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

一、填空

1.无性繁殖包括扦插、嫁接、根蘖、埋条、组织培养。

2.扦插按插条材料性质分硬枝扦插、嫩枝扦插、根扦插、针叶束扦插。插条生根部位不同分皮部生根、愈伤组织生根。

3.因接穗取材不同分芽接、枝接、针叶束嫁接。因取材时间不同分冬枝接、嫩枝接。按嫁接方式不同分劈接、切接、合接、合接、舌接、切接、靠接、髓心形成层对接法等。

4.嫁接成败主要取决于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

5.采穗树主要有四种类型,即高干圆柱形、低干平头形、杯形和自然形。分优树采穗圃和良种采穗圃。

6.无性系搭配有3种方式:无性系混合栽植、无性系行栽、无性系块状混栽。

7.遗传测定分无性系测定、子代测定。

8.试验设计三原则:重复、随机化、局部控制。

9.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10.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遗传标记技术。

11.人工种子由3部分构成:胚状体、人工胚乳、人工种皮。

12.遗传标记主要有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同工酶标记和DNA分子标记。

13.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有粘性末端连接、平头末端连接、人工接头法、同源多聚尾连接法四种。

14.植物抗冻的3种方式有避细胞内结冰、避结冰脱水、耐结冰脱水。

15.抗寒锻炼主要取决于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低温与短日照;二是植物生理活动强度。

16.植物抗盐类型主要有泌盐植物、稀盐植物、聚盐植物、据盐植物。耐盐方式有渗透调节、离子区隔化、改变代谢类型、维护膜系统的完整性。

17.林木的抗虫性分原生防卫、诱发防卫。

18.木材宏观构造:边材、心材、熟材;生长轮;早材与晚材。微观构造分管胞;纤维;木射线。

19.木材主要力学性能指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抗剪强度、冲击韧性、硬度与耐磨性、抗劈力。

20.林木密度分生材密度、气干密度、全干材密度、基本密度。主要由夏材含量、细胞大小、细胞厚度决定。测定方法有直接测定法、快速测定法、排水法。

21.木材形状遗传与变异分种源间变异、家系间变异、无性系间变异。

22.育种的主要环节是选育、测定、扩繁。核心问题是多世代育种。育种群体大小一般采用有效群体大小估算。

23.育种策略的基本内容:育种目标、育种资源、繁殖方式和繁殖技术、选择强度和遗传增益、防止近交,控制共祖率、育种周期、研究与生产结合、试验设计、工作持续性、风险。

24.下列交配设计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亲本。则(1)A×B,C×D,E×F称为单交;(2)A×C,A×D,B×E,B×F称为巢式交配设计。

二、简答

1.无性系选育的意义

①综合利用加性与非加性遗传效应,遗传增益较高。②无性系性状整齐一致,便于集约化栽培和管理。③无性系选育的改良周期比较短。

2.提高林木扦插生根率

①选扦插生根能力强的种源、家系、无性系。②考虑采条原株的年龄、采条部位、季节等。

③选同期保湿地插床机制。④保证足够的光照及适宜的温度、湿度。⑤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插条,促进生根,常用生长素IAA、IBA、NAA。

3.树木无性繁殖为什么要建采穗圃

采穗圃是提供林木良种优质无性繁殖材料的圃地,是实现无性繁殖材料规模生产的环节。具有以下优越性:

①采穗圃实行集约化经营,可大幅度提高繁殖系数;

②采取幼化、复壮、修剪、施肥等措施,保证穗条质量,提高繁殖成活率;

③采穗母树集中管理,便于病虫害防治及穗条采集;

④采穗圃与苗圃距离近,可随采随用,有利于提高繁殖成活率。

4.采穗圃营建与管理原则

①选择作业方便、条件优越的圃地;②适时整形,将幼化控制贯穿于经营全过程;③加强水肥管理,保证种条质量;④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的穗条产量与效益;⑤块状定植,标识清楚。

5.无性系选育基本程序

①基因资源收集与保存、选择:基因资源收集与保存工作是无性系选育的物质基础。

②人工诱变与杂交:变异是无性系选育的前提。

③无性繁殖:解决无性繁殖与幼化技术是无性系选育的必要条件。

④无性系测定:无性系选育的核心环节。

⑤无性系选择和推广:无性系选择是无性系选育的成功保证。

6.遗传测定任务

①估算待测树木的育种值;②估算各种遗传参数;③通过田间对比试验,估算入选群体遗传增益;④为多世代育种提供没有亲缘关系的繁殖材料。

7.交配设计方式

(1)不完全谱系设计,包括自由授粉和多系授粉。

优点缺点适用范围自由授粉

简单易行,成本低,

能在选优的同时立即开展子代测定。不能提供SCA估量

选择育种初期

多系授粉测量结果用于种子园去劣伐疏和1.5代种子园入园亲本选择。

(2)完全谱系设计,包括单交、双列杂交、部分双列杂交、不连续双列杂交、测交系设计、巢式设计。

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单交工作量小,成本低。只提供SCA估量,不

提供GCA估量;且

SCA估量不能用于种

子园去劣伐疏。

用于保存无亲缘关系

谱系。

完全双列杂交提供信息量大,为高

世代选择提供无亲缘

关系子代。

人工量大,成本高。

估算遗传参数,创造

继代选择基本群体。

8.试验误差来源及控制

来源:①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②人为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性引起的差异;③进行试验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差异;④偶然因素的影响。

控制:①重复以估计试验误差,降低试验误差;②随机化以获得无偏的实验估计值;③局部控制以降低试验误差;④选择纯合一致的试验材料;⑤改进操作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⑥精心选择试验单位;⑦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

9.DNA分子标记的主要分类与其优越性

DNA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可分为3类:

①以电泳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其代表性技术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②以DNA聚合链式反应(PCR)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其代表性技术有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简单重复序列(SSR )等;③以DNA序列为核心的分子标记技术,其代表性技术为表达序列标记(EST)和单核甘酸多态性(SNP)。

分子标记的优越性:

①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在植物体的各个组织、各发育时期均可检测到,不受季节、环境限制,不存在表达与否的问题;②数量极多,遍及整个基因组;③多态性高;④表现为“中性”;⑤有许多分子标记表现为共显性。

10.盐碱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①细胞质中金属离子,主要是Na+的大量积累,会破坏细胞内离子平衡并抑制细胞内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最终因碳饥饿而死亡。

②盐碱土壤是一个高渗环境,它能阻止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从而使植物因“干旱”而死亡。同时盐碱土壤pH较高,这使得植物体与外界环境酸碱失衡,进而破坏细胞膜的结构,造成细胞内溶物外渗而使植物死亡。

11.树木的抗病性按遗传方式分为几种

①单基因抗病性: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只有一个,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大量研究证明,寄主植物对许多病害存在着单基因抗性的遗传。

②寡基因抗病性:由少数基因控制的抗病性,其作用方式分为基因独立遗传、复等位基因和基因连锁遗传。

③多基因抗病性:由众多微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性。

12.抗性个体选择要求

①抗虫性个体的选择应该在严重感染虫害的林分中进行。

②应根据害虫的危害特性,注意树木的筛选年龄。有时害虫侵袭的易感性很大程度上随寄主的年龄而改变。

③遗传测定,不能认为找到一个具有抗性的个体就可作为一个抗性品种,应当收集尽可能多的抗性个体。

13.林木抗逆育种途径和策略有哪些

(1)途径:

①选择育种:抗寒性、抗旱性、耐盐性、抗病性、抗虫性。②杂交育种:抗寒性、抗旱耐盐性、抗病性、抗虫性。③基因工程育种:抗虫转基因、抗旱耐盐碱转基因。

(2)策略:

①加强抗逆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②深入研究树木抗逆机制;③改进和完善抗逆性测定指标和方法;④处理好抗逆性与丰产优质性状的矛盾;⑤高新技术手段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

14.木材品质遗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

①木材形成过程及基因调控研究。

②木材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③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木材形成研究系统;木材形成相关cDNA文库构建及芯片分析;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④木材品质遗传改良目标的相对性和长期性与遗传资源保存。

15.林木育种学主要内容

①选:林木选择育种;

②引:林木引种;

③育:杂交、新技术及分子育种;

④测:遗传设计与田间试验测定;

⑤繁:良种繁育;

⑥保:基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16.育种的一般模式

第一步,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是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

第二步,对选择出来的个体,通过杂交进行基因重组,是遗传基础变宽的过程。杂交后代通过遗传测定进行再选择,又是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

最后,将育种各阶段经过选择和遗传测定的繁殖材料,通过种子园或采穗圃规模繁殖用于造林生产。

17.制定育种策略的原则

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能符合长远遗传改良要求;

采用的育种途径和方法,既要符合树种和性状的生物学和遗传特点,又要符合社会经济条件;策略要合理地运用到育种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各个环节间的衔接和配合;

既要适应环境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又能保持种内遗传多样性;

在达到预定目标的前提下,就简不就繁。

18.比较大群体在育种过程中的必要性和缺点

必要性:在选择的繁殖材料中如存在亲缘关系,有效群体较群体统计量要小;作多性状选育时群体要大;在刚开始的几个改良世代中,为达到较大的增益,一般作强度选择;同时要具有基因保存和对环境和社会需求改变的应变能力。

缺点:亲缘关系难于控制;选择强度受限制,增益小;群体大,育种进程慢;不能依据育种地区、生产目标等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变动,灵活性小。

三、论述

1.林木无性繁殖材料退化后的复壮措施及其依据

在林木无性繁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同一无性系造林在生长表现等方面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如表现出树势衰退、提前开花结实、苗期斜向生长或无顶端优势、形态畸变、抗逆性降低等。品种原有优良种性削弱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品种退化。

无性繁殖材料退化原因:

①成熟效应:树木的无性繁殖能力随着树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称为成熟效应。

②位置效应:用侧枝扦插或嫁接繁殖,插穗或接穗会出现而斜向生长,顶端优势减弱,提早开花结实等现象。这种因树冠不同部位的穗条对无性繁殖效果的影响称为位置效应。

③病毒侵染:因叶绿体被破坏或不能合成新的叶绿素而引起花叶、黄化或红化等症状;植株矮化、丛生或畸形等;形成枯斑或坏死等症状;产量和品质下降。

无性繁殖复壮是指针对品种退化而采取的恢复并维持树木幼龄状态的措施。由于引起树木无性繁殖材料退化机制不同,因此所采取的复壮措施也不同。对于与老化相关的成熟与位置效应而引起的退化,可直接通过种子更新复壮;或利用树木的幼态组织区域复壮;而对于病毒引起的无性繁殖材料退化,可利用病毒复制与传递的弱点进行脱毒复壮等。

(1)有性繁殖复壮:复壮效果与母树年龄成负相关。目前,辐射松、落叶松等树种的良种生产是采用优良亲本控制授粉家系建立采穗圃,再通过嫩枝扦插实现优良家系的无性系化规模利用。

(2)无性繁殖复壮:

①反复修剪法:通过强度修剪使树干维持年轻阶段的生理状态,或对老枝扦插、嫁接获得的苗木连续平茬,促使不定芽萌生,利用萌条作穗条,可显著提高生根率,改善生长状况。

②根萌条或干基萌条法:树干基部存在处于幼年阶段的休眠芽以及不定芽,而挖根促萌可以促进根部处于幼化状态的不定芽等分化发育获得根萌条。

③幼砧嫁接法:通过将老龄接穗嫁接到幼龄砧木上,利用砧木幼年性的生理状态促进接穗返幼复壮,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欧洲云杉、红杉、按树。

④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由于经过脱分化,可以达到返幼复壮的目的。因病毒侵染造成的品种退化,可通过组织培养脱除致病病毒。

⑤连续扦插法:从老龄树上采取的枝条虽然生根率较低,但对少数成活的植株再采取插条进行扦插,这样经过连续几年的反复扦插,可以明显地改善生根状况。

2.简述组织培养的概念和主要过程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体植株的技术。

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

①预备阶段:选择合适的外植体、外植体消毒、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②诱导去分化阶段:将器官切段去分化,使各细胞重新处于旺盛有丝分裂的分生态,一般即脱分化成愈伤组织。

③继代增殖阶段:原有培养基中的水分及营养成分多已耗失,细胞的有害代谢物已在培养基中积累,因此必须进行移植,即继代增殖。

④生根发芽阶段:移置于含适量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分化培养基中,光照是本阶段的必备外因。

⑤移栽成活阶段:移植应在能保证适度的光、温、湿条件下进行。在人工气候室中锻炼一段时间能大大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3.基因工程育种过程

(1)分:获取目的基因和载体。

目的基因是指所要研究或应用的基因,也是需要克隆或表达的基因。一般分离基因的策略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特性中的至少一个:

①具有特定的核苷酸序列;②存在于基因组中某一特定位置;③编码mRNA;④大多具有一定的功能。

基因分离的方法:①化学合成法;②PCR法;③cDNA文库法;④基因组文库法。

(2)接: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分载体的分离和纯化与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两步。

(3)转: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

以载体为媒介的基因转化系统:Ti质粒转化法、Ri质粒转化法。

DNA直接转化法:PEG法、电击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

(4)筛:重组DNA的筛选。

遗传转化处理之后,只有少数细胞被转化,需将转化细胞与未转化细胞区分开来,并淘汰未转化细胞。用于选择的标记基因主要有选择基因和报告基因,选择基因分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

(5)鉴:重组DNA的鉴定。

①PCR检测法:根据DNA分子量的大小,以凝胶电泳检测重组体。

②分子杂交法:例如Southern杂交、Nor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等。

4.简述抗逆性测定方法

①田间直接测定:将待测材料直接播种或定植于苗圃或造林地,利用冬季低温、干旱地区少雨、盐碱地或人工造成干旱和盐碱胁迫,测定与抗冻、抗旱、抗盐碱有关的形态或生理生化指标。

②盆栽测定法:将待测材料栽种于花盆内,人工控制浇水或浇盐水,进行干旱或盐碱胁迫处理。 ③室内模拟胁迫测定法:如将待测材料置于低温冰箱,模拟冷胁迫利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 )或盐溶液模拟干旱或盐碱胁迫。 ④生理生化测定:质膜透性、水分生理、保护酶活性。 5.针对一种树种,如何开展该树种木材品质改良 ①采用选择的方法保持和提高木材的优良性质

木材最重要的有密度、生长轮宽度、晚材率、纤维长度、胞壁厚度、纤丝角以及木材的化学成分,通过选择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以保持优良的遗传特性和表型特性。 ②采用林木种子方法改良木材性质

在天然林中,通过表型选择,对最优个体进行直接的无性系测定和子代测定,其后进行多阶段的轮回选择和多点试验,精选无性系,通过配合力的测定,提供基因重新组合的机会,以便进行多世代的遗传改良,便可获得优良无性系植株。 ③优良的造林方法,合理的造林密度和科学的繁殖方法

人工培育使树木速生丰产,又可获得优质良材;萌条生长的树木有很多的缺陷,应采用有性繁殖;适林密度小的密度大的生长快,主要材性指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略有提高,但不宜过稀,以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 ④经营管理措施如间伐、施肥、灌溉、修枝。 6.简述育种群体的划分及其关系 ①基本群体:是供下一个世代选择用的群体。包括天然林或未经改良的人工林,以及谱系清楚的子代林,由数千个基因型组成。 ②育种群体:由基本群体中挑选出来的优树组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繁殖材料。选择差大,增益大,但群体的规模变小,遗传变异小,近交进展快,一般包括数百个基因型; ③生产群体:是从育种群体中选择和组建的,遗传基础要比育种群体窄,是大量繁殖生产用种子或穗条的群体,由几十个基因型组成。其主要形式是种子园和采穗圃。

基本群体:谱系清楚的子代测定林,含数千个基因型??

?→?适度选择

育种群体:最优家系中的最优单株,含数百个基因型???→?强度选择

生产群体:由最优单株组成,含30~50个基因型。

四、计算

1.由无性系测定材料估算广义遗传力

无性系A 重复

各无性系和

1 2 3 A 1 1 2 3 6 A 2 2 3 4 9 A 3 4 5 6 15

30

矫正系数:C =T 2/c×n =302/3×3=100(c :无性系个数;n :每个无性系内分株数) 总平方和:SS T =

∑∑==3

13

1

i i X

ij

2

-C=120-100=20

无性系间平方和:SS C =

∑=3

1

i T

i 2

/n -C=342/3-100=14

无性系内平方和:SS e =SS T -SS C =20-14=6 自由度:总体cn -1=3×3-1=8 无性系间c -1=3-1=2 误差8-2=6

均方:MSc =SSc /df c =14/2=7 MSe =SSe /df e =6/6=1 F=MSc /MSe=7

变异来源 自由度df

平方和SS

均方MS

F 值 无性系A 2 14 7 7 误差 6 6 1 总变异

8

20

组内方差:σe 2=MSe =1

组间方差:σc 2=(MSc -MSe )/n =(7-1)/3=2 重复力r =σc 2/(σc 2+σe 2)=2/(1+2)=0.667 2.半同胞子代材料估算遗传力 家系B 重复

各家系和 1 2 3 4 B 1 2 3 4 5 14 B 2 5 6 3 4 18 B 3 4 7 4 8 23

55

矫正值:C =T 2/F ×n =552/3×4=252.0833(F :家系个数;n :每个家系内分株数) 平方和:SS T =

∑∑==3

14

1i i X

ij 2

-C=285-252.0833=32.92

SS F =

∑=3

1

i T

i 2

/n -C=1049/4-252.0833=10.17

SS e =SS T -SS F =32.92-10.17=22.75 自由度:df T =Fn -1=3×4-1=11 df F =F -1=3-1=2

Df e =df T —df F =11-2=9 均方:MS F =SS F /df F =10.17/2=5.08 MSe =SSe /df e =20.75/9=2.53 F 值:F=MS F /MSe=5.08/2.53=2.01

变异来源 自由度df

平方和SS 均方MS F 值 无性间B 2 10.17 5.08 2.01 家系内 9 22.75 2.53 总变异

11

32.92

家系遗传力:h F 2=(MS F -MSe )/MS F =1-MSe /MS F =1-1/F =1-1/2.01=0.502 半同胞单株遗传力:h 2=4σF 2/(σF 2+σe 2) σe 2=MSe =2.53

σF 2=(MS F -MSe )/n =(5.08-2.53)/4=0.64 ∴h 2=4×0.64/(2.53+0.64)=0.807

新版动物遗传育种学总复习试题【精】

遗传育种总复习 一、选择题。 1、染色体减数发生在下列哪个时期?【 A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C.有丝分裂前期 D.有丝分裂中期 2、A、B为两个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A 】 A、2 B、3 C 、4 D、5 3、导致母畜怀孕期间胚胎中途夭折或出生时死亡的基因称为()。【 A 】 A.致死基因 B.半致死基因 C.有害基因 D.显性基因 4、猪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C 】 A.60 B.46 C.38 D.66 5、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那么G的含量为( C )。【 C 】 A、19% B、25% C、31% D、不能确定 6、关于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C 】 A、突变一定有害 B、突变一定有利 C、突变一般有害 D、突变一般有利 7、A、B为两个不完全连锁的基因,AABB×aabb的F1进行测交,所能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种类型。【 C 】 A、2 B、3 C 、4 D、5 8、数量性状选择效果要好,需要()。【 C 】 A、遗传变异程度低 B、遗传力低 C、选择强度高 D、环境造成变异程度高 相关:要想数量性状选择效果好的条件:1、遗传差异大 2、选择差异大 3、育种值估计准确性高4、世代间隔小5、被选性状的数目N为3-5为宜6、遗传相关(回避同一个群体同时选两个相关的性状) 9、水牛的染色体数目是( 48 )条。【 B 】 A、60 B、48 C、30 D、24 10、一DNA分子中,已知A的含量为19%,G+A的含量为()。【 C】 A、38% B、50% C、31% D、不能确定 11、染色体片段断裂后倒转180度重新连接,是()。【 A 】 A、倒位 B、易位 C、占位 D、重复 12、位于X染色体与Y不同源部分的基因表现出()。【 C 】 A、常染色体遗传 B、限性遗传 C、伴性遗传 D、限雄遗传 13、遗传参数中,衡量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比例的是()。【 C 】 A、遗传力 B、重复力 C、遗传相关 D、育种值14、黄牛的染色体数目是()条。【 A 】 A、60 B、46 C、30 D、24 15、从细胞核内传递遗传信息到细胞核外的物质是()。【 C 】 A、D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16、要判断一个体在一显性完全的基因座位是否是杂合体,可以()。【 B 】 A、根据本身表现型 B根据测交结果 C、根据父亲表现型 D、根据母亲表现型 17、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儿子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18、遗传力的取值范围( )。【 C 】 A.2~3 B.0.5~1 C.0~1 D.1~2 19、真核生物的终止密码子是()。【 D 】 A、AUA B、AUG C、AGG D、UAG 20、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并识别密码子的物质是()。【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1、若100%的性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换,则互换率为:()【 A 】 A、100% B、50% C、200% D、25% 22、Aa 个体可以产生几种配子?【 B 】 A、1 B、2 C、3 D、4 23、有一只能育的变性公鸡,用它与正常母鸡交配,它们产生的后代中性别雄:雌比例为()。【 B 】 A、1:2 B、1:3 C 、1:4 D、1:5 24、同型交配时能改变()。【 B 】 A.基因频率 B.基因型频率 C.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D.基因 25、一男子为红绿色盲,其女儿为正常,该女儿与一正常男性所生女儿为携带者的几率为多少?【 A 】 A、1/2 B、1/3 C 、1/4 D、1/5 26、数量性状的特点是( )。【 A 】 A.需要测量 B.从外观可看出区别 C.由单个基因决定 D.变异间断分布 27、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是()。【 B 】 A、AUA B、AUG C、AGG D、UAG 28、反密码子位于()。【 B 】 A、rRNA B、tRNA C、mRNA D、蛋白质 29、转录的产物是()。【 C 】 A、DNA B、染色体 C、RNA D、蛋白质 30、AaBb的个体能产生()种类型的配子。【 C 】 A、2 B、3 C 、4 D、5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

林木遗传育种学讲义 (林学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基因工程系 二00六年四月 目录 上篇:遗传学部分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 基因作用及其环境的关系 第四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五章 数量遗传学 第六章 遗传物质改变 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八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下篇: 林木育种学 第九章 第九章 林木的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

第十章 林木改良中的选择原理与方法 第十一章 母树林与种子园 第十二章 无性系育种 第十三章 林木的杂交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十四章 林木抗性育种 第十五章 森林树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第十六章 遗传力和遗传增益 第十七章 常用林木育种野外田间试验设计及统计方法 上篇:遗传学部分 绪论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生物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 1 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1.1 概念 远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发现亲代和子代的相似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生物遗传现象的简要概括。所有一切生物种都以有性生殖过程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在世代间保持连续,使物种在世代延续过程中得以保存和相对稳定。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heredity)。 例: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及亲兄妹之间有明显的相似现象。 同时,子代与亲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子代和亲代之间或子代不同个体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但绝不会完全相同。象这种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质的两个方面,没有遗传就没有变异,相反,没有变异也就不存在遗传。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共同促进生物的向前发展。变异是生物进化必要因素,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也就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固定,变异就失去意义,生物就不存在物种。 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遗传受变异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世代间或同代不同群体间或个体间保持相似性,但又不相同。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在遗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变异,遗传和变异始终伴随着生物的进化过程。 遗传和变异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2)遗传是保守的,变异是变革的,发展的。(3)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4)遗传变

林木遗传育种

《林木遗传育种》授课讲义 段安安许玉兰 绪论 Introduction 主要内容:1.遗伟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 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阐明遗传学是指导育种实践的基础理论; 3.林木遗传传育种的特点和途径; 4.林木遗传育种学的任务及趋势。 目的:让学生在系统学习该门课程之前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弄清遗传、变异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对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趋势有所了解,从而引出一些关键性问题——林木为什么会产生遗传与变异?它们遵循什么规律?其物质基础是什么?人们如何利用这些理论服务于生产,选育或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林木新类型或新品种,为人类造福? 重点和难点:1、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概念及任务; 2、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趋势和展望。 具体内容如下: 遗传是生物的一种属性,是生命世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科学(当然包括生命科学)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揭示,或者说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认识。自然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永恒的;自然科学理论则是主观的、嬗变的。遗传学是认识与阐明遗传与变异这一自然现象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当然,它也有建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概述 1、什么遗传学? 遗传学(Genetics)就是研究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界的性状遗传和变异。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早就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现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英文中有“Like begets like”;松树种子长成的苗子是松树;良种可获得丰产;杨树永远是杨树;一般不会出现种瓜得豆,育柳成杨,养子成龙,养女成凤。在我国古代流传“生麒麟,牛生象”的传说至今没有科学依据。所谓遗传(heredity,inheritance)是指子代与亲代相似(resemblance,likeness,similarity)的现象(有人认为遗传是亲代及祖先传递给后代相似性的现象;或亲代与子代相似性的传递过程)。遗传是伴以稳定性为基础的,没有遗传的稳定性,也就不成其为遗传。这是生物最普遍,最基本的特征。但是,俗语讲“一母生九子,十个不一样”;尽管同卵双胞胎虽然很相象,但他们细心的父母也能辨认出哥弟或姊妹来;同一

林木遗传学答案

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总存在差异的想象 二价体: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成为联会 姐妹染色单体:四合体中,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根染色体,互称为姐妹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四合体中,由不同染色体复制而来的染色单体,互称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单位性状:生物体的每一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的相对差异 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生物某一性状的外在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成对染色体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成对基因 完全显性:F1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中间型的性状 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上出现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其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会因基因重组而分开的现象,F2中只有两种亲本表现型 不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因基因重组而分开的现

象,F2中表现型,两种亲本类型多,两种组重组类型少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所占的百分比 三联体:DNA上由三个连续基因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遗传密码:DNA上三联体的种类和顺序 简(兼)并:一种氨基酸受多个三联体决定的现象 转录:指DNA双链中以其中一条为模版,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将链上的遗传密码复制到mRNA上的过程 移码突变:因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引起三联体编码的移动,叫移码突变错义突变:因碱基替换导致肽链中氨基酸类型的替换而引起的突变同义突变:由于虽发生碱基替换,但未改变三联体决定的氨基酸类型回复突变:基因突变后有时能回到突变前的状态,出现遗传上的返祖现象 染色体组:能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数目最低的一套染色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只有正常数一半的染色体 三联体密码:三联体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非整倍体: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不成完整倍数的个体 同源多倍体:个体或细胞由相同的多套染色体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具有不同物种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单体:少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缺体:少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三体: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四体:多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徐立安教授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有丝分裂的意义 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减数分裂的意义 1.染色体数目恒定,物种相对稳定性 2.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后期Ⅰ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精核(n)+卵细胞(n)胚(2n) 精核(n)+2极核(n)胚乳(3n) 直感现象 花粉直感:胚乳中的染色体数是3n,2n来自母体的极核,n来自父本的精核。3n胚乳性状的遗传规律不同于2n 的其他组织。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xenia)或花粉直感。 果实直感:种皮、果皮由母体发育而来 生物生活周期——遗传物质的变化。 三、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名词解释 半保留复制:是指双链DNA的复制方式,DNA复制时,两个子代DNA分别保留了一条亲代DNA链,各自与新合成的互补链形成双链分子。 冈崎片段:DNA复制合成随从链时首先合成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的传递规律,主要是DNA→DNA,DNA→RNA→蛋白质,在病毒还可由RNA→DNA(反转录)及RNA→RNA(RNA复制或RNA转录)。 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特定的氨基酸是由1个或1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间接证据 1、DNA为一切具有染色体的生物所共有,各自的含量稳定 2、DNA在代谢上较稳定;

3、紫外线诱发性状的最有效波长为260nm; 4、DNA含量在性细胞中为体细胞中的一半 直接证据 1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以上两者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是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RNA转录的不同点) 1、原核生物的RNA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内 2、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有多个基因;而除少数较低等真核生物外,真核生物一个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 3、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催化所有的RNA的合成;真核生物中则有RNA聚合酶Ⅰ、Ⅱ、Ⅲ分别催化不同种类RNA的合成; 4、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直接起始转录合成RNA;真核生物3中RNA聚合酶都必须在蛋白质转录因子的协助下才能进行RNA的转录。 四、遗传定律 基本概念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性状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 相引组:遗传学上,两个显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相斥组:与相引组相反,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连锁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组。 连锁:指由于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一起遗传的倾向,用位点间的重组率表示。 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野生型:和突变也是相对来说的。在目前的研究中是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个体,也就是非人工诱变的,作为野生型,那么它所携带的就是野生型的基因组。 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测交法: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绪论 1.药用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药用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学的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而不是改变其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 3.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容: 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药用植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获得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常规途径 从野生或者栽培品种中人工选择;通过有性或者无性杂交育种培育 5.新的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培养技术;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基因添加、基因剔除、代途径转向、DNA标记辅助选择) 6.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状况及农业生物学特征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相对性状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保持其重要特征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7.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品种间)、一致性(个体间)、稳定性(特征特性)、地区性(生态环境)、时间性(使用日期) 8.遗传改良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快速性、丰富性 9.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及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 1.有性繁殖: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自花授粉植物:又名自交植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异交率为0~4% 。 3.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自花受精: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5.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②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③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6.异花授粉植物又名异交药用植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异交率大于50%。 7.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8.异花受精: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9花器构造特点:①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②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③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10. 风媒花的特征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积大并有粘液等 11. 虫媒花的特征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有蜜腺、香气,花被颜色鲜艳,花粉量少,花粉粒表面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比较适宜昆虫传播。 12.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2013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卷

2006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 卷 一、名词解释(每对名词6分,共18分) 1.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2. 双交/回交 3.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同一树种地理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漂移引起的。() 2.林木育种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应该优先采用的保存方式是原境保存。() 3.由于树木是多年生植物,人工集约化管理程度低,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只有当引种地和原产地生态条件大致相同时,引种才能成功。()4.741杨是一个无性系优良品种,在无性系群体内再进行单株选择,可使其改良程度进一步提高。() 5.优树选择属于遗传型选择,地理种源的选择属于表型选择。() 6.无性系选择是遗传增益最大的一种选择方式。() 7.影响选种效果的因素为性状遗传力、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三个因素数值越大对遗传改良的效果就越好。 8.毛白杨×加杨与加杨×毛白杨的杂交亲合力相同。 9.用经过子代测定的优树材料嫁接建立的种子园属于1.5代种子园,而用其子代苗嫁接繁殖的种子园属第二代种子园。()在种源-优树联合选择试验中,种源因素一般为巢式设计因素。() 三、按照综合分类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个有何特点?(15分) 四、树木引种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15分) 五、确定杂交组合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2分) ),各杂交组合苗高平均值如下表所示:(20分) 试问:1. 这是什么交配设计? 2. 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各为多少? 3. D×B、G×A 的特殊配合力各为多少? 1

2006年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对名词6分,共18分) 1.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表型选择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混杂的群体中按表现型淘汰一批低劣个体或挑选一批符合要求的个体,并对选出的个体混合采条、采种,混合繁殖。 遗传型选择(genotypic selection) 是指对入选的个体分别采种,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即谱系清楚的选择。 2.双交/回交 双交是用两个不同的单交种进行杂交,即(A×B)×(C×D) 回交是指单交得到的F1再与其亲本之一进行杂交。(A×B)×A 3.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位置效应:植物在无性繁殖时,插穗或接穗在树木上所处的位置,会在繁殖后几年内对无性系植株产生非遗传性影响; 成熟效应:是指繁殖材料的生理衰老,随着母树年龄增加,衰老加深,无性繁殖能力逐步下降,植物生长也随之受到抑制。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三、按照综合分类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个有何特点?(15分) (1)本地基因资源 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经长期培育和选择得到的优良树种、品种或类型。 (2)外地基因资源 指从国外或外地其它引入的树种、品种或类型。 (3)野生基因资源 自然界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树种。 (4)人工创造的基因资源 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获得的基因资源。人工创造的资源,需要通过培育、选择、鉴定,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四、树木引种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15分) 1.引种步骤 1)引种计划的制定 2)材料收集 3)种苗检疫 4)苗期性状观察 5)引种栽培试验 6)档案资料的建立 2.措施 1)引种要结合选择 2)选择多种立地条件作试验

林学A 遗传学试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试试卷A 课程名称:《林木遗传育种学》遗传学部分; 试卷编号: A 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1.1000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产生多少个精子。 A. 1000个; B. 4000个; C. 8000个 D.250个 2.如果群体的杂合体占1/3,那么经过两代自交以后,杂合体所占的比例将为(以一对杂合基因为例): A.1/6; B.1/9; C.1/4; D.1/12 3.白猫与黑猫交配, F1都是白猫。F1相互交配, F2中白.黑.棕三种小猫的比例为12:3:1,是下 列哪种原因引起的. A.互补作用 B.显性上位作用 C.抑制作用 D.环境影响 4.一个纯合白花植株与另一个来源不同的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都是橙色花,假定是由一 种酶的缺陷就形成白色花,在这里控制橙色花遗传的基因是: A.2个; B.至少2个; C.1个; D.难以确定 5.杂种植株AaBbCc 自交,如果所有的座位都在常染色体上,无连锁关系,与自交亲本表现: 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 A.1/8 B.1/2 C.37/64 D.7/8 6.独立基因a 、b 、c 和d 支配A 、B 、C 和D 化合物的合成。这些基因的每个突变体在培养基 中加下列物质才能生长。 学专业班级 装订线 ( 答题 不得 超过此线 )

据这些资料推断代谢途径为 A. a A b B c C d D B. b B a A c C d D C. c C a A b B d D D. d D b B c C a A 7.两个正常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儿子的白化病基因是从双亲的哪一个传来的? A.父亲 B.母亲 C.父母各1/2 D.父或母任一方 8.母亲为A血型,父亲为B血型,他(她)们的儿女的血型可能是: A.AB; B.AB.B; C.AB.A; D.A.B.AB.O 9.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相互易位的主要遗传效应: A.部分不育; B.半不育; C.位置效应; D. 假显性现象; 10.多倍体的巨大性指 A.某一器官增大; B.所有器官增大,生长加快,解剖结构也相应增大; C.种子数目增加, D.代谢物增多,抗逆性增强 11.多倍体不育性的原因是: A.染色体太多; B.染色体倍数为奇数, C.染色体联会松散 D.减数分裂不能进行 12.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倒位是指 A.染色体的某一段顺序颠倒了; B.一个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颠倒了; 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方向颠倒了;D. 染色体的长臂与短臂的位置颠倒了. 13.三对独立基因杂种(AaBbDd)形成的不同配子的种类是: A. 2 B. 4 C. 8 D. 16 14.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2n=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的染色单体 ....数是:A.10 B.5 C.20 D. 40 15. 单体的染色体数目为 A.2n-1 B.2n-2 C.2n+1 D.n+1 16.一个随机交配群体的起始频率为AA0.4 , Aa 0.4 , aa0.2, 该群体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的频

林木育种学大题

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容 林木良种选育:林木遗传品质的改良及其理论和方法。 林木良种繁殖:林木良种繁殖理论和方法。 品种的属性:人工选育、经济性状优良、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性状遗传稳定、较好的适应性、特异性。 认识品种需要注意的问题: (1)品种是经济概念,是林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而不是分类单位; (2)评价品种优劣的唯一标准是现实的应用价值,而不是选育技术是否先进; (3)品种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 林木育种的特点、趋势和任务: 1、特点:①林木生长周期长,特别是有一个比较长的幼年期,导致林木育种周期长,特别 不利于多世代育种; ②树体高大,占地多,遗传测定困难、昂贵; ③多数树种都属异花授粉,高度杂合,近交衰退严重,要避免近交;自交(近交) 难以作为育种方法; ④大多处于野生状态,研究基础薄弱;有大量的遗传变异可以利用; ⑤多年生植物,多年开花结实,可以通过子代测定进行后向选择,提高选择效率。 2、趋势:①育种目标多样化;②常规育种仍然是林木育种的主要途径; ③种子园仍然是林木良种繁育的重要途径; ④无性繁殖技术日渐成熟,无性系育种前景广阔,无性系造林更加受到重视; ⑤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3、任务:根本任务:育种资源保存和种质资源创新,良种选育和繁殖。(如;林木育种资源 的搜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林木新品种(类 型)选育;林木良种繁育等。) 变异的种类 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没有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 变异的区分 通过有严格试验设计的田间对比试验;直接检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林木遗传变异的层次 ①地理种源变异②同一种源不同立地间的变异③同一种源不同林分间的变异 ④同一林分不同个体间差异⑤个体的变异 ⑥非遗传基础改变引起的变异:早晚材密度变异; ⑦遗传基础改变引起的变异:体细胞变异(芽变),性细胞变异(2n配子的产生)。 林木育种的实质 ①发现(自然界已有的)、创造(自然界没有的)变异(关键); ②评价、鉴定、选择变异;③稳定、利用变异。 林木地理变异的意义(基本结论): (1)种源间的差异能够通过种子遗传给后代,因而通过选择可以利用; (2)当地种源的适应性最强,但生产率不一定最高,所以在对外地的种源未了解之前,使用当地种源最安全; (3)地理种源变异在树木变异中占的分量很大,通过种源选择就能获得较大的改良效果。(4)适应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分量最大,若要改良适应性状,最好先进行种源选择;(5)对于多数树种生长性状也表现出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选择也能取得好效果。

林木遗传与育种复习笔记Word版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子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总是存在这种或那种差异,绝不会完全相同,这种有差异的现象就叫变异。 3.二价体: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4.联会:减数分裂中,两条同源染色体纵向间的配对。 5.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条染色单体。 6.非姐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各自产生的染色单体之间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 7.单位性状: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8.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的相对差异。 9.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生物性状表现必需的内在因素。 10.表现型:指生物某一性状的外在表现,简称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同源染色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12.非同源染色体:不属于同一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不能互补配对。 13.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成对基因。 14.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点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15.完全显性:F1只表现出亲本之一的性状。 16.不完全显性:F1表现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 17.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 18.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9.完全连锁:若F2只有亲本表现型。 20.不完全连锁:若F2四种表现型中两种亲本类型多,两种重组类型少。 21.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数所占分数比,又称重组率。 22.三联体:DNA上由三个连锁碱基构成一个功能单位,决定一种氨基酸,这三个碱基就叫三联体。23.遗传密码:核苷酸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编码20种氨基酸和多肽链起始及终止的一套64个三联体密码子。 24.简(兼)并:两种或多种氨基酸三联体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25.转录:DNA的遗传信息被拷贝成RNA的遗传信息的过程。 26.移码突变:基因编码内缺失或增加的核苷酸数目不足是3的倍数而造成读框的移动。 27.错义突变:突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28.同义突变:编码同一氨基酸的密码子的核苷酸改变但不改变编码的氨基酸,既不改变基因产物的突变。29.染色体组:能维持胚子正常功能的,树木最低的一套染色体。 30.单倍体:具有和该种配子染色体数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31.非整倍体:染色体组中缺少或额外增加一条或若干条完整的染色体的细胞或二倍体生物。 32.同源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所组成的多倍体。 33.异源多倍体:由种间杂种染色体加倍而来。有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杂交形成的多倍体或远缘杂交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34.单体:少1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35.缺体:少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36.三体: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37.四体:多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38.基因频率:某基因占该位点基因总数的比率。

动物遗传育种学资料整理

第二章 通径系数 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 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 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 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 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 (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 (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 )有个亲侄子(Y ),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 ),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 求X 与Z 的相关。 解: Z 125 .0)2/1()2/1(44)(=+=XZ R

第三章 群体的遗传组成 1、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 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8、简述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 2,H=2pq ,R=q 2。 9、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中有三个等位基因。其中C 对c h 和c 都是显性,c h 对c 呈显性,CC 、Cc h 和Cc 都表现全身有色,c h c h 和c h c 都表现为“八黑”,即所谓喜马拉雅型,cc 表现为白化。江南种兔场中,全色兔占75%,八黑兔占16%,白化兔占9%,求C 、c h 和c 三种基因的频率。 解: 2 .03.05.0113 .009.05 .05.015.009.016.01)1()(22222=--=--=====-==+=+=--=+=++=+r p q A r p A H p p r q r qr q A H

2011年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

林木遗传育种学习题 遗传学 一、词解释 遗传变异二价体联会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型表现型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基因互作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交换值三联体遗传密码简(兼)并转录移码突变错义突变同义突变染色体组单倍体非整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体缺体三体四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基因迁移遗传漂移数量性状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 二、问答 1.经核型分析,已知杨树的染色体基数为19,即2n=2x=38。写出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1)叶(2)根(3)胚乳(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7)花药壁(8)精细胞 2.某树种基因型为AaBbCcddEeFF,图示可能产生的配子种类,计算雌雄配子可能的组合数。 3.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显性,厚壳T对薄壳t显性,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指出下列杂交组合的(1)亲本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TTrr×ttRR TTRR×ttrr TtRr×ttRr ttRr×Ttrr 4.控制蕃茄红果与黄果、二室与多室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写出下表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 5. 在金鱼草中,花色、叶型是分别由二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的:R为红色,r为白色;N为狭叶,n 为阔叶。用纯种红花阔叶与白花狭叶品种杂交,F1为红花中宽叶。若F1自交,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频率如何? 6.豌豆高株(D)对矮株(d)、圆粒(R)对皱粒(r)、黄子叶(Y)对绿子叶(y)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试分析下列杂交组合F1的表型及比例、基因型及比例: (1)DdRRYy×DdRrYy (2)DDRRYy×ddRryy 7.A与D两对基因连锁,交换值为25%。基因型为Ad/ad的植株自交后,后代有基因型及表现型比例如何?若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后代基因型及表型比例又如何? 8.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对育种有什么启示? 9.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及区别。 10.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有何要点? 11.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与基因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12.细胞质遗传具有哪些特点? 13.DNA在活体内是怎样复制的? 14. 简述蛋白质合成过程。 15.染色体结构变异各有何遗传效应?

林木遗传育种试题2

林木遗传育种期末考试 班级:姓名:学号:序号: 一名词解释(10×2ˊ) 1细胞质遗传: 2数量性状: 3遗传力: 4基因型频率: 5物种: 6引种: 7种源: 8杂交不亲和性: 9吸收剂量: 10性状: 11林木遗育种: 12遗传: 13变异: 14可遗传的变异: 15不可遗传的变异 16等位基因: 17完全显性: 18表型模写: 19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 20质量性状: 21连锁: 22完全连锁: 二填空题(30×1ˊ) 1_____ ______ _______构成植物遗传的三大体系。 2在形态上染色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部分组成。 3染色体的形态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形态。 4 DNA的结构是_______,结构,两条链_______平行,种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碱基按照_______配对。碱基之间通过_______连接。 5一个细胞在减数分裂中间期_______复制一次,分裂_______,形成_______个染色体个数_______的子细胞。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二介体在_______形成,两条_______的_______发生_______ 使得产生的配子变异类型增加。 7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 8DNA的复制方式为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10孟德尔学说的前提是______。 三判断题(5×1ˊ) 1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2生物只要发生变异,就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3单倍体只含有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 4细胞质遗传就是母性遗传。() 5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既可以发生正突变,也可以发生负突变,而且基因突变都是有益的。() 6原核生物DNA的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间和地点,真核生物转录在细胞核,转录在核糖体。() 7在任何一个大群体中,不论上一代的基因频率如何,只要发生一代交配,由一对位于常染

(完整版)林木遗传育种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体——比正常的二倍体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物种; 2.基因——DNA分子上能够被转录为RNA或翻译成多肽连的特定区段。 3.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 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D--->DNA 的复制过程,叫中心法则 4.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细胞质遗传。 5.驯化——只有采取人工措施改变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引种,称为驯化。 二、填空: 1.着丝点 2.一,四 3.3`—TGCTAA—5` 4.否 5.母 6.低温、干燥、黑暗 7.花药或花粉粒 三、简答题: 1.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有毒IIIS型,一种无毒IIR型。将有毒型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可使小鼠死亡,将无毒型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型加热杀死,单独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当将加热杀死的有毒型与无毒型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有毒型肺炎双球菌只是外壳蛋白质失活,内部DNA仍具有活性,有毒型的DNA可利用无毒型提供的酶类或其它物质,合成新的有毒型肺炎双球菌。 2.答:基因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基因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 3.答: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如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干扰时,则等位基因(p、q)频率及3种基因型(AA=p2、Aa=2pq、aa=q2)频率始终保持一定,各代不变。改变基因平衡的因素有:基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 4.答:(1)、重视拟引进花木品种在原产地的经济表现和观赏价值(2)、比较植物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3)、分析限制植物引种驯化的主要生态因子(4)、研究植物的生态历史(5)、考虑引种植物的生态类型 5.答:组合育种的目的在于通过杂交,使不同亲本的基因重组,产生新的类型,再通过选择,培育出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优势育种的目的则是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于一个杂种的个体中,形成在该形状上具有杂种优势的新类型。对于异花授粉的植物,组合育种需要经过几代的选择,使杂种后代的有利基因组合纯化,才能成为定型的品种。而在优势育种中,要想使杂种一代个体间表现一致;就必须使杂合亲本纯合化。简言之,组合育种是“先杂后纯”,优势育种是“先纯后杂”。在用于生产时,组合育种是同质结合的类型,可以继续留种繁殖;而优势育种是利用杂合类,不能继续留种繁殖。 四、分析与计算( 答: TtRr ×ttrr | | 亲本表现型厚壳紫色薄壳红色 | | ▼▼ 配子种类TR Tr tR tr tr F1的基因型种类TtRr Ttrr ttRr ttrr 比例 1 : 1 : 1 : 1 F1表现型种类厚壳紫色厚壳红色薄壳紫色薄壳红色 比例 1 : 1 : 1 : 1

林木遗传育种学试卷之一

林木育种学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多线染色体 2.剂量效应 3.伴性遗传 4.单体 5.主基因 6.孟德尔群体 7.广义遗传力 8.遗传距离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松树染色体2n=24条,其根尖组织条,胚乳条 2.当两对非等位基因为不完全连锁时,交换值总是大于而小于。3.B染色体是指。 4.异染色质区和常染色质区,只是上的不同,二者在结构上是连续的。细胞分裂间期区的染色质线仍高度螺旋化。 5.同源异源六倍体可通过异源四倍体AAB1B1与二倍体B1B1 后再将染色体 来获得。 6.非整倍体的遗传一般是通过配子而遗传的,配子往往因染色体数目不完整而败育。 7.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常分为二大类和。 8.一个位点上可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这些基因叫做。 9.x表示一个染色体组,n 表示配子染色体数目,则同源四倍体可表示为,二体单倍体表示为。 10.DNA分子链经四级螺旋化的染色单体长度缩短约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2.何谓突变和突变体,突变有哪几种类型。 3.关于染色体交换机理的学说有哪些? 4.简述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四、问答及计算(共32分) 1.“裂和桥”循环是怎么产生的?6分 2.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打破遗传平衡?6分 3.缺失的形成及其遗传效应。7分

4.通常可以将染色体的易位表现半不育性看成一个“显性”基因。有人得到一株玉米易位杂合体,株高正常,是半不育的。曾用一个正常的矮生品系(brbr纯系) 与它杂交再用同一矮生品系与F1群体中的半不育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子代群体的表现型种类及其个体数为: 株高正常, 完全可育27;株高正常,半不育227; 矮生,完全可育223;矮生,半不育23; 矮生基因(br)本来是在第一染色体上,试解释: (1) 杂交和测交结果是否证明易位涉及第 1 染色体上,为什么? (4分) (2) 易位点 (T) 距离br基因有多远? (5分) (3) 如果易位不涉及第1染色体,则测交子代表现型比应怎样? (4分)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动物遗传育种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群体 2.多倍体 3.质量性状 4.基因型频率 5.物种 6.遗传力 7.重复力 8.上位效应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分离规律的要点: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 是存在,F2代有三种基因型,比例为,两种表现型:显隐性之比为。 2.染色体畸变包括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和 的改变。 3.性状可以主要分成两类和。 4.群体遗传结构平衡条件为(哈迪温伯格定律) ,此时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关为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远缘杂交中,具有繁殖力的杂种一代是( )。 A.马X驴 B.鸡X火鸡 C.鸡X鹌鹑 D.单峰驼X双峰驼 2.育种场的主要任务是改良现有品种和( )。 A.扩繁 B.进行商品生产 C.培育新品种和品系 D.性能测定 3.同源染色体配对,出现联会现象是在( )。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4.基因突变是指( )。 A.由于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 B.由于染色体数目改变而造成的基因组的增减 C.由于染色体结构改变而造成的基因组的改变 D.DNA重组 5.某品种牛,无角基因A对有角基因a呈完全显性,现有一有角牛群,改造成无角牛群需通过( )。

A.使用有角公牛 B.全使用无角公牛配种 C.使用有角母牛 D.淘汰有角公牛 6.正态分布曲线有( )。 A.2个峰 B.3个峰 C.1个峰· D.4个峰 7.在统计学中,研究由某些变量的变化去估计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即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因果关系,称之为( )。 A.相关关系 B.回归关系 C.依存关系 D.无关系 8.表型方差部分中,显性方差的表示符号为( )。 A.VA B.Vs C.Vi D.VD 9.会影响群体平均数的因素是( )。 A.基因频率 B.个体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鸡的金色、银色羽自别可采用金色羽公鸡配( )。 A.金色母鸡 B.银色母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