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型紧扣课标解读教材

结合课型紧扣课标解读教材
结合课型紧扣课标解读教材

结合课型,紧扣课标,解读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城西小学徐香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今年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比原课标,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

我就结合本学期课标要求,结合课型特点,对本册教材做一点浅显的梳理分析: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1、新课标对小学生认字量和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在老课标中,一至二年级学生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汉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新课标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2、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更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对于初中生,则在硬笔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之美。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识字与写字作为我们低段教学的重头戏,,那作为入学的第一学期,哪些课标要求是我们这学期要重点落实的呢?

1、关注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本学期教材安排的习惯训练——“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爱惜学习用品”,我想作为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要养成的习惯远远不止这些。结合先前执教一年级的经验,我觉得在入学初期,我们还应该着重关注以下习惯的养成,并在日常的教学中落到实处。

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儿歌引路。要让学生持之以恒,乐趣很重要,只有乐在其中,孩子才不觉枯燥。老师把这些习惯要求编成儿歌,儿歌语言简练,贴近学生便于理解;孩子边念边做,觉得有趣,也就乐意去练习。如:为了规范学生的握笔姿势,我教孩子们握笔姿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书写前,我们一起念儿歌开始准备:头正、身直、肩放平,臂张、胸开、足踏稳,笔尖斜向左前方,三指拿笔留一寸。学生边念变调整姿势,以正确的姿势来进行书写;还有一些:“上课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文具桌上放,静候老师把课上;“爱惜学习用品”小小书包四四方,里面东西真不少。各种书本和文具,按着顺序放放好。写字前,擦擦手,写完字,压压角。养成习惯很重要。(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争强好胜心理,日常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三)激励评价。正确适当地激励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激励方式多样,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一次亲昵的抚摸,一句由衷的赞养,敲一个表扬章,送一颗小红星,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都可以充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曾在班上建立一个与其学习、习惯等挂钩的评价制度效果非常显著。针对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我在班级的版地上设置了:“小小书法家、课堂智慧星、守纪小明星“等版块。每次学生看到自己的名字上墙了,那份喜悦便挂在小脸上,比吃了蜜还甜。

(四)家校联合。习惯培养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孩子习惯的培养必须两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般来说,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是有一定的方法和经验的,我们要经

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反映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习惯和情况,与家长交换意见,给家长一定得方法指导,要求家长根据学校培养孩子习惯的要求,积极配合我们做好工作。

2、关注拼音

《标准》确定了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入学的七到九周内学生集中学习汉语拼音的声韵母及音节拼读方法。①汉语拼音共15课,分5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1

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②每个单元后面安排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这样将拼音和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③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习,一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6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基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拼音课型分为四个变式课型:拼音认读课型;拼音拼读课型;拼音复习课型;拼音识字相结合课型。

(一)拼音认读课型

《标准》对汉语拼音功能定位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要掌握汉语拼音这一工具,能正确认读拼音字母,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为能正确、流利地说好普通话打好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排体列,确定拼音认读课型的教学内容就是学习23个声母,6个单韵母,8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1个特殊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拼音教学课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师正确的示范、生动的讲解、有趣的引导,学生能准确认读声母、韵母(包括带调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拼音认读课型的教学建议

1、发音要准确到位。汉语拼音声韵字母的认读教学中,声母的字形识记和复韵母的发音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突破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口型,找准发音部位,观察口型的变化,浅显易懂地向学生讲清发音方法,指导学生准确发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发音非常重要。

2、训练要严格扎实。课堂上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发音练习,并留有时间进行书写指导。为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做到精讲多练,发音部位、发音方法讲精讲透,并面向全体,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每一位站起来发音的学生,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发言,初步学习对同学的发音进行纠正或给同学进行示范。

3、形式要多样有趣。刚入学的小学生学习拼音,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在实践中要创造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编顺口溜、儿歌,制作教具,组织游戏,表演等。声母、韵母认读教学常采用的游戏有:放鞭炮、采苹果、排队比赛、小鸟回巢、奇妙的口袋、送信、击鼓传花、猜一猜、轮蹲等。

拼音认读课型的教学一般可以按一下教学过程展开逻辑:以ZCS 为例。

1、出示情境图,引出字母---------激发兴趣(情境图的出示,为拼音教学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简单完整的句子说说图意,教师总结:刺猬老师在教四只小刺猬学字母呢,这节课我们就与小刺猬做同学,一起来学习zcs吧。相机出示要学习的字母。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枯燥抽象的字母教学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

2、示范发音,观察练习------------掌握方法(教师示范发音:字母的字里面就有Z的音,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并认真倾听老师讲解Z的发音方法,指导学生模仿练习,并通过多形式展开练读,让学生在多读多练多听多比较中正确熟练地认读字母Z。C和S同法。教师总结:因为他们发音时都要把舌头伸平,顶住上齿背。因此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平舌音”。

3、观察表音表形图,引导想象---自主识记(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几幅图,你可以从它的发音或形状来试着记记字形吗?表音表形图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联系字母的读音或形状进行想象,通过变儿歌等形式自主识字字形,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途径。

4、诵读语境歌,借助汉字巧学整体认读音节-----(巩固效果)(大家识记的方法真多,奖励大家欣赏两首儿歌:四只小刺猬,一起学字母。老师领着念,学生跟着读。聪明小猴子,勇敢走钢丝,头顶大瓷碗,身体能倒立。老师带领学生多形式练读语境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Zcs请来了共同的朋友小i,他们与小i 他们与i手拉手,就成了zi ci si 。这三个音字叫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直接读。整体认读音节与声母在读音上有什么不一样呢?听老师读。①游戏:听力大比拼。听到声母ZCS举起手。听到整体认读音节坐端正。②学生自学zi ci si的四声。③动动脑,生活中哪些汉字可以与这些整体认读音节做朋友呢?磁铁的磁;紫色的紫;思念的思。。。。。

5、观察笔顺,指导书写------------培养习惯(指导学生写好汉语拼音,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zcs的笔顺,再观察ZCS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接着观察老师范写,学生描仿入体,最后自己临写。)书写对学生来说不是难事,但我们要把指导学生书写看成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过程,重点把好书写姿势关:书写笔顺关、作业整洁关。夯实书写常规,可以通过前面介绍的一些小儿歌、小口诀等进行潜移默化

(二)拼音拼读课型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是《标准》对音节学习的要求。

教学内容:拼读音节,要求学生掌握23个声母与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相拼的规则与方法,知道jqx与ü相拼组成音节时,ü上的两点要省略不写。(包括jqx与üe,üan,ün组成的音节)。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声、韵母及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

2、掌握音节拼读的基本方法及音节拼读的基本规则。掌握声母、韵母两拼法和声母、韵母、介母三拼法,

学习轻声音节的认读,能拼读简单的音节句,做到一个一个拼读,一气呵成连读,音节词要连贯,中间有适当的语气停顿。

3、通过大量音节的拼读练习,纠正学生的发音,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运用普通话正确地进行表达,

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意思完整。

4、学生借助音节识字,读准字音,借助音节学习阅读有拼音的句子,浅显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精神

生活;同时,也可以借助熟悉的汉字来帮助学生巩固拼音的认读与拼读。

5、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读习惯:眼看拼音,口拼音节,手指汉字;书写习惯:执笔姿势正

确、书写姿势端正、字迹端正美观。

教学建议:

拼音拼读教学更应具备独特性,音节拼读应与说话、识字、阅读紧密联系起来。

1、丰富词汇。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拼音的方法后,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借助语音丰富语汇上。以“音节开花“的形式鼓励学生组词,既巩固音节的拼读,又积累了词语,也纠正读音。其次是通过说话训练,逐步指导学生说话语句完整,语意清晰明了,声音口齿清楚。通过大量地课堂说话练习,指导学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把要表达的句子越说越生动具体。

2、有机识字。音节拼读努力与识字有机结合。课堂上,当学生说到字形简单、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时,教师可以相机板书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认识。一阶段后,可以组织生字认读比赛,比一比谁借助拼音拐杖认识的字多,给予表扬奖励。这里的识字要求是读准音,以整体模块记住字形就可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3、起步阅读。音节拼读方法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热情。课余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拼一拼同学的名字,拼一拼身边的事物,也去拼一拼心中想要的事物。在学生对拼音痴迷的时候,教师要趁热打铁,结合拼音的学习,挑选一些浅显易懂的带拼音的儿歌,带学生拼一拼,读一读,背一背,甚至可以演一演。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更重要是在拼音儿歌的认读中开始阅读的起步阶段,很是美好。

拼音拼读课型的教学过程一般遵循以下流程:

1、复习导入,唤起记忆。通过复习导入以游戏的形式诵读声母,韵母的方式来唤起形式记忆,为拼读音

节打好基础。

2、尝试拼读,掌握方法。教师出示音节,先范读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发音尝试,随后通过拼读方法的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发出标准又纯正的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这里的反复练习绝对不是机械化的重复式的练习,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

游戏,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例如:学习了ai ei ui后,猜猜老师袋子里有什么礼物呢?给一些提示,让学生用音节来拼一拼,根据学生拼读揭示礼物:dài shǔwūg uī

wéi jīn.如学习了“ao ou iu”后让孩子玩买菜的游戏,猜猜老师今天买了什么菜:学生拼:huācài 、làjiāo、j iǔ cài,老师出示图片。

4、读说结合,正确表达。音节对应着一个个有趣的汉字,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因此,音节拼读中,我们

以音节开花的游戏鼓励学生说说生活中学到的词汇,这样一方面可以纠正学生的普通话,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如:拼到音节xin,可追问学生什么xin?学生回答:心情的心,新年的新,心脏的心。

5、指导书写,强化习惯。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可指导学生抄写一些音节,既巩固拼音字

母的书写,又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以jqx第二课时为例,详细阐述拼音拼读课型的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导入:小朋友,这些天我们来到拼音王国,认识了好多单韵母娃娃,声母娃娃,你们还记得吗?它们将一个一个在你们目前亮相,出来一个小朋友就读一个,如果你们读对了它们就会发出放爆竹的声音。

(师点一个,生就读一个)

2、今天早上我们又认识了3个拼音娃娃,它们也是带头的声母大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j q x,生跟读。)

3、呀,真了不起。你们是怎么记得它们的?(生:i下加弯j jj,像个9字qqq,一把大叉xxx。)

二、尝试拼读,掌握规则。

1、jqx和其他的声母一样,都是带头大哥。它们三个看见好多带头大哥都领着小弟弟小妹妹一起出去玩,非常羡慕,就说今天我们也去找一些朋友,牵着它们的手一起出去玩玩好不好?(好)

2、看,它们来了。不过,jqx三个有一个怪脾气,不喜欢哭,谁哭就讨厌谁。它们先要到单韵母家去找找,看到了2个小朋友。是谁呢?(u和ü)

3、它们还没有靠近,就听到了哭声,呜,呜,呜。是谁在哭呢?

4、是u在哭。为什么哭呢?它们走过去听听。u说:“我要妈妈买玩具,妈妈不愿意。”就u u u 地哭起来。jqx叫它不要哭了,可是u还在哭,jqx生气了,瞪着大眼睛,这时u还靠过来说:“带头大哥,你们带我去买玩具吧。”你们看到jqx怎么样了?看教师演示学生回答:jqx把u推过去了。

5、u还想靠过去,jqx又把u推开了,并说我们不喜欢哭的小朋友,这时ü过来了说:“带头大哥,带头大哥,你看你看,我的眼睛不红,没有眼泪哦。”说着,还把墨镜摘了下来。jqx看了很高兴,就带着ü出去玩了。小朋友你们知道了吧,在jqx后面的是―――生:ü。

6、为什么不是u呢?(生:jqx不喜欢u,因为它爱哭。)

7、对u爱哭,就喜欢ü了,现在我们知道在jqx后面的是什么了吗?

8、录音机游戏:跟我读:jqx,真淘气,不和哭宝宝做游戏。谁是录音机,高级录音机?(指明复述儿歌)

9、多形式练习jqx和ü相拼的音节。

10、现在jqx很开心,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带着它到处玩。可是它们还不满足,还想找朋友,就来到韵母家,看到a太胖,找到O,更胖了,找到e,脚都是弯的,看到i,它们的眼睛一亮,你知道谁最开心?(生:是j。i下加弯就是j。)练习拼读ji

11、对呀,qx 看到了,说:你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谁来拼读一下。qi xi(学生练习拼读音节。)

三、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1、今天jqx是满载而归,我这里有好多音节,拼音王国的老师挂出来的,谁会读,就站起来读。

(学生自主拼读音节)

2、大家再往下看,还有2个有些呢。这里来了2个花仙子,告诉大家春天到,小树林里真热闹,蘑菇香,蘑菇大,忙坏了我们的小白兔。谁来帮帮它。同学们,蘑菇出来你们要赶紧采,读对了就是采好了。如果读错了,蘑菇就会一个劲地长,读对了,蘑菇就会蹲在地上。准备好了吗?

(依次出示音节jīqíxǐjíxìqǔjǔjú)

四、读说结合,正确表达。

1、奖励大家欣赏五幅图。大家仔细看这五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看懂了哪一幅就说哪一幅。(母鸡孵蛋、大人举重、红旗飘扬、马戏表演、大家做游戏。)

2、游戏:送音节回家。把音节贴到对应的图片下,就会传来掌声。

3、看图,练习拼读短句。请小朋友仔细看下面图,谁在干什么?下面有句话,自己拼。

生:dìdi qímùmǎ。(学生拼读)连起来读一读,试试看。

4、总结方法。这是用拼音表示的一句话,我们读得时候可以先一个一个音节拼在心里,并努力记住读音,再连起来读读,读的时候不能一字一顿的,要一口气读完,注意停顿。

(学生开火车认读拼音句子,正确,流利。)

5、今天我们学习了jqx和韵母找朋友,还学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复习一下:jqx真淘气,不和酷宝宝做游戏。小ü见了jqx,马上就把点省去,省去两点还念ü。

6、下面我们来读课文,眼到口到心到。先读这边,再读这边。自己读一读。

(同学同桌之间练读略)

五、指导书写,强化习惯。

师:下面,我们要写字。请大家准备,写到拼音三线本。

(学生练写拼音句子,老师加强指导与评价,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评析:这节课的设计重常规养成,重兴趣激发。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把拼读规则渗透其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拼读规则也轻松掌握。其次,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时而是打擂高手,时而又是团结的合作者,为了共同的

拼读任务齐心协力。正因为课堂上把练读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及师生互动中达到人人动口又动脑,课堂上个个都能熟练的拼读音节。

(三)拼音复习课型

拼音复习课是学生对汉语拼音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的过程。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复习内容,不断给孩子以新鲜感,寓教于乐,让孩子充满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汉语拼音部分的专项复习共安排了三部分内容。1、单韵母字形读音的比较与带调认读的比较;

2、声母表的复习;

3、学完拼音后的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的复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汉语拼音,能准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熟练拼读音节、认读音节词和简短的拼音局。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拼音。2、通过复习,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归类整理、比较分析及综合应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拼音复习课更应体现能力的提升。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心中要明确,每一项复习内容的背后指向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提升,通过各个小环节,全面达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固然,拼音背得更熟练了,音节拼得更顺畅了,书写速度更快了,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复习中获得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为孩子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教学过程展开逻辑:聚焦韵母复习课

1、复习旧知,唤起记忆。(老师通过抽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汉语拼音,在读读背背中唤起学生记忆。以韵母复习课为例,首先让学生说说你知道哪些韵母或出示韵母进行抽读)

2、有序梳理,形成结构。(分两步进行梳理:1、出示几组特别容易混淆的韵母,让学生辨析。ai-ao,ao-ou,ui-iu,en-eng,in-ing,指名让学生辨析认读,并说说怎样分辨。游戏巩固:“快乐不倒翁”,老师发音,学生根据韵母的位置身体相应歪斜。2、出示全部韵母,让学生分类;在此基础上,出示韵母表,引导学生自主识记韵母的排列顺序,组织学生背诵。以游戏“寻找迷路的韵母娃娃”巩固效果。学生在辨一辨、分一分、找一找的过程中,明晰了字形的细微差别,找到相应规律,形成汉语拼音知识的结构。)

3、创设情境,自主运用。(1、复习复韵母的标调规则,指名小老师上黑板标声调;2、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练习拼读。①出示写有四位同学名字的音节卡片,选择一位同学的名字说一句话,初步建立一句话的概念;②出示写有四种动作的音节卡片,模仿演一演;扫地、打球、捉蝴蝶、逮小鱼。③出示写有四个地方的音节卡片,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地方?教室里、田野里、小河里、草地上。④连音节词成句。以上游戏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拼音知识,在熟练运用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4、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韵母复习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卡通明星大集合”的活动,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画一画喜欢的卡通明星,并用拼音附上加简单介绍。这些综合性的大情境的设置,鼓励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拼音识字相结合课型

“拼音识字相结合课型”主张采用从学生已经会的汉字入手带学拼音,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学习新的汉字,在识字过程中又巩固拼音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贯彻了《课标》“只把拼音作为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的精神,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拼音识字相结合的课型我们有三大抓手:

1、利用熟字学习拼音。就我们苏教版教材而言,有个显著特点:每学完一个拼音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组

认一认,每组认一认中有16个简单易识的生字,并配有一目了然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由于这些字大部分是生活中常见的,许多学生入学前就能准确指认,个别接触较少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讲解以及图画大的直观作用下,也不难识读。我们可以对五组认一认80个生字进行重组,并调整先拼音后认字的教学顺序,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充分利用板报张贴部分认一认中的生字,通过晨会、课间等零敲碎打的时间以游戏或比赛的方式渗透生字教学。

2、依托熟字巩固拼音。在识字时,一方面运用拼音知识读准汉字,一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的字音复习声韵

发音,练习巩固音节拼读。比如:充分运用语境歌和儿歌中熟字字音,使他们在儿歌声中既读准了生字的音,认识了生字的形,又巩固了拼读知识,体会到拼音在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中的重要作用。

3、借助拼音渗透生字。小语低段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识字”,学生学了拼音后,教师就要充分发

挥它的作用,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来学习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教学目标:学生借助已学拼音来主动识记常用汉字,读准音,能在阅读中记住字形;学生通过认识的汉字并借助教师的示范发言巩固所学拼音读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识字的兴趣。

教学建议:1、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并不是拼音全部学完,熟练拼读了才能去识,而是只要有一些拼音基础,便可借助拼音渗透识字教学;2、借助拼音渗透生字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到一个呈现作用,而并不强求学生一定要熟练掌握。

教学过程展开逻辑:

1、巧借语境,轻松识字。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动画等媒体,通过念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等学生

喜爱的方式,尽可能地创设语境条件,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识字,联想字形识字、举一反三识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轻松识字。但在情境的内容编排和认识哪些字上要充分思考选择,

尽量与所学的拼音内容结合,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拼音两者的亲切感。

2、出示拼音,以字正音。如:先认识“爸妈男女”等字,再教学单韵母”aoeiuü”,教学“爸妈”中含有

a的音,女字中含有ü的音,通过将拼音与学生原本掌握的字相结合,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发音要领,更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

3、练读音节,熟字助拼。“准确拼读”是语文基础教学中拼音教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音节拼读又是

拼音教学的难点。学生刚接触拼读时,要么拼读不出,要么拼读不准,时间一长,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丧失对汉语拼音的兴趣。所以根据“语音与汉字”的关系,在熟悉的汉字字音的基础上学习音节拼读,就要比先学拼音在学汉字容易得多。如:拼读音节b—a----ba,先出示熟字“八”,让学生拼读,再出示音节ba,告诉学生ba和八读音相同。这样一来,有效降低了拼读的难度,学生不但掌握了拼读,同时也复习了汉字八。

4、复习拼音,渗透新字。如复习“bpmf”时,可出示标好拼音的语境歌,鼓励学生自己读一读看看哪几

个字中的拼音字母是学过的,他们不难发现除了前面认一认中学过的“爸”之外,pa爬,mo摸,fo 佛这些音节的字母自己已经都认识了,教师再以小卡片或语境歌中显红的方式出示“爬,摸,佛”,引导学生认识新字。

3、关注识字

(一)在本学期我们需要落实教学目标主要由以下几点: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学会24种汉字笔画的写法,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认识常用的汉字255个,其中129个会写。

三种课型

(二)教材关于识字的编排体例有以下三种:1、第一种是穿插在“汉语拼音”阶段的“认一认”;2、第二种以“词串”形式安排的集中识字;3、第三种是随课文安排的识字。

认一认

我们一语第一学期,在拼音学习阶段安排了5次“认一认”,它是对一些高频字、基础字、部首字的集中识字安排,这些在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生字,成为我们巩固拼音,学习新字的好帮手。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积极开展识字教学生活化,培养主动识字能力的教学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师应当让学生更好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开展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思考。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反映了对识字教学主体的再认识;在生活情境中识字,是以学生识字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识字教学变成学生自主、积极、有效的主动教学。

2、它有利于识字舞台的拓展。生活中识字符合低年级“多识少写”的理念,“多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为阅读打好基础;“少写”又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在生活中,学生自然习得汉字的音和形,对字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过日后的不断接触,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能深入掌握文字。

3、它对语文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从传授转变为组织、引导、点拨,需要教师将视野扩展到课堂外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与社会和家庭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开发出更多有趣的识字资源,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落实到具体的识字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拓展识字平台,做到识字教学生活化。

1、从儿童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出发,考虑创设生动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轻松识字。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教师要考虑组织有趣的识字游戏,使儿童在游戏中集中注意力,愉快识字。比如:猜字谜游戏:西边太阳落,东边月亮升(明);魔术变字游戏:改变笔划画的长短或增减笔画变新字(一十木人儿口己);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综合运用韵语识字,图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式,充分利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规律。

2、教师要践行“多识少写”的思想,先让学生识写与形象有关、最基础的字,对于一般的字,只要求学生在多次见面后能识会读,大致了解意思即可,不能以“四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免加重学生的识字负担,打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3、再次,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入阅读,使学生所识的字能成为其使用的工具,同时又能在与字的反复见面中,进一步加强生字印象。

4、教师要与家庭建立联系,例如:引导孩子有意识从课本识字走向生活识字:上学路上,识路牌、店名中的字;商店购物,识商标、包装盒上的字;外出游玩,识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的字家庭休闲,识电视、广告、报刊、杂志上的字……

聚焦案例:识字课“认一认3”衣食住行父母儿女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课件出示“衣食住行父母儿女”和相应的拼音、图画),这八个字中你有已经认识的吗?

生:(看投影)有。我认识“儿”和“女”两个字。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妈妈教的。

师:你真棒!请你再第一遍给大家听。

(生读)

生:我认识“母”,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我们大家都要向你学习。请你教大家读一读。

(生跟读)

生:我认识“食”,是从零食袋子上认识的。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处处留心学习识字。请你也教大家读一读。

(生跟读)

师:剩下的字怎么认呢?老师教你们几招。瞧:(师指投影),每个字上面都有图,你可以看图识字;咱们正在学习拼音,这里面凡是用红色标出的音节你已经会拼了,你就可以拼读音节来认字;还有,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就这样来学,谁学得好我们就请谁来当小老师。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翻到38页,拿好书,坐端正,姿势不对不读书,检查一下你的读书姿势。

(学生做好后,自学这八个字,师巡视指导,并注意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

片段二

师:(指导齐读后)咱们今天学的这八个字的卡片已经放在你们的课桌上了,但每张桌子上只有一份,同桌小朋友一起看,。边读边把字卡摆到桌子上。现在开始。

(同桌小朋友边读边摆,师巡视,表扬摆得好的同桌)

师:这八个字向请你们帮它们找朋友。(打乱顺序出示这八个字的图)它们想和这些图交朋友,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吗?

生:愿意。

师:我指图,小朋友们看生字,想想它们应该和谁交朋友。把你找到的字举起来,让老师看看,然后咱们一起看正确答案。

(活动进行,学生情绪高涨)

师:你们是同桌一起合作找的吗?

生:是的。

师:大家互相笑一笑,握握手,说声:合作愉快。

(生高兴极了,照老师说的做)

。。。。。。。。。。。

片断三

师:嘟嘟嘟,火车来了,咱们愿不愿意开火车?

(生开火车读打乱的生字)

这些字都认识了,咱们再来看几幅图好吗?(师播放多媒体,出示各种衣服的图)你看到什么?

生:风衣棉衣裤子裙子。。。。

师:这些都是什么呢?

生:衣服。

师:我们每天起床要------(做穿衣动作)

生:穿衣服。

师:晚上睡觉要------(动作)

生:脱衣服。

师:衣服脏了要------(动作)

生:洗衣服。

师:衣服洗好了要------(做晾衣服的动作)

生:晾衣服。

师:这里面的“衣”,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衣”字。

。。。。。。。。

片断四

师:衣食住行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你们的衣食住行靠谁呢?

生:爸爸妈妈。

师:爸爸妈妈还可以怎么称呼呢?

生:父母。

师:我们是父母的什么?

生:我们是父母的儿女。

师:我们做儿女的,小时候的“衣食住行”靠父母,那父母老了,他们的衣食住行要靠谁呢?

生:靠我们儿女。

。。。。。。。。。。

评析:我们在执教这些高频字时,要充分发挥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字入手,激趣导入,接着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及时归纳指导生活中可以帮助识字的途径。接着,有意识地安排了对照拼音读汉字的环节,有助于发挥拼音与汉字的协同效应,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得到锻炼,一定程度上也教给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拼音来识字的方法。再者,正对生活中小朋友爱做游戏的心理,将他们熟悉的游戏形式引入识字课堂,不仅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也能使学生对汉字产生亲近感。案例中的“找朋友”和“开火车”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具体的图片和生动的情境中,建立起字符与形象的关联。

总之,儿童识字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充分借助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言语经验,采用游戏的形式促使儿童亲自体验,在生活情境中找到字符的音和义,对实现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很有效果。

篇目四------------词串识字课识字6(城市)

我们这册教材上的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就是“词串”,即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形式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还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

词串识字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观察画面,认识事物,诵读词串,从而牢牢地掌握某一类场景中相关汉字的音、形、义及书写规则。

拟达成的教学目标:

1、借助词串、图画所营造的语境,唤醒孩子的个体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词意、字义,在识记汉字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语感,为将来的阅读写作奠定基础;

2、掌握与汉字相关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并掌握正确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形体美。

3、通过诵读词串的实践活动,体验概念的大小,异同,对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有所领悟的同时提高学生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能力。

4、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意境美,音韵美,提升儿童审美能力,增加文化底蕴,同时也可借助韵文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说话能力。

5、激发、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与习惯,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词串识字类课型”的教学建议:

词串识字教材往往是一个大主题带有12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和一连串的生字,这些都给我们教师带来无限的创造空间。

1、这种课型的重点是“识字”,要清晰地认准汉字,不要把识字课上成识词课;

2、要明确年段目标,不要把识字、观察、思维、说话的时间平均分配,眉毛胡子一把抓,结

果错过识字的最佳时机;

3、不要把识字与写字分家,要识写结合,以识促写;

4、不要把识字与游戏混为一谈,课堂热闹,效果甚微。

(二)、“词串识字类课型“的教学过程一般可以按以下逻辑展开:

1、定向积累,主题交流。定向积累是积累知识,调动情感的课堂热身活动,主题交流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障碍点,进行开放式教学。

2、创设情景,语境识字。在开发的教学活动中,结合课文语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捕捉利用识字资源,在动态生成中学习汉字。

3、诵读词串,想象入境。教学中要重视词语之间的停顿和整个词串的节奏,在入情入境的诵读中,产生“声像同步。

4、联想识字,分类交流。韵文中的生字都出现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识记,“你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在交流生字时,要形成识字链,从“单个交流”走向“分类交流”,可按汉字结构、造字法、同音字、同偏旁、趣味识字等分类交流,也可按学生以前会的和新学会的方式交流,其他学生借鉴并补充更好地识字方法。

5、当堂反馈,拓展延伸。生字要当堂书写,当堂默写,了解个体和群体的情况,捕捉生成资源进行再次利

用,并让学生总结学习心得,以达到巩固的目标。拓展延伸课按照课文“创编词串”,在课外找相关资料,制作“识字卡”等。

聚焦案例“识字6”。

片段一:

师:说说你所知道的中国城市名。

生:开火车说(教师强调不能重复)

师:(出示词卡:北京上海南京都是大城市)谁能将以上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生:北京,上海,南京都是大城市。

生:(补充)在上海和南京之间加上一个“和”就更好了。

师:你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吗?

生:北京,上海和南京都是大城市。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识字6》,看看大城市里都有些什么。

【评析】词串识字类教学通常围绕一个内容中心展开,那么在课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围绕中心,展开一些定向话题交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铺垫相应的知识储备。本课,教师抛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话题,就引起了学生较广泛的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能重复”这一简单要求的提出,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倾听的转注度,另一方面有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同时,也让“城市”这个抽象名词的概念在一个个具象的城市名称里变得明晰起来。而连词成句这一环节有起了一石三鸟的作用,既能帮助孩子初步确立“城市”的集合概念,又能促进学生逐步树立起词与词的联结可以变成句子的意识,为词串的学习作准备。此外,还起了引出本课主题的作用。

片段二:

师:谁来读好第一行?

生:喷泉雕塑音乐厅

师:你读得很准确,但是如果要读好这三个词,头脑里还要有一幅幅画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师:远远望去,喷泉是怎样的?

生:白白的。

师:泉字怎样记?

生:上下结构。上面是白字,下面是水字。

师:白水涌出来了,像什么?

生:像一朵朵盛开的银花;像一把倒挂着的雨伞;像一个大大的南瓜;像小白兔爱吃的大蘑菇;有点像在野外用的,可以放在草地上住人的帐篷。

师:你见过雕塑吗?

生:(自由说说见过的雕塑)

师:嗯,有人说,雕塑就是城市的表情。

师:(出示音乐厅的画片)你去过音乐厅吗?音乐厅是供人欣赏音乐的地方。厅字第一笔是什么?第二笔是什么?连起来是什么字?厅是很大的地方,供人聚会的地方,你家里有什么厅?

生:客厅,餐厅,大厅

师:回想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你能再来读好这三个词吗?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

。。。。。。

师:一颗颗树手拉手,肩并肩,形成什么?

生:绿色的通道。

师:这绿色的通道叫林荫道。

师:夏天妈妈牵着你的手,走在林荫道下,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很凉快。

生:感觉很舒服

师:“阴”第一笔谁知道是什么呢?

生:横撇弯钩。

师:加上竖,就是耳朵旁。在左边,叫左耳旁。阴字旁边还有个什么字?

生:“月”字

。。。。。。

师:(出示画面展示大厦。)说说你们看到的是什么?

生:高楼

师:这叫大厦。你能用学过的课文《东方明珠》里的片段形容它吗?

生:(背诵)它头顶南天,脚踩大地,像个巨人。夜晚,大厦里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评析:在本环节的词串教学中,“词串识字”的情境画面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帮助学生将图和汉字的字形、字义建立联系。如:“泉”字的教学过程就赋予抽象的汉字以强烈的画面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在“厅”字的教学中,通过音乐厅的画面帮助学生认识“厅”表示一个比较大的可供人聚会的地方,再让学生自主拓展到家里的“厅”,将一个字的认识丰富为一组词的认识;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原有画面进行了个体再加工。如: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讲所学过的拟人句式迁移来表达“大厦”的高大气势,创设情境,感受炎炎夏日,走在“林阴道”下的欢畅和愉悦,在丰富学生表象思维、活化语言表达的同时,也赋予了那些原本中性的词汇以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在教学中,教学始终贯穿着字不离词,词不离串的教学原则。着重凸显词串识字教学的画面感,把读书、识字时思维活动过程展示出来,放到学生“感官的跟前”,使本来感觉不到的东西变得直观形象、生动起来。

随文识字课型

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或语境识字,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情境中朗读,在情景中运用。

低年段的阅读教材中,以叙事性为主,情节性较强的文本适合进行随文识字,如《秋姑娘的信》《小河与青草》《冰花》《看菊花》《北风和小鱼》《东方明珠》《我叫神舟号》《怀素写字》。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语境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提升学生整体感知能力;通过具体语境的呈现,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理解字义,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字形,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脱离文本语境,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生字,灵活运用。

教学建议:1、边读书边识字,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汉字的音、形、义。2、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有利于做到学用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识记能力,并能随时受到课文中规范语言的熏陶。3、学与用紧密结合,识字伴随着阅读的进程而展开,所学的生字不容易混淆,容易巩固,也不显得枯燥,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欲望。4、随文识字不能过于僵化,一句文本特点灵活运用。但更多时候,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能实现识字效果最优化。

教学过程展开逻辑:

1、创设情景,激发识字兴趣。以猜谜、讲述故事、巧设疑问等活动进入课始状态,调动学生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头脑中相关信息模块,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语言环境,为学习生字新词做准备。(冰花一文,以你见过什么花?有一种花开在玻璃窗上,你见过吗?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2、巧抓时机,呈现生字。随着对文本的感悟逐渐深入,结合课文语言,将要学的生字在重要词,句或段中呈现,并有所侧重的进行音形义的教学。例如:教学《冰花》时,感悟冰花的形状像丰满的牡丹是什么样的呢?,随文识字“丰”,可以用加法三加1识记;可以用想象法识记,1是稻秆,三横是谷粒,出示一引导学生体会谷粒多不多,丰收了吗?逐渐加至三横。学生不仅识记了字形,还初步体会了字义。紧接着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华艺华丰满的牡丹,边画边问,这朵牡丹花现在丰满了吗?生字这样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3、创设新情境,巩固识字。(对于分散学习的生字,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语文活动“抽读生字卡片,找朋友,组词造句等”帮助学生当堂反馈,拓展延伸。在新语境重现生字,保证生字的巩固率与书写的正确率。)

依据课标的变动,我们除了向往常一样关注识字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应

重视写字质量,有效落实每天10分钟的随堂写字时间

课标明确规定,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上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所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充分确立了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将它视为学生的标志性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

10分钟的时间非常短暂,如何有效开展随堂写字教学活动呢?

1、随文安排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教师在备课时就每课难写的生字精心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读帖,从抓好基本笔画:起笔,行笔,收笔入手,注意提炼写好不同类别的汉字笔画、间架的书写规律,进行分类指导。

2、趣味析字和描仿入体相结合。指导写字时还应注意描红、仿影、临摹相结合,可采用趣味儿歌、口诀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要领、间架结构分布,以激活学生写字的兴趣,让学生的书写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入体。如:“鸟”:鸟头小小,鸟背宽宽,鸟腿弯弯。这就是教学生如何把鸟字写美观的。如:“儿”:竖弯钩要写好,竖直弯圆尾略翘,勾尖朝天不要长。这是记笔画的。我们还应该和学生一起寻找规律,如:上下结构的字要“上下紧凑,中心对正。左右结构的字要”左右谦让,中间穿插。左右部件大致相同的字,如“从、林”就记住左右相同,右边略大。以后遇到类似结构的字,不用再多说,学生也会写了。

3、观察比较和评价激励相结合。在每天10分钟的随堂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字形,善于自我比较和写好字的规则要领,运用多元评价激励每一个学生。如:老师挑选作品让学生当场点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在愉悦的多元评价中,提升了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书写水平的爬坡上升,也激活了自信,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以此真正提升了写字的有效性。

读。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有些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2、对于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3、实施建议中还强调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关注朗读

紧扣课标要求,这学期阅读部分我们应重点关注朗读的指导。作为一年级第一学期,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汉语拼音学习,学生便进入了阅读训练。由于他们直呼技能还不太熟练,识字量少,所以读课文难度较大,不能按正常的语调去朗读,读的速度极慢,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朗读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的指导和点拨。

训练朗读,要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朗读要做到正确地读。对每一个音节做到发音正确、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

不唱读,不回读。朗读时,速度应先慢后快。其次,朗读还应注意流利。流利的朗读速度要接近平常说话的速度。要做到流利朗读,必须要多读,熟能生巧,还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能看到的字数。一年级的学生最容易出现拖腔拖调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朗读时,要经常提醒学生词语连读。如果学生一眼能看到一个词语或词组,把一个句子分成几个单位连续地读出来,朗读就会比较顺利。第三,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容易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中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本规范语言的内化。

1、充分发挥拼音的拐杖作用,强调读音准确。在朗读时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鼻音、后鼻音。如“村”读“cun”,不能读成“chun”,“声”读“sheng”,不能读成“seng”,“进”不能读成“jing”等。只有读得正确,才能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2、适度“指读”

“指读”适用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指读”指的是学生用手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年级学生年龄反应慢、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在阅读时容易读错别字,读漏字、落下标点符号。“一边多,一边少”,读成“一边多、一边小”,把“少”给看成“小”。还有标点符号经常让他们忽略了,有时一段话,他们是一口气读下来的,不去注意逗号或句号的停顿。“指读”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读错、读漏,能训练学生手、眼、脑协调发展。“指读”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辩认文字符号。从心理学上讲,“指读”能引起学生的随意注意,生字在指读时不断形成条件反射,增强随意记忆,强化对音节和字形的辨识,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避免出现会背课文却不会认字和写字的现象。在指导,教师要注意由“字读”转为“行读”的“指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课标不提倡低年级的“指读”,然而从实践来看,“指读”往往是一年级正确朗读的最有效手段。但是指读不利于学生快速进行意义组合、容易读破词、读破句,所以“指读”只是一年级学生开始接受朗读训练的桥梁,是一个过渡,二年级以后就应该摈弃了。

3、注重范读。

刚学习朗读时有的学生容易读破词、读破句,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口中读出的是孤立散乱的音节,而不是完整的话语。还有一些句子太长,学生不容易断句,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进行范读指导。

在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时,我们经常犯这样的毛病,“这个字要读重音”“这个词读得低沉”“这应该用高兴地语气来读”……..不停地给学生灌输朗读的“技术”,却不知这种过分关注于“技术”的灌输是不能帮助一年级学生构建技能的。一年级学生要的是真实的感受。他们的阅历浅,还不能自行感悟词语的感情基调,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进行模仿性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得到切实培养,而后由模仿逐步走向自我朗读。由此看来,教师的范读是非常必要的。

4、多形式“训读”

①表演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片段一:《江南》中描写鱼儿嬉戏莲叶间的四行诗“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生自由读这四行诗,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几片硕大的莲叶。)

师:谁愿意做小鱼到莲叶下来尽情嬉戏?

(生踊跃举手,七八位小朋友到黑板前,在莲叶下,猫着腰,摆动着小手,学着鱼儿游动着。)师:请问鱼儿们,你们游得高兴吗?

生1:高兴!我们在一起玩捉迷藏游戏。

生2:高兴!我们可以游到东、游到西……自由自在。

师:我们教室就是一个清清的池塘,天花板是片片荷叶。小朋友们就是一条条小鱼,你们能一边读这四行诗,一边表演告诉老师把你愉快的心情告诉老师吗?

(生在教室内尽情表演、朗读。)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语言积累少。要他们将阅读“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时头脑中产生的表象转变成语言描述出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不妨根据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发掘教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演”来诠释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内心情感体验的代言人。

②创设情境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片断二:家

1、编讲童话,找“家”

(1)激趣:有一天,白云姐姐、小鸟妹妹、鱼儿哥哥、种子弟弟到野外游玩。回家的时候竟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各自的家了。瞧,他们都着急地哭了。怎么办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师随机画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哭了的简笔画)

(2)小黑板出示第一句话(四行诗),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哪儿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

(3)出示生字卡片: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学生读文后,分别把它们贴到相应事物下面。

2、放飞想象,想“家”

四个小朋友分别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是多么的高兴呀,瞧,它们在感谢大家呢!它们回到家里会干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练说,感受家的温暖。

3、品读回味赞“家”

师描述:白云在蓝天下悠闲地散步、小鸟在树林中高兴地歌唱、小鱼在小河中和伙伴们做游戏、种子在土地中茁壮成长,它们在自己的家中是多么的幸福啊!请小朋友们美美的读一读第1句。

首先创设生动活泼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话,形象地讲,这是能够吹燃孩子思想和言语火花的清爽微风。”在儿童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因此教学中,将儿歌中出现的事物赋予生命,整合在一个有趣的童话中,并利用简笔画较好的创设了一种童话氛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走进文本,加深理解。激活了孩子内心情感体验:“离家”的感觉——着急、悲伤;“回家”的感觉——温馨、快乐。童话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波三折,让课堂充满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

纵观整个教学环节分四大块推进,即一读找“家”,感知读;二读说“家”,理解读;三读想“家”,在想象中超越文本读;四读赞“家”,在描述回味中抒发情感读。这样,大块大块的读取代了老师条分缕析的读,让学生在整体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加深对“家”的认识。

③评价点拨,丰富形象读

片段三:

(师板书:北风,指名几生读)

师:通过上节课读课文,你觉得北风怎样?

生:很坏、猛烈、很大、很冷、很厉害……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读出你的感受?

(一生读得平淡)

师:这个北风比较温柔,不够猛烈。

(生加重语气读)

师:这个北风足有十二级。

(一生再次加重语气、缓慢地读)

师:这次北风更厉害了,我得把我的棉袄裹得紧一些。

(生笑)

(师板书:小鱼,指名几生读)

师:通过上节课读课文,你觉得小鱼怎么样?

生:机灵、勇敢、可爱、快乐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语,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得轻盈)

生:这是一条可爱的小金鱼。

(生再读,亲切、轻快)

师:这是一条可爱的小鲤鱼!

(生兴奋)

“北风”、“小鱼”只是抽象的语言符号,而其所指的具体实物是以具体形象存在于孩子们的心目之中的。教学中,结合孩子的读,给予具体评价拓展语境——北风有了级别;小鱼可能是小金鱼、也可能是小鲤鱼,这样使抽象的词语具象化,拉近了儿童于词语之间的距离,对词语的感悟建立在具体形象之上,实现有效感悟、有效朗读、有效积累。

教无定法,但贵有法。当我们站在成长的高度呵护孩子的言语生命,关注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发展,言语智慧的提升。同时遵循孩子学语文的规律,“法”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信手拈来,但愿这几个课例能够给大家以启发,引起思考。

1、老课标低段口语交际板块,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但新课标将“精彩

情节”改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这番改动非常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观意见。老课标所谓的“精彩”是教师或教参已经定位的东西,在学生看来,教师所谓的精彩也许平淡无奇,因此在复述时,难免失去兴趣。而新课标让学生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摆脱了教参教师的束缚,给学生最大限度自由选择的权力,学生感觉被尊重了,因为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

2、在低段口语交际中,增加了一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要求,老课标中为“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

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老课标重在学生发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当需要讨论交流时,就沉默了,不愿意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别人讨论的题他都没有兴趣。而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胆量,只要敢于站起来发言,就给予肯定,至于发言内容是否精彩我们暂且不要求,把学生的胆量锻炼出来了,发言内容是可以在不断训练中越来越切中要害的,说白了,有胆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许多。

本册口语交际教材梳理: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运用语音手段,选择适当的内容、方式组成话语,双方互动的信息传递、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本册的6个“口语交际”话题”中,“交流类”话题有4个,即自我介绍、借铅笔、打电话、悄悄告诉他;“讨论类”话题1个:我们来讨论;“讲述类”话题1个:听故事讲故事。这些“话题”都是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搜集,精心挑选,反复打磨、多次实践确定下来的,都是低年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口语交际”本领。

“自我介绍”就是要把自己的有关情况告诉别人。向别人作介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主动向别人作介绍;另一种是应别人要求作自我介绍。入学不久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需要作自我介绍。在这个“话题”的学习中,人人都可以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也可以请求别人作自我介绍。

“借铅笔”实际上泛指同学之间互相借用学习用品的交际活动。是同学之间平时最常有的口语交际事件之一。当需要用某种学习用品,自己又没有时,就会很自然地想向别的同学借。怎样才能跟别人借到文具呢,这就是“借铅笔”这个话题要学习的。

“打电话”是人们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通讯方式,人们平时打电话,大多是在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虽然通话的双方不是面对面,但采用的都是言语的方式,因此,打电话属于“口语交际”。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交际本领。这两个话题都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

“悄悄告诉他”是一个传话游戏。传话的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传话游戏中渗透了口语交际的“非言语”要求:说话声音要响亮,说得要清楚;听话认真,要听明白。这就是说,在口语交际时,如果人多场所大,说话的一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大声清楚地说话,能尽量让别人听清楚;听话的一方,则需要认真、仔细听,如果听得不够清楚时,应主动请求说话人再说一遍。

“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是要求学生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四种现象谈谈自己的想法。“讨论”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说出不遵守交通规则有什么坏处,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听故事讲故事”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中“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等要求安排的,即先听故事,再将听到的故事讲出来。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次口语交际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综合性要求。

“话题”是“口语交际”教材的眼睛,我们在教学时要努力把握住“眼神”,这样,我们才能万变不离其宗。

教学建议:以《学会劝阻》为例

口语交际教学和阅读教学在使用教材上有明显不同阅读教学的教材提供的是一个范本,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范本引导学生去获得知识或者进行训练。可是,口语交际教学往往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话题,一幅画或者几个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提高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首先,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

行交际,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首要环节,也是重要途径。如果离开了情境,口语交际就会成为一招书本的看图说话训练。(以学会劝阻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和语言渲染创设交际情境:扔果皮、喝生水、在电线杆附近放风筝、在干草垛旁边放烟花,师生共同参与,小组互相练习,指名上台交流,大家评议。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没感受到这是在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或者是一种表演,而是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觉得自己有责任对不良行为进行劝阻,帮助他人,学生真正融入情境之中,口语交际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其次,口语交际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重要。教材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话题,即说话的引子,仅供我们由此出发,设置相关情境,进行真实的交际行为。因此,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教材上的一个范例或几幅图画,必要的话题拓展与延伸也是需要的。(学会劝阻中,教师除了再现教材中出现的四个劝阻情境之外,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另外创设了多个交际情境,并引导学生劝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创设上课同桌做小动作、午睡有人说话,让学生了解劝阻还可以用上肢体语言;出示一些图标和标语,让学生明白图标和标语也可以起到劝阻的作用。这一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宽了他们观察生活的视角,让口语交际的内涵得到了更大的拓展和延伸,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

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从课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作为入学第一学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为写话打好坚实的基础。那就是让学生要学会说话,因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

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应多渠道进行。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分为汉语拼音,认一认,识字,练习,课文五个部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立足借助文本,以教材为依据,挖掘教材的说话训练因素,以供大家探讨。

1、“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一、利用拼音字母的表音表形图进行说话训练。

现行的拼音教材,每个拼音字母都配上了一幅表音表形图,与字母的读音构成了具体形象的联系,接近生活,富有情趣。

如在教学字母“O”时,可指导学生看图,提问导入:

图上画了什么?(公鸡。)

公鸡在干什么?(公鸡在叫。)

你猜公鸡会怎样叫呢?(公鸡会喔喔地叫。)

公鸡对着什么喔喔地叫呢?(公鸡对着太阳喔喔地叫。)

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对学生由词到短语再到长句的练习,使学生觉得说话比较容易,激发了学生“说”

的欲望。学生也在练习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会了字母“O”的读音。

二、利用拼音字母的字形进行说话训练。

如,教学“O”的字形,首先提问学生:“O”像什么?学生凭对生活中物体形状的记忆,有的说像小圆圈,有的说像小皮球,有的说像零,有的说像太阳……所说的句子不够完整,就继续提示:什么像什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修正了自己的句子:“O像乒乓球”“O像圆圆的镜子”……接着,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编一句易记忆的顺口溜:“你能说一句话让小朋友都记住‘O’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一个鸡蛋OOO”,有的说“圆圆嘴巴OOO”,“小小圆圈OOO”……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形象思维,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字母“O”的感性认识,强化记忆了字母的音形,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规范表达语言的能力,让他们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音节的四声进行说话训练。

在学生熟练掌握单韵母的四声后就对学生进行音节四声的训练,如ma的四声:

mā,妈妈,妈妈买了一个布娃娃。

má,麻雀,树上有一只小麻雀。

mǎ,木马,我爱骑木马。

mà,骂人,骂人是不礼貌的。

让学生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说不同的句子,不仅让学生掌握了ma的四声,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还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四、利用音节联系生活进行说话训练。

在学习音节时,可以对应日常应用的汉字,变换说话的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如学音节zui时,就把这个音节与“最”对应起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是谁?在学生能完整表达后,老师再接着问:“你最喜欢干什么?为什么?”“你们家谁最辛苦,为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说一句完整的句子,过渡到连说几句完整的句子,丰富了说话的内容,提高了说话的能力。

2、“认一认、识字”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一、结合认一认,指导说话。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设计有趣的活动情境,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认一认4前后左右”时,我把五位的学生请到讲台上按位置站好,设置这样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再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后”。然后出示“前、后、左、右”进行学习。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学生既形象地识记了汉字,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二、借助识字中的插图,指导说话。

苏教版教材图文一体,每篇《识字》都配有大量形象逼真、充满童趣的插图。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了解图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发挥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如《识字3》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公园里的美丽景物和小朋友快乐地玩耍的活动情景,可先让学生说说美丽的公园里有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这样长期训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准拼音、牢固地记住字形、全面地理解字义,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水平。

三、利用词语(词串),指导说话

《识字》安排的内容,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意义上都有联系。教学时,可以相机进行说话训练。方法一:教师设计句式,让学生填一填,既巩固了识字效果,也进行了说话练习,规范了学生语言,能够使学生话说得更连贯、更完整。如《识字3》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句式让学生来填:公园里有-------------、--------------和-------------;小朋友们在公园玩得真高兴,他们有的-----------,有的

-------------,还有的-----------。方法二:我们让学生自由组合运用文中的词语来说一句或几句话,词语的顺序不限定。如:《识字5》中,学生会说出“大海里有鱼虾和海带。”“渔船停在港湾里。”“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沙滩上捡贝壳。”这样的串词练习,说话形式更活泼,学生敢说、乐说,降低了说话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说话的自信心,学生的说话能力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

3、“练习”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在练习中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我们刚在上面的介绍中已经有作详细介绍。口语交际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这样的系统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规范语音,注重基础性训练,表达清楚明白;②学会倾听,能听懂对方的招呼、介绍、问候,做出相应的反应,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③关注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信心。

4、“课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一、以“插图”为抓手,训练说话

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观察插图时,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说出来,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我先让学生按图的顺序逐一观察,大体说出图意,再让学生连起来,然后图文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插图的,自己哪些内容没有说好,应该怎样说。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渐把话说得具体起来。如教《我叫“神舟号”》,在学生口述图意后,再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弄清“神舟号是怎么认识嫦娥姐姐的?神州号去太空干什么的?嫦娥姐姐为什么想回家?”等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话。

二、句式迁移,训练说话

我们低年级文本中的有些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我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想象说话,规范学生的语言。如:《家》这课中句式“(什么)是(谁)的家”的创编,《秋姑娘的信》中学着课文的句式说说秋姑娘还会给哪些朋友写信呢?北风还会吹向谁,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句式训练,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

三、挖掘空白,训练说话

我们一年级的课文篇幅不长,浅显易懂的童话占了很大比例,就其语言内容、形式来说,学生不但喜爱而且易于接受,同时课文本身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又乐于想象。教师要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引导想象说话,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丰富学生语言。在《我叫神舟号》中,挖掘“嫦娥姐姐乘着“神舟号”飞船回到了家乡,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会看到些什么呢?”这一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练说。在这富含情趣的说话设计,学生说得饶有乐趣。学生乐于说,说得乐,充分激发了学生想象能力,更能有效地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一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不但有想说的欲望,有敢说的胆量,更要为他们会说、说好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说话训练不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而是应该借助文本,把说话教学延续到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甚至可以延续到课外,延续到生活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实现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

(五)、综合性学习

关于综合性学习,第一学段要求新老课标没有作任何的改动,但在实施建议中,却强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学期每组课文后面安排1次综合性练习,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学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了他们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

另外,我们可以从课文为抓手,帮助学生自由地把书本和生活中的信息、知识构建起来探索出更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1、联系《秋姑娘的信》让学生去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制作动物卡;2、联系《看菊花》让学生去了解菊花的知识,画一画它的样子,记一记它的名称,小组交流;3、联系《怀素写字》让学生搜集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汇报交流;4、联系《东方明珠》让学生参观当地的播电视塔或现代化建筑物,参观后,以小组形式交流,说说他们的样子和特点。

总之,我们要重视向其他学科渗透,重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向结合,最大限度地获取练习的效益,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氛围,想方设法去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最新归纳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题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有理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113中刘阳平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教材从实例出发,由实际需要引入负数,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依次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学习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陈述,我们得到本章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知识结构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图 (1)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为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数轴。有了数轴这个基础,数与形就联系起来了,就可以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了,,如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道理,理解有理数加法,乘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等内容都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 (2)分类讨论的思想。本章中关于有理数的分类,就利用了这一思想。 (3)初步的算法思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第一个运算法则,也是第一次渗透这种算法思想。所以《标准》的要求为“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对立统一思想。由于本章引入了负数、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使加与减、乘与除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对立的,现在则不同了,所以,在这一章中,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教

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开学后,学校组织对新课程标准进行又一次学习,感觉受益匪浅,现略谈几点体会: 一、新的课程教材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采取综合的教而是采取综合的教,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 仅仅依据某一种教学方法编写的教材是不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的。现在几乎从每一套通过审查的教材中都可发现视听法、交际法、认知法、全身反应法、提示法等提倡的方法的应用,可谓兼收并蓄,并集各家所长。例如,从课堂教学的技术层面来说,新的课程标准所建议的课堂活动类型有:①调查和采访活动,包括专题采访,民意调查,做出决定或选择并解释原因等;②探究活动,即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用数字说明具体的事情,比如模拟购物、模拟储蓄等活动,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③合作学习活动,即学生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或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小组活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应承担具体的任务,并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通过合作最终完成共同的目标。小组活动中,应,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有效发挥每个的学生的特长。

二、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 新的教材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会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指导他们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 和探究等方式,发展思维能力和生活技能。要为学生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其它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独立指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系列配套增强了教材的选择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配套读物、录像带、多媒体光盘等。这些材料加强了教材的弹性,为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条件。此外,教师也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与分析 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当然要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复习课,我们往往通过各类习题来帮

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其实有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演讲、游戏比赛、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作业比较、小组练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我们有时还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虽然教无定法,但是重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新课程理念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更注重能力培养。 师生互动,人人参与。因此新课程理念是课堂教学应该坚持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有序进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必经坚持教师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充分运用他的教学机智,很好的驾驭课堂,使课堂不至于乱糟糟,不至于失控,就好比写文章,我们不能信马由缰,我们应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上的,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讨论就不会离开教师课堂教学的主题,这样教师的后续教学就可以依据学生的回答,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展开,教师可以通过以问代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随着思维的层层推进,讨论的逐步升级,师生的目标渐渐的就达到了一致,这样的数学课,让人听了有如行云流水、水银泻地般的干脆利落,我觉得这样的数学课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另外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 1 、新课标的初衷 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 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 2 、新课标的修订 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2011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 、课标修订的原则 (1)深入完善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 4 、修订后课标的变化 (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6)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订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1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二.新教材的编写原则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 2 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 3 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 4 遵循青少年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原则 5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 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 1 教材的总体设计 2 教材的呈现方式 3 教材的逻辑进路 4 教材基本意图 5 教材的总体框架 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1、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落实课程的思想性。 2、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深入理解本课程的特殊性。 (1)目标的特殊性。(2)方法的特殊性。 3、根据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本课程的四种基本的教学方式。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a14791101.html,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作者:温儒敏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11期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学方法要变化和适应,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观念要更新。要理解新教材“新”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变化,有什么学理支持。建议大家备课时,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新教材对照着读,以加深对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的理解。因为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是按照高中语文新课标编写的,如果说有创新,那是新课标要求之下的“新”;如果说新教材存在某些缺失,可能是课标的精神“转化”为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新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我们把新教材和新课标结合起来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樹木,不见森林”。 一、如何理解“学习任务群”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的。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就是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因为“学习任务群”对于单元教学的“任务”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必面面俱到,同时也努力避免“同质化”。老师备课应当根据“学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节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每个单元教学有哪些“干货”,做到心中有数,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也是为了减少灌输式讲解,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这对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会有帮助。 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备课就不能满足于准备好讲稿,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课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老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担负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不是讲授不重要,也不必限定讲授,而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课多讲一点,有些少讲一点,都可以,但都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教材“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的编写方式是新的,和以前常见的习题不太一样,备课要运用“任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读书和思考的“活动”。 其实,课标对各个任务群的教学功能、目标都有要求,有些属于比较“上位”的要求,备课时也应当关注,让教学设计的方向更加明确。比如,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提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3中的“区域可持续发 展”中提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 合治理保护措施。并且提出了活动意见:描述在不同地区 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开展一次模拟活 动,扮演角色,交流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程标 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 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 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 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 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 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 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 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前的 严峻形势,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 的环境观。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标中指出地理课程应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 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 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 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本节课正是以这一理念为指 导,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为切入点,力图通过活动式 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 生创造分析、思考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角色扮演、 辩论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潜移 默化的学习地理知识,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将环境教育渗透于地理教育之中,使之认识到 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价值 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三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一) 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经过努力,渐渐地从陌生走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走向了从容应对。对我来说,新课改是一场对话,一座平台,更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回顾小学语文教学这几年走过的路,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孩子、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活力和变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也是让我们老师们要深思的。可喜的是,我们参与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课堂

教学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真的精彩。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让我们发现了一个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和探究发展。以下我就围绕这几点谈谈自己学习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 新学法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 ——在新课标历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河北省冀州市周村镇中历史教师胡淑颖053200 新课标全面实施以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现在的历史课堂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1、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新课标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上,就是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转为更加注重人文性。 这方面的变化体现在新课标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新课标对这一要求作出了详细而宏观的展望与规定。具体到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例如讲述“鸦片战争”一节时,在教材的各个部分都要注意扣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从注重知识到注重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做出相反的、独道的判断。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过去对一节好课的评价就是教师讲得好,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好。现在,更看重教师的“教”如何引起学生的“学”,教师是否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 1、从“传授型”向“导向型”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整个一节课只听见老师一个人讲,就这样老师还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学生没听懂。结果,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教学效果也不好。新课标实施之后,教师的角色变为“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协调的作用。我们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目的”“历史意义”“评价”等,有的结论学生不理解,有的甚至持反对意见。那么,老师在讲解时就把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考、回答。 3、注意各学科的综合联系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

三角形的面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课标和教材解读 新课标解读: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新课标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如果我们将数学公式的教学仅仅看成是一般数学知识的传授,那么它就是一个僵死的教条,只有发现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才能演绎出生动结论。 整节课我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与已知图形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教学重点展开。并注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让不同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学不同的数学。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在设计时改变了教师讲知识,学生用知识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活动中是自主的、是开放的,让学生体验了“再创造”。本节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也是开放的,它让学生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 三角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

新课标的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刘文江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美术新课标解析与教材解读1

美术新课标解析与教材解读1

————————————————————————————————作者:————————————————————————————————日期: ?

美术新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一、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培养时代的、爱国的、睿智的、健康的、合作的、创新的、负责的、会生活的四有新人。 二、新课标出台的基础是什么? 可从三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是从社会角度谈,在社会剧变时期,学制或课程标准变更频繁。科研进步,追求教育的完善。经济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援。政治稳定,保障规划实施。 二是从教育主体的角度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决定了分水岭阶段;时代生活的要求,倒逼高中生学习美术。 三是从专业角度谈,有历史的积淀、全球化的影响、学段目标的定位、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未来人生必备。 (一)历史的积淀,艺术教育回归基础。 1932、1936《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目标是德性、兴趣、应用制作、图画基础、表达创作。内容有基本画法、图案构成、艺术概说、构图法、投影、设计图、工艺美术等。(第一学年,1小时/周;2-3学年,2小时/周。 1941《修正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增加国画写生练

习。1-2学年,1节/周。 1948《修订高级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绘画切合生活需要,美术理论,欣赏兴趣,创作涵养。1-2学年,1节/周。 1995《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基础知识30%,中外名作占70%)。 1997《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同95),34课时(1节/周) 200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系列。54学时,3学分。 (二)全球化的影响,美术成为必修课。 1994,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 1993,澳洲《全国课程规划》,艺术是8大领域之一,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媒体艺术5个部分。 1998,日本《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艺术学科包括音乐、美术、工艺、书法。 1997,韩国《高中课程·普通科目》,美术科目包括美的体验、表现、鉴赏。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 今天**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

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温儒敏总主编全面解读语文教学改革

2018年10月11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教版语文教材及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以《“三新”与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标、新教材与新高考》为题,在深圳市作了专场讲座。 目前,高考变动已势不可挡,因势而动的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提出诸多要求,然而新高考究竟注重考查学生何种能力?又应当在实践中以何种科学方法应对为宜?希望本篇能助诸君在前行中涤清迷雾…… 高考正在变动,一个是招生制度的改革,一个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未来几年,全国高考主要是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科目上有大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还是很谨慎,但其实招生制度改革才是根本性的。 高考改革,对高中师生来说,教学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新高考 一、命题将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增大。 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阅读量,越来越注重阅读速度。五年前,高考语文试卷面大概是6000-7000字,现在已经到8000-10000字。去年比前年,今年比去年,每年卷面的字数都会略增,基本上是3%-8%的幅度。阅读量大,文字量很大。如果学生总是刷题,阅读速度很慢,无法一目十行,这样是不行的。 那我们教高中语文,怎么办呢?教学中需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也就是“1+X”(注:下文有详细说明)。譬如说一篇古文用60%的时间去教,剩下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古文。我们也要教学生方法,如中轴线、不动唇、不指读等等。

二、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随着高考命题材料面拓展这一改革,一线教学需要调整思路,让课堂教学多往课外阅读延伸,多鼓励广泛读书,多关注社会,不能处处围绕考试只读那么一个小的范围。 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考试几乎没有鸡汤文,《读者》《意林》等不太有用。今年高考还选入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我建议老师们多读《新华文摘》。 三、更加注重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以前我们的教学比较注重思想内容、字词句、艺术手法,这里边也包括有检索,但是是不自觉的,更多是停留在技巧层面,不是考学生的脑子灵动,是考他们有没有记住。 为什么现在那么重视检索能力的训练?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有太多信息需要去辨认。这些年高考语文在强化检索能力的考查,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需要引进检索阅读。备考高三,还需要对检索阅读进行训练。考查检索能力通常看你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能排除概念干扰,能不能提取新的信息。尤其在实用文阅读中,基本都含有概念干扰这一特点。 如下文注入的“概念干扰”,就是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能否在短时间筛选信息。 【题例】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设计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new concept, new teachin g material and new teaching method

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概略xxx中学温 立三内容提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语文教 育改革进入了教材建设的实战阶段。xxx中学中学语文室积极应战,编写出新世纪第一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0xx年5月,教育部 审查通过了三套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人教版是 其中的一套。本文从封面设计、写在前面、目录、导读、课文、 练习和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介绍这套新教材的特点, 试图以此呈现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活综合探究板块弹性平台开放性知识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 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全日 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社会各界的热 情关注下,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教版初中语 文新教材终于问世了。目前,它正在全国的八个试验区试验,并

2020【必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4篇

当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使我们勤加动脑。但是心得体会要写什么内容才是恰当的呢?下面是关于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期末论文 题目:《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下的学习方式》 学号:1009114056 姓名:李红鸽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3)班

《分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的学习方式》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我国义务教育中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常读深研、活学活用, 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语文学科的特有使命,而是本次基础课程改革对所有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提出的共同要求,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六大改革目标之一。① (一)有关自主、合作、探究含义的理解 自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的运用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而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方式,其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兴趣,他们主动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自主学习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自主性、有效性、相对性。 合作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方式。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积极地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夏家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8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案等详细资料

《折线统计图》课标解读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新世纪小学冯昊卿(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汤骥(统稿)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课标解读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素材(比如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儿童身高的变化,近十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情况,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等)。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真切认识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 (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和统计意识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比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喜欢看的科普读物、所穿鞋子的号码、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之后,一方面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数据的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性调查与解

读《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

读《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 今年寒假我认真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中的“内容领域及其框架分析”里,分别具体阐述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运”这四个内容方面的基本设计思路、内容特征和呈现形式,对每一领域需要注意的基本问题给出了相应得建议。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课标》里“数与代数”中贯穿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计算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如果在计算课上,讨论一道计算题,出现了10种、20多种的算法,教师还一个劲儿地给予鼓励,临下课时,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其结果是班上思维迟缓的一些学困生确是眼花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