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1]

湘版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1]
湘版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1]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五、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

第一周水沸腾的秘密

第二周哪一个滚得远

第三周池水是上升还是下降

第四周敲不倒的积木塔

第五周自动吸水管

第六周简易弹射“火箭”

第七周小顽童走钢丝

第八周磁悬浮风车

第九周可折叠的昆虫笼

第十周复合材料

第十一周形状记忆合金

第十二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第十三周利废发明

第十四周移植发明

第十五周期末考查

1 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 沉浮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

教学重点难点:

让物体产生沉浮的条件是什么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1个,装藿香正气水的小药瓶或眼药水瓶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如果把橡胶泥捏成一团,放到水里,它会迅速沉到水底,如果把它捏成船形,它就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橡胶泥捏成船形后,在水中占据的空间增大,受到水的浮力也增大,所以浮起来了。

我们还知道,把鸡蛋放到水里,它是要沉下去的,如果往水里加盐,它便可以浮起来。这是因为盐水比清水重,浮力增大了,所以鸡蛋浮起来了。

有没有这样的情形,既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又不改变液体的性质,物体也能任意沉浮呢?下面的实验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二、新授:

1、动手做

(1)先往矿泉水瓶里灌满水,再往小药瓶里灌半瓶水,用手指堵住瓶口,把它倒过来,插入矿泉水瓶中,再拧紧矿泉水瓶盖。

(2)用手对矿泉水瓶身施加压力,轻轻捏扁它,瓶中的小药瓶就会下沉;一放手,它又浮了上来。若手用力恰当,小药瓶能停留在矿泉水瓶中任意高度。

2、知道吗?

为什么用手捏矿泉水瓶,小药瓶就下沉。松开手,小药瓶就上浮呢?

当手用力捏矿泉水瓶时,瓶内的水受到挤压,压力通过水向四周传递。由于小药瓶内有一截空气,在水的压力作用下,空气被压缩,让出了一部分空间,外

面的水就进入了小药瓶里,使小药瓶重力变大,于是,小药瓶就沉下去了。松开手,水受到的压力撤销,小药瓶内被压缩的空气恢复原来的体积,排出一部分水,使小药瓶的重力又变小,于是,小药瓶又浮起来了。

上面的实验就是著名的“沉浮子”实验。

三、想一想:

“沉浮子”原理应用到军事上,就制成了在海里能任意沉浮隐蔽性极高的舰艇一一潜水艇。潜水艇的构造除了各种作战系统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构造,就是有一个庞大的注水箱和排水箱。

想一想,潜水艇上的注水箱和排水箱有什么重要作用?

3 池水是上升还是下降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与物体的浮力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物体排开水的多少与物体的浮力有关

教学用具:

水槽1个,碗1个,小石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途中迷了路,路过一村庄时,见一老伯坐在池塘边小憩,便上前问路。老伯见来人是一秀才模样,笑道:“我出一题,若答对了,便为你指路。”秀才笑答:“请老伯出题。”老伯指着池塘中一满载污泥的船

道:“若把这船污泥全部泄到池中,池水是上升还是下降?”秀才随口道:“肯定是上升口罗!”老伯叹道:“你还是找别人问路去吧!”

老伯为什么不给秀才指路?你猜猜看,池水究竞是上升还是下降?

我们还是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动手做

往水槽里添大半糟水代表池塘,把碗浮在水槽里代表池塘中的船。往碗里装小石子,尽量装满,表示载满船的污泥。用一小纸条蘸一点水贴在水槽的内壁上,使纸条的下端刚好接触水面作为水位标记。

然后,把碗里的小石子全部抛入水槽里。观察槽里的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与你的猜测相符吗?

如果继续把碗也沉下去,水位又怎样?

三、知道吗

实验的结果是:把小石子抛入水里后,水位下降了。再把碗沉入水底,结果也一样,水位继续下降。

小石子和碗都浸没到水中,水位为什么不升反降呢?

原来,在装满小石子的碗浮在水上时,要排开一部分水。排开的水的重量正好等于碗和小石子的重量,也就是碗和小石子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当碗和小石子沉入水底时,也会排开一部分水,可此时排开的水量要比它们浮在水上时排开的水量少,于是水槽中的水位便下降了。

现在你明白了老伯为什么不给秀才指路了吗? ,

四、试一试

找到几种不同的材料,如泡沫块、木块、塑料块、铁块等。想办法分别得到与这些材料同体积的水,并分别将这些水与它同体积的材料比较重量。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

4 敲不倒的积木塔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体具有惯性。

教学重点难点:

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教学用具:

方形积木若干块,木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看过杂技演员表演“鸡蛋入杯”的节目?表演者把鸡蛋和酒杯叠成如图形状,一只手举着鸡蛋和酒杯,另一只手拿一根棍子突然用力横着敲击垫鸡蛋的垫板,垫板飞出去了。上面的鸡蛋却稳稳当当地落在下面的酒杯里。

鸡蛋为什么没有跟着垫板飞出去呢?我们通过做下面的实验,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二、动手做

把积木叠成积木塔。手持木尺横着对准最下面一块,用力快速击去。结果被敲击的这块积木飞出去了,上面的积木却安然无恙,仍然稳稳地立在桌面上。(注意,积木飞出去的方向不要站人,以免被积木打伤。)

然后,再依次用力敲击最下面一块积木,看能不能依次把最下面一块积木敲出来而上面的积木不倒?

三、知道吗

敲击下面的积木,积木飞出去了,上面的积木为什么不倒呢?

原来,物体具有惯性,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积木塔原来是静止立在桌面上,当你用木尺横着敲击最下面一块积木时,这块积木受到水平冲力飞出去,而其他积木因为惯性仍然保持原来静止状态不变。

杂技演员表演敲鸡蛋节目,也是运用了惯性原理。

四、比试比试

1.把积木编上号,再堆成积木塔。几个同学一组,每人按指定的号码把

积木敲出来,看谁按要求敲出的积木最多? (一定要注意安全)

2.在杯子上放一块薄塑料板,塑料板上放一枚硬币,然后用手指对准塑料板快速弹击,使硬币正好落在杯子里。

3.在桌上放一张纸,找一个塑料杯装一杯水压在纸上。不能移开杯子,看谁能把纸从杯底取出来且纸不被水打湿?

五、想一想

站在公共汽车里,汽车在启动和突然加速时,人会向后仰;汽车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这是为什么?

5 自动吸水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虹吸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虹吸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用具:

小水桶1个、水盆1个、橡胶管或软塑管l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压水泵吗?只要反复用力压压水泵的手柄,就能不断地把地下水抽上。

压水泵为什么能把地下水抽上来呢?下面的实验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问题。

二、动手做

往小水桶里装一些水,把小水桶放在凳子上。把水盆放在凳子旁的地上。把橡胶管的一端伸入小水桶的水里,手拿橡胶管的另一端,用口含住管口,并用力吸一口气,然后迅速用大拇指堵住管口。将橡胶管移向水盆,松开手,你会立即看到,小水桶中的水会通过橡胶管爬过桶口,哗哗地流进水盆里,直至把桶中的水流干。

三、试一试

如果不用口吸气,你能用别的方法也能使小水桶中的水流进水盆吗?

你还可以调整小水桶或水盆的高度,用上面的方法,看是否也能把水从小水桶中抽出来?

四、知道吗

水为什么会爬过桶口流出来呢?

当你用口吸橡胶管时,橡胶管里吸满了水。再当你堵住管口将橡胶管移近水盆时,管口的水面低于小水桶的水面,松开手,管口部分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了出来。此时,管内会形成一小段空间且没有空气,桶外强大的空气压力把水压进管里来填补这一小段空间。管口叉能流出水,又使管内形成一小段空间,空气压力又把水压进来填补空问……如此反复不断,于是小水桶中的水就源源不断地爬过桶口流到了水盆里。

以上的这种现象叫做虹吸现象。

摇水泵就是利用虹吸现象原理来工作的。

6 简易弹射“火箭”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制作简易的弹射火箭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使火箭飞得更高

教学用具:

铁夹1个、20厘米长的细钢丝1根、20厘米×2.5厘米×0.3厘米的小木片1块、30厘米×30厘米×0.5厘米的木板l块、薄铁片、卡纸、小螺杆螺帽1套、螺丝钉、起子、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神舟号”飞船一次又一次成功地飞入了太空,你们知道是由谁将它们运送到太空中去的吗?它就是火箭。让我们来制作一个火箭进行发射吧!

二、动手做

1、制作火箭

1.按图1尺寸剪一块卡纸,把它卷在一个直径为3厘米左右的圆柱形物体上,让卡纸呈圆柱形。然后将卡纸的两个宽边粘好,形成一个圆筒,作为火箭的箭身。

2.按图2的尺寸剪下一块扇形的卡纸,卷成一个圆锥体,作为火箭的头部。

3.按图3尺寸剪下4块卡纸做成4个尾翼。

4.把箭体和头部及尾翼粘成一个完整的火箭(如图4)。

2、制作发射架

1.把铁夹的夹口一边用薄铁片固定在木板的一头,作为发射台。

2.用起子在小木片的一头钻一个小孔,穿入螺杆,然后用小螺帽把它固定在铁夹手柄上。

3.拿小刀在小木片的另一头挖一个长方形的孔,再在长方形孔对应的木板底座上装上一根钢丝作为火箭发射支架。同时把一根弯成“n”形的钢丝插入木板,作为发射开关。

把做好的火箭套在支架上,抽掉“n”形孔中的长铁丝,火箭借助铁夹的弹力,飞向空中。你还能想办法让它飞得更高吗?

7 小顽童走钢丝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让物体平衡

教学用具:

乐百氏奶瓶1只、塑料笔套2个、矿泉水瓶盖2个、铁垫圈6个、筷子l双、空圆珠笔心、细钢丝(或细绳)、胡萝l、、金属叉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钢丝是一种非常惊险的体育活动,只有特殊的运动员才可以尝试。小顽童爬上了一根细细的钢丝,摇摇晃晃地走起来了,并没有掉下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探个究竟。

二、动手做

(一)平衡小实验

1.切一截胡萝卜将它放在一个手指上(如图1),你能让它保持平衡多久而不掉下来?

2.在胡萝1、的两边各插一把金属叉子,再放到手指上(如图2),你认为胡萝卜还会往下掉吗?

我认为胡萝卜不掉下来的原因可能是:

(二)制作小顽童

1.小顽童

把奶瓶底剪去做小顽童身体,照图3所示的位置在身体两旁分别钻上3个小孔。用笔套作手,在靠近笔套口的一端打个小孔,然后,用细绳穿过手和身体,在绳的两端打结,使手和身体连结起来。这样便做成了一个走钢丝的主角——小顽童。

2.转轴和重锤

取一段空圆珠笔心作转轴,如图4所示,将铁丝穿过圆珠笔心安装在小顽童的身体中,使轴能灵活转动。然后在两个矿泉水瓶盖中间各钻一个小孔,把铁垫圈放入瓶盖内作重锤,让铁丝从侧面穿过瓶盖及垫圈,把它固定在身体下方作为小顽童的脚。

三、试一试

把钢丝(或细线)的两端拴在2根筷子上。表演时,手握筷子,拉紧钢丝,把小玩童放在钢丝上,改变钢丝两头的高低,就能改变小顽童走钢丝的方向和速度。

四、想一想

小顽童能在钢丝上不倒下来,是什么原因?

走钢丝的人,一般手中都拿有一根棍子,这根棍子有什么作用?

8 磁悬浮风车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磁石的同极排斥原理

教学用具:

环形磁铁2块、易拉罐薄铝皮、厚纸板、胶水、细铁丝、剪刀、条形磁铁2块、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列车是磁悬浮列车,它为什么能够跑这么快呢?原来,它利用了磁铁同极相斥的道理,减少了行驶中的阻力,使火车跑得更快。利用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个磁悬浮风车。

二、动手做

1.取薄铝皮一块,按图l所示用圆规画3个同心圆,再将圆分成1 6等份(如图1)。

2.将铝片沿等分线剪开,再沿虚线部分向下折成如图2的风轮。

3.按图3尺寸裁2块厚纸板,将纸板沿虚线向内折、沿点划线向外折成“几”形,然后用胶水将它们叠起来粘牢在底板上。再在支架中间钻孔,做成如图4

的风车支架。

4.取一根细铁丝,先弯成一个直角,粘上一块圆纸片,然后将圆纸片粘在磁铁上(注意铁丝要在圆中心),做成风车轴。

5.将粘有磁铁的风车轴,从支架下面的孔向上穿出,然后再弯一个直角,用胶带将它粘牢在风轮上(图5)。

将另一块环形磁铁粘在底板上,使它与另一块磁铁磁极方向相同,使风车悬浮在上面。

三、试一试

把风车放到有风的地方,试试风车能转吗?

9 会摇尾巴的狗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曲轴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用具:

大的空纸盒1个(规格以15厘米×6厘米×4厘米较合适)、小的空纸盒2个(规格以3厘米×2厘米×1厘米较合适)、吸管2根、轮子4个、美工刀、胶带纸、铁丝等。

一、导入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能帮助人们看门、狞猎……对待主人及熟悉的客人,会不停地摇动尾巴,以示友好。利用身边的材料,我们可以做一个可爱的宠物狗。

二、动手制作

1、取较大的长方形空纸盒,作为“摇尾狗”的躯体。

沿纸盒宽边的居中位置,用美工刀分别在空纸盒的前端、后端和底部都切一个宽度相同的槽(如图1)。

2.将塑料吸管段套在铁丝上,弯制出两根曲轴(如图2),曲轴能在塑料吸管段内灵活转动。

3.把较小长方形的空纸盒切掉一部分,作为头部。拿一根曲轴,用胶带纸将曲轴上的塑料吸管段固定在头的底部(如图3)。

4.在曲轴两端套上塑料吸管段,让头从底部的小槽向上穿出,用胶带将

套在曲轴上的吸管固定在小车底部。曲轴露出部分装上轮子。另外,将头的后端用线连接在躯体上(如图4)。

5.把另一根曲轴两端套上塑料吸管段,用同样的方法将它固定在躯体后

方的底部,曲轴露出部分也分别装上轮子(如图5)。

6.将另一只空纸盒沿宽边切下1/4作为尾巴(有合适的小的空纸盒更好),把尾巴的一端用胶带纸粘贴在躯体后方曲轴部的塑料吸管段上,固定好。另一端周围贴上一些小纸条(吱口图6)。

三、试一试

把制作成功的“摇尾狗”玩具轻轻地往前一推,轮子转动时,曲轴会把小狗的头和尾巴顶起又放下,使小狗摇头摆尾地前进,非常好玩。

四、想一想

你能做一个别的小动物,让它和小狗一样也动起来吗?

10 可折叠的昆虫笼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给面板上的小门装“锁”

教学重点难点:

面板上的小门,没有“锁”怎么办?你能给它装把“锁”吗?

教学用具:

瓦楞纸、背带l根、纱布l块、牛皮纸、胶水、订书机、剪刀、美工刀等。

一、导入

到大自然中去捕捉小昆虫来进行研究,是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可是用什么容器来盛装这些小动物呢?既要携带方便,又要保护好它们。我们不妨动手来做一个这样的昆虫笼。

二、动手做

1.做面板和底板

取2块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瓦楞纸,给它们裱上一层牛皮纸,分别作为昆虫笼的面板和底板(如图1)。

在面板正中间挖出6厘米见方的一小块,用牛皮纸将小块瓦楞纸的一边粘在原位置上,使它成为一个活页,作为昆虫进出的“门”(如图2)。

2.装纱网

栽一块长82厘米、宽2 5厘米的纱布,把它的两个长边分别绕在面板与底板的四周,用订书针固定。

用针线将2个宽边缝合,形成一个笼子(如图3)。

3.美化

用牛皮纸条将面板和底板的四周裱糊一下,把订书针脚掩盖掉,显得整洁美观。然后加上一个背带,便于在野外采集时背在身上用(如图4)。

三、试一试

平时面板和底板是合在一起的,抓到虫子时,拉开面板与底板,打开面板上的门,把虫子放进去(如图5)。

四、想一想

面板上的小门,没有“锁”怎么办?你能给它装把“锁”吗?

11 复合材料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有什么样的优点,复合材料是怎么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复合材料的优点与合成材料的对比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些人识别材料的能力很强,一把木制的椅子,他只要看一看就知道是松木做的,还是其他的某种木材做的;在选购铁木砧板时,他只要掂量掂量就知道是不是真材实料。这种本领你心艮容易就能够练成,找一块杉木观察观察,看看它的纹路、颜色、木质……记住你发现的杉木的特点,你就可以找出杉木做的物体了。

在识别材料的同时,你也许会遇到困难,比如说,复合地板就和天然木

材相差很远;在认识金属材料时,你能肯定一颗钉子就只是“铁”做的吗? 二、新课

任何材料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人们可以将几种材料复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得到拥有每种材料优点的新材料,这就是复合材料。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以前就知道使用复合材料了,比如说在制造建筑房屋的土砖时,在黄土中加入草茎,防止土砖产生裂缝。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复合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

1.钢筋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可以将混凝土的凝聚力与钢筋的强度相结合。钢筋混凝土适合应用于高楼、公路、桥梁等建筑物。

2.金属陶瓷

用金属与陶瓷做成的复合材料就是金属陶瓷,这种复合材料保持了金属和陶瓷的优秀性状,既像钢铁那样坚硬,又像陶瓷那样耐高温、耐腐蚀。

航天飞机离开地面时,会与空气摩擦,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一般的金属是经受不了这样的温度的,如果是耐高温的金属陶瓷,情况就不一样了。

3.玻璃钢

玻璃钢既不是玻璃,也不是钢,但它既具有玻璃的透明性,又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的科学名称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玻璃钢的用途很广,除了可以做家具之外,还可以用在许多特殊行业,比如说造船、做飞机零件,火箭的外衣也可以用玻璃钢。许多建筑的屋顶是由玻璃钢做成的,它不仅轻巧、强度大,还能透过阳光。

三、延伸——看一看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不断地开发出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又能促进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新材料中除了复合材料外,还有光电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

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还将产生一系列的新材料。纳米是表示长度的单位,l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能够在用纳米作单位的材料

上进行加工。有些纳米材料比人体的细胞还小,如果把它做成医疗装置,可以把它注入到人体内检查病变。

随着材料的发展,我们还可能研制出超出人的想像的产品,比如说可以自己愈合的金属、能够自动调温的衣服……

12 形状记忆合金

教学目标:

向学生介绍形状记忆合金。

教学重点难点:

形状记忆合金的奇特功能

教学用具:

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请你把一根金属丝插进一根管口比它粗的软管里,你肯定不会觉得很为难。而如果请你把一根与管口粗细一样甚至比管口还粗的弹簧插进软管,你可能会说有点困难、甚至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如果我告诉你,可以把那根金属丝插入软管,当达到合适的温度时,金属丝在软管内就能变成弹簧,你相信吗?别急着说我吹牛,这种技术早就有了,开发利用的时间也有20来年了。当然,这种金属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是将特定的几种金属合在一起形成的,人们把这种合金叫做形状记忆合金。

二、介绍特性

形状记忆合金在加热时,能像弹簧一样被拉长和扭曲,冷却后保持这个形状不变;当再次加热时,它们又恢复到拉长或扭曲前的形状了。所以只要用这种合金做成弹簧,拉直成丝,在较冷的温度下保持丝状,插入软管后温度升高时它就又变成弹簧的形状了。

三、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在医院治疗病人时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治疗骨折时,用形状记忆合金做成夹板可以使患者更快康复。在使用时,先把合金夹板拉长一些,然后固定在骨折处,依靠人的体温加热夹板。夹板受热后恢复原来的形状时会产生收缩力,将两段断骨固定住,使断面能很快愈合。

此外,人造骨骼、矫正牙齿、各类腔内支架、栓塞器、心脏修补器、血栓过滤器、手术缝合线等医疗领域都可以用上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在现代医

疗中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形状记忆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内的应用也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如果能够把形状记忆合金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来,还可以解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某些困难,比如说:钢笔尖也用形状记忆合金做的话,即使不小心掉到地上变弯了,也只要把变弯的钢笔尖放到热水里泡一会儿就可以变成原来的形状了。

现在用普通材料做汽车,如果不小心碰撞后使车身变形了,维修起来很麻烦,如果车身是用形状记忆合金做的,你只要用电吹风加加温就可以修好了,既省力又省钱。

在炎热的夏季,当你热得汗流浃背时,如果你的衣服能够自动卷起来,那多酷啊!意大利一家公司就用形状记忆合金纤维造出了一件这样的衬衫。这种衬衣在周围温度升高时,它的袖子会立即自动卷起。这件衬衣还不怕起皱,即使揉成乱糟糟的一团,用电吹风吹一下,马上就能复原,甚至人的体温也可以自动把它“熨平”。此外,它还可水洗、不易引起皮肤过敏。但由于含有合金纤维,衣服呈现出金属特有的灰色。并且这件衬衣样品的制作成本高达2500英镑,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太昂贵了。

四、想一想

如果你拥有了形状记忆合金,你想利用它做些什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有趣呢?

13 利废发明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小发明是可以把废品利用起来会获得新的东西。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把废品组合成新产品

教学用具:

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废品利用起来,有时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废纸——造纸

剩布料一做童裤

旧衣服一一做拖把

在科学发明的领域中,利用废品而获得成功,也有许多精彩的例子。布利埃莱所发明的不锈钢就是从垃圾堆里拣回来的破烂。

德国造纸厂利用生产中出现的废纸,发明了吸墨水纸。

二、利废发明的类型

1、类型

废材型:

根雕老人头像

次品型:

有娃娃头柄的勺

废物型:

废旧轮胎钉鞋掌、胶皮枕木、垃圾发电

2、实例

实例l 家庭废水的回收利用

在家用洗脸池的排水口处接一个像洗衣机排水管的分管。需要回收废水时,可以把分管放低,让废水从分管中排出回收到桶里,用废水来清洁厕所,洗地。假如废水无法利用,可把分管提起。

实例2 新型环保鞋垫

利用常见的丝瓜络制成鞋垫,可避免环境污染。它柔韧有弹性,通风透气,吸汗性能好,并且有药用价值。

实例3 简易显微镜

这一台简易显微镜,用的全部是废品。在钻了小孔的牙膏盖里,嵌一个聚光玻璃球做目镜,在洗干净的牙膏壳管口处贴一小片透明胶纸做载物台。

三、议一议

下列废旧物品有何用途

·废旧胶卷片

·破旧衣服。

·碎棉丝毛线

·废塑料饮料瓶

·易拉罐

·泡沫塑料

14 移植发明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移植发明就是把已经知道的原理、大家熟悉的部件,移植到新发明上来,这种技术移植,是发明创造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进行移植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移植发明就是把已经知道的原理、大家熟悉的部件,移植到新发明上来,这种技术移植,是发明创造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移植发明的类型

★方法移植

引用新方法代替旧方法。

如:充气地球仪、鸣叫壶

★功能移植

如:音乐贺卡(电子元件移植到贺卡上。)

电子门铃(电子元件移植到门铃上。)

★变形移植

双杠

高低杠

★结构移植

拉闸门

伸缩挂钩

★系类移植

开发一个产品可创系类新产品。

电热服

三、试一试

给下列各系类增加2~3件。

A B C D E F

电热系类数字系类电动系类发光系类音乐系类充气系类

电热壶数字电子表电吹风机发光鞋音乐娃娃充气枕头

电热梳数字计算机电动窗帘发光伞音乐花瓶充气划艇

电热毯数字万用表电动剃须刀发光钥匙音乐盒充气床垫

(完整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各单元目标: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石块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人水中,浮起来了。沉和浮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他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 科 技 活 动 教 案

第一课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科技活动教案

科技活动教案 第二课用植物染色(3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了解的染色概念及作用 2、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染色步骤及方法 3、通过找教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曾经见过植物给物品染过色吗?你知道几乎任何植物都可以成为染色的染料吗? 二、材料与用具 5升左右的容器、无纺网格布、勺子、筷子、媒染剂(明矾、铁钉、醋)、植物等。 三、做一做 (一)到野外采集植物 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野外去采集植物 试一试哪些植物可以染色 植物名称 利用部位 颜色

染色效果 (二)学习染色 分两种情况讲解染色方法 其一、用草(或枝叶)染色 其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草(或枝叶),洗净剪碎,用布包好。 2、在容器中装上一半清水,然后放入装有染料的布包,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3、取出布包,放入待染的布料,加水至容器容量的80%左右,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4、制取铁盐溶液 5、取50毫升铁盐溶液,完全溶入染色液中。 6、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 让学生注意步骤的紧凑性、有序性及严肃性。 示范后,让学生掌握实验的重点,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指名,让学生复述用草(或枝叶)染色的步骤。 二、染色的第二种方法 用花瓣(果实)染色 师先讲解要点和注意事项

示范染色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花瓣,用布包好放入碗中,倒入500毫升醋和1升40摄氏度的热水。 2、揉搓花瓣,直至完全感觉不到布包中的花瓣为止。 3、取出布包,加入1升40摄氏度的热水,放入经清水浸泡的布料,放置1小时以上。 4、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 生尝试染色步骤 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自创染制方法 自己动手创造染制方法,设计并染制各种花纹布料,看谁染出来的布料最漂亮。 1、模板印染法 2、绘画印染法 3、大理石纹染法 4、扎染法 小组评议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花瓣(果实)染色法的步骤 二、议一议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汇总

------------------------------------------------------------精品文档-------------------------------------------------------- 益阳赫山区欧江岔镇学校 科技活动教案 教者:郑小青 月年20163 1 1 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2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 沉浮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

模型科技活动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 点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回龙中学科技活动课程教案 刘小莉 模型基础知识介绍(一) 1.介绍模型运动 2.重新认识模型这项运动 3.了解模型的种类 4.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航空模型活动的内容 航空模型 一、介绍模型发展的历史 二、中学生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立志为我国的航空及科技事业的发展作贡献我们的祖先在航空等方面的发明和创造,对人类世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2.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 学生活动 实际中去 3.有利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智力三、中学生模 型活动和小制作的特点 1.多样性、 2.趣味性 3.实践性

4.探索性 5.竞争性 四、活动内容 ( 1)中学生航空模型活动的内容 中学生航空模型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了解有关的航空知识和航模的基本知识;制作简易纸木结构的弹射机、滑翔机;橡筋动力飞机模型制作; 初级牵引滑翔机的制作;飞机模型的调试;航空模型竞赛活动的组织;简 易航空模型的设计等。 五、活动项目的选择 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统计器材。 模型制作课程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课。让学生亲手制作模型 , 是为 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 并在实践进程中感受技术。在本学 课后反思 期的教学课堂上 , 学生上课积极性较高,秩序良好,学生掌握良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 回龙中学航模社团课程教案 刘小莉 模型基础知识介绍(二)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 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 识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难点:常用术语 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航空模型 一、什么叫航空模型。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 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 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其技术要求是:最大飞行重量同燃料在内为五千克;最大升力面积 学生活动一百五十平方分米;最大的翼载荷 100 克/ 平方分米;活塞式发动机最大工作容积10 亳升。 1.什么叫飞机模型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 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 机模型。 2、什么叫模型飞机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罗天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第一学期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从生活中找寻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解决不同的问题。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科学的观察训练。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活动。 4、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像。 5、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6、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1、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 3、培养学生的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努力让学生亲自参加,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学课时安排 单元第几课课题课时 实验探索1 小喷泉 2 2 测一测你的感觉 2 3 纸盒烧水 2 科技制作4 自制冰激凌 2 5 自制昆虫“琥珀”标本 2 6 自制风筝 1 科技应用7 简易降温 1 8 神奇的转基因生物 1 9 车船造型 1 专题研究10 天气预报 1 11 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1 创造发明12 寻找创新项目 1

1、小喷泉 教学目的: 1、懂得喷泉的种类。 2、懂得喷泉的作用, 3、学会制作小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喷泉的种类和作用 1、自制(人工制作的) 2、自然 四、指导学生制作 1、在一个瓶盖上钻2个小孔;小孔的大小正好能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 2、在小孔里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见教材P2的中图)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 3、在2个广口瓶内到入清水,一瓶装满,另一瓶只装四分之一左右,将插有塑料管的瓶盖在装水较少的瓶口上,拧紧; 4、把盖好的广口瓶倒过来,将瓶盖上的A管插入满水的广口瓶内,B 管留在瓶外。 五、学生欣赏小喷泉 六、学生思考讨论: 1、上面瓶中的水通过B管流出时,瓶内的气压有上面变化? 2、下面瓶中的水管通过A管进入上面的瓶中,又说明什么? 3、喷泉的形成与大气压有关系吗? 4、在广口瓶中装入三分之二瓶清水,将两根清洁的塑料管并排插入水中,插入的深度相同,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口含其中一根管子吹气,另一根塑料管会出现喷泉吗? 七、教师讲评 八、学生自学P4的广角镜 九、本课小结。

小学科技活动课教案 制作玩具汽车

制作玩具汽车 ——小学科技活动课教案 活动主题:工作需要计划——制作玩具汽车 活动目的: 1.活动目标: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辆玩具汽车,让学生 懂得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性,并学习制订工作计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能力,动手和策划能力, 养成良好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设计玩具汽车,并学习制订工作计划。 活动课时:二课时 活动内容:1. 制作玩具汽车 2. 开展玩具汽车制作评比活动 活动形式:4人小组互助学习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的制作材料:硬纸板、三合板、废瓶盖、铁片、旧圆 珠笔芯、铁丝、旧车辐条、泡沫塑料等。

制作工具:钳了、小刀、剪刀、锯子、锥子、锉刀等。 教师准备:CAI课件、几辆玩具小汽车、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星期天,爸妈带我们去动物园,景点很多,有狮子园,有孔雀园,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景点玩到呢?(揭示课题),工作需要计划。 2.看CAI课件,简介《汽车的设计和制造》见教参P9的课外资料。汽车以它优美外形,良好性能,博得了很多人的青睐,想看吗?把自己收藏的汽车模型或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3.(CAI课件)展示多种汽车模型,这节课就是让大家设计、制作自己的玩具汽车,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二、自主学习,研讨探究。 1.4人小组看书讨论,需要经过哪些工作程序,才能制作出一辆玩具汽车?你准备做一辆什么车? 2.反馈。引导学生学习制订以下工作计划:设计——准备材料、工具——制作零部件——组装,装饰 3.展示纸制玩具汽车,拆开观看,讨论固定车轮、底盘、车身的组装方法和程序。 三、动手实践,发散思维。 1.只在肯动脑筋,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就能做出很棒的玩具汽车。 2.(伴着音乐)学生绘制汽车简图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 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 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 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 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 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 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 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 代科技的发展。 6、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7、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 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 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8、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 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

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2.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五年级上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科技活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包括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创新发明等五项内容。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年级科技制作教案

三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案 教材分析:本册的教学内容并不多,主要是了解一些玩具中的科学奥秘,让学生参加许多有趣的科技活动。通过做玩具、制标本、玩游戏、探奥秘等,让学生从中感受科学、体验科学。其实,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积极参与,相信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非富多彩。 1、纽扣玩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制作纽扣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会制做纽扣玩具。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纽扣的方法。 教学准备 纽扣、塑料吸管、小刀、硬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棉线绳与纽扣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做一做纽扣玩具“咕咕叫”,一定会非常开心。 二、活动探究 1、简单介绍活动需要的材料。二次备课与教学反思

2、讲解活动方法。 参考方案 (1)找一颗4眼或2眼大纽扣,对着的扣眼中穿过一根棉索线,将索线的线头接在一起。 (2)将棉索线穿在两只手上撑开,用力旋转纽扣,是手中棉索线不断向前缠绕,然后,两只手用力向外侧拉棉索线,一拉一松,纽扣就一正一反地旋转起来,发出像鸽子名叫的“姑姑”声。 具体玩法: 参考见课本。 三、学生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活动评价。 五、小结,谈收获。 2、空中飞盘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的 1、了解制作空中鼓的材料。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会制做空中飞盘。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空中飞盘的方法。教学准备。

彩笔、硬纸板、小刀、橡筋圈等空中飞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颜六色的飞盘,在空中飞舞,好看极了,同学们在一起玩,一定非常开心。 二、活动探究 a) 简单介绍活动需要的材料。 b) 讲解活动方法。 参考方案 (1)在硬纸板板上画一个碗口大小的圆,用剪刀把它剪下,在圆的边上剪一个小口。 (2)用细丝把橡筋固定在筷子的一端,作为弹射棒。 (3)用彩笔涂色。 玩法:参考见课本。 三、学生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活动评价。 五、小结,谈收获。 3、弹射模型飞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目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新教科版)73799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小学生科技活动教案课程

小学生科技活动教案课 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生科技活动教案 一、让针漂浮在水面上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托住一些轻微的物体。而洗洁精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时间:1课时 知识链接: 针之所以能在水面上漂浮,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作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后面的活动中,洗洁精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材料准备:一杯水、针、一小条面巾纸、洗洁精 活动过程设计: 一、提问,揭示课题: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然后出示针,问:把针放在水面上,是沉还是浮

2、学生猜测,然后实践操作。不管学生多么仔细,针总是会沉到杯底。 3、设置问题:有没有办法让针漂浮在水面上呢 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教师把针放在小条面巾纸中间,再把纸巾的两头提起,再小心地放到水面上。纸巾湿润后慢慢沉到水底,针会浮在水面上。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漂浮的针”的原因分析。 3、教师在此基础上解释科学原理。 三、让漂浮的针沉下去: 1、现在我们想要让针沉下去,但是不能用手去直接碰针,也不能故意把水震动,有什么办法 2、让一个学生上台做实验: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3、集体讨论原因。 四、总结拓展: 1、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让我们一起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 二、《热水与冷水》 教学目标:

(完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仁怀市尧坝小学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

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2、《光》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

高村中心小学科技教案 2014年2月

1 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 沉浮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 教学重点难点: 让物体产生沉浮的条件是什么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1个,装藿香正气水的小药瓶或眼药水瓶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如果把橡胶泥捏成一团,放到水里,它会迅速沉到水底,如果把它捏成船形,它就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橡胶泥捏成船形后,在水中占据的空间增大,受到水的浮力也增大,所以浮起来了。 我们还知道,把鸡蛋放到水里,它是要沉下去的,如果往水里加盐,它便可以浮起来。这是因为盐水比清水重,浮力增大了,所以鸡蛋浮起来了。 有没有这样的情形,既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又不改变液体的性质,物体也能任意沉浮呢?下面的实验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二、新授: 1、动手做 (1)先往矿泉水瓶里灌满水,再往小药瓶里灌半瓶水,用手指堵住瓶口,把它倒过来,插入矿泉水瓶中,再拧紧矿泉水瓶盖。 (2)用手对矿泉水瓶身施加压力,轻轻捏扁它,瓶中的小药瓶就会下沉;一放手,它又浮了上来。若手用力恰当,小药瓶能停留在矿泉水瓶中任意高度。 2、知道吗? 为什么用手捏矿泉水瓶,小药瓶就下沉。松开手,小药瓶就上浮呢?

【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主要目标《科学》五年下册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1、“沉和浮”单元,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他是物质固有的特征之一。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他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关。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入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下,比液体中的物体会下沉,比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学生通过本单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2、“热”单元,本单元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3、“时间的测量”这个单元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中到机械擒纵器,在制作计时工具的时间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4、“地球的运动”这个单元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传和公转,自传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上的学习,小组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是处于模仿为主的阶段,而且大部分同学对实验还是停留在动手为主,思考缺乏的状态下。O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 第1 页共2 页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020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020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带给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忙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构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必须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潜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构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善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一样的。

五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科技活动教案(五年级) 2010、9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