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2013年04月11日09:59 来源:《经济论坛》2012年第12期作者:杨文兰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6

摘要:内蒙古是一个既享有现代工业文明成果又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内蒙古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难题,如何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优选择。本文以文化产业内涵界定为切入点,对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进行剖析,并构建了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基金项目: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课题《经济学视角下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nmcj12107)。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及全球竞争的焦点,日益呈现出全球化、集约化和跨越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中国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如何把古老文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何体现“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理念、如何发挥文化的经济价值,惟有从经济学视角来对文化产业进行合理规划与安排,才能使文化产业产生经济效益。

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它真正被确立和重视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我国在借鉴国际对文化产业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认为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产品服务的经营性活动行业的总称。其特点是以产业作为手段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

从国际及国内对文化产业理论及内涵的界定来看,文化产业都有着与其他产业一样的发展路径,需要研发、生产,也需要营销、品牌,更需要贸易等。因此,对文化产业的分析可以采用与其他行业一样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即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要,它更承担着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收入及破解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作用。当然,文化产业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独特性在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历史以及文化底蕴,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这些独特优势、分工生产并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波特的钻石理论的提出使比较优势理论被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层面上。指导一国进行分工与贸易的理论基础在不断发展与演变中,从比较优势理论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竞争的主体从企业到国家,贸易形式从产业间贸易为主到产业内贸易成为主流,预示着我们在参与分工与贸易的实践中需要更广阔的思维来规划我们的经济活动。

一、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既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资本积累,还有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压力。

(一)文化资源禀赋——文化产业发展的自然基础

内蒙古地域面积广阔,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南北狭长、东西跨度大,北接俄蒙,国内与8个省区

毗邻,全区有12个盟市、101个旗县、49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42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7.87%。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民族融合的特性以及悠久而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1.草原文化资源。内蒙古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草原文化的源头。截止到2010年末,全区草原面积达8666.7万公顷,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6818万公顷,不仅成为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也成为发展草原旅游的重要载体。

2.文化艺术资源。包括蒙古族长调歌曲、马头琴艺术、呼麦、摔跤、赛马、舞蹈、音乐等,成为内蒙古走向世界、传播蒙古族文化的基础。

3.文化旅游资源。草原游、边境游、牧户游、农家游、蒙牛工业游、鄂尔多斯羊绒、北重兵器城、河套酒业旅游项目等文化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带动了自治区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4.特色文化产业。包括赤峰市的赏石业及红山文化、阿拉善的赏石业等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5.特色文化活动。包括草原文化节、昭君文化节、胡杨节、国际生态旅游文化节、科尔沁艺术节、会展业、服饰节等。

另外,截止到2010年末,内蒙古全区有艺术机构155个、从业人员30万人,拥有文化馆102座、图书馆113座、博物馆46座、档案馆146座,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4座,全区出版报纸30104.11万份、出版各类期刊1051.4万册、出版图书5633万册,成为宣传内蒙古、外界了解内蒙古的重要媒介。

(二)资本积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跃入了国内经济增长较快省份的前列,也为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解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压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托自然资源,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转型已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我们寻找发展新模式的动力。纵观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增长极来对待。目前,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 的25%,英国达到11%,我国只有2.6%,而内蒙古更不足2%。从占世界市场份额来看,美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3%,欧盟占34%,日本占10%,而我国仅占5%,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的地位不相称,既反映了我们文化产业的落后,也表明我们的文化产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二、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一)理论基础

总体来说,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要从比较优势理论过渡到竞争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内蒙古具有特定的地缘优势,蒙古族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独特民族,在内蒙古广袤的

大地上,草原文化、文艺演出异彩纷呈;民族服饰、剪纸艺术、石头文化等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在此阶段,内蒙古各盟市应依托文化资源禀赋,寻找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通过文化产品体现文化资源的价值,通过贸易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创造经济效益。

2.竞争优势。凸显国家及政府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国际化过程中,国家的作用更加重要。目前,我国经济地位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也为我国各省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要从本土化阶段过渡到国际化阶段。

1.本土化阶段。本文的“本土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本土化,而是特指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立足于当地文化资源禀赋,生产具有当地特点的文化产品,使其成为不同于国内外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

2.国际化阶段。在本土化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及途径使民族文化产品最终走向世界市场。对于可移动的文化产品可通过国际贸易方式,而对于不可移动的文化产品可通过旅游、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节等方式吸引国内外游客到内蒙古游览观光等。

(三)发展手段

从小规模、粗放经营到集约化、产业集群经营。目前,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内蒙古许多民族文化产业还不能成为真正的“产业”,还没有走出“小作坊”的发展模式。例如,一些传统的艺术如“内蒙古二人转”独具地方特色,内蒙古各地的“二人转”都处于“小分队”游兵散勇的发展态势,没有发展成为像“东北二人转”那样的发展规模;剪纸艺术及赏石业等地方特色浓郁的产品大都没有发展到产业化阶段。小规模、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不仅不能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在标准方面难以形成统一,往往出现鱼目混珠、规模效益低下的现象。久而久之,一些正宗的文化艺术面临失传的境地。因此,文化产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规模化、集群化是最终应该采用的模式。

(四)发展路径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产业发展壮大必须走国际化之路。基于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发展阶段和手段,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国际化之路应遵循先区内、后区外,先国内、后国际,先周边、后全球的发展路径。

1.立足区内市场。文化产品是具有高收入弹性的产品,高收入弹性的特质意味着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会以更快的速度选择文化产品的消费。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文化需求迅速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需求持续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时,出现文化消费迅速倍增态势。而内蒙古早在2009年人均GDP就突破了5000美元,目前已突破7000美元,已进入了文化产品消费倍增的发展阶段。关注区内市场、立足区内市场并培育区内市场已成为内蒙古文化产品发展的重要基础。

2.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质、民族风情;我国有近14亿人口,这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工作压力巨大,人们崇尚自然的今天,内蒙古广阔的草原、蓝天、白云、

骏马,这独一无二的草原风光,是祖先留给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内蒙古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吸引来众多国内游客,将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3.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一个产业要想真正发展壮大就必须走国际化之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不仅具有经济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具有社会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其传承与发展是关键,通过多种途径与手段,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可使内蒙古文化产品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总之,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体现,文化的经济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产业来体现,而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通过文化产品体现文化资源的价值,通过贸易来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创造经济效益。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现代还具有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独特作用。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杨文兰,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参考文献

[1]苑捷.当代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

[2]冯子标,王建功.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2008,(3).

[3]冯子标.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4,(9).

[4]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 2013年10月29日18:53 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3期作者:包利军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4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我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客观、准确地把握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是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前提。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2011年,我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7.86亿元,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39%,比2008年和2010年分别提高0.38个和0.02个百分点。其中,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6.43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4.22%;非法人单位(文化产业活动单位)实现增加值3.57亿元,比上年增加0.68亿元,占1.81%;个体经营户实现增加值7.86亿元,比上年增加1.51亿元,占3.97%。在法人单位中,经营性单位实现增加值139.36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增加值的74.75%;公益性单位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占22.8%;其他单位(无财务数据单位)4.57亿元,占2.45%。 单位数不断增多。在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下同)的单位(以下称为文化服务业经营性单位)有7666个,执行事业、社团及其他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以下称为公益性单位)有1900个,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在法人单位中,公益性文化单位从业人员总数为5.29万人,比上年增加0.52万人。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1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98万人。其中,服务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单位从业人员分别为6.89万人、4.53万人和0.77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28万人、0.47万人和0.06万人,分别占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6.6%、37.2%和6.2%。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产业结构特色明显 2011年,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发展态势。一是文化产业外围层占据绝对优势。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外围层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9.1%、43.6%和45.4%,呈逐年递增态势,优势明显。二是相关层文化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08年、2010年和2011年,相关层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2.86%、27.9%和24.9%,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我区网络文化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和广告会展文化服务业等新兴文化行业起步晚、基数小,增速不慢但绝对量较小。三是核心层所占比重相对稳定。2008年、2010年和2011年核心层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5.58%、28.5%和29.7%,在26%-29%狭小区间内上下波动,呈相对稳定状态。 行业发展各有千秋,广告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第一。2011年,文化服务业企业中增加值总量排名前6位依次为:广告业、旅行社、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其他计算机服务、其他未列明的商务服务和室内娱乐活动。广告业发展最快,增加值总量最大,占文化服务业企业增加值总量39.7%;在行政事业和团体中,

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行文化强国战略,广播电视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前沿,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风声水起,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着起步慢、规模小、竞争力弱等现状。文章对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如何发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9-0083-02 在党的十八大上明确提出,要实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创造力,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是,由于各区域内文化、人文、经济的差异性,大多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如何提高拉动地方广电产业发展也是各地广播电视行业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广电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视频网站等为代表的新

兴媒体呈爆炸式发展,新媒体以快捷、方便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以其衍生的新经济模式正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的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全球化,网络化。而做作为传统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受其地域性、区域经济、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影响,一些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后劲不足。 2 地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文化产业作为地方广电行业的一项新型产业,在社会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体规模还是技术层级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思想不够解放 在经济发达地区,广播电视几乎已经完全改制为集团化经营,走市场运营的道路,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人对广电文化产业理解不清,重视不够,仅仅把广电文化事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以及活跃群众生活、改善投资环境的一种措施,没有把它当作产业来开发利用,没有认识到文化经济的一体化,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政府办广电,广电文化为休闲娱乐服务的基础上,广电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产业的开发严重滞后。 2.2 资金投入不足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

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将文化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改革的总体规划,内蒙古作为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对发展文化产业寄予了厚望,提出创建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构想。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如何壮大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大区的跨越式发展,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才能找准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步伐。 一、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总称。按照我国文化产业的界定标准,国家统计局利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对各省市区2004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等指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内蒙古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54亿元,从业人员11.1万,资产总额78.1亿元,全年营业收入85.7亿元。从增加值来看,内蒙古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内蒙古GDP的1.07%,与全国2.15%的平均比重比较,低1.0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市,高达6.37%;最低的是河北省为0.89%。从总体上看,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比重维系在1.0-2.0%之间。 根据有关数据和现有的情况汇集,初步分析内蒙古文化产业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文化产业总体上呈逐步加快趋势 初步测算,2005年内蒙古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继续扩大,实现增加值41亿元,比2004年增加8.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5%,较之上年略有下降。比重下降的原因在内蒙古GDP的增长中贡献最大的仍是第二产业,尽管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敌不过第二产业。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新型文化消费观念逐渐兴起,对精神文化需求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不断加大。2001―2005年内蒙古平均每人用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为548元、679元、770元、859元和969元;农牧民为214元、230元、256元、292元和309元,呈逐步上升并继续扩大趋势。 (二)文化资源优势得以发展壮大 内蒙古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近些年来,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文物、文学、艺术、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内蒙古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草原文化的源头,匈奴、鲜卑、契丹、蒙古等各北方民族的地上地下文物古迹遍布内蒙古,馆藏文物和散布各地的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首屈一指,现已发现各种文化遗存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 发展地方文化产业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地方文化产业摘要: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优势所在。陈靖姑文化、圆瑛文化、食用菌文化是古田县最具鲜明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本文在分析目前古田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优势;文化产业;古田特色;发展 abstract: the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and is the superiority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e industry. the culture of chen jinggu, yuan ying and edible mushroom i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he unique local feature of gutian coun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tian curture industry and the reasons,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accelerating culture industry are proposed. key words: resource superiority; culture industry; the features of gutia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文化产业是公认的具有无限生机和活力的黄金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胡锦涛同志明确要求,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化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它不仅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且是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宝贵资源和无价财富。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却遭到了破坏,在文化的荒漠上是无法但建立强大的经济政治强国的,因而面对当前的现实困境,我们应该另避蹊径,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实困境、产业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无论哲学、医学、文学、武学、农学、伦理学,还是各种艺术,都包含着对生生不息的渴望,对生存乐趣的演绎,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亲和,对友谊的追求,对亲情的眷恋,对道义的持守,对民族的融合,对心灵的升华,对未知世界的求解。 可是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经济, 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人们的心灵世界也面临许多困惑,越来越无法平心静气的搞科研,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追名逐利。效仿西方的设计风格,模仿西方生活方式,那种充斥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成了我们的典范,这使我们在短时期内走上了国际大道,但同时也失掉了自己,抛弃了几千年的资产。时至我们这一代更是追逐潮流,吃肯德基,喝可口可乐,看韩日偶像剧、美国好莱坞大片,却遗忘了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并结合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时代特点, 形成新的价值体系, 重新梳理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战略思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理解和促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之路 当前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包括:第一,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引导,积极倡导文化产业化的精品主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宣传部门要认真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好经验、好做法,广泛开展文化创建等活动。各部门团体要经常鼓励和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创作体现传统节日思想文化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文艺精品,并把它们推向基层群众。在各种文化创建活动中要紧紧围绕文化主题,充分地突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历史传统。第二,要积极努力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新的结合点,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化的质量。在继承和光大传统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市场机会,而是要积极影响市场,并引导市场建立起向传统文化靠拢的价值取向。要尽力提高传统文化本身的自然吸引力,即通过产业化手段以及通过合理的商业运作和包装,使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维权体系的建立,科学技术应该在整个文化产业化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要坚持文化产业化的方向,继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僵化滞后的管理体制,使经营性文化企业逐步与市场挂钩。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文化企业进行大整顿大整合,努力消除管理体制中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弊端,解决文化企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清晰、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等问题。其次,要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改革。我国文化资源比较分散,造成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资金不足、科技含量低、市场运做能力差、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现象。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集团化公司的改造进程。集团公司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第四,要下大力气调整文化产业化结构,走集约型的经营模式。在产业结构上,努力创造我们自己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战略指导原则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加快,文化趋同趋势明显,在全球化中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中西方观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产品,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传承、发展草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建设,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2.学习、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的历史沉淀,有着丰富的文明艺术瑰宝和民族风情文化,形成了较完全的社会组织制度,一些开放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虚心的广泛学习、吸收、借鉴。 3.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讲,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当今世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产业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与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一起,组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群落,形成体系,推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明显增长,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联动。由于长期实行文化事业为主的方针,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的基础上起步。首先需要划清事业与产业的界限,不能都推向产业,该留的留,该转的转。其次,作为一个地方的规划,应该既要有事业规划,又要有产业的规划。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五年,通过事业带动产业,非常重要。 2.传统特色与积极创新。我区文化的特色很鲜明,应该继承优秀的草原文化,深度发掘。同时文化商品的基本特征是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文化商品才有广阔的市场。 3.组建大型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现代经济是大型企业的经济。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没有经济实力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强大的大型现代企业,很难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众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并且对打造文化产业的“航母”也是基础性的。 4.文化产业应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品既可以做生活资料,也可以做生产资料,所以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很多。从生活资料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开拓市场的切入点。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内蒙古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确立符合区情的发展目标。推进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在尊重客观实际和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文化经营单位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 1.都市文化战略。都市文化是把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的一个枢纽,同时现代都市也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和都市文化作支撑。内蒙古已开始形成大、中、小城市网络,有着较好的都市文化基础。草原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 当今世界,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影响力的一项重要表征是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和带动。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改变了原有的以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为主要增长方式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和内容改变了原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结构,从而使知识经济以文化经济的全新转变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关键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选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成长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探索符合民族和区域实际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策略和路径。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并提出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建设。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作为重要战略布局被纳入顶层设计。《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并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文化改革规划中。2012年3月出台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再次聚焦特色文化产业,明确将“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办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有序聚集,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明显、集聚度高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专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

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创意产业布局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以集聚区为载体,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逐步向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 政策意见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内政发[2012]94号 【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2.08.21 【实施日期】2012.08.2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内政发〔2012〕94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内党发〔2012〕10号),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战略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市场准入 (一)鼓励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在投资核准、资质认定、证照办理等方面同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二)对投资兴办文化企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不得收取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费用。申办企业提交文件齐备后,符合法定形式,应当场作出准予登记的决定;需核实材料的,各级工商部门须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发《营业执照》的决定。 (三)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兼并重组,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文化企业集团。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有3个以上控股子公司、集团合并注册资金总额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可以办理集团登记。 (四)创办符合国家规定的文化企业,其经营范围涉及前置许可审批项目的,可由工商部门先行颁发营业执照,确认其主体资格,企业在1年内取得相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后,工商部门再核准变更其经营范围,确认其经营资格。 (五)放宽文化企业注册资本条件。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设立文化企业,全体股东或发起人的首次出资达到注册资本的20%即可,其余部分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补足。因暂时困难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补足注册资本的企业,可提前1个月提出申请,由登记机关再为其延期1年。 (六)企业可采取多种方式出资、融资。投资人除按照《公司法》规定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出资外,经全体股东认可,允许以股权、债权和可用货币估价并能依法转让的财产作价,作为公司首期出资或增加注册资本。经全体股东认可,科技型文化企业的股东可以将自有的科技成果评估作价出资。 (七)转制文化单位在办理转制登记时,原专项审批的行政许可项目在有效期内,可不再重新办理审批手续,但要在半年内到相关部门办理行政许可变更审批手续,并到工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已转制为企业的,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变更名称登记和办理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过户手续,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可免收相关费用。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1021248.html,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区域竞争力 作者:吴家淼乐忆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4期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新兴产业,被视为21世纪创意经济中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不断创造“文化引擎”,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文化产业链条,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并以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优势。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提升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厘定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目前,从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长沙的文化产业发展正逐步向着更注重于产业的集约化、科学化和国际化方向的转型,更注重于文化内容向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文化元素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互联网+”的思维发展文化,以“文化+”的手段创新业态。以文化创意、创新为导向,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核心,从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战略布局和产业链建设三个方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战略布局上,要吸引资金、项目、人才等优势资源向文化产业聚集。以人才为根本,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以品牌为龙头,发挥品牌产品和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产业资本为保障,提高企业的造血功能;以文化、科技为基础,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的知识内涵;以技术为手段,以先进技术带动高端文化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模式上,要坚持民营为主,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产业的开发与经营,形成多主体投资、多层次开发的市场格局,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和产业壮大。要以大项目为抓手,引领产业方向。通过大项目建设构筑大平台,以大平台吸引与培育大企业;做好大项目之间的产业配套,强化其产业内涵,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与带动作用。要突出自身特色,加强统筹规划与政策引导,明确文化产业定位。在产业链建设上,要多举措整合本土产业链,改变动产业链当前两头轻、中间重的现状。在技术环节,要成立产业研究机构,吸引并聚集产业专家、学者等上游资源。 二、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自身作用 完善包括文化消费、文化流通、文化要素、文化服务在内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市场的立法进程,进一步发挥文化市场自我管理作用。要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和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建立统一、开放的文化要素流动市场,完善文化创意精品创作的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市场的发展活力。要加快文化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印刷、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等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发展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要健全知识和技术产权、著作权交易、投融资服务、专利经营体系、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和防范体系。要整合文化市场监管部门,注重疏堵结合,健全综合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对文化服务进行细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强化文化市场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