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百天辅导教程——第二十三天

2014年考研政治百天辅导教程——第二十三天
2014年考研政治百天辅导教程——第二十三天

2014年考研政治百天辅导教程——第二十三天

知识点八:历史的创造者

(1)典型例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单选)

A. 唯物主义者都承认

B. 只有马克思主义者承认

C. 无神论者都承认

D. 某些唯心主义者也承认

【考点分析】本题所考查知识点:历史的创造者问题。

【解题分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之一便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之前,一直是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社会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主宰的,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按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而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劳动者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本题的A选项,并非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旧唯

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把历史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历史观上,滑向了历史唯心主义。所以,此选项错误。

C选项中无神论者还包括旧唯物主义者和一部分唯心主义者,他们同样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D选项中唯心主义者在历史观上,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命”、“神”、“绝对精神”等决定的,总之,唯心主义者都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2)相关测试题

①“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单选)★★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 历史机械论观点

D. 历史辩证法观点

②在历史转折时期,只有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这一观点()(单选)★★★

A.简化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性

B.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性

C.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D.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③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多选)★★★A.人人创造历史B.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3)相关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①【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题干的这种说法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造就并涌现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和人民群众一起成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英

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将一事无成。题干中的这一观点把两者割裂开来,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因此是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②【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自觉活动的统一。

命题中“历史必由之路”是指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即社会规律,“自己的历史责任”属于人的自觉活动范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将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统一起来才是正确的选择。当今时代正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是走历史必由之路,这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选择。由此可以看出,题干中的观点承认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③【参考答案】BCDE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因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任何个人,即使是杰出人物,其业绩的取得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脱离群众,将一事无成,与人民群众对立,将以失败而告终;人民群众之人心所向归根到底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出来。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有不同的特点。

由上分析可知,选项BCDE都是马克思、恩格斯、江泽民的原话,或基本上是他们的原话,他们的论述阐明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因此都是正确选项。

要对历史的参与者与历史的创造者作出区分。凡是在社会中从事一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则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其活动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历史创造者固然是历史的参与者,历史参与者并非就是历史的创造者。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

史,但不等同于历史的创造者。A选项认为“人人创造历史”不成立。

知识点九:人的本质

(1)典型例题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多选)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B.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自由D. 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E.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考点分析】

本题所考查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阐述。

【解题分析】

解此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人的本质”这个概念。人的本质就要揭示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同时也要说明人与人之间区别的原因所在。

A选项是马克思所批判的费尔巴哈的观点,是错误的观点。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只考查人的自然属性(生物的生理属性等),脱离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属性考查人的本质,他理解的人是抽象的人,不可能正确揭示人的本质。

B选项,人的本质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二是人与人的区别,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无论哪个层次,都说明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所以,此选项正确。

C选项,“自由”最一般意义上指从自然力的奴役下、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和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只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不能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不能把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区别开来,不能说明人的本质,此选项错误。

D选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关系形成发展的参与者、选择者、创造者,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以,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正确。

E选项,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的重要表现,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E选项正确。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E选项。

【知识拓展】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凡是人身上具有的特性和属性,都可以叫做人性。人性或人的属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社会属性,因此也

可以把人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如吃喝需要、防卫本能、性欲和情欲本能等。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如劳动、交往和意识及其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等等。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了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就不可能存在。人的社会属性又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离开了社会,人的自然属性就退化为动物的属性。

(2)相关测试题

①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单选)★★

A. 人的自身需要

B. 人类的共同利益

C. 人的社会关系

D. 人的自然属性

②“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单选)★★★

A. 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

B. 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C. 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

D. 违背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

(3)相关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①【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很显然,马克思是从“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或其他特点给人的本质加以规定的。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为干扰项,故不选。

②【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人性自私论”这一观点的批判能力。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资产阶级人性论却制造了许多错误的理论,它从抽象的人出发,说人性自由、人性自私,这一观点恰与马克思所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相违背,因而是错误的。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是干扰项,是错误的。

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的字幕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 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 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知识水平的提高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解析】A"种出水稻"是实践,"书本知识"、"电脑技术"属于认识,本题强调的是"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所以本题选A B.说反了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并且这个知识点与题干要求无关 D.说反了,第二次飞跃到实践更重要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 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解析】选D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 步性和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 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才是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业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 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D、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解析】A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机和直接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这一 目的,资本家便尽可能改进技术,也就是改变了资本技术构成,个别技术构成的提高 为个别企业带来超额剩余价值,但是剩余价值的来源依然是工人的劳动,这个时候商 品的价值还没有变化,因为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整体没有变化。个别企业资本家除

2014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

《2014考研政治历年真题精析》连载01 2013年考研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幅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答案】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考点出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中的运动和静止这一知识点,命题的角度是相对静止的积极意义。 【要点提示】题目以天心阁名联中“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的动静对比考查辩证唯物论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是绝对的,但并不排斥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据此,A是唯一正确的选项。B,C,D三项皆为无学理内容即所谓胡诌的纯粹干扰项。 【答案分析】这道题考得很简单。且“相对静止的意义”是冷僻的角度,其命题意义在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仅要与唯心主义相对立,而且要与否认运动夸大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区别。这涉及到三个问题。 第一,运动和静止是什么关系?运动是绝对的,但并不否认相对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二,为什么要认识相对静止的积极意义?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存在的条件。第三,为什么要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因为绝对主义把静止绝对化,把相对的静止夸大为绝对的凝固,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由此导出不变的人性、不变的社会制度等僵化观念。相对主义把运动绝对化,完全否认任何意义上的静止,走向相对主义诡辩论。由此导出一切幻灭无常、世界不可言说这种既无根据又无用处、似巧实妄的胡言乱语。 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考点常借助典故名言表达。本题题干即由郑家溉先生所撰天心阁对联改编,原文是

2014年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

1.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 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盘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材料2列宁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 材料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减轻,破坏性减弱,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指出材料1、2观点的联系,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4分)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材料2的观点。(3分) (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材料3中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分) 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准备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怎样形成的。(4分)(2)请结合毛泽东的论述。并简述其原 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3分)(3)根据上述资料所述,分析中国革命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3分)

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选择题详解说明

2014年考研[微博]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共考查了9道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题4道、多项选择题5道,在题型设置上与去年相同。主要考查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相关考点。 原则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本次考试所占总分值为24分,其中选择题分值为14分。在选择题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所占分值为6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所占分值为6分,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所占分值为2分,与2013年马原分值相同。跨考教育[微博]政治教研室刘晓亮老师解析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章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实验。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选项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章中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关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

2014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最新模拟题

2014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基模拟题 张云天 (备注:其中红字部分为新版教材全新考点)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在人的各项素质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体现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 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的是() A.道德素质 B.法律素质 C.思想政治素质 D.思想道德素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包括多个方面的内涵,其中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问题的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下列选项中,从价值层面深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性信念,提供明确的、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的是()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其中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的安全,指的是() A.政治安全 B.国防安全 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5.由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变得非常突出,网络信息安全隶属于下列哪项国家安全的范畴() A.政治安全 B.国防安全 C.文化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6.全新的国安观包含这丰富的内容,其中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隶属于下列哪项国家安全的范畴()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7.下列选项,集中体现了法律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体现了法律在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方面作用的是法律的() A.指引作用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毛中特(单选题)解析

2014年考研[微博]以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拉开大幕。今年毛中特考查部分的特点非常清晰,就是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中心。现文都教育为大家第一时间解析2014年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的单选真题。 第5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辅助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基础性作用 D。补充性作用 【答案】B 【解析】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实行差额选举 B。按党派分配名额 C。按单位分配名额 D。实行等额选举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十条规定第三十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第7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D。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B

【解析】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据是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第8题: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C。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A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2014-2016年考研政治毛概部分真题及解析

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及答案解析: 1.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建中印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转变 【解析】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能够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故A能选,高铁所代表的新兴技术行业的兴起体现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故B 能选,我国高铁与印尼国企的联合体现出国际投资合作水平的提升故C能选,高铁这一个项目的提升不能代表整个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D不能选。因此本题答案为ABC。 2.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企业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A.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解析】民间投资政策的放活可以使得小型的难以融资的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故A能选;保障民企平等使用土地可以体现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故C能选。本题所题的各种政策中未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故B不选,也未涉及股份制企业员工的持股问题故D不选,本题答案为AC。 3.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到2014年末,全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A.产业扶持 B.转移就业 C.易地搬迁 D.社保政策兜底 【解析】精准扶贫的方略包括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产业扶持、教育支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和社保政策兜底,故本题答案为ABCD。 4.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三章中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实验。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B选项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章中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关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C选项正确。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重复性以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所以AB选项错误,从认识论的角度讲,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难度无法比较,所以D选项错误。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2014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史纲

2014考研政治真题分析——史纲 在广大考生的期待中,2014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在政治的考试中终于开启。结合今年考试的题型,可以看出整套试题难度并不是很大,分析题部分更是结合了今年的热点,所以可以说是在同学们的预料中。 从史纲的考查题型来看,客观题部分的题量做了适当调整,其中单项选择题从2013年的2道增至4道,而多项选择题部分则则由2013年的4道调整为3道,但是总分值基本没有变化。材料分析题部分可以说是我们今年最大的热点“两个不能否定”,所以相信听过我们文都教育课程的学子们应该是比较高兴的。 从史纲各个题型考查的难度来看,史纲部分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单选题部分也趋向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多项选择题部分可以说出现了一道重题,关于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的国际文件,但在选项的命制上做了更改,将《雅尔塔协定》改为《日本投降书》,其实做过真题的同学应该可以看到。如果是完全相同的两道题目,那么这道题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既然选项做了修改,那我们可以确定修改的这个选项是一定要选的,正如文都教育老师一直强调考生一定要做真题,也是这个道理。 总体来讲,本次考试中史纲的难度不大,相信考生一定可以把这部分的分数拿下。2014考研政治史纲大题真题答案 第一问:考查毛泽东的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功绩 毛泽东的功绩: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完成了第一项历史任务,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功绩: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第二问:线索性,主要是改革在各个时段的功绩(探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 2016年研究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16年的同学们可以稍作休整,养精蓄锐后备战复试。对于备考2017年考研的同学们来说,真题是最具参考性的指导资料,精确的真题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找准复习方向,不走弯路,直击考试重点,轻松考研。博仁考研老师为备考2017年研究生同学们整理出2016年政治考研真题,解析及答案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谚语,有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去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200% B,50% C,100% D,2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2014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及答案汇总

2014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 补充性作用 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 实行差额选举 B. 按党派分配名额

考研政治试卷试题.doc

2014 年考研政治试题密押之(二)——马原 客观题 5 个小考点: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 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此处还可以结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2、联系的特性。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实践的三个特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 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4、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 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主观题: 主观题一: 【材料热点】材料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 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 2: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中共十八大,首次出现“美丽中国”的新提法,结合马原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考点: 1、实践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主观能动性与掌握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2014年考研政治:考研冲刺必做习题(1)

2014年考研政治:考研冲刺必做习题(1) 来源:惟学浙大考研网2013年11月4日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不可知论观点 D.二元论观点 2.“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这是一种()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理论的观点 3.“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跟感觉相近的特性”的观点,是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5.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 A.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 B.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6.“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冬一鹤排出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A.事物是不断运动化发展的B. 解析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7.“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9.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 A.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 B.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 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1.日本东京大家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2002年12月6日宣布,他们用由144台电脑连接而成的每秒能完成2万亿次计算的超级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12411亿位。这表明() A.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最终能够达到终极真理 B.实践为认识提供水平越来越高的物质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发展解析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12.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