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道德与法治 第1-5单元 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中华文明有何特点?P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中华民族探索和创造的最生动的记录。

2. 怎样认识中华文明?P2-4

(1)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中华民族探索和创造的最生动的记录。

(2)中华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中华民族有悠久和辉煌的文明史。

(4)在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中华文明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5)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骄傲,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

3. 百年沧桑的原因、表现、危害和结果P5

内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无能

外因:外国列强强的侵略

表现:不平等条约

危害:掠夺宝贵财富、破坏文化、侵占领土、践踏主权和民族尊严

结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作出了怎样的努力?P8

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不屈,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怀念。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1.回顾历史,我们要吸取哪些历史的启示?P9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9-11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绝的内存动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闻名于世,它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特色,维护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我们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础。它既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和交流中站稳脚跟的基础,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作用和要求分别是什么?P11

(1)作用:是我们认识历史、尊重历史和珍惜历史的重要依据,是我们开创未来生活的基础。

(2)要求:应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开创未来。

4.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P12

(1)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2)没有代表人民利益的先进的政党的领导。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12-14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2)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3)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什么?P17 (1)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7.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8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2)核心价值观维系着民族、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P18-19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9.应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20-21

(1)公民: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②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2)青少年: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积小德成大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课天下兴旺匹夫有责

1.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P22-24

(1)当国家兴旺发达时,忧患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当国家发展处于低潮时,忧患意识会使人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2)历史的兴衰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贪图安逸,而是要时刻警醒,发愤图强。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4)是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中生存和发展的经验总结。

2.我们应怎样树立忧患意识?P24

要认清现实,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3.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P25

(1)内涵: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人们对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2)原因: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4.我们为什么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P25

(1)现在,我们国家还不够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路。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次历史和时代挑战与考验的新的长征。

(3)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依托于国家的稳定,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5.青少年怎样才能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P2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挑战,我们应该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胸怀理想,脚踏实地,练就本领,自觉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

力量!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四课历史的足迹

1.社会主义的本质:(P28)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P28-29)

(1)最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和国家制定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2)原因: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③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P30)

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

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核心内容:①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

4.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P3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决策。

5.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P32)

(1)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原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维系着社会的稳定,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6.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 (P32-34)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2)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

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它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7.对外开放的途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P34)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什么? (P34)

(1)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

(2)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任何时候都决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五课历史的足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地位各是怎样的? (P35)

(1)内容: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P35)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P36)

(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

(2)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不断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先进文化: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P37)

5.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 (P37)

(1)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给人的精神以正面、积极的影响。

(2)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从文化大国迈向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6.怎样发展先进文化? (P37-38)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中华传统美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2)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又要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7.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P38)

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38)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史深刻地表明,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9.中国共产党通过哪些途径实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P38-39)

(1)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2)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3)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行动中。

第六课历史的足迹

1.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内涵各是什么? (P40)

(1)意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2.为什么说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P40)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3.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P40-41)

(1)要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又好又快地发展。

4.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是怎样的? (P41)

(1)在经济发展中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

(3)需要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

乡发展一体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五个方面努力。

5.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是核心? (P41)

(1)“人”:就是人民群众。

(2)“本”: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6.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 (P41-42)

(1)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每个人的

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张。在新形势下,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7.怎样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 (P43)

要求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怎样的?

(1)必须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10.什么是统筹兼顾?

总览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

11.为什么要统筹兼顾?

(1)统筹兼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2)党和国家治理国政需要坚持统筹兼顾,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3)只有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意识和本领,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第七课历史的足迹

1.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

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什么是中国梦?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中国梦的特点有哪些?

(1)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现实的。

(2)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梦。

5.怎样实现中国梦?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即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之成为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7.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

能在复杂多变的当今世界中站稳脚跟,能自觉地、牢牢地抓住历史交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8.“四个全面”的内容、地位及关系各是怎样的?

(1)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地位: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3)关系: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

9.第一个百年目标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

(1)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内涵:是惠及全民的小康,是覆盖全面区域的小康,是涉及全面领域的小康,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小康。

10.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为什么要从严治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3.怎样从严治党?

(1)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2)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14.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进入新常态。

15.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6.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是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存要求。协调是坚持不同区域、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才能建成美丽中国,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进一步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统一。

17.青少年怎样为新发展理念做贡献?

(1)贯彻新发展理念,关键在身体力行。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不断构建与新的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积极地投身到壮阔的改革和发展事业中去而努力。(2)要树立信心,奋发有为,以治国理政新思想为指导,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下列哪些人群( )

①一些身患疾病或身有残疾的人②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

③进城务工的农民工④遭遇灾祸的人群⑤农村贫困人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帮助返乡农民工找工作,修建廉租房等措施,目的就是()

①关注弱势群体②构建和谐社会③实现共同富裕国已经是现代化国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为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考入重点大学的机会,国家在部分老、少、边、穷地区实施高校招生国家专项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四川制定了本省学生的报考条件和办法,实施区域的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68个。这说明( )

①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②中国公民具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③关注弱势群体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④我国政府大力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 中国共产党以解放中国人民,实现民外观不佳、人民平等和幸福为已任。

①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党为公民实现平等权利而采取的措规( )

②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对外开放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④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及救助制度⑤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建小康社会。这( )

①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②不符合平等的要求③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④说明了平等与效率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⑤违背了共同富裕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6.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我国将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体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人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具目的是()

A.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7..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下列属于社会保障措施的是()

①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实施“春蕾计划”②我国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③国家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在全国范围内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常规疫苗接种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 2018年5月20日是第30个全国“助残日”,某市政府携社会各界在市特殊儿童学校为残疾儿童进行捐赠活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①关注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职责②关爱弱势群体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美丽城市的重要举措③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关爱弱势群体是党和政府“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艰苦②劳动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③缺乏医疗保障,就医困难④离开户口所在地,子女无法接受义务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 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关注弱势群体的是( )

①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②制定完善老年人、残疾人等保护法③帮助雅安地震中的灾民修建永久性住房④修改部分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什么是弱势群体(5分)

1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平等的看法及做法。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把)

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优先位置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万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22日电“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引起代表的强烈共鸣。受访的代表认为,“公平”“质量”两个词,彰显出缩小教育鸿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概括

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使命。

(1)你认为应如何“促进教育公平”,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6分)

(2)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你知道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举三例即可)(6分)

14.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进

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消息一出,引发了网民的广泛热议: 网民“IQ博士的小黄人”说:“不从户口上划分城里人和农村人,实在是最大的进步。”

网民“丝纱肩胛树”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可以缩小城乡差距,还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同时,该消息也引起了某中学九年级(3)班同学的热议,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指导下,该班拟围绕“平等”这一主题开展一-次学习探器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下列相关任务。(20分)

(1)[生活观察]列举两例当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不能列举上述材料中的户籍问题)(4分)

(2)[信息采集]你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4 分)

(3)[现象探讨]如何理性看待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