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优化毕业设计论文

配电网优化毕业设计论文
配电网优化毕业设计论文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低压配电网优化的软件实现

系别电力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S电本1014班

姓名李淑芳

指导教师

下达日期2012年2月20日

设计时间自2012年2月20至2012年5月26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配电网优化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配电网优化的意义,并分析了我国城市配电网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配电网目标函数的建立,约束条件和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配电网优化的基本理论、配电网重构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采用以降低网损为目标的配电网络重构的数学模型,构造了一个基于等效简化的网络拓扑的配电网络重构GA,将其网络拓扑等效简化为线损最小的配电网络拓扑结构,达到网络重构的目的。最后,以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和 MATPOWER4.1为软件基础编写了配电网优化计算程序。

关键字:配电网优化;遗传算法;配电网重构;降低网损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analyzes some of the problems of the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in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objective function, constraints, and genetic algorithms, the basic theory and then describes the basic 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theory,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On this basis, used to decrease network loss as the goal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network topology equivalent simplific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GA, its network topology equivalent simplific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line loss minimum for network topology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Finally, the MATLAB genetic algorithm toolbox and MATPOWER4.1 write software infrastructure, 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program.

Keywords:distribution network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loss Reduction.

目录

第1章概述 (5)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2.1 运行方式的研究现状 (6)

1.2.2 配网重构的研究现状 (7)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8)

第2章配电网优化的基本理论 (9)

2.1 配电网优化基本思路 (9)

2.1.1 配电网优化的总体原则 (9)

2.1.2 配电网优化的技术原则 (9)

2.2 配电网络重构的基本理论 (10)

2.2.1 正常运行时的配电网络重构 (10)

2.2.2 故障恢复中的配电网络重构 (11)

第3章基于遗传算法配电网优化研究 (13)

3.1 目标函数的建立 (13)

3.1.1 系统有功网损最小 (13)

3.1.2 约束条件 (13)

3.2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方法 (14)

3.3 配电网优化常用算法 (15)

3.3.1 最优流模式算法 (15)

3.3.2 支路交换算法 (16)

3.3.3 基于神经网络的配电网优化 (16)

3.3.4 基于模拟退火的配电网优化(SA) (16)

3.4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 (17)

3.4.1 遗传算法的特点 (17)

3.4.2 基于遗传算法的配电网重构 (18)

第4章算例分析 (19)

4.1 算例介绍 (19)

4.2 网络优化前的计算结果分析 (25)

4.3 网络优化后的计算结果分析 (25)

4.4 结果对比 (26)

第5章结论 (28)

参考文献 (29)

致谢 (29)

英文原文 (30)

中文翻译 (47)

第1章概述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虽然配电系统与输电系统紧密相连,但它在许多方面有别于输电系统,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电力系统其他部分相比,配电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配电系统结构按闭环设计但辐射状运行,网络线路参数 R/X 比值较大。

(2)配电系统装置沿馈线长度分布,除供方设备外,还接有大量极为分散。

(3)配电系统直接与用户相联系,对供电质量与可靠性有着特殊的要求。

(4)配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经济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5)配电系统上述特点的存在,使得对其分析不能完全遵循应用于发电、输电系统的方法。人们要求对配电网进行在线与离线的智能化管理,使其处于安全、可靠、优质和高效的运行状态。配电网优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近几年来,我国经过城乡电网的改造,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得到提高。配电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使配电网的优化重构成为可能。通过配电网优化重构改变网络的运行方式,或改变电容器的无功补偿分布,都可以改变配电网中的潮流分布,优化配电网的运行状态。配电网在优化经济状态下运行可以降低线路损耗,节约电能,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改善电压分布和功率分布,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高压配电网是配电网系统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输电网和中压配电网的纽带。据统计,全国发电量的85%是经由35-110kV高压配电网送给用户的。如此大的电能输送比例就要求城市高压配电网能够高质量和高经济性地输送电能,同时要求电网拥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对配电网优化重构的理论研究主要停留在10kV电压等级,而对城市高压配电网优化重构的理论研究很少重视中压配电网,而忽视配电网优化研究的现象。使其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在我国重电源、轻电网、重输电、轻配电、重中压配电网、轻高压配电网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对城市高压配电网进行合理的优化重构,使其更加经济、安全和稳定的运行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配电网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配电网优化的意义

一、降低配电网线损,提高系统经济性

长期以来,电力部门不断的降低电力系统的能耗和线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经济可靠性。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线损率大致在5%-8%,我国为10%,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35-110kV配网线损是地区线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全国城网110kV以下配网线损占总线损的60%,可见降低配网线损是降损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正常运行时,通过网络优化改善电网运行方式从而达到降低配网网损的目的。

二、均衡负荷,消除过载,提高供电电压质量

在配网中,每条馈线均有不同类型的负荷如:商业类、民用类和工业类。由于不同类型负荷的日负荷曲线是不同的,在变电站的变压器及每条馈线上峰值负荷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通过网络优化,可以将负荷从重负载或是过负载馈线(或变压器)、转移到轻负载(或变压器)上,这种转移不仅调节了运行馈线的负荷水平,消除馈线过载,还能改善电压质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小整个系统的网损。

三、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打开配电系统中的某些分段开关隔离故障,同时合上某

些联络开关把故障线路上的部分或全部负荷转移到其它线路上去,从而起到快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的目的。

此外,从我国配电网的发展状态来看,配电网仍需要大量建设,随着我国1000kV电压等级线路的建设,220kV电网将由主干网变为配电网,这些都为本课题的提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配电系统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相对落后。配电网结构不合理,电力设备数量多但性能落后、免维护水平低且不适合自动化要求等,导致停电事故频繁发生,可靠性较低,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在发电、输电、配电上的投资比例。

目前,我国城市配电网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如网架结构薄弱;电力设备陈旧、事故率高、线路过载、可靠性差、电压质量低等。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薄弱

长期以来,配电网发展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网络结构极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网架结构薄弱,主次网架不清晰,多分段多互联的网络连结未形成。近年来,配电网负荷增长迅速。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了33%给城乡配电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相当多的一些设备因为过负荷而发生故障,用户电压不稳定,网络损耗过大,故障发生频繁等问题。

2、城市配电网技术落后,网络自动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虽然近年来也引进和开发了一些新的技术,同国外相比差距仍很大。配电网设备落后陈旧,安全性差,能耗大,故障频繁。同时,网络自动化水平低,在城市电网中,中压配电网的自动化是一块空白。目前,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刚刚起步,城市中压配电网自动化处于初始阶段,与国外相比落后较大。

3、线路损耗率较高,电压合格率普遍较低

目前,配电网普遍存在线损较高的问题。我国输配电线路的线路损耗率在10%以上,农村电网的线损率高达20%以上。同时,电压合格率也普遍较低。根据统计,我国10kv(6kv)的配电网功率因数在0.65-0.8,低压农网在0.6-0.7,这些主要与城市配电网结构、原建设标准低以及负荷发展的特点有关。早期建设的配网线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城市发展需要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

4、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网规划不科学

据 2009年对我国286座城市统计,中压配电网的平均供电可靠性为99.887%。而1998年,英国的供电可靠性己达99.988%,美国达99.984%,法国达99.991%,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达99.999%。我国的配电网规划和设计,主要是由规划人员依据个人经验和局部计算来进行,在有限的条件下解决负荷增加、线路过载、电压偏低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规模日益扩大的配电网,这种规划方法将越来越难以进行配电网的合理建设和经济运行。

1.2.1 运行方式的研究现状

在配电网中,规划,调度和运行方式优化都关注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它们构成了配电网运行方式应用的主要的几个方面,但是它们之间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在配电网中,配电网的规划比较关注中长期的网架及设备状态,而调度的运行方式比较关注在线的配电系统运行状态,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状态,它要求准实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给出运行方式优化的建议,供给调度员操作参考,但是配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离不开配电网网架状态的制约。

电网运行方式分析的主要任务,总体来说有四点:

①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和高质量供电;

②提高电网整体效益,使电网尽可能运行在其物理极限而又不发生冒险的状态,从而推迟新投资和降低造价;

③不断降低电能生产和电能传输费用;

④适应电力市场运营中不断出现的要求。

以上四个目标,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就是要保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运行方式安排的过程实际上是在预测的负荷分布条件下,对设备检修计划和发电计划反复调整、反复计算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首要目标,是要使电网在预测的负荷分布、设定电网拓扑和发电计划条件下,能够承受预想事故的打击,即保证电网在计划工况下,遇到各个预想事故的打击,仍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在安全性和用电需求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还要对当日运行方式做进一步优化计算,在尽可能满足电网设备检修按需检修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电网的整体效益,挖掘电网输电潜力,提高输电能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富余电力。

进而,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优化计算,降低电能传输费用。从电网运行方式的工作流程可以看出,运行方式分析计算质量的好坏,分析计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网调度运行两个根本目标——安全性和经济性,而分析计算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分析计算工具先进性。

因此,实现电网运行方式优化的基本目标,是不断提高电网运行方式分析计算水平,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运行水平这个永恒的生产需求。

1.2.2 配网重构的研究现状

为了综合辐射型和环形网络结构的优点,一般情况下,配电网络是闭环设计而开环运行,它是通过在配电线路上配置一些开关实现的。

配电网络中配置了较多的开关。这些开关将配电网络中的线路分成许多线路段。为满足辐射状运行的需要,其中一部分开关必须打开,称为联络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的开关称为分段开关。配电网中的开关主要有两方面作用,(1)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系统故障时,打开部分分段开关将故障支路隔离,同时闭合相关联络开关将非故障支路转移到其它线路上。(2)运行优化。正常运行时,可以通过开关状态的调整改变网络结构(即配电网重构),实现提高可靠性、降低损耗等优化目的。网络重构就是通过操作这些开关,即通过调整网中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分、合状态,重新组织网络的运行方式,使之处于一个更有利的运行状态。

配网重构是配电网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研究目的是在现有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寻求满足网损最小、运行费最少、供电可靠性最高、电压质量最好或上述综合的最佳的运行方式,因此配网重构是一个多目标非线性混合组合优化问题。配网重构问题是配电网优化运行的关键问题。

按侧重面不同,可分为故障后重构(故障恢复)和网络优化重构。发生故障时,当切除了配电网中的故障运行设备后,在满足一定约束的条件下,为了减少停电面积从而尽可能地保证用户供电而进行的网络结构调整就是故障后重构。配电网通常是网状结构,开环运行,即其馈线具有辐射状的特点。因此当配电网中馈线发生永久性故障引起停电时,在故障区隔离后,对于辐射状的配电馈线,其非故障部分将分成两部分:与电源相连部分和故障区以下(相对于电源点)的部分。对于前者可以通过重合变电站相应的出线断路器恢复供电;而后者则要通过与之相连的联络开关的操作恢复供电。因此故障后的重构主要是考虑对故障区以下的非故障断电区恢复供电。

任何一个配电网,理论上都存在一个最优的网络结构,在这个最优结构下,各负荷点的运行电压、网络损耗和负荷平衡的协调优于其它可能方案。当负荷变化时,这个最优结构也随之变化,计算出这个最优结构,使网络运行于最优状态,这就是配电网络重构研究

的主要内容。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主要论述了配电网优化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如下:(1)对配电网为什么要进行优化、配电网优化的意义、配电网络重构、配电网络重构的算法的类型、比较和使用以及Matlab的一些数学运算和M文件的编程进行详细的了解。

(2)建立以线路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优化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相应的约束条件。

(3)依据数据使用Matpower进行潮流计算,用Matlab的M文件编程;

(4)通过对各种算法的比较,确定采用遗传算法作为本文研究的算法。同时本文结合配电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遗传算法特点具体探讨了如何实现遗传算法的网络重构,基于配电网络拓扑的改进方法,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性。

(5)以河西地区配电网为例,编写了配电网优化计算程序,通过优化结果对比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相关理论算法的可行性,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意义。

第2章配电网优化的基本理论

2.1 配电网优化基本思路

2.1.1 配电网优化的总体原则

城市配电网规划是在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及城市市政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城市经济和建设发展的调查、研究,提出城市电力需求预测,结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设想,安排城市规划建设改造项目。其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1、配电网规划以电力需求为导向,将配电网建设的社会效益与配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兼顾考虑。

2、配电网所安排的建设项目必须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利于供售电量的增长。

3、配电网规划建设,要贯彻电力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

4、配电网规划坚持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技术创新,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2.1.2 配电网优化的技术原则

1、为符合国家电压标准和尽量简化电压层次的原则,城市电网不再考虑35千伏电压等级。所以,高压配电网为110千伏,中压配电网电压为10千伏,低压配电网电压为380/220伏。

2、中压配电网依据高压变电站的分布和供电能力在满足电能质量及安全经济运行指标的范围内,结合经营配合管理上的方便性和城市功能分区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

3、中压配电网应有一定的容量裕度,当负荷转移时不致使载流元件过载。当任何一个中压馈电柜因故停电时,通过倒闸操作,能继续向用户供电,当发生线路故障时,通过倒闸操作,能继续向非故障线路路段用户供电,配电线路不过负荷,不限电。

4、中、低压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设备选择注意小型化、自动化、免维护或少维护。

5、随着城市建设与改造的不断进行,城市中压配电网应逐步提高绝缘化水平,在有条件的城区要逐步发展电缆网络和架空绝缘导线,使规划区内的电缆化率和绝缘化率稳步提高。新建的开发区、住宅区应采用电缆网供电。

6、分区配电网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营业区不交错,分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以新的高压变电站投产,负荷的增长程度进行调整。

7、中心区公用架空配电网采用环网结构,开环运行。

8、分区配电网以高压变电站不同两段10千伏母线为供电电源。重要地区的分区配电网应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高压变电站向其供电。

9、架空线路的主干网导线截面应按配电网中长期规划一次建成,主干线平均负荷电流一般应控制在其安全电流的1/2左右,当负荷转移时不致使配电网的各元件过载;电缆线路的负荷电流一般应控制在安全电流的1/2以下,超过时应采取分路措施。

10、开闭所电源电缆,每回路选用300MM2铜芯,双电源开闭所应设备自投。

11、中性点可采取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小电阻接地三种接地方式。

12、中压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市区中心不大于2公里,中心区外不超过3-4公里。

13、城市道路网是城市配电网建设的依托,每条道路至少应留一条线路路径。城市主、

次干道均应留有电缆敷设位置,重要主干道还应留有电缆隧道或排管位置。道路交叉处可按规划线路敷设足够数量的电缆排管,城市地下电力管网要优先满足110千伏电缆线路的敷设要求,并在电缆排管中应设计安排通讯专用孔,变电站进出线通道应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

14、6-10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应建设环网设施或开闭所,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应根据规划考虑建设35千伏以上变电站。[2]

2.2 配电网络重构的基本理论

配电网络重构可分为正常运行时的网络优化重构和故障后的恢复重构,正常运行时的网络重构是为了优化网络结构,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故障后的恢复重构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地恢复对非故障断电区域用户的供电。

2.2.1 正常运行时的配电网络重构

正常运行时的配电网络重构也称为网络优化重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线路开关的状态来变换网络结构,在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的前提下,减少网络的运行损耗,提高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并满足容量和电压等约束。正常运行时的配电网络重构,其目标及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目标,充分发挥系统的供电潜力。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提高组成系统各元件的可靠性性能;二是增加系统的冗余度。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增加投资,经济性不是很好。进行配电网的重构可以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配电网可靠性进行评估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解析法,另一类是模拟法。解析法是对预想的停运事件进行逐个评估和计算,最终得到用户和系统可靠性指标。解析法原理简单,模型准确,已广泛用于辐射型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但配电系统结构比较复杂时,计算将会很繁杂。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常用的最小路法属于解析法,它同时考虑了最小路上的元件和非最小路上的元件故障对负荷节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并能找出网络的薄弱环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算法。

模拟法是通过模拟元件寿命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对此模拟过程进行若干时间观察,评估所求的可靠性指标,模拟法适合于复杂系统计算,在有些特定场合,该方法甚至是唯一可行的求解方法。

(2)使负荷均匀分布,避免设备过载,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供电质量。

由于负荷的快速变化和电力建设的滞后,使配电网的负荷分布极不平衡,由此带来很大的危害,如增加系统的能量损耗,影响系统的电能质量和增加系统过负荷的危险。

实现负荷平衡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各变电站之间供电区域的重新划分;二是同一变电站各馈线间供电负荷的调整交换。文献[6]就负荷平衡问题提出一柳网络重构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将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精确地用数学解析表达式表示,试图用解析的方法寻找全局最优解。文献[7]中提出了新的负荷平衡指数,并应用它来评估网络的负荷平衡情况。文献[8]提出了一个针对三相不平衡配电网的负荷平衡算法。文献[9]使用支路负荷平衡系数和系统总的负荷平衡系数来确定系统的负荷水平和系统的容量。

(3)系统有功功率损耗最小化。

降低配电网线损一直是电力企业努力的方向,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线损率大致在5%一8%,我国为9%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35kV-100kV配电网线损是地区线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全国城网10kV以下配电网线损占总线损的60%,可见降低配电网线损

是降损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配电网络重构是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重构还可以均衡负荷、消除过载、提高供电电压质量[]10。

目前,大部分关于配电网重构的文献都以最小化有功损耗为目标。但实际的配电系统中各节点的负荷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以有功功率损耗最小为目标的最优结构也不可能是固定的,它随时会发生改变,并导致频繁的开关操作,这是不经济的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实用的有功功率损耗最小化的方案是选择特定时段内特定时刻的负荷作为计算负荷,通常选用峰值负荷,然后就这一代表状态下有功功率损耗的最小化,提出开关操作的优化方案,完成网络重构。由于采用的是近似的方案,在非峰值负荷时刻没有实现真正的最小化系统有功损耗,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最优解。

(4)某给定时间段上(一日、一周或一季度)的系统能量损耗最小。

为了便于计算,一般采用阶梯形曲线来近似代替配电系统的实际的连续负荷曲线,同时忽略在较小时间段(一小时)内负荷的波动情况。其实质是将连续变量离散化,注重变化趋势,忽略小的量变,目的是为了节省能源,简化计算。它保证了在某给定时间段上的系统能量损耗最小。以降低电能损耗为网络重构的目标函数,前者采用模拟退火法求解,但由于需要进行多层次大量的开关交换,计算量很大;后者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选取不同的初始基因串会有不同的优化结果。[3]

2.2.2 故障恢复中的配电网络重构

配电网运行时经常出现各种问题。根据配电网网络结构的特点,在发生永久性故障引起停电时,故障设备的切除,可能导致非故障部分成为可直接与原供电电源相连的部分和故障点以下非相连的两部分。前者可以通过重合变电站相应的出线断路器恢复供电;后者则要通过与之相连的联络开关来恢复供电。因此故障后的恢复重构主要是考虑对故障区以外的非故障断电区的恢复供电。

配电网故障恢复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3种模式:

(1)早期的人工故障恢复模式

在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早期,故障恢复主要依靠装设在配电线路上的故障指示器。故障发生后,工作人员依靠故障指示器找到故障位置,利用柱上开关设备手动隔离故障区,人工恢复非故障区的供电。这种早期模式自动化水平较低,故障处理时间较长。

(2)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 automation,DA)的故障恢复模式

DA模式主要依靠装设在配电网中的分段器、重合器及柱上开关等具有一定智能的硬件设备,通过开关功能和保护时间配合,实现故障的自动诊断、隔离和恢复。这种恢复模式的特点是依赖于配电网的早期规划、配电网结构及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但一般只适用于简单接线网络,而且不能考虑实际负荷水平和网络运行约束。

(3)配电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DMS)的故障恢复模式

DMS模式主要应用配置在配电控制中心的故障恢复软件实现故障检测、隔离和供电恢复。当配电网中发生故障时,DMS的故障恢复软件根据馈线终端设备(Feeder terminal equipment,FTU)采集并经过通信系统传送到配电控制中心SCADA实时数据库种的故障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判断故障位置,并且确定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的操作步骤,然后以操作序列的形式提交SCADA系统,手动或自动执行。这种恢复模式的特点是适用于任意结构的配电网络,可以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多重故障),可以考虑实际负荷水平和网络约束,但与设备可靠性和软件功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4)DA与DMS模式的比较

DA模式与DMS模式在不同的条件下各有优缺点。然而随着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MS模式必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①DA模式实现元件级的局部功能,范围有限;DMS模式实现主站级功能,可以适用于任何复杂的配电网。在DA模式的故障恢复过程中,开关动作完全按照事先规定的次序进行,而不考虑实际负荷水平和网络状态。与此相反,DMS模式根据SCADA收集到的实时信息,应用智能软件对全网做出实时分析和判断,找出可行的和优选的恢复方案,因此能够保证满足网络的拓扑约束、设备的容量约束和用户的电压质量,这是DA的故障恢复所不能达到的。

②DA模式主要采取开关试投的方式,这样多次开关试投势必造成短路电流对设备的多次冲击,影响设备的寿命。而DMS模式利用智能判断,对故障区一次性定位、隔离,避免开关多次分合闸,避免了短路电流对设备和电网的多次冲击。

③DA模式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实际电网.的恢复状态,不能处理特殊情况和复杂网络;而在DMS模式中,由于考虑了网络的数学模型和实时信息,因此能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提出可能不同的优选方案。这样,DMS模式可以从整体上控制恢复进程,避免“因小失大”的情况出现。

总之,DMS模式是自动化发展的必然,它运用智能软件控制配电网的故障恢复,能够从全局来规划和考虑配电网的恢复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应付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能够适用于各种复杂的配电网络。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DMS故障恢复系统一方面对硬件自动化水平和通信系统要求较高,要求配电网络的SCADA系统能够提供必要的实时信息和控制手段;另一方面,软件总体结构复杂,数学模型以及算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影响可靠性的因素较多。

第3章 基于遗传算法配电网优化研究

在配电系统中一般有2种类型的开关: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网络优化问题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配电网络中哪些联络开关需要闭合,那些分段开关需要打开,以使最终的网络具有用数学公式描述的目标函数最优。[4]

3.1 目标函数的建立

3.1.1 系统有功网损最小

配电网的线损包括线路上导线的损耗以及变压器的铜损及铁损等,一般通过配电网络重构只可以影响前者,所以线损最小的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2221min

i i i n

i i U Q P R +∑= (3-1) 式中,i R ,i P ,i Q ,i U 分别表小配电网中第i 条支路的电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

母线电压。目前,很多关于配电网重构的文献都以有功网损最小为优化目标,如文献[5]等。实际配电系统中的潮流分布在时刻变化,优化时选择特定时间段内一个有代表性的状态,比如系统负荷最大的时刻,在此状态下进行配电网重构。

(2)系统负荷分布均匀

max S S l i i = (3-2)

{}

)max(min i l (3-3) 式中,i l 表示第i 条支路的负荷平衡指数,即支路负荷和网络最大支路负荷的比值。电网建设速度不能满足负荷的增长速度,就会造成系统中的负荷不平衡,导致系统的能量损耗增加,系统过负荷的危险增加,线路长期超载运行会缩短使用年限,造成经济损失。

(3)系统可靠性提高 配网重构的实现,可以减少用户停电次数和平均停电时间,提高对用户的供电质量,同时也会减少系统网损。

(4)电压水平提高:

系统母线电压过低会影响用户用电和电机的正常运行,配电网重构日标的实现可以维持母线电压水平,减少对用户的不良影响。

3.1.2 约束条件

(1)等式约束:

潮流方程:f (P ,Q ,U )=O (P ,Q 是节点注入功率,u 是节点电压)

(2)不等式约束:

电压约束:

m a x m i n i i i U U U ≤≤ (3-4)

式中,i U 以为母线i 的电压;min i U ,max i U 分别为母线i 电压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②电流约束: max i i I I ≤ (3-5) 式中,i I 为第i 条支路的电流值;i I 为支路i 的允许电流上限值。

③容量约束:2max 22i i i S Q P ≤+ (3-6) 式中,i P ,i Q 为第i 条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max i S 为改支路的允许容量上限值。

3.2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方法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母线类方法、支路类方法和牛顿类方法。母线类算法有bus Z 方法和bus Y 方法,这两类算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支路类

算法以前推回代法为代表;牛顿类潮流计算方法主要以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方法为代表。 1、bus Z 方法

根据叠加原理,母线j 的电压可以通过根节点在母线j 上产生的电压与母线j 上的等值注入电流产生的电压叠加求得。等值注入电流指的是除根节点以外的其他配电网元件如负荷、电容器和电抗器和无功补偿器等在它们所连的母线上产生的等值注入电流。其求解过程如下:

(1)计算当根节点独立作用于整个配电网而且所有的等值注入都断开的情况下,各母线的电压:',0,s j s j U U Z Z ∑= (3-7)

式中:s U 是根节点电压:Z ∑是网络的等值电抗;0,j Z 是待求点的等值电抗。

(2)计算各母线的等值注入电流"

j I

(3)计算只有等值注入电流作用时的母线电压

""

U ZI = (3-8) (4)应用叠加原理:'"new U U U =+ (3-9)

式中:''''',1,2,3,,,,...,T s s s s n U U U U U ??=??

(5)检验迭代收敛条件 new old U U ε-< (3-10)

2、前推回代法

前推回代法是配电网支路类算法中被广泛研究的一种算法。配电网潮流计算看成为初始条件为根节点电压(电源节点电压)和节点负荷功率。根据前代更新和回带更新确定网

络的功率分布和电压分布。

潮流计算由两部分组成:从根节点向树梢节点计算各节点电压,由树梢节点向根节点计算支路注入功率;先假设全网电压初值,以此电压从最末一层节点向根节点计算支路潮流,然后用支路潮流从根节点向最末节点计算各节点电压,计算全网各节点注入功率的偏差,若算法满足收敛判据,停止迭代,否则继续迭代计算。

3、牛一拉法

自上世纪60年代稀疏矩阵技术应用于牛顿法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求解电力系统潮流问题时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当以节点功率为注入量时,潮流方程为一组非线性方程,而牛一拉法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牛一拉法的极坐标潮

流方程为(cos sin )(sin cos )...i i i j ij ij ij ij j i i i i j ij ij ij ij j i P P V V G B Q Q V V G B θθθθ∈∈??=-+???=-+??

??

∑∑ (3-11)

对式(3-11)进行泰勒展开,仅取一次项,即可得到牛顿拉夫逊潮流算法的修正方程组: P J Q V P P V J Q Q V θθθ???????=-????????

?????????????????=????????????????? (3-12)

式中P ?,Q ?——潮流方程的残差相量,共(2n-2)维;θ?,V ?——母线的电压修正量,共(2n-2)维;J ——雅可比矩阵。[5]

3.3 配电网优化常用算法

配电网优化的实质就是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网络中开关的状态,优化配电网网络结构,从而改善配电系统的潮流分布,理想情况是达到最优潮流分布,使配电系统的线损最小或其它指标最优。由于在配电网中开关数目巨大,配电网优化是一个目标非线性混合优化问题,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降维优化方法,即选择一个主要的目标函数,把其它的目标作为约束处理。现有的算法大多以线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在满足各种运行条件下,以线损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配电网优化仍是一个非线性混合优化问题。由于配电网优化的非线性特性,每一次优化迭代均需要进行一次配电网潮流计算,连续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必然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为了提高计算速度,保证得出最优或次最优的配电网结构,人们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配电网优化的问题。解决配电网优化的算法主要有:数学优化理论、最优流模式法,支路交换法和人工智能法等几类,其中人工智能方法主要有模拟退火法 、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6]

3.3.1 最优流模式算法

最优流模式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它以功率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的基本过程为:第一步,将所有开关合上形成多环网;第二步,将网络中所有支路阻抗中的电抗部分去掉,在满足KCL 和KVL 的条件下求得的电流分布就是系统的最优流模式。第三步,以打开在最优流模式下电流最小的开关为打开开关的启发式规则,打开一个开关解开一个环路。重复步骤二和三,直到网络恢复为辐射状态为止。该方法把开关组合的问题转化为优

化潮流的计算问题,使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其缺点使初始时闭合所有开关使网络中同时存在多个环网,求解OPF 使各环网流相互影响,打开开关的顺序对结果由较大影响;而且确定一个待开开关有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配电网潮流计算。[7]

3.3.2 支路交换算法

支路交换算法是由S.Civanlar 等人首先提出,该方法首先计算配电网的初始潮流和网损,利用潮流计算的结果降负荷表示为恒定电流,每次只合上一个联络开关,在配网中形成一个环网;选择环网中的一个分段开关并将其打开使配网恢复为辐射网,从而实现负荷转移,达到负荷均衡和降低线损的目的。为了保证开关交换操作后使网损下降,S.Civanlar 等人给出了一个估算支路交互操作前后网损变化的公式(3-13)。

2*)(])Re[(2∑∑∈∈+-?=?P D i i loop n m D i i I R U U I

(3-13)

式中:?P —网损优化前后的线损变化量;

D —被转移区域的节点集合;

m —与联络开关相连的从电源点开始的电压降落较小的节点;

n —与联络开关相连的从电源点开始的电压降落较大的节点;

I i —节点i 的负荷电流;

R loop —合上联络开关后形成的环网的串连电阻之和;

U m 和Un —节点v m 和v n :节点从跟节点开始的电压降。

由该公式可知,要使网损下降,必须闭合两端电压差最大的开关,而打开开关的原则使把负荷从电压降落大的一侧移动到电压降落小的一侧,据此可以建立一组启发式的规则。方法有如下特点:(1)可以快速确定可以降低配电网线损的配网结构;(2)通过启发式规则减少需要考虑的开关组合;(3)可以利用公式估算开关操作带来的配网线损变化,不足之处在于:(1)每次只能考虑一对开关的操作;(2)该算法不能保证全局最优;

(3)给出的配电网结构与配电网的初始结构有关。

3.3.3 基于神经网络的配电网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出力单元广泛互联而成的网络。它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上提出的,模拟了人脑的基本特性,其最大特点在于可以通过样本的训练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储在神经元的权值中。将ANNs 用于配电网优化中便于反映配电网负荷模式(各节点负荷的组合就称为负荷模式)与配电网最优结构之间高度的非线性关系。由于不需要进行潮流计算,也不用对开关操作的降损效果进行估算,利用ANNs 可以大大降低配电网优化的时间,然而有一定规模的配电网,要得到所有可能的负荷模式及其对应的最优配电网结构困难,训练样本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3.3.4 基于模拟退火的配电网优化(SA )

模拟退火方法是解决混合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该算法的要点是:设计合适的全局冷却过程,包括确定起始冷却温度、冷却率、每次交换支路的数目及每个温度下交换支路的

总数等,通过交换支路形成的网络结构,计算潮流及网损变化,若新的网络结构具有较小的网损,则保留这种网络结构,否则按一定的概率接受新的网络结构。继续交换支路,直到达到最大支路的交换数目。冷却继续,直到符合结束判据。结束判据是:在连续5个温度下,网损变换极小,认为系统己经达到冻结状态,得到优化结果。

SA算法一般可以得到全局最优或全局次最优解,但该方法对参数和退火方案的依赖性大,计算量大,将其用于配电网优化是需要进行多层次大量的开关交换,需要进行多次潮流计算及网损估算,因此计算量大。[8]

3.4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

3.4.1 遗传算法的特点

遗传算法具有如下优点:

1、对可行解表示的广泛性。遗传算法的处理对象不是参数本身,而是针对那些通过参数集进行编码得到的基因个体。此编码操作使得遗传算法可以直接对集合、序列、矩阵、树、图、链和表等一维或二维甚至多维结构形式的对象进行操作。

2、群体搜索特性。许多传统的搜索方法都是单点搜索,这种点对点的搜索方法,对于多峰分布的搜索空间常常会陷于局部的某个单峰的极值点。相反,遗传算法采用的是同时处理群体中多个个体的方法,即同时对搜索空间中的多个解进行评估。这一特点使遗传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性能,也使得遗传算法本身易于并行化。

3、不需要辅助信息。遗传算法仅用适应度函数的数值来评估基因个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遗传操作。更重要的是,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不仅不受连续可微的约束,而且其定义域可以任意设定。对适应度函数的唯一要求是,编码必须与可行解空间对应,不能有死码。由于限制条件的缩小,使得遗传算法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4、内在启发式随机搜索特性。遗传算法不是采用确定性规则,而是采用概率的变迁规则来指导它的搜索方向。概率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引导其搜索过程朝着搜索空间的更优化的解区域移动的。虽然看起来它是一种盲目的搜索方法,实际上它有明确的搜索方向,具有内在的并行搜索机制。

5、遗传算法在搜索过程中不容易陷入全局最优,即使在所有定义的适应度是不连续的、非规则的或有噪声的情况下,也能以很大的概率找到全局最优解。

6、遗传算法采用自然进化机制来表现复杂的现象,能够快速可靠的解决求解非常困难的问题。

7、遗传算法具有固有的并行性和并行计算能力。

8、遗传算法具有可扩展性,易于同别的技术混和。

遗传算法的不足之处:

1、编码不规范及编码存在表示的不准确性。

2、一的遗传算法编码不能全面的将优化问题的约束表示出来。考虑约束的

一个方法就是对不可行解采用阀值,这样,计算时间必然增加。

接触网毕业论文

电气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摘要 接触网、电力机车和牵引变电所并称为电气化铁道的“三大元件”,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中唯一的无备用供电设备而且裸露在外,其运营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化铁道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所以电气化铁道建设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接触网施工。本文主要介绍新建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施工技术,总结新线接触网施工的整体流程。为了更好地阐述,本文还介绍了接触网的基本组成。 关键字: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施工技术 Abstract Contact net, electric locomotive and traction substation of electrified railways and known as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is the contact network of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there is no standby power supply equipment only and exposed to the outside, its operation stat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electrified railway safe opera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onstruction is to contact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w electric railway contact net,the overall process, summariz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nes of the contact net. In order to explain,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contact system. 【Key words】:Electrified railway;catenary;Construction technology.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电气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铁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政策“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以电力牵引为主。”我国要求当今的电气化铁路在建设里程、电气化率、电气化完成铁路运量比重、电气化复线率、电气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电气货物列车牵引重量等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对此来说就将使工程单位在电气化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准备方面要求较高,自然在施工前要做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技术规范更好的能统一全线工程在不同施工队施工时的施工标准以及工艺,能更好的标准了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卡控。体现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施工和现代化管理的先进性。此论文就我对电气化接触网施工技术方面的标准阐述和施工中所遇到

网站设计毕业论文

网站设计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 (3) 4 1 1 5 1 4 4

6 7 8 9

JSP校园二手网站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通讯的飞速发展,Internet极大的丰富和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行业。随着Internet的普及应用,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足不出户便能通过网络完成信息交流,而完成这一切我们 需要的便是网络交易系统这个平台。为实现这一目的,本设计通过详尽 的分析和探讨,利用网络编程和数据库来实现基于B/S结构的二手平台交易系统,从而为注册用户提供一个发布资源的平台,实现物品信息的 交流和共享的功能。 系统开发遵循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采用JSP作为系统开发语言,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作为整个交易系统的数据库服务 器,提供数据存储和调用。通过设计最终实现了一个二手物品的交易 平台。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有效的进行二手物品的交易。 关键词:数据库;二手交易;JavaBeans;Java;B/S

JSPusedon campussite Director:Shaokun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 China, 230002)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nternet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JSPect of almost every occupation of our lives. For the sake of network wildly been used, people can easily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space and time to communication without going out of home. So what need us to do is to design a secondhand exchange system to achieve these goals. For this purpose, the thesis makes use of network programming and database to implement the system based on B/S model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discuss which finally makes register user having a platform to issu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The system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JSP and SQL SERVER 2000 Server is adopt to implement this system, which supply the storage and access data information. The thesis accomplishes the design of secondhand exchange system finally. By this system, we can conveniently exchange secondhand stuff. Keywords:Database; Secondhand Exchange; JavaBeans;Java; B/S

控制测量论文控制工程论文

控制测量论文控制工程论文 菜园桥倒虹吸顶管井沉井测量控制 摘要:沉井测量控制包括井体本身尺寸控制和井体高程、轴线平面位置控制;井体尺寸控制作为钢筋混凝土工程的一部分技术十分成熟,在此不再过多赘述,现在针对沉井全过程结合我单位菜园桥倒虹吸顶管井沉井进行探讨。 关键词:沉井测量控制沉降控制轴线控制 1 工程概况 小清河菜园桥倒虹吸顶管的顶管井、接收井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沉井施工,两井之间管线长度为132.56m;位于小清河两侧,进水井、出水井沉井深度分别为12.458m、13.97m;分三节进行施工;进水井地质情况为0-9.2m为亚粘土、9.2-10.5为亚粘土混姜石,10.5-12.458为亚粘土;出水井地质情况为0-9.8m为亚粘土,9.8-10.7为亚粘土混姜石,10.7-13.97为亚粘土。 2 测量依据 ①《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污水工程》图纸;②《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③《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3坐标和高程控制点的设置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以及向对应的高程控制点,我们对

坐标和高程控制点,进行了复测和加密,并在小清河两侧沉井位置各设置了8个坐标控制点网、3个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至少要保证2个坐标控制点以及2个高程控制点),防止由于土方开挖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控制点破坏或者是移动,根据以往经验,控制点无论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被破坏,所以要经常核对高程和坐标点进行复测,复测频率约为一周一次,如有破坏则进行补测。 4沉井基坑测量 根据图纸中的沉井中心坐标以及沉井尺寸,从AUTOCAD图中计算出沉井四个内角的坐标;根据沉井四个内角尺寸进行放样确定基坑开挖边线(内尺寸线以外1.5m),挖深5m,边坡坡度1:0.75。 5 测量控制内容 5.1 沉降测量在第一节井墙的浇筑完成模板拆除后,应进行刃脚高程测量和顶部混凝土面测量,同时在沉井的四个角外壁墙上用红漆做好测量基准点,以此点作为基准,进行高程测量: 5.1.1 在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应先在四个外角的外侧用红漆做好标记,测量其高程记录测量原始数据计算下沉具体高度。 5.1.2 沉井在下沉时,应注意观测正常情况下刃角标高,每班至少观测一次,对轴线位移2~3天测量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 5.1.3 沉井在初沉阶段,每2h至少观测一次(高程),如果沉井较快时,加大观测力度,必要时应连续进行观测,提供数据,以便及

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_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前言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人已经不满足仅仅在Internet上的浏览信息,而是希望更深入的参与其中,拥有自己的Web网站,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如果说个人建立网站是为了追求时尚,那么企业建立网站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很多人对网页制作颇感兴趣。事实上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并不困难,会使用Word的人都可以胜任。但想做出超凡脱俗的网页就不那么容易了,而Dreamweaver却可以满足你的愿望,它是Macromedia 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网站管理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器。 同样出自Macromedia公司的Flash,Fireworks在制作网站的过程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是个人网站实现的好帮手,在制作网站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些软件。 本文有五章,我来由浅到深介绍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在互联网走进我们的生活之前,没有人敢梦想拥有自己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除了政策上的制约外,一个人也根本没有操作一份传播媒体的能力。现在不同了,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自由天地,你可以拥有自己的新闻邮件,你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只要你办得成功也可以吸引成千上

万的订户、读者,并建立自己在众多参与者中的权威地位。建立个人网站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七个环节 : 1 了解中国网络个人主页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 2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 熟悉网站开发模式、工具及环境 4 把自己的作品和想要展示的内容制作成网页。 5 使用动态网页技术(ASP) ,实现动态内容更新。 6 认真地选取测试用例,进行交叉测试 7 网站的后期完善、宣传及发展方向 其中 ,网页制作和使用动态网页技术(ASP) 实现动态内容更新是网站开发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网页、制作、访问、链接 Abstract Enters before our life in the Internet, nobody dares to vainly h ope for has own newspaper, the magazine, the broadcasting station, th e television station. Besides the policy in restriction, a person sim ply has not also operated dissemination media the ability. Now has be en different, Internet has provided to us "the expression" free world, You may have own news mail, you may establish own individual website. So long as you also manage the success to be possible to attract the tens of thousands of subscribers, the reader,And establishes oneself

电子商务网站网上购物系统 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设计目标 (1) 第2章开发工具及相关技术简介 (2) 2.1J A V A语言 (2) 2.2E CLIPSE (2) 2.3T OMCAT (2) 2.4M Y SQL与N A VICAT F OR M Y SQL (2) 2.5MVC框架 (3) 2.6B/S架构 (3)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4) 3.1功能模块分析 (4) 3.1.1前台功能模块分析 (4) 3.1.2后台功能模块分析 (4) 3.2业务流程分析 (4) 3.3可行性研究 (4) 3.3.1技术可行性 (5) 3.3.2经济可行性 (5) 3.3.3管理可行性 (5) 3.4数据库设计 (5) 3.4.1数据库需求分析 (5) 3.4.2数据库概念设计 (6) 3.4.3数据库逻辑设计 (6) 3.4.4数据库结构实现 (8) 第4章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10) 4.1界面设计原则 (10) 4.2主要功能及界面的实现 (10) 4.2.1前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 4.2.2后台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 第5章系统测试 (16) 5.1测试环境 (16) 5.2测试过程 (16) 第6章总结与展望 (20)

6.1总结 (20) 6.2展望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铁接触网监测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 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The Communication Module Design of High-speed Railway Catenary Compensation Device Detection System 2012 届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5月18日

毕业设计成绩单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题目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王硕禾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评定成绩 指导 得分 教师 评阅人得分 答辩小 组组长得分 成绩: 院长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题目高铁接触网补偿装置检测系统通信模块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导师*** 导师职称教授 一、设计内容 研制一种能对接触网的补偿装置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通信模块,在发生线索卡滞、补偿装置a、b值超标时准确及时向监控主机的发出预警信息和故障地点,指导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处理,避免发生断线故障和弓网故障。将正常监测到的数据按照规定要求定时上传到监控主机;当出现非正常数据时,则立即向监控主机发出报警信号并附带报警信息。 二、基本要求 1、检测终端定时与监控主机进行握手通信。 2、按监控主机的要求对检测终端进行必要的参数配置。 3、采集到的数据若在正常范围内,则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的存储器中。在一定时间内将 一个该时间长度的平均值上传到监控主机。 4、根据监测终端分析认定为发生线索卡滞、补偿装置a、b值超标的情况,向监控主机 准确及时的发出预警信息和故障地点。 三、主要技术指标 基于C8051F020的下位机通信系统程序,通信协议具体设计,系统通信过程安全可靠,系统通信数据结构简洁。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可参考C8051F020,C8051F020/1/2/3混合信号ISP FLASH微控制器数据手册,C 语言程序设计,GPRS远程监控,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接口等方面的相关资料。 五、进度计划 1、第1周至第2周:查资料,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开题报告。 2、第3周至第6周:通信协议的商定,初步完成系统设计。 3、第7周至第10周:联机调试系统。 4、第11周至第13周:完成设计说明书。 5、第14周至第15周:修改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 教研室主任签字时间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网页制作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一引言 (3) 二建设的流程 (3) 三网页制作 (3) (一)制作步骤 (3) (二)常用参数 (4) (三)网页布局 (5) (四)网页色彩 (6) (五)细节的把握 (8) (六)常用工具介绍 (9) 四企业网页制作实例 (9) 五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词 (12)

浅谈网页制作 XXX 指导教师:XXX (学院系级专业) 【摘要】网页设计作为用户界面交互设计的延伸,是在新的媒体和新的技术支持下实现一个全新的设计创作领域。设计创作网页应遵循其特有的特点和结构思路,具备实际可行性和外观的时尚。本论文讲述了建设的一般步骤,并结合丰富的色彩应用与网页设计理论,通过网页制作实例,阐述了网页设计的视觉效果和具体操作。 关键词网页色彩建设布局 Discusses about the homepage design XXX Instructor:XXX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E-commerce in 200X) 【Abstract】The homepage design which is used to be the extending of user interface designing,it is realizes a brand-new design creation field in new media and under the new technical support. Design creation homepage should follow the homepage its uniqu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tructure mentality,it has actual feasible and the outward appearance fashion. The article talk about the general step of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

中文2500字 本科毕业设计翻译 学生姓名:***** 班级:*****班 学号:*****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指导教师:***** 副教授 2011年3月25日

Section 4 – Di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for HSS Dies General Guidelines for Di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 Dies Higher than normal binder pressure and press tonnage is necessary with H.S.S. in order to maintain process control and to minimize buckles on the binder. Dies must be designed for proper press type and size. In some cases, a double action press or hydraulic press cushion may be required toachieve the necessary binder forces and control. Air cushions or nitrogen cylinders may not provide the required force for setting of draw beads or maintaining binder closure if H.S.S. is of higher strength or thickness. Draw beads for H.S.S. should not extend around corners of the draw die. This will result in locking out the metal flow and cause splitting in corners of stamping. D raw beads should “run out” at the tangent of the corner radius to minimize metal compression in corners, as shown in figure 16 on page 47. Better grades of die material may be necessary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SS, the severity of the part geometry, and the production volume. A draw die surface treatment, such as chrome plating, may be recommended for outer panel applications. Form and Flange Dies Part setup in form and flange dies must allow for proper overbend on all flanges for springback compensation. Springback allowance must be increased as material strength increases; 3 degrees for mild steels, but 6 degrees or more

10KV变电所毕业设计(论文)

10KV变电所毕业设计 1 变电所总体设计及供配电系统分析 1.1 变电所设计原则 进行变电所设计时须遵照变电所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原则。 根据《35—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要求: 第1.0.3条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结合、以近为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第1.0.4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的设计,必须节约用地的原则。 1.2 变电所设计目的与任务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此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变电所设计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贯彻执行我国电力工业有关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践,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电力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1.3 PG新校区供电需求分析 PG新校区10KV变电所为位于PG新校的变电所,由系统S1、系统S2向PG 新校区供电,来供给该校教学、实验、施工及生活用电,PG新校区变电所的建立可保障新校区的正常用电,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PG新校区变电所变电压等级为10/0.4KV,是以向终端用户供电为主的变电所,全所停电后将对该校中断供电。 1.4 变电所总体分析 1.4.1 建站必要性与建站规模 1 建站必要性 PG新校区10KV变电所为终端变电所,在系统中主要起变配电作用,全所停电将造成全校停电,它供给该校教学、实验、施工及生活用电。故为满足该校用电要求决定建设本变电站。 2 建站规模

PG新校区10KV变电所电压等级为10/0.4KV 线路回路数: 近期6回,远期2回; 近期最大负荷4627KW。 1.4.2 所址概况与所址条件 1 所址概况 PG新校区10KV变电所位于该校图书馆周围,西部电源和东部电源进线先通过10kV变电所高压侧开关站进行电能分配,然后馈出六回线分配给两个独立变电所和四个箱式变电站,独立变电所和箱式变电站经过变压后供给其所带负荷用电。 2 所址条件 依据《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第2.0.1条,变电站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接近负荷中心; 二、进出线方便; 三、接近电源侧; 四、设备运输方便; 五、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 六、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 七、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相贴邻; 八、不应设在有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且不宜设在有火灾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九、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PG新校区10KV变电所建在该校内部,为节约用地、接近负荷中心、进出线方便,故采用建立两个独立变电所和四个箱式变电站的方针。 1.5 负荷分析 1.5.1 负荷的分类与重要性 1一级负荷: 对供电要求最高,要求不断电或可极短时间断电。必须有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且当任何一个电源断开后,能保证对全部一级负荷不间断供电; 2 二级负荷: 对供电要求较高,要求基本不断电或可短时间断电。一般要有

2019大学生网页设计实习报告范文

2019大学生网页设计实习报告范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从学校毕业后,我第一次步入了社会,从此开始了面对社会、工作的生活。刚刚走入社会的我是一个性格有些内向的人,面对陌生的人,我不善言辞,不会给自己的外表进行很好的包装,不适合做那些销售、接待的工作,只有技术类的工作,少说多干的活适合我,这个我很清楚。现在,中国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也不例外,所以,这第一次实习工作肯定不会太好找,但是相反,我的运气还不错。找到了一份网页设计的工作。现将我在工作中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介绍 我工作的这家公司,从事网站开发工作的,公司在技术团队这部分是比较正规的,一般是五到六人为一个小组,小组中有明确分工,有负责联系客户接恰生意的,有专门做技术的,而在技术这块分为网站前台、后台开发,我在学校主要做的是后台开发,当然前台设计工作也还算熟练,但不是很精通。我们这个小组一般接下的活都是一些小型网站的开发工作,这样的网站技术难度不大,而且工作周期短,有相当一部分的,只需要通过cms软件就可以进行开发。但是有个别的网站开发时,我们还是需要进行

一些手写代码工作的。 二、开发技术 做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我的知识储备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毕竟学校教的东西肯定会有一部分和社会是脱节的,但好在我的领导对于我没有太多的要求,他只是要求我尽快的适应公司的工作和生活,在短时间内熟练的掌握相关技术,干好本职工作。在大学里对一个学生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学习能力。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知识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每天都在进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知识储备总会有不够的地方,但是一定要有学习能力,将不会知识快速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占据主动,减少被动情况的尴尬发生,通过二个星期的时间,我成功的适应了公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每天早九点上班,晚17:30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每周还有两天假期。我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将工作中所需要的技术进行了强化学习,其实这些东西在学校的时候就接触过,只是不精通。那个时候学的东西多,难免有个主次之分,这次工作了,才知道哪个应该多学点,但好在我都有学过,所以有个好的基础在这里,也就不怕了,比如说:flash, 公司要求技术人员会做flash,flash这东西以前我在宿舍的时 候经常玩的,可是后来在分析就业情况时,分析错了方向,以为这东西没有什么用处,结果就给荒废了。但好在还有印象,并且

毕业设计论文 动态网页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动态网页设计 摘要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的格外重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今的社会,人们已经离不开了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把事情的复杂化转为简单化,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网络生活空间,通过其网页展示了企业介绍、企业荣誉、产品介绍、招商信息、加盟程序、留言等一系列内容的介绍。浏览者不仅可以利用留言板经济而又快

捷地与外界进行各种信息的沟通,也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加盟。 本论文还介绍了网页的结构分析和具体功能实现,网页的界面和运作方式,尽力模拟近代网页普遍性形式,成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网站 关键字 Dreamweaver;Php;PhpMyAdmin;动态网页

目录 1 引言 (1) 2 网页制作概述 (1) 2.1 网页的类型 (1) 2.1.1 静态页面 (1) 2.1.2 动态页面 (2) 2.2 网页开发技术 (2) 2.3 网页布局 (3) 2.3.1 网页布局的基本概念 (3) 2.3.2网页布局方法 (5) 2.3.2 网页布局技术 (7) 2.4网页配色 (8) 2.5 网页设计流程 (9) 3 动态网页开发环境和技术 (9) 3.1 了解Dreamweaver开发工具 (9) 3.2 Php语言基础知识 (11) 3.3 开发环境介绍 (12) 4 设计及具体代码实现 (12) 4.1网页结构设计 (12) 4.2创建数据库 (13) 4.3主要模块的代码实现 (14) 4.3.1 注册代码的实现 (14) 4.3.2 登陆及退出登录代码的实现 (16) 4.3.3留言代码的实现 (18) 4.4运行测试 (19) 4.4.1 注册 (19) 4.4.2 登陆 (21) 4.4.3留言 (22) 4.5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3) 结束语 (24) 致谢............................................... - 25 -参考文献............................................ - 2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附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XXX课程CAI的开发 2、课件制作(PPT除外) 3、新闻网页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 4、电子白板的设计与实现 5、基于web的异步按需点播学习系统 6、多媒体同步实时授课系统中应用程序共享研究 7、基于web的远程测控制系统研究 8、基于B/S模式文献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9、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10、在线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11、浏览器过滤软件实现 12、基于局域网的IP数据包监控软件实现 13、程序执行结果模拟器 14、计算机硬件检测系统图像处理软件 15、ITS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分析 16、基于B/S的职工信息管理系统 17、工作备忘录的设计与实现 18、学籍管理软件 19、动态网站制作 20、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 21、网站视频点播 22、趣味绘图程序设计 23、聊天程序设计 24、小学算术加减法教学软件设计 25、个人网页设计与友情连接 26、图像处理软件包 27、学生英语试题题库及判分系统软件设计 28、家庭理财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9、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30、字符智能识别方法研究 31、VB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2、VC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3、网络搜索引擎性能分析系统模型及设计 34、基于短信的智能导行系统模型及设计

35、远程异步视频授课系统研究 36、随机仿真模型 37、XXX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 38、XXX课程试题库的设计 39、NET实现Internet消息平台(下分5个子题目,分别是:利用UML建立 消息平台,客户端实现,服务端实现,登录和用户管理,联调与测试) 40、远程打印及计费管理系统 41、机房无人值守系统 42、基于XML的数据交换在分布式WEB系统中的应用 43、基于关系数据库的OLAP研究 44、人工智能多媒体教学软件 45、BUG系统的设计 46、教学管理系统 47、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 48、客户管理系统 49、基于web的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50、基于网络的教材管理系统 51、存储体系地址映象及替换算法动态演示程序设计 52、XXX管理系统 53、网上图书馆(在线浏览及在线查询) 54、XXX工资计算系统 55、网上超市(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 56、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57、《操作系统》试题库的设计 58、餐饮娱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59、文语转换系统(下分:电子词料库,特殊符号处理,文本切换,语音拼 接4个子题目) 60、远程数据服务平台(网站设计,数据管理系统) 61、图像识别技术(计算特定物体的个数,图像检索技术) 62、图像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63、视频会议系统设计与开发 64、多媒体毕业纪念册及播放系统设计开发 65、网络媒体播放器设计与实现 66、《数据结构》算法的动态演示 67、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设计题目管理系统 68、多媒体开发与应用(Java2D,Java3D,JMF,Java图形制作与动画设计) 69、计算机辅修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70、《操作系统》典型算法实现

变电所设计毕业论文

前言 在这次设计的选题上我是根据自己现在所实习的岗位来确定的,题目是《110KV降压变电站的部分设计》,而且我认为这次选题也是很好的结合了我在学校所学的工厂供电这门课程,让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学习了工厂供电,为了更好的掌握这门功课,切实保证工厂生产的正常工作需要,我们进行了这次设计.要完成这次设计就必须了解工厂供电的基本知识.包括供电系统的一般原则,内容和程序.须要进行负荷计算,无功补偿以及继电保护。 首先介绍工厂供电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供电设计的内容和程序,供电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基础,供电设计常用的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接着依次讲述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短路计算及一次设备选择,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的选择,变配电所的布置与结构设计,供配电线路的设计计算,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设计。本次设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我们认为,就是在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国家的最新标准和设计规范.因此设计中着力介绍与工厂供电设计有关的最新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规定和要求.限于我们的水平,加之时间非常的紧促,因此设计书中可能有错漏和不妥之处,是很难避免的,请老师批评指正。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110kV降压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本所位于某市区。向市区工业、生活等用户供电,属新建变电所。 电压等级: 110kV:近期2回,远景发展2回; 10kV:近期12回,远景发展2回。 电力系统接线简图、负荷资料及所址条件见附件。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达到的主要指标 1、变电所总体分析; 2、负荷分析计算与主变压器选择; 3、电气主接线设计; 4、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选择; 5、配电装置及电气总平面布置设计。 三、设计(论文)成品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1份; 2.图纸:1套(电气主接线)。

网站建设毕业设计论文范文2篇

网站建设毕业设计论文范文2篇 网站建设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一: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研究1柳州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柳州市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技术方面的问题 由于柳州市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采取的光缆网为3级传输,而正是由于需要多级传输和多级转换,多次采取光转电和电转光,就会导致光链路大量的技术指标丢失,而电缆网的放大器级联数经常超过10级甚至更多,导致系统的指标较为恶劣,而且其网络的稳定性差,故障率又相对较高,各种器材的质量不一。虽然竣工后都已经检验合格,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导致其网络稳定性下降而发生故障。 1.2运行体系方面的问题 柳州市的农村区域广阔,并且住户较为分散,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这就使得运行体制较为滞后,导致很多地区的分前端建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上带宽又较为狭窄,难以与城市的网络接轨,难以确保双向业务的开展,在较短的时间内会面临二次投资和改造网络的问题。由于带宽较窄,电视节目套数的传输被

极大地限制,这就导致收视维护费用的价位较低,最终难以支持网络维护所需的费用。究其根源,在于其缺乏科学的规划机制,导致建设的网络难以满足增长速度日益加快的需要。 1.3管理方面的问题 建成运行后,只有加强管理,才能确保整个网络的顺畅。但就实际来看,在2014年之前已经竣工的很多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导致其难以长期高效的运行,加上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其掌握的只有一些最为基本的技术,而显然这难以适应网络时代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发展对技术的需要。 1.4资金方面的问题 资金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柳州市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究其根源,主要是进村入户需要的成本较高,而农民的收入又相对较低,农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加上后期维护需要较多的资金,导致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加上,在农村寻求有实力的赞助商相对比较困难,因此资金筹集一直是建设农村的主要难题。 2解决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当前柳州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加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笔者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加强技术保障 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中,光缆网所采用的传输系统最为重要。就笔者实践来看,采用860mhz传输系统最为符合建设实践,

车站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及吊弦偏移值计算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 题目车站站场接触网平面设计及吊弦偏移值计算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毕业论文

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 P合金晶化 及耐蚀性研究 作者姓名安宁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6-1 指导教师宏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绪论 (3) 1.1化学镀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3) 1.1.1 化学镀的基本原理 (3) 1.1.2 化学镀镀液组成及作用 (4) 1.1.3 化学镀技术研究概述 (6) 1.1.4 化学镀技术在国的发展 (8) 1.1.5 化学镀技术的应用 (9) 1.1.6 化学镀的发展趋势 (10) 1.2化学沉积层晶化转变机理 (11) 1.3企业设备腐蚀的现状及危害 (11) 1.4本文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容 (12)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1.4.2 研究容 (12) 第二章混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制备与实验方法 (14) 2.1实验材料与仪器 (14) 2.2化学镀镀液的组成及配制工艺 (14) 2.2.1 化学镀镀液的组成 (14) 2.2.2 化学镀镀液的配制工艺 (14) 2.3实验方法 (14) 2.3.1 镀前处理 (15) 2.3.2 化学沉积过程 (15) 2.4沉积层检测及性能测试 (15) 2.4.1 沉积层的结构测试 (15) 2.4.2 沉积层的形貌观察及成分测试 (16) 2.4.3 沉积层耐蚀性能测试 (17) 2.4.4 热处理后沉积层的性能测试 (17) 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9) 3.1化学沉积中磷含量Ni-W-P合金镀层的微观分析 (19) 3.1.1 镀层的X射线(XRD)衍射分析 (19) 3.1.2 镀层热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23) 3.1.3 镀层的晶化过程及晶粒尺寸 (25) 3.2热处理前后镀层耐蚀性分析 (26) 第四章结论 (28)

个人网站设计论文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 2011 — 2012 学年) 论文(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系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2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第一章网站制作的基础知识 (5) 1.1建站工具 (5) 1.2网站建设的三个阶段 (5) 1.3网站设计步骤 (5) 第二章制作网页 (7) 2.1 建立站点 (7) 2.2 制作首页 (7) 2.2.1 页面设置 (7) 2.2.2 网页布局 (8) 2.2.3 插入图像 (9) 2.2.4 插入多媒体 (9) 2.2.5插入文本 (10) 2.3 建立子网页 (10) 第三章网页链接 (11) 3.1文本链接 (11) 3.2图像链接 (12) 3.3邮件链接 (12) 3.4锚点链接 (13) 第四章 HTML语言 (14) 4.1HTML语言结构 (14) 4.2 网页的基本代码 (14) 4.3表格的基本语法 (15) 4.4超链接代码 (15) 第五章网站维护和测试 (16)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通信桥梁连接着全球的计算机,而网站作为网络信息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互联网信息的主要承载者,在Internet上表现出其及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其及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以迅速的发展和壮大,并被人们重视和关注。互联网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世界,互联网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及其个人、单位、工厂、企事业等等在网上构筑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保护自己的网络资源并在互联网上开辟自己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以及构造自己的数字化世界和加强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域的人们联系交流等等活动也就显的日益重要。于是各种各样的网站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鱼龙混杂且良莠不齐。Internet的日益兴起和以网页为载体的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使得网站的建设及网页制作得到发展的空间,大至大型企业的产品推销、售后服务、解决方案,小至个人Web页面开发,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网站建设和网页制作也成为计算机网络领域最热门的话题。 基于如今社会的需要,本论文主要介绍怎样制作一个静态的个人网站。并且在建立个人网站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加强大学这几年所学习的关于制作网站的各种知识点。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制作一个具有特色的个人网站,能够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样才能吸引人。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做好自己。 关键词:个人设计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