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著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20世纪是各方面变化迅速的时代。相隔50年左右,70~80年代的西方社会同20~30年代的情况相比,变化巨大。文丘里的建筑观点反映着这一改变,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未说,或说不清楚的建筑艺术观念,他把事情挑明了,从而推动了20世纪后期建筑思潮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建筑思潮源远流长,建筑领域的新古典主义也是频仍出现的思潮,人们甚至创造出新新古典主义之类的名称,以示不同时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在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新古典主义建筑仍大量出现,即在现代主义建筑极盛时期,各国各地区形形色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仍是不绝如缕。

各类新古典主义建筑最共同的一个特点,是在当代新建的房屋中有意识地保持历史上流传的古典建筑形式和风格特征。50年代以前,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造的许多公共建筑也属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30年代的德国和3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前苏联,也风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北京的友谊宾馆、人民大会堂等,也可以算作中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例子。

高技术派

国外不时有一些民用建筑以其形态类似工业建筑或看来像是某种工程构筑物而引起人们的注意。1977年巴黎蓬皮杜国立文化与艺术中心落成时引起一阵轰动,至今这座炼油厂人似的公共建筑仍是巴黎旅游的一个热点。80年代末落成的香港汇丰银行和伦敦劳埃德大厦,同样以其高技术派的建筑风貌名噪一时。这些著名的高技术派建筑的共同特点是充分坦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

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酝酿、发源于60年代的意大利,主要成员包括C.艾莫尼诺、G·格拉西、A·罗西和卢森堡的R·克里尔、L·克里尔等人,其中尤以罗西和克里尔兄弟为代表。它与诞生在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构成了当今世界建筑思潮的两大倾向。

新理性主义又称坦丹萨(Tendenza)学派,是从两本特别具有创新意义的著作发端的,这就是罗西1966年的《城市建筑》和格拉西1969年的《建筑的逻辑结构》。

新理性主义基本上承袭了2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的理性主义。1926年理性主义运动的宣言中指出:新的建筑、真正的建筑应当是理性和逻辑的紧密结合……。我们并不刻意创造一种新的风格……。我们不想和传统决裂,传统本身也在演化,并且总是表现出新的东西。理性主义的建筑往往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但却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孕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因此,理性和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构成理性主义的主要特征,也与现

代主义有着重要的区别。

阿尔多·罗西对新理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罗西不同,克里尔兄弟在类型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有关城市形态学方面的理论。新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同时诞生在本世纪60年代,他们都针对已逐渐教条和僵化的现代主义提出质疑和修正,而且同样主张回到传统中去学习,从传统中寻找失去的意义。

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J·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评、分解论、解构和解构主义等。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个封闭的、稳定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体系,

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符号本身,而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比较和差异之中。

由于建筑现象的复杂,加上人为的复杂表述,解构在建筑中的含义很不容易确切表达,许多被认为是解构主义的作品,与解构理论之间并无直接关系。概括地说,建筑中的解构(或解构主义建筑)是指后结构主义的解构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反映。

一什么是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total art work)

德国作曲家华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在19世纪下半期所提出的「总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概念,相当程度的整合了不同艺术表现与环境关系,他为音乐、文字、戏剧、表演、舞台、剧院、诗人、观众、社会与开放性等架构出一个新的统合性创作形式。建筑与之类,在巴洛克时期之前作为各艺术的殿堂,将绘画,雕塑,音乐,文学,手工艺整合到建筑本身,呈现出浑不可分的大艺术状态,其中大教堂集各门类艺术精华之大成,为总体艺术之典范。新艺术运动时期和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建筑作为总体艺术的观念得到继承。建筑师凡德维尔德在住宅设计中,还将从建筑到室内,家具,装饰,乃至服饰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一手加以设计。总体艺术的概念在20世纪下半期被转移到环境装置的方面,但视艺术为一不可分割之整体的观念仍然在艺术界存留至今。

二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s)

工艺美术运动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到二十世纪初在建筑和装饰艺术方面的一场运动,在英国最早也最全面的得到发展。它的主要领导人是拉斯金和莫里斯。提倡在作品中将艺术,个体手工业者的经验,以及材料和筑造的质量结合起来。建立工业世界之外的小作坊,复兴传统技术,崇尚工业社会之前的朴实的家庭用品。可以看作是对于工业化的一次不很明确的反击。他们谴责当时的装饰艺术是对于风格的复兴,机器生产的产品有着过多无意义的装饰,他们试图打破艺术的等级,挑战绘画和雕塑的崇高地位,在自由地运用木材,金属,瓷釉和玻璃等材料中找到乐趣。与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不同,工艺美术运动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在芝加哥工艺美术运动做出了对美国建筑的重要贡献,它影响了草原学派,最著名的 Frank Lloyd Wright。在他们对于材料的认识,对于一种反映草原的水平感的地区风格的创造,以及他们对于设计室内的家具,金属制品和装饰细部的兴趣中,都延续了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

拉斯金的手工业三条戒律:决不可怂恿并非必须生产的生产;不可为精确完美而精确完美;绝不鼓励任何一种复制和模仿。

三现代城市的四项功能: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第六次大会(CIAM IV)拟订于雅典的<雅典宪章>中提出了城市的四项功能:居住,工作,休闲,交通。

四新建筑的五项特征

勒柯布西耶在他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中曾提出新建筑的五项特征:

独立支柱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底层架空屋顶花园

五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Art Nouveau)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发源地是比利时,最富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位,即霍尔塔(Victor Horata,1867-1947)和凡·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新艺术运动试图解决"工艺美术运动"无力涉及的关于时代风格的问题,他们试图撇弃一切历史样式,并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复合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风格。新艺术与其他同时代其他艺术潮流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他们广泛的使用当时的新技术--铁的易于加工的特性,并自有而广泛的使用一切装饰要素。新艺术运动潜在的动机是彻底地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方艺术界流行的两种趋势决裂。首先,新艺术是与先前的历史风格决裂第二,新艺术又拒绝了西方艺术的另一趋势--自然主义。

新艺术运动十分强调整体艺术环境,即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任何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以获得和谐一致的总体艺术效果。从根本上来说,新艺术并不反对工业化。

新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很广泛的,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派具有不同的特点:

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是比利时,最富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位,即霍尔塔(Victor Horata,1867-1947)和凡·德·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起伏有力的线条成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被称为"比利时线条"或"鞭线"。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凡·德·维尔德强调总体艺术法国新艺术最重要的人物是宾,另一位吉马德设计了巴黎地铁入口

西班牙建筑师戈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

六.阿道夫·路斯的反击:装饰就是罪恶

1908年阿道夫·路斯出版了一篇文章《装饰与罪恶》,明确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对于路斯来说,建筑去除掉装饰,是其精神力量的象征。他把过度装

饰视为犯罪,不是出自于抽象的道德理由,而是因为在现代工业化的时代状况下,装饰意味着人力经济和材料的浪费。阿道夫·路斯抗议说,因为装饰已经不再成为文化的象征,从事这行当的工人将无法获得其应得的报酬。后一度成了现代主义建筑革命的口号,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深远的影响。

七密斯 less is more. 少就是多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过的一句建筑箴言。他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建筑美学策略:"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 。他建议建筑采用最经济的原则,最简洁的构造,最简单的结构体系,最简约的空间形式(通用空间)。范思沃思住宅。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是开敞的,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是密斯"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

八 Flowing space流动空间去掉封闭的隔墙,换建筑空间以流动性。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Total space通用空间。范思沃思住宅。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是开敞的,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是密斯"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

九芝加哥学派代表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功能主义

沙利文依据生物学原理提出的关于建筑形式的依据问题,假如同样的功能会造就同样的器官--这是自然界的法则,那么功能相同的建筑就应当具有一致的形式。他后来将这种功能主义形式理论发展为"那里功能不变,那里的形式就不变"。这一简明扼要的短语,几乎成为在美国所听到、看到的设计哲学的唯一陈述,也成为日后德国包豪思索信赖的教义。沙利文说:"自然界中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由一种形式,一种外观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和别的东西区分开来","哪里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他认为"装饰是精神上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大自然通过结构和装饰而不需要人为添加就能显示出自己的艺术.美来。这些观点,后来由他的学生莱特进一步发挥,成为20世纪前半叶工业设计的主流-

九弗兰克·劳伊德·赖特

草原式住宅在造型上力求摆脱折衷主义而追求新颖别致的样:设计上讲求建筑特周围环境的有机配合,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草原"即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限的草原结合之意。

平面常形成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着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室内空间尽量做到分隔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着不同的净高。起居室的窗户一般都比较宽敝,以保持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外形充分反映了内部空间的关系,造型的基本形式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的水平阳台与花台所组成的水平线条,并以垂直的大火炉烟囱统一起来,形式上的变化打破了纯水平的单调。材料构成上以砖木结构为主,内部材料与周围的自然景色很相配。该草原式住宅比较典型的有威利茨住宅、罗伯茨住宅和罗比住宅等。

有机建筑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F.L.赖特。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他认为建筑之所以为建筑,其实质在于它的内部空间。他倡导着眼于内部空间效果来进行设计,"有生于无",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应服从所设想的空间效果。对待环境,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相反,城市里的建筑,则采取对外屏蔽的手法,以阻隔喧嚣杂乱的外部环境,力图在内部创造生动愉快的环境。赖特的流水别墅、西塔里

埃辛冬季营地以及德国建筑师H.沙龙的柏林爱乐音乐厅

十德意志制造同盟

无论是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都没有实际上摆脱拉斯金等人否认及其生产的思想,更谈不上将设计与工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工业设计真正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来自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同盟。制造同盟宣言表明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业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的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实质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

在因觊觎英国工业发展而成立的"德意志制造同盟"内部,同时继承了工业与工艺、标准化与手工制作的矛盾。穆泰休斯与凡·德·维尔德分别站在矛盾的两端。凡·德·维尔德,一位"总体艺术"的提倡者,认为穆泰休斯所强调的工业标准化是对艺术家个性自由表现的灾难。关于艺术家的个性立场在两位重要人物周围形成了两种尖锐对立的思想。

十一包豪斯现代设计的摇篮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①魏马时期(1919一1924),

②德绍时期(1925-1933),其名称根据学院所在地而来。格罗佩乌斯(1919-1927年任职)是其创立者和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迈耶(1927-1930年任职)。第三任校长是凡德洛(1931一1933年任职)。他们都是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对包豪斯的贡献极大。格罗佩乌斯亲自拟定了《包豪斯宣言》,确定其设计宗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早期的"形式导师"有依顿(教育家),法宁格(画家),康定斯基(抽象

表现主义),克利(透视学的发明)雕塑家(马尔克斯)。

十二折衷主义又称集仿主义

折衷主义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以法国最为典型。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顶峰巴黎的圣心教堂。

十三后现代主义建筑

由于国际式样之后的全球性现代主义建筑过渡的强调理性主义、机能主义,对于人类对于自然、对于历史的情感的怀念是一直存在人类的心中,影响后现代建筑的思潮,最主要是反对现代主义物质化的过渡膨胀,人类社会的人文精神意识型态之下的觉醒,人类社会呈现多元价值发展之后连带的带领建筑的多于价值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自然应运而生。后现代乃是跟在现代之后,也就是在现代之后,后现代建筑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接续,并对提出全面性的质疑、批判。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

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

加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文脉主义隐语主义装饰主义。

代表人物文丘里史密斯矶崎新

代表作品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美国纽约电报电话大厦纽约总部大厦

十四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设计(Deconstruction)是一种重要的现代设计风格,是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师在对设计形式及其理论进行探索时所创造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筑设计界。其理论以德里达在60年代创立的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广中演化出来的。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解构主义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结构主义建筑的特征: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很多解构主义建筑家甚至连完整的工程图也没有仅仅以草图和模型来设计,完全依靠电脑来归纳;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而表达意义的建筑有时候是不可信赖的,有时候是会误解误译的。因此,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因而如何能使建筑准确的表达建筑师所要表达的意义就成了解构主义建筑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扎哈·哈迪德彼得·艾森曼

代表作品迪斯尼中心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十五路易·康形式发生功能

20世纪初,重视功能,解决居住问题的现代主义一直在建筑界占据统治地位。当这一问题基本解决了的时候,欧陆和美国建筑界都开始反思现代主义对功能的过分强调和在艺术方面的欠缺。为了寻找建筑中更加普遍的精神,康重返历史。这样,对社会,对民众的关注减少了。康开始关注超越的,抽象的人类精神问题。在康的心目中,建筑或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愿望,在康那里,形式具有更深层的含义,等同于建筑意愿的本质,设计的目的就是体现它。所以他认为一个建筑师该做的就是同时表现人与客体的自明。所以他说,一个建筑师是会为他设计的建筑的外观感到吃惊的。所以他的"形式决定功能"我认为是正好针对现代主义密斯提出的"功能决定形式"而强调形式的重要。从而也是在强调建筑的本身,,材料,结构等等在光下得表演。而不单纯的再去强调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以功能为出发点。

十六 less is bore少就是乏味

和现代主义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less is more"针锋相对,后现代主义者们提出了"less is bore",是对现代主义或者说国际风格那冷冰冰缺乏人情味的建筑的强烈反讽。

后现代主义者摒弃了清教徒式的道德操律,以游戏的方式对建筑风格进行玩弄。他们将历史,隐喻,文脉和低俗直白的形象混杂在一起,向终结了的大工业时代的背影致敬。从此建筑界不再有中心性的话题一统天下,进入了多元化的时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稿(图片版)

外国建筑史 第二部分近现代史部分 第十节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 (一)古典主义代表——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 1、伦敦的重建。 2、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其钟塔构图很成功。 3、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二)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的庄园府邸中流行的建筑风格,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

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因为其是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的影响,所以称做“帕拉第奥主义”。 代表建筑有:坎德莱斯顿府邸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一)启蒙主义的“理性”与唯理主义的“理性”不同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论,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二)代表作品 1.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 2.巴黎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体现者。 (三)以列度、部雷为代表的激进建筑师,力求标新立异,表现了昂奋、狂热的激情和昂扬的英雄主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体现资产阶级高亢激昂的斗争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建筑风格。 代表作品:部雷和他设计的牛顿纪念堂、伟人像陈列馆;列杜的农村公安村宿舍、盐城规划。

(四)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帝国风格是指法国拿破仑帝国的代表建筑风格。它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或洛可可的装饰手法;建筑大多是罗马帝国建筑样式的翻版;它的作用是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 代表作品:军功庙和雄师凯旋门、演兵场凯旋门等。 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1.古典复兴: 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19c下半叶~20c初对新建筑地探求 1)探求新建筑地先驱者 K·F·辛克尔[德国]:做了大胆地尝试,柱式形式简化及窗户加大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 拉布鲁斯特[法国]:巴黎圣日纳维夫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 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19c50年代英国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地反映 起源时间:19c50年代 起源地点:英国 代表人物:拉金斯,莫里斯 主要观点: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是文化地敌人,热衷于手工业地效果和自然材料地美.在建筑上助长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地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莫里斯住宅(“红屋”),设计人:魏布 特点:平面据功能需要不知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自然采光,并用当地产地红砖建造,不加粉饰,大胆摒弃传统地贴面方式,表现出材料本身地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地尝试对后来地新建筑有一定启发. 局限性:把机器看成一切文化地敌人,他们向往过去,只主张用手工艺方式进行生产,但成本昂贵,不能推广 3)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起源时间:19c80年代 起源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 代表人物:凡·德·费尔德 主要观点:主张创造一种不同以往地,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地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图样,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地草木形状地线条并大量使用便于制作曲线地铁构件,目

地是想解决建筑与工艺品地艺术风格问题,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地,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地简化装饰,脱掉这种主义外衣. 限制性: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地关系,以及与新技术地结合问题. 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设计人:比利时地霍尔塔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设计人:费尔德 在其他国家地影响: 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主要人物: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别列去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部分——麦金托什 西班牙: 代表作品:米拉公寓(具有隐喻性地塑性造型)——高迪(属新艺术派,与新艺术运动无渊源上地联系,但同样是探求一种语复古主义学院派全然不同地建筑风格) 4)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地一部分人成立了“分离派”) 维也纳学派: 起源时间:19c末 起源地点:奥地利地维也纳 代表人物:瓦格纳 主要观点: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地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地重演 代表作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瓦格纳 特点: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1.复古主义思潮时间:建筑从旧形式走向新形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复古的建筑潮。流星雨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原因:主要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企图从古代的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2.古典复兴: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这就是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建筑风格:反对巴洛克、洛可可,束缚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艺术观,要求简洁明快。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部雷(伟人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勒杜(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 3.浪漫主义:是指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另外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有一定的反映。先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30年代流行于英国。表现:a.模仿中世纪寨堡或哥特风格。b.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第二阶段,又称为哥特复兴。反映了当时西欧一些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向,同时,他们也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在新时代所遇到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矛盾。 4.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外一种建筑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中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成各种试样,也称为“集仿主义”。产生的原因:a.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资产阶级也把文化当成是可以买到的商品,于是花大量钱建造各种历史样式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玩赏和猎奇的喜好。B.学术方面,为了弥补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各自设计上的局限性,就随意借鉴历史上的各种样式。C.交通的便利、考古、出版摄影的发展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古代建筑遗产,进行模仿和拼凑。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巨大变革,对建筑的影响:新材料(钢铁、玻璃)、新技术(框架结构)、新设备(升降机、电梯)、新建筑类型(图书馆、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火车站、码头等)。1.水晶宫:英国国际博览会,1851年,伦敦海德公园由帕克斯顿设计,第一座现代建筑:a.现代材料--玻璃钢铁b.现场装配和拆除--预制构件、模数化。C.施工工期短---九个月。 2.埃菲尔铁塔:法国国际博览会建筑,高328米,工业革命的一座纪念碑。直接表现建筑结构本身,不附加任何繁饰,突破传统美学观念。 巴黎规划与改建:1853年奥斯曼目的:装点帝国首都:拓宽道路,疏导城市交通:从市中心迁出贫民,改善贵族居住条件与环境。改建内容:a.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感到和环行路。b.城市中心区建设。c.新建主要基础设施:自来水、照明汽灯、出租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d.新建社会类型城市服务设施。e.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f.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实施状况: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铁路网所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问题未能解决。新协和村:十九世纪伟大空想社会家欧文提出的规划方案。空想社会主义,公社,土地国有。人数300-2000人,耕地0.4公顷/人或略多。意义:1.将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同步进行。2.成为以后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源泉。田园城市: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98年提出的一种思想城市规划模式。缘由:解决大城市拥挤和不卫生问题。概念:“田园城市”即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他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该超过这个度,始终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环绕,城市土地归民众所有,由委员会托管。 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1901年工业城市的规划方案,出发点基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内容:1.功能分区:中央为市中心,长条形居住区与市中心紧邻,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2.城市交通 3.住宅组群... 优点:布局紧凑,工业用地连片,居民用地较为集中:重视规划的灵活性,为城市各功能要素的发展留有余地。 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泰在1882年提出的,认为圈层发展是导致城市拥挤和不卫生的原因,主张城市呈狭长带状发展。方格城市:华盛顿,采用放射加方格的道路网系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1.代表人物:罗斯金(1834—1896年)和莫里斯(1834—1895年)。他们赞扬手工艺产品;建筑上主张 到城郊建造“田园式”的住宅,摆脱象征权 势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艺术主张,积极 的方面体现在:1)反对复古(认为:复 古艺术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的艺术,它远 离了人民大众)。2)热衷于手工艺效果 和自然材料的美。3)力求功能、材料、 艺术造型的完美结合。消极的方面体 现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始终 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将工业生产、机 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进入20世纪,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 装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3.代表作品: “红屋”(1859-1860年)大胆摒弃了传统 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 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德国、英国、西 班牙建筑师高迪)是在欧洲真正发出改 变“建筑形式“信号的运动。始于19世纪 80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 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 展。 “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的表现:1)在朴 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 着艺术的考虑。2)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 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柔化了冷硬的金 属材料,结构显出韵律感。3)努力使工 业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但是,这 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较简 洁。它的进步性在于不把目光局限于 石材雕塑上,而是探索了新材料;局限性 在于只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艺术手法,只 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没有全 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新技 术的结合问题。 比利时新艺术派:凡.德.费尔德 (1863-1957年)是新艺术运动的创始人 之一。在建筑上他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 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在建筑装 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包括铁梁柱。新艺 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 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有 时用了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 调。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 宅。 德国青年风格派: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 为青年风格派(中国近现代史中提到,我 国青岛有不少这种风格的建筑),其主要 据点是慕尼黑。代表人物:贝伦斯和恩德 尔代表作品:路德维希展览馆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新艺术派在英国叫 “格拉斯哥学派”,是19世纪末,以苏格 兰的格拉斯哥为基地,以追求建筑及各种 设计中艺术革新的学派,以麦金托什、赫 伯特.马可奈、麦当娜姐妹为核心(被称 为“格拉斯哥四人”)格拉斯哥学派的 设计构图以直线和直角为基调,配合以细 长流畅的曲线,秩序感强,色彩效果紧张 而又华丽。代表人物:麦金托什代表作 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格拉斯 哥艺术学院大楼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后现代派的始祖) 代表作品:1)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 族”教堂。该建筑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 筑(2)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这 个建筑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3)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该建筑以造 型怪异而闻名于世: 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1.背景:在新艺 术运动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 首的维也纳学派。1895年他发表了《现 代建筑》一书,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 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 筑上的重演。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 一部分人员成立了“分离派”,宣称要和过 去的传统决裂。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 和霍夫曼,后瓦格纳也参加了该学派。 2.理论:维也纳学派主张去掉多余装饰, 保持造型线条简洁,尽可能使用新材料如 玻璃、钢材等。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 重演。 分离派主张与过去的传统决裂,建筑造型 简洁,常用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 只有局部集中装饰。和新艺术派不同的是 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进一步走 向简洁的道路。 3.代表人物及作品:1)瓦格纳代表作 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2)奥尔布里希 代表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3)洛斯 代表作品: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 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19世纪 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是 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创始人:詹尼 理论奠基人:沙利文背景:城市用地 紧张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促进作用。高 层三段式:底层和二层相似,为一段落。 办公室各层通过窗户把外立面统一起来, 为一段落。顶层设备层-小窗户、加压檐、 可以有不同的外貌。作用:突出强调功能 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功能、结 构与形式三者之间的主从关系,摆脱了折 中主义的形式羁绊,为现代建筑发展开辟 了道路。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中的应 用,使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故乡。在 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 风格使建筑艺术符合建筑技术特点,并符 合工业化精神。局限性:芝加哥学派 不过是资本家追逐利益的技术手段,市中 心高楼林立,带来城市交通卫生问题。 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折中主义全面 复活,对美国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沉重打 击。 草原住宅特点:1)造型上力求新颖,彻 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2)在布局上与 大自然结合,多建于森林地区与湖滨;3) 平面常作成十字形,并以壁炉为中心;4) 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5)惯用水平线条;6)起居室开窗较大, 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7)屋面坡度平 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一致。 莱特设计理念:a崇尚自然的建筑观b连 续运动空间c属于美国建筑文化d表现建 筑材料本性e室内空间和陈设着重低层 布局,显得有几分日本式室内面貌f采用 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成立了由企业 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 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 。同时该联盟也 是建筑方面新思潮的支持者。因它里面有 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其中最享有威望的是 贝伦斯,它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 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他认为现代 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才会产 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德国通用电气公司 透平机车间:贝伦斯该车间造型简洁, 摒弃任何附加装饰,成为现代建筑的先行 者,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 筑”。 表现主义:产生于德国、奥地利,首先表 现在绘画、音乐、戏剧方面。表现主义者 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 受和体验。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 一次大战后出现了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 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 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 精神。未来主义派:是第一次大战之前, 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在很多中层阶级,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 社会现实表示不满的时候,未来主义派却 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 充满希望。未来主义者否定文化艺术的规 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 来的艺术。风格派:1917年,荷兰一些 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 造型艺术团体。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 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风格派认 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 和构图。所以认为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 质与要素,应该允许独立存在。并认为最 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 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风格 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 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构成主义: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 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 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 很像是工程结构物。这一派别被称为构成 主义。 现代建筑师们设计方法共同点(1)重视 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 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 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2)注意发挥 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 如,框架结构中的墙可以不承重,在建筑 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 统承重墙的方式对待它;3)努力用最少 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 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4)主张 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 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 能、材料、结构、构筑工艺)的一致性, 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 的建筑构图格式;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 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 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 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 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 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6)废弃表 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 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包豪斯校舍特点: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 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2)采用灵活 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3)按照现代建筑 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 取得建筑艺术。有机建筑论:1)有机建 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 体性。2)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 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3)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 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4)建筑是用结 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的结构、 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 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5)强调建筑的 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6)对待 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 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 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7)它认 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 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 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但 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8) 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 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有能形成传统的 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 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 搬现成的形式。9)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 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 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 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住宅是居住的机 器: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阅 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 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 的机器。他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随 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 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 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20世纪新时代的 机器学美学在具体的设计上,柯布西耶强 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 点,一方面使建筑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 特征,同时也体现了设计的原则。理性主 义是指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 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 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它 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后在世 界范围内演变为“国际式”建筑风格:方盒 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优点: 1)同折中、复古进行斗争;2)使建筑适 应工业社会。缺点:1)过分强调功能和 技术;2)否定历史;3)过分强调客观性、 普遍性;4)手法生硬、形式雷同。充实 与提高:1)讲究功能技术的同时,结合 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兴趣需要;2)采 用对功能、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综合 统一的方法。粗野主义:用来识别像柯布 西耶的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行政中心那 样的建筑形式,或者受他影响的一些建筑 形式,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材料 最毛糙的一面暴露出来,夸大那些沉重的 构件,并把它冷酷的撞在一起。技术精美 的倾向:最早流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上 属于比较“重理”的,人们常把以密斯.凡. 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 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基 本主张:1)结构逻辑性:结构就是一切。 2)全面空间:功能服从于空间,提出“全 面空间”。3)强调“条理性”设计思想方法: 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澈地反映着建筑的材 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4)“少就是多”: 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简化结构体系, 精简结构构件;净化形式、精确施工。密 斯风格: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 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典雅 主义:典雅主义(又译成形式美主义,又 称新古典主义)是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 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 不过两者从设计思想上说都是比较“重 理”的。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 主义主要是在美国。特点:运用传统的美 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生规整、 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现代建筑的传统美 学法则:a)以“纯几何形态“作为现代建 筑美学的基础(认为建筑就是直线及各种 几何形体的组合体。b)以表现材料、结 构、施工特点来作为建筑美学的依据。优 点:表现为优美、古典、安定、雄伟。缺 点:表现为缺乏时代创造性、思想简单、 手法贫乏。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是 指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并且在 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讲究 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战后讲究“人情 化”与“地域性”倾向,以及追求“个性”与 “象征”的尝试,都被称为“有机的”或“多 元的”建筑。其设计方法是战后“现代建 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是一些既要讲 技术又要讲形式,在形式上要强调自己特 点的倾向。建筑特点:1)突破技术范畴 而进入人情、心理的领域,重视人们的生 活和心理感情。2)传统材料结合新结构、 新材料。3)处理亲和、多样。4)空间有 层次、变化丰富。5)建筑体量符合人体 尺度。6)建筑化整为零、重视细部。讲 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它是与讲人情化与 地域性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倾向, 是各种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特点:运 用几何形构图、运用抽象的象征、和运用 具体的象征。后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在设 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 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他用来 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 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从此产生了后现 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 高潮。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 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 筑设计思潮。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 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 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 “排他性”。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 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 逆)学习的重要意义。后现代主义共同特 征:1)重新确立历史传统的价值,采用 古典建筑元素。2)建筑形式有独立存在 的联想及象征含义。3)采用装饰、追求 隐喻与象征。4)走向多元、大众与通俗 文化。5)具有开放性与折中性,主张二 元论。总结为“文脉主义”、“引喻主义”、 “装饰主义” 新理性主义:发源于意大利的新理性主义 运动,也称“坦丹扎学派”,代表人物是意 大利建筑师、建筑理论家A·罗西。一种 基于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的、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概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同济建筑考研答疑—“几凡设计”老师编辑

同济建筑考研答疑—“几凡设计”老师编辑 1.同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每年招多少人啊? 答:每年建筑研究生一共170名左右,其中外校报送20名,本校报送2 0名,每年真正可以报考的名额在120人左右。名额会根据每年的情况有所浮动,但基本都维持在百人规模。具体的招生信息会在同济招生网上公布。 2.我是跨专业的考生学校也很一般,同济导师会不会不要我啊?听说 同济很排外啊? 答:同济是个很公平的学校,不会歧视跨专业的考生,甚至有些导师由于研究需要还特别希望有跨学科背景的学生。跨专业的考生最大的问题是你如何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并且通过考试,所以需要更多努力便是了。去年,我们“几凡设计”就有三名跨专业同学考入。实际地讲,跨专业同学更应该接受系统的考研培训。同济的导师都比较负责也不排外,同济的研究生基本都是外校考上的。同济本校的学生除了保送和出国的,真正考本校的人很少,每年就十来个吧。 3.同济初试复试都考什么内容啊?大概要考多少分能过线啊? 答:同济建筑研究生即“085100建筑学硕士”一共有三个研究方向,“0 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建筑技术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初试和复试这三个专业考试科目都是一样的,初试共四门:10 1政治,201英语,355建筑基础(这三门必考),第4门三选一:802 建筑理论与历史(中外建筑史)、803 建筑设计(3小时快题)、805 建筑技术(结构构造等内容)。也就是说你选报01历史方向也可以选考80

3或者805,你选02设计方向也可以选考802或805。初试分数线历年都在320左右,各科合格线一般是50,50,90,90。分数线根据当年的情况都会不同。 复试考6小时快题专业英语翻译及面试,但是复试其实就看快题,6小时快题分值比重极大,快题及格就能考上,复试不及格必然被刷哦。 4.同济建筑基础都考哪些科目呢? 答:官方公布的参考书目:《建筑概论》(第二版),崔艳秋等编著;《建筑初步》(第三版)田学哲、郭逊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室内设计原理》陈易著;《建筑物理》,柳孝图;《节能建筑设计和技术》,宋德萱;《建筑构造》,颜宏亮;《建筑特种构造》(第二版),颜宏亮; 这些科目都是同济本科的课程,像中外建筑史这样的课都还是要以同济老师常青、卢永毅、王俊阳等老师的课程为主,光看上面的书是没用的。复习各科请以同济本科课程笔记课件为宜。这门课具体考察形式以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作图题、设计实践分析题为主,复习的时候要根据真题的方向为依据,要不然太庞杂会没有方向。 5.同济初试3小时快题为啥都是轴侧,表现要达到多高水平能得高分 呢? 答:同济快题考察的要点在解题和方案能力的考察上,也就是说同济考察的是学生的设计能力,而不是表现能力,这个是不了解同济的学生有

最新《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复习概要: 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 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1.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 的重大变化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 乱之中。 其次,是住宅问题。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3.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 18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但这些工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

[总结]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概要

[总结]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概要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在考研范围内所占比例近1/4,主要题目类型均有覆盖(填空,名词,画图,简答,论述),但总体还是可以分为记忆和论述两大类,记忆类考点集中在与现代派建筑相关的内容,而分析类则很有特点,往往是整份考卷中最为灵活的题目,可谓仁者见仁,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在大方向有适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靠个人的理解和表达。 西方近代史纲的核心线索很明确,就是现代派建筑,具体又可分为产生,发展,兴盛,流变等几个环节。 产生 产生的背景有以下: 现代建筑产生之前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各种复古风格和折衷主义,(各自的代表作…)总的来说古典的建筑形式和建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成为桎楛,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新建筑的产生,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技术背景,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出现,从根本上打下了新建筑形式产生的基础,(如最早应用生铁的一批建筑如赛文桥,水晶宫等,最早的大跨结构,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蒙马特教堂,最早的电梯otis,最早的钢框架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等等,还需总结) 思想背景,工艺美术运动,它的积极方面,反对古典样式的束缚,开始了新风格的探索,但消极方面,它的某些思想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比如热衷于手工艺的表现,这与工业革命的进步潮流又有相悖的地方。 探索与发展 早期的探索大致从两个方向,即样式表现方面的探索和理性的技术角度与建造方式的探索,其中后者更为本质和重要。 样式表现方面的探索 1)新艺术运动(在各国家的不同表现风格特点,代表人物,作品需总结) 起始,比利时 在德国,青年风格派 奥地利,维也纳学派与维也纳分离派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麦金托什 西班牙,高迪! 荷兰,贝尔拉赫 芬兰,老沙利宁 等 2)西方现代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绘画流派:立体主义(毕加索·亚维农少女),表现主义(蒙德里安)等 建筑上的表现: 荷兰风格派 俄国结构主义 3)其它 表现主义,探讨混凝土的塑性表现力 意大利未来派(伊利亚·桑等),对未来建筑与城市形象的想象,包括巨型尺度的建筑,城市立体交通,强调速度和机器的力量(当时无一建成但很有远见,后来大都实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试题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古典主义 2、解构主义 3、有机建筑 4、包豪斯 5、工艺美术运动 6、表现派 7、德意志制造联盟8、古典主义9、芝加哥学派 10、粗野主义11、密斯风格12、帝国风格 13、草原式住宅14.、风格派15、CIAM 16、国际式17、雅典宪章18、浪漫主义建筑 19、典雅主义20、新陈代谢派21、功能主义 22、高技派23、“净化”建筑24、先浪漫主义建筑 25、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26、理性主义建筑27、后现代主义 28、“装饰即是罪恶”29、西塔里埃森30、贝瑞 二、简述<答>题: 1、如何理解“少就是多”的内涵和意义 2、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反应了设计人什么样的观点?简要评述其观点。 3、简要论述你对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看法。 4、结合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简述风格派建筑的特点和意义。(或) 结合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谈谈风格派艺术是怎样把握绘画、雕刻和建筑的 5、在现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中,密斯、柯布西耶与阿尔托、赖特的作品既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 又有一些不同之处,简述这些不同及意义。 6、简要论述现代建筑在空间方面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及意义。 7、简要评价本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建筑的主要现象。 8、简述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巴黎瑞士学生宿舍的空间布局手法特点及其对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 9、简述风格派、构成派艺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影响。 10、简述密斯凡纳德罗在设计中如何处理结构、空间、形式的相互关系。 11、简要评述一下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大楼。 12、简述“ARCHIGRAM”派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构想,归纳其基本的指导思想。 13、美国高层建筑的发展从“板式”建筑逐渐转变为“塔式”建筑的原因何在。 14、简要评述“装饰即是罪恶”的内涵及意义。 15、简要评述密斯与赖特在空间观念及空间艺术上的异同。 16、从建筑评论的角度简要评述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17、从城市的角度评述"未来派”的城市主张。 18、简要评述沙利文及密斯关于形式与功能关系的观点。 19、简述丹下健三山梨文化会馆的设计特点。 20、简要评价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构想。 21、如何理解的有机建筑。 22、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现代建筑是否等同于“国际式”?为什么? 23、结合珊纳特扫罗镇中心或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的设计,简述A.奥尔托作品的主要特征。 24、简述你对西班牙建筑师A.高迪作品的看法。 25、结合的设计思想,简要评述草原式住宅的特征。 26、简要评述F.L.赖特的“广亩城市”构想。 27、分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建筑创作中出现古典复兴的原因及各国之不同。

2021年一级建筑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稿考试专用图片版

外国建筑史 第十节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建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革命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少创造新文化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 (一)古典主义代表——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 1、伦敦重建。 2、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教区小教堂,其钟塔构图很成功。 3、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纪念碑。 (二)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庄园府邸中流行建筑风格,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少创造性和现实感。由于其是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影响,因此称做“帕拉第奥主义”。 代表建筑有:坎德莱斯顿府邸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一)启蒙主义“理性”与唯理主义“理性”不同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核心——批判理论,以为合乎理性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二)代表作品 1.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成熟。 2.巴黎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建筑物,启蒙主义重要体现者。 (三)以列度、部雷为代表激进建筑师,力求标新立异,体现了昂奋、狂热激情和昂扬英雄主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体现资产阶级高亢激昂斗争热情和英雄主义建筑风格。 代表作品:部雷和她设计牛顿纪念堂、伟人像陈列馆;列杜农村公安村宿舍、盐城规划。

(四)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帝国风格是指法国拿破仑帝国代表建筑风格。它追求外观上雄伟、壮丽,内部则经常吸取东方或洛可可装饰手法;建筑大多是罗马帝国建筑样式翻版;它作用是颂扬对外战争胜利。 代表作品:军功庙和雄师凯旋门、演兵场凯旋门等。 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西方建筑 (一)欧洲各重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社会背景重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需要。 1.古典复兴: 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当前文化上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古典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影响。既有政治因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影响。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万神庙,雄师凯旋门。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010-09-28 20:15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S226;德&S226;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1 复习笔记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城市与建筑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 1.工业城市的恶性发展造成了城市的混乱状态 (1)工业生产的过渡集中引起人口的恶性膨胀; (2)因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了交通堵塞、环境恶化。 2.广大普通民众面临严重的房荒威胁 为了谋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资产阶级不断地建造房屋,但广大的民众仍只能居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 (1)工人住宅区的恶劣卫生条件使得流行病大量发生; (2)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3.社会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需要和新要求 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1)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 (2)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二、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它们的出现是适应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 1.古典复兴 (1)内涵 古典复兴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2)流行的原因 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一方面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3)实现手段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巴洛克与洛可可式建筑中繁琐与陈旧的东西。因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成了当时创作的源泉。 ①希腊、罗马建筑的考古发现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大批考古学家先后到希腊、罗马的废墟上进行实地发掘,使现代人类了解了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 ②古典复兴建筑的发展 a.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 b.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及纪念性的建筑,对一般市民住宅、教堂、学校等建筑类型影响较小。 (3)古典复兴的代表性建筑 ①法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