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奇的针灸

浅谈神奇的针灸
浅谈神奇的针灸

浅谈神奇的针灸

在我国针灸治疗的常见病种包括:中风后遗症、周围性面瘫、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各种神经损伤、各种关节退行性病变、肌肉劳伤等。

小小的银针为什么能治好那么多连西医都没办法解决的奇难杂症呢?一般的老百姓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即使最高明的针灸专家也没有揭开这神秘的面纱。现代医学家们从生理学、解剖学,甚至从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角度对针灸的实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取得的成就是相当有限的。有人就用模糊理论或黑箱理论来解释它,有一定的道理。大量的医学实践已证实针灸治疗很多疾病有其独特的疗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针灸。

针灸的起源有点玄

在衣不蔽体的原始社会,人们不断地与疾病进行斗争。当人们感到身体不适或有外伤时,用手或其它工具按压身体的某一部位时,疾病或许有所缓解。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发现用一种叫做“砭石”的石头按压效果较好,砭石也就成为最原始的针具,按压的部位也就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叫的“穴位”。后来人们又发现不同的穴位有其相似的功效,例如沿手臂内侧有十几个穴位都能治疗肺部的疾病,把这些穴位连成一条线,也就成为现在的“经络”。

针灸的起源说起来也许觉得很简单,实际上它是经过了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演变与发展而形成的。

经络是什么

经络有点像现代医学的神经,错综复杂,但与神经完全是两码事。人体的经络包括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与中医学的五脏六腑相连,并以五脏六腑命名,环绕周身,首尾相连。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等。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上有很多穴位,其它经脉上没有穴位,但它们对人体气血正常运行、抵抗外邪均有重要的作用。

经络到底是什么? 即使用现代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检测出来。但经络现象确实存在,在我国发现了很多例经络敏感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方面的研究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穴位知多少

很多非针灸人士经常发出“人体的穴位这么多,真的很难记”这种感叹。实际上人体只有361个经穴。所谓经穴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经脉上的穴位。经脉以外也还有很多穴位,即经外奇穴,这些穴位皆有特定的功效。现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又发现了耳穴、手穴、足穴、踝穴、鼻穴等,这些穴位对于治疗某些疾病亦有其特别的效果。

中医针灸取穴是否有诀窍

全身穴位众多,不算奇穴,仅经穴就有360多个。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多穴可治者,却比比皆是。

故临证如何精选穴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颈部是全身经脉通达头部的桥梁,此处的穴位也很重要。尤其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柱、大椎、天鼎等穴位,均能起奇疴大病。天突治噎隔、气厥、咳逆、暴喘;人迎治胸满气逆,中风偏枯;扶突治暴喑、气哽、瘦瘿、瘰疬。天窗治口噤、窍闭、耳疾、颊肿,天柱治肩背腰痛,头重脚轻;大根治病、癫、高热、诸节肿痛;天鼎治头项难顾、肩臂痛麻等等,临证都有确实疗效。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医家各有玄机术,专病常靠专穴医。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历代针灸书籍,尤其是针灸歌赋中,载述十分丰富,值得深入研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针灸是怎么通过穴位镇痛?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有14条看不见的经络,能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是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经络是病邪由体表进入体内的途径,也是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通道。故脏腑的病变可反映于经络,或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外界致病因素也可通过经络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疾病。

经络表面有360个针刺点,又叫穴位,这些点可以平衡和储存流动的气。气指一种在经脉中运动的看不见的能量或者电磁能。针灸可以调整气的运行,通过经脉管理身体的各个系统,如神经、免疫、循环系、肌肉等等。针灸可以影响气在管道和器官中的运动,从而调节气、血、津液、神经、免疫、脏腑功能等等。

传统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淤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引起疼痛症状,即“不通则痛”的病机。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了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了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现代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除了有痛觉中枢外,在中枢各级水平还有“痛觉调制系统”,可抑制痛觉向中枢传递。针刺信号进入中枢系统后,激发了从脊髓、脑干到大脑各个层次许多神经元的活动,激活了机体自身的镇痛系统,使镇痛物质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等分泌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

近年来通过多学科的通力协作,对针灸治病原理、经络实质、针刺手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证实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具有调整作用,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针灸镇痛原理已深入到神经细胞、电生理学和神经递质如脑腓肽等分子水平。西方科学家在研究针灸镇痛的实验中,认为针灸可以激发在身体的自然止痛物质释放,从而缓解疼痛。针灸止痛的效果有一个迟缓发作效应,它们缓慢增加,甚至当取针后,才会感到它的止痛效果。治疗几次后效果会更明显。这种效果在停止针灸治疗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此外针灸还有抗炎、止痛、解痉、抗休克和抗麻痹的作用。

针灸拔罐病好一半

针灸拔罐,病好一半。关节疼痛,拔罐顶用。一针治不好病,一针却能要人命。

针灸是针刺和艾灸疗法的合称。针灸和拔罐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推祟和应用。针灸疗法是运用针刺和艾灸的物理性刺激,通过腧穴与经络的传导作用,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对许多疾病,如针刺太阳治头痛;针刺颊车或下关、合谷止牙痛;针刺内关止心悸;针刺足三里治肠胃疾病等,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而且工具简单,不用药物,治疗方便,收效迅速。但其法虽简,其理却深。在操作时除注意正确严格消毒外,一定要注意选择穴位和针刺的角度及深度,否则容易发生危险。

灸法是采用点燃艾条或艾柱隔姜、隔盐、隔蒜灸灸穴位以治病,所选穴位与针刺选穴原则相同。对慢性疾病和虚寒病症,以及虚脱、腹泻、遗尿、脱肛、胃痛、腹痛、腰痛、慢性肾炎等效果很好。凡热性病、急性炎症部位、颜面部、眼球部,孕妇的下腹部及腰骶部禁用灸法。

拔罐疗法是一种借助热力和外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子吸在皮肤上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行气、活血、消肿、散寒、吸脓拔的作用。所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竹罐、陶罐、玻璃罐、杯子、药瓶,只要其口光滑,边缘平整即可以,操作方法只要用镊子或手捏住燃烧着的一块或一团酒精棉,点燃后迅速丢人罐内,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住,火立即熄灭。拔罐应根据病情选择经络上的穴位或病区,如治疗感冒头痛、结膜炎,可拔太阳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可拔背部肺俞穴或肩胛间区;治疗腹痛、腹泻、胃痛,可拔天枢、中脘、气海或三里;胃痛还可选择脾俞、胃俞;风湿性关节痛、扭折性腰痛可拔痛区;毒蛇咬伤或疖肿,在患处作刺血拔罐,可以吸毒排脓,但应配合其它疗法。

拔罐疗法看来温和,也有所禁忌,全身枯瘦,身体失去弹力者;全身剧烈抽搐者;血管多的部位及心尖博动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拔罐。水肿患者宜慎用。月经期或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作刺血拔罐。

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与禁忌

一、针刺禁忌:

1、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2、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以及腹部、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

3、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内经》提出五夺、五逆禁针既是此意。

4、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房事、醉酒等禁针。

二、灸法禁忌:

1、穴位禁灸,如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蓼、禾蓼、颧蓼、迎香、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等。

2、病证禁灸:病在三阳不宜灸,阴虚内热者不宜灸,表证不宜灸,温热病不宜灸,湿热病不宜灸等。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看,过去古代的禁针、禁灸有时代的局限性,现代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已经不存在。因此,这些论述仅供临床参考。

三、针灸意外事件的预防: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是指毫针刺入皮下后的具体操作要求。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获得针感、施行补泻、发挥针刺效应、提高针治疗效、防止针刺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取穴的正确性,不仅指其皮

肤表面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腧穴看作是一个小点,而应有一个立体的腧穴概念。临床上针刺同一个腧穴,如果角度,方向和深度不同,那么刺达的组织结构、产生的针刺感应和治疗的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针刺操作的熟练程度,是与其能否恰当地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密切相关的。临证时所取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治疗需要、患者体质体形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一.针刺的角度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其角度的大小,应根据腧穴部位、病性病位、手法要求等特点而定。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类。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腧穴。直刺法适用于针刺大部分腧穴,尤其是肌肉丰厚部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腧穴。斜刺法适用于针刺皮肉较为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和在关节部的腧穴,在施用某种行气、调气手法时,亦常用斜刺法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平刺法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皮部、颜面部、胸骨部腧穴,透穴刺法中的横透法和头皮针法、腕踝针法,都用平刺法。

二.针刺的方向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针刺方向虽与针刺角度相关,如头面部腧穴多用平刺,颈项,咽喉部腧穴多用横刺,胸部正中线腧穴多用平刺,侧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等。但进计角度主要以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为准,而针刺方向则是根据不同病症治疗的需要而定。仅以颊车穴为例,若用作治疗颔病、颊痛、口噤不开等症时,针尖朝向颞部斜刺,使针感放射至整个颊部;当治疗面瘫、口眼歪斜时,针尖向口吻横刺;而治疗痄腮时,针尖向腮腺部斜刺;但治疗牙痛时则用直刺。

三.针刺的深度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人喻穴皮肉的深浅。掌握针刺的深度,应以既要有针下气至感觉,又不伤及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临床实际操作时,还必须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经脉循行深浅、季节时令、医者针法经验和得气的需要等诸多因素作综合考虑,灵活掌握。正如《素问·刺要论》指出:“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深浅不得,反为大贼”,强调针刺的深度必须适当。怎样正确掌握针刺深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瘦人,浅而疾之;壮士、肥人,深而留之”;老年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青壮之龄,血气方刚,可适当深之。

2.体度患者的体质、体形,有肥瘦、强弱之分。《素问·三部九候论》云:“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张志聪亦说:“知形之肥瘦,则知用针之深浅”。可见,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可适当深刺。

3.部位凡头面和胸背部腧穴针刺宜浅,四肢和臀腹部腧穴针刺可适当深刺。

4.经络经络在人体的分布和属性是有深有浅,属阴属阳之不同。古代文献认为经脉较深,刺经可深,络脉较浅,刺络宜浅;阳经属表宜浅刺,阴经属里宜深刺。如《灵枢·阴阳清浊》所云:“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大凡循行于肘臂、腿膝部位的经脉较深,故刺之宜深;循行于腕踝、指蹠部位的

经脉较浅,故刺之应浅。

5.病情《灵枢·卫气失常》指出:“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灵枢·终始》亦说:“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泻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说明针刺深浅必须根据病性病机辨证而施。

6.手法《医学人门》云:“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而针,从其卫气随之于后而济其虚也;泻则从荣弃置其气,宜重深而刺,取其荣气迎之于前而泻夺其实也”,《难经》指出:“刺营无伤卫,刺卫无伤营”,均说明针刺手法中的深浅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当深反浅,则未及于营而反伤于卫;当浅反深,则诛伐太过而损及于荣。

7.时令人体与时令息息相关,针刺必须因时而异,《素问·诊要经终论》说:“春夏秋冬,各有所制”。在针刺深度上既要根据病情,又要结合时令。《灵枢·本输》说:“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输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输之分,欲深而留之”。一般认为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这个规律是根据《难经》所说的“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如果不按时令规律,那么就要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的“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

8.针感施针时针下痠麻胀重感应大、出现快的,以及精神紧张、俱怕针刺的患者,针刺应当浅些;感应迟饨或感应小的患者,针刺应当深些。正如《针灸大成》所说:“凡刺浅深,惊针则止”,意思是说针刺深浅从针感来讲,以得气为度。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延髓部、眼区、胸腹、背腰部的腧穴,由于穴位所在处有重要脏腑、器官,更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针刺意外的发生。

落枕扭腰按一个穴位搞定

一些常见病可以通过按摩某一个特定的穴位来治疗,效果显著、屡试不爽。

一、落枕:

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

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双手皆要按压。

二、闪腰:

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三、鼻衄:

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发生鼻衄时除了低头、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

“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以上各法只适用于家庭日常应用,请读者酌情使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中医放血治腰扭伤

腰部扭伤,疼痛难忍,不妨试试中医放血疗法,有缓解腰颈椎疼痛的作用。

人们在运动、体力劳动和日常家务中,因外力撞击或腰部用力不当等因素,常导致急性腰扭伤。一般西医常规治疗是口服止痛药,理疗和休息、制动,中医也大多数是加服活血祛瘀药,拔火罐、外贴药膏等。患者病情轻则一到数周可恢复,严重的甚至大半年仍然缠绵难愈。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李树成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对于这类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而引起的实证,最适合采用传统的刺络脉出血的“放血疗法”予以治疗。有的急性腰扭伤患者经1次委中穴放血疗法后,即感到原来的腰痛大为缓解,1~2天后便可行走自如。

委中穴主治腰背疾病,故有“腰背委中求”之说,委中穴放血可通络行气,活血化瘀,使经络气血得以正常运行,临床上,医生在治疗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放出的络脉之血呈紫黑色,明显是气滞络阻所致。尽管放出的瘀血有时多达10毫升,但患者却不会感到疼痛,相反,放血后,患者觉得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明显得到改善,大有“松”了的感觉。

坐骨神经痛试试针灸疗法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疼痛为主症。常见以下三种证型。

辨证治疗

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处方:秩边、阳陵泉、命门

2、瘀血阻滞

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处方: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气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处方: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坐骨神经、臀、腰骶椎、肾、压痛点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加拔火罐。

烟瘾难解针灸可帮忙

吸烟是一种有害健康的不良嗜好。据科学家测定,烟中含有尼古丁、烟焦油、苯并芘、一氧化碳等百余种有毒化合物。它与人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吸烟是一种有害健康的不良嗜好。据科学家测定,烟中含有尼古丁、烟焦油、苯并芘、一氧化碳等百余种有毒化合物。它与人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它能提高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通过调查发现,死于肺癌而与吸烟有关者竟达80%左右,而肺癌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由吸烟引起的滞后效应要20年左右才能体现出来,目前一些肺癌死亡病例是对应上世纪70年代的吸烟模式,那时,吸烟要凭票,卷烟产量还不高,估计今后的20年我国的肺癌死亡率还将攀升。吸烟还可造成胎儿畸形及促使某些先天性疾病的产生。因此,控制吸烟对增进健康、防止疾病、延长寿命,比整个预防医学的任何一种单独方法都要强得多。早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以“要吸烟还是要健康,任君选择”为口号,发动全球性戒烟运动,并宣布了每年一度的世界性戒烟日。近年来,不少国家除了采用行政措施规定某些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外,国际上还盛行过形形式式的戒烟方法。诸如催眠疗法、电冲击疗法以及所谓的剥夺感观疗法(即将吸烟者关

闭在完全无光、无物、无声的房间内施行戒烟)等等。但效果多只在20%左右,颇不令人满意。

应用针灸之法戒烟,可谓是异军突起。针灸戒烟,在古代中医针灸典籍中未见记载,它是现代针灸保健的一种发展。这一方法,最早是由国外的医师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但广泛开展则在70年代,包括日本、美国、法国、前苏联等国家。由于它方法简便经济,收效迅速明显,无任何毒副作用,愈来愈受到各国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和吸烟者的欢迎。目前已遍及全球的许多国家。从80年代初期起,我国有关针灸戒烟的临床报道,开始迅速增多。且很快跃居各国之首。

针灸戒烟的具体穴位刺激法,以耳针用得最为广泛,另外有应用体针、电针、穴位激光照射、鼻针及代针丸等。通过世界各国数以万计戒烟例数的观察,虽然由于采用穴位刺激方法的不同、受吸烟者日吸烟量及烟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各地疗效判断标准有所区别,针灸戒烟效果存在着差异,但总有效率一般均在70%~90%左右。并已初步总结出一些规律:烟龄愈短,每日吸烟量愈少,以及主动戒烟者,效果一般较好;而烟龄长,烟瘾大及被动戒烟者,有效率相对较低。针灸后,不少接受治疗者反映,烟味变苦辣、变凶或变淡,有青草味;有的感到吸烟时喉部干燥不适,不顾把烟雾吞下;有的甚至抽不完一支烟即不愿再吸。但也有少数人,于第一次针刺后出现诱惑感,流涎、恶心等戒断症状,但在继续治疗后,可逐步消失。

针灸戒烟,究竟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所致,还是依靠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对此,国内外学者都已经作了不少工作。已经基本证实,针刺戒烟是有物质基础的,主要并不是依赖心理因素。当然,戒烟者的心理状态对戒烟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从临床资料看,被动或强迫戒烟者往往不能坚持戒烟,远期疗效也较差。

针灸存在的问题,如针刺戒烟的复发率较高,其即时效应还不够稳定等。

针灸调节戒烟法

在各种戒烟方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声中,针灸治疗正逐步为人熟知,针灸戒烟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针灸戒烟是一种整体调节的方法,它是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调节全身症状,对心理、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干预,并帮助吸烟者制订合理的生活习惯。同时,针灸并不只是单纯靠对烟味产生厌烦感来告别烟草,它还能解除在戒烟过程中出现的头痛、心烦等合并症状。

针灸戒烟一般都采取王不留行贴压耳穴并配合体针的方式,每周约治疗2—3次。中医认为,耳并不单纯是孤立的听觉器官,而是一个小的整体,相当于人体的一个缩影,全身各部位都通过经络与耳廓有密切联系。加上整个耳朵神经分布比较丰富,因而通过对耳部某些与人体相对应部位轻缓而持久的刺激,起到调节全身的作用。

通常,医生会选准耳部对应人体的肺、口、胃、脾等穴位,贴压中药王不留行,以胶布固定,用食、拇指按压至酸、麻、胀或疼痛,才有作用。夏季停留于耳3天左右,冬季可停留于耳5—7天,如有脱落,可随时上医院更换。贴压耳穴之后,还可配合体针加强疗效,根据个人体质与状况不同,针刺戒烟穴及合谷、神门、足三里等穴。如有其他病症,还可配以对症的中草药煎汤代茶饮。

人中大有用急病可急救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休克、昏迷、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刺激“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又称“水沟”穴,位于面部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是老百姓熟悉的急救用穴。在无医护人员在场及缺乏有效抢救手段时,若施用此穴及时得当,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甚至可以挽救生命,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急救方法。

作用机理:“人中”穴的急救作用是通过改善机体的心血管活动和呼吸活动实现的。血压是重要的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实验证实,刺激“人中”可使血压升高。刺激“人中”对另一主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有利于呼吸活动的进行。

适应症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休克、昏迷、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刺激“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刺激方法虽然刺激“人中”对血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如果连续刺激,有时可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掌握正确的刺激方法至关重要。正确的方法为:用大拇指指甲掐按于“人中”穴,给予节律性刺激,即用力0.5~1秒后松力,然后再用力、再松力,如此反复每分钟20~40次,至病人恢复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中风、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在刺激“人中”穴急救的同时,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以确保病人能够得到全面稳妥的救治。

刺激人中有讲究

但刺激人中穴用于急救是有讲究的,如手法不当还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如果连续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气持续性抑制,适当地给予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

人中穴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是有利的。如果连续刺激还可能引起吸气兴奋或抑制,均可导致呼吸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刺激手法的应用。研究表明,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佳。

“灸脐”为什么有这么神?

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趣闻透天机

明·都穆的《都公谈纂》记载有这样一件趣闻:永乐年间,嘉兴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讨贼中,官府捕到强盗多人。令金感到惊奇的是:强盗的头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岁“的寿星,此人看上去却毫无老态,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拟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调查取证,结果无误。金于是亲审该盗首,“问其以致寿之故”。犯人说:少时居荆山(今属湖南)时,听一异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脐,令人多寿。于是自己长期操行此术,“遂知至此耳。”

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其它古代医书中。如宋代《针灸资生经》载:“有人年老,面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清太医院选方》中载有一名为“毓麟固本膏”的贴脐方,传说慈禧太后曾以此膏摊贴来治疗肠胃功能失调症。

“脐”是什么?

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灸脐”的作用

有趣的是,有科学家用“黄金律”来测量人体,结果惊奇地发现: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与肚脐到头顶长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说,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0.168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黄金分割点”应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实验研究也证明:通过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寿延年之作用。

一般来说,灸脐注意事项有三: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

相关链接:常用艾灸脐两法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将燃烧的艾炷直接悬在脐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觉得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

第二法:神阙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通往性高潮的十三个穴道

人的身体穴位很多,在中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人未必知道,一些穴道对性爱也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掌握这些穴道和技巧,会让你的性生活更加美满。

中国的穴位学说与性学的合二为一,让你照准人体的性敏感点,轻松享受高潮。

人的身体穴位很多,在中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人未必知道,一些穴道对性爱也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掌握这些穴道和技巧,会让你的性生活更加美满。

角孙:位于耳朵内侧凹陷处的穴道

耳朵原本就是女性的重要性感带之一,多半采取“舔”和“轻咬”两种方法。无论是磨蹭耳朵的内侧用手指插入耳道,效果都相当好。

中府:中府这个穴道位于肩部

一般来说都是用舌头来对这里进行爱抚,指压时的感觉要像做马杀鸡一样。自颈部根处延伸到锁骨的联机上,用大拇指缓慢地揉搓。可以用舌头不时轻轻地舔着,或者是用牙齿轻咬也成。

乳根:

爱抚女性乳房时,要从下往上方推压,无论是用揉的,或是由下往上推抚,效果都很好。同时搭配触摸乳头的话,就可以达到前戏的目的。

居谬:位于肚脐与胯骨之间,比耻丘的位置还要再下面一点

沿着胯骨和耻丘两部位所连成的线施以指压。不过指压的方式不是用力往下压,而是用手指轻轻地搓揉,如此效果才会好。

大巨:位于肚脐的两侧

按摩的时候,要根据女性的表情随时调节力道强弱。这么做主要是为了要促进女性肉体的血液循环,让她的身体逐渐燃起兴奋的欲火。

天柱:在颈部后方有名为“天柱”的穴道

在使用拇指按摩此处的同时,轻轻地碰触、磨蹭也能充分达到前戏的效果。当然,不用手而用舌头舔也可以。这个穴道对于整天坐办公桌的女性最有效。

膻中:位在两个乳房中间(乳沟),心窝之上

用拇指按压“膻中”穴时,按到女方眉头稍微皱起即可。有丰乳的功用。

膈俞:位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呈左右对称之势

可以用指压的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之外,也可以用指甲表面轻抚此穴,对那些三围不甚理想的女人最有效。

次谬、下谬、上谬:位在脊椎骨之上,从骨盆向上算约三个指头宽的地方

基本的指压方式是用拇指轻压,并做小幅度旋转。如果在指压的同时摘捻乳头的话,就能让快感散布到女性全身。再者,由“次谬”往上再数约三个指头宽,又有一个名为“下谬”的穴道;从“下谬”再往上算三个指头宽,还有一个“上谬”穴。“下谬”穴连同臀部一起刺激效果最好,“上谬”穴则对性感带发达的丰满女性最有效。要想让性的感觉更加亢奋,就必须搭配一连串的指压技巧。

承扶:位于臀部隆起顶端

这里是性感带更为密集的穴道,由于个地方对痛觉相对迟钝,所以指压时也必须用力些。由于和性器连接的坐骨神经,正巧位于左右“承扶”穴和尾椎之间,因此也有人借着刺激这里来治疗性冷感。对这儿施以指压的话,可以强化扩约筋的收缩力,也可以增加性器的感度;所以对“承扶”穴的指压是很重要的。

涌泉:位在脚掌心

在指压治疗时,通常会用力推拿这个穴道;但是以增加性感度为目的时,就不需要这么用力,反倒要以轻柔的碰触为主。由于这里有重要的神经干通过,所以用手指轻抚或用舌头舔都会让女性获得实时且敏锐的快感。

大敦:位于脚部的拇指和食指之间

和性交有极大关联的神经干正通过此处,因此这是一处绝佳的性感带。以指压的方式为中核;压的时候要稍微用力一点,有时在辅以舌头舔抚,如此可以让女性得到如同用指头挖掘阴道时相同的快感和兴奋。

委中:接近膝盖后侧的穴道

由于与性器连结的神经支干有延伸至此处,所以即使只用手指轻轻抚压,也能提高女性的性亢奋度。“委中”穴对于缓和紧张的情绪特别有效。

男性遗精一针见效

【病因病机】

(一)心肾不交:思虑过度,或恣情纵欲,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水亏而心火独亢,扰动精室,多梦有感而遗。

(二)肾虚失藏:房室不节,或久病伤肾,封藏失司,精关不固,而滑精。

(三)湿热下注:湿热内蕴,流注于下,扰动精室,精关不固,而致遗精。

【辨证治疗】

(一)心肾不交

主证:梦中遗精,头晕心悸,心烦,腰酸耳鸣,小便黄,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取手少阴经穴,针用泻法;足少阴经穴,针用补法。以交通心肾,固精止遗。

处方:神门心俞太溪志室

方义:神门、心俞,降心火以交通心肾;太溪益肾气,配志室以固精关。

(二)肾虚失藏

主证:遗精频作,不拘昼夜,动念,见色则常有精液滑出,神疲体瘦,面色苍白,舌质淡,脉沉细弱。

治法:取足太阳、足太阴及任脉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固精。

处方:肾俞志室命门关元三阴交

方义:肾俞、志室补肾以固精关;命门温肾以固封藏;关元大补元气,培元以固本,配三阴交健脾补肝益肾。

(三)湿热下注

主证:遗精频作,尿时有精液,心烦少寐,口苦而干,小便热赤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清热利湿,宁静精宫。

处方: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方义:中极为膀胱之募穴,泻之可宣通膀胱之气,使湿热由小便排出;阴陵泉、三阴交健脾利湿,清热利尿;中极、三阴交又是足三阴经交会穴,中极位于小腹,故二穴相配可固精宁宫,诸穴相配,可达清热利湿,防精外泄之效。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外生殖器内分泌神门心肾

方法:每次取2-3穴,轻刺激,留针15-30min,亦可用耳穴压豆。

2、穴位注射

取穴:关元中极志室

方法:用维生素B1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入0.2-0.5ml,当进针后针感向前阴传导时将药液缓缓推入。

中医穴位疗法怎样治疗男性早泄

中医学认为,早泄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虚损(肾、心、脾虚)和肝胆湿热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的肾相当于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藏精、生精),与人体的前阴和后阴的关系非常密切(肾主二阴),储藏和释放人体的生殖物质(包括精液)和生长物质。控制人体包括性功能在内的排泄功能,先天不足或手淫、性生活过度、肾虚不能藏精、精液排泄失控(精关不固、精窍开)而早泄,用脑过度或劳倦伤神、损伤心脾、气血产生和运行不足,气血亏虚造成早泄。

肝经络分支绕前阴而过,阴茎为宗筋所聚,其气血由肝(肝调理筋的功能)调节。所以,忧郁恼怒可致肝火(亦称相火)妄动,最易下扰储精的地方(精室)而引致失精早泄。过食肥甘、嗜酒、酿生湿热或外感湿热之病邪,流注下焦、内扰精室,肾失去封藏的功能而产生早泄。或因肝经湿热下注,致肝的疏泄异常,不能控制封藏而引致早泄。或恐惧伤肾,则精关不固而早泄。或心情不舒畅、抑郁伤肝、肝失疏泄也可导致封藏失控而早泄。

中医在治疗早泄方面,除了辨证为相火亢进,肾阳不足,肾阴不足,心脾亏损等证型加以用药外,在穴位疗法对于预防和治疗早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针刺穴位治疗早泄积累了不少经验,常用足少阴肾经的穴位和督任二脉的穴位,比如肾俞、关元、气海、涌泉、三阴交、命门。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以上穴位可轮流应用,10-14次为1疗程。耳针疗法也有一定疗效,耳针可取肾、精宫、神门、内分泌等穴,每次选用2-3穴,用皮内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3-5天更换1次。

穴位按摩也不失为一种家庭的保健方法,以下介绍几种穴位按摩法:(1)自我保健疗法:点按两侧三阴交,轮流进行,点按时做收腹提肛动作。每日1-2次,每次30-40分钟。;(2)坐式疗法:患者取坐式,闭目放松,取上星、百会、通天、肩井、中府、神门、劳宫等,手法采用点、按、揉、拿、振颤等手法,每次30-40分钟;(3)俯卧式疗法:患者取俯卧式,腰带松开,闭目,全身放松。取穴为心俞、肝俞、肾俞、命门、阳关、环跳、昆仑、委中。手法应用点、按、揉搓、拍打、振颤等手法。每日治疗30-40分钟,每周5次,坚持治疗1个月;(4)仰卧式疗法:患者取仰卧式,闭目,全身放松。取穴为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采取点按、点揉、搓拿、点切等手法。每次30-40分钟,每周5次,坚持1个月为1疗程。

巧用针灸解便秘

针灸康复科主任、长期从事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的孙建华介绍,功能性便秘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排便费力,大便为块状或硬便,有排便不尽感觉或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需要用手操作以促进排便,排便少于每周三次。

长期便秘给人体带来许多危害。如大便干结,形成痔疮,反复出血;导致慢性贫血;体内毒素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引起痤疮、失眠;反复发作排便困难引起焦虑、抑郁等。

临床上,许多职场白领出现恶性循环:由于便秘导致容颜早衰,引起焦虑、失眠,更加重便秘。有些患者甚至各种药都用上但还是没有效果,甚至长期用泻药损害肠道神经系统,导致结肠黑病变,甚至癌变。

孙建华在门诊临床中通过针刺经络上穴位,调整患者肠道自身的功能,恢复肠道的“原动力”来治疗便秘,一般1~2次治疗后即可见效。首先表现为排便困难的改善,针灸治疗后效果可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且针灸后没有腹痛、腹泻等副作用。停药半年后随访,复发率仅为20%左右。

南京某公司白领,38岁,10年前患功能性便秘,如果不服用番泻叶加上开塞露,大便就会难下,平均5~7天一次,腹胀腹痛明显,每次上厕所都非常困难,而且时间很长,有时一出差,10天半月都不大便。长期便秘,造成她面部痤疮、失眠、脸色难看,年纪轻轻出现早衰,非常痛苦。后来,她尝试接受针灸治疗。针灸一次,次日早晨排便时间由原先的30分钟缩短为20分钟,大便较前软。治疗一周后,每日清晨排便一次,几分钟就排便结束,面部痤疮逐渐减少,失眠改善,气色恢复红润。

除了针灸之外,专家建议功能性便秘患者应多喝水、蜂蜜。特别是目前气候干燥,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会加重,应多吃香蕉、粗纤维蔬菜;生活要有规律,不能熬夜;每天争取运动半小时,以额头微微出汗为度;遇事不急躁,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给肠道一个轻松、干净的环境和健康的状态。

便秘的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治疗便秘,早在《内经》、《灵枢·杂病》篇就有记载,如“腹满,大便不利……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心痛腹胀,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等,以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历代针灸医籍都有记载,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便秘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四个方面:

第一肠胃积热,第二气机郁滞,第三气血津液亏虚,第四阴寒凝滞。根据病因病机选择适宜的穴位,采取一定的手法进行针灸治疗,可以起到通腑泄热、顺气导滞、益气养血、滋阴润肠及温阳开结等作用。如采用泻法针刺天枢可以疏泄阳明腑气而通积导滞;针刺大肠俞,采用泻法、平补平泻法可以调理大肠气机而润燥通便;针刺合谷、曲池以清泄大肠实热;采用补法针刺照海以滋阴生津等。

头针胃区治疗呃逆有良效

呃逆多由寒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舒,正气亏虚等引起寒气蕴藏于胃,并循手太阴之脉上袭肺,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成。病位在膈,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常与肺、肾、肝有关。肺气失于肃降,在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灵枢·口问》说:“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其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灵枢·杂病》记载了古人治疗呃逆的简便方法:“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景岳全书·呃逆》:“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治法上分清虚实寒热,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标本兼治为原则。

健康人出现短暂呃逆会自行消失或可用简单方法如刺激咽部、屏气等加以消除,但对于顽固性呃逆多无效。采用西药治疗呃逆,其目的是通过中枢与外周的神经反射弧的作用,调节和抑制膈神经的兴奋和膈肌的痉挛。目前现代医学对有明确病因之呃逆尚可祛除病因以治疗,对于无明确病因或不能祛除病因的顽固性呃逆常束手无策。

针刺头针胃区治疗呃逆有良好疗效。头针胃区即额旁2线,在额部,位于额旁1线外侧,直对瞳孔,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起,向下刺延长1寸。属足少阳胆经。头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要部位,针刺头穴线,不仅可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证,也可以治疗脏腑病证。治疗呃逆选用双侧胃区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刺激头部的经络腧穴,来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状态。针刺胃区,直接调节胃气,和胃降逆。

头针胃区与食道下段、膈、胃等内脏器官相对应。针刺治疗区可以改善本区域内大脑皮层血液循环,有利于相应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该局部缺血区的脑血流障碍得以改善,也可以促使因出血灶压迫而处于休克状态下的脑细胞觉醒并恢复其兴奋性,进而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并且可使各种传入的神经冲动不断传达至大脑皮层,皮层在针刺激下对各种传入神经冲动提高了敏感性,从而发出相应神经冲动,有利于神经功能的不断恢复和巩固。头针中胃区分布规律与伏脏(人体脏象上焦、中焦、下焦缩影横伏于前额发际的左右两侧)一致,符合生物全息律的

原理。呃逆的神经反射弧为: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膈神经和胸6~12节段交感神经中的向心纤维,中枢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第3~5颈髓节段,延髓网状结构,传出神经为膈神经和支配前斜角肌、肋间肌的运动神经纤维。当针刺大脑功能区在头皮部位胃区时,引起头皮神经和骨膜效应,循经络神经反射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或抑制,调整膈神经的生理状态,可能是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传入纤维相对阻断,从而达到止呃逆的目的。头针治疗呃逆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尤对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无副作用。

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辨证治疗

主穴:肩髃、肩贞、肩内陵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肩部窜痛,遇寒加重或日轻夜重,得温痛减,肩酸痛不举,动则痛剧;舌淡,苔薄白,脉弦滑或弦紧。

处方:曲池、外关

2.经脉失养

诊断要点:肩痛日久,肩臂肌肉挛缩,关节僵直,动作受限,酸痛乏力,局部得温症减,受凉加剧;舌淡或有瘀点,脉细(弱)。

处方: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内侧痛,加尺泽、阴陵泉;肩外侧痛,加合谷、阳陵泉;肩后痛,加后溪、条口透承山;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肩、肩关节、锁骨、肾上腺、压痛点透针法:取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透阴陵泉。单肩病取健侧穴,双肩病则双侧取穴。

针刺方法:病人坐位,两腿屈成直角,用3~4寸长毫针针刺入条口或阳陵泉穴,徐徐进针,频频捻转,在得气的情况下,嘱病人活动患肢,动作应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本法适用于病程短的病例。

防病保健要穴——足三里

针刺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精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质量、良好、实施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产品技术要求 2017-11-21发布2018-05-20实施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发布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产品分类 1.1.1 针灸针的品种为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本要求以下简称灭菌针灸针。 1.1.2 灭菌针灸针的针柄型式分为平柄针、环柄针、花柄针,如下图所示。 1.1.3 灭菌针灸针型式分为带进针管和不带进针管两种。 1.2 型号、规格

1.2.1 灭菌针灸针的规格以针体的直径×针体长度表示;针体直径:d 0.16mm-0.45mm;针体长度:l 13mm-100mm。 1.2.2 产品型号、规格划分说明直径用d表示,针体长度用l表示 2.性能指标 2.1灭菌针灸针的基本尺寸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单位:mm

2.2 灭菌针灸针的针体硬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2.3 灭菌针灸针的针尖灭菌针灸针的针尖部位应圆正不偏,无毛刺、弯勾等缺陷,经规定的力与硬块接触顶压后,其穿刺力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2.5表面质量针体表面应光滑,其外观质量和表面粗糙度参数Ra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不得大于3 mm。 表5

显离距。 2.8 针柄灭菌针灸针的柄部不得有毛刺。 2.9 平直灭菌针炙针应挺直,不得有明显的弯曲。 2.10 色泽灭菌针灸针的柄部表面色泽应均匀。柄部如采用镀银,镀层应呈银白色,不得有起层现象。 2.11 耐腐蚀性灭菌针灸针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2.12 无菌灭菌针灸针应无菌。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文章目录*一、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二、颈椎病的按摩方法*三、如何预防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1、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以颈、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胀、麻木不适为常见, 在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更为多见。在针灸治疗选择穴位时, 常以病变部位的经穴为主。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风府、风池、 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对疼痛为主,且疼 痛较剧、受凉加重者,在针刺时,手法不宜强,针刺应较深,而且要留针10分钟。 头痛。临床应根据头痛的具体部位和其相应的经络选择穴位。对头后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后顶、天柱、风池、风府、昆仑及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对偏头痛者,选择的穴位有:风池、太阴、率谷、丘墟、头维及疼痛部位。对头顶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 百会、前顶、通天、行间及疼痛部位。 2、颈椎病吃什么好 含维生素食物。动物肝脏,奶与奶制品及禽蛋,绿叶菜类、黄色菜类及水果等。胡萝卜、西红柿、柿子、鸡蛋、牛肝和猪肝、鱼肝油、牛奶、奶酪、黄油、西兰花、菠菜、莴苣、大豆、青豌豆、橙子、杏、红薯、杏等。 含蛋白质食物。含蛋白质多的食物: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

马奶等;畜肉,如牛、羊、猪、狗肉等;禽肉,如鸡、鸭、鹅、鹌鹑、鸵鸟等;蛋类。 3、颈椎病的类型有哪些 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颈椎病的按摩方法1、按摩百会。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 2、对按头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微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 3、按揉风池。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 4、拿捏颈肌。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

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

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五)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 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 1.基本质量要求 仪器测试范围:40~500mg/dl 仪器重复性:标准偏差SD≤30 满量程测量绝对误差:≤±1%F.S 测试条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CV≤9.5% 测试条准确性:相关系数γ≤0.90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1)应选择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批准的产品。 (2)血糖试条必须和其适配的血糖仪一起使用,要购买和自己的血糖仪相适应的试条。 (3)更换新批号试条时,一定要先用制造商提供的校准试条或质控液进行校准后再测血糖。 (4)血糖试条有使用期限,患者购买和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有效期,并注意按规定温度保存。 (5)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 (6)塞期对仪器进行校正,检查血糖仪的准确性。患者只需通过血糖仪输入校准代码,或通过测试校准试片,即可将制造商为每个批次的试纸条所设置的校准参数等信息输入到血糖仪中,从而实现血糖检测的校准。制造商所提供的校准参数一般是通过将血糖仪与适配的血糖试条所得的一系列测量结果与参照分析仪所得的相应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而得出的。

六)制氧机 家庭常用医疗器械制氧机 1.化学制氧机(氧立得) (1)特点 优点:体积小,成本低,产氧快,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噪声小。 不足之处:不适宜长期使用,有一定副作用。 产氧量一般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①要选择有生产许可证与市场准人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发生 器和药品;②最好只做应急或外出时使用;③使用时先看说明书,切勿将管路和阀门堵死。 2.医用保健制氧机医用保健制氧机按制氧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即分子筛变压吸附方 式制氧机、膜分离方式制氧机和电解水方式制氧机。 (1)分子筛变压吸附方式制氧机 ①特点:此类型制氧机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 其最大特点是:以一般交流电源为能源,以空气为原料,制氧成本低;产氧快,打开电源 2min后即可产出氧气;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移动便利,可连续使用。其缺点是有噪声。 ②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要选用有生产许可证与市场准人证的正规生产厂家产品。 (七)助听器 助听器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步骤/方法 1. 保持助听器干燥。 避免受潮、受热、浸水,在洗脸、洗头、游泳和喷发胶时均应取下助听器,下雨时应注意保

、针灸治疗

治疗作用: ①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②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③调和阴阳(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原则: ⑴补虚泻实(①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②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③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⑵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3)治神守气。——附加⑶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⑷三因制宜:因时地人。辨证论治的要点:(1)明辨疾病性质(2)突出经络辨证(3)注重整体观念(4)分清标本缓急(5)做到三因制宜。 选穴原则: 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 五输主病: 《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 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举例说明针灸的取穴原则 1) 近部选穴颠顶痛取百会胃痛取中脘面瘫局部去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 2) 远部选穴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 3) 辩证对症选穴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牙痛由病因病机可分风火牙痛风池外关,胃火牙痛内庭二间,肾虚牙痛太溪行间。根据特殊症状取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外劳宫。崩漏选断红穴 针灸治病特点:调节属性,效应快捷,作用安全,适应症广 辨位归经:经络忘诊,经络切诊,经络穴位的电、热测定 配穴方法:按经脉: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按部位: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偏补穴位:气海、关元、命门、肾腧、膏盲,多扶正是用;偏泻的:曲泽、委中、水沟、十宣、十二井,多在祛邪时用;双向调节的:中脘、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足三里。 特定穴:背腧偏扶正,用于慢性虚弱久病;郗穴、募穴、下合穴偏祛邪,用于急性发作性痛证;原穴具有双重作用,急、慢、虚、实都可。 常灸穴位: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胃、肾俞、足三里,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名词解释 1.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 2.因地制宜: 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3.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 4.针灸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基础上,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5.脏腑证治:是对脏腑病变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属于何脏腑,属虚属实,属寒属热,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大法,称为脏腑证治。 6.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合称。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集处,位于胸腹部,又称腹募穴。 7不通则痛: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疾病。 8.扶正祛邪,就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的影响。 9.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

针灸的养生作用

针灸的养生作用 灸法能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补益气血、调和阴阳、协调脏腑,从而达到预防、强身、抗衰老和治疗的目的。 (一)溫通经脉行气血 《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溺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运行循经脉流行,方可营运周身,濡养机体,而灸法其性温热,可温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恰如《素向·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则以温热通经脉而行血气。 (二)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灸法有强壮元阳、防治疾病的作用,《扁鹊心书》曰:“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陌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其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知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中云:“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肾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濡养全身,还可达到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四)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而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针灸的注意事项以及禁忌 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灸法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3.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 4.施灸过程中,应防止艾火烧着衣物、被褥等。施灸完毕,必须将艾条或艾炷媳灭,以防发生火灾。对于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的病人,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 灸法的禁忌 1.禁灸病症: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亦不宜灸治。 2.禁灸部位: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颜面部不宜化脓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瘢痕灸。 痛风简介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中医推拿针灸是什么

中医推拿针灸是什么 我朋友最近正在用中医推拿针灸来减肥,听她说中医的推拿针灸通过对身体的摩擦和针灸使身体能起到减肥的效果,不仅如此,还能疏通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推拿后背可以起到健脾胃的作用,只要运用得当就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下面具体给大家介绍什么是中医的推拿针灸。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学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学位薰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的器具,在行程、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推拿——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索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与病患的体表、受伤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捏、点、拍、揉、摩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

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法。拔火罐——拔火罐又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照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学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以上我给大家所讲的就是中医推拿针灸分别是什么的内容,我在上面给大家分开一一介绍了,平时可以通过推拿针灸来缓解身体的病症,但是要看看是什么病,中医见效慢,但是没有副作用,如果病情严重最好是到医院治疗,小病的话就可以用中医推拿针灸来治疗了。平时也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浅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浅谈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发表时间:2011-09-15T14:35:27.4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许创新 [导读]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疾病。 许创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404-02 【摘要】中风中经络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中脏腑闭证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脱证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后遗症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关键词】针灸推拿治疗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疾病。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发病前常有眩晕、肢体麻木、无力等先兆症状。由于平素阴阳失调,偶因情志不遂,房室劳累等,以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阳挟痰上升,蒙蔽清窍,为邪中脏腑;如风痰走窜经络,而使气血运行失调,为邪中经络。邪中经络,如反复发作,病情由轻转重,亦可出现中脏腑证候。中脏腑者,救治脱险,病情由重转轻,但多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后遗症。下面将针灸推拿治疗中风汇报如下。 1 辨证 1.1中经络: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謇,口眼歪斜,脉弦滑。 1.2中脏腑: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并见半身不遂,舌强语涩,口眼歪斜等症。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又分为闭证和脱证。 (1)闭证:神昏,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脉弦滑数。 (2)脱证:神昏,口合目张,手撒,遗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细弱。如见汗出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为真阳外越之征。 2 针灸治疗 2.1中经络 【治法】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取督脉、足太阴经、手厥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内关、水沟、三阴交、廉泉、下关、颊车、阳陵泉、曲池。 2.2中脏腑 2.2.1闭证 【治法】启闭开窍。取督脉、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十二井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用三棱针点刺井穴放血。 【处方】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随症加减】如神志渐清,则减人中、十二井;牙关紧闭加地仓、颊车、合谷;语言不利加哑门、廉泉、通里;吞咽困难加照海、天突。 2.2.2脱证 【治法】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不计壮数,至脉证回复。 【处方】关元、神阙(隔盐灸)。 【随症加减】虚汗不止加阴郄;鼻鼾不醒加申脉;小便不禁加水道、三阴交、足三里。 2.3后遗症 【治法】疏通经络,矫偏舒筋。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患侧,也有病程较久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①半身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②手足挛痿:合谷、八邪、解溪、昆仑透太溪;③舌强不语:通里、金津、玉液。 【随症加减】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合谷。 3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中风,以中经络及中脏腑的恢复期为主。 3.1头面、项肩部操作 【手法】推、抹、一指禅推、揉、按、捏、拿法。 【取穴】印堂、太阳、神庭、上星、百会、风池、风府、肩井、地仓、迎香、大迎、颊车、下关、合谷。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①用双手拇指分推法、抹法,自印堂穴推至太阳穴;②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沿督脉推至百会穴;③指揉风池、风府穴,拿肩井穴。 3.2上、下肢操作 【手法】按、揉、一指禅推、捏、拿、扌衮、拔伸、搓法。 【取穴】极泉、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气冲、风市、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阳陵泉穴。 【操作】 (1)患者取仰卧位:①拇指按极泉穴,并配合按、揉或一指禅推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中渚穴;②扌衮、捏、拿、拔伸、揉肩部,沿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反复操作至腕部;③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 (2)患者取仰卧位:①拇指按患侧气冲穴,并配合按、揉或一指禅推风市、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穴;②捏、拿、扌衮大腿前面的肌四头肌及股外侧肌;③拇指按、揉或一指禅推法,自阳陵泉穴沿小腿外侧肌群操作至足部;④搓下肢,同时配合髋、膝、踝关节的被动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进展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不断上升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上班族,甚至一些中学生也常有颈项酸痛不适,头痛头晕的现象,颈椎病症状复杂 ,缠绵难愈。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非手术疗法是颈椎病的基本疗法,近年来针灸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多种多样。 关键字:颈椎病年轻化针灸治疗。 病因病机 颈椎病属中医学“骨痹”、“痿证”、“眩晕”等范畴。它的病因有多种说法,如先天性椎管狭窄或异常学说,颈椎间盘退变理论,慢性劳损理论,头颈部外伤学说。普遍观点是肝肾亏虚或劳倦过度耗伤精血。营卫气血失调,复感受外邪.颈项部经脉气血阻滞;或因跌仆损伤,动作失度,损伤颈部脉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所致。贾福奎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肾、脾虚,风寒湿邪入侵,痹阻太阴经脉,使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胡军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非单以风火痰虚为患,瘀血阻络是其主要病机,故其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要,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活血化瘀药对头痛、眩晕的影响。张威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污秽之血不行,乃至瘀血内结”,使局部的经络气血循环受阻所致。 1 单纯针刺 单纯针刺疗法有体针腹针毫针等疗法。体针疗法中张冷等[4] [4] 张冷,黄丽萍.“关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J].吉林中医药, 2007, 27(6): 40-41应用“关

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采用“关刺”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观察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显效率62. 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有明显改善。结论:“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疗效。何常春等[5] [5] 何常春,尹林玉.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09, 15(4): 66-67采用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30例,对比观察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对照组为73. 3%,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针刺组比传统针刺组更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腹针疗法中杜健民等[6] [6]杜健民,王升旭,黄泳.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 2007, 28(6): 531-532应用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患者全部运用薄氏腹针“引气归元”配合中脘-下脘排刺的方法进行。结果: 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为期18次的腹针治疗后,有28例达到临床痊愈, 18例好转, 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 88%。。毫针疗法中梁兆晖等[ 7 ] [ 7 ] 梁兆晖,杨宇华,于鹏,等. 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及影响因素的 Logis2tic回归分析 [ J ].中国针灸, 2009, 29(3) : 173.取大椎、颈百劳、肩中俞穴。套管进针 ,针刺深度达肌肉层 ,每穴得气为度 ,留针 20 min,期间予以红外线照射 ,隔日 1次 ,治疗9次为 1个疗程。结果:本组 53例 ,有效 40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75 . 5%。。刘月芝[ 8 ] [ 8 ] 刘月芝.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J ].中国针灸, 2007, 27 (4) : 255 -257.取穴 C3~C7夹脊穴、风池、风府、大椎、脑户、后顶、百会、前顶、神庭。采用毫针 ,大椎沿棘突方向针刺约25 mm, C3 ~C7 夹脊穴直刺 15 ~25 mm,风池向鼻尖方向针刺 15 ~25 mm,风府直刺 15~25 mm,脑户、后顶、百会、前顶、神庭均沿督脉针尖向后平刺 ,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产品技术要求 2017-11-21发布2018-05-20实施 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发布.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产品分类 1.1.1 针灸针的品种为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本要求以下简称灭菌针灸针。 1.1.2 灭菌针灸针的针柄型式分为平柄针、环柄针、花柄针,如下图所示。 1.1.3 灭菌针灸针型式分为带进针管和不带进针管两种。 1.2 型号、规格

1.2.1 灭菌针灸针的规格以针体的直径×针体长度表示;针体直径:d 0.16mm-0.45mm;针体长度:l 13mm-100mm。 1.2.2 产品型号、规格划分说明直径用d表示,针体长度用l表示 2.性能指标 2.1灭菌针灸针的基本尺寸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单位:mm

2.2 灭菌针灸针的针体硬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2.3 灭菌针灸针的针尖灭菌针灸针的针尖部位应圆正不偏,无毛刺、弯勾等缺陷,经规定的力与硬块接触顶压后,其穿刺力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表3 2.5表面质量针体表面应光滑,其外观质量和表面粗糙度参数Ra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不得大于3 mm。 表5

0.16,0.18 7 0.20,0.25 9 0.30,0.35 14 0.40,0.45 19 显离距。 2.8 针柄灭菌针灸针的柄部不得有毛刺。 2.9 平直灭菌针炙针应挺直,不得有明显的弯曲。 2.10 色泽灭菌针灸针的柄部表面色泽应均匀。柄部如采用镀银,镀层应呈银白色,不得有起层现象。 2.11 耐腐蚀性灭菌针灸针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2.12 无菌灭菌针灸针应无菌。

针灸治疗原则

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针灸治疗原则,就是应用针灸治疗所遵循的准则,在论治过程中,均以治疗原则为指 导。关于针灸对疾病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 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针灸施治的方法,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性质来决定的,疾病性质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施治时总不离其准则,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疾病的表现,灵活施治。对针灸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可从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缓与急是相对的概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标本缓急复杂多变。《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强调了治疗疾病掌握治标治本原则的重要性。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临床疾病表现症状只是疾 病反映于外表的现象,通过辨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机制,然后归纳为某一证型,从这一证型大体上概括出疾病的本质,再针对这一具体证型立法处方,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例如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感、血虚、血瘀、痰阻、气郁、肝阳上亢等等,仅用止痛的方法选取局部腧穴治疗,虽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容易复发,因此必须针对引起头痛的原因,分别采取解表、养血、活血化瘀、化痰、理气解郁、平肝潜阳等方法,选取相应经脉的腧穴予以治疗,才能收到根治的效果。 (二)急则治标在特殊情况下,标与本在病机上往往相互夹杂,其证候表现为标病急 于本病,如不及时处理,标病可能会转为危重病证。论治时则应随机应变,先治标病,后治本病。例如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则当先通其便,然后治其本病,即张景岳所说:“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必先治之,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 (三)缓则治本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病情稳定,或虽可引起其他病变,但无危急证候 出现,或标本同病,标病经治疗缓解后,均可按“缓则治本”的原则予以处理。如前所述,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若已通其便,标病缓解者,则应治疗本病。 (四)标本兼治当标病与本病处于俱缓或俱急的状态时,均可采用标本兼治法。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间者并行。”指病情稳定,无危急证候者,可用标本兼治的方法。例如:由肝失疏泄而引起的脾胃不和,出现胁肋胀痛、嗳腐吞酸、食少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可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兼调脾胃。本病标病俱急的情况亦可采取标本兼治之法。例如:热病中症见高热、神昏,又兼见小腹胀满,小便不通时,则应表里同治,既泻热开窍,又通利小便。 总之,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独并。治病求本是治疗的大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则是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的具体原则。 二、补虚泻实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是针灸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运用 针灸补虚泻实这一原则,除正确掌握针灸补泻、*作方法外,还必须熟悉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子母补泻等方法。

浅谈针灸

浅谈针灸 1,针灸。2,安宫牛黄丸胃管灌入。3,猪蹄黄芪汤胃管灌入。4,中药:生黄芪30克葛根30天麻20代冒20茯苓30当归20赤勺30三七粉3克石菖蒲20远志10川牛夕6升麻3地龙20克脑梗塞 2,两个救命穴位置顶精两个穴位能救命:有人晕过去了,立刻会有人给他掐人中。其实,除了人中,还有一个急救穴——内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博士蒋可介绍说,内关在手腕横纹正中上方2寸…… 3,面部针灸,不仅能美容,还能疏通面部经络,促进全身气血循环,调理五脏六腑。百会穴预防过量饮食、便秘。攒竹穴缓和眼睛的疲劳和浮肿。太阳穴消除眼睛疲劳、浮肿。 承泣穴眼袋松弛。球后穴提高小肠的机能。迎香穴减轻肩膀酸痛及鼻塞。 4,韩国人:孩子,牢记春节和针灸起源于大韩民国。 5,大陵穴的确是泻心火去口臭的,但是大陵穴必须配合人中穴治口臭才有好的效果,而且只按揉是不够的,需要用针灸的泻法,明针灸大成: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 6,脚趾麻痹1个月。足三里,阴陵泉,针灸。肾俞,气海俞,环跳,风市,拔罐。 7,新农合门诊补偿范围:(1)一般诊疗费:门诊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2)治疗费:灌肠、换药、小型清创缝合、针灸、火罐;(3)医技检查费(限于卫生院):B超、心电图、X线、化验等常规检查费;(4)材料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5)药品费(限于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内药品)。 8,中医有十大经典:灵枢经、黄帝内经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今天人们多以汉以前的著作为经典,难经虽为汉以前的著作但内容比较简单,解答黄帝内经的疑难问题,因此中医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本草。 9,1.胃痛取穴:劳宫,足三里指法:以右手拇指尖对准该穴,猛力点压,形成强烈剌激,患者感觉一股嗳流流向胃部, 10,神应针灸经》上记载:“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泻,只宜平补早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 11,后遗咳嗽请揉肺经】肺经是无名指末节螺纹面。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为清。称清肺经;反之为补,称补肺经。《针灸大成》曰:“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清代江笔花也说:“肺气之旺衰,关乎寿命之长短 12,温针灸:温通血脉最适宜] 将艾炷套在针柄上点燃,使热力透过针体传至体内,温通血脉、疏通经络、平衡气血,特别适宜寒湿较重、气血不通、上热下寒、手脚凉、胃寒、小腹凉、(头、肩颈、腹部、腰、膝痛)痛经、月经不调、白带多、不易受孕、长痘痘、睡眠差、精神不放松的女性 13,冬季儿童发烧也可以用,昨刚试过,效果很好!21点,体温38度2,用半瓶藿香正气水浸湿棉球,贴肚脐上,用大块的创可贴固定,两小时后降至36度5,今早痊愈14,春季失眠是普遍现象,万物复苏,气压较低,导致人肝火较旺,表现为情绪激动,失眠等,也是多数易复发病例高发期,如眩晕,高血压等。危害: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精神抑郁等。治疗:多吃护肝养气的食品,忌辛辣。配合中药,针灸,推拿。此外还要多运动,调节情绪。 15,痛經上吐下瀉把蘸酒精棉球塞到耳朵里,幾乎馬上就好了一半 16,10种不花钱的治病妙招】1.攀爬动作治背痛。2."西红柿汁辣椒"治高血压。3.车前草治高血脂。4.少吃主食治偏头痛。5.针灸治失眠。6.喝水治烟瘾。7.做眼操治

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应用及临床心得

中国农村卫生2019年5月第10期总第160期China's rural health,May 2019,No.10,Total No.160 28 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应用及临床心得 梅 荣(张掖市肃南县祁丰藏族乡中心卫生院 735015)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7年4月21日至2018年6月10日80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在此操作下,予以观察组针灸疗法。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81.55±3.09)分、(82.90±2.26)分、(86.79±3.44)分、(81.24±4.05)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对比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疗法;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5-0028-01 颈椎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因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 等所致,可见血管、神经及脊髓受到压迫刺激[1],临床可分为脊髓型、 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肩 颈部局限性疼痛,存在麻木感、头晕、呕吐等表现,通常采取保守治疗, 如针灸、牵引等。本文旨在分析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 便于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基础资料、治疗方法 1.1资料 我院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2017年4月21日至2018 年6月10日),以随机基本原则为依据,均分为两组。 30例对照组:年龄[上限62岁、下限31岁、平均值(42.09±2.75) 岁],男女之比为18:12,病程(1.79±0.53)年。 30例观察组:年龄[上限60岁、下限33岁、平均值(42.25±2.49) 岁],男女之比为16:14,病程(1.98±0.37)年。 纳入标准:经临床观察、影像学等检查明确为颈椎病者;存在 颈部活动受限、疼痛等;知情同意,积极配合研究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者;全身性疾病者;交流障碍 或精神异常者。 上述资料对比不具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选择仰卧位或坐位,保持头部略微向前 倾,予以颌带牵引,以六至十千克为牵引重量,一天一次,十次为 一疗程。 在上述操作下,观察组实施针灸治疗,取穴列缺、大椎、昆仑、 凤池、后溪、阿是、夹脊等,针对肩部疼痛严重者加风府、天柱、肩井、 天宗等穴位,针对头痛者,加太阳、百会、阳白等穴位,针对手指 麻木严重者,加合谷、曲池、外关等穴位,针对恶心呕吐者,加内 关、天突穴。选择俯卧位,确保脚踝、前臂及颈部充分暴露,使用1.5 寸毫针,直刺大椎穴、夹脊穴,采取平补平泻,针感向肩部传导, 其他穴位行常规操作,留针半小时,同时,大椎穴、夹脊穴予以艾 条灸,以感觉热痛向周围扩散为准,同时,配合按摩、醋湿热敷法, 以米醋浸湿纱布,之后将其敷贴于颈椎,按摩选择理筋法,对肩胛 冈内缘条索状硬结进行按摩,放松局部肌肉,沿着脊椎两旁捏拿(由 下往上),一天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1.3指标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生活质量以GQOL-74量表评估,最高一百分,具体涉及社会 关系、物质生活、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以得分高为优势。 1.4统计学处理 生活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借助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属于计数资料,借助卡方检验,以SPSS20.00软件分析,两者对比 差异较大的必要条件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 (81.55±3.09)分、(82.90±2.26)分、(86.79±3.44)分、(81.24±4.05) 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一所列: 表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n,分) 项目例数时间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心理状况 观察组40治疗前62.17±2.3566.35±3.4863.70±2.9161.78±3.11治疗后81.55±3.0982.90±2.2686.79±3.4481.24±4.05 对照组40治疗前61.79±3.3866.70±4.1765.29±3.5162.03±3.42 治疗后75.71±4.1175.74±3.3773.95±3.0275.76±2.68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具体数据如表二所列: 表2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n,%) 项目例数晕针出血勒痕合计 观察组40110 5.00 对照组40001 2.50 3讨论 颈椎病属于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几年,发病概率 不断增高,且存在年轻化趋势,主要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化等 有直接关系,患者脊神经、血管受到压迫,进而出现疼痛、麻木等 一系列症状[2~3]。中医认为,此疾病即为眩晕、痹症等,多为肝肾不 足、劳累过度、急性外伤等所致,治疗当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为 主。有研究表明,颈椎病患者在转动颈部时[4~5],可见椎动脉血流量 下降,进而出现供血不足等,造成眩晕,同时,还会过分牵拉血管, 加之骨赘压迫,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血流量减少、椎动脉痉挛等表现。 在疾病治疗方面,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方法较多,效果不一, 如牵引等,牵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颈椎小关节,缓解肌肉紧张, 但实际过程中发现,此方法应用效果较为有限。本文观察组在常规 牵引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此方法能够调和阴阳、补养气血、疏 通经络,进而发挥止痛的效果,针刺大椎能够激发阳经经气,通络 止痛,阿是穴、风池穴则具有止痛的作用,可疏通局部气血,昆仑 作为太阳经穴,可调节足太阳经,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属于院部 取穴,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穴位,可发挥理气止痛、舒筋活络的 效果[6~7]。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效果更佳,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控制。 结果可见,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 能及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81.55±3.09)分、(82.90±2.26)分、 (86.79±3.44)分、(81.24±4.05)分,相比对照组指标更优,P<0.0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对比意义,以出血、晕针等为主,未出现 严重后果,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未出现中断治疗案例,P>0.05。 显然,针灸疗法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生理痛苦得到有效改善,进而 促使期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治疗,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有 效改善相关症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 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 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3):95-96. [2]黄先寿.用按摩、牵引及针灸疗法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23-24. [3]胡阳,高昆.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 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8):113-114. [4]木卡热木·买买提.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 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128-129. [5]陈志雄.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J].光明 中医,2017,32(19):2829-2830. [6]汤昌华.针灸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作用中的应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3):49-51. [7]杨亚西,谭小林,谭启兴,等.颈椎病颈痛针灸治疗的远期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6):41-42. (收稿时间:2018-12-23) (收稿编辑:关家越)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 全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降压歌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感冒歌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福歌 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心绞痛歌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减肥歌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姓名:马成学号:1325160077 班级:全科二班失眠症中医学称为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能入睡,但梦较多,甚者彻夜不能入睡,经常伴有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症的发病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长期失眠可使人焦虑、抑郁或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代医学对其只能施以镇静催眠药治疗,疗效尚不十分理想,而素有“绿色疗法”美誉的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逐渐被失眠患者所接受。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汇报如下: 1普通针法 11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之一,同样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现代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失眠方法众多,但多以一组主穴为基础方,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如侯氏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太溪,配合辨证加减取穴治疗失眠150例。结果痊愈 64例,好转 77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舒乐安定对照组的45%。程氏针灸治疗不寐 78 例,取申脉、照海为主穴。心肾不交型加大陵、太溪;肝火上扰型加行间、风池;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申脉穴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照海穴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太溪穴用补

法;大陵、行间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风池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心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针刺每次30~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每天1次。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7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 12经验取穴不寐主要因神不安所致,故针灸取穴多选用具有安神作用,且穴名本身冠有“神”字的腧穴,如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等。如周氏认为,四神穴(即神庭、神门、本神、四神聪)有宁神开窍、疏郁镇静之功效,善用四神穴为主穴治疗失眠。亦有注重“心主神志”理论,养心调神而治疗失眠,如武氏从心入手,注重调神,运用“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宫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治疗失眠。 2电针疗法 电针治疗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之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练氏等治疗方法:采用毫针于乳突穴凹线处,自上朝下进针15寸,太阳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百会穴时针尖向前额,进针1寸,风池穴进针15寸,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同时采用G6805-2型治疗仪间断波治疗。每组正极接于乳突、百会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3~5 d。结果:15例有效率799%。结论:电针穴位治疗比口服催眠药物效果佳,无药物成瘾副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目的。郭氏等电针印堂、神庭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