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的现实困境与思考_黄洁

研究生就业的现实困境与思考_黄洁
研究生就业的现实困境与思考_黄洁

35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06

摘 要: 关键词: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大军不断陷入“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地。关于研究生做城管、卖猪肉、就业受挫跳楼自杀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每每都会引起社会的一阵强烈反响,动摇着人们“学历高,工作好”的传统观念。这些新闻反应的仅仅是个案还是对研究生群体就业现状的一种折射?当前研究生就业及其教育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社会、高校、企业、家庭、研究生自身在就业过程中又应担当怎样的角色?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有责任以理性的态度找出当前研究生就业乃至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之所在,超越现实困境之藩篱,进而尝试寻求一条帮助研究生顺利就业之道路。

1 我国研究生就业的现实困境

伴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持续扩招,一向被视为“皇帝女儿个,在校生171.98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在学研究生达179.4万人,毕业生51.4万人。多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不断增加,除2008年因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报名人数下降外,考研人数年递增10万~15万人,201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达到176万人,直至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有所减少,多年来的考研热开始出现降温。但是,研究生扩招已然成为事实,而扩招随之而来的则是不断增长的研究生毕业人数,而市场上对研究生的需求量没有显著增加,在就业市场上曾经凤毛麟角、供不应求、甚至不用走向市场研究生就可以直接就业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十万研究生、甚至与本科生同场竞技的激烈竞争局面,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研究生扩招后求职人数的不断激增是研究生就业难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研究生就业的现实困境与思考

黄 洁1,2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问题日趋

凸显。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乃至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扩招后研究生求职人数迅速增长,就业市场“满眼皆硕士”;研究生求职期望值普遍较高,求职时“眼高又手低”;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滑,面临“学历再贬值”。建议:理性解读个体新闻事件,保持对研究生就业现状认知的客观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塑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同度;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调整研究生自身对就业的期望值;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研究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研究生就业 培养质量 就业观

DOI:10.16209/https://www.360docs.net/doc/dd15883659.html,ki.cust.2015.06.011

36

中国高校科技

2015?06

1.3 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滑,面临“学历再贬值”

在高校研究生连续扩招的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也随之出现了问题,“我国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并不是从研究生教育本身出发考虑,追求的是办学的规模、办学的政绩和现实的利益,按照这种教育发展思路,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研究生就业前景不佳,是预料之中的。”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高校研究生录取比例不断提高,招生标准相应也在下降,很多本来不够要求、对学术没有深厚兴趣的学生也进入了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生生源质量确实呈现出整体下降的态势;另一方面,高校研究生招生的数量上去了,但是教学条件与师资队伍却没有同步跟进,尤其突出的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有的学校,一个导师要带几个博士和十几个硕士,根本无法对学生做到一对一地认真指导;研究生导师往往被学生称呼为“老板”,研究生整天跟着导师做与专业毫无关系的项目,导致学业荒废,而且敢怒不敢言;有的学校对硕士生导师评聘标准有失科学,一些教学经验不丰富、科研水平不高、甚至缺乏基本育人理念的教师被评聘到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队伍中,研究生培养质量当然无从保证。精英教育“粗放式”繁荣,结果往往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疲软,学生们耗费了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创造的人力资本价值却并不大,拿到手的只能是一张就业市场并不买账的“贬值的文凭”,研究生就业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息息相关。

2 研究生就业的路径选择

研究生就业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对于研究生就业问题,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理性的态度在千头万绪中找到最终的出路和前行的方向。

2.1理性解读个体新闻事件,保持对研究生就业现状认知的客观性

研究生就业问题始终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报道的内容涉及数据分析、专家评论、个体事件等多个方面,这些报道一方面丰富了公众对我国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认知,但是同时媒

业状况确实有失妥当。因此,在这个全媒体时代,一方面人们对新闻媒体所暴露出来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有所觉醒,善于发现现象背后问题之所在,同时对报道的信息也应当持有独立而清醒的认识,决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媒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平台也应该坚守职业操守,为民众提供可靠真实的新闻信息,不能够以博眼球、博版面的心态随意放大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导民众的认识。

2.2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塑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

同度

无论是研究生就业数据的尴尬,还是社会对于研究生就业前景的担忧都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研究生教育扩招的十来年,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显现,低就业率并不是它失落的全部,它最大的失落,在于遗失了社会对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的认同。一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饱受诟病,其秉承“严进宽出”的原则,这意味着只要迈过这道门槛,就一切万事大吉。同时,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同化严重,无疑会造成毕业生千篇一律,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脱节。细化到相应的研究生教育层面,导师形同虚设,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用性教育的状况也向来备受质疑。因此,在研究生就业困难的表象背后,更多的是研究生教育重构高学历与社会认同关系的急迫使命,研究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大力度地扩招需要放慢脚步,高校与其他的研究生培养结构,也必须重塑理性的招录与教育模式,为社会输送“货真价实”的高学历者。另一方面,加强院校资质的审查力度,加强导师队伍素质建设,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现行生硬死板的招录模式,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培养单位也应当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按需培育合格的高质量人才。只有培养的人才质量过硬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研究生就业难问题自然也就能得到解决。

2.3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由于长期以来研究生总体的就业形势较好,各高校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松懈,但是随着研究生就业压力的不断

增加,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无论是在制度构建、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方面,还是在实际工作经验方面明显都滞后于当前研究生就业的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转变过去的工作思维,将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推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提供就业面试技能讲座、提供就业咨询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研究生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学术上的引路人,更应当是研究生就业的指导者,导师除了高超的学术造诣之外,相对研究生们阅历更丰富,分析问题更透彻,在平时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就要注重对研究生就业思想的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在研究生面临毕业就业时,导师应当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就业的进展,为学生提供客观的分析和帮助。如果能力允许,导师也可以利用自身在本行业的优势,积极向专业合适的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就业。研究生辅导员要在研究生在校期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历届就业数据和就业信息,帮助研究生了解就业行情,认清自身的优势,提供必要的就业心理辅导疏导,帮助研究生树立就业自信心,正视就业压力,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走出就业压力的困境。

2.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调整研究生自身对就业的期望值

作为研究生个人,对就业环境和自身状况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就业目标和方向要有客观务实的态度。研究生们应当明确认识到在经过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后,硕士乃至博士实质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之骄子”了,学历光环效应已经黯然消退,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学历“高消费”,而是更加看重应聘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潜力。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尽早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制定好长期的专业发展计划,有目的、有想法地去开展学习。利用与导师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实习的平台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积累经

有需要还可以尝试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治疗,切莫独自承受直至悲剧的发生。

2.5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研究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研究生就业难题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除了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辅导员以及研究生本人之外,用人单位和家庭应当在其就业方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应该摒弃极端的用人观念,无论是人才的高消费,还是只看经验不看学历的用人观念都应当改变并调整。尽管研究生在某些方面的技能确实不如本科生且用人成本也高于本科生,但是企业应当以长远眼光和战略视野去看待研究生,毕竟他们的理论基础扎实,思想相对成熟稳定,通过适当培养和发展其成长的速度和程度可能也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自身也应当致力于科技创新,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平台和岗位,吸引更多的研究生人才投入科技创新事业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家庭在研究生就业问题上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家长在研究生求职过程中应当扮演“减压器”“稳定器”的作用,要充分尊重和鼓励研究生们的就业选择,不要对研究生们提出过高的期望,关注孩子的求职经历,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进行适当建议。当孩子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则要多安慰,多鼓励,帮助分析,不要过多责备,让孩子在承受求职压力中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远离失落和彷徨,避免因求职不顺而发生的悲剧。

总体而言,研究生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研究生个人应当联动起来,通过转变观念,调整就业布局,促进更多的研究生实现就业。

[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2013SJDFDY017)、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项目(XC213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37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06

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打开文本图片集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中小工业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培育了大量中小企业活跃于工业领域创业创新,有力促进了浙江工业经济发展,提升工业经济活力。但是,由于浙江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例如,产业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层次低、以及价格低等“四低”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成为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宁波市在解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问题,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此,我们课题组通过企业家座谈会、考察企业等方式对奉化、宁海、象山三地的5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倍增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2021年宁波全部工业产值突破*****亿大关,达到*****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增长17.9%。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跨上3000亿元新台阶,达到3005亿元,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81亿元,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3077亿元,增长20.2%。 (二)工业经济从量的扩张逐步向质的提升转变 通过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逐年提高,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0.1%,比2021年提高3.7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465亿元,增长12.4%,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9.6%,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2021年新认定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通过组织“中小企业信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分析(论文)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分析 目录 摘要 一、行政问责制的基本内涵 二、行政问责制困境所在 (一)行政文化的困境 (二)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问责对象不明确(三)行政问责制的相关法制不完善,难以依法问责(四)行政问责的配套制度难以到位 三、当前行政问责制的完善路径 (一)深化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文化建设 (二)倡导多元问责机制 (三)行政问责法治化,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四)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 四、结论124467910 10 11 12 14 15

摘要 责任与权力的平衡,是法治社会对所有权力主体的基本要求,那么国家机关及其贫血人员也不例外。公务人员受人民委托,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如果有违法或由于不当行政对公民造成精神、经济或其他损害时,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构建有效的问责制度,既是一个重要的法学理论问题,又是一个艰巨的社会实践课题。 实践证明,作为一种明确权力和责任的行政制度,行政问责制是消除权责不明弊病的一剂良方。它对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权责一致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推行和完善行政问责制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就中国政府建设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言,行政问责制度的实施是一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举措。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正从公共危机中非常举措逐步走向理性建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它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本文针对当前行政问责制的现状,结合制度等方面缺失,探讨行政问责困境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出其完善路径,即通过构建新的行政文化、建立多元问责机制,完善行政问责法制、推行政务公开等途径使其完善,希望以此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一点决策思考,更希望对整个和谐社会构建有所裨益。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困境

摘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属于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其特点是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和广泛性,以激发各类观众的参与感,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端于1990年《综艺大观》,尽管起步晚、发展缓慢,但十余年来也已经历了四个阶段:综艺晚会、娱乐游戏、益智博彩和真人秀阶段。在这些阶段里,电视综艺节目的主题趋向明确,内容更集中,受众更细分,电视化手段更灵活多变。增强互动性和平民化是其主要创新点。当然就目前中国电视综艺节目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乏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文化精神内涵、内容低俗等。 本篇文章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该文章既总结电视综艺节目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对推动中国综艺节目再创新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综艺大观平民化互动性创新困境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 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它充分调动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手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猜)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和消闲娱乐等需求,给观众提供娱乐享受①。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具有娱乐性、互动性、艺术性、广泛性等特征。电视综艺节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收看和参与,为广大观众提高放松身心的平台,因此娱乐性是首要因素。综艺节目保持艺术性是保障节目本身格调的高雅、内容的深度的基石。互动性是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与最终目标。 (三)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功能 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观众了解未知外界事物的平台具有认知功能,“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们通过观看综艺节目了解社会热点、紧跟潮流。电视综艺节目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轻松的行为舒缓身心,起到娱乐功能。当然。有的综艺节目还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这是由节目性质决定的。综艺节目的功能影响观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因而如何策划和制作好综艺节目,如何评判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尺度是电视行业的两大难题。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及其原因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怎一个“困”字了得 摘要:詹姆斯·乔伊斯是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大师,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是他文学成就的最大特征。《阿拉比》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较为著名的一篇。这篇小说充满了各种令人费解的意象和隐喻。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出现的一些意象和隐喻,从物质生存的困境、精神状态的困境、主人公梦想的破灭和精神的顿悟四个方面揭示文本隐含的主题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阿拉比》;隐喻;幻灭;困境 一、引言 《阿拉比》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都柏林人》是乔伊斯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共有十五个短篇小说故事,都以作者的故乡都伯林为背景,按照童年、少年和成年的顺序展开,每一篇小说都是以一种顿悟为核心,揭示出都柏林人的生活状态,整部小说集从结构到内容上都蕴含着高度的寓意。《阿拉比》描述了一位男孩初恋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喜欢上了“同伴曼根的姐姐”,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能在星期六晚上专程到阿拉比集市去为心爱的女孩买礼物以表心意。但当他费尽周折最终达到梦想中的阿拉比时,大多数商店已经关门,灯火阑珊而且毫无趣味,结果他什么也没买到,他感到痛苦和愤怒,男孩的梦想在冷漠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幻灭了。整篇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但是考虑到有人称乔伊斯是“最不容易被人理解,最容易被人误解

的作家”,那么乔伊斯写这样一部小说仅仅是要告诉我们一位男孩朦胧的初恋故事吗? 二、文本中生存环境的困境 《阿拉比》是以20世纪20年代的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故事背景的,故事发生在居住在都柏林北里奇大街的一个小男孩身上,乔伊斯是这样描述的:“北里奇大街是一条死胡同。因此,在每天基督教兄弟学校放学以前,总是静悄悄的。死胡同的尽头有一所无人居住的两层楼楼房”。在英语中,“死胡同”(blind)这个单词同时又有“盲”、“瞎”、“盲目的”和“徒劳的”这些含义,所以作为整篇小说的头三句话,无形之中给整部小说渲染了一种荒漠凄凉之感。紧随其后,作者写道:“街上别的房子,仿佛自知住着体面的人家,都沉这棕色的脸,相互对持着。”在英语中,“棕色的”这个单词同时兼有“黑暗”、“阴郁”和“沉闷”的含义,寂静的街道和相互对持的楼房也预示着居住在这里的人同样是冷漠的,死气沉沉。男孩和他的同伴们经常沿着“泥泞的街道”到那“粗俗的人们”居住的地方,“路旁的垃圾堆里”散发出一股股的恶臭。语言大师乔伊斯不动声色地交代了故事中男孩所处的生活环境,寂静、阴沉、冷漠和压抑。随着小说的展开,作者所描述的背景就像一副画面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肃静的房子、寂寥的街道、阴森森的房屋、黑暗泥泞的胡同、黑乎乎湿漉漉的园子,刺鼻的气味,臭哄哄的马厩。这幅画面从一开始就给小说定小了基调,为下文埋下了伏笔。这样的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学年论文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082 姓名: 杨盈盈 学号: 2008221037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学年论文教师评阅表

浅谈大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 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政府也出台政策来予以支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创业者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能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本身的能力问题,社会经验欠缺,对行业的把握,创业环境不理想,政策实施不积极,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不太乐观。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对如何解决做出了简单的思考。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门话题。高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多大学生人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的高峰,一岗难求的时期,给自己寻找另一个发展空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

值,并且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我国政府也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较好的环境。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发展及其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大学生能够成为创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有着突出的的优势。 其一,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大学期间,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着较系统的掌握,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二,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对传统观念及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其三,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激情,并且精力充沛。他们渴望成功并且愿意为之努力。不惧失败,敢于尝试。 (二)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全球性学生创业热潮的波及,大量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在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聚集了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的创业计划,引得各大媒体关注,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掀起了全国大学生的创业风潮。而1999年第二届创业设计大赛中,多个小组在清华科技园注册公司是真正意义上创业活动的开始。到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潮起了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学生创业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过于简单,对其前景的期望也过高。当时,多数学生仅凭借一股激情便希望取得成功,显得过于理想化而不切实际。 在最初的狂热之后,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逐渐变化。激情依旧的同时理性增加。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也冷静地思考。认识到了创业的艰难,意识到创业不仅要拥有热情,同时也需要诸多如资金、适当环境等的因素。此时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一改过去盯住高科技行业不放,企图一鸣惊人的想法,表现的更加务实。不论是对行业的选择,还是对创业时机的把握以及对创业风险的认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创业心理在逐步成熟,大学生的创业状态也朝着平稳健康的状态发展。

债权人保护机制在司法层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

债权人保护机制在司法层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10T15:58:14.6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1期作者:万桦 [导读] 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在司法实践层面一直是难题,尤其是2013年《公司法》修订后,公司注册资本从实缴制修改为认缴制,取消了验资程序等规定,而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并进行未相应修订,这看上去似乎使得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加困难。 ——以认缴资本制度下的股东有限责任为视角 万桦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100071 摘要: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在公司注册资本上将以前的有限认缴制修改为完全认缴制,这一制度修订虽然是为鼓励创业、活跃市场资金,但对公司债权人保护的司法实践层面却是雪上加霜,导致其在寻找证据上更加困难。 关键词:认缴资本制;债权人保护;追诉股东;股东有限责任 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在司法实践层面一直是难题,尤其是2013年《公司法》修订后,公司注册资本从实缴制修改为认缴制,取消了验资程序等规定,而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并进行未相应修订,这看上去似乎使得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更加困难。其实,并非认缴制让债权人保护机制变得困难,而是一直以来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从立法到司法乃至执法层面都很困难,但就司法实践而言认缴制的确增加了公司债权人追诉股东的难度。 一、认缴制下司法层面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概述 (一)司法层面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 公司债权人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为在公司债权人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投融资情况、股东出资情况等各方面不都了解,公司和债权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且公司不会将自己的经营情况等信息完全告诉债权人,更不会主动将财务报表提供给债权人。在此情况下,债权人想要取得到期债权,很大程度上靠公司自觉履行债务人义务,若其不承担债务,公司债权人往往只能先与其进行谈判协商,协商不成诉诸法院等有权受理的机构,根据民事诉讼举证原则,不清楚公司状况的债权人在举证方面往往很困难,因此需要引入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 公司债权人保护机制在司法层面除了可以提起合同之债请求权外,还可追诉违反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股东,若公司无力偿还债务,而公司股东在未履行或未全部履行出资义务或抽逃出资、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等情况下,公司债权人可将该公司股东追加为被告以寻求有效救济。 (二)认缴制下股东有限责任概述 股东有限责任被称作公司法律制度的基石,是指股东以其对公司的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而公司则作为具有法人人格的独立主体以其自身的全部财产对外承担责任。我国《公司法》从1993年制定到2013年修订过程中,将注册资本实缴制逐步从有限的认缴制到完全认缴制的修订,立法本意是由于在公司法制定之初,公司设立泛滥,需要规范化管理和监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于约束公司的设立和经营限制了公司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避免资本闲置出现的浪费,同时为了鼓励交易,允许公司多途径筹集交易资金,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以下简称2013年《公司法》)将注册资本金实缴制修订为认缴制。 2013年《公司法》将公司资本制度从有限制的资本认缴制改为完全的资本认缴制,在允许资本完全认而不缴,取消原有资本缴纳的比例限制和期限要求的同时,也触动了对《公司法》上股东有限责任的界定和理解。[]应注意的是,即使2013年《公司法》将注册资本金修改为完全认缴制,股东的有限责任仍然应与修订之前一样,不会也不应有所动摇。 二、认缴资本制度下债权人保护机制在司法层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 虽然股东有限责任的原则在《公司法》修订前后没有动摇,但随着配套制度的修改,如取消验资程序,有限公司无需每年提供审计报告,企业工商年检制度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但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并未随之修订,这无疑增加了公司债权人追诉公司股东、寻找证据等方面的负担。 (一)股东出资的实缴性难以判断 出资的实缴性,就是要求公司股东按照公司设立时认缴的资本在规定期限内如实缴纳,不存在虚假出资情形。充分的资金是公司进行经营管理、获取市场信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体现交易双方资产实力和履约能力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保证股东如实缴纳出资对公司、债权人都极其重要。 随着2013年《公司法》中资本认缴制的确立,验资制度失去其存在意义,因此在《公司法》修订过程中被一并删除。自此设立公司无须再提交验资报告,股东只需依照公司章程的约定自行缴纳其认缴的出资即可,股东出资所受的制约大大减少。 资本认缴制下,公司未来的资本何时到位完全由股东自己决定,他人无法获取相关的证据证明股东是否已经如实缴纳出资。认缴制确立之前,我国有严格的第三方验资程序的监督,股东逃避出资、虚假出资的现象且不少见,现在实现了注册资本“零门槛、零监督”,股东出资不实的情况会更加严峻。而出资证明与验资报告不再被工商部门强制要求提供的情况下,债权人想要获得公司股东注册资本的实缴信息,只有让股东自行提供工商信息,转账记录或者要求法院去取证核实两种方法,而债权人自行去查询出资情况的途径是缺失的。 (二)追诉股东提前出资依据不足 我国1993年《公司法》第三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在2013年《公司法》确认注册资本认缴制以后修订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虽然加上“认缴的”这三个字保证了股东的有限责任承担范围不被缩小,但是由于不在限制认缴后实缴的时间期限,使得债权人合法权益实现的及时性难以得到保障。债权人可以要求承担债务的公司股东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但是现在的公司注册中,认缴到实缴资本的期限往往很长,普遍远远长于2005年《公司法》规定的2年实缴,投资公司5年实缴的期限。应当对债务承担责任的股东完全可以注册资本未到实缴期限,无须缴纳全部出资作为抗辩理由,而债权人对于这一条理由缺乏法律上的反驳依据。目前为止只有《破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提出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尚未完全履行的,管理人应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阅读次数:60 发布日期:2010年2月20日编辑:本网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是技术创新的时代。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竞争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现实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对社会的贡献愈加突出。据统计,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可见,中小企业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长久不衰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先进技术、核心技术,谁就能占领市场、获得优势地位。唯有积极创新、不断进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胜各路对手。 但在我国,由于条件限制、自身缺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重重困境: 一、创新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不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保守思想,使得大部分高素质人才选择了相对

存在着很多问题:数量少、专业化水平低,彼此独立、协同程度低且行为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有效促进中小企业间的技术、信息交流。 四、法律保障不力。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尚未形成完善的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而且,一些已制定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仍存在很多问题:1.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如按所有制性质分别立法,导致了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2.没有专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没有把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应有的高度。 现在,中国已经站在了WTO的门槛内,正是中小企业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国外竞争对手鱼贯而入之日。加紧技术创新、壮大自身实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关系中小企业命运的攸关大事。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一、努力吸纳高素质人才,鼓励产学研联合。利用媒体、舆论,宣传创新、开拓精神,促使人们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高素质人才投身中小企业创新事业。同时,中小企业应采用高福利、高薪的方式,吸引技术人才的加入,壮大智力资本。产学研的联合协作是一种很有效的资源互补方式。一方面,企业可以从高校、科研所获得智力支持,提高消化、吸收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所可以通过帮助企业技术创新,了解市场、明确市场需求使科研活动、科研项目更符合实际,更能有效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科技与经

你别无选择──《一个人的村庄》中的生存困境探析

第31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11月 Vol. 31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09 ────────── 收稿日期:2009-07-16 作者简介:徐永泉(1958-),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22- 你别无选择 ──《一个人的村庄》中的生存困境探析 徐永泉,隆 伟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刘亮程以他“自然之子”的特有身份带我们走进了他的乡土世界,去感受和领悟与之相关的人生哲理。然而,在这沁着朴实无华的“牛粪”味的文章中,我们读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生存的困境,它源自人类无限的欲望,同时也与现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困境是刘亮程的,也是我们的。对于无根的城市,刘亮程的乡土文学中淳朴的风土民情是一种抗衡,一种文化庇荫。他要用乡土文学来弥补现代社会的精神匮乏。 关键词: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生存困境;现代性;别无选择 中图分类号: I 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9)06-0022-03 You Have No Choice ── A Study on Human Plight in A Village of One Person XU Yong-quan, LONG Wei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 Abstract: Liu Liang-cheng, the son of nature, guides us to feel and appreciate the life philosophy by leading us into his local world. What we have sensed in his writing is the human plight one after another. It originates from human’s limitless desire and it also has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our modern society. The plight is not his, but also ours. The ethnic customs in his local literary is a kind of counter-balance and cultural asylum. What he wants to do is to use his local literary to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spirit in the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 Liu Liang-cheng; A Village of One Person ; human plight; modernism; have on choice 有评论者说刘亮程的作品《一个人的村庄》[1] 是一种“乡 土哲学”,他本人也是“自然之子”。的确,刘亮程在他生活的村庄参悟出了如此多的生活思考,并且将自己生活多年的村子作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他理解的人生哲理。 一、生存困境与人类欲望 在“人畜共处的村庄”这一辑中,刘亮程认为人与畜的命运紧紧相连:“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都是人的鸣叫。”[1,p53]换句话说畜即人,人即畜。 “马既然要逃,肯定有什么东西在追它。那是我们看不到的,马命中的死敌。马逃不过它。”[1,p23]其实,我们人命 中也有那个看不见的死敌,我们也同样无法摆脱。它就是人类生存的重重困境。这困境正是因我们无休止的欲望而导致。正如叔本华所说:“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一个欲望满足了会导致更多欲望的产生,因此人生充满了挣扎与痛苦。”[2]若欲望少困境则少,但是喜悦与痛苦是并存的,谁又甘心只满足一个欲望而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呢?所以,叔本华又说,人类的痛苦永远无终点。“马老得走不动时,或许才会明白世上的许多事情,才会明白世上许多路该怎么走。”[1,p24]人和马一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错了以后才知道自己错了。但你买不到后悔药,于是你想把这些经验教训传给你的下一辈,可晚辈自古都是愿意“吃亏在眼前”的,所以当你终于走出了

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困境分析【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困境分析 摘要: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业科技创新及其绩效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面对农业科技创新投资的“政府失灵”困境,应从矫治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投资中的非农偏好、理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减少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完善创新与激励政策等方面入手予以破解。 关键词:科技创新投资;政府失灵;管理;激励 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绩效。国内外学者就政府投资对农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RobertEEvenson以375项农业科研项目投入为材料,对农业科研投资回报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回报率高达49%;David、Hall和Toole对1957年后发表的30余篇有影响力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学者公认政府的公共农业科研投入和私人科研投入呈现出互补的关系;Zvi?Gr11iehes、YujiroHayami等基于农业产品的公共性,对农业科技投资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为政府制定

对农业科研支持的政府提供参考;国内方面,如林毅夫对农业科研投资受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率达到100%甚至更高;黄季焜研究认为,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率一般为73%~108%;钱克明研究表明,政府对农业科研每增加1元投入,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高达11.87元的回报。同时,国内大多数学者已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对象和范围,并明确主张根据农业技术的类型来区分政府与私人部门等投资主体。如黄季焜、胡瑞法、高启杰和陆彩兰等学者认为政府投入的对象则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知识产权不易得到保护、技术难以物化、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农业侦测与发展战略研究上,具有“公益性”特征[1-5]。国内外大量研究涉及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政府失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影响问题,指出破解政府失灵困境的必然性。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政府投资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维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长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逐渐加大。2014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了50%,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稳定粮食产量、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基础。破解政府失灵困境,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无疑具有强烈的现

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现实困境

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现实困境 陶渊明素怀隐逸之志,下定决心归隐田园,在出仕与归隐之间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陶渊明出生在东晋一个世家大族,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名将,官至大司马。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教育,熟读儒家经典。少年陶渊明曾胸怀大志,在诗作中说过:忆我少年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中国儒家学说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有: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教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道德要求在个人品德修养上注重自省内化,在行动上提倡积极行动,经世致用。就向一种有限的冲动,一种内心的勇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浸淫的陶渊明,怎么最终却选择了隐居避世呢?不得不说,选择归隐田园,陶渊明内心是经历过矛盾,挣扎的。陶渊明没有践行儒家传统济天下,惠苍生,开万世之太平的理想,选择了做一名隐居者,是一种不得已的痛苦的抉择。理由有二,⑴从陶渊明的个人经历看,陶渊明作为东晋大司马的后代,年轻时是曾希望有一番作为的也希望日后能以自己的功业光耀门楣。加之幼时家贫,更能激发他积极进取之心。丈夫志四海是对年轻时一颗建功立业心的回忆。有志不获骋是对最后归隐田园结局的一种淡淡的惋惜之情。他几番归隐,又几次复出做官。先后做过刘裕幕府参军,刘敬宣幕下参军。陶渊明起初对刘裕还是怀有较大期望的,只是后来由于政局变化,加上陶渊明个人的原因,他才选择了离开。在出仕和归隐两条路前,陶渊明是有犹豫,徘徊的,一种人们习惯议论的原因是说,陶渊明这个人很烂,惦记利益又想立牌坊,宣布归隐,是因为他的倔脾气表现过头了,个性不适合做官,自己太受憋屈了。突然又宣布复出,因为经济窘迫了。这种说法没有全部的道理,但在历史上有一点影子,陶渊明自然有自知之明,会一些性格分析,说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自己性格只适合安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个性不好,社会性人格修炼不够,做个下下品的百姓都勉为其难,怎能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呢?陶渊明早已下定决心归隐,他赴任彭泽令前居然说,自己再次出仕,不是为了认认真真做官,而是为了攒下以后归隐的养老本。上司也照顾他

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中小企业也在逐渐的增多,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新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负责人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标签: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困境;对策 0 引言 现如今,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中小企业文化创新方面。只有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创新,才能使得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才能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面临很多的困境,比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简单化,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创新缺乏个性等。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重视文化创新,建立相关配套制度贯彻企业文化,从而保证中小企业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 1 中小企业文化创新的困境 1.1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狭隘、简单化 一直以来,很多中小企业都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成立文化室或者组织旅游、体育比赛等活动,因此,很多企业都组建了文化室,成立球队等,然后按照企业内部相关的规定定期进行这些活动。这些企业文化思想都根深蒂固,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狭隘、简单化,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花瓶,企业文化有与没有都不重要,因此,没有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把企业文化创新当作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除此之外,由于没有对文化进行创新,使得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都缺少凝聚力,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是不会留住人才的。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1.2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而与企业管理毫无关系。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凭借这样的思想,在塑造自身企业文化形象时,都不会去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自身的文化精神,但是脱离了实际情况,使得企业文化流于形式。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他们都是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来评价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精神,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总之,很多企业忽视了企业文化的作用,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区分开来,脱离了市场发展的需求,最终导致企业文化创新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常州小微企业生存困境及解困的路径探析_敬丽华

常州小微企业生存困境及解困的路径探析 敬丽华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修改日期:2014-8-31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济转型背景下苏南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2013SJB6300004)。作者简介:敬丽华(1971-),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要: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和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国梦的有力支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加之自身发展存在的弱点和微式,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如何在当今的形势下,居危解危,化危为机,创新求变,成为社会共同关切的课题。本文以江苏常州小微企业为例,在收集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考,探讨适合常州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常州;小微企业;生存困境;路径中图分类号:F267.3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其中小微企业的贡献尤为突出。常州经济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聚集了大量小微企业,十二五期间常州经济发展仍需小微企业支撑,其健康持续发展对提升常州地方经济竞争力、保障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州小微企业生存现状 1、常州小微企业的基本状况 常州作为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聚集了大量小微企业。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9月,常州有8万多户小微企业,按新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数量约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这些小企业不但广泛分布于传统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也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常州小微企业贡献的数值很大,可见,小微企业对于常州区域经济发展、吸纳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战略作用。 2、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期的生存考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经济下行趋 势明显,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振荡、外需疲软,订单量减少,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通胀等叠加作用,小微企业因规模小、利润水平低、生产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客观因素制约,经营尤为艰难,生存状况引人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30%的小微企业 在2年内消失,60%在4-5年内消失,与美国的平均 8.2年有较大差距;据2012年有关调查分析,小微 企业的净利润率水平远远低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经营利润被多重因素不断摊薄。常州市45325户微型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水平为-0.18%,总体处于亏损状态。一成以上的小微企业处于既不纳税也不注销的“休眠期”,发展前景不容乐观。2012年4月按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初创中小企业认定为小微企业,常州钟楼区辖区现有在业小微企业6806户,累计开业4051户,注吊销的高达2755户。在常州武进区,一家小企业的五金零部件生产负责人表示,“2012年下半年企业经营形势愈发艰难,订单数量和规模都有减少,耗材和人力成本逐步上涨,利润越来越薄,库存量越来越大,也不确定国家经济形势未来会怎样,所以在2013年春节之后,企业就遣散了部分生产线的工人,工厂进入半停工状态”。 3、政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经济下行趋势 已经得到确认,小微企业命运也得到更多关注,一系列税改、金融改革措施让人们感受到国家解决小微企业困难的决心。自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财政、金融政策后,又陆续出台的扶持政策有: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银十条”);接下来在银十条基础上又下发了《补充通知》, DOI:10.13395/https://www.360docs.net/doc/dd15883659.html,ki.issn.1009-0061.2014.10.020

试从生存困境探析现代文学作品中_典妻_习俗下_丈夫_的人性意识

中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M 27 XIANDAI YUWEN 2007.09 在现代乡土文学作品中,严格意义上讲,以“典妻”习俗为题材的只有许杰的《赌徒吉顺》(后文简称《吉》)和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后文简称《为》),罗淑的《生人妻》和台静农的《蚯蚓们》只是这种题材的延伸和外化。在对以“典妻”题材的小说研究中,后来研究者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被压迫、被侮辱、被典当的女性身上,沿袭着“五四”以来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更多地是从社会学和阶级论方面去挖掘作品的悲剧原因,而对“典妻”习俗题材下的男性则缺少研究,有的只是在研究女性的时候简单提一下,没有深入地、详细地分析,这里笔者就以许杰《吉》和柔石的《为》为个案,试图从男性的生存困境来探究“典妻”习俗下“丈夫”的人性意识。 首先,对“典妻制”概念的界定。在有些研究论文中,比如许馨的《〈为奴隶的母亲〉是怎样写成的——从未刊的两封信谈起》中谈到:“……选取自己熟悉的浙东‘典妻’陋俗为题材,创作了《为奴隶的母亲》,揭露‘典妻’制的野蛮与残酷。”①在此作者将“典妻”习俗和“典妻”制混为一谈,语焉不详,笔者不能认同,习俗和制度应该是两个概念。“制度”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习俗是指“习惯和风俗”。可见,制度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且带有法定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典妻”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不能上升到上层建筑,所以只是一种习俗,而且只能是一种陋俗。作为一种民俗,20世纪30年代的浙东“典妻”之风仍很盛行,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和许杰《赌徒吉顺》所描写的都是发生在浙东的“典妻”习俗。 其次,探究“典妻”陋俗的历史内涵。“典妻”也叫“典子”,所谓“典”,是指“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抵押向人借钱”②。“典子的意义,就是说在契约订定的时期以内,所生产的儿女,是被典主先期典去,属于他的。至于血统之纯杂与否,那是不成问题,总算有过那么一回事,他就可承认那是他的儿女了”③。也就是说典妻把妻子像“物”一样典当出去三到五年,为别人生儿育女。作家许杰在一封信中这样说:“甲方以自己的妻子典给乙方,限定三年或几年的期限。在这期限内所生的子女,属于乙方。”④柔石之子赵帝江在一封信中对浙东“典妻”陋俗与许杰所说基本相同。但是他强调:“一般来说,出典期间为别人所有,与原 来丈夫没有夫妻关系。”⑤这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辑毛晓平从历史学的角度有着非常充分而详实的论述,“‘典妻’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典’即‘租’,即将自己的妻子租与别人。典妻者常常因生活所迫将妻子租给无子之人,受典者多是有钱人,但也有无力娶妻的穷汉。典妻一般订有契约,载明典金、租期,典租价以妇女年龄、期限而定。在民间,这种婚姻关系时间长的被称为‘典妻’,时间短的被称为‘租妻’,一般一二年为租、三五年为典。典妻入门后所育子女归典方,期满后回夫家。吴越地区的典妻之风在宋代已经开始流行,元代以后此风更为盛行,《元典章》中记载‘吴越之风,典妻雇子成俗久矣,前代未尝禁止’。明清之际沿袭成俗。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述:‘在浙江的宁、绍、台各地,常发生典妻之事,有妻与人,期以15年,满则纳资取赎’”⑥。 由此可见,“典妻”这种习俗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是封建社会贫困家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对于男人而言,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因此,我们在研究这一习俗下女性命运的同时,也应该有必要关注生存在这一困境中男性的人性意识。 最后,结合作品《吉》和《为》从男性生存困境来探究“典妻”习俗下“丈夫”的人性意识。 这里我们先了解作品《吉》和《为》的思想内容。《吉》创作于1925年8月,是许杰的短篇小说之一。讲的是在二十年代发生在江南农村的一个赌徒吉顺“典妻”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时代新特色的人物。吉顺的一切心理、行动,皆围绕金钱而排斥道德法则,作者敏锐地抓住了当时农村社会经济迅速半殖民地化所带来的农民的心理、道德观念的变迁,从而塑造了与鲁迅作品中封建宗法社会的“老中国儿女”不同的新的典型性格。 《为》创作于1930年1月,是柔石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透过“典妻”这一当时仍在浙东农村流行的社会现象,控诉了当时的黑暗社会,深刻地揭露了传统陋俗和封建礼教对女性心灵的残害。 这两篇短篇小说虽然在塑造人物方面侧重点不同,《吉》主要塑造表现的是男性农民吉顺,《为》主要反映的是女性农民春宝娘的悲剧命运,但是作为乡土小说来说,还是可以探讨小说中“丈夫”的生存困境和人性意识的。 下面再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况进行探讨。 试从生存困境探析现代文学作品中“典妻”习 俗下“丈夫”的人性意识 ○刘月香 摘 要:笔者将以现代文学作品许杰的《赌徒吉顺》和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为例,试图从作品男性的生存困境探究“典妻”习俗下“丈夫”的人性意识。关键词:典妻 生存困境 人性意识

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9期(总第385期)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赵 杰[摘要]鉴于突破性技术创新非连续和突变性的特点,产品性能比主流市场上已定型的产品差、市场规模难以预测等自身特 点,加之外界组织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成熟企业在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时,面临着诸如技术识别能力、 投资决策模型、市场营销过程、主流用户、组织结构适应性、资源缺乏和分配、组织决策层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困境。通过剖析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技术突破轨道图的技术识别、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技术开发的二元组织、目标客户的市场地位、灵活的联盟战略、宽松扶持的政策环境以及全面的技术支持等对策,为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成熟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9-0027-0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社会关系网络与隐性知识扩散绩效关系———以研发团 队为例” (批准号:2011SJB630001)[作者简介]赵杰,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南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项目管理。 (江苏常熟215500) Abstract :With the features of discontinuity and mutability for the 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poorer properties than those of standard products in mainstream markets and unpredictable market scales as well as limitations of outside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s,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matur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with the predicaments such as technical recognition capabilities,investment decision models,marketing processes,mainstream users,organization structure adaptabilities,resource shortage and allocation,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eam consciousness and other aspects.Through the analysis on reasons of these difficul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technical recognition of technical breakthrough track charts,real options for investment decisions,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 f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market positions for goal customers,and flexible alliance strategies,and loose supporting policy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overall technical supports,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eveloping the 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 :mature enterprise;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目前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传统 渐进性创新战略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追赶陷阱和发达国 家构筑的知识产权网的密集包围。成熟企业要实现技术 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就不能一味地固守渐进性创新战 略,而必须有决心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充分认识到企 业自身面临突破性技术创新困境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策略,以期尽快进入前沿技术的领域。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分类C.M.Christensen 将突破性技术创新分为新市场破坏和低端破坏两种主要的类型,通过建立三维模型,从时间和性能两个维度上进行了相关界定 。27Enterprise Strategy |企业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