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相互啄毛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

雏鹅相互啄毛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
雏鹅相互啄毛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

雏鹅相互啄毛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

雏鹅在育雏期的早期常会出现啄毛等啄癖现象,其原因较为复杂,是多因素造成的综合症。但大部分原因是管理失当和营养缺乏引起代谢功能紊乱及味觉异常。

主要表现为啄羽毛、啄翅、啄尾,如羽毛不全或稀疏可成为啄肉。

育雏期还常见啄眼圈、啄头、啄背、啄趾等。

预防雏鹅啄毛要从1日龄开水和开料做起。雏鹅出壳后16-18小时就表现张嘴伸颈,啄食垫草或互相啄咬,此时要给予温水补水,而后便可开食。开食时宜用配合颗粒料,并加入适量切细的鲜嫩青绿饲料,撒在饲料盘中或雏鹅身上,引诱啄食。

第一周,每次饲喂时要少给勤添,一般白天喂6-8次,夜间加喂2-3次,配合精料每天每只20-40克,青料喂量为5克;第二周喂全价料每天每只50-70克,青料50克。其次是饲养密度不要过大,密度过大易发生啄癖和环境条件恶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鹅群生长期不断出现大小不均匀的个体等。一般雏鹅正常饲养密度每平方米第一周为25只,

第二周为20只。在正常饲养密度情况下,由于温度过低,湿度过大,易造成雏鹅打堆,也会出现啄癖。正常温度和相对湿度一周龄分别为28-30℃和65-70%;

第二周分别为25-28℃和65%。在饲养管理中,饲养者要经常检查鹅群,发现有啄癖和被啄伤的病鹅,要及时尽快地挑出,隔离饲养和治疗。检查日粮配方缺少什么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特别在青绿饲料缺少情况下,会出现维生素缺乏,引起鹅啄羽癖。

冬季可补充青料汁或复合维生素B,按每公斤料加2-5毫克。若一时弄不清

啄羽原因,可在饲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同时改善饲料管理,消除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如疏散密度,防止拥挤;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注意通风;防止强光长时间照射;育雏期可适量加入青粗料,以增加雏鹅饱腹感。如将青绿料扎成小捆,挂在一定高度,分散雏鹅注意力,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

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肠道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一、肠道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人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等四种寄生虫。各种寄生虫对人体可产生多种危害:蛔虫在肠道内主要吸食人体消化或半消化食物等营养物质;钩虫专门吸取人体肠道血液,并引起肠壁多处溃疡、出血;鞭虫由于其头部深入肠粘膜,吸取肠壁组织液和血液,引起肠壁充血水肿;蛲虫常在夜晚到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搔痒和会阴炎症等。此外,虫体的寄生和刺激尚可引起脐周及上腹疼痛、腹泻等症状;儿童反复感染可发生营养不良、贫血、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等危害;虫体分泌的毒素和排泄物对人体有毒害和致敏作用,可出现烦躁、失眠、荨麻疹、哮喘、小儿夜间磨牙、夜惊以及喜食生米、泥土等异食现象。蛔虫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等。真可谓虫小危害大。 二、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和食物,健康人因食用了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饮水,小儿吸吮污染的手指以及农田劳动、日常生活中手、脚直接接触受虫卵污染的泥土等而受到感染。 三、我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和主要的防控措施

我区肠道寄生虫感染特别是中小学生和幼儿长期居高不下,这与我区的经济状况卫生条件密切相关。为了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我省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我区今秋对全区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集中进行驱虫服药。药品使用安全高效的“甲苯咪唑咀嚼片”。此药为甜味,服用者依从性较好,4岁以上的人群早晚饭后各服2片,2岁及以上不到4岁者减半。2岁以下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及对“甲苯咪唑”过敏禁用。肝肾功能不良,老年人慎用。 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除驱虫服药外,个人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教育小儿改掉吃手指、咬指甲的习惯;不吃不干净生的瓜果、蔬菜,避免手、脚直接接触泥土,提倡穿鞋下田劳动等。此外,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加强家畜管理,城市不养鸡、鸭、鹅。学校、幼儿园应定期组织驱虫,防止学生、幼儿间交叉感染。

雏鹅日常饲养管理方法

雏鹅日常饲养管理方法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后到4周龄或1月龄内的孩子,又叫小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还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为此,笔者现将雏鹅的育雏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育雏舍的准备:育雏前应做好舍内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备好火炉,做好保暖工作,做到舍内光线充足,保温良好,防止贼风,堵塞鼠洞,防止鼠害,门口设有消毒槽。 2.育雏用具准备:育雏用具如圈栏板、食槽、水盆等要准备好,最好用5%热火碱水洗涤。围栏垫草要干燥、松软、无腐烂,最好用稻草。温度计挂在育雏舍墙上。 3.育雏用药品准备:如禽力宝、葡萄糖、维生素C、含碘食盐、高锰酸钾、青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驱虫药等。 4.准备好育雏饲料:最好用雏鹅专用料、玉米面,无霉变。 5.育雏方式:建议最好垫草平养,注意保温。 6.疫苗准备:小鹅瘟血清、小鹅瘟弱毒疫苗。 7.培训好育雏人员。 8.做好雏鹅的运输准备工作,雏鹅运输要注意保温,防止挤压,防出汗。 育雏期的日常饲养管理 1、雏鹅入舍后:首先提早进行饮水,欲称潮口,饮水用温开水(25℃左右),要预防下痢。做到每只雏鹅都要喝到水,然后自由饮用,水盆水面水位以3cm为宜。 2、及时进行开食;一般在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即雏鹅进舍饮完潮口水后约1小时左右即可开食。 3、1—3日龄:舍温要求30℃—28℃,湿度60%—65%,鹅群以20—25只/m2,每天喂6—8次(晚上最好喂1—2次),开食饲料以青精混合,要求新鲜、易消化。饲料以青料占65%—70%,配合饲料占30%—35%为宜。也可用玉米面、碎米或小米(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喂量开食以1000只雏鹅1天5kg青料,2.5kg精料为宜。以后逐日增加,同时要满足其饮水。 4、4—10日龄:舍温28℃—25℃,湿度,60%—65%。鹅群以15—20只/m2,每天喂6—8次,其中夜间2—3次。从4日龄开始,饲料中应加入些砂粒,大小以能吃下为宜,饲料以青饲料占70%—80%,配合料占20%—30%,如果喂碎米或玉米面,最好在饲料中加一些煮熟的蛋黄或含脂肪少的植物性蛋白,如豆粕、葵花粕等。天气好可以进行放牧,同时要保证饮水。 5、11—20日龄:舍温要求25℃—20℃,湿度65%—70%。鹅群以15—12只/m2为宜,每天喂6次,晚上最好喂1—2次。饲料以青饲料为主,可占80%—90%,配合料占10%—20%。用放牧增加雏鹅运动,让鹅采食青草,放牧前不喂料。 6、21—30日龄:舍温18℃—20℃,湿度65%—70%。鹅群12—8只/m2,饲料中青料可占90%—92%,配合料占8%—10%,一般舍饲每天喂5次,其中晚上喂1—2次,逐渐延长放牧时间,白天全天放牧,保证饮水。 7、饮水:要求水质要清洁,最初以25℃温开水,1—7日龄用禽力宝水溶液,最好在水中加入痢特灵或庆大霉素或高锰酸钾等可防止下痢,供水要充足,防止暴饮造成水中毒,并做好饮水用具的勤洗、勤换、勤消毒。 育雏注意事项

鹅常见病的防治

鹅常见病的防治

目录 1、小鹅瘟。 (1) 2.小鹅流行性感冒。 (1) 3.曲霉菌病。 (1) 4.鹅卵黄性腹膜炎。 (2) 5.鹅出败病。 (2) 6.绦虫病: (3) 7.鹅口疮。 (3) 8.鹅球虫病。 (3) 9.鹅裂口线虫病。 (4) 10.鹅链球菌病。 (4) 11.禽霍乱 (4) 12.鹅大肠杆菌病(蛋子瘟)。 (5) 13.副伤寒 (6) 14.鹅矛形剑带绦虫病 (6) 15.软骨病。 (7)

1、小鹅瘟。 症状: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 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 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 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④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只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5)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2.小鹅流行性感冒。 症状:由鹅流行性感冒志贺氏杆菌引起。主要危害30日龄左右的幼鹅,传染快,死亡率高。病鹅食欲减退,流鼻涕,下痢,缩头嗜睡,伏卧怕冷,不断摇头,羽毛乱,两脚瘫软无力。 防治:①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 ②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 ③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 3.曲霉菌病。

鸡啄癖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鸡啄癖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啄癖产生的原因 啄癖在各年龄鸡群中都有发生,但雏鸡和青年鸡群发生率较高。在高密度的饲养环境中、鸡群活动受阻、鸡对所求欲望不能满足而造成生理不适、心理焦急和恐怖均能引起啄癖。据观察分析,引起啄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分布不均匀或光照过强,饲养密度大,环境温度过高,地面潮湿,鸡舍通风不良,外寄生虫的刺激,产蛋箱不足,限饲时间过长等。另外,因品种、年龄不同和强弱不匀的鸡同群饲养,也会引起啄癖。 1.2 日粮因素 鸡日粮中缺乏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食盐和钙磷含量不足,钙磷比例失调;饲喂颗粒饲料或限制饲养、缩短或减少了采食时间及采食量。 1.3应激因素 日常生活中的捉鸡、转群、疫苗注射、换料、饮水、噪音、光照变化、新奇的颜色、飞鸟窜入、长途运输、剧烈运动、过冷过热以及某些疫病都可使鸡群搔乱发生应激。 2啄癖的类型 2.1 啄肛 育成期实行限制饲养的种鸡易发生啄肛;小母鸡开产后不久,激素分泌发生变化及输卵管脱落、产蛋时造成肛门撕裂出血、其它鸡追逐啄肛。啄肛容易造成受害鸡贫血,严重时能将内脏啄出,造成死亡。 2.2 啄头 多发生于公鸡。由于公鸡互相斗殴造成冠、肉垂受伤发生出血,其它鸡一哄而上啄其头部。 2.3 啄趾 多见于雏鸡。常因饥饿、槽位不足或者过高。 2.4 啄羽 啄羽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常由鸡群中强壮的鸡啄击弱小的鸡。被啄的部位多为头部,造成冠和肉垂受伤。 3啄癖的防治措施 为预防和杜绝上述几种啄癖的发生,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应采用以下防治措施:3.1 鸡舍内温度和密度保持适当,地面干燥,勤换垫料。保持良好的通风,供给充足的饮水,舍内光线不能太强,能使鸡看到吃料和饮水即可。 3.2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鸡不要一起饲养,公母鸡分开饲养。 3.3 在鸡舍内和运动场里设置沙浴池,或在运动场是里挂青饲料,以增加活动时间,分散鸡的注意力,减少互相追啄的机会。这是预防啄癖很重要的一项措施。 3.4 配合饲料中动物性饲料要占5%~10%,使粗蛋白质的含量保持在雏鸡18%~20%、青年鸡14%~18%,矿物质饲料应占3%~4%,食盐含量占0.3%~0.5%,青饲料和干草粉也要供给,让鸡的消化道内经常有饱的感觉。 3.5 进行断喙可有效降低啄的发生率。 3.6 对已被啄伤流血的地方,涂抹颜色较暗、带有气味的药水如紫药水、臭药物等,用废机油涂抹被啄部位,也可防治啄癖。被啄伤的鸡,最好及时从鸡群中挑出,分开饲养,待伤口痊愈后再放入鸡群。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授课人孔德利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一节概述 一、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性刺激物”,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问,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 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二)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常以经口吃人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降低等。 (三)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四)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第二节畜禽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 1、猪疥螨病 病猪患部发痒,经常在猪舍墙壁、围栏等处摩擦,经5~7d皮肤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包,时间稍长,脓包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但多数表现发育不良,生长受阻。 2、弓形体病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废绝,尿黄便干,体温呈稽留热(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 3、猪蛔虫病 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肠壁、肝、肺脏中发育形成一个移动过程,可引发肺炎和肝脏损伤,有的移行到胃内,造成呕吐,剖检时可见蛔虫堵塞肠道。 4、旋毛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本虫常呈人猪相互循环,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 2、定期进行驱虫一般猪场每年春秋二季对种猪群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时驱虫 一次。 (三)常用治疗药物 1、敌百虫先将敌百虫按1%浓度制成药液,清洗患部。每天1次,连续用3~4d。内服可按每公斤体重

鸡啄癖发生原因及其防治

鸡啄癖的原因及其防治 目前,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养鸡生产中啄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啄癖的发生对养鸡业形成了极大的危害。 1、什么是鸡啄癖? 鸡啄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鸡的一种异食癖,又称为异食癖、恶食癖、啄食癖等。 鸡啄癖是由于鸡体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常见疾病,是单向或相互啄食个别鸡部位或异物的一种恶癖。表现为相互攻击伤害,自食或争食所下的蛋,以至吞食各种异物等等。 2、哪些鸡容易发生鸡啄癖? 一般来讲,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不分季节,无论是平养,还是笼养的鸡均可发生。肉鸡更为严重,尤其是幼鸡,蛋鸡发生率也较高。 3、鸡啄癖对养鸡业有哪些危害呢? 鸡群中一旦发生鸡啄癖,就会很快蔓延到整个鸡群。啄癖严重时,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啄癖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约50%左右。如果蛋鸡在长时间断水,特别是夏季,还会造成产蛋量的显著下降,给养鸡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

失。后面,我们会结合鸡啄癖产生的原因,全面地了解鸡啄癣的危害。 4、发生啄癖时,鸡有哪些表现呢? 鸡啄癖在临床上可分为啄肛癖、啄羽(冠)癖、啄蛋癖等,是许多鸡场的一种常见病。现在我们就具体谈一谈鸡啄癖的几种表现形式。 a、啄肛癖。雏鸡与产蛋母鸡发生率较高。由于雏鸡患白痢病,肛门周围粘满稀粪或糊肛,其他鸡啄食患鸡肛门,或蛋鸡发生输卵管脱出、脱肛,其他鸡好奇争相啄食。被啄鸡疼痛惊恐逃脱,而啄食鸡紧追不放,导致鸡群骚动,相互争啄肛门伤口,严重的将直肠拖出,造成全群暴发啄肛现象。 b、啄羽癖。常发生在幼鸡的换羽期、产蛋母鸡的盛产期与当年高产的新母鸡。一般是由于营养缺乏,特别是钙、硫和维生素B12不足等。表现为患鸡相互啄食羽毛或自啄羽毛,此外患螨病、鸡虱也可导致啄羽癖。 c、啄趾癖。主要发生在雏鸡,往往是由于饲喂不及时造成的。另外,断趾时消毒不严,遭到感染,造成断端肿胀,抬腿行走,这时如果有一只鸡啄趾,其他鸡蜂拥而上,被啄鸡趾部出血或跛行,严重的会把啄断趾,给雏鸡生长发育与成活率带来严重影响。 d、啄蛋癖。多发生于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当一只鸡刚产蛋落地,自己或其他鸡争抢啄蛋。大多是由于日粮中蛋白

小鹅的饲养方法及要点知识

小鹅的饲养方法及要点知识 1、小鹅禁忌油腻物,用洗净切细而鲜嫩的青绿饲料拌上碎米喂 10一15天,青料比例要多。 2、白天喂3—4次,晚上喂1—2次,并供给清洁饮水。 3、15天以后可全喂青料,晚上补喂糠、麸和少量包谷粉等精料。 4、气候温和的地方,雏鹅出壳后3—5天就可在附近草场上放养,吃食嫩草,减少喂饲,并可将小鹅放到户外能晒得到太阳的水里洗 澡10多分钟,15—20天后可任其自由下水。 5、冷水田、深水、积水阴沟及泥浆田均不宜放。 6、40天以前小鹅,要谨防雨淋,晚上防止打堆,并勤换窝棚垫 草保持厩舍干燥、清洁。 7、60天的雏鹅,以放为主,一般不再补喂糠、麸。如果天热可 用细沙垫栏,以防过热。如果用抱窝母鹅育雏,i00只左右雏鹅, 放3一4只母鹅和一只公鹅。公鹅能防敌害。 雏鹅出壳后,待绒毛干时即从巢中取出。青年母鹅所生的蛋孵出的雏鹅约36小时给食;成年母鹅所生的蛋孵出的雏鹅24小时给食。 小鹅禁忌油腻物,用洗净切细而鲜嫩的青绿饲料拌上碎米喂10一 15天,青料比例要多。白天喂3―4次,晚上喂1―2次,并供给清 洁饮水。15天以后可全喂青料,晚上补喂糠、麸和少量包谷粉等精料。气候温和的地方,雏鹅出壳后3―5天就可在附近草场上放养, 吃食嫩草,减少喂饲,并可将小鹅放到户外能晒得到太阳的水里洗 澡10多分钟,15―20天后可任其自由下水。冷水田、深水、积水 阴沟及泥浆田均不宜放。40天以前小鹅,要谨防雨淋,晚上防止打堆,并勤换窝棚垫草保持厩舍干燥、清洁。60天的雏鹅,以放为主,一般不再补喂糠、麸。如果天热可用细沙垫栏,以防过热。如果用

抱窝母鹅育雏,i00只左右雏鹅,放3一4只母鹅和一只公鹅。公 鹅能防敌害。 一、选好雏鹅。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二、温度适宜。1-5日龄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O℃。 三、精心饲喂。应定时定量饲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饱的喂法。雏鹅在出壳24小时后,要先喂水后开食,喂浸泡的碎米和丝状青菜。开食后头两天喂4-5次,4-10日龄喂次数增至5-7次,日粮精料占35%,青菜占65%。11-20日龄时,以青料为主。21日龄后,改为谷 物类饲料,每天喂4-5次。 四、分开育雏。每批雏鹅都有大、中、小或强弱之分,因此,必须合理分群,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育雏应以小群 为宜,每群50-80只,要做到白天、黑夜逐群检查,用手把小鹅操 动4-5次,防止有雏鹅堆叠而造成上面冻、中间热、下面压的现象。 五、适时放牧。自开食后,要每隔一小时起身一次,这样可调节温度,散发水汽。7日龄后,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可在清洁的浅 水塘内进行放水,开始时间要短,路要近。 选好雏鹅 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卵黄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稳,叫声有力,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对腹大、歪头等弱雏要淘汰。 温度适宜 1-5日龄为25-28℃,6-10日龄为23-26℃,11-20日龄为20-24℃,21日龄以后为17-2O℃。 精心饲喂

鸡啄癖原因及其防制(多个)

鸡啄癖原因及其防制 在养鸡中,常见一些鸡发生啄肛、啄羽、啄趾癖,特别是雏鸡和初产母鸡易发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给养鸡户带来很大损失。1发生原因1 .1饲料方面如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不足或蛋白质品质差,日粮中矿物质钙、磷、食盐供应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1 .2饲养管理不当如舍内 鸡啄癖原因引起的应如何防治 郑明白你好: 我饲养的鸡发生啄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如何防治? 宝清付长青 付长青你好: 鸡发生啄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个方面,可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管理因素。①因光照强度过大,或由暗光环境转到较明亮处饲养,由密闭式鸡舍转入开放式鸡舍饲养时,鸡发生啄癖。要立即更换灯泡,降低照度,同时遮严门窗,使舍内光线变暗。若由暗处转向明亮处饲养时,必须在转群之前给鸡断喙。②因饲养密度大,舍内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温度偏高,而引起鸡啄癖时。要保证每平方米饲养的鸡符合饲养标准,同时适当增加通风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③因缺水、断料,或喂料时间拖延过长,而引起啄癖。要改善饲养管理,饮长流水,固定喂料时间,饲料量要按照标准喂给。 二、营养因素。一是饲料中蛋氨酸、赖氨酸缺乏或不足,引起的鸡啄癖。要及时添加0.1%的蛋氨酸或0.1%的赖氨酸。二是饲料中代谢能量过高、纤维素含量低,引起的鸡啄癖。要降低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减少玉米用量,加入2%~3%的草粉或花生壳等纤维性饲料。三是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鸡发生了啄癖。要及

时补加微量元素,特别在鸡换羽时要注意加锌,同时超倍增加维生素。四是食盐不足引起的啄癖,要在饲料中补加0.1%的食盐,或者在饮水器内加入食盐,待溶解后再饮用,避免食盐中毒。 三、个别鸡发生创伤流血时,引起其它鸡啄癖。要及时挑出带伤鸡,用紫药水涂抹伤口,单独饲养。 https://www.360docs.net/doc/d812633087.html,/nd/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4 【鸡啄癖的原因与防治】 张滴 大群养鸡,特别是高密度饲养,往往会出现鸡相互啄羽,啄肛,啄趾,食蛋等恶癖。在开产前后,经常会发生啄肛。互啄会导致鸡着羽不良,体热散失,采食量增加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在肉用仔鸡中,互啄可导致肉仔鸡皮炎及组织损伤,严重还可导致死亡,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1互啄发生的原因 引起啄癖有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亦有营养方面与疾病的原因,还有品种上的原因。 1.1引起互啄的环境条件 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时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限饲或饥饿,光照强度过高,通风不良下的氨气浓度过高,潮湿等等,饲用颗粒料比粉料易引起互啄。 1.2引起互啄的营养因素

小雏鹅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小雏鹅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雏鹅的开食以出壳24~30小时为宜,开食前先饮水,开食用籼米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再搭配一份切成丝状的青菜叶,放在浅瓷盆内,让雏鹅自由采食。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雏鹅的饲养和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雏鹅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1、育雏前的准备。接雏前首先要选好鹅舍的场地,选择在有水源,草源丰富,草质良好的地方,鹅舍坐北朝南为好。对育雏室内外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堵死鼠洞、蛇洞。保证育雏室干燥、通风,有充足的采光面积。墙壁可用20%的石灰水粉刷,地面、天花板用20%漂白粉溶液或%的消毒王溶液喷洒消毒,喷洒后关闭门窗24小时,然后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自然干燥。或者采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法消毒。育雏用器具,如食槽、饮水器等可用5%的热烧碱水洗涤,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所用的垫料应干燥、松软、无霉烂。 2、雏鹅的饲养。雏鹅出壳24小时左右即可饮水。饮水可以刺激食欲,促使胎粪的排出,饮水后即可开食。清料可选用浸泡约2小时的碎米,或是煮的半生经水淘过不粘的米饭。青饲料则要选新鲜幼嫩多汁的菜叶、青草等,青料也应洗净沥干水分,再切成细丝。喂食时先把碎米撒在塑料布上,任雏鹅啄食,然后再喂青料。防止食入青料过量精料不足而拉稀。每百只雏鹅1天约3百克精料、5百克青料,分6-8次喂,夜间喂2-3次。开食后的第二天便可按时饲喂,用1份精料和2份切成丝状的青饲料混合,每次喂食前先给饮水,防止雏鹅暴食。一般让雏鹅吃7-8成饱即可,这样利于雏鹅的消化和增进食欲。3日龄后的雏鹅,可在日粮中掺入少量的砂砾,有助于消化。4-10日龄的雏鹅消化能力和食欲增强,喂量要逐日增加,饲料搭配一般以精料或配合饲料30%-40%,青绿饲料60%-70%,白天喂5-7次,夜间2-3次。11-21日龄的雏鹅已有一定的觅食力,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精料可由熟喂逐步过渡为生喂或用配合饲料饲喂。青料可占日粮的80%-90%,每日喂5-6次。 3、雏鹅的管理 ⑴保温、防湿。由于初生雏鹅个体小、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的温湿度等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差,特别怕冷、怕热、怕潮湿,怕外界的环境突然变化,所以要给雏鹅创造一个适宜的温湿度环境。育雏室的温度,一般一周龄29℃-27℃,二周龄27℃-25℃,育雏期间最忌温度突然变化,另外,温度是否适宜,还可以观察鹅群的活动及表现。温度过低时,雏鹅靠近热源,挤成一堆,不时发出尖锐的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频繁,采食量减少。温度适宜时,雏鹅分布均匀,安静无声,食欲旺盛。育雏室的保温方法可用电热育雏伞,红外线灯泡或煤炉加热保温。用煤炉加温,需安装烟管通向室外,以排出二氧化碳和烟雾,同时要注意室内的通风,雏鹅一般在20日龄就可以完全脱温。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不利,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引起各种疾病。因此育雏室要经常清扫保持干燥、洁净。育雏室的相对湿度为60%-70%。随着个体的长大,会出现强欺弱、大欺小,造成生长发育不均匀,因此要定期按大小、强弱分群,一般每平方米饲养雏鹅为1-5龄20-25只,6-10日龄15-20只,11-15日龄12-15只,15日龄后8-10只。 ⑵放牧和放水。适时的放牧和放水可促进雏鹅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骨骼、肌肉、羽毛的生长,增加疾病抵抗力。春末夏初,雏鹅10日龄左右天气晴朗气温暖和时,可在中午放牧,夏季温度高,雏鹅5-7日龄就可在育雏室外放牧,开始放牧时间要短,以后逐渐延长。炎热夏季放牧要预防雏鹅中暑,放牧的时间和距离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逐渐过渡到以放牧为主,减少精料的补饲,节约成本,增加效益。小雏鹅的饲养方法 一、饲喂 雏鹅的开食以出壳24~30小时为宜,开食前先饮水,饮水中间加入%高锰酸钾,连用3天。开食用籼米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再搭配一份切成丝状的青菜叶,放在浅瓷盆内,让

鸡啄癖的原因和防治

鸡相互啄羽,啄肛,啄趾,食蛋等恶癖的原因大群养鸡,特别是高密度饲养,往往会出现鸡相互啄羽,啄肛,啄趾,食蛋等恶癖。在开产前后,经常会发生啄肛。互啄会导致鸡着羽不良,体热散失,采食量增加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在肉用仔鸡中,互啄可导致肉仔鸡皮炎及组织损伤,严重还可导致死亡,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1互啄发生的原因 引起啄癖有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亦有营养方面与疾病的原因,还有品种上的原因。 1.1引起互啄的环境条件 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时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限饲或饥饿,光照强度过高,通风不良下的氨气浓度过高,潮湿等等,饲用颗粒料比粉料易引起互啄。 1.2引起互啄的营养因素 日粮蛋白质不足,钙、盐不够,植物蛋白尤其豆粕过多,动物蛋白不够,含硫氨基酸、微生素、矿物质不够,粗纤维不足,外界寄生虫侵扰,因采食霉变饲料引起鸡的皮炎及瘫痪,患其它慢性肠炎而造成营养吸收差而互啄。 1.3其它原因 土种鸡和蛋用性品种的鸡只性情好动,易发生啄斗行为;早熟母鸡,比较神经质,易产生啄癖。 2互啄的类型 2.1啄羽 这是最常见的互啄类型,指鸡啄食其它鸡的羽毛,特别易啄食背部尾尖的羽毛,有时拔出并吞食.主要是进攻性的鸡,啄怯弱的鸡,羽毛脱落并导致组织出血,诱发啄食组织使鸡受伤被淘汰或死亡。 2.2啄肛 常见于高产小母鸡群,对于小母鸡,通常在小母鸡开始产蛋不几天后发生,大概与其体内的激素变化有关,产蛋后子宫脱垂或产大蛋使肛门撕裂,导致啄肛。对肉用仔鸡,啄肛易发生在生长期的限食阶段。

2.3啄蛋  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钙磷不足等因素亦会导致啄蛋癖。 2.4啄趾 常见于家养小鸡,因饥饿导致。小鸡会因料槽太高而无法采食,胆小的鸡,因害怕进攻性强的鸡而无法接近食物,会导致啄趾。采食拥挤或小鸡找不着食物会啄自己的或相邻鸡的脚趾。 3互啄的防治 3.1适时断喙 土鸡、黄杂鸡、蛋鸡在2日龄~12日龄时断喙,其方法为上喙断去鼻孔至喙尖的1/2,下喙断去1/3,为了防止断喙时出血或感染,在断喙前后一天在饮水中加入微生素K3(每千克2mg)和红霉素(每千克水0.25g)自由饮水。蛋鸡在5周龄~9周龄做第2次修喙。 3.2移出被啄的鸡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并在被啄伤的部分涂抹一层机油、煤油等具有难闻气味的物质,以便此鸡不再被啄。 3.3饲养密度 这是许多啄羽的主要诱因,建议土鸡、黄杂鸡、蛋鸡在0周龄~4周龄,每平方米最多不能超过50只,5周龄~8周龄每平方米不能超过30只,9周龄~18周龄每平方米不能超过15只,18周龄上产蛋鸡笼养,应按笼养规格饲养密度。 3.4通风性 氨气浓度过高首先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病症,导致鸡体不适,诱发其它病症,包括互啄。当鸡舍中氨气浓度达15mg/kg时,就有较轻的刺鼻气味;当鸡舍中氨气浓度达到30mg/kg时,就有较浓的刺鼻刺眼气味;当鸡舍中氨气浓度达到50mg/kg时,会发现鸡只咳嗽、流泪、结膜发炎等症状。鸡舍的氨气浓度以不超过20mg/kg为宜。 3.5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过强也是互啄的重要诱因,第1周鸡舍可以有40lx~60lx的光照强度,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也可达20lx~25lx。其它时间不要超过20lx 的光照强度,简言之,如果灯泡离地面2m,灯距间隔3m,灯泡的功率不能超

鹅寄生虫病介绍及防治

二十四、鹅球虫病 1,病原:球虫 2,流行特点:鹅球虫病以截形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寄生于肾小管上皮,使肾组织遭到很大破坏。三周到三月龄幼鹅最易感,常呈急性经过,病程2~3小时,致死率可高达86%。其他种鹅球虫均寄生于肠道,有些种可引起严重发病,而另一些种则致病力弱,但混合感染时也会严重致病。 3,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 ○1肾球虫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缺乏,翅膀下垂,极度衰弱和消瘦,腹泻, 粪带白色。重症幼鹅致死率很高。肠道球虫病呈现出血性肠炎症状,食欲缺乏,精神不佳,腹泻,粪稀或有红色粘液,病重可因衰竭而死亡。 ○2肾球虫病可见肾发肿,呈淡灰黑色或红色,肾组织上有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条纹,内含尿酸盐沉积物和大量卵囊。 ○3肾小管肿胀,内含卵囊、崩解的宿主细胞和尿酸盐。肠球虫病可见小肠 肿胀,呈现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小肠中下段最为严重,肠内充满稀薄的红褐色液体,肠壁上可能出现白色结节或纤维素性类白喉坏死性肠炎。 4,诊断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症状、病变及粪便或肠粘膜涂片或在肾组织中发现各发育阶段虫体而确诊。 5,防治措施:药物防制可用磺胺喹恶啉或磺胺间六甲氧嘧啶等磺胺类药物,用量及其他预防措施可参照鸭球虫病。 二十五、鹅棘头虫病 1,病原:棘头虫 2,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8月份为感染高峰,鹅、鸭、野生水禽及鸡均可感染,但鸭最多见。对幼年禽的危害大,流行时可造成大批死亡。 3,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 ○1主要是幼鹅发病,严重的常见下痢,变瘦,贫血,最后导致死亡, 死亡率很高。成年鹅感染症状多不明显,死亡率不高,死亡病例大多是因肠壁穿孔,并发腹膜炎引起。 ○2剖检病鹅,能够看见虫体前端的吻突牢固地附着在肠黏膜上,引起肠 卡他性炎症。有时吻突刺入黏膜深部,穿肠壁的浆膜层。固着部位出现溢血和溃疡,有时在浆膜表面上有突出的黄白色的结节,细菌继发感染的则有化脓现象。更严重的情是造成肠壁穿孔,并发腹膜炎,腹膜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 4,诊断方法:虫卵检查即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水洗沉淀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5,防治措施:管理好家禽的粪便,定期对鹅群进行粪便检查和驱虫,设法消灭中间宿主。治疗时可用四氯化碳、丙硫苯咪唑等药物。 二十六、毛滴虫病 1,病原:鹅毛滴虫 2,流行特点:本病的潜伏期为6至15天,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最易感染年龄为数周龄至5-8月龄。本病多发生在春秋两季。 3,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征:

雏鹅的饲养管理的方法

畜牧堂和你分享雏鹅的饲养管理的方法: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到4周龄内的小鹅。雏鹅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还影响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鹅的育种管理是整个育种管理的基础。新生雏鹅身体发育不完全,抗病能力差,为了保证其能够迅速的生长发育,科学高效的饲养管理技术也就必不可少。目前,鹅的育种和管理必须分三个阶段进行:制备、栽培和饲养。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雏鹅的饲养管理的方法。 1、准备阶段 育雏方式的选择。由于雏鹅的饲养数量与饲养环境往往不理想,所以在育雏方式的选择上,业主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作出取舍。一般来说,育种数量较多,环境应该用来温暖雏鸡,即通过人工加热保证育雏温度。在小群喂养和温暖的情况下,通常以鹅体散热、人工保温为辅助手段,以获得较好的孵化温度。但自温育雏往往存在管理繁琐及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在方案的选择中,必要的对比分析是不可少的。 育雏环境的准备。育雏环境方面,一是要严格选择育雏设备,在载鹅设备的安排上,目前国内大多都使用垫草平养,仅有少部分机械化、卫生化要求较高的养殖场采用笼养或网上平养。另一方面,育雏室的布置应保证干燥清洁,并且通风、保温以及光照都必须达到饲养标准。当然,除了必要的消毒隔热试验外,鹅的防疫工作也至关重要。 2、培育阶段 饲料选择。由于雏鹅的消化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在饲料应用上应注意选择易消化、高蛋白的饲料。而且,单一饲料往往不能满足鹅的营养需要,从饲养起始阶段选择混合饲料,可以满足鹅的生长需要。当然,饲料的选用还应根据雏鹅的不良反应来做出适当调整,各种添加剂的配合比例都必须严格控制。另外,无论是精料和青料的配比,还是各种饲料与水的配合,都必须在雏鹅身体易于接受的情况下予以调控。 环境控制。雏鹅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控制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其生长状态达到理想效果,温度、湿度、空气以及雏鹅的饮水、放牧等都必须做好全方位的管理。首先,育雏区域必须保证良好的通风,在保证雏鹅不受冻的情况下,雏室换气一定要及时合理。其次,应根据母鹅的生长发育,协调母鹅的湿度和温度,确保母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始终处于低水平。最后,雏鹅的饮水一定要清洁且充足,并且舍饲向放牧的过渡必须循序渐进。 3、饲养阶段 饲料喂养。雏鹅的饲料喂养往往分为3个阶段:首先,雏鹅出壳24小时后,引导其进行首次饮水。在这一阶段中,以少量温开水配合维生素或葡萄糖将有助于雏鹅的肠胃清理及胎粪的排除。其次是饮水后的开食,一般选用去粘性且半生不熟的米饭或干净菜叶,当然,嫩青草切丝也是可行的,而且在开食饲料中加入适量骨粉及食盐,可能使开食效果更佳。最后在开食完成后,引诱雏鹅采食也是很有必要的,必须通过多次调教让雏鹅学会采食。在这一阶段,饲料的饲喂也应逐渐以混合饲料为主,同时饲喂方式应注意少量多次,且饲喂时间不可过晚。饲养技巧。由于所涉及的育种数量众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其发展状况将不

鹅大肠杆菌病

鹅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鹅的急性传染病。2周龄以内鹅多发,呈急性败血症;成鹅也可感染,为卵黄性腹膜炎,并且较强的传染性,产蛋停止,流行才告终。 一、病原 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热和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很快使之灭活。 二、流行病学特点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健康鹅的肠道中,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在鹅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发病。当外环境突变或饲养管理不当与生病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发病。病鹅和带菌鹅是主要传染源,粪便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和孵化用具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种蛋的污染主要被带菌母鹅或产蛋箱、孵化器污染。雏鹅的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天气不好、V A缺乏等密切相关。成年母鹅的发病与产蛋期相关,往往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本病也停止发生。产蛋母鹅的病死率可达100%。公鹅的感染与配种有关,鹅群的发病数越高,公鹅的感染率也越高,说明交配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三、症状与病变 症状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为败血型,发生在雏鹅及部分母鹅。病雏表现精神不振,缩颈,呆立,排青白色稀便,食欲减少,饮欲增加,干脚。特征性症状是结膜发炎,眼肿流泪,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见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明显,触之有波动感。多数患鹅当天死亡,有的达5—6天死亡。成鹅表现为体温升高1—2℃,食欲废绝,渴欲增加,迅速死亡。慢性型病程一般3—5天,有的长达10余天。病母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喜卧,常在水面漂浮或离群独处。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患鹅脱水,眼球下陷,喙、蹼干燥,发绀,最后因衰竭死亡。耐过者不能恢复产蛋。公鹅主要表现生殖器症状,阴茎红肿、溃疡或结节。病情严重者,阴茎表面布满绿豆大小坏死灶,剥去痂块露出下面的溃疡灶,阴茎无法收回,丧失交配能力。雏鹅肿头症是特征性病变,可见头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水肿坏死,似胶冻状,并有多量的黄色液体浸润;眼结膜充血、出血,眼睑肿胀粘连;脑、肺、肠粘膜充血、出血,肝、脾肿大;个别见气囊炎和心包炎。成年母鹅特征性病变是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的混浊液体,常混有破损的卵黄,各脏器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互相粘连,肠浆膜上有出血小点,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卵黄在腹腔内积留时间较长者,可凝固成硬块。输卵管发炎,内有小出血点和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管腔内含有破碎的小块蛋白、蛋黄等。病鹅尸体消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肝肿大质脆、瘀血,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及灰黄色坏死点。公鹅病变局限于外生殖器部分,可见肿胀、坏死、溃疡等。 四、诊断 成鹅发病根据特征性病变及流行特点即可确诊,但雏鹅毛发病常缺少特征性病变,需做病原分离鉴定方能确诊。 五、防治 1、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如保持清洁卫生、良好通风、适当饲养密度及适宜温度,饲料饮水质好充足等。 2、鹅舍定期消毒,种蛋、孵化器切实消毒。 3、公鹅在本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在配种前应逐只检查,凡外生殖器有病变的一律淘

鸡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鸡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啄癖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多因营养代谢紊乱、日粮营养不均衡引起,而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潮湿、闷热、舍内氨浓度过高、光线过强、垫料管理不当等也可引发啄癖。 一啄癖的发生原因 1环境管理方面 (1)天气炎热,环境温度过高,鸡体内热量散失受阻而使鸡烦躁不安。(2)持续强光照射。当鸡舍的光线较强,光照时间过长,使鸡的神经系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表现为好动不安,易发生啄斗和啄羽。(3)空气高度干燥,相对湿度严重不足时易诱发啄癖。(4)鸡舍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过多。(5)料槽、水槽不够,引起鸡采食时争斗。(6)饥饿。(7)产蛋箱不足,母鸡随地下蛋,鸡食破蛋壳引起食蛋癖。(8)饲养密度过大。(9)换羽时,鸡自啄解痒时偶尔出血,红色的血对鸡是强烈的刺激,会造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面。(10)换料时的应激也可引起啄癖。(11)没有及时断喙。 2营养方面 (1)饲料过分单一。(2)缺乏蛋氨酸、甘氨酸、胱氨酸、精氨酸或氨基酸不平衡。(3)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泛酸、烟酸、生物素等。(4)钙磷缺乏或比例不当。 (5)锌、硒、铜、铁等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当。(6)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足。(7)日粮中长期使用某些抗球虫药。 3疾病方面 (1)鸡群发生球虫病时易引起啄癖。(2)鸡群发生白痢时易引起啄癖。(3)鸡体表有寄生虫如鸡羽虱、刺皮螨等易引起啄癖。(4)外伤易引起啄癖。(5)患病鸡被健康鸡践踏、叼啄。(6)母鸡生理性或病理性脱肛。(7)鸡群感染法氏囊病早期易引起啄尾。 二预防与治疗 防治鸡啄癖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雏鸡6~12日龄断喙。从科学管理、正确选料、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治疗啄癖,也是很有效的。 1加强饲养管理 (1)定时喂料、喂水,间隔时间不要太长,以免让鸡产生饥饿感。(2)提供足够数量的料槽和水槽,每1000只鸡约需要10个料槽和10个水槽,二者的数量比是1:1。有害气体。(4)照明适当,夏季要避免强烈的太阳光直射入鸡舍。(5)提供足够的优质垫料,使用刨花作垫料时

鹅常见29种传染性疾病技术资料

鹅常见29种传染性疾病技术资料(与养鹅人共免) 61.157.135.* 1楼 1小鹅瘟 2鹅副粘病毒病 3雏鹅病毒性肠炎 4小鹅流行性感冒 5鹅大肠杆菌病 6鹅包涵体肝炎 7鹅鸭瘟病毒感染 8鹅传染性法氏囊病 9禽霍乱 10鹅沙门氏菌病 11葡萄球菌病 12肉毒梭菌中毒 13螺旋体病 14鹅口疮 15鹅曲霉菌病 16鹅球虫病 17鹅绦虫病

18鹅线虫病概述 19比翼线虫病 20毛滴虫病 21鹅羽虱 22维生素A缺乏症23维生素B1缺乏症24维生素D缺乏症25鹅有机磷农药中毒26鹅黄曲霉毒素中毒27鹅硬嗉病 28中暑 29脚趾脓肿

2006/05/27 00:07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共505字节] 沧海一声笑 -* 未注册 *- 等级: 未知 信息: 威望: 未知积分: 未知 现金: 未知 存款: 未知 贷款: 未知 来自: 未知 发帖: 0 篇 精华: 0 篇 在线: 0 时 0 分 0 秒 注册: 未知 造访: 未知 复制引用回复只看我 [第 2 楼] 小鹅瘟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细小病毒。该病主要侵害3—20日龄雏鹅,传染迅速,死亡率高。其特征性病变为严重的渗出性肠炎,肠粘膜脱落坏死,形成香肠样栓子,堵塞肠管。 一、病原 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鹅细小病毒。该病毒对外环境的抵抗力较强,56℃能耐受3小时,PH3时仍稳定。对一些消毒药有较强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鹅,其它禽类除番鸭外,均不易感。在自然情况下,主要发生在3—20日龄的雏鹅,20日龄以上鹅发病率较低,成年鹅感染后不发病,但可成为带毒者,将病毒通过种蛋传给下一代。患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10日龄内死亡率可达100%,15日龄以上发病较为缓和,部分可自行康复。但据近年报道,发病日龄已延至30—6 0日龄,甚至有73日龄的报道。

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及防治

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及防治 蛲虫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 是寄生于人的盲肠、小肠下段的一种小型线虫,又名蠕形住肠线虫,雌性成虫体长8—13mm,雄虫2—5mm。雌、雄头端均有角质膨大形成的翼。成虫在寄生部位交配,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虫子宫内充满卵粒后向下移行。夜间寄主入睡后,雌虫到寄主肛门处产卵,产卵后雌虫多数死亡。偶有雌虫仍爬回直肠。虫卵在外界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经数小时后即变成具感染能力的卵。当患者由于雌虫及卵的刺激用手搔抓肛门时,虫卵可经污染的手指进行自体感染,亦可经衣被、患者用具,甚至空气进行传播,也偶有虫卵在肛门外孵化,然后幼虫再爬回直肠。具感染力的虫卵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为幼虫,幼虫沿小肠下行时脱皮两层,至结肠再脱皮一次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一个半月左右,成虫寿命2—4周。蛲虫患者多为儿童,特别是在儿童集体生活的条件下易于传播流行。蛲虫也是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患者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会影响睡眠、食欲不振、烦躁、消瘦等症状出现。治疗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家庭及托儿机构的卫生是控制其流行的手段。 疟原虫: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

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其中一个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蛔虫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意,易发生于儿童。蛔虫成虫寄生在肠道,会妨碍小孩的营养吸收,甚至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个别情况还会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蛔虫性阑尾炎等急症。当然蛔虫的蚴虫还可以移行到肺、肝、脑、眼等重要器官引起这些部

蛋鹅的养殖技术及流程讲课讲稿

蛋鹅的养殖技术及流 程

四季鹅养殖技术 一.为蛋鹅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1.清洁和消毒。蛋鹅育雏完成后,可以再电站下进行放养。电站边上或附近空地处合理的建设鸭舍,作为蛋鸭下蛋的地方。蛋鹅进电站放养前半个月,将鹅舍的地面、支架等处打扫干净,用热石灰水粉刷地面附近的电站底座,把洗净的用具放入鸭舍,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后,再按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液30毫升加15克高锰酸钾混合,关好门窗密闭后熏蒸24小时以上。雏鹅进棚前2-3天再对房舍场地用消毒威喷洒彻底消毒一次,棚舍门口处应设消毒池。 2.、温度、湿度:如果需要自己育雏,要注意育雏似的温度湿度。出壳后的雏鹅因绒毛短,调节体温能力差,一旦外界温度不适,会影响成活率,舍内的湿度要与温度相对均衡。进鹅苗前2天,在鹅舍铺好细木刨花、碎新鲜稻草等垫料。准备好250瓦的红外线灯、煤炉等取暖设备,并检查所用设备是否完好。育雏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为:1-2日龄28-29℃相对湿度60-65%;3-6日龄26-28℃;相对湿度60-65%;7-14日龄23-25℃,相对湿度65%左右;15-20日龄19-22℃;相对湿度65-70%;21日龄后适应15℃的常温,在恢复常温时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温。垫料及保温。 3. 备好水盘、料盘。水盘和料盘按5羽雏鹅配1个均匀摆放,调好高度。

4.饲养密度:每群雏鹅以500羽为宜,应根据雏鹅的体形大小和生长情况,不断高速饲养密度。一般中、小型鹅7日龄以内每平方米饲养18——25 羽,7-15日龄每平方米12-15羽,15-21日龄7-10羽,以后随着鹅的不断生 长,降低每平方米的饲养羽数。 二.育雏 1. 育雏密度及湿度。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8~25羽,最好用高为35厘米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 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 挑选雏鹅。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挑选时有以下几个要点: 1)看眼。眼睛要有神,眼流泪、干涩或瞎眼的不能买; 2).听声。听小鹅叫声是否清亮,声音沙哑的不能买; 3)、动脚。小鹅脚不仅要粗壮,还要看它的脚蹬动是否有力,脚软无力和拐脚的不能买; 4)、摸脐。脐部要柔软不碍手,脐发硬或大肚脐的都不能买; 5)、看毛色。羽毛要蓬松发亮,干结无光的不能买; 6)、试翻身。把小鹅仰面放(背朝下脚朝上)能立即翻起的是老鹅婆孵的,若仰面放,不能立即翻身起是当年留种的新鹅婆蛋孵的. 3. 雏鹅的饮水和开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 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