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的价值,往后只会越来越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5602026.html,

宋诗的价值,往后只会越来越大

作者:邹金灿

来源:《小读者·阅世界》2017年第12期

AI时代,机器人能否作诗?答案是肯定的。

最近,IBM开发出一款作诗神器“偶得”,在这个系统里,键入“中秋”两字,只需一秒钟,即可得到一首七言绝句:“中秋虽暖不堪愁,出处如何却得留。欲向山前卜岩谷,应无多病上扬州。”

再试着键入“夜凉”二字,便得一首七绝:“夜凉诗兴到云端,尽日忧心记席寒。应似东山好天地,万株只在此中看。”

细看这些文字,不难发现,机器还很“笨”,比如“如何却得留”“应无多病”这些表述,在文法上是不通的;另外,一些需要讲究的地方,还没有体现出来,譬如在第二首里,首句有了“凉”字,次句依然用“寒”字作韵脚,未免重复。

一点也不用怀疑,机器的作诗功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以上所说的瑕疵,将会逐步得到改进。机器下围棋,不也是曾经远远不如人类吗?所以在不远的未来,机器作诗或能达到这种程度:将它们的作品放入古人的集子里,不但可以乱真,甚至还可以比那些三四流的诗人写得好。

写诗不是竞技比赛,固然不必在人类与机器之间分出一个胜负来,但在这样的趋势下,人类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写出与机器不同的作品来。试想想,如果某一类型的诗,机器能够写得很好,人類还有必要在这方面用力吗?

从目前机器所作的诗的风格看,是接近唐调的。唐调是一种艺术样式,乃唐诗在整体上呈现出来的风神。

我们看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把其中的七绝部分从头至尾诵读一遍,就能感知到何为唐调:里面的诗作,普遍含有“风、云、日、月、江、山、雨、花、草、天”等字眼。借景语来助兴,这是唐诗的一大特点。

唐代诗人许浑的名作《咸阳城西楼晚眺》,是非常典型的唐调:“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在这首诗里,天上、地下那些适宜入诗的景象,都收罗进去了。

然而这些景语,可以说在唐代就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如果词汇也能拿到加班费,那么它们一定是汉字里面最富有的那个阶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