 )) ); if ( matchED->ed1Matched ) //分配成功 {

//保存相匹配的簇列表

osal_memcpy(matchED->ed1Matched,ZDOBuildBuf,

(matchED->ed1numMatched * sizeof ( uint16 )) ); }

else //内存空间分配不成功 {

// Allocation error, stop

status = ZDP_NO_ENTRY; sendRsp = TRUE; } }

// Make a source match for ed2 以ed2为源//对ed2的终端匹配请求和ed1的簇列表相比较,返回相相匹配的簇的数目

matchED->ed2numMatched =

ZDO_CompareClusterLists( matchED->ed2.numOutClusters, matchED->ed2.outClusters, matchED->ed1.numInClusters,

matchED->ed1.inClusters, ZDOBuildBuf ); if

( matchED->ed2numMatched ) //如果匹配成功 {

// Save the match list 保存匹配的簇列表 matchED->ed2Matched =

osal_mem_alloc( (short)(matchED->ed2numMatched * sizeof ( uint16 )) ); if ( matchED->ed2Matched ) {

osal_memcpy( matchED->ed2Matched, ZDOBuildBuf,

(matchED->ed2numMatched * sizeof ( uint16 )) ); }

else

{

// Allocation error, stop status = ZDP_NO_ENTRY; sendRsp = TRUE; }

}

//如果两个相请求的终端设备,有相匹配的簇,并且保存成功

if ( (sendRsp == FALSE) && (matchED->ed1numMatched ||

matchED->ed2numMatched) ) {

// Do the first unbind/bind state 发送响应信息给两个设

备 ZDMatchSendState( ZDMATCH_REASON_START, ZDP_SUCCESS, 0 ); } else

{

status = ZDP_NO_MATCH; sendRsp = TRUE; }

}

if ( sendRsp ) //如果没有相匹配的或匹配不成功 {

// send response to this requester 发送匹配请求响应dstAddr.addrMode = Addr16Bit; //设置目的地址是16位的短地址dstAddr.addr.shortAddr =

bindReq->srcAddr;//发送绑定终端响应函数status =

ZDP_NO_MATCH; ZDP_EndDeviceBindRsp( bindReq->TransSeq, &dstAddr, status, bindReq->SecurityUse ); if ( matchED->state ==

ZDMATCH_SENDING_BINDS ) {

// send response to first requester dstAddr.addrMode =

Addr16Bit; dstAddr.addr.shortAddr =

matchED->ed1.srcAddr; ZDP_EndDeviceBindRsp( matchED->ed1.TransSeq,

&dstAddr, status, matchED->ed1.SecurityUse ); }

// Process ended - release memory used ZDO_RemoveMatchMemory(); }

}

ZDO_MatchEndDeviceBind()函数,如果协调器接收到接收到第一个绑定请求,则分配内存空间进行保存并计时,如果不是第一个绑定请求,则分别以第一个和第二个绑定请求为源绑定,进行比较匹配,如果比较匹配成功则发送匹配成功的信息End_Device_Bind_rsp给两个请求

终端。因为在ZDMatchSendState()函数中也是调用了ZDP_EndDeviceBindRsp()函数,对匹配请求响应进行了发送。如果匹配不成功则发送匹配失败的信息给两个终端。uint8 ZDMatchSendState( uint8 reason, uint8 status, uint8 TransSeq ){ ..............................

else

{

// Send the response messages to requesting devices // send response to first

requester 发送响应信息给第一个请求终端,dstAddr.addr.shortAddr =

matchED->ed1.srcAddr; ZDP_EndDeviceBindRsp( matchED->ed1.TransSeq,

&dstAddr, rspStatus, matchED->ed1.SecurityUse );

// send response to second requester 发送响应信息给第二请求终端if

( matchED->state == ZDMATCH_SENDING_BINDS ) {

dstAddr.addr.shortAddr =

matchED->ed2.srcAddr; ZDP_EndDeviceBindRsp( matchED->ed2.TransSeq, &dstAddr, rspStatus, matchED->ed2.SecurityUse ); }

// Process ended - release memory used ZDO_RemoveMatchMemory(); } return ( TRUE );}

(3)终端结点的响应

由于终端节点在SerialApp.c 中层注册过End_Device_Bind_rsp 消息,因此当接收到协调器节点发来的绑定响应消息将交由SerialApp 任务事件处理函数处理:UINT16 SerialApp_ProcessEvent( uint8 task_id, UINT16 events ){

if ( events & SYS_EVENT_MSG ) {

afIncomingMSGPacket_t *MSGpkt; while ( (MSGpkt = (afIncomingMSGPacket_t

*)osal_msg_receive( SerialApp_TaskID )) ) { switch ( MSGpkt->hdr.event ) {

case ZDO_CB_MSG:

SerialApp_ProcessZDOMsgs( (zdoIncomingMsg_t

*)MSGpkt ); break; ...................................}

然后,调用SerialApp_ProcessZDOMsgs()函数。进行事件处理。

static void SerialApp_ProcessZDOMsgs( zdoIncomingMsg_t *inMsg ){

switch ( inMsg->clusterID ) {

case End_Device_Bind_rsp: if ( ZDO_ParseBindRsp( inMsg ) == ZSuccess ) {

// Light LED HalLedSet( HAL_LED_4, HAL_LED_MODE_ON ); }

#if defined(BLINK_LEDS)

else

{

// Flash LED to show failure HalLedSet ( HAL_LED_4,

HAL_LED_MODE_FLASH ); }

#endif

break;

................................

}

第三个功能:实现两个节点间的串口通信

“串口终端1”的数据,如何被“节点1”所接收,并且发送出去的?

串口数据是由哪层来负责的呢?--HAL。。。恩,猜对了。但这个肯定不是靠猜的,

其中的过程就不讲了。让我们从主循环(osal_start_system)的Hal_ProcessPoll函数找下去(用source insight

的同学可以用ctrl +),Hal_ProcessPoll ==> HalUARTPoll ==> HalUARTPollDMA 这个HalUARTPollDMA 函数里最后有这样一句话:

dmaCfg.uartCB(HAL_UART_DMA-1, evt); 对dmaCfg.uartCB 这个函数进行了调用,ctrl / 搜索这个dmaCfg.uartCB,发现SerialApp_Init 函数有两句话:

uartConfig.callBackFunc = SerialApp_CallBack;

HalUARTOpen (SERIAL_APP_PORT, &uartConfig);

此处将dmaCfg.uartCB 这个函数注册成为SerialApp_CallBack,也就是说

SerialApp_CallBack函数每次循环中被调用一次,对串口的内容进行查询,如果DMA 中接收到了数据,则调用HalUARTRead,将DMA 数据读至数据buffer 并通过

AF_DataRequest 函数发送出去,注意:出去的信息的CLUSTERID(信息簇ID)号为SERIALAPP_CLUSTERID1。总结一下这个过程:

串口数据==>DMA接收==>主循环中通过SerialApp_CallBack 查询==>从DMA获取并发送到空中。

具体流程如下:

void SerialApp_Init( uint8 task_id )

{

......

uartConfig.configured = TRUE; // 2x30 don't care - see uart driver.

uartConfig.baudRate = SERIAL_APP_BAUD;

uartConfig.flowControl = TRUE;

uartConfig.flowControlThreshold = SERIAL_APP_THRESH; // 2x30 don't care - see uart driver.

uartConfig.rx.maxBufSize = SERIAL_APP_RX_SZ; // 2x30 don't care - see uart driver.

uartConfig.tx.maxBufSize = SERIAL_APP_TX_SZ; // 2x30 don't care - see uart driver.

uartConfig.idleTimeout = SERIAL_APP_IDLE; // 2x30 don't care - see uart driver.

uartConfig.intEnable = TRUE; // 2x30 don't care - see uart driver.

uartConfig.callBackFunc = SerialApp_CallBack; //调用

SerialApp_CallBack函数,对串口内容进行查询

HalUARTOpen (SERIAL_APP_PORT, &uartConfig);

......

}

static void SerialApp_CallBack(uint8 port, uint8 event)

{

(void)port;

//如果DMA 中接收到了数据

if ((event & (HAL_UART_RX_FULL | HAL_UART_RX_ABOUT_FULL |

HAL_UART_RX_TIMEOUT)) &&

#if SERIAL_APP_LOOPBACK

(SerialApp_TxLen < SERIAL_APP_TX_MAX))

#else

!SerialApp_TxLen)

#endif

{

SerialApp_Send(); //调用串口发送函数,将从串口接受到的数据,发送出去

}

}

static void SerialApp_Send(void)

{

#if SERIAL_APP_LOOPBACK //初始化时,SERIAL_APP_LOOPBACK=false ,所以不执行if这个预编译,转到else去执行

if (SerialApp_TxLen < SERIAL_APP_TX_MAX)

{

SerialApp_TxLen += HalUARTRead(SERIAL_APP_PORT,

SerialApp_TxBuf+SerialApp_TxLen+1,

SERIAL_APP_TX_MAX-SerialApp_TxLen); }

if (SerialApp_TxLen)

{

(void)SerialApp_TxAddr;

if (HalUARTWrite(SERIAL_APP_PORT, SerialApp_TxBuf+1, SerialApp_TxLen)) {

SerialApp_TxLen = 0;

}

else

{

osal_set_event(SerialApp_TaskID, SERIALAPP_SEND_EVT);

}

}

#else

if (!SerialApp_TxLen &&

(SerialApp_TxLen = HalUARTRead(SERIAL_APP_PORT, SerialApp_TxBuf+1, SERIAL_APP_TX_MAX)))

{

// Pre-pend sequence number to the Tx message.

SerialApp_TxBuf = ++SerialApp_TxSeq;

无线通讯模块介绍

cc1100/RF1100SE、NRF905、NRF903、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开发指南简介 cc1100/RF1100SE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基本特点: (1) 工作电压:~,推荐接近,但是不超过(推荐) (2) 315、433、868、915MHz的ISM 和SRD频段 (3) 最高工作速率500Kbps,支持2-FSK、GFSK和MSK调制方式 (4) 可软件修改波特率参数,更好地满足客户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要求高波特率: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 低波特率:更强的抗干扰性和穿透能力,更远的传输距离 (5) 高灵敏度(下-110dBm,1%数据包误码率) (6) 内置硬件CRC 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 (7) 较低的电流消耗(RX中,,,433MHz) (8) 可编程控制的输出功率,对所有的支持频率可达+10dBm (9) 无线唤醒功能,支持低功率电磁波激活功能,无线唤醒低功耗睡眠状态的设备 (10) 支持传输前自动清理信道访问(CCA),即载波侦听系统 (11) 快速频率变动合成器带来的合适的频率跳跃系统 (12)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软件编程非常方便 (13) 标准DIP间距接口,便于嵌入式应用 (14) 单独的64字节RX和TX数据FIFO (15) 传输距离:开阔地传输300~500米(视具体环境和通信波特率设定情况等而定) (16) 模块尺寸:29mm *12mm( 上述尺寸不含天线,标配4.5CM长柱状天线) cc1100/RF1100SE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应用领域:极低功率UHF无线收发器,315/433/868/915MHz的ISM/SRD波段系统, AMR-自动仪表读数,电子消费产品,远程遥控控制,低功率遥感勘测,住宅和建筑自动控制,无线警报和安全系统, 工业监测和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唤醒功能,低功耗手持终端产品等 详细的cc1100/RF1100SE模块开发文档可到下载 NRF905无线收发模块 基本特点: (1) 433Mhz 开放 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 (2) 接收发送功能合一,收发完成中断标志 (3) 170个频道,可满足多点通讯和跳频通讯需求,实现组网通讯,TDMA-CDMA-FDMA (4) 内置硬件8/16位CRC校验,开发更简单,数据传输可靠稳定 (5) 工作电压,低功耗,待机模式仅 (6) 接收灵敏度达-100dBm (7) 收发模式切换时间 < 650us

单片机和蓝牙模块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单片机和蓝牙模块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

1.引言 蓝牙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用来替代数字设备间短距离的有线电缆连接。利用蓝牙技术构建数据采集无线传输模块,与传统的电线或红外方式传输测控数据相比,在测控领域应用篮牙技术的优点主要有[1][2][3]: 1.采集测控现场数据遇到大量的电磁干扰,而蓝牙系统因采用了跳频扩频技术,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2.无须铺设线缆,降低了环境改造成本,方便了数据采集人员的工作。 3.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测控数据的传输,可以实现多个测控仪器设备间的连网,便于进行集中监测与控制。 2.系统结构原理 本课题以单片机和蓝牙模块ROK 101 008为主,设计了基于蓝牙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系统,整个装置由前端数据采集、传送部分以及末端的数据接受部分组成(如PC机)。前端数据采集部分由位于现场的传感器、信号放 大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存储器、串口通信等构成,传送部分主要利用自带微带天线的蓝牙模块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末端通过蓝牙模块、串口通信传输将数据送到上位PC机进一步处理。整个系统结构框架图如图1所示。 AT89C51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主机,传感器获得的信号经过放大后送入12位A/D转换器AD574A进行A/D 转换,然后将转换后的数据存储到RAM芯片6264中。下位机可以主动地或者在接收上位机通过蓝牙模块发送的传送数据指令后,将6264中存储的数据按照HCI-RS232传输协议进行数据定义, 通过MAX3232进行电平转换后送至蓝牙模块,由篮牙模块将数据传送到空间,同时上位机的蓝牙模块对此数据进行接收,再通过MAX3232电平转换后传送至PC 机,从而完成蓝牙无线数据的交换。

FC211SP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使用说明

FC211/SP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使用说明 深圳市友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 传真:E-mail: Http:// 地址:业园友讯达大厦2楼 邮编:518057

一、FC211SP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功能特点: 1、频率在ISM频段(载波频率433MHz),无需申请频点。 2、抗干扰能力和低误码率。 基于FSK的调制方式,采用高效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了数据抗突发干扰和随机干扰的能力。 3、传输性能优良。 在视距情况下,天线位置高度>2米,可靠传输距离>800m(BER=10ˉ6/2400Bit/S)。 4、接口多样,设置使用方便。 提供三种接口方式:TTL/RS232/RS485 提供透明的数据接口,接口波特率为1200/2400/4800/9600Bit/s,格式为8N1/8E1/8O1用户可设置。空中波特率为1200/2400/4800/9600Bit/s用户可设置。 5、多信道。 模块标准配置提供8个信道,满足用户多种通信组合方式(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可扩展多信道)。 6、大的数据缓冲区。 在数据传输时1次至少转输750BYTES以上的数据帧,当空中波特率>串口波特率时,一次可传输200K字节以上的数据帧。 7、透明的数据传输、智能数据控制, 它是一种半双工工作方式,对用户相当于一个半双工的串口设备。通信时用户无需其它控制,只要从接口收/发数据即可,其它如空中收/发转换,控制等操作,模块能够自动完成。 8、低功耗 TTL接口时,休眠电流<3uA,接收电流<28mA,发射电流≤70mA。 9、高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 采用单片射频集成电路及单片MCU,外围电路少,可靠性高。

无线遥控模块

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之无线遥控模块应用篇《电子制作》2008年6月站长原创, 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大家好,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的使用方法及学习方式有所了解与熟悉,学会了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基本知识,体会到了综合学习系统的易用性与易学性,这一期我们将一起学习无线电遥控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实例。 先看一下我们将要使用的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能完成哪些实验与产品开发工作:分别有流水灯,数码管显示,液晶显示,按键开关,蜂鸣器奏乐,继电器控制,IIC总线,SPI总线,PS/2实验,AD模数转换,光耦实验,串口通信,红外线遥控,无线遥控,温度传感,步进电机控制等等。 图1 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 上图是我们将要使用的51单片机综合学习系统硬件平台,如图1所示,本期实验我们用到了综合系统主机、200米无线遥控器,无线接收板,综合系统其它功能模块原理与使用详见前几期《电子制作》杂志及后期连载教程介绍。 PT2262/PT2272无线模块工作原理 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是目前在无线通讯电路中作地址编码识别最常用的芯片之一。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地址设定

管脚,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个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Dout)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PT2262和PT2272的引脚排列见图2。对于编码器PT2262,A0~A5共6根线为地址线,而A6~A11共6根线可以作为地址线,也可以作为数据线,这要取决于所配合使用的解码器。若解码器没有数据线,则A6~A11作为地址线使用,这种情况下,A0~A11共12根地址线,每线都可以设置成“1”、“O”、“开路”三种状态之一,因此共有编码数312=531441种;但若配对使用的解码器的A6~A11是数据线,例如PT2272,那么这时PT2262的A6~A11也作为数据线用,并只可设置为“1”和“0”两种状态之一,而地址线只剩下A0~A5共6根,编码数降为36=729种。 图2 PT2262、PT2272引脚排列图 该编解码器的编码信号格式是:用2个周期的占空比为1:3(即高电平宽度为1,低电平宽度为2,周期为3)的波形来表示1个“0”,用2个周期的占空比为2:3(即高电平宽度为2,低电平宽度为1,周期为3)的波形来表示1个“1”,用1个周期的占空比为1:3的波形紧跟着1个周期的占空比为2:3的波形来表示“开路”。地址码和数据码都用宽度不同的脉冲来表示,两个窄脉冲表示“0”;两个宽脉冲表示“1”;一个窄脉冲和一个宽脉冲表示“F”也就是地址码的“悬空”。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PT2262每次发射时至少发射4组字码,因为无线发射的特点,第一组字码非常容易受零电平干扰,往往会产生误码,所以2272只有在连续两次检测到相同的地址码加数据码才会把数据码中的“1”驱动相应的数据输出端为高电平和驱动VT端同步为高电平。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PT2272解码芯片有不同的后缀,表示不同的功能,有L4/M4/L6/M6之分,其中L表示锁存输出,数据只要成功接收就能一直保持对应的电平状态,直到下

Mesh无线自组网系统

Mesh 无线自组网系统 一、MESH简介 Mesh无线自组网系统是采用全新的“无线网格网”理念设计的移动宽带多媒 体通信系统。系统所有节点在非视距、快速移动条件下,利用无中心自组网的分布式网络构架,可实现多路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实时交互。同时,系统支持任意网络拓扑结构,每个节点设备可随机快速移动,系统拓扑可随之快速变化更新且不影响系统传输,整体系统部署便捷、使用灵活、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二、系统优势

?无中心组网,可应需灵活部署,无需机房及传输网等基础设施支持,能够任意架设组网,可通过多跳中继组网,进而扩大覆盖范围。 ?专网专用,无线传输链路无任何链路费用或者流量费用。 ?支持分级分组及漫游组网,实现扩大系统通信容量。 ?具备跳频功能,有效提升抗干扰、抗跟踪能力;引入数字滤波功能,有效抑制远端干扰。同时,采用ARQ传输机制,降低数据传输丢失率,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 ?数据透传支持各种业务数据无差异化透传。具备宽带传输能力,可支持清晰语音、宽带数据和高清视频等多媒体业务。 ?图像具备自适应调整能力,充分保障数据、视频等业务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采用COFDM技术,抗多径能力强。 ?采用双天线,天线1与天线2支持TDD双发双收,可发射/接收分集。 三、应用领域 无线Mesh自组网系统可满足大型活动安保巡逻、城市反恐维稳指挥、抢险救援指挥调度、消防应急通信指挥、舰船编队岸海互通等多种复杂通信需求,

广泛适用于警队、消防、电力、石油、水利、林业、广电、医疗、水上及空中通信等部门领域。 四、系统特点 无中心同频自组网 Mesh无线自组网系统为无中心同频系统,所有节点地位对等,单一频点支持具备TDD双向通信,频率管理简单,频谱利用率高。任意节点设备在网络中均可作为末端节点、中继节点或指挥节点使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依靠任何其它的固定通信网络设施(如光纤、铜缆等),可迅速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所有无中心同频自组网设备,包括室外固定台、车载台及单兵便携台等,只需开机上电就可自动组成无线网状网,相互之间实时通信。

modbus无线数传模块功能与规格说明

modbus无线数传模块 功能与规格说明

1.MODBUS无线数传模块功能介绍 (3) 1.1模块功能 (3) 1.2部分功能详情 (3) 1.2.1核心功能 (3) 1.2.1.1数传模块modbus地址 (3) 1.2.1.2自组网 (4) 1.2.1.3告警 (4) 1.2.1.4安全 (4) 1.2.1.5电源管理 (4) 1.2.1.6Modbus功能特性 (4) 2.规格说明 (4)

1.modbus无线数传模块功能介绍 1.1模块功能 表1-1:模块功能 模块功能 核心功能无线通信功能频段可切换(例如:433/868 / 915 MHz) 数传模块modbus地 址地址可设置 主从机可配置模块可设为为master/slave 自组网能够形成mesh网络 波特率波特率可设置 告警告警状态 安全通信数据加密 电源管理UPS电源 1.2部分功能详情 1.2.1核心功能 1.2.1.1数传模块modbus地址 数传模块modbus地址与接入设备modbus地址统一分配。

modbus无线数传模块modbus地址设置: 通过硬件设置,如dip开关; 1.2.1.2自组网 slave模块上电后能与master模块自动组网,甚至可以为其它slave模块中继接入。 1.2.1.3告警 提供相关告警信息(如掉电,设备故障等) 1.2.1.4安全 数传模块无线传输数据加密。 1.2.1.5电源管理 设计UPS电源管理电路。 1.2.1.6Modbus功能特性 Function code Function codes descriptions 0x11Report slave id 0x03Read Holding Registers 0x06preset single register 提供寄存器地址列表 2.规格说明 modbus无线数传模块相关指标具体如下: 低功耗 数据传输模式: RTU

JZ863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使用说明

Jizhuo Technology 深圳市技卓科技有限公司 JZ863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使用说明 DVER2.0 深圳市技卓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755-83304518833084516131941161319410传真:(0755)83302824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庙泰然科技园212栋811-813邮政编码:518040 网址:http://www.jizhuo.comEMAIL:Sale@jizhuo.com

JZ863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应用范围: 功能特点: *水、电、煤气,暖气自动抄表收费系统*工作频率428-434MHz*智能无线PDA终端*传输距离500米(1200bps )*无线排队设备*FSK 的调制方式*防盗报警*透明传输方式 *智能卡 *内置看门狗,以保长期可靠运行*医疗和电子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UART/TTL、RS232、RS485接口*智能教学设备 *方便、灵活的软件编程*家庭电器和灯光智能控制*超大的512bytes数据缓冲区*无线吊称,无线传输的电子称 *适合内置式的安装 JZ863数传模块是高集成度的微功率半双工的无线数传模块,其采用 TI高性能射频芯 片及高速单片机。模块提供8个频道,并配备有专业的设置软件,以便用户进行参数更改,模块采用透明传输的方式,无须用户编写设置与传输程序,即可进行传输任何大小的数据。模块体积小, 使用电压宽,方便使用。

JZ863无线数传模块,采用ISM频段工作频率,无需申请频点;可设置8个通信频道,发射功率为100mW(20dB),高接收灵敏度-110dbm,体积44mm*27mm*8mm(不含天线座),大量在排队系统使用,非常方便于用户做内嵌式无线系统。 JZ863采用透明传输方式,为了保证用户系统的可靠和稳定,在传输时加校验和或者CRC校验检错模式,对错误资料重发。模块收发缓冲区达512bytes,意味着用户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1次传512bytes的数据,当设置为空中速大于串口速率时,理论上是可以发送无限长的资料包,但不建议用户发送太长的资料包,建议每包资料长度在60 ̄100B之间,一般不长于120B,同时建议用户程序采用ARQ的方式,对错误资料包进行重发。分析如下: 假设通信实际误码率为10-4,用户需要传送1KB约为10000bit资料,如果将1KB资料当成1包发送,则理论上每次发送至少会有1位资料在接收时出错,则这1KB资料永远不能正确的被接收。如果将其分为10包,每包资料100B,则发送10包后,按概率只有1包会出错,将出错的1包通过ARQ的形式重发1次,则虽然多发了1包资料,效率降低了约10%,但能保证资料全部被正确接收。 JZ863在设置参数方面,不再采用市面传统无线模块所使用的跳线方式来改变参数,因为这样造成长期使用时带来的接触不良,选项少,动态更改不易,诸多不便。JZ863采用串口设置参数方便又快捷,设置指容易嵌入于用户的单片机程序及后台操作软件里。同时模块提供1200/2400/4800/9600/19200bps五种速率和8个频率;提供UART/TTL、RS232、RS485三种接口方式。供用户选择。 在工作方式上,JZ863有二种工作方式,第一种为常规模式,即模块通上电源,就处于接收模式;同时用户也可进行发送数据。第二种为休眠模式,即通上电源,模块处于休眠状态,必须由用户控制模

基于WIFI模块和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附代码)概述

南京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Project3课程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浦电子1203 组员姓名: 组员学号: 指导老师:武晓光,胡方强,包亚萍 袁建华,毛钱萍 2015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阶段任务 第二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 1.1 时钟模块 1.2 最小单片机系统的原理 1.3 温度传感器DS18B20 1.4 串口 1.5 WIFI模块 第三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 2.1 WIFI模块设置 2.2 串口部分设置 2.3 调试与运行过程 第四章程序与框图 第五章小结

第一章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1天)1、了解课程所给的WIFI模块,并详细研读其说明书 2、复习单片机知识 (2天)1、了解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并设计其硬件模块 2、了解lcd1602显示模块,并设计其硬件模块 (2天)1、设计整合电路:5v转3.3v电路 2、串口通讯电路 第二阶段(4天)1、链接并完成整体电路图的设计,并检查 2、焊接电路并调试。 第三阶段(3天)1、根据设计的硬件模块设计程序 (1):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2):串口通讯模块 (3):WIFI传输与接收模块 (4):显示电路模块 (3天)2、将设计好的模块程序烧录到单片机内,调试 第四阶段:2天(2天)写报告

第二章基于WIFI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的原理 1.1时钟DS1302模块: 电路原理图:DS1302与单片机的连接也仅需要3条线:CE引脚、SCLK串行时钟引脚、I/O 串行数据引脚,Vcc2为备用电源,外接32.768kHz晶振,为芯片提供计时脉冲。 读写时序说明:DS1302是SPI总线驱动方式。它不仅要向寄存器写入控制字,还需要读取相应寄存器的数据。控制字总是从最低位开始输出。在控制字指令输入后的下一个SCLK时钟的上升沿时,数据被写入DS1302,数据输入从最低位( 0位)开始。同样,在紧跟8位的控制字指令后的下一个SCLK脉冲的下降沿,读出DS1302的数据,读出的数据也是从最低位到最高位。数据读写时序如图

普智达电子无线数传模块使用手册范本

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使用说明书

目录 一、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特点 二、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的应用 三、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的使用方法四.无线模块的组网应用及编程时注意事项五.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的技术指标 六、技术支持及售后服务

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是一种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产品,用户在使用本产品前,请详细阅读本说明书,以确保能够正确使用。 一、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特点: 1、微功率发射,具有收发状态指示 发射功率为20mW;当工作于发射状态时,指示灯为红色,工作于接收状态时,指示灯为绿色。 2、频率在ISM频段,无需申请频点 载波频率433MHz,如有特殊要求也可提供为315/868/915MHz的载波频率。 3、高抗干扰能力和低误码率 基于FSK的调制方式,采用高效前向纠错信道编码技术,提高了数据抗突发干扰和随机干扰的能力。 4、传输性能优良 在视距情况下,天线位置>3米,可靠传输离距约300米(BER=10-61200Bit/S)。 5、透明的数据传输 提供透明的数据接口,接口波特率为1200/2400/4800/9600/19200Bit/s,格式为8N1/8E1/8O1用户可设置。空中波特率为1200/2400/4800/9600/19200Bit/s用户可设置。 6、多信道 模块标准配置提供8个信道,满足用户多种通信组合方式。 7、3种接口方式 模块提供3种接口方式,根据用户的要求可定义为标准的RS-232/ TTL/ RS-485接口。 8、大的数据缓冲区 在数据传输时1次至少转输120BYTE以上的数据帧,当空中波特率大于串口波特率时,至少一次传输200K以上的数据帧。 9、智能数据控制 通信时用户无需其它控制,只要从接口收/发数据即可,其它如空中收/发转换,控制等操作,模块能够自动完成。 10、低功耗 接收时电流<18mA,发射时电流≤50mA。 11、高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 采用单片射频集成电路及单片MCU,外围电路少,可靠性高。 二、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的应用 ◆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无线排队机、体育测试系统; ◆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军事训练无线打靶等系统; ◆电力无线抄表;◆电子吊秤、智能交通;

各种无线传输模块

无线模块选型指南 名称:无线模块选型指南NRF905/NRF24L01/CC1100/Si4432/CC1020/CC2500... 型号:各型号综合介绍 “物联网”概念风起云涌,无线应用大行其道。如在选型阶段就正确确定最适合要求的型号,无疑能缩短开发周期,尽快实现无线应用。本栏目旨在简要概括介绍各无线模块的性能特点,给您的无线选型提供初步参考 “物联网”概念风起云涌,无线应用大行其道,如无线监控、无线抄表、无线点菜、传感网络、无线称重等领域。以无线替代有线,是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此情况下,作为无线应用厂商,应考虑如何快速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无线应用产品,抢占市场的蓝海。作为专业的无线模块设计及供应商,飞拓电子专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开发及应用,能提供齐全的无线基础性产品(无线模块),专业的开发指导,大大减少您公司产品的开发周期。 本栏目旨在简要概括介绍各无线模块的性能特点,给您的无线选型提供初步参考。 Si4432模块性能及特点: (1) 完整的FSK收发器 (2) 工作频率433M免费ISM频段(430.24~439.75MHz),也可以工作于900.72~929.27MHz

(3) 最大发射功率17dBm (4) 接收灵敏度高达-115 dBm (5) 传输速率最大128Kbps (6) FSK频偏可编程(15~240KHz) (7) 接收带宽可编程(67~400KHz) (8) SPI兼容的控制接口,低功耗任务周期模式,自带唤醒定时器 (9) 低的接收电流(18.5mA),最大发射功率时的电流:73mA (10)空旷通讯距离可达800米以上(波特率9.6Kbps) RF903模块性能及特点: (1) 433MHz 开放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 (2) 最高工作速率50kbps,高效GFSK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工业控制场合 (3) 125 频道,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需要 (4) 内置硬件CRC 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 (5) 低功耗3-3.6V 工作,待机模式下状态仅为2.5uA,TX Mode在+10dBm情况下,电流为40mA; RX Mode为14mA (6) 收发模式切换时间 < 650us (7)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只有收到本机地址时才会输出数据(提供中断指示),可直接接各种单片机使用,软件编程非常方便 (8) 增加了电源切断模式,可以实现硬件冷启动功能!

无线遥控发射接收模块

无线遥控发射接收模块 这是一种目前用途非常广泛的200米四键遥控模块,常用于报警器设防、车库门遥控、摩托车、汽车的防盗报警等,这类用途要求遥控器的遥控距离并不远,一般50米足够了,但要求:遥控模块价格低廉,发射机手柄体积小巧、外观精致,耗电尽可能省,工作稳定可靠。 这里提供的发射机体积非常小巧,体积只有58x38x8毫米,采用桃木花纹的优质塑料外壳,带保险盖,防止误碰按键,天线拉出时长13厘米,遥控器只有20克。 产品名称: 200米四键遥控模块价格:20元/个 外形尺寸: 58x38.5x13毫米发射功率:20毫瓦工作电流: 14毫安 工作电压:12V A27报警器专用电池 图为发射器外形,面板上有A、B、C、D四位操 纵按键及一个发射指示灯。发射机内部采用进口 声表谐振器稳频,频率一致性非常好,稳定度极 高,工作频率315MHZ频率稳定度优于10-5, 使用中无需调整频点,特别适合多发一收等无线 电遥控系统使用,而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低价位无 线电遥控模块一般仍采用LC振荡器,稳定度及 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当温度 变化或者震动后也很难保证已调试好的频点不 会发生偏移,造成发射距离缩短。 图中两发射器效果一样,只是外表不同

这是发射机等效电路图 1000米四键遥控模块——价格:35元/个 手持式微型无线编码遥控模块的使用距离一般为50~100m,对某些需要四五百米甚至更远操作距离的应用场合,这类遥控模块便显得无能为力。

这里介绍一种800米四通道遥控接收模块,它的特点是:发射器内部采用了声表面谐振稳频技术,可靠性达到工业级水准,空旷地实测有效距离可达1000m,是目前性能较好,距离较远的遥控产品。

MS50SFA1C透传从模块规格书V4.1

产品规格书 PRODUCT SPECIFICATION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Version V4.1发布时间 2018-04-25 MODEL NO/DESCRIPTION 产品名称:蓝牙模块MS50SFA1C 产品型号:MS50SFA1C

版本说明

目录 版本说明 (2) 1.概述 (4) 2.应用领域 (5) 3.电气参数 (5) 4.模块尺寸图 (6) 5.引脚定义 (6) 6.模块配置 (7) 6.1透传模块出厂默认值 (7) 6.2蓝牙服务UUID (7) 6.3UUID描述 (7) 6.4工作模式 (7) 6.5模块应用示意图 (8) 7.透传数据【服务UUID:0xFFF0】(APP端) (8) 8参数设置说明 (8) 9.模块测试 (112) 10.支持的设备 (14) 11.PCB设计说明 (145) 12.注意事项 (15) 13.包装信息 (155) 14.质量保证 (166)

1.概述 MS50SFA1C串口模块采用nRF52810芯片,通过UART(串口)操作可以实现模块与手机之间数据传输。本模块从模块,具有命令控制可以修改模块的广播名称,修改广播间隔和连接间隔。使用该模块用户可以快速把数据以蓝牙方式进行传输。 正面反面 产品特征 远距离:10-60米(空旷环境) BLE协议栈深度优化,睡眠功耗1uA以下 传输速率最块可达7Kbps 支持串口指令配置 支持Android4.3+,7+ 无需MFi

2.应用领域 该模块主要用于短距离的数据无线传输领域。可以方便的和PC机的蓝牙设备相连,也可以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数据互通。避免繁琐的线缆连接,能直接替代串口线。 ※健身器材设备,如跑步机,健身器等 ※医疗器械设备,如脉博测量计,心率计等 ※家用休闲设备,如遥控器,玩具等 ※办公用品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商业设备,如收银机,二维码扫描器等 ※手机外设配件,如手机防丢器等 ※汽车设备,如汽车维修仪等 ※其它人机交互设备 3.电气参数 参数测试值备注 工作电压 1.8-3.6V直流 工作频率2400-2483MHz可编程 频率误差+/-20KHz Null 发射功率-40~+4dBm可调整 接收灵敏度-96dBm Null 接收电流 4.6mA标准模式 发射电流 4.6mA发射功率为0dBm时 睡眠功耗1uA以下Null 遥控距离10-60米BER<0.1%,空旷 天线50ohm Null 模块尺寸16*12*2mm Null 存储大小192KB

2.4G无线数传模块电路

2.4G无线数传模块电路 2.4G无线模块概述2.4G无线模块(英文:2.4Ghz RF transceiver ,receiver module)工作在全球免申请ISM频道2400M-2483M范围内,实现开机自动扫频功能,共有50个工作信道,可以同时供50个用户在同一场合同时工作,无需使用者人工协调、配置信道。同时,可以根据成本考虑,选择50米内、150米、600 米多种类型无线模块。接收单元和遥控器单元具有1键自动对码功能,数字地址编码,容量大,避免地址重复。VT-CC2510-M1 无线模块采用TI chipcon高性能无线SOC芯片CC2510开发。是一种完整的低成本、高度集成2.4GHz收发器,专为低功耗无线应用设计。 基本特点 ·高性能和低功耗的8051微控制器核 ·2400-2483.5MHz 低成本低功耗无线收发模块 ·SMD元件24mm×29mm×2.2 mm,内置PCB天线,体积小 ·支持2-FSK/GFSK/MSK ·可编程控制的输出功率,对所有的支持频段可达+1dBm ·可灵活配置多种通讯信道,快速频点切换特点,可满足跳频系统的需要 ·可编程配置传输数率1.2k - 500 kbps ·低功耗3.3V 供电 ·RSSI输出和载波侦听指示 几种2.4G无线数传模块介绍无线数传按传输速率区分,分为低速数传模块和高速数传模块两大类,低速数传模块使用的载频均较低,一般都在315MHz,433MHz和915MHz这几个频段,所以一般最高传输速率均不大于150kB/s。 但这些使用在UHF频段无线设备,载波仍具有一定的穿透和绕射能力,传送距离相对较远,最大可达数百米,这是它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其固存的缺点,因为工作频率低,工业干扰大,同时大量的汽车无线遥控(锁)均使用这个频段,干扰相对严重,这在技术上严

各种无线传输方式以及通信协议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要实现全球对无人驾驶智能车的监控,无线通信自然不能少。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无线通信技术有:红外线、蓝牙、UWB、以及我们早期使用的Zigbee、无线数传电台、WIFI、GPRS、3G等等。下面针对这些技术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 常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红外数据传输(IrDA):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是由红外线数据标准协会(InfraredData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无线协议,其硬件及相应软件技术都已比较成熟。IrDA是第一个实现无线个人局域网(PAN)的技术。起初,采用IrDA标准的无线设备仅能在1m范围内以115.2kb/s速率传输数据,很快发展到4Mb/s(FIR技术)以及16 Mb/s(VFIR技术)的速率。在小型移动设备,如PDA、手机上广泛使用。事实上当今出厂的PDA以及许多手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产品都支持IrDA,多用于室内短距离传输,目前很多应用场合逐渐被蓝牙所取代。 其优点:IrDA无需申请频率使用权,因而红外线通信成本低。并且具有移动通信所需要的体积小,功耗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的特点。此外,红外线发射角娇小传输上安全性高。 其缺点:IrDA是一种视距传输,两个相互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对准,中间不能有其他的物体阻隔,也就是穿透能力差。其点对点的传输连接,也导致无法灵活地组成网络。 蓝牙(Bluetooth):蓝牙是我们生活随处可见的传输技术,蓝牙的数据速率为1Mbps,传输距离约10米左右。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蓝牙较多用于手机,游戏机,PC外设,表,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汽车,家用电子等。 其优点:使得各种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相互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相互通信,也就是一点可以对多点,在10m范围内可以实现1Mb/s的高传输速率。 其缺点:芯片大小和价格难以下调、抗干扰能力不强、传输距离太短、信息安全问题等等。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高保真技术):Wi-Fi与蓝牙一样,同属于短距离无线技术。wifi的频段很多,2.4G,也有用5G的,一般的传输功率要在1毫瓦到100毫瓦之间。根据使用的标准不同,WIFI的速度也有所不同。最高传输速率为54Mbps(Netgear SUPER g技术可以将速度提升到108Mbp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该技术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是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则要略胜一筹,WiFi的覆盖范围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90米),广泛的应用于机场、酒店、以及办公室等公共场合。 其优点:可以大大减少企业成本,提供WLAN接入,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不受墙壁等干扰物的阻隔。

KYL-1020U无线数传模块使用说明书

KYL-1020U 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使用说明书 深圳市科易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尊敬的客户: 您好!感谢您使用科易连产品,为了更好更快更有效的使用本产品,请在使用前认真仔细地阅读本说明书。我公司产品使用方便、采用ISM频段,无需申请。若有任何技术问题或需要技术支持

一、KYL-1020U概述 KYL-1020U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是一种远距离无线数据传输产品,它体积小,功耗低,稳定性及可靠性极高,能方便为用户提供双向的数据信号传输、检测和控制。适合水电气三表、停车场咪表、智能卡、门禁考勤、电子衡器、无线排队机、楼宇控制、货场物流、防盗报警、智能仪器仪表、无功补偿、智能教学设备、体质检测智能设备、测量设备、汽车黑匣子、自动控制、家居智能化等领域的数据控制和数据抄录、无线POS、PDA智能终端,仓储物流,激光枪,条码阅读器、点对多点无线组网,无线现场总线、工业遥控、遥测,工厂车间自动化。 二、KYL-1020U功能特点 1.微发射功率 10mW的发射功率,高接收灵敏度-120dbm(1200bps);-115dbm(9600bps),小体积47mm×26mm×10mm (不包括天线接头)。 2. ISM频段工作频率,无需申请频点 载频频率433,也可提供450/470/868/915MHz等载频。 3.高抗干扰能力和低误码率 基于FSK/GFSK的调制方式,采用高效通信协议,在信道误码率为10-2时,可得到实际误码率10-5~10-6。 4.传输距离远 600m (BER=10-5@9600bps,标配10cm天线,空旷地,天线高度1.5m); 1000m (BER=10-5@1200bps,标配10cm天线,空旷地,天线高度1.5m); 5.透明的数据传输。 提供透明的数据接口,能适应任何标准或非标准的用户协议。自动过滤掉空中产生的噪音信号及假数据(所发即所收)。收发转换时间:<10ms。 6.多信道,多速率。 KYL-1020U型模块标准配置提供8个信道,满足用户多种通信组合方式的需求。KYL-1020U型模块可提供1200bps、2400bps、4800bps、9600bps、19200bps等多种通信波特率,并且无线传输速率与接口波特率成正比,以满足客户设备对多种波特率的需要。 8.高速无线通讯和大的数据缓冲区。 空中速率大于串口速率时可连续传输无限大的数据,空中速率小于或等于串口速率时,一帧可传输255字节的数据。9.智能数据控制,用户无需编制多余的程序.

双路无线遥控继电器模块使用手册

双路无线遥控继电器模块使用手册 【简要说明】 一、尺寸:72mm X50mm X25mm 长X宽X高 二、主要芯片:无线遥控 SC2272 315M发射接收继电器 三、工作电压:输入直流5V~36V; 四、特点: 1、最大控制负载300W。 2、具有输出指示灯; 4、发射器具有信号发送指示灯。 5、最大切换电流10A 6、采用螺旋压接端子 7、抗干扰能力强,穿墙能力强。 8、工作频率315M 9、接线方便 10、遥控距离,无障碍小于100米,有障碍小于30米 11、工作环境:湿度小于80% ,温度 -20度至70度 12、使用寿命:大于一百万次 五、有详细使用说明书 配套遥控器主要参数 1、工作电压:DC12V 2、工作电流:≤9mA 3、工作频率:315MHz 4、编码类型:焊盘 5、发射距离:100米(空阔地) 6、编码类型:固定码 7、编码芯片:PT2264(PT2262、SC2262),厂家每个批次芯片型号不同,三款芯片完全兼容 8、外壳颜色:桃木 9、振荡电阻:1.5M

【标注图片】【接线说明】【原理图】 【元件清单】

【PCB尺寸图】

四键遥控器和超再生固定码接收模块可以组成四路无线发射接收电路,遥控器的四位数据码对应模块的四路输出,可以方便的组成无线遥控发射接收电路,该产品广泛适用于广大电子爱好者的家庭、工业遥控类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可很好的作为单片机的信号输入源,特别适合大中院校学生电子电路设计、毕业设计中的遥控电路部分,可与单片对接,或加一级放大驱动继电器或小型直流电机。接收板有自锁、非锁、互锁三种型号。 【选型说明】 非锁、自锁、互锁三种工作方式说明 非锁型SC2272-M4输出又称点动输出,数据脚输出的电平是瞬时的而且和发射端是否发射相对应,可以用于类似点动的控制,有遥控信号时数据脚是高电平,遥控信号消失时数据脚立即恢复为低电平,适用于如电动门、电动门锁、与单片机对接等只需要一个高电平的电路等电路等。

蓝牙透传模块选型8大要素

蓝牙透传模块选型8大要素 蓝牙作为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无线数据传输最成熟的解决方案,目前蓝牙透传模块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蓝牙彩灯控制方案、蓝牙医疗设备、蓝牙智能门锁等等。由于蓝牙技术已十分成熟且价格低廉,在物联网新兴领域已得到了充分重视,不过蓝牙透传模块在选型时也应考虑以下几点: 1、传输距离 蓝牙主要分两种功率级别,在蓝牙模块天线可视的情况下,CLASS1标准通信距离100米(当然稳定传输不丢包的传输距离在50米左右),CLASS2标准通信距离10米。实际厂家的蓝牙模块产品中,在天线可视的情况下可以稳定的传更远,如云里物里的蓝牙4.0模块MS49SF1实测稳定通信距离可达90米。 2、接口选择 蓝牙模块的接口分串行接口、数字IO口、模拟IO口、SPI编程口、USB接口及语音接口。一般数据传输时采用串行接口(TTL电平)。 3、传输内容 目前市场上的蓝牙模块数据传送与语音传输是不同型号的模块,采用的芯片不同,用户在选型时应特别注意。云里物里的蓝牙模块都是BLE蓝牙模块,即是数据传送模块,可支用户二次开发。 4、工作方式选择 蓝牙工作时一般分为主机和从机 5、蓝牙模块的控制能力 在工业环境中工作的蓝牙模块,尤其注重稳定性和可监控性,主机系统需要随时知道蓝牙模块的工作状态,好的蓝牙模块应该能够对外提供工作状态指示信号。 6、蓝牙模块传输速度选择 云里物里蓝牙4.0模块MS47SF1实测最高稳定不丢包,蓝牙4.2模块MS49SF2实测最高稳定不丢包传输速度为(下图,左为MS47SF1,右为MS49SF2)

7、供应商选择 选择蓝牙模块或是蓝牙方案,一般选择有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一体的供应商。很多比较便宜的蓝牙模块厂商,由于受限于资金、技术方面的水平,不能给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云里物里专业致力于简化客户的产品应用设计,深耕BLE蓝牙透传模块领域,构建自有研发、测试、生产、销售和售后配套体系,可以很好的服务于终端客户!

无线、射频收发模块大全

无线收发模块大全 本文中着重通过几种实用的无线收发模块的剖析为你逐步揭开无线收发的原理,应用和结构,希望对你有所裨益! 无线数据传输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232 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传输等领域中。

这是DF发射模块,体积:19x19x8毫米,右边是等效的电路原理图 主要技术指标: 1。通讯方式:调幅AM 2。工作频率:315MHZ (可以提供433MHZ,购货时请特别注明) 3。频率稳定度:±75KHZ 4。发射功率:≤500MW 5。静态电流:≤0.1UA 6。发射电流:3~50MA 7。工作电压:DC 3~12V DF数据发射模块的工作频率为315M,采用声表谐振器SAW稳频,频率稳定度极高,当环境温度在-25~+85度之间变化时,频飘仅为3ppm/度。特别适合多发一收无线遥控及数据传输系统。声表谐振器的频率稳定度仅次于晶体,而一般的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温差变化及振动也很难保证已调好的频

点不会发生偏移。 DF发射模块未设编码集成电路,而增加了一只数据调制三极管Q1,这种结构使得它可以方便地和其它固定编码电路、滚动码电路及单片机接口,而不必考虑编码电路的工作电压和输出幅度信号值的大小。比如用PT2262等编码集成电路配接时,直接将它们的数据输出端第17脚接至DF数据模块的输入端即可。 DF数据模块具有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3~12V,当电压变化时发射频率基本不变,和发射模块配套的接收模块无需任何调整就能稳定地接收。当发射电压为3V时,空旷地传输距离约20~50米,发射功率较小,当电压5V时约100~200米,当电压9V时约300~500米,当发射电压为12V时,为最佳工作电压,具有较好的发射效果,发射电流约60毫安,空旷地传输距离700~800米,发射功率约500毫瓦。当电压大于l2V时功耗增大,有效发射功率不再明显提高。这套模块的特点是发射功率比较大,传输距离比较远,比较适合恶劣条件下进行通讯。天线最好选用25厘米长的导线,远距离传输时最好能够竖立起来,因为无线电信号传输时收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一般实用距离只有标称距离的20%甚至更少,这点需要在开发时注意考虑。 DF数据模块采用ASK方式调制,以降低功耗,当数据信号停止时发射电流降为零,数据信号与DF发射模块输入端可以用电阻或者直接连接而不能用电容耦合,否则DF发射模块将不能正常工作。数据电平

物联网中的几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

短距离无线通信场指的是100m 以内的通信,主要技术包括Wifi、紫蜂(Zigbee)、蓝牙技术(Bluetooth)、超宽带技术(?U ltra-wideband ,UWB)、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以及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类型。低功耗、微型化是用户对当前无线通信产品尤其是便携产品的强烈要求,作为无线通信技术重要分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逐步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各国也相应地制定短距离通信技术标准,特别是RFID 和NFC 在物联网、移动支付和手机识别方面的应用标准,例如主要的RFID 相关规范有欧美的EPC 规范、日本的UID(Ubiquitous ID)规范和ISO 18000 系列标准。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短距离通信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短距离通信产业。例如科技部、工信部联合14 部委制订的《中国RFID 发展策略白皮书》等。此外,包括诺基亚、英特尔、IBM、东芝、华为、中兴和联想等众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短距离无线通信中各技术的研究中。 1、Wi-Fi技术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高保真)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IEEE802.11b),Wi-Fi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1Mb/s,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在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却略胜一筹,可达100 m左右。 Wi-Fi是以太网的一种无线扩展,理论上只要用户位于一个接入点四周的一定区域内,就能以最高约11Mb/s的速率接入互联网。实际上,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通过一个点接入,带宽将被多个用户分享,Wi-Fi的连接速度会降低到只有几百kb/s,另外,Wi-Fi的信号一般不受墙壁阻隔的影响,但在建筑物内的有效传输距离要小于户外。 最初的IEEE802.11规范是在1997年提出的,称为802.11b,主要目的是提供WLAN接入,也是目前WLAN的主要技术标准,它的工作频率是2.4GHz,与无绳电话、蓝牙等许多不需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无线设备共享同一频段。随着Wi-Fi协议新版本如802.11a和802.11g的先后推出,Wi-Fi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速度更快的802.11g使用与802.11b相同的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技术,它也工作在2.4GHz频段,速率达54Mb/s。根据最新的发展趋势判断,802.11g 将有可能被大多数无线网络产品制造商选择作为产品标准。微软推出的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XP和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都包含了对Wi-Fi的支持。 2、UWB技术 超宽带技术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的频谱范围很宽。 UWB可在非常宽的带宽上传输信号,美国FCC对UWB的规定为:在3.1~10.6GHz频段中占用500MHz以上的带宽。由于UWB可以利用低功耗、低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