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

合福铁路客运专线

桥面系附属设施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三局集团合福铁路三分部

二0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设计概况 (1)

2.2技术标准 (5)

3.总体施工方案 (5)

4.施工工期安排 (6)

5.施工资源配置 (6)

5.1施工人员 (6)

5.2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 (7)

5.3材料供应 (8)

6.主要施工方法 (8)

6.1施工前准备 (8)

6.1.1技术准备 (8)

6.1.2现场准备 (9)

6.1.3材料准备 (9)

6.2防护墙、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9)

6.2.1工艺流程 (10)

6.2.2测量放样 (10)

6.2.3混凝土凿毛、调整预埋钢筋 (10)

6.2.4钢筋绑扎(安装基础预埋钢板) (11)

6.2.5模板制作及安装 (11)

6.2.6浇筑混凝土 (12)

6.2.7模板拆除(防护墙倒角施工) (13)

6.2.8混凝土养护 (13)

6.3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14)

6.3.1工艺流程 (14)

6.3.2测量放样 (15)

6.3.3基层处理 (15)

6.3.4涂刷聚氨脂防水涂料(电缆槽内) (15)

6.3.5铺贴防水卷材施工(防护墙内侧) (16)

6.3.6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17)

6.4伸缩缝及挡水台施工 (18)

6.4.1工艺流程 (18)

6.4.2测量放样 (18)

6.4.3梁面凿毛 (18)

6.4.4安装挡水台钢筋 (18)

6.4.5安装伸缩缝 (19)

6.4.6挡水台模板安装 (19)

6.4.7挡水台浇筑 (19)

6.4.8拆模及养护 (20)

7.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 (20)

7.1质量要求 (20)

7.1.1防护墙、竖墙、基础、挡水台质量要求 (20)

7.1.2防水层、保护层质量要求 (20)

7.1.3伸缩缝质量要求 (21)

7.2检验标准 (21)

8.质量保证措施 (23)

8.1组织保证 (23)

8.2制度保证 (23)

8.3保证措施 (24)

9.雨季施工 (24)

10.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4)

10.1组织保证 (25)

10.2制度保证 (25)

10.3保证措施 (25)

11.环水保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6)

11.1管理目标 (26)

11.2环水保措施 (26)

1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6)

12.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27)

12.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 (27)

12.2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 (27)

12.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7)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通桥(2008)8388A);

(2)《合福施(桥)参09》;

(3)《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23.5m(通桥(2008)2322A-V);

(4)《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31.5m(通桥(2008)2322A-Ⅱ);

(5)《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6)《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9)《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B10758-2010);

(10)《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1)《桥梁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新建合福铁路(安徽段)站前二标三分部起迄里程为DK32+058.07~DK60+744.38,全长28.686公里。其中桥梁工程26.486公里,包括烔炀河特大桥、代桥河特大桥、柘皋河特大桥、夏阁经济开发区特大桥等四座桥梁。桥面系附属设施工程包括:防护墙、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含下锚拉线基础)、防水层及保护层、伸缩缝及挡水台等项目。

(1)防护墙

防护墙设计为C40钢筋混凝土,采用Φ12mm、Φ16mm的HRB335钢筋,分节设计,除端部节长度为2295mm外,中间节均为1990mm,两节之间纵向设置设10mm宽的断缝。防护墙底面宽25cm,顶面宽20cm,直线段高度为750mm,曲线段内侧高度为820mm,外侧为1000mm。(如图2-1所示)。

(2)竖墙A、B

无声屏障梁段竖墙顶面宽100mm,底面宽150mm(如图2-2所示);有声屏障梁段竖墙顶面宽200mm,底面宽250mm,所示。竖墙A高度均为412mm。竖墙B

图2-1 防护墙布置图

(3)接触网支柱基础(含下锚拉线基础)

本工程使用的基础共有QJ-A2、QJ-B、QJ-C、QJLX-1四种类型,设计均为C50钢筋混凝土,采用HRB335钢筋。

①接触网支柱基础设计为C50钢筋混凝土,顺桥向长1000mm,底面横桥向宽700mm,顶面横桥向宽650mm,基础底面距防护墙650mm(如图2-4所示)。按设计要求预埋M39锚栓,钢板2块,锚栓外露基础面190mm,螺纹长度190+5mm,每个锚栓配3个螺母,2个垫圈。

②下锚拉线基础设计为C50钢筋混凝土,顺桥向长400mm,底面横桥向宽500mm,顶面横桥向宽450mm,基础底面距防护墙750mm(如图2-5所示)。预埋4根M24锚栓,钢板2块,锚栓外露基础面100mm,螺纹长度100mm,每个锚栓配2个螺母,1个垫圈。

图2-4 接触网支柱基础布置图

(4)防水层及保护层

①防护墙外侧的电缆槽下采用直接用于作防水层的聚氨脂防水涂料类防水层,防水涂料上浇筑一期C40纤维混凝土保护层,铺设电缆槽后,在电缆槽与防护墙之间浇筑二期C40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②防护墙内(除底座板下外)桥面上采用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水层,防水卷材上浇筑C40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③泄水管口部位先用水泥基胶粘剂贴防水卷材附加层,然后再辅设防水层和保护层。

④防水卷材搭接处采用水泥基胶粘剂粘接,并采用水泥基胶粘剂封边。防水卷材边缘及保护层混凝土与梁体(竖墙、防护墙、底座板)接缝处均采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封边,封边高度不小于8cm。

(5)伸缩缝及挡水台

梁体就位后,在梁端接缝处设置耐候钢伸缩缝,设置于梁端挡水台内,与挡水台高度一致(如图2-6所示)。无声屏障地段伸缩缝设置于两侧防护墙之间,长度为8882mm,有声屏障地段伸缩缝设置于两侧竖墙之间,长度为11282mm。

为防止梁端雨水漫流,保证封锚混凝土耐久性,保护梁体及桥梁下部结构,梁端设置高出梁面保护层的挡水台,电缆槽内挡水台高度为100mm,宽度为200mm,高出保护层60mm,横向钢筋与防护墙竖墙预埋钢筋连接。电缆槽外挡水台宽200mm,具体高度由现场放样确定,横向钢筋与梁体中心预留钢筋、底座板钢筋连接。

图2-6 挡水台及伸缩缝布置图

2.2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牵引种类:电力

列车类型:动车组

轨道类型:无砟轨道

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3.总体施工方案

桥面系附属设施总体施工顺序:防护墙施工→竖墙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防护墙外侧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梁端挡水台及伸缩缝施工→防护墙内侧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其总体施工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加工:钢筋进场后进行复检,并将复检报告报监理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再使用,半成品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检验合格后临时存放。钢筋加工必须采用定位模具按图纸尺寸严格控制,加工时钢筋保持平直,无局部弯折,如遇有死弯时,将其切除。加工好的钢筋采用平板拖车运输,采用25t汽车吊吊车直接吊装上桥。上桥后由人工按规格、型号分类堆码在指定位置,挂牌标识。

(2)模板设计:防护墙、竖墙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接触网支柱基础(含下锚拉线基础)模板采用加强竹胶板和方木加工而成;挡水台模板采用竹胶板和泡沫板制作。模板加工制

作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尺寸进行加工制作。

(3)混凝土工程:桥面系附属设施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皆在拌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泵送入模或罐车直接上桥溜槽浇筑。混凝土工程都须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顶面挂线人工收面,保证大面平顺。

(4)防水体系:无碴轨道桥面采用两侧排水的方式。从线路中心向两侧设置2%的横坡,铺贴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防护墙外侧向内设置2%的排水坡,刮涂聚氨脂防水涂料。以保证梁面积水全部汇集在防护墙内侧边的泄水孔中顺利排出。

4.施工工期安排

桥面系工程计划2012年12月10日开工至2013年9月30日完成本部负责的桥面附属设施工程。

防护墙施工:2012年12月10日开工,2013年8月30日结束;

竖墙施工:2012年12月10日开工,2013年8月30日结束;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2013年3月10日开工,2013年8月30日结束;

伸缩缝及挡水台施工:2013年3月10日开工,2013年8月30日结束;

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2013年3月10日开工,2013年9月31日结束。

5.施工资源配置

5.1施工人员

(1)桥面系附属设施工程主要管理人员如下:

表5.1-1 桥面系附属设施工程施工主要管理人员一览表

(2) 根据桥面系附属设施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按专业成立作业班组。各小组计划配备人员数量如下:

表5.1-2 每工班劳动力安排计划表(单个作业面)

5.2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

为满足施工要求,本工程配备主要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如下:

表5.2 桥面系附属设施施工的主要设备及配套机具(单个工作面)

5.3材料供应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施工组织安排,本着“合理组织、满足施工、经济合理、减少库存”的原则,充分考虑施工时雨季等因素影响,各种材料均计划周转使用,保证桥面系附属设施的施工进度。

6.主要施工方法

6.1施工前准备

6.1.1技术准备

(1)施工前,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领会施工图纸设计意图。学习相关施工技术指南和验收标准。

(2)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结构形式设计模板。

(3)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按设计要求,确定出混凝土、防水涂料配合比。

6.1.2现场准备

(1)完善施工道路的通行条件,包括可利用道路长度、宽度、坡度、转弯半径、会车点位置、通道出入口的具体位置等,满足桥面附属设施施工需要。

(2)清理梁面残留混凝土渣及杂物,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6.1.3材料准备

(1)现浇混凝土所用材料、品种、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进场检验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2)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施工和检验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3)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有关规定。

(4)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5)本工程防水层采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和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两种材料,品种、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铁道部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伸缩装置由耐候钢型材、橡胶密封带(橡胶密封条)、锚固钢筋组成,本工程采用TSSF-60型和TSSF-160型两种,伸缩装置进场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及编号。伸缩缝装置在运输与堆放时,安放稳妥,防止型钢扭曲,远离热源1m以上,严禁与酸、碱、有机溶剂接触。

6.2防护墙、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

6.2.1工艺流程

图6.2-1 防护墙、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6.2.2测量放样

(1)防护墙、竖墙

施工放样时,直线段沿纵桥向每6m一点,曲线段沿纵桥向每3m一点,全桥形成一条通线。然后采用紧线器将40m钢丝拉紧绷直,拉紧后用墨线弹出模板边线。满足以上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查找原因并立即整改。每隔5孔梁将其端头左侧的接地端子做为固定的临时水准点,便于现场施工控制立模标高和防护墙、竖墙顶面标高。

(2)基础

测量队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各基础尺寸和桩号进行施工放样,放出基础靠近线路侧两个角点,用墨斗弹出基础边线。

6.2.3混凝土凿毛、调整预埋钢筋

施工前对结构物底面进行凿毛处理,钢筋根部凿毛至钢筋外侧1~2cm,并将表面杂物和浮渣清理干净露出新鲜混凝土面。把预埋钢筋调整顺直,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检查防护墙、竖墙梁体预留的接地钢筋、接地端子等接口的位置、数量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施工。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2.4钢筋绑扎(安装基础预埋钢板)

(1)防护墙、竖墙

①钢筋安装时采用挂线绑扎施工。在箱梁两端及断缝处测出梁面标高后,反算出钢筋顶面标高,并将梁端钢筋及断缝处钢筋按设计标高固定好后拉线进行绑扎其他钢筋。

②钢筋绑扎时要求钢筋平直、无损伤,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钢筋骨架绑扎牢固,纵向钢筋在断缝处断开,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全部绑扎牢固。

③综合接地钢筋焊接长度为单面焊20cm,双面焊10c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每跨梁小里程端设置接地端子,接地端子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接地钢筋上,距离梁面15cm,端子表面应加保护膜,焊接时应保证其与模板密贴。

④钢筋绑扎时要注意预留钢筋保护层,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同标号混凝土垫块,非焊接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利用竖向钢筋进行定位,保证钢筋位置准确。

(2)接触网支柱基础

①根据已确定的基础位置,检查预埋螺栓的绝对位置和相对间距是否正确。同时,利用顶面预埋钢板对螺栓的垂直度、螺栓间距、对角线距离、螺栓组整体扭转度等指标进行调整,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检验时,以顶面预埋钢板能自由下落为准。

②螺栓各项指标调整合格后,根据该基础设计顶标高安装基础顶预埋钢板。用在钢板下方焊接支撑钢筋的方法来确保预埋钢板的顶面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用水平尺调整预埋钢板水平放置。检查以前螺栓螺纹部分用胶带缠裹保护情况,对于破损的,再次用胶带缠裹,避免支柱安装前污染或损坏螺栓。

6.2.5模板制作及安装

(1)模板制作

①考虑到梁面施工存在误差,所以在制作防护墙、竖墙模板时模板高度均比设计高度小20mm,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每孔梁防护墙、竖墙两端模板按2295mm进行分节,中间模板按1990mm进行分节,两侧防护墙、竖墙的断缝设在同一截面上。防护墙断缝模板由3部分钢板组成,中间为2块4mm钢插板,两侧为3mm钢板,以方便脱模;竖墙断缝模板采用10mm厚三合板,混凝土终凝后只需人工凿除外露部分即可。

②接触网支柱模板采用竹胶板和方木加工而成,面板采用1.5cm厚高强竹胶板,其后上下设5×5cm方木水平背楞;纵向模板内侧通过钉一根宽5cm的方木的方法形成基础座台。

模板根据基础的设计尺寸进行模板的加工、拼装。

(2)模板安装

①防护墙、竖墙立模前需对立模处梁面高程进行测量,用控制模板底标高方式对梁面进行调平处理,模板底部用砂浆带进行立模标高控制,模板安装时要统一挂线进行线型控制,相邻模板采用螺栓连接。防护墙过水孔模具与模板同时安装,过水孔处的模具为自己设计现场加工,采用6mm厚的钢板做成楔型,安装时用双面胶粘贴后与防护墙模板密贴,拆模后可反复周转使用。

②基础模板立模时,模板内线必须严格按照基础定位时弹的墨线尺寸进行控制。

防护墙、竖墙立模后采用紧线器配合细钢丝以每三孔梁两个梁缝为一个单元进行挂线调整线型,并且每2m取两个点用吊线锤检查模板垂直度。

模板拼缝位置均采用双面胶粘贴密封防止漏浆,表面清理干净、光洁,脱模剂涂刷均匀,严禁采用废机油等劣质脱模剂,以免产生表面色差。

(3)模板加固

①防护墙两侧模板采用上下对拉方式和利用外侧竖墙预埋钢筋撑拉结合方式进行加固。

②竖墙模板加固采用方木棍支顶和松、紧螺栓紧拉的方法整体固定模板。每孔梁每侧模板全部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木棍要抵在防护墙上,防止模板移动。

③基础采用横包纵的方式加固,纵向模板用方木支撑在防护墙上进行加固;两块横向模板底部采用桥面打孔植筋的方式加固,顶部采用自制的卡子对拉的方式加固。

模板加固完毕后要对上口宽度和竖直度检查校验,同时检查预留孔洞的位置、数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2.6浇筑混凝土

(1)混凝土拌和、运输

混凝土浇筑前需再次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尺寸正确,加固牢固,一切正常后,将模板内的梁面洒水湿润,以保证混凝土良好的连接。同时,在两侧梁面上铺设土工布或彩条布,防治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污染桥面。混凝土由2#拌和站集中拌制,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防护墙、竖墙采用罐车直接上桥溜槽方式浇筑;各种基础采用混凝土罐车直接上桥溜槽浇筑或或汽车吊吊送吊斗上桥,混凝土放至手推车内,人工铲入模内的方式

浇筑。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应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温度等指标,合格后方可浇筑。

(2)混凝土浇筑

防护墙、竖墙浇筑时采用水平分层法从一端浇筑到另一端;基础浇筑时一次浇筑成型。浇筑时下料口距离模板顶30cm左右,下料应均匀缓慢,应尽量减少冲击模板和溅落在桥面上的混凝土渣,下料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用量,防止过多后人工倒运、过少后人工布料。

(3)混凝土振捣

振捣采用ZD50型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插入时快插慢拔,并边提边振,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表面泛浆为宜,避免漏振、过振。振捣过程中,应防止对钢筋和模板的撞击,并指派专人负责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出现情况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试验员按规范要求制作试件。

(4)抹面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以模板上顶面为基准先初步抹平,然后用塑料抹子搓面提浆,在混凝土初凝前(根据当天温度确定等待时间)用铁抹子抹面收光。

6.2.7模板拆除(防护墙倒角施工)

(1)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拆除时轻轻振动模板,以防损伤混凝土的表面及棱角。

(2)防护墙、竖墙拆模后将模板底部外露部分砂浆带凿除。

(3)防护墙拆模后立即用同标号细石混凝土将内侧根部30X30mm的倒角抹出来和安装过水管篦,以便与防护墙同时养护,防止倒角脱落和表面开裂。

6.2.8混凝土养护

(1)终凝之后拆模之前应采用带模包裹在结构物顶面洒水养护。

(2)防护墙、竖墙拆模之后采用滴灌法进行洒水养护,滴管采用内径16mm的塑料软管,每隔5cm设置滴水孔,软管沿线路纵向设置在防护墙顶部,并用塑料膜包裹防护墙,外面再覆盖一层土工布的方式进行保水养护,用钢筋制作的U型卡子卡在防护墙上,防止风把土工布和塑料膜吹开,在桥面防护墙内侧每隔两跨设置一个塑料水桶(体积约1m3),水桶固定在自制的钢筋架上,底部设置阀门与滴水管相连,水桶流水高程不小于防护墙顶面高程。

(3)接触网支柱基础采用包裹覆盖洒水养护,土工布穿过螺栓包裹基础,在顶面洒水,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膜,底边用重物压住防止风把土工布和塑料膜吹开。桥上设专人进行看管养护,定期揭开塑料膜洒水。

桥上设专人进行看管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保温保湿养护最短时间应满足表6.2.8的规定。

表6.2.8 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6.3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

6.3.1工艺流程

图6.3.1-1 防护墙外侧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6.3.1-2 防护墙内侧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6.3.2测量放样

按照设计要求,测量人员在防护墙、竖墙、底座板上放出涂料顶标高、混凝土保护层顶标高、接缝处封边标高,并弹出墨线。

6.3.3基层处理

(1)防水层施工前先对基层面进行验收,基层应做到平整、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不平现象。

(2)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可用凿除方法进行处理,凿完后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水泥沙浆找平时,基底应清洁、湿润,在水泥砂浆中添加适量的水溶性建筑用胶沾剂,以增强水泥砂浆与基底的粘结。

(3)桥面基层首先对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清除,然后用水泥砂浆填补平整。对梁顶残留混凝土、突出的部分等进行人工清除,并用高压风枪及铁刷等对梁顶表面的浮碴、浮灰、油污等清理干净。

6.3.4涂刷聚氨脂防水涂料(电缆槽内)

(1)涂刷防水层前再次清理基层,并把涂刷面上的尘土、杂物等清扫干净。

(2)材料配制、搅拌。聚氨酯涂料由甲(主剂)、乙(固化剂)两种组份组成,按产品说明进行配比(以1:1的比例(重量比)配合),每种组份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用电

动搅拌器强制搅拌3~5min,至充分拌合均匀即可使用。搅拌时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200~300转/分。

(3)涂料涂刷。防护墙、竖墙等垂直部位使用毛刷先行涂刷,平面部位使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其后刮涂。涂刷厚度为2mm,应分2次进行,做到涂刷均匀,每平方米用量约2.4kg/m2。

涂刷第一道涂膜:在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涂刷第一层涂膜,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均匀涂刮,力求厚度一致,在0.2mm左右。

涂刮第二道涂膜:第一道涂膜施工1~2h内,在其上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均匀地涂刮第二道涂膜。

(4)稀撒砂粒:在第二道涂膜固化之前,在其表面稀撒一层砂粒,砂粒直径20~40目为宜,加强涂膜层与其保护层的粘结作用。

6.3.5铺贴防水卷材施工(防护墙内侧)

(1)刮涂水泥粘结剂

①基层湿润检查。刮涂水泥粘结剂前,对验收合格的桥面进行喷雾湿润,桥面应无明显积水;当雨季施工时,只有雨停表面无积水即可施工。

②材料配制。水泥粘结剂的配比:水泥100kg、水30kg、专用胶粉120g、增强剂800g。先将胶粉倒入清水内搅拌约5~8分钟,再加入增强剂搅拌约2分钟,再加入水泥搅拌约10分钟即可使用。配制好的粘结剂应在4h内使用完,超过4h禁止使用。

③刮涂粘结剂。将配制好的粘结剂,用塑料或橡皮刮板刮涂在基层表面,粘结剂应做到涂刮均匀,厚度应控制在1.2~1.5mm。

(2)铺贴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

防水卷材铺贴应按顺水方向,从低到高,从下往上,泄水管口应先做防水附加层,附加层卷材厚度宜选用厚0.5mm,长宽400×350mm,其中间开孔,剪成多个三角形,紧贴泄水管口下内壁。

防水卷材铺贴时,应边涂粘结剂边铺贴卷材,同时用橡皮刮板在卷材上部来回刮实,严禁有起鼓、起泡等现象,卷材铺贴应做到平直。

桥面防水卷材纵向宜整长铺设,铺设至防护墙、竖墙根部,并顺上坡方向逐幅铺设。当梁的跨度大于16m时,允许纵向搭接一次,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20mm。幅与副搭接宽度不得小于80mm。搭接处两层防水层卷材之间的粘结剂厚度不得小于1mm,并用水泥基胶粘

结剂进行密封。

6.3.6混凝土保护层施工

待防水层完全干固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C40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1)纤维混凝土拌合。混凝土由2#拌和站集中拌制。纤维混凝土投料顺序为先将骨料和纤维混合搅拌,再加入水泥、掺合料、水和外加剂,搅拌时间应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并控制在160s~180s。

(2)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混凝土泵车泵送上桥浇筑或混凝土罐车直接上桥溜槽浇筑。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应检测每车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合格后方可浇筑。

(3)混凝土布料。混凝土浇筑应从梁体一端向另一端顺序进行,将混合均匀的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梁体的防水层上。防护墙外侧保护层浇筑时分两期浇筑,先浇筑电缆槽底部一期混凝土保护层,待电缆槽安装完毕后再施工二期混凝土保护层;防护墙内侧保护层一次浇筑成型。

(4)混凝土振捣。振捣采用平板振捣器捣实,在拉动平板振捣器时速度应尽量缓慢,使纤维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达到20秒左右,并无可见空洞为止。

(5)抹面。混凝土接近初凝时方可进行抹面,抹刀应光滑以免带出纤维,抹面时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不宜过多。

(6)断缝设置。保护层纵向每隔4m设置横向断缝(防护墙外侧保护层断缝设置在防护墙伸缩缝位置),在梁体中心线处设置纵向断缝,断缝宽约10mm,深约20mm,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时,用聚氨脂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填充断缝时不得污染保护层和梁体。

(7)接缝封边。保护层与防护墙、竖墙、电缆槽、底座板接缝处采用聚氨防水脂涂料封边,封边宽度不小于8cm。

(8)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保水养护措施,避免失水太快,自然养护时,应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桥上设专人进行看管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保湿养护最短时间应满足表6.3.6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