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基础题三》2013

【新人教】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基础题三》2013
【新人教】高考数学总复习《立体几何基础题三》2013

立体几何基础题

361. 有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棱长都相等,将它们一个侧面重叠后,还有几个暴露面? 解析:有5个暴露面.

如图所示,过V 作VS ′∥AB ,则四边形S ′ABV 为平行四边形,有∠S ′VA=∠VAB=60°,从而ΔS ′VA 为等边三角形,同理ΔS ′VD 也是等边三角形,从而ΔS ′AD 也是等边三角形,得到以ΔVAD 为底,以S ′与S 重合.

这表明ΔVAB 与ΔVSA 共面,ΔVCD 与ΔVSD 共面,故共有5个暴露面.

362. 若四面体各棱长是1或2,且该四面体不是正四面体,则其体积的值是 .(只须写出一个可能的值)

解析: 该题的显著特点是结论发散而不惟一.本题表面上是考查锥体求积公式这个知识点,实际上主要考查由所给条件构造一个四面体的能力,首先得考虑每个面的三条棱是如何构成的.

排除{1,1,2},可得{1,1,1},{1,2,2},{2,2,2},然后由这三类面在空间构造满足条件的一个四面体,再求其体积.

由平时所见的题目,至少可构造出二类满足条件的四面体,五条边为2,另一边为1,对棱相等的四面体.

对于五条边为2,另一边为1的四面体,参看图1所示,设AD=1,取AD 的中点为M ,平面BCM 把三棱锥分成两个三棱锥,由对称性可知AD ⊥面BCM ,且V A —BCM =V D —BCM ,所以

V ABCD =

3

1

S ΔBCM ·AD. CM=22DM CD -=2

2

)2

1(2-=

2

15

.设N 是BC 的中点,则MN ⊥BC ,MN=22CN CM -=

14

15-=

211,从而S ΔBCM =21×2×211=211

, 故V ABCD =

31×211×1=6

11

.

对于对棱相等的四面体,可参见图2.其体积的计算可先将其置于一个长方体之中,再用长方体的体积减去四个小三棱锥的体积来进行.亦可套公式

V=12

2

·)b a c )(a c b )(c b a (222222222-+-+-+, 不妨令a=b=2,c=1,则

V=

12

2

·)441)(414)(144(-+-+-+ =

122

·7=12

14. 363. 湖结冰时,一个球漂在其上,取出后(未弄破冰),冰面上留下了一个直径为24cm,深为8cm 的空穴,求该球的半径.

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依题意知截面圆的半径r =12,球心与截面的距离为d =R-8,由截

面性质得:r 2+d 2=R 2,即122+(R-8)2=R 2

. 得R =13 ∴该球半径为13cm.

364. 在有阳光时,一根长为3米的旗轩垂直于水平地面,它的影长为3米,同时将一个半径为3米的球放在这块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求球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用无理数表示).

解析:由题意知,光线与地面成60°角,设球的阴影部分面积为S ,垂直于光线的大圆面积为S ′,则Scos30°=S ′,并且S ′=9π,所以S =63π(米2

)

365. 设棱锥M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且MA =MD ,MA ⊥AB ,如果ΔAMD 的面积为1,试求能够放入这个棱锥的最大球的半径.

解析: ∵AB ⊥AD ,AB ⊥MA , ∴AB ⊥平面MAD , 由此,面MAD ⊥面AC. 记E 是AD 的中点, 从而ME ⊥AD.

∴ME ⊥平面AC , ME ⊥EF

设球O 是与平面MAD 、AC 、平面MBC 都相切的球. 不妨设O ∈平面MEF ,于是O 是ΔMEF 的内心. 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r =MF

EM EF S MEF

++△2

设AD =EF =a,∵S ΔAMD =1. ∴ME =

a 2.MF =22

)2(a

a +, r =

22)2(22

a

a a a +++

2

222

+=2-1

当且仅当a =

a

2

,即a =2时,等号成立. ∴当AD =ME =2时,满足条件的球最大半径为2-1. 366.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期棱长为a. (1)求证BD ⊥截面AB 1C ;

(2)求点B 到截面AB 1C 的距离;

(3)求BB 1与截面AB 1C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11

1:DD BD

AC

⊥??⊥?⊥?

证明面ABCD BD

AC

同理BD 1⊥AB 1.∴BD 1⊥面ACB 1.

(2)AB=BC=BB 1?G 为△AB 1C 的中心.AC=2a AG=

3

6323a 22=?? a ∴BG=2

22229

396)36(

a a a a a =-=-=33a (3)∠BB 1G 为所求

cos ∠BB 1G=3

63611==a a

BB GB 367. 已知P为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为PB的中点,求证:PD∥平面MAC.

解析: 因M 为PB 的中点,连BD ∩AC 于O 后,可将PD 缩小平移到MO ,可见MO 为所求作的平行线.

证明 连AC交BD于O,连MO, 则MO为△PBD的中位线,

∴PD∥MO,∵PD?平面MAC,MO平面MAC, ∴PD∥平面MAC.

368.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 ,N ,E,F分别是棱B1C1,A 1D 1,D1D,AB的中点.

(1)求证:A1E⊥平面ABMN. (2)平面直线A 1E 与MF 所成的角. 解析:(1)要证A 1E ⊥平面ABMN ,只要在平面中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A 1E 都垂直,显然MN 与它垂直,这是因为MN ⊥平面A 1ADD 1,另一方面,AN 与A 1E 是否垂直,这是同一个平面中的问题,只要画出平面几何图形,用平几知识解决.(2)为(1)的应用. 证明 (1)∵AB ⊥平面A 1ADD 1, 而A1E?平面A 1ADD 1,

∴AB ⊥A1E.在平面A 1ADD 1中,A 1E ⊥AN , ∵AN ∩AB =A ,∴A 1E ⊥平面ABMN .

解 (2)由(1)知A 1E ⊥平面ABMN ,而MF ?平面ABMN ,∴A 1E ⊥MF ,

则A 1E 与MF 所成的角为90°

369.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 为棱C C1的中点,AC 交BD 于点O ,求证:A 1O ⊥平面MBD .

解析:要证A 1O ⊥平面MBD ,只要在平面MBD 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A 1O 都垂直,首先想到DB ,先观察 A 1O 垂直DB 吗?

方法1:发现A 1O 平分DB ,想到什么?(△A 1DB 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A 1D =A 1B ,DO =OB ,∴A 1O ⊥DB .

方法2:A 1O ⊥DB 吗?即DB ⊥A 1O 吗?DB 垂直包含A 1O 的平面吗?(易见DB ⊥平面A 1ACC 1)

再观察A 1O 垂直何直线?DM ?BM ?因这两条直线与A 1O 均异面,故难以直接观察,平面MDB 中还有何直线?易想到MO ,因MO 与A 1O 相交,它们在同一平面内,这是一个平几问题,可画出平几图进行观察.

证明 取CC 1中点M ,连结MO ,∵DB ⊥A 1A ,DB ⊥AC ,A 1A ∩AC=A ,∴DB ⊥平面A 1ACC 1,而A 1O ?平面A 1ACC 1,∴A 1O ⊥DB .在矩形A 1ACC 1中,∵tan ∠AA 1O=2

2

,tan ∠MOC=

2

2

,∴∠AA 1O=∠MOC ,则∠A 1OA +∠MOC =90°,∴A 1O ⊥OM ,∵OM ∩DB =O ,∴A 1O ⊥平面MBD .

370. 点P 在线段AB 上,且AP ∶PB =1∶2,若A ,B 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a ,b

,求点

P 到平面α的距离. 解析:(1)A ,B 在平面α的同侧时,P 平面α的距离为

3

23132b

a b a +=

+; (2)A ,B 在平面α的异侧时,P 平面α的距离为3

2)(3

1

32b

a b a -=-+.

点评 一是画图时,只要画出如右上图的平面图形即可,无需画出空间图形;二是对第(2)种情形,若以平面为“水平面”,在其上方的点高度为正,在其下方的点高度为负,则第(2)种情形的结论,就是将(1)结论中的b 改为(-b),而无需再画另一图形加以求解. 371. 若两直线a 与b 异面,则过a 且与b 垂直的平面 ( ) (A)有且只有一个 (B)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C)有无数多个 (D)一定不存在 (B)

解析:若存在,则a ⊥b ,而由条件知,a 不一定与b 垂直.

372.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 是A 1C 1的中点,则直线CE 垂直于 ( ) (A)AC (B)BD (C)A 1D (D)A 1D 1 解析:(B)

BD ⊥AC ,BD ⊥CC 1,∴BD ⊥平面A 1ACC 1,∴BD ⊥CE . 373. 定点P 不在△ABC 所在平面内,过P 作平面α,使△ABC 的三个顶点到α的距离相等,这样的平面共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D

过P 作一个与AB ,AC 都平行的平面,则它符合要求;设边AB ,BC ,CA 的中点分别为E ,F ,G ,则平面PEF 符合要求;同理平面PFG ,平面PGE 符合要求

374. P 为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平面ABCD ,P 到B ,C ,D 三点的距离分别是5,17,13,则P 到A 点的距离是

( )

(A)1

(B)2

(C)3

(D)4

解析:(A )

设AB =a ,BC =b ,PA =h ,则a 2+h 2=5, b 2+h 2=13, a 2+b 2+h 2=17,∴h=1.

375. 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B 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6cm, 9cm, P 在线段AB 上,AP :PB =1:2,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 解析:7cm 或1cm .

分A ,B 在平面α的同侧与异侧两种情况.同侧时,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31

9326?+?=7(cm ),

异侧时,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3

1

9326?-?=1(cm ).

376. △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为2cm, 3cm, 4cm ,

且它们在α的同一侧,则△ABC 的重心到平面α的距离为 . 解析:3cm .

3

5

43++=3cm . 377. Rt △ABC 中,D 是斜边AB 的中点,AC =6,BC =8,EC ⊥平面ABC ,且EC =12,则ED = . 解析:13.

AB =10,∴CD =5,则ED =22125+=13.

378.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

(1)A 1B 与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

(2)B 1B 在平面A 1C 1B 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析: 求线面成角,一定要找准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1)先找到斜足A 1,再找出B 在平面A 1B 1CD 内的射影,即从B 向平面A 1B 1CD 作垂线,一定要证明它是平面A 1B 1CD 的垂线.

这里可证BC 1⊥平面A 1B 1CD ,O 为垂足,

∴A 1O 为A 1B 在平面A 1B 1CD 上的射影.

(2)若将平面D 1D 1BB 竖直放置在正前方,则A 1C 1横放在正前方,估计B 1B 在平面A 1C 1B 内的射影应落在O 1B 上,这是因为A 1C 1⊥平面D 1DBB 1,∴故作B 1H ⊥O 1B 交于H 时,BH 1⊥A 1C 1,即H 为B 1在平面A 1C 1B 内的射影.另在求此角大小时,只要求∠B 1BO 1即可. 解析:(1)如图,连结BC 1,交B 1C 于O ,连A 1O . ∵A 1B 1⊥平面B 1BCC 1,BC 1?平面B 1BCC 1,∴A 1B 1⊥BC 1.

又B 1C ⊥BC 1,A 1B 1∩B 1C =B 1, ∴BC 1⊥平面A 1B 1CD ,O 为垂足,

∴A 1O 为A 1B 在平面A 1B 1CD 上的射影, 则∠BA 1O 为A 1B 与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 sin ∠BA 1O =

2

1

1=B A BO ,∴∠BA 1O =30°. (2)连结A 1C 1交B 1D 1于O 1,连BO 1,

作B 1H ⊥BO 1于H .∵A 1C 1⊥平面D 1DBB 1,∴A 1C 1⊥B 1H . 又B 1H ⊥BO 1,A 1C 1∩BO 1=O 1,∴B 1H ⊥平面A 1C 1B , ∴∠B 1BO 1为B 1B 与平面A 1C 1B 所成的角, tan ∠B 1BO =

22111=B B O B ,即B 1B 与平面A 1C 1B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2

2

. 379. Rt △ABC 中,∠C =90°,BC =36,若平面ABC 外一点P 与平面A ,B ,C 三点等距

离,且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80,M 为AC 的中点. (1)求证:PM ⊥AC ;

(2)求P 到直线AC 的距离;

(3)求PM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析:点P 到△ABC 的三个顶点等距离,则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ABC 的外心,而△ABC 为直角三角形,其外心为斜边的中点.

证明 (1)∵PA =PC ,M 是AC 中点,∴PM ⊥AC

解 (2)∵BC =36,∴MH =18,又PH =80,

∴PM =8218802222=+=+MH PH ,即P 到直线AC 的距离为82;

(3)∵PM=PB=PC ,∴P 在平面ABC 内的射线为△ABC 的外心, ∵∠C=90° ∴P 在平面ABC 内的射线为AB 的中点H 。 ∵PH ⊥平面ABC ,∴HM 为PM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 则∠PMH 为PM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tan ∠PMH =

9

40

1880=

=MH PH 380. 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 中。各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的四面体,M 为AD 的中点,求CM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要作出CM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关键是作出M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而M 为AD 的中点,故只需观察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至此问题解法已明朗.

解 作AO ⊥平面BCD 于O ,连DO ,作MN ⊥平面BCD 于N ,则N ∈OD . 设AD =a ,则OD =a a 33233

2

=?,∴AO =a OD AD 3

622=-,∴MN =

a 6

6

. 又∵CM =

a 2

3

,∴CN =a a MN CM 62112722==

-. ∴CM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7=CM CN . 381.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棱A 1A 的中点,N 在AB 上,且AN ∶NB =1∶3,

求证:C 1M ⊥MN .

解析:在空间中作出两条直线垂直相对较在平面内作两条直线垂直难.此题C 1M 与MN 是相交直线,一种方法可通过勾股定理来验证它是否垂直,另一方法为:因MN 是平面A 1ABB 1内的一条直线,可考虑MC 1在平面A 1ABB 1内的射影. 证明1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MN =a 4

5

, C 1M =a a a a 2

3)2(222=

++,C 1N =a a a a 441

)43(222=

++, ∵MN 2

+MC 12

=NC 12

,∴C 1M ⊥MN .

证明2 连结B 1M ,∵C 1B 1⊥平面A 1ABB 1, ∴B 1M 为C 1M 在平面A 1ABB 1上的射影.

设棱长为a ,∵AN =a 41,AM =a 21,∴tan ∠AMN =2

1

又tan ∠A 1B 1M =

2

1

,则∠AMN =∠A 1B 1M ,∴B 1M ⊥MN , 由三垂线定理知,C 1M ⊥MN . 382. 如图,ABCD 为直角梯形,∠DAB =∠ABC =90°,AB =BC =a ,AD =2a ,PA ⊥平面ABCD ,PA =a .

(1) 求证:PC ⊥CD ;

(2) 求点B 到直线PC 的距离.

解析:(1)要证PC 与CD 垂直,只要证明AC 与CD 垂直,可按实际情形画出底面图形进行证明.(2)从B 向直线PC 作垂直,可利用△PBC 求高,但需求出三边,并判断其形状(事实上,这里的∠PBC =90°);另一种重要的思想是:因PC 在平面PAC 中,而所作BH 为平

面PAC 的斜线,故关键在于找出B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因平面PAC 处于“竖直状态”,则只要从B 作“水平”的垂线,可见也只要从B 向AC 作垂线便可得其射影. 证明 (1)取AD 的中点E ,连AC ,CE , 则ABCE 是正方形,△CE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 ⊥CD ,∵PA ⊥平面ABCD ,∴AC 为PC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PC ⊥CD ; 解 (2)连BE 交AC 于O ,则BE ⊥AC , 又BE ⊥PA ,AC ∩PA =A ,∴BE ⊥平面PAC . 过O 作OH ⊥PC 于H ,连BH ,则BH ⊥PC .

∵PA =a ,AC =a 2,∴PC =a 3,则OH =a a

a a 66

3221=??

∵BO =

a 2

2

,∴BH =a OH BO 3622=+ 383. 四面体ABCD 的四个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面至多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D )

设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从底面的一个锐角顶点作平面的垂线,则这样的四面体的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384. 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B 在平面α内,直角顶点C 在平面α外,C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C 1,且C 1?AB ,则△C 1AB 为 (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以上都不对 解析:(C )

∵C 1A 2+C 1B 2

=AB, ∴∠AC 1B 为钝角,则△C 1AB 为钝角三角形. 385. △ABC 在平面α内,∠C =90°,点P?α,PA=PB=PC=7, AB=10, 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等于 解析:62.

∵PA =PB =PC,∴P 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ABC 的外心O,∵∠C =90°,∴O为AB 的中点,∵AO =5,PA =7,∴PO =625722=-

386. P 是边长为a 的六边形ABCDEF 所成平面外一点,PA ⊥AB ,PA ⊥AF ,PA =a ,则点P 到边CD 的距离是 解析:2a .

PA ⊥平面ABCDEF ,A 到CD 的距离为a 3,∴P 到边CD 的距离是2a 387. 如图,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 求证:MN ⊥CD ;

(2) 若∠PDA =45°,求证:MN ⊥平面PCD .

证明 (1)连AC ∩BD =O ,连NO ,MO ,则NO ∥PA . ∵PA ⊥平面ABCD ,∴NO ⊥平面ABCD .

∵MO ⊥AB ,∴MN ⊥AB ,而CD ∥AB ,∴MN ⊥CD ; (2)∵∠PDA =45°,∴PA =AD ,

解析: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的一个对角面△PAC 。设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h ,斜高为h ′,底面中心为O ,连PO ,则PO ⊥底面ABCD ,∴PO ⊥AC ,在△PAC 中,AC=a 2,PO=h ,

∴ah PO AC S PAC

2

2

21=?=? P

C

D

O

E P A B

C

在△PBC 中,h a S PBC '=?2

1

° ∴2:6:22

1

:22:='='=??h h h a ah S S PBC PAC ∴h:h ′=2:3.

取BC 中点E ,连OE ,PE ,可证∠PEO 即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两面角的平面角。 在Rt △POE 中,sin ∠PEO=2

3

=

'=h h PE PO , ∴∠PEO=

3π,即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为3

π

. 394. 如右图,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C 1⊥BC 1,AB ⊥AC ,AB=3,AC=2,侧棱与

底面成60°角。

(1)求证:AC ⊥面ABC 1;

(2)求证:C 1点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H 在直线AB 上; (3)求此三棱柱体积的最小值。 解析:(1)由棱柱性质,可知A 1C 1//AC

∵A 1C 1⊥BC 1,

∴AC ⊥BC 1,又∵AC ⊥AB ,∴AC ⊥平面ABC 1

(2)由(1)知AC ⊥平面ABC 1,又AC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ABC 1

在平面ABC 1内,过C 1作C 1H ⊥AB 于H ,则C 1H ⊥平面ABC ,故点C 1在平面ABC 上 的射影H 在直线AB 上。

(3)连结HC ,由(2)知C 1H ⊥平面ABC , ∴∠C 1CH 就是侧棱CC 1与底面所成的角, ∴∠C 1CH=60°,C 1H=CH ·tan60°=CH 3 V 棱柱=CH CH H C AC AB H C S ABC 333232

1

2111=???=??=

?? ∵CA ⊥AB ,∴CH 2=≥AC ,所以棱柱体积最小值33362=?。 395. 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900

,∠BAC=300

,BC=1,AA 1=6,M 为CC 1中点,

求证:AB 1⊥A 1M 。

解析:因结论是线线垂直,可考虑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 ∠ACB=900

∴ ∠A 1C 1B 1=900

即B 1C 1⊥C 1A 1

又由CC 1⊥平面A 1B 1C 1得:CC 1⊥B 1C 1 ∴ B 1C 1⊥平面AA 1C 1C

∴ AC 1为AB 1在平面AA 1C 1C 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下证AC 1⊥A 1M 即可

在矩形AA 1C 1C 中,AC=A 1C 1=3,AA 1=CC 1=6

∵ 22

326

A C MC 111=

=,2263A A C A 1

11== ∴ A

A C A A C MC 11

1111= ∴ Rt △A 1C 1M ∽Rt △AA 1C 1 ∴ ∠1=∠2

又∠2+∠3=900

∴ ∠1+∠3=900

∴ AC 1⊥A 1M ∴ AB 1⊥A 1M

评注:利用三垂线定理的关键是找到基本面后找平面的垂线 396. 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a ,在侧棱BB 1上截取BD=2

a ,在侧棱CC 1上截取CE=a ,过A 、D 、E 作棱柱的截面ADE (1)求△ADE 的面积;(2)求证:平面ADE ⊥平面ACC 1A 1。

解析:分别在三个侧面内求出△ADE 的边长

AE=2a ,AD=

25a ,DE=a 2

5

)2a (a )BD EC (BC 2222=

+=-+ ∴ 截面ADE 为等腰三角形

S=

222a 46)a 22()a 25(a 221h AE 21=-??=? (2)∵ 底面ABC ⊥侧面AA 1C 1C ∴ △ABC 边AC 上的高BM ⊥侧面AA 1C 1C 下设法把BM 平移到平面AED 中去 取AE 中点N ,连MN 、DN

∵ MN //==21EC ,BD //==21EC

∴ MN //=

=BD ∴ DN ∥BM

∴ DN ⊥平面AA 1C 1C

∴ 平面ADE ⊥平面AA 1C 1C

397. 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是边长为4cm 的正三角形,侧棱AA 1与底面两边AB 、AC

均成600

的角,AA 1=7 (1)求证:AA 1⊥BC ;(2)求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全面积;(3)求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4)求AA 1到侧面BB 1C 1C 的距离。 解析:设A 1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为0

∵ ∠A 1AB=∠A 1AC

∴ O 在∠BAC 的平行线AM 上 ∵ △ABC 为正三角形 ∴ AM ⊥BC

又AM 为A 1A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 ∴ A 1A ⊥BC (2)

3142

3

74AB A sin AA AB S S 11B B AA C C AA 1111=?

?=∠?== ∵ B 1B ∥A 1A

∴ B 1B ⊥BC ,即侧面BB 1C 1C 为矩形 ∴ 2874S C C BB 11=?= 又3444

3

S S 2ABC C B A 111=?=

=?? ∴ S 全=)cm (336282342823142+=?++? (3)∵ cos ∠A 1AB=cos ∠A 1AO ·cos ∠OAB

∴ cos ∠A 1AO=33

30cos 60cos OAB cos AB A cos 001==∠∠

∴ sin ∠A 1AO=

3

6 ∴ A 1O=A 1Asin ∠A 1AO=

637

∴ )cm (22863

7443O A S V 321ABC =??=?=? (4)把线A 1A 到侧面BB 1C 1C 的距离转化为点A 或A 1到平面BB 1C 1C 的距离 为了找到A 1在侧面BB 1C 1C 上的射影,首先要找到侧面BB 1C 1C 的垂面 设平面AA

1M 交侧面BB 1C 1C 于MM 1 ∵ BC ⊥AM ,BC ⊥A 1A ∴ BC ⊥平面AA 1M 1M

∴ 平面AA 1M 1M ⊥侧面BCC 1B 1 在平行四边形AA 1M 1M 中 过A 1作A 1H ⊥M 1M ,H 为垂足 则A 1H ⊥侧面BB 1C 1C

∴ 线段A 1H 长度就是A 1A 到侧面BB 1C 1C 的距离 ∴

)cm (223

6

32AM A sin M A H M A sin M A H A 11111111=?

=∠=∠= 398. 平面α内有半径为R 的⊙O ,过直径AB 的端点A 作PA ⊥α,PA=a ,C 是⊙O 上一点,∠

CAB=600

,求三棱锥P —OBC 的侧面积。

解析:三棱锥P —OBC 的侧面由△POB 、△POC 、△PBC 三个三角形组成

在求出边长元素后,求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分析三角形的形状,简化计算 ∵ PA ⊥平面ABC

∴ PA ⊥AO ,AC 为PC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 ∵ BC ⊥AC ∴ BC ⊥PC

△ POB 中,

2POB a 2

1

PA OB 21S =?=?

△ PBC 中,BC=ABsin600

=2a a 32

3

=? ∴ AC=a ∴ PC=a 2 ∴ 2POB a 2

6BC PC 21S =?=? △

POC 中,PO=PC=a 2,OC=a

∴ 222POC a 4

7)OC 21(PO OC 21S =-?=

? ∴ S 侧=2

222a 4

7622a 47a 26a 21++=++

399. 四棱锥V —ABCD 底面是边长为4的菱形,∠BAD=1200

,VA ⊥底面ABCD ,VA=3,AC 与BD 交于O ,(1)求点V 到CD 的距离;(2)求点V 到BD 的距离;(3)作OF ⊥VC ,垂足为F ,证明OF 是BD 与VC 的公垂线段;(4)求异面直线BD 与VC 间的距离。 解析:用三垂线定理作点到线的垂线 在平面ABCD 内作AE ⊥CD ,E 为垂足 ∵ VA ⊥平面ABCD

∴ AE 为VE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 ∴ VE ⊥CD

∴ 线段VE 长为点V 到直线CD 的距离

∵ ∠BAD=1200

∴ ∠ADC=600

∴ △ACD 为正三角形

∴ E 为CD 中点,AE=

3242

3

=? ∴ VE=21AE V A 22=+ (2)∵ AO ⊥BD

∴ 由三垂线定理VO ⊥BD

∴ VO 长度为V 到直线BD 距离

VO=13AO V A 22=+

(3)只需证OF ⊥BD ∵ BD ⊥HC ,BD ⊥VA ∴ BD ⊥平面VAC ∴ BD ⊥OF

∴ OF 为异面直线BD 与VC 的公垂线 (4)求出OF 长度即可 在Rt △VAC 中

OC=2

1

AC=2,VC=5AC V A 22=+

∴ OF=OC ·sin ∠ACF=OC ·5

6

532VC VA =?=

400. 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ABC 中,AB=AC=10,BC=12,A 1到A 、B 、C 三点的距离都相等,且AA1=13,求斜三棱柱的侧面积。 解析:∵A 1A=A 1B=A 1C

∴ 点A 1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外心,在∠BAC 平分线AD 上 ∵ AB=AC ∴ AD ⊥BC

∵ AD 为A 1A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 ∴ BC ⊥AA 1 ∴ BC ⊥BB 1

∴ BB 1C 1C 为矩形,S=BB 1×BC=156 取AB 中点E ,连A 1E ∵ A 1A=A 1B ∴ A 1E ⊥AB

∴ 12)2

AB (

AA E A 2

2

11=-=

∴ 20S S B B A A C C A A 1111==

∴ S 侧=396

401. 如图,在ΔABC 中,∠ACB =90°,BC =a,AC =b,D 是斜边AB 上的点,以CD 为棱把它折成直二面角A —CD —B 后,D 在怎样的位置时,AB 为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解析: 设∠ACD =θ,则∠BCD =90°-θ,作AM ⊥CD 于M ,BN ⊥CD 于N ,于是AM =bsin θ,CN =asin θ.

∴MN =|asin θ-bcos θ|,因为A —CD —B 是直二面角,AM ⊥CD ,BN ⊥CD ,∴AM 与BN 成90°

的角,于是AB =2

2222)cos sin (cos sin θθθθb a a b -++=θ222sin ab b a -+≥

ab b a -+22.

∴当θ=45°即CD 是∠ACB 的平分线时,AB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ab b a -+22.

402.自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两个面引垂线,求证:它们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已知:从二面角α—AB —β内一点P ,向面α和β分别引垂线PC 和PD ,它们的垂足是C 和D.求证:∠CPD 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证:设过PC 和PD 的平面PCD 与棱AB 交于点E , ∵PC ⊥α,PD ⊥β ∴PC ⊥AB ,PD ⊥AB ∴CE ⊥AB ,DE ⊥AB

又∵CE ?α,DE ?β,∴∠CED 是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角. 在四边形PCED 内:∠C =90°,∠D =90°

∴∠CPD 和二面角α—AB —β的平面∠CBD 互补.

403.求证:在已知二面角,从二面角的棱出发的一个半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到二面角两个面的距离的比是一个常数.

已知:二面角α—ED —β,平面γ过ED ,A ∈γ,AB ⊥α,垂足是B.AC ⊥β,垂足是C. 求证:AB ∶AC =k(k 为常数)

证明:过AB 、AC 的平面与棱DE 交于点F ,连结AF 、BF 、CF. ∵AB ⊥α,AC ⊥β.∴AB ⊥DE ,AC ⊥DE.

∴DE ⊥平面ABC.∴BF ⊥DE ,AF ⊥DE ,CF ⊥DE.

∠BFA ,∠AFC 分别为二面角α—DE —γ,γ—DE —β的平面角,它们为定值. 在Rt ΔABF 中,AB =AF ·sin ∠AFB.

在Rt ΔAFC 中,AC =AF ·sin ∠AFC ,得:

AC AB =AFC

AF AFB

AF ∠∠sin sin =定值.

404. 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 =β∩γ,l ∥α,m ?α和m ⊥γ.那么必有( )

A.α⊥γ且l ⊥m

B.α⊥γ且m ∥β

C.m ∥β且l ⊥m

D.α∥β且α⊥γ 解析:∵m ?α,m ⊥γ. ∴α⊥γ. 又∵m ⊥γ,β∩γ=l. ∴m ⊥l.

∴应选A.

说明 本题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及综合应用推理判断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405.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

2π,AB =a,AD =3a,且∠ADC =arcsin 5

5,又PA ⊥平面ABCD ,AP =a.求:(1)二面角P —CD —A 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2)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

解析:(1)作CD ′⊥AD 于D ′,∴ABCD ′为矩形,CD ′=AB =a ,在Rt ΔCD ′D 中. ∵∠ADC =arcsin

55,即⊥D ′DC =arcsin 5

5, ∴sin ∠CDD ′=

CD D C '=5

5 ∴CD =5a ∴D ′D =2a ∵AD =3a,∴AD ′=a =BC 又在Rt ΔABC 中,AC =

22BC AB +=2a,

∵PA ⊥平面ABCD ,∴PA ⊥AC ,PA ⊥AD ,PA ⊥AB. 在Rt ΔPAB 中,可得PB =2a.

在Rt ΔPAC 中,可得PC =22AC PA +=3a.

在Rt ΔPAD 中,PD =2

2)3(a a +=10a.

∵PC 2

+CD 2

=(3a)2

+(5a)=8a 2

<(10a)2

∴cos ∠PCD <0,则∠PCD >90°

∴作PE ⊥CD 于E ,E 在DC 延长线上,连AE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AE ⊥CD ,∠AEP 为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 在Rt ΔAED 中∠ADE =arcsin

5

5

,AD =3a. ∴AE =AD ·sin ∠ADE =3a ·

5

5=553 a.

在Rt ΔPAE 中,tan ∠PEA =

AE PA =a a 55

3=35. ∴∠AEP =arctan

35,即二面角P —CD —A 的大小为arctan 3

5. (2)∵AD ⊥PA ,AD ⊥AB ,∴AD ⊥平面PAB.

∵BC ∥AD ,∴BC ⊥平面PAB.

∴平面PBC ⊥平面PAB ,作AH ⊥PB 于H ,∴AH ⊥平面PBC. AH 为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 在Rt ΔPAB 中,AH =

PB AB PA ?=a

a a 2?=22

a. 即A 到平面PBC 的距离为

2

2

a. 说明 (1)中辅助线AE 的具体位置可以不确定在DC 延长线上,而直接作AE ⊥CD 于E ,得PE ⊥CD ,从而∠PEA 为所求,同样可得结果,避免过多的推算.(2)中距离的计算,在学习几何体之后可用“等体积法”求.

406. 如图,在二面角α—l —β中,A 、B ∈α,C 、D ∈l ,ABCD 为矩形,P ∈β,PA ⊥α,且PA =AD ,M 、N 依次是AB 、PC 的中点. (1)求二面角α—l —β的大小; (2)求证:MN ⊥AB ;

(3)求异面直线PA 与MN 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1)连PD ,∵ABCD 为矩形,∴AD ⊥DC ,即AD ⊥l.又PA ⊥l ,∴PD ⊥l. ∵P 、D ∈β,则∠PDA 为二面角α—l —β的平面角.

∵PA ⊥AD ,PA =AD ,∴ΔP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DA =45°,即二面角α—l —β的大小为45°.

(2)过M 作ME ∥AD ,交CD 于E ,连结NE ,则ME ⊥CD ,NE ⊥CD ,因此,CD ⊥平面MNE ,∴CD ⊥MN.∵AB ∥CD ,∴MN ⊥AB

(3)过N 作NF ∥CD ,交PD 于F ,则F 为PD 的中点.连结AF ,则AF 为∠PAD 的角平线,∴∠FAD =45°,而AF ∥MN ,∴异面直线PA 与MN 所成的45°角.

407.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B ′C ′中,四边形A ′ABB ′是菱形,四边形BCC ′B ′是矩形,C ′B ′⊥AB.

(1)求证:平面CA ′B ⊥平面A ′AB ;

(2)若C ′B ′=2,AB =4,∠ABB ′=60°,求AC ′与平面BCC ′B ′所成角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解析:(1)∵在三棱柱ABC —A ′B ′C 中,C ′B ′∥CB ,∴CB ⊥AB.∵CB ⊥BB ′,AB ∩BB ′=B ,∴CB ⊥平面A ′AB.∵CB 平面CA ′B ,∴平面CA ′B ⊥平面A ′AB (2)由四边形A ′ABB ′是菱形,∠ABB ′=60°,连AB ′,可知ΔABB ′是正三角形.取 B B ′中点H ,连结AH ,则AH ⊥BB ′.又由C ′B ′⊥平面A ′AB ,得平面A ′ABB ′⊥平面 C ′B ′BC ,而AH 垂直于两平面交线BB ′,∴AH ⊥平面C ′B ′BC.连结C ′H ,则∠AC ′H 为 AC ′与平面BCC ′B ′所成的角,AB ′=4,AH =23,于是直角三角形C ′B ′A 中,A ′C

=5,在Rt ΔAHC ′中,sin ∠AC ′H =

5

3

2∴∠AC ′H =arcsin

523,∴直线AC ′与平面

BCC ′B ′所成的角是arcsin

5

2

3.

408. 已知四棱锥P —ABCD ,它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菱形,且∠ABC =120°,PC ⊥平面ABCD ,又PC =a ,E 为PA 的中点.

(1)求证:平面EBD ⊥平面ABCD ; (2)求点E 到平面PBC 的距离;

(3)求二面角A —BE —D 的大小.

(1)证明: 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是菱形,连结AC 、BD ,交于F ,则F 为AC 的中点. 又E 为AD 的中点,∴EF ∥PC

又∵PC ⊥平面ABCD ,∴EF ⊥平面ABCD.EF ?平面EBD. ∴平面EBD ⊥平面ABCD.

(2)∵EF ∥PC ,∴EF ∥平面PBC

∴E 到平面PBC 的距离即是EF 到平面PBC 的距离 过F 作FH ⊥BC 交BC 于H ,

∵PC ⊥平面ABCD ,FH ?平面ABCD ∴PC ⊥FH.

又BC ⊥FH ,∴FH ⊥平面PBC ,则FH 是F 到平面PBC 的距离,也是E 到平面PBC 的距离. ∵∠FCH =30°,CF =

2

3a. ∴FH =

21CF =4

3a. (3)取BE 的中点G ,连接FG 、AG 由(1)的结论,平面BDE ⊥平面ABCD ,AF ⊥BD ,

∴AF ⊥平面BDC. ∵BF =EF =

2

a

,∴FG ⊥BE ,由三垂线定理得,AG ⊥BE , ∴∠FGA 为二面角D —BE —A 的平面角. FG =

2a ×22=42a,AF =2

3a. ∴tg ∠FGA =

FG

AF

=6,∠FAG =arctg 6 即二面角A —BE —D 的大小为arctg 6

409. 若ΔABC 所在的平面和ΔA 1B 1C 1所在平面相交,并且直线AA 1、BB 1、CC 1相交于一点O ,求证:

(1)AB 和A 1B 1、BC 和B 1C 1、AC 和A 1C 1分别在同一平面内;

(2)如果AB 和A 1B 1、BC 和B 1C 1、AC 和A 1C 1分别相交,那么交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

(1)证明:∵AA1∩BB1=O,

∴AA1、BB1确定平面BAO,

∵A、A1、B、B1都在平面ABO内,

∴AB?平面ABO;A1B1?平面ABO.

同理可证,BC和B1C1、AC和A1C1分别在同一平面内.

(2)分析:欲证两直线的交点在一条直线上,可根据公理2,证明这两条直线分别在两个相交平面内,那么,它们的交点就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证明:如图,设AB∩A1B1=P;

AC∩A1C1=R;

∴面ABC∩面A1B1C1=PR.

∵ BC?面ABC;B1C1?面A1B1C1,

且 BC∩B1C1=Q ∴ Q∈PR,

即 P、R、Q在同一直线上.

410.点P、Q、R分别在三棱锥A-BCD的三条侧棱上,且PQ∩BC=X,QR∩CD=Z,PR∩BD=Y.求证:X、Y、Z三点共线.

解析:证明点共线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公理2,证明这些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

证明∵P、Q、R三点不共线,∴P、Q、R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

∵ X∈PQ,PQ?α,∴X∈α,又X∈BC,BC?面BCD,∴X∈平面BCD.

∴点X是平面α和平面BCD的公共点.同理可证,点Y、Z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即点X、Y、Z都在平面α和平面BCD的交线上.

411.直线m、n分别和平行直线a、b、c都相交,交点为A、B、C、D、E、F,如图,求证:直线a、b、c、m、n共面.

解析:证明若干条直线共面的方法有两类:一是先确定一个平面,证明其余的直线在这个

2013年湖北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答案解析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5135683.html,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数 学(理工类) 【34】(A ,湖北,理1)在复平面内,复数2i 1i z =+(i 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考点名称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34】(A ,湖北,理1)D 解析:i 1i)i(1i 1i 2+=-=+= z ,则i 1-=z 【1】(A ,湖北,理2)已知全集为R ,集合1 {()2A x = B = A .{0}x x ≤ B .{ C .{024}x x x ≤<>或 D .{考点名称 集合 【1】(A ,湖北,理2)C 解析:∵x 0≥?x ,∴A B =R e{024}x x x ≤<>或. 【2】(A 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A .(? .()p ?∧()q ? D .p ∨q 考点名称 【2】(A 解析:因为”,则p -是“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 ”可表示为()p ?∨()q ? . 【6】(B ,湖北,理4文6)将函数sin ()y x 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A . π 12 B . π 6 C . π 3 D . 5π6 考点名称 三角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 【6】(B ,湖北,理4文6)B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d515135683.html, 解析: 因为sin ()y x x x +∈R 可化为)6 cos(2π - =x y (x ∈R ),将它向左平移π 6 个单位得 x x y cos 26)6(cos 2=????? ? -+=ππ,其图像关于y 轴对称. 【17】(B ,湖北,文2理5)已知π 04θ<<,则双曲线1C :22221cos sin x y θθ-=与2C :22222 1sin sin tan y x θθθ-=的 A .实轴长相等 B .虚轴长相等 C 考点名称 圆锥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17】(B ,湖北,文2理5)D 解析:对于双曲线C1,有1sin cos 2 2 2 =+=θθc ,e θθθθθ222222tan sec sin )tan 1(sin =?=+=c ,= a c e . 【7】(B ,湖北,理6文7)已知点(1,1)A -、(1,2)B 、 影为 A D .【7】 22 32 55152=?+?. 【3125 ()731v t t t =-++(t m )是 A .125ln 5+ B .11 825ln 3 + C .425ln 5+ D .450ln 2+ 考点名称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31】(C ,湖北,理7)C 解析:令25 ()731v t t t =-+ +=0,解得t =4或t =3 8-(不合题意,舍去),即汽车经过4秒中后停止,在此期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2试题与答案word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 (全国新课标卷II)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Ⅱ,理1)已知集合M ={x |(x -1)2<4,x ∈R },N ={-1,0,1,2,3},则M ∩N =( ). A .{0,1,2} B .{-1,0,1,2} C .{-1,0,2,3} D .{0,1,2,3} 2.(2013课标全国Ⅱ,理2)设复数z 满足(1-i)z =2i ,则z =( ). A .-1+i B .-1-I C .1+i D .1-i 3.(2013课标全国Ⅱ,理3)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a 2+10a 1,a 5=9,则a 1=( ). A .13 B .13- C .19 D .1 9- 4.(2013课标全国Ⅱ,理4)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直线l 满足l ⊥m ,l ⊥n ,l α,l β,则( ). A .α∥β且l ∥α B .α⊥β且l ⊥β C .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D .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5.(2013课标全国Ⅱ,理5)已知(1+ax )(1+x )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5,则a =( ). A .-4 B .-3 C .-2 D .-1 6.(2013课标全国Ⅱ,理6)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10,那么输出的S =( ). A .1111+23 10+++ B .1111+2!3! 10!+++ C .1111+23 11+++ D .1111+2!3!11!+++ 7.(2013课标全国Ⅱ,理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 (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正视图可以为( ). 8.(2013课标全国Ⅱ,理8)设a =log 36,b =log 510,c =log 714,则( ). A .c >b >a B .b >c >a C .a >c >b D .a >b >c

2012年湖北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理科)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数学(理工类) 本试卷共5页,共22题,其中第15、16题为选考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方程 2 x +6x +13 =0的一个根是 A -3+2i B 3+2i C -2 + 3i D 2 + 3i 2 命题“?x 0∈C R Q , 3 0x ∈Q ”的否定是 A ?x 0?C R Q ,30x ∈Q B ?x 0∈ C R Q ,30x ?Q C ?x 0?C R Q , 30x ∈Q D ?x 0∈C R Q ,30x ?Q 3 已知二次函数y =f(x)的图像如图所示 ,则它与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 A. 25π B.43 C.32 D.2 π 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集合体的体积为 A. 83π B.3π C. 103 π D.6π 5.设a ∈Z ,且0≤a ≤13,若512012+a 能被13整除,则a= A.0 B.1 C.11 D.12 6.设a,b,c,x,y,z 是正数,且a 2+b 2+c 2=10,x 2+y 2+z 2=40,ax+by+cz=20,则 a b c x y z ++=++

A. 1 4 B. 1 3 C. 1 2 D, 3 4 7.定义在(-∞,0)∪(0,+∞)上的函数f(x),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等比数列{a n},{f(a n)}仍是等比数列,则称f(x)为“保等比数列函数”。现有定义在(-∞,0)∪(0,+∞)上的如下 函数:①f(x)=x2;②f(x)=2x;③;④f(x)=ln|x |。 则其中是“保等比数列函数”的f(x)的序号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如图,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OAB中,分别以OA,OB为直径作两个半圆。在扇形OAB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B. C. D. 9.函数f(x)=xcosx2在区间[0,4]上的零点个数为 A.4 B.5 C.6 D.7 10.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立圆径,“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的体积V,求其直径d的一个近似公式 。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 =3.14159…..判断,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考试共需作答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 .. 卡对应题号 .....的位置上。答错位置,书写不清,模棱两可均不得分。 (一)必考题(11-14题) 11.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b-c)(a+b+c)=ab, 则角C=______________。 12.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s=___________.

2011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加解析

2011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2011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0分) 1.(5分)(2011?江苏)已知集合A={﹣1,1,2,4},B={﹣1,0,2},则A∩B=_________. 2.(5分)(2011?江苏)函数f(x)=log5(2x+1)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___. 3.(5分)(2011?江苏)设复数z满足i(z+1)=﹣3+2i(i为虚数单位),则z的实部是_________. 4.(5分)(2011?江苏)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当输入a,b分别为2,3时,最后输出的m的值为_________. 5.(5分)(2011?江苏)从1,2,3,4这四个数中一次随机取两个数,则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的两倍的概率是 _________. 6.(5分)(2011?江苏)某老师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收到信件数分别是10,6,8,5,6,则该组数据的方差s2= _________. 7.(5分)(2011?江苏)已知,则的值为_________. 8.(5分)(2011?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与函数的图象交于P、Q两 点,则线段PQ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9.(5分)(2011?江苏)函数f(x)=Asin(ωx+?),(A,ω,?是常数,A>0,ω>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0)=_________. 10.(5分)(2011?江苏)已知,是夹角为的两个单位向量,=﹣2,=k+,若?=0,则 实数k的值为_________.

11.(5分)(2011?江苏)已知实数a≠0,函数,若f(1﹣a)=f(1+a),则a的值为 _________. 12.(5分)(2011?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P是函数f(x)=e x(x>0)的图象上的动点,该图象在点P处的切线l交y轴于点M,过点P作l的垂线交y轴于点N,设线段MN的中点的纵坐标为t,则t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13.(5分)(2011?江苏)设1=a1≤a2≤…≤a7,其中a1,a3,a5,a7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2,a4,a6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q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14.(5分)(2011?江苏)设集合,B={(x,y)|2m≤x+y≤2m+1,x,y∈R},若A∩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120分) 15.(14分)(2011?江苏)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求A的值; (2)若,求sinC的值. 16.(14分)(2011?江苏)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 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17.(14分)(2011?江苏)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如图所示,ABCD是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A,B,C,D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F在AB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FB=x(cm). (1)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cm2)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 (2)若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cm3)最大,试问x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2013年湖北省理科数学高考试题WORD解析版

2013年湖北省理科数学高考试题WORD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在复平面内,复数21i z i = +(i 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与答案】211i z i i = =++,1z i ∴=-。 故选D 【相关知识点】复数的运算 2、已知全集为R ,集合112x A x ???? ??=≤?? ??????? ,{}2|680B x x x =-+≤,则R A C B = ( ) A.{}|0x x ≤ B. C. {}|024x x x ≤<>或 D.{}|024x x x <≤≥或 【解析与答案】[)0,A =+∞,[]2,4B =,[)()0,24,R A C B ∴=+∞ 。 故选C 【相关知识点】不等式的求解,集合的运算 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 A.()()p q ?∨? B. ()p q ∨? C. ()()p q ?∧? D.p q ∨ 【解析与答案】“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 即:“甲或乙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内”。 故选A 。 【相关知识点】命题及逻辑连接词 4、将函数()3cos sin y x x x R = +∈的图像向左平移()0m m >个长度单位后,所得到的 图像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 A. 12 π B. 6 π C. 3 π D. 56 π 【解析与答案】2cos 6y x π?? =- ?? ? 的图像向左平移()0m m >个长度单位后变成2cos 6y x m π?? =-+ ??? ,所以m 的最小值是6π。故选B 。 【相关知识点】三角函数图象及其变换

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含理科附加题)WORD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数学Ⅰ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均为非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参考公式: 样本数据12,, ,n x x x 的方差2 2 11()n i i s x x n ==-∑,其中1 1n i i x x n ==∑。 棱锥的体积公式:1 3 V Sh = ,其中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为高。 棱柱的体积公式:V Sh =,其中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为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6、抽样统计甲、乙两位射击运动员的5次训练成绩(单位:环),结果如下: 若DE AB AC λλ=+(λ、5,0) (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12n n a a a a ++>的最大正整数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向量(cos ,sin ),(cos ,sin ),0a b ααβββαπ==<<<。 (1)若||2a b -=,求证:a b ⊥; (2)设(0,1)c =,若a b c +=,求βα,的值。 (2)设(0,1)c =,若a b c +=,求βα,的值。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4分。 (1)证明:(方法一)由||2a b -=,得:22||()2a b a b -=-=,即2 2 22a a b b -?+=。 又222 2||||1 a b a b ====,所以222a b -?=,0a b ?=,故a b ⊥。 (方法二)(cos cos ,sin sin ),a b αβαβ-=-- 由||2a b -=,得:22||()2a b a b -=-=,即:2 2 (cos cos )(sin sin )2αβαβ-+-=, 化简,得:2(cos cos sin sin )0αβαβ+-=,

2015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总复习教(学)案79

学案37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导学目标: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自主梳理 自我检测 1.(2010·)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等于( ) A.f(x) B.-f(x) C.g(x) D.-g(x) 2.(2010·质检)给出下面类比推理命题(其中Q为有理数集,R为实数集,C为复数集): ①“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b=0?a=b”; ②“若a,b,c,d∈R,则复数a+b i=c+d i?a=c,b=d”类比推出“若a,b,c,d∈Q,则a+b2=c+d2?a=c,b=d”; ③“若a,b∈R,则a-b>0?a>b”类比推出“若a,b∈C,则a-b>0?a>b”.其中类比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3.(2009·)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中,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4.(2010·)观察下列等式:13+23=32,13+23+33=62,13+23+33+43=102,…,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月考)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100+1是奇数,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其演绎推理的“三段论”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归纳推理

2013年高考文科数学全国新课标卷1试题与答案word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史类 (全国卷I 新课标)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课标全国Ⅰ,文1)已知集合A ={1,2,3,4},B ={x |x =n 2 ,n ∈A },则A ∩B =( ). A .{1,4} B .{2,3} C .{9,16} D .{1,2} 2.(2013课标全国Ⅰ,文2) 2 12i 1i +(-)=( ). A . 11i 2-- B .11+i 2- C .11+i 2 D .11i 2- 3.(2013课标全国Ⅰ,文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 是( ). A .12 B .13 C .14 D .16 4.(2013课标全国Ⅰ,文4)已知双曲线C :2222=1x y a b -(a >0,b >0) 的离心率为2,则C 的渐近线方程 为( ). A .y =14x ± B .y =13x ± C .y =1 2x ± D .y =±x 5.(2013课标全国Ⅰ,文5)已知命题p :?x ∈R,2x <3x ;命题q :?x ∈R ,x 3 =1-x 2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6.(2013课标全国Ⅰ,文6)设首项为1,公比为 2 3 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 ). A .Sn =2an -1 B .Sn =3an -2 C .Sn =4-3an D .Sn =3-2an 7.(2013课标全国Ⅰ,文7)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 ∈[-1,3],则输出的s 属于( ). A .[-3,4] B .[-5,2] C .[-4,3] D .[-2,5] 8.(2013课标全国Ⅰ,文8)O 为坐标原点,F 为抛物线C :y 2 =的焦点,P 为C 上一点,若|PF | =POF 的面积为( ). A .2 B . ..4 9.(2013课标全国Ⅰ,文9)函数f (x )=(1-cos x )sin x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 10.(2013课标全国Ⅰ,文10)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23cos 2 A +cos 2A =0,a =7,c =6,则b =( ). A .10 B .9 C .8 D .5

2013湖北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3年湖北高考数学试卷(理科)WORD 版 绝密 ★ 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数 学(理科) 4.将函数3cos sin ()y x x x R = +∈的图像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 图像关于y 轴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A . 12πB .6πC .3 πD .56π 5.已知04 π θ<< ,则双曲线2222 1222222 :1:1cos sin sin sin tan x y y x C C θθθθθ-=-=与的 A .实轴长相等 B .虚轴长相等 C .焦距相等 D .离心率相等 6.已知点A (-1,1)、B (1,2)、C (-2,1)、D (3,4),则向量AB u u u r 和CD uuu r 方向上的投影为 A . 322 B .3152 C .322 D .315 2 7.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而刹车,以速度

25 ()73(,/)1v t t t s v m s t =-+ +的单位:的单位:行驶至停止,在此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单位:m )是 A .1+25ln5 B .11 8+25ln 3 C .4+25ln5 D .4+50ln 2 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到下由四个简单几何体组成,其体积分别为1234V V V V ,,,,这四个几何体为旋转体,下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多面体,则有 1243.AV V V V <<< 1324.BV V V V <<< 2134.C V V V V <<< 2314.DV V V V <<< 9.如图,将一个各面都涂了油漆的正方体,切割为125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经过搅拌后,从中抽取一个小正方体,记它的涂漆面数为X ,则X 的均值E(X)= A . 126125 B .65 C .168125 D .7 5 11.从某小区抽取100户居民进行月用电量调查,发现其用电量都在50至350度之间,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直方图中x 的值为___________; (2)在这些用户中,用电量落在区间[100,250)内的户数为___________。 12.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i=___________。

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试题(江苏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印位置上。 . 6 则成绩较为稳定(方差较小)的那位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为 【答案】7.现在某类病毒记作n m Y X ,其中正整数m ,n (7≤m ,9≤n )可以任意选取,则n m , 都取到奇数的概率为 . 63 20 8.如图,在三棱柱ABC C B A -111中,F E D ,,分别是1AA AC AB ,,的中点,设三棱锥ADE F -的体积为 1V ,三棱柱ABC C B A -111的体积为2V ,则=21:V V .1:24 9.抛物线2 x y =在1=x 处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区域为D (包含三角形内部和边界) .若点),(y x P 是区域D 内的任意一点,则y x 2+的取值范围是 .[—2,1 2 ] 10.设E D ,分别是ABC ?的边BC AB ,上的点,AB AD 21= ,BC BE 3 2 =, 若AC AB DE 21λλ+=(21λλ,为实数),则21λλ+的值为 .1 2 11.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x x f 4)(2 -=,则不等式x x f >)( 的解集用区间表示 为 .(﹣5,0) ∪(5,﹢∞)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0,0(122 22>>=+b a b y a x ,右焦点为 F , 右准线为l ,短轴的一个端点为B ,设原点到直线BF 的距离为1d ,F 到l 的距离为2d ,若126d d = ,则椭圆C 的离心率为 . 3 3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定点),(a a A ,P 是函数x y 1 = (0>x )图象上一动点,若点A P ,之间的最短距离为22,则满足条件的实数a 的所值为 .1或10 14.在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2 1 5= a ,376=+a a ,则满足n n a a a a a a 2121>+++的 最大正整数n 的值为 .12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测试题20

A 级 基础达标演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2010·山东)函数y =2x -x 2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 =2x 与y =x 2的图象可知,当x ∈(-∞,m )∪(2,4),y <0,;当x ∈(m,2)∪(4,+∞)时,y >0,(其中m <0),故选A. 答案 A 2.(2012·合肥模拟)已知函数f (x )是(-∞,+∞)上的偶函数,若对于任意的x ≥0,都有f (x +2)=f (x ),且当x ∈[0,2]时,f (x )=log 2(x +1),则f (-2 010)+f (2 011)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解析 ∵f (x )是偶函数, ∴f (-2 010)=f (2 010). ∵当x ≥0时,f (x +2)=f (x ), ∴f (x )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f (-2 010)+f (2 011)=f (2 010)+f (2 011) =f (0)+f (1)=log 21+log 22=0+1=1. 答案 C 3.(2012·人大附中月考) 设函数y =x 3与y =????12x -2的图象的交点为(x 0,y 0),则x 0所在的区间是( ). A .(0,1) B .(1,2) C .(2,3) D .(3,4) 解析 (数形结合法)如图所示. 由1

4.(2011·四川)函数y =????12x +1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图象大致是( ). 解析 函数y =????12x +1的图象如图;作其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图象,可知选A. 答案 A 5.(2010·辽宁)设2a =5b =m ,且1a +1b =2,则m =( ). A.10 B .10 C .20 D .100 解析 由已知条件a =log 2m ,b =log 5m ,又1a +1 b =2,则log m 2+log m 5=2,即log m 10=2, 解得m =10. 答案 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6.若直线y =2a 与函数y =|a x -1|(a >0,且a ≠1)的图象有两个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数形结合法) 由图象可知0<2a <1,∴0<a <1 2. 答案 ??? ?0,12 7.若3a =0.618,a ∈[k ,k +1),k ∈Z ,则k =________. 解析 ∵3- 1=13,30=1,13<0.618<1,∴k =-1. 答案 -1 8.若函数f (x )=a x -x -a (a >0,且a ≠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I)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x|x2-2x>0},B={x|-5<x<5},则( ). A.A∩B= B.A∪B=R C.B?A D.A?B 2.若复数z满足(3-4i)z=|4+3i|,则z的虚部为( ). A.-4 B. 4 5 - C.4 D. 4 5 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按性别分层抽样 C.按学段分层抽样 D.系统抽样 4.已知双曲线C: 22 22 =1 x y a b -(a>0,b>0)的离心率为 5 2 ,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 ). A.y= 1 4 x ± B.y= 1 3 x ± C.y= 1 2 x ± D.y=±x 5.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 ).

A .[-3,4] B .[-5,2] C .[-4,3] D .[-2,5] 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 cm ,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A . 500π3cm 3 B .866π3 cm 3 C . 1372π3cm 3 D .2048π3 cm 3 7.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m -1=-2,S m =0,S m +1=3,则m =( ). A .3 B .4 C .5 D .6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2013年高考湖北数学理科试题及答案(全word版)

2013年湖北省理科数学高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在复平面内,复数21i z i = +(i 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已知全集为R ,集合112x A x ??? ???=≤?? ?????? ? ,{}2|680B x x x =-+≤,则R A C B = ( ) A.{}|0x x ≤ B.{}|24x x ≤≤ C. {}|024x x x ≤<>或 D.{}|024x x x <≤≥或 3.在一次跳伞训练中,甲.乙两位学员各跳一次,设命题p 是“甲降落在指定范围”,q 是“乙降落在指定范围”,则命题“至少有一位学员没有降落在指定范围”可表示为( ) A.()()p q ?∨? B. ()p q ∨? C. ()()p q ?∧? D.p q ∨ 4.将函数()sin y x x x R = +∈的图像向左平移()0m m >个长度单位后,所得到的图像关于y 轴 对称,则m 的最小值是( ) A. 12 π B. 6 π C. 3 π D. 56 π 5.已知04 π θ<<,则双曲线22122:1cos sin x y C θθ-=与22 2222:1sin sin tan y x C θθθ-=的( ) A.实轴长相等 B.虚轴长相等 C.焦距相等 D. 离心率相等 6.已知点()1,1A -.()1,2B .()2,1C --.()3,4D ,则向量AB 在CD 方向上的投影为( ) A. C. - D.7.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而刹车,以速度()25 731v t t t =-+ +(t 的单位:s ,v 的单位:/m s )行驶至停止。在此期间汽车继续行驶的距离(单位;m )是( ) A. 125ln 5+ B. 11 825ln 3 + C. 425ln 5+ D. 450ln 2+ 8.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从上到下由四个简单几何体组成,其体积分别记为1V ,2V ,3V ,4V ,上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旋转体,下面两个简单几何体均为多面体,则有( ) A. 1243V V V V <<< B. 1324V V V V <<< C. 2134V V V V <<< D. 2314V V V V <<<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1有答案

数学试卷 第1页(共21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21页) 数学试卷 第3页(共21页)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理科数学 使用地区:河南、山西、河北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6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 0{}|2A x x x =-> ,{|B x x <<=,则 ( ) A .A B =R B .A B =? C .B A ? D .A B ? 2.若复数z 满足(34i)|43i|z -=+,则z 的虚部为 ( ) A .4- B .45 - C .4 D .45 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 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 4.已知双曲线C :22 221(0,0)x y a b a b -=>> ,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 A .1 4y x =± B .1 3y x =± C .1 2 y x =± D .y x =± 5.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3]t ∈-,则输出的s 属于 ( ) A .[3,4]- B .[5,2]- C .[4,3]- D .[2,5]- 6.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 高8cm ,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 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 ,如果不计容器的 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 A .3866π cm 3 B . 3500π cm 3 C .31372πcm 3 D .32048πcm 3 7.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2m S -=-,0m S =,13m S +=,则m = ( ) A .3 B .4 C .5 D .6 8.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 (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9.设m 为正整数,2()m x y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 为a ,21()m x y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137a b =,则m = ( ) A .5 B .6 C .7 D .8 10.已知椭圆 E :22 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3,0)F ,过点F 的直线交E 于A ,B 两点. 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则E 的方程为 ( ) A .22 14536 x y += B .2213627x y += C .2212718x y += D .22 1189x y += 11.已知函数22,0, ()ln(1),0.x x x f x x x ?-+=?+>? ≤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 B .(,0]-∞ C .[2,1]- D .[2,0]- 12.设n n n A B C △的三边长分别为n a ,n b ,n c ,n n n A B C △的面积为n S ,1,2,3, n =.若11b c >,1112b c a +=,1n n a a +=,12n n n c a b ++= ,12 n n n b a c ++=,则 ( ) A .{}n S 为递增数列 B .{}n S 为递减数列 C .21{}n S -为递增数列,2{}n S 为递减数列 D .21{}n S -为递减数列,2{}n S 为递增数列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a ,b 的夹角为60,(1)t t =+-c a b .若0=b c ,则t =________. 14.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 33 n n S a = +,则{}n a 的通项公式是n a =________. 15.设当x θ=时,函数()sin 2cos f x x x =-取得最大值,则cos θ=________. 16.设函数22()(1)()f x x x ax b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对称,则()f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在 --------------------此--------------------卷-------------------- 上-------------------- 答-------------------- 题-------------------- 无-------------------- 效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2012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及解析

2012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答案及解析

2012年湖北省高考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2?湖北)方程x2+6x+13=0的一个根是()A.﹣3+2i B.3+2i C.﹣2+3i D.2+3i 2.(2012?湖北)命题“?x 0∈C R Q,∈Q”的否定是()A.?x 0?C R Q,∈Q B.?x0∈C R Q,?Q C. ?x 0?C R Q,∈Q D.?x0∈C R Q,?Q 3.(2012?湖北)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它与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为() A.B.C.D. 4.(2012?湖北)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集合体的体积为()

8.(2012?湖北)如图,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OAB中,分别以OA,OB为直径作两个半圆.在扇形OAB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1﹣ B.﹣C.D. 9.(2012?湖北)函数f(x)=xcosx2在区间[0,4]上的零点个数为() A.4 B.5 C.6 D.7 10.(2012?湖北)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立圆径,“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的体积V,求其直径d的一个近似公式d≈.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x=3.14159…..判断,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A.d≈B.d≈C.d≈D.d≈ 二、填空题:(一)必考题(11-14题)本大题共4小题,考试共需作答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辅导讲义

选修4经典回顾 主讲教师:丁益祥 北京陈经纶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开篇语 选修系列4在高考中主要考查4—1中的几何证明选讲、4—4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中的不等式选讲三个专题内容.围绕着三部分内容的试题,既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又有解答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围绕上述核心考点,选择相关的问题进行求解训练,提高解决不等式问题能力 开心自测 题一:不等式|21|35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题二:如图,,AB CD 是半径为a 的圆O 的两条弦,他们相交于AB 的中点P ,23a PD = ,30OAP ∠=?,则CP =_________. 考点梳理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部分: 1.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

2.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4.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推论: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5.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6.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7.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选修4—4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部分: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设点M的直角坐标为(x,)y,极坐标为(ρ,)θ, 则 cos, sin. x y ρθ ρθ = ? ? = ? 或 222, tan(0). x y y x x ρ θ ?=+ ? ? =≠ ??

201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1(理科)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数 学(理科) 一、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A={x |x 2-2x >0},B={x |-5<x <5},则 ( ) A 、A∩B=? B 、A ∪B=R C 、B ?A D 、A ?B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集合运算及集合间关系,是容易题. 【解析】A=(-∞,0)∪(2,+∞), ∴A ∪B=R,故选B. 2、若复数z 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4i)z =|4+3i |,则z 的虚部为 ( ) A 、-4 (B )-4 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4 (D )45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运算及复数模的计算,是容易题. 【解析】由题知z =|43|34i i +- ==3455i +,故z 的虚部为4 5,故选D. 3、为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按性别分层抽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按学段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方法,是容易题. 【解析】因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故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按学段分层抽样,故选C. 4、已知双曲线C :22 22 1x y a b -=(0,0a b >> )的离心率为2,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 14y x =± B .13y x =± C .1 2y x =± D .y x =±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是简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