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

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
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

第一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包含下述两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具体的说,软件危机主要有以下一些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的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材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知道最终被废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命周期。

软件配置:程序、文档和数据。

软件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减少软件维护的代价。

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集合。

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

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软件工程: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具有下属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3.软件经常变化。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5.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

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构应能清楚的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软件工程: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是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工程学科。

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为泛型。

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传统方法学、面向对象方法学)包含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工具:是为运用方法而提供的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工程支撑环境。

工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面向对象方法学:把数据和行为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它是一种以数据为主线,把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学具有下述四个要点:1.把对象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

2.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类。

3.按照父类与子类的关系,把若干个相关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

4.对象彼此间仅能通过发送消息互相联系。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1.问题定义: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吗?”

3.需求分析: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

4.总体设计: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概括地说,应该怎样实现目标系统?”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

5.详细设计:这个阶段应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

6.编码和单元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

7.综合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使软件达到预定的要求。

8.软件维护: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软件工程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称为过程模型。

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

瀑布模型的特点: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2.推迟实现的观点。3.质量保证的观点。

快速原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功能的一个子集。

增量模型:它分批地逐步向用户提交产品,整个软件产品被分解成许多个增量构件,开发人员一个构件一个构件地向用户提交产品。

螺旋模型: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他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理解这种模型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把它看作在每个阶段之前都增加了风险分析过程的快速原型模型。(使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喷泉模型:是典型的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模型之一。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四个要点:面向对象方法= 对象+ 类+ 继承+ 用消息通信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必须记住,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

对每种解法都应该仔细研究它的可行性,一般说来,至少应该从下述3个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

1)技术可行性2)经济可行性3)操作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最根本的任务:是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

典型的可行性研究有下述一些步骤:1.复查系统规模和目标。2.研究目前正在使用的系统3.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4.进一步定义问题

5.导出和评价供选择的解法

6.推荐行动方针

7.草拟开发计划

8.书写文档提交审查。

系统流程图:是概括性地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数据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因此尽管系统流程图的某些符号和程序流程图的符号形式相同,但是它却是物理数据流图而不是程序流程图。

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幻。

数据存储是处于静止状态的数据,数据流是处于运动中的数据。

数据流图的基本要点:是描绘“做什么”,而不考虑“怎么做”。

为数据流命名:1)名字应代表整个数据流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反映它的某些成分。

2)不要使用空洞的、缺乏具体含义的名字。

3)如果在为某个数据流起名字时遇到了困难,则很可能是因为对数据流图分解不恰当造成的,应该试

试重新分解,看是否能克服这个困难。

画数据流图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它作为交流通信的工具。

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合。

数据字典的作用:在软件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中给人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

系统的逻辑模型:由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没有数据字典,数据流图就不严格,然而没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也难于发挥作用。

数据字典应该由对下列4类元素的定义组成:数据流、数据流分量、数据存储和处理。

由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的方式只有下述3种基本类型:顺序、选择、重复和可选。

数据字典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

成本/效益分析的目标:正式要从经济角度分析开发一个特定的新系统是否划算,从而帮助客户组织的负责人正确地做出是否投资于这项开发工程的决定。

系统流程图:实质上是物理流程图,它描绘组成系统的主要物理元素以及信息在这些元素间流动和处理的情况。

第三章、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

需求分析方法应遵循的准则:1.必须理解并描述问题的信息域,根据这条准则应该建立数据模型。

2.必须定义软件应完成的功能,这条准则要求建立功能模型。

3.必须描述作为外部事件结果的软件行为,这条准则要求建立行为模型。

4.必须对描述信息、功能和行为的模型进行分解,用层次的方式展示细节。

通常对软件系统有以下几方面的综合要求:1.功能需求 2.性能需求 3.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 4.出错处理需求 5.接口需求6.约束7.逆向需求8.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软件系统本质上是信息处理系统,而任何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功能都是把输入数据转变成需要的输出信息。

需求分析的目标之一:就是把数据流和数据存储定义到元素级。

快速建立软件原型是最准确、最有效、最强大的需求分析技术。

快速原型就是快速建立起来的旨在演示目标系统主要功能的可运行的程序。

快速原型应该具备的特性:1.快速 2.容易修改

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务而对事务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务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通常,模型由一组图形符号和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组成。

需求分析过程应该建立三种模型:数据模型(实体-联系图)、功能模型(数据流图)和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

概念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问题的数据模型,是按照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建立的模型。它描述了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它反应了用户的现实环境,而且与在软件系统中的实现方法无关。

数据模型中包含3中相互关联的信息: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属性及数据对象彼此间相互连接的关系。

数据对象:是对软件必须理解的复合信息的抽象。

复合信息:是指具有一系列不同性质或属性的事物,仅有单个值的事物不是数据对象。

属性:定义了数据对象的性质。

联系:数据对象彼此之间相互连接的方式称为联系,也称为关系。

联系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第一范式:每个属性值都必须是原子值,即仅仅是一个简单值而不含内部结构。

第二范式:满足第一范式条件,而且每个非关键字属性都由整个关键字决定。

第三范式:符合第二范式的条件,每个非关键字属性都仅由关键字决定,而且一个非关键字属性不能仅仅是对另一个非关键字属性的进一步描述。

状态转换图:通过描绘系统的状态及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

事件:是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的事情,它是对引起系统做动作或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的外界事件的抽象。IPO图:是输入、处理、输出图的简称,能方便地描绘输入数据、对数据的处理和输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模块:在程序中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单独命名和编址的元素,在软件的体系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

第四章、形式化说明技术

按照形式化的程度,可以把软件工程使用的方法划分成:非形式化、半形式化和形式化3类

形式化方法:是描述系统性质的基于数学的技术,也就是说,如果一种方法有坚实的数学基础,那么它就是形式化的。矛盾:指一组相互冲突的陈述。

二义性:是指读者可以用不同方式理解的陈述。

不完整性:可能是在系统规格说明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形式化规格说明技术的优点:形式化的规格说明技术可以用数学方法研究、验证。此外,形式化的规格说明消除了二义性,而且它鼓励软件开发工程过程的早期阶段使用更严格的方法,从而可以减少差错。

第五章、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因此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或者初步设计。

总体设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设计软件的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以及这些模块相互间的关系。

在详细设计之前先进行总体设计的必要性:可以站在全局高度上,花较少成本,从较抽象的层次上分析对比多种可能的系统实现方案和软件结构,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和最合理的软件结构,从而用较低成本开发较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总体设计过程通常由两个主要阶段组成: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

典型的总体设计过程包括下述9个步骤:1.设想供选择的方案2.选取合理的方案 3.推荐最佳方案 4.功能分解5.设计软件结构 6.设计数据库7.制定测试计划8.书写文档9.审查和复审

模块:是由边界元素限定的相邻程序元素的序列,而且有一个总体标识符代表它。

模块化:就是把程序划分成独立命名且可独立访问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子功能,把这些模块集成起来够成一个整体,可以完成指定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抽象:抽出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暂时不考虑它们的细节。

逐步求精: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对问题细节的考虑。

为什么模块独立很重要呢?主要有两条理由:第一,有效的模块化的软件比较容易开发出来。第二,独立的模块比较容易测试和维护。

模块的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这两个标准分别称为内聚和耦合。

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耦合强弱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

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彼此间通过参数交换信息,而且交换的信息仅仅是数据,那么这种耦合称为数据耦合。

控制耦合:如果传递的信息中有控制信息,则这种耦合称为控制耦合。

数据耦合是低耦合。控制耦合是中等程度的耦合,它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特征耦合:当把整个数据结构作为参数传递而被调用的模块只需要使用其中一部分数据元素时,就出现了特征耦合。最高程度的耦合是内容耦合,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两个模块间就发生了内容耦合。

1.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

2.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而转到另一个模块的内部。

3.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

4.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

应该采用下述设计原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和特征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

内聚:标志着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概念的自然扩展。

低内聚有如下几类:

偶然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一组任务,这些任务彼此间即使有关系,关系也是很松散的,就叫做偶然内聚。

逻辑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完成的任务在逻辑上属于相同或相似的一类,则称为逻辑内聚。

时间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段时间内执行,就叫时间内聚。

中内聚主要有以下两类:

过程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时相关的,而且必须以特定次序执行,则称为过程内聚。

通信内聚:如果模块中所有元素都使用同一个输入数据和产生同一个输出数据,则称为通信内聚。

高内聚也有两类:

顺序内聚:如果一个模块内的处理元素和同一个功能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处理必须顺序执行,则称为顺序内聚。

功能内聚:如果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属于一个整体,完成一个单一的功能,则称为功能内聚。功能内聚是最高程度的内聚。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的目标:是给出设计软件结构的一个系统化的途径。

信息流有下述两种类型:变换流和事务流。

第六章、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的根本目标:是确定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也就是说,经过这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应该得出对目标系统的精确描述,从而在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个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还不是具体地编写程序,而是要设计出程序的“蓝图”,以后程序员将根据这个“蓝图”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

三种基本的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和循环。

结构程序设计的经典定义如下所述:“如果一个程序的代码块仅仅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这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进行连接,并且每个代码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则称这个程序是结构化的。”

在设计人机界面的过程中,几乎总会遇到下述4个问题:系统响应时间、用户帮助设施、出错信息处理和命令交互。系统响应时间是指:从用户完成某个控制动作,到软件给出预期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有两个重要属性:长度和易变。

3类人际界面设计指南:一般交互指南、信息显示指南和数据输入指南。

描绘程序处理过程的工具称为过程设计的工具,它们可以分为图形、表格和语言3类。

图形: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

表格:判定表、判定树。

语言:过程设计语言。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的最终目标是:得出对程序处理过程的描述。

最著名的两个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Jockson和Warnier方法。

Jockson方法的逻辑关系包括:顺序、选择和重复。

程序复杂度的定量度量:McCabe方法和Halstead方法

McCade方法:根据程序控制流的复杂程度定量度量程序的复杂程度,这样度量出的结果称为程序的环形复杂度。Halstead方法:是一个著名的方法,它根据程序中运算符和操作数的总数来度量程序的复杂程度。

第七章、实现

通常把编码和测试统称为实现。

所谓编码:就是把软件设计结果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因此,通过测试发现错误之后还必须诊断并改正错误,这就是调试的目的。

源程序代码的逻辑简明清晰、易读易懂是好程序的一个重要标准,为了做到这一点,应该遵循下列规则:

1.程序内部的文档

2.数据说明

3.语句构造

4.输入输出

5.效率

程序内部的文档:包括恰当的标识符、适当的注解和程序的视觉组织等。

效率:主要指处理机时间和存储器容量两个方面。

测试阶段的根本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最终把一个高质量的软件系统交给用户使用。

软件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软件测试的准则:

1)所有测试都应该能追溯到用户需求。

2)应该远在测试开始之前就制定出测试计划。

3)把Pareto原理应用到软件测试中。

4)应该从“小规模”测试开始,并逐步进行“大规模”测试。

5)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

6)为了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从事测试工作。

测试任何产品都有两种方法:

黑盒测试(功能测试,在测试过程的早期进行):如果已经知道了产品应该具有的功能,可以通过测试来检查是否每个功能都能正常使用。

白盒测试(结构测试,主要用于测试过程的后期):如果知道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通过测试来检验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进行。

设计白盒测试方案的技术主要有,逻辑覆盖和控制结构测试;设计黑盒测试方案的技术主要有,等价划分、边界值分析和错误推测。

大型软件系统的测试过程基本上由下述几个步骤组成:

1.模块测试:模块测试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单元能正确运行,所以模块测试通常又称为单元测试。

2.子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是把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是这个测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这个步骤着重测试模块的接口。

3.系统测试:是把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测试。

4.验收测试:把软件系统作为单一的实体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与系统测试基本类似,但是它是用户积极参与下进行的,而且可能主要使用实际数据进行测试。验收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系统确实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在这个测试步骤中发现的往往是系统需求说明书的错误。验收测试也称为确认测试。

5.平行运行:就是同时运行新开发出来的系统和将被它取代的旧系统,以便比较新旧两个系统的处理结果。

单元测试集中检测软件设计的最小单元——模块。

可以应用人工测试和计算机测试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测试方法,完成单元测试工作。

通常,单元测试主要使用白盒测试技术,而且对多个模块的测试可以并行地进行。

在单元测试期间着重从下述5个方面对模块进行测试:

1)模块接口2)局部数据结构3)重要的执行通路4)出错处理通路5)边界条件

集成测试:是测试和组装软件的系统化技术,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

由模块组装成程序时有两种方法:

1)非渐增式测试方法:先分别测试每个模块,再把所有模块按设计要求放在一起结合成所要的程序。

2)渐增式测试:把下一个要测试的模块同已经测试好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测试完以后再把下一个应该测试的模块结合进来测试。

当使用渐增方式把模块结合到程序中去时,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集成策略。

回归测试:是指重新执行已经做过的测试的某个子集,以保证上述这些变化没有带来非预期的副作用。

回归测试就是用于保证由于调试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变化,不会导致非预期的软件行为或额外错误的测试活动。

确认测试也称为验收测试,它的目标是验证软件的有效性。

通常,验证指的是保证软件正确地实现了某个特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而确认指的是为了保证软件确实满足了用户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软件有效性的一个简单定义是:如果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如同用户所合理期待的那样,软件就是有效的。

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准确地描述了用户对软件的合理期望,因此是软件有效性的标准,也是进行确认测试的基础。

确认测试通常使用黑盒测试法。

复查的目的是:保证软件配置的所有成分都齐全,质量符合要求,文档与程序完全一致,具有完成软件维护所必须的细节,而且已经编好目录。

测试用例:把测试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称为测试用例。

一般说来,有下列3种调试途径可以采用:1.蛮干法 2.回溯法 3.原因排除法

测试的根本目标是:消除错误,保证软件的可靠性。

软件的可靠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

软件可用性的一个定义是:软件可用性是程序在给定的时间点,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成功地运行的概率。

第八章、维护

维护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保证软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能够正常运行。

软件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减少软件维护所需要的工作量,降低软件系统的总成本。

软件维护:就是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改正性维护:为了纠正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完善性维护:为了改进原有的软件。

预防性维护:为了改进将来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它实质上是软件再工程。

可以把软件的可维护性定性的定义为:维护人员理解、改正、改动或改进这个软件的难易程度。

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主要有下述5个: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

文档是影响软件可维护性的决定因素。

文档类型:1.用户文档,主要描述系统功能和使用方法,并不关心这些功能是怎样实现的

2.系统文档,描述系统设计、实现和测试等各方面的内容。

总地来说,软件文档应该满足下述要求:

1)必须描述如何使用这个系统,没有这种描述时即使是最简单的系统也无法使用。

2)必须描述怎样安装和管理这个系统。

3)必须描述系统需求和设计。

4)必须描述系统的实现和测试,以便使系统称为可维护的。

用户文档应该至少包括下述5个方面的内容:

1.功能描述

2.安装文档

3.使用手册

4.参考手册

5.操作员指南

下述3类活动有可能成为预防性维护的对象:

1.预定将使用多年的程序

2.当前正在成功地使用着的程序

3.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要做重大修改或增强的程序。

典型的软件再工程过程模型定义了库存目录分析、文档重构、逆向工程、代码重构、数据重构和正向工程6类活动。

第九章、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

人们把客观世界中的实体抽象为问题域中的对象。

与传统的方法相反,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以数据或信息为主线,把数据和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面向对象方法把对象作为由数据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所构成的统一体。

面向对象= 对象+ 类+ 继承+ 对象之间仅能通过传递消息实现彼此通信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 2 .稳定性好 3.可重用性好 4.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可维护性好。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现实世界的概念抽象地思考问题从而自然地解决问题。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建立问题域的模型,开发出尽可能直观、自然地表现求解方法的软件系统。

对象是对问题域中某个实体的抽象,设立某个对象就反映了软件系统具有保存有关的信息并且与它进行交互的能力。对象:是封装了数据结构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装体有可以唯一地标识它的名字,而且向外界提供一组服务。

对象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1.以数据为中心

2.对象是主动的

3.实现了数据封装

4.本质上具有并行性

5.模块独立性好

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描述,通常在这种描述中也包括对怎样创建该类的新对象的说明。类是支持继承的抽象数据类型,而对象就是类的实例。

实例就是由某个特定的类所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对象。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组相似的对象的抽象,类在现实世界中并不能真正存在。

消息:就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那个类中所定义的某个操作的规格说明。

通常,一个消息由下述3部分组成:1.接收消息的对象 2.消息选择符 3.零个或多个变元

方法:就是对象所能执行的操作,也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服务。

属性: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数据,它是对客观世界实体所具有的性质的抽象。

封装:就是把某个事物包起来,使外界不知道该事物的具体内容。

对象具有封装性的条件如下:1.有一个清晰的边界 2.有确定的接口 3.受保护的内部实现

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在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中,继承是子类自动地共享基类中定义的数据和方法的机制。

多态性:是指子类对象可以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既可以发送给父类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

动态联编:虚函数机制使得程序员能在一个类等级中使用相同函数的多个不同版本,在运行时刻才根据接收消息的对象所属于的类,决定到底执行哪个特定的版本,这称为动态联编,也叫滞后联编。

函数重载:是指在同一作用域内的若干个参数特征不同的函数可以使用相同的函数名字。

运算符重载:是指同一个远算符可以施加于不同类型的操作数上面。

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

建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复杂性。

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通常需要建立3种形式的模型,它们分别是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和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对象模型始终都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

为类命名时应该遵守以下几条准则:1.使用标准属于2.使用具有确切含义的名词 3.必要时用名词短语做名字

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

所谓状态,是对对象属性值的一种抽象。

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更直接地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的需求。

功能模型指明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动态模型明确规定了什么时候做;对象模型则定义了做事情的实体。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国际对象管理组织OMG批准的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标准建模语言。通常,使用UML的类图来建立对象模型,使用UML的状态图来建立动态模型,使用数据流图或UML的用例图来建立功能模型。

第九章、面向对象分析

分析就是提取系统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它包括理解、表达和验证3项主要工作内容。

分析过程得出的最重要的文档资料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在面向对象分析中,主要由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组成)。

面向对象分析:就是抽取和整理用户需求并建立问题域精确模型的过程。

面向对象建模得到的模型包含系统的3个要素:即静态结构(对象模型)、交互次序(动态模型)和数据变换(功能模型)。

复杂问题的对象模型通常由下述5个层次组成:主体层、类与对象层、结构层、属性层和服务层。

上述5个层次对应着在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对戏那个模型的5项主要活动:找出类与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定义服务。

在概念上可以认为,面向对象分析大体上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寻找类与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建立动态模型,建立功能模型,定义服务。

需求陈述应该阐明“做什么”而不是“怎样做”。它应该描述用户的需求而不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绝大多数需求陈述都是有二义性的、不完整的、甚至不一致的。

对象模型描述了现实世界中的“类与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了目标系统的静态结构。

对象是对问题域中有意义的事物的抽象,它们既可能是物理实体,也可能是抽象概念。

关联: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关联。

一般说来,可以使用两种方式建立继承关系:

1)自底向上:抽象出现有类的共同性质泛化出父类,这个过程实质上模拟了人类归纳思维过程。

2)自顶向下:把现有类细化成更具体的子类,这模拟了人类的演绎思维过程。

建立动态模型:

第一步,是编写典型交互行为的脚本。

第二步,从脚本中提取出事件,确定触发每个事件的动作对象以及接受时间的目标对象。

第三步,排列事件发生的次序,确定每个对象可能有的状态及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并用状态图描绘它们。

最后,比较各个对象的状态图,检查它们之间的一致性,确保事件之间的匹配。

脚本:是指系统在某一执行期间内出现的一系列事件。

编写脚本的目的:是保证不遗漏重要的交互步骤,它有助于确保整个交互过程的正确性和清晰性。

功能模型:表明了系统中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有关的数据处理功能,它由一组数据流图组成。其中的处理功能可以用IPO图(或表)、伪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描述。

通常在建立了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之后再建立功能模型。

第十一章、面向对象的设计

设计则是把分析阶段得到的需求转变成符合成本和质量要求的、抽象的系统实现方案的过程。

面向对象的设计就是用面向对象观点建立求解域模型的过程。

可以把面向对象设计再细分为系统设计和对象设计。

系统设计:确定实现系统的策略和目标系统的高层结构。

对象设计:确定解空间中的类、关联、接口形成及实现服务的算法。

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弱耦合、强内聚、可重用。

耦合:是指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的紧密程度。包括交互耦合和继承耦合。

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包括服务内聚、类内聚、一般-特殊内聚。

软件重用:是提高软件开发生产率和目标系统质量的重要途径。

重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尽量使用已有的类,二是如果确定需要创建新类,则在设计这些新类的协议时,应该考虑将来的可重复使用性。

重用也叫再用或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做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多次重复使用。

广义地说,软件重用可分为以下3个层次:1)知识重用2)方法和标准的重用3)软件成分的重用

软件成分的重用级别:1.代码重用 2.设计结果重用3.分析结果重用

类构件:面向对象技术中的“类”,是比较理想的可重用软构件,称为类构件。

可重用软构件应该具备的特点:1.模块独立性强 2.具有高度可塑性 3.接口清晰、简明、可靠

类构件的重用方式:1.实例重用 2.继承重用 3.多态重用

大多数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型,在逻辑上都由4大部分组成。这4大部分对应于组成目标系统的4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问题域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任务管理子系统和数据管理子系统。

在软件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交互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分别是客户-供应商关系(应尽量使用)和平等伙伴关系。

把子系统组织成完整的系统时,有水平层次组织(封闭式和开放式)和垂直块组织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时常见的任务有:事件驱动型任务、时钟驱动型任务、优先任务、关键任务和协调任务。

数据管理子系统:是系统存储或检索对象的基本设施,它建立在某种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之上,并且隔离了数据存储管理模式的影响。

数据存储管理模式:1.文件管理系统:是操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它长期保存数据具有成本低和简单等特点。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优点:1)提供了各种最基本的数据管理功能。

2)为多种应用提供了一致的接口。

3)标准化的语言。

3.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十二章、面向对象实现

面向对象的实现主要包括两项工作:把面向对象设计结果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语言书写的面向对象程序;测试并调试面向对象的程序。

面向对象测试的目标:也是用尽可能低的测试成本发现尽可能多的软件错误。

面向对象语言的技术特点:1.支持类与对象概念的机制 2.实现整体-部分结构的机制3.实现一般-特殊结构的机制4.实现属性和服务的机制(动态联编) 5.类型检查6类库7.效率8.持久保存对象9.参数化类10.开发环境

所谓动态联编:是指应用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当需要执行一个特定服务的时候,选择实现该服务的适当算法的能力。为适应面向对象方法所特有的概念而必须遵循的一些新准则:提高可重用性、提高可扩充性、提高健壮性。

测试软件的经典策略是,从“小型测试”开始,逐步过渡到“大型测试”。

测试策略: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面向对象的集成测试、面向对象的确认测试。

第十三章、软件项目管理

度量软件规模的常用技术主要有:代码行技术和功能点技术。

根据软件规模可以估算出完成该项目所需的工作量,常用的估算模型为静态单变量模型、动态多变量模型和COCOMO2模型。

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主要有基于非执行的测试、基于执行的测试和程序正确性证明。

软件配置管理是应用于整个软件过程中的保护性活动,是在软件整个生命期内管理变化的一组活动。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使变化能够更正确且更容易被适应,在需要修改软件时减少为此而花费的工作量。

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

1-5 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做出如下的假设: 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大致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增加:M=4080e0.28(Y-1960) 存储器的价格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下降:P1=0.3×0.72Y-1974(美分/位) 如果计算机字长为16位,则存储器价格下降的趋势为:P2=0.048×0.72Y-1974(美元/字) 在上列公式中Y代表年份,M是存储容量(字数),P1和P2代表价格。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比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成本的变化趋势。要求计算: (1) 在1985年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估计是多少?如果字长为16位,这个存储器的价格是多少? (2) 假设在1985年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10条指令,程序员的平均工资是每月4000美元。如果一条指令为一个字长,计算使存储器装满程序所需用的成本。 (3) 假设在1995年存储器字长为32位,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30条指令,程序员的月平均工资为6000美元,重复(1)、(2)题。 ●(1)在1985年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估计是 M=4080e0.28(1985-1960)=4474263(字) ●如果字长为16位,则这个存储器的价格是 ●P=0.048*0.72 1985-1974*4474263=$5789 ●(2)如果一条指令的长度为一个字,则使存储器装满程序共需4474263条指令。 ●在1985年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10条指令,如果每月有20个工作日,则每人 每月可开发出10×20条指令。 ●为了开发出4474263条指令以装满存储器,需要的工作量是: 4474263/200=22371(人月) ●程序员的月平均工资是4000美元,开发出4474263条指令的成本是 22371*4000=¥89484000 ●(3)在1995年对存储容量的需求估计为: M=4080E0。28(1995-1960)=73577679(字)=4080E9.8 ●如果字长为32位,则这个存储器的价格是: P=0.003*32*0.72(1995-1974)*73577679=$7127 ●如果一条指令为一个字长,则为使存储器装满程序共需73,577,679条指令。 ●在1995年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30条指令,每月可开发出600条指令,为了开 发出可装满整个存储器的程序,需要的工作量为 73577679/600=122629(人月) ●开发上述程序的成本为: 122629*6000=$735776790 1-6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软件工程导论名词

1、什么是软件? 答:1).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的指令或计算机程序集合; 2.)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3.)描述程序功能以及程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2、软件危机定义: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3、软件工程定义: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高效的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 4、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起,到废弃不用止,称为软件的生存周期。 5、瀑布模型:即生存周期模型,是软件工程的基础模型。其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 6、增量模型:是瀑布模型的顺序特征与快速原型法德迭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模型把软件看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增量,在看法过程的各次迭代中,每次完成其中的一个增量。 7、快速原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快速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型系统,让用户在计算机上试用它,通过实践来了解目标系统的概貌 8、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9、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任务:它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需求分析的任务不是确定系统如何完成它的工作,而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 10、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 (或者:数据流图:它以图形的方式反映系统的数据流程) 11、数据词典:是描述数据信息的集合,它对数据流图中的各个元素按规定格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确切的解释,是数据流图的补充工具。 12、概要设计:又称为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总体设计过程通常由两个主要阶段组成: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结构设计阶段,确定软件结构。 13、模块:是由边界元素限定的相邻程序元素的序列,而且有一个总体标识符代表它。 14、信息隐蔽:模块中所包括的信息不允许其它不需这些信息的模块调用 15、内聚: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内聚性。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语句之间、程序段之间)联系得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16、耦合: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大题

习题2-2 为方便储户,某银行拟开发计算机储蓄系统。储户填写的存款单或取款单由业务员键入系统。如果是存款,系统记录存款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存款类型、存款日期、到期日期、利率及密码(可选)等信息,并打印出存款单给储户。如果是取款,并且存款时留有密码,则系统首先核对储户密码,若密码正确或存款时未留密码,则系统计算利息并打印出利息清单给储户。 功能级数据流图: 对象模型:

习题2-3 为方便旅客,某航空公司拟开发一个机票预订系统。旅行社把预订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旅行目的地等)输入进该系统,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和账单,旅客在飞机起飞的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账单交款取票,系统校对无误即印出机票给旅客。 数据流图: 习题2-4 目前住院病人主要由护士护理,这样做不仅需要大量护士,而且由于不能随时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还会延误抢救时机。某医院打算开发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患者监护系统,请写出数据流图。 医院对患者监护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随时接收每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脉搏,体温,血压,心电图等),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当某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超出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时向值班护士发出警告信息。此外,护士在需要时还可以要求系统印出某个指定病人的病情报告。

习题3-6 复印机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未接到复印命令时处于闲置状态,一旦接到复印命令则进入复印状态,完成一个复印命令规定的工作后又回到闲置状态,等待下一个复印命令;如果执行复印命令时发现没纸,则进入缺纸状态,发出警告,等待装纸,装满纸后进入闲置状态,准备接收复印命令;如果复印时发生卡纸故障,则进入卡纸状态,发出警告等待维修人员来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回到闲置状态。 状态转换图: 查询事务 患者日志 警告 信息 生理 信号 生理 信号 危急病人信息 病人 1 接收信号 2 分析信号 3 产生警告信息 护士 日期 时间 时钟 4 定时取样生理信号 定时的 生理信号 5 更新日志 6 产生病情报告 生理 信号 安全范围 患者日志 患者日志 病情报告 生理信号 日期时间 查询事务 接收信号 分析信号 产生警告信息 定时取样 更新日志 产生病情报告 生理信号 危急病人信息 警告信息 定时的生理信号 患者日志 病情报告

(完整版)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张海藩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 1-1 什么是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3 什么是软件工程?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1-4 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2 种):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促进了软件重用。 1-6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z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z 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范型 1-7 什么是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试比较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的优缺点,说明每种模型的适用范围。 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3个时期组成,每个时期又进一步划分成若干个阶段。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称为过程模型。 瀑布模型的优点:1.可强迫开发人员采用规范的方法;2.严格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档;3.要求每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瀑布模型的缺点:1.在软件开发初期,指明用户全部需求是困难的;2.需求确定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得到软件最初版本;3.完全依赖规格说明,导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适用中小型项目。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1满足用户需求程度高;2用户的参与面广;3返工现象少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不适用大型软件的开发适用于小型项目。 增量模型的优点:1短期内可以交付满足部分用户需求的功能产品;2逐步增加功能可以让用户去适应新产品;3开放式的软件可维护性比较好;4开始第一构件前,已经完成需求说明。 增量模型的缺点:1对现有产品功能造成破坏;2意义上的矛盾适用于中型软件的开发 螺旋模型的优点:1集成了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的优点;2支持用户需求动态变化;3需求分析与软件实现紧密联系相互依赖;4原型作为刑式的可执行的需求规格说明,即利用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理解,又可作为后续开发的基础;5为用户参与决策提供方便;6提高目标软件的适应能力;7降低风险;8在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螺旋模型的缺点:1迭代次数影响开发成本,延迟提价时间;2找不到关键改进点,人才、物力、财力时间引起无谓消耗;3成于风险分析,败于风险分析。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1-8:为什么说喷泉模型叫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过程无缝和迭代的特性?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课后习题测验答案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1-1 1.什么是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对开发出的软件很难满意。 (2)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3)一般软件很难维护。 (4)软件生产效率很低。 (5)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大。 (6)软件成本与开发进度难以估计。 (7)软件技术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深入的需要。 2.软件危机有那些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 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 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3.为什么会产生软件危机? (1) 开发人员方面,对软件产品缺乏正确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软件产品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造成开发中制定计划盲目、编程草率,不考虑维护工作的必要性。(2) 软件本身方面,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是逻辑部件,软件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造成软件维护困难。 (3) 尤其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软件开发方式效率不高、质量不能保证、成本过高、研制周期不易估计、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4.怎样克服软件危机? (1) 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长期以来从事各种工程项目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有效原理、概念、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吸取几十年来人类从事计算机硬件研究和开发的经验教训。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努力作到良好的组织,严格的管理,相互友好的协作。(2) 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的技术和方法,并研究更好、更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克服在计算机系统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作法。(3)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开发更好的软件工具并使用这些工具。将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使用的软件工具集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很好的软件开发支环环境。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1-3、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什么是软件危机?它有哪些典型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使用与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和难题。它包括两方面:如何开发软件,已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维护数量不断增长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 (1) 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常常出现实际成本比估算成本高出一个数量级、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拖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现象。而为了赶进度和节约成本所采取的一些权宜之计又往往损害了软件产品的质量。这些都降低了开发商的信誉,引起用户不满。 (2) 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不满意的现象时有发生。 (3) 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是靠不住的。(4) 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 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文档资料不全或不合格,必将给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6) 软件成本、软件维护费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7) 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普及的需求。 软件危机出现的原因: (1) 来自软件自身的特点:是逻辑部件,缺乏可见性;规模庞大、复杂,修改、维护困难。 (2) 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当:忽视需求分析;认为软件开发等于程序编写;轻视软件维护。 (3) 供求矛盾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面对日益增长的软件需求,人们显得力不从心。 二、假设自己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总工程师,当把图1.1给手下的软件工程师们观看,告诉他们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时,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要求在错误进入软件之前就清楚它们是不现实的,并举例说:“如果一个故障是编码错误造成的,那么,一个人怎么能在设计阶段清除它呢?”应该怎么反驳他? 答: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进行修改付出的代价是很不相同的,在早期引入变动,涉及的面较少,因而代价也比较低;在开发的中期,软件配置的许多成分已经完成,引入一个变动要对所有已完成的配置成分都做相应的修改, 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逻辑上也更复杂,因此付出的代价剧增;在软件“已经完成”是在引入变动,当然付出的代价更高。一个故障是代码错误造成的,有时这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修改的成本是很小的,因为这不是 整体构架的错误。 三、什么是软件工程?它有哪些本质特征?怎样用软件工程消除软件危机? 1993年IEEE的定义:软件工程是:①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②研究①中提到的途径。 软件工程的本质特征: (1) 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软件系统)的构造(2)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分解问题,控制复杂性(3) 软件是经常变化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软件将来可能的变化 (4)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因此,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寻求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5)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7) 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是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完成一些工作)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1) 对计算机软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软件≠程序) (2) 必须充分认识到软件开发不是某种个体劳动的神秘技巧,而应该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 (3) 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 (4) 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四、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促进了软件重用。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张海藩-编著-总结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张海藩编著总结 分类:Computer System2011-01-04 10:14 6417人阅读评论(10) 收藏举报 测试数据结构工具任务文档软件测试 总结重点: ?Unit1 ?软件危机包含两方面の问题:一是如何开发软件,怎样满足人们对软件日益增长の需求?二是如何维护软件,使它们持久地满足人们の要求。 ?软件工程学定义:把软件当作一种工业产品,采用工程学の原理来管理和组织软件の开发和维护,称为软件工程。 ?软件是指程序、数据和文档三者共同构成の配置。 ?包含与数据处理系统操作有关の程序、规程、规则以及相关文档の智力创作称为软件。文档是描述程序开发过程の,是智力创作の真实记录,是创作活动の历史档案和结晶。 ?软件の描述性定义:软件由计算机程序,数据结构和文档组成。 ?软件质量定义为“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の和隐含の需求能力有关の特征和特性の全体” 具体来说: 1)软件产品中能满足给定需求の性质和特性の总体; 2)软件具有所期望の各种属性の组合程度。 ?将软件质量属性划分为六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和可移植性),这六个属性是面向用户の观点——面向管理の观点,且是定性描述の。 ?软件质量度量体系:内部度量可用于开发阶段の非执行软件产品,外部度量只能在生存周期过程中の测试阶段和任何运行阶段使用。 ?软件工程项目の基本目标:(1)低成本;(2)满足功能要求;(3)高性能;(4)易移植;(5)易维护。 ?软件工程方法学就是要从技术和管理上提供如何去设计和维护软件。 ?软件开发方法:面向数据流(约旦)方法、面向数据结构方法、面向对象方法。 ?结构程序设计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の详细设计の基本原则。它の主要观点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の程序设计方法;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用来辅助软件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支持等过程中活动の软件称为软件工具(CASE)。 ?软件生存周期定义: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不再使用の整个过程。各阶段の任务彼此间尽可能の相对独立,同一阶段内各项任务の性质尽可能の相同。软件の开发就是“按软件顺时间发展の过程分阶段进行”の。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阶段间具有顺序型和依赖性,清楚地区分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尽可能推迟程序の物理实现,是文档驱动模型,遵循结构化设计);

软件工程导论(整理版)

SA——结构化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大大压缩简化了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技术可行性:对待开发的系统进行功能、性能和限制条件的分析,确定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技术风险有多大,系统能否实现; 经济可行性: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超过它的开发成本吗? 社会可行性:实用性怎样 5. 耦合性:耦合是指一个模块与其它模块之间的联系,又称为块间联系,是模块之间相对独立性的度量; 6. 内聚性:内聚是指模块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又称为块内联系,是模块功能相对强度的度量; 7. 模块的控制范围:一个模块的控制范围是指该模块本身及其所属的(直接或间接调用的)所有模块的集合; 8. 模块的作用范围: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9. 软件结构:软件结构图; 10.模块:在软件中,通常把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称为模块; 1. 编码:所谓编码就是把软件设计结果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 程序设计风格:所谓程序设计风格是指书写源程序的习惯、程序代码的逻辑结构与习惯的编程技术。从软件工程要求出发,程序设计风格应包括以下要素:①源程序文档化②数据说明③语句构造④输入输出 ●白盒测试技术:逻辑覆盖和基本路径覆盖 ●黑盒测试技术:等价类划分、边界测试、错误推测、因果图 ●软件测试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 1. 校正性维护:满足用户对已开发产品的性能与运行环境不断提高的要求,进而达到延长软件寿命的目的; 2.适应性维护:对程序使用期间发现的程序错误进行诊断和改正的过程,配合变化了的环境进行修改软件的活动; 3. 完善性维护:满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增加新的功能或修改已有功能的建议而进行的工作; 4. 预防性维护:为了改善未来的可维护性或可靠性而修改软件的工作。

软件工程导论课后题

1-5、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做出如下的假设: 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大致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增加:M=4080e0.28(Y-1960) 存储器的价格按下面公式描述的趋势逐年下降:P1=0.3×0.72Y-1974(美分/位) 如果计算机字长为16位,则存储器价格下降的趋势为:P2=0.048×0.72Y-1974(美元/字) 在上列公式中Y代表年份,M是存储容量(字数),P1和P2代表价格。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比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成本的变化趋势。要求计算: (1) 在1985年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需求估计是多少?如果字长为16位,这个存储器的价格是多少? (2) 假设在1985年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10条指令,程序员的平均工资是每月4000美元。如果一条指令为一个字长,计算使存储器装满程序所需用的成本。(3) 假设在1995年存储器字长为32位,一名程序员每天可开发出30条指令,程序员的月平均工资为6000美元,重复(1)、(2)题。

2-4 目前住院病人主要由护士护理,这样做不仅需要大量护士,而且由于不能随时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还会延误抢救时机。某医院打算开发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患者监护系统,请分层次地画出描述本系统功能的数据流图。 医院对患者8监护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随时接收每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脉搏、体温、血压、心电图等),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当某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超出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时向值班护士发出警告信息,此外,护士在需要时还可以要求系统印出某个指定病人的病情报告。 从问题陈述可知,本系统数据源点是“病人”和“护士”,他们分别提供生理信号和要求病情报告的信息。进一步分析问题陈述,从系统应该“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这项要求可以想到,还应该有一个提供日期和时间信息的“时钟”作为数据源点。 从问题陈述容易看出,本系统的数据终点是接收警告信息和病情报告的护士。 系统对病人生理信号的处理功能主要是“接收信号”、“分析信号”和“产生警告信息”。 此外,系统还应该具有“定时取样生理信号”、“更新日志”和“产生病情报告”的功能。 为了分析病人生理信号是否超出了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应该存储“患者安全范围”信息。此外,定时记录病人生理信号所形成的“患者日志”,显然也是一个数据存储。

软件工程导论简答题大全

1.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是: 用分阶段的是的生存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严格实施的产品控制; 采用现代程序技术; 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开发小组的成员应该少而精; 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的必要性。 2.良好的编码风格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应具备以下条件: (1)使用标准的控制结构; (2)有限制地使用GOTO语句; (3)源程序的文档化(应具备以下内容) ①有意义的变量名称——“匈牙利命名规则”。 ②适当的注释——“注释规范”。 ③标准的书写格式: ——用分层缩进的写法显示嵌套结构的层次(锯齿形风格); ——在注释段的周围加上边框; ——在注释段与程序段、以及不同程序段之间插入空行; ——每行只写一条语句; ——书写表达式时,适当使用空格或圆括号等作隔离符。 (4)满足运行工程学的输入输出风格。 3.简述文档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 答: (1) 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 (2) 提高开发效率 (3) 作为开发人员阶段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 (4) 记录开发过程的有关信息便于使用与维护; (5) 提供软件运行、维护和培训有关资料; (6) 便于用户了解软件功能、性能。 4.可行性研究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 (1)经济可行性:是否有经济效益,多长时间可以收回成本; (2)技术可行性:现有技术能否实现本系统,现有技术人员能否胜任,开发系统的资源能否满足; (3)运行可行性:系统操作在用户内部行得通吗? (4)法律可行性:新系统开发是否会侵犯他人、集体或国家利益,是否违反国家法律。 5.结构化的需求分析描述工具有哪些? 答:有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判定表、判定树、结构化语言(PDL)、层次方框图、Warnier图、IPO图、控制流图(CFD)、控制说明(CSPEC)、状态转换图(STD)和实体—关系图(E—R)等。 6.一般面向对象分析建模的工具(图形)有哪些?

软件工程导论复习重点总结很全(第六版)(精)

第1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1.1 软件危机 1.1.1 软件危机的介绍 软件危机(软件萧条、软件困扰: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包含下述两方面的问题: 如何开发软件,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软件危机的典型表现: (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资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1.1.2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1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 (2与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1.1.3 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对计算机软件有正确的认识。 认识到软件开发是一种组织良好、管理严密、各类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工程项目。应该推广使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开发软件的成功技术和方法,并继续研究探索。 应该开发和使用更好的软件工具。 总之,为了解决软件危机,既要有技术措施(方法和工具,又要有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1.2 1.2.1 软件工程的介绍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以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这就是软件工程。(期中考 软件工程的本质特性: 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 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 软件经常变化 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 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 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复习重点(必考题)

(最后部分为每年必考题) 第一章 1. .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它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目的. 2. 软件危机的概念:软件危机是指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3.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1) 开发人员方面,对软件产品缺乏正确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软件产品是一个完整的配置组成。造成开发中制定计划盲目、编程草率,不考虑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2) 软件本身方面,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软件是逻辑部件,软件开发过程没有统一的、公认的方法论和规范指导,造成软件维护困难。(3) 尤其是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原有软件开发方式效率不高、质量不能保证、成本过高、研制周期不易估计、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突出,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4.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四个要点:1.把对象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 2.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类3.按照父类(或称为基类)与子类(或称为派生类)的关系,把若干个相关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也称为类等级)。4.对象彼此间仅能通过发送消息互相联系。 5.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总体测试)、运行维护(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6. 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概念.方法.优缺点.区别。 7. 微软过程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成5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稳定阶段,发布阶段。 第二章 1.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2. 系统流程图是概括地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势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程序,文档,数据库,人工过程等)。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数据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数据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因此尽管系统流程图的某些符号和程序流程图的符号形式相同,但是它却是物理数据流图而不是程序流程图。4. 书库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它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在数据流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部件,它只描绘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逻辑过程。数据流图是系统逻辑功能的图形表示。 5. 用系统流程图描绘一个系统时,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每个功能的具体方案是混在一起的。有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的方式只有下述3种基本类型:顺序(即以确定次序连接两个或多个分量)。选择即从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元素中选取一个重复即把指定的分量重复零次或多次

软件工程导论第1-2套试题及答案

软件工程A 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正确的打上V,错误的打上X 1 .软件工程学只有理论意义,没有实际用途。() 2.软件工程的方法只适用于大型软件的开发,对小型软件的开发没有帮助。() 3.可行性研究进一步研究问题分析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是否有可行的解。() 4.代码审查方法没有计算机测试方法好。() 5.验证软件需求的方法主要靠人工审查的方法。() 6.并发系统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定时问题。() 7.编码风格由个人喜好决定,没有固定格式。() 8.面向对象建模得到的模型包含系统的 3 个要素,即静态结构、交互次序和数据变换。() 9.软件重用是提高软件开发生产率和目标系统质量的重要途径。() 10.判定覆盖不一定包含条件覆盖,条件覆盖也不一定包含判定覆盖。() 11. Power Designer 是一个CASE 工具。() 12.软件是指用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C,Visual Basic 等)编写的程序,软件开发实际上就是编写程序代码。() 13.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同时考虑维护问题。() 14.UML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即OOA/OOD 方法。() 15.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中,每个类都存在其相应的对象,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生成对象的模板。() 二、单选题:每题1 分,共15分 1 、软件危机主要体现在() A、软件成本太高 B、开发周期长 C、软件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 D、软件规模过大 2、为了解决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用()的原理来设计软件。 A、运筹学 B、工程学 C、软件学 D、数学 3、瀑布模型的关键不足在于() A、过于简单 B、不能适应需求的动态变更 C、过于灵活 D、各个阶段需要进行评审 4、软件使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和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容易程度称为软件的() A、兼容性 B、可靠性 C、坚固性 D、可用性 5、软件质量(可维护性、可理解性、可靠性)很大程度取决于() A、程序员的变成水平 B、模块分解的合理 C、程序运行效率 D、有完整的故障处理 E、算法的合理性 6、软件可行性研究一般不考虑() A、是否有足够的人员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系统开发 B、是否有足够的工具和相关的技术来支持系统开发 C、待开发软件是否有市场、经济上是否合算 D、待开发的软件是否会有质量问题 7、SA 法中,有一个处理过程逻辑不易用语言表达清楚,最好是用()来描述

(完整版)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习题二答案

P53 习题二 4.目前住院病人主要由护士护理,这样做不仅需要大量护士,而且由于 不能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还可能会延误抢救时机。某医院打算开发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患者监护系统,试写出问题定义,并且分析开发这个系统的可行性。 医院对患者监护系统的基本要求是随时接收每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脉搏体温血压心电图等)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当某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超出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试向值班护士发出警告信息,此外,护士在需要时还可以要求系统印出某个指定病人的病情报告。 答: 问题定义:某医院打算开发一个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患者监护系统是为了更好地让医生监护病人的生理信号(脉搏、血压、心电图等)的变化,定时记录病人情况以形成患者日志,防止没能及时发现危重病人的病情恶化而耽误抢救时机的现象出现;当某个病人的生理信号超出医生规定的安全范围时向值班护士发出警告信息,此外,护士在需要时还可以要求系统印出某个指定病人的病情报告。 可行性研究: (1)技术可行性:开发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已经非常普及,现在的计算机各方面的技术都非常成熟,相对来说开发此系统的技术也要求比较简单,因此在技术方面是可行的;同时医院还必须有一定量的系统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员。医院的患者监护系统由三部分构成:监护中心、护士监听部分和 Internet医疗网站。监护中心通过Internet与护士监护部分、Internet连接、把监听到的患者声音、视频信息以及影像资料通过通讯网络实时传送到护士监听部分(便于护士随时掌握患者的生理状况)和Internet医疗中心(有利于实现生理数据的共享)。 因此技术上分析是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可以支付的治疗疾病的花费也挺高了,因此其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目前住院病人主要由护士护理,这样做不仅需要大量护士,而且由于不能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还可能会延误抢救时机。当前的社区医疗保健系统还不够完善,大多数据收集工作主要采取手工方式;并且信息不利于共享,采集的资料存在一台计算机里,社区中心与居民之间不能建立起随时访问和被采访的关系。 (3)操作可行性:计算机的普及使人们对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患者监护系 统的使用做了铺垫,系统的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人员指导以及培训。 (4)法律可行性:医院想要使用患者监护系统需要购买正版的软件,机 器设置也需要通过正当途径购买。 5.北京某高校可用的电话号码有以下几类:校内电话号码由4位数字组成, 第1位数字不是零;校外电话又分为本市电话和外地电话两类,拨校外电话需先拨0,若是本地电话再接着拨8位数字(第一位不是0),若是外地电话则拨3位区码再拨8位电话号码(第一位不是0)。 用2.5.2小节讲诉的数据定义的方法,定义上述电话号码。 答:电话号码=[校内电话号码|校外电话号码]

(完整word版)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

第一章、软件工程学概述 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危机包含下述两个方面的问题:1.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求。 2.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具体的说,软件危机主要有以下一些典型表现:1.对软件开发成本的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 2.用户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的现象经常发生 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 4.软件常常是不可维护的。 5.软件通常没有适当的文档材料。 6.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7.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 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知道最终被废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命周期。 软件配置:程序、文档和数据。 软件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减少软件维护的代价。 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集合。 程序: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指令序列。 数据:是使程序能够适当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文档:是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要的图文资料。 软件工程: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软件工程具有下属的本质特性:1.软件工程关注于大型程序的构造。2.软件工程的中心课题是控制复杂性。3.软件经常变化。4.开发软件的效率非常重要。5.和谐地合作是开发软件的关键。6.软件必须有效地支持它的用户。7.在软件工程领域中通常由具有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替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创造产品。 软件工程的7条基本原理:1.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5.结构应能清楚的审查。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软件工程: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内容,是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工程学科。 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为泛型。 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传统方法学、面向对象方法学)包含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怎样做”的问题。 工具:是为运用方法而提供的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工程支撑环境。 工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面向对象方法学:把数据和行为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它是一种以数据为主线,把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的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学具有下述四个要点:1.把对象作为融合了数据及在数据上的操作行为的统一的软件构件。 2.把所有对象都划分成类。 3.按照父类与子类的关系,把若干个相关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 4.对象彼此间仅能通过发送消息互相联系。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软件定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1.问题定义:问题定义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可行性研究:这个阶段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对于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有行得通的解决办法吗?” 3.需求分析:确定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哪些功能。 4.总体设计:这个阶段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概括地说,应该怎样实现目标系统?”总体设计又称为概要设计。 5.详细设计:这个阶段应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应该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个系统呢?” 6.编码和单元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写出正确的容易理解、容易维护的程序模块。 7.综合测试: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使软件达到预定的要求。 8.软件维护:关键任务是通过各种必要的维护活动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张海潘pdf版(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一章 z 软件工程方法学(3个要素) :通常把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 也称范型。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 z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 瀑布模型:优点:1.可强迫开发员采用规范的方法2.严格地规定了每个阶段必须提交的文件3.要求每 个阶段交出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质量保证小组的仔细验证。 – 缺点:传统的瀑布模型过于理想化,是由文档驱动的。 – 快速原型模型:通过快速构建起一个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原型系统,让用户试用原型并收集用户反 馈意见的方法,获取用户真正的需要。 – 增量模型: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 户有较充实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 – 螺旋模型:优点: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减少了过多测试;维护只 是螺旋模型中另一个周期。 1-1 什么是软件危机? 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1-2 什么是软件工程? 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 1-3 简述结构化范型和面向对象范型的要点,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方法学(2种): 1. 传统方法学:也称为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 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基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困难程度。缺点:当软件规模庞大时,或者对软件的需求是模糊的或会承受时间而变化的时候,开发出的软件往往不成功;而且维护起来仍然很困难。 2. 面向对象方法学:优点:降低了软件产品的复杂性;提高了软件的可理解性;简化了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促进了软件重用。 1-4 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 z 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软件生命周期由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三个时期组成。 1. 软件定义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2. 开发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3. 维护时期:主要任务是使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1-5 什么是软件过程?它与软件工程方法学有何关系? z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z 软件工程方法学:通常把在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整套技术方法的集合称为方法学,也称范型 1-6 传统“瀑布模型”的主要缺陷是什么?试说明改进的方法。 传统的瀑布模型过于理想化了。增加“反馈环” 第二章 z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z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1.进一步分析和澄清问题;2.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3.从逻辑模型出发,提出若干种系统 实现方案4.研究每种实现方案的可行性: z 技术上的可行性 ——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实现这个系统吗? z 经济上的可行性 ——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超过它的开发成本吗? (投资与效益) z 操作可行性 ——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行得通吗? z 社会、政策允许的可行性 5.为每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制定一个粗略的实现进度 6.对以后的行动方针提出建议 方法:1.系统流程图 2.数据流图:(DFD ) 符号 数据流 第 1 页https://www.360docs.net/doc/df14790642.html,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期末复习总结

软件工程 一、名词解释与问答 1、SA——结构化分析方法 2、画数据流图应注意什么事项? (1)数据流名称只能是名词或是名词短语; (2)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 (3)编号:某个加工分解成一张数据流图时,上层图为父类,下层图为子类;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类相应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 (4)注意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 3、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它有那几个活动? 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4、什么是数据流图?作用是什么?其中的基本符号表示什么含义? 以图的方式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是一种功能模型。 箭头,表示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圆或椭圆,表示加工对数据进行某些操作或变换,每个加工要有名字,通常是动词短语,描述完成的加工; 双杆,表示数据存储指暂时保存的数据;方框,数据源点或终点软件系统外部环境的实体,为帮助理解系统接口界面引入,只出现在顶层图中; 什么是数据字典简述数据字典与数据流图的关系.答案: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的信息的集合,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完整的定义与说明,是数据流程图的补充工具.(2分)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数据字典数据流图就不严格,然而没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也难于发挥作用. 数据流

图和对数据流图中每个元素的精确定义放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系统的规格说明.(3分) 简述编码风格的重要性. 答案:阅读程序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程序实际上也是一种供人阅读的文章.应当在编写程序时讲求程序的风格,这将大量地减少人们读程序的时间.良好的编码风格有助于编写出可靠而又容易维护的程序,编码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程序的质量. 简述软件测试的任务、目的与类型。 答:软件测试是一个为了寻找软件错误而运行程序的过程。 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指揭示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软件测试主要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大类。 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可行性分析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决。 主要任务是从下面几方面研究每种解法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抉择可行性。 需求分析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进行需求分析是为了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决定可以做什么不做什么。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数据需求、可靠性/可用性需求、出错处理需求、接口需求、约束条件、其他需求。 软件维护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什么?维护的类型有哪些? 答: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主要任务是在软件已经交付使用之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软件,目的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用性,延长软件的寿命。维护的类型有:改正性(错误)、适应性(环境)、完善性(功能)、预防性(新产品) 什么是耦合?模块的耦合包括哪些类型? 答:耦合是对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程度的度量。 模块的耦合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数据耦合,控制耦合,特征耦合,公共环境耦合,内容耦合,标记耦合,无耦合/非直接耦合 什么是内聚?模块的内聚包括哪些类型? 答:内聚标志着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它是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