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学号 密1020121208 题(中、英文)

作者姓指导教师姓名、学科门

创新性声明

秉承学校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科学道德,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的法律责任。

本人签名: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章一律署名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循此规定)

本人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摘要

数据挖掘是当今计算机科学中快速发展的一个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数据挖掘能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一些人们事先未知的、潜在的、有趣的知识,因此广泛被应用于商业分析、机器学习、网络个性化服务等领域。数据挖掘有很多研究方向,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是其中重要的两类,其中关联规则的研究重点在于频繁项集的发现,而序列模式则强调数据的序列特性。

本文基于粒计算的相关原理和模型,对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的挖掘算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1. 概述了数据挖掘和粒计算的基本原理,说明了数据挖掘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粒计算的几个重要的计算模型,对关联规则、序列模式和粗糙集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介绍,对常见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和序列模式挖掘算法进行了简单的汇总和分析。

2. 详细分析了关联规则挖掘算法Apriori算法的原理。针对Apriori算法存在的产生较多候选频繁项的问题,给出基于粒化原理的改进算法Apriori-GRC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其有效性。

3. 给出一种基于重要度的粗糙集信息系统属性约简算法Sig-Reducts算法。讨论了序列的粗糙集模型,在Sig-Reducts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决策表的序列规则挖掘算法Sequence-Mining算法,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并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数据挖掘粒计算关联规则序列模式

Abstract

Data mining is a research direction that develop quickly, it involves different knowledge of many aspects. Data mining is able to discover some unknown, potential, and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from large amounts of data, so it is widely used in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network personalized services and so on. Data mining has many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and sequence pattern mining are two important types.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focuses on items that frequently appear, while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emphasizes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it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and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based on the the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the granular computing. Some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summarized as follow:

1.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requent pattern, sequential pattern and granular computing is briefly illuminated. The common algorithm of data mining and the principles of granular computing are introduced.

2. A classical algorithm of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Apriori Algorithm is discussed in detail. Aiming at some existed questions in Apriori Algorithm such as, produceding candadata itemset need to match pattern, this chapter proposes one kind of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algorithm based on granular computing, and its effectiveness is proved by the simulation.

3. A information system attributes reducts algorithm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attributes is proposed which is named Sig-Reducts. Introduce the granulated model of the sequence set. Based on the Sig-Reducts algorithm, this chapter proposes the Sequence-Mining algorithm which produces the sequential rule, and proves its effectiveness.

Keyword:Granular Computing Data Mining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现状 (2)

1.2.1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2)

1.2.2 粒计算研究现状 (3)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4)

第二章相关研究分析 (7)

2.1 数据挖掘 (7)

2.1.1 数据挖掘的概念以及对象 (7)

2.1.2 数据挖掘的步骤 (7)

2.1.3 数据挖掘的功能 (8)

2.2 关联规则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 (9)

2.2.1 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的概念 (9)

2.2.2 相关定义 (10)

2.2.3 主要挖掘算法 (11)

2.3粒计算理论 (12)

2.3.1 粒计算的思想 (12)

2.3.2 几个重要的概念 (12)

2.3.3 粒计算研究的基本问题 (13)

2.3.4 现有的粒计算模型 (14)

2.3.5 各模型之间的关系 (15)

2.4 粗糙集理论基础知识 (16)

2.4.1 下近似集和上近似集 (16)

2.4.2 信息系统和决策表 (18)

2.4.3 约简与核 (19)

2.5本章小结 (19)

第三章基于粒化原理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21)

3.1 挖掘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 (21)

3.1.1 Apriori性质和Apriori算法的步骤 (21)

3.1.2 Apriori算法描述 (22)

3.1.3 存在的问题 (24)

3.2一种基于粒化原理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Apriori-GRC算法 (25)

3.2.1 Apriori算法中的粒化原理分析 (25)

3.2.2 Apriori-GRC算法描述 (25)

3.2.3 算法示例 (27)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28)

3.4 本章小结 (30)

第四章基于决策表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 (31)

4.1 一种基于重要度的信息系统属性约简算法—Sig-Reducts算法 (31)

4.1.1 属性的信息量和重要度 (31)

4.1.2 Sig-Reducts算法描述 (32)

4.2 序列的粗糙集模型 (35)

4.2.1 序列和子序列 (35)

4.2.2 序列信息系统和序列决策表 (36)

4.3一种基于决策表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Sequence-Mining算法 (37)

4.3.1 算法思想 (37)

4.3.2 算法描述 (38)

4.4算法效率分析和仿真实验 (41)

4.4.1 Sig-Reducts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41)

4.4.2 Sequence-Mining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41)

4.4.3 Sig-Reducts算法的仿真实验 (42)

4.5本章小结 (43)

结束语 (45)

致谢 (47)

参考文献 (49)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工作 (53)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章绪论

本章阐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需求背景,简单介绍了粒计算的原理,并指出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根据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和粒计算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章给出其简单的总结。最后本章总结了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并给出了全文的内容安排。

1.1 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海量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地解决数据爆炸已经成了信息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对现有的各种数据进行深入的整理、归类和分析,并最终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而使我们在做决策时更加客观和科学。因此这就需要有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工具。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例如各种统计分析技术等,只能够获取这些数据的表层现象,很难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不便于发觉数据在逻辑层面的规律和规则,而往往这些规律和规则对我们做出决策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拥有海量数据却难以发现其中蕴含的有效信息这一矛盾,我们急需一中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知识的工具,数据挖掘技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与先提出假设再进行试验验证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的是,数据挖掘能够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条件下,完全依靠现有数据发现潜在的规律。数据挖掘技术不仅仅要针对特定数据库进行简单的检索处理,更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统计、分析和推理,以便发现数据间的内在规律,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甚至预测研究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出现后,得到了各国企业、学者和软件生产商的极大关注,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数据挖掘的众多研究方向中,关联模式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向。关联模式也称为关联规则,它大量应用在对事物数据的分析中。关联规则应用案例非常多,例如针对企业的产品数据、销售记录等,制定销售策略,安排产品生产销售计划,以便实现生产高效化和利润最大化。序列模式与关联模式的不同点主要为序列模式更加注重时间上的顺序关系。序列模式不仅需要考虑事件是否已经发生了,还需要考虑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因为在许多领域事件的不同组合次序对问题的最终结果影响非常大。

粒计算(Granular Computing,缩写为GrC)[1]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即由波兰学者Pawlak提出的粗糙集(Rough Sets)[2],

2

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由美国学者Zadeh 提出的模糊集(Fuzzy Sets)[3],以及由我国学者张钹、张铃提出的商空间[4]。粒计算思想借鉴了人类思考问题的过程,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将一个大问题归结为若干小问题,这些小问题具有某种逻辑关系,从而通过研究这些小问题得到大问题的解决思路。近年来,粒计算和数据挖掘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而为数据挖掘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并在一系列领域中取得了成果。因此,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数据挖掘是一门结合数据库技术[5]、统计理论[6,7]和人工智能[8~10]等众多研究方向的研究课题。它旨在从大量的、随机的、有噪声的、模糊的、不完备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找到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有效知识和信息,提取出有意义的模式,这些知识和模式往往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决策。数据挖掘技术在包括故障诊断、商业分析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预测其在未来十年中会有重大的进展。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数据挖掘的不同研究方向,下面对这些研究方向进行简单的介绍。

(1)神经网络方法[11,12]:该方法模仿人脑神经元的组织结构,以MP模型和Hebb学习规则为基础,建立起前馈式网络、后馈式网络和自组织网络三种神经网络模式。其中,前馈式网络以函数型网络和反向传播模型为代表,主要应用在模式识别和预测等方面;后馈式网络一连续模型和Hopfield离散模型为代表,主要应用在优化计算和联想记忆等方面;自组织网络以Koholon模型和APT模型为代表,主要用于聚类。

(2)粗糙集方法[13,14]:该理论基于实际应用数据中的等价类概念,用上下近似集合来表述数据的粗糙概念,其主要思想为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属性约简导出数据的分类规则和问题的决策规则。粗糙集可以发现噪声数据和不准确数据的内在结构联系,识别和删除不影响数据分类的属性,评估实际数据中各属性的贡献程度,因此在分类、特征规约和相关分析中都有应用。

(3)模糊集方法[15,16]:模糊集理论认为模糊性在现实世界中是客观存在的,系统的复杂程度越高,其模糊性就越强。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式识别、模糊决策和模糊评判等方向。

(4)决策树方法[17~19]:该方法利用信息论的互信息[20](即信息增益)来寻找数据集中包含最多信息的字段,建立起决策树中的每个节点,进而根据字段不同的值来建立决策树。目前较重要的决策树方法为Quinlan提出的ID3方法[21]。

第一章绪论 3

(4)遗传算法[22]:遗传算法借鉴了自然界生物种群进化的进化过程,提出了选择、交叉和变异三个基本算子。其中,选择是指从父辈中选择生命力较强的个体从而产生子代种群的过程;交叉是指选择不同的两个个体的部分基因进行互换,从而形成两个新个体的过程;变异是指某些个体的部分基因进行突变的过程。目前遗传算法已经在分类机器学习和优化计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去上述所述各个数据挖掘研究方向外,还有值预测、统计分析和云理论等。数据挖掘是计算机科学中飞速发展的一个分支,它可以结合众多领域中的知识,提出更多高效实用的算法,应用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工作中。

1.2.2 粒计算研究现状

粒计算是所有与粒度相关的理论、模型、方法和技术的总称,目前在海量数据挖掘、复杂问题求解以及不确定性数据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粒计算的主要思想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粒度,将原问题化解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小问题,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成本,提供近似最优的解决方案。随着粒计算研究的不断深入,粒计算的研究方向也越来越多,如如模糊集模型、粗糙集模型、商空间理论模型、基于覆盖的粒计算模型、模糊粗糙集模型和粗糙模糊集模型等,下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1)模糊集模型:模糊集理论是由美国学者Zadeh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3]。它是一种旨在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模糊集模型主要基于模糊集理论中的“模糊”粒计算方法,它认为在粒的表示问题上,可以将知识的粒用一个模糊子集来表示。不同层次的知识可以用不同模糊程度的自己来定义,进而利用模糊逻辑进行计算和推导,最终得到近似的最优解决方案。目前,模糊集理论已经在模式识别、模糊聚类、模糊控制和模糊决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粗糙集模型:粗糙集理论是由波兰学者Pawlak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2]。它主要研究的问题为不精确知识和不确定知识的处理。粗糙集模型是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精确”粒计算方法,它研究了在给定的知识空间中粒度的表示、转换以及相互间的依赖关系。粗糙集认为粒的概念可以用子集来表示,不同大小的粒可以用不同大小的子集来表示,而这些子集可以通过等价关系来得到。其核心思想为利用属性值的差异,利用等价关系划分离散的空间对象,进而利用上下近似集合来描述不确定性问题。目前,粗糙集理论已经在人工智能、决策分类、故障诊断以及知识获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商空间模型:商空间理论是由我国学者张钹和张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的[4]。该理论借鉴人类的思考过程,认为人类在现实世界中能够从不同的粒度来观察和分析同一事物,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很快速地从一个粒度转换到另一

4

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个粒度。这为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商空间模型是一种基于商空间理论的“精确”粒计算方法,它研究了所有可能的商空间的表示问题,以及不同商空间

的关系、合成、分解和推理过程。其核心思想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人们通常首

先从较宏观的层次来分析问题,这也就是较粗的粒度,进而根据实际需求利用等

价关系逐步细化,从不同的商空间观察同一问题,最终取得复杂问题的近似最优解。目前,商空间理论已经在数据挖掘、故障诊断、图像分割和产品预测等领域

获得广泛的应用。

(4)其他模型:模糊集模型、粗糙集模型和商空间模型是粒计算中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在这三个模型的基础上,许多学者提出了新的模型,如基于覆盖的

粒计算模型、模糊粗糙集模型、粗糙模糊集模型和基于概念格的粒计算模型。基

于覆盖的粒计算模型[23~27]是一种较为特殊广义粗糙集理论模型,该理论利用领域

系统作为研究工具,通过等价关系来产生领域,再通过Zooming-in 和Zooming-out 两个算子来实现不同层次间的粒的转化。模糊粗糙集模型[28~30]利用对象集的等价

关系,在模糊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引入了上下近似集合。粗糙模糊集模型[28,30]是用

模糊相似关系代替等价关系所得到的一个扩展模型。基于概念格的粒计算模型[31]

则是根据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分析知识在内涵(属性集)和外延(对象集)间的依赖或者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概念层次机构,它表明了概念的

泛化和粒化关系。此外,还有许多新的粒计算模型被提出,例如基于神经网络的

粒计算模型[32,33]、自主式粒计算模型等[34,35]。

通过上述对粒计算的研究方向的简单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已经发展了很

多成功的粒计算建模理论和方法,它们从不同的知识表现角度进行了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作者结合实验室相关研究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粒计算的关联模式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成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二章对数据挖掘和粒计算的原理和概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关联规则和

序列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并归纳各自的主要算法,对粗糙集的基础知识进行了

说明。

第三章分析了Apriori算法的原理,针对该算法产生的中间集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化原理的频繁模式挖掘算法Apriori-GRC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减少了中间集的数量并减少了Apriori算法中的删除操作次数,优化了Apriori算法的性能。

第一章绪论 5

第四章首先给出基于重要度的属性约简算法Sig-Reducts算法,该算法从信息量的角度对属性约简进行了探索。在Sig-Reducts算法的基础上,给出利用粒化思想对序列集合进行处理的Sequence-Mining算法,该算法将序列集合转化为序列决策表,进而得到序列规则。

6

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第二章相关研究分析7

第二章相关研究分析

本章对数据挖掘和粒计算的原理和概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别总结了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的概念以及区别,给出了一些重要概念的定义,并汇总了各自的主要挖掘算法。最后梳理粗糙集中上下近似集和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

2.1 数据挖掘

2.1.1 数据挖掘的概念以及对象

简单而言,数据挖掘就是从数量巨大的、不完整的、存在噪声的实际应用数据中,发现其中潜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这些被提取出来的知识和信息,一般体现为概念、规则、规则或者是模式。

从理论上讲,数据挖掘可以在任何类型的数据存储工具上进行,例如可以是结构化的数据源,或者是半结构化的数据源,还可以是高级数据库系统以及面向特殊应用的数据库。其中,结构化的数据源包括关系数据库、事务数据库或是数据仓库等,半结构化的数据源可以是文本数据库,高级数据库系统包括面向对象的和对象关系型数据库,面向特殊应用的数据库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以及空间数据库等等。在这些数据源中,关系数据库具有统一的组织结构、规范化的查询语言,且应用广泛,因此目前为数据挖掘的主要数据来源。

2.1.2 数据挖掘的步骤

数据挖掘的过程在逻辑上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即分别为数据准备、数据挖掘和知识表述,下面对这三个步骤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步,数据准备(Data Preparation)。这一步的工作主要为提取来自于实际应用的数据,在加以集成后解决数据的语义二义性性问题并消除脏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待分析数据的范围,提高数据的质量。

第二步,数据挖掘(Data Mining)。这一步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如何产生假设的知识,既可以让数据挖掘系统为用户提取出假设的知识,也可以由用户提出假设的知识后数据挖掘系统进行证实。前一种情况称为发现型的数据挖掘,而后一种则称为验证型的数据挖掘。接着需要需要合适的数据挖掘工具,例如决策树、神经网络或粗糙集等多种,从而得到期待的知识,并且予以证实。

8

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第三部,知识表述(Rule Presentation)。这一步将获得的知识和信息以方便观察、理解和使用的形式呈现给用户,通常可利用可视化的工具,还可以存储在知识库中,便于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

2.1.3 数据挖掘的功能

在很多情况下,用户可能并不知道最终挖掘出何种形式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因此可能会希望并行地搜索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这就要求数据挖掘系统能够挖掘出多种模式的知识,还应该从不同的抽象层发现这些模式。下面将数据挖掘可以发现的模式类型进行简单介绍。

(1)概念、类描述。数据可以和类或者概念相联系。通常我们类和概念是汇总的、精确的、简洁的方式来描述的,这种类或者概念的描述称为概念/类描述。这种描述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得到:数据特征化,数据区分。数据特征化是对目标数据的一般性特征和特性的汇总。通常用户指定类的数据会通过数据库查询来得到。数据特征化和汇总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数据方的OLAP上卷操作等。数据特征的输出形式包括饼图、曲线、条图和多维数据方等形式的多维表,或者也可以用泛化规则和特征规则的形式。数据区分是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对象的一般特性比较。比较类和被比较类通常是由用户指定的,具体操作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获得。数据区分的输出类似于数据特征化,且应该包含比较度量,最终结果通常用以规则的形式描述,称为区分规则。

(2)关联分析。关联规则是由关联分析发现的,这些规则展示了属性和值频繁地在给定数据集中出现在一起所需要的条件。关联分析广泛用于事务数据分析和大型商场购物篮分析。

(3)分类和预测。分类是寻找可以描述或识别数据类和概念的模型(或函数)的过程,从而可以依靠模型(或函数)来预测新的对象究竟属于哪个类。导出的模型函数是基于对训练数据集的分析,其表示形式包括分类规则(IF-THEN)、判定树、数学公式或是神经网络等。判定树是类似于流程图一样的结构,每个节点表示了对一个属性的测试,每个分支则代表了测试后的输出,树叶节点则代表了类或是类分布。判定树较易于转换为分类规则。神经网络则是一组类似于神经元的处理单元,各个单元之间采用加权连接。在某些应用中,人们可能希望预测那些遗漏的、还未知的数据,这类应用就是预测。预测一般可以对数据的值、数据的分布趋势等进行据测。

(4)聚类分析。与分类和预测不同的是,聚类分析数据对象,而不考虑已知的类标号。通常给定的训练数据中不提供类标号,而聚类分析可以产生这种标号。对象是根据最大化类中的相似性、最小化类间的相似性的原则进行聚类的,也就

第二章相关研究分析9

是说,通过聚类分析后,使得一个聚类中的对象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不同的聚类间的相似性很低。所形成的聚类就是可以看作是对象类,从而可以导出规则。

(5)孤立点分析。数据库中可能存在一些数据对象,它们和其他大部分数据的一般行为和模式不同,这些数据对象称为局外者。大多数据挖掘方法会将局外者作为噪声剔除,但在一些特定的应用中这些局外者可能正是真正关心的,例如欺骗检测等。局外者可以通过统计试验检测,它假定了一个概率模型或是数据分布,使用距离作为度量标准,到其他聚类的聚类大于阈值的对象就被视作是局外者。

(6)演变分析。演变分析描述了行为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对象的规律和趋势,并对其进行建模。这类分析包括对时间相关数据的特征化、区分、关联或聚类等,例如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周期序列的模式匹配等。

2.2 关联规则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

2.2.1 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的概念

关联规则挖掘(Association Rules Mining,ARM)由Agrawal、Imieliski和Swani 于1993年提出的,目前已成为数据挖掘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用于发现大量数据中项集之间有用的、有趣的联系,侧重于确定数据中不同领域间的联系。它可以通过数据项之间存在的潜在关系和规则,找到多个域间满足给定的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的依赖关系。

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为获得频繁项集,即找出所有出现次数满足给定的支持度阈值的项集;第二步为在找到的频繁项集的基础上产生强关联规则。在这两个步骤中,第二步要容易一些,而第一步是挖掘关联规则的关键,所有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都着重于研究第一步。

序列模式挖掘(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SPM)是指从序列数据库中寻找频繁子序列作为模式的知识发现过程。一个序列模式的例子是“九个月前购买联想电脑的客户可能在未来一个月中订购新的CPU芯片”。与关联规则挖掘不同的是,序列模式挖掘的对象以及结果都是有序的。序列模式挖掘在很多领域都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如客户购买行为模式的分析、WEB访问模式的预测、自然灾害预测、DNA序列分析等。

10

基于粒计算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2.2.2 相关定义

定义2.1 项与项集:项是数据库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信息,一般用i表示。项的集合称为项集。设有项集,I中的项目的个数为k,则称项集I 为项集。

定义2.2 事务集:设为由数据库中所有项目所组成的集合,一次处理所含项目的集合用T表示,使得,并使得每一个都有唯一的标识TID,那么称二元组??为事务集。在不至于混淆时,简记为T。

定义2.3 项集的频率:设有项集,,为数据库中所有的事务集,事务集|则项集I在事务集中的频率为:

||||式项集的频率又称为支持计数或技术,例如用||表示事务集中包含U所有项目的事务数,即||||,用||表示数据库中包含中的所有项目的事务数。

定义2.4 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形如,其中,,并且。其中X称为前项,Y称为后项。关联规则反映的事实是当X中的项目出现时,Y中的项目也随着出现的规律。

定义2.5 关联规则的支持度(Support):支持度是交易集中同时含X和Y的个数与所有交易数之比,记为,即。

定义2.6 关联规则的置信度(Confidence):置信度是交易集中包含X和Y的交易数与包含X交易数的比值,记为,即为:

|式关联规则的支持度是在X和Y中所共同含有的项在事务集出现的概率,它反映了挖掘出来的规则的有用性。而关联规则的置信度则是在包含X的事务中,出现Y 的条件概率,它反映了规则的确定性。

通常我们可以为支持度和置信度定义两个阈值,分别称为最小支持度阈值(minsup)和最小置信度阈值(minconf)。当挖掘出的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都满足这两个阐值时,我们就认为这个规则是有效的。这些阈值一般可由领域专家设定。

定义2.7 频繁项集(Ferquent Itemset):如果项集出现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最小支持计数,即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则称它为频繁项集,频繁项集的集合通常记为。

定义2.8 强规则: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阈值和最小置信度阈值的关联规则称作强规则。强规则可由频繁项集产生。

数据挖掘算法的分析与研究

科技广场2010.9 0引言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各种应用领域所拥有的数据量急剧增加,这些数据对人们的工作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这些数据进行高级处理的工具比较少,使它们的重要性没有能够充分的发挥。当前多数的数据库系统只是可以对数据库中已有的数据进行存取、查询和统计等简单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人们可以获得数据的一些简单信息。但这些信息是从数据表面直观表现出来,对于隐藏于数据背后的如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整体特征的描述以及寻找未来数据发展趋势的预测等信息并不能通过这些手段得到,而这些往往是人们更加需要的并且在决策支持的过程中更有价值。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自然演化的结果,正是从存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挖掘有用知识的过程。 1数据挖掘的主要步骤 数据挖掘工作作为一个完整的挖掘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陈述问题和阐明假设:多数基于数据的模型研究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里完成的。因此在设计数据挖掘算法之前,需要事先确定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陈述。模型建立者通常会为未知的相关性指定一些变量,如果可能还会指定相关性的一个大体形式作为初始假设。对当前问题可能会有几个阐明的假设,这要求将应用领域的专门技术和数据挖掘模型相结合。实际上,这往往意味数据挖掘人员与应用专家之间密切地协作,在开始数据处理过程之前明确实际工作对数据挖掘结果的要求,根据此要求,确定数据收集过程的具体方法和数据挖掘采用的具体算法。 (2)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数据准备和预处理又可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选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变换。 数据选取的目的是确定数据挖掘的处理对象,即目标数据,它是根据由问题陈述中得到的用户需求,从原始数据库中抽取一定的数据用于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算法的分析与研究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Data Mining Algorithms 喻云峰 Yu Yunfeng (江西省商务学校,江西南昌330100) (Jiangxi Commercial School,Jiangxi Nanchang330100) 摘要:本文对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归纳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数据挖掘进行数据分析的通用策略。 关键词:数据挖掘;通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792-(2010)9-0054-03 Abstract:In this thesis,the basic theory of data mining is researched.Based on this,the basic steps of data min-ing is summarized and the basic method of data mining is generalized.At last,a general tactic of data mining is given. Keywords:Data Mining;General Tactic 54

数据挖掘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方法综述 [摘要]数据挖掘(DM,DataMining)又被称为数据库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它的主要挖掘方法有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等。 [关键词]数据挖掘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序列模式 1、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 数据挖掘从技术上说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 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 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 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 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数据挖掘技术能从中自动分析数据进行归纳性推理从中发掘出潜在的数据模式或进行预测, 建立新的业务模型帮助决策者调整策略做出正确的决策。数据挖掘是是运用统计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库技术等方法发现数据的模型和结构、发现有价值的关系或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有分类、聚类和关联规则挖掘等 2、分类 分类(Classification)又称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监

督学习的定义是:给出一个数据集D,监督学习的目标是产生一个联系属性值集合A和类标(一个类属性值称为一个类标)集合C的分类/预测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于预测新的属性集合(数据实例)的类标。这个函数就被称为分类模型(Classification Model),或者是分类器(Classifier)。分类的主要算法有:决策树算法、规则推理、朴素贝叶斯分类、支持向量机等算法。 决策树算法的核心是Divide-and-Conquer的策略,即采用自顶向下的递归方式构造决策树。在每一步中,决策树评估所有的属性然后选择一个属性把数据分为m个不相交的子集,其中m是被选中的属性的不同值的数目。一棵决策树可以被转化成一个规则集,规则集用来分类。 规则推理算法则直接产生规则集合,规则推理算法的核心是Separate-and-Conquer的策略,它评估所有的属性-值对(条件),然后选择一个。因此,在一步中,Divide-and-Conquer策略产生m条规则,而Separate-and-Conquer策略只产生1条规则,效率比决策树要高得多,但就基本的思想而言,两者是相同的。 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基本思想是:分类的任务可以被看作是给定一个测试样例d后估计它的后验概率,即Pr(C=c j︱d),然后我们考察哪个类c j对应概率最大,便将那个类别赋予样例d。构造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所需要的概率值可以经过一次扫描数据得到,所以算法相对训练样本的数量是线性的,效率很高,就分类的准确性而言,尽管算法做出了很强的条件独立假设,但经过实际检验证明,分类的效果还是

数据挖掘试卷一

数据挖掘整理(熊熊整理-----献给梦中的天涯) 单选题 1.下面哪种分类方法是属于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A. 判定树归纳 B. 贝叶斯分类 C. 后向传播分类 D. 基于案例的推理 2.置信度(confidence)是衡量兴趣度度量( A )的指标。 A、简洁性 B、确定性 C.、实用性 D、新颖性 3.用户有一种感兴趣的模式并且希望在数据集中找到相似的模式,属于数据挖掘哪一类任务?(A) A. 根据内容检索 B. 建模描述 C. 预测建模 D. 寻找模式和规则 4.数据归约的目的是() A、填补数据种的空缺值 B、集成多个数据源的数据 C、得到数据集的压缩表示 D、规范化数据 5.下面哪种数据预处理技术可以用来平滑数据,消除数据噪声? A.数据清理 B.数据集成 C.数据变换 D.数据归约 6.假设12个销售价格记录组已经排序如下:5, 10, 11, 13, 15, 35, 50, 55, 72, 92, 204, 215 使用如下每种方法将它们划分成四个箱。等频(等深)划分时,15在第几个箱子内?(B) A 第一个 B 第二个 C 第三个 D 第四个 7.下面的数据操作中,()操作不是多维数据模型上的OLAP操作。 A、上卷(roll-up) B、选择(select) C、切片(slice) D、转轴(pivot) 8.关于OLAP和OLTP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OLAP主要是关于如何理解聚集的大量不同的数据.它与OTAP应用程序不同. B. 与OLAP应用程序不同,OLTP应用程序包含大量相对简单的事务. C. OLAP的特点在于事务量大,但事务内容比较简单且重复率高. D. OLAP是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但其最终数据来源与OLTP一样均来自底层的数据库系统,两者面对的用户是相同的 9.下列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A、分类和聚类都是有指导的学习 B、分类和聚类都是无指导的学习

数据挖掘原理与实践蒋盛益版期末复习

第一章 数据挖掘定义 技术层面: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商业层面:数据挖掘就是一种商业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建模处理,从中提取辅助商业决策的关键性数据。 数据挖掘任务 预测任务 根据其它属性的值预测特定属性的值,如分类、回归、离群点检测。 描述任务 寻找概括数据中潜在联系的模式,如聚类分析、关联分析、演化分析、序列模式挖掘。 (1) 分类(Classification)分析 分类分析,通过分析示例数据库中的数据为每个类别做出准确的描述或建立分析模型或挖掘出分类规则,然后用此分类规则对其它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分类。 分类分析广泛应用于用户行为分析(受众分析)、风险分析、生物科学等。 (2) 聚类(Clustering)分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类分析技术试图找出数据集中的共性和差异,并将具有共性的对象聚合在相应的类中。聚类可以帮助决定哪些组合更有意义,广泛应用于客户细分、定向营销、信息检索等等。 (3) 回归(Regression )分析 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可应用于风险分析、作文自动评分等领域。 (4) 关联(Association)分析 关联分析,发现特征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通常是从给定的数据集中发现频繁出现的模式知识(又称为关联规则)。关联分析广泛用于市场营销、事务分析等领域。 聚类与分类的主要区别 聚类与分类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聚类是一种无指导的观察式学习,没有预先定义的类。而分类问题是有指导的示例式学习,预先定义的类。 数据挖掘过程 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紧密相连。知识发现是从数据中发现有用知识的整个过程 ?知识发现的主要步骤: ?数据清洗。其作用是清除数据噪声和与挖掘主题明显无关的数据。 ?数据集成。其作用是将来自多数据源中的相关数据组合到一起。 ?数据转换。其作用是将数据转换为易于进行数据挖掘的数据存储形式。 ?数据挖掘。其作用是利用智能方法挖掘数据模式或规律知识。 ?模式评估。其作用是根据一定评估标准从挖掘结果筛选出有意义的相关知识。 ?知识表示。其作用是利用可视化和知识表达技术,向用户展示所挖掘的相关知识

数据挖掘原理与实践-蒋盛益-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1 章绪论 1.1 数据挖掘处理的对象有哪些?请从实际生活中举出至少三种。 答:数据挖掘处理的对象是某一专业领域中积累的数据,对象既可以来自社会科学,又可以来自自然科学产生的数据,还可以是卫星观测得到的数据。数据形式和结构也各不相同, 可以是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可以是面向对象的高级数据库系统,也可以是面向特殊应用的 数据库,如空间数据库、时序数据库、文本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等,还可以是Web 数据 信息。 实际生活的例子: ①电信行业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客户行为分析,包含客户通话记录、通话时间、所 开通的服务等,据此进行客户群体划分以及客户流失性分析。 ②天文领域中利用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上百万天体数据进行分类与分析,帮助天文 学家发现其他未知星体。 ③制造业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零部件故障诊断、资源优化、生产过程分析等。 ④市场业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市场定位、消费者分析、辅助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等。 1.2 给出一个例子,说明数据挖掘对商务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该商务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挖掘功能?它们能够由数据查询处理或简单的统计分析来实现吗? 答:例如,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各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企业纷纷地从“产品导向”转向“客户导向”,如何在保持现有的客户 同时吸引更多的客户、如何在客户群中发现潜在价值,一直都是电子商务企业重要任务。但是,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如数据查询处理或简单的统计分析,只能在数据库中进行 一些简单的数据查询和更新以及一些简单的数据计算操作,却无法从现有的大量数据中 挖掘潜在的价值。而数据挖掘技术却能使用如聚类、关联分析、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多 种方法,对数据库中庞大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然后可以进行客户细分而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利用挖掘到的历史流失客户的特征来防止客户流失、可以进行产品捆绑推荐等,从而使电子商务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1.3 假定你是Big-University 的软件工程师,任务是设计一个数据挖掘系统,分析学校课程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如下信息:每个学生的姓名、地址和状态(例如,本科生或研究生)、所修课程,以及他们的GPA。描述你要选取的结构,该结构的每个成分的作用是什么?答:任务目的是分析课程数据库,那么首先需要有包含信息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以便查找、提取每个属性的值;在取得数据后,需要有特征选择模块,通过特征选择,找出要分析 的属性;接下来需要一个数据挖掘算法,或者数据挖掘软件,它应该包含像分类、聚类、关联分析这样的分析模块,对选择出来的特征值进行分析处理;在得到结果后,可以用 可视化软件进行显示。 1.4 假定你作为一个数据挖掘顾问,受雇于一家因特网搜索引擎公司。通过特定的例子说明,数据挖掘可以为公司提供哪些帮助,如何使用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挖掘和离群点检测 等技术为企业服务。 答: (1) 使用聚类发现互联网中的不同群体,用于网络社区发现; 第2 页共27 页 (2) 使用分类对客户进行等级划分,从而实施不同的服务; (3) 使用关联规则发现大型数据集中间存在的关系,用于推荐搜索。如大部分搜索了“广外”的人都会继续搜索“信息学院”,那么在搜索“广外”后会提示是否进进一步搜 索“信息学院”。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比较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比较 分类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对当前数据挖掘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分类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了各种算法的特性,为使用者选择算法或研究者改进算法提供了依据。 一、决策树(Decision Trees) 决策树的优点: 1、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人们在通过解释后都有能力去理解决策树所表达的意义。 2、对于决策树,数据的准备往往是简单或者是不必要的.其他的技术往往要求先把数据一般化,比如去掉多余的或者空白的属性。 3、能够同时处理数据型和常规型属性。其他的技术往往要求数据属性的单一。 4、决策树是一个白盒模型。如果给定一个观察的模型,那么根据所产生的决策树很容易推出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5、易于通过静态测试来对模型进行评测。表示有可能测量该模型的可信度。 6、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大型数据源做出可行且效果良好的结果。 7、可以对有许多属性的数据集构造决策树。 8、决策树可很好地扩展到大型数据库中,同时它的大小独立于数据库的大小。 决策树的缺点: 1、对于那些各类别样本数量不一致的数据,在决策树当中,信息增益的结果偏向于那些具有更多数值的特征。 2、决策树处理缺失数据时的困难。 3、过度拟合问题的出现。 4、忽略数据集中属性之间的相关性。 二、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点:分类的准确度高,并行分布处理能力强,分布存储及学习能力强,对噪声神经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容错能力,能充分逼近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具备联想记忆的功能等。 人工神经网络的缺点: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参数,如网络拓扑结构、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不能观察之间的学习过程,输出结果难以解释,会影响到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接受程度;学习时间过长,甚至可能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学习18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

学习18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 本文所有涉及到的数据挖掘代码的都放在了github上了。 地址链接: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712189782.html,/linyiqun/DataMiningAlgorithm 大概花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自己把18大数据挖掘的经典算法进行了学习并且进行了代码实现,涉及到了决策分类,聚类,链接挖掘,关联挖掘,模式挖掘等等方面。也算是对数据挖掘领域的小小入门了吧。下面就做个小小的总结,后面都是我自己相应算法的博文链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 1.C4.5算法。C4.5算法与ID3算法一样,都是数学分类算法,C4.5算法是ID3算法的一个改进。ID3算法采用信息增益进行决策判断,而C4.5采用的是增益率。 详细介绍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712189782.html,/androidlushangderen/article/details/42395865 2.CART算法。CART算法的全称是分类回归树算法,他是一个二元分类,采用的是类似于熵的基尼指数作为分类决策,形成决策树后之后还要进行剪枝,我自己在实现整个算法的时候采用的是代价复杂度算法, 详细介绍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712189782.html,/androidlushangderen/article/details/42558235 3.KNN(K最近邻)算法。给定一些已经训练好的数据,输入一个新的测试数据点,计算包含于此测试数据点的最近的点的分类情况,哪个分类的类型占多数,则此测试点的分类与此相同,所以在这里,有的时候可以复制不同的分类点不同的权重。近的点的权重大点,远的点自然就小点。 详细介绍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712189782.html,/androidlushangderen/article/details/42613011 4.Naive Bayes(朴素贝叶斯)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是贝叶斯算法里面一种比较简单的分类算法,用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贝叶斯定理,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条件概率的相互转换推导。 详细介绍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712189782.html,/androidlushangderen/article/details/42680161 5.SVM(支持向量机)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是一种对线性和非线性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非线性数据进行分类的时候可以通过核函数转为线性的情况再处理。其中的一个关键的步骤是搜索最大边缘超平面。 详细介绍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712189782.html,/androidlushangderen/article/details/42780439 6.EM(期望最大化)算法。期望最大化算法,可以拆分为2个算法,1个E-Step期望化步骤,和1个M-Step最大化步骤。他是一种算法框架,在每次计算结果之后,逼近统计模型参数的最大似然或最大后验估计。

数据挖掘领域的十大经典算法原理及应用

数据挖掘领域的十大经典算法原理及应用 国际权威的学术组织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 2006年12月评选出了数据挖掘领域的十大经典算法:C4.5, k-Means, SVM, Apriori, EM, PageRank, AdaBoost, kNN, Naive Bayes, and CART. 不仅仅是选中的十大算法,其实参加评选的18种算法,实际上随便拿出一种来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算法,它们在数据挖掘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C4.5 C4.5算法是机器学习算法中的一种分类决策树算法,其核心算法是ID3算法.C4.5算法继承了ID3算法的优点,并在以下几方面对ID3算法进行了改进: 1)用信息增益率来选择属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选择取值多的属性的不足; 2) 在树构造过程中进行剪枝; 3) 能够完成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处理; 4) 能够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

C4.5算法有如下优点:产生的分类规则易于理解,准确率较高。其缺点是:在构造树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多次的顺序扫描和排序,因而导致算法的低效。 2. The k-means algorithm即K-Means算法 k-means algorithm算法是一个聚类算法,把n的对象根据他们的属性分为k个分割,k < n。它与处理混合正态分布的最大期望算法很相似,因为他们都试图找到数据中自然聚类的中心。它假设对象属性来自于空间向量,并且目标是使各个群组内部的均方误差总和最小。 3.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支持向量机,英文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 机(论文中一般简称SVM)。它是一种監督式學習的方法,它广泛的应用于统计分类以及回归分析中。支持向量机将向量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建立有一个最大间隔超平面。在分开数据的超平面的两边建有两个互相平行的超平面。分隔超平面使两个平行超平面的距离最大化。假定平行超平面

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

数据挖掘常用的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最关键的工作。大数据的挖掘是从海量、不完全的、有噪 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大型数据库中发现隐含在其中有价值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 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其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学习,统 计学等。通过对大数据高度自动化地分析,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商家、用户调整市场政策、减少风险、理性面对市场,并做出正 确的决策。目前,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商业领域如银行、电信、电商等,数据挖掘可 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背景分析、企业管理危机等。大数据的挖 掘常用的方法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神经网络方法、Web 数据挖掘等。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挖掘。 (1)分类。分类是找出数据库中的一组数据对象的共同特点并按照分类模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其目的是通过分类模型,将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摸个给定的类别中。 可以应用到涉及到应用分类、趋势预测中,如淘宝商铺将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购买情 况划分成不同的类,根据情况向用户推荐关联类的商品,从而增加商铺的销售量。 (2)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反映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属性值的特性,通过函数表达数据映射的关系来发现属性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它可以应用到对数据序列的预测及相关关系的 研究中去。在市场营销中,回归分析可以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如通过对本季度销售的 回归分析,对下一季度的销售趋势作出预测并做出针对性的营销改变。 (3)聚类。聚类类似于分类,但与分类的目的不同,是针对数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组数据分为几个类别。属于同一类别的数据间的相似性很大,但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 相似性很小,跨类的数据关联性很低。 (4)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是隐藏在数据项之间的关联或相互关系,即可以根据一个数据项的出现推导出其他数据项的出现。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从海量原始数据中找出所有的高频项目组;第二极端为从这些高频项目组产生关联规则。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企业中用以预测客户的需求,各 银行在自己的ATM 机上通过捆绑客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供用户了解并获取相应信息来改善自身的营销。 (5)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因其自身自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处理非线性的以及那些以模糊、不完整、不严密的知 识或数据为特征的处理问题,它的这一特点十分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典型的神 经网络模型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 模型,其主要代表为函数型网络、感知机;第二类是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算法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以Hopfield 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第三类是用于聚类的自组

数据挖掘关于Kmeans算法的研究(含数据集)

浙江大学算法研究实验报告 数据挖掘 题目:K-means

目录 一、实验内容 (5) 二、实验目的 (7) 三、实验方法 (7) 3.1软、硬件环境说明 (7) 3.2实验数据说明 (7) 图3-1 (7) 3.3实验参数说明/软件正确性测试 (7) 四、算法描述 (9) 图4-1 (10) 五、算法实现 (11) 5.1主要数据结构描述 (11) 图5-1 (11) 5.2核心代码与关键技术说明 (11) 5.3算法流程图 (14) 六、实验结果 (15) 6.1实验结果说明 (15) 6.2实验结果比较 (21) 七、总结 (23)

一、 实验内容 实现K-means 算法,其中该算法介绍如下: k-means 算法是根据聚类中的均值进行聚类划分的聚类算法。 输入:聚类个数k ,以及包含n 个数据对象的数据。 输出:满足方差最小标准的k 个聚类。 处理流程: Step 1. 从n 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Step 2. 根据每个聚类对象的均值(中心对象),计算每个对象与这些中心对象的距离,并根据最小距离重新对相应对象进行划分; Step 3. 重新计算每个(有变化)聚类的均值(中心对象) Step 4. 循环Step 2到Step 3直到每个聚类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k-means 算法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首先从n 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而对于所剩下的其它对象,则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分别将它们分配给与其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聚类。然后,再计算每个所获新聚类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所有对象的均值),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止。一般都采用均方差作为标准测度函数,具体定义如下: 21∑∑=∈-=k i i i E C p m p (1) 其中E 为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的均方差之和,p 为代表对象的空间中的一个点,m i 为聚类C i 的均值(p 和m i 均是多维的)。公式(1)所示的聚类标准,旨在使所获得的k 个聚类具有以下特点: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重点要求:用于聚类的测试级不能仅为单独的一类属性,至少有两种属性值参与聚类。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介绍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介绍 ----------------------------------------------------------------------------------------------------------------------------- 分类是用于识别什么样的事务属于哪一类的方法,可用于分类的算法有决策树、bayes分类、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等。 决策树 例1 一个自行车厂商想要通过广告宣传来吸引顾客。他们从各地的超市获得超市会员的信息,计划将广告册和礼品投递给这些会员。 但是投递广告册是需要成本的,不可能投递给所有的超市会员。而这些会员中有的人会响应广告宣传,有的人就算得到广告册不会购买。 所以最好是将广告投递给那些对广告册感兴趣从而购买自行车的会员。分类模型的作用就是识别出什么样的会员可能购买自行车。 自行车厂商首先从所有会员中抽取了1000个会员,向这些会员投递广告册,然后记录这些收到广告册的会员是否购买了自行车。 数据如下:

在分类模型中,每个会员作为一个事例,居民的婚姻状况、性别、年龄等特征作为输入列,所需预测的分类是客户是否购买了自行车。 使用1000个会员事例训练模型后得到的决策树分类如下:

※图中矩形表示一个拆分节点,矩形中文字是拆分条件。 ※矩形颜色深浅代表此节点包含事例的数量,颜色越深包含的事例越多,如全部节点包含所有的1000个事例,颜色最深。经过第一次基于年龄的拆分后,年龄大于67岁的包含36个事例,年龄小于32岁的133个事例,年龄在39和67岁之间的602个事例,年龄32和39岁之间的229个事例。所以第一次拆分后,年龄在39和67岁的节点颜色最深,年龄大于67岁的节点颜色最浅。 ※节点中的条包含两种颜色,红色和蓝色,分别表示此节点中的事例购买和不购买自行车的比例。如节点“年龄>=67”节点中,包含36个事例,其中28个没有购买自行车,8个购买了自行车,所以蓝色的条比红色的要长。表示年龄大于67的会员有74.62%的概率不购买自行车,有23.01%的概率购买自行车。 在图中,可以找出几个有用的节点: 1. 年龄小于32岁,居住在太平洋地区的会员有7 2.75%的概率购买自行车; 2. 年龄在32和39岁之间的会员有68.42%的概率购买自行车; 3. 年龄在39和67岁之间,上班距离不大于10公里,只有1辆汽车的会员有66.08%的概率购买自行车;

数据挖掘算法

数据挖掘的10大经典算法 国际权威的学术组织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 2006年12月评选出了数据挖掘领域的十大经典算法:C4.5, k-Means, SVM, Apriori, EM, PageRank, AdaBoost, kNN, Naive Bayes, and CART. 不仅仅是选中的十大算法,其实参加评选的18种算法,实际上随便拿出一种来都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算法,它们在数据挖掘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 C4.5 C4.5算法是机器学习算法中的一种分类决策树算法,其核心算法是ID3算法. C4.5算法继承了ID3算法的优点,并在以下几方面对ID3算法进行了改进: 1) 用信息增益率来选择属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选择属性时偏向选择取值多的属性的不足; 2) 在树构造过程中进行剪枝; 3) 能够完成对连续属性的离散化处理; 4) 能够对不完整数据进行处理。 C4.5算法有如下优点:产生的分类规则易于理解,准确率较高。其缺点是:在 构造树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集进行多次的顺序扫描和排序,因而导致算法的低效。 2. The k-means algorithm 即K-Means算法 k-means algorithm算法是一个聚类算法,把n的对象根据他们的属性分为k个分割,k < n。它与处理混合正态分布的最大期望算法很相似,因为他们都试图找到数据中自然聚类的中心。它假设对象属性来自于空间向量,并且目标是使各个群组内部的均方误差总和最小。 3.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支持向量机,英文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机(论文中一般简称SVM)。它是一种監督式學習的方法,它广泛的应用于统计分类以及回归分析中。支持向量机将向量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间里,在这个空间里建立有一个最大间隔超平面。在分开数据的超平面的两边建有两个互相平行的超平面。分隔超平面使两个平行超平面的距离最大化。假定平行超平面间的距离或差距越大,分类器的总误差越小。一个极好的指南是C.J.C Burges的《模式识别支持向量机指南》。van der Walt 和 Barnard 将支持向量机和其他分类器进行了比较。 4. The Apriori algorithm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研究综述终板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研究综述 程建华 (九江学院信息科学学院软件教研室九江332005 ) 摘要:随着数据库应用的不断深化,数据库的规模急剧膨胀,数据挖掘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其中的分类问题,由于其使用的广泛性,现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数据挖掘中的核心技术分类算法的内容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分类算法大体可分为传统分类算法和基于软计算的分类法两类。通过论述以上算法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研究者对已有算法的改进有所了解,以便在应用中选择相应的分类算法。 关键词:数据挖掘;分类;软计算;算法 1引言 1989年8月,在第11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的专题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基于数据库的知识发现(KDD,Knowledge DiscoveryDatabase)技术[1]。该技术涉及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智能数据库、知识获取、专家系统、数据可视化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技术难度较大,一时难以应付信息爆炸的实际需求。到了1995年,在美国计算机年会(ACM)上,提出了数据挖掘[2](DM,Data Mining)的概念,由于数据挖掘是KDD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在实践应用中对数据挖掘和KDD这2个术语往往不加以区分。 基于人工智能和信息系统,抽象层次上的分类是推理、学习、决策的关键,是一种基础知识。因而数据分类技术可视为数据挖掘中的基础和核心技术。其实,该技术在很多数据挖掘中被广泛使用,比如关联规则挖掘和时间序列挖掘等。因此,在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中,分类技术的研究应当处在首要和优先的地位。目前,数据分类技术主要分为基于传统技术和基于软计算技术两种。 2传统的数据挖掘分类方法 分类技术针对数据集构造分类器,从而对未知类别样本赋予类别标签。在其学习过程中和无监督的聚类相比,一般而言,分类技术假定存在具备环境知识和输入输出样本集知识的老师,但环境及其特性、模型参数等却是未知的。 2.1判定树的归纳分类 判定树是一个类似流程图的树结构,其中每个内部节点表示在一个属性上的测试,每个分支代表一个测试输出,而每个树叶节点代表类或类分布。树的最顶层节点是根节点。由判定树可以很容易得到“IFTHEN”形式的分类规则。方法是沿着由根节点到树叶节点的路径,路径上的每个属性-值对形成“IF”部分的一个合取项,树叶节点包含类预测,形成“THEN”部分。一条路径创建一个规则。 判定树归纳的基本算法是贪心算法,它是自顶向下递归的各个击破方式构造判定树。其中一种著名的判定树归纳算法是建立在推理系统和概念学习系统基础上的ID3算法。 2.2贝叶斯分类 贝叶斯分类是统计学的分类方法,基于贝叶斯公式即后验概率公式。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分类过程是首先令每个数据样本用一个N维特征向量X={X1,X2,?X n}表示,其中X k是属性A k的值。所有的样本分为m类:C1,C2,?,C n。对于一个类别的标记未知的数据记录而言,若P(C i/X)>P(C j/X),1≤ j≤m,j≠i,也就是说,如果条件X下,数据记录属于C i类的概率大于属于其他类的概率的话,贝叶斯分类将把这条记录归类为C i类。 建立贝叶斯信念网络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拓扑学习,即有向非循环图的——————————————————— 作者简介:程建华(1982-),女,汉族,江西九江,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信息安全。

全面解析数据挖掘的分类及各种分析方法

全面解析数据挖掘的分类及各种分析方法 1.数据挖掘能做以下六种不同事情(分析方法): ?分类(Classification) ?估值(Estimation) ?预言(Prediction) ?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Affinitygroupingorassociationrules) ?聚集(Clustering) ?描述和可视化(DescriptionandVisualization) ?复杂数据类型挖掘(Text,Web,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 2.数据挖掘分类 以上六种数据挖掘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数据挖掘;间接数据挖掘?直接数据挖掘 目标是利用可用的数据建立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对剩余的数据,对一个特定的变量(可以理解成数据库中表的属性,即列)进行描述。 ?间接数据挖掘 目标中没有选出某一具体的变量,用模型进行描述;而是在所有的变量中建立起某种关系。 ?分类、估值、预言属于直接数据挖掘;后三种属于间接数据挖掘 3.各种分析方法的简介 ?分类(Classification) 首先从数据中选出已经分好类的训练集,在该训练集上运用数据挖掘分类的技术,建立分类模型,对于没有分类的数据进行分类。 例子: a.信用卡申请者,分类为低、中、高风险 b.分配客户到预先定义的客户分片 注意:类的个数是确定的,预先定义好的 ?估值(Estimation) 估值与分类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分类描述的是离散型变量的输出,而估值处理连续值的输出;分类的类别是确定数目的,估值的量是不确定的。 例子: a.根据购买模式,估计一个家庭的孩子个数 b.根据购买模式,估计一个家庭的收入 c.估计realestate的价值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姓名:刘振岩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指导教师:王万森 2003.4.1

首都师范入学硕.卜学位论Z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f随着数据库技术的成熟应用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人类积累的数据量正在以指数速度增长。科于这些数据,人{}j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查询、统计分析手段,而需要发现更深层次的规律,对决策或科研工作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正是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隐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将机器学习应用于大型数据库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所谓数据挖掘(DataMining,DM),也可以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DiscoverDat曲鹅e,KDD),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r},,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发现了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还可以用于数据自身的维护。因此,数据挖掘是数据库研究中的一个很有应用价值的新领域,它又是一门广义的交叉学科,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 分类在数据挖掘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目前在商业上应用最多。分类的目的是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乍多分类的方法已被机器学习、专家系统、统计学和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者提}H。本论文主要侧重数据挖掘中分类算法的研究,并将分类算法划分为急切分类和懒散分类,全部研究内容基本围绕着这种划分方法展开。.1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l,讨论了数掂挖掘中分类的基本技术,包括数据分类的过程,分类数据所需的数据预处理技术,以及分类方法的比较和评估标准;比较了几种典 型的分类算法,包括决策树、k.最近邻分类、神经网络算法:接着,引 出本文的研究重点,即将分类算法划分为急切分类和懒散分类,并基于 这种划分展歼对数据挖掘分类算法的研究。 2.结合对决簸树方法的研究,重点研究并实现了一个“懒散的基于模型的分类”思想的“懒散的决策树算法”。在决策树方法的研究中,阐述了决 策树的基本概念以及决策树的优缺点,决策树方法的应用状况,分析了 决策树算法的迸一步的研究重点。伪了更好地满足网络环境下的应用需 求,结合传统的决策树方法,基于Ⅶ懒散的基于模型的分类”的思想, 实现了一个网络环境下基于B/S模式的“懒散的决策树算法”。实践表明: 在WEB应fH程序叶i采用此算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3.选取神经H络分类算法作为急切分类算法的代表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神经网络中,重点分析研究了感知器基本模型,包括感知器基本模型的构 造及其学习算法,模型的几何意义及其局限性。并针对该模型只有在线 性可分的情况一F彳‘能用感知器的学习算法进行分类的这一固有局限性, 研究并推广了感知器模型。

大数据下数据挖掘技术的算法word版

大数据下数据挖掘技术的算法 在大数据背景下,许多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衍生 出一些新兴技术,这些推动着互联网行业的前行。新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新问 题的产生,现有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大数据发展的需要,在数据保护等方 面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进一步完善大数据技术是当下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主要进行了大数据的简单引入,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分析了 当下的发展进度和面临的困难。 1大数据的相关引入 1.1大数据的概念。大数据主要指传统数据处理软件无法处理的数据集,大 数据有海量、多样、高速和易变四大特点,通过大数据的使用,可以催生出新 的信息处理形式,实现信息挖掘的有效性。大数据技术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收 集海量的信息,更在于专业化的处理和分析,将信息转化为数据,从数据中提 取有价值的知识。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关系密切,数据分析必须依托于云计算 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等。1.2大数据的特点。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投 入到对大数据的研究当中,其特点也逐渐明晰,都广泛的提及了这四个特点。(1)海量的数据规模,信息的数据体量明显区别于以往的GB、TB等计量单位,在大数据领域主要指可以突破IZP的数量级。(2)快速的数据流转,大数据作用的领域时刻处在数据更新的环境下,高效快速的分析数据是保证信息处理有效 的前提。(3)多样的数据类型,广泛的数据来源催生出更加多样的数据结构。(4)价值低密度,也是大数据的核心特征,相较于传统数据,大数据更加多变、模糊,给数据分析带来困扰,从而难以从中高密度的取得有价值的信息。1.3大 数据的结构。大数据主要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三种数据结构。结 构化一般指类似于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模式。半结构化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但相 比结构化来说更加灵活多变。目前非结构化数据占据所有数据的70%-80%,原

数据挖掘分类实验详细报告

《数据挖掘分类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1120362066 尹雪蓉数据挖掘分类过程 (1)数据分析介绍 本次实验为典型的分类实验,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弄清数据挖掘具体流程,我们小组选择了最经典的决策树算法进行具体挖掘实验。 (2)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在进行数据挖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需要挖掘的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准备,格式统一。将样本转化为等维的数据特征(特征提取),让所有的样 本具有相同数量的特征,同时兼顾特征的全面性和独立性 2、选择与类别相关的特征(特征选择) 3、建立数据训练集和测试集 4、对数据集进行数据清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ILPD (Indian Liver Patient Dataset) 这个数据集,该数据集已经具有等维的数据特征,主要包括Age、Gender、TB、DB、Alkphos、Sgpt、Sgot、TP、ALB、A/G、classical,一共11个维度的数据特征,其中与分类类别相关的特征为classical,它的类别有1,2两个值。 详见下表: 本实验的主要思路是将该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对训练集进行训练生成模型,然后再根据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 数据集处理实验详细过程:

●CSV数据源处理 由于下载的原始数据集文件Indian Liver Patient Dataset (ILPD).csv(见下图)中间并不包含属性项,这不利于之后分类的实验操作,所以要对该文件进行处理,使用Notepad文件,手动将属性行添加到文件首行即可。 ●平台数据集格式转换 在后面数据挖掘的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开源数据挖掘平台工具软件weka,该平台使用的数据集格式为arff,因此为了便于实验,在这里我们要对csv文件进行格式转换,转换工具为weka自带工具。转换过程为: 1、打开weka平台,点击”Simple CLI“,进入weka命令行界面,如下图所示: 2、输入命令将csv文件导成arff文件,如下图所示: 3、得到arff文件如下图所示: 内容如下:

数据挖掘中的文本挖掘的分类算法综述

数据挖掘中的文本挖掘的分类算法综述 摘要 随着Internet上文档信息的迅猛发展,文本分类成为处理和组织大量文档数据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对数据挖掘进行了概述包括数据挖掘的常用方法、功能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对数据挖掘领域较为活跃的文本挖掘的历史演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相关技术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第三章先分析了文本分类的现状和相关问题,随后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文本分类算法,包括KNN 文本分类算法、特征选择方法、支持向量机文本分类算法和朴素贝叶斯文本分类算法;;第四章对KNN文本分类算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基于统计和LSA降维的KNN文本分类算法;第五章对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文本分类的在信息领域以及商业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预测分析;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文本分类算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eb 2.0,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on the Internet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One important research focu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se great capacity of online documents. Text classification is one crucial par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we first introduce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data mining, including the methods, contents and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n data mining fields; then we discussed the text mining, one active field of data mining, to provide a basic foundation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al common algorithms are analyzed in Chapter 3. In chapter 4 thorough research of KNN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are illustrated including the statistical and dimension reduction based on LSA and in chapter 5 we make some predictions for data mining, text mining and text classification and finally we conclude our work. KEYWORDS: data mining, text mining, text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KNN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目录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