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方法及措施

论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方法及措施
论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方法及措施

论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方法及措施

摘要: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决策的实施,高填方路基的沉降规律已经成为工程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从目前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来看, 普遍反映出路基沉降、特别是工后不均匀沉降问题较为严重。高填方路基的沉降问题相对于稳定问题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 是路基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针对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问题展开分析,阐述了监测路基沉降的方法以及产生沉降后可以采取的措施,为以后的施工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高填方路基;沉降监测;措施

我国道路建设正面临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汽车行驶速度不断提高.对道路的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标准的道路路线形是汽车快速、安全、舒适运行的基础,由于各种因素,为了达到一定的水平和目的,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大量高填深挖路段。

目前,由于技术和施工带来的高填方路基处理不当或不彻底所造成的路面损坏已成为我国运营中各级道路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其后续处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对运行中的道路交通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破坏环境景观和生态平衡,给国家和人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1高填方路基的特点

(1)填筑高度大,要求路基本身具有足够的整体强度和边坡稳定性;

(2)填筑断面面积大,填筑工程量巨大,路基的填筑缺陷相对较多,填筑质量保证较为困难;

(3)路基本身累积沉降大,对路基单位填筑高度的工后沉降要求更为严格;

(4)高路基稳定性需进行专门分析和验证。

2高填方路段沉陷后的危害

(1)高填方路段经常紧接大型结构物,以桥梁为例,桥梁大多为刚性结构物, 由于台背回填土与路基填筑土各自的弹性模量差别极大, 出现的沉降也存在较大差别, 极易出现桥头跳车, 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

(2)高填方路段出现较大沉降后, 致使路面开裂、基层断裂, 加速路面的破损, 严重危路面的正常使用;

(3)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进一步发展, 可致使路基整体沉陷, 横向挤压, 出现路基失稳、崩塌, 造成道路的损毁。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

施工情况 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同时将各压实级区分别进行提高,即90%→93%,93%→95%,95%→97%。土方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 20cm,填筑材料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每层填土压实前需平地机整平,以确保填土压实的均匀性。1#观察点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地质条件有所改善,2#观察点地基上铺设有50cm厚砂砾石垫层作为隔离层,3#观察点地基只进行碾压后直接进行路基 填筑。 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 路基沉降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路 基沉降速度较快,竣工后的路基沉降相对较缓慢。 路基沉降全部是地基沉降,路基填方本身基本不发生压缩沉降,可以不计。说明 路基各区域压实标准的选择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地基沉降与地质条件和填土高 度(即地基单位面积受力)有关。地质条件越好,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 路基沉降越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3个沉降观察点的地基沉降值不同,以2#点沉降值为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小,且路基填筑高度大,其地基虽经过砂砾垫层加固处理但并不能使其地质条件有根本的改善。对于1#点,虽然其地质条件较差,但因其地基经过强夯处理后地质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其 地基承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而地基沉降相对较小。而3#点本身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因而3#点地基沉降也相对较小。 通过对沉降曲线图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到,路基沉降在路基填筑初始阶段较慢,当 路基填筑达到一定高度时,沉降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当路基填筑即将竣工 和竣工后,路基沉降又呈缓慢增加形式,直至路基完全稳定下来,见沉降曲线图。分 析原因如下:路基在初始填筑过程中,由于原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可以承受一定高 度填土产生的压力,在地基容许承载力范围内,地基沉降呈现出类似弹性变化的形式,即地基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填土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即土方填筑产生 的压力等于地基承载力时,地基受力处于极限状态。当填筑高度继续增加,地基承载 力进入强化阶段,原地基土体结构被破坏,地基土颗粒在外力作用下重新排列形成新 的结构,使地基承载力得到增强。地基土结构的变化,是该阶段地基发生明显沉降的 根本原因。 随着路基填筑结束,虽然地基所受填土产生的土压力趋于稳定,但由于多种因素(施工、行车、自然因素等)影响并通过实际观测资料证明,路基在竣工后还不能立刻 稳定下来,需要经过约八个月至一年时间,才能使路基逐渐趋于稳定。但路基不会完 全稳定下来,还会发生很缓慢的沉降。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办法

欢迎阅读 路基沉降监测专项方案 1、目的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是路基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降观测对控制和保证高速铁路的工程质量,确保完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地观测及分析,掌握、控制路堤观测可以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工程设计 2、 3、 4 4.1 备各种用表、埋设沉降标等工作。 观测计划内容包含观测工作人员名单、仪器的厂名型号、编号,水准尺类型编号(如无出厂编号的,可自行编号)及沉降观测点与水准点注记图。 4.2水准点的布设

水准点分地面水准点、桥上水准点、盖板箱涵上水准点三种。埋设要求如下:(1)地面水准点 地面水准点密度应满足沉降观测断面的要求,一般为每200m一个,保证一个测站视距不超过80m。水准点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埋设混凝土水准标石。标石标志应符合有关测量规范要求,编号应统一。 (2 1~ 4mm。(3 4.3 4.4 观测应使每次观测条件相同,以消除观测中的系统误差。为此应做到五固定:测站位置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司镜及持尺者)固定、水准尺固定(置于水准点上的后视尺也应固定),若需转点也应固定。 4.4 外业手簿是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基本资料,应做到记录认真,字迹清晰、整洁,

格式统一。记录不得转抄或涂改,若观测记录数据有误,应在观测记录时立即将错误数据用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正确数字,正确数字及被划去数字,均应清晰可辩。手簿及其他资料应由专人保管,以备查。 5、路基填筑期观测 路堤填筑期指经原地面处理或设计规定的地基处理后,开始填土至填土完成(非 5.1 铺5cm 2cm 附图: 为了使沉降板不受破坏,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对被土压埋的

沉降处理方案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导致路面产生许多病害,主要表现为坑凹、起拱、波浪、接缝台阶、碾压车辙、桥头或涵洞两端路面沉降、桥梁伸缩缝的跳车等,不仅难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而且还会增加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加大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间,降低社会经济效益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一、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下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 1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 由于压实度不足,往往导致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路基土体压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路基施工时,天气太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某些加减速车道与行车道没有同步施工,当拼接处理得不好时,其拼接处也会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况。 (2)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使得压力或压力作用时间不足,路基压实不充分,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3)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好,压实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 (4)在填方路堤施工中,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问题,对于较高的填方路基,通常都要做相应的处治。 填方土体压实度不足,其结果是土体前期固结压力小于自重应力和各种附加应力之和,在自重作用下就会发生沉降变形,这些附加应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车载,尤其超载情况;②含水量变化造成土体容重的改变;③地下水位升降而导致浮力作用改变;④土体饱和度改变,引起负孔隙水压力改变。这些附加应力引起土体中有效应力改变,从而导致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土体压实度不足还会导致填土路基的侧向变形。目前采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是假定侧向完全受限,仅有竖向变形,实际路基土中存在有侧向变形,这种侧向变形会引起沉降。 1.2路堤填料不均匀,控制不当 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对填料、级配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填料常常是开挖路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设计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 2012年11月1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相关技术要求 (2) 三、时间安排 (2) 四、施工观测内容 (2)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3) 六、施工观测方法 (3)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3)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4) (三)、基桩的设置 (5) (四)、观测的管理 (6)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 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 三、时间安排 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 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 2012年11月1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相关技术要求 (3) 三、时间安排 (3) 四、施工观测内容 (3)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4) 六、施工观测方法 (4)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4)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5) (三)、基桩的设置 (6) (四)、观测的管理 (7)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 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 三、时间安排 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 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

路基填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路基填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为保障公路工程质量,防止路基出现下沉、变行开裂等质量通病的发生,满足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特制定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路基填筑前的质量要求 1、路基原地面清表必须彻底,不得有草皮,腐植土、树根等,清表后必须平整,清表宽度必须路基坡脚桩1米以外, 压实度≥90% 经压实后原地面 2、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填方材料最大最大粒径不超过10厘米,经野外取土试验确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路基填料粒径,严禁超粒径石块运到工地后再用人工解小,必须控制在料场。同时必须对路基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密实度、液限、塑限、承载比(CBR)试验和击实试验及有机质含量和易容盐含量试验。选择路基填料,应选择水稳性好,干密度大,承载能力高的砾石土为宜,土质应均匀一致,不得混杂,保证路基各点密实度的均匀性。 3、路基原地面清表压实后,检测原地面的承载力试验,以检测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4、路基填筑前,按水平分层填筑方式进行分层,并计算其每层宽度及长度。 5、加强路基试验路段工作,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填料的最

佳含水量,压路机具碾压遍数,最佳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6、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同时做好施工期间防水措施,当路基未完工但停止施工和路基虽已完工但未铺筑路面,在冬季停工期应用不透水塑料膜覆盖路基,膜上松铺30厘米砂砾压好。 路基填筑中质量控制 1、土方路堤应分层填筑,分层平整,分层压实。为保证路基边缘压实度,路基填方高度小于5米的路堤,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30cm—50cm以内,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对于填高度大于5米的路堤,路基每侧应加宽50cm—100cm,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2、填筑采用水平分层的填筑施工,(按已计算的水平分层数据),及按照横断面全宽以水平逐层向上填筑,并由最低处分层填起。 3、路基填筑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4、土方机械施工时,应根据工地地形,路基横断面形状和土方调配图等,合理的规定机械运行路线,应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作作业图据以施工。 5、路基填筑洒水,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内。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路床听面以下0—80cm 压实度不小于69%,80—150cm压实度不小于95%,150cm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说明 (2) 1.编制依据 (2) 2.编制原则 (2) 3.编制范围 (2) 三、监控测量组织体系机构 (3) 1.组织机构 (3) 2.监控量测管理 (3) 四、高填方路基位移与沉降观测 (3) 1.位置桩埋设及观测 (3) 2.水准点埋设及精度要求 (4) 3.观测频率 (4) 4.施工中观测控制标准 (5) 5.观测成果及成果整理要求 (5) 五、路基软基换填沉降观测 (5) 1.作业准备 (5) 2.技术要求 (6) 3.施工顺序 (6) 4.观测频率 (6) 5.测量成果统计及分析 (7) 六、高边坡沉降观测 (7) 七、观测实施流程 (8) 八、报警方法 (9) 1.稳定控制标准 (9) 2.报警流程 (10) 九、监测技术要求 (10) 1.人工巡视 (10) 2.裂缝监测 (10) 3.监测频率 (11) 十、监测设施保护 (11) 十一、安全管理 (11) 1.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11) 2.做好监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2) 3.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12)

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路线起于五华县梅林镇梅新水库下游,起点桩号为K132+020,路线向西在梅林镇琴口村附近跨琴江,设琴江大桥,其后在告岭村附近设梅林互通与县道X003连接,路线向西经锡古塘至曾洞,经鹅公塘至官洞,设官洞大桥跨龙华路,设华阳互通与省道S120和龙华路连接,路线终点位于华阳镇古塘角村,终点桩号为K142+000,路线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其中主线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其中主线40个,梅林互通23个,华阳互通15个。高填方路基共25段,其中主线内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观测桩94个,其中主线51个,梅林互通20个,华阳互通23个,且大部分高填方处于软基换填位置。为掌握高边坡及高填方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详见附表)。 二、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揭西大溪至博罗石坝段第七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1.4中交一公局多年高速公路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结合业主下发的设计图纸和本项目现场踏勘,充分满足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严格遵守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3.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汕湛高速揭博项目T7标K132+020~K142+000段高填方路基、高边坡施工。

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金南路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金南路全线填方平均高达10米以上,最高填方达到16米,高填土路基势必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将严重影响道路质量,因此我司根据实际情况对金南路高填土路基沉降处理提出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 超载预压 填素土至道路路面设计标高,然后再在素土层上填2.0m预压土;沉降稳定后,挖去全部预压土。沉降稳定是指超载预压后,经沉降观察并绘制沉降曲线,当连续三个月的沉降值小于0.8cm/月时,称为沉降稳定。 超载预压期间,沉降板须埋设三个断面,每个断面设三组(左、中、右),左右观测点放置在土路肩范围内,目的是保证在预压期结束后,铺设路面结构时,仍能使沉降观测点保存完好,以备后期进一步观测之需。中观测点设在路中央,沉降板在路基填土结束,预压土填筑前前埋设。为避免加载过程中加载速率过快而致使路堤破坏,以及控制卸载时间、保证超载预压质量等,需对超载预压桥坡进行沉降及稳定观测。其中包括沉降板的布设、填土速率的控制(路堤中心底面沉降速率≤1.0cm/昼夜)、稳定性观测桩的布设、观测位移标准(底面水平位移≤0.5cm/昼夜)及观测要求等。 方案二: 路基沉降产生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考虑到本项目实施工期短,超载预压需要工期长,但高填土路基沉降又不可避免,因此我司提出增加土工格栅,将路基连结为整体,使路基均匀沉降,避免因不均匀沉降影响道路质量。 具体实施,清表后对基础进行压实处理,直接回填土至原地面压实;压实度90%,填土每1.5m铺设一层土工格栅,铺设不小于4层土工格栅。 方案三: 超重型静压式光轮压路机

对于粘土,由于粘结性能好,内摩擦阻力大,含水量较多,压实时需要提供较大的作用力和较长的有效作用时间,以利排除空气和多余水分,增大密实度。一般选用凸块压路机和轮胎式压路机压实粘性土捕筑的路基,可获得较好的压实效果。如果铺层较薄,则可选用超重型静压式光轮压路机,以较低的速度碾压,效果更佳。粘性土路基一般不采用振动压实,因为振动压路机易使土中水分析出,形成“弹簧”土,难以彻底压实。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目录 目录 1.编制依 据 (1)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 容 (1) 2.1.1任务范 围: (1) 1工作内容: ..................................................................... 2.1.23. 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 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 求 (2) 2................................................... 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4.1.1 3........................................... .4.1.1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遵循以下要求:3................................... .4.1.2沉降变形监测观测(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5.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 (5) 5 .............................................................. 5.1.1(一)一般规定 5 ............................................ 5.1.2(三)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7................................................... .5.1.4.观测方法.精度及要求 9...................................................... 5.1.5. (五)沉降观测频度 10.5.1.6......................................................... (六)沉降评估 136.2. .................................................... (二)过渡段的沉降评估13沉降 评估所需资料6.2.1 ..........................................................

半挖半填路基结合部位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研究

半挖半填路基结合部位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研究目前对于半填半挖路基研究报道很少,散见于一些交通方面的科技期刊中。调查发现半填半挖路基由于填方部分的土体强度和稳定性难以与挖方或自然坡面土体相一致,在目前已建的半填半挖路基,有大部分出现填方路基下沉、开裂,更有甚者,填方部分路基沿挖填界面整体滑坡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有些地段由于土性差异及压实程度不足,造成填方段局部的沉陷,给路基处理及行车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1 半挖半填边坡失稳破坏的原因 根据工程实践的研究总结,引起半挖半填边坡失稳破坏的原因有很多,可大致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因包括交接面岩土力学性质的影响和交接面的形状;外因包括地下水、外荷载、气候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半挖半填基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较大的内因可以分为两类: 1) 基床的几何结构特征,包括填方高度、填方宽度、填方边坡坡度、基床坡角、基床的展布形式; 2) 基床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基床岩土体类型,包括基床粘聚力、内摩擦角、基床岩土材料重度、地下水位等。在施工中,为了填筑方便和稳定,一般将基床挖成折线形式。 半填半挖路基施工虽然在规范上明确规定了施工程序、处理措施和填筑要求,但由于标准太低,很难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因此,应首先将半填半挖的填方部分压实标准值适当提高,而且填方部分从下至上均采用同一标准值,以增大填方的土体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不

均匀沉陷;其次,在机械无法施工的地方(横向宽度较窄)必须采用夯实机具自下而上逐层填筑夯实,确保填土密实、稳定。 2 半挖半填公路路基交接面稳定性分析方法 半挖半填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天然路基与填土路基的结合面性质,由其两侧的地质体决定。结合面两侧的地质体在物理力学性质、密实度、结构、水理性质及地下水位条件等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半填半挖路基最有可能沿着交接面滑动而产生破坏,因此稳定性问题在本质上属于滑坡问题。但该种滑坡有两个特点:首先最可能弱滑面为结合面是确定的,其次结合面是天然的自然山坡面,在形状上通常是折线。对于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大体有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方法和极限分析法三类。 (1) 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法是目前土坡稳定性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中以条分法最为重要。这类方法一般先假定破裂滑动面为圆弧、圆弧—直线或其它不规则面。并假定该滑动面土体满足库仑破坏准则,从土坡取出一隔离体,根据作用在该隔离体上的已知力或假定力,计算出维持平衡所需要的土的抗剪强度。将该强度与实际状态的抗剪强度进行比较,求出稳定性系数作为衡量边坡稳定性的基本指标。 这类方法( 主要指条分法及改进的条分法) 把土条作为刚体。因此没有考虑土体本身的应力—应变关系。这种方法之间的最大区别仅仅在于对相邻土条之间的内力的假定的不同。如瑞典圆弧法(Fellenius) 与毕肖普法(Bishop) 要求满足整体力矩平衡条件。但瑞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简介 一、概述 1、路基概况 2、沉降观测的内容及方法 3、沉降分析 二、沉降观测元件选取、设置及其安装方法 监测元器件的选取,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求及其精度要求,且具备抗干扰能力强、数据采集误差小、精度高等要求。因此石武客专变形监测元器件,应将对填土施工干扰小、无测杆、具有数据储存功能的只能数码型监测元器件作为首选元器件,重要观测点采用传统的数字直观的沉降板作为辅助元件,对路基面观测桩的测量,测量精度一般应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 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指标见下表 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指标 仪器名称量 程 适用范围主要特点备注 位移检测元件 沉降板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 读数直观,但对填土施 工干扰大,精度一般。 辅助观测 元件边桩位移 测量路堑及路堤边坡位 移 对填土施工不干扰,精 度高,数据量大,能实 现自动采集和无线传 输 主要监测 元件 智能数码单点位 移计 200 mm 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 智能数码分层沉 降计 200 mm 测量土体的分层沉降 智能数码柔性位 移计 100 mm 测量土工材料的变形 智能数码静力水 准仪 100 mm 沉降差监测 智能数码剖面沉 降仪 测量土体剖面垂直向变 形 智能数码测斜仪测量土体侧向变形 应力应变监测元件智能弦式数码压 力盒 4MP a 测量支挡结构侧壁土体 应力 视需要设 置 智能弦式数码渗 压计 4MP a 测量结构渗水压力 智能弦式数码土 压力盒 1MP a 测量地基与桩间土应力 智能弦式数码孔 隙水压力计 1MP a 测量地基土孔隙水压力 智能弦式数码锚 索计 100 0kN 测量锚索力 1、路基面观测桩 2、边桩测桩 3、分层沉降仪 4、剖面沉降仪 5、孔隙水压力计 6、测斜仪 7、沉降板 8、柔性传感器 9、土压力盒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高填方路基预防工后沉降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标段,K×+×××-K×+×××段长约4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路段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 高填方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为: ①为减少高填路基沉降,在填筑过程中应清除换填路基基底的覆盖层,应加强施工控制与沉降观测(每铺筑4~8m高度进行一次),待已有路基稳定后再行铺筑,应充分保证路堤的自然沉降时间,如因工期需要,应采用强夯或冲击碾压等辅助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观测路基填筑过程中或运营过程中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基施工实行动态监测、观测。 二、高填方路基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 高填方路段出现较大沉降后会致使路面开裂,基层断裂,加速路面的损坏,严重危及路面的正常使用,如果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进一步发展,可致使路基整体沉陷,横向挤压路基失稳崩塌造成道路的损毁,所以对于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必须作出必要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与治理措施: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工段的施工顺序。 (2)认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质,提高地表压实质量。 (3)填筑路基前,疏通路基纵横两侧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 (4)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 (5)路基填筑方式应选取水平分层填筑。 (6)合理确定路基填筑厚度,分层松铺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 (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 (8)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重型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比较好。 (9)认真做好台背,路桥过渡段及填挖结合部的压实工作。 (10)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11)对于挖填结合部,应彻底清除结合部的松散软弱土质,做好换土排水和填前碾压工作,按设计要求从上到下挖出台阶,清除松方后逐层碾压,确保填挖结合部的整体施工质量。 (12)高填方路段的沉降的治理方法有:换填土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二)进度计划 高填方是本项目施工控制重点,施工进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项目总施工进度,为此项目部在考虑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计划于2015年8月1日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中铁五局成绵乐客运专线乐山二项目部部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一)路基观测标 (1)沉降观测内容 一)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二)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三)过渡段沉降观测 四)涵洞沉降观测 一路基 1.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 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Ⅰ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3.2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三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 路基面宽Ⅰ线 Ⅱ线 线间距 沉降观测桩 3.2 3.2沉降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 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沉降板 Ⅰ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堤 路基本体 50%的Ⅰ类断面设置 可压缩层硬层

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路基沉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作者:唐勇军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6日点击数: 1275 摘要:文中就路基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路基产生沉降的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从设计方法与施工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路基沉降造成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避免及减小路基沉降的发生。 关键词:路基沉降原因措施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不均匀沉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导致路面产生许多病害,主要表现为坑凹、起拱、波浪、接缝台阶、碾压车辙、桥头或涵洞两端路面沉降、桥梁伸缩缝的跳车等,不仅难以满足汽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而且还会增加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加大运输成本,增加运输时间,降低社会经济效益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一、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下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1. 1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 由于压实度不足,往往导致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路基土体压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路基施工时,天气太干燥,局部路堤填料粘土土块粉碎不足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致使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某些加减速车道与行车道没有同步施工,当拼接处理得不好时,其拼接处也会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况。

(2)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使得压力或压力作用时间不足,路基压实不充分,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3)由于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好,压实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 (4)在填方路堤施工中,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路堤边缘土体往往存在压实度不足问题,对于较高的填方路基,通常都要做相应的处治。 填方土体压实度不足,其结果是土体前期固结压力小于自重应力和各种附加应力之和,在自重作用下就会发生沉降变形,这些附加应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车载,尤其超载情况;②含水量变化造成土体容重的改变;③地下水位升降而导致浮力作用改变;④土体饱和度改变,引起负孔隙水压力改变。这些附加应力引起土体中有效应力改变,从而导致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土体压实度不足还会导致填土路基的侧向变形。目前采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是假定侧向完全受限,仅有竖向变形,实际路基土中存在有侧向变形,这种侧向变形会引起沉降。 1.2路堤填料不均匀,控制不当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填料、级配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填料常常是开挖路堑、隧道掘进产生的废方,这些填料性质差异大、级配也相差很远。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分层碾压厚度过大,小颗粒填料和软弱物质很难得到有效压实,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回填料会产生不协调沉降变形,路面会产生局部沉陷,刚性路面还可能产生裂纹。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观测的内容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3、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

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 4、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 (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1、观测断面布置 (1)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以设计文件为准),应 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 (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2、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2)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3)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无预压土路堑

高填方路基沉降处理

潜谈高填方路基沉降防治 龙见普,张玉洁,邹胜尹,李泽天 (重庆交通大学2010级工程造价2班) 【摘要】高填方路基沉降是铁路、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如果对高填方路基沉降没有足够地重视,则很容易导致桥头跳车、路面早期破损等多种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铁路、公路的使用质量和社会效益。高填方路基出现路基沉降病害后,为使公路正常发挥其使用功能,应根据其成因及病害的严重程度,同时结合现场实际采用换土复填法、导入固化剂法、粉喷桩法及灌浆处理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关键词】高填方沉降预测防治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路网的进一步整治与完善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高填方路基便在大建设过程中,尤其是西南山林地区突显了其重要的地位。但随之而来的是高填方沉降问题。运用科学的预防,观测和治理方法,可以较好的处理其间的问题。高填方路基是指水稻田或常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的路基高度在6m 以上,其它地带填土或填石高度在20m 以上(填砂或砾石路基在12m 以上)的路基。经大量调查研究,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常见形式有以下3 种: ①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如桥头跳车); ②路基纵横向开裂; ③路基滑动或边坡坍陷。 以上每种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道路的正常使用, 其危害极大。 二、高填方路基沉降的成因 高填方路基沉降主要由于路基或地基不均匀下沉造成,一般发生在地质及地形变化处、地表水及地下水影响严重处、填挖结合部以及填筑材料发生显著变化的部位。因此,高填方路基沉降,受到自然环境如地质、地形、水文及气候等影响的同时,也受到路基自身荷载和车辆动载的作用,要保证高填方路基的长期稳定关键在于设计和施工段的控制。 三、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预防 3. 1 精心设计 ①路线选形中,在坚持路线总体走向通过主要控制点的原则下,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布设路线),尽量避让不良地质地段,不一定要强求高指标的线性,应努力做到线性指标搭配合理。 ②加强工程地质实地勘探,严格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开展工作,对有怀疑的地段应增加探坑数量,在设计外业验收中应将工程地质勘察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 ③尽量避免高填方路基设计,在与其他道路平面交叉时,主线宜采取下穿方案,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路基填筑高度,避免通道、涵洞下挖而出现积水问题。 ④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

市政道路路基沉降处理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1.2路基设计 二.产生沉降原因分析 三.编制依据 四.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2 组织结构 4.3 主要物质及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4.4劳动力组织 4.5 施工进度计划 五.工程问题处理措施 5.1加固范围 5.2 工艺流程 5.3 钻孔 5.4 灌浆 5.5 灌浆质量控制与检验 六.处理后评价 七. 质量保证措施 八.安全保证措施 九.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十.附件:道路土方横断面图

一、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道路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路以西,**路以北,是区域南北向交通次干路。 本工程起点位于*****北侧规划路,终点位于规划淮河西路,沿线跨越现状河道,跨越河道处新建一座涵洞,全长620.56米,红线宽20米。道路东侧为美术学校,西 侧为未拆迁的村庄,道路红线范围内多为农田和林地,现状地形起伏较大。 本次开裂、沉降路段位于K0+540~K0+560之间,路面出现1cm左右裂缝,局部地段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 2、路基设计 该路段为填方路段,路中填挖高度3.614米~4.693米,为道路填挖深度最深路段,道路东侧为1:1.5放坡。填方路段先清表0.3m,清表后应在填筑前压实,0.8m 以内的路基采用风化砂分层填筑,0.8m以下的路基采用挖方段的碎石料分层填筑。 二、产生沉降的原因分析 ******工程K0+540~K0+560段处于高填方区,填土时间为2016年3月初,由于施工时间短,在路基碾压时未能完全满足分层回填碾压的施工工序,压实时粒径控制欠佳,细料扫缝填充未能满足填充孔隙率控制要求。路基为1:1.5放坡,坡度较陡,且设计无护坡要求,加之路基东侧为一条淌水沟,长年有水流经过,加大了对路基的冲刷。经过2017年多次强降雨,地表水大量下渗,雨水及河流对路基的冲刷,带动了原填筑路基及地块填料工序沉降的加速。人行道部分路段向路旁沟内倾斜,道路开裂,部分下陷。 三、编制依据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1、软土分布及特性 本合同段软土分布于K9+000—K11+500,主要由低液限淤泥质粘土和松散砂土组成,砂土极松散,软土厚1~2米。据土工试验资料,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含水量W=25.4%,天然密度ρ=1.95g/cm3,孔隙比e=0.915,IL=1.21,压缩系数a0.1-0.2=0.5MPa-1,压缩模量Es=3.49MPa,固结快剪内聚力Cg=12KPa,固结快剪内摩擦角Фg=2.8o,各级压力下垂直固结系数Cv50=0.93×10-3cm2/s,标准贯入击数N63.5=2击。 2、设计要求 2.1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公路路堤,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变形动态,必须进行动态观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2.2观测点最好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的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3 每20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桥头段每50米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且第一个监测断面设置在桥头搭板末端。按照路基横断面图测放出路肩沉降板、路中沉降板、位移边桩的具体位置。 2.4沉降观测板采用500 mm×500 mm×10mm的方形钢板为底盘,用内径40mm的镀锌铁管作测杆,将测杆焊于底盘中心,测杆与底盘连接处,用对角布置的4条Φ12钢筋(L行,边长100mm×100mm)帮焊。测杆第一节长1m,以后每节长度约1-1.2 m用水管接头(标准件)连接。位移边桩位采用1500mm ×100 mm×100 mm的砼预制桩。位移边桩埋设地下部分不小于1.2米,外露部分不小于0.1米。 2.5路堤沉降:在路基施工前,用DSZ3型水准仪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测出沉降板的原始高程。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沉降,并做好详细记录。 2.6地表土水平位移:在路基施工前,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测量位移边桩的坐标。在施工期及预压期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观测位移边桩的位移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2.7监测频率:试验段开始填筑后,填筑期间每日观测2次。 2.8监测工作时间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与施工紧密结合,确保整个工作协调进行。路堤中心线的沉降值应小于10mm/天,位移边桩的位移小于5mm/天,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2.9设计预压时间按6个月考虑,但实际预压时间应根据沉降观测及稳定要求确定,但至少保证预压一个雨季以上。本项目开工后应优先安排软土地基路段路基土石方的工程施工,确保预压效果。 3、处理路段及方案 本合同段的软土路基分布情况及处理方案,具体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