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阐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阐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阐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交际能力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摘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出发点,阐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探索在词汇教学、篇章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文化教学有使学生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介绍和宣传中华民族文化两方面的含义,并指出文化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入世”以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将面临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影的人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问题。各种语言技能是交际的必要手段,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社会背影知识无疑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文化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化教学,这已是外语界的共识。语言与文化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借助于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体现,它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和影响,反映着不同生活方式的存在。本文从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教授文化涵义,及如何利用英语教学来传授社会文化知识和介绍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同仁商榷。

一、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然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更要懂得遵守语言的使用规则。因为没有这种规则,语法规则将是毫无用处的。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重视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要教授语言的使用规则,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大学英语课堂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块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传播和光大中华民族文化的阵地。

二、在语言知识教学中教授文化涵义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董亚芬教授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基石,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是很重要的。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不仅要教授它的字面含义,还要介绍其文化内涵,使词汇真正具有交际作用。比如在社交称谓中,中国人习惯用亲属称呼非亲属成员,如邻里街坊。而在英语国家,人们一般只在家族成员间使用亲属称谓,在各种社交场合,很少将亲属称谓扩展到非亲属成员中。这一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在西方,人们一般组成核心家族既一对夫妇加上儿女8注重培养家族成员的独立性。儿女长大成人后,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组织自己的核心家族。而中国家族多为延伸家族,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互补性,中国人崇尚大家族。有一位学者在上大学时曾有这样的经历,日本老师上完课后,他为了向老师表示感谢,对老师说“:先生”,其汉语意思是“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听了这句话非但不高兴,反而很生气。纠其原因是我们不知其文化涵义。在对年龄和社会地位的等级意识很强的日本,这句话只能用于尊长对晚幼所做事情的评价。学生这样评价老师是绝对不可以的。如果不了解这种民族的深层文化,就很难与这个民族沟通。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文化创造了丰富的语言,语言中蕴涵着不同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打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离开了文化,语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语言教学中,一个词、

一种表达方式都可能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这种文化信息。

三、精读课是传授社会文化知识的有利阵地精读课在英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课时最多,并且学生在其中能接触到各种外文材料。教师应利用这个时机,适时向学生传授目的语国家的政治、文学、宗教、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笔者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层次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培养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大学本科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应偏重语言文化和知识文化教学,熟练地掌握英语的词汇和语法,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来检测学生的语言水平,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使学生对这些国家有一定认识,同时,合理安排专业课设置和课程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化知识贯穿于语言知识,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一种移情能力。大学本科高年级应着重语言的交际能力,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语言技能并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部,充分利用精读课堂这块阵地,更多地向学生教授社会文化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然而,现在社会普遍反映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完全是学生听不懂或不能说,而是有时不知说什么。对对方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除了表面的几句肤浅话以外,没有可说的话题,难免陷入尴尬的境地。

四、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一方面使我们的学生大量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利用英语这一工具,介绍和宣传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实现和世界的双向交流,使学生不仅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也使他们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沟通的使者。例如龙(”一词在不同的文化中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眼中“,龙”是权力、地位和威严的象征,它成了一种图腾,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被人们顶礼膜拜。但是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龙被赋予了截然了不同的含义,龙是邪恶和残暴的化身。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纯正英语,我们的教材多是节选外国报刊或文学作品。这样,教材中很少见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科技、文化发展成果的文章,致使学生中出现谈起西方的圣诞节头头是道,说起中国的春节则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反映了学生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不足和空白。教师在教授外国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要介绍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对中外文化的比较、鉴赏中吸取中外文化的精华。大学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文化修养,这是英语界的共识,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英语教学融入文化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教授的文化内容还比较浅显,甚至有些是老生常谈。要使文化教学迈上系统化的台阶,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意识和中外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见缝插针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秦秀白,英语代写论文学习与吸收文化知识)-.-+,--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001,

【2】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003,

【3】戴中明,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5-+,-外语界,266*,’47,

【4】钟华,非英语专业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调查)-5-+,-外语界,266*,’47,

【5】贾永芸,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方法的探索与研究)9+,-英语辅导报,266*,’2*7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就本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拙议如下: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386824.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

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 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 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 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

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放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教育的发展已经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飞跃性变革。英语教学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中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创新。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英语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在创新中求发展。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 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创设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和气氛。 2、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 3、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下判断。 4、鼓励学生应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老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只会输入的“机器”,要了解,我们的学生也和我们一样,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方式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386824.html,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方式浅析 作者:罗燕 来源:《学生之友·素质教育》2019年第02期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因此,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能增加知识储备、促进其思维发展,并为其更好的适应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一、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突出英语课程教学的人文性,文化意识的渗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了解和学习语言发源国的文化对于掌握语言以及在语境中完成对听力、阅读、写作和综合表达等基本技能的把握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英语教学中,我们提倡教师要创设语言环境完成语言的输入,也就表明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在真实语境中的互动和沟通。需要掌握其文化知识,可以有效的避免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偏差。而这些,单靠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对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无法做好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并不完全意味着学生就能够学好和运用英语。同时,有意识地将文化知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进行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理解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学习的关系,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通过亲身试用语言,才能将习得的知识加以拓展应用,而这离开了文化情境是做不到的。所以,学好英语,首先要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要意识到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正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理解和思考的平台,最终能培养学生从简单的学习理解上升到应用实践。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常用方式 (一)依托课本内容,充分挖掘文化内涵 在英语教材中,文化信息往往伴随着课本材料呈现出来,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掘课本内容,将涉及的文化知识延伸到课本以外,并结合教材渗透给学生。教师在进行文化拓展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选取的拓展知识应能激发学生加入研究和探讨中。例如,西方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天气状况、节假日等话题都较适合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讲授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信息,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对背景文化的认识,以达到了解更多外国文化的目的。 (二)创设真实语境,提升学生“实战”水平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999.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下分别从词汇、对话、语篇、语法教学几个方面谈谈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为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以下是我结合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a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p rosper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the extending and promoting the qu a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current education r eform,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 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i mpact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eac hing ignores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ability. How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 sroom teaching, is each of our English teacher thought-provoking topi c. The following is my with several years of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 e to talk about his own views.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动力源泉。 A, stimulate interest, is the source of pow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大脑就会立即引起兴奋,思维变得敏捷和活跃,在学习中就能进入最佳状态,并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去了解学生的喜好,采用教学卡片、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绘画、表演、唱歌,chant等形式,在教学中集知识和趣味为一体,以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 From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 al point of view,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learning content, the br ain will immediately excited, thinking more agile and active, can ent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教学的内容,包括我们的民族文化,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思想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交流会更得体。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英语课标》中指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发展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要想充分扩大学生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必须采取多种方式。 1通过英语词汇,进行文化对比。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 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些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

而通过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 所以当在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 样,如Lovelyday,isn’tit?It’safineday,isn’t it?等等。 凡是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就适当提醒学生。 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也不是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arealucky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ydog是“幸运儿”,“cleverdog”意为“聪明的人,“Itrainscatsand dogs”意为“下倾盆大雨”,“爱物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me,lovemydog;“人人都有得意之时”的英语表达是Everydoghashis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360docs.net/doc/d211386824.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请看下列两组词语,让我们试着将不同动物与各自的不同习性搭配起来: A B 1.Turtle a. wise 2.Lamb b. huge 3.Lion c. quiet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2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仙桃四中史丽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几经改版,几年前红遍全国的网络歌曲《李雷与韩梅梅》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大势所驱,而现有的教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西方文化,教材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与渗透。而通过教材来传递和渗透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外国文化而忽略了本国的文化精髓。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这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它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剪纸书法歇后语,谚语以及传统节日等等。。现有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了解中国的文化。 传统文化的渗透主要是课堂文化渗透和课中文化渗透,我一般把两者结合起来做。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中华传统食物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课文中间有涉及到食物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进行教学。如mapo tofu(麻婆豆腐),glue pudding /sweet dumplings(汤圆),steamed bread(馒头),soybean milk (豆浆),fried bread stick(油条) ,fried rice with egg(蛋炒饭),rice-meat dumplings(肉丸),egg and vegetable soup(蛋花汤),)。这些菜单名称可以结合问句“What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dinner?”“What’s your favorite food?”进行操练。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活跃。学生们也沉浸于一种充满中华传统饮食的文化气息的氛围中,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 2.谚语格言 中国的语言文字有很多的谚语格言,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后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的,并且与一些西方本土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可以将谚语集中教授一部分或者要求学生课下收集,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初一下册有一篇课文谈到中国学生在国外求学的文章,课文中有一句话“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翻译成中文就是“没有哪里像家”。在英语中有一句谚语“East, west, 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学生一下就可以记住了。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在语言教学中也必然包含着文化的教学,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就有其必要性。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其文化知识的讲授应以适用性和相关性为原则。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应加强中西文化对比的教学,应多引入典故或俗语,应加大背景知识的介绍。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教学;原则;内容;途径 一、什么是文化教学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文化。因此,只有深刻地了解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文化,才能正确而恰当地使用该国或该民族的语言。胡文仲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就必须使学生融入到目的语的环境之中,即同目的语民族语者进行亲密交流。那么,对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如何才能使他们融入到目的语的环境之中呢?这就不能不涉及到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外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得与国外人士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所以“语言教学必然包含了文化教学” (胡文仲,199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教学”?从狭义上讲,文化包括了文学、音乐、艺术、建筑、哲学和科技等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从广义上讲,文化还包括了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1]。文化教学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以在不同国家或民族间进行交际的有关知识,是比较两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上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使学生对之有较高的敏感,并把它用于交际之中。Timothy Light曾指出,文化教学指的就是在外语教学中应向学生传授适当的目的语的文化,使学生了解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异同,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文化教学中应包括“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导入[2]。我们学习语言,必须同时也学习蕴藏在该语言之中或语言背后的东西,那就是文化。学习某种语言绝不能只停留在对该语言的词汇、语法及其语言结构的学习上,还要了解和掌握使用该语言的人他们是如何使用该语言的,还应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甚至世界观。马克思经曾说过:“只有通过对比,你才能够真正掌握语言。”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而适度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中的精华。 二、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1.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用外语与人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不仅指能正确而流利地使用外语,还包括要恰当而得体地使用外语。而外语的使用是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方法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与方法 一、引言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科学、艺术、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们的思维、生活行为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等方面(邓炎昌,1989;转引自马丽亚,201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传播文化的工具。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一种语言。《新课标》指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2001:26)由此可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等。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

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直接呈现背景文化知识。背景文化,它在更高层次上诠释了语言的内在含义,甚至可以说是语言本身的一种内在支撑,如果缺少了这种文化,那么语言的存在便可以说毫无意义。也就是说,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背景文化导入,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的掌握与理解,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增强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能力。中小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及文学方面的知识极其有限,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国外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兴趣。对教学内容提问并介绍相关背景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西方背景文化知识,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如涉及节日就可介绍和对比中西方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风俗习惯,而且可以在交际中避免失误。这些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本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国的文化内涵。再例如西方人的信仰方面,很多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在日常交际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痕迹,只有了解了西方人的信仰,在

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英语教学-精品教育文档

将xx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英语教学 改革的背后是对当前中国教育的深刻反思,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熟视无睹,对外来文化的盲目狂热,已经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地步,长此以往不知道我们培养的高中生究竟是为谁服务?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使我们的高中生不仅“放眼世界”,而且“胸怀祖国”。 一、通过课上对比学习,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结合英语课文教学向高中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对比,让高中生就某一方面找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差异,使高中生在逐步掌握英语这门交流工具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从而激发高中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例如,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Relics的阅读部分是关于俄国传奇文化建筑琥珀屋的历史介绍,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以下两个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尽量用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amazing,design,fancystyle,belongto,inreturn,receptionhall,atwar,thereisnodoubtthat,select,decorate,treasure 等) 1 What other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do you know? 2 Which of these cultural relics are you mostinterested in?and why? 通过讨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文化古迹的恢宏气势和巧夺天工,真诚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非凡智慧,从而对祖国文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总之运用对比学习提高高中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程度和鉴别能力,培养高中生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们在学习外来语,接受异域文化的同时提高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保证母语文化不受威胁,认识到本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衰退的严重后果,自觉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加强中国文化输出的题中之义。 二、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将从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文化教学的容以及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有的老师对于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并没有足够重视,使得学生对于很多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1.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已提出明确要

求。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辅相成。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2. 在国际交流中的必要性。在交流中出现的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失败的场面比比皆是。如:用How old are you?来询问外国人的年龄,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却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让他们觉不愉快。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Where?Where?”这样的Chinglish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3. 在学生应试中的必要性。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贴近生活,同时,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这里就既有语言是否地道、标准的问题,也有关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问题。学习英语不可能仅仅学习语言,它必须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 二、文化教学的容 1. 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告别、打、邀请等用语的规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 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跨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我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告诉我们不要单纯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让语言插上文化的翅膀,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交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认为应当通过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甚至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带出教室,使学生潜移默

化地感悟多元文化。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我在实践中是这样来营造英语氛围的:在课堂上,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学校的宣传栏和班级的黑板报开辟英语角;在英语广播中向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小窍门和课堂外的英语小知识。学校的公共宣传栏面向全校师生,版面较大,可以介绍一些需要时间进行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到宣传栏阅读,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班上的英语学习园地版面小,同班学生英语水平比较接近,可以编写一些国外孩子经常玩耍的游戏,如Bingo,填字游戏,猜谜等,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班上的学习园地版面应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 不理解更为可怕(吴国华,1990)。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教育 有四个层面: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范畴——“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使学生了解英语国 家文化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 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 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 除了教授语言外,还应当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不仅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人们的思维、生 活及行为方式等。人类学家早就发现,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有着不同的 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决定了语言离不开文化。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 性。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 Sapir 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 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 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

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大胆进行英语创新教育,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从而使他们逐步建立和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的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如下几种途径。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你的发音很准确;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非常好;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活动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二、创设新颖活泼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青少年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联想丰富,敢于创新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能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冒险,启发学生不满现状,大胆去探索的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教BⅢL61被动语态,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装有钥匙、小刀、铅笔头、钢笔等物品。师生对话时可一件接一件往外拿,边拿边问:What's this? What's it made of? What's it used for? 这种教法和学法,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动力。”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BⅡL39时,让学生看图并讨论如何使用电梯,并联系课文进一步深问:Why doesn't John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 教师有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讨论。第三,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课堂上开展Group work,Team work,Pair work等教学活动,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