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革命”及其伦理初探

“基因革命”及其伦理初探
“基因革命”及其伦理初探

“基因革命”及其伦理初探

段晓宏,郭照江,蔡永宁 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人类基因组研究在过去11年中取得了重要成果,是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基因组研究给生命科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伦理的挑战,笔者认为,在这场革命中恪守人类伦理实践,构建基因科技———伦理互动协调机制,有利于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促进基因科技健康发展,为人类社会造福。

〔关键词〕基因革命;伦理挑战;伦理选择〔中图分类号〕R39412 R -05 〔文献标识码〕A

Ethical Probing For G enome R evolution Duan Xiaohong ,Guo Zhaojiang ,Cai Y ongning

Depart ment of Social Science ,Fourth M ilitary Medical U niversity ,Xi ’an 710032,chi na

Abstract :In the past 11years ,the human genome research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This will bring about another revolution in the life sciences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a series of social ethical principles.So it is necessary to abide by the basic point of social ethical principles and build up developmental system between hu 2man genome science and social ethical principles.It is favourable to coordinate their relations and bring about the healthful development of human genome science and bring benefits to mankind.

K ey Words :G enome revolution ;Ethical challenges ;Ethical selection

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完成及初步分析结果的公布,将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也随着新的世纪进入新的纪元。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工程的开发运用及克隆技术的成功预示着21世纪生物科学革命的来临,标志着人类历史的转折—由认识客体转向认识主体、改造主体的新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这场革命,我们也称之为基因革命。基因革命伴随着基因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推动着基因技术的应用,使之迅速由植物、动物转向人类自身,不仅深入人的生命本质,而且涉及人的价值观;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面貌,而且将改变我们的伦理观念。下面我们就基因革命的渊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加以概述。1 基因革命渊源、现状及发展前景111 基因革命的渊源

十九世纪中叶细胞学说、进化论和经典遗传学的创立,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上半叶基因理论的创立和DNA 功能的确定,特别是20世纪中叶DNA 双螺旋结构及遗传信息存储、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制的阐明,蛋白质核酸人工合成的成功等一系列的突破,导致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以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聚合酶链反应为代表的技术上

的突飞猛进,从此拉开了基因革命的

序幕。

什么是基因呢?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分子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不仅可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简单地讲,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基因组,人类基因组是人类遗传物质DNA 的总和。这次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是在原“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它更加准确、清晰、完整。对它的初步分析表明,人类基因组由311647亿个碱基对组成,共有3万至315万个基因,比线虫仅多1万个,比果蝇多2万个,远小于原先10万个基因的估计。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只占整个基因组的2%。人类基因组蕴涵有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继20世纪初发现人类生命基本规律之一的蒙德尔遗传规律,1953年美国科学家Watson 和英国科学家Crick 提出遗传物质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以及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DNA 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工程。20世纪80年代,美国能源部发现研究原子弹爆炸辐射在幸存者和后代的机体内的变化,仅简单地研究某个基因或表现,无法得出结论。美国国立卫生院也发现,肿瘤等疾病并非由某个基因在起作用,而是各基因之间相互关联,研究病因只能从了解基因组结构和工作状态开始,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由此于1990年由四个国家的资助机构开始启动,先后有六个国家加入。我国于1999年9月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这也是参与这一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被誉为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及完成,是基因革命最关键性的一环,回顾基因革命的渊源,大体有以下几件重要的历史大事:

 1860至1870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因子概念,并总结出孟德尔遗传定律。

 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这一名词,用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

 1944年3位美国科学家分离出细菌的DNA (脱氧核糖核酸),并发现DNA 是携带生命遗传物质的分子。

63—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1年第3期?总第77期

 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9年9月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1%的工作。

 2000年4月6日美国塞莱拉公司宣布破译出一名志愿者的完整遗传密码,但遭到不少科学家的质疑。

6月26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112 基因革命的现状———基因争夺战

基因革命从拉开序幕开始,就是一项“世纪之战”。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关于基因是否应该申请专利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基因是天然的遗传物质,并非人工产物。有关基因序列和功能的知识都是科学发现,而不是技术发明,按惯例是不能申请专利的,故“基因专利”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严格地说,专利保护的只能是DNA序列的应用,而不是序列本身。但是,在生物经济的时代,基因不是金钱却胜过金钱。某国家一大学将一个肥胖基因,以高达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每当一个基因获得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可供开发的基因。将来谁占有较多的基因专利,谁就将在人类基因的商业开发(包括基因药物、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方面占有市场。人类有限的基因资源正在做着一次性分配,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进行着一场圈地运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基因专利上展开竞争和挑战,其申请和批准的速度正以几何级数增长。在我国虽然基因专利申请不断升温,但与国外相比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基于这一形势,我国专家建议: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基因专利申请力度,在人类有限的基因资源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必须明确态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我国基因资源。113 基因革命的前景———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深

入,以及基因芯片等高新技术广泛应

用,一个以基因组功能研究为主要内

容的所谓“后基因组时代”,即功能基

因组学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的最终

目的是: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

行生命活动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

和生物功能,也就是蛋白质组研究。

这一研究是21世纪整体细胞生物学

新的重要内容,同时必将为医药、农

业和工业的革新提供崭新的思路。

2 基因革命的意义

211 基因革命首先带来了新的观念

促使人们从整体综合的认识论高

度去认识生命现象的发生原理,使我

们从分子水平上深刻揭示出生命的本

质和运动规律,前所未有的提供了认

识自我、保护自我的新手段。

自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

结构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随

着70年代的基因工程、80年代的疾病

机理研究(如肿瘤机理的研究、单克隆

抗体在医学上的运用)、90年代基因组

的研究,把生命科学从深层次上推向

了新的高峰。人类基因组图谱既然与

人类的生存、生活、健康关系密切,凭

借人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把基因图

谱信息转化为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健

康有利的资源,使之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造福人类。这对于现代医学必将

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从目前来

看,在医学上的意义至少有以下几个

方面:

21111 对疾病机理的认识深入到分

子水平。长期以来我们始终被“人体

为什么得病,疾病发生的机理到底是

什么”这样一个难题所困扰。由于人

类基因组的全图是表达人体构造和运

转情况的“生物指南”,只有破译人体

生命密码,才能知道人体疾病到底是

由这本指南的那些错误造成的,也才

能从分子水平上来本质地认识疾病发

生、发展的原因。这是人类根除癌症、

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其他无数疑难杂

症的重要前提。

21112 为人类提供了一项强有力的疾

病诊断工具,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

了方法,人类可以了解自身体质的弱点

和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染性和抵抗性,这

样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疾病预防。

21113 对指导新药设计与筛选,实现

个人化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212 基因革命将使生命科学的突破

有力带动其它学科的飞速发展

今天当我们看到了基因图谱给人

类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时,有理由相信

21世纪将是基因组学占主导地位的生

命科学的世纪。21世纪功能基因组学

的研究将成为竞争的焦点。这是因为

一旦知道基因组的表达和基因的功

能,就可以很快过渡到基因图谱和功

能开发应用研究,指导解决临床棘手

的难题和人类生存、生活、健康的问

题。由于上述研究和应用涉及广泛的

理论技术和资源问题,因此功能基因

组学的研究还将促进生命科学与数

学、物理、化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

以及自动化科学交叉融汇,刺激相关

学科技术领域的发展。可以预言21

世纪必将出现由基因革命引起各学科

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13 从哲学角度来思考基因革命问

题,使我们受到观念上冲击

在方法上,开创了以高通量、大规

模为特点的研究方法。人类基因组研

究给我们新的观念是从整体上看待基

因组的结构、现象和功能,抛弃了一对

一的线性研究,在整体综合上解决量

的问题和质的问题。从质上、量上和

根本本质上改变了过去简单对应的方

式,不再是研究某种疾病同某个基因

的关系,而是研究这些相关基因网络

的作用。作用就是功能,这就是本质。

从方法学上更注重网络作用的研究,

专业说法叫做高通量,即批量生产、大

规模、网络化。人类基因组研究历经

10年,参与项目的1000多名各国科学

家通力合作,使完成任务一再提前,这

是国际科技合作的成功典范。

214 基因革命促使人们对社会文化观

念和伦理道德进行深层次思考 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伦理观念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以往

实践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不仅是探索

未知世界的过程,也是与社会文化观

念、伦理道德矛盾冲突的过程。科学总

是带动人的伦理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

的变革。天体物理学的发展改变了“地

球是宇宙中心”的看法,生物学和人类

学的发展改变了“上帝创造人”的观念,

解剖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体的观念。同

样道理,我们深信在基因革命的冲击

下,社会文化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也会

在冲突与变革中,通过自我否定和否定

之否定,螺旋式地向前发展,以适应科

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3 基因革命对伦理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基因革命

不仅对生命科学带来深刻影响,而且

在伦理学、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方

面,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下面,我们试析基因革命对伦理方面

的冲击。

7

3

2001年第3期?总第77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

311 基因专利对社会伦理提出了挑战

基因研究的巨额投资和基因成果带来的可观经济财富对伦理道德首先产生了冲击。围绕着基因研究这个历史性的突破,目前主要争论是能否就基因申请专利?在西方,一般说来,“发现”的东西应该属于科学发现,不得申请专利,“发明”的东西则可以。但具体到人体基因,区分“发现”和“发明”却成了难题。基因本来是天然遗传物质,并非人工产物,有关基因序列和功能的知识是科学发现,而不是技术发明,按惯例不能申请专利。然而由于经济的原因,今天已经有很多研究人员不敢在科学会议上介绍自己的基因研究成果,因为他们担心会被窃取。这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基因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专利权,投资者的利益又该如何保护呢?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因成果带来的潜在的巨大的经济财富,迫使人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参加“基因争夺战”,瓜分人类有限的基因资源。对此,有良知的医学工作者也为此发出无奈地感叹。《费加罗报》援引加拿大一位著名教授的话说:“一哄而上申请专利,使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当医生。”然而“洪水”终于冲破了各国政治家和社会伦理学家的防线,“基因专利”这匹被谴责但又“合法化”了的野马终于挣脱了约束,无拘无束的奔驰在“大草原上。”312 “基因歧视”对伦理的挑战

在论及基因图谱和基因的作用时,切忌走极端,过分夸大基因的作用,甚至作无限制的推测和引申,容易跌入“基因决定论”的泥潭。“基因决定论”的孪生姐妹就是“基因歧视”。人们不会忘记,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有些人生物决定论的倾向很严重,他们认为社会现象都是由生物因素所决定的,生物决定论和基因决定论基于同一种思想,即人类是不平等的,人类天生就有优劣之分,这是环境无法改变的。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曾导致了20世纪初所谓的“优生”运动,这一运动的顶点就是希特勒的“优生论”,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造成了历史的大灾难。从基因角度来看,所有的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某些基因缺陷,对每个人来说发病的机率就是一样的。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基因组的框架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并非表明基因有优劣之分,所有的基因都是平等的,各有各的用途。即使有缺陷的基因也有其特殊功能,例如

少数白人人种(约为1%———5%)在一个

基因中虽有31个核苷酸的缺陷,却使之

能抵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因此,依据

人类基因的统一性,应该人人平等,不应

该有基因歧视;依据人类基因的差异性,

应该尊重个人权利,享有基因隐私权。

为此科学家从科学角度提出基因平等

论,反对基因决定论。但是,目前引发的

基因歧视对伦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有报道称:某国有不少公司已开始对其

职员和求职者进行基因检测,某些研究

机构正着手建立“智力基因库”,这些都

在自觉与不自觉地为基因歧视提供条

件。检测后的基因信息不仅会影响个

人,也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甚至有人预

测将会形成歧视浪潮。由于通过基因可

以了解每个人视觉能力、智力状况等方

面的内在情况,甚至包括性格特征,这些

个人资料在升学、就业、婚姻、投保等社

会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个人

遗传信息落入他人之手,将会给携带某

些“不利基因”或“缺陷基因”者在升学、

就业、婚姻等方面带来麻烦,使其受到

“基因歧视”。这将对社会伦理道德构成

严峻的挑战。其后果可能会造成社会的

混乱。

313 基因研究及开发运用中“绕过原

则”的现象对伦理的冲击

由于基因革命来势凶猛,人们对

基因革命中的高技术爆炒过头,对刚

掀开的人类生命奥秘过分兴奋和自

信,较少做踏实研究工作,力图绕过一

些伦理原则,急功近利,造成治疗或使

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我们将这种现

象称之为“绕过原则”现象。基因治疗

中有一个“优后原则”的伦理规定,即

不到其他方法不能治疗疾病的最后阶

段不采用基因疗法,从1990年开始的

基因疗法已经进行了几百个基因实

验,但至今没有一个具有真正严格意

义的临床效果,更可悲的是出现了对

本不该用基因治疗的病人使用了基因

疗法。更有甚者,许多科研由于受私

人财团、基金会和公司的资助,政府无

法也不可能予以控制,公开声称克隆

人的试验一直是人们挥之不去的阴

影,即使真的为人类幸福所进行的研

究,如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投放市场,

也同样存在着对人类的威胁。在基因

革命中,类似上面“绕过原则”并突破

“原则”对伦理造成了致命的冲击。

314 “基因设计”引发的“伦理炸弹”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要确

定人类基因组全部DNA的序列,最终

破译人体的遗传密码,揭示人类生命

的奥秘。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

一旦完全掌握了人体遗传密码,就意

味着人类同时获得了重新设计自己的

能力,即人们常讲的“基因设计”。到

那时就会引发“伦理炸弹”。基因能如

同零件一样被任意组装成“品牌婴儿”

吗?人还能够称之为人吗?人的尊严

在哪里?人性又在哪里?那时,人人

都希望自己或下一代更聪明,希望通

过基因修改而使自己更聪明,甚至干

脆就凭空制造出一个聪明的生命。由

于基因技术这种无限制的使用,还会

导致一些不可逆转的后果,那时就会

出现一些新的物种,而后可能构成现

代人类自然物种一个新的生态环境。

因为在自然环境下每种物种都有天

敌,天敌之间互相制约,使得自然界平

衡不致于被打破。人为制造的东西,

由于没有天敌,很可能出现极度的繁

殖,进而出现生态失衡,给原来的天然

物种带来危险,历经几百万年物种分

化和进化的结果由于人类的“一时冲

动”可能会毁于一旦。

4 基因革命中我们的伦理选择

基因革命来势凶猛、发展迅速,使

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迎接和承

受由基因革命带来的一些负载价值。

科技与伦理价值体系之间的互动往往

陷于一种两难困境:一方面,革命性

的、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技术

的出现,常常会带来伦理上的巨大恐

慌;另一方面,如果绝对禁止这些新科

技,我们又可能丧失许多为人类带来

巨大福利的新机遇,甚至与新的发展

趋势失之交臂。在基因革命与伦理矛

盾冲突中,我们的伦理选择应该是什

么呢?是发挥社会伦理价值体系的巨

大惯性,将基因革命中某些新科技拖

下来?还是放弃惯性任其发展?

411 基因革命中我们应恪守人类的伦

理底线

对于基因技术潜在的危险性的一

面,倍受国际社会关注。早在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成立了“国际生物

伦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不久起草了“关

于人类基因组与人类权利的国际宣

言”,宣言指出:坚持人类尊严与平等、

科学家研究的自由、人类和谐、国际合

作四项基本原则。国际社会相继又在

有关基因专利、基因设计、基因治疗、基

因武器等各方面展开了广泛讨论,不少

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许多伦理制约条款。

但是,从基因专利的不合法到合法、克

隆人的坚决反对到个别国家的政府最

近宣布批准以治疗研究为目的的人体

胚胎克隆实验法案,社会伦理约束正在

一步一步萎缩,但是绝不能冲破人类伦

理底线。从科技与伦理的互动框架来

看,人类的伦理底线必须

(下转第42页)

位亲属严重不满,并责问医生:在农村为什么人死后要摆三天再埋葬?是因为有复活的可能。面对这种无过失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应当理解失去亲人的家属的心情,要有理、有利、有节地解决这种无过失医疗纠纷。因此在焦虑期,医务人员应尽一切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为病人常规脱水、利尿,保持呼吸通畅,吸氧治疗等。并一定要耐心地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同时要充分尊重家属的风俗习惯与选择。不能强迫做CT检查,既使做头颅CT检查,也要让家属签字,以避免在出现意外时引起纠纷。此期医务人员要做到积极抢救,语言诚恳,亲切。

在CT检查后至发病12小时,即幻想期,由于头颅CT 检查诊断明确,家属在医生的帮助下也能大致看懂CT检查结果,焦虑、急躁心情明显下降。部分患者病情一度稳定,90例患者家属认为有治愈的可能,但医务人员绝对不能盲从。

在发病12小时后,即绝望期。由于病情不断恶化,95%的家属对治疗疾病已经绝望,3例家属要求不作临终抢救,有尊严地走过生命的终点。

参考文献

1 宿英英,孟琛,孟家眉等1脑出血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

调查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67—168

2 李银华,缪晋英1脑出血患者心理行为特征1苏州医学院学报,1996,16(6):1049—1050

3 孙军,赵秀华198例脑出血康复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现代康复,1998,17(4)209

4 黎群武1论临终关怀的道德原则1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9,4:19—20

5 王平1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医护方法1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6:41

6 刘军,葛国文,魏瑞荣1关于放弃治疗的伦理思考1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6:32—33

7 高中度,白亚平1无诊疗过失的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1临床误诊误治,2000,13(2)84—85

8 冯泽永1论死亡的价值1中国医学伦理学,1998,2:44—45

9 胡祖鹏,颜海捻1浅谈ICU临终病人的抢救价值1中国医学伦理学,1999,1:10—11

作者简介:刘非凡(1964~),男,汉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主治军医,发表论文数篇。〔责任编辑 李恩昌〕

(上接第38页)坚持以下原则:不伤害人、尊重人、有益于人、公正对待人、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团结。这些原则体现了人类及其社会的本性、价值和尊严。这些伦理原则不会变也不能变,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人们应该或可以“伤害”人,应该或可以不“尊重”人,应该或可以不“公正”,那么人类及其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了。在基因革命中,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是,因为基因知识和技术是科学规律,科学规律也是自然规律之一,人类必须放弃伦理,来迎接这一自然规律的到来。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虽然基因技术和知识是自然科学规律之一,但是所有的自然规律并不都是有利于人类的,自然规律本身并不一定导向平衡、有序,可持续发展。正如自然灾害也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一样,自然在没有人类产生之前就淘汰了许多物种。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人为的不遵守自然规律的行为才导致破坏可持续发展。可见,自然规律可以形成有序进化,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有可能自发走向毁灭。另一方面,自然规律并不是现成的人类的社会秩序,自然不会自动满足人,人必须用自己的实践来改变自然。自然规律是有利于人类社会还是有害于人类社会,完全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因此在基因革命中,我们只有恪守人类伦理底线,对基因技术的操作进行伦理指导,才能做到真正保护人类,有利于人类。在人类基因伦理底线的制约下,许多基因操作虽然在技术上可能,但是在实际上是不允许进行的。例如关于人类寿命的问题,即使基因操作可以使人长生不

死,由于其可能产生的不可想象的社

会后果,这种行为就必须被制约。同

样,人们在智力、相貌、体力、性格上有

差异决定着人们在社会中相互关系和

各自的位置,这种多样性是社会稳定

的基础。因此,通过基因操作改变性

状,制造“超人”行为,制造出类似长翅

膀的“飞人”等,在各个方面超越自然

人类的另一类特别物种的行为,不可

能被社会接受,自然也应受到伦理制

约。

412 将基因革命拓展为开放性的基因

科技———伦理实践,建立起互动协调的

机制

基因科技———伦理实践理想目标

应该使技术造福人类与环境,从而达到

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基因技术发展所

可能造成的社会冲突,建立起科技伦理

“软着陆”机制,也就是基因科技与伦理

之间的缓冲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

容:其一,社会公众对基因科技所涉及

的伦理价值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

讨,使支持方、反对方和持审慎态度者

的立场及其前提充分地展示在公众的

面前,通过磋商,对基因科技在伦理上

可接受的条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其

二,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决策者尽可能客

观、公正、负责任地向公众揭示基因技

术潜在的风险,并且自觉地用伦理价值

规范及伦理精神制约其研究活动。目

前,基因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相

继建立了基因伦理委员会,并据发展进

程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则。中国人类

基因组社会、伦理和法律委员会于2000

年12月2日通过了一项声明,表示委

员会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基

因组和人类权利的普遍宣言》和国际人

类基因组织的原则,并在保持个人基因

的隐私权,反对基因歧视,人类基因组

研究及成果的运用应该集中于疾病的

治疗、而不应该用于优生,在基因研究

应用中坚持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原则

等方面达成共识。为了在实践中建立

起可操作性的基因科技———伦理互动

协调机制,许多专家提出了具体的建

议。如我国著名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

先生指出:首先,应该在每一个有关遗

传、基因治疗的研究项目费用中,拨出

一定比例,用于相关的社会伦理的研

究;第二步在相应的研究机构里,设立

伦理委员会应该制度化,由伦理委员会

定期审查各项研究进展可能带来的社

会伦理问题,作出相应规定,而这个委

员会必须在各个层次的机构里都有,包

括研究所,科学院和有关的部委,比如

科技部、卫生部、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等。

从这场革命发生、发展过程来看,人类

吸取了以往科技革命只注重科技,不重

视社会伦理指导的教训,在社会伦理法

律制约和指导下基因革命基本上保持

了有利于人类的良好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方福德1人类基因组图谱研究能

给我们带来什么J,医学与哲学,

2000,21(11):17—20

2 巴德年1当今医学科技的发展趋

势及我国的发展战略J,医学与

哲学,2000,21(2):1

3 王晓利1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伦

理道德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5:18—19

4 郭永松1应当如何面对医学技术

的发展J,医学与哲学,1999,20

(4):29〔责任编辑 李恩昌〕

浅谈新能源与绿色革命

浅谈新能源与绿色革命 【引文】新能源在当下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在传统能源即将告急的当下,这个现实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迫切地需要进行一场绿色革命。本文将简略阐述新能源的研发情况、绿色革命的进行程度,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绿色革命低碳 一,新能源情况概述 能源是人类社会在大工业时代赖以运转的物质条件。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正在不断衰竭,人们需要新型的能源来对此进行替代,以进行人类生活的基本运转。于是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特别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联合国在1981年在肯尼亚召开的内罗毕会议上,规定了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它不同于常规能源,可以是一些古老的能源,但是需采用先进的方法或技术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资源丰富。 目前为止,得以研究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等,它们应用于工业、农副业,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结构;但是技术的不成熟也使其遭到一些质疑,因此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评价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褒贬不一。下面将选取两个具有不同代表意义的新能源加以具体介绍,希望对理解新能源的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个是风能。人类使用风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风车作为大工业时期之前的主要生产动力被广泛应用于航行、磨面、灌溉、提水等等。但正如前文所说,新能源中的“新”是针对开发与利用的程度而言的1,在这里,风能就是代表自然界可再生新能源的尤为典型的一个例子,而当代风能的重新开发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和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风能主要用于发电、做动力、制热,具体载体表现为风力发动机和发电机。风能的优点不言而喻,持久、成本处于下降趋势、风机可靠性的提高、经济性强、能有效地维护人员2。但同时,它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不断提高去风轮叶尖速比,于是风电机的噪声污染也随之而来;又如有的风力发电场建立在候鸟迁徙地, 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李全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P17,P125 2《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版本同上,P197

2017尔雅舌尖上的植物学 考试 正确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绿色革命本质上是有()的引入所驱动的。(1.0 分)
0.0 分
?
A、
抗倒伏基因
?
B、
抗冻基因
?
C、
抗病基因
?
D、
矮化基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2
植物的特点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生命力非常长
?
B、
具有在自身选择的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
C、

所做的决定不可逆
?
D、
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更新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光周期现象最早发现于()。(1.0 分)
0.0 分
?
A、
1906 年
?
B、
1918 年
?
C、
1923 年
?
D、
1931 年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4
中国古代称菰米饭为()。(1.0 分)
1.0 分
?
A、
碧粳

?
B、
丝苗
?
C、
江米
?
D、
雕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关于大刍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1.0 分
?
A、
原生于美洲
?
B、
3 个基因改变使其变成玉米
?
C、
种子有坚硬的外壳
?
D、
大刍草有多个茎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根据现有研究,防涝水稻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长高是受到了()的影响。(1.0 分)

五年级作文:传承红色基因从我做起作文

传承红色基因从我做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基因这个词,它就是DNA——生物遗传的基本单元,所有生物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息息相关。那么,红色基因是什么呢?红色,象征光明与力量、有指引前路的作用。所以说,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她所包含的信仰、忠诚、追求、忘我等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祖国的强大,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革命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战胜敌人,建立新中国,让人民翻身做主;改革开放,党中央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红色基因的传承,使得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设想一下,如果红色基因传承断代,结果会怎么样呢?理想会被抛弃、信念会坍塌、只为一己私利、不图报效国家、不图服务人民、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现在有些人不正是这样吗?就拿我们小学生来说吧,有的人喜欢攀比、贪吃零食、盲目追星、无心向学、任性妄为,这样的少年,怎能扛起未来的中国呢?如果大家只贪图逸乐,不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敌对势力的唆摆,人民就会跌入苦难的深渊,国将不国,前苏联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红色基因必须传承下去,决不能让这种基因在我们的身体里消失。 那么,为了传承这种基因,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在学校里继承红色基因!入学五年来,每学期的开学典礼,学校都会对我们进行

革命传统教育,每逢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学校就请老红军赵爷爷来校作报告。他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受感染;每星期的班会课上,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个红军故事。每次做操,学校广播室都会播《东方红》《十送红军》等革命歌曲;每次演出,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排练红色节目。前不久,我还参与演出了根据长征故事而改编的小话剧呢!作为祖国的花朵,只要我们每天接受红色基因的熏陶,吮吸着革命精神的养分,必定能茁壮成长,长大后为国效劳。 我们也要在家庭里接受红色基因。我们家是一个传承革命传统的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党员,他们都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我的外公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他冲锋陷阵,英勇奋战,为赢得战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因为家庭的教育,我对革命文化很感兴趣,经常阅读一些与此相关的课外书籍,还总是和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圆明园、长城等地方旅行学习。 由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我认识到自己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梁启超先生曾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尊敬老师,热心帮助同学。生活中,我要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是农业科学家所从事的一项艰难尝试,目的是为了提高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在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后,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意义真是一言难尽。] 传统的植物育种和绿色革命 1.当今的世界人口约有60亿,这个数字到2020年,有望达到100多亿,人类所食用的所有食物都来自于植物和海藻,它们把阳光转化成经分解过了的有机物质,供动物和人类消耗。 2.古代的农夫们在经过了选择、贮存和栽培优良品种等一系列活动后,开始了植物育种。我们目前的农作物都是来自这些原始的各类种子。自1930年以来农作物产量增加了50%,这一增产的一半功劳应归于植物育种。就谷类而言,增产高达300%。植物育种是一项已被证实了的、安全的、对环境无害的技术。 3.植物育种包括把具备所需特点的母种进行杂交,以增加基因变化。然后挑选出优质的后代,并经几代的发展推出新的品种。这一过程来得缓慢,并且费用很高,一般需6至10年的时间,植物育种还受制于以下情况,即和某一种栽培的农作物进行杂交的植物必须是有亲缘关系的方可作为改进基因的来源。 4.绿色革命是农业科学家所从事的一项艰难尝试,目的是为了提高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量。绿色革命推动了高产作物的推广,改善了灌溉状况,促进了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的运用。那些引起科学家特殊兴趣的作物特点有:矮杆和直立的生长习惯、统一的成熟期以及对疾病和虫害的抵抗能力等。绿色革命使很多发展中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了。然而它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严重的障碍,例如:1)水资源有限,土地贫瘠。2)贫困国家的很多农民负担不起农田所需的投入。3)粮食储存和销售制度不合理。4)高产品种替代了本地品种,导致基因多样性的下降。5)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粮食增长速度。 植物基因工程 5.植物显示出一种不确定的生长形式,也就是说一些成熟的植物体细胞具有分化成任何器官的能力。因此,毫不奇怪,很多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可以从一株完整的植物中分离出来,然后移到某种特定的化学媒体上去生长。这就是植物细胞和植物组织培植的基础。 6.全能性是指某一单个细胞能够再生成一个成熟的、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有机体。很多种类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在栽培中诱使细胞不断地孽,或诱使其分化成一些各不相同的器官,甚至分化成一种再生的植物,这一切都是受到组织栽培媒体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植物荷尔蒙的控制。 7.在栽培中,植物细胞可被当成微生物一样对待。大量的细胞可以在一个小范围内显示出来并进行挑选。栽培中的细胞能产出有价值的二级化学制品,原生质体可经诱导后融合形成新的杂交品种。组织栽培也是农作物微生繁殖的基础。最后,植物细胞还被广泛用作与外来DNA进行基因转移的目标。但并非所有农作物均能轻而易举地进行培植,一些物种再生以后根本长不大。在很多情况下,某些农作物种类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更易栽培和再生。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_传承红色基因征文大全

传承红色基因600字征文大全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篇一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所以从小到大,历史就以它特有的方式潜藏在我们的书本知识之中。但学的最多的,往往是我们最有把握,也最容易忽略的。就像“红色经典”这一类书,在图书馆中,就很少用心研读。 最近细数翻看几部。真实震撼,也颇具传奇色彩。 所谓真实,是它对历史的再现,让我们又回顾了那一段又一段激烈却又震颤人心的革命经历。它不仅是一部经久不衰的战争史,也是一次让全中国人民都刻骨铭心的血泪史。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妥协就要节节败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非无瑕,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没有中国共产党一次又一次的牺牲以及坚持,就没有现如今如此强大和蒸蒸日上的中国。谁也不能够质疑,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会让我们如此安享太平,扬眉吐气。 所谓传奇,是那一个个闪耀在我们心中的革命烈士,历历在目,数不胜数。名垂千古的,无名或者不为人知的,他们铸就的传奇,血染了我们的红旗,震彻了我们的灵魂,也辉煌了我们的历史。 红书,并非爱不释手,但每次翻看,都有奋进,决心和立志变强的感情涤荡心底。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如此辉煌和挫败过,也并非所有领导层都如此强硬和牺牲过。这个国家,像神话一样,大起大落,却又永远闪耀在东方,在最落魄的时候依然散发光芒,用自己仅有的力量坚持和平共处,帮助邻国。曾经那样奋斗过的中国人民,那样英武决断

的中国共产党,那样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这个世界轮回,正在慢慢好转,又一段辉煌,在东方,慢慢酝酿兴起。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600字篇二 人们常说我们的五星红旗是鲜血染成的,那大家知道国旗代表什么吗?没错,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国旗最大的五角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象征着我们人民永远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一天是很多 革命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生命如花,岁月如歌。现在我们过上的幸福生活是谁给的。革命战争牺牲的人不计其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勇敢是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并学习的。 大家都应该记得女英雄刘胡兰故事。她生在农村家庭,10岁时加入 儿童团,14岁时成了共产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时坚贞不屈,在她牺牲时还未满15周岁。刘胡兰真的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呀! 小萝卜头由于在狱中生活缺乏营养,小萝卜头不能去学校上学学习,便让黄将军教自己,小萝卜头在狱中艰苦的条件中学习非常刻苦。我们比小萝卜头幸福的多,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更要认真努力的去学习知识。 在地震时,是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全力以赴的帮助我们,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危险,他们都义无反顾的冲在前面,换来了我们的和平生活。

冀教版语文八上绿色基因的革命

《绿色基因的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明白现代转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讨论克隆等基因产品带来的科技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难点: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的异同。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 以转基因生产的猪、兔、羊等图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转基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 提示: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为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作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绿色基因革命”即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从某些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体内,从而使这些植物产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或提高其品质的特性。 2.你知道现代利用关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3.整理文章思路。 文章从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长素使西红柿的质量下降的现象谈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西红柿,通过作比较突出了实施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其实……不同物种间操作”)是介绍“绿色基因革命”(即转基因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会是烂糊糊的样子了”)是说明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或可能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紧紧围绕上文中“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的特点来说明。 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绿色基因革命”这一主题。 二、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这三者的共同点,即“在结果上都实现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组合”。 其不同点是:“在手段和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各自的特点之外,嫁接和杂交须在近缘物种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除了其“多数是转移单个基因,是肉眼看不见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 2.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转基因大豆、西红柿等。 3.本文在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提示:举例子,如从鸡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虫的免疫系统,使马铃薯具有抗腐烂的特性;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产生抗冻剂,从而避免霜冻的侵害。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比较深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 作比较,如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 三、交流活动 结合资料讨论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见文本资源) (课堂总结) 现代转基因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这篇说明文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在写作上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样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实际体验或一些常识中了解现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行性。 ●板书设计 绿色基因的革命

浅谈赤霉素在“绿色革命”中的作用

浅谈赤霉素在“绿色革命”中的作用 李婉琼 前言绿色革命就是要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工业制品、绿色消费等,使基要生产函数和碳排放量挂钩,最终实现生态要素资本与经济发展间的“全面脱钩”。绿色革命缩小了人与自然的差距,人与人的差距,以及人与国家之间的差距。而这里,谈及的主要是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绿色革命”,以及引发“绿色革命”的赤霉素在其中扮演的重要地位。 正文这些年,植物激素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植物科学界的热点和重点。植物激素一般以多种衍生物或修饰形式存在,是调节激素在体内平衡与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方式。植物激素参与调控农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例如控制作物株型、水分和营养的利用以及通过与环境因子的互作调控作物对生物和非生物性胁迫的适应性等,对作物产量的形成与品质的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半矮秆水稻和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有效地解决了“高产和倒伏”的制约矛盾, 使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对粮食安全带来的严峻危机, 这一历程即为众所周知的“绿色革命”。经过了4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人们才逐渐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到, 第一次“绿色革命”原来都与植物激素有关。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D1是控制水稻赤霉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而小麦“绿色革命”基因Rht1则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元件DELLA 蛋白基因。 赤霉素作为五大植物激素之一,是一种高效能的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实现了赤霉素的产业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上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是利用农作物本身的赤霉素合成和信号转导缺陷所产生的矮化植株来培育抗倒伏农作物新品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至此,人们把越多的目光投注在了植物激素,赤霉素上。 赤霉素由日本植物病理学家在研究水稻恶苗病(Rice bakanae)的过程中发现. 1934年,Teijiro Yabuta等最先从恶苗病菌的发酵滤液中分离获得有效成分的非结晶体,发现该成分能促进水稻的徒长,并于1938年正式命名为赤霉素。目前,已经从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发现赤霉素类物质136种,其中大多数种类存在于高等植物中,一部分存在于真菌或细菌中,另一部分属真菌和植物共有. 按发现的顺序,分别命名为:GA1, GA2, GA,……GA136。 在植物激素中,仅只有赤霉素类物质是根据化学结构来分类的. 此外,赤霉素还分为游离态和结合态. . 在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结合态赤霉素和游离态赤霉素可以相互转化. 如在种子成熟时,游离态赤霉素不断地转化为结合态赤霉素而储藏起来;而在种子萌发时,结合态赤霉素通过酶促水解的方式释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态赤霉素,从而发挥其生理作用。 经过50多年的研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已比较清楚,尤其是赤霉菌中基本合成途径已经相当清楚几种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这些酶为真菌和植物所共有.分别是:古巴焦磷酸合酶、内根-贝壳杉合成酶、GA-20氧化酶、GA-3β羟化酶。赤霉菌的贝壳杉烯的合成由单一的CPS/KS双功能酶将GGPP直接催化. 这种CPS/KS双功能酶与植物的CPS和KS 同源性比较,无论在核酸水平还是在氨基酸水平都较低. 因此,GA的复杂生物合成途径在高等植物和真菌是各自独立进化的,而不仅仅是水平的基因迁移。 根据对外源激素的敏感程度,可把GA突变体分为GA缺陷型突变体和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两大类。对于GA缺陷型矮化突变体的研究,目前,很多采用克隆G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功能验证。一些控制矮化性状的基因也已经被克隆出来,证实这些矮化基因的功能在于干扰GA的合成或作用,从而使植株达到矮化的表型。 众所周知,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功能。而用于叶面施肥的肥料又称为叶面肥料。根据当今国内外肥料发展总趋

传承红色基因_初三作文

传承红色基因 多少时代变迁,几经更遥远,在和平之鸽的庇护下,祖国不断向前。 当人们刷屏微聊时,当青少年听摇滚乐学着非主流时,那些红色经典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些先列事迹是否被人们遗忘?不,当然没有,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天空中出现那一抹红色,是那么鲜艳,那么夺目,心头莫名滋生起自豪感来。 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是的,小时候的我酷爱看战争片,一看便起劲,看见王二小被敌人抓去便急得哇哇大叫,一看见鬼子被炸,共产党打胜仗又破涕为笑,嘴里还振振有词,我长大也要杀鬼子,保家卫国,遥想当年的激动。我心中也泛起点点涟漪,遥想共产党当年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一切为前线的决心,是多么英勇的风采。 革命先烈,我敬重你们,你们的鲜血,浇灌明日的朝阳,用身躯,铺垫远方的路。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总是穿梭于枪林弹雨中,和敌人斗智斗勇。在此,便涌现出一大批保家卫国之英雄,那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宁死不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英烈浩气,威震敌胆的英雄魏,拯民……。太多太多。正是有这些英雄的舍生忘死,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俗话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呀。” 漫漫长征路,一路艰辛坎坷谁知道?过草地,翻雪山,淌泥泞,十万八千里,路途之遥远,九九八十一难,克服重重难关,毛泽东在

《七律。长征》中写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多么凛然的气势,穷山恶水,不怕苦、不怕累,正因为共产党员心中有德念,有希望,脚下才有力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站在长征大桥之上,望车川流不息,贡江的水流向远方,想起一句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路边的小学生佩戴红领巾,成了最美的风景。再向前,在广场上,革命先烈的雕像,栩栩如生,手握枪柄,武装起来,一种大义凛然的正气瞬间弥漫我。有几个孩童正在上面拍照,稚趣横生。党的十九大指出:让红色精神光耀新时代,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是的,泱泱华夏,炎黄子孙,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俱生来,它流动在民族血脉里,遗传于民族基因中,我敬仰红色,它是新时代的生命与鲜血浇灌的赞歌,唱响新时代的乐章。 如今,祖国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屹立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革命英魂也能含笑九泉,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必须传承红色基因,与时俱进,在大江南北展现红色风采。 敬重革命先烈,我们是红色接班人。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十篇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演讲稿十篇 红色,是一种信仰,然而他和其他的信仰不同,他不是少数人的信仰,不是个别 国家或者民族的信仰。一般的信仰,更多的是教人为自己谋利,讲究的是个人的生前死后、因果宿命。只有红色,从不让人去为自己谋私,从不让人去沉迷于飘渺的虚无。 是十月的一场燎原大火烧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红,是1921至1949整整28 年的抛头颅洒热血染成了神州大地的红,因此,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有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并且,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他成为我们世代相承之意志,只要人们还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就决不停止追逐。所以,红色更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能放弃,要好好地传承下去。失去这种基因,我们就会掉进资本主义的陷阱,被历史淘汰,苏联就是这样的例子。 为什么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 这不是上级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中国梦。当我们沉浸在缤纷繁复的物质世界,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那就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这种血液的来源靠输送是不行的,要自己长出来才可靠。 近来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十送红军》表现的就是十位最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长征 的跋涉、战斗与牺牲,以自己的生命,熔铸和诠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信念 的历程。它生动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惧牺牲、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凝结一体,就是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将之融入血脉中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延续下去。当然,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基因革命读后感

基因革命读后感 基因革命读后感1 学习本书看到了改善生活的许多惊人信息:基因可以改变,可以运用这些改变;我的选择,随时存储;可以接受,可以拒绝;可以用来改善健康状况,可以让人利用;"它将改变你看待世界,甚至是看待自己的方式".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 通过本书知道了,基因不仅是我们自身人生经历的总和,也带有父母和祖先经历过的每个事件的印记,我们的生活经历可以影响我们的基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否则,基因会根据我们的一想一念,一言一行,做出哪些开启哪些关闭,哪些表达,哪些不表达的决定 ,进而会影响到人的向善传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虽然基因组合有所不同,但饮食用药差别很大,有效地运用基因检测将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用基因的观念来理解中医,看起来很有意义。运用基因变化与记忆的原则,中医坚持诊治 "因人、因时、因地"原则;运用基因检测的方法,中医采取 "望、闻、问、切";运用基因的差异性,中医采取一人一方,根据病情进行剂量的增减和药味的调整。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基因革命也不例外,需要不断制定完善相关规则,预防急功近利者及别有用心者用来做对

人类不利的事情。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毕竟我们对我们的身体还知之甚少,探索永无止境。无论遇到什么革命,趋吉避凶才是我们的本意。 书中讲到:未来,一个人的基因信息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重物质的生活,而且更要加强非物质的精神生活,善行善念有利于基因的良性记忆。 宇宙间充满了大爱,我想,破解基因的密码仍然是爱。 基因革命读后感 2 沙伦·莫勒姆博士这位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所奉献给我们的《基因革命》。通过医药学、遗传学、历史和生物学的相互融合,以一种新颖而又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解释人类的身体是如何工作的。澄清了我们许多对"基因"的错误认识,之前我们一谈起"基因"就意味着与生具有,不可因人的意志而改变,什么事情一但被告知不可改变,人们便对此感到十分无奈,无助,继而变得消极,被动,充满恐惧。正如李维老师所说我们应该感谢莫勒姆博士,他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拾起了自信。他还给了我们改变遗传基因的具体措施,他让我们重新感到了人类自身的伟大,我们将因为选择而改变,因为改变而更加优化,更加强大,而且这种改变也会遗传下去。我们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健康状况,决定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的后代基因,这是多么令人振奋,令人神往,这又是多么催人自觉,使人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征文1000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征文1000 字 我徐徐行走在八达岭上,抚摸着苍老的城墙,感触颇深。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砖一瓦,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清风徐来,恍惚间,我的思绪又飘回童年。我的外公曾是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外公讲那过去的故事。 他慢慢地讲着,我细细地听着:刘少奇元帅,皖南事变,高邮战役……一个个映刻着峥嵘岁月,闪着革命光辉的词语,早已深深地在我的心上留下了烙印。我有幸在小时候就从这些故事中了解革命的事迹,我的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红色种子。 时光的长河静悄悄地流淌,长城的烽火狼烟已随风雨散去,如今,只有和平的白鸽飞过山头。从前那颗种子生根发芽了,慢慢长出代表希望的“红色小苗”。从王进喜到郭明义,从杨善洲到孔祥瑞,平凡的岗位也能做不平凡的事;从焦裕禄到袁隆平,从孔繁森到钱学森,科学为中国注入不竭的动力……岁月不断更迭,他们的名字却闪着永恒的光辉。他们付出时间、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心怀一腔热血,为中华人民伟大复兴不懈努力,谱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后人继承红色基因。 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红色基因是坚持,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红色基因是忠诚,坚贞不渝热爱祖国;红色基因是奉献,无欲无求无怨无悔;红色基因是追求,不畏浮云勇攀高峰。在红色基因的鼓舞下,我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课堂内,我好好学知识,学本领,与知识共舞,力求长大后能实现“科学助国”的梦想;课堂外,我致力于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善家乡环境。家乡土地贫瘠,常年干旱,生活困苦。利用假期的时间,我不仅回到家乡栽种树木,还到社区老人院当义工,每当看到老人们绽开的笑靥,我就会感到十分欣慰,那便是辛勤汗水给予我最大的快乐。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浅谈赤霉素与绿色革命

浅谈赤霉素与“绿色革命” 上世纪中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而作物育种中遇到的“高产和倒伏的矛盾”制约着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以Nonnan Borlaug博士为代表的育种家,把来自小麦品种“Norin l0”的半矮秆基因册RHT运用到小麦育种中,培育了一系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品种。与此同时,中国台湾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育种家,利用起源于我国的水稻农家品种“Dee-geo-woo-gen”携带的半矮秆基因SD1,育成了一系列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品种。 植株高度大大降低的小麦、水稻半矮秆新品种,因表现出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潜力大和对化肥反应敏感等显著特点,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使得世界粮食总产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当时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对粮食安全带来的严峻危机,这一历程即为众所周知的“绿色革命”。Nonnan Borlaug 博士因此而荣获诺贝尔奖。40多年后,借助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发现原来是植物激素“赤霉素”的巨大生物学效应带来了造福全人类的“绿色革命”。i 到今天,人们已经在维管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分离和鉴定出130多种赤霉酸,分为自由态和结合态两种,统称赤霉素。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命名为GA1,GA2……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赤霉素都对种子植物有生物活性,其中活性最好的是GA3,稀释至生理浓度的GA3能够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在一些物种比如水稻和拟南芥中,赤霉素还能够诱导成花,参与花器官和果实种子的发育。水稻“绿色革命”基因SD1是控制水稻赤霉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而小麦“绿色革命”基因Rht1则是赤霉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元件DELLA蛋白基因。 综上所述,赤霉素在“绿色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如下: 一、赤霉素引发了第一次“绿色革命”。 二、由赤霉素引发的“绿色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并引发了人们对植物激素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赤霉素从生理水平上,在水稻苗期杂种优势的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随着赤霉素种类被越来越多地发现,科学家们开始从它的生物合成以及合成途径,更加深入地研究赤霉素的其他方面的绿色优质的作用。随即掀起了一场,植物激素的研究热潮。 四、继引发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赤霉素之后,发现其它激素在调控农作物产量方面也具有重大贡献,这为新的绿色革命提供了可行的新思路。 五、赤霉素被开发出很多新型绿色环保高科技产品,如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一些经济作物生长、发芽、开花、结果,防止器官脱落和打破休眠等。 总结研究赤霉素合成及其调控机理,对进一步应用赤霉素改良作物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且,我国激素研究方向应该围绕植物激素作用机理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粮食安全这一国家最迫切的重大需求,了解激素控制农作物产量及质量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加速推进“第二次绿色革命进程”。 i 植物激素的二次“绿色革命”,科学时报

中国农业的又一次绿色革命(1) - 用于合并

中国农业的又一次绿色革命 毕景阳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灿烂的农业发展史。中国农民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中国农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中国农业的第一次革命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在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时,通过种植植物,在目的地生产出自己的食物。从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普遍認为牛耕、犁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农业革命。 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牛耕牛犁时代一直持续到工业化革命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从机悈、化肥、农药、种子等方面开始较大发展。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央对农业的发展高度关注,连续十几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足以说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并把农业作为安天下的战略产业。“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发展农业重要性的共识。这一阶段被認为是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第二次农业革命对人类的贡献 在第二次农业革命中,中国农业生产的粮食、棉花、油菜籽、烟叶、肉类、蛋类、水产品、疏菜、水果等九类农产品,均居世界第一,谷物产量占世界1/4,肉类占1/3,中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人类来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次农业革命中化肥、农药的作用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人类发明了化肥;为了消灭害虫,发明了农药;在农业生产获得高产量的过程中,化肥、化学农药成了第二次农业革命获得高产量的大功臣。每投资一元钱的化肥和农药,即可获得8---16元的回报。 第二次农业革命中化肥、农药的弊端 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现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和重点,其传播距离之远,富集程度之高,污染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损失之重,已经到了催人反思、令人深醒的境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人口、食品、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无一不与化肥、农药有关。主要表现在: 对大自然的破坏:由于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省工省力见效快,致使大量的植物残体、动物粪便遭到遗弃,大多堆放在地头、路沟、河边等,通过日晒、降雨分解,最终随雨水流入坑、沟、河、湖、海,造成水体富氮富磷,致使坑、沟、河、湖蓝藻爆发,水体遭到破坏,浮游生物及贝类消失,水产养殖受到威胁,大自然生物链被切断,成了污染治理老大难。 对广义生态的破坏:化学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杀灭了有益生物,如天敌昆虫、蛙类、鸟类、蜜蜂、家蚕、野生生物等(如一只一年可捕食1.5万只昆虫,有“庄稼卫士”之称的青蛙大量死亡),各种病、虫、草害抗药性大多提高100倍以上,其中蚜虫的抗药性高达1600倍。 对生态及大气环流的破坏:据权威资料显示,每生产一吨化肥,要排放出两吨以上二氧化碳,光化肥生产每年要排放出千万吨二氧化碳。由此加速导致了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地质灾害频发等。 对土壤的破坏: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活性降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蓄水蓄气能力降低,通透性差,土壤石漠化加剧,从而导致多种作物根腐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大面积发生,成了农业持续增产、高产的瓶颈。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由于化肥、化学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致使亚硝酸盐及有害金属铅、砷、铬、汞、镉在土壤、农产品中大量残留、超标,让人民的食品安全、生命健康受到极大威胁,造成大量育龄青年的精子、卵子减少,生育能力急剧减退,造成青少年视力、记忆力、体质严重下降,亚健康人群成倍增加,造成各种皮肤类、虚胖类、心理障碍类,以及罕见的各种疾病增多,各种癌症每年新增300多万人。在众多的癌症患者中,有80%是因长期食用含有超标的亚硝酸盐、铅、砷、镉、汞等有害残留造成的。 对人类未来的破坏:导致癌症低龄化趋势加剧,造成婴幼儿童奇异病症患者数量增多,如脑瘫、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病等像潮水般涌现。

昂宝电子 引领IC绿色革命

昂宝电子引领IC绿色革命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终端产品朝向轻薄短小、数字化和整合多功能三大趋势发展,电源管理IC的地位可说是越来越显重要,也成为半导体厂商激烈竞争的市场,环保、节能自然成为各半导体厂商竞逐的主战场。面对这一挑战,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面对众多的国际大牌,成立才两年的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不畏艰辛,勇于创新,于今年8月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绿色引擎”技术的系列电源管理芯片。 图1 昂宝电子副总经理赵时峰先生在会上的演讲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2006年会暨自主创新与产业共赢论坛”上,昂宝电子副总经理赵时峰先生介绍了公司商业运作模式、总体战略及其专利――“绿色引擎”技术,并展示了其完整的LCD TV解决方案,同时,还特别邀请了与其合作的美国专利律师事务所的律师Daniel H.Mao博士介绍昂宝的专利国际策略。 昂宝电子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一家致力于模拟与混合信号产品市场的一流IC设计公司,其瞄准的产品领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高速高精度的数模转换芯片、射频芯片和系

统级芯片(SoC),但现阶段的重点是开发电源管理芯片。 目前,世界各国已陆续对家电与消费电子产品的待机功耗与效率开始实施越来越严格的省电要求,例如国际能源机构(IEA)对全球范围的家用电器待机功率要求低于1W,中国也提出3C规范,提出针对谐波和EMC,彩电的绿色功率低于3W等。但纵观我国的现状,却差之甚远, 以彩色电视机为例,测试调查表明我国电视机待机功耗的平均水平为8.07W,远远大于国际能源机构(IEA)规定的1W待机功率。因此,设计低功耗、高效率、低成本的LCD电视电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面对这一挑战,昂宝电子(On-Bright)自主研发“绿色引擎”技术,基于此技术生产了新一代核心电源管理芯片系列,产品完全满足严格的绿色电源管理要求,不仅能显著提高开关电源系统在轻载与满载下的能量转换效率,将无负载待机模式下的功耗降到最低,还直接符合2007年的各项省功要求,支持从手机充电器到LCD 电视所需的各种功率范围。赵总表示,昂宝的“绿色引擎”技术可大幅度降低电源待机功耗、显著提高电源效率,并改善电磁干扰,降低系统成本。 基于“绿色引擎”技术的 LCD TV解决方案

(初中作文)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篇一: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啊!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辛福生活是那些先烈们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他们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换来了我们的安居乐业,让我们能欢乐地依偎在祖国的怀抱里。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儿女的事迹: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牺牲自己去炸碉堡;为了避免战友的死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以身殉国……种种的英雄事迹,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博物馆里,我看着那一支支残留下来的枪支,用过的锅碗瓢盆还有他们穿过的大衣,我似乎看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不禁心头一震,百感交集。

但他们还是伟大的,他们为中国解放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心一分力,他们值得我们崇拜。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令人肃然起敬,我想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但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爱国上,爱国又要建立在爱家乡的思想上,所以让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是祖国栋梁。 【篇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作文】 中国人是伟大的,中国更是伟大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以是我们当今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是否能够实现中国梦。如果只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中迷失。一位哲人说过:“传统不是守住的炉灰,而是热情的火焰传递。”只有传承了“红色基因”,才做的了真正的“时代新人”。 什么是“传承红色基因”?一代代爱国英

雄和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条通往现实中国梦的道路。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承这种精神,用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祖国振兴而伟大,繁荣而富强;什么是“争做时代新人”?就是让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的火炬,继往开来,走完先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这鼓舞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伟大的中国,我的祖国啊!为了您的尊严,祖辈浴血奋战;为了您的繁荣, 历史的启迪永在,精神的价值长存。从党的十九大来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样崇高的理想信念应当坚持下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传承红色基因演讲稿.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华池发展 ----把红色基因融入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中午好! 每当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耳边就会回响起这首歌:“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每每听到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我骄傲,为生长在这个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的民族而骄傲;我自豪,为浴血奋战、换取和平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而自豪。 历史不会忘记,那些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用鲜血扭转乾坤,用生命铸造新中国的共和国卫士。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奋起抵御日寇的八年抗战,抗美援朝的五次战役,抗洪抢险中奋不顾身的感人场面,这是一部又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次又一次的光荣壮举,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 而红色基因,就是这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从李大钊到刘志丹……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其事迹令人叹服,其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天动地。

在中国革命史上,我县的南梁就是一道流星,划过旧中国西北的长空,产生了一种光华四射的革命精神。1934年11月,为了发展陕甘边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习仲勋亲自发动群众在南梁荔园堡的转咀子办起了陕甘边第一所红色学校——列宁小学。派张景文、高敏珍和霍建德等担任列宁小学教师。 当时,列宁小学的条件极其艰苦,只有两栋房子和一孔窑洞做教室。张景文带领60多名学生,自己动手垒土台,支木板,解决没有桌凳的困难。并亲自编写教材。在南梁山区,入学的大都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张景文对这些孩子非常关心,衣裳破了她亲手一针一线给补好,手脸脏了她一把一把给孩子们洗净,甚至孩子们身上有了虱子,她坐在油灯下一个一个给抓掉,孩子们都很喜欢她,敬重她。这便是“南红色基因”。 身为华池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在教育工作中应该传承这种红色基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有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爱护、尊重、宽容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第四次绿色革命

EXPO 2010带来“第四次绿色革命” 摘要: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以来,历经近一百六十年的传承与发展,每届世博会都带动了人类进步的发展与改革,2010年上海世博会必将带来人类社会“绿色革命”的新时代——“第四次绿色革命”(其定义在“5.1 ‘绿色革命’进程”中)。本文基于灰色理论、模糊理论、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法)等一系列先进数学算法,深入挖掘上海世博会在科技、环境、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力,同时收集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对“第四次绿色革命”的两个重要方面:自然环境、人类生活都做了定量的预测与评价。得出结论: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科技、环境等领域的进步迅速,在指导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贡献巨大,为“第四次绿色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绿色革命上海世博会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灰色理论模糊系统欧氏距离

1问题重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 世博会是一种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理念沟通的平台,对全球经济发展有“乘数效应”,还有“诱发效应”。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但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却更有效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绿色世博”带给人们更美好的水、空气以及土壤资源等必要生活条件,世博会为科技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平台,对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成为引领科技文明发展的风向标,促进了 “第四次绿色革命”的提前到来。本文通过对科技、水、空气以及土壤资源建立的具体模型,预测了世博科技对未来生活的改变,定量地分析了上海世博会深远影响力。 2模型假设 1.假设收集的数据真实有效,符合统计规律,对模型的影响忽略不计。 2.假设社会环境稳定,科技进步稳步前进。 3.假设自然环境相对稳定,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4.假设国内经济环境相对稳定,不发生重大影响人民生活的经济性事件(如金融危机)。 5.假设上海世博会中展出的高新技术能快速用于实践,指导生产,发挥最大的贡献率。 6.假设对水、空气、土壤的评价指标不发生过度调整。 7.不考虑政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3 算法介绍 3.1 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 ) 1978年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 和 E.Rhodes 首先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 )的方法,去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因此被称为DEA 有效)。1985年Charnes,Cooper 和 B.Golany, L.Seiford, J.Stutz 给出了另一个模型(称为CCGSS 模型或22C GS 模 型),这个模型是用来研究生产部门的间的“技术有效”性的。 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特点,可以建立输出的22C GS 模型。22C GS 模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